数字经济: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3 05:35:22

点击下载

作者: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课题组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数字经济: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

数字经济: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试读:

前言

Preface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以下简称“百人会”)是由关注中国信息化发展的一批中青年专家学者共同发起成立的非官方、非营利性的学术研究平台。百人会致力于研判全球信息化趋势、挑战与机遇,研究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前沿和战略问题,深度解析信息化发展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方式转变、社会转型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探索信息化时代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贡献智慧。

当前,数字经济正迈向体系重构、动力变革与范式迁移的新阶段,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从局部到全局、从单一部门向整个产业链扩散,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以演进性、泛在性、动态性和自主性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信息成本的持续下降,信息交互方式的变革优化,推动企业组织模式向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转变;平台经济通过价格的撮合、交易保护、个性服务等方式为价值创造流程赋能;平台治理成为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产业规制、社会政策新的重点领域;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强大的就业吸附力对中国整体就业的拉动作用也越发明显。数字技能人才的短缺成为制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书是百人会对信息经济研究连续发布的第四个年度报告。2017年报告继承了2014年和2016年《中国信息经济发展报告》的研究成果,对全球、中国及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进行了持续跟踪,并重点聚焦于产业转型发展,剖析了信息通信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机制和路径,研究中国产业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特点、规律和趋势,并围绕数字基础设施、平台经济、平台治理、组织模式变革、数字经济就业、数字人才等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和领域,探索数字经济时代新基础、新模式、新业态的内涵、特征、机制和趋势,力求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本书研究团队由百人会执委领导;百人会执委安筱鹏负责组织研究工作;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何伟、孙克、汪明珠、王超贤、岳云嵩,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陈杰、李君、窦克勤、成雨、王花蕾,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杨春立、姚磊、袁晓庆、边大成,国家信息中心的于凤霞、胡拥军、高太山,埃森哲的邓赟、范跃龙、郭立、陈旭宇,中国电信的张东、毛彤、刘希,滴滴出行的魏东辉、吴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的陈煜波、马晔风等作为课题组成员负责本课题的专题调研、数据整理、研究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工作。

在近一年的研究过程中,百人会的徐愈、高新民、高世楫、王安耕、张新红、余晓晖、童腾飞、吕本富、吴君青、刘希俭、石晓军、赵敏、张文彬、周剑等先后参加了讨论和指导,并提出了重要意见和建议。我们也广泛征求并吸收了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的鲁春丛、辛勇飞、韦柳融、刘铁志、张丽、张春飞、郑安琪、尹昊智、施羽暇、杨思维、左铠瑞、屠晓杰、金夏夏、王锐、王远桂,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付宇涵、邱君降、李蓓、王庆瑜、王丽颖、王一鹤、郑磊,为本报告的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案例分析等做了大量工作;百人会秘书处的金建中、于凤霞、曾明、隋伟等对课题研究提供了全面支持,并承担了后期编辑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数字经济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我国也正在向着“积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的目标不断前进。数字经济的研究,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着非常重大、紧迫而现实的意义,百人会将不断致力于数字经济前沿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受限于研究水平及数据缺失等原因,本书所采用的测算模式及测算精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相关结论也是一家之言。尤其是部分数据源于第三方或企业级数据,难以全面反映各地真实水平,如存偏误,敬请批评指正。欢迎广大读者和研究人员对本报告的改进提出宝贵意见。绪论Introduction

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爆发的历史交汇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正在加速重构全球经济的新版图。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从2013年成立以来,致力于研究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前沿和战略问题,在连续3年发布信息经济发展报告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新共识、新战略,深入研究数字经济的基本概念、演进规律、特征趋势及发展战略,以及中国数字经济的历史方位、国际地位、区域格局、产业特征,编写了《数字经济:迈向从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为探索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新路径贡献智慧。一、数字经济的概念与特征(一)数字经济概念历史沿革

信息通信技术持续创新、融合扩散、引领转型的过程,也是人们对信息经济内涵外延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 1962年马克卢普提出“知识产业”(Knowledge Industry),到 1977年波拉特提出“信息经济”(Information Economy);从1996年OECD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到世纪之交“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网络经济”(Network Economy)、“虚拟经济”(Virtual Economy)、“互联网经济”(Internet Economy)等新概念的涌现,无不反映了人们对信息化新实践的新理解和新认识。

