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孺诗词集(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2 19:18:55

点击下载

作者:张宪文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唐长孺诗词集(精)

唐长孺诗词集(精)试读:

弁言

[1]

唐長孺先生(一九一一至一九九四),幼名,昵稱飛官,嘗[2]自號格廬,江蘇蘇州府吴江縣平望鎮人也。父諱耕餘(或作耕畬),[3]又名唐九,號鷾而,自稱懦夫,工詩文,兼好書畫及收藏,於書法[4]尤有研究。母劉氏,諱藴玉,浙江湖州府吴興南潯鎮人,嘉業堂主[5]承幹之堂妹也。先生少承庭訓,長傳家學,於詩詞、書畫及收藏,[6]亦皆有素養焉。昔賢恒言“文史哲”不分家,實則“詩書畫”亦不分家也。其中,先生於詩詞用功尤勤。[7]

先生之詩,少長風格迥然不同。早年嘗以詩謁金松岑,松岑評曰:“幽澀似郊、島,又似永嘉四靈,亦受散原之暗示。”又云:“長[8]吉鬼才,非少年所宜。”按(孟)郊、(賈)島之詩,非僅“幽澀”,亦且“寒瘦”,蓋與二人身世際遇相關也。永嘉四靈(徐璣、徐照、翁卷、趙師秀)原宗賈(島)、姚(合),風格自應大致接近。散原爲“同光體”代表,其詩初宗韓文公,後師黄山谷,既“惡俗”,又[9]“惡熟”,求諸“古奥”,流於“艱澀”,風格自亦相去匪遥。松岑雖[10]對“同光體”夙有微辭,然以先生少作與詩壇老宿相較,奬掖之意不言自明矣。惟覺長吉(李賀)縱有“鬼才”,年僅二十七而亡,此類詩作,應非少年之所宜爲,愛惜之意亦昭昭然也。先生之詩風,後來漸有變化,終效松岑兼采各家之長,堂堂正正,一如其人,得非肇源於此耶?

先生之詞,金松岑似從未置評。此蓋與松岑係以詩名家,而未以[11]詞名家相關也。先生晚年憶及青年學詞,嘗謂“當時學夢窗詞,[12]爲無病呻吟之語”。故論者皆謂先生“詞作頗似南宋吴夢窗”[13]。實則非也。先生本性雖多制約,固宜學格律詞也;然格律詞大家甚多,何至專學夢窗詞耶?兩宋格律詞三大家:清真(周邦彦)開宗立派,白石(姜夔)承前啟後,夢窗(吴文英)集成歸重。此三人者,皆精通音律,善“自度曲”及雕字琢詞,雖同屬婉約正宗,標格[14]卻各自不同。夢窗詞濃豔沈鬱,褒貶各半。白石詞清空飄逸,褒[15]多貶寡。惟清真詞藴麗雅正,最受推崇,甚且有“詞家之冠”美譽。實則先生學夢窗詞未久,即已兼學白石詞矣。至於先生之詞,恒[16]見清真曲譜,則猶格律詞人皆有應和清真之作,書畫藝士皆有臨摹古賢之墨,原屬本業之基礎訓練,固與是否學清真詞無涉也。《尚書·舜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詩詞之道,盡在乎此。先生後來治史,於此取資者亦多矣。先生史學文字簡明凝煉,樸實無華,與學夢窗詞時固然不同,與學白石詞時亦迥然有異,非文史兼通者,固難釐分孰爲史筆、孰爲文筆也。至於思慮精細周至,與清真詞之豐茸綿密固有淵源矣;考證盤旋跌宕,於白石詞之迴斡峭折亦有承藉焉。先生史學與詩詞之關係有如此者。惜先生詩詞存世不多。先生嘗自言:“三十以後絶少作詞。”又言:“少年時頗耽[17]倚聲,中年以後專意治史,遂少寫作,偶一爲之,亦多不存稿。”然所言僅限於詞。詩亦不復作耶?尤可怪者,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初,竟然幾爲空白。昔陸宣公(贄)謫貶忠州,荏苒十年,“避謗[18]不著書”。先生一生謹慎,尤恐文字賈禍。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〇)十一月十一日日記,迻録新詞《霜華腴》,尚且將副題“詠英法仳離也”六字塗抹。己丑(一九四九)易代,二十餘年,或亦避謗不作詩歟?

余初有整理先生詩詞之念,實緣起昔日誦讀張澤咸之文章贈言。張氏甲申(二〇〇四)八月撰《温故與懷念》,最後之結語令人惻然動容。其言曰:“末了,我想到,唐師在論史之外,還工於舊體詩詞,但公開發表者極少,據説頗有些存稿。長期在武漢工作的唐門諸弟子,能否有如復旦蔣先生所爲,將老師所撰詩詞加以收集整理呢?廈大韓國磐先生、歷史所的熊德基先生、張書生先生也是撰有些詩詞,都没有、或只發表一二首。在他們生前或身後,皆已收集付梓了,並分别給了我一册。值兹唐師仙逝十周年之際,私念及此,因特竭誠期望在武漢工作的唐師諸弟子爲之,使它刊印問世。它同樣是一份珍貴文化遺産,足以啟迪教育後人,功德無量。諸公以爲然乎?其有志於斯者[19]乎!”

然則,余雖不敏,亦知整理先生詩詞,絶非易事!故當其時,縱然心動,亦不敢妄圖承接。還須辨明者,乃張氏所云,先生詩詞“頗有些存稿”,原非事實。前揭先生自言:“三十以後絶少作詞。”又言:“偶一爲之,亦多不存稿。”雖似僅言詞作,實則詩作亦在其中也。蓋先生後來專意治史,視詩詞如逢場作戲,興至則爲,興盡則棄,始終未予重視。故先生從未自編“詩詞集”。因而,整理先生詩詞,必須從零訪輯。此爲事之最難者。而余在其時,因種種緣故,萬難分心,遂致宕延,竟爾長達七年之久。

辛卯(二〇一一)七月,余赴珞珈山,參加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其間,與先生哲嗣剛卯會晤,知先生詩詞仍無人整理,考慮再四,遂主動請纓,祗承編注之役。其時,已知先生詩詞,確如前文所説,散佚已久,訖無成稿。遂求諸剛卯,先生良友吴于廑哲嗣吴遇,同門牟發松、孫繼民等,協助訪輯。剛卯從先生《格廬日記》輯出者最爲大[20]宗,然亦僅得十四首;其他零散手稿,也不過區區十餘首。吴遇寄送者多爲先生與乃父唱和之作,且與剛卯寄送手稿率多重複。發松、繼民寄送者爲先生寫贈手稿及報刊揭載之作,總計不足十首,重複者亦强半焉。余遂與剛卯相約繼續爬梳。三年來,幸各有所獲。其最堪稱道者有三焉。剛卯訪知蔣禮鴻(雲從)、盛静霞(弢青)賢伉儷家有先生詞作手稿,遂與其哲嗣蔣遂聯繫,獲圖版二幀,詞作五首。此爲先生民國三十二年(一九四三)至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舊[21]作,可訂正《〈懷任齋詩詞·頻伽室語業〉合集》迻録之誤,洵可寶也。此其一也。海上許全勝從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章太炎、金松岑主辦之《國學商兑》、《國學論衡》輯出先生詞作三首,余聞信往索,彼即慷慨惠贈,令人感動。此其二也。余令門生米婷婷赴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補攝《國學商兑》、《國學論衡》先生詞作圖版,順查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至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金松岑主辦之《文藝捃華》,不料從中輯出先生詩詞十八首,最爲大宗,亦因緣幸事也。此其三也。至此,共得先生詩詞六十五首(以己丑易代爲界:前有四十三首,後僅二十二首),另有對聯三副、碑銘一首,以及譯著引言四篇、文言散文二篇,方可著手編注矣。

