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中的移动互联网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3 01:50:17

点击下载

作者:秦志光

出版社:通信图书编辑部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智慧城市中的移动互联网技术

智慧城市中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试读:

前言

智慧城市是城市的发展目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用信息化技术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归根结底就是要把城市化、信息化统一到一起,实现人、机、物三元世界的有机融合,因此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集成并深度融合多个跨领域、跨应用的智能信息系统与技术。这其中,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与商业模式不仅整合着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交互,汇聚着人类的智慧,更是智慧城市中政府管理、商业运营和百姓参与所必需的关键环节,也是智慧城市中政府信息化、城市管理信息化、社会民生信息化、企业经济信息化有机地整合为一体的重要手段。举例来讲,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机构需要科学地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中热点事件与突发事件,企业管理者需要了解移动互联网中的商业模式以便能发现商机并积极地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城市居民则更需要知道未来智慧城市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便捷。而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推广,类似的需要会更加强烈。

本书是科普性书籍,通过对智慧城市中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案例,直观地向读者展示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之间的本质联系,并紧跟科技进步的前沿,以期更加高效地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相关知识和内容。

全书共分为9章,以案例为切入点,按照从应用到理论的思想,将全书主要分为3个部分。

本书的第一部分是概述性介绍,包括: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智慧城市的一些基本知识。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应用介绍,包括:第2章智慧城市中的政府服务管理,主要是对移动警务和政务信息的管理与共享进行介绍;第3章智慧城市中的民生建设,主要对智慧医疗与移动医疗、移动社交网络与虚拟社区以及个人隐私保护进行介绍;第4章智慧城市中的商业运营,主要是对移动搜索、移动电子商务以及智能手机游戏进行介绍;第5章智慧交通,主要是对城市智能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管理进行介绍。这4章都是以具体的案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典型应用进行介绍,阐述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其中的具体应用,以直观的方式描述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的本质联系,加深广大读者对智慧城市的理解。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基本理论介绍,包括:第6章移动互联网概述,主要阐述移动互联网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发展趋势;第7章移动互联网组网技术,主要阐述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以及主要的无线网络技术;第8章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着重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Web2.0相关技术、移动终端的定位技术以及云计算、移动搜索、移动广告等其他热点技术;第9章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存储与挖掘,主要介绍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存储相关技术以及经典的数据挖掘算法的基本原理。

本书作者由活跃在“985”高校科研一线的中青年教师构成,均具有博士学历,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科研和实践经验。此外,本书作者均实际参与过我国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国家级试点城市申报工作,这也是本书的特点之一。本书的部分章节内容涉及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原理,但都不复杂,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相关的基本原理展示给读者。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问题,恳请读者谅解,也希望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作者2014年9月第1章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相融合发展的目标与产物,其本质是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在特定空间上的具体体现。借助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 y,ICT)降低城市成本、节约资源、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智慧城市为城市创新和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新型城市创造了条件。

IBM公司作为“智慧地球”理念的提出者,把智慧城市定义为“充分利用信息化相关技术,通过监测、分析、整合及智能响应的方式,综合各职能部门,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绿色的环境、和谐的社会,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及大众建立一个优良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的环境”。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是:整合与优化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品质。通过对城市中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收集、跟踪、集成、共享以及分析,有效整合、规划、管理城市中的各类资源,解决目前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能源紧张、土地有限、人口膨胀和道路拥堵等现存城市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各方面的品质,包括城市生活的健康指数、安全度和幸福感等,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1.1智慧城市的定义

人类的远古祖先居无定所,渔猎而生,为了抵抗体型庞大的凶猛动物,人们联合起来形成部落,当猎物丰富以至于需要储存时,他们才开始了定居生活。随着交换行为和工商业的发展,城市才逐渐崛起。城市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史,反映了人类社会、人类自身同样的发展过程。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大量科学技术的产生,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入现代社会以后,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拥挤。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如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这些“城市病”已对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挑战,而且这不是某个城市的问题,全球各大城市都在面临或将面临这些问题。城市以前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应对这些问题,城市需要更加智慧的方法来解决它们。1.1.1 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

