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存在感:每天读点黑格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2 19:19:51

点击下载

作者:刘素平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存在感:每天读点黑格尔

永远不要找别人要存在感:每天读点黑格尔试读:

作者简介

刘素平,女,1966年3月出生,1989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多年从事文史、党务、旅游等工作,现就职于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政协文教体卫委。

2009年开始文学创作。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葫芦岛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在各级各类文学网站、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故事、散文、传记等各类文字近八十万字。

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陪你一起看草原》。

引言(代序或内容介绍)

二千年前,在盛产神话故事的古希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满天星斗的晚上,哲学家泰勒斯一边走一边抬头望天,口中还不停地叨叨咕咕……于是,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明天要下雨啊!他正要为自己的发现欣喜若狂,却一不小心掉落进脚下的一个坑里。有路人将他救起,做为回报,他将明天将要下雨这个预言告诉了对方。望了一下满天星斗的晴朗夜空和摔得灰头土脸的泰勒斯,对方只回了一句:这真是笑话!

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哲学家也就成了“只关注天空、不理现实”的代名词。可是,第二天,天,却真的下雨了……

二千年后,在德国,有一个叫格奥格尔·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人,以一番“仰望天空”的话,为哲学家们正了名。

他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他还说:一个民族只有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当然,他不是随随便便就说出这一番话的,他也不只是就说了这一番话。他不仅出了书,而且还留下了许多精典名言。

比如:熟知并非真知;

比如: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比如: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比如:背起行囊,独自去旅行……

可以说,他的的确确是一个“牛”人。

因为一长串的名字不好记,他的智慧之光也足以盖过家族的其他成员,因此,我们也就将他的名字,简称为他家族的姓氏——黑格尔。

黑格尔留给世人的形象是这样的:

黑格尔,容貌端庄,一双大眼睛总是闪烁着飘忽不定的光芒,即使是在微笑时,也夹着些锋利、尖刻、讽刺的味道。他的这种眼光是使人望而生畏的,即使不把人吓退,也只能对他敬而远之。如此,人们判断他是一个内向的、深邃的思想家。

然而当他一开口,说出的话却是和气的,与人友善的,很是深得人心的,使人不由自主地愿意和他接近。于是,他的眼神,他的微笑,就似一线阳光,穿透重重的云雾,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世人给黑格尔的人生评价是这样的:

19世纪著名的德国古典哲学家、辩证法大师、知识渊博的学者。他是德国哲学的代表之一,哲学发展史上第一个系统地阐述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是著名的哲学家,但归根到底他还是很接地气的人。哲学家之所以成为哲学家,也是有原因的,他们所说的那些或称为“疯言疯语”;或称为“名言警句”的话,也不完全是凭空想像的。那么,下面,让我们沿着黑格尔的人生轨迹,去寻找一个哲学家的哲学思想根基吧!

1770年8月27日,在德国符腾堡斯图加特城的一个公务员之家,后来成为伟大的哲学家的黑格尔出生了。

黑格尔出生的这一天,不仅仅是父亲斯图加特税务局书记的格奥尔格·路德维希·黑格尔,为喜添贵子而高兴,而且整个家族都处于兴奋中。然而,此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给全家带来喜悦的新生儿,数十年后,会成为德国著名的思想家。

黑格尔的家庭不是显赫的上层贵族,也不是贫困的下层平民,这个家庭是一个严格克已,讲究实际,又很有进取心的中间阶层。因此,受父辈们以绅士自居的影响,形成了黑格尔独特的为人处事方式。

幼年的黑格尔,相貌平平,瘦长的脸给人以营养不良的印象,低垂的眼皮,使人感觉他好像萎靡不振。他一点也不机灵,缺少精力充沛的孩子应有的活蹦乱跳的生气。只有他常去读书的图书馆的馆员不这么看。因为,图书馆员看到了小黑格尔制作的读书卡片。这小小的读书卡片,为黑格尔日后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这绝对是一个好习惯。

任何见过少年黑格尔的人,都会认为他不仅没有什么天分,而且还是一个神色拘谨、表情木讷、不善言词的孩子。可是1787年的一次毕业演讲,让“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因为他演讲的篇目《土耳其统治下的应用艺术与科学之衰落》,以及此前他写出的两篇作文《论希腊和罗马人的宗教》、《论古代诗人的若干特征》,是一般中学生做不到的啊!呵呵——,看出来少年黑格尔对古典文学及希腊、罗马、土耳其的文化知识,有多么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了吧!

于是,凭着那次的毕业演讲,黑格尔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奖学金,并于1788年,顺利地进入了培养未来教师与牧师的一座古老学府——杜宾根神学院。

在杜宾根神学院黑格尔不太参加击剑和骑马这些体育活动,虽然,击剑和骑马,这是当时进入上流社会的人物所必须具备的技能。黑格尔只是一如既往地埋头苦读。因此,一些同学对黑格尔颇有看法,就私下里画了一幅漫画来嘲笑他。漫画中的黑格尔是一个驼背、撑拐杖的小老头。黑格尔看到了,但他没有任何表示,只是宽容地笑了笑。有人问他,何以如此地谦和?他想起了父亲告诫他的话:“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看到这里,青年朋友们也许会说:怎么黑格尔17岁跟我差不多呢?很有希望跟他老人家比肩啊!况且,现在条件好多了,他老人家哪个时候,电脑这些个高科技玩艺,可还是神话呢!

接下来,在杜宾根神学院,黑格尔只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哲学硕士论文。当1793年通过哲学博士论文后,黑格尔放弃了成为一名收入高、生活稳定的牧师的机会,宁可去当家庭教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啊——他可以充分运用主人家那些丰富的藏书,研究学问呀。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这个家庭教师,黑格尔一当就是七年。

1800年,黑格尔来到耶拿,与好友谢林共同创办了《哲学评论》杂志。这也是他哲学观点公布于众的初步尝试,虽然倍受打压和干扰,但毕竟又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这次当编辑的体验,又使黑格尔具备了哲学家首先要具备的作家的素质。

从1801年开始,黑格尔成为耶拿大学编外教师,四年之后又成为了副教授。此时,拿破仑军队正在欧洲攻城略地,摧毁封建王朝。1806年10月的一天,法军攻入了耶拿,黑格尔亲眼目睹了拿破仑骑马进耶拿巡视的情景。拿破仑,令他有一种奇异的感觉,这种奇异的感觉是什么,他一时说不清楚,是崇拜吗?也许吧!但同时,他最担心的是自己几天前寄出的《精神现象学》书稿,不会在这场战火中损坏就好。

终于,1807年,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出版了。这本《精神现象学》是他数年心血的结晶啊!

