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优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3 02:26:51

点击下载

作者:(美)戴尔·卡耐基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人性的优点作者:(美)戴尔·卡耐基排版:KingStar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9-01ISBN:9787554607442本书由北京文通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自序从逆境中崛起

三十五年前,我靠推销卡车过活。可是,我对卡车的工作原理一点儿也不懂,不仅如此,在我心里,我根本就不想弄懂那些讨厌的玩意儿。那时,我收入很少,生活困顿,不得不蜗居在西大街56号的一间廉价出租屋里。

那个让我深恶痛绝的屋子不仅十分简陋,而且环境极为恶劣——墙壁上、地面上,到处都爬满了蟑螂。它们张牙舞爪、横行无忌,这场景实在令人作呕。我那仅有的几条褪了色的领带,极不情愿地“待在”泛黄的、斑驳的墙壁上。

一天上午,当我伸手去取其中的一条领带时,受惊的蟑螂成群结队地四散奔逃。那种情形让我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甚至现在想起那一堆堆的蟑螂,我仍然脊背发凉、不寒而栗。那时,我怨天尤人,每天长吁短叹,看不起自己,也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正是推销卡车这种低劣的工作,让我不得不蜷缩在比贫民窟强不了多少的地方,让我只能去肮脏不堪、四处漏风的低等饭馆里吃劣质饭食。

想想都让人恶心,满地的蟑螂,满屋子的苍蝇、蚊子,以及各种腐臭难闻的气味,你怎么可能有食欲?!毫无疑问,那时,我是全纽约市里最不快乐的年轻人。

难道这就是生活?难道我的一生就注定要这样度过?干着一份备受歧视的活儿,住着蟑螂遍地的廉租房,吃着劣质的、没有一点儿营养的饭食……想着想着,我的头越来越疼,简直快要裂开了。我的这种头疼无药可治,它完全是沮丧、绝望、愤愤不平等心理因素导致的。而这就是我每天晚上孤零零一个人钻进那个凄苦冷清的栖身之所后必定要经历的煎熬。

老实说,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我在大学时期的那些瑰丽的梦想全都打了水漂……我渴望有空闲时间可以读书,渴望重拾大学时代的写作梦想。

我在心底对自己说,扔掉这个让我抬不起头的工作实在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只想拥有一个多彩的人生,并不太在乎能赚多少钱——简言之,我要自己创业!

凭着年轻人的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我很快就做出了这个决定。现在看来,正是那个略显匆忙的决定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成就了现在的自我。那个决定使我绝处逢生,令我享受了过去三十五年的愉快时光,那种幸福感无疑是原先自怨自艾的我无法体会,也难以想象的。

那么,是什么促使我做出了那一伟大决定?不推销卡车,那我如何谋生?这得感谢教育,我有幸在密苏里州瓦伦堡州立师范学院上了四年大学。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我有师范生的根基,我可以去当老师。

我设想着,我可以去夜校给成人上课。那样,我肯定会有许多闲暇来读书,我还可以举办讲座,写长篇小说或短篇故事。我梦想着“为生活而写作,为写作而生活”。那时,我觉得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了,上帝总会给我留条活路。

我自信满满地对自己说,我在大学里接受了对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极有帮助的公众演讲训练。这显然是比大学里开设的其他课程更有价值的课程——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我从公众演讲里获益良多。演讲,改变了我原本胆小如鼠、畏首畏尾的个性,帮助我建立了自信,增加了我主动与人交往的勇气,培育和提高了我的人际交往技巧。

接受公众演讲训练的经历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一个领导者,一定是勇于在公众面前从容不迫、条理分明地表达其思想的人。因此,我可以在夜校里开设这些方面的课程,给学生讲授公众演讲的方法——这就是我摆脱那份让我郁闷的工作之后全部的想法。

然而,理想很高远,现实却让我备受打击。我满怀豪情地向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夜校班申请讲授公共演讲课的教席,不过,这两所全美知名的高等学府都以“人员已满,不需要另聘教师”为由而将我拒之门外。

消息传来,我就如冷水泼头一样失望到了极点。不过,这也许是命运和我开了个小小的玩笑。毋庸讳言,此时此刻,我由衷地感谢上帝,感谢他没有让我被那两所高校录取。否则,我很可能就没有机会去基督教青年会(Y.M.C.A.)的夜校上课。

基督教青年会夜校需要的,是具备真才实学的人。并且,来这里上学的成人学员,也都是想要摆脱在社会上受人歧视的境遇的有志青年。他们来这里的目的非常明确:拿到大学文凭,并且解决自己遭遇的问题。

在这些人中,普通职员期盼自己能在即兴发言时,不会刚说了一两句就因为怯场而晕倒在地。推销员期盼自己鼓起拜访“难对付客户”的勇气,掌握拿下“难对付客户”的沟通秘诀,而不必在这类客户的楼下转了无数圈之后才有勇气上楼推销。

总之,来这里的人都抱着明确的实用目的:他们想要重塑自我形象,重建自信;他们想要事业有成,赚更多的钱来养活妻子和孩子。不仅如此,他们还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我的授课费用。如果他们觉得我的这门课对他们没有多大帮助,就会果断地停止付钱。

上帝啊,你清楚,众口难调。不过,我既然领了分红——这只是利润的一部分,而非月薪,那么,假如我还想保住饭碗并尽可能的多挣钱,就不得不拼了命地授课。说老实话,这份工作很有挑战性,让我觉得压力山大。

我要谋生,我需要让学员心甘情愿地继续掏钱来上课,所以,我就非得不断地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前面说过,这是一帮出奇务实的家伙。他们只看结果,他们想要让我帮他们解决与这门课有关系的一切问题。

没有办法,我只能绞尽脑汁,尽可能地让自己说的每句话、上的每节课,都会让他们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心知肚明,除非我时时处处都能做到让他们眼前一亮,觉得没有白花钱,否则我只能卷起铺盖走人。

起初,我觉得这样上课太憋屈、太郁闷。不过,回过头来看,我惊喜地发现,那样上课实在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磨炼。

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了这份工作的乐趣,很自然地,我也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了。眼见那些原本失意的人在我的精心点拨下,以闪电般的速度重拾自信,迅速成长,晋升加薪,工作、生活重新变得有滋有味,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同时也大感意外。

那些课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谦虚一点说,也许,我从一开始就深知,我所开设的那些公共演讲课程一定会赢得成功。可是,我万万没有预料到,也难以想到,它们竟会如此成功!

