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定光古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3 02:24:03

点击下载

作者:邓穗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千年定光古佛

千年定光古佛试读:

文前彩插

题词

2014年9月,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为本书题词序

佛教在传入中国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特定的信仰,这些信仰深入民众生活中,发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定光佛信仰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客家社会形成的特定历史条件和特殊环境,定光古佛的影响越来越大,信众越来越多。定光佛的信仰主要分布在闽西、粤东北、赣南的客家地区,其他地方也不乏见。明清之际,随着客家人移入台湾,定光古佛信俗也一同传入台湾,遍布台湾客家地区,拥有几百万信众。台湾信众一直与武平县岩前狮岩均庆院祖庙保持着密切联系。因此,定光古佛信俗在闽台客家和非客家中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力,是两岸客家同胞联系的精神纽带和桥梁,是海峡两岸“五缘”的非物质文化情缘的见证,对于海峡两岸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血缘认同,国家统一具有特殊的作用。至今,定光古佛已成为海内外近一亿客家人共同的民间宗教信仰。

定光佛是客家人的保护神,也是中华客家的文化品牌。近年来海内外众多学者、业余爱好者对定光古佛的研究,包括对其基本史料的整理、宗教思想的阐述以及历史地位的评估等方面。2011年,武平县政府推出《定光古佛文化研究》一书,收录了多篇有关定光古佛郑自严的生平身世、弘法传道、神异传说、信仰传播、文化内涵等内容的论文,对弘扬定光古佛优秀文化遗产和定光古佛的相关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民间社会也兴起了一股“定光佛文化热”。2011年6月,首届定光佛文化节在武平县岩前镇均庆院举行。此后“定光佛文化节”也成为一个固定的文化节日活动。

为更全面地把定光古佛的“过去”呈现于“当下”,武平县政府再次集结人才,组织编写《千年定光古佛》一书。本书收集了关于定光古佛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定光古佛的深入研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又收录了近年来关于定光古佛的代表性研究论文,深度解析了定光古佛的文化内涵。本书中所收录的有关定光佛的神奇故事,不仅为我们研究客家人崇拜定光佛的社会环境和心理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海内外客家人的情感维系。此外书中还收录了有关定光佛的大量图片素材,为我们了解定光佛信仰的情况以及各界人士对定光佛信仰活动的关注,提供了具体而形象的资料。全书通过翔实的资料、缜密的考证不仅全方位地介绍了雄伟大气的“定光古佛”,而且揭示了民间定光古佛信仰在社会文化史和地域社会的结构中所体现的独特精神价值,对于充分挖掘和发挥定光佛信仰在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和闽台交流中的作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5年是定光古佛圆寂1000周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届时将在台湾策划举办“海峡两岸定光佛第五届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千年定光古佛》的出版无疑将为系列活动的开展增光添彩,本书也将是对定光古佛文化内涵最好的阐释。

作为一个学术出版人和社会学者,我出生于福建武平,人生的前22年都是在家乡生活成长的,从儿时在大人口中获取的关于定光古佛的种种传说、故事,作为客家文化的一种基因深植于心中,并时常被唤起。在此,当林善珂主编提出要我为此书出版作序时,内心只能慨然应声写下上述文字,羞称为序。谢曙光2014年11月于北京马甸

史书记载

定光事迹、受封年表

续表(原载张木森、邹文清《“南安岩定光佛”文献初步研究》,陈厦生主编《定光古佛文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志书记载

1.宋《临汀志》(胡太初修、赵与沐纂)第77~167页中有关定光佛寺庙和定光佛神迹的记载武平县

梁野山 在武平县东35里。俗传高五千余仞,分十二面,绝顶有白莲池。昔乡民采茗,误至一岩,见垂龙须草幕其门。披蒙茸而入,中有佛像、经帙、钟磬、幢盖,俨然如新。欲再往,迷失故路。按《梁野山》记:“古迹,有素书三百卷。瀑布奔入千秋溪,旁垂石如覆釜。”

蛟湖 侧又有石龛、铁冢。唐开元中,福僧持铁钵驻锡三峰侧,毒蟒恶象为之扰伏。大历中,泉州僧灵悟驻山间,演法导俗,自后龛岩遂芜。

十二峰 在武平县南安岩前。定光偈云“一峰狮子吼,十二子相随”是也。玉华孙璋有诗云:“苍峰十二碧岩隈,岂是飞从海上来。灵境莫将巫峡比,但令云雨下阳台。”

南安岩 在武平县八十里。形如狮子,旧为龙鼋窟宅,俗呼为“龙穿洞”。后定光佛卓锡于此。书偈云:“八龙归顺起峰堆,虎啸岩前左右回,好与子孙兴徒众,他时须降御书来。”中有二洞:南岩为正,窈窕虚旷,石室天然,又有石门、石窗、石床、石鼓、石虎、龙、龟、猫之属,即佛之正寝;东岩差隘,而石龛尤缜密,即佛宴坐之地。详见《均庆院》。

绿水湖 在武平县南安岩数十里间。水色深绿,可以彩画。旧传定光佛创院岩中,彩画大绿,皆取诸此。

圣公泉 在武平县北一百二十里黄公岭上。泉迸石中,旧传定光佛过此偶渴,卓锡而出。视其所有,仅杯勺一日,千兵过之,饮亦不竭。

龙泉井 在武平县禅院佛殿后,乃定光佛所凿。水色澄澈,重于他水。旧志云:“后因欲行经界,造薄院中,或有污浊触之,一夕,龙斗于井,飞腾而去,自是色味俱变。庆元间,龙复见,水泉汹涌,少顷莹彻。尝之,果甘冽如故。”《舆地纪胜》载:“蛟塘,在武平县。其水无源,其深无际。昔常有蛟为民患,洎南安师建院于岩下,其毒遂弭。”清流县

灞涌岩 在清流县东北七里。有深泉怪石,茂林修竹,为一方胜概。旧有精舍,创于未县之前。岩乃定光古佛命名。邓远举有诗云:“翠云卧石千岩冷,黄叶呼风万里秋”。连城县

滴水岩 在莲城县东北角七里。石窦有线溜,直透泻岩下。又有石井,深不盈尺,储不溢,汲不竭。旧传定光古佛尝驻锡于此。郡城内

定光院 在州治后正北。大中祥符间,师与郡守赵遂良厚善,结庵为师往来栖息之所。后师示寂于均庆院。元祐间,郡守曾公孝总重修,塑像于中。淳熙间,郡守吕公翼之迎奉均庆院定光真身、广福院伏虎真身于州治后庵,以便祈祷。嘉泰间,郡守陈公暎谓雨旸之应如响,是佛与守分治汀民也,湫隘不足仰称,遂加广辟,绍定寇叛交讧,岌然孤城能保守者,人力不至于此,士民条显应状,丐郡奏请于朝,加二佛师号,仍赐“定光院”为额。嘉熙间,郡守戴公挺助俸率众鼎创,从民志也。未几,均庆院烬于劫火,郡迎御书及衣钵等入州,创阁于院后安奉之。近南剑人士金饰十八尊者像附置阁上。淳祐间,郡守卢公同父前创拜亭,每岁正月六日乃定光坐化之晨,四方敬信辐辏,名香宝炬,幡盖庄严,难以数计,虽隘巷亦成关市,可见人心之皈向云。长汀县

