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霓裳 唯美古风汉服人像摄影(全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3 05:48:16

点击下载

作者:耘耘众生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光影霓裳 唯美古风汉服人像摄影(全彩)

光影霓裳 唯美古风汉服人像摄影(全彩)试读:

前言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不仅仅表现在音乐上,我们的手工艺品、陶瓷、书画、摄影、雕刻、人文、建筑、习俗、节日礼节、乡土风情等无一不渗透出我国的文化与风范—“中国的风范”,这才应该是真正的“中国风”。“中国风”“古风”其实只是带有中国元素的作品风格,中国古风汉服艺术,不是简单地穿上古装戏服,从建筑场景、人物塑造、道具的运用,到模特的表情、神态等肢体语言都包含着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和内涵。在我们东方的传统审美里,最注重的就是写意,注重情景交融,这种内敛的美脱胎于我们这个民族自己的传统文化,叠石理水、曲直有法的江南园林是美,大气瑰丽的唐风、淡雅清逸的宋风是美,大到恢弘的古建筑群,小到精致的发间钗梳,都是美,它们所承载的是千百年的艺术精华。

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书史体系:《礼记》《后汉书·舆服下》《晋书·舆服》《宋书·礼五》《南齐书·舆服》《魏书·礼志四之四第十三》《隋书·礼仪七》《旧唐书·舆服》《新唐书·车服》《宋史·舆服》《明史·舆服》,通过祭服、朝服、公服、常服及配饰体现出来。汉服文化从三皇五帝延续至今,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完善着自己,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在当代,汉服文化正在通过“汉服运动”这一民间文化运动形式逐渐复兴。

汉服文化的表现,每一件服饰、每一件头饰、每一件妆扮、每一个风姿、每一个眼神和气质,都代表了不同时期汉文化的元素和大气的文化内涵。

我们小时候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看戏曲过节庆,练书法画国画等,对传统文化有了了解和喜爱,就会从中汲取到很多创作灵感。其实拍摄中国风内容的作品非常广泛,不拘一格才好,从秦朝到民国,都是有很多很好的历代佳人才子的传说和故事题材可以创作的。

汉服摄影,除了摄影的基本技术、光影表现、构图体现和色彩的搭配外,更重要的是对汉服服饰的认知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礼仪、典制、历史、故事、宗教和人物的理解。所以,应该更多地表现汉文化的“内涵”和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这不仅仅是对服装、道具、场景、环境、摄影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也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汉服摄影,要寓于传统,更要传承于传统。

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点点滴滴做起。汉服摄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摄影光影艺术的享受,更是一种汉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宣传中华文化,传承精华,义不容辞!

感谢昆明锦瑟文化、花月砂艺术珠宝、重回汉唐汉服、衔泥小筑汉服等提供了服装、道具!感谢中华礼乐大会、中国古风音乐会、海峡两岸汉服文化节、福建汉服天下、昆明汉服社、西安汉服社团的支持!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书中还有很多的缺憾与不足,也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艺术无止境,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耘耘众生2017年4月28日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汉服文化

在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于中华历朝历代发展史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文化、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中华大地上将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总和,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观念教育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内涵博大精深、历史悠远的优秀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它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哲学理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礼仪制度、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文物典籍等方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了人类历史上特有的汇集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优长,形成独具东方神韵、深厚内涵的特色,其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历史、生存、发展和提升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技艺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最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同时也有了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表现形式。礼乐大会拜师开笔礼(一)诸子百家理论

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国学,国学的精髓就是《易经》《诗经》和诸子百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易经》《道德经》和《论语》,其核心思想就是《易经》《道德经》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论语》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故而诸子百家理论从一开始就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二)技艺

琴:笙、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例如,《茉莉花》和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听笛

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如对弈、棋子、棋盘、五子棋等。

书: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等。

画: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等。(三)民俗

民间工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等。抓周习俗皮影戏元宵节

民风民俗:礼节、婚嫁、抓周、丧葬、祭祀;门神、年画、鞭炮、饺子、舞狮、猜灯迷、对成语、接龙、挑字、对画、对歌、打舞、相亲会、擂台比会、花会等。:汉服、深衣、襦裙、唐装(盘领袍)、唐巾(襆头)、直裰(道袍)、舄、云端履、千层底、绣花鞋、老虎头鞋、维服、俄服、哈服、京服、朝鲜服、藏服、苗服、银饰(苗族)、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等。

