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营养科医生日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3 08:45:11

点击下载

作者:陈伟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协和营养科医生日记

协和营养科医生日记试读:

作者介绍

陈伟

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老年营养支持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临床营养治疗控制与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2016年4月当选并连任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第六届理事长。参加国家九五到十二五多项课题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SCI收录五篇,撰写科普书籍近三十部。热心公共健康教育宣传,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市好新闻评选优秀奖,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共31次,北京电视台《健康北京》及《养生堂》共15次,在搜狐、新浪、中国糖尿病网等多个网站录制视频宣传健康知识。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简称:中国医促会)成立于1987年,是卫生计生委业务主管、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团体。

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隶属于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是多学科协作的专业协会,旨在为国内外营养与代谢管理领域的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开展学术研讨、继续教育、科学普及工作,并致力于推动防病为主、治疗为辅的营养理念传播,以提升中国营养与代谢管理领域专业人员的素质水平,提高国人营养健康水平。

推荐序一

在我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同时,诸多因生活模式改变而导致的健康问题随之而来。

吃,这个再简单平常不过的事情也开始从更多角度得到人们的关注。不可否认,食物种类与数量的可得性已大大超越了过去的几十年,然而与营养相关的健康问题与疾病也慢慢浮出水面,以井喷、海啸的速度上升。例如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症,都是由于饮食及生活习惯变化与我们基因不匹配引起的。虽然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饮食不仅仅停留在满足胃口的层面上,也开始关注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何时吃等与健康相关的营养问题,但是,仍有一大部分人群对于饮食健康所知甚少,甚至对于日常生活中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毫无意识,经常被形形色色的所谓“专家”误导。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前去各大医院营养科问诊的人越来越多,对各类病症的营养咨询和治疗也得到了临床各科专家的关注。

此书以一个临床营养科医生的身份,捡起了日常生活中容易落下的营养碎片,从科学的角度更正了一些常见的营养误区。而更加可贵的是,小到与日常行为有关的营养问题,大到临床中遇到的重大疾病营养问题,作者都以故事漫画的方式轻松地表达出来。这相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来说,能更好地使人理解,更能加深印象,也开创了营养知识传播的一种新形式,必将受到大众的欢迎。

或许有人认为,病来则医。但是通过合理的饮食与行为习惯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才是享受健康生活、延年益寿的秘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医学院医学教授琳达和斯朵特瑞斯奈克人类营养冠名教授人类营养中心主任洛杉矶加大里根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李兆萍

推荐序二

相比于绝大多数营养科的同行,我可能算是不务正业的,入行十年,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网络科普上,于是我常常说自己其实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临床营养师,专业上我得时刻向其他老师学习。所以当我非常敬佩的、有着真才实学的业内专家陈伟教授找到我,让我给这本书写序的时候,我发自内心地感到荣幸。

现如今市面上关于饮食、营养的书籍非常多,作为一个“网红”,找我给书写序或者推荐语的事情每周都有,我向来很珍惜自己的声誉,所以每次不管多熟的朋友拿着书稿给我,我都会认真看过之后才答应,这本书也不例外。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这一版,其中也有我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跟作者反复沟通的功劳。在我看来,《协和营养科医生日记》这本书做到了以下几点,使得其非常具有可读性:

1.作者具备专业背景。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养生书籍、健康畅销书在市面上传播,然而其中很多作者并不具备相关专业资质,普通老百姓很难仅凭一面之词判断出书中的内容是否可靠,因此作者的专业背景、编著单位的佐证就很重要。这本书由协和医院陈伟教授主编,中国医促会营养分会协助,与绝大多数同类书籍相比,都更有保障。

2.话题实用,贴近生活。这本书一共介绍了14大误区,涵盖了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看完此书,就会对各种热门营养话题、争议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说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有些观点可能会在未来更新,但至少读者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一个大体概念,观点上不至于有太大的偏颇。

3.漫画形式新颖,令人印象深刻。此书通过漫画的形式,以生动的人物、贴合生活的场景,将一个个复杂的营养知识点转化为公众能够理解的小故事讲述出来,方便人们记忆、认识,引导我们走出“吃”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营养观,掌握健康的饮食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做自己的营养师。

总之,这本书好读、好玩儿,读者又可以获得很多重要的饮食健康理念,消除很多常见的困惑和误解,诚挚向大家推荐!知名营养师,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2016年10月 写于北京

作者序一

营养误区何其多

为何对于营养会有如此多的误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长寿已非遥不可及,健康长寿也成为多数人的期望。然而,大家在生活实践中寻找改善健康的营养处方时,却发现关于营养有如此多的不确定结论,如此多的谣传与误区。从绿豆到泥鳅,从攻击牛奶到扔掉蛋黄……网络与电视上充斥着“酵素、纳豆、黑蜂胶、诺丽果”等各种名词,一个个神话诞生,又破灭,不禁有人呼吁:何时能还“营养”一个科学真相?

