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子治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2 13:37:00

点击下载

作者:王红新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物理因子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试读:

版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书名:物理因子治疗作者:王红新排版:燕子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ISBN:9787513247900本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 言

中医药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中医药行业多样化人才、传承中医药技术技能、促进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职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32号)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简称《纲要》)等文件精神,尤其是实现《纲要》中“到2030年,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提升中医药职业教育对全民健康和地方经济的贡献度,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岗位胜任能力严密对接,突出新时代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特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教材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在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总结“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的经验,组织完成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建设工作。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是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唯一出版基地,为国家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细则、实践技能指导用书、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和细则唯一授权出版单位,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建立了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

本套教材规划过程中,教材办认真听取了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专家的意见,结合职业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管理,是全国唯一的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于2016年启动了教材建设工作。通过广泛调研、全国范围遴选主编,又先后经过主编会议、编写会议、定稿会议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在千余位编者的共同努力下,历时1年多时间,完成了83种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本套教材由50余所开展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专家及相关医院、医药企业等单位联合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供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护理6个专业使用。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以教学指导意见为纲领,贴近新时代实际

注重体现新时代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教育部新的教学指导意见为纲领,注重针对性、适用性以及实用性,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符合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际。

2.突出质量意识、精品意识,满足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求

注重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从教材内容结构设计、知识点、规范化、标准化、编写技巧、语言文字等方面加以改革,具备“精品教材”特质,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需求。

3.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原则,按照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写,教材内容涵盖资格考试全部内容及所有考试要求的知识点,满足学生获得“双证书”及相关工作岗位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4.注重数字化融合创新,力求呈现形式多样化

努力按照融合教材编写的思路和要求,创新教材呈现形式,版式设计突出结构模块化,新颖、活泼,图文并茂,并注重配套多种数字化素材,以期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院校教育平台“医开讲-医教在线”数字化平台上获取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及特点,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套教材的建设,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指导与大力支持,凝聚了全国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齐心协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代表了全国中医药行业为“十三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所做的共同努力,谨此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致以衷心的感谢!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能够对全国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所有组织者与编写者竭尽心智,精益求精,本套教材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敬请各教学单位、教学人员及广大学生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修订和提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1月编写说明《物理因子治疗》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由国家中医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统一规划组织编写,供全国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和相关专业学生学习使用。

物理因子治疗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是物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学即可用的实用治疗技术。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及人类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物理因子治疗必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加强《物理因子治疗》教材建设,使其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及人类对健康和医学模式的日益增长需求,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本教材经过充分研讨论证,统一指导思想和编写思路,编者一致同意教材要突出物理因子治疗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坚持“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的统一,结合全国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特点,知识点与康复治疗师(士)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接轨,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科学地反映专业知识系统性。教材内容力求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康复治疗考试大纲,力求满足学科、教学和临床三方面的需求。

本教材共两个单元,十八个模块。第一单元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包括概论、电、光、磁、声、冷、热、水、压力、生物反馈、冲击波和自然疗法等15个模块,第二单元是常见疾病的物理因子治疗,精选了物理因子治疗优势疾病和康复科常见疾病,包括神经系统常见疾病、骨骼肌肉系统常见疾病和其他常见疾病的物理因子治疗3个模块,共选17种疾病,由于教材的课时限制,在疾病的选择上是局限的,只能部分体现物理因子治疗在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种上的优势。每一个模块设置学习目标、知识链接或案例导入、学习小结、复习思考等,为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

编写分工如下:模块一由王红新编写,模块二由邹来勇编写,模块三由汪洋编写,模块四由陈红编写,模块五由刘尊编写,模块六由李文惠编写,模块七由乔琛编写,模块八由王红新编写,模块九由张静编写,模块十由邹来勇编写,模块十一由林楚华编写,模块十二由李俊文编写,模块十三由杨海编写,模块十四由马飞翔编写,模块十五由张艳红编写,模块十六由宋俊建编写,模块十七由税晓平编写,模块十八由陈世云编写,主要参考文献等由王安迪编写。

编委会成员均长期从事康复临床和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对编写工作认真负责,相互研讨,互相提高,全稿反复修改,不断完善,使教材符合教学改革的需求。在此,感谢各参编院校的鼎力支持,感谢国家中医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全程指导。

从编写会议到脱稿,仅历时半载,时间紧任务重,也限于编者的水平和经验,加之编委会人员较多,写作风格难以完全统一,实难使其尽善,恳请各院校师生和专家、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物理因子治疗》编委会2018年1月扫一扫,知答案第一单元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模块一 物理因子治疗概论扫一扫,看课件【学习目标】

掌握物理因子治疗的概念、应用范围;物理因子的主要治疗作用;物理因子治疗文书的主要内容。

熟悉物理因子的分类;物理因子治疗的作用机制;物理因子治疗的安全防护。

了解物理因子治疗的起源、发展和展望。项目一 物理因子治疗概念

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 或physiotherapy,PT)是康复治疗的基本构成,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因子治疗(physical agents therapy)是物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治疗是指应用运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并通过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等生理机制的调节,提高人体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和改善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及参与能力,达到康复目的的治疗方法。它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和运动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又称理疗,指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并通过人体神经、体液、内分泌等生理机制的调节,提高人体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或改善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及参与能力,达到康复目的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物理因子有电、光、声、磁、冷、热等。在我国,物理因子治疗和中医学相结合的理疗方法较多,临床应用广泛。例如中药离子导入,应用低频、磁、超声波、激光等作用于经络腧穴的疗法。