智慧城市的概念由IBM公司在2009年提出,而“使用智慧的方法来解决城市问题”这个概念早在 2008年以前就已提出,1995年年底,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提出建设总面积为 750 平方公里的多媒体超级走廊(Multimedia Super Corrior,MSC)计划。建成后 MSC 将拥有世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以吸引世界性的高技术企业前来投资,从而实现马哈蒂尔塑造马来西亚“知识经济”社会的梦想。2004年3月,韩国政府推出了u-Korea发展战略,希望使韩国提前进入智能社会。u-Korea战略是一种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基础,把韩国的所有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以此促进韩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的国家战略。2005年7月,欧盟正式实施“i2010”战略。该战略致力于发展最新的通信技术、建设新网络、提供新服务、创造新的媒体内容。2006年6月,新加坡启动了iN2015计划。这是一个为期10年的计划,共投资约40亿新元,目标是“利用无处不在的信息通信技术将新加坡打造成一个智慧的国家、全球化的城市”。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后,引发了全球对其的关注,而智慧城市是在智慧地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目标是引领城市通向繁荣和可持续发展。IBM认为城市是一个集交通、能源、商业、安全、医疗、食品等系统于一体的综合体。21世纪的智慧城市就是在现有城市信息化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及时的服务,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具体来说,智慧城市需要具备四大特征:全面感测、充分整合、[1]激励创新、协同运作。全面感知是指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充分整合是指“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成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激励创新是指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协同运作是指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我国学术界关于智慧城市的介绍始于2005年姚音的《智慧城市[2][3]试验》和姚音、凤翔等人的《“智慧城市”:马来西亚新动力》。2009年,我国提出4万亿投资应对金融危机时,智慧城市的议题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关注。同时IBM公司在我国连续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与我国200 多名市长及近2 000 名城市政府官员交流,进而推出符合我国现状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0年以后智慧城市的概念开始逐步被国内研究者关注,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兴起,国内相关专家对智慧城市的研究也在迅速增加,并开始形成热潮。1.1.2 智慧城市的定义及内涵《智慧城市白皮书》中对智慧城市的描述为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形成低[1]碳城市生态圈,而构建的新形态城市。

笔者给出智慧城市的定义如下:智慧城市是建立在发达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无线传感网基础之上的高度互联的数字化城市,构建在云计算技术基础之上的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基本配置,智慧城市的智能性来源于对城市运营数据的创新应用,大数据创新产业的成熟标志着智慧城市初步建成。《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对智慧城市的内涵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智慧城市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互动、高效的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为宗旨,通过智慧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实现智慧的感知、建模、分析、集成和处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政府行政效能、公共服务和市民生活质量,推进城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从而使城市达[4]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智慧”状态。

智慧城市是一种看待城市的新角度,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思维。它要求城市的管理者和运营者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命体,要求人们认识到,城市本身不是若干功能的简单叠加,城市是一个系统,城市中的人、交通、能源、商业、通信等,这些过去被分别考虑、分别建设的领域,实际上是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过去由于科技手段的不足,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隐形存在但并不紧密关联。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5]系显形化、互动化。

美国历史学家、哲学家、著名文学评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中所讲,城市的最优化的经[6]济模式是关怀人、陶冶人,因而智慧城市的信息技术最终会落实到服务人、关怀人的技术。因此,从技术的角度分析智慧城市内涵可以认为智慧城市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建立的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以实现对人和物的感知,控制和智能服务智慧城市对经济转型发展、城市智慧管理,为城市居民提供及时方便的智能服务,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使城市居民生活的更美好的目的。1.2智慧城市中的核心技术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认为智慧城市建立在数字城市的基础框架上,通过无所不在的传感网将它与现实城市关联起来,将海量数据存储、计算、分析和决策交予云计算平台处理,并按[7]照分析决策结果对各种设施进行自动化的控制。数字城市存在于网络空间中,虚拟的数字城市与现实的物理城市相互映射,是现实生活的物理城市在网络世界中的一个数字再现。在智慧城市阶段,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有机地融合,形成虚实一体化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将自动和实时地感知现实世界中人和物的各种状态和变化,由云计算中心处理其中海量和复杂的计算和控制,为人类生存繁衍、经济发展、社会交往等提供各种智能化的服务,从而建立一个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中国工程院王家耀院士认为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更聪明,本质上[8]是让作为城市主体的人更聪明。它是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实现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的融合,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

由此可见,智慧城市需要借助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9]效率,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巫细波、杨再高认为智慧城市体系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分别对应于三方面的特征,即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

• 更透彻的感知:指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和流程快速获取城市任何信息并进行分析,便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和进行长期规划。

•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高带宽通信网络工具,将个人电子设备、组织和政府信息系统中收集和储存的分散信息及数据进行连接交互和多方共享,从而对环境和业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全局角度分析形势并实时解决问题,使得工作和任务可以通过多方协作完成,改变整个城市运作方式。