1996年美国学者泰普斯科特在《数字经济时代》中正式提出数字经济概念, 1998年、1999年、2000年美国商务部先后出版了名为《浮现中的数字经济》(Ⅰ,Ⅱ)和《数字经济》的研究报告。联合国、欧盟、美国、英国等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纷纷提出了数字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新概念,不同国家对数字经济内涵外延认识的共同点是,把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内核,差异在于信息通信技术(ICT)与传统经济融合的深度和广度。2016年杭州G20 峰会上发布的《G20 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给出了数字经济的定义,即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二)数字经济定义与内涵

半个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围绕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扩散、应用及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等一系列新概念,都试图描述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变革,随着技术演进和认识深化,数字经济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共识。2014—2016年信息化百人会连续三年发布中国信息经济年度发展报告。我们认为,信息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大体一致,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关于信息化和经济转型发展的共识,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将2017年的研究报告改为《数字经济:从量变到质变》。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认为数字经济是全社会基于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经济总和。在这个定义中,数据是一切比特化的事物,是与物质、能量相并列的人类赖以利用的基本生产要素之一。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而进行的数据产生、采集、编码、存储、传输、搜索、处理、使用等一切行为及支持这些行为的ICT制造、服务与集成。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关键资源,以信息网络为依托,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与其他领域紧密融合,形成了五个层次和类型:①以信息产业为主的基础型数字经济层。基础型数字经济主要体现为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生产和供给,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通信业和软件服务业等。②以信息资本投入传统产业而形成的融合型数字经济层。信息通信技术的持续创新发展,推动了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信息设备不断融入传统产业的生产、销售、流通、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了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带来了更多的产出。③体现信息通信技术带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效率型数字经济层。效率型数字经济是指因全要素生产率中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的经济总量部分。④以新产品新业态形式出现的新生型数字经济层。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并形成了富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新产业,即新生型数字经济。⑤产生社会正外部效应的福利型数字经济层。信息通信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普及推广,带来了更多的社会信任、更高的公共安全和更广的社会参与等潜在的社会福利,即福利型数字经济。

