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管理至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3 06:57:10

点击下载

作者:张小军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褚时健:管理至上

褚时健:管理至上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褚时健:管理至上/张小军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9ISBN 978-7-213-09379-1Ⅰ.①褚… Ⅱ.①张… Ⅲ.①褚时健(1928-2019)-传记 Ⅳ.①K825.38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55771号褚时健:管理至上张小军 著出版发行:浙江人民出版社(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邮编:310006)市场部电话:(0571)85061682 85176516项目策划:考拉看看责任编辑:王 芸 何英娇营销编辑:陈雯怡 陈芊如责任校对:杨 帆责任印务:聂绪东封面设计:元明设计电脑制版:北京唐人佳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印  刷:北京阳光印易科技有限公司开  本:710毫米×1000毫米 1/16印  张:16.5字  数:146千字插  页:2版  次:2019年9月第1版印  次:2019年9月第1次印刷书  号:ISBN 978-7-213-09379-1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市场部联系调换。推荐序1 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极致

褚老走了,我很难过,发了一条微博:

每年褚橙飘香,必如期而至。褚老于我,如榜样,如兄长,更如挚友。喧嚣一生,刚硬沧桑,终归清净。但死而不亡者寿。送挚友,最后一程。褚厂长一路走好,天堂如今有好橙。

褚厂长以前说我这个人在基本感情上、基本看法上,和他比较一致。我是他的粉丝,他是我们这些企业家的骄傲。我多次去看他,其实我是去取经的。企业家的尊严

褚厂长在玉溪卷烟厂的时候在全国是赫赫有名的,当时国产的云南烟价格已经超过了万宝路等洋烟的价格,能做到这一点,还是很扬眉吐气的。

那时候,玉溪卷烟厂的年税利达到上百亿元,万科的规模是年产值30亿元,人家一年上缴的税都比万科的产值大得多。但是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管理烟厂时的质量概念。烟农、烟田是第一生产车间,烟叶符合标准才进场。从引进种子到耕种、收获、烤制、分级,这个标准环环相扣,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禇厂长入狱,而后保外就医,开始种橙子。我第一时间通过云南的朋友去见了他,第一次他不在家,第二次(2003年)通过朋友安排去哀牢山上见他,他在山头包了一个2400亩的橙园,准备引水上山。去时,他正和一个老农讨价还价,要修一个水泵,老农开价80元,他还价50元。这样一个曾经创税百亿元的企业家在跟一个老农民讨价还价,这是我站在旁边看到的。他个子非常高,戴着破草帽,穿着破的圆领衫。

见面之后,他兴致勃勃地跟我谈橙园将来挂果子是什么情景。那时候橙苗刚栽上去,只有60厘米高。我就小心翼翼地问,什么时候可以挂果?他说得几年后。那时候他已经75岁,挂果得80岁了。我就反思我自己,70岁的时候我肯定退休了,我从没有给自己设计退休后的生活,他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的退休生活该怎么设计,应该说受到了褚厂长的影响。比如说我70岁之后,也许到戈壁滩上种庄稼了。

褚厂长最值得我们敬佩的就是他保持了尊严,这恰好是我们中国人现在真正需要的东西。企业家、工商阶层最需要的就是尊严,怎么独立、怎么尊重自己、怎么尊重别人,这是我从他身上能感受到的。

正是因为他保持着尊严,即使受到挫折,也能恰当对待自己、对待社会。实际上他出来之后,很多人都想帮他,但是他要证明自己,自己独立去做。褚厂长高龄创业,我以前说这是“中年的延长”,他创造的“褚橙”品牌让企业家看到了希望,这里蕴藏了很大的力量,这力量是工匠精神、独立人格、不断创新,是为社会贡献价值的企业家精神和尊严。“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当过兵、当过工人、当过干部、当过技术员,但这些都不是我选择的。

褚厂长所处的时代,岂止是商人,大家都是被决定、被安排的,这是整个社会的环境。褚厂长一直说自己是给国家做事情,70多岁后开始给自己做,给家族做。老两口到哀牢山是自己选择的,不是组织分配的,这10多年,自己说了算,实现了真正的经济独立,这是不是尊严?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是把东西做好,他种的橙子有没有作为工商阶层最起码的尊严在里面?