• 更深入的智能化: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以获取更加新颖、系统且全面的方法来解决特定问题以更好地支持城市发展决策和行动。

智慧城市中的感知、互联互通以及智能化需要依托一定的核心技术。下面分别简略介绍一下智慧城市中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以便读者能较深入地理解智慧城市的特征。其中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本书有相关章节会做较详细的介绍。1.2.1 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互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佳实践载体。移动互联网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获取互联网服务。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大会发布的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10](2014)》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38亿户。在移动电话中的渗透率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户,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用户占移动互联网用户量的第一位。

移动互联网以其移动化、宽带化、融合化、便携化、可定位化、实时性的特征为用户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例如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查询交通路况系统的实时路况信息,制定适合自己行程的出行路线;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查询地图系统帮助用户找到自己的目的地;也可以在乘车或等人等时刻阅读新闻、观看视频以及发表评论。根据用户和服务商在移动互联网的行为可以将移动互联网数据分为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intent,UGC)和机器生成内容(Machine-Generated Content,MGC)。用户生成内容主要包括用户上传的视频、图片和文本,主要源于人的自我表达需求;机器生成内容主要包括传感数据、服务器日志等,主要源于科技、军事和商业需求。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满足自己各种需求的同时,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海量的数据,移动互联网实现了互联网、人际关系网和物联网三者的融合,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最佳的载体。1.2.2 物联网技术

数字城市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前提。数字城市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数字城市是实体物理城市在“数字空间”的映射,它与现实城市物理空间分离,而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把虚拟城市的“数字空间”与现实城市的“物理空间”联结在一起,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延伸、拓展和升华。

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桥梁。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能够全面感知,通过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实现可靠的传递和智能的控制及处理,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互联互通。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信息化,而且面向物理世界。物联网以其强大的感知能力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对城市进行实时监控的可能,只有通过环境感知、水位感知、照明感知、城市网管感知、移动支付感知、个人健康感知、无线城市门户感知、交通交互感知等,智慧城市才能实现市政、民生、产业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1.2.3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

互联网时代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虽然数据是海量的,但是数据并不是垃圾。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智慧城市的“慧”就在于数据。建立数学工具和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针对智慧城市中不同数据用途,提出科学的推理方法,构建城市运行的各项预测系统,最终实现智能决策。例如,从医院的就诊数据中,可分析传染病发病前期模式;从微博、微信的内容中,可以找出某个倾向性群体;通过分析处理历年来的车流量等交通数据,可以提取预测交通拥堵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为及时预警和疏散交通压力提供重要的预测性参考。这些都是大数据的运用。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可以在细微之处改变人类的生活。

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应用中,将产生从TB级到PB级越来越多的数据,从而进入大数据时代。以空间数据,空间的传感器资源为例,美国有185颗卫星,我国有91颗卫星,到2020年我国预计会有200多颗卫星。卫星每天往回传的数据可以达到BP级[11]。例如交通数据,我国有13亿人,24小时都有流量,数据量到了[12]PB级,还要把这些数据保存起来。再比如智慧养老,现在我国超过65岁的人已经是2亿~2.5亿人,一个人如果从65岁活到90岁,甚至100岁。要把这些年的变化状态记录下来,使老人可以得到及时的救[12]护和帮助,数据也很大。2011年,Science专刊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美国工程院院士也指出大数据可以使实现海量数据在预测、建模、可视化和发现新规律的时代就要到来。奥巴马总统说大数据就是未来世界的“石油”,美国政府正式启动大数据研究的发展计划,这个计划要超过以前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传统的计算能力、存储空间,无法处理如此海量且不规则的非结构化数据。这就需要适应大数据分析的数据平台。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数据中心应运而生。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突出特点是具备大量的基础软硬件资源。

云计算支持异构的基础资源和异构的多任务体系,可以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按量计费,达到按需索取的目标,最终促进资源规模化,促使分工的专业化,有利于降低单位资源成本,促进网络业务创新。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支持异构设施和资源流转的服务供给模型,它提供给客户可自治的服务。智慧城市系统是由多种行业、多个领域、城市复杂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其多个应用之间存在信息共享、交互的需求,需要抽取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来进行综合计算以便为城市管理者、企业领导者、城市普通居民提供决策的依据。这些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系统需要多个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云计算技术以其低成本、虚拟化、可伸缩、多租户的特点,可以帮助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大规模分布式数据管理、面向服务应用集成以及快速资源部署等问题。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手段,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幸福的生活才是智慧城市的根本目标,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必须实时感知城市状态,分析城市信息,使用移动互联网数据,实现对城市数据的利用并反作用于城市,使城市变得更加美好。1.3智慧城市的建设指标