数据经济构成如图0-1所示。图0-1 数字经济构成二、数字经济发展特征

信息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快速、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转型方向、规律、特征、路径和模式的多元化认识,带来了社会各界对数字经济达成共识的挑战。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征:(1)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经济阶段。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三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信息的零边际生成成本、复制无差异性、即时传播等特征颠覆了物质、能量要素的独占性、排他性,随之也颠覆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一些固有经济理念。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基本差异在于,从生产要素来看,相对农业社会的土地、工业社会的资本和能源,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上升为关键生产要素。从生产工具来看,传统工业经济中的电动机和制造装备等能量转换工具,被信息所改造,成为具有感知、传输、处理、执行能力的智能工具,以及智能工具组合而成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从基础设施来看,在数字经济中除了传统的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外,宽带、泛在、融合的网络基础设施成为经济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2)普惠性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本特性。数字经济中开放、包容、协作、共享、共赢等特征不断凸显,其共同交集是普惠性——让更多的人受益,确保人人都能从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带来的机遇中受益。数字经济的充裕性、无所不在的互联性给人类带来的财富和福利的增长及潜力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这些财富和福利的增长将惠及更多的人群。数字经济借助时空压缩之功,尽可能地兼顾每个人,给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大的自由度。数字经济应当能够让每个人享受更多的健康、自由和幸福。(3)数字经济可预见的趋势是泛在连接与全面智能化的叠加。伴随着传感、传输、处理、存储等新技术持续创新和扩散,数字经济已经跨越了ICT技术的简单应用、局部融合,正在迈向全面渗透、加速融合、深度集成的新阶段。未来,无所不在的感知需要无所不在的连接,无所不在连接带来无所不在的数据,当感知、连接、数据、计算无所不在的时候,就意味着无所不在的智能,产品、装备、生产、服务、管理的智能化迈向新阶段。泛在连接和全面智能化的时代必将到来,泛在互联将使“时间-空间”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的网络”三者高度融合,并将带来人类生活、娱乐智能化,催生新的物质世界、精神家园和文明形态。(4)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经验既独特又具有普适意义。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国经验具有独特性,同时又对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独特性表现在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区别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中国家发展数字经济,可能出现越落后越“革命”的逆袭。中国在面向个人的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分享经济等领域有可能率先走到世界的前列,成为带动整个数字经济发展的先遣部队。我们看到了在全球产业竞争的格局中,与传统的工业社会相比,中国数字经济部分领域赶超的进程、动因、路径、模式独特,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的信心,在特定领域发展中国家可以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之路。(5)最具创见的思想是数字经济最稀缺的资源。在农业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是劳动力;在工业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变成资本;而在数字经济中,信息技术使得资本的稀缺性降低,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并创造出新产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的人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凸显,信息链条顶端最具有创见的思想成为比资本更稀缺的资源,资本的支配地位要让位于最具创意的人力资本,创新性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信息是数字经济中的一个基本生产要素,在零边际生成成本和网络效应的作用下,数字经济会呈现要素回报递增的规律,回报递增将带来领先者“恒久领先、大者愈大”的新趋势。(6)数字经济彰显劳动者自主性。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不仅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带来交易效率的提高。从分工的角度,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了分工不断深化,超级细化的分工正成为一种现实。数字经济能够实现超级细分工的基础是交易成本的极大降低和时空距离的极大压缩。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中,不断深化的分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机制。在数字经济中,超级细分工在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更加彰显了劳动者的自主性。人的天赋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劳动者自主性的彰显会带来数字经济的组织和形态的深刻变化,超级细分工还将会引致组织的去中心化,超级分工将孕育数字经济的新经济生态。(7)数字经济发展加速产业融合。在产业层面上,数字经济将会浸润、渗透、弥漫所有产业,产业融合在数字经济中会更深、更广,最终会使传统的产业边界逐渐淡化。数字经济对产业渗透与融合是有一定顺序的,这在发展中国家变现得尤为明显,这与一个国家原有的工业体系的发达程度与发育水平相关,也与传统产业对信息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的需求有关。在中国传统产业信息化的进程中,传媒、零售、通信、批发、物流、金融、制造、能源、农业等产业将逐步迈上数字经济的列车。数字经济对产业的全面融合将带来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工业经济下的产业边界清晰,重视对资源的占有、产业链上的分工,数字经济对产业的全面融合将使“信息密集度”成为产业观测的一个重要标准,产业边界的淡化还会对全球产业分工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8)数字经济需要适应性的新规则体系。数字经济带来了创新与效率的提高、选择的多样化、人的充分发展等“阳光”的一面,但如同人类在历史上经历的所有经济制度一样,数字经济也有另外一面:财富有可能进一步集中、全球性和国内不平等可能会加剧、数字鸿沟加深、隐私更容易被侵犯、信息技术风险与安全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赢者通吃、加大垄断的暴利、国际贸易规则可能被改写。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在创新、税收、反垄断、国际规则、信息技术风险与安全等方面建立适应数字经济特点的新规则体系。数字经济的创新性可能会带来冲击、摩擦甚至旧的经济的解构,在各个方面对传统的利益格局可能带来冲击。数字经济对于经济监管的理论和理念带来新挑战。三、数字经济:迈向体系重构、动力变革与范式迁移的新阶段