孰料編注亦殊不易。自甲午(二〇一四)秋著手,至乙未(二〇一五)冬竣功,時斷時續,竟荏苒一年有餘。首先自是本人工作繁重,所承擔之故宫甲骨、長沙吴簡、新中國墓誌三大項目,役事煩夥,此伏彼起,應接不暇。其次則係先生作詩認真,尤以晚年爲甚,初稿、改稿、定稿,一詩多本,且無區别,鑒定稍費時日。再次則係先生詩詞向無成稿,存儲悉在大腦,迨至晚年,門生故舊索詩,全憑記憶寫出,其間想虚寫虎,難免失真,考訂亦頗不易。而最爲勞力勞心者,則係先生暮年雙目近乎失明,手書多僅具點畫,幾於不可辨識。先生有《記湘行及國立師範學院》與《入蜀記》二文,暮年之作也。此爲先生僅存之文言散文,余欲作附録收入本書,以見先生之古文素養。然前文尚完整,後文似未竟,都凡二十七紙,錯行疊字,復加竄點,釋讀任務之艱鉅,較余之釋讀簡牘、文書、墓誌,難易何啻什伯!幸而天佑斯文,終蕆其事,亦可以惠慰我心矣。

然事功尚有不足者。原擬藉整理之暇,對先生民國年間遺躅作系統尋訪,以增進對先生詩詞之理解。蓋吴江平望、吴興南潯、海寧硤石諸鎮,上海光華大學、藍田國立師院、樂山武漢大學諸舊址,僅吴興南潯鎮,甲申(二〇〇四)十月,嘗一至其地,其餘不過神遊而已矣。不想其時更無閒逸,幾次欲行,幾次又中止。所幸今年四月下浣,藉赴長沙整理吴簡之便,專誠往湘西之漣源,得瞻藍田國師之舊址。舊址即今漣源第一中學也。内有國師路、國師橋、國師廣場諸紀念名物。另有國師展板,鋪陳當年國師教職人員照片,先生在其中焉。睹物懷人,不勝依依。其地爲先生湘行之終點,入蜀之起點,余能至此,東顧西盼,亦堪聊以自慰耳。其未盡事宜,另參本書《

凡例

》及《跋語》,此不復贅述云。受業 王素 謹識乙未孟冬於故宫城隍廟

[1]“”名見先生之父耕餘老人題款,詳參本書民國五年(一九一六)條。“飛官”之稱見先生妹丈柳義南撰述之《憶唐長孺教授》,《拾遺集》,蘇州市吴江市文聯,二〇〇九年五月,第二一一頁。蓋“飛”與“”同音,“飛官”即“官”也。

[2]先生有《格廬日記》,其第一册有序曰:“長孺得舊章曰‘格廬’,喜其形製,因以自號。夫格之義大矣,或曰即物而格之,或曰格我心之非,長孺無似,不知其爲程、朱也,陸、王也,苟以名我之日記,則亦竊取之義云爾。”即先生喜“格廬”形製,先以自號,旋以名己之日記。先生嘗自號格廬,固可無疑也。

[3]先生妹露葵僅云:“先父唐耕餘,又名唐九,自稱懦夫。”見唐氏:《憶先父唐耕餘》,《吴江文史資料》第十六輯,一九九八年三月,第四九頁。“鷾而”之號,詳參本書民國五年(一九一六)條。郁德雯嘗稱:“唐長孺少年時受父親唐家慶影響喜愛詩詞。”見郁氏:《一代史學大家 古文書泰斗——唐長孺:古塚遺文 十年心血》,香港《文匯報》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日《中華風采》版。耕餘老人何時又有“家慶”之名?不得其詳。

[4]唐耕餘(遺作):《筆陣圖蜉化階段及其内容》,《書法叢刊》二〇〇〇年第四期,第七五至九〇頁。另參張天弓:《論筆陣圖的作僞年代——唐耕餘先生遺作〈筆陣圖蜉化階段及其内容〉讀後》,《書法叢刊》二〇〇一年第三期,第八五至八九頁。按:張氏此文收入《張天弓先唐書學考辨文集》,北京:榮寶齋出版社,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亦可參閲。

[5]項文惠:《嘉業堂主——劉承幹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五年七月。另參陸士虎:《中國近代傳統藏書樓的絶響——記南潯嘉業堂藏書樓創始人劉承幹》,《書屋》二〇一〇年第三期,第三四至三九頁。

[6]參先生:《讀抱朴子推論南北學風的異同》,《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一九五五年七月,第三五一至三八一頁;《跋明張璁書扇——略述王守仁與張璁的關係》,《學林漫録》第十一輯,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五年八月,第一七七至一八四頁;《跋吐魯番所出〈千字文〉》,《唐研究》第一卷,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第一至九頁。按:此三文皆收入《唐長孺文集》,北京:中華書局,二〇一一年四月。此不具列。又,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先生在京整理“北朝四史”,凡有閒暇,皆往西單商場舊書店購藏古代字畫。參張忱石:《唐長孺先生瑣記》下,《文史知識》二〇一一年第十二期,第一〇九至一一〇頁。故先生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六日賜余函,有云:“敝篋書畫並無珍貴大件,有一些小品可能。我有一清人小楷册,其中最名貴的是王鐸在信紙那麽大小的紙上寫自作詩數十首,蠅頭小楷,據啟功同志説,此係王鐸字跡,故宫及日本均無。又有朱竹垞三代家書,述及鴻博事,與舊説可以互證。啟功先生認爲是佳品。如此等等,當開具目録寄給你和劉濤。我自信賞鑒能力還有一定水準,所收字畫大都非精品大件(原注:因爲買不起),但贗品極少。我還有祝枝山尺牘三通及明人張璁等扇面六頁,亦小品之精者。”

[7]金天羽(一八七三至一九四七),初名懋基,又改天翮、天羽,字松岑,號鶴望、鶴舫、天放樓主人等,蘇州府吴江縣同里鎮人,先生鄉黨兼戚屬也。松岑學問廣博,爲清末民初蘇淞國學四大家之一(另三大家爲章太炎、唐文治、錢基博)。而最爲人所稱道者,實爲其人之詩文及小説,有《天放樓詩文集》傳世,曾樸《孽海花》前六回亦原出其手焉。

[8]詳見先生《題吴蕘圃山水幛子》詩後之松岑雙行小注,《文藝捃華》第一卷第四册,一九三四年八月,第三三頁。按:松岑評語全文另參本書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條。先生晚年嘗憑記憶引述此評,門生故舊多有記録,然皆不確,宜以本書引述爲準。

[9]陳三立(一八五三至一九三七),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縣(今修水縣)客家人,史家陳寅恪之父也。關於散原詩文,參:陳三立著、李開軍校點:《散原精舍詩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三年六月;陳三立著,潘益民、李開軍輯注:《散原精舍詩文集補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二〇〇七年一月。

[10]金松岑《寄綿竹曹纕衡(經沅)北平代柬》有云:“勸進人聞肅牋表,請法我詎争袈裟?”自注:“曩見報章有《詩壇點將録》,以散原爲梁山泊宋江,海藏爲盧俊義,而石遺老人閩派奉之爲盟主。”見金氏:《天放樓詩集》卷一三庚午歲(一九三〇)條,金天羽著、周録祥校點:《天放樓詩文集》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七年十一月,第三一四頁。按:“海藏”爲鄭孝胥,“石遺老人”爲陳衍,與散原並爲“同光體”之領袖及中堅也。《詩壇點將録》全名《光宣詩壇點將録》,汪國垣(辟疆)著。松岑此詩已顯見對汪氏品評之不屑。松岑極爲推重之錢夢苕,撰《論近代詩四十家》,將散原列爲第二十二家,云:“如欲朝諸夏,撫萬方,南面而王詩國,成大一統之業,則散原於此,力尚有所未逮也。”見錢仲聯:《夢苕庵清代文學論集》,濟南:齊魯書社,一九八三年九月,第一四八頁。方爲持平之論耳。