物理因子治疗不仅具有消炎镇痛、镇静安眠、兴奋神经和肌肉、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及内脏功能、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等作用,还可以通过功能性刺激以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物理因子治疗临床应用广泛,主要有老年病、慢性病、功能障碍、疼痛病及病损引起的病理改变。近年来,物理因子治疗逐渐开展对神经康复、心肺康复、癌症和慢性疼痛的临床治疗,因此,物理因子治疗在康复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范围。

对物理因子治疗的研究,包括研究物理因子的物理特性、生物学作用、治疗方法、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及常见病的物理因子治疗等内容。从宏观方面研究物理因子对人体整体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其作用的动态变化和效果;从微观方面研究物理因子对人体超微结构功能形态的改变,以探讨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的本质。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研究,以及对常见病治疗的临床观察,最终达到全面认识物理因子在康复临床应用的技术、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的目的。项目二 物理因子治疗的起源、发展与展望

物理因子治疗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溯其起源则传统古老、历史悠久,近期发展则技术多样、朝气蓬勃。本项目从物理因子治疗的起源、发展和展望三部分探讨。一、物理因子治疗的起源

1.在我国的起源 考古研究发现,公元前7000年的石器时代,当时原始人利用阳光、磨制石器等治疗疾病,维护健康。4000多年前,物理因子治疗的雏形在我国就已形成,我们的先祖已经懂得使用尖状和刮削过的石器刺破痈疡,排出脓血。据《史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常用针灸、砭石、熨贴、按摩等治疗疾病。《史记》记载扁鹊过虢,救治虢太子“尸厥”病:“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闲,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素问》中详述了攻达(针灸)、角(拔罐)、药熨(温热)、导引(呼吸体操)、按跷(按摩)、浸渍发汗(水疗)等物理疗法。前722~220年的春秋战国和秦汉时代,按摩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此外,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应用矿泉水和磁最早的国家。早在东汉时代,《神农本草经》即记载用磁治“周痹风湿,肢节肿痛”,“除大热烦满耳聋”。唐代医家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用磁治眼疾。中国古籍中不乏磁石、矿泉水治疗疾病的记载。清代吴尚先著《理瀹骈文》一书,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虽治于外,无殊治在内也。”书中详细记载了利用日晒、火烤、蒸熏、热熨、薄贴等治病方法,是一部外治疗法专著。

2.在西方国家的起源 在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的早期文献中,记载了阳光浴、热水浴、冷水浴、体操、按摩等防治疾病的方法。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前460—前377)提倡积极利用阳光、空气和水等自然疗法增强体质、防治疾病,这在全世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现代理疗学、疗养学、体疗学,以及由许多专业共同组成的康复医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物理因子治疗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物理因子治疗开始兴起。由于战争造成众多的伤残,而脊髓灰质炎的流行又使残疾人增多,当时的医务工作者们面对这些情况,不得不去寻求一些非手术和非药物、行之有效的评定和治疗方法,特别是电诊断和电疗等技术。这些技术不仅用于治疗,还用于诊断及预防残疾,从而促进了物理因子治疗的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推进了现代物理因子治疗的发展,并且加速了康复医学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伤员较多,为使伤员尽快返回前线,Howard A.Rusk(1901—1989)等在物理医学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综合应用于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假肢、矫形支具装配等,大大提高了康复效果。战争结束后,Rusk等大力提倡康复医学,把战伤的康复经验推广运用于和平时期的康复治疗。与此同时,地区与国际康复医学组织与机构相继成立。如1938年美国成立了物理治疗师学会,1943年英国成立了物理医学会,1947年美国成立了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委员会,1951年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成立,1969年国际康复医学会成立。

现代物理因子治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并将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特别是现代物理因子治疗成为独立的医学分支只有70余年的历史,随着各种前沿技术在物理因子治疗的应用、中西医结合物理因子治疗的应用,都将丰富其内涵,促进现代物理因子治疗的发展。三、物理因子治疗的展望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健康和医学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现代医学的巨大发展、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物理因子治疗在新医学模式下,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物理因子治疗有独特的优越性:①物理因子治疗无创伤、副作用少,治疗时多有舒适感,患者易于接受;②一种物理因子可产生多方面的治疗作用;③不同作用方式可相对集中作用于同一部位的组织器官;④与药物同时应用有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疗效;⑤物理能量可集中于特定的器官或组织,针对性强,疗效快。

物理因子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有客观的需要:①可以避免化学药物治疗引起的副作用;②抗生素有耐药性,急需寻求无害疗法,物理因子疗法是优选之一;③不良环境的影响,需要人体提高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增强免疫力;④现代科学的飞跃进步和现代医疗技术的巨大进展,促进了物理因子治疗的不断发展。

物理因子治疗是康复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在临床中有独特的优越性,展望物理因子治疗的发展有以下趋势。(一)全面推广临床相关学科开展物理因子治疗

展望物理因子治疗的临床应用,将向各个临床二级和三级学科及专科专病推广。物理因子治疗是可以辅助或替代药物和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故可提倡各医院临床相关学科开展该疗法,使其在医疗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应特别重点推进其在老年病学科的应用,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尤其是由慢性病造成的老年人伤残问题,物理因子治疗作为补偿、替代功能缺陷者的基本方法,必将成为老年康复领域的重要手段。社区康复是康复医疗工作的基础,物理因子治疗将逐渐成为社区康复的主流技术。(二)中西医结合物理因子治疗是一大特色

中医康复治疗有悠久的历史,中西医结合物理因子治疗是中国康复治疗的特色之一。现阶段针灸和理疗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发展;中药离子导入,应用低频、磁、超声波、激光等作用于经络腧穴的疗法,在临床广泛开展并且疗效显著。(三)物理因子治疗的信息化