现代人流行星象学,从星象的角度来看黑格尔,他是处女座。一般处女座的人,都有着极其深邃的逻辑思维。事实证明,黑格尔真是具有超强逻辑思维的人,而这正是成为一个卓越哲学家应有的素质。

1808—1816年,黑格尔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这八年中,他最主要的学术成果,就是完成了一本《逻辑学》,被简称之为大逻辑。

因为黑格尔的学术成就,1816年,他被聘为了海德堡大学教授。期间,于1817年又出版了《哲学全书》。这本书里,黑格尔论述了绝对精神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其中的逻辑学部分,被简称为小逻辑。

1818年黑格尔又担任了柏林大学教授。于是,经过多年的研究,于1821年,又出版了《法哲学原理》一书。

这样,黑格尔就基本建立起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被公认为是最艰深难懂的一套体系。

在他亲自授课的时候,就曾经发生了一件事:因为他的思想太晦涩难懂,整个教室只有一个学生的现象。而这个学生,是因为走错了门,而又不好意思离开才留下来的。

然而,这并不妨碍他的讲演和理论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

事实上,黑格尔专注于学习研究,却不是一个只埋头于书斋的老学究。他对生活中的美有着非凡的敏感。

朋友们,向太阳,让人类的幸福之果快快成熟!几茎残枝、几片碎叶,怎能把太阳的光辉遮住?要穿过这些残枝碎叶,奔向太阳边去,吸吮着他的热和光,不要顾虑——黑格尔以此自勉,也激励他的学生们共同去探索真理!

黑格尔执着地追求真理,同时又不被生活中的一些假象所迷惑。“我不能满足于开始人类低级需要的科学教育,我必须攀登科学的高峰。”

黑格尔,有一双猫头鹰似的眼睛,黄昏就起飞。

因此,1829年,黑格尔凭借着他的学术成就,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1831年,意气风发的黑格尔却因患霍乱而病逝。

黑格尔去世后,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被后世所传颂。

可以说,黑格尔达到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甚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都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的产物。

而到了20世纪,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又成了国际现象。东西方很少有哲学家和哲学派别不同黑格尔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黑格尔派或新黑格尔主义,也成了历史现象。

到了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在世界,黑格尔哲学,仍然以穿越时空的哲学精彩,启迪着人们的思想、灵魂、思维,甚至是语言和行为。

而进入了现代文明的人们,又将以如何去粗取精地汲取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青年朋友们,又应该怎么样探究人生,提高幸福指数,摆脱彷徨困顿和浮躁焦虑的情绪?让圣人的智慧,成为我们取得成功,照耀我们前行的灵光!

于是,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预言事件,就有了新的注释、答案和发展:

比如:关注星空,也看好脚下;专注理想,就不要怕脚下的水坑。

比如:不要轻易做出判断;有眼界才不会贻笑大方。

比如:向专注理想的人致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比如:懂得欣赏也是一种高度,等等。

哲学除了表述之外,还是一个方向的指引者。纵观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虽然还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他的哲学思想中,特别是他所说的名言警句,仍然不失为具有穿越时空的哲学精彩,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启迪人们的心灵。

笔者认为有必要,大家觉得呢?

黄昏向深夜走去,哲学把社会的喧嚣过滤为冷静的沉思……  第一章自然,有一种自然叫仰望天空

自然一词有多种解释。

其一,天然,而非人为的。《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其二,自然而然,按事物内部规律发展变化。

其三,自若,不呆板,不拘束。宋秦观《次韵何子温》:谈笑自然群吏肃,何须酒后次公狂。

最主要的一种解释即“自然界”。而这个自然界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

广义是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包括人类社会。

狭义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通常分为非生命系统和生命系统。被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通常称为第二自然或人化自然。

自然,二千年前的一个满天星斗的晚上,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因抬头望天,而掉到了坑里。自然,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明天要下雨啊!自然,有路人将他救起。自然,作为回报,他将明天将要下雨这个预言告诉了对方。自然,他被人家笑话了。自然,哲学家成了“只关注天空、不理现实”的代名词。自然,第二天,天,真的下雨了……

自然,二千年后,在德国,有一个叫格奥格尔·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人,以一番“仰望天空”的话,为哲学家们正了名。

自然,这个人的的确确是一个“牛”人。

自然,就有一种自然叫仰望天空了。1、密涅瓦的猫头鹰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黑格尔

猫头鹰属于夜行性猛禽。猫头鹰的眼睛又圆又大,很像猫的眼睛,所以被称为猫头鹰。它的双眼不像其他的鸟类生长在头部两侧,而是长在正前方,眼的四周羽毛呈放射状,形成所谓“面盘”。嘴和爪都弯曲成钩状。周身羽毛大多为褐色,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

猫头鹰只有夜间和黄昏活动。“暗时吃鸟肉,日时给鸟打”是一句用来形容猫头鹰习性的顺口溜。

猫头鹰主食鼠类,有时也捕食小鸟或大型昆虫,是农林益鸟。有人曾做过统计,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捕1000只左右老鼠,而每只老鼠又一个夏天糟蹋1000克粮食,以此类推,一只猫头鹰一年可以节约1吨粮食,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呢!

其实,猫头鹰的自然死亡率是非常高的,这种人类的益鸟也是很脆弱的,也是需要人类保护的。

这一点上,古希腊人做得相当好。

古希腊人相信猫头鹰有很高的智商。还有人相信猫头鹰能听懂人的谈话,甚至能变成人。

为什么人们会这样看待猫头鹰呢?

