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情绪,从来都不靠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2 12:23:52

点击下载

作者:剑圣喵大师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掌控情绪,从来都不靠忍

掌控情绪,从来都不靠忍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掌控情绪,从来都不靠忍作者:剑圣喵大师设计:小暑暑排版:小暑暑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9-12ISBN:9787570205134本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人的情绪起落是与他对事实的感知成反比的,你对事实了解得越少,就越容易激动。当你有一套对事实全面评估的系统时,你就能随意调用某一种情绪来为你的人生助燃,帮助自己在大千世界中不断获得成功。推荐序用看一朵花开的时间,见证一个人的成长李尚龙真正的高手,永远明白如何控制情绪,何时释放情绪。推荐你看喵大师的新书,希望对你有帮助。在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又独自饮下无数瓶酒后,我的长篇小说《刺》终于上市了。朋友们为这本新作发来许多祝福与评论,这其中就有剑圣喵大师所写的书评。此时我才突然发现,这个看过我的书的年轻人就要出第二本书了,就如春风呼唤之下的种子,破土而出。如果不是因为喵兄,我是不知道云南那个叫做石登乡的地方的。我依稀能在心里想象一个年轻的支教老师,凭借一根网线从那样偏僻的环境里走了出来,写出了那本《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不但成为一个可以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的心理学讲师,而且也用他的经历和学识告诉人们怎样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其实是很幸运的,但因为这个时代与我们的父辈所生活过的时代大相径庭,所以在生活当中注定有很多父辈无法为我们解释清楚的困惑。一个人的成长总会经历这样那样的事,有些经历看起来并不那么美好,它们总会将这个时代赋予年轻人的幸福感一点点消耗,让许多人的记忆在繁华都市的街头变得支离破碎。标志着时代文明进步的动车上闪动着年轻人泪如雨下的脸,但时代依然在按照它的速度与方向飞速前进,它永远不会因为谁的眼泪和笑容放慢或是停下脚步。因此无数人渴望在这个日新月异、又像旋转木马一样永远追逐的生活中得到一种外界的救赎,就像在游戏里亡命追杀只为了得到一套神通广大的装备,以此能够从容面对来自敌方的围追堵截一样。但是,许多人沉迷于在游戏中的成功,却往往忽略了现实生活中自身的提高和重塑。在这一点上,喵兄做到了“自救”。他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提到过,当年他被下派到边远地区支教时,在那个偏僻的山村读着我的书就开始改变自己,并且是完完全全的改变。虽然他也是一个酷爱游戏的人,但是他从游戏中走了出来,站在生活的阳光下将自己做了最彻底的改变——要想在世间仗剑走天涯,最实用、最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武器,就是自己的实力。作为一个写书的人,当看到自己的文字与思想能够让人有所改变,无论怎样我都觉得这也不枉自己埋头伏案的这份辛劳。我更希望广大读者中能有更多的“剑圣喵大师”出现,不要痛哭流涕,在生活中少些这样那样的抱怨,学会做一个优秀的人。这样的结果才是我们写作者的初衷所在。我们都希望世界充满爱,而这个爱的基础就是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与参与。那么,如何在这个看起来不那么完美的世界遇见最完美的你呢?答案就是:掌握好情绪,不要让自己输给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做情绪的主人,让它给予我们力量,然后做一个优秀的人。喵兄应该是把这种理念发挥到极致的人。那个偏远的山村中学可以造就一个优秀的人,同样也可以生出无数牢骚与平凡。这是任何一块土壤都具有的功能,这是任何一块土壤上的生物们都逃脱不了的命运。这就是为什么,同样长在一个山坡上的花,有的就开得那么娇艳,有的就开得那么无精打采。这就是人的身上无时无刻不在的情绪掌控与选择的结果。原来,看一朵花开,竟然就如看一个人的成长。而一个人的成长与蜕变,又与一朵花的灿烂绽放这般相似。自序01自从做自媒体以来,我每天都会收到上百条消息,都是读者发来的求助问题。这些问题百分之七十都和情绪有关。大家常问的一个问题:“喵老师,你是怎么克制情绪的呢?”他们不知道,情绪是可以选择的。人不是一台机器,输入特定指令就一定会产生特定情绪。人们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情绪。然而,大部分人对情绪都有一个误区——我们只需要正能量的情绪,不需要负能量的情绪。对于负能量的情绪,我们要把它消灭掉。很多人认为,真正成熟的人,都是没有负面情绪的,他们永远正能量爆棚,永远淡然自若,永远不会发脾气。他们常说:“控制不了情绪,怎么控制人生?!”其实,这是错误的。情绪不是用来控制的,情绪是用来认识的。情绪就像是“辅政大臣”,大脑就像是“皇帝”,情绪的出现是在提醒“皇帝”一些他没注意到的事情,帮助“皇帝”做出决定。如果大脑“皇帝”是个昏君,贪图玩乐,只喜欢做一些轻松的决定,他就会被某一个“大臣”控制,成为傀儡。这个“大臣”权倾朝野,会把其他的情绪“大臣”斩杀殆尽。于是,身体这个“王朝”就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的结局。很多人觉得情绪是不能控制的,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大脑“皇帝”尚且年幼,而情绪多半是先天进化来的,大脑难以对情绪进行长时间的掌控。如果大脑“皇帝”是个暴君,他讨厌情绪的出现,不遗余力地抑制情绪的产生,那么,隐忍过度的情绪“大臣”终会爆发,发动政变,掌控朝廷,囚禁大脑“皇帝”。强行控制情绪,是一种很大的精神负担,这个策略可以偶尔采用,但绝对不能长期运用。所以你的大脑“皇帝”,需要学习一些帝王之术,帮助你开张圣听,采纳情绪“大臣”的忠言,又能让各种情绪相互节制,不会一方独大,被情绪支配。02很多女孩问我:“老师,我无法原谅他!人为什么要原谅伤害自己的人?”仇恨是伤人的,有时,原谅也伤人。但真正伤人的,不是仇恨或者原谅本身,而是你内心对这两种情绪的不认可。仇恨可以帮助你警惕那些伤害过你的人,它是有作用的。当你面对一个伤害过你的人,特别是亲人,你会不知道到底该原谅他还是仇恨他。这种不知所措的情绪就是伤人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你的大脑必须充分认识一件事:“仇恨”和“原谅”这两种情绪,到底哪一种能帮助你避免伤害。比如,对于我的学生,我通常都是原谅的。当老师必须“佛系”一点。你对学生多一分宽容,他们改正错误的概率就会高一些。而如果你批评他们,会引发他们的强烈反弹。谁叫这一代学生比较“玻璃心”呢?什么样的人,我永远不会原谅他呢?某些平台上的“大V”。当你的流量超过他们时,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来攻击你。这个时候原谅是没用的,你必须正面迎敌,任何的原谅行为都会被看成是懦弱,会招致更疯狂的打击。成熟的人,懂得选择情绪。03请不要放弃你的任何情绪,它们是一把把利剑,能在你最绝望的时候帮助你。请从现在开始树立一个观念:你的任何情绪对你都是有益的。你的认知系统需要甄别,这种情绪到底是一种原始功能,是一种不适应于当前特定环境的谎报?还是一种更大的智慧,提醒你的认知没有意识到的深层问题?比如“嫉妒”这个词,大家听起来就反感,认为是一种该被抛弃的情绪。这就相当于看到洗澡水太脏,就把里面洗澡的婴儿一并倒掉了。充满嫉妒的人,脾气暴躁,行为极端,这种过分的反例会让大家厌恶“嫉妒”这种情绪。但嫉妒是有好处的,它可以提醒我,我想要某些东西,我需要想办法得到它;或者我的恋人正在被某种东西吸引,我该做一些改变或加强情感链接来保住她。真正的情商高手,总能在感性和理性之间保持平衡,他不会让任何一方处于绝对控制的地位。因此,他有了先天祖先带给他的智慧,也拥有了后天社会竞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力量。情绪所透露的很多关键信息,会轻易地被人的主观认知过滤掉。从现在开始,请刻意提醒自己养成思维习惯,每天认知情绪,并与它为友。心理学家也非圣人,也逃不过七情六欲。只是相比于普通人而言,心理学家能够洞悉、理解产生这种情绪的机制,观察它,并提前避免不理智的行为,这便是心理学的乐趣和奥妙所在。时光荏苒,再动人的记忆也会模糊。但所有对情绪的思考,最终会融入你的绅士风度里,融入你日渐变高的情商里。PART 1认知升级你对情绪的认知,决定了你的生活高度人的两条情绪通路能并行运行、互补有无时,一个人就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从而成为特定环境里的佼佼者。而当某条通路出现问题,或者两条通路冲突严重时,人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内心真正成熟,需要达到四个标准01