[11]金松岑今存《天放樓詩集》多達二十一卷,《紅鶴詞》僅一卷。其《天放樓文言遺集》卷二載《紅鶴詞自序》亦云:“吾文若詩於世有定評矣,詞非吾所專業也。”見金天羽著、周録祥校點:《天放樓詩文集》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七年十一月,第一〇一四頁。然松岑之詞,亦未可小覰也。其《紅鶴詞》雖僅存三十二首,竟有《鶴回翔》、《小西湖》、《醉西山》、《名園緑水》四首爲“自製曲”,足見詞律修養之深。錢夢苕撰《近百年詞壇點將録》,以“金天翮”當“天傷星行者武松”。見:錢仲聯:《夢苕庵清代文學論集》,濟南:齊魯書社,一九八三年九月,第一六六至一六七頁。蓋亦詞中聖手也。

[12]此語見先生壬申(一九九二)覆汪榮祖函。參汪氏:《義寧而後稱祭酒——悼念史學家唐長孺先生》,臺北《歷史月刊》一九九五年三月號,第八八頁。

[13]郁德雯:《一代史學大家 古文書泰斗——唐長孺:古塚遺文 十年心血》,香港《文匯報》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日《中華風采》版。

[14]清王鵬運褒之曰:“以空靈奇幻之筆,運沈博絶麗之才。”見王氏:《夢窗詞跋》,《四印齋所刻詞》,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八月,第八九〇頁。宋張炎貶之曰:“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見張氏著、夏承燾校注:《詞源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九月,第一六頁。

[15]宋張炎褒之曰:“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迹。”見張氏著、夏承燾校注:《詞源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九月,第十六頁。胡適貶之曰:“單有音律,而没有意境與情感。”見胡氏:《詞選》,上海:商務印書館,一九二七年七月,第一一頁。

[16]南宋末年,方千里、楊澤民之《和清真詞》,陳允平之《西麓繼周集》,幾乎遍和清真詞調。饒選堂(宗頤)爲當今詞學大家,其《睎周集》更遍和清真《片玉詞》一百二十七首。沈子苾(祖棻)向有“當今李易安”之稱,其《涉江詞》如《瑞龍吟》、《解連環》、《拜星月慢》等,亦皆爲“和清真”之作。其例甚夥,恕不具列。

[17]此語見先生壬申(一九九二)覆汪榮祖函。參汪氏:《義寧而後稱祭酒——悼念史學家唐長孺先生》,臺北《歷史月刊》一九九五年三月號,第八八頁。

[18]《舊唐書》卷一三九《陸贄傳》:“贄在忠州十年,常閉關静處,人不識其面,復避謗不著書。”《新唐書》卷五七《陸贄傳》:“既放荒遠,常闔户,人不識其面,又避謗不著書。”

[19]張澤咸:《温故與懷念》,《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二十一輯(唐長孺教授逝世十周年紀念專輯),武漢大學文科學報編輯部,二〇〇四年十二月,第二四頁。

[20]《格廬日記》起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〇)十月九日,止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三月十六日,僅存一年又五月。參凍國棟:《唐長孺先生史學論著未刊稿叙録(一)——附説:唐先生早年未刊稿所見的治學理路與方法》,《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二十一輯(唐長孺教授逝世十周年紀念專輯),武漢大學文科學報編輯部,二〇〇四年十二月,第一三九頁。

[21]蔣禮鴻、盛静霞:《〈懷任齋詩詞·頻伽室語業〉合集》,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二〇〇四年二月。按:該《合集》由蔣禮鴻之高弟黄征整理,見黄氏:《前有沈祖棻後有盛静霞——我與〈懷任齋詩詞·頻伽室語業〉的刊印》,《新世紀圖書館》二〇〇八年第二期,第九六、三一頁。凡例

一 本書編輯以己丑(一九四九)易代爲界,分上下編:

上編

收詩詞四十三首,按民國紀年,從舊曆也;下編收詩詞二十二首,按干支繫歲,遵新規也。

二 本書整理採用編年體:起清宣統三年辛亥(一九一一)先生生,一歲;止癸亥(一九九四)先生卒,八十四歲。是二年無詩詞,以見先生之始終也。

三 本書編年雖以有詩詞爲限,然有詩詞已佚或疑有詩詞亦予編年,以保證無漏略也。間繫家國藝事,以見先生史學外之才調,增進對先生詩詞之理解也。

四 本書解説採用箋注體:箋者置文中,疏本事緣由也;注者附頁下,釋名物出處也。箋疏舉其大端,注釋備其細末,至於引文用典,則不一一箋注也。

五 先生詩詞,凡經正式刊佈者,皆詳注出處,以備讀者查證檢索也。凡録自手書者,多出唐剛卯與吴遇家藏,兼及其他門生故舊收藏,不一一注明也。

六 先生詩詞,凡未經正式刊佈者,或一詩有數本,各本文字不盡相同,本書正文僅迻録正確之定本,箋注則依次著録他本,並分析原委及説明理由也。

七 先生詩詞釋文,多按印刷原字與手書原體照録,以存其真也。先生詩詞圖版,皆下注攝製人姓名及參本書何年,以不没作者之功及便於讀者互校也。

八 本書涉及人物衆多,爲避免混淆,“先生”一詞,謹爲先師專稱,其他前賢師長,皆免尊稱,直接記名,非不敬也,蓋有無可如何者也。尚惟鑒諒!上編清宣統三年(一九一一) 先生生,一歲

是年,農曆六月九日、公曆七月四日,先生生於蘇州府吴江縣平望鎮之西塘街耕畬草堂,按舊曆,是年先生一歲。【箋疏】

是年公曆十月十日,辛亥革命爆發。明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稱民國元年。先生生於辛亥革命爆發前,故應仍用前清紀年。今人計生辰率用公曆,故辛卯(二〇一一)七月,武漢大學召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從周年計歲法也。古人計生辰率用舊曆,從生年算起,蓋以“十月懷胎”亦爲一歲也。此處從舊曆。

按:平望唐氏,世爲吴江人。明嘉靖(一五二二至一五六六)間,有唐理臺者,自吴江東門外遷平望鎮之三官橋北邙圩,爲平望唐氏之一世祖也。二世景心,三世彦宜,四世文韜,五世德昇,皆務農。至六世雍時,已有良田數百畝,爲當地首富。七世天儀棄耕就讀。八世憶望轉營糧米。九世菊溪以絲米致富,遂於清嘉慶(一七九六至一八二〇)間,再遷平望鎮之西塘街寺浜里。十世怡齋、十一世皋蘭(修齡),相繼仍以絲米爲業。太平軍興,平望屢遭兵燹,唐氏家産受損嚴重。事後,皋蘭(修齡)再轉營蠶繭絲綢,又出租耕地,家業復昌。清末,在平望開“唐大昌繭絲行”,有“唐半鎮”、“唐百萬”之號焉。“唐”與當地“殷”、“淩”、“黄”三姓,合稱平望四大望族。至十二世芝明,與諸弟在西塘街合建四進樓房,前爲鋪面門樓,後爲兄弟住[1]宅,名曰“耕畬草堂”。芝明者,耕餘老人之父,先生之祖父也。民國五年(一九一六) 先生六歲

是年,先生與姊妹二人寓止母舅浙江吴興南潯鎮之小蓮莊。正月,嘗隨耕餘老人至海寧硤石鎮遨遊並留影,老人有題影詩一首,詠謔其事。五古 唐耕餘老人題影遺詩兒童饒天趣,不知人世憂。但知衣與食,食罷便遨遊。軒冕不能賞,富貴非所求。何如上古民,白鷗許其儔。【箋疏】