衣冠服饰(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它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上巳节汉服游园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每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五)中国戏剧、音乐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它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因为中国戏剧是在中华文化氛围之中创造出来的,所以中国人的政治观、历史观、审美观已经给中国戏剧贴上了醒目的标签。福州闽剧

惊喜的是,现在有很多热心于中国戏剧和音乐的人正在用不同的方式传播着中国的古典戏剧和音乐。中国古风音乐会(六)中国古典传统园林、民居建筑

中国古典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及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看,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中国园林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华文化的内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徽派民居山水江南园林二、中国古代传统汉服服饰艺术(一)夏商周时期的服饰

中华历史在进入阶级社会后,服饰与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思想意识、风尚习俗、审美观念等的关系才越来越密切。中国的冠服制度,也就是大约在夏商时代开始初步确立的,至周代趋于完善。长服木俑,嘉峪关文物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际被纳入礼治。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顶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的形式、颜色和图案。周制曲裾

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源于此。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古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点,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西周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和提高了,物质明显丰富起来,社会秩序也走向条理化,并有了规章制度。而周代的男子二十而行冠礼,即不能披发,要开始头戴冠帽。服饰形制也由于尊卑等级的存在、礼仪的需要而进一步规范化,被纳入“礼治”的范围,尊卑贵贱,各有分别。那时的常服还是以上衣下裳为主流的,款式不变。只不过袖日趋发展变大,形成大袖,祛袂款式,衣裳也逐渐变宽。周制玄端

西周对于后世的影响就是礼服制度(也叫冠服制度)的完善,衣裳要有等级,要有章纹,出现敝膝、组玉等相关礼服配件,这样完善的礼服系统也一直延续到明代。按照周代典章制度的规定,凡举行祭祀大典、朝会、大婚迎亲等,帝王和百官都身穿礼服,由冕冠、玄衣和纁裳组成,合称冕服,作为礼服的高等级别,一直延续到明代。(二)秦汉时期的服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各项制度,其中包括了严格的衣冠制度。秦始皇崇信“五德终说”,相信秦克周,应当是水克火,因为周朝是“火气胜金,色尚赤”,那么秦胜周就是水德,颜色崇尚黑色。这样,在秦朝,黑色为尊贵的颜色,衣饰也以黑色为时尚色了。

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大批出土的陶俑,为秦汉武士的服装提供了较充分的例证:他们穿的半长衣所交掩之曲裾虽较浅,但仍为深衣之属,其下身着长裤,腰系施钩之革带。这种装束在西汉时仍广泛流行,裤也逐渐向全社会普及。西安兵马俑

秦汉时男子的常服为袍,多为大袖和袒领、大襟斜领,分为直裾和曲裾,衣襟相交至左胸后,垂直而下至下摆的“三重衣”。平时也着“襦”和“袭”,可穿“纨裤”;而女子则以深衣、襦裙为主,衣襟绕转数层,下摆增大,并配以梳高髻、垂髾、分髾发式,更显柔美,故有:“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汉制曲裾

汉代祭服延用“大制度”,遵从古礼穿冕服佩绶、佩玉。皇帝、公卿、诸侯均用大,只是在所系玉石的串珠或丝绳的质地上加以区别。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等的祭服(谒庙服)、亲蚕服、朝见服和婚礼服的形式都采用深衣制。汉时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穿长裙,膝上装饰长长垂下的腰带。劳动男子常服上身穿襦,下身穿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这种装束工奴、农奴、商贾、士人都一样。(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接连不断,王朝更迭频繁,经济遭到了破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了严重影响,衣冠服饰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魏晋南时期的服饰基本上是承袭秦汉旧制,北朝时期的服饰吸纳了一些民间和少数民族的服饰,“群臣皆服汉魏衣冠”。而北魏孝文帝元宏为表明自己是华厦正统文化的继承者推行了的汉化运动,禁胡语胡服。而在北方各民族混居杂处区域的汉族男子却开始穿起紧身窄袖短衣、蹀躞腰带和长靴,汉族女子的服饰也由褒衣博带、上长下短变成紧身适体“上俭下丰”。魏晋服饰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使得文人士子们空有忠君报国的志向却无用武之地。自身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人生理想无法达到,所以文人士子们不再过多地局限于儒学的条条框框,而是开始强调自我个性的表达。于是当时的社会就出现了褒衣博带的流行时尚,形成了独特的魏晋风度,追求轻松、自然、随意的感觉,服装宽松、舒适,戴“远游冠”,着大袖宽衫成为流行。公元6世纪,波斯图案花纹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当时的纺织、服装及其他装饰物,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一点在敦煌壁画上多有反映。女子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尽力展示优雅和飘逸的风姿。魏晋时期规定宫中朝服用红色,常服用紫色。白色为平民百姓的服装颜色。大氅