曾几何时,我是那么讨厌听见“成熟”一词。

因为我每次听见别人说:“渔,你要成熟一点。”我就立即明白,又到了需要自我牺牲的时候了。

渐渐地我发现,别人嘴里要求的“成熟”,并不是真正的成熟。他们所谓的“成熟”是建立在他们对我的要求上的。

但自从成为一名网文作者后,我开始喜欢“成熟”一词。我在长辈们认为“最不成熟”的地方——网络,发现了真正的成熟。

在网络上,既有叛逆的个性张扬,也有理性的客观思辨。在网络中,所有人都在进行一项重要活动,那就是不停地更新自己,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成熟。

所谓真正的成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那些开口就“想当年”,喜欢为过去的自己辩解的人,都是生活越过越糟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的成熟是经历了世态炎凉之后的通透,是饱经沧桑之后的洗练,而不是经受挫折之后的苟且。

很多貌似成熟的人,就像没有成熟就落到地上的果子,看似成熟了,实际上是被虫子咬了,烂了。

我恍然大悟,我总结了几个真正成熟的标准。02

一、当你终于沉默,成熟才刚刚开始

清晨上班,年级主任又开始传达校长的精神,学校的目标是三年初中第一名,高中第三名。全场的老师像打了鸡血一样,拍着胸脯说跟着领导走前途无量。

我高兴不起来,因为我意识到疯狂的加班又要来了,不过不会加工资。我沉默了,年级主任白了我一眼,散会的时候对我说:“小渔老师,要支持学校工作!”我对主任笑笑,没有说话。

接着一个星期的加班,不断有老师去教育局上访要求学校改善待遇,办公室里问候年级主任全家的脏话喷涌而出。

还有几个老师约我一起辞职,不要在这个破学校待了。我笑了笑,拒绝了他们,埋头写我的材料,准备第二天的课。

一年后,我成了大学老师,每周只有十几节课,是原来工作量的一半。不用再熬夜写材料、守自习课或者帮领导按电梯。

我翻看朋友圈,当年邀约我辞职的小伙伴还在苦苦煎熬着。有人在朋友圈怨气冲天,诅咒学校早早倒闭;有人在呻吟自己多么辛苦,在朋友圈配上半夜赶材料的照片,祈祷领导能够看到。

我不是个内向的人,我之所以沉默是因为我不想恶心自己去迎合别人。

真正的强大是沉默的,假如你还想对这个世界了解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在这个希望和失望已经浑然一体的时代里,沉默是对生活最好的蔑视。

二、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某天,一家培训机构邀请我和杨师兄一起去讲课,许诺的报酬很丰厚,机构负责人甚至亲自开车来接我们。

在开车送我们去上课的途中,负责人接了个电话。电话内容似乎是有一个快递到了,负责人说他在外面,让快递员明天送来,而快递员似乎不方便。“我正在接送老师去上课,有什么事回头说!”负责人粗暴地挂上电话。

我劝他先回去拿东西,我们自己过去就行。然而杨师兄当场要求下车并取消课程,我和负责人惊呆了,无论我怎么劝说,杨师兄都不听,也不解释理由,还劝我一起走,但我舍不下那份报酬。

事实证明,杨师兄是对的。我尽心尽力地讲完五天课后,负责人并没有如期支付我报酬,之后电话也打不通。其实,他也没有跑路,他的机构也依旧红红火火地招生。而我多次讨要报酬无果,负责人甚至用黑社会威胁我。

吃了这次大亏,我佩服起杨师兄的先见之明,我问杨师兄为什么他能洞察这个负责人是一个骗子。“渔师弟,你被一点蝇头小利迷住了眼睛,亏你还是学心理学的。”杨师兄狠狠地责备了我,“一个对快递员态度恶劣的人,必然是一个自私的人,我并没想到他是一个骗子,但我可以肯定,与这样无情的人来往有弊无利。”

我突然明白了,即便再赤裸的利益交换背后也有人情在。

幼稚的人往往会把这种利益关系看成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由于阅历的欠缺,他们在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时候往往过于开门见山而缺乏必要的情感判断,最终遭遇骗子。

从此我对快递小哥永远报以微笑,对服务员总会说“谢谢”。

也许是我的错觉,但是感觉来找我合作的人越来越多了。有所大学经常找我讲课,一个朋友跟我说,他们校长很喜欢我,因为我每次来讲课都是自己打车来的。

三、不要去别人嘴里要一个答案

很多女生在发现男友出轨后,喜欢去找小三和男友讨说法,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事情。

当你气势汹汹地指责男友,而小三楚楚可怜地躲在男友身后时,你就把一个摇摆不定的男人彻底推向了对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在男友嘴里,即便他保证一万次“我爱的是你”,也无济于事。答案其实在你心中,如果你愿意宽容他一次,你可以选择给他一次机会把他拉回正轨;假如你无法接受,你可以当场一刀两断。

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正确选项,只有“取舍”二字罢了。取舍是一种大智慧,这件事只能我们亲力亲为,从别人嘴里要答案,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对你而言,真正重要的东西,只藏在你内心深处。

四、成熟的人能接纳自己

成熟的人,内外是一致的。不要责怪你的柔软和脆弱,一个人不用活得像一支队伍,一个成熟的人只要活得像一个人就行了。如果你不能接受自己的软弱,自然也找不回你的强大。

更不要羡慕别人的成功,你“做不到”没有什么可耻。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你能做到的事,你需要找到它们,而不是把别人的成就视为你一生的负担。

假如你问我:喵大师,你感觉自己成熟吗?

