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心:为什么爱情总让人如此疯狂(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2 13:56:15

点击下载

作者:(美)霍妮(Karen Horney)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偷心:为什么爱情总让人如此疯狂

偷心:为什么爱情总让人如此疯狂试读:

前言 为什么爱情总让人如此疯狂

为什么是他?为什么是她?

为什么在众多可选的人中我们单单钟情于这一个?

他们在餐桌上的谈话不见得总有所教益,双方的习惯也不那么合得来,为什么偏偏互相珍惜胜过他人?

为什么其他人尽管外表上更迷人,也许更好相处,而我们纵使满怀好意,也产生不了激情?

……

爱情最莫测的奥秘就在于此吧。时而甜蜜,时而苦涩,时而令人如诗如歌,时而让人云里雾里。不过纵使伤痕累累,爱情也仍然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幸福的事。

爱情是人类感情中最美妙的一种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可以决定每个人戏剧般的人生,是每个人成长经历中最基本,也是最精彩的情节。

虽然数不胜数的诗人和作家或热情讴歌赞美爱情,或理性分析批判爱情,并进而总结出一个又一个爱情真谛,但是我们对这个奇妙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原因理解得似乎并不深刻。

我们受到一些人的吸引,喜欢或者爱上一些人,与一些人发生浪漫关系或者性关系,与伴侣结婚并给予伴侣支持和慰藉,当然,也包括这些关系不幸终结时,我们会为此感到失望、痛苦,甚至怨恨。

面对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往往会追问:“是性格相似的人容易相互吸引,还是性格互补的人更容易坠入爱河?”“男人真的来自火星、女人真的来自金星吗?”“究竟是什么诱惑了我们?”“既然爱,为何还会孤单?”“为什么他们能以别人不能的方式不经意地伤害我们?”……尤其是在当今纷繁多变的世事中,“爱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独身主义、婚外恋、一夜情、婚前性行为、离婚、单亲家庭。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这个世界上还有真的爱情吗?

其实,所有这些问题都和社会心理学中的亲密关系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众所周知,亲密关系能够满足人们对归属和关爱的基本需求,这些需求意味着对他人的强烈的感情依恋,也常常会涉及与他人的相互依赖。

这本《偷心——为什么爱情总让人如此疯狂》突破了通俗心理学对两性感情的肤浅总结,更超越了“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刻板比较,每一个视角、每一个观点都有助于你更加深刻地理解爱情、咀嚼爱情的真谛。

本书所关注的爱情心理学,重在探讨人们的思想、感受,以及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是如何相互联系的。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作者综合了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总是生活在关系会破裂的担忧之中,无论我们的担忧是过分的或者是现实的。那我们为何还要冒这种风险呢?因为我们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彼此,需要“爱”与“被爱”。

01 陷入爱河,每个人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吸引力的秘密爱情是左右人生的一个重要存在。人在开始恋爱的时候,到底被对方的哪一点所吸引呢?其实,陷入爱河时,每个人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粒爱的种子

爱是很抽象的概念,没有人够资格说他能充分证明、解释和感受爱。但爱同时又拥有比概念更实在的素质,即使我们无法实证爱的存在,我们也都感受过爱,甚至在一直追求爱。那么到底爱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为什么会恋爱

一直以来,流传这么一种说法:人生下来都是不完整的半个人,直至找到另一半,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句话看似费解但很好理解。我们常常把自己恋爱或婚姻的对象亲切地称为“另一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人说,爱能让懵懂的少年变得成熟稳重,让随性的人更懂得生命的责任和意义;也有人说,爱会让人失去自我,让一个聪明人变成一个傻子,让一个不羁的人变成牢笼里的困兽。有人把爱情当作天山上的雪莲,圣洁不容玷污;也有人把爱情当作一场又一场纵欲的游戏……

然而,纵使爱情被人形容得如此不堪,甚至不值一提,他们自己依然在爱情的旋涡里或主动投入或被动挣扎着。即便有人将爱情看作是可怕的火坑和陷阱,也难以阻挡一拨又一拨的人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地往下跳。这些人就像中了魔咒,憧憬爱情,投入爱情,但又丧失爱情,祭奠爱情,而后再开始全新的爱情旅程。可以说,人类用实际行动为爱情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浪漫的赞歌,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呢?

生物学家说:“爱情是大脑里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物质发生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用苯乙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来引发一段爱情,用内啡肽使之长久,再加一点后叶催产素将之变为永恒。”

经济学家说:“爱情就是一场投资与回报的较量,收益与风险并存,我们要在不断的衡量中找到最佳策略,并将收益率最大化。简单地说,就是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如此你就是爱情中的大赢家。”

社会学家说:“爱情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之上的等价交换,是人与人之间最强烈的一种吸引形式,是恋爱行为的精神基础。”

◎从进化心理学看恋爱

而进化心理学家则站在截然不同的角度,给爱情找到了新的缘由:爱情是人们为了保持物种延续而必须做出的行为。人类有传宗接代、延续遗传基因的本能,因此爱情可以说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就好比人饿了要找东西吃、渴了要找水喝一样,人总是要在出现生理需求时做出适当的行为以满足这种需求。当人一旦有了这种繁衍后代的需求,恋爱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其实,这一观点并非因一时兴起而产生。早在150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就为恋爱行为(当时被称作择偶行为)提供了建立于进化论基础上的解释。达尔文偶然发现,雄孔雀的羽毛绚烂无比,如此漂亮的羽毛甚至会为它们招来杀身之祸。当然,这并不是那些不漂亮的孔雀出于嫉妒的心理而想方设法将它们杀死所致,而是那些试图捕获它们的猎人所为,实际上,拥有漂亮羽毛的雄孔雀更容易被猎人们发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漂亮的羽毛是不利于孔雀生存的,可是,孔雀为什么还能在长期的进化中被保留下来呢?对此,达尔文给出这样的解释:雄孔雀这种炫耀的法宝之所以得以保留下来,是因为它为雄孔雀与同性竞争合意的配偶时提供了被选择优势,有利于其世系的遗传,从而进化成为具有遗传收益而非生存收益的特征。

简单来说,绚烂的尾羽是雄孔雀吸引异性的最好武器,于是,雄孔雀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为了让那只爱上自己的雌孔雀为自己繁衍后代,才甘愿冒被杀戮的风险将这种危险的特征保留下来。然而,那些为了活命而不敢保留尾羽的胆小鬼,因为失去了吸引异性的法宝,在同性竞争中只能落得被淘汰出局的下场,最终也就令它们的基因退出了演化的舞台。如果将这种理论应用到人类身上,恋爱行为则可以归结为对配偶的偏好和争取配偶的竞争。

不过,当达尔文提出这种归结法以后,一些男性科学家反倒坐不住了,他们觉得对配偶的主动选择赋予了女性过多的权利,这些自大的男人早已认定女人应该是恋爱行为中的被动者,而男人则是操纵命门的人。当时一些主流的科学家们则认为,把恋爱行为归结为人的本能这一做法显然是漠视了人类区别于其他灵长类动物所具有的灵活性和独特性,因而也不赞成这种说法。

虽然这种归结方式在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被很多科学家所质疑,但它依然作为一种研读恋爱心理机制的理论存活了下来。今天如果我们从进化的角度重新审视恋爱及婚姻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或许我们依然能从中找到新的诠释。爱的力量是和平,从不顾理性、成规和荣辱,它能使一切恐惧、震惊和痛苦在身受时化作甜蜜。——莎士比亚

真的有一见钟情吗

一见钟情,实在是个让人看到就心跳加快的字眼。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情,这个人们心中圣洁的精灵,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物化,没有了让人怦然心动的一见钟情。真的是这样吗?

◎关于“一见钟情”的假说

两个人初次见面的瞬间就擦出了爱的火花,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那么,为什么会发生“一见钟情”呢?从目前科学的角度来看,对于“一见钟情”发生的原因,还没有给出清楚的解释。不过,倒是有各种各样的假说,来解释这种不可思议的恋爱行为。

在这些假说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免疫类型(HLA)的配对,即人会接收到与自己免疫类型不同的异性身上发出的某种“信息物质”,从而对对方产生恋爱感情。

人类为了使自己的后代更加健康、强壮,就必须想办法让子孙对更多的病原菌具有免疫力。如果与免疫类型完全不同于自己的异性结合,那么,生下的后代很可能就会同时具有父母的免疫类型,从而对更多的病原菌产生免疫力。从本能上说,人会对与自己免疫类型不同的异性产生恋爱感情。

也有一种假说认为,人与自己长相相似的异性会瞬间坠入爱河。认知心理学是这样解释的:当人发现别人的某个器官与自己的相似时,会对对方产生好感。如果我们看到有异性的五官和自己相似,自然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安心感。这种感情也会顺理成章地发展成恋爱感情。

另外,还有一种假说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可以瞬间得出结论的适应性无意识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可以在瞬间看清楚事物本质或得出问题结论的能力。那些能够在瞬间分辨出古董真伪的“文物鉴定专家”往往就具有这种超乎常人的“适应性无意识”能力。在恋爱行为中,这种能力的表现就是初次见面的第一眼能否看出对方就是自己今生要找的那个人。

◎“一见钟情”是真正的爱情吗

一项关于有多少人经历过一见钟情的调查问卷显示,有55.2%的人有过这种经历,其中61.1%男性、50.6%女性。美国科学家对此进行的另一项调查则显示,“一见钟情”也存在男女差异,即男性发生“一见钟情”的概率更高一些。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男性更容易“以貌取人”,而女性更注重对方的内涵。

当一个人凭直觉认为,自己开始喜欢那个人之后,就会给对方身上的优点寻找种种理由。通过寻找一个个理由,又会使自己的直觉“正当化”。从大脑构造来说,直觉由大脑扁桃体掌管,而扁桃体又会把以前喜欢或厌恶的情感经验保存下来,并根据这些经验进行瞬间判断,由大脑新皮层找出理性地思考判断的理由。

而“适应性无意识能力”也是由大脑扁桃体负责掌控的。在大自然中,昆虫等低等生物在与异性相遇的瞬间便会产生“恋爱行为”。但是它们不像我们人类拥有移动电话、电子信箱等通讯工具,更不可能交换电话号码或邮箱地址以便日后联系。如果它们不在瞬间采取行动,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换句话说,我们人类凭“适应性无意识”对异性“一见钟情”,或许正是动物本能的一种体现。一见钟情是唯一真诚的爱情;稍有犹豫便就不然了。——赞格威尔

外表到底有多重要

爱情剧的主角一般都是俊男靓女。那么,在实际恋爱中,漂不漂亮对异性来说,真的很重要吗?

◎男人的贪婪

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选择帮助对象”的调查,该项调查在美国的男学生中展开,请他们针对需要帮忙的事情(包括搬家具、献血、救溺水者和解救被困在火灾中的人)从提供的女生照片中选出愿意帮助的对象。调查结果出奇地一致:无论帮什么忙,大多数男生都会选择漂亮的女生。由此看来,男性果然是更愿为美女效劳。

其实,男人看女人,首先看的是女人的容貌,其次才是别的。男人的视觉动物本能决定了他在跟美女打交道的头一回很难对她是否有头脑、有才干发生兴趣。男人在乎女人的容貌,远胜于她的心智和头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管什么样的男人都想要一个如花美眷的陪伴者。19世纪英国著名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天才的一种形式,比天才更直接,因为它无须证实。”而美女的外表历历在目,简单而直接。

心理学家还做过一项测试:给测试者一张陌生人的照片,只靠这唯一的信息,要求测试者猜测这个陌生人的性格,结果发现外貌极具吸引力的人,更容易被认为是有趣、善交际,在生活和爱情方面也更容易获得成功。我们似乎在使用一种简单的刻板印象或定势思维,即美的就是好的,在我们眼里,那些长得好看的人也同样拥有优秀的品质,与他们的外形相匹配。要不“美丽者生存”的口号一度大行其道呢!

◎女人的挑剔

那么,女性是不是也如此呢?另一项“选择合作对象”的调査表明,女性往往会选择英俊的男士作为工作上的伙伴,对其貌不扬的男性则不予考虑。不过,虽然女性也喜欢英俊的男士,但对他的才华、学识,以及身份地位、经济状况也更为挑剔。

这种差异的形成一方面是父系社会男女在经济上的不平等造成的,女性在经济上普遍处于劣势,为了生存不得不依赖于经济丰厚的男人。另一方面,也是男女不同的性唤起导致的。男人的性唤起区域集中在下半身,易兴奋,好冲动,而且男人作为一种视觉动物,对异性的感知首先来自眼睛,一旦眼睛受到了刺激,被女人靓丽的外表和曼妙的身材唤起了主动,心情就会莫名其妙地兴奋起来。由此可见,男人这种视觉动物对美女的免疫力是极低的。而女人的性唤起区域不像男人那么集中,较为分散,更多的是靠语言和想象来调动,所以女人爱听甜言蜜语,喜欢浪漫,喜欢打扮好自己被别人关注,被别人欣赏。

因此,从这两个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喜欢与漂亮的异性接触。可以说,拥有美丽的外表有利于恋情的发展。无数类似事例早已告诉我们:当人们看到漂亮的异性,普遍心情舒畅;而看到漂亮的同性时,往往心情低落,甚至产生自卑情绪。而且如果与异性见面的第一眼,彼此之间就互生好感,就有可能逐渐发展成恋爱关系。在这样一个人人都追求美的时代,有些人为了变美不惜重金去美容和整形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旦你确实需要爱,你就会发现它正在等待着你。——王尔德

你为谁羞红了脸

在女性中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她会不自然地被某个男性所吸引。她想:“自己对该男性的外表、性格等并没有格外的好感,但为什么就是很在意对方,不想去想都不行呢?”