此詩録自先生與姊妹二人合影像框之右邊框,左邊框有款曰:“民國五年正月,鷾而題,時通八齡,六齡,圓四齡。”(圖一)知皆爲耕餘老人之手澤也。“鷾而”自應爲老人雅號,其字通作“鷾鴯”,燕燕别名也。元陶宗儀《輟耕録》卷二六《鵰傳》釋義曰:[2]“鷾鴯秋冬遠遁,是避役者也。”金松岑《春到》詩:“著述寧爲兔[3]毛褐,艱危習作鷾鴯身。”可窺老人命號之意焉。合影右爲先生,即款中之“”也。“”,魚名,類鮒(今名鯽),機敏靈動,善於[4]遁藏,與“鷾鴯”亦堪譬類也。左爲姊“通”,昵稱“通官”,即[5]素心也。中爲妹“圓”,即早夭者。耕餘老人於民國五年稱“時通八齡,六齡,圓四齡”,可知亦按舊曆計算子女年齒。合影下端:左邊英文彩印“Ih Dong Jeng SIA SHIH”(硤石一同人照相館),右邊中文彩印“硤石卯橋干河上東首一同人照相少蓮”。“硤石”,鎮名,屬浙江海寧縣,明清以降,備極繁華,號稱浙西市鎮之最。南潯至硤石不過數十里,故可往遊焉。“卯橋”、“干河”,硤石鎮之橋、街名。“一同人照相”,干河街照相館之名;“少蓮”,人名,宋姓,該照相館[6]之老闆也。

按:吴興之南潯,向爲江南歷史文化名鎮。宋即以耕桑之富,甲於浙右。明清人文之盛,亦競於一方。“小蓮莊”者,南潯劉氏之私家園林也。劉鏞於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始建,劉承幹於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終成。承幹者,鏞之嫡長孫也。祖孫三代經營四十年,[7]美輪美奂,亦中亦西,自非尋常園林可比。先生學前恒與姊妹在此寓止。葛劍雄者,南潯人也,嘗撰《南潯的魅力》,記兒時見聞甚都,中云其師譚其驤好聞南潯掌故,繼曰:“他的好友唐長孺教授是劉承幹的外甥,自幼住在小蓮莊,解放後爲劃清界綫,隻字不談劉家,晚[8]年卻時時思念南潯。”有以也。余於南潯,僅甲申(二〇〇四)十月,藉海上開會之便,一至其地,然來去匆匆,印像有限。甲午(二〇一四)六月十日,余應邀參加國家旅遊局申報五A級旅遊景區景觀品質專家評審會,收穫《南潯古鎮創建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申報資料》一册,全彩印製,精美異常,可資卧遊,始對南潯有較多瞭解。其“南潯景點”一節,首爲劉鏞創建之“小蓮莊”,次即其孫承幹所建之“嘉業堂藏書樓”,劉氏家族之園林與文化建築,對於南潯之重要意義,由此可知矣。

耕餘老人工詩,與柳亞子爲鄉黨(柳爲吴江縣黎里鎮人),柳氏[9]創建“南社”,老人自爲成員,故《南社紀略》有其名焉。然老人詩作多不傳,故此題影遺詩彌足珍貴。老人與夫人劉氏諱藴玉共育子女七人,除“圓”早夭,尚存六人,本書容或提及,故先將各自婚姻情況介紹如次:長女素心,幼名通,嫁王春浦,上海恒豐洋行老闆王星齋之子也;長子即先生,名號參本書《弁言》,娶王氏諱毓瑾,吴江盛澤鎮人,亦先生之鄉黨也;次子仲孺,娶林美美,星島華僑巨商陳嘉庚之外孫女;三子叔孺,未婚,太平洋戰争爆發,逃難途中病殁;次女露葵,幼名齊,嫁柳義南,字子依,吴江蘆墟鎮人,柳亞子之侄;三女季雍,嫁金克木,字子默,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著名學者[10]。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 先生二十三歲

是年,先生在平望閒居。蓋去年夏秋間,先生上海大同大學卒業,嘗往上海愛群女子中學任教(代課),然無何失業,遂不得不返鄉,賦閒家居也。六月,發表《解連環》詞一首。此爲先生首次發表詞作,啼聲初試,即非凡響。十二月,又發表《燭影摇紅》、《卜算子》詞二首。解連環障窗淒色。對烟枝霧葉,浸天空碧。任帳底、不隔鶯聲,已難判暖涼,恨悰歡迹。慘淡河橋,繞垂楊、鵑啼無力。賸東風一綫,刻意沉陰,畫羅輕擲。  春恨頓成冷澀。悄屏山掩路,斷夢誰覓。便賸魂、飛到蓬山,怕愁損眉彎,枉悲羈客。一角相思,已心悴、藏來嫌仄。檢離情,一齊付與,淚花點筆。【箋疏】

此詞録自《國學商兑》第一卷第一號(圖二),署名“吴江唐長[11]孺”,係先生公開發表之第一首詞作(圖三)。“解連環”一名,原出《戰國策》卷一三《齊策六》:“秦始皇嘗使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曰:‘齊多智,能解此環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12]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後多以“解連環”喻解析疑難。而人世間最難解者,莫過於離情别緒。故《解連環》作爲詞牌,雖始於柳永之“望梅”(“小寒時節”),卻定調於清真之“題怨别”(“怨懷無託”),有以也。夢窗以“暮簷涼薄”抒“秋情”,以“思和雲結”詠“留别姜石帚”,將《解連環》之“題怨别”運裛至極致。先生此詞,蓋學夢窗,寫閨怨與懷征夫也。本書《弁言》引先生晚年所云“當時學夢窗詞,爲無病呻吟之語”(出處另參下文),殆以此詞爲濫觴耶?

言及先生此詞,尚有逸聞一則,兹節録如下。據汪榮祖回憶:“有一次,我偶見唐先生少年時所填《解連環》詞,乃抄録給程君(喜霖),請其轉呈。唐先生見到後,即來信説:‘前日喜霖過訪,見賜佳作,吟誦之餘,深佩功力之深!長孺少年時頗耽倚聲,中年以後專意治史,遂少寫作,偶一爲之,亦多不存稿。他日搜檢敝篋,如存有舊作,當寄奉詣正。’(榮祖)乃即馳書説明,不久即得到他的一封長函,並附另一舊作《霜花腴》。(函云)‘上月喜霖攜來尊書《解連環》詞,初閲一過,困於目力,最後數語,竟未留意。前日搜尋敝篋,思以舊作詣正,方知尊書即是拙作。五十年前所作,茫如隔世,竟不復憶,乃竟誤以爲尊作,可謂趣聞。今再呈上舊作《霜花腴》一闋詣正。《解連環》寫作時間更早,當時學夢窗詞,爲無病呻吟之語,[13]揣(新)手試作而已。專此布聞,聊博一粲。”先生與汪氏交往,始於辛酉(一九八一)十月,本書該年有載,可以參閲。先生函中另有“老而健忘,加以目力近於失明,書寫不過粗具點畫,而紀年又誤壬申爲辛未,荒率可笑”語,“壬申”爲一九九二年,是年先生已八十二歲矣,則稱此詞爲“五十年前所作”,與實際填詞之年猶有十年之差也。而汪氏所揭先生二函(一寫於六月十一日,一寫於六月二十八日),亦當寫於是年。是後,先生遂得恒與門生故舊談及此詞。然[14]門生故舊介紹、轉録此詞,出處、字句每多訛誤,宜以本書記載爲準。燭影摇紅 題沈宗吴桂林山水圖湍石偎厓,淺波草盪征袍濺。離愁多到眼前來,迎送圓波盼。開霽荒烟望遠。展屏風、青青峰瓣。驚飆過處,千樹回頭,難尋歸雁。  程隔南雲,心期渺記江湖斷。網窗殘夢繞天涯,朝暮孤帆箭。莫信芳遊舊慣。但迢遞、長途未判。山痕慵染,墨瀋能知,幽懷催换。【箋疏】