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很不成熟。当我写下成熟标准这个题目时,我就已经不成熟了,因为成熟是没有标准的。

十年后再回头来看,也许我会觉得今天的想法很幼稚。但我今天必须写下来,时刻提醒我的幼稚。 你对情绪的认知,决定了你的生活高度01

16岁高一那年,我干过一件蠢事。可后来发现,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就读的高中是一个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的学校,为了冲刺高考成绩,我们几乎与世隔绝。

有一天晚上,我在自习室悄悄地吃老婆饼,有个女生嘴馋找我要了半块,结果一吃就非常惊讶地问:“这是什么东西这么好吃?”

我告诉她这叫老婆饼,她说再给她半个,我说我也只有四个,不是我老婆不能吃的。结果那女生说:“我当你老婆。”

可惜这老婆还没当几天,就被女生以“中学生禁止早恋,要以学习为重”,单方面宣布分手。

可能是港台剧看多了的缘故,某天晚上我突发神经,在一个下雨天不打伞冲到女生楼底下唱歌。我选的歌曲是那段时间热播的《小李飞刀》片尾曲,何润东唱的《没有我你怎么办》。“没有我,你怎么办?你的泪水谁为你擦干,谁帮你打伞,安慰你心烦,失眠的夜你最怕孤单……”

按照我的预想,女生应该被感动,打着伞下来帮我遮雨,那时可以相拥而吻。

然而真正的现实是,五分钟后女生通知了舍管,几个老师二话不说打断了我的表白,把我送到保卫处去了。

后来,学校以“打扰学生休息,扰乱校园正常秩序”为由,给我严重警告处分。

过了几天,班主任让我写自我检讨,我交上去就被毙了,班主任认为我没有真心认错。

她锐利的眼光盯着我,一字一句地问我:“渔,你这么做到底为了什么?”“检讨上我写了,我喜欢那个女生,她和我分手,我想挽回她。”我回答。“不可能,我太了解你了。你不喜欢那女生,升旗仪式上,你眼睛盯着谁,我一清二楚!”

确实,班主任说得没错,其实我喜欢邻班的另外一个女生,由于禁止谈恋爱,几乎没和她说过话。

我整个晚上都在宿舍里思考:“我为什么这么冲动,这么傻?”

我重写了检讨上去,内容大概是:我被《小李飞刀》这样的电视剧影响,渴望成为武侠浪子,因而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做出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这次班主任很满意,她觉得我认识到错误了,也觉得找到了问题的原因。

可当我回到教室的那一刻,我发现我还是错了,我做这蠢事既不是因为爱情,也不是我想成为李寻欢。

我捕捉到一些情绪,我看着课桌上摆满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王厚雄教案》《黄冈兵法》,突然出现了一种对学习的厌恶和对自我的解脱。

有趣的是,这件事的出现,让我摆脱了某些尴尬的困境。

我的成绩虽是班上第一,但在年级上却是几十名开外。各科老师总是不断地逼我,一定不要再做错“送分题”。

当“审题不严”、“身体不适”之类的借口已经不被老师相信时,我还是差着年级第一名十几分。“宿舍唱歌事件”虽然表面上我被警告处分,在同学和老师中丢了面子,但事情过后,老师对我的成绩开始变得宽容起来。“青春期,男孩子总是春心萌动”这样的借口,让我在承担老师的期望时,有了一些回旋的余地。

分手的“前女友”经常对我说:“渔,对不起,我请你吃老婆饼。”

而我暗恋的女神,有时会在楼道里对我莞尔一笑,有一天还对我说:“原来学霸也这么痴情,你真有趣。”

那一刻我知道了,《小李飞刀》我没看几集,但我迫切渴望“直到整条街上,剩我和路灯”那种强烈的情绪体验。

我之所以在雨天唱歌,是因为深层意识里,我的情绪发现我在欺骗自己,我想逃离这个可悲的“班上第一”,什么好处都没有,还总被老师训斥,压力太大了。

更有趣的是,经过这件事后,我的成绩反而上升了。02

美国神经科学家约瑟夫·莱杜(Joseph E. LeDoux)认为,焦虑和恐惧等情绪是由大脑中不同的两条通路运行的。

一条通路与基本情绪相连接,它传递信号非常迅速,但是容易出错。另外一条通路与认知系统相连接,它传递信号慢,能对你的情绪在特定环境中进行分析,从而结论更为准确。

第一条通路相当于传令官,情绪此时相当于守夜人,他第一时间通知我们,异鬼大军已经集结,让我们对危险作出反应。

第二条通路相当于国王议会,他们会仔细判断形势,最终得出结论,异鬼已经几百年没出现了,守夜人多半是逃兵谎报军情,还是斩首示众吧。所以,情绪反映的情况不真实,最终他们切断第一条路的情绪反应。

约瑟夫·莱杜认为,人的两条情绪通路能并行运行、互补有无时,一个人就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从而成为特定环境里的佼佼者;而当某条通路出现问题,或者两条通路冲突严重时,人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当第二条通路受损时(比如恐惧症患者),整个大陆会因为北地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认为是异鬼来袭,大脑会因为不断对无害刺激产生反应,最终崩溃。

当第一条通路受损或者是被永远否定时,假如异鬼真的存在,他们终有一天会越过长城,席卷整个大陆。

当代人,通路受损的情况较少。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守夜人和国王议会之间不能相互理解,即不能深刻认识情绪发生的深层原因,于是没法做出正确的调整。

我会因为一个老婆饼,就疯到雨天唱歌,并不是我体会到了爱情的美妙,而是因为我处在应试教育“多考一分,干掉百人”的夹缝中无处可逃。

于是我迫切地想要遁入爱情里,以此作为一种人生的缓冲来自我保护!

其实,我没必要这样,我应该停下来思考,把对分数的关注集中到自己的内心。我应该告诉老师,自己承担不了他们那么高的期望,应该停止盲目冲击年级第一。03

请从现在开始树立一个观念,你的任何情绪对你都是有益的。你的认知系统需要甄别,这种情绪到底是一种原始功能,是一种不适应于当前特定环境的虚报?还是一种更大的智慧,提醒你的认知没有意识到的深层问题?