◎是什么让女性如此憧憬爱情

实际上,女性中存在的这种奇怪现象和“信息素”(音译作“费洛蒙”)存在某种联系。所谓“信息素”,是同物种之间,个体对个体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的总称。

让我们以自然界中的昆虫为例,它们就是通过利用信息素进行各种交流。信息素也分为很多种,对异性的性感觉产生影响的信息素被称为“性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事关子孙繁衍大计,是信息素中最强有力的一种。

感知信息素的器官是位于鼻子深处的雅各布森器官,又叫作锄鼻器。在我们熟悉的猫、狗等很多动物中,都具有这种器官,但鸟类没有。人类曾经有过,不过现在已经退化不见了,只有在胚胎期有。

既然人类没有雅各布森器官,从理论上讲,也就无法感知信息素,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事先在椅子上喷洒性信息素,然后让女性随意选择椅子坐。结果发现,那些喷洒了性信息素的椅子受到众多女性朋友的欢迎。与女性相反,男性会下意识地避开喷洒了性信息素的椅子。

在电视节目中也进行了类似实验。首先,工作人员让多名男性穿上准备好的T恤,其中只有一件T恤被滴了信息素,然后让蒙上眼睛的女性来选择。结果,女性选择了穿着滴有信息素T恤的男性。而男性对信息素似乎完全没有反应,并没有发觉T恤上有什么不同。

这个实验说明:感知到信息素的女性,脑内的多巴胺分泌增加,从而陷入兴奋状态。所以,当女性感知到男性的信息素时,马上会对爱情充满渴望。

◎女性选择男性的依据是什么

科学研究发现,某种“气味”也是女性选择男性的标准之一,这就是HL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的气味,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对人体免疫起着重要作用。HLA类型非常复杂,有数万种组合方式。

在器官移植之前,就必须检查器官提供者与接受者的HLA类型,也就是做到HLA配型。如果提供者与接受者的HLA类型不同,那么移植的器官就无法存活,不仅如此,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排斥反应,危及生命。

事实上,每个人的HLA类型都不同,出于这个原因,每个人身上才散发出不同的气味。研究发现,女性在寻找异性伴侣时,能够“嗅”出对方的HLA类型。一般来说,女性不喜欢与自己HLA类型相近的异性气味,反倒喜欢与自己HLA类型不同的异性气味。我们可以用“传宗接代”的法则来理解这一现象:如果女性与HLA类型不同于自己的人结婚,生出的孩子可能具有更多的HLA类型,从而可以抵抗更多的疾病。

不过,那些与自己HLA类型完全不同的男性,也不在女性的选择范围之内。HLA类型完全不同的人,可能属于不同的民族,而不同民族的人可能携带未知的疾病,无疑这也存在一定风险。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女性会选择与自己的HLA类型在原则上不同,但又存在某些相似之处的男性。

实验表明,人类的HLA类型分别从父亲和母亲那里各遗传了一部分,而女性往往喜欢那些与自己从父亲那里遗传来的HLA类型相似的男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女性往往会被与父亲相似的男性所吸引,事实上这并不是“恋父”,而和HLA类型存在一定的关系。由此可见,性信息素让女性憧憬爱情,而HLA类型的气味则是女性选择男性的重要依据。爱情有着奇妙的魔力,它使一个人为另一个人所倾倒。——瑟伯与怀特

是命运让爱情相遇的吗

人都有一个倾向,选择和自己父母相似的人做伴侣。可能是因为存在恋父恋母情结——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本能地要满足过去尚未满足的恋亲愿望;也可能是因为父母的影响太大,我们的眼光更容易被熟悉的人所吸引。

◎有趣的“本能实验”

人们在潜意识中会对与自己父母相似的人产生好感,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为了证明这一观点,让我们看一个有趣的“本能实验”: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的教授珀雷特分别把30名男生和30名女生请进实验点,然后为他们依次拍照。

珀雷特把男女实验者和照片分别分成两组,拿给他们挑,并且要求这些人分别挑选一张吸引自己的异性照片。但是,开始实验之前,珀雷特并没有告诉实验者,他已经对这些照片动了手脚,那就是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把30名男性的照片美化成女性,把30名女性的照片美化成男性,并在这些照片上分别添加了他们父母的一些脸部特征。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实验者挑选了自己修改过的照片,也就是说,大部分实验者选择了自己父母“年轻”时的照片。

虽然这次实验小有成效,但珀雷特认为,只通过一次实验无法得到明确和正确的结论,这或许与大部分人的自恋心理有关,才会选择像自己的异性。得州大学的朗洛伊斯教授也针对“与父母相似的人是否吸引自己”做了一些实验和研究。他直接拿实验者父母年轻时的照片让他们选择,结果表明,与父母相似的人,的确对人们有一定的吸引力。

事实上,美国生物学家也曾做过类似的动物实验和研究。实验中,生物学家把一只刚出生的山羊交给一只绵羊哺育,结果当这只山羊到了发情期,只愿跟绵羊成为“夫妻”,而排斥跟自己的同类山羊亲近。由此可见,父母的外观和特点,对其子女的恋爱标准有着深远的影响。

◎“夫妻相”并没有那么简单

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夫妻的外貌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夫妻相”。于是,人们往往认为可能是因为两个人长期相处,受对方习性的影响。但研究结果却表明,“夫妻相”并没有那么简单。研究发现,大部分夫妻之间都有相似性,但这种“夫妻相”并不是在婚后转变的,而是婚前就有的,也就是说,这些夫妻在选择配偶时,倾向于与自己相似的异性。科学家通过不断的研究还发现,夫妻间相处的时间越长,确实会变得有“夫妻相”,但长久的相处影响或传染的只是对方的习惯和动作特质,而在外貌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被与自己父母相似的人吸引呢?对此,科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类长期的心理进化过程中,这种接近“相似基因”的意识和行为能够很好地把自家的基因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遵循这种意识,做出相应的行为。人类学家海伦则另有观点,她认为,如果夫妻双方在特征和习性方面有类似之处,那么爱情和婚姻生活将会比其他夫妻更和谐、美满。不过,要针对“为什么人们会被与父母相似的人吸引”得到一个清晰的解释,并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

◎“俄狄浦斯情结”

通常,一个男人在他小的时候,总会受到妈妈、奶奶、外婆温柔体贴的照顾,在这些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拥有母性的温柔细腻。于是,当男孩长成男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寻找身上存在这种特质的女人。

其实,不只男性会被与母亲相似的人所吸引,事实上,女性也同样如此。女孩在幼年时,会崇拜自己的父亲,或以父亲为榜样,待女孩成年之后,会被与父亲相似的男人所吸引,甚至会以父亲为标准来挑选丈夫。

在爱情发展中,很多男女都会在异性身上寻找父母的“身影”,他们希望从另一半身上找到与自己父母的相似处。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比如,一个女人的丈夫跟她的父亲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点,而这个女人与男人的母亲在很多方面又有相似之处。这种现象与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有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恋父”和“恋母”情结。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一些“俄狄浦斯情结”,这跟他们从出生开始就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有关。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大部分青少年在青春期时,女孩子潜意识里都渴望占有她们的父亲,敌视自己的母亲,而男孩子也有同样的心理,会喜欢上自己的母亲,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或敌视父亲,这种心理如果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引导,就会影响青少年以后的心理健康。

因此,在爱情发展过程中,男女往往很容易被与父母相似的人所吸引,也会对与父母相似的人产生恋情。其实,他们的初衷是想从与父母相似的人身上找到熟悉感和安全感,这种吸引力往往会毫无征兆地让男女之间产生恋情,并且他们一般很难抗拒这种“父母影子”的吸引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每个人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会对父母身上的某些特质和习性产生欣赏或崇拜的心理,这种吸引力会让他们在面对与父母相似的异性时,愿意敞开心扉,毫无拘束感,不自觉地产生强烈的好感,甚至爱上对方和对方结婚等。但是,在“与父母相像”的影响下,他们对这份恋情往往持有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生怕这份感情关系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往往表现得十分敏感、脆弱。所以,当别人问起“你喜欢对方什么”“你为什么会喜欢他”的时候,很可能也给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能表示说,对方身上有吸引你的特质或让你熟悉的地方。恋人的秘密不可叫对方全部探了去。——艾迪生

什么样的人能让你心动

心理学认为,人们都喜欢那些和他们想法、言行一致的人,两个人的相似性和共通性越多,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就越紧密。

◎相似性/共同点=容易沟通

当你发现“咦?他和我一样”时,会不会不自觉地对对方产生好感?发现对方和自己念同一所学校,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喜欢同一个作家,这些相似点都会瞬间对对方产生亲切感。因为当人们发现对方和自己存在相似性或共同点时,会不由得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安心感,这种感情也会顺理成章地发展成恋情。这是因为相似性或共同点会让人们更容易沟通,会不自觉地降低心理防线,彼此之间更容易接近。

观察第一次相见的两个陌生人,无论是谁,都会或多或少产生心理上的距离。于是,先在心里设一道防线,然后一边观察一边了解对方。能在短时间内消除这种心理防线的,便是“相似性”或“共同点”。

当我们与异性相处时,对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往往会感觉更亲近些,这常常会点燃恋爱的小火苗。显然,人们更愿意接近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这一倾向与吸引的回报模式一致,同时也符合另外一个观点,即“平衡理论”:人们渴望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关系能够达成一致。当两个人彼此喜欢的时候,彼此之间的感情契合就可以说取得了平衡。这也进一步说明一点,长得好看不如长得顺眼。

当然,也可以这么理解,如果你有想接近的异性,不妨利用好这点。比如,想办法了解对方的兴趣,然后把相关信息熟记于心,再适时地展现给对方。这样一来,对方自然会对你产生好印象。

即使找不出和心仪异性的共同点,也不要灰心丧气。对一幅画作有同样的领悟、对一部小说有相同的看法,这些感觉上的共鸣都可以让对方对你产生亲切感。总的来说,这种“共鸣”和“在一起”的感觉是发展恋情的关键所在。

◎共同经历困境容易培养出感情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紧张的职场、繁忙的工作会造成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如果一个人面对做不完的工作、无休止的加班和烦人的上司时,往往会感觉身心疲惫。然而,如果是两个人共同应对,情况则会完全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压力并没有因此减轻,但是同样的压力如果由两个人来承担的话,两个人的关系就会发生很明显的变化。当这样的两个人共同经历困境、分担重任时,彼此之间势必会产生很强的“连带感”。而两个人一起克服压力完成任务,无疑还会增强两个人之间的“命运共鸣”。不仅如此,两个人在此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心灵相通。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同性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会形成非常深厚的友情。而且工作压力越大,彼此之间的感情越深厚。

在你的身边,是不是有那种顶着巨大压力,还依然在一起的恋人,他们的感情是不是反而更好呢?这就是共同承担压力带来的更为坚韧的爱情。这么想来,在这个压力重重的社会,是不是到处都潜藏着恋爱机会呢?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神至圣。——歌德

迷恋:源自幻象的爱

暗恋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就像一张没有捅破的窗户纸,在这种爱的激励下,有时会使暗恋主体焕发精神,更加珍爱自己;然而有时却是一个自设的温柔陷阱,磨损心灵,消耗精力,甚至一不留心还会以燃烧的激情摧毁“柏拉图式”的精神殿堂。

◎假如有人偷偷喜欢你

说起暗恋,人们往往认为它是伟大的,因为它不求回报,只求默默付出。可是,暗恋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它并不属于两个人,仅仅是一个人单方面对爱的“幻想”。通过这种幻想,暗恋的一方或许可以获得一种自我平衡,并“享受”到爱的快乐。然而,被暗恋的一方却要蒙在鼓里,无法和暗恋方分享这份快乐。

暗恋,是某位男性或女性暗暗地爱上了一位异性,没有勇气向对方表白,而这位异性却全然不知或已察觉自己被人爱着。实际上,这是一种钟爱于精神的“柏拉图式的恋爱”。

对于暗恋者,有的是因为所爱已经成家,但又割舍不断心中的那份情;有的是因为心仪于某位未婚异性,却羞于大胆追求而错过良机;有的是因为年龄差距较大,出于道德约束,不想横刀夺爱。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暗恋,都是一种没有被排斥,又没有被接受的无言的爱。

试问因一方的羞涩和胆怯令对方失去了享受幸福的机会,这真的很伟大吗?爱的目的不是应该令对方快乐吗?明确地让对方感受到被人认同的快乐,不是更伟大吗?何况如果对方并不排斥你,说不定还能和你一起展开一段真实的浪漫爱情之旅呢。说到底,暗恋并不是伟大的,真正的伟大应该是令对方幸福的同时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可是,对暗恋主体来说,却付出了许多精神上的代价。有时候,暗恋是迫于无奈,或者明知对方不喜欢自己。这时你的爱对对方就会成为一种负担。于是,暗恋者往往只能选择默默付出,可是这样的方式又伟大在哪里?