对于起步阶段的智慧城市建设,学术研究和政府的实践行为都将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建设上,欲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城市经济和政治效率的提升。这一阶段的智慧城市概念,大多是技术导向型的,属于智能城市范畴,注重的是城市建设的硬实力。随着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步发展,关注的焦点不再局限于硬件设施的建设,更增加了对城市的人文和教育环境建设的关注,即重视城市建设的软实力。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硬件设施建设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但要想保证其可持续[13]发展,就离不开人文、教育和社会资本在其中的作用。比如信息技术手段,它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应局限于提升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提升其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为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民主讨论提供一种高效的教育和交流平台。这种交流平台可以帮助城市更有效地了解市民期望的智慧城市能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并将这种[13]信息反馈整合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中。

因此,笔者认为智慧城市是人类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人与环境、人[14]与城市、人与自然高度融合、协调发展的更高阶段。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是以传感器、物联网、高速无线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精细、准确、可靠的传感网、互联网等多网融合为传感经络,以数据挖掘、云计算、模糊识别、智能技术等为神经中枢,以智慧经济、智慧产业、智慧技术、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14]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

基于此,笔者认为从城市功能的角度上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内[15]容可分类为若干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提供建设的准则,二级指标提供相关准则下的建设专题,三级指标为专题下的具体要素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进行分类,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可分为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智慧产业与经济4个一级指标,具体包含11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涵盖经济、民生、社会、生态、科技等领域,体现“智慧化”、“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强调科技创新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信息化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将对这些分类进行详细的介绍。1.3.1 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了体制机制创新、创新能力提升、对外合作深化、市场环境优化、建设模式创新、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信息、交通和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就是要不断夯实信息化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高速宽带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此外,还要推进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管网等城市基础建设,推进实体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形成高度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的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一级指标下分为保障体系、网络基础设施、公共平台与数据库3个二级指标,包括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组织机构、政策法规、经费规划和持续保障、运行管理、无线网络、宽带网络、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信息安全11个三级指标。

• “保障体系建设”二级指标包括5 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1)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

指建立具备完整性和可行性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2)组织机构

指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体系和执行机构,负责智慧城市创建工作。建设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3)建立政策法规

指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的政策法规,形成系统性的“智慧城市”政策法规体系。(4)经费规划和持续保障

指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的经费规划和保障措施。(5)运行管理

指明确智慧城市的运营主体并建立相应的运行监督体系。

•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二级指标包括3 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1)无线网络

指构建泛在化的信息网络,提高无线网络的覆盖面、覆盖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智慧城市”要加快传统网络的建设,构建泛在化的信息网络。(2)宽带网络

指包括光纤在内的固定宽带接入覆盖面、接入速度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城市将加大城区光纤物理网、城区管道、小区宽带建设。(3)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指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使用情况。各城市需加快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化建设,实现城市双向数字全覆盖,保障信息安全播出,提升播出品质。加快推进高清数字电视及三网融合业务平台建设工程,全面建设数字电视广播、高清互动电视、数据广播信息服务平台和宽带多媒体通信等业务平台。

• “公共平台与数据库建设”二级指标包括3 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1)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指建设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等公共基础数据库。要建立各市地理空间、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和建筑物信息资源库,建立数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数据信息支撑。(2)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建立对城市的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交换的信息平台,满足城市各类业务和行业发展对公共信息交换和服务的需求。“智慧城市”应进行技术支撑平台以及信息整合中心的建设,为城区公共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和重大项目建设搭建城市运营平台。(3)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认证要求建成一套技术先进,能满足用户应用需求、实用、开放、遵循标准并具有强大处理能力的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系统。本系统不仅包括认证机构CA、证书注册审批机构RA、目录服务器、密钥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还要包括面向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业务服务接口。CA 中心在整体上应具备国内领先并接近国际先进的水平。1.3.2 智慧建设与宜居

智慧建设与宜居以“靓丽、繁华、宜居、和谐”为目标,把城市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包含了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历史文化挖掘、城市道德建设等方面。

智慧建设与宜居一级指标下分为城市建设管理、城市功能提升2个二级指标,包括城乡规划、数字化城市管理、历史文化保护、排水系统等16个三级指标。

• “城市建设管理建设”二级指标包括8 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1)城乡规划

指编制完整合理的城乡规划,并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制定道路交通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等具体的专项规划,以综合指导城市建设。(2)数字化城市管理