比如“嫉妒”这个词,大家听起来就反感,认为是一种该被抛弃的情绪。这就相当于看到洗澡水太脏,就把里面洗澡的婴儿一并倒掉了。

充满嫉妒的人,脾气暴躁,行为极端,这种过分的反例会让大家厌恶嫉妒。

但嫉妒是有好处的,它可以提醒我,我想要某些东西,我需要想办法得到它。或者我的恋人正在被某种东西吸引,我该做一些改变或加强情感链接来保住她。

真正的情商高手,总能在感性和理性之间保持平衡,他不会让任何一方处于绝对控制的地位。因此,他既拥有祖先带给他的智慧,也拥有后天社会竞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力量。

情绪所透露的很多关键信息,很容易被人的主观认知过滤掉。从现在开始,请刻意提醒自己或者养成思维习惯,每天认知情绪,并与它为友。

心理学家也非圣人,也逃不过七情六欲。只是相比于普通人而言,心理学家能够洞悉理解产生这种情绪的机制,观察它,并提前避免不理智的行为,这便是心理学的乐趣和奥妙所在。

时光荏苒,再动人的记忆也会模糊。但所有对情绪的思考,最终会住进你的绅士风度里,住进你日渐变高的情商里。 二十来岁的你,要学会转换身份01

歆姑娘告诉了我一个悲伤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在二十多岁的单身姑娘们身上不断上演的悲剧。“我是一个学植物的女生,本科毕业后就考上了公务员,本应该在与专业相关的岗位上工作,却因补充人手而被分在了办公室。目前做行政工作已经两年了,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因为科室里就我一个单身,总是会被领导和同事们以这个为理由分给我很多工作。现在二胎政策放开,大家都生二胎去了,工作自然而然地又被分到了我身上。”

一个学植物的女生本该像鲜花一样盛开。单身和年轻,本该是她在奋斗中最宝贵的两样财富,然而这两个标签却成了她的原罪,让她苦不堪言。

面对父母的逼婚,歆已经无力招架,但最要命的还是她那“专拣软柿子捏”的直属领导。

最近出现了一个机会,业务科室的领导想把她要回去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分管领导也同意,可是直属领导不放人。

为什么不放?像歆这种任劳任怨还年轻力壮的人不用,难道去啃那些难缠的老骨头吗?

有时命不好,遇到这样的领导,你需要赌上这辈子所有的运气和毅力去抗争。

歆很气愤,很想和他吵,可考虑到他毕竟是个长辈就忍住了。

去业务科虽然也是命运未卜,但她还是想全力一搏。“不知道是不是心态出了问题,我一点也感觉不到快乐。我想知道怎么才可以说服我的直属领导。我真的很想和他撕一场,哪怕因此失去工作!”

我回答歆:“撕也是一种说服。即便你被绑在十字架上,你还是有说‘不’的权利。”

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都在对自己进行可怕的阉割,我们一方面要求自己低调隐忍,一方面又期望别人让我们出人头地。心理学教授霍华德(Howard)的社会调试理论认为:遇到挫折时,我们过分强调了现状的合理性,这是一种对压力的妥协,并因此牺牲了改变困境的创造性。02

在担任无领导面试考官的日子里,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规律。

小组中总有那么两个人主导了讨论,其中A无论提出什么,B都坚决反对。其余的人既不支持A也不同意B,即便他们在整个小组讨论中感到极大的不舒服,他们还是会选择沉默。

结果就是,考官最终录取了A或者B,忽略了其他人。

其实是我们创造了令自己不舒服的框架和组合,自己却对此浑然不知。“社会适应”这门必修课,往往我们还没考试就已经被淘汰了,我们斥责这种行为是“勾心斗角”,并对此不屑一顾。玩得好的人把它叫作“政治斗争”,乐在其中。“不要在意别人的想法,你只要做自己就好了,努力的姑娘有一天可以得到她想要的回报!”其实我完全可以用这种鸡汤来劝天下人,但我不能,因为“做自己”有时也是害人的。

一生为人,得登场无数次,退场无数次,或者是在自己的故事里,或者是在别人的故事里。不管是谁的故事,只要轮到你登场,就得光芒万丈,一旦轮到你退场,那就笑着离开。

无领导面试中,要打破这种僵局最好的办法是“活性剂”法:你并不需要直接对抗A或者B,你需要在A的观点和B的观点中找到能对你有利的东西并把它活性化,然后激发其他成员的观点,调整他们在群体中的位置并让他们“保全面子”。

活性化法对生活也是有用的。不要做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而要做一个棋手,甚至成为一个布局的人。

歆需要把以下几个点活性化:

业务领导想把她调过去真的是因为她能力强吗?

分管领导明知道直属领导不同意,可他为什么还支持?

直属领导的背景如何,最高领导了解这事吗?

假如你足够敏锐,你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浮出水面了。

不过我们和歆一样不爱思考这些问题,而是怀疑是不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有些人喜欢把生活看作一种状态,实际上生活是一种斗争。03

歆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角色认同的问题。

你确定真的会做一个姑娘吗?而且是二十多岁的单身姑娘?

杰克·哈伍德(Jack Harwood)指出,“我们不是与他人毫无关联,游荡在这个星球上的随机个体,我们与他人的联系不能被单纯地理解为个体表现的一种功能。”

换句话说,你所说的每句话,所做的每件事,其实并不完全是你所说和做的,你是用一个社会身份去理解现实的。

初入社会的职场新人们喜欢用一种消极反应去强化自己的社会角色,比如歆姑娘把自己遇到的困境归结于她的三个群组身份:年轻姑娘,单身,老实人。

由此,她得出结论:正是因为自己身上的这些标签带给了她痛苦。

所谓消极反应就包括:“这个世界对姑娘满是恶意”、“单身活该成为狗”、“人善被人欺”。“比起解决问题,我们更喜欢自我伤害”就是源于这个不良的心理模式。一个人必须意识到自己的个人身份与社会身份是两个独立系统,才能成为一个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自由人。

在生活这个舞台上,有些人太沉迷于扮演角色,结果把角色演成自己,把自己演到失忆。

不要局限于你的某些身份,你有无限潜力可以成为任何人。如果你不高兴,你可以把某些人递给你的剧本扔掉。04

我们此时需要转换身份。

以歆为例,既然“生二胎”或者“有家室”这样的标签能躲工作,直属领导还买账的话,你就该在群体中竖起一个新的身份,比如“病人”或者“孝女”。

具体策略是,当你强调你家庭义务沉重,需要赡养父母时,就会得到那些标签是“有家室”的人的适度同情,这就为你争取到了一定支持。

反之,如果你太强调你“单身”的标签,就会扩大你与群体的差异性,当差异性特别显著时,你就会受到来自群体的排挤。

所以正确的心理模式应该是这样的:

行为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发起融合的一方,往往被认为更有魅力也更乐于合作。而分歧者常常被接受方视作侮辱、不礼貌和全面的敌对。