今天的营养科学确实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由于营养研究的局限性,也使这个领域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结论,这也是导致营养建议让人无所适从的最大原因。例如,西红柿究竟是抗癌的还是致癌的,酒对身体到底有没有好处……这种矛盾和不确定性也导致了人们对食物和营养健康的了解总是一片模糊。

这其中有几方面原因,需要广大读者了解,以便更好地了解营养的知识,减少困惑,避免上当。(1)科学的问题总要通过科学研究获取准确答案,然而对于营养学中的大多数重要问题,却很难通过目前的科学实验方法获得答案。比如,我们很难通过让一组人一生只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另一组人则只吃培根和炸鸡,来获取哪一类膳食更容易让人得癌症或心脏病,哪部分人的寿命更短,哪部分人的皱纹更多,哪部分人更聪明之类的结论。营养对健康的影响,往往都是长期的、慢性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2)营养常常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在研究中很难被屏蔽。比如想了解大量吃红肉的人和大量吃鱼的人会有什么差异,其困难之处在于我们无法完全屏蔽这两组人群可能存在的很多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都会导致健康上的差异。因此,我们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3)人的个体是存在差异的,食物也具有多样性。以色列科学家近期在《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在一周时间内持续追踪800多名受试者,监控他们的血糖水平,观察不同的人对相同食物的反应,结果发现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食物的反应差异也很大,这表明一些统一的膳食建议即使对于个体来说实用价值也很有限。

当然,您也不必因此而心灰意冷,全世界的营养研究人员正在尽可能进行严谨的科学研究,以期获得一些验证性的结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比如,我们知道孕妇缺少叶酸会引起新生儿缺陷,我们知道摄入大量反式脂肪酸对心脏有害,我们同样也知道喝太多含糖饮料会提高患糖尿病和脂肪肝的风险。在“吃”这件事情上,真正的研究者都不会说一定要吃某种特定食物或完全不吃某种食物,他们不会去宣称某种特定的水果、蔬菜或肉类具备健康功效,只是简单地建议某一种膳食结构可能是健康的。而这些语句却经常被媒体断章取义,也常常被“保健品商业推广”所利用,久而久之,谣言和误区就产生了。

其实,目前公认的通用健康膳食结构都是多食用蔬菜、水果、全麦食品、低脂或脱脂奶制品、海产品、豆类和坚果;适量饮酒(成年人),少食红肉和加工肉类,少食用添加糖的食品和精制谷物。我们只需要学习科学知识,擦亮眼睛,不迷信、不盲从,便能够平心静气地走向健康长寿。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陈伟

作者序二

重视营养,任重道远

2014年夏天,我从美国完成医学营养本科学业回国后,有幸进入北京协和医院肠内肠外营养科实习,成为一名实习营养医生。实习第一天跟随陈伟大夫接诊时,我被在科室外排队等候的人数震撼到了,这里的就诊人数要远远多于许多其他临床科室。这种场面是我在过去几年里没有见到过的。这足以反映国内百姓对营养的重视,对科学饮食探知欲的加深。

起初,因为中美两国在饮食、生活、环境、人群体质及营养知识体系上巨大的差异,我一度无法融入到国内营养学的大环境中。在跟诊过程中,对于咨询者的每一类健康问题的营养解决方案我都充满了疑问,懵懵懂懂。于是,我就将每次跟诊时有意思的病例与陈主任给出的方案以及当天接诊中所发生的事情都记录了下来,这也是我从医以来最珍贵的收获。渐渐地,我对营养知识在国内人群中的运用越来越得心应手,这让我不禁感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可以这样被多元化地运用到实践中的,更加感叹我们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发现了诸多问题。每次接诊时对营养充满热情的人数之多,让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将这宝贵的资料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让更多有营养疑问的人们从中受益呢?这也就成为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同时,从与前来进行营养咨询的人们的交流中,我注意到,大家对营养问题的了解还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有的甚至还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咨询者中不乏因为新闻媒体宣传而对营养产生误解的人,也有很多对网络谣言深信不疑或是忽略某些关键性营养问题的人,当然还有对多种疾病共存的复杂性营养问题的众多疑问。因此,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更多的是对在我们生活中常见并容易被忽视的营养问题以及部分门诊病例等进行解读,从点滴小事出发,让更多的人了解营养,重视营养,避开营养雷区。这本书没有采用以往营养类科普书籍的模式,而是在我原来手记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用漫画形式呈现出来,所以我相信读者们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知识,更加乐意去阅读!

在这里,感谢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陈伟老师以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还有所有帮助完成这本书的朋友们。没有你们的帮助和对营养的热情,就不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健康和营养,谢谢!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实习医生刘姿君(君仔)2016年3月13日午夜于美国纽约一关于食物选择的误区1 食物越精细越好?小科普

膳食纤维,是指植物中天然存在的、不能被人体肠道吸收,但对健康有着特殊功能的物质,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菊粉及其他一些膳食纤维单体成分。膳食纤维的功效

1.膳食纤维是预防“现代文明病”的重要元素。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的饮食不厌其精、不厌其细,却对膳食纤维不够重视,使其在食物中的占比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是诸如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大肠癌等所谓“现代文明病”的产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缺少膳食纤维的结果。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经济和物质富裕的大城市及城镇居民患“现代文明病”概率比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明显要高,甚至提前走向富裕的农村地区也比贫困山区明显要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饮食中的膳食纤维比例过低。

2.膳食纤维对人体消化道疾病有预防、治疗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在人体消化过程中,食物会与肠道细菌发生作用,进而产生多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如果不能被及时清除,对肠道有致癌作用。膳食纤维能使这些物质随大便及时排出,因而能起到预防大肠癌的作用。据报道,高纤维素、低脂饮食可使大肠癌发病率减少30%。同时,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会使大便通畅,对痔疮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但应注意的是,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慢性胃病患者来说,膳食纤维并非多多益善,而是适度即可。