定光堂 在长汀县西颁条门外。嘉定间创,郡守赵公崇模书额。尼居之。武平县

南安岩均庆禅院 在武平县南八十五里,乃定光圆应普慈通圣大师道场也。先是,一岩嵌空险僻,神怪所宅,虎蟒所会,绝无人迹。宋朝乾德二年,师至岩,趺坐其间,旁近望见祥烟腾覆,异而往观,咸起敬信,相与披榛畚土,筑室岩中,遂为一方精舍。师慈悯众生,无求不应。祥符四年,郡守赵公遂良状其灵异闻于朝,赐额“均庆禅院”。转运王公赞行部过岩,以雪请,果大雪。贽遂奏福州开元寺所得太宗皇帝御书百二十幅奉安岩中,岁度僧一人。诏可。仍命郡守胡公咸秩躬护至院。有诗云:“迎得御书归洞壑,烟霞一路馥天香。”祥符八年正月六日,师卧右胁示寂岩中。每岁是日,诸路云集,几不可容。郡守陈公轩有古风略云:“南安岩近南斗旁,乾坤缔结雷电守;云寒木老洞穴古,巨鳌露脊鲸呀口。”郡倅郭公祥正古风末云:“嗟予俗缚未能往,愿得结草倚岩松,遂登彼岸达正觉,月落岩下松生风。”丞相李公纲经过留诗云:“满山泉石有吾意,十里松筠生昼寒。”其余大篇短章,殆难殚记。嘉熙间,烬于劫火。郡奉御书、佛牙、衣钵等安奉于州后,敕赐“定光院”。

南安廨院 在武平县东北二里。大中祥符间,定光古佛亲创,后三折寨附其侧。绍定寇后,寨官寓此,军马践蹂颓弊,令赵汝讘重修。

古佛道场 端平间创。在武平县东门外,即旧大观庵基也。郡守黄公亲书匾。

伏虎庵 在武平县七十里。旧传定光拓岩初,民有献牛助耕,师结庵亲牧,夜常有虎柔伏庵外。后师归岩,一日,忽云:“虎伤一牛矣。”暮有报如师言。师乃削木书偈云。明日,忽毙于路,因号“伏虎庵”。连城县

定光庵 在莲城县治后西北隅。乾道间,令黄中立创。嘉泰间,令刘晋重创。仙佛

敕赐定光圆应普慈通圣大师郑姓,法名自严,泉州同安县人。祖仕唐,为四门斩斫使。父任同安令。师生而异禀,幼负奇识。年十一,恳求出家,依本郡建兴寺契缘法师席下。年十七,得业游豫章,过庐陵,契悟于西峰圆净大师,由此夙慧顿发,遂证神足,盘旋五载。渡太和县怀仁江,时水暴涨,彼人曰:“江有蜃为民害。”师乃写偈投潭中,水退沙雍,今号龙洲。又经梅州黄杨峡,渴而谒水,人曰“微之”,师微笑,以杖遥指溪源,遂涸,徙流于数里外,今号乾溪。乾德二年届丁,之武平,睹南岩石壁峭峻,岩冗嵌崆,怃然叹曰:“昔我如来犹芦穿于膝,鹊巢于顶而后成道,今我亦愿委身此地,以度群品;若不然者,当使殒碎如微尘。”发誓已,摄衣趺坐。数夕后,大蟒前蟠,猛虎旁睨,良久,皆俯伏而去。乡人神之,争为之畚土夷堑,刊木结庵。民有祈祷,辄书偈付与,末皆书“赠以之中”四字,无愿不从。淳化间,去岩十里立草庵牧牛,夜常有虎守卫,后迁牧于冷洋径。师还岩,一日倏云:“牛被虎所中。”日暮有报,果然。师往彼处,削木书偈,厥明,虎毙于路。复感一青□猴,为牧三年,后忽抱木毙,师梦来乞名,与名曰“金成王”,仍为建庙。民有询过去未来因者,师皆忠告,莫不悚然。同道者惧其大甚,师曰:“只消吾不语耳。”遂不语。一年,岩院输布,师以手札内布中,监临郡倅张公晔见词,闻于郡守欧阳公程,追摄问状,师不语。守、倅愈怒,命焚其衲帽,火烬而帽如故;疑为左道,以彘血蒜辛厌胜,再命焚,而衲缕愈洁,乃遣谢使归。自是白衣而不褐。初,南康盘古山波利禅师从西域飞锡至此,山有泉从石凹出,禅师记云:“吾灭后五百年,南方有白衣菩萨来住此山。”其井涌泉,后因秽触泉竭,與议请师主法度以符古谶,师许之,乃泛舟而往。江有槎桩,常害人船,师手抚之曰:“去!去!莫为害。”当夕无雨,水暴涨,随流而逝。至山,观井无水,遂以杖三敲云:“快出!快出!”至中夜,闻有落泉溅崖之声,诘旦涌出满溢。终三年,复返南岩。祥符初,有僧自南海郡来告曰:“今欲造砖塔,将求巨舰载砖瓦,惠州河源县沙洲有船插沙岸,无能取者,愿师方便。”师曰:“此船已属阴府。”僧复致恳,师乃书偈与僧,僧持往船所,船应手拔。运塔砖毕,有商假载木,俄恶风飘荡,莫知所往。四年,郡守赵公遂良闻师名,延入郡斋,结庵州后,以便往来话次。遂良曰:“庵前枯池,劳师出水。”投偈而水溢,今名“金乳”。复曰:“城南有龙潭害民,望师除害。”亦投偈而祸去。于是遂良表闻于朝,赐“南安均庆院”额。遂良授代以晴请,运使王贽过岩以雪请,皆如答应。真宗朝,尝斋于僧,对御一榻无敢坐者。上命进坐,僧答曰:“佛祖未至。”少顷师至,白衣衲帽,儒履擎拳,即对御就坐。上问:“师从何来,甚时届道?”答曰:“今早自汀州来。”问守为谁?曰:“屯田胡咸秩。”斋罢,上故令持伊蒲供赐咸秩,至郡尚燠。咸秩惊竦,表谢。上乃谓师为见世佛,御赐周通钱一贯文,至今常如新铸。咸秩闵雨,差吏入岩祈祷,师以偈付来吏,甫至郡而雨作,岁乃大熟。胡解印入觐,历言诸朝列丞相王公钦若、参政赵公安仁、密学刘公师道皆寄诗美赠。八年正月六日申时,俄集众云:“吾此日生,今日正是时,汝等当知妙性廓然,本无生灭示有去来,更言何事?”言讫,右胁卧逝,春秋八十有二,僧腊六十有五。众收舍利遗骸骼塑为真相。遗偈凡百一十七首,其二十二首乃亲书墨迹临刊,文义雅奥,不可思议而得也。师见在,民呼曰“和尚翁”,亲之也。师灭度,民皆曰“圣翁”,尊之也。名公巨卿,大篇短章致赞叹意,无虑数百篇。东坡苏轼云:“定光石佛,不显其光,古锥透穿,大千为囊。卧像出家,西峰参道,亦俗亦真,一体三宝。南安石窟,开甘露门,异类中住,无天中尊。彼逆我顺,彼顺我逆,过即追求,虚空乌集。驱使草木,教诲蛇虎,愁霖出日,枯旱下雨。无男得男,无女得女,法法如是,谁夺谁与?令若威怒,免我伽梨,既而释之,遂终白衣。寿帽素履,发鬓皤皤,寿八十二,与世同波。穷崖草木,枯腊风雨,七闽香火,家以为祖。萨埵御天,宋有万姓,乃锡象服,名曰定应。”山谷黄鲁直云:“石出山而润自丘壑,松不春而骨立冰霜。今得云门拄杖,打破鬼窟灵床。其石也将能万里出云雨,其松也欲与三界作阴凉。此似昔人,非昔人也,山中故友任商量。”熙宁八年,郡守许公尝表祷雨,感应,诏赐号“定应”。崇宁三年,郡守陈公粹复表真相荐生白毫,加号“定光圆应”。绍兴三年,虔寇猖獗,虔化宰刘仅乞灵于师,师于县塔上放五色毫光,示现真相,贼遂溃。江西漕司以闻,绍兴三年,嘉“普通”二字。乾道三年,又嘉“慈济”,累封至八字大师。民依赖之,甚于慈父。自淳熙元年,郡守吕公翼之迎真相入州后庵,以便祈祷,从民请也。后均庆屡请还岩,郡不能夺,百夫舆至中途,莫能举,遂留于州。绍定庚寅,磜寇挺起,干犯州城,势甚岌岌,师屡现显。贼驻金泉寺,值大雨水不得渡,晨炊粒米迄不熟,贼众饥困。及战,师于云表,见名旗,皆有草木风鹤之疑,遂惊愕奔溃,祈哀乞命。汀民更生,皆师力也。嘉熙四年,州人士列状于郡,乞申奏赐州后庵额。有旨,赐额曰“定光院”。续又乞八字封号内易一“圣”字,仍改赐“通圣”。今为“定光圆应普慈通圣”大师。详见《行实编》。定光,泉州人,姓郑名自严。乾德二年,驻锡武平南安岩。淳化二年,别立草庵居之。景德初,迁南康郡盘古山。祥符四年,汀守赵遂良即州宅创后庵延师。至八年终于旧岩。见周必大《新创定光庵记》。定应大师,《鄞江集》云:“初,波利尊者自西土来住盘石,即有谶曰:‘后五百岁,有白衣菩萨自南方来居此山。’”即是定光佛也。至定光大师乃应谶。2.据清曾曰瑛等修、李绂等纂,清乾隆十七年修,同治六年刊本影印的《汀州府志》(全)中有关定光大师神迹的记载和题辞

