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3 03:31:08

点击下载

作者:杨磊,孙万国,等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

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试读:

内容简介

本书从战略全局角度出发,运用系统理论与系统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比较与分类方法等科学理论方法,将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作为一个复杂系统,阐述了其内涵实质、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建设需求分析等基本理论问题,初步构建了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基本框架,重点分析了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中的组织机构体系、对象体系、内容体系、环境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等分系统的相关内容,提出了联合作战装备保障体系化训练组织实施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本书可供部队在组织装备保障训练时参考,也可供院校在装备保障实践教学时作为教材使用。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杨磊,孙万国,宫铁立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3(国防电子信息技术丛书)

ISBN 978-7-121-33107-7

I.①联… II.①杨…②孙…③宫… III.①联合作战-装备保障 IV.①E83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88265号

责任编辑:王晓庆

印  刷:

装  订:

出版发行:电子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173信箱 邮编:100036

开  本:787×1092 1/16 印张:6.25 字数:160千字

版  次:2020年3月第1版

印  次:2020年3月第1次印刷

定  价:65.00元

凡所购买电子工业出版社图书有缺损问题,请向购买书店调换。若书店售缺,请与本社发行部联系,联系及邮购电话:(010)88254888,88258888。

质量投诉请发邮件至zlts@phei.com.cn,盗版侵权举报请发邮件至dbqq@phei.com.cn。

本书咨询联系方式:(010)88254113,wangxq@phei.com.cn。前 言

随着新世纪新阶段对我军使命任务的深化认识,我军对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进行了调整与完善,明确指出联合作战是我军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一种基本作战样式。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由于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是跨军种、跨建制的联合保障和联合训练,受到我军现行体制的制约,因此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在理论研究、体系构建、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创新与突破。开展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的问题研究,积极探索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的特点规律,科学构建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深入研究联合作战装备保障体系化训练的组织实施,对生成与提高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我军军事训练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介绍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的基本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2章介绍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发展趋势与建设需求分析;第3章介绍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构建;第4章介绍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组织机构体系;第5章介绍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对象体系;第6章介绍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内容体系;第7章介绍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环境体系;第8章介绍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考核评估体系;第9章介绍联合作战装备保障体系化训练组织实施。

本书可供部队在组织装备保障训练时参考,也可供院校在装备保障实践教学时作为教材使用。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资料,也得到了相关机关领导和部队专家的大力支持,许多领导与专家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全书的章节、目录是经集体讨论确定的,根据各自的专业和特长进行分工。第1章、第3章由杨磊编写,第2章、第4章由孙万国编写,第5章、第6章由宫铁立编写,第7章、第8章由安理编写,第9章由何嘉武编写。全书由杨磊进行统稿。

书稿几经修改,由于时间紧迫、作者水平有限,且我军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新编制体制调整改革逐步落地,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理论也将随着部队建设实际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因此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错误及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斧正,以便再版时修订完善。作 者二〇二〇年二月第1章 绪 论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促使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和作战理论的创新发展,而且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强国中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事变革,加速推进了人类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演变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已出现了信息化战争的痕迹,使系统与系统、体系与体系、整体与整体对抗的联合作战初露端倪。特别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充分体现了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空间多维、力量一体、情报共享、精确打击的新特点,清晰展示了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基本作战方式——联合作战。这几场局部战争昭示着交战双方谁的联合作战能力强、整体力量发挥好,谁就能掌握战场主动权,而力量虽多但“联”不起来的一方,必将败北。

21世纪初,我军提出了联合战役概念,并颁发了《联合战役纲要》和《战役装备保障纲要》,联合战役装备保障及训练问题也应运而生。2004年的军委扩大会议基于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使命任务的深化认识,对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进行了调整完善,明确指出我军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一种基本作战方式就是联合作战。随后,胡锦涛做出重要指示,要加强联合训练,要抓紧研究如何建立与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相适应、与大联勤体制改革相协调、能更好地满足各军兵种武器装备保障需求的装备保障体制。2012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军事训练水平上不去,军事斗争准备就很难落到实处,部队战斗力也很难提高,战时必然吃大亏。全军要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搞好使命课题训练,加强检验性、对抗性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锻炼部队,要加强首长机关指挥训练和诸军兵种联合训练。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军事训练创新发展的时代主题,充分反映了信息化战争的客观要求,明确指出了新时期我军军事训练的发展方向。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目标,以新一代军事训练大纲的颁布为标志,全军上下展开了新一轮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改革探索的热潮。