因为人们看到猫头鹰的双眼在头的前方,而且大多数猫头鹰都有脸盘,很像人脸。人们平常看到的猫头鹰,瞪着一双大眼,神态沉稳,很像神庙里的占卜师。它还经常保持着思考的表情,于是人们就认为猫头鹰很聪明。每当夜深人静,人们熟睡之际,猫头鹰会发出的怪叫,就被认为这是智者无法忍受民众的愚昧,而不断孤独地呼喊,用来唤醒世人,警醒世人,指引方向的。

密涅瓦是希腊神话中多才多艺的智慧女神雅典娜。传说是雅典娜女神把纺织、缝纫、制陶、园艺等技艺传给了人类。雅典娜女神同一只猫头鹰共同守护雅典平安,她们有着相同的神力和特征。

猫头鹰是密涅瓦的象征,代表着智慧、理性和公平。它是站在密涅瓦肩头的圣鸟,被认为是掌管智慧和学问的鸟。所以,英语中有一句谚语:像猫头鹰一样聪明。

猫头鹰眼睛明亮,目光锐利,洞察力强,浓密的眉毛给这种鸟深思熟虑的表情。有人甚至认为密涅瓦也会化身为猫头鹰,借用这种伪装从她的敌人那里窥探他们的秘密。雅典城很多有身份地位的人,或富有的人,都喜欢带着猫头鹰在市区里游玩,借以炫耀自己。

古希腊哲人毕达哥拉斯因此将哲学定义为“爱智慧”,猫头鹰也成了哲学的代称。罗马人征服雅典后,带来他们的智慧女神密涅瓦,密涅瓦的猫头鹰,从此流传于世。?“密涅瓦的猫头鹰总在黄昏时起飞”——这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的。

在黑格尔看来,猫头鹰是哲学思考的别称,是一种启迪人类智慧的神鸟,是思想者的象征。密涅瓦的猫头鹰飞翔了,就意味着人类的智慧启动了。而且,这次人类智慧的启动,它不是在晨曦中迎旭日而飞,也不是在午后的蓝天白云间自由飞翔,而是在黄昏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它是处在猫头鹰和密涅瓦之间,也就是说它处在黄昏和晨曦之间,在完成某件事儿后才苏醒。

黑格尔借这个譬喻说明:哲学的认识方式是一种反思。

另外,他还暗示:哲学家经历长久的沉思,等待瓜熟蒂落的那一刻,犹如猫头鹰等待黄昏的来临,然后才能展翅飞翔。

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哲学的反思必须是深沉的,自甘寂寞的,不能搞轰动效应。

因此,黑格尔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中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所以,黑格尔提出:精神上、情绪上深刻的认真态度也是哲学的真正的基础。

黑格尔借用猫头鹰在黄昏出来活动这个自然的生活习性,对自己的哲学体系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反思”。

别具意味的是:在企业经营中成功转型的日企富士胶片公司,在其投资460亿日元建立的富士胶片先进研究所里,也将“密涅瓦女神的猫头鹰”作为研究所的象征。

同时,还引用了黑格尔的名言作为解释:

一个强盛的时代终结了,也就是公司的发展到了黄昏,我们的公司也到了一个不得不改变核心业务的时期,那么,我们要发展、要生存,就应该放飞象征智慧的密涅瓦的猫头鹰,探寻今后的核心业务,让富士胶片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在黄昏起飞!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多人在谈论哲学的时候,都经常引用黑格尔的这个比喻。

评论家在写评论文章时,以密涅瓦的猫头鹰为题;小说家写小说时,以密涅瓦的猫头鹰当笔名;高中老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就让学生做一头密涅瓦的猫头鹰。

有人以密涅瓦的猫头鹰为名开博;有人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当QQ名;有人甚至组建了一个研究密涅瓦的猫头鹰小组……似乎,密涅瓦的猫头鹰成了各种时尚的代名词;似乎,一个哲人如果不能和密涅瓦的猫头鹰扯上点关系,就不够深邃和知识渊博;似乎,密涅瓦的猫头鹰成了一个时代的智慧之光。

一句话:密涅瓦的猫头鹰,简直是帅呆了!

黑格尔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来比喻哲学。提到黄昏,又能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唐朝诗人李商隐的《登乐游原》的诗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对这首诗的解读也是有着不同的观点的。

大部分人认为,傍晚时分,心情不快,驾车登上古时的乐游庙。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辉,夕阳是多么的好,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这其中寓意即有对美景的赞美,又有惋惜之情。

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向晚不适,心情郁闷,才出去排解。看到夕阳下的美景不禁豁然开朗,正是因为黄昏时分,所以才有如此美丽景色。感概之下郁闷之气才被排解掉了,所以作者才有此一诗流传的。

现在,一般都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指老年人的生活。

既然密涅瓦的猫头鹰可以在黄昏起飞,那么,我们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人,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年青的时候,我们要抓住机遇,用充沛的精力,去勇敢地迎接黄昏后的黑暗的挑战,一句话:我们要鹰击长空。

而当我们青春已逝,慢慢走进了人生的黄昏时,我们会骄傲地说:我们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虽然,人生的黄昏已经来临,但是,我们的奋斗却不会停止,仍然会如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在黄昏起飞,让生命怒放,去铸就老年人的辉煌。这样,当我们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用整个生命书写了壮丽的人生。

这就是密涅瓦的猫头鹰带给我们的警醒,这就是黑格尔的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带给我们的哲学反思。

最后,用一首诗,来描绘密涅瓦的猫头鹰吧!

站在黄昏里等待,?

昨夜梦中许诺的雨。

诗和女神,

密涅瓦在暮色中沉吟。

那只静默的猫头鹰突然起飞,

消失在晚霞的金辉下。

密涅瓦注视着天边干枯的云彩。

并没有目送它,

密捏瓦知道它的去处。?

密涅瓦的猫头鹰,要等到黄昏才会起飞。_________黑格尔2、一杯水是清澈的

一杯水是清澈的,但海水却是黑色的。就像小的道理可以说明,而真正的大道理是沉默的。 ——黑格尔

一杯水是否清澈,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是极好分辨的。但是,如果问海水是什么颜色的?这就不好说了。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即使是同一个人,给出的答案也是有差异的。

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得到的结果本就是不一样的。

大部分的人都会说:海水是蓝色的。

描写大海时,人们经常会用诸如“在蔚蓝的大海上”之类的词来形容。由于文人墨客在笔头上的极力渲染,使得只在书本上读到文字,而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人,都确信:海水是蓝色的。这样,说的人多了,即便是见过大海的人,也“眼见为实”地、肯定地说:海水是蓝色的。

文人们也冤枉。

本来嘛!文人们也并没有太过于夸张,在光的折射下,特别是在晴朗的日子里,放眼远眺,那大海和天空一样,真的是蓝蓝的。普通的人根本无法解读这一自然现象,也无法分清大海和天空到底是谁借了谁的光儿。