定光大师,姓郑名自岩(自严),泉州同安人。年十一出家,十七游豫章,除蛟患。乾德二年,来汀之武平南岩。郡城南潭有龙,为民害,师投偈,沙涌成洲。郡守赵遂良以闻,赐南安均庆院额。真宗朝,因御斋赴谒,上问:“何来?”答曰:“今早自汀州来。”问:“守为谁?”曰:“屯田胡咸秩。”斋罢,上命持馔食往赐,至郡尚温。咸秩惊,表谢。淳化八年坐化,邑人塑其肉身以祀。绍定庚寅,磜寇起,围州城,师灵显助国,贼众奔溃。州人列状,奏请赐额,曰“定光院”。国朝顺治三年,大图章京率大兵至百步铺,见二僧云:“城即开,幸勿伤民。”言讫不见。明日,复见二僧,从卧龙岭洒水。章京召郡民询之,且述二僧形状,民曰:“郡有定光、伏虎二古佛者近是。”章京乃诣寺,揭帐视之,即前二僧也,命閤郡新其宇。(原载《汀州府志》,第803页)重修梁野山定光禅院题辞黎士弘

佛氏之盛,精蓝绀宇偏海内,而汀之禅院独称定光。定光禅院于临安、于泉南、于江右无弗有,而汀为最著。郡城在府署之东,在武平者去县治六十里之岩前。考郡志,定光大师成道在宋太宗、真宗时,迹至灵异。历宋至元明近八百年,祀事不绝。元时所颁诰勅,亦尚存寺中。近甲申来,屡罹兵燹,赖天幸,不大致残毁。里党哄传:当大兵驻郡时,有见两巨僧同立城头者,又见两巨僧从空洒甘露灌城中者。人以为,巨僧即定光与今所奉伏虎禅师也。事传布远近,汀人月朔望、岁时持香灯诣院稽礼足者,男女常及万人;而梁野山以远,独不闻。募僧宗学数来请,谓山为大师习定地,高数千尺,耸入云霄,为江右、闽粤之望。树木蒙密,云烟亏蔽,亭午始得辨日色。佛殿石柱皆合抱,亦不知始何年。今梁栋就倾,非急修恐旧迹亦遂湮没。予尚未即应。而大师遂凭于乩,谓:首缘也,当得某某;倡缘之疏则必诣郡而请之黎氏。夫神既灵矣,灵则无不之,在梁野犹之郡城,亦犹之岩前也。况感应之迹为人所传述者,又章章如是乎?落成日,予仍请缀一言,以终大师之辱命。[原载旧《汀州府志》(再版)第952页]3.1968年12月台湾重版《长汀县志》(第856页)中有关定光大师事迹的记载

定光大师(934~1015)本姓郑,法名自严,泉州同安人。父任同安令,11岁即出家,皈依本郡建兴寺契缘法师。17岁游访南昌、庐陵等地,参拜西峰圆净大师学佛五载,后又经太和、梅县,于乾德二年(964)到达武平南岩。见石壁峭峻,岩洞罗列,立誓在此传教,摄衣趺坐数日,传说大蟒猛虎见之,皆俯伏而去,乡人神之,争为筑庵。景德初(1004)住南康盘古山数年。郡守赵遂良闻之,敬请入汀郡,为其建庵于州衙后,以便往来交谈。遂良表闻于朝,赐“南安均庆院”匾额。真宗在汴京(河南开封)设御宴斋僧,定光应邀赴宴。大中祥符八年(1015)正月六日,定光坐化。终年82岁,僧腊65年。僧众收其舍利遗骸塑为真相。遗偈有117首。

定光、伏虎圆寂后,僧众尊崇为神佛,与观音合称“三太祖师”。信徒遍布汀州各县,后传至台湾,今彰化有定光国佛庙,淡水有鄞山寺,均由汀州移民创建,长汀近百年来每年正月十三、九月十四日为迎送定光、伏虎的会期,颇为隆重。正月十三日佛像由汀城抬往平原山,九月十四日由平原山抬至汀城。

南宋开庆年间(1259)全县有名的寺、院、庵、堂达47座,连同私人自建的庵、堂不下百座。其中宋代兴建的主要有定光院、护国塔院(塔高十丈)、文殊院、南安廨院、广福院等。

定光寺在府治左,宋大中祥符间建,有定光、伏虎禅师,勒命二道,文皆元字,内夹译文,一纸为至正二十六年。考之,元世祖顺帝以至正纪号,未详何属,今为祝圣院佥事。高明诗:“居民咸道儒生灵,应是山川秀露形;双涧其澄天色碧,千峰齐献佛头青。空中飞锡摇云影,座后谈经列石屏。珍重宋朝宸翰在,夜深吐焰射文星。”崇祯六年笪□良修(见晋江张之奂禅院小记)。国朝嘉庆五年,郡守庆保倡修。九年邑人吴文佳独立重修,又捐油灯租米十三石有奇。(原载旧版《长汀县志》卷之二十七,第456页。文中标点符号为编者加注,□为原文缺字)4.《闽书》有关内容摘编关于《闽书》“闽书是一部著名的明代福建省志。它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完整省志……由于它保存了许多有关福建地方史以及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珍罕记载,向来为学术界所重视。”(《闽书·校点前言》)《闽书》是由明代何乔远(1557~1631)编撰的。何乔远字稚孝,福建晋江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历官刑部主事、礼部郎中、光禄寺少卿、太仆寺少卿、左通政、太仆卿等。立朝正直敢言,所以三度遭贬谪,去官。

何乔远毕生勤于著述,154卷300多万字的《闽书》,是他编写的三部大书之一。经厦门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等校点,1994年6月作为“八闽文献丛刊”之一,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共5册,计4545页。

作为客家保护神之一的定光古佛,又名定光佛、定光大师、定光菩萨、定应大师等,他生前住过的汀州武平县南安岩均庆寺成了人们的信仰中心。但长期以来,《闽书》记载的定光古佛史料却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闽书》中有关定光古佛的史料

武平县。“黄公岭,一名黄峰岭,与长汀分界,修十里,上有圣公泉。相传定公(光)佛卓锡泉傍,水仅杯勺,虽千人饮不竭。”