在三个班的学员圆满完成公共演讲课的学习任务之后,基督教青年会主动提出,除了每晚五美元的课时费之外,他们很乐意再给我每晚三十美元的分红。看到自己的工作取得了实效,获得了雇主的认可与嘉奖,我高兴极了,工作也自然更卖力了。

除了教公共演讲课之外,我还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着手为成年人编写他们迫切需要的关于如何赢得友谊和影响他人等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实战指导书。就这样,我写成了一本教材,我把它取名为《人性的弱点》。它是基于我在公共演讲课上与无数学员的交流沟通和观感体验而编写成的。

起初,《人性的弱点》只是我为自己的成人班编写的一本普通的教材。此外,我还编写了其他四本同样广受好评的书。《人性的优点》即其中的一本。《人性的弱点》系列图书竟会达到如此之大的销量,这实在是我始料未及的。托它们的福,我或许已成为所谓的畅销书作者了。

我会写这一系列励志书籍,目的很明确——正如罗伯特·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所说的:“无论身上的担子多么重,你都可以咬紧牙关扛到夜幕降临。无论工作有多累,你都可以圆满完成。假若你可以这样过每一天,你就能过上温馨甜美的生活,并使你自己成为一个耐心、细致、高尚的人。没错,这就是生命的真谛。”开场

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我逐渐明白,忧郁,是当代人面临的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我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工资养家的上班族,包括会计、推销员、工程师、行政主管……他们无一例外地存在着忧郁这一共性问题。

我的成人班里不全是男性,也有一些女性,其中有家庭主妇,也有职场女强人,她们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即她们都曾经忧郁过或正在忧郁着。显而易见,我应该写一本如何摆脱忧郁的书,来帮助这些深受忧郁困扰的男男女女们。

一天,我走进了位于纽约第5大道42街的公共图书馆。可是,映入眼帘的景象让我目瞪口呆。偌大的一个图书馆里竟然只有22本关于忧郁的图书。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里陈列着189本关于“昆虫分类”的书。这种书差不多是忧郁类图书的九倍!真是难以置信!

诸位试想,忧郁的问题那么严重,几乎可以说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棘手问题之一,而关于忧郁的图书是不是少得可怜?!我提议,在中学或者大学里开设一门类似于“如何摆脱忧郁”的课程,你们觉得如何?

大卫·西博瑞在《如何保持适度的忧郁》一书中写道:“我们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都不曾为应对压力做好准备,这就好像逼一只虫子跳芭蕾舞一样,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做。”他这样说,实在太正常不过了。因为,迄今为止,全世界没有一所大学开设过一门关于忧郁的课程。

不过,不重视学习如何摆脱忧郁,的确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君不见,大大小小的各类医院里,为数众多的病床上躺着备受心理问题困扰的神经紧张、表情沮丧的“病人”。悲哀啊!他们原本不必待在医院里,占据原本就很稀缺的床位。

我一边想,一边翻阅纽约公共图书馆书架上仅有的那22本关于忧郁的书。我把它们翻了无数遍。我又购买了所有我能想到、能找到的关于忧郁的图书。我也把它们翻看了无数遍。可是,令我大失所望,的确没有一本能够满足我的成人班学员们的迫切需求。没有办法,我只好又动了自己再写一本书的念头。

不过,该怎么写呢?起初,我并没有任何头绪。走投无路之际,我疯狂地阅读古今中外所有哲学家关于忧郁的论著,我甚至还读了孔子、丘吉尔等人的上百部名人传记。

我又想方设法地与社会名流取得联系。在许多热心人的无私援助之下,我才得以拜访了多萝西·迪克西、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拳王杰克·邓普西、克拉克将军、奥马尔·布莱德利将军,以及罗斯福总统夫人。

不仅如此,我还做了一些其他的事情,那些事情远比阅读名家名作和采访成功人士重要。我先是在一间研究摆脱忧郁的方法的实验室里待了五年。那所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是由我班上的成人学员们组成的。就我而言,那无疑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研究摆脱忧郁的方法的实验室。

实验的方法如下:

我先教给成年人学员们一套摆脱忧郁的系统方法,而后,引导他们把那些方法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之中。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会让那些成人学员们在班上讲述他们运用我教给他们的系统方法的情况。那时,我还允许成人学员们汇报他们运用过的其他摆脱忧郁的好方法。

上述经历,显然可以让我当之无愧地宣称,自己是当今世界上听过以“如何摆脱忧郁”为主题的演讲最多的教师。

此外,我又通过其他途径,搜寻并阅读了成千上万条“摆脱忧郁”的可贵经验。这些经验都来源于那些在我的演讲课上获过奖的学员们功成名就之后寄给我的信件。

后来,我又在美国其他地方和加拿大的共计七十多个城市举办过许多期培训班。凡是参加了我的成人班的学员们都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毫无疑问,这本书不是我躲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写成的。同时,它也绝不是一本关于“如何摆脱忧郁”的佶屈聱牙的学术著作。正相反,这是我苦心孤诣、精雕细琢而写成的一本关于“如何摆脱忧郁”的真切感人、值得信赖的实用指导书。

这本书融汇了成千上万的成年人高效摆脱忧郁的切身经验。请注意:这本书非常实用。只要翻开看看,你就很容易得出上述结论。

除了极个别的几个例子,这本书详尽地再现了许多人摆脱忧郁的引人入胜的精彩过程,甚至如实记录了每个故事主人公的真名实姓和详细地址。

甚至,我可以自豪地对你说,这是一本真人用真名实姓和丰富阅历写成的绝对真实的故事书。仅从这一点来说,这本书也绝对是一本真实、耐读的职场指导书。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在这本书里,你不可能找到新方法。当然,如果你耐着性子读就不难发现一些不常用的方法。老实说,当我们受到忧郁烦扰的时候,方法是新是旧就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瓦雷里说:“科学,是一系列成功经验之汇集。”这本书正是由许多成功摆脱忧郁的生动鲜活的成功案例汇总得来的。

不过,你读这本书显然不是为了了解其成书过程,而是为了学到具体方法,解决你遇到的各种问题。我深深明白这一点,因此,我尽量让这本书的语言更加通俗易懂,所有的方法都高效实用。

没错,你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都期待着这些方法能让你拿来就能应用。

说得稍微直白一点儿,这本书不是为了凭空创造,而是为了把古往今来的那些最精要的真理重新提取、阐释,进而发扬光大。你不要有畏难情绪,试着让这些真理来督促你付诸行动,将这本书中的各种妙法落到实处。

让我们一起行动吧!请打开书,先阅读本书的前三章,假如你读完后没有获得任何全新的摆脱忧郁、享受人生的领悟,那就请你把这本书扔进垃圾桶里去吧!别让没有用的书侵占你的书架!第1章摆脱忧郁的法则1.活在当下

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好高骛远,而要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这才是最重要的。

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一本书中写道:展望未来不是我们的任务,当务之急是做好本职工作。

就是这样一句看似普通的话,却彻底改变了一个年轻人的命运。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1871年春天,英国蒙特利尔综合医学院医学专业的一名青年学生威廉·奥斯勒无意间翻开了英国学者托马斯·卡莱尔的一本书。一瞬间,他就被书中的这句话震撼了。他被迷住了,完全沉浸在了这句话所折射出的美好未来之中。

他完全忘记了那些一度让他忧虑的事情——该怎样通过期末考试?毕业后,该做些什么?该到什么地方去?能到什么地方去?要不要开办诊所?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好?