融合与分歧算是职场新人最难适应的一课了,不是一句“简单的低调”就可以总结的,也不是见人微笑和乐于助人就会有好效果,对待生活,“鸡汤”帮不了你。

因为不管你发起的是融合还是分歧,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接受方的眼睛和耳朵,即他怎么看待你的行为。

歆姑娘一定很难想通,她超负荷完成了直属领导的工作,直属领导虽然抓着她,但实际内心是极度讨厌她的。

为什么直属领导内心深处痛恨你的努力,因为你和慵懒的他实在不同,他已经用繁重的工作提醒你了,可你还是不改。

关于融合,歆姑娘要学习的还很多。

生活中,位置是次要的,但角色是主要的。位置不能选,但角色可以挑。

所以我建议天下所有的姑娘都做个思想上的强者,生活上的好姑娘,外形上的柔情少女,心理上的变形金刚。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成为别人生活中的炮灰。 一个人能否走向成功,看他情绪崩溃后的样子01

很多读者问我:“怎么样才可以内心强大,才不会被一点小事搞得情绪崩溃?”

我想告诉他们,内心强大的人并不是遇到任何事都心静如止水,他们也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候。只不过他们更能明白,这种情绪崩溃只是摧毁了他们心中某种错误观念(或者说不适应社会的观念),而他们很快就会重新建立起更有利于自己的认知系统。

认知系统重建得次数多了,它会变得更加具有弹性和适应性,这样的人自然不容易情绪崩溃。

比如,最近连续的热点事件也让我气得手抖,在详查了一些资料后,发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远不是一点舆论影响能改变的。这让我感到情绪崩溃,但我不会放任自己颓废,我会强化自己的决心,明白自己究竟该做点什么。

其实情绪崩溃这个词并不恰当,如果情绪崩溃了,那情绪本身应该不存在了。所以,我们所指的情绪崩溃是指由于刺激过度,情绪出现激烈的反应,超出了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导致行为失控。

但成熟的人会在这个过程中明白,是什么东西在拖垮他、阻碍他,他会把这些东西丢掉,并往自己的内心中填入一些新的东西。

所谓“熬不过去的日子就让自己忙碌,想念的时候不妨看看清晨的日出”,就是这个道理。02

半年前,我的好友熊博士因为情绪失控而做了一些错事,最后进了拘留所。

熊博士是我的好友,刚毕业就在高校任教,他一年能拿十几项专利,还有发明专利,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有一天他和我说,还在某高校读研的女友小婷对自己已经冷淡了半年多了,很多时候消息直接就不回,他好不容易恳请小婷见他一面,相约在小婷就读高校的咖啡厅里。他觉得我是人际恋爱方面的高手,希望我能陪他一起去见小婷,看看他俩关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经不起他的软磨硬泡,我决定陪他去看一下。我要他把小婷发在朋友圈的信息转发给我看看,我非常奇怪的是,小婷近半年的朋友圈里没有任何有关他俩的互动。

直到他把聊天记录发来,我才相信他们真的是恋人关系,但一个月都见不了一次,对于同城恋来说,似乎不太正常。

小婷和他见面那天,小婷刚坐下,熊博士还没介绍我呢,小婷就提出了分手!

熊博士非常伤心地问原因,小婷面无表情地说:“我妈不喜欢你,嫌你老。”

正当熊博士声泪俱下地挽留时,我看到小婷没有任何回心转意的迹象,她的眼光倒是不断扫向隔壁桌的两个男生。“不跟你废话了,我妈已经安排我去相亲了,虽然我不知道那次见面是相亲,但她老人家挺满意的,我要回宿舍了,慢走不送!”说罢,小婷离开了咖啡厅,两个男生跟了出去。

熊博士冲了出去,情绪激动地拉住小婷的手不让她走。“放开,你不准碰我,你个死流氓,我不认识你!”小婷发疯似的尖叫,路人立即盯向我们这里,两个男生掏出手机,似乎在打电话叫人。

我觉得情况不妙,赶紧对熊博士说:“熊博,这是圈套,我们快走,别把命搁在这!”

熊博士还是不依不饶,这时有围观的男学生已经打算介入冲突,我知道在这种情形下,大家只会把熊博士当流氓,我赶忙对围观者说:“情侣吵架呢,我们马上走!”

熊博士此刻意识到失态,冷静了下来,我拉着他准备离开。

走的时候,突然听到某男生和小婷的对话。“你之前和我说的就这傻帽……”“我就没和他好过,是他一天天纠缠我,我烦都烦死了!”

听到小婷说他俩从来没好过,熊博士突然情绪失控,我还没来得及反应,他就转过身一脚踹在小婷背后,小婷顿时跪倒在地。

这时,旁边的围观群众立即上来拉住熊博士,他激动地说:“你利用我,原来你早就劈腿了,你还去相亲,还说不认识我!”

没过多久,熊博士被送到学校保卫处,小婷报了警,警察一会儿就来了。警察说,如果小婷愿意和熊博士调解,那么可以从轻处罚,不然要以寻衅滋事罪对熊博士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小婷态度很强硬,不承认是情侣关系,一口咬定是熊博士骚扰她。

我希望小婷能放过熊博士一马,我们愿意赔点钱,小婷说:“可以啊,拿一百万来。”

之后熊博士被送进了拘留所。五天后,熊博士又给我发了消息,他问:经历了这件事,如何才可以挽回小婷?

我看见这消息,恨不得一头撞死在墙上。那时,我实在不知道,这张不算漂亮的脸蛋到底怎么把熊博士迷得神魂颠倒的?

我告诉他:分手不是一道疤,而是一堂课。天空不总是晴朗,我能接受你会有偶尔情绪崩溃的时候,但我一定不能容忍你,在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后,灰尘依旧蒙蔽着你的双眼。

熊博士出事后,他们单位有个女老师打过电话问我当日的情况。她不仅在这段时间帮忙安抚熊博士父母,还在学校到处说情,希望学校不要再次处罚熊博士。

熊博士,难道这次情绪崩溃,除了让你变成一个“痴情”的男人,就不能让你明白,什么样的女生才真正值得你珍惜吗?03

情绪崩溃会让人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还会让人陷入很长时间的痛苦中而不能自拔。

但情绪崩溃有时是一件好事,它能帮助你把心中那些难以割舍的毒瘤给挖了,然后填进去新的东西。情绪崩溃期,我们在苦熬中能够渐渐免疫伤痛,这便是人最伟大的一点——适应性。

心理学家曾经用目标相关性取向来解释情绪诱发的记忆窄化现象。

所谓记忆窄化,就是当情绪激荡时,人的大脑会主动“抛弃”一些记忆,而强化部分记忆,继而形成以前没有的条件反射。

例如,遭遇过抢劫的妇女,可能会记不得凶手的面目和其他一些细节,但会特别记得凶手的刀。以至于她在日后生活中看见刀,都会自动出现逃避反应。

记忆窄化,有时候是有好处的。

在情绪高度激活时,鉴于注意和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大脑会出现进化适应性,它会优先加工那些推动目标或阻碍目标的情绪事件。