武平县。“南安岩,在县南八十里。形如狮子,旧为蛟龙窟宅,俗呼龙穿洞。定光大师卓锡于此。中有二岩,南岩窈窕虚明,石室天成。东岩差隘,而石龛尤缜密。又有石鼓、石虎、石龙、石龟、石狮,俱以形似名。岩之前,秀峰十二,名十二峰。定光偈曰:‘一峰狮子吼,十二子相随’。宋郭祥正诗:‘汀梅之间山万重,南安岩窦何玲珑。青瑶屹立敞四壁,巧匠缩手难为工。’又有绿水湖,水色深绿。相传定光佛创院取水,为大绿。”(《闽书》第513页,卷之21,方域志)

武平县。“蛟塘,在县南八十里。水深无际。昔有蛟为民毒,自南安祖师(定光古佛)建院岩下,其毒遂弭。”(《闽书》第514页,卷之21,方域志)

武平县。“龙泉井,在县南禅果院殿后。相传为定光佛所凿。”(《闽书》第514页,卷之21,方域志)

长汀县。“狮子岩,双石为门,定光佛初振锡于此,后乃隐于南安岩。按定光佛姓郑,名自岩,泉州同安人。年十一,出家得佛法,十七游豫章,除蛟患,徙梅州黄杨峡溪流于数里外。乾德二年,来南安岩,摄衣趺坐,大蛇猛虎皆为蟠伏,乡人神之,为师构庵。有虎伤其中,削木书偈,厥明虎毙。岩院输布于宫,师内手札布中。郡守欧阳程追师问状,师不语,守怒,命焚其衲帽,火烬而帽如故。疑为左道,厌以狗血蒜辛,再命焚之,衲缕愈洁,乃谢之。归,泛舟往南康,江有槎桩害船,手抚去焉。盘古山井无水,薄暮举杖三敲,诘旦水涌。终三年,复还南岩。郡守赵遂良延入郡斋,结庵州后。庵前旧有古枯池,因遂良请投偈,水溢,即金乳泉。是城南有龙潭,为民害,复因遂良请,投偈而殄,沙壅成洲。遂良以闻,赐南安均庆院额。真宗因设斋进谒。真宗问所从来,答曰:‘早自汀州。’问:‘汀守为谁?’曰:‘屯田胡咸秩。’斋罢,真宗令特食赐之,至郡尚燠,咸秩惊竦,表谢。时诸朝列贵人名公皆寄诗赠美。淳化八年,寿八十有二,正月六日,集众而逝。遗骸塑为真像。朝命赐号定应。苏东坡有诗赞曰:‘定光古佛,不显其光,古椎透穿。大千为囊,卧像出家,西峰参道,亦俗亦真,一体三宝。南安石窟,开甘露门,异类中住,无天中尊。彼逆我顺,彼顺我逆。过即追求,虚空乌迹。驱使草木,教诲蛇虎。愁霖出日,枯旱下雨。无男得男,无女得女。法法如是,谁夺谁与?令若威怒,免我伽梨。既而释之,遂终白衣。寿帽素履,发鬓皤皤。寿八十二,与世同波,穷崖草木,枯腊风雨。七闽香火,家以为祖。萨埵御天,宋有万姓。乃锡象服,名曰定应。’禅宗、哲宗、高宗三朝累封,加至‘定光圆应普慈通济’八字。绍定庚寅,以有灵显溃贼之应,赐额曰定光院。续又易‘普通’曰‘通圣’。”(《闽书》第494页。卷之21,方域志)

长汀县。“金乳泉,在府东。定光佛所喝。皇朝守郡有道辟为池。”(《闽书》第496页。卷之21,方域志)

宁化县。“平原山……绍定,群盗犯城,守城卒每夜见二僧巡城,曰‘勿睡,勿睡,疑师(伏虎禅师)与定光也。”(《闽书》第507页,卷之21,方域志)。

上杭县。“东安岩,宋定光佛本师,常栖此岩。时何仙姑居武平县南岩辟谷,师谓宜建禅堂,以所卜杭六十地居之,大郎仙姑遂舍岩宅,施田与之……杭人祀师是岩。”(《闽书》第507页。卷之21,方域志)

清流县。“灞涌岩,飞泉怪石,郁为胜区。定光佛建岩,为今名。岩故无水,定光合竹引至,亦莫得其源也。”(《闽书》第519页。卷之22,方域志)

将乐县。“龙头岩,一名虎头岩。峰峦秀绝。旁一石,类虎形。有石门,山下通山顶,其中明爽可居。下有定光古佛道场,重楼殿阁,为一邑胜处。定光佛,见武平县南安岩。宋杨龟山记:‘县东南有虎岩者,显德间,邑人设像其中,冶金镂木,朝昏警钟鼓。旁有隙地,种艺稼穑,僧居此者,足衣食焉。熙宁以来,旁地见夺,朝夕莫济,遂弃而之他。槎蘖夭乔,樵采凌践,于是,岩之丑形,如张口待哺,耸据于隅,邑人病之。熙宁丁巳,封口有警,民不安居,县令吴侯来,始为之还定安集,民复得所。及贼平,闾巷父老谓岩张丑,实召祸灾,遂闻于公,请僧可淳葺堂岩腹,刻均庆禅(定光古佛)祖像以镇之。作亭于岩股,以待往来游观者。落成,可淳求予志之,乃为之言曰:“物之废兴,皆有数焉。穷山川,聚土石,顽然无关于利害,而谓能致祸福于百里之民。岂其然耶?肆凶怙力,慢令侮禁,相视成俗,御之无术,盗贼之兴,则有在矣,何与斯岩?然以步仞之虚,而层轩叠径,乃若绘画井邑之繁,溪山之秀,环目尽得,则其废兴之由,不可无书。”’”(《闽书》第428页。卷之18,方域志)

沙县。“淘金山……上有洞天岩,石壁峭绝,依险架阁,视(祠)定光佛,以李忠定谪居时,遇定光佛于此。佛尝幻身为老僧,自溪南步虚而渡,忠定见之,知其异人也,追至岩下,僧鼾睡,觉,延叩姓名、土著,因就卜前程,僧援笔作偈曰:‘青着立,米去皮,那时节,再光辉。’语竟,沿溪浒乘虚冉冉去。及靖康改元,诏征忠定还朝,僧偈悉验。忆其姓名、土著,乃知是定光也,遂立步云桥识之。”(《闽书》第447页。卷之19,方域志)

顺昌县。“芹山,泉甘木茂,多产香芹。里人以为定光佛第二道场。其傍有枫岭,雒岭。”(《闽书》第476页。卷之20,方域志)(节选自胡善美“《闽书》记载的定光古佛史料”)5.《福建通志》中记载定光古佛的史料《福建通志》系清乾隆皇帝钦定四库全书中的一部,其内容:宋定光大师姓郑,名自严,泉州同安人。年十一出家,十七游豫章,除蛟患。乾德二年,来汀之武平南岩,郡城南,潭有龙为民害,师投偈,沙涌成洲,郡守赵遂良以闻,赐“南安均庆院”额。

真宗朝,因御斋赴谒,上问何来,答曰今蚤自汀州来,问守为谁,曰屯田胡咸秩,斋罢,上命持馔食往赐,至郡尚温,咸秩笃、表谢。

淳化八年坐化,邑人塑其肉身以祀,绍定庚寅,磜寇起,围州城,师灵显助国,贼众奔溃,州人列状奏请,赐额曰“定光院”。

国朝顺治三年(1646),大图章京率大兵至百步铺,见二僧云:“城即开,幸勿伤民。”言讫不见。明日复见二僧从卧龙岭洒水,章京召郡民询之,且述二僧形状,民曰:“郡有定光、伏虎二古佛者近是。”章京乃诣寺,揭帐视之,即前二僧也,命閤郡鼎新其寺。