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慢慢地从那句话所创造的美梦中苏醒过来。这句话仿佛真有拨云见日的神奇魔力,一语点醒梦中人,让威廉·奥斯勒猛然醒悟:一味地悔恨昨日的错误和失意无济于事,对明天可能会到来一切,再恐惧、不安也于事无补,人应该全力以赴地活在当下……

于是,他抛开了心理负担,甩掉了思想包袱,重新投入到学业之中,并于1872年顺利毕业,获得了医学学位。

1889年,威廉·奥斯勒创建了大名鼎鼎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并荣获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职位(这是英国医学界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1911年,威廉·奥斯勒荣获英王乔治五世授予的男爵爵位。

1919年,威廉·奥斯勒因病逝世,享年七十岁。在他去世后,一位著名作家为他写了一本近1500页的传记。威廉·奥斯勒还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现代医学之父”。

回到本节的主题。在第一次看到那段话的四十余年后,在郁金香开满耶鲁大学校园之时,在一个春意融融的夜晚,威廉·奥斯勒为耶鲁大学的莘莘学子做了一场热情洋溢、语重心长的演讲。

他对大学生们说道,别人难免误以为,像他这样一位当过四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写过畅销书的人,一定才智过人,不过,事实并非如此。恰恰相反,他资质愚钝,对此他的好朋友们无不了然于心。

数月前,威廉·奥斯勒乘坐一艘远洋海轮横穿大西洋。在途中,他发现船长按了一下驾驶舱里的某个按钮。接着,威廉·奥斯勒就听到了一阵机器运转的声音。与此同时,船体分解为几个防水的隔舱。见此情景,威廉·奥斯勒恍然大悟,脑海里蹦出一个句子:活在当下。

他兴奋得差点儿跳了起来。他觉得“活在当下”是对他成功诀窍的最好概括。面对着耶鲁大学的莘莘学子,威廉·奥斯勒说道:“诸位都拥有一个比远洋海轮精密百倍的躯体,而且,你们的航程更加漫长。我衷心地告诫各位,你们应该像那位船长一样控制好自己的一切。只有坚守‘活在当下’的秘诀,才可以在航行中有惊无险。“作为你自己人生之旅的掌舵者,你不难发现,驾驶舱中的每一个大隔舱都有其特定的用途。按下一个按钮,细心观察你人生旅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用闸切断过去——切断那些不复存在的昨天;按下另一个按钮,同样用闸切断将来——切断那些即将到来的明天。“这样,你总算安全了。与过去一刀两断!掩埋了那些不再存在的过去,切断那些可能将笨蛋引入不归路的昨天。同样地,把将来如同过去那样坚决地拒之门外。千万别将昨天的包袱和明天的重担在今天一力承担,否则,你就算再结实也会被压垮。做到了这些,你就拥有了全部的今天……“所谓的明天事实上并不存在,将来就在于今天。现在才是人类救赎的最佳时刻。虚耗精力,把时间耗费在杞人忧天上,除了累垮自己之外,并无半点儿好处。所以,紧紧地关闭闸门吧!努力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即‘活在当下’。”

读者千万不要误会,威廉·奥斯勒并不是鼓吹让大家不要为明天做准备。相信我,他绝无此意。因为威廉·奥斯勒在说完上面的话后就接着说道:“聚集所有的热情,汇聚所有的智慧,将现在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才是你们迎接未来的最好的办法。”“上帝啊!请赐予我今天的饭食。”威廉·奥斯勒告诉耶鲁大学的学生们,在新的一天开始时这样激励自己。

请注意,这句誓言中只乞求今天的饭食,而并不曾埋怨昨日所吃的酸面包。也不曾说:“啊!上帝啊!麦田里的麦子一片枯黄,毫无生气,我们或许又遇到了荒年。假如那样的话,我们明年可能就吃不上面包了吧?”又如:“如果我失去了工作,哦!上帝啊!要是真落到这步田地,那我该怎么活啊?! ”

这句誓言提醒我们,仅仅可以追求今日的面包,并且,我们也仅仅能吃到今日的面包。“别为明天犯愁,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愁苦,一天的难处用一天承受就够了。”这句话出自一位哲人之口。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那位哲人流落到一个人烟稀少的山村。他又饥又渴,可是兜里连一分钱都没有了。为了活命,他站在山顶上向过往的行人讲经论道。就是在那时,他说出了上面那句字字珠玑的话。

可千万别小看这句话,它大概是迄今为止被人们引用得最多的一句话了。它被奉为至理名言,流传了好几个世纪,如今依然熠熠生辉。

那个哲人就是耶稣。不过,并非所有的人都信奉他“别为明天犯愁”的观点。不少人认为,这完全是一句不必要的废话。他们争辩说:“我必须购买保险来为家人的生活提供保障,我必须为明天考虑;我必须把钱存到银行里以备不时之需,我必须为未来打算。”

没错,所有这一切都应该做。事实上,三百多年前翻译的那句耶稣的话,同现在我们所理解的意思并非完全一致。

总而言之,尽力为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吧!不过,请不要为明天犯愁。

美国海军上将欧内斯特·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挥美国海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关于如何为明天筹谋,他说道:“我给最优秀的战士配备了最精良的武器,并给他们分配了最棘手的任务,所有这一切就是我可以做到的。”

他还说:“如果一艘军舰被击沉了,而我又难以将其打捞上来,我只能看着它一直下沉,这是我难以抗拒的。那么,把时间花在追悔昨天的倒霉事上,显然不如把精力用在解决明天的问题上明智。更不用说,要是我总是为打翻的牛奶哭泣,那我必将成为短命鬼。”

从欧内斯特·金将军的上述言论中,我们不难懂得:军事领袖绝不可以有丝毫的焦虑情绪,虽然他们不得不未雨绸缪。

悲观的想法给人徒增压力,甚至让人精神崩溃;只有乐观的想法才能让人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从而对症下药,拿出合情合理的行动方案。

