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就这么简单!接纳承诺疗法简明实操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2 22:35:26

点击下载

作者:(澳)罗斯·哈里斯(Russ Harris)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ACT,就这么简单!接纳承诺疗法简明实操手册

ACT,就这么简单!接纳承诺疗法简明实操手册试读:

推荐序

令人惊讶的是,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与心智格格不入,是反直觉的。甚至,有经验的ACT治疗师与治疗顺利的ACT来访者都能在咨询工作中与某些事情发生联系,并向前发展。紧接着,几周过去之后,他们会突然发现活力在联系中消失。因为在心理上,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将这种联系重构为更加“常态化”但是却毫无用处的东西了。

ACT并不训练正常的心智模式,但它让你从心智的枷锁中跳出来,投入到生活中。而心智并不喜欢这样做。

这种现象恰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这种疗法已经发展了近30年,但是对于大部分心理治疗师来说还是一种新的疗法。

我们谨慎地长期致力于研究它的潜在加工过程及理论,希望它在我们迷失时能为我们指明方向。我们能够用精确的行为语言表达出“心智”意味着什么。我们用严格的行为实验考察认知解离是怎样改变认知效果的,或者接纳是如何改变情绪作用的。

这种策略的确有助于我们聚焦工作,但是给大众呈现的研究结果却相当滞后(关于ACT的第一本著作10年前才完成,也就是ACT出现近20年之后)。有关ACT的早期作品也都非常复杂。来访者从问题解决模式向正念欣赏模式转变的过程很困难。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要如此转变以及做些什么才能转变。我们已经为这些复杂且一反常态的科学解释做好了充分准备,但是有时候,有些人几乎还是不能理解他们不熟悉的行为分析领域。

庆幸的是,在那个时候,至少还有部分人对工作的核心理解得很清楚。后来,一些富有创造力的心理治疗师和作者(包括本书的作者)开始尝试寻找一些简单明了的方法来帮助其他人理解这份工作。ACT自助书籍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因为作者们学会了如何按人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写作。

现如今,ACT的文献数量十分巨大,包括大量的书籍和海量的文章。心理治疗师需要一个平台来探索这个领域。我认为他们刚刚发现它。

哈里斯具有非凡的化繁为简能力,可以用一种能让人理解的方式来呈现复杂的临床诊断思路。《ACT,就这么简单!》,这才是ACT。一看便知,本书的每一页都明白易懂。哈里斯已经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来深入理解ACT的工作内容(纵然涉及关系框架理论),同时怀着诚实的心将它应用到实践中并推广给大众。本书中,他用自己的天赋将ACT模型简明化,使之条理分明。而且,他用自己在临床方面的创新能力,探索出了新的方法和方式来了解来访者的核心问题。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和重要贡献。另外,如果你对本书还很陌生,它将会为你打开探索ACT模型的大门。正如书名所说:ACT,就这么简单!史蒂夫·海耶斯(Steve Hayes)内华达大学

译者序

2016年1月6日下午,我坐在开往郑州的高铁上,重新看完笔记本电脑里储存的译稿,望着窗外泛着绿色的麦田,似乎能感受到大地深处涌动的春意,内心深处也涌现出很多感想,在关系框架的神奇作用下不断展开。

十年前的那个1月,我在语境行为科学协会(ACBS)的官方网站上接触到接纳承诺疗法,注册申请成为中国唯一一名会员,那时我只是从文献中、文字中、概念中了解到接纳承诺疗法,隐隐觉得这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强调接纳、解离、正念、价值、承诺的新的治疗方法,适合中国这片东方文化的沃土。随后,我不断地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知识和关系框架理论。到2009年,我邀请加拿大的杨坚博士到绵竹心理援助站为志愿者培训接纳承诺疗法,才第一次看到接纳承诺疗法的操作训练是如何开展的。2013年,我终于参加了海耶斯在悉尼举办的ACBS年会上的工作坊,见到了海耶斯夫妇、哈里斯、罗宾等接纳承诺疗法大师,这一缘分开始演绎出中国的接纳承诺疗法的发展之路。

从悉尼回国后,我开始把课题组的研究锚定在接纳承诺疗法与关系框架理论方向,所有学生都围绕这两个主题阅读文献、书籍,设计研究实验。三年下来,我们完成了心理灵活性相关评估工具的汉化和信效度检验,完成了十几项相关研究,所有研究都让我更加坚信接纳承诺疗法是一种非常适合中国文化语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且语言导致的心理僵化确实是心理问题的根源。2014年和2015年,我们先后邀请了杜克大学的李艳教授、加拿大的肯尼斯·冯教授、海耶斯的学生罗宾教授来京培训接纳承诺疗法。2015年7月,我参加了ACBS柏林年会,继续参加了海耶斯的中级工作坊,再次见到了哈里斯和罗宾。在柏林ACBS大会上,我看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同行在学习并推广接纳承诺疗法,而且海耶斯和ACBS同行们已经把语境心理学提升到语境行为科学的高度,这更加坚定了我在中国推广接纳承诺疗法的决心。推广接纳承诺疗法最需要一本操作性强的手册式书籍作为指导。但是,目前已经翻译的与接纳承诺疗法相关的书籍要么是畅销书籍,要么是自助书籍,虽然我们也在翻译海耶斯的专著,但是,由于写作风格比较严谨、学术性较强、语句很复杂,所以翻译进度比较慢。已经翻译出版的专业书也因为翻译原因而不容易理解,影响了读者的兴趣。

2015年年初,大苹果版权公司的周长遐老师向我推荐了哈里斯的这本书,看到此书的英文版以后,我如获至宝。此书正好能满足接纳承诺疗法在中国推广的需要。于是,我便组织学生和ACBS中国分会的专家一起翻译。由于大家都有一些基础,加上此书很通俗,所以翻译速度很快,到2015年年末,书稿审校基本完成。本书可谓是接纳承诺疗法学习的临床指导手册,海耶斯亲自为此书撰写序言,夸赞“哈里斯具有非凡的化繁为简的能力,可以用一种能让人理解的方式来呈现复杂的临床诊断思路。《ACT,就这么简单!》,这才是ACT。”本书的结构很清楚,先是概述接纳承诺疗法及其理论,然后分别叙述接纳承诺疗法核心治疗模型的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真实的案例咨询对话,随处可见有用的隐喻故事,经常还会见到小贴士。关键是每一部分的描述都非常生动、活泼、幽默、诙谐,有时甚至调皮。和读者开玩笑,正是哈里斯的风格。我两次参会见到他,他都穿着大格子花衬衣,随意地配一条旧牛仔裤,满头蓬松卷曲的头发,如果不知道他的背景,谁也看不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接纳承诺疗法的畅销书作家,知名的接纳承诺疗法培训师。我在悉尼参加过他的工作坊,也是非常生动,他在讲台上常常用动作表演接纳承诺疗法中的技术,让人印象深刻。