在一个特定情境下,与人的目标最相关的信息更可能被注意并记住,而与目标较不相关的信息则可能被忽略或很快忘掉。

比如,熊博士这件事也给了我一些深远的影响,那就是:无论自己多占理,都不能动手打人。这不是因为我道德高尚,而是我意识到一旦动手,自己将百口莫辩,事后损失惨重。

那天的事有很多细节我已记不太清楚,但我忘不了熊博士铐着手铐,背对着墙的情形。对于一位学者,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我还记得小婷说一百万时,我大脑中搜遍了凑钱的所有途径,我想卖公众号卖版权卖身,但我发现短时间内凑不齐。就算我真的能凑齐,在冷静下来后也不会把钱给这个人。

熊博士事件让我多了一种情绪条件反射。每当我有打人的冲动时,一种强烈的屈辱感会帮我把内心的其他声音压制下去:别打人,大众可不管谁先劈腿。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情绪崩溃期间或者刚刚结束时,能体验到某种东西被“唤醒”,这种唤醒会让你的记忆巩固有所偏向,某些帮助你活下去的记忆,此刻会被强化,而在以往,你往往会忽略它。

例如,电影里的主角,经常是敏感、脆弱还矫情的,他们动不动因为一点小事就撂挑子不干了。然而,大反派都是些意志坚定、目标明确、情绪稳定的个体。

电影总是要安排反派在主角被逼入绝境时说一番话,或者安排什么重要的人牺牲,目的就是为了逼主角情绪崩溃。可到了主角崩溃的时候,他的某些东西会被“唤醒”,那些“矫情”“脆弱”的东西突然不见了,记忆窄化让主角突然有了力量,在爆发后把反派打倒。

所以情绪崩溃不完全是坏事,大脑实际在强迫你,必须换一种方式来认知你当前的处境。

研究发现,人在情绪崩溃时,如果不急于逃离情绪痛苦,也不要急于找理由为自己开脱。

相反,若不断思考事件的挑战性和威胁性,大脑便会出现一种自上而下的优先性,随后记住这些事件中的高优先性信息,这些信息能得到大脑较多的神经资源扶持,还会形成一种优化的策略来应对未来的相似情景。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优胜劣汰的效应具有进化适应性,所谓痛苦让人成长,也许就是这么个道理。04

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就看情绪崩溃后,他选择悲伤还是选择思考。

他是迫不及待地躲进“痴情”等虚假字眼中,让自己好受一些?还是直面自己的痛苦,思考到底是什么东西伤害了自己?

他是急于宣泄这种痛苦的情绪,好让自己轻装上阵?还是懂得利用这种痛苦的情绪,把一些平日里很难割舍的东西扔掉?

他是急于找同学诉说自己的不幸,博得别人的同情?还是重新对自己的记忆进行编码,让一些东西不再引发自己的反应,同时让自己更在乎一些过去没注意的东西?

当我在情绪崩溃的边缘时,回荡在我大脑里的,不是渴求他人的怜悯和同情。我在大脑里不断回放,回放对方的绝情,接着一遍一遍地思考问题所在。

这样的思考,帮助我从今往后,再也不会遇到同样的坑。

所以,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我不怕别人把我逼得情绪崩溃。只要我的生命还在,要不了多久,就会有一个更强大的我出现在世人面前。 常常“自我怜悯”的你,还能抵抗这个世界的伤害吗?01

读者枫姑娘在向我求助时,说了这么一件事。

她和父亲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几年前父亲退休了,她依旧在单位里当着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但却是在当年父亲的死对头手下工作。

有个词叫“冤家路窄”啊!

这位仇人领导专门针对她,一直在她背后耍阴招。对她的工作挑刺,哪怕是“两学一做”这样的日常活动,领导都能找出她部门类似桌子没擦干净的瑕疵,并上升到思想态度不端正的严重错误。

领导还在各种场合公开或私下诋毁她,把她的部门形象弄得整个单位垫底,甚至还在公司老总面前说她缺乏领导能力。

领导还热衷于挑拨离间,不但在她的部门里,还在她的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挑拨关系。弄得她身边乌云密布,矛盾缠身。

总之在领导手下,她的日子非常难熬。

她问我:如何能调整自己的情绪,并让自己强大起来?

我告诉她,她并不是实力不足,而是她在第一次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恶意时,恐惧得手足无措。

原本我是想告诉她,她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枫姑娘听到恶意两个字时,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一股脑地说出领导如何不择手段地整她,如何在工作中给她穿小鞋,如何罔顾事实地攻击她,甚至在描述中加入了一大堆专业术语,完全不在乎我是否能理解。

我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一边对她的遭遇表示同情。“这些事在我们单位里是不公平的,他没有权利这么对我!”枫姑娘似乎很崩溃。

我一字一句地回答她:“不,这并没有什么不公平的!他可以这么对你,因为他是你爸的仇人。”

枫可能完全没意料到我会这么回答,沉默了一段时间。“这个世界没法照顾到每个人的利益,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他可以这么对你,自然你也有权利反击他。”我接着说。“老师,那我如何反击他?”枫的情绪平复了下来。

我让枫好好想想,当她回忆起领导时,除了他做的那些龌龊事,他还有没有什么反常的举动?

枫说有,一个月前的大会上,这个领导居然还表扬了她,并且告诉大家他并没有针对枫,只是实事求是罢了。

散会了还跟枫说,不要到处散布领导整她的言论。“想想看,他是真心夸你吗?”我问枫。“并不是,他也就那么一次夸我,之后依旧在整我,虽然最近有所收敛!”枫回答。“那他这么做是为什么?”我再次引导。“因为全单位的人都知道他针对我了,连某某领导上次都说,那个谁谁为什么总是到处说你坏话!”枫回答。

好了,看来这位领导并不愿意落下“公报私仇”的口实。首先,如果全单位都这么认为,那他对枫的评价就没什么说服力了;其次,他并不希望他的小动作被某些人(比如老总)知道,如果知道了,可能对他有不好的影响。

枫恍然大悟,她突然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了,看来她有更多的证据和方法,可以让领导的行为暴露。

接着她放下了“受害者”思想,仔细思考了领导对自己的污蔑行为,发现有不少破绽可以利用。

在我看来,这位领导并不是什么高段位玩家。首先,他对一个人的恶意居然这么明目张胆、动机明确,而且出手这么频繁,还大多是些琐事。这个社会上真正恐怖的,是那些笑里藏刀,关键时候给你一击必杀的人。

你的人生,本就不必强求公正。如果你把别人的行为,看得比自己的行为还重要,那就等于双手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又期待一个也许永远都不会出现的英雄为你伸张正义,这无异于自我谋杀。

在这个本就“不公平”的世界里,你要学会相对公平地把游戏进行下去。

至少有一点是公平的,只要你还活着,你就一定有选择。02

当遭遇外界的攻击时,人们会习惯性地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上,接着他们会发出“这根本不公平!”“他有什么权利这么对我?”之类的感叹。

然后他们开始同情自己,进行自我怜悯,对自己说:“你没有错,是他们错了,他们不该这么对你,你怎么这么可怜啊!”