不妨想想看,当你对一个不爱你的人一味付出,为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执迷不悟时,也就意味着你拒绝了其他人对你的付出,拒绝了其他人爱你的机会,这显然是在和幸福背道而驰。

◎暗恋也可能是有害的

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在与异性的交往过程中,如果发现了自己爱的人或爱自己的人,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暗恋的情愫。短暂的暗恋不算病,如果长期沉溺于暗恋不能自拔,就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危害不能小觑。

如果暗恋者感情过分投入,精神过分集中,长期沉溺于缠缠绵绵的痛苦思绪之中,体内的苯乙胺的含量就会日渐减少,导致精神的消极颓废,加剧生理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变态,让自己陷于无法摆脱的痛苦之中。

如果暗恋者反复沉溺于痛苦的思虑之中,很容易患上焦虑性强迫症。虽然他们明知暗恋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病态表现,并且还极力抑制自己,但却总是难以摆脱。结果在这种思想折磨中,精神萎靡,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还有一种病态暗恋与接受不良信息有关。有一些少女在她们青春期的时候,遭遇过被成熟男性性侵犯或性骚扰的噩梦。大量资料证明,少女最初的性妄想大多是父女乱伦和师生结合,这就是“乱伦情结”。父亲的关怀是“引诱”,老师的关心是“爱慕”,这都是她们的妄想结果。这些病态暗恋的后果首先是对异性存有恐惧,暗恋对象就是当事人恐惧的对象。心理学家认为,对某一异性的恐惧持续的时间越久,就会泛化为对所有异性的恐惧。

要令自己从暗恋的泥潭中脱身,不妨尝试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例如寻找一些感兴趣的事充实自己。再就是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工作上来。当暗恋者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生活,自然能顺利地走出心理障碍的误区。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什么?是没有黎明的长夜!——彭斯

坏男人为何比好男人更受女性青睐

这世上好男人从来都不缺,但很多女人却偏偏喜欢坏男人,所谓的“坏”,不过是女人期望所爱的男人有些情趣,不那么木讷罢了,这就是许多女人不顾死活地陷入甜言蜜语的缘故。

◎坏男人的致命吸引力

俗话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话说得非常准确。虽然很多女人会矢口否认这一点,甚至对此嗤之以鼻。但实际上,坏男人在求爱方式上,确实比好男人更有吸引力。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没有主见的女人,她们但凡做点事情都会让男人拿主意,并且对自己的被动地位感到很满意,一些男性可能会认为,女性天生喜欢强势的“坏男人”。当然,这里所说的“坏男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坏,而是大胆、脸皮厚,也就是那种“有点无赖、有点可爱”的男人。当然,也包括五花八门的求爱方式。

事实上,坏男人往往更能击中女人的软肋。如果一个好男人和一个坏男人同时追求一个女人,相信坏男人比好男人更具杀伤力和吸引力。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个实验。首先,实验者将参加实验的男女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员由男女两人组成,之后,他们需要共同完成一个“逃出迷宫”的游戏,哪个组能够更快地找到迷宫的出口就算获胜。游戏结束后,实验者们得到了自己的成绩,并且女性们还被询问是否愿意和同组男性加深了解或约会。然而,在这一游戏中当实验者们迷失方向时,有的男性并没有征求同组女性的意见,直接强硬地拉着女性继续走;有的男性参照女性意见,共同寻找出口;有的男性则根本不发表任何意见,直接跟着女性走……

由于男性在游戏中的表现各不相同,最后得到女性的评价也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成绩不错的小组,大多数女性表示愿意和男性进一步交往,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小组,女性则拒绝继续交往,甚至还会有明显的反感情绪。也就是说,如果男性的“坏”或强势是朝着一个好的结果和方向发展的话,女性往往会对他们产生好感;反之,如果男性的“坏”是真正意义上的坏,那么女性就会对其产生厌恶感。

可见,这里所说的坏坏的、强势的男性,能带来一个良好的结果和方向。不过,对女人来说,男人是臂膀一样的依靠,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撑,终究很难吸引女人的注意。因此,要成为一个坏男人,还要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这样才能给女人实际的保障,不然一切都将是空谈。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不能让女人依靠的男人,不算是一个成功的男人。

◎好男人魅力大

说起择偶这个问题,有些男人会考虑很多因素,比如,是否在同一个城市、对方的家世背景等。而坏男人根本不会考虑对方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只凭借自己的意愿,只要喜欢这个女人就会追。殊不知,正是这种毫不顾忌的行为,恰恰最能打动和吸引女人。

好男人总是比较诚实,而坏男人的嘴巴比较甜,有时甚至还会说些善意的谎言讨所爱女人的欢心。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女人问一个男人:“我美吗?你为什么喜欢我?”诚实的好男人可能会说:“不美,但是我就是喜欢你。”而坏男人则会这么回答:“你在我心中最美,因为你很特别,和别人不同,所以我才会被你吸引,并爱上你。”结果可想而知,坏男人的话更能让女人为之动容。事实上,女人并没有男人想象的那样大方,她们其实在骨子里很“小心眼”,希望自己在所爱的男人心目中是最完美的。因此,如果男人对女人的缺点也坦诚相告的话,只会让女人感到很失望。

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对男人发脾气、使性子在所难免,如果对方属于好男人的那种类型——自尊心和原则性都很强,一旦恋人之间发生争执,往往不会轻易迁就对方,甚至还会为了一些小事和女人争论不休,不肯让步。而坏男人则不同,他们身上的“痞子性格”会为了爱、为了让女友高兴而放下身段和自尊,这种迁就女友的做法往往能够轻而易举地哄得女友心花怒放、回心转意。

好男人在恋爱时,往往表现得循规蹈矩、态度诚恳,但这样会显得太过乏味,容易让女人失去交往的兴趣。而坏男人则不同,他们喜欢追求刺激的东西,给女人活力四射的爱情,反倒容易吸引、迷惑女人。

此外,好男人遭遇女人的拒绝后,一般会选择放弃,而坏男人则不同,他们为了得到自己心仪的女人,通常会采取“马拉松”式的长跑战术,对女人死缠烂打,甚至还会偶尔耍些小无赖,即便如此,也并不会让人觉得反感。女人在面对这样的男人时,往往会“日久生情”或渐渐感动。殊不知,喜欢听甜言蜜语是女人的天性,因此,她们对这种坏男人的免疫力也会下降。男人在爱情上所表现出的机智最富于魅力。——莫罗阿

哪种情景下更容易产生爱情

你是否觉得爱情只是一些机缘和环境所造成的,你还是坚定地相信爱情中有命运的安排?如果有一天,你和一名异性单独流落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孤岛,再也回不去了,你会和对方相爱吗?

◎萌发在舒适环境中的爱情

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恋爱和空间环境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那个清凉夏日的傍晚”“海边无尽的浪漫”这些美妙绝伦的情景都印证了这一点。

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你和心爱的人一起在夕阳下的海边漫步,或是什么都不做,就这么靠着彼此望着宽广、碧蓝的大海,听着它澎湃的声音,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浪漫了,心情如此舒畅的两个人,又怎么不会擦出爱的火花呢?

有个心理测验是这样的:

在一个房间播放女孩喜欢的音乐,让她看一张男孩的照片,与此同时,实验者介绍这个男孩的优点并不停地赞扬。在另一个房间,实验者播放女孩讨厌的音乐,给她看同一个男孩的照片,同时也介绍这个男孩的优点并赞许有加。结果前一个女孩对这位男孩更有好感。

通过这个测验,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中,我们更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的确如此,舒适的环境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心情,而好心情也会影响到我们对待异性的态度,这种影响就叫作“好感效果”。

也正因为如此,在舒适的环境中,如果你想要对恋人告白的话,成功率一般会更高。除了视觉和听觉的因素之外,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空气中的味道都会影响到身体舒适度,进而影响我们对待异性的态度。由此可以推测,那些能够令人“神魂颠倒、陶醉其中”的环境是最适宜谈恋爱了。

◎爱情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

的确,人有时候真的是很容易陷入爱情。在离别前的一瞬,或者像漂流到无人岛上那种危机四伏的瞬间,我们都很容易被爱情俘虏。所以,往往在毕业前夕,一个圈子中总会有不少人突然发展为恋人关系,两个人非常容易迅速陷入爱河。

然而,在这些环境中萌发的恋爱种子能否在以后的生活中茁壮成长就另当别论了。在这些无数让我们心灵脆弱、让我们轻易就可能被爱情俘获的情况下,两个人最终无论是相爱,还是不相爱,命运总是会在这个时候跑出来考验你们。也正如此,有的人在陷入爱河的那一瞬间会怀疑是不是有更适合自己的那个人,一见钟情而陷入爱情的时候,这种情绪往往会更加强烈。所以,从“神魂颠倒”中醒来后,还需要两个人精心维护这段感情。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艾迪生

02 爱情原来是这么回事

——初遇依恋当我们喜欢上一个人,但无法表白或遭到拒绝时,会茶饭不思、彻夜难安,甚至痛苦到失去生活的勇气。为什么会喜欢上对方?“喜欢”这种感情究竟源自哪里?……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说,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妙的一种体验。

恋爱不是心理学而是科学

人为什么要恋爱呢?爱是让生命与生命之间融合的桥梁,让生命互相照顾、关爱、支持和延续。

◎爱,是为生命共依存

人为什么要恋爱?这是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假如你能很认真和深刻地爱过,活过,假如你积淀了足够亮丽的人生阅历,这个问题或许能助你明白生命中更深层次的奥秘:人为什么要活着?不管你是否需要,想要或誓要恋爱,都可以先放下个人喜好和想法,从科学角度出发客观一点地看这个问题。

有爱恋的人,比单身没爱恋的人活得更快乐,也更长命。这是不少医学和社会学研究报告给我们的启示。在任何一个就连空气里都泛着恋爱味道的季节,孤独的人总是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但是,这样的人照样可以活得很自在、很快乐,不过,这也许并不是大部分人倾向选择的存活状态。

像很多生物一样,人是群体生物,所以会非常依赖群体生活以保护和延续生命。再加上,作为高等进化的生物,在延续生命这件事上,还需要多一重活着的情趣,让几十年的光景过得充实,不致太无聊而集体自杀。

恰恰是这份对寻找情趣的追求,能增长快乐激素的分泌,让人活得更愉快,更有欲望活好一点。而且独自享乐显然不如和别人一起分享喜乐让人更享受。这是人类产生亲密爱或爱情需要的一个原因。

◎爱可以激活我们的生命力

维持生命的是食物和空气,激活生命力的是亲密关系,或者叫做爱。也许你已经发现,也许你还迷迷糊糊,在坠入爱河的日子里,收到爱人一个关怀的问候,那一天会过得特别爽快特别好,人也精神抖擞,漂亮起来。有爱情滋养的人比没爱情滋养的人眼里多一重闪亮的光芒,能投入爱情而平衡的人,才是真正的年轻,在他们身上看不到岁月的痕迹。在恋爱中的人生命力最强,即便不幸遭遇灾难,也能挺到最后。这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爱。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你收到爱人的信息后精神抖擞呢?原来人需要接收被关爱、被需要的信息,这种信息恰恰能刺激生命力,优化细胞成长和新陈代谢。而且经常在相爱中做爱的人,也能通过交换性能量活化生命,从他们身上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青春气息。总之,爱是让生命与生命之间融合的桥梁,如此,让生命互相照顾、关爱、支持和延续。如果我的生命中没有智慧,它仅仅会黯然失色;如果我的生命中没有爱情,它就会毁灭。——亨利·德·蒙泰朗

“爱”这个字,你到底了解多少

无论何时何地,人都在等待恋爱,引颈期盼值得真心去爱的人的到来。因为,再没有像恋爱那样可以使人热情燃烧的了。

◎是恋?还是爱

说起爱情,就不得不提“恋”与“爱”,在这里,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恋”与“爱”,还有“恋爱”。从语义上来讲,这三个词的定义都非常暧昧,而且不同词典的释义也不尽相同。“恋”,是指对某位异性抱有“喜欢,想见面”“总想在一起”的感情。如果这种感情得不到满足的话,就会感到非常痛苦。