此书对学习接纳承诺疗法的中国咨询师、治疗师、精神科医师及心理学专业学生来说,是一本非常有用的训练手册,相信此书的出版会大大推动接纳承诺疗法在中国的传播。在翻译此书的过程中,课题组的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其中曹静(第4章、第6章)、朱丽莎(第5章)、崔云龙(第1章)、龙红(第11章、第15章)、王分分(第10章及附录)、金美慧(第12章、第13章)、黄杏杏等同学(第2章、第3章)以及北京联合大学的张婍博士(第9章、第14章)、我的师妹曹慧博士(第7章)和我的博士后白晓宇博士(第8章)都在学习和工作之余积极参与翻译。特别是曹静和崔云龙同学还协助我组织多次讨论会,并进行最后的排版校对工作。在此,非常感谢每一位参与翻译的学生和老师,他们在翻译过程中都有很多收获和成长,大家都感到此书确实是一本实操性很强的手册。在此还要感谢首都体育大学的徐守森老师一起参与了课题组组织的审稿会,对不少地方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曾经有多少个夜晚,他都来到中科院心理所和大家一起逐字逐句地推敲琢磨。接纳承诺疗法虽然被哈里斯写得很简单,但翻译成汉语时还是有很多障碍,这更让我们感受到语言是人类心理问题的根源。最后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邹慧颖老师对本书翻译出版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悉心协助。

虽然我们尽可能追求完美,但是由于翻译水平有限,很难把哈里斯的个人写作风格准确地体现出来,而且在翻译和审校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东西方文化存在难以准确对译的词句,因此还需要各位同行能够多多包涵,请各位专家在阅读本书时对于翻译不够准确或错谬之处不吝赐教,以便以后有机会再版时一一勘误。

时值新春来临之际,希望春天到来的时候,本书能够面世,带着我们的祝福送到读者的案头,让接纳承诺疗法伴着春风传播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为中国人民的幸福梦想增添些许春意。祝卓宏2016年1月6日引言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生活的写法是“麻烦”。——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

生活是困难。——M.斯科特·佩克(M.Scott Peck)

人生常苦。——佛陀(Buddha)

不幸的事总在发生!——佚名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幸福这么难?为什么生活这么难?为什么人类的痛苦这么多?然而,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深刻且能改变生活。本书的目的在于使复杂的理论和ACT实践变得易于接受和有趣。如果你像我一样让一个书柜装满了大部分都未读完的学术参考书,你就会感受到本书确实是如此的吸引人和有趣。我已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尽可能多地使用日常用语。我希望ACT能面向范围更广的各类专业人士,无论是教练、辅导员还是精神科护士,抑或是社工、心理学家以及所有的健康专家。那么,什么是ACT

ACT应该作为一个单词来读,而不是三个缩略字母。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ACT的核心是行为疗法,它是关于采取行动的。可是,它与传统的行为有区别。首先,它是以价值为导向的行为。这一模型包含大量的存在主义成分。比如,在生活中你赞成什么?在你内心深处,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在你的葬礼上,你想让别人记住什么?ACT让你在更大的蓝图下接触到对你而言真正重要的事情:你内心深处深深地渴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以及活在这世上短暂的一生,你想要去做什么?之后,你用这些核心价值来引导、促进和激励自己,使自己在行为方面有所转变。其次,这是有关“正念”的行动:全然地觉察,有意识地采取行动,以开放姿态接纳所有经验,全身心地投入到你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

取名ACT的真实含义是:接纳那些你无法控制的,然后承诺采取那些能丰富自己生活的行动。简而言之,ACT的目标是帮助我们开创丰富、充实且有意义的生活,同时接纳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ACT通过下面这些来实现这个目标:

·教授我们一些心理技术来有效地处理痛苦的想法和感受,并以此降低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和作用,比如正念技术;

·帮助我们澄清价值,也就是说帮助我们找出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和有意义的,并根据这一点来引导、激励和促进我们设立目标以及采取丰富我们生活的行动。

ACT的理论基础是关系框架理论(relational frame theory,RFT)。RFT是一种关于人类语言和认知的理论。已经有超过150篇同行评议的文章证实了该理论的相关原理。本书不会涵盖RFT的内容,因为它比较专业,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本书的主要目标是欢迎你进入ACT,简化ACT的主要概念,让你迅速上手。

值得庆幸的是,即便对RFT一无所知,你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ACT治疗师。打个比方来说,如果ACT像开车的话,那么RFT就是发动机工作原理。你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驾驶员而完全不用知道有关发动机的任何知识。(话虽如此,但是许多ACT治疗师认为理解RFT有助于改善临床效果。因此,如果你感兴趣,附录B会告诉你去哪里获得更多有关RFT的信息。)本书适合哪些读者

本书主要是面向那些想要快速和简单地了解ACT理论模型的新读者。如果愿意的话,本书作为初级教材,也适合那些曾经学过ACT,但想要快速复习相关知识点的人群。本书亦去除了其他ACT相关教材只注重理论且讨论过于专业的弊端,并补充了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不足。在后续的章节里,我会提到这些参考书。同时,附录B也提供了另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参考资料。如何运用本书

如果你对ACT一无所知,我强烈建议你在使用它之前,逐章阅读整本书。因为ACT的六大核心过程是相互依赖的。因此,除非你对ACT的整个模型非常熟悉,知道它们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否则,你可能会感到十分困惑并且有可能受到误导。

当然,只阅读是远远不够的,你还需要积极参与实践练习。毕竟,你不能仅仅通过阅读说明书来驾驶汽车,你还需要坐在驾驶室,手扶方向盘,把车真正开出去到处转转。当你打算将ACT应用到你的来访者中时,你也许会比较偏爱那些有详细操作步骤的ACT参考书,它会详细地教你在每次咨询中该怎么做。但是,你也可以选择本书作为你的辅助教材。