物理因子治疗的信息化是康复治疗全过程信息化的一部分,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功能指引的通知》明确指出,二级以上医院需实现康复治疗业务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具体功能包括患者管理、康复评估、康复方案及计划、康复治疗、分次康复治疗记录、电子病历查询、康复治疗结果评估、患者治疗状态监控、统计分析等。物理因子治疗的信息化也是国际发展趋势,信息化使理疗师能及时掌握物理因子治疗前沿的科研技术,能全面推广物理因子治疗新技术。项目三 物理因子的分类

现代应用于临床医学及康复医学的物理因子种类繁多,概括起来分为自然物理因子和人工物理因子两大类。一、自然物理因子

自然物理因子包括自然物质与自然环境。如日光、空气、海水、矿泉、泥土、热沙、高山、洞穴、森林等。由于人与自然一体,各种自然物理因子可对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进行调节或直接参与新陈代谢,进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因此,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利用自然物理因子影响人体,有助于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二、人工物理因子

人工物理因子是通过人工方式获得的物理因子,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如电、光、声、磁、冷、热等因子。人工物理因子治疗其分类方法比较成熟,根据治疗时所采用的物理因子可分为以下几类。

1.电疗法(electrotherapy,ET) 应用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电疗法。根据所采用电流频率的不同,电疗法又分为低频电疗法(low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中频电疗法(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MFE)、高频电疗法(high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直流电疗法(galvanization therapy)等。电流频率的基本计量单位为赫(赫兹Hz)、千赫(kHz)、兆赫(MHz)、吉赫(GHz),各级之间按千进位换算,即1kHz=1000Hz;1GHz=1000MHz。

2.光疗法(phototherapy) 应用人工光源和自然光源防治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的方法称为光疗法。光波的波长为1000~180nm,按波长排列,光波依次为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三部分。光疗法治疗种类包括红外线疗法、红光疗法、蓝紫光疗法、紫外线疗法和激光疗法等。

3.超声波疗法(ultrasound therapy)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是一种机械振动波。应用超声波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传统的超声波疗法多采用800kHz的连续超声波。近年来开展了1~3MHz较高频超声波、30~50kHz较低频超声波及脉冲超声波的应用,不同频率声波对治疗与康复有不同的作用,常用的治疗操作方法有接触法、水囊法、水下法、药物透入法等。

4.磁疗法(magnetotherapy) 将磁场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磁疗法。它包括静磁场疗法(属于恒定磁场)和动磁场疗法。后者又分为脉动磁场疗法、交变磁场疗法和脉冲磁场疗法。临床常用脉冲磁场疗法。

5.温热疗法(thermotherapy) 以各种热源为介体,将热直接传导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温热疗法,又称传导热疗法(condctive therapy)。常用的温热疗法的种类主要有蜡疗法、蒸汽疗法、泥疗法、沙疗法、湿热敷疗法、坎离砂疗法等。

6.低温疗法(hypothermia) 利用低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温疗法。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低于体温与周围空气温度、但在0℃以上的低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冷疗法(cold therapy);另一类是利用0℃以下的低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冷冻疗法(cryoherapy)。其中利用-100℃以下的低温治疗疾病的方法为深度冷冻疗法,属于外科范畴。

7.水疗法(hydrotherapy) 应用水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水疗法。水疗法包括冲浴、擦浴、浸浴、淋浴、药物浴、蒸汽浴、气泡浴、漩涡浴、步行浴、水中运动等。因所应用的水温、水的成分,以及作用方式、作用压力与作用部位的不同,其治疗作用及适用范围也不相同。

8.其他物理因子疗法(1)生物反馈疗法(biofeedback therapy,BFT):又称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应用电子仪器将人体内正常或异常的生理活动信息转换为可识别的光、声、图像、曲线信号,以此训练患者学会通过控制这些现实的信号来调控那些不随意的、通常不能接受的生理活动,以达到调节生理功能及治疗某些身心疾病目的的方法。目前,常用的生物反馈疗法有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手指皮肤温度生物反馈疗法、皮肤电阻生物反馈疗法、脑生物反馈疗法、心率生物反馈疗法、血压生物反馈疗法。(2)压力疗法(compression therapy):是改变机体局部的压力以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疗法,包括肢体压力疗法和局部压力疗法。广泛使用的肢体压力疗法主要有气囊袖套式正压疗法。局部压力疗法多用于肥厚性瘢痕的治疗,也可用于肢体水肿的治疗,治疗时多采用压力绷带、压力带、压力衣等。(3)冲击波疗法(shock wave therapy):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声学、光学和力学的某些性质。广义的冲击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震动、雷电、爆炸和超音速航空器等均能产生。冲击波具有压力瞬间升高和高速传导的特性,其能量是超音速的1000倍左右。在人体受到物理冲击时,冲击波可刺激生长激素释放,促进微血管新生,有组织再生修复的功能。冲击波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循环,有止痛与组织修复功能,对肌腱筋膜病变引起的慢性疼痛及骨折未愈合有非常显著的疗效。项目四 物理因子治疗的作用机制一、物理因子治疗作用的相关理论

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时,物理能即被人体吸收并发生能量形式的变换,引起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的变化,产生局部或全身性的生理反应,从而产生治疗作用。由于物理因子的种类较多,又有各自的特点,加之人体固有的复杂的动力学特性,所以引起的反应也各不相同。下面对其共性或有代表性的部分加以介绍。(一)物理因子作用的反应过程

物理因子直接作用于机体,引发一系列的反应,这些反应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物理反应阶段 物理因子与局部细胞及周围基质相互作用,发生能量转移,机体吸收能量。物理能只有被吸收后才能对人体发生作用,产生物理方面的变化,例如温度、组织形态、离子转移、电位变化等物理特性的改变。