禇厂长最值得我们敬佩的就是他保持了尊严,走过辉煌,落入谷底,又重新站起,触底反弹。

他一生创立了四个品牌,第一是玉溪牌香烟,第二是褚橙,第三是企业家精神,第四则是家族传承。中国的企业家能延续三代的并不多,因此才有富不过三代一说。前段时间,产品发布,褚家三代到场,除了马静芬大姐外,还包括褚家第二代和第三代。

他从政府官员,到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到做自己的家族企业,最后他的家族企业如何传承,也是需要他来面对的。他和他的家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挖掘企业家精神

很多人说,褚厂长之前做的是特许经营,随便从昆明街头找个人,给他一样的条件也能做得到。我不这样认为,几百家靠特许经营的企业,为什么褚厂长能和其他人不一样?

他以前管工业,现在是管农业,管工业的怎么把农业管好?这是不同的概念,和工人打交道,你发工资人家干活,不干活我还可以罚你;农民不能这样啊,很难控制得住吧?大家对病虫害都没办法,他能把果树的发病率从5%—6%降到1‰。我相信他管烟厂的能力,但这么多年过来,我还是非常好奇,他是怎么把管工业和管农业两种理念结合起来的?

褚厂长在哀牢山谱写出一位中国企业家的传奇,感染影响了几代人,其故事、传奇、精神值得书写、值得传承、值得发扬。

中国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企业家的贡献很大,很大一批企业家成长起来了,他们也面临交接棒。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第五个10年,针对中国企业家的研究也需要加强,需要总结,需要传承。

每每回忆过往,会想起褚厂长常说的那句话:“年轻人要有耐心,一锤子打不出一个结果。”

他起伏的一生,终归清净了。而年轻人和下一代,你们的未来,才刚刚开始。2019年6月推荐序2 企业家精神和价值究竟是什么

考拉看看团队这次推出这系列作品,邀请我写一篇序言,盛情难却,所以有了下面这些文字。

父亲离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对他的怀念,需要用一些具体的东西来表达。我自己一直在思考,父亲的企业家精神和价值究竟是什么?这篇文章,算是我对此的一种表达,也希望可以给外界提供一些思考。

回顾父亲的一生,作为企业家,他不但有精神层面的东西,还有方法论,战略和战术。正因为具备这些因素,他才成了一位公认的优秀企业家。专注解决问题

父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之所以取得很大的成就,是因为他骨子里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总是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农业这个产业本身的可能性,以及他做事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专注”。

我过去搞投资,发现在发展变化比较快的市场环境中,需要关注很多点,然后快速做出判断。

后来我发现,有时候一个人面对太多选择的时候,哪怕是一个天才,也会给自己制造很多错误的可能性,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对某一个点上的关注度不够,你的判断就不可能太客观、准确。

特别是在面对诱惑时,比如所谓赚大钱的机会,如果耐不住寂寞而动摇,事业很可能就会走向终结。人生和种花一样,需要修枝剪叶做一些减法。在这方面,父亲的思路十分清晰,内心十分坚定,所以他总能干脆利落地做出决策。

管烟厂的时候如此,后来种橙子也是如此。他每次站在土地上盯着树叶、树枝、树干、果子看的时候,眼神里都是专注。

专注就是要解决问题,做一件事必须专注度非常高,盯着一件事,然后把它做好。这是我在父亲身边一直留意他做事时学到的。我觉得父亲按天分来讲,并不属于天才类型的人。但是为什么他每做一件事都能成?关键就在于他的聚焦和专注,盯着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好,然后再考虑其他的东西。

在企业家圈子里很多人都认为,父亲从糖厂、烟厂到褚橙,都做得很成功,有一种经商的才能,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专业素养,体现了中国企业家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匠人精神,我想那就是用专业精神专注地将事情做到极致。商业逻辑、战略高度和坚韧

总结父亲的经营管理之道,除了专注,我认为还有三点很关键:商业逻辑、战略高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首先,他尊重商业规律,懂得商业逻辑,始终坚持经营的本质。父亲做过糖厂、烟厂,种过橙。别人都说他干什么成什么,并且都能做到行业第一。这也让很多人产生疑惑,为什么他总能做到?