3.膳食纤维可以调节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血糖水平,有助于控制体重,不仅可以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而且对多种癌症也有预防作用。

经常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青豆、豌豆、扁豆、土豆、玉米、苹果、梨、李子、草莓以及大麦和保麸面粉等,对中老年心脏病、肥胖症、高血压、慢性便秘、痔疮等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有研究指出,高膳食纤维饮食有助于各类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其效果甚至可与临床药物“媲美”。采用高膳食纤维饮食,患者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常会下降。此外,膳食纤维可减缓血糖的升降速度,即便对于正常人也十分有益。吃一餐低膳食纤维的饮食可能会使血糖水平迅速上升,然后又会因胰岛素释放而突然下降,使人容易感到头痛、寒冷、饥饿和烦躁。适量的膳食纤维可以预防血糖水平的剧烈起伏,从而避免上述症状的发生。粗粮不要细做

粗粮加工不宜过精,要保持其本来特色。过分精细的加工、烹调有悖吃粗粮的初衷。因为粗粮细做会使其失去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玉米为例,脱皮磨粉和直接吃玉米棒子所获得的营养是完全不同的,脱皮磨粉剩下的是淀粉和少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已被去除殆尽,营养价值大大降低了。小贴士

膳食纤维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必需的重要物质,其作用不可小视。

常见蔬菜、水果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以每100g可食用部分计算)如下。 膳食纤维(g) 蔬菜名称 大白菜 0.9 小白菜 1.1 油菜 1.1 菠菜 1.7 甘蓝 1.0 菜花 1.2 1.4 韭菜 芹菜茎 1.2 茄子 1.3 0.5 番茄 辣椒 2.1 黄瓜 0.5 南瓜 0.8 冬瓜 0.7 白萝卜 1.0 莲藕 1.2 2.1 豆角 毛豆 4.0 扁豆 2.1 1.5 四季豆 黄豆芽 1.5 1.1 马铃薯2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你信吗?小贴士

1.食物酸碱平衡论不科学。

食物酸碱平衡论宣称“谷类、肉类、鱼、蛋、牛奶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会导致人体变成酸性体质,引发高血压等慢性病;而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

实际上,蔬菜和水果能够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是因为它们热量低,而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对健康有益的植物化学物质,而不是所谓碱性的作用。按照酸碱平衡论,如果纠正酸性体质就可以预防慢性病,那么每天服用碱面儿(碳酸氢钠)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2.“酸性食物有害健康”是误导。《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这都是根据近年营养学的研究成果,为改善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而提出的膳食措施。上述食物都是人体能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缺少了哪一类,都必然会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或缺乏,时间一长将无法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成人的正常营养需要。所以,“酸性食物有害论”是在误导人们的健康观念。3 “食物相克”真的存在吗?小科普

市面上流传甚广的食物相生相克的说法有很多,相互克制的食物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其中很多来源已经无法考证,有人说是来源于中医的药食同源理论,但是往往其说法又是现代科学中的化学理论,而非真正的中医理论。“食物相克说”并不靠谱

这些被大肆宣扬的食物相克食谱,其实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很多“食物相克”的说法不仅内容粗糙,缺乏科学依据,而且以偏概全,喜欢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一些极端特例上,导致人们在选择食物时,按照食物相克表,这个不敢吃,那个也不能搭配吃,徒然增加人们的精神负担,但对改善大众的饮食质量益处甚少。

其实,不同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或化学成分在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确实存在相互影响,可能会影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但是某种营养素偶然的增多或减少,与其他营养素之间的“失衡”只是暂时的,机体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动用储备、减少排泄、增加代谢效率)来保证器官功能的正常。所以,健康的人在平衡膳食的原则下,各种食物的相互合理搭配即可,并没有那么多禁忌。“饭后不适”是什么原因

有时吃饭之后身体会出现些许不适,这可能是因为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的。

1.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是疾病的影响,会导致不同体质的人对食用同一食物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一般来说,患有胃溃疡的病人不适合多食用可促进胃酸分泌的食物,如玉米、土豆等;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则不适合食用含精制糖的饮食,食用后会有轻度不适感。但是,由于缺乏营养方面的相关知识,人们反而将其归咎于“食物相克”。

2.食物腐败或在运输途中遭受污染,人们食用后会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腹泻、中毒甚至死亡;食物清洗不干净,加热不彻底,食物表面感染的病菌入侵人体等也会造成腹泻等不适。

3.少数人的过敏反应所致。吃了某种食物后,突然发生恶心、腹痛和呕吐的症状,或者全身起满大大小小的红色疱疹,严重的甚至出现呼吸困难以及死亡,这就是食物过敏的典型症状。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误以为是食物相克产生的反应。

4.药物和食品“相克”。某些食物和药物之间相克确实存在,因为药物中的化学物质会与食物中的成分产生化学反应,会影响到药效甚至威胁健康。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好就别喝酒,因为阿司匹林会妨碍酒中的乙醇降解,影响肝脏。而咳嗽、喉咙痛的患者在服用抗生素时,喝牛奶、果汁会降低抗生素的活性,导致药效发挥受阻;喝酒则会加重药物的副作用。小贴士