这就是悲观的想法和乐观的想法的主要不同点。不论在战时,还是在平时,我们都应该尽可能乐观地考虑问题。

我曾有幸拜访美国报业巨头《纽约时报》前出版人阿瑟·奥克斯·苏兹贝格先生。

在采访过程中,他告诉我,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到欧洲时,他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前途的忧虑使他夜不能寐。他常常在三更半夜突然惊醒,拿起颜料和画布,照着镜子画自己的肖像——他对绘画一窍不通,不过,为了使自己不再恐惧不安,他还是硬着头皮画了。

阿瑟·奥克斯·苏兹贝格先生告诉我,在读《只要一步就足够》这首赞美诗之前,他从来就没有完全摆脱焦灼的情绪,获得心灵的宁静。说着,他情不自禁地吟诵起那首赞美诗:

仁爱的光辉,

请引领我前行,

照亮我的旅途。

不求看清远方的景致,

只要一步就足矣。

几乎与此同时,来自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纽霍姆路5716号的泰德·本杰明也得到了一个教训——忧郁曾经让他神经衰弱。那时,他正在欧洲战场服役。

他写道:“1945年4月,在经历了数十天忧心如焚、疑神疑鬼、惶恐不安的生活后,最终,我被医生们诊断为患上了‘结肠痉挛’病——患这种病的病人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假若那时战争没有很快结束,我很可能就完全崩溃了。“那时,我整个人有气无力、奄奄一息。我在第94步兵师担任士官一职,主要工作是收集和记录在战争中受伤、失踪或死亡的将士的姓名等情况,还要协助挖掘被仓促埋在战场上的敌国和盟国阵亡将士的尸体,将其遗物送到他们亲朋好友的手中,这些遗物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凡。“由于时刻担心工作会出纰漏,我整天都处在一种焦躁不安的状态之中。我担心自己熬不过这段时间,担心自己要死在这里,担心自己不再有机会抱抱我那一直没见过面的已经十六个月大的唯一的儿子。我既愁闷又疲倦,短短的一段时间内竟然瘦了15.4千克!我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恐惧,以致神情恍惚,快要发疯了。“我沮丧地死死盯着自己那瘦得皮包骨的两只手,设想着自己到家时衰弱不堪的情形,一霎时又陷入了莫名的恐惧之中。我快要崩溃了,像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似的抽抽搭搭地哭起来。“我太脆弱了,甚至会由于独处而情不自禁地号啕大哭。一度,大概是坦克大战展开后不久,时常哭泣的我,差点儿丧失了重新过正常生活的希望。“最终,在我住进陆军诊疗站之后,一位军医给了我几句改变我一生的箴言。做完体检后,他说,我的问题出在心理上。他看着我说道:‘本杰明,我建议你把生活想象成一个沙漏。成千上万粒沙子聚集在漏斗的上半部,它们仅能一粒一粒地缓慢而均匀地通过瓶颈。除了沙子和漏斗之外,我和你都难以让一粒以上的沙子同时通过瓶颈。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漏斗,每天都有不少亟待我们处理的事情,不过,我们只能一件一件地做;使工作像沙粒一样均匀地、一点一点地通过,不然就会影响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那一天,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就是在那天,我听到了军医的那番话。我觉得他说得太对了。从那天起,我就暗下决心,把军医传达给我的理念作为以后的行为准则。那个理念就是:‘一次一粒沙,一次一件事。’“战争期间,那一理念挽救了我的身心;时至今日,那个理念依然对我的工作默默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眼下我在巴尔的摩的一家商业信用公司上班,负责货物存储等事宜。我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与战争时期所遇到的问题是相似的,工作极为繁重,但是,时间明显不够用。“譬如,我们的备货不够了,必须填写新的表格,安排订货事宜,更换客户地址,开办或关闭分公司,等等。总是有一大堆工作等着你去做。我谨遵军医的教诲,不再手忙脚乱。在心里默念着‘一次一粒沙,一次一件事’。我反复地默诵着,这使我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再也不曾出现过战场上那种整个人快要崩溃、生活一团糟的状况。”

当今医院里,一半以上的病患因精神问题诱发的疾病而不得不躺在病床上,他们被昨天的包袱和对明天的惶恐压得透不过气。这真叫人触目惊心啊!

事实上,这些病患中的绝大多数人本来无需住院。他们只需践行耶稣的教诲“别为明天犯愁”,或不断默诵威廉·奥斯勒的教导“活在当下”,就都可以神清气爽地逛街、社交、工作,过着优哉游哉的幸福生活。

现在,我和你都站在两个永恒的交汇点上,一个是难以磨灭的过往,另一个是永远走不到头的未来。然而,你无法生活在这两个永恒之中,就算是一秒钟也不行。假如你要强迫自己那样做的话,你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既然这样,就让我们为生活在此刻而知足吧:从眼下到上床睡觉的那一刻。

罗伯特·史蒂文森说道:“无论身上的担子多么重,你都可以咬紧牙关扛到夜幕降临。无论工作有多累,你都可以圆满完成。假若你可以这样过每一天,你就能过上温馨甜美的生活,并使自己成为一个耐心、细致、高尚的人。没错,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没错,生活向我们要求的也不过如此。不过,住在密歇根州东部港口城市萨吉诺法院街815号的希尔德太太,在学到“从眼下到上床睡觉那一刻,我们都要知足”这一点之前,她曾经失望透顶,险些自杀。

就像是讲惊险故事一样,希尔德太太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了她的遭遇:“1937年,我的丈夫离开了人世,那时,我也没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更糟的是,他撒手人寰时连一分钱的存款都没留下。于是,迫于生计,我贸然地给自己以前的老板列昂·罗奇先生——他是堪萨斯城罗浮公司的总经理——写信,恳求他让我再回去继续工作。他爽快地答应了。“我以前的主要工作,是向市郊村镇的寄宿制学校的师生推销《世界百科全书》。两年前,我丈夫突然生病了,实在没有办法,我只好把汽车卖了。如今,为了重新工作,我东借西借凑够了钱,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辆二手车,再次开始了推销书籍的工作。“起初,我觉得,重新工作大概能够帮助我从颓废、失落中解脱出来。不过,老是孤身一人开车、吃饭的生活也快要让我忍受不了。加之,有时你会走霉运,连一本书也卖不出去。渐渐地,我连汽车的分期付款也难以承受了。“然而,‘就一个聪明人而言,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这句振奋人心的话,一下子就把我从失落消沉的边缘拉了回来,让我鼓起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我把它打印出来,贴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这样,我在开车时也能看到它。“我意识到,仅仅生活在一天之内相当容易,我淡忘了昨天的不如意,也不考虑明天将会如何。‘今天又是全新的一天’,每天清早起来,我都这样给自己打气。“我成功地战胜了对空虚、无聊的生活的恐惧。目前,我每天精力充沛、踌躇满志,生活有滋有味,事业也随之水涨船高。我明白,现在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我也明白了,实际上,每个人生活在一天之内就足够了——这是因为,‘对一个聪明人而言,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

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朗诵一下下面的几行诗句:

快乐的人,

即使一个人时也无比喜悦,

因为他总会将今天活到极致,

他的内心平静、安宁,

他始终清楚:

就算明天糟糕透顶,

我也尽情地享受今天。

这几句诗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气息。你一定猜不出它们出自哪位大师的笔下。请让我告诉你吧,这是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耶稣诞生之前三十年写的。

我很明白,人性中最悲哀的一点是,我们无一例外地都想活得更长一点。我们一直都在梦想着瞅一眼天边地平线那儿的神奇玫瑰园,却往往对近在咫尺的盛开在花园里娇艳欲滴的朵朵玫瑰视而不见。

我们缘何这么傻——而且傻得无药可救呢?