首先,在第1~3章,我们将快速地概览ACT的模型和理论基础。然后,在第4~5章,我们会涉及入门的基础知识,包括如何开展体验性治疗,如何获取知情同意以及在咨询过程中如何结构化。在第6~12章,我们将会一步一步地介绍ACT的六大核心过程,并教你如何将它们运用到各类临床问题中去。每一章都强调简单化与实用性,以便你可以立刻使用这些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新手在应用之前,应该逐章通读全书)。

在书的最后一部分,也就是第13~15章,我们将讨论范围广泛且重要的话题,其中包括常见的治疗师陷阱,克服改变过程中的障碍,加强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围绕六大核心过程“曼舞”,在日常生活中应用ACT,将ACT与其他模型进行交叉使用,ACT治疗师何去何从等。

在前5章,你会发现某些地方突然出现像下面这样的小贴士:

小贴士 在这一节,你会发现一些有助于你临床实践以及避免掉入常见陷阱的小贴士。你的角色

我最近听说这样一个谚语:“做你自己:因为他人都有人做了”。在学习和实践ACT的过程中,你就应该成为你自己。在我早期的ACT工作中,我曾试着逐字逐句地按照参考书上所写的方法来做,这浪费了我许多时间和精力。后来,我又观察了史蒂夫·海耶斯和凯利·威尔逊(Kelly Wilson)这两位ACT奠基人是如何做的。我艰难地尝试着将他们的独特治疗风格引入到我的诊疗中,但这对我来说并不是很有效。当我允许我做自己,并且发展自己的风格以及培养自己的说话方式(感觉更自然、更适合我的来访者)时,一切都变得更好了。我相信你也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方式。

因此,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尽情发挥你的创造力吧。随时调整、修改甚至是彻底改造本书中所提供的各种工具和技术(但要确保它们还符合ACT模型)以配合你自己的个人风格。对于本书提供的隐喻、逐字稿、工作表或者练习,你都可以在语言上进行重新组织,以适应自己的说话方式。如果你有更好的或者不一样的隐喻故事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那么请你使用自己的故事而不是本书所提供的。ACT模型拥有巨大的创新和发明空间,各位一定要充分利用它。即刻启程

几乎没有人在一开始学习ACT时就很深入,这和你熟悉水性的过程很像。你也是从脚趾头轻轻地沾一沾水开始的。然后,你才将整个脚掌伸入水中,紧接着才是膝盖,再后来是一条腿。此时,你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奇怪的姿势:一条腿在水里,另一条腿在岸上。通常,你会保持这个奇怪的姿势一段时间,就像你不太清楚ACT是否合适你。最后,终于有一天,你鼓起勇气跳水。当你真的这样做后,你会发现原来水是温暖的、友好的和滋润的。你顿时感到无拘无束、轻盈欢快、心胸宽广。你甚至还想在水里多待一会。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通常而言,你就没有必要再回到原有的工作方式上去了(如果这种情况还没有发生,我希望在读完本书之后你身上会发生这种转变)。

ACT之所以受到质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挑战了传统智慧,并且颠覆了大多数西方心理学的基本规则。例如,绝大多数治疗模型都十分关注症状的减轻。这些理论假设来访者在过上更好的生活之前需要减轻他们的症状。ACT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立场。ACT假设认为,①高质量的生活主要依赖于正念、以价值导向的行为,以及②无论存在多少症状,你都可以用正念来回应这些症状。

换句话说,ACT期望的结果是过上一种正念的、与价值相一致的生活,而非减轻症状。因此,尽管ACT确实能够减轻症状,但这并不是ACT的目标(顺便说一句,“与价值相一致的生活”读起来有一点长,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把它称作“有价值的生活”。对这一点要说声抱歉,我知道这个简化在语言上并不算优美)。

然而,当我们在教授来访者正念技术的时候,目标并不是减轻他的症状,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他与症状之间的关系,以便他能够始终过上有价值的生活。来访者症状的减轻被看作是一种“红利”,而非ACT治疗的主要目标。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跟来访者说:“我们不打算减轻你的症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①这将带来不必要的治疗障碍,同时②我们本来也知道症状极有可能会减轻(虽然我们的目标从来都不是症状减轻,但几乎在每一个ACT的实验和研究中都报告了有意义的症状减轻,尽管有时候比其他治疗模型减轻得要慢)。

这意味着,如果你是从那些非常关注试图减少症状的模型转向ACT的话,这真是一个巨大的模型转向。庆幸的是,大多数人(如,治疗师与来访者)发现这种转变是有益处的。然而,因为ACT与其他的大多数心理疗法差别太大,以至许多ACT实践者在最开始时感到尴尬、焦虑、易受伤、困惑或难以胜任。

我曾经也是如此。(现在有时仍会这样!)好消息是,ACT会教你如何有效处理这些完全自然流露的感情。你越多地运用ACT来丰富和改善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的痛苦,那么当你在来访者身上运用时就会更有效。(你怎么看待这个好处?)好了,闲话少说,让我们即刻启程吧!第1章 ACT概述什么是“头脑”

这太难了,我做不到。这为什么不起作用?这本参考书的内容看起来都非常简单。我真心希望能有一个真正的治疗师能够告诉我能够做什么。也许,我真不适合这类工作。我是如此的沉默寡言。也许,我应该把这位来访者转介给那些知道他们在做什么的人。

你的头脑曾经给你说过类似的话吗?至少我的确如此。而且我所认识的治疗师都曾经这样想过。现在,花时间思索一下你的头脑还做过哪些无用功。例如,它严格地比较了你与其他人吗?或者批评你的努力?又或者它告诉你,说你不能做你想做的事?它勾起你不愉快的记忆了吗?它是否会挑剔你如今的生活,然后浮现出另一种更幸福的生活场景?它是否会把你拽入未来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中,同时警告你所有事情都有可能出错?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还算是有一个正常头脑的人。正如你所见,ACT假设常人的大脑中所具有的正常心理过程随时具有破坏性,它迟早会给我们造成心理痛苦,而且ACT认为这些痛苦的根源正是人类语言本身。语言与思维

人类语言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符号系统,其中包括文字、图像、声音、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人类在两种情景下使用语言:公开的和私密的。