新一轮产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加速从产业局部到产业全局、从单部门向整个产业链扩散,数字经济正迈向体系重构、动力变革与范式迁移的新阶段,如图0-2所示。图0-2 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迈向体系重构的新阶段(1)数字经济正迈向体系重构的新阶段。工业革命300年来,技术变革是永恒的主题。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发展,并呈现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等典型特征,正在全方位重塑制造业的生产主体、生产对象、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正在全方位重构制造效率、成本、质量管控新体系。①谁来生产(who)在变,生产主体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演进,个性化定制模式的兴起让消费者全程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同时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企业的组织边界开始变得模糊,涌现出一批灵活就业者,对平台治理也提出了新要求。②生产什么(what)在变,伴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生产对象从功能产品向智能互联产品演进,可动态感知并实时响应消费需求的无人驾驶、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的商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思科预测未来10年万物互联带来的商业价值将达到19万亿美元,融合性数字经济将迎来迅猛发展。③用何工具(which)在变,数字化技术使劳动工具加速智能化,生产工具从传统的能量转换工具向智能工具演进,3D打印、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快速涌现。④如何生产(how)在变,实体制造与虚拟制造的融合,推动生产方式从传统制造的“试错法”到基于数字仿真的“模拟择优法”转变。⑤在哪生产(where)在变。网络化协同制造、分享制造等制造业新模式推动生产地点从集中化走向分散化,跨部门、跨企业、跨地域的协同成为常态。(2)数字经济正迈向动力变革的新阶段,如图0-3所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向生产力全要素深度渗透,不仅改造了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而且催生了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正迈向动力变革的新阶段,人类正在构建一个以“数据+软件”为核心的新世界:赛博空间。一方面,赛博空间对物理世界进行数字映射,其本质是隐性数据的显性化,对大量蕴含在生产制造过程、经营管理、客户行为、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隐性数据进行采集、汇聚、加工,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赛博空间对意识世界进行数字映射,其本质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软件化,软件是指导甚至控制物理世界高效、有序乃至创造性运转的工具,其背后逻辑在于构建一套赛博空间与物理空间和意识空间的闭环赋能体系:物质世界运行—运行规律化—规律模型化—模型算法化—算法代码化—代码软件化—软件不断优化和创新物质世界运行。赛博空间的本质就是基于软件构建一套数据自动流动的规则体系,把数据转变为信息,信息转变为知识,知识转变为决策,不断优化资源的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激发经济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培育基于数据驱动的新动能。图0-3 数字经济正迈向动力变革的新阶段(3)数字经济正迈向范式迁移的新阶段。范式是在指特定时期、特定技术条件下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正在带来范式的迁移,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正从传统的理论推理、实验验证向模拟择优和大数据分析转变,如图0-4所示。①理论推理法。以牛顿定律为代表的理论推理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根本的方法,19世纪末发展到极致,以“观察+抽象+数学”为关键要素,依赖于少数天才科学家严密的逻辑关系,是实验验证和模拟择优的基础。②实验验证法。以爱迪生发明灯泡为代表的实验验证法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萌芽,20世纪伴随着工业化进入鼎盛时期,以“假设+实验+归纳”为关键要素,依赖于设备材料的高投入,实验过程大协作、长周期,验证结果直观。③模拟择优法。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竞争环境,传统的“试错法”已难以满足竞争的需要,依托基于模型的产品定义(MBD)、全数字化样机、虚拟仿真技术等一系列模拟择优的新技术、新理念,可推动产品研发、验证、制造、服务业务在赛博空间快速迭代,实现研发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波音777研发为代表的模拟择优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样本数据+机理模型”为关键要素,依赖于高质量机理模型的支撑,投入少、周期短。④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对不可见世界和未知世界进行预测,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GE通过平台优化风电设备性能为代表的大数据分析兴起于 21世纪初,以“海量数据+大数据分析模型”为关键要素,依赖于海量数据的获取,计算、存储资源的低成本和高效利用,是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价值创造范式。图0-4 人类社会认识世界的四个方法上篇总体篇第一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态势

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分水岭,全球经济进入了深度调整的新阶段,新旧经济交替的图景波澜壮阔又扣人心弦,一方面是传统经济持续低迷,另一方面是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在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新阶段的大背景下,各国数字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正在成为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动能,并不断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活力。一、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1)各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张。2016年,世界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美国数字经济全球领先,规模达到10.83万亿美元,日本2.29万亿美元,德国2.06万亿美元,英国1.54万亿美元,法国9620亿美元,韩国6122亿美元,印度4033亿美元,巴西3754亿美元,俄罗斯2205亿美元,印度尼西亚1027亿美元,如图1-1所示。图1-1 2016年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2)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占GDP比例快速提升,如图1-2所示。据测算, 2016年,美国、德国、英国数字经济占GDP比例已超过50%,日本、韩国数字经济占GDP比例也超过40%,法国数字经济GDP占比达到39%,印度、巴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数字经济占GDP比例分别为17.8%、20.9%、17.2%和11.0%。其中,2008—2016年,美国数字经济占GDP比例增加了16.74%,占比从41.59%提升到58.33%;日本增加了15.92%,从30.51%提升到46.43%;英国增加了31.5%,从27.14%提升到58.64%;中国从15.22%上升到30.34%,增加了15.12%。

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4万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