汀州定光大师,自严本姓郑,泉州同安人,沙门家所称定光佛是也。年十一出家得佛法,振扬锡于长汀狮子岩。十七游豫章,除蛟患,咒徙梅州黄杨峡溪流于数里外。乾德二年,隐于武平县南岩(《闽书·方域门》长汀县狮子岩云,乾德二年来南安岩,上杭县东安岩条云,宋定光佛常栖此岩,时何仙姑居武平县南岩,辟榖,师谓宜建禅堂,仙姑遂舍岩宅施田与之。武平南安岩云,定光大佛卓锡于此,中有二岩,南岩窈窕虚明,石室天成,东岩差隘,据此,南安岩即南岩,定光盖由上杭东安岩徙武平南岩也——笔者按),摄衣趺坐,大蟒猛虎皆蟠伏,乡人神之,为构庵以居,有虎伤牛,自严削木书偈,厥明,虎毙。

岩院例输布于官,自严内手札布中,郡守欧阳程追之问状,自严不语,程怒,命火焚其衲帽,火尽而帽如故,疑为左道,厌以狗血蒜辛,再命焚之,衲缕愈洁,迺谢之归,泛舟往南康,江有槎桩害船手,抚之去焉。

盘古山井无水,薄暮举杖三敲,翌旦水涌。案《八闽通志》引《鄞江集》云,初波利尊者自西土来,住盘古山,古有谚曰“后五百岁有白衣菩萨自南方来居此山”,是定光佛也,至是乃验。

终三年后还南岩,郡守赵遂良结庵,郡斋延之居,庵前旧有枯池,自严投偈,水溢,是为金乳泉。城南龙潭为民害,遂良复请治之,一偈龙殄,沙壅成洲,遂良以闻,赐“南安均庆院”额。

真宗朝,因赴御斋,谒真宗,问所从来,答曰早自汀州,问汀守为谁,曰屯田胡咸秩,斋罢,真宗令持食赐咸秩,至郡尙燠,咸秩惊竦,表谢。

淳化八年坐逝,年八十有二,赐号“定应”。绍定中,磜寇围州城,显灵御贼,州人列状奏请,赐额曰“定光院”。卷263·宋·方外6.《僧佛丛书有关文献》有关内容摘编①《佛祖历代通载》(卷26)

辛卯(淳化二年),南安岩尊者示寂,师讳自严,姓郑氏,泉州同安人也。年十一弃家,依建兴卧像寺僧契缘为童子,十七为大僧,游方至庐陵,谒西峰耆宿云豁,豁乃清凉智明禅师高弟云门嫡孙也。

太宗尝诏至阙,馆于北御园舍中,习定久之,恳之还山,公依止五年,密契心法,辞去,渡怀仁江,有蛟每为行人害,公为说偈诫之,而蛟辄去。过黄杨峡,渴欲饮,会溪涸,公以杖适之而水得,父老来聚观,合众以为神,公遁去。武平黄石岩多蛇虎,公止住,而蛇虎可使令,四远闻之大惊,争敬事之,民以雨旸男女祷者,随其欲,应念而获,家画其像,饮食必祭。

邻寺僧死,公不知法当告官,便自焚之,吏追捕,坐庭中,问状不答,索纸作偈曰:“云外野僧死,云外野僧烧,二法无差互,菩提路不遥。”而字画险劲如擘窠大篆,吏大怒,以为狂且慢己,去僧伽黎,曝日中,既得释,因以布帽其首,而衣以白服。公恨所说法,听者疑信半,因不语者六年。

岩寺当输布,市民岁代输之,公不忍,折简置布束中祈免,吏张晔、欧阳程者,相顾怒甚,追至,问状不答,以为妖火,所着帽明鲜,又索纸作偈曰:“一切慈忍力,皆吾心所生,王官若拘束,佛法不流行。”自是时亦语。

去游南康盘古山,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经始谶曰“却后当有白衣菩萨来兴此山”,公住三年而成丛林,异迹甚著,如本传所属,状以闻,诏佳之,宰相王钦若、大参赵安仁以下皆献诗,公未尝视,置承尘上而已。

大中祥符八年正月初六日,集众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时”,遂右胁卧而化,阅世八十有二,坐六十有五夏,谥曰“定光圆应禅师”。②《禅林僧宝传》(卷8)

南安岩尊者(定光佛),禅师讳自严,姓郑氏,泉州同安人,父为同安县令。年十一弃家,依禅师卧像寺沙门僧契缘为童子,十七为大僧,游方至庐陵,谒西峰耆宿云豁,豁者清凉智明禅师高弟,云门嫡孙也。(余文与《佛祖历代通载》第二十六相同,恕不迻录)③《指月录》(卷23)

南安岩自严尊者(定光佛),依云豁五年,密契心法,自后颇著异迹,除怀仁江蛟害,驯武平黄石岩蛇虎,至可使令,驱南安江眠槎,民有祷者辄得如愿。

有僧自惠州来曰:“河源有巨舟着沙,万牛挽不可动,愿得以载砖,建塔于南海,为众生福田。”师曰:“此阴府之物,然付汝偈辄之。”偈曰:“天零坝水生,阴府船王移,莫立沙中久,纳福荫菩提。”僧即舟倡偈,而舟为动,万众欢呼。至五羊。有巨商从借以载,僧许之,方解綷,俄风作,失舟所在。

有沙弥无多闻性,而事师谨愿,师怜之,作偈使诵,久当聪明,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于是世闲章句,吾伊上口。师示人多以偈,率题“赠以之中”四字于其后,莫有识其旨者。

初西竺尊者,至南康盘古山曰“后当有白衣菩萨来兴此山”,至是师以邻僧亡,遵教荼毗,而未闻官,迕吏,遂白衣,适游此山,乐而栖息,三年竟成丛林,符波利所记云。

大中祥符八年正月初六日,集众曰“吾此日生,今正是时”,遂右胁卧而化。林间绿,集众曰下,有“汝等当知,妙性廓然,本无生灭,示有去来,更疑何事”二十字。7.清代和民国《武平县志》有关内容摘编

清康熙三十八年《武平县志》(署县赵良生重纂)第26~27、62~64、223页有关定光佛寺庙和定光佛神迹的记载。

南安岩:在县南八十五里,即南岩石洞。形如狮子。旧为蛟龙窟宅,俗呼龙穿洞。定光大师卓锡于此。中有二岩:南岩窈窕幽广,石室天成;东岩差隘,而石龛尤缜密。

绿水湖:在南安岩数十里。

十二峰:在南安岩前。秀峰列峙。定光佛偈云:“一峰狮子吼,十二子相随。”

均庆寺:岩前里。定光佛道场。大中祥符四年,敕赐均庆寺护国禅师。转运王贽行部过岩,以雪请,果大雪,乃奏福州开元寺,所得太宗皇帝御书百二十幅,奉安岩中。诏可,仍命郡守胡咸秩躬护至寺。

伏虎庵:岩前里。定光削木书偈毙虎处。

定光堂、天堂庵:硿下。(编者注:硿下,即为现永平乡孔厦村。)

定光大师 姓郑名自严,泉州同安人。年十一恳求出家,得佛法。十七游豫章,契悟于西峰圆净师。五载度太和,龙州除蛟患。徙梅州黄杨峡溪流于数百里外。乾德二年来南安岩,摄衣趺坐,大蟒猛虎皆盘伏。乡人神之,争为构庵。有虎伤其牛,削木书偈,厥明,虎毙于路。岩院输布于官,师以手札内布中。郡守欧阳程追问状,师不语,守卒愈怒,命焚其衲帽,火烬而衲帽如故。疑为左道,以狗血蒜辛厌之,再命火焚,而衲缕愈洁,乃谢归。泛舟往南康,江有槎桩害船,手抚而去之。盘古山井无水,以杖三击,泉涌出。三年复返岩,郡守赵遂良延师入郡,结庵州后以便往来。庵前旧有枯池,因遂良请,投偈而水溢,即金乳泉是也。城南有龙潭,为民害,复因遂良请,投偈而沙壅成洲。遂良以闻,赐“南安均庆院”额。真宗朝,因设斋进谒,上问从何来,答曰:“今早从汀州来。”问守为谁,曰:“屯田胡咸秩。”斋罢,上故令持食赐,至郡尚燠。咸秩惊竦表谢,时诸朝列丞相王钦若、参政赵安仁、枢密学士刘师道朁寄诗赠。大中祥符八年,师寿八十有二,正月六日申时集众而逝,遗骸塑为真像。师后历神宗、哲宗、高宗朝,屡封加至“定光圆应普通慈济”八字。绍定庚磜冠起围州城,师灵显助国,贼众奔溃。州人列状奏请,有旨赐庵额曰:“定光院”。