在公开场合使用的语言包括:演讲、交谈、模仿、手势、写作、绘画、雕刻、歌唱、跳舞、演戏等。在私密情景下使用的语言包括:思考、想象、白日梦、计划、视觉化、分析、担忧、幻想等[一般来说,私密的语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认知(cognition)]。

现在需要澄清的是,思维并不是一件事情或某种东西。我们使用“思维”这个单词来描述一整套复杂的交互认知过程,例如分析、比较、评估、计划、回忆、视觉化等。这些复杂过程所依赖的精巧符号系统,我们称其为人类语言。因此,从ACT的观点出发,当我们使用“思维”这个单词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讨论“人类语言”。你的思维既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敌人

ACT认为思维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能帮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运用它,那么它就会给我们造成伤害。从好的方面来说,语言帮助我们构建世界的图式和模型,预测和计划未来,分享知识。学习过去的历史;想象从未存在的事物并且将它们创造出来;制订规则,以此来有效地引导我们的行为,进而发展成群体;与处在遥远地方的人交流;向古人学习。

语言黑暗的一面是我们用它来撒谎、造假和行骗;传播谣言、诽谤和愚昧言论;煽动仇恨、偏见和暴力;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大量的工业污染;凝思和重复体验过去的痛苦事件;对未来恐惧化;不断比较、评判、批评和谴责我们自己及他人;给自己制订那些能够压缩和摧毁生活的各种规则。因为语言既能祝福又能诅咒,所以在ACT的视角下我们常说,你的思维既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敌人。既然现在我们了解了思维,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个重要的问题。ACT的目标是什么

简而言之,ACT的目标是帮助我们开创丰富、充实且有意义的生活,同时接纳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痛苦。这一章之后,我们将会看到ACT相对专业的定义。但是,先花几分钟时间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的痛苦为什么不可避免?显而易见,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我们都会经历挫折、沮丧、拒绝、失去和失败。我们也会经受疾病、伤痛和衰老。我们还不得不面对自己和亲人的死亡。除此之外,人类众多的基本情感天生就包含痛苦,如害怕、难过、内疚、气愤、震惊和厌恶等。这些天生的痛苦作为正常情感的一部分贯穿我们的一生,我们不断地重复体验着它们。

更为残酷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可以在任何时刻想起痛苦的能力。由于人类言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我们做什么,都可以立即体验痛苦。在任何时候,我们可以再次体验一个痛苦的记忆或迷失在一个预想的可怕的未来里,或者我们可以陷入各种令人不快的比较当中(他的工作比我的好),又或者身陷各种负性评价中(我太胖了,我不够聪明等)。

同样,正是由于人类言语,我们甚至能够在我们最幸福的日子里也能体验到痛苦。例如,假设苏珊举办婚礼,她所有的朋友和家人聚集在一起祝福她组建快乐的新家庭。她是幸福快乐的。但后来她出现了这样一种想法“要是父亲在这里就好了”。——这时,她想起了她父亲是如何自杀的,那时她只有16岁。此时此刻,她却在自己生命中最快乐的日子里陷入痛苦。

其实我们与苏珊一样,都在同一条船上。不管生活质量有多高,享有多少特殊待遇,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总有这么一个时刻,当坏事发生,或想象未来发生糟糕的事情,或者严厉地评判自己,或将自己的生活与那些看起来过得更好的人做比较时,我们就会即刻陷入痛苦。

因此,正是由于思维的复杂性,即使是最有特权的人类也不可避免地体验到这种如此重大的痛苦。遗憾的是,一些人常用无效的方式来处理自身的痛苦。通常当我们经历痛苦的想法、情感和感觉时,我们回应它们的方式从长远来看都是在自我挫败或自我破坏。正因如此,ACT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教会人们如何用正念技术来更加有效地处理这些痛苦。什么是正念“正念”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古代许多不同的灵性和宗教传统中都有出现,包括佛教、道教、印度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西方心理学只是在最近才开始认识到修习正念技能带来的诸多好处。如果你阅读过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书籍,你会发现“正念”存在各种不同的定义,但它们基本都可以归结为一点:

正念意味着以灵活、开放和好奇的心态去关注。

这个简单的定义包含三个重要的方面:首先,正念是一个觉察(awareness)过程,而不是一个思考(thinking)过程。它包括将意识或注意停留在你当下的体验中,而不是“困”在你的想法里。其次,正念涉及一种独特的态度:开放和好奇。即使你在当下经历了种种困难、痛苦或者不愉快,也可以用开放的态度接纳它,以好奇的态度去了解它,而不是逃避或与它战斗。最后,正念涉及灵活性的注意。它是一种有意识地监督能力,能够扩大或者把你的注意聚焦于你不同方面的经验。

我们可以使用“正念”来唤醒自己,与自己连接,同时欣赏生命里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我们可以用它来改善我们的自知能力,理解我们是如何去感受,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反应的。我们也可以用它来与我们所关心的人,甚至是与自己进行深刻且亲密的连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有意识地影响我们的行为,增强我们对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应对能力。有觉察地去生活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能增加我们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的深远方法。

当然,ACT不只是正念。它还涉及有价值的生活:在核心价值的引导下持续地采取行动。的确,我们在ACT中教授正念技术的目的也正是用来促进有价值的行动:帮助人们按自己看重的价值来生活。也就是说,ACT看重的效果是正念和有价值的生活。我们将在接下来的这部分做进一步解释。ACT的六大核心治疗过程

ACT的六大核心治疗过程包括接触当下、解离、接纳、以己为景、价值和承诺行动。在我们逐个学习它们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图1-1。我们习惯称它为ACT“灵活六边形”。这个灵活六边形与你在绝大多数ACT参考书中所看到的标准版不同,在每一个专业术语的下方都写有一句方便你理解和记忆的短语。图1-1 ACT灵活六边形

那么,现在让我们来逐一看看这六大核心治疗过程。接触当下(此时此刻)

接触当下(contacting the present moment)意味着心理的当下:有意识地与此刻发生的一切建立连接和投入。人们发现处于当下是相当困难的。和其他人一样,我们也知道陷入自己的思想以及同周围的世界失去联系是多么容易。我们也许花了大量的时间沉浸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又或者我们不能完全意识到当前的经历,如同一台自动导航仪,仅仅是走走过场罢了。与当下接触意味着将我们的意识灵活地置于我们周围的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中。这也意味着有意识地对此时此刻的经历保持注意,而不是被自己的念头牵着走或者表现出“自动导航”的行为模式。解离(观察你的念头)