道理说起来非常简单,老父亲一直在思考钻研企业靠什么赚钱,经营的本质是什么。企业要赚钱,是基本的责任所在,是商业专业主义的体现。一个盈利的企业,是对社会、员工、股东、合作伙伴最大的回报。活下来,并活得好,就是他办企业的基本逻辑。现在经常有新的商业模式出来,大家喜欢追风口,要做飞起来的猪。其实还要想一想,风停了怎么办?猪自己没有翅膀,不能飞,诸如此类追风口的企业有没有遵循基本的商业逻辑?企业靠什么赚钱?

老父亲干一行成一行,首先他的商业智慧就体现在他始终尊重商业规律,有商业逻辑。至于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市场营销,这些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可以慢慢地一个一个解决。经营不需要用那么多高级华丽的词来形容,本质上就是把企业持续做下去,为客户创造价值。

第二,他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这个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要做到并不容易。拉长时间来看,做好一件事,战略高度不仅需要有预判眼光,而且还考验企业家的把控力,需要有战略,有战术,有战斗力。

父亲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便展现了他的战略思维,红塔山成功后,他在能源、医药、金融等板块的布局,为红塔集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年龄很大的时候,父亲重新选择在农业领域里创业,这个选择也是一个战略选择。农业和人们的衣食住行相关,人们也需要高质量的产品。当然,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企业,不管是产业、产品、市场定位,还是领导力、企业文化,总会有不同之处。适合这家企业的战略规划、布局,不一定适合另一家。只有足够了解自己,才有可能在对的时间做出对的选择。企业家要懂自己的企业,熟悉行业,也就是要理解商业规律,才有可能具备战略高度。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像老父亲那样极致。

第三,他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周其仁教授说,企业家精神就是解决问题的精神。在父亲的这一生,问题始终没有间断过,接受濒临破产的糖厂、烟厂,然后老年开始种橙,面对问题父亲始终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问题越多,他越坚忍。

作为企业家也好,作为个人也好,遇到困难,是继续向前走,还是掉头回来?企业家就是要不断解决问题,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接下来一定有更大的问题,如果没有,那就代表着停滞不前,甚至是在后退、走下坡路。所以,没有问题的时候,一定是危机来了。

我很欣赏一个词叫“痛快”。拆开来理解就是,只有经历很大的痛苦,才能感受到极致的快乐。

解决问题是让人痛并快乐着的事情,脚下路陡坡弯急,但向前一步的风光一定更美。父亲在困难面前一直坚持解决问题,这很多人都见识过。这是不认输、不妥协的倔强,也是千锤百炼后的强大自信。坚持做好产品

我之前在金融业打拼多年,如今认真做农民,体会到了父亲在土地上踏实前行的心境。每次在基地看到大家热情工作,看到乡亲们不用远走他乡,而是一家团圆,都在果园工作,我为他们感到很高兴。褚橙基地现在有很多年轻人,还有很多老农人,其中有很多人跟随父亲创业直到现在,他们愿意在这片土地上干活,而且干得很好。可以说这片土地因为他们而充满生机,他们因为热爱这片土地而满载希望。

干农业其实说起来也简单,就是要坚持做好产品,搞好产品质量。父亲不去基地的时候,总会打电话给基地的作业长们,询问当天的温度、气候、病虫害等情况,他一定要做到心里有谱。在开会的时候,他的数据信息总是最精确的,有关企业经营的一切全在他脑子里。有人说他记忆力好,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他在坚持解决问题,具有坚持搞好产品质量的理念。

农业这个行业,到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规模化、相对标准化的东西,或者说还处于爬坡上坎的阶段。标准化的操作体系,对农业来讲相对难一些,但是我觉得是可以做到的,而且会越来越好。一旦做到某种程度,我们的产业就能规模化发展。实现这一步还需要继续努力。农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行业,希望有更多人加入这个行业,也希望有更多用户可以消费到优质的农产品。

我希望我们的事业可以做得更大一些,有更多的资源进入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也需要多一些像父亲一样的企业家,不但能搞好企业,还可以帮助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让更多的人重新回到土地上。