中华民国三十年《武平县志》(上、下)(丘复 主纂 林绂庭 谢伯镕协纂)第448~454,461~463、467~468页中有关定光佛寺庙和定光佛神迹记载:

禅果寺 县治东百步。宋淳熙间,为定光佛立。

先是天顺间祝圣庙三官庙,后因寿民李祯广义修宽展并僧舍,塑三宝等佛,始改此为祝圣寺。

均庆寺 旧志云:“岩前里定光佛道场。宋大中祥符四年敕赐均庆寺护国禅师。转运王贽行部过岩,以雪请,果大雪,乃奏福州开元寺所得太宗皇帝御书百二十幅,奉安岩中,诏可,仍命郡守胡咸秩躬护至寺。”(《祠庙志》)明兵巡道顾元镜诗云:“石壁玲珑万翠封,天然坠却绿芙蓉。灵根透出虚空界,玉笋排成十二峰。藤蔓缘崖窥法座,涛声夹雨入疏钟。跻攀最有烟霞癖,乘兴还须借短筇。”又知府唐世涵诗云:“佛光何自到尘寰?定后应知废往返。宝刹旧题唐岁月,岩疆新垒汉河山。坐移石榻三生梦,悟落风幡半日闲。安得结庐从福地,公余长此足跻攀。”又知县成敦睦诗云:“巑雕岏岛屿起平芜,映带诸峰作画图。佛挽溪流成曲水,仙留石榻隐团蒲。幽岩百折苍龙伏,迭嶂千寻玉柱扶。秉烛昼游游不尽,分明人世有蓬壶。”(旧志《艺文》)

伏虎庵 在岩前里。定光佛削木书偈毙虎处。

元至治自严尊者碑 在岩前均庆寺内。元至治元年,僧景环立。略曰自严尊者,元仁宗时曾应诏入都,灵异卓著。南归道杭州,遇山出蛟,以帝赐金钟覆之。入闽,喜此岩有“一峰狮子吼,万象尽皈依”语,启道场,敕赐藏经。尊者接诏归,有句云:“九重天上恩纶锡,顺得昙花满路香”,旋示寂于杭。闽人塑遗像于寺及岩中。据镇平丘仓海《岭云海日楼诗钞·南岩均庆寺诗·序》谓,今所传宋封定光圆应大德普度古佛者,当元仁宗而讹。按府志《方外》,宋定光大师,姓郑名自严,泉州同安人。年十一出家,十七游豫章,除蛟患。乾德二年,来武平南岩。郡城南潭有龙为民害,师投偈,沙涌成洲。郡守赵遂良以闻,赐“南安均庆院”额,又引真宗朝谒上,赐郡守胡咸秩馔,至郡尚温事。淳化八年坐化,邑人塑其肉身以祀。查府志《职官》,宋知州事赵遂良、胡咸秩,均有其人。郡城南潭龙为民害,则与旧志《山川》载蛟潭事相类。又按邑举人刘登撰《三宝殿碑记》称,杭州法相寺定光佛金身,瞻礼者焚香,则烟从七孔而出,弹其腹若空。据谢协纂伯镕亦言杭州法相寺肉身至今尚在。则碑称示寂于杭者可信,而府志乃云邑人塑其肉身以祀者,误也。其除蛟患,据碑在杭州,亦非豫章。景环碑立于至治元年,距仁宗时不过十年,自严尊者即定光古佛,记本寺事不应谬误。黎士弘《重修梁野山定光禅院额辞》亦云郡中禅院在府署东。考郡志,师成道在宋太宗、真宗时,历宋、元、明迄八百年,元时所颁诰敕尚存寺中,汀山郡甲申来屡经兵火,幸不毁云。是郡寺中仅存元代诰敕,景环碑称元仁宗时,当有可信。又刘登据《胡壖杂记》,佛名行修,耳长数寸,吴越王于梁开平时,据两浙,佛携瓢至,永明禅师告之曰,此长耳和尚定光古佛应身也。是定光佛五代时即有之,不自宋朝云。大抵方外事迹,记载多炫灵异,辗转流传,讹谬滋生。而此自严尊者为元代,则碑可确证也。又按此碑,近迭致书岩前人士录出,均云遍寻不得。盖寺焚碑毁,仓海题诗仅四十余年,物难保存如此!

元延祐古钟 在岩前均庆寺内。元延祐□□年铸,高□□尺,口径□□尺寸。今存。(编者按:此钟于1958年毁圮)8.清代《何氏族谱》有关内容摘编

族谱载(郑自严)北宋乾德二年甲子(964)时年三十,募化来岩,曰此宜建禅堂,恳募大郎(入闽始祖何大郎)。仙姑(何大郎之女何仙姑)时年二十有八,曰:‘我生于斯、长于斯、静修于斯,我岂舍岩而他往耶?’一日,仙姑出观洪水,佛(定光佛)辄入岩中趺坐,大蟒猛虎皆盘伏。仙姑语大郎。大郎钦其神异,遂施岩为佛殿,地三十三亩八分为均庆寺,宅宇为僧房,腴田四千七百八十秤,粮米正耗三十九石三斗八合,渔塘四十六亩,永充供养。并纵任子孙各迁它处,以免顾恋如许产业。(节选自何安庆《闽台定光佛,根源在武平》一文)9.其他史料记载跋《南安岩主颂》

佛以广大智慧不可思议力,能于世间现种种功德,随应以求,皆使充满。何也?佛无他缘,惟有一慈,人无他术,惟有一信。慈信二法,相须而行,故能成就无量大愿。

昔沙门以钝根故,不能诵经。其师授此南安定光岩主四句偈,诵不岁余,日记万言。南徐庚氏有子病足,不能履地,金山佛鉴授以此偈,诵之数岁,雨躄复伸。又有居士刘,素事南安像。忽得重病,祷于像前,香盘中现小青蛇,舌相纯白,举头如语,后二日,有人教以此偈,昼夜诵持,三日疾愈。此皆近岁神异如此,岂非佛子厌苦蒙昧,抱缠病恼,思脱尘劳,遇于桎梏,求哀也力,起信也坚,则佛之慈悲相应如音,有是理哉?