解离(defusion)意味着学会“退一步”,与自己的各种念头、想象和记忆保持距离。(完整的专业名词是“认知解离”,在这里我们简称为“解离”。)与其陷入各种念头被它们牵着鼻子走,我们不如把它们当作屋外的滚滚车流,让它们来去自由。我们往后退一步来观察我们的念头,而不是与之纠缠。我们在一旁看着我们的念头,它们只不过是一些文字和图片而已。我们应该用双手轻柔地捧着它而不是紧紧地抓着不放。接纳(开放的态度)

接纳(acceptance)意味着以开放的态度为各种痛苦情感、感受、冲动和情绪腾出空间。我们不去与它们斗争,给它们喘息的空间,接纳它们的本来面目。

与其同它们战斗、抵抗、逃避或者被它们淹没,倒不如打开心胸,顺其自然(注意:这并不是说要喜欢或者想要它们,而仅仅是为它们腾出容纳空间)。以己为景(全然觉察)

日常生活语言里,我们谈论“思维”时并没有认识到它包含两个部分:思考的自我和观察性自我。我们都很熟悉思考的自我,我们的这部分总是一直在思考,例如产生各种念头、信念、记忆、评判、幻想、计划等。但是大多数人却不熟悉还有一个观察性自我:无论我们想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觉察到了什么,观察性自我都能够在任何时候意识到。观察性自我的另一种表述也被称作“全然觉察”。而在ACT领域,则称之为“以己为景”(self-as-context)。举个例子来说,当你走过人生的不同阶段,你的身体可以改变,你的想法可以改变,你的感受可以改变,你的角色也会发生变化,但是“你”能够注意和观察这变化的一切,“你”在这一点上始终没有改变。这是一个不变的“你”,一生不变的“你”。面对来访者,我们常用“观察性自我”来指代“以己为景”这个专业术语。价值(知道什么是重要的)

在你的内心深处,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在生活中你赞成什么?在这世上,凭借这短暂的一生你想做些什么?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什么对你真正重要?价值(value)具有渴望持续行动的特点。换句话说,价值勾勒出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本着持续的态度想要去行动。澄清价值对创造有意义的生活至关重要。在ACT中,我们经常用“价值”来选择生活方向。我们通常把价值比喻为指南针,因为它们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指引我们不断前行。承诺行动(为所当为)

承诺行动(committed action)意味着在价值的引导下采取有效的行动。能明确我们的价值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我们只有通过采取与价值相一致的持续行动,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充实、有意义。换而言之,如果仅仅盯着手里的指南针,那么我们的旅程便不会取得太多进展。我们只有在选择好的方向上昂首阔步向前迈进,旅程才会真正开始。以价值为导向的行为会引发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感受,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心情舒畅的和痛苦不堪的。因此,承诺行动意味着“为所当为”,即按照我们的价值去生活,即便这样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不适。任何一种传统的行为干预都可以被用在承诺行动这部分,例如目标设定、暴露、行为激活以及技能训练等。无论是协商谈判和时间管理技巧,还是自信和问题解决技巧,又或者是自我安慰和危机应对技巧,任何一种能改善和丰富生活的技巧都可以被用来服务于承诺行动(使用这些技巧是为了我们过上有价值的生活,而不是为了经验性回避。关于经验性回避的内容我们将在第2章进行讨论)。心理灵活性:六面体钻石

谨记ACT的六大核心过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这之前,为方便治疗师和来访者理解应用ACT模型,我们出于实用主义的目的分别讨论了这六个过程。这六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共同代表着心理灵活性。

心理灵活性(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是个体在当下有意识地觉察和接纳所有经历的事情,并且在价值的引导下采取行动的能力。简而言之,它是一种活在当下的能力,接纳的能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的能力。从专业上讲,ACT的首要目标就是增加心理灵活性。我们保持觉察、接纳经验以及按价值方向去行动的能力越强,我们的生活质量就越高。这是因为我们对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转变和问题能够做出更有效的反应。此外,通过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以及选择用价值方向来引导自己,我们逐渐获得了目的和意义感,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一种生命的活力。我们在ACT治疗中经常用“生命力”这个词,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生命力(vitality)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不论我们此刻的感觉如何,都能意识到自己尽情地活着,觉察到自己处在当下。我们甚至能够在自己临终前或者极度悲痛时意识到生命的活力,因为“痛并快乐着”。(Strosahl,2004,p.43)。ACT灵活三角

ACT的六大过程可以紧密地结合成三个功能性单元,如图1-2所示。解离和接纳过程都是关于分离想法和感受的。用这两者来观察这些想法和感受的本来面目,为它们腾出空间,允许它们自行地来来去去。也就是“开放”。图1-2 ACT灵活三角

以己为景(亦称观察性自我)和接触当下都涉及此时此刻的言语或非言语的经验。也就是“活在当下”。

价值和承诺行动涉及有效地使用语言来促进采取提高生活质量的行动。也就是“做重要的事”。

简而言之,心理灵活性是一种“活在当下、开放、做重要的事”的能力。ACT缩写

能用几个简单的字母来代表整个模型。与来访者解释它们各自代表的含义通常是有作用的。神奇的是,这个缩写就是“ACT”。

A=接纳你的想法和感受并且活在当下(Accept your thoughts and feelings,and be present.)

C=选择价值方向(Choose a valued direction.)

T=采取行动(Take action.)用隐喻概述ACT

接下来介绍一个身体的隐喻故事。我整理的这个隐喻最初是用来向来访者快速概述ACT模型的。(许多ACT参考书都告诫说,避免就这个模型向来访者们说教:危险的是我们陷入冗长的解释泥潭中,或者来访者将对这个模型做理性的研究。)然而,选择采用隐喻而不是说教的方式来解释模型会更有效,并且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将ACT变成各种简单的隐喻形式。甚至在通读本书时,你会注意到我们是如何按照不同目的来使用和修改这些隐喻的,尤其是解离和接纳这两部分内容。在接下来的文字对话中,第一部分进行的是知情同意。总共有五部分咨询对话,我都做好了编号以便查看。第一部分

治疗师:仅仅通过描述是很难解释ACT的。而且,即便我真的去这样尝试也可能不会有多大意义。因此,如果我通过一个隐喻来向你介绍它,你会介意吗?