其实,如果有好信儿的人,用一个杯子盛起一杯海水,可见,海水是无色的。确实,海水也是水,也是无色的液体,只不过,海水中因为含了多种物质,而变得有了味道,变得没有纯清水那么清澈而已。

而黑格尔却说:海水是黑色的。

也许黑格尔在观看大海时,天空中正乌云密布,遮住了太阳,遮住了光亮,也或许,黑格尔就是在暗夜时分观看的。因此,他才会得出“海水是黑色的”这样的结论。

但是,请不要忘记——

黑格尔前边还说:“一杯水是清澈的,但海水却是黑色的”,后边,他紧跟着又说了一句:“就像小的道理可以说明,而真正的大道理是沉默的。”

黑格尔前面说的,一杯水也好,海水也罢;清澈的也好,黑色的也罢,其实都只是前提和铺垫,他其实真正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在后面。

黑格尔的意思是说:就人类的认知力而言,小的事物是可以被解释,可以被分辨的,但是大的事物就会让人迷失,或失去判断能力,或会出现误判。

比如,一名小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考了第一名,就像一杯水是否清澈一样,显而易见,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聪明的。但是,这名小学生,长大后是成名成家还是一事无成,没有人能预知,甚至就连他自己,对未来的发展也是不能完全掌控得了的。这就如人们对浩瀚大海的认知不能一目了然一样。

再比如,一个人的想法是单纯善良的,而当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社会,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同的想法,就变得众口难调,很难认知了。

小的显而易见的道理,可以用很少的只言片语一说即清,一辩即明,但是,大的深邃难懂的道理就没那么简单了,也许是越解释越乱,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沉默。

换个说法,黑格尔的这一哲学思想应该这样理解。

抽象言之:

只有经历了沉淀,水才会由浑转清,只有经历过沧桑,人才会知道大道理无法言喻。

形象言之:

比如,生活中的一个小贴士可以用语言来说明,但是大道理,比如,整个人生,就不能简单地用只言片语来说明,必须用一生的酸甜苦辣去感受,才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简单言之:

大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理解,不能用语言来传授。

唉,唉,故弄玄虚了一点,有些“装”的感觉,有木有?

其实,西方哲学就是比中国落后,类似的话老子早就过说了。

黑格尔说:“一杯水是清澈的,但海水却是黑色的。就像小的道理可以说明,而真正的大道理是沉默的。”

这句话可以用老子的《道德经》解释其含义——“道可道,非常道”,即,道理如果可以说明白,就不是真正的道理了。

这是老子在《道德经·道经》开篇第一句中说的。这句话老子说了千年,人们研究了千年,但很多人看到都有点迷糊,这两个道什么意思呢?心中使油然而生一个想法:老子,你这不是在玩文字游戏吧,再或者,你是在编绕口令?

于是,很多人刨根问底地去研究,研究之后,便得出若干种结论和解释。个人认为,有一种解说颇有些道理。

众所周知,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一个“道”字代表一堆意思。

先说这第一个“道”。“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在中国古代,这个“道”字许多时候都与“天”字相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即指“天道”,用现代的词来说,就是自然运行法则。

同时,“道”还有“未知、神秘、谁也不知道、谁也不能肯定”的意思。

融合“道”的这两个概念,老子所说的第一个“道”意思即为——“神秘的天道”。

再来说第二个“道”。

这第二个“道”很好解释,即为:说道说道。

将“道可道”,连续起来,即为神秘的天道可以说道说道。

按照老子的观点,既然这神秘莫测的天道可以说道说道,那么这“道”要是说出来,会是什么结果呢?

老子给出的答案是:“非常道”。

也就是说,能用语言表达的“道”都是“非常道”,也就不是恒久之道。

这里面有两个含义:一是假如能够用语言说出的“道”,那就是没有真正得“道”。再通俗一点说,就是“道”这个东西,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二是天下没有恒久之道,所谓“道”,那也是会变的。

总之,不论是德国的黑格尔还是中国的老子,他们都一致地认为“道”或者“道理”很复杂,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哪怕是拥有高科技手段的现代人,恐怕对于整个“天道”也不敢说是绝对了解。

对于人类来讲,世界就好似一个大的太极图,如果已知的“道”是阳极,那么未知的“道”就是阴极,知道的越多,需要探索的奥秘就越多。结合现代的科技研究成果,似乎更加验证了这一点。

就以“时间”这个人所共知的“道”为例。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这是谁都明白的真理,但是要从相对论的角度来讲,在光速条件下,这时间似乎和普通人的时间就不一样了。“时间静止”似乎都存在可能性。这是人们研究出了“量子物理”和“相对论”才得出的结论。

也许对于黑格尔,或者是中国老子,他们虽然不明白什么叫相对论,估计连万有引力定律听都没听说过,但是,他们所研究哲学道理,即便是放在现在那也是一门大学问。

一杯水,或一片大海,都是世间存在的自然,不论人们主观上如何认知,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着的。“道”或者“道理”也是一样,不管是被认知也好,继续沉默也罢,它都是一种自然法则。

一直在那里,从未曾改变。一直在等待,期盼被超越。

哲学家们的哲学思想,是他们认知世界的经验总结,仅仅研究其思想内涵没有多大意义,而真正的目的,是从中领悟一些道理为我所用,使人生少走一些弯路,顺势而行。

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人生,从自己的哭声开始,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这中间的过程,就叫做幸福。

一杯清澈的水,如果不停的摇晃,它也会浑浊;一杯浑浊的水,如果不去摇晃它,它也会自然清澈的。

凡事要顺其自然的发展,不要刻意去改变它,否则适得其反。正如浑浊的水静静地放置后会变清,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生活也是如此,往往不是我们想怎么就怎样的,只能慢慢的去适应这个生活,当我们真正适应了,回头再看看这世界,其实,浑浊跟清澈已经不重要了。

不要再纠结于一杯水的清澈与浑浊,不要再有那么多的无奈。

朋友们,特别是年青的朋友们!

年轻是我们唯一的资本,好好利用吧!