装备保障训练作为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总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战略全局角度研究装备保障训练的特点和规律,深入探讨我军装备保障训练建设与改进对策,对于推进装备保障训练的深入全面发展、不断提升核心军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军装备保障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部队的装备保障能力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以“部队武器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为目标的“两成两力”建设,经过了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两成两力”建设的核心是“成建制、成系统”,正是这一整体性、系统化建设思路,保证了装备保障建设正确有序地向前发展。装备保障训练作为装备保障的重要组成,也是遵循此思路组织开展的。2013年8月,全军通用装备保障训练工作会议召开,中央军委委员、原总装备部张又侠部长在会议上指出,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铲除“练为看”、“演为看”、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的思想,突出在强敌干预下、复杂电磁环境下、不同地形条件下、恶劣气象条件下的装备保障训练,突出基于信息系统的集成训练、基于联合作战的联保联训、基于实打实炸的实修实供训练,确保符合实战需要、经得起实战检验。讲话深刻阐明了装备保障训练的时代要求,也为我军装备保障训练建设指明了方向。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作为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由于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是跨军种、跨建制的联合保障和联合训练问题,受我军现行体制的制约,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在理论研究、体系构建、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创新与突破。1.1 基本概念

认识和解决一切问题的逻辑起点是概念,克劳塞维茨曾指出:“任何理论首先必须澄清杂乱的、可以说是混淆不清的概念和观念。只有对名称和概念有了共同的理解,才能清楚而顺利地研究问题,才能同读者常常站在同一立足点上。如果不精确地确定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正确理解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的本质,把握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的内在规律,理清体系的内外关系,是研究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问题的基本前提与基础。1.1.1 联合作战

在世界各国军队中,美军联合作战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起步早,研究多,理论也相对成熟。美军认为,美军自成立以来,战役以上规模的作战都是联合作战。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军就对“联合”一词进行了正式定义,相关文献指出“联合包括同一个国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这一定义一直沿用至今。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美军认为,联合作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部队为实现既定的共同目标在统一计划下联合实施的作战。它的特征是作战力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军种部队组成,有统一的联合部队指挥官和联合参谋机构,有统一的作战计划。”

我军近几年才对联合作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研究的起点也不同,因此,对联合作战的定义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观点。广义联合作战认为,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作战力量在统一指挥下遂行的军事行动都可以称为联合作战,如我国古代的赤壁之战、我军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等都可称得上是联合作战。狭义联合作战认为,联合作战特指两个以上军种作战力量为完成共同的作战任务而进行的相互独立的但在总体上又是相互配合的,以整体作战效能打击敌人的作战,如海湾战争中的美军的作战等。我军新一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简称《军语》)基本融合了广义和狭义联合作战的定义,把联合作战定义为“两个以上军兵种或两支以上军队的作战力量,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共同实施的作战。”

综合联合作战的要点,可以将其主要思想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在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的作战;二是联合作战的力量必须由两个以上的军种部队或两个以上国家、政治集团的军队构成;三是参战力量在联合作战中具有平等的地位;四是在多维空间里实施一体化整体作战。1.1.2 联合作战装备保障

随着联合作战的思想逐渐被世界各国军队接受并在实战中广泛应用,联合作战装备保障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难看出,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是装备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具体作战形态的装备保障,装备保障与其之间是种与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从装备全寿命周期的角度看,联合作战装备保障主要涉及部队在接受联合作战任务后,为恢复装备良好的技术状态而进行的各种保障措施和活动,也就是说,联合作战装备保障主要包括装备全寿命周期中的保障部队使用这一部分,而不包括装备科研、订货等其他活动。因此,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是为遂行联合作战任务而运用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资源,为形成、保持与恢复部队装备规模和良好技术状态,对装备实施的补充供应、维修护理及使用管理等一系列保障活动的统称。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资源既包括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人员和组织,又包括涉及的保障装备、设施设备、物资器材等资源,是所有与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有关的人与物的总称。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活动既包括供应保障活动,又包括维修保障活动,还包括相应的装备动员、管理和保障指挥、防卫等活动。1.1.3 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

目前对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的整体定义尚未正式提出,但对“联合训练”和“装备保障训练”的定义已经非常明确。我军新一代《军语》中对“联合训练”的定义是“两个以上军种、两支以上军队,以及军队和其他武装力量或地方,为掌握联合作战及其他联合军事行动的原则与方法,在同一指挥机构组织下进行的训练,目的是提高指挥机构的联合指挥能力、部队的联合军事行动能力和单个人员在联合军事行动中协调配合的能力。”“装备保障训练”的定义是“军队进行的装备保障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教育、装备保障技能教练和装备保障演练的活动,包括部队装备保障训练、院校装备保障教学、预备役装备保障训练等,目的是提高人员装备保障素质与部队整体装备保障能力。”从以上两个定义可以看出,两个定义的层次、范围、对象与目的是有区别的。“联合训练”首先对训练对象的层次和范围进行了界定,同时强调了“同一指挥机构”的重要性,更侧重联合性、整体性,目的是提高联合作战能力。而“装备保障训练”则侧重训练活动的描述,目的是提高装备保障能力。结合以上两个定义可以这样认为,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是在统一的联合指挥机构的组织下,为掌握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行动的原则与方法,整合所有保障能力而开展的创新性训练。其目的是提高指挥机构的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指挥能力、部队的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行动能力,以及单个人员的联合作战装备保障协调配合的能力。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应该淡化战略、战役、战术的装备保障的界限,突出强调装备保障的整体性和联动性,注重运用系统方法,把装备训练各分系统、各种保障力量融为一体。1.1.4 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