2.理化效应阶段 在物理因子直接作用或物理作用发生反应后,将产生一些物质的分解、合成等。例如,活性维生素D在紫外线作用下的合成、蓝光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致黄疸的治疗等,都涉及大量的化学反应过程。

3.生物效应阶段(1)局部反应:上述理化效应可直接作用于局部产生局部效应,分解、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和淋巴循环,引起细胞功能状态、体液循环、微循环、物质代谢的改变,使组织建立新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全身反应:在物理因子作用下,神经兴奋性信息通过内、外感受器和传入神经通路传导;内分泌信息则通过体液途径传导到控制机体产生适应性的中枢神经结构内,各系统相互作用,引起机体产生复杂的综合反应。在神经和内分泌信息输入产生综合反应的基础上,形成全身性的适应反应。(3)机体内分泌的恒定反应:物理因子刺激通过生理调节机制,迅速恢复被破坏的内环境,从而激活机体产生特异性内环境的恒定反应。

局部和全身反应构成了物理因子的治疗作用,当然,上述作用与反应的模式是典型化的,不包罗万象,只可阐明基本的规律。(二)物理因子作用的反应规律

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可视为一种刺激,每种刺激可使人体发生一定的反应,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一些共性的规律,主要有Grottus-Draper规律、Bunsen-Roscoe规律及Arndt-Schuize规律。

1.Grottus-Draper规律 光化学第一定律是由Grottus和Draper于19世纪总结出来的,故有时也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只有被分子吸收的光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对光化学反应有效的光是紫外线和可见光,红外线由于能量较低,不引起光化学反应。此规律适用于物理因子治疗中的光疗法。

2.Bunsen-Roscoe规律 Bunsen-Roscoe规律指出,吸收能量的大小和作用时间长短的乘积,决定了一定的反应量。当能量减少时,为达到相同的反应,可以通过延长作用时间来弥补;能量增大时,可通过缩短作用时间来调节。只要能量与作用时间的乘积不变,其反应大小也不变。即强度与时间之间的常数引起的机体反应是恒定的。例如,紫外线照射皮肤形成红斑指数约为2。此规律也广泛适用于物理因子治疗中的光疗法。

3.Arndt-Schuize规律 Arndt-Schuize规律指出,弱刺激引起生活活动,中等度刺激可以促进生活活动,强烈刺激则妨碍生活活动,最强的刺激可使生活活动停止。物理因子治疗中最典型的例子为温热疗法所致的充血。轻度的温热疗法可致充血,但高强度的温热疗法反而使血管运动神经麻痹而引起瘀血。此规律要求在治疗中物理能的用量要适中。二、物理因子治疗对机体作用的共同性和特异性

物理因子治疗对机体的作用具有共同性和特异性。(一)共同性

物理因子治疗对机体作用的共同性主要表现在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后所产生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1.生理作用 物理因子治疗可改变组织和体液内离子的比例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引起体内如蛋白分子、水分子等物质分子的结构变化;影响各种酶的生物活性;调节物质代谢;使体内产生生物学高活性物质;增强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变生物膜、血管、皮肤、黏膜和其他组织通透性;引起组织温度改变;调节神经-内分泌信息控制系统功能;加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等。

2.治疗作用 物理因子治疗可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提高机体或某些系统、器官的功能水平;改变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提高局部或全身的抵抗力;具有镇痛作用、消炎作用、消肿作用;缓解痉挛;具有脱敏作用;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提高药物向组织器官渗透等。(二)特异性

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后,在引起共同效应的同时,还可以引起特异性效应。物理因子的特异性效应,只有在使用小剂量的条件下方可最明显地呈现。随着剂量的增大,分子的布朗运动(热运动)可掩盖其特异性效应。如小剂量超短波作用于人体时,有明显增强机体防卫功能的作用,而大剂量超短波则有抑制作用。由于不同的物理因子对机体不同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有相对的选择作用,同时各种组织细胞对不同物理因子的感受性也有差异,故选择的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如紫外线优先作用于外胚层组织及表皮、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超短波优先作用于结缔组织、巨噬细胞系统,并可以优先作用于血管系统、自主神经-内分泌信息控制系统、骨组织等;直流电优先作用于外周神经末梢感受器和外周神经纤维;正弦调制中频电流可使疲劳肌肉中RNA含量升高,并能增强大脑皮质、锥体神经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蛋白的荧光强度。研究结果证明:不同的物理因子引起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体液因子变化,超微结构的功能、形态,甚至组织、器官功能的变化,以及物质代谢的变化等,均有一定的特异性。三、物理因子治疗应答效应的影响因素

物理因子是一种外界因素,机体是内在因素。因此,当物理因子作用于某一部位或一定组织后,机体的应答反应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物理因子应答反应的因素有以下两大类。(一)外因

1.刺激的种类和性质 不同的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后,应答反应各有特征。如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其急性期治疗目的为消炎、消肿,首先以超短波治疗为主;而在恢复期阶段则主要应用低频脉冲电疗法,使瘫痪的面肌得到被动性训练而尽快恢复功能。

2.刺激剂量 物理因子刺激的强度、频率等不同,其产生的应答反应也不一样。基本规律是小剂量具有兴奋、促进作用,大剂量则出现抑制、破坏作用;短时间作用可以刺激机体的某种功能,而长时间作用则引起神经系统的抑制反应。例如,小剂量的超短波作用于人体时能刺激外周神经的再生,大剂量则起抑制作用。