做自己想做的。心若止水,清澈可鉴,知者知之、未知将知,心就是水、水也是心。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让我们做一个温暖的人,不卑不亢,像一杯水一样,清澈地生活。3、仰望天空的哲学

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会没有出头之日。——黑格尔

一个秋日的夜晚,泰勒斯仰着头走在草地上。

星星们亮晶晶地冲着他闪着眼睛,且不断地变幻着神情,似乎,有那么一丝丝的挑逗和勾引。而此时,泰勒斯也的的确确中招了。

他的眼里、头脑里,甚至整个神精的关注点都凝聚在璀璨的夜空中。

他就这么高仰着头,追着星星,一边观察思考,一边向前走着,走着……全然忘记了他是行走在地球上,忘记了他脚下的路。“啊!我明白了——,啊——”泰勒斯发出了两声不同曲调的尖叫。

第一个“啊”是兴奋,因为他发现了自然中的一个秘密——明天会下雨。

第二个“啊”是惊恐,因为他发现自己的脚先是踏空了,然后是身体在倾斜,最后整个人掉落了下去,立即,有水没及了他的胸部。

这是一个深坑。泰勒斯试图爬离危险,可是离地面却有二三米的高度,凭借他的一己之力,他没能上去,所以,他只好高呼救命。

一个路人听到了,将泰勒斯救出。

脱离了危险的泰勒斯,对救他的路人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唯一一句话是:“明天会下雨!”

那人不置可否地笑着摇头走了,并将泰勒斯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

然而,第二天,果真下了雨。

望着不停滴落的雨,有人对泰勒斯赞叹不已。

可也有人说:“泰勒斯只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

两千年后,德国人黑格尔听到这个故事,却不以为然,他想了想,颇富哲理地说了一句:“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泰勒斯因观察星空而掉在坑里,虽然他准确地预告了第二天会下雨,但还是受到了人们的嘲笑,而黑格尔则赞美了他。

这就是黑格尔的高明之处。

黑格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以敏锐独到的眼光,看到了一个能够仰望高空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对理想有着执着追求的人。看到了这样的人,会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奋斗,从而达到理想的目标。

黑格尔的话让人觉得痛快淋漓。

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那些时时仰望天空而不免掉进坑里的求索者,而绝不是那些整日躺在坑里,却还要对他人所遇的挫折说三道四的庸人。

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有一天,陈景润边走边思考着哥德巴赫猜想,不料想,他一头撞到了一件物体上。此时,他的脑子中正在凝思着数据,根本无它物。也许,他眼睛看到了被撞的物体,但是,根本就没在他头脑中形成影像。

所以,他以为他是撞到了一个人,所以他礼貌地说:“对不起!对不起!”

而旁观者看到的是陈景润正对着电线杆子说对不起呢!

于是,陈景润被讥笑为傻子。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陈景润,就是这样一个“傻子”,最后,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比如: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法拉第费时十年之久,志力于“转磁为电”的实验。这其间经历的挫折和遭受的失败,简直是难以数计,但是,他没有被这些挫折和失败所压倒,而是跌了爬,爬了跌,跌了再爬……

无数次的跌倒再爬起,他始终坚持着,结果,他终于迎来了最后的成功。

再比如:万有引力定律的发明家牛顿。

有一次,牛顿在实验室里聚精会神地做实验,连吃饭的时间都忘了。他的助手便拿了几个鸡蛋,送到实验室去,让牛顿自己煮来吃。牛顿随口答应了,但仍然埋头做实验。

不知过了久,是牛顿的肚子提醒他还没吃午餐。于是,他随手拿了一个小锅,看没看地把鸡蛋放进锅里,往炉子上一放,又继续做实验。

半个小时后,实验做完了,才又想起锅里的鸡蛋。可是,当他打开锅时,里面没有蛋,却只有一块怀表。

牛顿很纳闷,抬头一看,本应该在锅里的鸡蛋还在桌子上,而本应该在桌上的怀表却到了锅里。

把怀表当鸡蛋煮,牛顿做实验之专心,如此可见一斑了。

再比如:《病原学》的作者塞麦尔维斯。

塞麦尔维斯的顽强精神,更是令人感动和振奋。他在一而再、再而三地“掉进坑里”以后,依然不忘“仰望高空”,他始终坚信自己主张的真理总有一天要昭彰于世。

他在《病原学》的序言中说:“回顾以往,我只能期待有一天终于消灭这种细菌感染,用这样的欢快来驱散我身上的哀伤。但是,如果天不从愿,我不能亲睹这一幸福的时刻,那么,让坚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信念做我临终的安慰吧!”

既然必须要“仰望高空”,那么“掉进坑里”的事情也就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每遇这样的情况,只有坚忍不拔,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向前,才能在布满荆棘的路途上,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来。

这就正如美国著名的聋盲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所说的那样:“我碰到了不可胜数的障碍,跌倒了,然而我一次次坚强地爬起来,迈步上去。每前进一步,我的勇气就增加一分;每爬得高一点,我的眼界就开阔一些。次次奋斗的结果都是一个胜利,而沿着这胜利连接起来的云梯,我就一定能达到那光辉的云端、那碧天的深处──我希望的绝顶。”

黑格尔仰望天空的哲学,实际上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事儿不大,反映的却是一种哲学的大问题。

一个人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一切都注意,面面俱到,则很难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人,不是庙里的泥塑木雕,人是灵动的、有思想的,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事实上,判断一件事或者评价一个人,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能太武断,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其本质,这一点很重要。

不要因为一个人身上存在缺陷,而认定他肯定一事无成,也不能因为一件事在某一方面可能让我们感到不满,就对它全盘否认。

反之亦然。

不要因为一个人做过一件好事,就容忍了他的大奸大恶,也不要因为一件事有利于极少数人就认为是合理的。

用现代人时髦语来形容:遇到坑爹的人,他不过伸了个懒腰就踩坑里了。真的就这么简单,你想拉都拉不住。

不要一味地指责和嘲笑吧!

因为,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一些深坑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毫不防范的情况下一脚踏空掉下去。

在人生的路上,深坑、湍流……

随时可遇,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把它当作一次次经验的叠加,从而在下次仰望星空时,记得注意脚下也许会出现深坑,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不要掉入深坑中。

即便是一不小心掉入了深坑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掉入深坑后的一蹶不振,可怕的是没有勇气爬出深坑后,继续仰望知识的星空,继续欣赏璀璨的明星。

比如,莘莘学子们,在含辛茹苦求学的日子里,前进的道路上,也会出现许多的深坑,考试的失利,比赛的失败,荣誉的失去……

这些都是在仰望知识的星空时不料出现的一些深坑。

面对这些深坑,就只能是爬起来,闯过去——

再比如,我国神州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便是去探索星空奥秘的成功事例。

如果没有科技人员一次次地仰望星空,如果不经历诸多的实验,就没有神州系列的一次次发射成功。

不可避免的,在无数次的仰望星空时,在千百次的实验中,也会出现深坑,在会在不经意间掉入深坑。

假想一下,如果当科技人员掉入深坑后不敢爬起来,永远躺在坑里不再仰望高空,那么,何谈一次次的发射成功呢!