网上到处流行着“常见相克家常菜”的说法,有的是12道,有的是17道,甚至20道,但内容大同小异。这些看起来相当家常的食物搭配方法,真的就有那么大的害处,居然要用“相克”一词来评价吗?是科学事实,还是夸大其词?还是让我们认真分析下,看看这么吃是否可怕。看看下面的例子。“土豆烧牛肉”所谓的相克理由:由于土豆和牛肉在被消化时所需的胃酸浓度不同,势必延长食物在胃中滞留的时间,从而引起胃肠消化吸收时间的延长,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

分析评点:看着似乎很专业,有很多学术名词,但土豆中的淀粉在胃里面基本不能消化,它大部分只能在小肠中被消化。但正因为食物中蛋白质的存在,反而延缓了淀粉进入小肠的速度,避免血糖过快上升。人们都有体会,如果只吃高淀粉低蛋白质类主食,很快就会有饥饿感。假如淀粉和蛋白质一起吃有害健康,那么米饭、馒头、面条都不能和鱼、肉、蛋、豆制品一起吃了,甚至包子、饺子、馄饨之类既含淀粉又含肉类的食物也都相克了,那么人类的饮食岂不是要重新安排?

显而易见,这么吃根本谈不上什么相克。4 吃饭有主食就够了?小科普

人类需要多种多样的食物,各种食物有各自的营养优势。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可分成五大类

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和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

第三类为豆类和坚果,包括大豆、花生、杏仁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

第四类为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K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

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包括动物油、淀粉、糖类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油脂类还可为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饮食需要多样化

谷类食物是我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最经济的能源食物。但有很多人吃饭只吃主食,忽视食物多样性摄入,时间长了,很容易导致营养素缺乏。研究证明:我们身体必需的营养素多达40余种,这些营养素必须通过食物摄取。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包括钙、磷、钠、钾、镁、氯、硫等常量元素和铁、碘、锌、硒等微量元素。每一种营养素在体内都有一定的生理功效,若是单一而过量地摄入,有时会产生过量危害与毒性。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和代谢也不一样,只有保证饮食的多样化才能使食物中的营养素相互吸收与利用,起到互补的作用。

真正意义上的饮食多样化,必须达到两个条件,一是食物种类丰富,即豆类、奶制品、淀粉类、鱼类、蔬果类都要有,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二是每类食物的品种也要有差异,如肉类中,不能只吃猪肉或牛羊肉,鸡、鸭、鱼、虾也要有。饮食结构单一虽然在短期内无法直接显示出其危害性,但长期如此,供应人体活动的营养就会不均衡,身体可能会因缺少某些营养成分而“受伤”。因此,只有坚持食物多样性,才能真正为健康保驾护航。小贴士

科学家们发现,在众多颜色丰富的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很多种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植物化学物质,比如十字花科蔬菜(如萝卜、西蓝花、菜花、芥蓝等)中含有的异硫氰酸盐,可以抑制由多种致癌物诱发的癌症。番茄、西瓜等红色蔬果中含有的番茄红素,可起到抗氧化、减少心血管疾病及预防癌症的作用。茄子、紫甘蓝、蓝莓等紫色蔬果中含有的花青素,可起到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5 喝汤最滋补,好过吃肉?小科普

按照传统说法,“冬天补一补,开春能打虎”。立春之前,都是适合滋补的时候。究竟怎么补呢?很多人的选择是喝汤。

一位朋友问:我的女朋友天天煲鸡汤、肉汤、鱼汤喝,她说这样特别滋补。可是她只喝汤,里面的肉和菜都不吃,这样真的能滋补吗?但另一位朋友又问:电视上的专家说,煮汤喝根本不能滋补身体,因为蛋白质和铁都在肉里,必须吃肉才能补营养,那么喝鸡汤、肉汤、鱼汤真的没用吗?很多人为此纠结不已。

其实,上述观点的正确与否,要看用在什么人身上,用在什么情况下。汤的蛋白质含量不如肉

的确,无论是鸡汤、肉汤,还是鱼汤,汤中蛋白质的含量都远不及肉本身。因为汤含有大量的水,只有一些可溶性的肌浆蛋白和氨基酸、肽类等物质溶进汤里,而肉是由肌肉纤维构成的,其中的大部分肌纤维成分是很难溶于汤中的。一般来说,汤中的蛋白质含量仅有1%~2%,和肉的蛋白质含量15%~20%相比,显然低多了。

那些不能溶于汤中的蛋白质,并非不能被人体消化。健康人有牙齿,有胃酸,有各种酶类,它们能够将那些并未溶解的大分子蛋白质,变成小分子的氨基酸,然后吸收利用。

所以,对于消化吸收功能正常的健康人来说,每天只喝鸡汤、肉汤,而不吃成块的鱼和肉,所得到的蛋白质总量就太少了。若是只喝汤而把固体的肉块、鱼块扔掉,与其说是“补”,还不如说是“浪费”。体弱者适合喝汤

不过,仅用蛋白质含量来比较汤与肉的价值,对某些特殊情况来说也不够准确。汤中还是有很多好东西的,比如游离氨基酸、短肽、谷氨酰胺、肌酸、B族维生素等物质,病后虚弱或消化不良者可以快速吸收利用,起到改善食欲、提高消化能力的作用。