指建有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建成基于国家相关标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实现区域网格化管理,完成各业务系统的建设以及系统集成。(3)建筑市场管理

通过制定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并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政府在建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能力提升。(4)房产管理

指通过制定和落实房产管理的有效政策,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房产管理,促进政府提升在住房规划、房产销售、中介服务、房产测绘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5)园林绿化

指通过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园林绿化的监测和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6)历史文化保护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水平。(7)建筑节能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在建筑节能监督、评价、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水平。(8)绿色建筑

指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在绿色建筑的建设、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水平。

• “城市功能提升建设专题”二级指标包括8 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1)供水系统

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从水源地监测到龙头水管理的整个供水过程实现实时监测管理,制定合理的信息公示制度,保障居民用水安全。(2)排水系统

促进排水系统的建设,通过中心管理软件的智能决策,实现各个层次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突发水污染、水灾害事件的及时预警;实现水质、水文监测信息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利用;推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3)节水应用

指城市节水器具的使用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情况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4)燃气系统

指城市清洁燃气使用的普及状况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安全运行水平的发展状况。建设具有智能燃气表远程抄表、智能燃气表远程控制、用户信息管理、用户数据统计分析、用户账单费用结算、用户智能仪表维护等综合性功能的燃气信息化管理系统。(5)垃圾分类与处理

普及垃圾分类及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整体管理水平。(6)供热系统

指北方城市冬季供暖设施的建设情况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7)城市照明

提升城市各类照明设施的覆盖面,实现对城市照明系统的智能监控及自动化的节能控制。(8)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

指实现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综合管理、监控,并利用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1.3.3 智慧管理与服务

智慧管理与服务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城市范围共享,积极推动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调高效运行,在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智慧管理与服务一级指标下分政务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专项应用3个二级指标,包括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务服务体系、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智能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国土、智慧安全、智慧社区等23个三级指标。

• “政务服务建设”二级指标包括4 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1)决策支持

指建立支撑政府决策的信息化手段和制度,从而使政府决策更加准确、及时。(2)信息公开

指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主动、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算/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3)网上办事

指完善政务门户网站的功能,扩大网上办事的范围,提升网上办事的效率。(4)政务服务体系

指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的联接与融合,建立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

• “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二级指标包括8 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1)公共教育服务

指通过制定合理的教育发展规划,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目标人群获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便捷度,并促进教育资源的覆盖和共享。打造“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统一规划系统、实施集中管理,通过中心平台实现各市公共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学校、家庭、老师、学生、家长、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2)劳动就业服务

指通过法规和制度的不断完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城市就业服务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等措施提升就业信息的发布能力,加大免费就业培训的保障力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3)社会保险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提升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服务终端建设,提高目标人群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服务的便捷程度,提升社会保险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居民生活保障水平。(4)社会服务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提升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服务终端建设,提高目标人群享受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养老服务和优抚安置等服务的便捷程度,提升服务的质量监督水平,提高服务的透明度,保障社会公平。(5)医疗卫生

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水平。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和终端服务,保障儿童、妇女、老人等各类人群获得满意的服务;实现市民医疗卫生服务全市“一卡通”,电子健康档案(EHR)全面共享,解决市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共享,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实现对各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的实时监督与管理,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应急指挥和决策支持能力;通过建立食品药品的溯源系统等措施,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供应,并促进社会舆论监督,提高服务质量监督的透明度。(6)公共文化体育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促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服务面,提高广播影视接入的普及率,通过信息应用终端的普及,提升各类人群获得文化内容的便捷度;提升体育设施服务的覆盖度和使用率。(7)残疾人服务

指在提高服务覆盖率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个性化应用开发,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服务的水平,提供健全的文化、体育、卫生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服务内容。(8)基本住房保障

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应用,提升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增强服务的便利性、提升服务的透明度。

• “专项应用建设”二级指标包括11 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1)智慧交通

指城市整体交通智慧化的建设及运行情况,包含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交通流量监测物联网络建设、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和电子警察系统建设。为交通主管部门提供智能化交通管理,为公众提供即时交通信息和交通建议服务,为客、货运企业提供科学调度等服务,取得交通便捷的社会效益和低成本出行的经济效益。(2)智慧能源

指城市能源智慧化管理及利用的建设情况,包含智能表具安装、能源管理与利用、路灯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建设。(3)智慧环保