此詞録自《國學論衡》第一卷第二期(圖四),署名“吴江唐長

[15]孺”。“國學論衡”爲“國學商兑”改名。《金松岑先生年譜簡編》是年云:“五月初九日,國學會會刊《國學商兑》出版,第二期起易[16]名爲《國學論衡》。”“燭影摇紅”一名,舊傳與宋宫廷疑案有關。宋釋文瑩《續湘山野録》記宋太祖召開封王亦即太宗入宫對飲,而將“宦官宫妾悉屏之”,衆人在外“但遥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17]有不可勝之狀”,將五鼓則“帝已崩矣”。此處“燭影”,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義》第十九回即衍爲“燭影摇紅”,謂“只遥見燭影摇紅,晉王在燭光影裏時或離席,像遜讓退避的形狀”。故後世多以“燭影摇紅”喻悲歡離合之飲宴。作爲詞牌亦然。宋吴曾《能改齋漫録》卷一七《樂府下》記王詵撰《憶故人》詞,首句爲“燭影摇紅向夜闌”,宋徽宗喜其詞意,然“猶以不豐容宛轉爲恨”,遂令周美成[18](清真)增損其詞,而以首句爲名,謂之《燭影摇紅》。而先生此詞,亦爲寫離愁别怨者也。“沈宗吴”其人無考。按“天下沈氏出吴興,吴興沈氏出竹墩”之説,其人亦應爲浙江湖州府吴興竹墩村人。竹墩村位於今湖州市南潯區菱湖鎮,與先生母家同里巷,先生以詞詠其畫作,亦有以也。清乾嘉間有沈宗騫者,字熙遠,號芥舟,又號研灣老圃,亦爲吴興人。其人善書畫,書法二王,畫工山水。所作《漢宫春曉》、《萬竿煙雨》及現存水墨、設色諸山水册頁,氣韻高古,在黄大癡與董香光之間。所著《芥舟學畫編》四卷,爲“四王”之後[19]畫學理論名著,其卷一、卷二,亦論山水者也。“沈宗吴”亦工山水,其與沈宗騫爲兄弟行歟?卜算子 再題沈宗吴桂林山水圖當鏡鬭妝紅,刻意調眉翠。擷到迷離水詆雲,輭整千鬟膩。  喧石夢潮來,澄浪愁潮退。好借枝頭萬葉風,與送孤帆至。【箋疏】

此詞亦録自《國學論衡》第一卷第二期,列前詞(《燭影摇紅》)[20]之後,署名“前人”。《卜算子》爲常用詞牌,又名《百尺樓》、《楚天遥》、《眉峰碧》、《缺月掛疏桐》等。據傳,該詞牌源出唐駱賓王作詩喜用數字,人稱“卜算子”。先生此詞,數字雖亦不少,如“千”、“萬”、“孤”等,然非重點,重點仍在寫離愁别怨耳。

按:凍國棟《編年》一九三二年條:“上海大同大學畢業,於上海愛群女子中學任教(代課),講授國文、歷史。”又一九三三年一[21]月至一九三五年八月條:“失業在家。”從是年發表《解連環》、《燭影摇紅》、《卜算子》三詞觀之,先生返鄉閒居間,雖因學夢窗詞,習“爲無病呻吟之語”,然心境亦確乎不佳也。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 先生二十四歲

是年,先生在平望閒居兼養疾。暑假,應鄉黨之約,參與創辦“平望尚志暑期學校”。八月,發表《園居即事》(二首)、《病懷》、《獨遊西草蕩》、《朝發》、《晚眺》、《題吴蕘圃山水幛子》詩七首。此爲先生首次發表詩作,金松岑選薦之功不可没也。十二月,又發表《病起步後園》、《秋晴間步》、《中秋遣興》、《與椿楠步水平庵》、《鷓鴣天》詩詞五首。七律 園居即事 二首其一椎耳酸聲獨雁歸,冷烟雜雨挾秋飛。古籐頽屋西風暗,秃筆尋詩墨氣肥。種菜光陰癡作計,灌園事業意多違。一杯乞許花間住,白酒黄雞願豈微。其二屋牙銜曝暖樓臺,老雀于于據樹咍。茶冷拗桑翻焰活,露涼踞石看雲回。肝腸跳擲玄言聖,黑白迷離劫局哀。輸與黄雞龍啄日,徘徊端恐負深杯。【箋疏】

此詩録自《文藝捃華》第一卷第四册(圖五),署名“吴江唐長

[22]孺”。寫作當在去歲(一九三三)初秋,地點即在吴江平望自家庭園也(參下文《題吴蕘圃山水幛子》箋疏)。七古 病懷絶慮已似艮位空,糟醨差可塞明聰。病懷機發我未禁,一一揮之簾外風。【箋疏】

此詩亦録自《文藝捃華》第一卷第四册,列前詩(《園居即事》)[23]之後,署名“前人”。先生門生故舊介紹、轉録之《絶慮》即指[24]此詩,然出處、字句每多訛誤,宜以本書記載爲準。揣摩此詩,先生是時恐嬰微恙,尚未勿藥也。五律 獨遊西草蕩隨心紅靄苦,照眼白波閒。落日騎秋穩,驚風動地頑。灘乾陷蚌蛤,塚古觀江山。撥抱孤舟去,蘆花夢外攀。【箋疏】

此詩亦録自《文藝捃華》第一卷第四册,列前詩(《病懷》)之[25]後,署名“前人”。江浙以“草蕩”爲名之地甚夥,揣摩詩意及先生行跡,應指今浙江桐鄉、嘉興間之“草蕩”也。該“草蕩”分東、西二部,自吴越起即爲著名戰場。清吴曹麟《語溪棹歌》有云:“游屯涇上草萋萋,紀目坡邊一色齊。周帳當年曾放牧,漁舟唱過蕩東西。”景色自然亦甚可觀。其時先生應寓止南潯母舅家,距“西草蕩”不過數十里,乘興一游也。五律 朝發曉氣明遥日,朝陽樹腹完。虵蟠礪石溜,鴉去野窩殘。片席安漁叟,孤雲切健翰。團圓波四面,擊岸作鞭看。【箋疏】

此詩亦録自《文藝捃華》第一卷第四册,列前詩(《獨遊西草[26]蕩》)之後,署名“前人”。先生門生故舊介紹、轉録之《曉竹》[27]即指此詩,然出處、字句每多訛誤,宜以本書記載爲準。先生從平望至南潯母舅家,往返多走水路。此詩蓋紀途中見聞者也。五律 晚眺風高翻白鳥,日落冷紅亭。强撫枯槐嘯,孤吟秃鶩聽。繁憂依畫角,一笑暖雲屏。幽意黄塵裏,行吟撥水萍。【箋疏】

此詩亦録自《文藝捃華》第一卷第四册,列前詩(《朝發》)之[28]後,署名“前人”。七古 題吴蕘圃山水幛子雲山澹澹涵虚神,老樹落啴强自尊。不屑之氣空依傍,粃糠世法適其真。取悦耳目資甜熟,造心擊塵難苟陳。肥魚大蛤不爲美,筍蔬有時勝八珍。蕘翁畫筆老平淡,看雲贊拜歎絶倫。倪迂往矣誰其躅,吁嗟我意何由申。【箋疏】