南朝服式以襦裙为主,妇女尤其以着裙为正统,不穿裙而露裤,被看作是没礼貌的行为。当时女子头上包白纶巾,衣袖长且窄并加以缕雕花纹。跳舞者穿长衫,并在身上披挂很长的带子,头上束纨巾。

南北朝服式还有“氅”“袍”和“衫”,衫在晋时已是必着衣的一种。“裘”在此时极为珍贵,以貂裘为最,是少年喜爱的衣物,浮薄少年更喜爱有色之“襦”“帔”“鹤氅”,这些都是此时普及的衣装。(四)隋唐、五代时期的服饰

从隋朝开国经唐朝到五代十国,历经380年,受战乱,以及当时的经济、文化、世界贸易(丝绸之路)的影响,人们的穿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中国服饰历史上最精彩的历史阶段。唐制汉服

隋朝统治时间虽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文献中记载隋炀帝“盛冠服以饰其奸”,他不仅使臣下嫔妃着华丽衣冠,甚至连出游运河时的大船纤绳也为丝绸所制,两岸“以绿丝饰其柳,以彩丝绸扎其花”,足以见丝绸产量之惊人。

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唐代服饰,特别是女子装束,不仅为当时大唐和亚洲各国人们所崇尚,而且对东亚各国的服饰也产生了影响,甚至今日人们观赏唐代服饰时亦觉兴奋异常。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的服饰。唐制圆领袍

唐代男子服饰,在延续传统的交领、对襟汉服的基础上,多了新的款式。其一是幞头,其二是圆领窄袖袍衫。圆领袍衫在非正式场合下流行一种“潇洒穿法”:颈下胸上的一段不合,让袍子前面的一层襟自然松开垂下,形成一个翻领的样子。这也算是向胡服中的翻领靠近,也确实达到了与胡服相仿的效果—翻领并非汉服的传统。唐代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当时的女性不止自己引领国际时尚潮流,也善于从第三世界民族服装中汲取灵感,并对翻领对襟、袖口有褶皱边的半臂也进行了改良。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对襟以小带子当胸结住。半臂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在初唐,更为普及,不仅男女都可以穿用,而且进入宫廷常服的行列,同时传至民间。唐制圆领袍

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襦、裙、衫、帔的配合和统一,薄、透、露的程度更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武则天统治时期,鼓励人们开阔思路,重视女子之仪饰,于是女服式样多了起来。盛唐时,女衫衣袖日趋宽大,衣领有圆、方、斜、直式,还有鸡心领、袒领等,出现了“粉胸半掩凝晴雪”的形象。女式服饰的色彩也更艳丽,裙色有大红、红、紫、黄、绿、粉等。唐制规定,女服分为4种,即朝服、公服、祭服和常服,前3种为后妃、贵妇于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大、小礼服,后者为日常穿着的衣服。唐代女子常服的上身是襦、衫,下身束裙,肩上加有披帛。衫为单衣,襦有夹有絮,仅短至腰部,裙子长而多幅。还有袄、半臂、缦衫等,与衫、襦、裙配套穿。唐朝襦裙服,是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的传统汉服装束。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的影响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服装史中最为精彩而又动人的一种配套装束。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与此相近的衫,却长至胯或更长。唐代女子的襦、衫等上衣是各个阶层的常服。从元稹的“藕丝衫子藕丝裙”、张佑的“鸳鸯绣带抛何处,孔雀罗衫付阿谁”、欧阳炯的“红袖女郎相引去”这些诗句看,唐代女子着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欢红、浅红或淡赭、浅绿等色,并加上“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的金银彩绣为饰,外观更是美不可言。唐制齐胸襦裙