来访者:当然不介意。

治疗师:非常好。(治疗师拿起一个文件夹或一大本硬皮书向来访者展示。)我希望你能想象这个文件夹代表了那些你已经挣扎了许久的所有痛苦想法、感受和记忆。接下来,我想让你尽可能抓紧它,不要让我把它从你手中拿走。(来访者紧紧地抓着文件夹。)现在,我希望你举着这个文件夹遮住自己的脸,尽可能地贴近你的脸,但不要碰到鼻子,直到你再也看不见我。(来访者直接将文件夹遮住自己的脸,挡住了自己的视线,直到看不见治疗师和房间四周。)

治疗师:现在,当你完全陷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与我谈话是什么样的?

来访者:非常困难。

治疗师:你感觉和我交谈融洽吗?你能看到我脸上的表情吗?假如我正在跳舞,你能看得到吗?

来访者:(轻声笑)不能。

治疗师:那么,在你完全陷入这种痛苦时,你认为这个房间是什么样子的?

来访者:除了文件夹,我什么也看不到。

治疗师:所以,当你完全沉浸在这些东西里,你就会错过许多。你失去了与我以及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当你紧紧地抓着这个东西,你就做不了生活中本该做的事情。再来一次——尽可能地把文件夹抓牢。(来访者紧紧地抓着文件夹。)现在,在你紧紧地抓着这个文件夹的时候,如果我让你抱着一个婴儿,或者拥抱你所爱的人,或者驾驶一辆汽车,抑或做晚饭,甚至是在电脑前打字,你能做到吗?

来访者:做不到。

治疗师:所以,当你完全陷入这些事情时,你不仅与周围的世界失去了联系,隔离了人际关系,而且也过不上正常的生活。

来访者:(点头)确是如此。第二部分

治疗师:我把椅子搬过来坐在你旁边,你看好吗?还有些事情我想在这里演示。

来访者:好的。

治疗师:(把椅子挪到来访者身边)我能够把文件夹拿回来一会儿吗?(治疗师取回文件夹。)我可以确认一下,你没有颈部或者肩部方面的问题吧?

来访者:没有。

治疗师:好的。我核实这个只是因为下面的练习将要涉及一些身体活动。我想让你做的是把你的双手平放在文件夹的一面,接着我会将我的双手放在另一面,然后我想让你把文件夹从你身前推开。稳稳地推过来,但是也不要太用力,以免把我推倒。(当来访者试着将文件夹推向治疗师时,治疗师也推回去。来访者推得越用力,治疗师也随之越用力。)就这样一直持续下去。你讨厌这样做,对吗?你讨厌这些想法和感受。因此,你尽可能用力将它们推开。(治疗师保持这种推搡动作的结果便是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互相不断地推来推去。)喏,你瞧瞧。你很难推开所有这些痛苦的想法和感受。你这样做已经有好几年了,可是它们消失了吗?当然,你可以像这样与它们保持一臂的距离,但是你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照这样下去,你肩膀感受如何?

来访者:(轻声笑)还好,这种练习不错。

治疗师:(再稍加用力)好吧,现在看起来是不错。我们仅仅维持了几秒,但是如果整天都是如此的话你又会觉得如何?

来访者:那就太累了。

治疗师:(仍旧与来访者来回地推文件夹)如果我让你在电脑上打字,或者开车,抑或抱着孩子,又或者给你所爱的人一个拥抱,你能做到吗?

来访者:做不到。

治疗师:当你这样做的时候,试着与我谈话是什么样的感觉?

来访者:心神不定。

治疗师:你是不是感到无法谈下去了?

来访者:是的。第三部分

治疗现在开始停止推搡。他逐渐减轻用力,并将文件夹收回来。

治疗师:好的,现在让我们来尝试一些别的。如果我只是把文件夹放在你的腿上,也只是把它放在那里而已,这样可以吗?(来访者点头。治疗师把文件夹放到来访者的腿上。)这样是不是轻松些?现在你肩膀感觉如何?

来访者:舒服多了。

治疗师将椅子搬回原位。

治疗师:注意,此时你可以无拘束地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如果现在我再让你去做晚餐,或者弹钢琴,抑或是亲热地拥抱孩子,又或者是去拥抱你所爱的人,那么你现在可以做到了,对吗?

来访者:(轻笑)是的。

治疗师:此时的状况与之前这样(演示着将文件夹推来推去)或者那样(演示着用文件夹遮住脸)比起来,你与我的谈话又是什么样子的?

来访者:更轻松了。

治疗师:你感觉和我交谈融洽吗?此时你能看到我的脸吗?

来访者:是的。

治疗师:再留意一下,此时,你能清楚地看到房间四周。一切都尽收眼底。倘若我正在跳舞,你也应该能看得到。

来访者:(微笑)没错。(她用手指了指文件夹。)但是它还是在这儿。我不想要它。第四部分

治疗师:没错。它仍旧在那儿。你当然不想要它,谁愿意要这些痛苦的想法和感受呢?但是,请注意,现在这些事情对你的影响小多了。我敢肯定在理想的情况下你想要这样做。(治疗师向来访者演示将文件夹扔在地上。)但是,现实情况是,多年来,你一直试图这样做。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我感断定你已经尝试过药物、酒精、自助读物、心理治疗、退缩、躺在床上、回避充满挑战、惩罚自己、责怪父母、转移注意力、重构过去、试图弄清楚你为什么是这样、让自己忙起来、参加自我提高课程班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我敢打赌,没人可以说你是一个懒鬼。显然,你已经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来试图摆脱这些想法和感受。然而,尽管你付出了所有的努力,但它们还是不断出现。直到现在它们也都还在这儿。(治疗师指向来访者腿上的文件夹。)其中你做的一些事情让这些东西消失了一会儿,但是这些东西很快再次出现,难道不是吗?相较于在这些年前,当你第一次开始纠结于它们,现在的情况更糟糕,难道不是吗?比起五年前,你有更多痛苦的感受、想法和记忆,对吗?

来访者:是的。

治疗师:因此,即使你是出于本能去这么做(治疗师演示着将文件夹扔在地上),但是那种对策明显没有达到你想要的效果。它其实只是让事情变得更糟。所以,我们不想做那么多没有效果的事,对吗?