指城市环境、生态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建设情况,包含空气质量监测与服务、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服务、环境噪声监测与服务、污染源监控、城市饮用水环境等方面的建设。“智慧环保”建设方案是集成环保应用软件与环境监测设备、网络软硬件系统等形成的一套高效智慧环保系统。(4)智慧国土

指城市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建设情况,以信息化手段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开展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及综合监管系统的建设,包含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资源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地籍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实现全区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有效管理和监管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土地利用、土地权属、补充耕地、土地执法监察等。(5)智慧应急

指城市智慧应急的建设情况,包含应急救援物资建设、应急反应机制、应急响应体系、灾害预警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应急指挥系统等方面的建设。以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作为保障,与省市应急系统、部门应急系统、区县应急系统互联互通,为全区各应急管理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枢纽、综合协调、统筹优化、应急联动指挥服务,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经济危机、社会冲突等能力,确保政治安定、社会稳定。(6)智慧安全

指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智慧化建设,包含城市公共安全防控系统、行政应急预警智慧系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系统、室内定位、交通流量控制等内容。(7)智慧物流

指物流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的建设水平,包含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智能仓储服务、物流呼叫中心、物流溯源体系等方面的建设。(8)智慧社区

指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便捷化、智慧化水平,包含社区服务信息推送、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社区传感器安装、社区运行保障等方面的建设。“智慧社区”的进一步建设将向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综合信息服务,以住宅小区为平台,将网络通信、智能家电、家庭安防、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增值服务等整合在一个高效的系统之中,为小区住户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环保、智慧化和人性化的居住环境。(9)智慧家居

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和环保节能的建设状况,包含家居智能控制,如智能家电控制、灯光控制、防盗控制和门禁控制等,家居数字化服务内容,家居设施安装等方面的建设。(10)智慧支付

指包含一卡通、手机支付、市民卡等智慧化支付新方式,支付终端卡设备、顾客支付服务便捷性、安全性和商家支付便捷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建设。(11)智慧金融

指城市金融体系智慧化建设与服务,包含诚信监管体系、投融资体系、金融安全体系等方面的建设。1.3.4 智慧产业与经济

智慧城市的产业体系是通过打造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为代表的智慧信息产业、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慧服务业、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智慧工业、以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为代表的智慧农业,提高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智慧城市建设带动智慧产业发展,以智慧产业发展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产业与经济一级指标下分为产业规划、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3个二级指标,包括产业规划、传统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等7个三级指标。

• “产业规划建设”二级指标包括2 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1)产业规划

指城市产业规划制定及完成情况,围绕城市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规划编制、规划公示及实施的情况。智慧城市将以低碳化、循环化为基本取向推动工业转型发展,加强技术改造创新和节能减排。(2)创新投入

指城市创新产业投入情况,包括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创新费用投入,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投入等方面。

• “产业升级建设”二级指标包括2 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1)产业要素聚集

指城市为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而实现的产业要素聚集情况,增长情况。(2)传统产业升级

指在实现城市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情况。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为手段,以延长产业链条和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各市主导优势工业发展水平。

• “新兴产业发展建设”二级指标包括3 个三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1)高新技术产业

指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服务与发展,包含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环境、科研环境、金融环境及管理服务状况,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在城市整体产业中的水平状况。(2)现代服务业

指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包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发展环境,发展水平及投入等方面。智慧城市将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以及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3)其他新兴产业

反映城市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及提升状况。智慧城市将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制药工程,结合现有的医疗制药条件,发展和延伸医疗制药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循环利用产业链条。1.4智慧城市的建设意义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16]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表现。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1.4.1 智慧城市的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提高,从而涌现出的诸多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式加以解决。以物联[17]网、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成为一种未来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智慧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城市信息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国家高端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的作用大致可以从基础业务、行政业务、智慧服务、智[18,19]慧城市的运行管理4个方面进行归纳。

1.基础业务

基础业务是智慧城市的最基础功能和应用,完成城市信息的实时获取,实施及时的城市管理。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动态化,提高管理效率并且改善市容市貌和维护城市安全。例如基础业务中的数字城管,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对流动摊贩、违反市容规定行为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精确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人,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再例如平安城市,可以通过犯罪实时监控技术为犯罪侦查提供及时丰富的信息和分析支持,实现公安系统各级别监控联网,整合安防监控系统、城市报警系统、电子警察系统等,构建城市安全的基础平台。