盛唐时还有袒领,即领口开得很低,早期只在宫廷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连豪门贵妇也予以垂青。从唐墓门石刻画和大量陶制女俑来看,袒领流行开来,或许已经遍及黎庶,因而当时艺术形象中出现的袒领女装形象为数实在不少。唐代妇女下裳为裙,这是当时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形式。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昉《簪花仕女图》,以及周濆“惯束罗衫半露胸”等诗画即描绘了这种装束,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唐制袒领襦裙

以盛唐时期的高腰襦裙、对襟齐胸襦裙、交领齐胸襦裙、女式大袖衫、女着男装、半露胸慢束罗裙的流行也影响着邻国的服饰发展,如日本的和服从制式、色彩上大大吸取了唐朝汉服的精华,朝鲜服也从形式、制式上继承了唐服的长处。唐制大袖杉

唐朝服饰以无与伦比的文化艺术与精神风貌,影响着以后及现在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服饰的观念。盛唐时期的我国成为了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它呈现出了唐朝文化的颠峰与极盛状态。唐朝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辐射力,对服饰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我们受用无穷,并福荫着后世子孙,更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从姬伎歌女夜宴的场面《韩熙载夜宴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女性服饰的特点,她们的发式具有唐宋之间的转变形式,其裙束得比唐代的低,裙带较长,披帛比唐代的窄长。而女性也开始效仿宫女取悦李后主的方式—用帛来缠足,足形弯如月牙儿,此后,缠足之风愈演愈烈,“三寸金莲”也开始了大行其道。(五)宋代服饰

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也是战争最多的朝代。相比唐朝,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以及政治、外交的妥协退让政策,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特别是宋朝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使人的个性被压抑,对妇女的约束也达到了极点,所以宋代女性的服饰一下子被推向了单调、拘谨、保守,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黎民百姓,都穿着直领的对襟褙子、大氅、襦衣,以掩饰肌肤的外露。既舒适得体,也显得典雅大方。

南宋后期,“一钩罗袜素蟾弓”表明妇女裹足渐成大势,能幸免于难的就只有那些劳苦的从事田间耕作的妇女。宋制褙子

宋代女子襦裙的样式和唐代的襦裙大体相同,唯衣襟有所不同,可用右衽,也可用左衽,可能是受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身上的装饰并不复杂,除披帛以外,只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增加一个玉制圆环饰物,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压住裙幅,使其在走路或活动时不至会随风飘舞而影响美观,史书所称的“玉环绶”就是这种装饰。宋代褙子大多为上衣袄、襦、衫、褙子、半臂等,下衣为裙子、裤等,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衣襟部分时常敞开,两边不用纽扣或绳带系连,任其露出内衣,除贴身的“抹胸”之外,还有一件“腹围”。宋代大袖原是嫔妃的常服,因其两袖宽大,故名大袖。《宋史·舆服志》记:“其常服,后妃大袖。”后来传到民间,成为贵族妇女的礼服。宋式交领襦裙

宋代的男服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有黑、白两种颜色。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名为“直裰”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名为“东坡巾”。而公服幞头,一般都用硬翅,展其两角,只有便服才戴软脚幞头。男子除在朝的官服以外,平日即穿居室中的常服“燕居服”(也叫“私服”)、袍、襦、袄、襕衫、裳等服装。男子的常服,又名“从省服”,以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为主要形式。(六)明代服饰

明代的服饰穿起来使人显得仪态端庄、气度非凡,成为服饰艺术的典范。服饰发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多为金属质或玉质子母扣)作为主要系结物之一,但仍以系带隐扣为主。纽扣并非始于明代,从宋朝的褙子胸前部分曾经见到过纽扣的样式。

明代官服比唐代的“品色衣”等级差别更加明显,因为它接受了儒家思想。等级最高的冕服只限于皇帝、皇太子、亲王等皇室专用,更定燕弁服作为皇帝燕居休闲的服装,公服改为圆领内右衽,常服变为乌纱帽(这也是乌纱帽作为官帽的由来)、团领衫、束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