来访者:应该是这样吧。第五部分

治疗师:确实如此,这就是ACT。我们将要学习正念的技能,它能够让你更加有效地处理自己痛苦的想法和感受。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这些痛苦的想法和感受对你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要少得多。

因此,与其这样做(拿起文件夹遮住脸)又或者这样做(演示着推开文件夹),倒不如这样做(把文件夹放在腿上,然后放开双手任由它去)。要注意,这不仅能够让你融入周围的环境以及投入到正在做的事情,而且能让你毫无拘束地采取有效的行动。当你不再与这些负性的想法抗争,或者不再陷入其中,又或者不再抓住不放,你就自由了。(治疗师以自由的姿态举起双手。)因此,你可以投入到那些能提高你生活质量的事情中去,比如拥抱你所爱的人,骑自行车,或者弹吉他。(治疗师一一模仿这些活动。)这听起来如何?

来访者:(面带微笑)不错。

显然,这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治疗什么时候会像教科书所写得那么顺利呢?但是希望这个隐喻能帮助你理解ACT,那就是在接纳痛苦的同时,创造丰富且有意义的生活。它还表明,我们教授的正念技术并非像一些让人顿悟的灵修,而是为了促进有效的行动。(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没有描述某些来访者可能会偶尔反对这个比喻,以及我们如何有效地回应他们。然而,你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这类来访者的描述及治疗师的相应回应。网址:www.actmadesimple.com/nutshell_metaphor_objections_and_responses)隐喻剖析

ACT认为存在两个核心的心理过程,即“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它们导致了大部分的心理痛苦。文字对话的第一部分是关于认知融合(cognitive fusion)的隐喻:陷入或纠缠于我们的想法,又或者紧抓着它们不放。

文字对话的第二部分是关于经验性回避(experiential avoidance)的隐喻:持续地挣扎于回避、压抑,或者摆脱不想要的想法、感受、记忆以及其他“个人体验”。[个人体验(private experience)指的是你自己的任何一种体验,并且这种体验没有人能够知道,除非你告诉别人,比如情绪、知觉、记忆、想法等。]注意,与来访者的互动不要变成一种高强度的力量测试或者推搡比赛。如果你怀疑来访者在推文件夹时很有可能过于用力,那么就得从你这边先开始。并且跟她说,“当我让你推时,请不要推得太用力。不要试图推赢我,就像这样轻轻地推!”另外,要调整你推的力度。几秒钟后,你可以放轻松些,接着把文件夹缓缓地悬在半空中,就好像你和来访者的手一同轻轻地夹着它。

文字对话的第三部分是关于接纳、解离和接触当下的。我们没有直接使用“接纳”这个词,取而代之的是“放下挣扎”“与感受为伴”“顺其自然”“给它腾出空间”或者“愿意拥有它”。你可以看到这些名词都非常适合让文件夹放在腿上的这个身体隐喻。我们也没有直接使用“解离”这个名词,取而代之的是“放下”“退一步”,或者“保持距离”“分开”“解脱”,抑或“放下过去的事”。并且,当来访者和文件夹分离且完全放下时,文件夹就表明该隐喻与这种表达方式结合得很好。

文字描述的第四部分则强调了无效的情形以及经验性回避的代价。在ACT中,这个过程被称作“创造性无望”(creative hopelessness)或者“挑战常用方法”(confronting the agenda)。为什么取这么怪的名字?因为我们试图在来访者控制自身想法和感受的常用方法中创造出无望的感觉。这为来访者转而采取正念和接纳的态度做好了铺垫,这与控制的方式恰好相反。

最后,文字对话的第五部分强调了正念、价值和承诺行动之间的联系。

在这一节,我们用一个通常不超过五分钟的隐喻练习来向大家简要地呈现了整个ACT。接下来是什么

在下一章,我们将会更加详细地介绍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以及一起体会这两个过程是如何轻易就导向了六大治疗过程的“另一面”——六大病理过程。但是在继续阅读之前,如果你能总结出什么是ACT,试着向你的朋友或同事简要地介绍一下它又何尝不可?我建议你先大声地朗读它几次:和一个想象的来访者练习每一个步骤,就好像演员在预演剧本一样。然后,在实战中应用它。

也许你有些不情愿这样做;你也可能会觉得这样有点傻,觉得不重要,觉得不符合你的风格。可是,即使你从来没有给一个真正的来访者做过ACT治疗,以这种方式来练习如何使用隐喻也将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验。这样做不仅会帮助你理解ACT模型,也能在你打算向你那些充满好奇心的朋友、同事、亲属或者聚会的客人们讲述ACT时给你带来巨大帮助。因此,虽然你有可能不情愿,但是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说不定会有令人惊喜的结果。第2章 只是卡住了,并没有被击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痛苦

ACT模型本身具有乐观主义倾向。ACT假设即使是某人正在遭受巨大的痛苦的时候,仍旧是一个可以从中发现意义、目标、生机的机遇。我们可以在书里找到一些与此有关的令人惊讶的例子,比如维克多·弗兰克尔(Victor Frankl)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Man抯Search for Meaning)(1959),该书描写了弗兰克尔作为一个囚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再如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自传《漫漫自由路》(Long Walk to Freedom)。在ACT的理论中,我们不仅仅致力于减少人们的痛苦遭遇,同时还想帮助人们从痛苦中学习与成长,并且把痛苦作为跳板,创造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在ACT中常常被描述为:“我们的来访者没有被击垮,他们只是被卡住了。”并且,是什么让普通民众如此受苦,以致他们沮丧、上瘾、孤立、恐惧,甚至自杀?“正常人”的两种“普遍”思维过程:认知融合和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

为什么称之为“融合”(fusion)呢?这让我们想一下两张金属片融合到了一起。如果不使用“融合”这个术语的话,那你是怎样来描述它们的呢?焊接?混合?结合?参加?连接?嵌入?所有的这些术语都指明一个意思:没有分离。在认知融合的状态,我们没有从我们的想法中分离:我们与想法焊接在一起,与想法混合,从而沉迷其中,以至于我们不能意识到我们此刻的所思所想。因此,认知解离(cognitive defusion)意味着隔离、分开,或者与我们的想法保持距离:退后一步,看到它们的本来面目——除了文字和图画,什么也没有。