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数字经济占GDP比例加速提升,如图1-3所示。图1-2 2016年主要国家数字经济规模及占比(3)美国依靠数字经济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的态势更加明显,如图1-4所示。2016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高达10.8万亿美元,是中国的3.2倍,日本的4.7倍、德国的5.3倍、英国的7.1倍、法国的11.3倍、韩国的17.7倍、印度的26.9倍、巴西的28.9倍,俄罗斯的49.1倍、印度尼西亚的105.5倍;而美国的GDP仅相当于中国的1.7倍、日本的3.8倍、德国的5.4倍、英国的7.1倍、法国的7.5倍、韩国的13.2倍、印度的8.2倍、巴西的10.3倍、俄罗斯的14.5倍、印度尼西亚的19.9倍。图1-3 中国、美国、日本、英国2008年和2016年数字经济占GDP比例图1-4 2016年美国GDP和数字经济规模超出其他国家的倍数二、融合型数字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当前,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创新多领域、群体性加速突破,实体经济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张,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经济成本大幅降低、效率显著提升,产业组织形态和实体经济形态不断重塑,融合型数字经济在数字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1)融合型数字经济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国家融合型数字经济占整体数字经济的比例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如图 1-5所示。2016年,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融合型数字经济占比分别为87.6%、89.4%、87.4%、82.9%、84.7%、74.0%、78.2%、75.9%、70.0%和57.1%。中国融合型数字经济占整体数字经济的比例快速上升,增速与全球发达国家基本相当,2016年融合型数字经济占总体数字经济规模比例已达77.2%。图1-5 2015—2016年主要国家融合型数字经济规模及占总规模比例(2)融合型数字经济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主要国家融合型数字经济对整体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如图1-6所示。2016年,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巴西、俄罗斯、法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融合型数字经济对整体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95.9%、93.6%、88.3%、84.7%、119.3%、111.4%、98.3%、88.1%、80.4%和67.0%。从时间维度看,2008—2016年,中国融合型数字经济贡献率由71.6%增长到96.2%,美国融合型数字经济贡献率从64.9%增长到95.9%,英国融合型数字经济贡献率从71.7%上升为88.3%,均表现出稳定的长期增长态势。图1-6 2016年主要国家基础型和融合型数字经济贡献率三、融合型数字经济的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当前,数字经济加快与其他行业融合渗透,产业数字化进程持续加快,在带动经济增长、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数字经济正加速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融合型数字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加速发展。(一)工业互联网打造制造企业竞争新优势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工业互联网包括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其中网络体系是基础,平台体系是核心,安全体系是保障。工业互联网正成为领军企业竞争的新赛道、全球产业布局的新方向、制造大国竞争的新焦点。

作为工业互联网三大要素之一,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是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包括边缘、平台(工业 PaaS)、应用三大核心层级,如图1-7所示。可以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云平台的延伸发展,其本质是在传统云平台的基础上叠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构建更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体系,建设包括存储、集成、访问、分析、管理功能的使能平台,实现工业技术、经验、知识模型化、软件化、复用化,以工业App的形式为制造企业创新各类应用,最终形成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制造业生态。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架构中,第一层是边缘,通过大范围、深层次的数据采集,以及异构数据的协议转换与边缘处理,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基础。第二层是平台,基于通用PaaS叠加大数据处理、工业数据分析、工业微服务等创新功能,构建可扩展的开放式云操作系统。第三层是应用,形成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工业SaaS和工业App,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终价值。除此之外,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包括IaaS基础设施,以及涵盖整个工业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些构成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图1-7 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架构图

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正处在格局未定的关键期和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发展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主要国家抢占全球产业竞争新制高点、重塑工业体系的共同选择。通用电气公司(GE)于 2013年推出了以 PaaS 为核心的 Predix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正式开启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序幕。随着 GE Predix 平台产品的推出,其他国际产业巨头纷纷加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西门子推出了Sinalytics平台,对所有跨业务的远程分析和维护服务进行整合;IBM推出了以PaaS为核心的数据分析及应用开发平台;SAP基于大数据分析引擎推出HANA平台等。而2015年后,更多的产业巨头加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格局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微软Azure平台、博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英特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PTC的ThingWorx平台、IBM的Bluemix平台,以及发那科的资源管理平台等。全球11家IoT平台供应商竞争力评估如图1-8所示。图1-8 全球11家IoT平台供应商竞争力评估专栏1-1 从工业云到工业互联网平台演进的五个阶段