2.行政业务

智慧城市的行政业务系统指构建综合电子政务平台、整合公共服务。将一系列行政事务进行整合和管理优化,形成“多个部门、一个政府”的格局。行政业务的主要功能有并联审批和虚拟电子政务大厅。并联审批即实现市(区)级社区横向联系,建立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数据标准及交换体系。实现各类行政业务的共享,树立服务性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通过信息透明公开,加强社会监管,实现“阳光式”权力运行。网上虚拟电子政务大厅用于实现“一站式”市政服务[20],具有精简政务流程、降低行政成本的优点,而且让市民和企事业单位足不出户完成行政审批和其他政府服务。以上两个业务层次智慧程度比较低,是智慧城市的低级应用,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

3.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针对城市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智慧解决方案。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面临的具体问题主要有城市交通、城市医疗、食品系统、城市水管系统、城市规划等。(1)智慧城市交通

智慧城市交通整合公共汽车系统、出租车系统、城市捷运系统、城市轻轨系统、车速信息系统、城市高速路监控信息系统、电子收费系统、道路信息管理系统、优化交通信号系统、电子通信系统和车内导航系统信息,提供综合的实时信息服务,并对交通流量进行预测和智能判断。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可以优化应急方案,调动救援资源。智慧城市交通还可以通过感知交通流量并进行预测和建立模型,提供智能的“拥堵费”收取系统、停车位管理收费系统,通过“收费”杠杆引导车流,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缓解拥堵和污染问题。例如瑞典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交通系统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瑞典斯德哥尔摩建立了智慧交通体系,按照拥堵程度对交通智能收费,该市汽车使用量降低了25%,交通排队所需的时间下降50%,汽车碳排放降低14%。由于在环保方面做得出色,2010年2月,斯德哥尔摩被欧盟委员会评[21]为首个“欧洲绿色首都”。(2)智慧城市医疗

智慧城市医疗不仅可以实现智慧医疗的基本功能,还可以解决城市的特色问题。例如,可以通过建立“语义化个人健康电子病历”,使医疗机构间信息对接,医疗资源得以整合,解决社区医院、专科医院和大医院之间分工协作问题。使得“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成为现实,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这[18]样的模式下,还可以有效提升用药安全水平和临床诊疗水平。(3)智慧食品系统

智慧食品系统包括3个子系统:第一个是追踪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林、畜、牧、渔的食品原料生产、原料加工、物流运输环节和销售环节,再到餐桌上整个闭合圈全程监控,明确供应链上各个企业责任,控制风险。第二个是生产评估系统。原料企业、加工和深加工企业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把食品质量和工艺联系起来,分析工艺的风险程度,确保符合国家标准。第三个是食品行业应急机制。包括食品安全的早期预警和突发问题应急管理。当出现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时,可以追踪事发点、当事人,并查明食品去向,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显然,智慧食品对于诸如生猪产业的“放心肉工程”建设、“地沟油”控制以及“三聚氰胺”牛奶突发事件的处置都会有很大帮[18]助。(4)智慧城市水管理系统

水资源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瓶颈,智慧水系统试图实现水[18]资源的优化利用。

① 实施日常监管工作,实时掌握水环境。对流域的整体分布、自然降水、水流、地下水、水质、人工蓄水、生活用水、工业农业用水和污水排放实时感知监控。

② 数据分析做出响应,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一方面,通过分析海量监控数据,合理规划政府、水务部门、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市政建设部门流域取水和农田灌溉布局,科学决策调水、取水、污水排放、水再生、地下回灌等;另一方面,及时预知管网故障、输水情况和水压等管网健康状况,进行维护、检修和建设。

③ 加强水污染和突发事件响应,一方面事前发出预警;另一方面污染事件发生后根据污染物、污染源和污染情况的监测数据分析,估计灾害波及程度和制定快速应对方案。(5)智慧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预测和指导,对于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今天来说,往往会陷入“规划赶不上变化”的困境。智慧城市规划的关键点在于,结合城市发展的经济、地理、人口、交通的历史和现状海量信息,对未来趋势进行科学预测,智慧布局交通道路、物流枢纽、中央商务区、工业园区、卫星城、警务、商业网点、医院、银行、公交站点、学校、娱乐设施、文体设施、博物馆、公园等城市规划项目,达到绿色、环保、以人为本的要求[18]。

智能城市规划同时能够制定城市调整和优化解决方案,比如老工业区的外迁和升级改造、老商业区和居住区的升级和功能再定位、城中村改造等。智慧服务还包括工业园区和城市一体化平台、绿色供应[22]链、智慧城市电力供应和社保决策系统等。随着城市运行中问题的不断涌现,智慧城市的智慧服务也将不断丰富。