谷氨酰胺和谷氨酸都是非必需氨基酸,看似可有可无,实际上也有它们存在的意义。因为它们可以作为肠道细胞的快速能源供应。在营养不良或是手术、病后虚弱的情况下,肠道细胞能源供应不足,人们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肠梗阻,但是,如果患者能及时补充这些成分,对病情将会有很大帮助。

对这些病弱者来说,虽然完整肉块的蛋白质含量更高,但因为其消化吸收能力和肝肾处理功能低下,他们无法充分消化吸收其中的蛋白质,反而可能造成消化系统和肝肾的负担。这就好比说,一个不足6个月的小婴儿,只能消化吸收母乳中含量很低的蛋白质(人类乳汁蛋白质含量仅为1.1%~1.2%,约为牛奶的1/3),如果给宝宝直接吃蛋白质含量超过20%的酱牛肉,不仅不能补充营养,反而会使宝宝吃出病来。身体虚弱、消化不良者暂时不宜吃牛肉干也是一样的道理。

从这个角度说,供应鸡汤、肉汤,让身体病弱者快速吸收一些营养物质,短时间内便会让患者觉得精神好一些,古人认为这是“滋补”作用,也不能说完全错误。再说鸡汤的美味确实会让人情绪愉快,人们乐于享用鲜汤也无可厚非。

只是,煮过汤的肉块、鱼块该怎么办呢?当然也不能浪费,再做成另一个菜就好了。比如鸡胸肉,虽然煮过之后鲜味大打折扣了,但完全可以把它撕成细丝,然后加点笋丝、黄瓜丝之类,用麻酱汁、海鲜汁、椒麻汁拌一下,味道非常不错呢!小贴士

很多人都喜爱喝热汤,但是,人体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温度在60℃左右,超过此温度很容易受到损伤,因此爱喝热汤会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所以,喝汤时,最好是等汤稍凉后再喝,这样才比较健康。而且汤中不宜放过多盐,高尿酸血症及胃酸分泌过多者,不宜食用浓肉汤。6 营养强化食品,吃还是不吃?小科普

食物营养强化,是指在食物加工过程中人为地加入一些人体所必需的,但在日常膳食中又易缺乏的营养素,以保证人体的营养需要。

强化食品就是加有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添加剂使营养得到增强的食品。强化食品是改善营养的重要方式,结合我国目前的营养现状,很多人都有营养缺乏的问题,通过食用强化食品,营养可以得到补充,从而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使人们远离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我国确定了几种食品,比如主食类的面粉、大米,调味类的盐、酱油、食用油,我们把这些食物作为载体,将人们所缺乏的营养素,按照其本身性质合理科学地分布在这些载体上。小贴士

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实行了食物营养强化。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实行了食盐加碘的强化。目前正在启动的食物强化方案有:在大米、面粉中强化维生素B1、烟酸、叶酸、钙、铁,在食用油中强化维生素A,在酱油中强化铁等。另外在市场上见到的还有许多添加了钙、铁、锌及维生素A或维生素D的食品,也都属于强化食品。7 有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安全,最好不吃?小科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因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和食品的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应合理使用

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前提是必须保证“食品安全”,即“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添加剂按其用途可分为23大类。截止至2011年,允许使用的品种已达2400多种,其中包括食用香料1853种,这些数字仍在不断增加中。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有效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形,也可以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食品添加剂本身无“罪过”

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并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本身的“罪过”,更多的是因某些企业滥用、乱用食品添加剂,甚至非法添加危害极大的非食用物质造成的。

食品添加剂本身未必会降低食品的安全性,有很多甚至是保证食品安全所必需的!

拿防腐剂来说,比如低糖果酱、果脯之类的产品,虽然能量明显降低了,但因为加的糖比较少,达不到室温下抑制霉菌和酵母繁殖的作用,如果不加入防腐剂,就很容易发霉变酸,从而带来食品安全风险。再比如咸度比较低的酱油和酱菜,酸度达不到6%的醋,质地不那么硬的牛肉干等,也都有同样的问题,所以需要加入少量防腐剂。又比如说,在含有大量油脂的产品(如烹调油、油炸食品、去壳坚果)当中,如果不加入抗氧化剂,在储存中就可能会提前发生脂肪氧化,不仅味道难闻,而且会产生促进衰老的自由基。与霉菌、毒素和氧化脂肪相比,那点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的毒性要小得多,也就是说,加入它们反而有利于提高食品的安全性。过分排斥添加剂不可取

反过来,过分地排斥添加剂,也需要付出其他方面的代价。比如说,一些产品号称不加防腐剂,但是却做得特别咸,或者特别甜,这是为了用盐或糖来防腐。盐(氯化钠)就是一种人们已经用惯了的防腐化学物质,它的毒性水平比常用的山梨酸钾这种防腐剂要高,而日常用量也远比山梨酸钾大。盐摄入过量会造成血压升高、皮肤浮肿、肾脏负担加重、经前不适加剧、胃癌风险上升等多种危害,但人们对此往往并不在乎,只是因为盐是他们已经习惯了的食品配料。其实,一种化学成分的危险性,只与它本身的毒性和人们与它的接触剂量、接触频次有关系,和它是否被你熟悉没有任何关系。比如盐促进胃癌,比如酒精是医学界公认的促癌物质,人们对它们的接触特别频繁,所以实际危险要比人们不熟悉的食品防腐剂更大。