斯蒂芬·利科克说道:“我们短暂的生命之旅是多么奇妙啊!小孩子常常信誓旦旦地说:‘等我长大了……’然而真正长大后又能如何呢?大男孩常常说道:‘等我成年了……’而等他成年后,他又说:‘等我结婚生子了……’然而,等他真的结婚生子了又能如何呢?他们的想法又变成了‘等我退休了’。最后,他总算退休了。“此时此刻,他挥手告别昨日,心酸之情油然而生。他就这样糊里糊涂过了一辈子,他已经错过了生命中的一切,而这一切全都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一直都没能及时醒悟:生命即生活,生命只存在于日常的生活琐事里。”

爱德华·伊文斯先生生前是底特律市人,他现在已经去世了。爱德华·伊文斯出身于贫苦家庭,早年以卖报为业,后来又做过杂货店店员。后来,他找到了一份助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以此来养活一家七口人。

虽然收入很低,但是他不敢辞职,而是忍气吞声地干了八年之久。随后,他总算鼓起勇气,创立了自己的事业。

所谓时来运转,他竟用借来的仅有的55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发展到了一年净赚两万美元。怎奈好景不长,他遭受了飞来横祸的打击——他以担保人的身份帮朋友向银行借了一大笔钱,不幸的是,朋友很快就破产了。

灾难一个接着一个。不久,他存了一大笔钱的银行宣布倒闭了。如此一来,他不仅赔光了所有的家产,还债台高筑,负债达16000美元。

他衰弱的神经着实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打击,整个人变得茶饭不思、无精打采。这时,他得了一种怪病,整天除了忧愁还是忧愁,估计此病的病因纯属抑郁过度。

一天,他昏倒在了路边。路过的好心人把他送到了医院。之后,他只能躺在病床上,连站都站不起来。他整日躺在床上,浑身滚烫,仅仅躺着他都痛苦万分。他一天比一天消瘦,主治医师悄悄地对他说,他最多还能活十四天。他大惊失色,匆忙写好了遗嘱,绝望地等待着死神的来临。

那时,他觉得,再怎么犯愁、再怎么折腾也都无济于事了。他决定不再做无谓的挣扎。这样一来,他反倒觉得心情放松了,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他这一觉睡了好久,也睡得很熟,就像无牵无挂的小孩子一样。这一觉比他之前几个星期的睡眠时间加起来还要长——医生宣告他行将就木,反而令他抛开了所有的烦恼,获得了充分的睡眠。

等到再次睁开眼睛时,一切积压在他心头的烦闷、焦躁,都神奇地烟消云散了,他的胃口也渐渐好了起来,体重也日渐增加。

又过了几个星期,他就可以拄着拐杖行走了,四十多天后,他又可以继续工作了。

过去,他的年薪一度达到20000美元,如今,能找到一份周薪30美元的工作他就心满意足了。现在,他的工作是推销一种运输汽车轮胎时用到的填充料。这回他学聪明了,不再焦躁,不再终日悔恨过去,也不再担忧未来——他把一切的时间、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了销售工作之中。

爱德华·伊文斯的事业飞速发展。没过几年,他就成了公司总裁。后来,他的公司一直雄踞纽约股票市场前列。假若你坐飞机去格陵兰岛,很有可能就会降落在伊文斯机场,这个机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然而,假如伊文斯没有学会“生活在当下”,他就绝不会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约生于公元前五世纪)曾经教诲自己的弟子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改变。”

他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河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同理,人也是这样。人生不过是无休无止的变化发展。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和五百年后才诞生的耶稣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最可靠的只是今天,如此一来,为何还要白白浪费美好的今天,去徒增烦恼地思考那飘忽不定的明天呢?要明白,将来的一切都是存在很大变数的,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

古罗马有一句谚语:“Carpe diem.”翻译过来就是“把握今天”或者“享受今天”。不难看出,这句谚语的意思同上面赫拉克利特和耶稣的思想完全一致。

没错,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把握住今天,最大限度地享受它。

俗话说:“我们总是在昨天和明天的面包上涂果酱,但我们忘了在今天的面包上涂果酱。”

我们大部分人均是如此——心甘情愿地为昨天和明天的果酱犯愁,但不愿为今天马上要吃的面包涂上一层厚厚的果酱。

法国大哲学家蒙田也犯过类似的错误。他反思道:“在这一生中,绝大多数我为之犯愁的事情,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发生。”扪心自问,我也是如此,我相信你也一样。

但丁说道:“今天将一去不复返,好好想一想吧。生命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流逝,我们得用光的速度才有可能追上它的步伐。‘今天’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产,也是唯一真的拥有的财产。”

洛威尔·托马斯也有同感。不久前,我在他的农场小住。在那时,我偶然发现他的书房里挂着装裱精致的一句话(摘自《圣经》):

造物主创造了今天,

我们就应该尽情地享受它。

约翰·罗金斯在他的书桌上放了一块普通的石头,上面赫然醒目地刻着“今天”。

虽然我的书桌上没有放置刻着“今天”的石头,但是我在每天对着刮胡子的镜子上贴着威廉·奥斯勒通常放在书桌上的一首诗。这首诗出自印度诗人、剧作家迦梨陀娑之手:

黎明之歌

珍惜今天吧!

今天,就是生命,

是生命之源。

人生虽短促,

但缤纷多姿,

充盈而瑰丽:

成长的愉悦,

品行的高洁,

成功的荣耀。

昨天如梦似幻,

明天若隐若现。

尽情地享受今天,

才能做好昨天的每一个美梦,

才能擎起明天的希望。

好好地珍惜今天吧!