认知融合基本上意味着我们的思想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因此,在ACT中,我们可以对来访者说“任由你的想法摆布”或者“允许你的想法告诉你怎么做”。我们或者可以把想法说成是无赖,或者把想法比喻成霸权者,或者我们也可以问:“当你让那个想法左右你生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同样,当我们的想法控制我们的注意力时,我们常说被它们“勾住”“卷入”“抓住”或者“攫取”。(顺便提一下,在ACT中,当我们使用“思考”“思想”“认知”和“头脑”这些术语时,我们使用它们作为“人类的语言”的隐喻,其包含了信念、假设、想法、态度、记忆、图片、文字、手势、幻想和情绪的有关方面。)

人们居住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刚出生时,我们只是居住在一个“直接经验的世界里”,我们直接通过五种感觉来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能看、听、触碰、尝和闻。但是随着长大,我们学会了思考,并且随着这种能力的增长,我们开始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在第二个世界里,即“语言的世界”。融合意味着我们在语言的世界中停滞不前:我们被那些充斥于头脑中的文字和画面紧紧抓住,以致我们失去了跟世界接触的直接经验。正念像一艘穿梭于这两个世界中的航天飞船,它载着我们从语言的世界进入到直接经验的世界。“把手比作想法”的隐喻

花一小段时间来想象你的手就是你的想法。当你读到这一段的结尾时,我希望你能够在把书放下之后双手并拢,手掌摊开,就好像一本打开的书。此时我希望你能缓慢而稳健地抬起你的双手,朝向你的脸。继续移动,直到它们遮住你的双眼。然后停顿几秒钟,通过你的指缝去看你周围的世界,并且留意一下它们是怎样影响你观察世界的。在继续读下去之前,现在请开始做这个练习。***

如果你一天到晚都以这种方式用手捂着眼睛,将会怎么样呢?它会在多大程度上限制你?它会让你错失多少?它会降低你应对周围世界的能力吗?这就类似于融合:我们被自己的想法所控制,以致我们与此时此刻的经验失去了联系,并且我们的思想对我们的行为影响如此巨大,以至我们有效行动的能力显著降低。现在让我们再进行一次,当你阅读完本小段,我希望你能用双手遮住眼睛,但是这一次,把它们从脸上非常缓慢地降下来。随着脸和双手之间距离的增加,请留意你与周围世界的连接容易了多少。在继续阅读之前,请现在开始做这个练习。***

你刚刚所做的动作类似于解离。如果双手没有遮挡眼睛,采取有效行动该是多么容易呢?能够多获得多少信息呢?能跟你周围的环境增加多少连接呢?

你可以用这个隐喻(Harris,2009)向来访者解释融合和解离,说明解离的目的:完全依据我们的经验,促进有效的行动。当人们从痛苦的想法和记忆中摆脱出来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感到更舒服,但是在ACT中,我们会认为这只是一个红利或者是副产品,而不是我们的方向和目标。(请记住,我们不是要试图减少或者消除我们的症状,我们是要试图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与痛苦的想法和感受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不再把它们当作“症状”。)因此,解离不是控制感受的利器:它意味着活在当下,并且采取有效行动。在面对我们的来访者时,我们需要明确这一点,因为如果他们开始使用解离技术去尝试控制他们的感受,他们将会感到失望。

我们通过体验式练习来理解解离。如果只是从概念上解释它而没有切实体验过的话,我们可能会陷入各种各样浪费时间的在认知层面的讨论中。然而,如果我们已经让来访者亲身体验过解离,就可以像总结经验一样来给他们解释解离这个词了,就像如下所述。有关解离和融合的简单概括

在融合的状态下,我们的念头看起来仿佛就像:

·绝对真理;

·存在一个命令让你必须去服从,或者存在一个原则让你不得不去遵守;

·存在一个威胁让我们觉得必须要尽快地摆脱;

·有一些事情,此时此刻正在发生,尽管实际上它们都已经过去或者其实还没有发生;

·有一些事情非常重要,以至于吸引了你的全部注意力;

·有一些事情你不会放手,尽管它们让你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糟。

在解离的状态下,你可以看到想法本来的样子:“在你的头脑中”,除了一组词语或者一些图片之外,什么都不存在。在解离的状态,你会意识到某个想法:

·也许是真实的,也许不是真实的;

·绝不是你必须要服从的命令,或者你必须去遵守的规则;

·对你来说绝不是威胁;

·绝不是一些在物质世界真实发生的事情——它只是你头脑中的一些文字和画面罢了;

·它们或者重要或者不重要,也就是你可以选择给它们分配多少注意力;

·可以允许它们来去自由,你不需要对它们有任何的执着或者排斥。有效性

整个ACT模型取决于一个核心概念:“有效性”。请把有效性(workability)这个词刻在你的大脑皮层上,因为它是我们做的每一次干预的核心。为了明确有效性,我们问这样的一个问题:“你所做的事情能否让你的生活更加充实、圆满、有意义?”如果回答是“是”,这时候我们说它是“有用的”,因此,不需要去改变它。如果答案是“否”,这时我们说它是“无用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寻找更有效的替代行为。

因此,在ACT中,我们不会聚焦于念头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而是看它的有效性。换句话说,我们想知道这种想法是否帮助来访者走向了更加充实、更加圆满和更有意义的生活。为了判断这一点,我们可以问类似这样的问题:“如果你让这个念头来引导你的行为,它是否可以帮助你创造更加充实、更加圆满和更有意义的生活呢?如果你紧紧地抓住这个想法,它能否帮助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能否帮助你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呢?”

以下的这段对话可以说明这种方法。

来访者:但是这是真的,我真的很胖。你看看。(她抓着腹部周围的两大团肥肉,并且挤压它们来强调这一点。)

治疗师:有一点我可以向你保证:在这个房间里,我们永远不会去争论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在这里,我们所感兴趣的是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有助于你的或者什么能帮助你生活得更好。因此,当你的头脑开始告诉你“我是个胖子”,当你卷入到这些想法中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来访者:我对我自己感到很厌恶。

治疗师:那然后呢?

来访者:这时候我感到很沮丧。

治疗师:那如果我现在正在看一段关于你的录像,当你正处于沮丧和自我厌恶中的时候,我能看到你在做什么呢?

来访者:我可能正坐在电视机前面吃着冰激凌。

治疗师:因此陷入“我是个胖子”这个想法中,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帮助,对吗?

来访者:没有,但这是事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