此詩亦録自《文藝捃華》第一卷第四册,列前詩(《晚眺》)之[29]後,署名“前人”。“吴蕘圃”應即吴麐。《歷代畫史彙傳》卷七據《墨香居畫識》:“吴麐字蕘圃,江西人,山水長於小幅,出入元四家,[30]以疎散簡淡爲主。”“幛子”與舊“幡子”相類,多用於慶弔,以整幅布帛爲之,其上或題字或繪畫,供懸掛者也。

按:此《題吴蕘圃山水幛子》詩後有雙行小注,全文爲:“長孺詩幽澀似郊、島,及永嘉四靈,亦受散原之暗示。長吉鬼才,非少年所宜,已切戒之。而仍登數首,不泯其長。松誌。”蓋金松岑綜括評品前揭七首詩,並勉勖先生之語也。松岑時任《文藝捃華》文學部幹事,此七首詩,皆爲其選薦發表者。細味之,既有東野之“鉤章棘句,搯擢胃腎”(韓愈《貞曜先生墓誌銘》),亦含閬仙之“孤絶”(蘇絳《賈司倉墓誌銘》)、“奇僻”(劉客莊《後村詩話》),誠至論也。然亦與先生際遇相關也。先生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上海大同大學畢業,先於上海愛群女子中學代課,旋即失業。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元月至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八月,賦閒家居,兼嬰微恙,故得從容研習幽澀一派詩作,汲取與己心境相通者,發之於詩也。下録同年及翌年發表諸詩作,皆大體類同,將不復提示云。七律 病起步後園病餘皮骨照蒼苔,好影婆娑不可追。霜外冷株嘘落日,坡前敗葉鎖空臺。虀鹽賤命依詩膽,蔬韭微情出酒杯。怪事紛然誰得理,啼鴉滿目過牆隈。【箋疏】

此詩録自《文藝捃華》第一卷第六册(圖六),署名“吴江唐長[31]孺”。揣摩詩意,蓋病雖瘳減,可於後園閒步,然身體尚未痊可,仍須餌藥也。七古 秋晴間步踏枝好影掠晴鳩,乳鴿張翼窺窗紙。乾鵲蹲伏娱秋陽,病蝶粘壁雞出塒。時見蟋蟀跳而呼,鼓吹蝦蟆撼屏几。廢池渟滀瀦行潦,鸛咮下啄荇藻昵。魚痕接喋抱葦蘆,亦有騰擲見頳尾。老蚓屈曲蟠青苔,吐納石氣歌娓娓。迎門梧檟吹雲涼,明滅秋色噤絡緯。離離苦竹圍軒廊,矮松騰聳伸爪觜。屋角棗頰光酡然,芙蓉丹桂香迤邐。古籘一株蛟虬飛,柳罅漏出暮山紫。晴煙颺作青青羅,中移雁點照寒水。起疴瑟縮向秋風,忽喜清景有如此。孱夫雀躍眩雙眸,坐擁萬象頗自侈。但有新愁懸肝腸,斜陽孤角連雲起。【箋疏】

此詩亦録自《文藝捃華》第一卷第六册,列前詩(《病起步後[32]園》)之後,署名“前人”。詩題“間”通“閒”,“間步”即“閒步”也。五律 中秋遣興抱夢虚樓隙,放歌墜露前。微雲明八表,大月冷千年。石竅花痕活,池塘鵲影圓。孤依靈境卧,顛倒一相憐。【箋疏】

此詩亦録自《文藝捃華》第一卷第六册,列前詩(《秋晴間步》)[33]之後,署名“前人”。“樓”原作“啵”,即“耬”,用於此處不辭,應爲手民所誤。“虚樓”指凌空之樓。唐李中《送張惟貞少府之江陰》:“海月入虚樓。”又《晚春客次偶吟》:“閒上虚樓共倚欄。”又[34]《和潯陽宰感舊絶句》五首之二:“曾上虚樓吟倚檻。”遂據徑改。五律 與椿楠步水平庵殘鳥成别影,黯黯遠村分。吹出迎風笛,飛揚帖水雲。客心觀逐鶩,草氣落斜曛。挂鬢長煙裏,英靈若可聞。【箋疏】

此詩亦録自《文藝捃華》第一卷第六册,列前詩(《中秋遣興》)[35]之後,署名“前人”。“椿楠”,據唐剛卯見告,姓“沈”,平望人,先生總角之交也。“水平庵”亦在平望。“英靈”應指楊藝。藝爲平望雪湖人,南明之初,隨瞿式耜巡撫廣西。式耜與兵部侍郎張同敞同守桂林,城破被俘,從容就義。清錢澄之《所知録》卷下云:“留守(瞿式耜)既死,家人盡去,門下士吴江楊藝冒死尋其屍,猶未殊,[36]但血刃在頸耳。具衣冠斂,與張司馬同敞同瘞於北門。”待局勢稍定,藝又將式耜骸骨送歸常熟,葬於虞山。藝暮年歸雪湖,及卒,鄉[37]人以遺像勒石,置水平庵供養,以緬懷英烈焉。鷓鴣天擬綰蘋波短夢時,春潮銷盡舊心期。銅鸞稜角窺恩怨,粉蝶迴旋見笑啼。  香減盝,錦纏機,啶煙猶戀舊羅衣。商量不是東風惡,只是斜烟亂霧迷。【箋疏】[38]

此詞亦録自《文藝捃華》第一卷第六册,署名“唐長孺”。揣摩詞意,寫作當在今年(一九三四)初春,先生之疾病與心緒似已大體瘳差矣。“鷓鴣天”又名《思越人》、《思佳客》、《醉梅花》、《剪朝霞》、《驪歌一疊》,雖始見宋宋祁之“畫轂雕鞍狹路逢”,然以稍後晏小山(幾道)所作最爲繁夥及意味雋永。先生此詞,有小山遺韻,乃拓展詞路之作也。

按:殷恭毅《平望旅外學生暑期辦學紀實》云:“一九三四年暑假,吴天錫自蘇州回鄉,即約唐長孺、馮新善、宋之誠、吴陸桐和我商議共步倪徵啷、淩景誕等暑假辦學的後塵,大家欣然同意,立即籌備開學,校名按吴天錫提議定爲‘平望尚志暑期學校’,經費由參加[39]辦學者量力認捐,另外,還向支持辦學的家長尋求贊助。”知是年暑假,先生嘗應鄉黨之約,參與創辦“平望尚志暑期學校”。尚志暑校共舉辦四期,是年開始,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抗戰爆發結束。第一期以小學爲主,第二期後增辦初中一、二年級班,皆爲半日制,午前授課,午後休息,每期一月,對平望人才培養頗有裨助。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 先生二十五歲

是年,先生先在平望。其間,先生嘗往海上訪友。八月,應聘赴南潯中學任教,教授漢唐歷史。十二月,發表《秋夜試步》、《題石谷子枯木寒鴉幛子》、《感事》、《得椿楠書卻寄》、《春日偕子强恭毅聚飡竹岡橋》、《重九》詩六首。七律 秋夜試步出門挂影一湖水,木顫雲飛萬鬼窺。枕耳石根私冷語,闌胸夜氣出寒枝。平生所信寧甘爾,他日猶言足自知。豈摘黄花數佳日,斜風細雨落危卮。【箋疏】