这就是黎明的赞歌。

所以,假若你不甘心生活总被忧愁苦闷搅扰,你就应该像威廉·奥斯勒说的那样:

活在当下,把过去与未来挡在门外。

我们稍微停一停,请你整理下自己的思路,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并把答案写出来:

我是不是不愿直面当下的生活,总是杞人忧天,或仅仅是向往“遥远而奇妙的玫瑰园”?

我是不是总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而让今天过得很压抑?

清早起来,我是不是决定“享受今天”,把二十四小时发挥到极致?“活在当下”是不是可以让我生活更幸福?

我什么时候应该开始行动起来?是下周,明天,或是今天?

因此,第一条法则就是,假如你想告别忧郁,就照威廉·奥斯勒的话做,“活在当下”,别为未来烦忧,只需过好今天。2.摆脱忧郁的神奇方程式

请在阅读下文之前,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你想掌握一种快速、实用的摆脱忧郁的妙法吗,而且是一学就会的妙法?

假若你想掌握,那么,请和我一起来学习一下美国杰出的发明家、工程师、现代空调系统的发明者和开利空调公司的创始人威利斯·卡莱尔先生使用过的方法。

相信我,这是我所听过的高效的摆脱忧郁的妙法之一。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是我在纽约工程师俱乐部有幸与大名鼎鼎的卡莱尔先生一起吃午饭时,他亲口传授给我的。

卡莱尔先生说道:“在我的青年时期,我在纽约州水牛城的水牛钢铁公司上班。一次,老板派我去密苏里州水晶城的匹兹堡玻璃公司的分公司安装瓦斯清洗器。此装置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杂质,从而使发动机免于受伤害。“这种方法颇为先进,之前,我们也安装过这种装置——而且,那时的情况与现在迥然不同。不过,此次安装工作却遇到了出乎意料的困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工人们终于把机器装好了,并且可以正常运转。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性能远远没有我们所预期的那样好。“这一纰漏让我大感诧异,好像凭空挨了一闷棍,让我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我的胃肠和其他内脏似乎都扭结在了一起。那段时间,我彻夜难眠。“最终,理智提醒我,再怎么怨天尤人也无济于事。突然,我找到了一种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不再苦恼了。这个方法相当管用,三十多年来,我总是依靠它来摆脱忧郁。事实上,此法非常简单,所有人都能够学会。这一方法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全面分析现在的情况,以及失败所招致的严重后果。我不会因此被枪毙或被投进监狱,这一点毫无疑问。不过,我或许会因此失去饭碗,而我的老板可能不得不收回机器,并为此损失20000美元的投资。“第二步:在对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情况进行充分考虑之后,我激励自己接受它。我劝诫自己,这次的失败,无疑会在我的履历表上留下不光彩的一页,也可能会让我失去工作。不过即便我真的失去了这份工作,我也会找到新的工作。至于我的老板,他可能投入新的资金来试验一种新的空气清洁方法。另外,他肯定能够负担得起另外20000美元的实验经费。“我紧绷着的神经立刻变松弛了,我感受到了近几十天来从来没有过的轻松与宁静。当我将最坏的情况预想出来并接受了它后,产生了如此惊人的效果。“第三步:心情平复后,我就着手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改善我设想的最坏的结果之中。“我尽力找寻补救办法,以降低可能造成的20000美元的损失。几次试验过后,我明白,仅需多花5000美元安装一个辅助设备,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果不其然,如此一来,公司不仅避免了损失,而且赚了15000美元。“假若我那时只是忧心忡忡、畏葸不前的话,很有可能就与成功擦肩而过了。忧郁会让人思绪混乱,从而使我们无法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这大概是忧郁最大的坏处吧。“不过,在这个时候,若能迫使自己硬着头皮去面对最糟糕的情况,并且最终发自肺腑地接受它,就可能获得拨云见日的美好前景,从而完美地解决问题。“虽然这事儿早已过去了好多年了,但是从那时开始,我始终如一地运用此法,而且收效明显。截至目前,我的工作与生活中差不多没有再产生过什么烦忧。”

为什么卡莱尔先生的这个神奇方程式能够对人的心理产生如此良好的作用呢?因为此法可以将我们从无边的烦恼中重新拉回到现实生活之中。这一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我们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立场,才能够看清自己的处境。倘若我们连自己的处境都没有认清,就不可能产生敏锐的思考能力。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教授说过:“要快乐地接受既成事实,这是战胜紧随其后的所有不幸的前提。”由此推断,若他还活着(威廉·詹姆斯教授已逝世许多年了),则一定也会对这种应对最坏局面的方法举双手赞成。

在那本好评如潮的《生活的艺术》里,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道:“接受困境能使人心态平和,并能释放出惊人的心灵力量。”

这话太对了!它能释放惊人的心灵力量!假若我们可以接受最糟的情况,我们就无所畏惧了。卡莱尔先生说道:“有能力直面最糟的情况之后,我就会慢慢放松下来,烦乱的心绪也逐渐平复了。这样,我又可以自如地思考问题了。”

太有道理了!不过,现实中,仍然有数以万计的人由于怨愤得不到及时化解,而把他们的生活弄得一团糟。造成这种现象不过是他们拒绝改变,拒绝接受最糟的情况,拒绝挽救自己。

他们不仅不去重塑自我,反而沉浸在对过去失误的懊悔之中。他们不愿再次建造自己的大厦,结果患上了抑郁症。

你一定很想知道,其他人是怎样有效运用卡莱尔先生的神奇方程式来解决自己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的吧。