由此,从黑格尔仰望天空的哲学中,我们得到启示:

勇敢地仰望星空,不管前面是否有深坑,都要一直地勇往直前。4、朝朝暮暮的天才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黑格尔

黑格尔出生的的斯图加特市是德国符腾堡公国的首府,是一个小小的政治文化中心,当然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幼年的黑格尔,相貌平平,瘦长脸给人以营养不良的印象,低垂的眼皮,使人感觉他好像萎靡不振。他一点也不机灵,甚至让人感觉缺少精力充沛的孩子应有的活蹦乱跳的朝气。任何见过他的人,都不认为这孩子会有什么天分,更不可能想到他还会成为著名的思想家。

其实,当幼年的黑格尔第一次躺在青草地上时,他也是小孩子的心性,也只是玩得累了,为了休息一下。他躺在草地上,眼望着蓝天,闻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听着昆虫的鸣唱……他只是感觉身心无比的舒畅和放松。

所以,久而久之,他就喜欢上了那些躺在青草地上的日子。

忽然有一天,当黑格尔又躺在青草地上眼望着天空时,一股微风吹来,激灵一下子,灵感一闪,忽然之间,他竟然产生了一丝丝顿悟。

黑格尔凝神细思这股灵感,这股灵感便慢慢地,慢慢地在他的头脑中成熟,扩展……最后,他终于捋清了,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尽管别人认为黑格尔没有天分,然而黑格尔心里很清楚地知道,他虽然不是天才,但也并不是笨蛋。

况且,此时的黑格尔又顿悟到:即便是天才又能怎么样?假如天才只是朝朝暮暮地躺在草地上,不思进取,也终将一事无成。

朝朝暮暮——这个词很好理解的。

它是一个时间概念,字面意思是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借指短暂的时间。在实际运用中,一般都引申为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中多有直接运用。

在战国时期的宋玉的《高唐赋》中诗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在宋代秦观、秦少游的《鹊桥仙》中有词云: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这两首诗词中的“朝朝暮暮”都是日日夜夜的时间概念,同时,在这里也借指日夜的相聚。

特别后一首秦观的《鹊桥仙》,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词中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而以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也因此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堪称为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虽然,黑格尔用“朝朝暮暮”不是描述爱情,而是用来定义天才,却也同样赋予了“朝朝暮暮”这个词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优美的意境。

你看!不是吗?

本来,在科学上,对“天才”这两个字并没有准确的定义。长期以来,对“天才”这个用语有没有实际意义的话题讨论,一直是众人争论的焦点。

天才,从字面上释义:一是天才,天赋的才能,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灵感;二是指具有天赋的才能的人;三是天然的资质。

公认的外国的“天才”有:如艾萨克·牛顿、列奥那多·达芬奇等通晓各方面学问的博学家;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史蒂芬·霍金、路有维等在某一个领域的佼佼者。

那么,“天才”是如何造就的呢?

从古到今,从中到西,从科学界到心理学界,一直在研究,一直不惜笔墨,从未有停歇。

在中国的典籍中,有大量的文字描述了“天才”。

西晋陈寿在《三国志》中运用了“天才过羣”;元辛文房在《唐才子传·李白》中描述李白是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清阮葵生在《茶馀客话》卷三中使用了“天才敏捷”这个词。

鲁迅在《花边文学·奇怪》中也说道:“世界上有许多事实,不看记载,是天才也想不到的。”

在心理学界,“天才”被称为“有超常智力的人物”。

特曼认为:天才指的是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中成绩突出者。因而,天才仅仅意味着智力水平高,仅仅是一种潜力,而不是成就。他认为智商在140以上者可以称为是“潜在天才”。因此,特曼认为,天才是指还没有机会因成就而取得社会声望的儿童。

高尔顿的见解,比特曼的说法更为流行。高尔顿认为:天才应具有由杰出实际成就反映出来的高度创造性,他们的成就应该有长久的价值而且不应是由出身造成的,比如那些世袭的君主。

那么,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提问:到底天才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呢?人类的先天智力平等吗?

也许有人会回答:天才是先天的,人类的先天智力是不平等的。

那么,我告诉大家,这个答案是不全面的!“天才”之所以能够成为天才,必须具备两个要素。

一是先天的要素,即感觉敏锐,富有激情;二是后天的要素,即自然成长,并以自己的方式获取大量知识。

这两个要素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这里还要着重强调一点:“天才”和“天分”是有区别的。“天分”仅是对某种工作有一种特殊的潜能,以及能很快、很容易地学会某种技能。而“天才”则应有独创性、创造性,能在完全生疏的环境中从事思想和工作,能够独立地为世界作出前所未有的贡献。

天才不是被教育出来的,天才是在自由环境中自然成长起来的。

或许,天才一出生就比别人的智商高,这说明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具有了难得的“天分”。

但是,如果他满足于此,朝朝暮暮只是为拥有“天分”而沾沾自喜,不再发掘,不再探索,那么,他的智商就会停留在一岁里。

真的,他真的会停留,这不是耸人听闻。他真的会因为满足于拥有天才的智商而不思进取而停留。

而且,越是先天聪明的人,提升的空间相对来说越小。

因为,一张纸上已经画满了东西,想再画就很难。而正常人就像一张白纸,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就比天才越好提升。

所以,那么多的所谓的神童长大都没有得到变化,成为了正常人,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正如黑格尔所说,即使是最大的天才,假如只是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会光顾他。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个天性很好的少年天才,在父亲的愚昧无知、只贪图蝇头小利的耽误下,不思进取,终究丧失了他的天资——“泯然众人矣”。

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不断改变传统观念的历史。至今,人类的宇宙观、进化观和时空观都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下一个将要发生革命的领域就是“天才观”和“智力观”。21世纪是脑科学和心理学的世纪,人类关于“智力”和“天才”的传统观念将会受到挑战和变革。

中国有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个学生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作为理想;一个农民把种出高产的农作物作为理想;一个工人把做出高质量的产品作为理想……人人有理想,同时,人人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让我们所有人,不论是天才还是平庸,当我们想着那些理想时,先看看脚下,想想当前,然后再脚踏实地,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好。一味地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妄图建立空中楼阁,其结果也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要有理想,更要有行动;要立足根本,更要奋发进取。

让我们不做尽管朝朝暮暮躺在草地上空想的天才吧!