此詩録自《文藝捃華》第二卷第四册(圖七、圖八),署名“吴[40]江唐長孺”。五古 題石谷子枯木寒鴉幛子玄陰溟蒼穹,嵯峨風吹陌。晏歲柳髠鬚,了了霜霰白。巢鶯了已違,鳴蟬運何厄。偃蹇指臂伸,健骨四旁魄。秃然眩醜枝,傴僂作勢逆。瘦硬復古簡,削葉如投幘。野色與沉浮,萬象收樹隙。夜静氣愈孤,大月爲賓客。驚鴉撇空飛,啄月投之驀。三匝不可尋,延秋夢無宅。但憶昭陽期,倦影何綿脈。動盪萬里烟,蜿蜒千山碧。須臾盍緩之,歸路風遮額。陽關與灞橋,塵埃皆蕭索。獨有漢南株,悽愴氣猶霸。草樹有菀枯,盛衰理能格。所以古靈來,老兵時嚄唶。畫師老虞山,辣筆森如戟。冥搜搯肝腎,岸然大幅擘。寫此苦寒姿,萬手趦趄卻。張壁忽窈幽,瞥眼了無隔。但見走龍虵,梁鼠夜嘖嘖。【箋疏】

此詩亦録自《文藝捃華》第二卷第四册,列前詩(《秋夜試步》)[41]之後,署名“前人”。“石谷子”即王翬。翬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劍門樵客、烏目山人、清暉老人等,常熟人,清初山水六大家——“四王吴惲”之一,“虞山畫派”之開創者也。全詩押入聲韻,故“霸”讀匹陌切,屬入聲陌韻。“霸”原指農曆月初始見之月,王[42]觀堂有《生霸死霸考》論之甚詳。先生謂“悽愴氣猶霸”,乃借用其音也。七律 感事耡耰棘矜誓無辭,合從連衡大笑之。江左酣豢原不誤,遼天腥穢古如斯。瘠肥況如視吴越,利弊相權棄四夷。放馬戢戈殊盛德,堂堂和策更何奇。【箋疏】

此詩亦録自《文藝捃華》第二卷第四册,列前詩(《題石谷子枯[43]木寒鴉幛子》)之後,署名“前人”。揣摩詩意,先生所感之事,爲“九一八”之後之中日關係也。七絶 得椿楠書卻寄佳人撇捩不相見,顛倒蒼雲白日間。千里冥空飛一羽,襟期了了窺孤鷳。【箋疏】

此詩亦録自《文藝捃華》第二卷第四册,列前詩(《感事》)之[44]後,署名“前人”。“鷳”原作“驀”,莫白切,入聲,出韻。又,“驀”原作上馬、騎馬解,與“千里冥空飛一羽”亦不能呼應。疑本字作“鷴”,爲手民所誤。漢班固《西都賦》:“招白鷴,下雙鵠。”漢劉歆《西京雜記》:“閩越王獻高帝白鷴、黑鷴各一雙。”清末民初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鷼》:“鷼,通稱白鷼,似山雞而色白,有黑文,[45]尾長三四尺,嘴及爪皆赤色。長江以南産生最多。亦作鷴。”遂據徑改。揣摩詩意,先生此時已離開平望,前往南潯中學任教矣。七古 春日偕子强恭毅聚飡竹岡橋好春許我作高會,揮手天際雲往還。公然騧隙恣延賞,吹花載酒氣如山。盪摩胸腹盟靈境,提攜白日味清閒。悠然相對各自適,坐看倒影明湖山。【箋疏】

此詩亦録自《文藝捃華》第二卷第四册,列前詩(《得椿楠書卻[46]寄》)之後,署名“前人”。然時間應在前詩之前。“子强”、“恭毅”,其人無考,疑爲先生大同大學同學。“竹岡橋”原在上海竹港,分内外,内竹岡橋建於明代,外竹岡橋建於清乾隆間,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皆被拆除。此詩“明湖山”之“山”與“氣如山”之“山”重韻,蓋仿杜少陵之《飲中八仙歌》乎?按:詩歌重韻,並不始於《飲中八仙歌》,而始於《栢梁詩》也。然《栢梁詩》係漢武帝與群臣二千石“聯句”,一人一句,重韻以争勝,可以不計。《飲中八仙歌》僅二十二句,卻押二船字、二眠字、二天字、三前字,蓋有意爲之者也。論者以爲,此歌分八章,分贈八人(仙),故雖重韻,卻不爲病。如然,則先生此詩,或亦可分前後二章矣。七律 重九悠然把酒對青蒼,見説樓頭百尺强。猶有瘖蟬埋蠹葉,欲收殘夢玩微陽。寒雲漸與暮天暱,好影頻移雁字長。採菊佩萸娱重九,人間歲月自堂堂。【箋疏】

此詩亦録自《文藝捃華》第二卷第四册,列前詩(《重九》)之[47]後,署名“前人”。

按:凍國棟《編年》一九三五年八月至一九三七年八月條:“浙[48]江南潯中學任教,講授國文、歷史、政治制度等課程。”意謂先生赴南潯中學任教,在是年八月後也。徐遲者,南潯人也,嘗撰《我的文學生涯》,記早年見聞甚悉,其第二部第三章記彼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進南潯中學讀三年級,云:“潯中是個非常可愛的學校。它生氣勃勃,師資極好。除國文教師沈和笙年齡稍大,其餘都是二十多歲的青年大學畢業生。”第三部第八章記彼是年秋到南潯中學教初一國文、英語、音樂,云:“歷史教師唐長孺,以後將是著名歷史學[49]家、武漢大學名教授。南潯中學是辦得很有生氣的。”則徐遲係與先生同時應聘至潯中任教者。李文瀾《難忘珞珈憶恩師》記先生晚年與青年史學工作者聚會,介紹個人經歷,嘗言:“我念大學時,讀的是文科(原注:那時還未分什麽歷史系),學的課程有羅馬法、商法、市政管理、比較刑法、西洋現代史,没有念中國史。大學畢業後,父親要我去教書,我才買了許多參考書,讀起中國史來,我不會民族文[50]字,所以選教秦漢至唐這一段。”則先生最早研習漢唐歷史,實在任教南潯中學時也。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 先生二十七歲

是年,先生先在南潯中學。此前,先生即已熱衷翻譯。去年五月,翻譯美國小説家賽珍珠之名著《大地》,已由上海啟明書局出版;今年六月,翻譯美國劇作家奥尼爾之名著《月明之夜》,亦由上海啟明書局出版。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中日戰争隨即全面爆發。八月十三日,中日開始淞滬會戰。南潯中學旋解散。是後,嘗引導金松岑、徐子爲遊南潯龐氏宜園,松岑有《一枝花》紀遊,兼懷家國之憂,推測先生應有和作,惜已不存。冬,國軍敗績,日寇長驅直入,蘇州淪陷,先生亦舉家至莫干山避難矣。【箋疏】

金松岑《紅鶴詞》丁丑歲(一九三七)有《一枝花》,序曰:“避地震澤,與子爲、長孺游南潯龐氏宜園,十年重到,風味殊矣。”詞云:“霜角吹寒急。水竹名園自碧。扣門雙鶴舞,舊相識。翠羽疑人暗啄、纖鱗食。風戰衰荷葉。水氣蕭漻,蘚文緑到遊屐。  烽火連江驛。韻事半、偷閒日。楓翻鴉陣過、暮容色。一笛伊涼那,更度[51]鄰牆入。旅程歸未得。且裝箇、魚蠻醉吟,銅斗能拍。”序中之“子爲”,即徐子爲(一九〇六至一九五八)也。子爲字炳恒,别號恒廬,吴江震澤鎮(距先生之平望鎮僅二十里)人,亦先生之鄉黨也。家世經商。少受塾師王鶴清啟蒙,後隨金松岑、章太炎學習古文,故於詩文、書法皆擅長,於先生亦有舊焉。“南潯龐氏宜園”者,清南潯巨商龐雲鏳之子元濟所建之私家園林也。