3.刺激环境、时间和条件 机体对物理因子刺激引起的应答反应,也受条件反射和生物钟节律的影响。体内交感信息控制系统与人体阳气的昼夜节律完全相同,体内副交感神经信息控制系统与人体阴气的昼夜节律完全相同,因此,如能抓住最佳时间和环境做治疗,其所产生的应答反应效果一般也是最佳的。(二)内因

1.机体状态 研究证明,心理因素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疾病的性质、程度和病程,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别、年龄、反应的敏感性及用药情况等都对物理因子作用的应答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妇女月经期等情况下,机体对紫外线的反应能力增强;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过程增强、体质衰弱、高度疲劳者,以及新生儿、老年人等,对紫外线的反应不敏感。对于采用物理因子治疗的患者,同样不可忽视其心理因素。医护人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活动,如能适时地给予心理治疗,则能增强物理因子治疗的效果。

2.刺激部位 同一种类、剂量的物理因子,如果作用于机体的部位不同,其产生的应答反应也不同。如紫外线照射膝关节时,产生的反应是以局部反应为主;如果作用在脊髓节段部位皮肤时,除产生局部反应外,还会引起相应神经节段内脏及肢体范围的反应;如进行全身紫外线照射,就会引起许多全身性应答反应。项目五 物理因子的主要治疗作用

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方式主要包括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图1-1)。由于作用因子不同,作用方式的差别也很大。现以光疗法和电疗法为例进行比较分析,用于说明不同物理因子的作用方式与深度。图1-1 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一、直接作用

物理因子直接引起局部组织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称为直接作用。

1.对组织器官的直接作用 在短波和超短波电场下,可使偶极子产生振荡,并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运动神经,可引起其支配的肌肉发生收缩;二氧化氮激光聚焦治疗疣、赘生物等都是物理因子的直接作用。

2.对致病因子的直接作用 超短波、微波、紫外线等物理因子有杀菌或抑菌作用,以及将某些细菌或病毒破坏或减弱的作用。

3.对组织直接作用的深度 物理因子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人体而获得治疗效果,但各种物理因子直接作用的深度并不相同,其穿透深度在临床应用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只能作用到皮肤的表层组织;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可能达到皮下脂肪,偶可达到肌肉,红外线主要产生热作用。长波紫外线可穿透表皮达真皮;中波紫外线可达表皮深层;短波紫外线仅达表皮浅层,紫外线产生光化学效应。二、间接作用

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后,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调节的共同参与,包括腧穴-经络,以及一系列的理化变化而发挥作用,称为间接作用。

1.神经系统调节作用 物理因子治疗时,如声、光、热等物理能量可刺激内、外感受器,冲动经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不同部位和传出神经纤维发生全身性反射、节段反射及轴突反射而产生效应。

2.体液系统调节作用 各类低、中频脉冲电流引起肌肉收缩反应时,可产生三磷酸腺苷和乳酸,致使血管扩张,局部血液循环加强,营养代谢改善,水肿渗出消退,肌肉营养改善,功能恢复;紫外线照射时,刺激组织细胞释放组胺,使组胺酶增多,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刺激,释放前列腺素,形成非特异炎症等一系列反应。总之,物理因子的治疗作用是靠神经-体液共同参与实现的。三、主要治疗作用

物理因子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治疗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消炎 多种物理因子都具有消炎作用,皮肤、黏膜、肌肉、关节及内脏器官的急慢性炎症都属于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证。例如:表浅部位的急性炎症可以选用紫外线照射疗法或抗生素离子导入疗法等治疗;较深部位的急性炎症可以选择超短波(无热量)或微波疗法等治疗;慢性炎症可以选用短波、超短波疗法,磁场疗法,或低、中频电疗法等治疗。物理因子消炎作用的机制除了紫外线等物理因子直接杀灭病原微生物之外,还与扩张血管、改善血运、增强细胞吞噬能力、促进炎症病理代谢产物吸收与清除、提高机体免疫力与修复力等因素有关。

2.镇痛 物理因子治疗疼痛有较好的疗效。应用物理因子镇痛,需要辨清疼痛的病因,选用恰当的物理因子针对性治疗。例如:炎症引起的疼痛可选用上述具有消炎作用的物理因子。痉挛性和缺血性疼痛可采用温热疗法,以解除痉挛,改善缺血。神经性疼痛可采用直流电麻醉药物离子导入疗法,阻断痛觉神经传导;或采用低、中频疗法,关闭神经疼痛传导闸门、激发释放内啡呔等镇痛物质,起到治疗作用。

3.抗菌 紫外线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其中254~257nm的光波杀菌效力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杀灭作用。紫外线杀菌机制主要通过光化作用使细菌的DNA聚合成二聚体,从而失去正常的代谢、生长、繁殖能力,甚至死亡。

4.镇静与催眠 电睡眠疗法、音乐电疗法、镇静性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磁场疗法、温水浴疗法等可以增强大脑皮质扩散性抑制,缓解全身紧张状态,从而产生明显的镇静与催眠效果。

5.兴奋神经肌肉 应用低、中频电流,如间动电流、干扰电流、调制中频电流,均可引起运动神经和肌肉兴奋,用于治疗周围性神经麻痹和肌肉萎缩。其引起神经、肌肉兴奋的机制是细胞膜受到电刺激后,产生离子转移,膜通透性和膜电位发生变化,形成动作电位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6.缓解痉挛 具有热效应的物理因子疗法均可起到缓解痉挛的作用,包括具有深部热效应的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和微波疗法,具有浅部热效应的石蜡疗法、红外线疗法,还有作用于全身的热水浴疗法等。其缓解痉挛的作用机制是热能降低肌梭中传出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使牵张反射减弱和肌张力下降。