那么,当微风吹来时,温柔的灵感光顾的喜悦就会袭来,那么,我们就会向成功的征途迈进一大步——5、背起行囊的旅行

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背起行囊,独自旅行,做孤独的散步者。 ——黑格尔

黑格尔10岁时进入文科中学读书。这个时期正是德国文学伟大兴起的时期。出版了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月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等具有不朽意义和魅力的作品。但是这些都没有引起喜欢读书的黑格尔的充分注意。令人惊异的是,黑格尔最喜爱的小说是《索菲从默墨尔到萨克森的旅行记》。

这本小说是当时公认的德国文学中一部贫乏的、令人厌倦的作品。小说共有厚厚的六大卷,此外,还有无数的信札和无数的附录和续编。而内容描写的却只是一个少女的命运和冒险行为的故事。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别人认为贫乏无聊的小说,却使黑格尔入了迷,并且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1793年,黑格尔从图宾根神学院毕业。经人介绍,黑格尔来到了瑞士伯尔尼做家庭教师。这时的黑格尔几乎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花在读书与写作上了。他唯一的消遣就是在城郊散步,以及假期外出旅游。

1796年7月,黑格尔与三个朋友来到了阿尔卑斯山。面对着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和一望无际的平静湖面,黑格尔都无动于衷。他在旅行日记中写道:“……理性想到这些山岳的恒久性,也没有发现一点可以使之铭记不忘的。……”

而当他看到赖兴巴赫瀑布时,却兴奋的对同伴呼喊着:“喂!你们看这瀑布多么壮观!看上去瀑布只是同一景象,而实际上,它的每一刹那都是变化无穷的。”

也因此,若干年后,人们才会确信黑格尔说出的一句话,确实是发自肺腑之言,他说:“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背起行囊,独自旅行,做孤独的散步者。”

可以说,19世纪末的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派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哲学的推崇者。他们在研究和借鉴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时候,每每会谈及黑格尔的这段话。

有人会问:黑格尔何以独自散步,独自旅行?

很难给问话者一个容易理解的答案,或者说是令人满意的确切答案。因为,本来哲学的很多东西,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就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

当时光之梭穿越几百年,跨进20世纪,甚至是21世纪的时候,人们在利用高科技的手段,上网冲浪或是蹓跶之时,偶遇黑格尔格言录,邂逅此言——“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背起行囊,独自旅行,做孤独的散步者。”

这让人不由得会心一笑,击掌拍案叫好:“嗨,嗨,黑格尔,虽素昧平生,但英雄所见略同也。”

人,是社会动物,喜群聚。与人觥筹交错,举杯畅饮,则胃口大开;与人思想碰撞,心有灵犀,则灵感迸发。

不可否认,人是群居动物。

然而,人,又是因为思想而存在的,所以人注定了也是孤独的。不在孤独中崩溃,就在孤独中爆发。

因为,人,每天必须要有独处的省思,以消化吸收领悟,所以,也需要从热闹中退出来。

人,必须要正视自己的内心,以己之思去生活,去感悟。留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听从心的意愿,不盲目从众,独立思考,让自己的内心强大到可以不畏流言,不惧蜚语。

所以,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吧!

此外,人们,特别是现代的人们,经年累月被禁锢在城区闹市,心灵被忙碌、工作、生活充斥着,从来不曾体验或很少体会大自然原汁原味的甘甜。这是人生的一种缺憾。

人,定期必须要有独历的体验,因为,唯远离旁人方可与自我对话;因为,唯万籁俱寂方可心思泉涌;因为,唯人迹罕至之处方可观天地之最美。

这就是无人之境的静谧之美。其实,在人们的内心深处,都是非常向往大自然的,向往着那山清水秀的地方。

所以,背起行囊,独自去旅行吧!

人生最幸福之事,就是进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单单是满足于眼界。

抱着放松的心态去旅行,去寻找最真实、最简单、最轻松的自己,卸下所有的防备和面具,和大自然来一个最温馨的拥抱,彻彻底底地去享受一场心灵的盛宴。那么,旅行就是一场心灵的救赎。

人活于世,不可避免地,尘世的纷扰、情感的困惑、工作的压力都会不断地袭来。与其,假装坚强,或者委屈自己戴着面具生活,道不如,去自然界感受一下清晨的鸟语花香,或是欣赏一下日落的金色黄昏呢!

那么,或许那些一直困扰揪心的问题,都会在灵光乍现的一刻得到释然,这就是大自然给人的最好答案。

所以,去旅行吧!背起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独自旅行吧!

看,晓风残月,看,行云流水,静静地去感受春雨的娇柔、夏风的火辣、秋阳的执着、冬雪的曼妙。

让每个春夏秋冬都变得情趣盎然;让每一个日出日落都变得诗情画意;让每一次潮起潮落都变得无比美好。

让人生不是在旅行中,就是在去往旅行的路上。

让背起行囊的独自旅行,从一种状态变成一种人生态度,抓住时机,向着远方和内心——起程。

现代人,特别是现代的中国人是幸福的。因为,祖国大地处处是风景。

泛舟洞庭上,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会萦绕耳边;登上万里长城,毛泽东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就会激励前行;傲立泰山之颠,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会充斥于胸……

当仰观瀑布,想起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时,必将会抛去所有的愁苦、烦恼,而一股豪气,一丝愉悦,一种恬静,就会不由得充溢了心灵。

然而,有人会说了:世间有几人能有黑格尔的好命?背起行囊的独自旅行也是有条件限制的。

是的,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游戏,那么,这场游戏是有原则和规则的。因此,人生规划很重要。

试想一下,如果给整个人生规划出两个三七开,会怎么样呢?

一个是物质与精神的三七开,另一个是群聚与独处的三七开。

回想起自己走过的人生旅程,有太多的感慨和无奈,总感觉世事弄人,经历过一次有一次的心碎,萌生出想独自出行的念头!