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云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许多联系,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传统工业云功能的叠加与迭代。从过去几年的工作实践及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工业云平台向工业互联网平台演进经历五个阶段,如图1-9所示。

阶段Ⅰ,成本驱动导向。主要是研发设计类工具上云。云计算具有资源池化、弹性供给、按需付费等典型特征,能大幅降低企业购买研发工具的成本,提高企业研发效率,因此,降低成本是工业云平台起步发展阶段考虑的重要因素。

阶段Ⅱ,集成应用导向。主要是研发设计类工具上云的基础上,推动核心业务系统上云。

阶段Ⅲ,能力交易导向。在企业研发设计类工具、核心业务系统上云之后,底层的设备和产品开始上云,工业云平台开始演进为工业互联网平台。

阶段Ⅳ,创新引领导向。在企业研发设计类工具、核心业务系统、底层的设备和产品开始上云之后,制造业架构体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云计算+边缘计算”成为计算能力新组合,微服务架构成为知识经验封装的新模式,工业App成为新型软件形式。

阶段Ⅴ,生态构建导向。随着海量第三方开发者与通用工业App的出现,工业互联网平台将进入一个以生态构建为导向的新阶段。当前 GE、西门子等领军企业都在围绕“智能机器+云平台+工业App”的功能架构,培育海量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工业App,构建基于平台的制造业生态,不断巩固和强化制造业竞争优势。图1-9 从工业云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五个阶段(二)智能制造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传统产业加快引入智能制造新模式。①智能制造标准成为国际竞合制高点。作为综合性的复合领域,智能制造运用了大量先进技术,涉及众多学科的交叉,出现了大量空白领域,需要新的标准。当前,不论是从德国“工业4.0”的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还是美国工业互联网的最新动态来看,智能制造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已经成为未来新工业革命的战略高地,国际竞争将加剧。各国将以本国主导的参考架构为核心,重点推进新技术、融合技术领域标准实施,并加快向国际标准化组织输出标准。②智能制造密切相关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以工业机器人和 PLM 为例,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近期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5%,而2014年PLM市场也达到了约7%的较高增长速度,当时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 6%左右。③涌现出一批专业化服务提供商。围绕智能制造建设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数据集成、系统集成、数据分析和应用开发等需求,各类服务提供商迎来发展良机,并涌现出一批领先企业。例如,数据集成领域的 Pivotal、Informatica、Cloudera 等,系统集成领域的Dematic、Reis和宝信软件等,数据分析领域的IBM、Teradata和昆仑数据等,以及应用开发领域的NI、SoftBank等。④新兴技术催生出更多新产品。图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不断向工业领域渗透,并催生了众多新的工业产品。例如,VR/AR技术开始在工业设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Autodesk将最新的AR技术整合到自家原有的CAD设计软件中,使原来的平面三维设计转化为真正的立体空间三维设计,从而能保证工程人员更好、更快地进行产品设计;深度学习领域的最新成果也开始应用在工业机器人产品之中,日本发那科与人工智能创业公司Preferred Networks进行合作,采用深度神经网络帮助机器人实现对分拣工作的自主学习,以提升机器人产品的智能程度,降低使用难度。四、基础型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平稳增长期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市场需求饱和效应更趋突出、产业新增长点仍在孕育的双重影响,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信息通信服务业均已进入平稳增长期,基础型数字经济的整体规模增长明显趋缓,占GDP的比例显著低于历史峰值水平。(1)主要国家基础型数字经济占GDP比例低速增长。在市场新增需求有限、用户基数无显著增长、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生产有待时日的直接影响下,主要国家基础型数字经济规模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已进入增长相对停滞期。2016年美国、日本、中国、英国基础型数字经济占GDP比例分别为7.2%、7.9%、7.0%和 7.4%,如图 1-10 所示,其中,美国、日本、中国分别比各自国家的历史峰值水平分别下降了2.01%、0.32%、0.61%,英国则较历史峰值水平提升了0.47%。图1-10 主要国家基础型数字经济及占GDP比例(2)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受宏观经济影响巨大,增速小幅回升。从销售收入来看,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规模增速与ICT制造业收入增速高度相关,基本每次全球经济规模增速的小幅波动,都会带来ICT制造业收入的大幅波动。2016年全球GDP增速为3.1%,与去年持平,这是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的最低增速,ICT制造业作为敏感跟进经济形势的产业,2016年增加值增速小幅回升,同比增长0.1%,增速较2015年增长了5.4%,如图1-11所示。图1-11 全球经济增速与ICT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对比(3)电子信息制造业细分领域此消彼长态势明显,如图1-12所示。一是云端服务器替代部分低端存储系统市场,带来云设备的细分产业调整迁移升级,2016年全球服务器市场增长2%,而外部存储市场下降4%;二是智能硬件快速兴起,手机、PC、平板电脑和电视等传统终端设备市场持续下降,2016年手机产业收入首次出现2.5%的下降,可穿戴等智能硬件设备增长20%以上。此外,在集成电路市场,物联网带动非光学传感器逆势增长,而存储等传统芯片增速下降。图1-12 端领域和云领域细分产业增速对比(4)全球电子信息制造领域企业投资并购活跃,产业格局不断调整。近几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进入重大调整变革期,随着投资规模迅速攀升,市场份额加速向优势企业集中,不少领域形成2~3家企业垄断局面。此外,国际企业通过构建合作联盟、兼并重组、专利布局等方式强化核心环节控制力,市场进入壁垒进一步提高。集成电路产业依然“大者恒大”,产业技术革新难度加大,速度开始变缓,技术竞争愈发激烈。自Wintel体系打破以来,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开始了势力格局的重新划分,各大跨国企业活跃其中,戴尔收购EMC、安华高收购博通、英特尔收购阿尔特拉等。这背后折射出大型企业均以强化产业链整合及控制能力为主要目的,相互间展开激烈的竞合博弈,加快整合产业生态,这充分表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再只是来自单项优势技术或产品,而更多地来自对高度集成的产业链上高度集中、高效流动的资源掌控力和运营力,产业竞争模式已正式向“全产业链竞争”转变。与此同时,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正在吸引产业各方投资,全球人工智能近五年投资的平均年增速超过40%,目前得到投资的企业已经超过1400家。专栏1-2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持续增长