而“爱”,则是一种“非常珍视对方”“没有对方就会痛苦”的感情。不过,这里的“爱”还包含“独占对方(也包括性方面)”的强烈欲望和“为了对方不惜自我牺牲”的强烈信念。可以说,“爱”是“恋”的一种高级发展形态。

◎亲密关系到底是如何发展的

至于“恋”与“爱”的产生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当一个充满魅力的异性出现时,一开始我们会觉得对方“人不错”“长得也很漂亮”“为人踏踏实实”等,从而产生好感。

随着两个人的进一步交往,好感逐渐加深,我们开始“想和他/她在一起”,这便是“恋”了。当这种“恋”的感觉继续发展,觉得“对方比一切都重要、想让他/她幸福”,并想在精神和肉体上与对方发生联系。此时,“爱”的感情已经在心中滋长。

不过,要给“爱”和“恋”清晰地画一条分界线,还是非常困难的。人的感情是异常复杂的,有时候甚至有“恋”与“爱”共存的状态。“恋爱”这个词就是将“恋”与“爱”组合起来的表达方式,并且兼有两者的含义。“爱”是一种“珍视对方、不问得失的感情”,一般情况只针对特定对象,而“恋”则可以“面向”多个对象。虽说“我爱你”的表达方式并没有错,但是这里的“爱”并不是一种恋爱感情。如此看来,“爱”,实在是一个含义复杂的词,用法也很多,定义起来也比较困难。爱是人生的本性,就像太阳要放射光芒;它是人类灵魂最惬意,最自然的受用;没有它,人就蒙昧而可悲。没有享受过之欢乐的人,无异于白活一辈子,空受煎熬。——特拉赫恩

爱情的好感何时产生

男人始终不懂为何女人那么重视感觉,而女人拒绝男人最多的理由就是对对方没有感觉。为何彼此会产生感觉呢?这份好感又是何时产生的呢?这绝不是所谓的缘分和命中注定。

◎懵懵懂懂的初恋时期

恋爱,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几岁小孩可以恋爱,八十老翁也可以恋爱。而第一次对异性产生的喜爱之情即为“初恋”。初恋既特殊又重要,而且初恋的对象也因人而异。对方可能是幼儿园的老师,也可能是同班同学,还可能是影视剧中的偶像明星。

人们在升入初中前,已经有七成左右的人有过恋爱初体验。这里所说的初恋区别于通常所说的恋爱,只是一种将对母亲的爱转移到他人身上的感情,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经历。

这种情感的产生可能是出于对异性的好奇,也可能是受将异性据为己有的这种“独占欲”的影响。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可以区分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并有了“我的”“你的”概念时,有的孩子就想把异性老师“占为己有”,这种感情也被认为是“初恋”。

◎谈恋爱的高潮时期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初恋都出于好奇心或独占欲,有的孩子也具有不同于成人的“恋爱感情”。一般来说,在青春期(12~17岁)这个阶段,一个人会首次对异性产生“喜欢”这种恋爱的感情。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身体的迅速成熟,对性行为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关注异性,而寻找异性伴侣无疑是人类的一种动物本能。

一项关于恋爱经验的调查问卷显示,初中生(年龄在13~15岁之间)有初次恋爱体验的人占36.9%,为所有年龄段中比例最高的,高中阶段(年龄在16~18岁之间)则为27.1%,初高中合计64.0%。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恋爱初体验往往发生在青春期。

此外,当年轻人进入青春期以后,看到身边的朋友都开始谈恋爱了,于是自己也想找个男(女)朋友,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同调行为”。这样一来,人就会自然降低对恋爱对象的标准,于是更容易确立恋爱关系。很多人在临近圣诞节、情人节时,会表现得非常想谈恋爱,这就是典型的同调行为。

◎恋爱要谈到什么时候

人这一辈子,恋爱要谈到什么时候呢?通常,人们总是认为人一旦上了年纪,就没什么兴趣和精力再谈恋爱,其实不然。从一项针对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年龄层的对象开展的恋爱调查中发现,恋爱感情的强弱并不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欲会逐渐减退。因此,上了年纪的人对恋爱感情的表达方式和青壮年会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怎么说,60岁的老人和18岁的青年都会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人类谈恋爱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传宗接代,老年人谈恋爱又是为什么呢?如果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解释,我们可以把恋爱的热情理解为“生命能量之源”,那就是能够使人保持活力。恋爱中的人,不论男女老幼,无不充满了活力,这就是爱情的魔力。

可以说,恋爱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年龄无关。而且无论对于人类的生命活动还是精神活动来说,爱情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告诉你,爱神是万物的第二个太阳,他照到哪里,哪里就会春意盎然。——查普曼

恋爱多少次,才会遇到对的人

真正完美的爱应该以信任为基础、以性吸引和欣赏为催化剂、以承诺为约束,活力和稳定性并存的情感集合。

◎爱情三角论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爱情理论——爱情三角形理论。该理论认为构成爱的要素有三种,并把这些要素形象地比喻成三角形的三个边,这三个要素分别是: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Passion):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由于他人强有力的吸引,对他人产生的强烈、着迷的想法。在激情关系中,人们常常感到全身心投入,有时甚至导致不计后果的行为。

亲密(Intimacy):是一种真正喜欢对方,并渴望和对方一起建立更有凝聚力的和谐关系,包括把自己的生活以坦诚、不设防的方式与对方共享,信任、耐心和容忍是重要的特性。亲密没有激情强烈,但能促进人们相互的亲近,产生人际的温暖,使爱情得以天长地久。

承诺(Commitment):是与时间直接有关系,包括做出爱一个人的决定,并伴有强烈的维持长期爱情的愿望。在爱情关系中,双方生活在互相、稳定、持续和确定的情感气氛中,努力巩固他们的联盟。他们互相尊重彼此的隐私,让伴侣融入自己的社会关系。若是遇到分歧,他们会互相信任,通过协商来解决分歧。

根据这个理论,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承诺是“冷静”的。而爱情又可以分成八种类型:

无爱(Nolove):三个因素都不具备。很多包办婚姻属于这种类型。

喜爱(Liking):只有亲密关系。在一起很舒服,但是觉得缺少激情,也不一定愿意厮守终生。

痴迷的爱(Infatuatedlove):只有激情体验。认为对方有强烈吸引力,除此之外,对对方了解不多,也没有想过将来。

空洞的爱(Emptylove):只有承诺。

浪漫的爱( Romanticlove ):有亲密关系和激情体验,没有承诺。

伴侣的爱(Companionatelove):有亲密关系和承诺,缺乏激情。

愚昧的爱(Fatuouslove):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关系。

完美的爱(Consummatelove):同时具备三要素。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三角论认为,真正的爱情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激情、亲密和承诺的完美组合。然而,这样的爱情只是一种理想,现实生活中,任何人的情感历程都是很难完美的,而且有一些还是有缺陷的。而这个理论的更大意义就在于让那些陷入情感困惑的人们去判别自己的情感生活,为情感生活提供一个理智的知音。

现实中,人们的情感生活都是爱情的三种成分的组合形式,不同的组合方式会表现出不同的爱情类型。只有亲密的爱,仅能成为喜欢,所爱的对象与珍爱的物件和宠物无异,当两性之间只存在亲密因素时,交往中的双方会感觉亲切、轻松,彼此之间也会有很强的信任感和依恋感。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两性间的暧昧关系还不算是一种爱情;只有激情的爱就像疯狂的火焰,来势迅猛,不可阻挡,潮涨后很快是潮落,潮落后又很快会有火焰灼伤的刺痛,现代人常说的“一夜情”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典型;只有承诺的爱好比空洞的爱,没有激情,没有亲密而仅有信誓旦旦的承诺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仅有两种元素呢?只能构成一个夹角,不能形成三角形,延伸出的是无限的不确定。没有承诺的爱可能是一段浪漫的旅程,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样的爱情观在现代人中不是少数。没有激情的爱,是可以依靠亲密和承诺走完人生漫漫征程,但人们往往可能会觉得这样的爱隐隐有几分单调、无奈和不甘心。多少年来,婚姻没有爱情似乎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只有连这种亲密也丧失了,人们才会觉得悲哀。没有亲密的爱是愚昧的爱,然而空有对激情的承诺,谁也无法预料这样的爱又会走多远。

其实,生活中,大多破裂的婚姻都应该属于爱情中某种成分的缺失或不平衡。无论是婚外恋,还是离婚再婚,实质上都是在原有的爱情三角形之外寻找另外一个三角形,人们无不希望得到一个完美的正三角形,但找到的也可能仅仅是三角形的一个边或两个边。

事实上,真正完美的爱应该以信任为基础、以性吸引和欣赏为催化剂、以承诺为约束,活力和稳定性并存的情感集合。毫无经验的初恋是迷人的,但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是无价的。——马尔林斯基

喜欢的人,为什么始终没有出现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如果没有相遇,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下文。那么,喜欢的人,为什么迟迟没有出现呢?

◎恋爱感情与距离成比例

人的一生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具备谈恋爱的基本条件。不过,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如果没有相遇,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下文。询问那些没有恋人的朋友“为什么还单身”时,大多数回答都是:“遇不到合适的。”的确,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居住环境也相对比较闭塞。虽然高楼林立,但邻里之间却极少往来。结果,便使我们结识异性的机会少得可怜。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科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恋爱的时候,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是成正比的,就是说,人更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好感,甚至发展为恋情。从一项针对情侣相识场所的调查中发现,排名靠前的几个场所分别为“职场或与工作相关的场所”“学校”“打工场所”等。在相关的问卷调查中,初恋对象最多的是学校同级学生,占69.6%,其中又有51.2%是同班同学。这种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好感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接近因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公司的同事、学校的同学,这些距离比较近的人,往往关系比较好。

此外,从美国心理学家针对5000对已经订婚的情侣的调查结果发现,两地分离的情侣最终结婚的比例很低。

如此看来,恋爱感情和距离也是成正比的。所以,如果你依然还单身,依然还在叹息“遇不到合适的”,何不先在公司同事、朋友中寻找一下呢?恋爱在自己身边发生的可能性往往是极高的。

◎滑雪场的魔力效应

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距离近的人容易产生恋情。不过,在旅途中或旅游休闲胜地,特别是滑雪场,一见钟情的“艳遇”发生概率也是极高的。在这种场所,那里的人看起来不是俊男就是靓女。这就是有名的“滑雪场魔力效应”,可是这魔力到底从何而来呢?

对此,一家网络调查公司曾进行过一项有关滑雪场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女性在滑雪场被男性吸引的第一原因是得到男性帮助时感受到的温暖。在滑雪场,不少女性滑雪者由于技术欠佳,经常会出现各种状况,这时如果有男性挺身而出、伸手相助的话,会使女性倍感温暖,而这种心理很容易发展成好感或喜爱之情。

此外,当人置身于滑雪场的特殊环境时,会不由得生出一种不安感或开放感,而这种不同寻常的感觉恰好可以增强前面所讲的心理效应。另一方面,在滑雪场,雪地的白色背景,以及反射太阳光的作用,会使女性的容貌和肤色看起来更加靓丽,从而让男性对女性产生美好的幻想。

◎“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滑雪场这种环境中遇到一见钟情的恋人,为此,若是在朋友介绍、聚会、相亲等容易产生恋情的场合,给对方留下至关重要的“第一印象”也容易产生恋情。

据研究,两个人初次见面时,在短短的几秒钟(1~6秒)之内就会给彼此留下“印象”,不过这只是初步印象。再经过反复注视几次,会形成比较确定的“第一印象”,而这个“第一印象”会在一个人的脑海中保存相当长的时间。人都有一个有趣的特征,即容易受到初次看到、听到事物的影响,并久久地留在记忆中挥之不去,心理学称之为“开头效应”,脑科学也把这种现象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特征进行研究。

研究还表明,在形成确定的第一印象之前,女性平均要注视对方22.5次,而男性只需注视对方12.8次。可见,男性形成印象更快,而女性还要反复确认几次。值得注意的是,当女性长时间注视一个异性对象时,多半有不喜欢或批评的倾向。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明明已经和喜欢的异性接触过几次,但总得不到对方的答复,甚至连约会的机会都不给,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给对方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比如,你的发型、体型、说话方式、语气、表情等,都会成为对方对你的评价。而且不同的人关注的角度也不同,比如有人特别在意别人的发型,有人则非常关注别人的表情,这和人的固定观念以及过去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所以说,要想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一定要了解对方喜欢什么,然后再投其所好。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泰戈尔

为什么初恋让人难以忘怀

初恋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生活中,你会发现许多人的情感记忆中,最深的莫过于初恋的经历。为什么许多男女即使成家,对初恋还是念念不忘;即使这么多年都过去了,往事仍历历在目?