父亲一直坚持做高品质产品,一个一个解决问题,这既是管理经营之道,也是精神之力。这是我的理解,也是我和褚橙团队正在践行的理念。

坚持初心,回归本质,砥砺前行,做好一件事也就没有那么难了。

以上是我个人之见,也用来和大家探讨。褚一斌2019年8月于云南褚橙基地总序 从过去到未来

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五个10年,本土企业家精神、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总结正在拉开大幕。从过去到未来,都需要基本的愿力,需要传承。(一)“我们相信:世界上每一位CEO、经理人和企业家都应该阅读这本书,每一位公司董事、顾问、投资人、新闻记者、商学院学生,每一个对世界最成功企业的出众特质有兴趣的人,也都应该阅读这本书。”

此处我们引用多年一直畅销的作品《基业长青》的序言里的这句话并不唐突。作为这套丛书的作者,我们同样认为,“我们如此斗胆声明,并非因为我们写了这本书,而是因为书中提到的公司和人确有很多可供借鉴之处,我们做了长期研究,写出这本书,就我们所知,没有人这样做过”。

在本书创作之前,我们对褚时健先生的研究时间长达8年,我们研究的持续性领先于任何一个研究褚时健先生的个人或团队。同时,我们也持续发布了我们的部分研究成果,比如《褚时健管理法》《褚橙方法》《褚时健传》,这些作品各有侧重点。现在的这套书并非这些成果的集结,而是用全新角度,披露了大量先前从未披露的内容。

贯穿我们研究和写作的中心问题是,褚时健先生将自己从事的每一项事业都做成了行业翘楚,到底是什么样的经营、管理和精神特质成就了这一切?“褚时健经营哲学”这套书是考拉看看企业案例研究中心的代表作品之一。考拉看看企业案例研究中心的使命是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案例研究中心,发现穿越时空并使企业和企业家保持长盛经营的治理原则。要实现这个理想,既要超越今天无数的管理理论,更不能被各种新颖时髦的概念迷惑。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看到周围诸多“创新”“流行”的经营管理理论,但不少理论是新瓶装老酒。这大抵就是张五常教授所描述的,我们进入了解释时代,而真正的创新尚没有到来。

我们的研究之路并不顺利。虽然其中有各种管理经典的影子,比如绩效、全面质量、精益,而真正的挑战是,历史的架构并不能还原褚时健先生的经营管理思想。对研究者而言,要想研究他与生俱来的经营思想,必须打破过去的成见,建立全新的体系和语境。

如果说《基业长青》研究的是海外企业家的群像,那么我们这套“褚时健经营哲学”则是基于褚时健多次创业、持续成功所作的深度研究和总结。

时间如白驹过隙,中国过去40年涌现了一大批企业家,每位企业家都与众不同,经历类似褚时健先生的有之,但就其成功的独特性而言,中国唯褚,世界唯褚。虽不敢说后无来者,但肯定前无古人。世界上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屡见不鲜,但是持续成功,并在多领域成为行业翘楚的却寥寥无几。(二)

2022年,《哈佛商业评论》将迎来它的100岁生日,这本以管理理论与实践见长的权威期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世界上各大知名公司的管理探索。然而,在这一超越国界的管理研究舞台上,东方企业和企业家管理思想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却没有被过多关注。

2002年,中国某家出版社看到,“经过20年改革开放,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中国经济正与世界接轨,但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遂决定引进这本杂志。

2018年,我们开始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此时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德鲁克、波特到稻盛和夫,西方和东方邻国的管理思想紧随中国经济步伐,几乎成了中国商学教育的必谈话题,而我们的本土智慧才逐步浮出水面。

中国企业家缺乏思想吗?显然不是。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家群体正在成型,企业家精神正逐渐凸显。

中国经济的辉煌成就从何而来?在中国制度创新之下,企业家用行动响应了国家的号召。那么,在共同的起跑线上,领先的企业家究竟因何领先?