据全球数据公司IDC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14.7亿部,与2015年的14.4亿部相比增长了2.3%。2016年全年出货量排名第一位的仍旧是三星,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21.2%,但较去年的22.3%有所缩减。居第二位的苹果占有 14.6%的份额,也是同比去年有所下降。而位居第三、四、五位的品牌依次为华为、OPPO、Vivo。其中OPPO和Vivo全年的出货量较 2015年增长了 100%多,市场份额成倍增长,具体如表 1-1所示。表1-1 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情况数据来源:互联网数据中心IDC(5)全球基础电信业总体运行向好,收入增速平稳,如图1-13所示。基础电信业是信息通信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呈现波动下滑的态势,2012年、2013年持续负增长,自2014年以来持续缓慢回升,2016年全球基础电信业收入达到 1.65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1.8%,其中,数据业务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16年在全球基础电信业收入中占比达到 34.08%。窄带物联网开启物联网应用新市场。窄带物联网已通过3GPP成为低功耗广域的标准。窄带物联网端到端的解决方案,针对低数据速率、大规模终端数目及广覆盖要求等典型的 M2M 应用场景,可以为运营商开辟广阔的物联网市场,同时在政企等行业领域,如智慧城市、电力和燃气/水务提供厂商等,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5G将开辟移动通信发展的新时代。面向2020年及以后移动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物联网设备的海量连接,以及垂直行业应用的广泛需求,5G移动通信技术在提升峰值速率、移动性、时延和频谱效率等传统指标的基础上,新增加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流量密度和能效四个关键能力指标。相对于4G技术,5G将以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峰值10GB/s以上的带宽、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实现网络性能新的跃升,开启万物互联、带来无限遐想的新时代。边缘计算扩展物联网边界。边缘计算通过在网络边缘侧汇聚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智能等五类资源,能够解决各个行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中的所遇到的连接、业务实时性、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五大难题,提高网络服务性能、开放网络控制能力,从而激发类似于移动互联网的新模式新业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