按:凍國棟《編年》一九四一年條:“翻譯美國作家賽珍珠小説《大地》系列《兒子們》續編《分家》,由啟明書店(書局)出版。”又一九三七年八月至一九三九年八月謂先生避難上海期間,“因生活所困,經友人介紹,入上海啟明書店(書局),從事翻譯工作”,翻[52]譯之《月明之夜》,“由啟明書店(書局)於一九三九年出版”。按:此二條所記多不確。《大地》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一月三版本(圖九)版權頁記“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五月初版”。《月明之夜》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四月再版本(圖一〇)版權頁記“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六月初版”(參本書附録一)。則知先生任教南潯中學時即已熱衷翻譯矣。

先生初事翻譯,原不欲署己真名。此亦時尚使然也。故《大地》封面署“由稚吾譯”,版權頁署“譯述者由稚吾”。至《月明之夜》出現偏誤,封面署“唐長孺譯述”,版權頁署“譯述者潢虎”。是後出版之譯著,亦即下文行將提及之《佛蘭克林自傳》、《新中國》、《東風西風》、《威克斐牧師傳》等,遂皆署“唐長孺”真名。惟最後一部譯著《金銀島》,又署“何孟雷”筆名。先生從事翻譯,以筆名始,復以筆名終,亦一趣事也。然有趣者並不止此。柳義南《憶唐長孺教授》云:“他也曾翻譯過書,如美總統《富蘭克林傳》等。在譯書上,他曾開過一次玩笑。當時他在上海‘聖瑪利亞’女校執教,用有閒時間譯了一本書名《愛國者》的小説,不用己名,用他妹妹唐齊(露葵)的名字去投稿。書出版後,出版社通知他妹妹去領稿費,弄得大家都愕然。後才知其事,唐齊只好拿了圖章去領,外界不知,都[53]認爲此書是唐齊所譯。”所記翻譯時間、譯著名稱、唐齊署名均不確,蓋年代久遠,記憶失真也。余嘗就此向唐剛卯探詢,剛卯乙未(二〇一五)十月九日來函云:“《月明之夜》的封面注明由我父親所譯,但在版權頁上又稱‘潢虎’譯,可能是我父親的筆名。他在翻譯賽珍珠的《大地》時所用的是我一位姑母的名字,據説寄稿酬時,收款人是我的姑母,曾爲笑談。”正誤亦參半焉。實際應係《大地》署名爲“由稚吾”,領取稿酬者爲唐齊,蓋“吾”即指其妹,“由幼稚之吾”譯述,由幼稚之妹領取稿酬,亦甚匹配也。

凍國棟《編年》繫南潯中學解散,先生全家至莫干山避難,於是[54]年八月後。唐露葵《憶先父唐耕餘》云:“日寇節節入侵,從金山灣登陸,父親本擬帶全家從湖州山區到皖南避難,但已不及,乃避至莫干山上。當時隨父親避難親戚有數十人之多。大家商議後,決定下山經杭州至上海,一路上倍受艱難。父親一家是最後下山……到上海[55]〔的〕。”則先生舉家再遷海上避難,應係翌年(一九三八)之事也。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 先生二十九歲

是年,先生在上海。遇金松岑,喜極,以五古一首爲贈。先生時爲聖瑪利亞女子中學教員,而松岑時任光華大學國文教授,先生遂常至光華大學聽課,其間聽吕思勉課尤多,受《白話本國史》影響,始研遼金元史。其間,四月、九月,先生翻譯美國政治家、科學家佛蘭克林之名著《佛蘭克林自傳》、美國傳教士葛蕾勃爾之名著《新中國》,相繼由上海啟明書局出版。五古 贈松岑公别公苕霅間,風雨初晦冥。方懷陸沉憂,況與離愁拼。中筵撫頭顱,有涕如糜綆。師旅破旂槍,江湖漂蓬梗。餘生擲孤注,轉徙棲山嶺。謁公窮海隅,端如清夢迥。往事不可言,欲發意猶廧。方今計安危,中興兆休徵。窘步支折椽,捧手顧完甑。蠶叢半壁天,想見南風競。端欲持寸箠,坐撻蛟螭横。機運窺貞元,漢德自靈永。熒熒魑魅光,乘此陵蝕影。日月當中天,疾走驚雷霆。收京還有期,幸覩國威騁。我公鸞鶴姿,道論信淵静。汲古綜經緯,剖毫洞利病。平生用世心,藉手無寸柄,甘以澄清志,洒掃一室整。把筆通九天,濾酒開三徑。坐卧遼東樓,行吟峴南井。祝公黄髮期,高齋聽煮茗。賤子百無成,猶憑公言信。心收汗馬功,力殫毛髮勁。艱難一篇詩,投公一笑正。【箋疏】

此詩録自先生手書(圖一一)。原本無題,題爲本書所擬。“方懷陸沉憂,況與離愁拼”二句,原補寫於“中筵撫頭顱,有涕如糜綆”二句右,兹據詩意插入。後有先生晚年手書:“一九三九年在上海遇見金松岑,寫這首詩給他。”全詩係寫於“萬葉書店監製”豎格稿紙。“萬葉書店”爲錢君匋等於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七月在上海租[56]界創辦之中國第一家音樂出版社,亦係“孤島”時期上海抗日文藝出版陣地之一,時間正相吻合。金松岑何時來滬,凡有二説。《金松岑先生年譜簡編》去歲(一九三八)條云:“夏,先生避亂居滬,[57]應故人蔣維喬、張壽鏞聘,任光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此第一説也。據載出自松岑《行狀》、《墓表》,自宜可信。夏承燾《天風閣學詞日記》今年(一九三九)一月廿九日云:“聞金松岑翁已來滬,下期任[58]教光華大學。”此第二説也。夏承燾原任杭州之江大學國文教授,杭州淪陷,隨校遷滬,同在學界,聲問相通,自應亦有根據也。據此,金松岑來滬,至遲應在今年一月下浣,先生與之相遇,則更在此後矣。此詩首句“别公苕霅間”,“苕霅”爲苕溪、霅溪二水合稱,在今浙江湖州境内。即先生與金松岑前年南潯龐氏宜園一别,各遭亂離,此爲首次邂逅也。時國事日非,人事日蹙,故愀然憂戚,甚有感焉。

按:先生丙寅(一九八六)二月二十二日致吕思勉女公子翼仁函云:“我初知讀書,實受《白話本國史》的啟發,特别是遼金元史部[59]分。”《白話本國史》全名《自修適用白話本國史》,凡四册,係吕思勉所著首部中國通史。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九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是後屢經修訂再版,影響甚大。李文瀾《難忘珞珈憶恩師》記先生晚年與青年史學工作者聚會,介紹個人經歷,嘗言:“我雖然没有正經地念中國史課,然而有兩位老先生對我影響很深。第一位是吕思勉先生(原注:我在光華中學念書時就聽過他的講課)。他講宋遼金元史,引了許多書是我聞所未聞的。出於仰慕老先生的名望,[60]我還是聽得很有興趣。”先生聽吕思勉講宋遼金元史,當在上海光華大學,並從今年始也。

凍國棟《編年》一九三七年八月至一九三九年八月條:“先後譯出《富蘭克林自傳》、《威克斐牧師傳》、《金銀島》、《月明之夜》等著作,並由啟明書店(書局)於一九三九年出版。”又一九三九年八月至一九四〇年云:“翻譯美國傳教士格雷比爾著《新中國》一書,一九三九年由上海啟明書店(書局)出版(至一九四六年七月,前後[61]再版三次)。”按:此二條所記多不確。先生所譯之《月明之夜》係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六月由上海啟明書局初版已見前述。《佛蘭克林自傳》初版本(圖一二)版權頁記“中華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四月初版”(參本書附録二)。《新中國》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〇)八月再版本(圖一三)版權頁記“中華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九月初版”(參本書附録三)。此二著,始爲先生避難海上,爲營生計,重拾譯筆,所從事之工作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