相对于整个军事训练体系来说,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其自身结构而言,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有完整而丰富的内涵。

在相关文献中对“体系”是这样定义的:“若干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只要是称为“体系”的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一定是由各种相互关联的分系统组成的,因此,结合《军语》中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及军事训练体系的定义,可以将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定义为:由各种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系统按照一定的组织关系、训练职能分工和运行机制构成的有机整体,其功能是提高指挥机构的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指挥能力、部队的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行动能力,以及单个人员的联合作战装备保障协调配合的能力。

那么,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又是由哪些系统构成的呢?首先来分析军事训练体系的组织结构,《军语》没有具体说明军事训练体系的组织结构,但明确指出了训练的要素,即通常包括组训者、受训者、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环境。其中组训者、受训者都分为个人和单位两类;训练环境包括训练的时间、空间、频率、设施,以及构设的作战背景等要素。既然军事训练体系是用于训练的,那么自然应当涵盖各类训练要素,即训练要素中的各个要素也应当是军事训练体系的基本要素,否则就无法开展军事训练,因此,将《军语》中定义的“军事训练体系”和“训练要素”相融合,就得到了一种军事训练体系的基本组织结构(如图1-1所示)。由于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也是军事训练体系的一种,因此其基本组织结构也是如此,同样包括组训者、受训者和训练内容等要素,只是具体的组训者、受训者、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等以联合作战装备保障为主而已。后续章节将继续深化对体系结构的研究,形成更全面的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组织结构。

鉴于以上对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的基本定义和对其组织结构的概略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的基本内涵,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训练目的整体化。作战及保障需求牵引训练,训练是与保障相伴而生的,与传统装备保障训练相比,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的直接与最终目的是生成战略、战役和战术各层次的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能力。这一目的决定了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既不是指生成单一作战平台、单一作战单元装备保障能力的技术、技能训练,又不是指生成单一兵种、单一军种部(分)队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能力的军兵种内部的合成训练,而是直接针对生成和提高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整体能力,直接服务于联合作战这种高级作战形式而进行的训练。图1-1 军事训练体系的基本组织结构(2)训练组织机构系统联合化。训练组织机构系统作为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的主体,与传统的训练组织机构相比,更加突出训练组织机构系统的联合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组织机构系统由诸军种训练组织机构整合而成,在训练观念、组织、体制等方面都高度融合,因此,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组织机构系统是一个把诸军兵种训练对象高度聚合、联动和互补的有机整体。同时,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在展开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调整、完善训练组织机构系统,使其真正地“联起来”“训起来”,向“以网络为中心、内聚增效式”一体化跃进,从而提升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水平。(3)训练对象系统体系化。训练对象系统作为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的客体,与传统的训练对象相比,更加突出训练对象系统的体系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对象系统打破了传统的以建制保障单位或建制部队进行的行政建制划分,而是根据联合作战装备保障需求进行划分的,该系统的构成成分多元,包括遂行联合作战装备保障任务的保障要素、保障单元等。这个训练对象系统的规模可大可小,横向上看,它可能涉及诸军兵种部队装备保障力量;纵向上看,它可能涵盖各个层次,既有战略层次的装备保障力量,又有战役、战术层次的装备保障力量。在保障要素训练阶段、保障单元训练和联合保障体系训练阶段,既可能是相同规模、相同级别的保障要素训练、保障单元训练,又可能是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联合保障体系训练,从而构成多元组合的体系化训练对象。(4)训练内容系统多样化。训练内容系统作为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的基础,与传统的训练内容相比,更加突出训练内容系统的多样化。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是多种作战与保障行动高度一致的联合作战,作战与保障行动的多变导致了装备保障任务的多样化,同时,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能力指标是由具体装备保障任务分解转化而来的,而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内容系统的训练课题、科目、条件和标准又是按照装备保障能力指标的生成规律确定的。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内容系统突破传统保障单元的隶属关系,强调以联合保障需求为核心,形成满足需求的功能系统;强调保障要素内部各基本保障实体间的协作关系,淡化隶属关系;强调保障要素和保障单元在联合作战进程中可实时灵活重组。(5)训练方法系统集成化。训练方法系统作为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的基础,与传统的训练方法系统相比,更加突出集成化。由于各军兵种之间缺少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有效联接,传统的训练方法只能采取逐项、逐级合成的训练方法。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方法系统是在各装备保障要素和装备保障单元的基础上,按照综合集成的基本原理和要求,通过技术通联与融合,将诸军兵种各装备保障要素、装备保障单元整合成一个整体、一个体系,它包括保障要素训练、保障单元训练、保障体系融合训练,是装备保障训练的高级阶段。这不是训练内容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信息系统的随意组合,而是根据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装备保障的需要、信息的流向、网络体系结构和保障力生成规律的内在要求而实施的训练方法系统。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书以“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为题,重点研究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的整体构成,以及训练对象、训练内容、训练机构等训练要素的基本构成及训练的组织实施与考核评估等方面的关键问题。与此对应,在进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时,也将会围绕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体系来展开,从体系的整体构成,以及训练对象体系、训练内容体系、训练机构体系等子体系和训练的组织实施等方面,比较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