7.软化瘢痕、消散粘连 具有此种作用的物理因子疗法有石蜡疗法、超声波疗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疗法等。其作用机制是这些疗法可以改变结缔组织弹性、提高组织的延展性,常用于治疗手术后瘢痕和组织粘连。

8.加速伤口愈合 应用小剂量紫外线照射伤口,在防止感染的同时还能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上皮搭桥和创口愈合过程。锌离子导入和共鸣火花疗法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形成的溃疡,比单纯外科换药处理伤口愈合的时间显著缩短。

9.加速骨痂形成 电流强度较弱的直流电阴极、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干扰电疗法、低频脉冲电磁场疗法和超声波疗法等均能促进骨质生长,加速骨折愈合。

10.增强机体免疫力 紫外线、红外线、磁场等物理因子均有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部分物理因子或影响细胞免疫,或促进体液免疫,或同时影响两种免疫功能。项目六 物理因子治疗处方

物理因子治疗处方是康复医师针对患者病情制定的物理因子治疗医嘱,对物理治疗师的具体操作具有指导作用。一、治疗处方的目的

物理因子治疗处方为物理治疗师提供物理因子治疗的基本目的、具体治疗要求,保证康复医师的医嘱得到准确的执行;物理因子治疗处方为临床治疗和管理提供永久性的资料;物理因子治疗处方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提供病历资料。二、治疗处方的基本原则

处方中的物理因子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开具物理因子治疗处方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明确诊断

明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临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后才能对患者进行物理因子治疗。对于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医生应有针对性地确订治疗计划,开具物理因子治疗处方。例如,临床常见的腰痛,其原因可能是局部软组织急性炎症、腰部肌肉及韧带的长期劳损、脊柱骨关节及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以及椎管狭窄、粘连、肿瘤、邻近脏器疾病等。只有认真分析,找出本次疼痛的主要原因,明确诊断后才能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治疗,从而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二)综合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时,应该考虑局部与整体、药物与营养、心理与社会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综合治疗即物理因子与上述因素及两种以上物理因子综合应用的治疗方案。

1.不同物理因子的综合应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因子综合应用,治疗作用相互叠加,有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剂量,避免由于单一因子的过强刺激对机体造成损害。然而,并非所有物理因子的综合应用都能够产生叠加作用。部分物理因子综合应用不仅不会产生叠加作用,反而会因为相互抑制而降低疗效。因此,在综合应用物理因子治疗时应该注意以下情况。(1)治疗作用基本相同的物理因子不宜同时应用,相互叠加产生过强的刺激可能引起机体产生超限抑制作用,或者造成机体功能紊乱。如超刺激疗法与微波疗法、间动电疗法与调制中频电疗法、全身水浴疗法与大面积泥疗法等。(2)产生相互拮抗作用的物理因子不宜同日应用。例如紫外线疗法与红外线疗法或可见光疗法、全身静电疗法与针状浴或直喷浴疗法。(3)反射疗法:应用反射疗法时,在同一反射区不宜同日使用两种以上的物理因子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反应。(4)防止负荷过大:防止综合治疗造成患者过大负荷或引起患者疲劳,治疗过度对机体体液及生理调节机制不利。

2.物理因子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1)物理因子治疗与全身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物理因子与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可以相互协同,也可以相互拮抗,合理利用两者的协同作用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对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局部物理治疗,由于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可加速药物进入体内的速度,促进药物的吸收,增加局部的相对浓度。某些药物能够改变机体对于物理因子的敏感性,如水杨酸、磺胺、汞、砷制剂等能够提高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而胰岛素、钙剂则减弱紫外线的生物效应。(2)物理因子治疗与局部皮肤、黏膜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在局部皮肤、黏膜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病情需要采用直流电疗法、超声波疗法、光疗法等物理因子治疗,可以促进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有利于提高疗效。(三)方法选择

1.因子的选择 在选择物理因子的时候,不但要考虑患者的病情,而且还应该对患者的性格、年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及对物理因子作用的反应能力进行综合考虑。一般而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分清主次: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要弄清楚疾病所处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当患者存在多种疾病时更应该考虑分清主次,找出主要矛盾,针对主要矛盾采取相应的治疗。

标本兼顾:根据患者疾病的本质和症状表现,同时考虑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的关系,做到标本兼顾。

综合治疗:选择物理因子时要注意作用方式、部位、强度、时间、频次和治疗的疗程,同时应该考虑到所选择的物理因子之间是否存在相互拮抗的作用,进行合理的综合治疗。

2.参数的选择 相同的物理因子在治疗不同疾病时,应该选择不同的治疗参数;相同的物理因子在治疗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也应该选择不同的治疗参数。所以临床应根据病情适当地选择和调整治疗参数。例如,超短波疗法在治疗急性疼痛时应选择无热量,而治疗慢性疼痛时应选择微热或温热量。

3.部位的选择 正确选择治疗部位对保证疗效非常重要。在选择部位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局部治疗时尽量将病变部位置于物理因子能作用的场中;要注意人体各阶段的反射作用,可采用上病下治、左病右治的方法,对内脏疾病可在体表投影区进行治疗。

4.剂量的选择 确定物理因子的治疗剂量有两个因素:刺激强度和作用时间。一般规律是大剂量产生抑制作用,小剂量产生兴奋作用。应该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治疗剂量,物理因子治疗剂量的选择与药物治疗道理相同,剂量过低达不到治疗效果,剂量过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例如,紫外线照射时小剂量能促进肉芽生长,加速创口愈合;大剂量则破坏新生肉芽,延缓创口愈合。