王君师文官并门,备闻其事,赞叹希有,曰:“此偈不可不传。”属某书之,将镂板施人,某以为师文此心不忍独善其身,将使自一传二,至于千万,以信悟人,除世间苦。夫岂细事哉,又使学道者于此观心,得究竟法,出诸生死,则何止发蒙蔽而愈膏肓乎?——苏过《斜川集》卷8(注:苏过(1072~1123),北宋文学家。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第三子,时称为小坡。)南安岩主定光古佛木刻像 并序

僧彦珣自汀州来,出示定光化身木刻像,平生偈语百余首,皆称性之句,非智识所到之地,真云门诸孙也。珣求赞辞,力甚谨,再拜为之赞曰:

秦时□轹,如刀口希,廊然见前。石火莫追,法于是中。不著思惟,举既不顾。咦之而往,天中函盖。目机铢雨,久雨不晴。清机历掌,孰传其要。绝尘逸群,深明二子。详豁诸孙,惟定光佛,出豁之门,以真如用,使令万象。反易黠鲁,纵夺雨旸,洗痴暗目。回颠倒想,示汝语言,一切智畏,如月入水。如风行空,无所妨碍,赠以之中,又复怜汝,生之未识,方其死时,谓是生日,如光照珠,如甜说蜜。——惠洪《石门文字禅》卷18毛氏所蓄岩主赞

此像为谁,天中之尊。道传云门,为四世孙。白帽蒙首,鬓髯绕颊。见之清凉,洗烦恼热,以偈为檄,指撝造化,诗乃辨两。出于咄嗟,以境惟心。往复无间,是故死时,亦生之旦,怒猊乳虎,亦生敬虔。何以致之,真慈则然,南率古□,形如侧磐,稽首定光,千江月影。——惠洪《石门文字禅》卷18

现存碑记

“募叩台湾乐助碑记”与“台湾府善信乐助建佛楼重装佛菩萨碑”

2002年1月7日,岩前镇建筑队在南安岩定光古佛——均庆寺旁,开挖水沟时挖掘出“大清雍正十一年岁次癸丑孟春”所立的石碑。

这块石碑长1.2米,宽0.55米,厚约0.1米。石碑两面分别镌刻“募叩台湾乐助碑记”和“台湾府善信乐助建造佛楼重装佛菩萨碑”。“募叩台湾乐助碑记”的正面为罗(7)、王(6)、黄(10)、曾(25)、钟(5)、张(24)、林(30)、刘(12)、邓(6)、温(8)、陈(21)、吴(13)、叶(19)、朱(3)、徐、李(19)、萧、郭(7)、何(6)、巫(3)、汤(7)、彭、范(2)、蓝(5)、饶(2)、沈、蔡、熊、谢(24)、赖(19)、江、卜、吕、杜、郑(4)、傅(8)、古(2)、涂(5)、戴(5)、廖(6)、杨(5)、苏、□(33)、邹(3)、彭、宋(3)、卢(2)、邱(2)、媒婆韩、连等50多姓捐款人名及金额。左侧落款为:“大清雍正十一年岁次癸丑孟春月三房主持僧盛山、得济、远铎各捐金拾两往台释子宏滋得升吉旦立”,“岩城首事温观止、朱安邦、邹□□、邹□□、练思永、郑其忠,匠人练圣作、唐及□”。

背面为刻着张(28)、朱(2)、罗(16)、(18)、钟(15)、刘(26)、陈(17)、吕(2)、袁、林(14)、傅(7)、温(6)、黄(7)、徐(15)赖(12)、李(19)、王(3)、潘、余、何(7)、□(27)、黎(2)、巫、管、邓、邱(15)、廖(3)、吴(5)、宋、郑(6)、冯、修、游(2)、苏、董、梁(2)、部(3)、严、孙、胡、郭、涂(2)、古(2)蓝(3)、戴(2)、汤(3)、曾(7)、叶(3)、范、伊、杨(2)、盛、江(2)、许、练、沈、冯等近60姓捐款人名及金额。

注:①大清雍正十一年即公元1733年。

②此碑现立于岩前狮岩洞仙佛楼前。重建三宝殿碑记(碑在岩前城平寇台前) 刘登(注)

杭州法相寺,定光佛之金身在焉。瞻礼者盥手薰香,香烟一缕,

上从七孔而出,弹其腹若空。谓所有郡人岁于正月六日为佛诞事,爆竹冲霄,响彻空谷,遥与虎林、秦望诸山相答应,至今传者谈为盛事。说者谓:“佛仍太宗所封清净名僧也。按《胡壖杂记》:‘佛名行修,耳长数寸。’吴越王于梁开平时,据两浙之地,佛携瓢适至。永明禅师告之曰:‘此长耳和尚,定光古佛应身也。’”是定光之号,五代时有之,不自宋昉也。而宋因灵异加尊焉。考其始末,涅槃在杭,而振锡在汀,挂杖:游,□笠□鞋,经自汀而来,一瓶一钵,掬水闻香,寻狮子岩,遂开山焉。取绿湖水以画彩,殿宇经佛力亲成之。自五代而宋而明,阅数百年,中遭风霜兵火,几经沧桑之变,屡易其制。今之废基,犹明僧正和所建,非古迹也。明万历迄今,又历有年,所雕梁画栋,倏而败瓦颓垣。白莲池畔,荆棘丛也;紫竹林中,鼠雀薮也。满目凄其间,犹有贝叶琅函、课诵心经、念般若波罗蜜多者乎?景况至此,有令人不堪追谈往事者矣!

爰集同人,踊跃乐捐,外募十方,远及台湾,约共银一千有奇。鸠工庀材,规模悉仍其旧。平寇台增高一层,韦驮安其上。琉璃一盏,四面皆曲槛疏櫺(棂)也,经始于享未落成于壬申,不变煌煌□大山门也哉。

释迦□祖传衣钵与摩可迦叶,衍至三十二祖弘忍之后,复有惠能、如明、宗泐辈。茫茫大千世界,幽谷深林,可传者未始无人、况岩之前峙而森立者,山堪作钵;流而潆绕者,水可浮杯。息外缘,日换凡骨,绍佛未坠之绪于一线上也。次则浴兰持戒,□味禅学,犹不失梵刹宗风,是所望于后之为僧者,以证因果如何说法也。宁地第庙貌之巍峨,楼台之壮丽,龛列诸天罗汉,侈为美观云八尔哉!虽然,余言入禅,恐禅未必余言也噫!

[注:刘登,乾隆元年丙辰(1736)选授安徽上县知县,调补直隶曲周县知县。承办皇差,恩赐彩缎。乾隆乙卯(1759)重复鹿鸣,恩赐匾额彩缎。原载民国三十年《武平县志》第514页。碑现已遗失。]“定光大师来岩事迹”碑

壬寅科恩乡进士、五品衔分发

山西直隶州州判、里人王寿轩篆额,男拔贡稽唐志并书。

大师来岩,元至治中伐石勒记,历今数百年无恙也。光绪辛丑,忽被盗湮。世变迁流,一至此哉!乡老掇拾旧闻,属唐复笔修之。唐不文,儒修未暇,禅学何谈!况朝廷废寺观、兴学堂,天下纷纷感指,归之莫定,实吾道之隐忧。故夫世所谓为正学者,窃尝疑其所信,将余所明知异学者,何复信其所疑耶?又况前碑所载,词弗雅训,意当日文化未开耶?抑或出浮屠曲说耶?无稽之言,更何足以信今而传后耶?虽然,庄周云:“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承诸君子雅意,则盍尽乎存之意也!

按:大师姓郑,名自严,闽之泉州同安人也。《胡壖杂记》云:“师名行修,耳长数寸。后梁开平时,吴越王据两浙,师携瓢适至,永明禅师告之曰:‘此长耳和尚,定光古佛应身也。’”行修盖师别一道号,非异人也。其封号已见于五代之初,其生当必于五代以上矣。年十一出家,十七游豫章,除蛟患,旋振锡汀州。宋太祖乾德二年,由邑之梁野山寻胜而来。此距岩北十里,遇猛虎,师书偈毙之。望见怪石奇形,心知洞天福地,见喜“一峰狮子吼,万象尽皈依”,遂于岩下亲建道院,取绿湖水以画彩,殿宇而开山焉。时岩为蛟龙窟宅,俗呼“龙穿洞”。岩之前有潭,广迤南岭,深无涯,蛟薮之。自师来投偈,沙涌成洲,其毒始弭。郡守赵遂良以闻,上赐“南安均庆院”额。

方师来时,岩中横停一榇,盖梅州杨氏外运而归者也。一筱拥泥封,遂有窀穸之志。师见而怪曰:“空空者,岂当郁郁耶?”爰飞锡梅州,拨以指甲,遂卜佳城易之,今相传为“拨指冈”,而杨坟亦留大师之迹也。