这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其中领先者,褚老当然算是标志性人物之一。(三)

过去数年,我们一直致力于企业管理的研究。我们组织各方力量组建了考拉看看企业案例研究中心,陆续跟国内一流机构联合设立研究机构,希望发掘并记录中国企业家思想和精神,推动这些思想和精神实现更大的普世价值。

研究企业家的精神与思想是一个独特的命题,日本和美国学者在企业研究方面均建树颇丰。不过若将这些国家的企业研究经验放到中国企业家群体身上,我们发现并不完全适用。对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研究在范围和方法上面临着新的挑战。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多数成功的企业家行事低调,深入接触他们并不容易;二是如何在呈现其思想精髓的同时兼顾外部环境的反馈性影响,我们还在摸索。

所幸经过多年积淀,我们已经找到一些比较好的平衡点,并且形成了以下三点基本认识。一、中国经济进入新场景,迫切需要针对企业家精神和思想展开系统研究

企业强则国家强。在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企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这样一支重要力量的特点模式和经验启示,需要集中力量去研究,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场景后,更需要形成中国自己的企业经营思想。

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这40年来,中国的企业家多数是摸着石头过河。东西方企业家除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之外,最大的不同则在于“出身”,中国企业家几乎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商学教育,市场就是他们的战场和课堂。

中国企业家几乎都是从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干出来的,而我们针对企业家思想的梳理又相对落后。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一直在为此努力。

当下,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对本国企业的研究有丰富的经验和历史的传承。哈佛商学院企业史研究和教学在1927年就已经开始,这也是美国企业史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发端。

中国站起来了,企业家的能力也更为强大。中国企业家走向中国改革开放第五个10年,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总结才刚刚开始,它既迫切又充满挑战。二、富强自信的中国需要有自己的企业史和企业治理思想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五个10年的开端。历经过去4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成为全球第二,中国企业家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群之一。

按照全球500强的席位和中国经济体的成长轨迹,无论如何,中国特色企业治理形成的中国模式,在全球企业治理的优秀思想中,应占有重要席位。

目前,中国企业家思想的研究可以说是支离破碎,既缺乏标准范式,也没有形成积淀和规模。因企业和企业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企业史和企业家思想的研究必然成为日益受关注的一个领域。

以史为鉴,富强自信的中国需要有自己的企业史和企业治理方法。在GDP的硬实力跑道之外,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三、企业家既需要创造财富,也要进行精神传承

我们一直在探索,什么是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这种推动企业家前进的能量是如何形成一种思想体系并惠及更多人的?我们如何传承企业家精神和思想?企业家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对于管理的探索所形成的体系如何分享给大众?

创造管理思想的通常是两种人:管理学家和企业家。历史经验表明,管理学家更多是企业家思想内容的提炼者或观察者。

惠普联合创始人威廉·休利特回忆道:“回顾一生的辛劳,我最自豪的,很可能是创设一家以价值观、做事方法和成就,对世界各地企业管理方式产生深远影响的公司;我特别自豪的是,留下一个可以永续经营、可以在我百年之后继续作为典范的组织。”

事实上,任何公司和组织都有生命周期。科学管理原理之所以能穿透时空,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这种方法论可以在全新土壤里生根发芽、行之有效。

当下,正值中国企业家传承交接关键期,相比财富的交接,中国领先企业和企业家精神、思想的传承更为迫切、重要。(四)

中国企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企业家跌宕起伏的生存进化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同时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也为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和挑战。

应时之需,管理学家、企业家和研究人员面临更为烦琐的研究挑战。我们针对褚时健先生的研究已持续多年,十分重视其具有普世价值的管理理论的总结和梳理。

结合当前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密切关注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思想的记录、研究与分享,在新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思想研究的示范框架。

从中国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探索其历史经验;从企业家的经历出发,记录其成长历程,探索企业家精神与思想。我们研究和记录的是企业家的智慧和经验。“褚时健经营哲学”研究的是在中国影响众多企业家的企业家褚时健。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生存的第一定律是:没有什么比昨天的成功更加危险。如果他和褚时健对话,也许就会改变其观点。褚时健数次经历无比凶险的困境,但却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

饥荒岁月,褚时健曾一枪打到两只麂子,他称其为运气。而其后的成功却显然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一种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方法。我们一直好奇这种方法是他与生俱来的还是经过后天训练而成的。

在褚时健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和丰田精益管理等各种管理方式的痕迹,而他本人却从未接受过这方面的专业管理训练。实际上,他的管理实践超越了先前某些学院派和企业派。换句话说,褚时健就是褚时健,他的方法自有特色。

很高兴可以通过这套书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了诸多与众不同的经营法,且这些方法已经帮助相当多的企业获得了成功。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所有的研究都来自褚时健的实践,这种实践正随新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我们希望提供一种可供商学研究分享的范式,作为褚时健成功经营思想的总结和传承。