让我来给你讲个故事。这是个关于我的一个学员的故事。这个学员现在是纽约的石油商人。

一天,这个学员气愤地说:“上帝啊!这简直就像演电影一样,我被人勒索了!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事居然会发生在我的身上。“一天,一个自称是‘政府调查员’的人来找我。一见面,他就狮子大开口地向我要钱。他说,他掌握了我们的运货员弄虚作假的证据。他说,假如我是个明白人,就赶快给他5000美元,否则他要是把证据递交到法院,就会使我倾家荡产。“我十分肯定,此事起码和我自己没有什么瓜葛。不过,按照美国的法律,公司必须为其职员的行为负责。这就让我有些犯怵。要知道,我是一家规模不算小的石油公司的主管。我们公司里有很多辆运输卡车,也有很多位司机。实在难以保证,是否真有个别职员会无视美国物价管理局对石油销售的具体规定,偷偷地干出缺斤少两的愚蠢勾当。“我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不认命算了,干脆破财消灾。否则,一旦被告到法院,就极有可能成为各大新闻报纸的炒作对象,这些无良媒体的狂轰滥炸会使我和公司一起名誉扫地。我倒没什么,但这公司可是我父亲白手起家、呕心沥血才在二十多年前创办起来的。不行,公司绝不能毁在我手里。“我越想越急,越急越气,差点生病。整整三个昼夜,我没有合眼,水米未进。就像疯了似的,我来回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想着我是给那5000美元还是对那家伙说,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我一直举棋不定,整个人就像正在做着一场噩梦。“紧接着,就是星期天。晚上,我顺手拿起一本书,叫《怎样战胜忧郁》。我依稀记得,这是我以前听卡耐基公开演讲时得到的。我顺手翻了几页,威利斯·卡莱尔的故事中的一句话‘直面最糟的情况’让我如梦方醒。于是,我自问自答:‘假若我不掏这笔冤枉钱,那家伙就会将证据交给法院。如果那样的话,最糟的情况是什么?’“毁了我的生意,仅此而已。我了解法律,这事还不至于让我去坐牢,最糟不过是遭受舆论的谴责。“接着,我又自言自语:‘好了,即便我的公司因此关门了,也在我承受范围之内。不过,接下来又会如何呢?’“假若我的公司倒闭了,我就不得不另谋生路。这并不困难,我对石油行业相当熟悉。我的经验和阅历足以让大公司聘用我。这样想着,我慢慢觉得好受些了。那种忧郁也慢慢消散了,我的情绪渐渐稳定了。我又能开始思考问题了。“如今,我的大脑清醒了,能够接着考虑如何应对最糟的情况了。当我积极应对时,与前面的设想迥然不同的情景浮现在我的眼前。倘若我将此情况告诉我的律师,他或许能替我想出一个好办法。不怕你笑话,我之前从来没有想到此点,这完全是因为我只是一味担心,而没有透彻地考虑问题。我立刻打定主意,第二天一大早就去见我的律师,接着我就上床睡觉了。“第二天清早,我的律师让我去找检察官,向他诉说我遇到的这个情况。我照办了。等我说完话后,检察官说,近几个月里发生了好几起类似的勒索事件。那个所谓的“政府调查员”,实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诈骗犯。在我惶惶不可终日地总算熬完了整整三个昼夜之后,听到这个消息,我又惊又喜。“这次经历令我终生难忘。从此以后,只要我遭遇到可能使我犯愁的难题时,我就靠着威利斯·卡莱尔的神奇方程式来解决。”

1948年11月17日,我在波士顿的史蒂拉大饭店偶遇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威洛峡谷的厄尔·哈尼。那时我才得知,在卡莱尔为自己的冷气安装系统问题烦闷时,厄尔·哈尼也遇到他人生中的一大麻烦事,他不幸得了严重的胃溃疡。

他说:“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常常因得了这倒霉的胃溃疡而郁郁寡欢。一天晚上,由于胃部突然大出血,我被送到位于芝加哥的西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救治。那时,我的身体虚弱,体重也一下子由77千克锐减到了40.8千克。我病得很厉害,医生告诫我最好老老实实地躺着,一动都不要动。“我有三位主治医师,其中一位为治疗胃溃疡方面的权威专家。三个人一致认为我到了弥留之际了,他们已经无能为力了。他们都劝告我这也不要吃那也不要吃。他们让我放松心情,接受现实,最好抓紧时间赶快把遗嘱写好。那时,我只可以吃微量的半流质食物。那时,护士每天早晚都要将一根橡皮管插进我的胃里,将里面的东西弄出来。”

厄尔·哈尼先生因患此病而不得不辞掉了原来收入丰厚的工作。从此以后,他整天无所事事,干坐着等待大限来临。

然而后来,他却做出了惊人之举。他琢磨着,既然自己时日无多,那么就应该尽情地享受这稍纵即逝的短暂时光。他想要实现周游世界的夙愿。于是,他买好了船票准备出发。

他的主治医师们得知他的疯狂举动后,一个个面面相觑,惊愕得说不出话来。最后,他们说:“作为医生,我们不得不劝诫你,你必须取消这个疯狂的决定,否则你只可能葬身鱼腹。”

厄尔·哈尼先生坚定地说:“不,绝不可能。我已经告诉过我的亲人,等我百年之后,一定要把我安葬在内布拉斯加州威洛峡谷的家族墓地里。不过,既然你们都一口咬定我此次出行必死无疑,那么,为了以防万一,我会为自己备好棺材,并随船携带。”

他真的去买好了一口棺材,把它放在了自己乘坐的船上。他又向轮船公司的工作人员交代了后事——如果他死了,就把他的尸体装进棺材,然后放进有冷气的船舱保存起来,等到轮船返航时再把他送回家乡,交给亲人安葬。

就这样,他默诵着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的诗句:

啊,珍视眼前的光阴吧,

在黄土将我们掩埋之前,

化为泥土,长眠于黄泉之下,

没有美酒佳酿,没有天籁之音,没有曼妙舞姿,

漫漫长夜无尽头……“我在洛杉矶登上‘亚当斯总统号’邮轮时,身体已经好多了。慢慢地,我不必再洗胃,也不用再吃药了。没过多久,我就不用再忌口,可以随心所欲地大嚼美味了。我甚至可以吃当地特有的各种风味小吃,而这些都是医师说我绝对不能吃的,否则就会一命呜呼!“几个星期之后,我甚至能够抽长长的黑雪茄,痛饮几大杯美酒。自从得了胃溃疡以来,我从来没有这么享受过。真是痛快极了!在印度洋上遭遇季节风,在太平洋上遭遇台风,仅仅是恐慌就足够使我撒手人寰,可是,我不仅在这一次次冒险中活了下来,而且收获颇丰。“我在船上过得很愉快,唱歌、玩游戏、和新朋友畅聊到半夜。等到船经过印度和东亚地区时,我意识到,自己回去后要打理的私事,和这些地方的贫困与饥饿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我战胜了一切毫无道理的忧郁,觉得无比痛快。“等我安全回到家乡时,我的体重增加了40.8千克,我简直快要忘了自己曾经患过严重的胃溃疡。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快乐。我迅速卖掉了棺材,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自此以后,我再也没有生过病。”

在他经历上述事情的时候,厄尔·哈尼并没有听说过卡莱尔先生和他的神奇方程式。不过,最近他告诉我,他刚刚意识到,以前他在潜意识中运用了威利斯·卡莱尔先生战胜忧郁的方法。

面对忧郁,他问他自己,最糟的情况是什么?死亡。而后,他让他自己准备好接受死亡。他说,他不得不这样做,因为几位医生都说他活不了了,他自己心里也没底了。最后,他千方百计地改善那种状况。他说,他要尽力享受生命中剩余的美好时光……

他继续说,假若他上了船后一直忧郁下去的话,他就肯定只能躺在棺材里结束此次旅行。不过,他彻底放下了自己,并把一切烦恼抛诸脑后。就这样,他获得了宁静。这种宁静诱发了机体的活力,就这样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因此,第二条法则是,假若你遭受到了忧郁的困扰,就应用威利斯·卡莱尔的神奇方程式,具体做法:

问你自己:“能够发生的最糟的情况是什么?”