但是,一般来说,一种添加了很多添加剂的食品,也不是值得提倡的食品。这是因为,它们往往已经脱离了天然的形态,营养价值也大打折扣。比如说,新鲜的蔬菜、水果、杂粮、肉蛋奶等,食品添加剂的数量很少,甚至没有;而那些营养价值低、加工程度高的零食、点心、饮料,其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和用量却很多,甚至有些产品没有食品添加剂根本就做不出来。绝对不含添加剂的甜饮料、冰淇淋、膨化食品等,几乎是不存在的。饼干、蛋糕之类的食物,没有食品添加剂也几乎没法做出来(即便自家做,也必然要加入碳酸氢钠之类的物质)。

所以,与其计较一种食品中所含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数量,不如直接去买新鲜天然的食品。如果确实为了口感而需要吃某些经高度加工的食品,那就别为食品添加剂而纠结了。小贴士

2011年4月公布的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剂的名单,是由卫生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在分批次公布的基础上汇总再次公布的(见表),目的就是提醒食品生产者和从业者严格守法,按标准生产经营,警示违法犯罪分子,不要存侥幸心理。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名称 可能添加的食品种类 吊白块 腐竹,粉丝,面粉,竹笋 苏丹红 辣椒粉,辣椒类食物 硼酸与硼砂 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 工业用甲醛 海参,鱿鱼等水产品,血豆腐 罂粟壳 火锅底料及小吃类 一氧化碳 金枪鱼,三文鱼 工业酒精 勾兑假酒 工业乙酸 勾兑食醋 毛发水 酱油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掌握诀窍,避免危害呢?

1.选购正规厂家的产品。

相对而言,正规厂家比小厂家、小作坊更能保证其食品的安全性。

2.购买食品前仔细观察。

要认清“原色”食品,对于食品外表异乎寻常的光亮和雪白,应考虑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竹笋、银耳、粉丝、海蜇等制品的外表过于雪白透亮,就应小心提防。

若在进食时发现所吃食物对舌头、喉咙有刺激性,口感不好,或一旦尝出味道有异,也不宜再继续食用。

3.腌制品、熏制品中的添加剂含量通常较多,平时应尽可能少食或不食。

4.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和儿童,由于机体代谢能力低下,不适宜食用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含量较多的食品,如方便面、火腿肠、罐头、饮料等。8 有机食品最健康?小科普

近年来,有机食品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通过商家的大力宣传,消费者普遍认为有机食品一定会比普通食品好,其价格也高出普通食品数倍,那么,有机食品真有那么好吗?

有机食品(Organic Food)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且通过合法、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制品。

目前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机农作物(如粮食、水果、蔬菜)、有机茶、有机菌产品、有机畜牧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以及以上述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产品。有机食品应满足的条件

那么有机食品到底好在哪儿呢?我们先来看看有机食品应该具备的条件:

1.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的标准,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品和衍生物。

2.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需要有一定的转换期,有机转换是指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过渡的一个时期,转换期的开始时间从提交认证申请之日算起。一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24个月,多年生作物的转换期一般不少于36个月。转换期内必须完全按照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管理。

3.有机食品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综上所述,大家也许会认为有机食品应该是有益于健康的选择,但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有机食品并不绝对健康

首先,由于土壤中残留的杀虫剂几十年都不会完全降解,即使是有机食品,其农药残留量也并不比普通食品低,只能说都在安全线之下。同时有机食品也有天然毒素(农作物抵御害虫产生的)和霉菌毒素(农作物伤口感染产生的)的风险。虽然有机食品的生产成本比普通食品高很多,但健康风险却没有明显降低。

其次,有机食品在营养上也不比普通食品更好,两者对健康影响方面的差别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是否购买有机食品,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酌情选择。小贴士

不管你购买何种产品,都应遵循以下选择要点:

1.尽量购买本地产的时令产品。外地产的产品,需要长途运输,为了保鲜,在摘下后可能会喷洒化学抗菌制剂。而非时令产品则大多都会使用催熟剂,如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食用前应冲洗干净,能削皮的尽量削皮后再吃。9 不爱吃蔬菜,可以用水果替代?小科普

不少人经常用多吃水果来弥补不吃蔬菜的损失。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水果和蔬菜是不能互相替代的。水果蔬菜营养大PK

水果中的无机盐、粗纤维含量比蔬菜少,与蔬菜相比,水果在促进肠蠕动、保证钙和铁的摄入方面的功效要相对差一些。

蔬菜含水分多,能量低,富含植物化学物质,是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重要来源。新鲜蔬菜一般含65%~95%的水分,多数蔬菜的含水量在90%以上,还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淀粉、糖类等成分,且大部分能量较低,所以蔬菜是一类低能量食物。蔬菜同时也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叶酸、钙、磷、钾、铁的良好来源。

水果含有较多的糖类和有机酸,其中有机酸的含量比蔬菜丰富,能刺激人体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有利于食物消化,同时,有机酸对维生素C的稳定性也有保护作用。水果还含有多种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尤其是其中较多的果胶,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还能与肠道中的有害物质(如铅)结合,促使其排出体外。

水果中还富含一些有特殊功能的物质,如白藜芦醇、苹果酸、苦杏仁苷、柠檬苦素、木瓜蛋白酶等,它们都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有益于身体健康。顿顿有蔬菜,天天有水果