5.疗程的确定 物理因子治疗的效果需要量的积累,多数物理因子一次治疗难以达到预期的疗效,需要积累到一定的量才能产生治疗效果。这是因为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会产生应答效应并留下痕迹后作用,这种后作用反应较弱,只有经过反复多次的累积才能达到一定的强度产生持续疗效。此时应该结束疗程,如有必要可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如果连续治疗,可能造成累积后作用过强,或者机体反应系统产生超限抑制,如此不但不会提高疗效,相反有可能给机体带来不利影响,产生适应性反应。

因此,对于需要进行多个疗程物理因子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应当在两个疗程之间设一个间歇期,以利于机体恢复调整,消除上个疗程适应性反应产生的影响。间歇期一般为2~4周,同一种物理因子在1年内应用次数以不超过3~4个疗程为宜。三、治疗处方的内容(一)物理治疗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进行物理因子治疗之前应该首先填写物理治疗单,各医院的治疗单记录方法不尽相同,但一般而言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基本要求。

1.一般情况 患者初诊时,接诊医生应该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接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科别、病历号、联系方式等。简要记录患者的病情,包括主诉、主要体征、目前诊断,同时还需记录患者有无其他并发症及既往史、过敏史等。

2.治疗医嘱 根据病情开具治疗医嘱,内容包括物理因子的治疗方法、治疗部位、治疗时间、治疗方式、治疗强度、治疗疗程等。如果需要采用两种以上物理因子治疗,应注明治疗先后顺序及间隔时间并签名。同时最好在治疗单上用示意图的形式标出治疗部位及治疗方法。

3.复诊记录 患者复诊时,接诊医生负责记录患者的复诊日期、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如果因为病情变化或疗效不佳需要更改治疗医嘱时,应注明更改日期、更改项目,重新标注示意图,记录再次治疗的次数或复诊日期并签名。

4.治疗记录 操作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操作后,负责记录治疗日期、治疗剂量、治疗时间、有无重点不良反应,并在记录后签名。

5.治疗小结 患者结束1个疗程的治疗后,经治医师根据对患者的诊察结果及时在治疗单上做出疗效判断,对特殊患者做出治疗小结并签名。

6.样例 如表1-1。表1-1 物理治疗单样例(二)物理因子治疗处方的内容和要求

物理因子治疗处方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物理因子治疗的种类、部位、规格、方式、图示等。

1.选择物理因子治疗的种类 针对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物理因子治疗的种类,对于较复杂的病情,应该全面考虑治疗方案,先解决急性的、患者最需要解决的症状,同时在选择治疗种类时又要考虑原发病、并发症的影响。选择一个治疗因子即包括该因子的治疗部位、范围、波形、频率、剂量、强度、时间、频次等。

2.选择物理因子治疗的规格 同一种类的物理因子有不同的规格,例如超短波治疗机有50W与200W之分、紫外线有冷光低压与高压汞灯光源之分。

3.选择物理因子治疗的部位 书写治疗部位时应该尽量具体明确,按照解剖学名称详细记载肢体的左、右侧,远、近端,必要时还需注明距体表解剖标志的距离、治疗面积的大小,同时在示意图上用图标明。

4.选择物理因子治疗的方式

治疗方法:同一种物理因子在治疗时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式。例如,超短波治疗时电极放置有对置法、并置法的不同;超声波疗法有固定法、移动法、水下法等。

治疗剂量:同一种物理因子在治疗时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剂量。

治疗频次:要在治疗处方中标明治疗的频次。一般治疗是每日1次,反应强者可以隔日1次,特殊治疗可以每日2次。

5.图示 在人体复杂的几何形状上标记某些部位,用图示的形式可变得简单易懂,便于操作者理解并执行。所以物理因子治疗处方常常用文字结合图示的方式进行标记。在标记时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标明治疗部位和治疗方法,图样简洁清楚,不宜过于复杂。项目七 物理因子治疗的安全防护一、物理因子治疗的安全操作

物理因子治疗的操作有严谨的操作规程,学习物理因子治疗过程中,要认真熟记每一项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强调物理因子治疗的安全操作,这是由于在实施物理因子治疗的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或其他技术性失误,对操作者和患者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治疗中要求操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电学常识并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要做好患者和操作人员的防护,要使用合适的剂量进行治疗,才能预防并发症和事故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应经常询问、随时听取患者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的强度和时间,避免发生损伤。发现有过度刺激反应的患者,要立即中止治疗。严格认真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杜绝风险的发生。操作者应熟悉物理因子治疗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原因,具备一定的紧急救护的基本知识,如对电击伤、灼伤、过敏性休克等的救护。(一)物理因子治疗中的事故及原因

1.电击伤 是物理因子治疗中最危险的医疗事故,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治疗师在治疗前没有认真检查治疗机器和接地电线的可靠性有关。如果发现机器有故障时,应及时进行修理,暂停机器的使用,做好明显的标志,防止使用时出现漏电等问题。

患者受到电流损伤时可表现为疼痛、肌肉痉挛、皮肤苍白,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等情况。电击伤或电流损伤多因接地不良、设备故障所致。

2.灼伤 表现为皮肤或黏膜损伤,灼伤多因利用电、光、热因子治疗时,强度过大、温度过高、持续时间过长或保护不当所致。

3.过度刺激现象 由于物理因子的负荷量过大、作用时间过长,超过机体耐受力,患者除局部出现剂量过大的反应,如红肿、水疱外,还可出现全身表现,如出汗、心悸、疲乏、食欲不振、病情恶化等现象。

4.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的患者,在接受某些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时,可能出现对药物的过敏反应。