假若必须如此,就准备迎接它吧。

冷静地分析形势,千方百计地改变最糟的情况。3.忧郁乃健康之大敌

无法战胜忧郁的商人,常常会英年早逝。——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亚历克西斯·克雷

很久以前,纽约市里有八个人得了天花,其中有两个病情较严重的人不幸去世了。这件事引发了整个纽约市(当时约有八百万人口)的巨大骚动。眨眼间,所有的医院、消防队、警察局和大型工厂里都设置了疫苗接种站。

几千名志愿者挨家挨户去按门铃,通知市民去种牛痘,预防天花。恐惧不安的人们在疫苗接种站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两千多名医生、护士没日没夜地忙碌着为大家种牛痘。

一天晚上,我们家的门铃响个不停。打开门才知道,是充当志愿者的邻居催促我们家去种牛痘,预防天花。这件事让我触动不小。

屈指算来,我在纽约市里住了整整三十七年,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人来按我家的门铃,提醒我当心忧郁症。在过去三十七年里,此病所造成的伤害比起天花来不知要严重多少倍,却从来没有人按门铃劝诫我。现在,世界上每十个人中就可能有一个人即将精神崩溃,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忧郁和感情冲突。因此,我现在写的内容,就等于来按门铃给你提个醒。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亚历克西斯·克雷曾经断言:“无法战胜忧郁的商人,常常会英年早逝。”事实上,不只是商人,兽医、泥瓦匠和家庭主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几年前,我与时任圣太菲铁路公司医药主管的葛伯医师(其时,他的正式职称为海湾区、科罗拉多州和圣太菲医院协会的首席医师)一块儿去度假。我们骑着摩托车穿越了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不知不觉间,我们谈起了忧郁的话题。“70%的病人本来不必去找医生看病,他们只要能够摆脱内心的惊恐和忧郁,病自然就会痊愈了。千万别误会,我并非是说这些病人没有病。”医生说道,“事实上,他们的病跟龋齿一样真实,有时甚至会比牙痛还要严重得多。我的意思是,他们可能患有失眠、头痛、心律不齐、胃溃疡、某些麻痹症,以及神经性消化不良等疾病。“这些病痛无疑是真实的。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因为我自己就曾经是一个胃溃疡患者,而且这种疾病折磨我长达十二年之久。惊恐让人忧郁,忧郁让人慌乱,这可能影响人的胃部神经,导致胃液分泌紊乱,诱发胃溃疡。”

约瑟夫·蒙泰格博士曾写过《神经性胃病》一书。他说道:“食物不会让你患上胃溃疡,诱发胃溃疡的是让你牵肠挂肚的烦心事。”“胃溃疡会随着病人情绪的紧张程度而时轻时重”,梅瑞诊所的亚维瑞博士这样说道。

在研究了来梅瑞诊所就诊的15000名胃病患者的病历之后,亚维瑞博士得出了上述结论。

他发现,80%的胃病患者的病因并不是生理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即惊恐、忧郁、愤恨、极端的自私,以及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过差等。

根据《生活》杂志的报道,胃溃疡是引起病人死亡的十大疾病之一。

梅瑞诊所的哈罗德·赫滨博士曾经在全美工业界医师协会的年会上宣读过一篇论文。他研究了176位平均年龄在44.3岁的企业主管的健康状况,这些人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因工作压力而遭受高血压、心脏病、消化系统溃疡的困扰。

这一信息是我近期在和哈罗德·赫滨博士的几次通信中获悉的。

这真是太可怕了!竟然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主管在四十五岁之前就受到三大疾病中一个或两个的威胁!成功的代价真是太大了!更有甚者,许多人在还没有取得事业成功或者事业刚有了起色的时候,就被上述疾病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这真是太可惜了!太遗憾了!

就算你能够征服世界,可是输掉了健康,对你个人来说,这种征服或成功又有什么用呢?即使你拥有全世界,你每次也只能睡在一张床上,每天也不过是一日三餐。就是一个管道工,也能做到这点,而且管道工很可能比一个位高权重的公司负责人睡得更安稳,吃得更香甜。

老实说,假若事业成功不得不用身体健康来换,我宁愿做一个亚拉巴马州耕田的农夫,也不愿意在不到五十岁时,为了要管理一家香烟公司或烟草公司,而失去宝贵的健康。

提到香烟,我突然想起了一个行业里最知名的香烟制造商,最近,他在加拿大森林中疗养时,突发心脏病去世。他刚刚过六十岁就死了,留下了数百万的巨额财产。这就是我所说的那种为了获得所谓的“事业成功”而把性命搭上的一类人。

在我看来,这类人全都蠢到家了。这个烟草业大亨,身价达数百万美元之巨,可是这又如何呢?看看我的父亲吧,他仅仅是密苏里州农庄里的一个可怜的农民,他终日为一日三餐疲于奔命,可是活到了八十九岁。你们想想看,究竟是那个百万富翁更成功呢,还是我的父亲更成功?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道:“医生只懂得治疗患者生理上的疾病,而完全忽视了他们精神上的疾病。事实上,肉体和精神是一体的,根本不可能分开。”

最近,著名的梅瑞诊所的主治医师们公布的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位哲人的论断。

该结果显示:目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占据了各类大中小医院里一多半的病床。不过,在高倍显微镜下,用最现代的方法观察他们的神经时,这些资深的主治医师们惊讶地发现,那些患者的神经绝大部分同普通人的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显而易见,他们“神经上的小问题”并非是由神经本身的异常变化引起的,而是由惊恐、忧郁、颓废、焦躁、烦闷、失望等负面情绪引起的。

从哲人提出初步的想法到用实验证实其结论,医学界整整花了两千三百年的时间。目前,“心理生理医学”这门崭新的医学科学正在上述理念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心理生理医学”强调,某些疾病需要从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同步治疗方可痊愈。“心理生理医学”的产生,拓宽了现代医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代医学的不足。

疟疾、霍乱、天花等由细菌引起的可怕疾病,曾经夺取了数以万计的生命。随着现代医学的产生和发展,这类疾病现在已经完全可以治愈了。

不过,时至今日,对并非由细菌引起的,而是由焦躁、愤恨、惊恐、忧郁,以及绝望等情绪问题引起的生理、心理上的疾病,医学界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此类情绪性疾病引发的灾难越来越严重,波及范围越来越广,而且蔓延速度惊人,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积极响应美国政府号召的年轻人,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