蔬菜和水果的营养价值各有千秋。我们提倡“顿顿有蔬菜,天天有水果”。所以,两者不能相互替代。我们应当既吃蔬菜,也吃水果。小贴士

蔬菜和水果对很多疾病有预防作用。

1.蔬菜、水果与癌症的预防:新鲜蔬菜与水果是世界公认的最佳的防癌食物。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与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都认为,有大部分证据表明,蔬菜和水果能降低口腔、咽、食管、肺、胃等部位患癌的风险,还有可能降低喉、乳腺、胰腺、膀胱等部位患癌的危险。其原因是蔬菜、水果中所含有的抗氧化剂(如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类黄酮化合物及有机磷等)、矿物质及其他活性成分,能够使DNA免受损伤,促进修复,减少突变。另外,蔬菜、水果中富含膳食纤维,能缩短食物残渣在肠道中通过的时间,并可与潜在致癌物、次级胆汁酸、短链脂肪酸结合,促使其排出。

2.蔬菜、水果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大量研究表明,蔬菜、水果的摄入对控制血压与改善心血管疾病有帮助。适当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而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控制脂肪摄入,可有效降低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3.蔬菜水果与肥胖超重的预防:蔬菜、水果富含水分和膳食纤维,能增强饱腹感,从而降低热量的摄入量。所以,含有蔬菜、水果的膳食有利于降低发生肥胖的可能。

4.蔬菜、水果与便秘的预防:蔬菜、水果富含水分和膳食纤维,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由于膳食纤维吸水,可增加粪便体积和重量,促进肠道蠕动,软化粪便,增加排便概率,降低粪便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故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10 孕期要大补特补才能保证营养充足?小科普

怀孕期间,为了给宝宝提供足够的营养以促进其健康发育,准妈妈往往会补充很多的营养食物。但是,吃太多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营养过剩,对准妈妈和宝宝都不是很好。“大补特补”不可取

怀孕后,家里长辈都会给准妈妈大补特补,以为这样可以让准妈妈和胎儿更健康。在最新的调查中,超过66%的孕妇认为自己营养十分充足,甚至达到“过剩”状态。但是,孕期营养并非越多越好,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都会影响母亲健康以及胎儿的正常发育。“多吃”未必能使孩子营养全面,反而增加了妊振糖尿病、产后肥胖、胎儿体型偏大的风险,因此进补应有度。

准妈妈确实需要更多的营养,但每日摄入的营养成分要合理。每位准妈每日需摄入能量2200千卡左右,其中纯蛋白质应占75克,如能使动物蛋白占总蛋白质量的2/3则最为理想,这样就足以保证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了。另外,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宜选择含糖少的水果,既能缓解饥饿感,又可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小贴士

中国孕期妇女膳食指南如下。

• 孕前期妇女膳食指南:

1.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或补充叶酸

2.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3.保证摄入加碘食盐,适当增加海产品的摄入量

4.戒烟、禁酒

• 孕早期妇女膳食指南:

1.膳食清淡、适口

2.少食多餐

3.保证摄入足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

4.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并补充叶酸

5.戒烟、禁酒

• 孕中期、末期妇女膳食指南:

1.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量

2.适当增加奶类的摄入量

3.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4.适量身体活动,维持体重的适宜增长

5.戒烟禁酒,少吃刺激性食物

孕期体重正常增加应在10~15千克,平均12.5千克;胎儿体重在2.5~3.2千克最为理想。二关于谷类食物的营养误区1 大米、面粉越白越好?小科普

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肉类和蔬菜中,尤其是在种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含量更丰富,在酵母菌中含量也极丰富。瘦肉、白菜、芹菜叶、莴笋叶中维生素B1的含量也较丰富。小贴士

我国成年人每日膳食中维生素B1摄入量约为1.4毫克/天。

日常膳食中维生素B1主要来自谷类食物,但随着加工精细程度的提高,维生素B1的含量逐渐减少,再加上加工及烹调造成的损失,其损失率约为30%~40%

常见食品中维生素B1含量(毫克/100克)如下表所示。2 吃主食会发胖?小科普

吃米饭、面制品、薯类等主食容易发胖的说法是不科学的,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

1.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是主食。大脑所能利用的唯一能量来源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只有血糖维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大脑才能正常工作。

2.三大营养素都可产生能量,如果少吃或不吃糖类主食,势必会多吃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这样导致摄入的总能量并不低,甚至更高。

3.长期不吃主食会危害健康。不吃或少吃主食,会产生两类危害:首先,人体能量供应不足,会动用组织蛋白及脂肪来解决这一问题,而组织蛋白分解消耗,会影响脏器功能;其次,糖类在体内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很容易经呼吸道排出体外,而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不但会加重肝肾代谢负担,而且会生成酸性代谢废物,人体血液如果长期呈现酸性,容易导致慢性疾病。

4.减肥的饮食方案应该是一个低脂、高蛋白、较低能量的饮食结构。

5.减肥最好的处方是“饮食控制+运动”。

动物实验表明,摄入低脂膳食很难导致肥胖的动物模型。从不限制进食的人群研究中也发现,当提供高脂肪食物时,受试者需要摄入较多的能量才能满足他们的食欲;而提供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时,摄入较少能量就能使其食欲得到满足。因此,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面制品,不容易造成能量过剩、使人发胖。虽然运动并不是减肥的唯一途径,但是具有规律性的一定的运动量可以提高身体代谢率,协助控制体重。因此,饮食和运动是减肥的不二法定。小贴士