由于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训练是军事训练的组成部分,二者密切相关又有许多共同、相通之处,而专门论述装备保障训练的文献较少,因此,在收集与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相关文献时,将军事训练和装备保障训练的内容放在一起呈现。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军事训练体系

相关文献对美军、俄军、日军等军队的训练体系进行了整体性的归纳总结,指出以下几点。

训练体系主要是指各国(地区)军队对其训练种类进行的划分。在划分时通常以一种划分(基本类型)为基础,再由此派生一系列子类型并构成体系。(1)美军的训练,根据训练对象,分为单个人员训练和集体训练;根据组织形式,分为正规训练和分散训练;根据训练场所,分为院校训练和部队训练;根据部队性质,分为现役部队训练和预备役部队训练;根据参加训练的军种数量,分为军种训练和联合训练等。其中,单个人员训练和集体训练是美军训练的基本类型。单个人员训练是指受训者作为个体在院校和训练中心、部队或通过在职训练与自学方式接受的训练;集体训练是指按建制单位进行的训练。按照这种划分,其他训练都可以归入这两种类型。(2)俄军的训练,在总体上分为战斗训练、战役训练、动员训练和精神心理训练。按照参加训练的人员或单位,可分为指挥员训练、参谋部训练、分队训练、部队训练;按照训练场所,可分为部队训练和军事教育等。其中,战斗训练和战役训练为俄军的基本训练类型,其他训练都可以分别归入这两种类型。战斗训练是指师级以下部队、分队和人员进行的战术、技术等训练;战役训练是指对集团军以上级别的战役和战略军团,主要是对其指挥、参谋人员及其指挥机关进行的训练,包括军种战役训练和诸军种联合战役训练。(3)日军的训练,分为基础教育和应用训练两种基本类型。基础教育是指人员在院校和教导部队进行的,以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基本作战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训练;应用训练是指人员在作战部队进行的,以知识与技能的实际运用为主要内容的训练,包括单个人员的训练和按建制单位进行的集体训练。

从以上对照中可以看出,各国(地区)军队划分训练基本类型的角度是不同的。美军根据训练对象(个体和群体),俄军根据训练的级别或层次,日军根据训练场所和训练内容的性质来划分训练的基本类型,并以此为基础构成训练体系。

2.训练对象体系

美军2006年发布的陆军条例AR350—1《陆军训练与领导培养》提出了“全陆军学校系统(TASS)”的概念,根据这个概念,陆军学校系统实施的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初始军事训练(如单兵基本训练、高级单兵训练、航空飞行训练等),再分级训练(如军职专业和分领域军官资质训练),军官、准尉、士官、文职人员开发训练与教育(如军官教育系统、士官教育系统、文职人员教育系统),职能训练(如技能标识训练、专门资质标识训练等)。预备役部队根据训练的内容参加相应类型的训练。这个概念清楚地表明,现役人员、文职人员和预备役人员共同构成了陆军装备保障训练对象的主体。

相关文献对联合作战军官的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着眼全程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概括性的说明,将美军的联合职业军事教育按照军官生长阶段分为任命前、初级、中级、高级和将官5个级别,并对每个级别的训练对象进行了详细划分。人员的训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构建明确的训练对象体系,同时必须以全职业周期的思想系统化进行军事训练。这些内容对于确定本书的研究重点(训练对象体系)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3.训练内容体系

在联合训练内容方面,美军研究认为在未来战争与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美武装部队大约需要完成几百项任务。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采用统一的形式,将这些任务转换成联合训练的课题,作为通用科目。法规性文件的作用类似于“题库”,各作战司令部在组织实施联合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