4.智慧城市的运行管理(1)日常运行管理

智慧城市系统的综合运行,需要智慧城市的综合指挥中心来指挥

[18]协调。

① 促使智慧城市的运行和短、中、长期综合规划衔接,达到各时期目标。

② 综合指挥中心,作为智慧城市的“总中心”,指挥协调各智慧服务系统的“分中心”,形成智慧城市系统的宏观运行。

③ 负责智慧城市系统日常维护和升级工作。如数据的存储、维护,软硬件设施的运转维护以及系统升级等。(2)城市应急系统

在城市面临突发事件时,城市应急系统启动。突发事件是指自然灾害(地震、洪水、海啸、山洪、滑坡、冰雪等)、公共安全事件(污染物化学品泄漏、突发不明传染病)以及群体性突发犯罪事件等。近年来我国开始逐步建立国家应急体系,中央和省市都设有应急办公室,以作为突发事件下的组织保证。智慧应急系统有助于提高应急体[18]系水平。

① 科学建立应急预案。智慧的预案有较强的预见性(做出预警)、针对性,对风险做出准确预计和分析并做好科学的人员疏散、物资分配、救援和生产恢复计划,确定责任人和岗位责任。

② 应急管理和指挥系统。物联网、互联网和计算机系统可以准确地分析灾情进展,分析救灾物资需求数量和投放地点,察看应急物资储备和补给供应情况,和消防、交管、医疗等多部门协作,实施综合指挥,妥善处置灾情并力争灾后损失最小。1.4.2 智慧城市的建设意义

智慧城市让城市更聪明。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物联网,实现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23]“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的融合,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以下主要从经济、社会和服务 3个方面阐述智慧城市的建设意义。

1.智慧城市的经济意义

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当其达到实际应用程度的75%时,该城市的GDP在不变的条件下将能增加3.5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经济翻两番,完全有可能实现“四倍跃进”[18]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当然,智慧城市的经济价值不仅在于可提高GDP,同时还可以提高智慧城市和智慧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除了带动钢铁、水泥、电力、能源等传统行业的就业,还将消耗芯片、光纤、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等大量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从而拉动高科技产业增长,创造大量的知识型就业岗位,促进城市服务转型和服务经济增长。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信息基础的。

在20年前,我国提出智慧城市的构想,会被认为异想天开,但现在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经济实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已大幅提升。同时信息基础及科技人才数量也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我国电话总数达 11.6 亿户,移动用户 8.7 亿户,宽带用户总数达到 9 348万户,总数居世界第一。自 2000年以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年均增长率为[18]11.6%,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年均增长11.3%。

2.智慧城市的社会意义

21世纪,现代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规模日益扩张,人口增长、城镇化、老龄化、经济转型等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发展所面对的核心问题。当城市面临这些实质性的挑战时,可以了解到当前的模式不再是可行的方式。城市必须使用新的措施和能力使城市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必须使用新的科技去改善他们的核心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有限的能源。在社会价值体现上,智慧城市将是解决城市[18]病的有效手段。通过智慧城市的规划,一方面是发展以智慧政府、智能交通、智慧能源为代表的城市应用,解决交通拥堵,实现节能环保,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等;另一方面是拓展产业发展领域,包括智慧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与升级,选择、引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物联网核心产业、相关产业,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与提升,强化产业之间的互动与促进等。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经济转型,并从更高起点和总体架构的角度进行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解决产业规划中的重复建设问题和一建就落后的问题;重视新兴智慧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在精选的基础上进行壮大,并通过其辐射带动其他产业;重视对传统产业的智慧改造,营造智慧化[18]的城市生活环境以及智能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3.智慧城市的服务意义

高速城市化中,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压力加剧,政府承担的公共责任越来越大。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之一。智慧城市使政府信息化建设从传统的“电子政府”过渡到“整合的政府”、“无处不在的服务性政府”,最终达到“智慧政府”,大大提高了政府[19]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智慧城市的建设,特别能显现于智慧型的政府服务,因为它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政府服务运行的高效性,极大地体现了智慧城市的行政服务价值。智慧城市技术作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全面且透明地感知信息、广泛而安全地传递信息、智慧且高效地处理信息,提高城市管理与运转效率,提升城市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以此构建新的城市发展形态,使城市自动感知、有效决策与调控,让市民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智慧服务。智慧城市为服务带来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1)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智慧城市的基础业务成本低并能及时准确地对城市管理和公共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