中国人的主食以谷类为主,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通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条就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可见粮食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是排在第一位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米面等“五谷”之中,如大米、粳米、小米、玉米、小麦、青豆、豌豆等,其成品更为常见,如馒头、窝头、米饭等。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在体内释放能量较快,是红细胞唯一可利用的能量,也是神经系统、心脏和肌肉活动的主要能源,对构成机体组织、维持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正常功能、增强耐力都有重要意义。三关于蔬菜的营养误区1 吃土豆容易胖?小科普

很多人都认为土豆是容易使人发胖的食物,其实不然。土豆的含水量高达70%以上,淀粉含量17%,而脂肪含量不足1%,另外还含有能够产生饱腹感的膳食纤维,所以用它来代替主食不但不容易发胖,还有减肥的效果呢!土豆之所以被人们看成是容易发胖的食品,完全是因为烹饪方法使用不当,把好端端的土豆做成炸薯条、炸薯片。一只中等大小的、不放油的烤土豆仅含几千卡能量,而做成炸薯条后所含的能量能高达两百千卡以上。令人发胖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烹调过程中它吸收的油脂。

土豆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比普通的大米、面粉低,也就是说,它所含的能量比一般的谷类都低。每天用蒸煮等做法烹饪的土豆来代替一部分主食,不仅不会发胖,还对控制体重有好处。小贴士

土豆容易贮存,是家中常备的蔬菜之一。然而在一定的温度等条件下,土豆在贮存过程中,颜色会发青,顶芽及腋芽很容易萌发。土豆发芽的部位容易产生一种叫做“龙葵素”的有毒物质。这种毒素进入人体,人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和腹泻等中毒症状,严重时还会造成呼吸器官的麻痹,从而导致死亡,因此发芽的土豆是不能吃的。

那么,应该如何贮存土豆才能保证其不发青发芽呢?贮存土豆的关键在于控制温度。土豆的适宜贮存温度为3~5℃,相对湿度90%左右,这样的条件下土豆不易发芽或发芽很少,也不易皱缩。所以,应该把土豆放在背阴的低温处,切忌放在塑料袋里保存,也不要把土豆堆一大堆。2 蔬菜的营养价值和颜色无关?小科普

我们体内所需要的许多营养素都来源于蔬菜。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以蔬菜的价格与味道作为选择标准,其实这很不科学。买蔬菜,看颜色

绿色蔬菜包括:菠菜、青椒、圆白菜、芹菜、西蓝花、芦笋等。蔬菜中绿色色素的代表是叶绿素。叶绿素吸收紫色、黄色、红色的光,而不吸收绿色的光,因此在我们的眼中呈现“绿色”。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能有效地利用紫色、红色光并将其转化成活动的能量。绿色色素有抗过敏、除臭、预防直肠癌、预防老年眼部疾病的功效。

黄色蔬菜包括:胡萝卜、南瓜、洋葱、姜黄等。黄颜色的类胡萝卜素,比如β-胡萝卜素通常和叶绿素共同存在,保护着叶绿素,使其免受过多活性氧、紫外线的伤害。随着果实的成熟,类胡萝卜素蓄积在果实里,保护种子的同时,还给果实披上黄色的外衣,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在预防癌症、预防动脉硬化、改善肝功能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红色蔬菜包括:番茄、红椒、辣椒等。红色的蔬菜大多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红颜色的类胡萝卜素,比如番茄的番茄红素就是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蓄积起来的,它们保护着植物的细胞和种子免受过多活性氧、紫外线的伤害。番茄红素在预防前列腺癌、肺癌、预防动脉硬化和延迟衰老、防紫外线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像番茄、辣椒这样的红色蔬菜,还能提高食欲、刺激神经系统。小贴士

近日美国农业部(USDA)特别建议,每周至少要吃两次橙色食物。多吃深色食物,可防止衰老以及年龄增长带来的多种疾病。下面我们介绍几种不同颜色的水果。

橙色水果提升免疫力。代表食物:杏、香瓜、哈密瓜、芒果、木瓜、柑橘等。橙色水果通常含有α和β-胡萝卜素,人体能够把其转化为维生素A,从而起到保护眼睛、骨骼和免疫系统健康的作用。橙色水果还富含抗氧化剂,可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能消灭引起疾病的自由基,预防多种疾病。

红色水果护心健脑。代表食物:西瓜、草莓、石榴等。红色的水果富含番茄红素,能够保持心脏健康和大脑功能正常运转,有助于预防男性的前列腺癌和女性的乳腺癌。

紫黑色水果护眼护心。代表食物:桑葚、乌梅、黑加仑、紫葡萄等。紫黑色水果含有能消除眼睛疲劳的原花青素,这种成分还能增强血管弹性,防止胆固醇囤积,是预防癌症和动脉硬化最好的成分。相比浅色水果,紫黑色水果含有更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增加人体的抵抗力。紫黑色水果中钾、镁、钙等矿物质的含量也高于普通水果,这些离子多以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果当中,对维持人体的离子平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 薯类含淀粉高,当菜吃比当饭吃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