◎神秘的距离感

初恋的男女双方往往都处于意识萌动的时期,双方对爱情其实并不了解,伴随着双方的身体发育,带来的对异性的好奇使得男女双方都在意识中勾勒着另一方的轮廓,在青春期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性意识的萌动以及对异性产生神秘、向往和爱慕的心理。

青年男女之间的悄悄爱意,是那么的单纯、简单,对他们来说,爱情还是有距离的“远方客人”。对于进入青春期的男女来说,神秘的距离感无疑便是一种隐性的阻止。这种时候,如果再有家人或者是师长的显性干涉,就更容易激起他们的抗拒心理。而这种奇妙的距离体验,在以后的生活中却难以再次感受得到。这正是初恋难忘的第一个原因。

◎遇到“梦中情人”

青春期的男女一般都会为自己虚构一个“梦中情人”,创造一个抽象的理想对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择偶的“模型”。这个“模型”有时是以一个真实的人为模特,有时是把几个人凑在一起,并且会按照这个“完美的异性模型”,在生活中去寻觅、在人群中去探索。

终于有一天,那个朝思暮想的时刻来了,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你会情不自禁地惊叹:“好面熟啊!”就在那时,眼前的这个人同自己心目中的审美理想发生了奇妙的吻合。可以这么说,初恋便是异性之爱由抽象的意识转变为现实的开始。

但初恋往往又是无果而终,记忆中的那个人成了一个他人永远也无法取代的人,甚至成了与他人比较的一个标准。而这个人并不是最初的那个真实的人,实际上是被我们自己偶像化的一个标准。

◎“契可尼效应”

当然,初恋之所以令人难以忘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心理学家看来,不成功的初恋之所以让人刻骨铭心,是因为存在“契可尼效应”。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他通过试验发现,一般人对已完成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被心理学称之为“契可尼效应”。

除了爱情,契可尼效应还能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比如,学习中,一次数学考试,你要答100道题,其中99道题都完成得很好,只剩下最后一道题把你难住了,没完成。这时,铃响了,你交卷走出考场,与同学们对答案,那99道题的结果都正确,而那未完成的一道题,让你沮丧不已。从此以后,那未完成的一道题被你深刻而长久地记在心里,而那99道题却被你抛到九霄云外。再比如,工作中,我们常说的“纠结”。如果某一件事情做了一半就被打断,往往你这一天都会不知不觉想起那件事,甚至影响工作效率。

其实,未获成果的初恋就是一种“未能完成的”事件,正是这种未果性才让我们对初恋念念不忘。爱情是自由自在的,而自由自在的爱情是最真切的。——丁尼生

我喜欢的他/她,到底喜不喜欢我

人们似乎总是更迷恋那些让人捉摸不定的事物,尤其是在爱情这个领域。但是如果运用科学的力量,找到非理性中的可预测规律,能提高哪怕1%的可能性让你收获一份甜蜜的爱情,你愿不愿意呢?如果愿意,那就继续往下看吧!

◎到底谁最有吸引力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互惠原则:说的是我们总是会喜欢上那些喜欢我们的人。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某人是不是真的喜欢我们,还会如此吗?不确定性会如何影响我们对于某人的感觉呢?为什么我们会被那些并不确定是否真的对我们感兴趣的人所吸引呢?

试想一下,现在寂寞的你打开了你的facebook,忽然看到一大群陌生的异性面孔访问了你的主页,你心理正纳闷呢,突然看到这些异性每个人对你的评价与态度,出于好奇,你回访了这些异性面孔的主页,并仔细点击看了他们的个人信息,然后,你觉得哪个人会最吸引你呢?是那个相貌出众的,是那个多才多艺的,还是……

◎欲擒故纵的魔力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一个实验:某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了40名女大学生作为被试者,这些被试者被告知,来自同一所大学的一些男生已经浏览了她们在facebook上的资料。研究人员又让一些女大学生观看了一些访问过她们facebook主页的男生们的个人资料,并随机地告诉女生每个男生对她们的态度:(1)非常喜欢;(2)感觉一般;(3)有些则说不准,也许很喜欢,也许只有一点点感觉。然后,研究人员又让女生们去评价每个男生的吸引力。

那么,什么样的男生最吸引这些女生呢?是英俊的外表?不是。是杰出的才能?也不是。还是有个“好爸爸”?更不是。那究竟是什么呢?是他们对女生的态度!比较前两种态度,研究人员得到的结果非常符合社会心理学的“互惠原则”,也就是女生们更容易被喜欢她们的男生所吸引。但是,相对于那些“非常喜欢”自己的男生,对女生态度不大确定的男生,反倒更容易被参与的女生认为是最具有魅力的。

这是不是意味着“欲擒故纵”总是有效的呢?不一定。对此说法,心理学还没有定论。不过,此前研究已经表明,男性更容易被那些对自己表达了好感的女性所吸引,反倒不太喜欢那些难以接近的女性,因为他们觉得这种女性不愿意与任何人约会。此外,男性也不喜欢那些他们觉得特别容易接近的女性,觉得这种女性可能会同时和多人约会。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也有它的有趣之处,那就是考察了对于某人的吸引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女性往往会一直揣测男性到底是不是喜欢自己。由此,我们至少知道了,在与某人刚开始约会时,不要在一开始就展露出你的全部情感,并且在你是否喜欢那个人这件事上创造出一点不确定性,这样才会使对方想到你更多并因此喜欢你。

◎想到某人的频率

但是,为什么让某人猜测你的心意会让这个人更吸引你呢?答案可能与突显性有关,即你思考某件事物的频率。我们把那些你经常想到的信息称之为突显的信息,这种行为会强烈地影响我们对于自己的情绪和感觉的评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假设:某人对你的兴趣的不确定性会促使你不断地揣测对方到底喜不喜欢自己。因为你总是在想那个人是不是喜欢你,结果就使得你想到这个人的频率要比你已经知道他到底喜不喜欢自己要多很多。

这也解释了我们习惯性的一个想法:将想到某个人的频率视为是否喜欢这个人的指标。例如,我们可能会假设:“如果我没法停下来不想他,那么我就一定非常喜欢他。”很显然,这项研究支持了不确定性使得人们更容易想到这个人的假设。爱得匆忙,散得也快。——约·海伍德

初次见面的男女可能上床吗

男人往往认为,只有女人愿意跟他上床,才表示这个女人真正爱他。而女人则常常认为只有把自己交出去,才会很快锁紧“目标”。女人越是把男人锁紧,就越会把身体当作一种武器。那么,到底第几次约会上床才是合理的标准呢?

◎初次见面,能上床吗?

许多女人确实受不了一夜激情之后就不见了人影,美妙的一晚让她们觉得似乎更应该谈一场恋爱。但是这里却要告诉你:现如今知道找一个好的性伴侣不容易的男人比以往多了——而做一个爱冒险的女人没什么不对的。事实上,性爱对她很重要,对他也是如此。这就好比在说:“你是谁?哦……也许我该多了解你一些。”

不过,早早上演火热的性爱有可能成为走向盟誓的一条捷径。以下就是一些可以让你忘掉“第一晚不可以”这条规则的理由。当然,也会告诉你一些负面的东西。

◎有时,那一刻是完美的

有时你会遇到魔幻般的瞬间,要是选择视而不见,错过了好事就怨不得别人。在这个爱情量产化、真情难长久的时代,你是很容易觉得厌倦的。要是有特别的事发生,请别忽视。许多相遇的机会是一生只有一次的。如果一切都恰到好处,那就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有个好的开始无疑是天赐良机。

◎有时,机会只有一次

智者总说,慢慢来,这次不行总会有下一次。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你可靠的信息:一个人真实的性格、能否长期相处、重要的事实,等等。但有时,你只有一次机会。某天你在某个城市的某个机场,和一个人攀谈起来,你觉得他是那么的完美。在一般情况下,你可以慢慢地培养;但在这种情况下,你得争分夺秒。

◎一定要拿出自己的强项

也许你有一项不为人知的“才艺”——床上功夫一流;也许你是一个能让男人感到自己回到了16岁的女人——就是做一些男人16岁时会喜欢的事,这些可不是无关紧要的才艺。如果你等得太久,也许永远也没机会展示这一面。但是当你遇到一个绝佳人选,而他或她根本不可能想到你还有这么特别的一面——那就是露一手的时候了。

◎更愿意打开心扉

男人和女人对性爱中以及性爱之后的交谈方式是不同的。女人用性来表达她们的感受,男人用性来寻找感受。女人爱上某人是一种激活,当她感到被激活时,就判定这是一种爱。男人恰恰相反,他们认为性就是性。然而,以肉体接触为开端,反倒会促进一些深刻的感情,也许还会产生爱情。

◎加快袒露自我和相互熟悉的进程

很多人说要缓慢地培养一段友谊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才能确保彼此都不会受到伤害。的确,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恋情会让人感到安全、稳固、舒适,并且深沉。但前提是你必须得是那种慢性子的人。不过,对急性子的人来说,性爱是一个完美的答案。你快速地投入,也许会快速地撤出,但你会得到大量的信息。如果你们俩都很满意,你将在创纪录的时间内得知这段感情的结果如何。但是,不要过分简单地理解我说的话。

◎可能存在的弊端

不过,事情发展这么快总是有危险的,既有实际的危险,也有心理上的风险。以下因素就需要考虑到:只要你和某人分享了你的身体,就有机会和这个人分享你的DNA;如果不使用避孕措施,很可能就会发生意外;如果对方是那种特别受欢迎的人,你恐怕得忍一忍,不要让情欲之火在第一次见面时就迸发出来,以免通过性行为传播上疾病。

这种性爱哲学是有利有弊的,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适用。你必须了解你自己,也许你是那种不能没有爱的人,你必须确保对方是爱你的,这样才能体验到符合你的道德标准的性爱或感受,那就接受这个现实。而且你必须得真诚地面对自我。真诚的爱情的结合是一切结合中最纯洁的。——卢梭

03 究竟是什么诱惑了我们

——说不出口的欲望举凡人生,皆消耗殆尽于欲望和达到欲望这两者之间。最原始的火是性欲,它燃起了情欲的红色火焰,而情欲继之又燃起另一个摇曳不定的蓝色火焰——爱情。

欲望是万恶之源,还是生命的动力

欲望统治着这个世界和我们每一个人。欲望是一种天性,在这种天性的驱使下,人类的特性显然都是自然的。换言之,欲望尽可能强烈地驱使着我们活下去。

◎一种特殊的欲望——情欲

人与动物一样,饿了就想吃。饿极了还不一定就想吃得特别好,正所谓饥不择食。但不饿时想到吃的,一般都会想吃美味、好看的或稀有的。面对“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很少有人不贪吃。这恰恰说的是食欲。饱食则思淫。满脑子想着与异性接触,发泄身体能量,获得身心忘我的愉快或刺激。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也想籍此释放压力、排解孤独、寂寞或无聊。此为性欲。每个人还有一种欲望,称作情欲,因喜、怒、悲、恐、惊、忧、思等情感所导致的欲望。每一种情都是人之为人可能会经历的内心情感活动。

食欲与性欲皆属于作为动物的原始本能,即人之本性,而人之本性则决定了人有欲望。欲望之后,经过人的感官对客观对象或理性对象的认知,对是否符合欲望进行比较,便有了人的种种情感。但是,这个情感又反过来作用于欲望,派生出特殊的欲望——情欲。

人类反观、比较或思量欲望出处或者情感动向及其归宿的过程就是所谓的思维。导致人的行为(包括言语)的那一种思维的决定力量便是意志。行为或意志反过来又会成为思维的对象,即与欲望和情感混杂在一起,成为思维的新材料。

由此,人的行为的生产链便生成了:即从人性出发,经历欲望、认知、情感、思维、意志,变成人的行为,最后导致行为结果。对于不同的人,结果有好有坏,因而造成结果的过程,有人也许认为是因素或原因也有了善与恶。

◎纠结在情与欲的边缘

有人说“欲望是万恶之源”,也有人说“欲望是生命的动力”,如此等等,那么,到底谁说的是“真理”呢?