5.未熟练掌握适应证、禁忌证,使患者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 对于高热、昏迷、恶病质、恶性肿瘤、心衰、出血倾向、化脓性感染、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孕妇腰骶部等,不恰当地应用了直流电、中频电流、高频电流治疗。对于有出血倾向,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心、肺、肝、肾功能衰竭,放疗及化疗后一年内的患者,不恰当地应用紫外线、红外线等光疗法。对于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炎症,持续性高热,出血倾向,消化道溃疡,心脏病,心脏安装起搏器、支架等患者,以及男性的睾丸,小儿的骨骺,急性关节炎,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恰当地使用了超声波疗法。对于有传染病,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动脉硬化,发热,皮肤破溃,月经期,大、小便失禁,出血性疾病,过度疲劳等情况的患者,不恰当地应用了水疗法等。(二)电烧伤的防治

1.预防直流电治疗时的烧伤 电极衬垫应比金属电极周边各大1~2cm,厚度不应小于1cm;电极衬垫须与皮肤紧密接触,固定稳妥;电流密度在0.1mA/cm2以上时.应密切注意皮肤的反应;导线和电极接触部位避免触及皮肤,可用胶布保护。

2.预防高频电治疗时的烧伤 进行高频电治疗时(长波电治疗),导线不得直接接触人体;短波、超短波治疗时,受作用部位不得过于潮湿,有汗液时要擦干后再进行治疗。

3.预防低、中频电治疗时的烧伤 进行各种低、中频电治疗时,衬垫也应有适当的厚度,与皮肤紧密接触固定;如患者皮肤有刺痛感、烧灼感时,应断电进行检查。

治疗时如发生电烧伤应及时处理:①局部用龙胆紫外涂;②中小剂量紫外线照射。(三)超高频和特高频电磁场的有害作用和防护

1.建立屏蔽室 输出功率在200W上的短波、超短波治疗宜在屏蔽室内进行;如无屏蔽室,则工作人员停留最久的工能点应距离发生器不得少于3m;有4台以上的小功率超短波治疗机时,应设专门的治疗室,面积不应小于24m2。

2.高频电防护 使用高频电疗机时,应尽可能把输出调谐机钮调至谐振点;两电极与皮肤的距离不得超过6cm;禁忌在无屏蔽室的治疗室内应用单极法。

3.微波电防护 使用微波辐射器有距离照射患部时,应在专门治疗室内进行,每台治疗机和床所占治疗室面积至少为9m2;在一般治疗室内应用微波时,应设置具有屏蔽微波性能的屏风,治疗时辐射器应朝向外侧墙壁;采用无距离的直接照射法时可以在无屏蔽设备的治疗室内进行,工作人员不得停留于微波直接照射区,照射头部时应戴护目眼镜。

4.体检防护 在高频电和微波治疗室的工作人员每半年或一年应进行一次体检,并定期轮换治疗室。(四)光辐射及超声辐射的有害作用和防护

1.保护眼睛 禁止眼直视激光和紫外线光源;进行激光和紫外线治疗的人员和患者应戴护目镜;红外线照射面部或附近的患部时,应遮盖眼睛。

2.激光防护 激光在工作时任何人都不能在光源前通过,以防激光伤害(尤应注意CO2激光)。

3.紫外线防护 点燃的紫外线灯,未用于治疗时应使反射罩开口朝向地板。治疗室应有通风设备,定时通风。

4.超声波防护 应用超声波治疗时,工作人员应戴好双层手套,在头颅、眼睛、心区、脊髓部位治疗时应用脉冲式,选择小剂量。(五)理疗机器的保养和检修规则

1.培训理疗专业人员 理疗机的使用必须是经过专门培训的理疗专业人员,并严格执行各种理疗机的操作常规。

2.每日养护机器 每日早晨工作前,工作人员应进行机器面上的清洁。治疗过程中如发生障碍即停止使用机器,待检修后方可使用。下班时要盖好机器。

3.特殊养护要求 机器启动后避免移动,尤其用紫外线和高频电治疗时,并防潮湿。高频治疗机尽可能避免连续使用2~3小时,夏季必要时用电扇冷却。二、物理因子治疗的安全用电

物理因子治疗的工作室和操作要经常使用电,安全用电问题值得注意。所有理疗设施一定要接合格的地线并使用安全的电压和电流,操作人员要有安全用电常识并提醒患者应该注意的事项。操作人员在治疗患者前,要检查设备的性能和完好性,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如有电击伤情况发生时,要立即采用安全措施切断电源,对患者及时进行抢救,作为专门的理疗科室管理必须同临床其他科室一样具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用电基本要求

1.培训理疗科人员 理疗科工作人员应经常培训,具有安全用电的一般知识及触电急救常识。

2.电疗室及光疗室 地面须是木质地板或用橡皮覆盖,治疗床亦须为木制,在治疗床周围的暖气管、水管等应用木栅遮挡。

3.治疗室 各治疗室须设电源总开关和保险丝、指示灯、闸刀、插座。电源线应绝缘良好,电源插座应带地线。凡设有接地线的理疗机均应良好接地。

4.理疗时安全用电 患者理疗时严禁与周围导电物体或他人接触;禁止患者治疗时触摸机器;接触身体的导电物品,如手表、腰带等物应去除。

5.在理疗室外进行理疗 在理疗室外(如在病房等)进行理疗时,如果患者的床是金属的(或金属台),必须用橡皮布或毛毯等物铺盖金属部分,使患者基本处于绝缘位后,再进行治疗。(二)避免触及高压电的防护

1.检修人员 无较熟练检修技术者,不可在通电情況下检修或触及机器内各部件。

2.高压电防护 使用高频或超高频电疗机时一般不应去除机器后盖。夏季使用需散热必须去掉后盖时,应另装屏蔽网,以免触及高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