简简单单的行囊,背负着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理想太多的回忆,独自上路,走到那算那,感悟独自出行的辛酸与伤痛!

人有时真是有意思:一直在追求一些东西,却总有得不到的。

说单纯吧,像一张白纸,总想按自己的想像给它着色;但一旦有了颜色吧,又显得杂乱无章。

为什么在生活中总有那么多的矛盾和疑惑?

人是一种高级的感情动物,有时候真是愿意放弃一切的人类感情和欲望,卸下所有的包袱,背起行囊独自去旅行!

今天,年少的我们,意气风发,云集于孕育知识,陶冶情操塑造灵魂的校园;明天,成长的我们,将肩负重担,背负行囊走四方。

那么,今天,我们该怎样装点自己的行囊呢?装入“行囊”的,除了物质还应该有精神。

要装入王进喜那坚持不懈的“铁人”精神;要装入任长霞那敢于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要装入文天祥那对祖国无比热爱的精神,装入文天祥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

如果背起的行囊中有了这三个必备之物,那么,何愁好男儿不会志在四方呢!

背着行囊,独自走四方,去完成那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吧!因为前方永远有未能完成的目标,所以要去追寻,天涯海角也要去追寻。虽然路途太遥远,梦也可能太遥远……

那些古城曾经繁华,那些沧海已成桑田。

也许,什么都离我们太遥远,也许,心是空虚的,再多的欢笑也填不满寂寞的深渊。那么,就让我们背起行囊,独自踏上旅程吧!

也许,我们都好想快些成长,也许,物质是足够的,那么,让我们去远行吧, 哪怕是一个人行走,做孤独的散步者,带上希望和明天,带上灵魂和寂寞,把忧伤写给绿色的草原,把沿途的美好留在心间。

这样,总人有一天,我们会对自己说:我要飞了!没有谁再能牵绊我们的脚步。象黑格尔一样,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背起行囊,独自旅行,做孤独的散步者。6、太阳下的新事物

太阳下面没有新事物。---黑格尔“太阳下面没有新事物”——这是黑格尔说的,但不是黑格尔首先说的。

这句话传说是所罗门王说的,语出《圣经 旧约 传道书》第一章第九节。而第九节全文记载为:“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从上下文看其含义并不难理解。就《圣经》来说,似乎是反映了一种循环论的历史观。应该说,黑格尔这句话说得很有哲理,讲的是一个因果关系,太阳下没有新鲜事,排列组合就是创新,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关键是人们如何去看待事务的发展。

在哥白尼之前,人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就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地球转。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告诉人们,事实恰恰相反,是地球围绕太阳转。

在达尔文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祖先一定是人而不会是某种动物,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则告诉人们,人类的祖先正是动物——“类人猿”,人是由猿猴演变而来的。

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但《相对论》却告诉人们,时空不是绝对的,时间和空间也是相对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会发生“钟慢尺缩效应”。

对于哥白尼、达尔文、爱因斯坦之后,人们所认识到的事物,当然就是全新的事物了。而黑格尔之所以说“太阳下面没有新事物”,应该运用哲学的思考去解析。因此,理解起来,是很有些难度的。

所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再用分解法,拆开了,揉碎了,去解读一下“太阳下面没有新事物”这句话吧!

首先,来认识一下“太阳”。说到太阳,那么,有人会不屑一顾地说:“太阳啊!地球人谁不知道啊?”然而,一定也会有人持怀疑的态度说:“也不尽然吧?”

太阳,学名为“日”,老百姓口语通常会称其为“日头”。

在地球人眼中,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与星星月亮交替着值班,便形成了白天与黑夜的区别。当它值班时,日出日落,光芒闪耀,普照大地。

在人类历史上,太阳一直是许多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从远古时代开始,世界各地流传着许多关于太阳神的传说。

北欧的太阳神是弗蕾。弗蕾是丰侥、兴旺、爱情、和平之神,是美丽的仙国阿尔弗海姆的国王。他属下的小精灵在全世界施言行善。他常骑一只长着金黄色鬃毛的野猪出外巡视。人人都享受着他恩赐的和平与幸福。他有一把宝剑,光芒四射,能腾云驾雾。他还有一只袖珍魔船,必要时可运载所有的神和他们的武器。

中国的太阳神是后羿。后羿是夏代太康时期有穷国的君主。他不仅长得潇洒,而且文武双全,尤其射得一手好箭。有穷国在他的英明治理下,日子和平美满,人们幸福祥和。

突然,仲夏的一天,祸从天降。因为,东方一下子升出来十个太阳。田里的庄稼渐渐枯萎,河里的水慢慢干涸,老弱病残者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后羿心如刀绞,却无计可施。一天,梦中受一位白胡子老人指点,将九个箭靶做成太阳形状,每天对准靶心,练上七七四十九天后,便可射落天上的太阳。白胡子老人嘱咐后羿,此事不可外扬,只有到了第五十天才可让人知道。

后羿惊喜不已地立刻动手做箭靶,然后便带上箭躲到深山里,没日没夜地练起来。到了第五十天,后羿出山,拼尽全力,终于射落九日,让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们,只在一轮红日下,世世代代地、快乐地生存下来了。

古埃及的太阳神是拉。拉在中王国和新王国时代,拥有绝对的权威,他是宇宙的主宰阿蒙·拉。“万物生长靠太阳”,不论是从生物学上,还是生活的常识,人们都知道是太阳每时每刻在向地球传送着光和热。因为有了太阳,地球上的植物才能生长。因为有了太阳,地球上才会有姿态万千的生命现象。因为有了太阳,才会孕育出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所以,太阳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带来了日夜和季节的轮回,左右着地球冷暖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源。所以,对于人类来说,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的叶子中才会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只有利用光的能量,才能合成人类所需的种种有机物。据计算,整个世界的绿色植物每天可以产生约4亿吨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与此同时,还能向空气中释放出近5亿吨的氧,为人和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氧气。

那么,这些太阳下的有机物是不是新事物呢?《山海经》中,记述了一段神话传说。说是在遥远的东南海外,有一个羲和国,国中有一个异常美丽的女子叫羲和,她每天都在甘渊中洗太阳。因为,她看到太阳在经过夜晚之后就会被污染。经过羲和的洗涤,那被污染了的太阳,在第二天升起的时候仍会皎洁如初。……经过洗涤后,太阳清新皎洁了,那么,它所照耀的一切事物又会如何呢?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新事物”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