假如将人比作是电梯,人的本性就是电梯具有的设计功能或工作原理,比如可以载人、可以停启、受动力驱动能够上下移动等。欲望好比是驱动电梯上下运行的电机动力。认知好比传递电机的中间装置,如铰链等的运动。情感好比电梯运行的快慢、载重大小或是给人感觉舒适与否等性能的表现。思维就像测量反馈装置,如超重报警,电梯门未关闭不启动等。意志就像操纵电梯上下、抵达楼层的按钮。人的行为则相当于操纵按钮被按动使电梯发生动作这一过程。电梯运行的结果,即最后到了哪一层、装载多少人以及电梯的实际性能状况等实际的综合状态则相当于人的行为结果。

很显然,如果没有电机驱动,便实现不了电梯的功能。换句话说,欲望作为人性的特质,是存在的重要动力。无论是精神欲望,还是身体欲望,都促使个体更真切生动,更酣畅地体验存在之美。如果我们进一步比较,还可以看到欲望是有限制的,既受人性的限制,又受系统的限制,比如来自道德、法律或自身能力等方面的限制。而且情感会因为欲望的变化出现起伏、波动,反过来还会影响欲望的实现和满足。

行为,是人性的产物,有善有恶,而善恶则决定于对欲望或情感的顺从或抗拒。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理查·德·弗尼维尔

有没有一种喜欢,不带任何目的

什么是爱情?对于爱情,很多人认为男女双方对彼此有好感,在此基础上进入恋爱阶段即是爱情。如果从一个人的生理反应来看,当他的多巴胺、催产素、睾酮、肾上腺素有所上升时,都有可能产生爱情。

◎沉醉爱河的元素——多巴胺

多巴胺是令大脑产生愉悦感的化学递质,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重要元素。它在赌博、毒品,以及爱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我们坠入爱河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使彼此之间充满活力。

心理专家认为,当某人对你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而且你也特别关注对方时,你的多巴胺系统就被激活了。这种化学递质会引发你不顾一切达到目标的冲动,让你放下所有其他的一切,心中只有你的伴侣。多巴胺不仅在爱情早期就起作用,在持久的浪漫中也有重要作用。

◎不弃不离的元素——催产素

催产素是一种能促使双方亲密并使双方稳定地结合在一起的化学物质。拥抱、接吻和互相触摸就是它的作用。在刚刚产后的妈妈身上,催产素的水平会升高,从而促进产生母乳并强化母亲和宝宝之间的联系。假如你觉得下班后一定要紧紧地依偎着你的美人,在家里看电影,那么可能就是催产素在起作用了。

◎干柴烈火的元素——睾酮

尽管睾酮属于男性激素,但是对于两性来说,它也是浪漫爱情中的多种化学物质之一,起着点燃爱情之火的作用。性爱能提升男性的睾酮水平,其唾液中也含有少量睾酮。有一种理论还认为,当热恋中的人在亲吻时,睾酮的交换可以提高对方的性爱欲望。

◎心跳加速的元素——去甲肾上腺素

爱情迷药的另一个可能的配料就是去甲肾上腺素(研究尚在进行中)。这是个应激反应性激素,会增加心率,解释了当你发现心上人注意你时,为什么你会面红耳赤。研究还认为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是因为你感到神经紧张,从而引起你有种奇怪的尬尴感觉,掌心出汗,口干舌燥,支吾其词。我们恋爱可能不感到快乐,也可能快乐而并非恋爱。——巴尔扎克

人们为什么喜欢接吻

女孩用嘴叼着巧克力的一端,把另一端放进男孩的嘴里。男孩的眉间耸动了一下,慢慢地睁开了眼睛……所有好吃的糖果都可以用来比喻爱情的甜蜜,但是这些糖果的香甜程度都不及爱情的十分之一。因为爱情就像是一个糖果屋,所有幸福都装在里面。

◎人类为什么要接吻

人类为什么要接吻呢?如果接吻能充当战争武器的话,也许科学家们早就找出答案了,也就不必琢磨如何裂变原子、垂直起飞和着陆了。

迄今为止,这些以接吻为研究课题的学者并没有解释清楚人类接吻是如何起源的,但是他们却提出了诸多理论,揭开了激情接吻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的。

关于这个问题,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接吻只不过是为了接近某人并嗅取对方气味的一个诡计,最有力的证据莫过于我们依然有一个原始的需要:收集外激素的样本。

与之相关,还有如下一个理论:我们之所以接吻,只是非常希望品尝对方嘴唇边腺体分泌的皮脂,目的也简单得很,那就是测试对方的性化学物质。不过,也有一个不太合理的说法,接吻来源于古代人们在炎热的日子里互相舔吮获取冷却盐的做法。

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和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在他的《亲密行为》一书中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他把接吻和喂食联系了起来。在莫里斯的作品中曾这样写道:“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人们还没有发明商业化的婴儿食品。母亲断奶的方法就是把食物在口中嚼碎,然后用口对口的方式送进婴儿口中。”他还说,“如果年轻的情侣在用舌头探索彼此的口腔时感受到了古代母亲用口喂食的舒适感觉,他们就会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和联系纽带。”

但是另外一些理论家则更倾向于“接吻是吮吸母亲乳房的行为的进展”的观点。尼克·费舍尔在《接吻全书》中写道:“人们虽然记不得当年贪婪地吮吸母亲乳房时的情景,但在心灵深处仍然存在大量有关这种感觉的暗示。”他还继续说,“如果没有这种吮吸式的亲吻,你会变得饥饿难耐,感到周围没有爱意。因此,成年后,人们继续使用嘴唇来表达深情。它能在人们的心底里唤起愉快的回忆。”

在动物界,接吻早已是一种古老的活动。例如,在非洲,有一种奇特的矮黑猩猩,它们甚至还使用舌头亲吻,这足以证明接吻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另一方面,这种黑猩猩的接吻行为也可能是和人类的谱系分道扬镳之后独立演变产生的。

◎人们为什么喜欢接吻

关于,人们为什么喜欢接吻?最简单的回答很可能是“这种感觉让我舒服”,但这种解释并不充分。

现如今,认可度最高的人类接吻原因是这种行为能帮我们找到合适的伴侣。当男人和女人的脸靠近时,信息素就会传递两人是否会生育强壮后代的生物信息。比如,对于女人而言,她们很可能更喜欢有不同于她们自己的免疫系统蛋白基因的男人,事实也证明,这种交配方式可能让他们生育出有更强免疫系统和存活概率更大的后代。

科学研究发现,在人类的嘴唇和舌头上布满了神经末梢,当我们接吻时,这可以帮人类增强爱的美妙感觉。通过接吻,还可以改变身体的化学成分,在相互的摩擦嘴唇、交换唾液的过程中,改变了从大脑释放到血液中的后叶催产素的水平,这种催产素是一种荷尔蒙,可以让人感觉更加亲切。不仅如此,通过接吻,我们还可以嗅出对方的牙齿是否健康,甚至是对方喜欢吃什么,是否吸烟,于是,我们可以据此了解一个人,然后决定是否可以和对方继续做其他的事情,比如发生性关系。

事实上,接吻的重要性或许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对于女性来说,一吻尤其是初吻或许足以定终身,因为接吻的感觉如何往往是女性衡量对方是否可以作终身伴侣的一个重要标尺。

有趣的是,尽管接吻本身就已非常奇妙,但通常不会促使我们去考虑人类为什么接吻的问题,只会促使人类寻找如何才能更多地接吻的方法。爱情包括的灵和肉两个方面应该是同等重要,要不爱情就不完备,因为我们不是神,也不是野兽。——冈察洛夫

为什么爱欲令人无法抗拒

坠入爱河是一种情感状态,会导致你做出各种愚蠢的行为,但是坠入爱河既不同于友爱,也不同于婚姻。如果为了维持一段无法控制的爱欲关系而冒险,则是没有意义的。

◎女人究竟为谁而打扮

几乎在所有的文化当中,最具魅力的女性都有天真无邪的特质——大眼睛、精巧的鼻子、尖尖的下巴、灿烂的笑容和高挑的眉毛。但是,对于许多想要追求美的女人来说,追求这种美貌无疑是个陷阱,这些女人最终很可能会沦为无法自拔的地步。

即便如此,在这场近似狂乱的追求美貌的游戏当中,男人无疑也负有责任。但女人更多的还是为了其他女人而不是为了男人在装扮自己,尤其是在化妆、穿漂亮衣服以及整理发型等方面。

下面就让我们从一个实例来分析一下。一家酒吧的门打开了,进来一个女人,她的年龄并不重要,身边是否有人陪伴也无关紧要。刹那间,酒吧里的人仿佛被看不见的吊带所拉动,在场的大多数女人开始公然地盯着这个女人看。别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条件反射,其实是一种有意识的窥探。

在接下来的几秒钟内,所有人开始上下打量这个女人:头发(发色或是否是真头发)、前额、眼睛(形状、颜色和大小)、皱纹的数量与深浅程度、鼻子(有没有整过容或者整容手术是否很失败)、下巴、脸色、胸部大小、腰臀比例、臀部(像一块板,还是像那不勒斯的曼陀林琴)、双腿以及服装品牌和设计风格、行为举止等等。等到所有评估都结束之后,好奇也就消失了,一切又恢复正常。这位刚刚进来的女人也加入了观察者的行列,等到下一个女人走进大门时,也开始和她们一样进行新一轮的窥探。

在一次非正式调查中,当150位受调查女性被问到她们必须要参加一项社交活动时,她们在为谁装扮自己这个问题时,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模棱两可,但她们也或多或少地承认,在打扮自己的过程中,她们还是会考虑其他女人:“我打扮自己是为了我的伴侣,也为了不让其他丑八怪们对我评头论足。”“我打扮自己是为了男人,但也没忘了女人。”“我打扮自己是为让其他女人妒忌。”不过,也有几个人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但是这些人却是自尊心很强的人。“我装扮自己……是为了自己的自尊心……其他的都不重要……”

◎爱欲是各种特征的结合

男人也评判女人,但一谈到分析女性的特征时,男人的评判似乎更加粗糙,没那么挑剔。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女人的胸部而不是皱纹上,放在肤色而不是脸色上,至于是天生丽质还是人工整容,他们并不太容易就能区分。

有这样一位女人,为了让丈夫保持活跃的欲望,前后做了八次整形手术。有一次,这个男人对他的心理咨询师朋友说:“每次她整完容,我就感觉和一个新的女人在一起……问题是,后来当我习惯之后,并不是这么回事……”很显然,新奇感并不只与人体结构上的再造有关。爱欲是各种特征的结合,而生理上的吸引只起到一个作用。性感需要一定程度的巧妙和魅力,而这并不总是通过金钱或整形手术来获得。

一般来说,女人通过美貌来寻求经济上的安全感,同时,男人通过经济地位来要求美貌。尽管女权主义者看了这句话不免会心生不悦,但同样的道理,大多数女人还是会被成功男性所吸引。

这样的女人喜欢聪明的、胸怀大志的、高大强壮的男性,如果他们还“可爱”,那就更好了。的确,权力、地位与名望,这三样东西会让不止一个女性动摇。但是如果有爱,再加上这些额外价值,这岂不是明智之举?不得不说,很多时候金钱就是性感。

在这里,想给那些沉迷于女色的男士提个建议,当然同样也适用于女性:那些有权有势的英俊男士也拥有大批愿为其付出一切的仰慕者。这一点除了会给你带来巨大压力之外,而且你是不可能与这些仰慕者竞争的,因为始终都会有人比你更漂亮、更年轻,甚至更成功。

其实,和一个不太高大、不太富有的普通男人在一起更好,看着他偶尔蜷伏在你大腿上,问你的意见的样子,你难道不会觉得自己是这个地球上最美丽、最非凡的女人吗?当然,与这样一个不太起眼的男人在一起也更加平静,较少不安。没有什么绳索能比爱情拧成的双股线更经拉,经拽。——罗·伯顿

爱情面前,我们该不该理智

在爱情面前,我们到底该不该理智一些呢?事实上,许多时候,爱欲超越认知、理性、甚至是所谓的应该,它将我们置于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情境之中。

◎爱欲的肢体言说

不得不承认,有些英俊的男人或漂亮的女人只要一张嘴就会魅力尽失。然而,即便如此,爱欲在愚蠢面前也不一定会衰退。如果目的就是纯粹的性,尽管对象的智商很可能接近智障,很多时候,我们依然会接受这位“牺牲品”。“我不想嫁给他,我也不想和他有什么哲学性的谈话。我只是想和他做爱……你明白吗?”这是一个接近四十岁、喜欢上一个二十岁小伙子的女人试图让人理解她时所说的一番话。

当然,也可能会发生相反的情况:有些人虽说外表不太好看,却由于浑身散发着性感魅力,也能激起我们的兴趣。一个穿着时尚雅致紧身裤的女人,哪怕她的身材并不完美,但她的出现也能让在场的男性头脑发热上好一阵子。同时,一位可能更有魅力的女人穿上同样的衣服,却毫无优雅可言,当然也无法唤起男性的自然反应。

一个衣着得体男人,如果步态笨拙,也就毫无魅力可言,而另一个男人也许穿的不是什么品牌时装,但却表现出机智干练,也会让他看上去很有个人魅力。值得注意的是,体态语言也就是我们的步态、自我暗示、谈吐内容以及表达方式,它是爱欲开始起作用的基础。

◎不可思议的欢愉

有时候,爱欲需要一丝神秘感或不确定才能发挥有效作用。至少在冒险活动中是这样,对许多人来说,危险、未知和挑战都能起到刺激作用。

在一次调查中,让一群女人闻一些T恤,这些T恤上面有不同男人的汗水味,然后让她们选出自认为是最性感的味道。结果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所选的T恤都属于与她们免疫系统不同的男人。显然,在谈到情欲时,差异会带来欢愉。