宋淳化间,坐化杭州法相寺,杭人金其肉身,岩人塑其像以祀。真宗朝,御斋召天下名僧。师现身赴谒,上问何来?对曰:“今其自汀州来。”上异之:“郡守谁?”曰:“屯田胡咸秩。”斋罢,忽倦卧,上以黄袍加其身。今睡像之塑,昉乎此也。赐金钟,重以千计,并命持馔食往赐汀州守。谢诏归,有“九重天上恩纶锡,拾得昙花满路香”之句。以伞把悬金钟至汀,馔食尚温。咸秩惊异,疑是妖,命左右即以钟覆之,铄火三日不熄。发现之,但颡有点汗而笑曰:“近日天时较暑耶?”咸秩愧惭,乃述其事表谢,且建寺于府署之东。或谓是时并晋封“圆应大德”徽号。一说御斋乃仁宗悼念李太后,召僧追见。众僧无术,师独以“能言不现身,现身不能言”请言。许能言,因咒,果得与言,仁宗大悦。既而师进钟至杭,遇蛟涌水,即覆之而患息,杭人德焉。祥符四年,赐“均庆护国禅师”。转运使王贽行部过岩,以雪请,果大雪,乃奏福州开元寺太宗御书百廿幅,安奉岩中。诏可,仍命郡守胡咸秩躬护至岩。

宁化余某,求嗣立应。后夫妇抱子齐来叩谢,距岩廿里,子忽毙。余夫妇敬心不改,把子暂寄荒岭,仍亲到岩。致斋毕,乃归,视子坐食馒头,遂尽拾财产入寺。今其岭犹传“寄子”云。

理宗庚寅,磜寇围汀,师显溃之。郡人列状奏请,赐额曰“定光院”。元时灵应助国,诰敕屡颁。明季甲申之变,兵燹不休,迭著奇绩。国朝顺治三年,大图章京率兵至百步铺,见二僧云:“城即开,幸勿伤民!”明日,复从卧龙岭洒水。章京询悉,诣寺揭帐视之,知即定光与伏虎二佛也,命鼎新其宇。盖大师灵显异常,于泉南、于临安、于江右,已无远之弗届;而列朝丝纶宠锡,于宋于元于明;今各院犹可稽考其巅末:成道则于泉,涅槃则于越,而卓锡于汀,独吾岩为最著。岩自师设道场其间,问雨课晴,御灾捍患,迄今阅世经千栽,而生佛作万家者,人尽共传,事难枚举矣!

唐管窥蠡测,守缺抱残,适又客海骤返天南,家君宦游山右,心绪若乱麻,文词如蠹粟,谨就汀岩显迹略述,文献足征,菩提萨陲未及博证梵书,亥豕鲁鱼所赖厘订君子。清宣统元年夏月合乡立(注:原方框内缺字,后由邹文清先生考证后补上)

附“编者按”:

据宋代胡太初修、赵与沐撰的《临汀志》,清道光年间(1821~1849)恩科举人杨澜主编的《临汀汇考》及曾曰瑛主编的《汀州府志》等历史典籍的详细记载和近现代许多学者、文人对历代志书的查核考证,对定光古佛郑自严籍贯在泉州、转世年月为公元934年农历正月六日、公元964年从江西来到武平岩前、公元1015年农历正月初六圆寂于南安岩(即现岩前狮岩洞)已确定无疑,无可置辩。但由于受当时印刷、信息技术落后的桎梏和历代战火、兵燹的浩劫,使有关定光古佛郑自严的许多文献荡然无存,加之客家人年深日久的多神信仰、实用主义等原因,有些后人撰写的碑记、楹联、文论等,将同年代、同地域出生,同在汀州地域活动,同样有封赠的伏虎禅师混淆在一起,有的甚至还将“长耳和尚”“惭愧祖师”混为一谈,张冠李戴,以讹传讹。平心而论,他们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应该理解古人。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我们仍将原文转载,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闽、粤、赣、台、浙的定光古佛部分寺庙、遗迹概况表

续表续表(注:综合谢重光《客家文化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郑鹤培、江天德《定光文化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入选时有补充)

清代岩前均庆寺图

何安庆 提供

艺文概览

赞颂定光古佛的古诗、词选

南安岩主定应大师真相赞定光古佛,不显其光,古锥透穿,大千为囊,卧像出家,西峰参道,亦俗亦真,一体三宝,南安石窟,开甘露门,异类中住,无天中尊。彼逆我顺,彼顺我逆,过即追求,虚空乌集。驱使草木,教诲蛇虎,愁霖出日,枯旱下雨,无男得男,无女得女。法法如是,谁夺谁与?令若威怒,免我伽梨,既而释之,遂终白衣,寿帽素履,发鬓皤皤。寿八十二,与世同波。穷崖草木,枯腊风雨,七闽香火,家以为祖,萨埵御天,宋有万姓。乃锡象服,名曰定应。(此诗系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所作,选自南宋开庆元年(1259)胡太初修、赵与沐纂《临汀志·仙佛》)南安岩主定光生辰五首老儿饶舌太慈悲,此日提纲决众疑。解脱神光摩顶后,分疏死日降生时。落人块石悬空住,喷火双莲结子迟。堪笑年年正月六,出群消息少人知。赠以之中挚电机,不令点画入思惟。嘶风木马空成梦,喘月泥牛醉未知。五蕴完全真死日,百骸消散是生时。□云门函盖乾坤句,语默何人构得伊。南安岩本在长汀,岩主年年此日生。笑里一毛无间断,毫端十字露纵横。未离唇吻成窠臼,才落思惟堕堑坑。自是定光那惜借,可怜驰逐并头争。体妙常明自神解,不关托境仗缘生。从来懒欲当头道,恐后空存染污名。苦口伤慈成漏泄,死时生日太分明。堂堂试展岩中像,稽首重瞻道骨清。正月六日南安岩主生辰生死纵然无背面,名字由汝舌头转,昔日曾死今应生,今日是生何不见,是俗何故无鬓发,是僧何不着伽梨。僧俗死生明不得,团乐一名匾如锥。——惠洪《石门文字禅》卷17

以上均为惠洪所作 原载《石门文字禅》(钦定四库全书卷17 P1116-365)

[注:惠洪(1070~1128),一名德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北宋著名诗僧。]南岩导师赞

堂堂导师,生于闽粤。龆龀出家,妙相奇骨。为一大事,应期而出。佛修行畸,乃始落发。初参西峰,器识旁达。周旋五年,行解微密。行化大和,名闻已彻。大江之溪,有蛟为孽。无有善淫,舟舫联没。师为黜伏,龙洲始垤。至于黄梅,夏暑道喝。土人来告,乾溪方绝。其众汹汹,无以盥啜。为投妙偈,洪流乃决。

遂造武平,彼豪致谒。我邑南岩,有如耆崛。请师晏坐,少驻巾钵。夜有巨蛇,骧首来夺。正眼一视,蛇乃蟠结。复有戾虎,咆哮猖獗。师不为骇,虎亦驯率。天人悦焉,请建玄刹。师缘默契,布金营茇。乃脱伽黎,衲帽直裰。戮力僝工,神鬼剞劂。不日化成,小大欣悦。四方皈依,奔走竭蹶。时苦大旱,田亩焦渴。乞偈致雨,笑许其说。顷之澍雨,利均坱圠。牧牛于野,数困虎咥。牧人群诉,为之轸恤。时有青猴,往来式遏。蕃息十年,大资耕垡。已而猴死,夜梦来谒。从师乞名,请建庙室。名曰金成,享之□粝。垂庥彼牧,其祀方秩。师所导化,洞言凶吉。或请于师,天机勿泄。时师肯首,因是结舌。遂不复言,人无以伐。

彼守羼提,谓我颠越。捕系廷下,面加讯折。神色宴然,不自辨别。褫帽投火,火方烈烈。火□帽完,守怒愈疾。遂以为妖,涂之污血。有炽其薪,帽益光洁。彼乃悔罪,讼其□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