这是人类的一种惯性思维。德国心理学家发现,自我怜悯可以有效降低抑郁,减轻来自社会负面事件的刺激。国内一篇发表在《社会心理科学》杂志上的研究也指出,自我怜悯的六个纬度(自我友善、正念、过度沉迷、自我批判、普遍人性和孤立感)越高,焦虑的程度就越低。甚至有研究认为,自我怜悯是心理咨询师必备的技能之一,能帮助咨询师有效缓解来自来访者的痛苦与悲伤。

这可能是由于当人处于自我怜悯的悲伤中时,会引发哭泣,而哭泣会让大脑分泌内啡肽,这种分泌物除了具有镇痛功能外,还能调节体温、心血管、呼吸功能,从而起到缓解情绪的作用。

自我怜悯已经被证明,它能有效改变认知重评,有研究学者发现,自我怜悯能促进女大学生接受自己的身体,节制饮食,增强对自己体形的满意度。然而,也有心理学家发现,自我怜悯虽然能有效提升中年妇女的生活幸福度,但也极大地减少了她们改变自己生活的可能性,因为她们过于接受自己目前不完美的生活了。

这就像,当被一把刀插入胸口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泌内啡肽等物质,让自己带着痛苦活着。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暂时没有能力拔掉这把刀。

如果我们有力量拔掉这把刀并应对敌人的攻击呢?

做一个寻求公正的受害者是有好处的,它让你接受自己处于困境这一现实,接着你可以站在所谓公平的一方,清高地看着那些为利益来来往往的人,看着他们一点点把你剩下的东西夺走。

因为这个世界对我是“不公平”的,所以该改变的是这个世界,而我又再次找到了让自己退缩的理由。

所以,当枫姑娘找到我时,我感觉她与其说是来寻求我的帮助,不如说在寻求我的同情。可是即便我对她的遭遇能有一万分的愤愤不平,我也只会让她陷入“寻求公正”的死胡同里。

尼采说:“当我们感到怜悯时,我们的力量被剥夺,在我们的力量丢失的空白里,只填充了对生命中苦难的怜悯。”

人是用智慧做武器,用道德做盾牌的,人应用智慧应对别人,用道德保护自己。

但很多人往往把它搞反,用道德当武器,这在对方眼中是一种笑话。更糟糕的是,他们还会把智慧放在一边,直到刀生锈,再也没办法拿起。03

当生活的苦难来临时,我不会把自己当成一个“不幸者”,我也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因为我知道,那些施加给我困难的人或者神,并不在意我的感受。

我更愿意把自己当成一个选择者,我会不断地问自己:为了承受命运的苦难,我能舍弃多少东西?

我相信,他对我的报复是合理的,自然我的反击也是合理的。正因为对等,我应当报答别人的恩惠,我也应当反击敌人,我最不应当的事情,就是怨天尤人,浪费时间。

请记住一句话: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勇于放弃一些东西。这个世界没有公正之处,你也永远得不到两全之法。

若要自由,就得牺牲安全。若要闲散,就不能获得别人评价中的成就。若要愉悦,就无须计较身边人给予的态度。若要前行,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 你熟悉的事物,正在一步步摧毁你01

不久前,读者小萌给我发来一条消息。

她说看到我文章的配图经常是动漫图片,感觉我不排斥二次元。可网上和现实生活中到处是对Cosplay(角色扮演)的攻击和谩骂,她感觉很委屈,希望听听我的意见。

让小萌无比伤心的是,网友的评论对Cosplay极度不友好,都在嘲讽“Cos圈乱,90后二次元不懂事带坏社会风气”等,点赞还很高,都过千甚至近万。前段时间,北京地铁上有大妈狂骂Cosplay女孩穿得太暴露,把孙女给带坏了。

由这个事,我想起了人在思考中会陷入的一个思维陷阱——“可用式启发”。

我们在判断一件事物时,会被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或感觉所迷惑,忽略调查未知信息的重要性,于是我们会得出一个偏颇的结论。

一位知名美国教授曾经来国内高校交流,有位年轻有为的副教授M跟他打了招呼,随行的翻译人员是英语系的志愿者,志愿者向美国教授介绍这是一位“vice professor”。

显然志愿者用错了词语,副教授翻译过来是“associate professor”,志愿者以为副总统是“vice president”,就把“vice”理解为副,实际“vice”的意思是“不道德的”。

于是美国教授以为学生暗示他,M是“不道德的教授”。开会的时候,M坐在第一排,教授理解为“他心里有鬼”。

接着在聊天中,其他人谈到了M的一些事,但教授几乎都把这些事看作是坏人的象征,“不道德的教授”有了更多东西佐证。

一个偶然的原因,翻译把误会解开了,教授对M心生歉意。

教授晚上睡觉前再把M的行为思索了一遍,突然觉得,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用专业术语来讲,这就叫“认知失调”,在评价一个人时,某些感觉压制了理性的大脑思维,使得后面的判断跟着走了歪路。

在《隐性逻辑》一书中,心理学家杰弗里·哈道克做了一个实验,他让一组人回忆六个体现自己自信的事例,回忆过程很快,测试者在结束后表现得自信满满。

另一组人要求回忆十二个事例,回忆过程不是很顺利,大多数人没能在时间结束前完成。于是他们认为自己自信心缺乏,开始怀疑人生,开始自怨自艾,实际上他们基本都回忆出了六个以上事例。

可见,即便是我们贯穿一生的自我评价,也会被当时的感觉所欺骗,它阻止我们对事情的全貌进行了解,使我们始终处于偏见和拒绝的状态中。

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被自己的原有思维带进死胡同,渐渐地拒绝新生事物,也渐渐被新生时代淘汰。02

在我还是中学老师时,我也是排斥Cosplay的,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务正业,“贵圈真乱”的思想也深扎在我脑海中。

直到我遇见了“皮城女警”,一个喜欢Cosplay皮城的女孩,虽然这段爱情早早地夭折了,但她告诉了我,Cosplay爱好者们在进行偶像装扮时,会把偶像的某些性格和意志品质带到自己的内心,使其成为一种精神支柱。