一个结婚8年的女人,婚姻幸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而且绝对忠诚。一次,在一个马棚里,她无意中碰到一个之前从未见过的年轻的骑马教练。就在那一刹那,她跟骑马教练甚至没有任何语言上的攀谈,这个陌生人就开始让她挥之不去。

她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当时面对面……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我真的无法解释……我有点着迷,有点惊吓,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错愕不已……他和我打招呼,而我却没有回应……他既不迷人,也不文雅,几乎没什么教养……我以前喜欢的都是那种打着领带的高级主管们,都是那种完美型的男人。所以我自己也无法解释……自从那天之后,我一直都在想他……”

可以说,这段马棚情景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意气相投,然而正是这股强有力的力量调动了当事人的欲望。不过,这段马棚迷恋在六个月之后便结束了。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许多时候,爱欲超越认知、理性、甚至是所谓的应该,它将我们置于自己都无法理解的情境之中。我们可能会爱上最强劲的敌人(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我们可能会对伤害我们的人有着不可理喻的欲望(心理诊所到处都是这种沉溺于情感而无法自拔的来访者),我们还可能会爱上刽子手,就像其他变态行为一样,虽然难以理解,但这的确发生过。爱情把我拽向这边,而理智却要把我拉向那边。——奥维德

爱欲来袭真的是天旋地转

许多时候,爱欲来袭并不总是天旋地转。有时它的到来竟然是如此的和风细雨,悄无声息。

◎当赞赏演变成欲望

当我们看到某个异性身上具有我们所赞赏的特征,大脑就会自动将注意力放在这个人身上。我们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观察他们,甚至还会忽略一些对方生理上的瑕疵。赞赏好比一个现代的、发展的吸引力系统,用某些微妙和高格调的吸引力取代了原始的视觉刺激。如果说赞赏引导我们走向“激情之爱”,那么它是通过由文化修建的一条旁路来实现的,这条旁路颂扬的就是精神。

然而,此时我们几乎看不到爱欲的出现,也几乎意识不到这种感情的发展过程,它就这么发生了,完全是一种感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能够察觉到在赞赏的情况下出现的情感作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说“我坠入爱河了”的原因。这句话暗指某种超越了爱欲的友爱成分。

在这种赞赏中,情欲是间接的。比如,如果我们去听一个著名钢琴家的音乐会,这样的氛围不太可能激起我们的性欲(除非乐器是我们的恋物对象)。但是,钢琴家精彩的表演会让我们称奇,我们会为他的才华拍手称赞,于是,我们对表演者产生情欲,虽然我们无法解释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内被触发的是什么物质,但一场虚幻的调情却发生了,这是一个长着翅膀的复杂想象,将我们置于距离爱欲非常近的地方。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一种更加精巧复杂的感受,但不是爱欲。享受音乐的过程中,纯熟的技巧对于敏感的人可以说是一味强有力的催欲剂。

如果一个人在我们感兴趣的领域表现得才华横溢,他们的魅力就会自动加分,尽管他们可能貌不惊人。虽然这并非爱欲的表现形式,但发生爱欲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没有变得沉闷无聊,赞赏甚至情投意合也会演变成欲望和爱。

◎情投意合,为何就没有爱欲

在这里,我们以两个有着共同爱好/专业或喜欢同一运动的人为例,试着想一想,他们之间难道不会发生相互同化吗?在将伴侣与这种活动产生的积极情绪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难道不会心情愉快吗?如果我们分享某种爱好,对对方来说,难道爱好的一致性不具有传递特征,不是一种欲望的转变吗?这也恰好解释了为什么许多爱人都是同事或者在类似领域工作这个问题。

在这类由赞赏而被吸引的过程中,我们是在处理一个对心理产生显著影响的过程,这个过程首先要我们敞开门窗,有意识地自我暴露,这样一来激情就可顺其自然。赞赏会令人倾倒,带来追随者,让人好奇。

即便如此,我们必须要意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赞赏并不总能够到达欲望的门槛。有时候外表也会起到限制作用,要知道,身体也有自己的智慧。虽然我们赞赏许多人,但我们对他们没有性欲,同时我们对许多自己不赞赏的人却有欲望。

一个年轻有魅力的女性,她最好的朋友爱上了她。问题是她关心他,赞赏他,但却没把他当男人看。我们来看看她跟治疗师的一段谈话内容。治疗师:你说他爱上你了?她:对,他跟我说他已经喜欢我好久了……但我不知道……治疗师:你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机会?你是单身,你几个月前已和男朋友分手了,为什么不试试?她:我也想,对……但我觉得他不够吸引人……治疗师:他不是你喜欢的类型?她:对,对,他不是……治疗师:那他能不能变成你喜欢的类型呢?她:我从来都不喜欢胖的男孩……另外,我比他差不多高十厘米……我知道这么说非常肤浅……治疗师:你欣赏他吗?她:非常欣赏。他性格很积极……人很好,经常逗我开心,也很关心我,人也聪明,我还喜欢他的家人……治疗师:你在描述理想的男朋友。她:我知道,这也是为什么我对自己生气的原因……我不应该关注这些生理特征……但他是一个好人,而我不想亲吻他……治疗师:我能理解,你一定要顺其自然。你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爱情就是这样,并不总能保持一致。她:对,是这样的……我没有喜欢他或爱他的义务……我知道爱不能强迫,你已经跟我解释清楚了……但我的感觉还是很糟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友谊因为承受不了这种紧张的状态,两个人各奔东西。尽管彼此之间情投意合,但却没有爱欲。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所说“内心的理由大脑永远也无法理解。”无论如何,赞赏与友谊让我们明白,爱欲来袭并不总是天旋地转。有时它的到来是如此的和风细雨,悄无声息。人只应当忘记自己而爱别人,这样才能安静、幸福和高尚。——列夫·托尔斯泰

为什么男人比女人先热血沸腾

尽管几乎一切有关欲望的因素都不会永恒不变,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欲望像一株野性十足的植物,如果我们不注意研究,心不在焉,即使花再大的力气,也不会茁壮成长,反而会逐渐枯萎。

◎高纯度的添加剂

我们的欲望到底来自哪里?关于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真正说得清楚,它可能来自一个场景、一幅图画、一种味道,一顿晚餐,也可能来自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梦。尤其是对于男人来说,欲望的出现几乎是随时随地的。但是我们仍然希望每一个男人对于自己的欲望来自何处或多或少有一点了解,因为那样之后你会发现:满足的感觉不仅仅(事实上只有很少一部分)来自于你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需要,更多的是在与你的伴侣的互动中产生的。

当一个身材火辣的美女抛给你一个极具挑逗的微笑,砰!性荷尔蒙——也就是睾丸激素会迅速涌向全身。这就是我们身体这部V8引擎里的高纯度燃料,它最先被睾丸制造出来,紧接着会流进血管,然后帮助你的大脑创造欲望。

即便在一天之中,男人血液中的睾丸激素含量也不会完全相同。比如,你的脑子在幻想一次完美的性爱,或者歇斯底里地和别人争吵,以及一场球赛胜利以后……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你的睾丸激素都会瞬间急剧增加,如果此时再碰巧有一些其他的诱因,很有可能就会导致血液冲向阴茎形成勃起(但愿不是在球场上)。

除此以外,这个睾丸激素还有更多的用途:促进我们肌肉和骨骼的发育;让我们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变得更加自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男人都喜欢飙车和玩CS这样的游戏;作为一种天然的兴奋剂,可以抵抗抑郁。

但是,男人体内的睾丸激素分泌也可能会受到破坏,像脑垂体肿瘤和治疗癌症时使用的放射线都是常见的罪魁祸首,从而使我们的性欲、勃起和射精能力都受到影响,不过好在这样的情况并不常见。同样,一个有正常睾丸激素以及性欲的男人也不能因为注射更多的睾丸激素而获益,因为这种做法反而会损害到原本正常的睾丸激素分泌系统,就像某些健美先生和运动员服用合成类固醇的后果一样,这些合成荷尔蒙会让男人的睾丸萎缩并且损坏他们的生殖力。

◎引擎的钥匙

当你看到某个姑娘并且感觉自己强烈地被对方吸引时,你的哥们儿却说:“哦,天哪,我可没觉得她有多性感。”这种情况想必并不少见。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童年记忆和心理成长的不同过程会导致这种差别,这就好比在你的一帮弟兄中,有些人会痴迷于女性的胸部,而另外一些人则对腰部或者腿部特别感兴趣。

事实上,心理因素的作用在很多时候远高于睾丸激素。比如说,一个睾丸激素分泌正常的人,也常常会因为忧虑、压力、沮丧、疲乏搞得全无性致,然而,在两性关系专家那里,我们却总能见到类似“妻子抱怨丈夫性冷淡,事实上丈夫却经常手淫”这样的案例。如此看来,更多的性能力问题,其实最有可能出现在你糟糕的两性关系上。男人看似无所不能,实际上却被身后伟大的爱情所支配统驭。——培根

为什么身体接触可以增加亲密感

超级快乐情侣的幸福秘诀之一是,他们不只是有融洽的言语交谈……而且还有很好的身体接触。身体接触能够传达许多重要的特定感情,像是爱、幸福和尊敬。

◎爱与亲密是相互联结的

每个人从婴儿和孩提时期起,就开始得到爱,在父母的培养和重视中学习爱。如果我们足够幸运的话,我们所得到的爱都始于母亲的臂膀。

心理学认为,如果我们有不幸的童年,错过这些产生重大影响的童年经历,也许需要花费半生的时间去弥补我们缺失的一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错过了这些经历,就一定会失败,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弥补早期缺失的爱。

在任何年龄段,被爱就是爱的教育。但是,我们在儿时学习的爱更容易塑造我们对爱的态度和我们爱的能力。那么,我们又究竟学到什么呢?在性格形成阶段,如果我们的父母非常关心我们,我们会学到这样一个优良品质,那就是无条件的爱,这意味着无论我们去哪里、做什么,我们有多么烦恼或失望,我们有多么冒犯他们,我们的父母都仍然爱我们。这种爱不取决于我们做什么,只取决于我们是谁,因为这是一种人的本能。

正如你所知道的,爱与亲密是相互联结的——亲近母亲乳房的亲密感、躺在父亲臂弯的亲密感、洗澡时的亲密感、睡前听故事的亲密感以及成为家庭成员的亲密感。

◎抚触是“亲密的全部”

提到亲密,就不得不说抚触。早在19世纪,苏格兰哲学家、教育学家亚历山大·拜恩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所有温柔、温暖的抚触中,有关爱的经历是最基本的乐趣,他还把抚触视为“亲密的全部”。

对于婴儿和其他物种的幼仔来说,来自身体上的接触——依偎、怀抱、轻抚、拥抱,无不是情感慰藉和安全感的强大来源,很多人从小到大都需要充满这种深情的抚触,事实上,父母对我们的这份爱就是一份无偿给予的礼物。

对此,德国性学及心理学专家哈特曼教授认为,身体接触对哺乳动物的幼婴以至人类的生命至关重要,因为通过肌肤接触可刺激人体释放一些重要的生长荷尔蒙。哈特曼还说:“身体接触在人体抗压力系统中是个中心环节。”在身体接触时,亲吻、拥抱、触摸与抚摩这些方法能起到减少恐惧感,抵制抑郁感,进而增强肌体免疫的作用。

在爱的路上,初恋男女偶尔的身体接触会让人怦然心动,因为这种触觉感官总会让人期待得到更新鲜的刺激,虽然一旦一段关系初始的激情期过了,这种来自身体上的魔力就会消散,柔情蜜意会变成日常生活中的过场,但是人们仍然不会放弃彼此间的身体接触,事实上,这种美好的感觉变得迟钝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我承认天底下再没有比爱情的责罚更痛苦的,也没有比服侍它更快乐的事了。——莎士比亚

女人为什么爱挽男人的手

为什么人们会对喜欢的人产生性的欲望?这就像人们的眼睛接收到危险信号后会马上眨眼一样,是一种本能。当然,这也是我们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以此来表明自己和对方的特殊关系。

◎温暖的身体接触也是一种“性爱”

在心理学领域,喜欢与爱是有所区别的,将爱情的重要元素归纳为依恋、利他和亲密,而恋人之间的亲密总是会自然而然地发展出性的意味。

其实,爱情的这三个重要元素是不能完全分隔的,它们是一个整体,依恋与亲密之间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假如我们依恋一个人,时时刻刻都会想着和对方在一起,离对方近一些,再近一些,最终发展成性。