所以我的网名带着“剑圣”两个字,即便我不用穿剑圣的衣服,我也明白“真正的大师,永远都怀着一颗学徒的心”、“不要害怕未知的事物”等道理有多重要。

用恋爱学的话说,皮城姑娘对我完成了一个“赋格”,即她把自己擅长的东西,转移了一部分给我,成了我的力量。

用心理学的话说,我打破了我原本的人格面具,用新事物整合了自己的人生道路,释放了真我,完成了成长。

人格面具是心理学大师荣格的重要理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人格面具。我们把自己的本性压制在人格面具下,用一个职业性的外在身份赢得社会认可,这就是我们主面具的功能。

但一个人若是过分、刻意地展现自己的主面具,就容易迷失自我,对自己的内心情感和需要缺乏考虑,失去对新生事情的接受能力,变得茫然而缺乏独立性。最终让自己生活得疲惫不堪,心力交瘁。

对Cosplay偏见太深的朋友们,确实扮演了一个好学生的角色,可这也使得他们失去了认识小萌这样的好姑娘的机会。

马云说:“我过去看不起商人,现在看不起老师。”我非常理解他。

我身边的很多老师,时间长了,越来越不能容忍学生的个性,把自己逼得很辛苦。课越上越少,但对学校的要求则越来越多。在家庭和工作的平衡中,叫苦连天。你听到他们嘴里最多的话,就是抱怨工资低。

我说:“你们可以尝试下上网络直播课,我上一次课的门票两元钱,一次可以赚到7000元。”

对方肯定说:“这个我们不行,只有你行。”

过几天,你会听到他们的评价,网络直播课在他们心中是“电线杆上贴的狗皮膏药广告”。其实,我很想告诉他们,他们说的那东西,几乎快退出时代了吧!

荣格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打破人格面具的过程,然后把其他面具统合到整体人格上。03

有款游戏叫《虚拟人生》,主角要打败魔王,就得在人生中经历各种职业,每个职业都会给主角带来一种特性,整合了这些特性,才能去挑战魔王。

所以我在努力当一个斜杠青年(高校教师、作家、主播、电竞选手、Cosplay爱好者、咖啡师、“猫学家”),很多职业不是用来赚钱,而是用来给我提供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奥地利诗人霍夫曼斯塔尔说:“阻止你认识陌生事物的,就是陌生本身;妨碍你理解熟悉事物的,恰恰是熟悉。”

人生这场游戏,你有个秘密的协助者,那就是“真正的你”,他是一个无限的自我,扩展的自我。

所谓真正的你意味着:整合了多重面具,远离“应该”,不再去迎合他人的期待,不再取悦他人,向着自我导向转变,向着生成的过程转变。转向生存的复杂性,转向对经验开放体验,转向接纳他人,转向自我信任。PART 2情绪的朋友成熟的人,懂得与情绪为友当你和情绪之间的互动到达一定程度时,你会发现,原始情绪也不完全是错误的。有时,理智对它的解读,就像孩子在揣摩大人的行为。成熟的人,懂得与情绪为友,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听听老朋友的意见,什么时候该悬崖勒马。 成熟的人,懂得与情绪为友01

糖糖姑娘是我的一个读者,当她看到我的新书正畅销时,主动提出来给我帮忙。我问了下她的专业,是学动漫设计的。

刚好我的新书需要一个宣传视频,于是我把这个任务派给她,让她两周内拿出成果来。

我微信发了五百块给她,她拒收了,她说她是诚心想帮助我,不在乎钱。

这时我对这个女孩好感倍增,我看了下她朋友圈照片,是一个清秀认真的女生,我忽然觉得这事交给她准没错,于是我坚持先给她五百,一番礼节性的推搡之后,她收了。

等到了该交视频的前一天,我问她做好没,她微信就不回我了,但由于忙,我也没在意。

又过了一周,我突然想起这事又问了下她,谁知她居然怒了。“你这人怎么这样啊,你知道吗?最近我为了帮你做视频,很多事都推了。我是单纯喜欢你的文章才愿意帮助你,但你把我当什么了?钱我有,五百做这种活,我向来都不接的。但为了帮你,我考研的书都没看。”

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不惭愧,我很惭愧啊!

我连忙安抚她,告诉她先忙她的事,我这边不急,等有时间了再帮我做,或者不做也行,考研更重要,赶快去看书吧!

朋友知道了这个事,开玩笑说:“渔,你真厉害,你是怎么忍住不发火的?”

我回答他,我根本没有忍,我甚至没有产生愤怒这个情绪。

我的性格特点和生活阅历,已经把情绪打造成一种深层次的生理唤醒系统,用来指导我的生活,当遇到冲突时,情绪能帮助我设立行动的边界,提供及时的、不假思索的判断。

为什么我能如此隐忍呢?因为当大学老师多年,对于学生完不成任务或者让你失望这种事,我第一时间弹出的情绪是宽容。

人的原始情绪机制遇到这样的事,必定会发怒,因为大脑根据先祖的记忆判定,假如你容忍这种违背契约的事多次发生,你的资源就会被掏空。

然而我的原始情绪机制已经被修改了,因为在大学,要是你敢对学生发火或者提高要求,学生很容易直接放弃。

另外我还发现,假如你能宽容他们,甚至再给点鼓励的话,他们有近一半的人会感动,反而能把任务完成,有时还会超出你的预期。

即便完不成,只要和学生关系不出现破裂,至少你下次还可以再找他们。

也许是无奈吧,我向来不把自己定义为讲台上的权威,而是把自己当作教室里的服务员,知识就是我的菜。

掌控情绪,是一种快速做出选择的能力,成熟的人都有一套完整的情绪系统,能让自己第一时间做出的决定,最大化符合自身利益。

从脑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说,大脑这时否定了古生物脑给出的默认情绪反应模式,而是接入了大脑新皮质,这个由后天发展出来的、更适应当前生存环境的新情绪反应模式。02

在“愤怒”和“宽容”两种情绪之间,我的大脑帮我选择了“宽容”,因为它的现实收益更高。但情绪毕竟是第一时间反应的,所以它也会出错。

朋友提醒我,糖糖姑娘并不是我本人所在学校的学生,套用我的经验似乎不妥。

这事怎么看都是我占理,我原本是她偶像,结果莫名其妙成了“薄情郎”,倒贴五百块这个事就不说了。

这时我后悔了,我完全该喷她一顿然后拉黑,钱估计要不回来,发泄下也是好的。问题是事情已经过去了,我现在再去喷,会不会显得自己有点精神分裂?

我拿起手机,打开糖糖的对话框,内心无比纠结,到底要不要开骂?

这个状态,便是人们常说的三思而后行,是理性思维在对情绪系统进行调整。

而这时,糖糖先发信息给我了。

她首先给我道了歉,她意识到是自己的焦虑让她没有完成任务,辜负了我的信任。当她的焦虑消除后,她晚上回想起我宽容她的话语,自己很惭愧,退还了五百块。

她觉得自己在某一瞬间输给了情绪,她在朋友圈贴上了我和她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