从某种角度上讲,想要亲密,是由于我们高度依恋着对方。不妨回忆一下,其实每个人都想和所有我们喜欢的人有身体上的接触。我们小时候,总希望被妈妈抱,或者亲亲妈妈。闺蜜之间,总喜欢你挽着我,我挽着你。哥们之间,也总爱勾肩搭背。所以,性,只不过是仅限于两性之间、由于依恋对方而产生的身体亲密接触的一种特殊形式。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延展开来,就会发现狭义的性爱以外的身体接触方式,其实能够部分地起到性爱的作用,那就是表达爱意和粘合感情。

◎女人用身体接触表达关系亲密

女人喜欢用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亲密,这显然不同于男人和男人之间的直来直去,坦荡无私,因为他们很少用动作来表示亲近感。

年幼的孩子都喜欢依偎在大人身边撒娇,这是动物属性的一种表现。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理性上逐渐成熟,动物的原始习性就会逐渐退化,隐蔽到理性后面。当女人羞于或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就会习惯性地用身体接触这种最原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作为传达自己感情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女人和孩子比男人更具动物性。

从心理学上看,女子天生重感情,思考问题总是凭感觉,而且她们的感官比男性更敏锐,尤其是触觉。所以,女人更习惯用触觉的感受来替代语言的表达。身态语言学专家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一种心理上的警觉,即人的“势力范围”感觉。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并向四周扩张,并最终形成一个蛋形的心理防御空间,一旦有人侵入这个空间,就会引起本能的紧张、警戒,甚至是反抗。

越是陌生人,彼此之间的距离越远,身体之间的间隔也就越大。反之,这个心理防御空间的距离就会逐渐缩小。比如,正常的夫妻,父母和子女,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最为亲密的,所以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能缩小到零,也就是说会产生肉体间的紧密接触。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女伴在走路时,总喜欢亲密地挽着你的手,或是触碰你的身体,这就意味着她和你的心理距离已经大大缩短,她已经不在乎你侵入她的“势力范围”。

但是,有的男人却并不理解女人的这种表达亲近的方式,一旦女友的身体紧贴着自己,便误以为她对自己有肉体上的欲望,结果恐怕只会让自己空心花怒放一场。其实,女人触碰男人的身体并不完全是要进行肉体上的接触,更多的是来自精神、心理上的亲近感,她或许只是以此向你表示好感和亲近罢了。仅此而已,切莫想入非非。爱情,只有情,可以使人敢于为所爱的人献出生命;这一点,不但男人能做到,而且女人也能做到。——柏拉图

在爱欲面前,女人比男人更理性

男人和女人对爱情、性生活的理解往往有很大差别,也有相当不同的看法。可惜,数不清的爱情悲剧,都是因为没有把这其中的关系统一起来才发生的。

◎性是男人的原动力

一个男孩子到了青春期,心理上最先发育起来的是性意识、性要求和性感受。对男人来说,性是生命力的象征,是年轻和美好的标志,是原动力之一。

而男人的爱情却发展得比较晚,所以,很多时候,作为女性又怎么能指望一个时刻准备与外部世界拼杀搏斗的小男子汉,很快懂得温柔体贴,学会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怜自己呢?

对一个有事业心的小伙子来说,结婚更是意味着要先立业。如果不是内在强大性驱动力在起作用,他宁肯晚些结婚。所以,即使是热恋着对方的小伙子,也难免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些在他看来是天经地义的想法——要性生活,要爱情,然后才有婚姻。因此,男人往往把爱情看作性的升华,看作自己的尊严、人格和价值所在。

◎女人对性“无欲无求”

女孩子可不是这样。她们的脑子里总是装着各种各样的美好希望:有漂亮的新衣服穿,有一套温馨舒适的房子和一只乖巧的宠物,在温暖的阳光下和爱人泛舟湖上……她们几乎对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期待,可以说,她们的“白日梦”多是对浪漫情爱的憧憬、迷恋和独自体验。她们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对爱情内容丰富细腻的理解,对男人近乎苛刻的衡量标准,都早早扎根心中,坚不可摧,结婚更是被大多数姑娘看作生活和爱情的归宿。然而,唯独对性生活,她们要的却很少。

据美国《生命科学》杂志报道,多数女性对性生活“无欲无求”,甚至不希望获得高潮,其伴侣却毫不知情。该报道根据收集的大量女性性生活数据,还总结出女性对性生活的诸多态度,包括性已经成为“工作”或“任务”;在性爱过程中,女性不期望获得情感上的安抚和交流,也不看重性高潮;当大多数女性看到电影、电视剧、广告中的女模特拥有完美身材时,往往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甚满意,继而认为她们的爱人也会如此想;女性在床上很少会提出要求,是因为她们害怕会受到性伙伴的拒绝,或看轻并离开她们。

正因如此,男人总是根据女方同意做出什么程度的行为,来判断双方的关系进展到哪一步。他永远也无法理解,一个女人跟自己有过接吻或性交,怎么还会怀疑自己的爱情,甚至“甩”了自己。其实,姑娘的判断标准完全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感受,根本不在于男方具体做了些什么。但稍有过失,又会得罪那些真心爱自己的小伙子。

事实上,女性对性爱的认识有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她们往往感到性爱索然无趣。其实,这完全是忽略了身体需求的信号。女性的欲望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有伴侣的,有社会、文化方面的。比如,她们总是很在意自己的身体外观,为此常常努力达到媒体中所宣传的理想身材,即便如此,也总是不能满足,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她们在性爱中的自信。此外,当女人集中精力照顾丈夫、孩子,再加上做家务这些生活琐事,使性生活自然成了最后一项可以考虑的事情。但是这一切也并非不能改变,男女之间的差异只有通过双方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协调好。女人是用耳朵恋爱的,而男人如果会产生爱情的话,却是用眼睛来恋爱。——莎士比亚

因爱而性和因性而爱,哪个更长久

爱情的产生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无论是因性而爱还是因爱而性皆有可能。但是无论如何,责任是男女能在一起更长久、更重要的东西。

◎爱情因性而美好,性因爱情而神圣

有这样两个故事:一个是进行精神恋爱的情侣,在没有性接触的情况下,也能爱得死去活来;另一个是影视剧里深情演绎的男女因性爱而发展出的深刻爱恋的故事。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人们到底因为相爱才想要有性,还是因为有了性才去爱呢?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爱情因性而更加美好,性因爱情而变得神圣。”此话可谓很好地道出了爱情和性的关系。

对于相爱至深的男女,自然会非常渴望与对方的身体发生亲密的融合(几乎所有精神恋爱的伴侣都是因为不具备发生性关系的现实条件,而非刻意保持所谓爱的纯洁性)。在私密性极高的空间里,彼此会将自己完全裸露在对方面前,达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结合的忘我境界。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感受到自己正选择无条件地信任对方,而自己也被对方无条件地全然接纳,这是一种深刻的交流。这种交流是情感上的,更是肉体上的,如此,双方可以更进一步地确认爱与被爱的感觉。

而在一对相爱的男女那里,彼此之间如果有了性的互动,那么势必将加深他们的亲密感和安全感,当然,还会为他们的关系带来更多的稳定感和确信感。

◎性可以导向爱,但性不是爱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时候,人们会对某个异性产生一时强烈的性欲望,在彼此毫无交集的情况下对对方产生一种难以抑制的渴望。

下面这个故事就为我们描述了这一点:在公共汽车上,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偶遇,彼此之间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渴望,继而由性而爱,开始了一段充满纠葛的感情故事。

现实生活中,也确实不乏这种因性而爱的例子,比如,有人爱上了“一夜情”的对象,后来,又把“一夜情”变成“多夜情”,然后,两个人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

然而,这种由性关系开始的感情往往不容易善终。上面的剧情发展到后来会有怎样的结果呢?男、女主人公踏入婚姻殿堂之后,男主人公很快就对女主人公的身体失去了兴趣,两个人开始了对彼此的虐待和折磨,最终故事以悲剧收场。

在这种由性吸引而开始的感情中,往往激情的成分占很大一个比例。如果两个人建立了爱情关系以后,又不注意培养感情,尤其是信任感和亲密感,那么,一段时间以后,这种因性吸引而燃起的激情很快就会由于新鲜感的消失而逐渐淡化,最终,一段美好的爱情佳话很可能就会沦为一个香艳的风月故事。

正如社会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因爱而性的爱情更容易稳定和长久。在爱情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性关系,更有助于加深彼此的爱意,并使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加稳固。而那些因性而爱的感情则更多地需要建立在激情的基础上,如果要想发展成长久的爱情,那就需要在关系开始之后,不断地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亲密感的培养,如若不然,这种因性而爱的关系很可能就会夭折。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且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秀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黑格尔

04 亲爱的,那是依赖不是爱

——愚蠢的依附爱有时就像化学品,总有一些是有毒的,令人上瘾。在爱的路上,我们体验了很多爱,但同时爱却延伸至不恰当的范围,令人惴惴不安。

看似完美的情侣真的和谐吗

如果相爱,两个人就要合二为一吗?“当我们坠入爱河时,我们就会陷入一种对别人的强迫症之中。这是病态的,但是这是一种美妙无比的病!”

◎“我们干什么都在一起”“我们干什么都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他这样说,她也这样说。“我们每天24小时待在一起。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时候我会承担她的依赖,责任衍生力量。”他说。“有一次我去巴黎拍广告——那是我们唯一的一次分开超过8小时,我们一直不停地打电话发短信……现在我有什么活动,都会要求主办方让我带一个人,有他在我才心安。”她说。

尽管梅西和切莉经历了初恋的激情,女儿也快一岁了,两个人仍然黏得像一块奶油糖。彼此之间荡漾着爱的浓情蜜意。

◎疏离:不容忽视的威胁

梅西和切莉的爱情故事令人羡慕,可能还有点质疑,因为今天的男人们和女人们都非常警惕过度依赖对两性关系带来的危害。也许我们走得太远了,今天我们面临着另一种威胁:我们不亲密——人们正在不惜一切代价获得独立,实现以自我价值为核心的个人绽放。爱一个人?可以,但是不能太爱。结婚?也行,但要做好拔腿就走的准备。两个人的“融合”甚至已经被视为自我的敌人。与梅西和切莉幸福的爱情剧集相反,Sam和Anne的爱情剧集上演的就是疏离:Anne常常会一个人躲在卧室里,闷闷不乐;老公Sam则在客厅里,看足球或肥皂剧。Anne感觉自己好像和陌生人生活在一起,她常常带着工作压力回家,而他却粗暴地指责她,说“我也有压力,未解决”;Anne感到绝望的时候,Sam的肩膀通常不给她;当Anne情绪失控,有点歇斯底里时,Sam仿佛没有听到看到,甚至可以马上发出粗鲁的、无耻的鼾声……

就像过度依赖的爱情一样,疏离的爱情也会损害彼此之间的亲密感、激情,以及忠诚,但是却以另外一种不同的方式——让那些最亲近的人远离彼此。两性关系专家伯恩斯坦指出,“这种组合产生了保持距离的爱情模式——一种疏远、不开心、压抑浪漫和浪费感情的关系。”

◎表面的亲密,疏离的陷阱

伯恩斯坦还总结了这种疏离的爱情模式的特点:疏离的人不信任他人,总是选择自我认同,而不是相互信任和分享彼此脆弱的一面。毫无疑问,疏离的人根本不懂亲密。没有感情的付出和回馈,没有分享,也没有终身伴侣的感觉。

疏离的人害怕与人亲近,他们的沟通倾向于表面化,甚至带有防卫性。疏离的人可能会周期性地讨论一下“关系问题”,即便如此,他们关注的也并不是感受,而只是一些评论。事实上,这种防备阻碍了真正的亲密关系的建立。

如果跟疏离的人做爱,很多时候只有生理上的愉悦,却没有情感上的满足。如果没有承诺,疏离的人就会表现得很放松,但是当有了亲密感和承诺的约束,疏离的人对于距离的需求就会显现出来,而激情也就随之烟消云散。可以这么说,对情感过度依赖的人,会试图设计陷阱让别人承担他不愿意承担的责任和压力,而疏离的人则试图设计一个陷阱让对方放弃主动权,由他们自己来决定两个人的关系到底要保持一个什么样的距离。

每当伴侣想要讲一些个人问题时,他们就会故意保持距离,其实这是在设置一个疏离的关系陷阱。一旦配偶掉入这个陷阱,就会慢慢地放弃控制权,并且不再讲让疏离者不舒服的事情。这样一来,关系中的一些严重问题就被掩盖了。

◎情感从依赖中汲取营养

即便如此,我们也依然要呼唤爱情中的依赖,因为生命之初即是融合。这种相互依赖是我们产生爱的情感必不可少的,而我们早期与父母的关系正是这种融合的源头,尤其是我们与母亲之间的感情经历。通过这种融合式的联系,母亲让孩子感受到了自身的存在,也使孩子勇于探索世界。如果当初这种联系出现了缺失,我们就会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试着修复它。

爱情与联系是不能分割的,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另一个也将不复存在。“融合具有决定人格构成的作用:它要求所有的恋人都把自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