目前商学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偏重理论,一种偏重案例。前者首推芝加哥大学,后者以哈佛大学最具代表性。相对而言,案例教学更多地被商学院效仿。如今,中国的企业案例研究突飞猛进,但自主创新方面才刚刚开始。

此时,我们又想起了多年前那位引进《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内容的编辑说过的话,“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其中,理念的突破、技术与管理的创新是关键”,引进这些内容,“就是让中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读者们,能够有机会读到世界级管理权威们的原创作品,并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前沿的理念和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壮大之路”。

此种希望,也是我们今天推出这套作品的想法,而与那时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致力于中国本土领先企业家管理智慧的挖掘与分享。考拉看看企业家案例研究中心2019年6月自序 怀念褚老并向他致敬

这是褚老离开后,我陆续写的文章的节选,代为自序。还有一些内容的节选,放到了本书的最后,作为本书后记。(一)

2019年3月5日下午,收到褚老仙逝的消息,心情无法形容,就是难过。

上一年有人造谣说褚老去世,多希望这又是一次谣言!再看去年写的《褚时健传》,恍如隔世。

其实很少人可以走过91年的时光,老爷子这一生跌宕起伏,苦累欣喜都有,足够精彩。上一年他刚刚完成交接班,如今也算是一种休息吧。

他曾说想把褚橙规模做到年产5万吨,树种下去了,正在茁壮成长,我想他肯定在另外一个世界也能看得到他的愿望得以实现的场景。他懂得和树说话,树也相信他,所以他可以解决那么多关于果树的问题。

周其仁教授曾拜访褚老,他后来评价道:“解决问题是他的生命。”这是一语中的的评价,我认识和了解的褚老痴迷思考,并且这些思考都针对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以说,褚老脑子里面总是装着问题,总是在不停思考,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

也许他天生敏感,所以总是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认识他这8年,他一直在处理各种问题。有一年果子品质下滑,他很难过,为了提高品质,他寻找各种解决方法。最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砍了很多树,很多人不理解,但相信他。后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老爷子确实是新时代的匠人,胸怀大爱,不单解决自己的温饱,也照顾团队的冷暖,早年跟着他开荒的人没有挨饿;后来他去酒厂、糖厂、烟厂,跟着他的人的收入也逐渐提高了,生活改善了;晚年种橙,周围的农民都很感谢他,褚大爹是他们的天。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褚老热爱生活,无论什么时候都充满激情,小时候在河里摸鱼,晚年喜欢逛菜市场,买菌子。他的云南口音很重,我最喜欢听他说“我就是要把问题改觉了(解决了)”。他说到做到。

越是接触老爷子,越会认为他的企业家形象有别于大多数企业家。他在谷底时不气馁,在取得巨大成就时,依然痴迷于专业问题,不断探索提高产品品质的方法,他一直用实际行动把企业家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与褚老见面,我想他关心农业,便给他带了北京嘉博文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他和马老(马建芬女士,褚老夫人)都很感兴趣,聊完天,他们就着手安排拿这个肥料做试验。这是对专业的认真。褚橙的品质和他的投入直接相关,褚老从来没有停止对橙子品质提升的研究。

百闻不如一见,我一直觉得自己比很多记者朋友们要幸运很多,因为我有很多机会接触到褚老。但从现在起,我又与大家一样,成为同样失去褚老的人。以后,褚老只能活在我的记忆里,他的音容笑貌,最多只能通过往日的视频来回味,只能靠文字、想象和回忆去揣摩。

我曾在很多个夜晚梦到和他聊天的情景,往往醒来后一夜无眠。

对于研究褚老的学者,迄今为止我最佩服的就是周其仁教授,他谈道,企业经营和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必须卓有成效地解决问题。

那么,褚老究竟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同样的问题,我每次见面都会问,他的答案也从来都没有改变过,他说自己就是想把事情做成。

他会一直琢磨一个问题,直到解决它。这既是术,更是道,大道至简,褚老就是一个持续解决问题的人。

他说:“天道酬勤,不勤快的人在任何时候也不会有好结果。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有顺境逆境,情况不好的时候不要泄气,情况好的时候不要骄傲,做人才能长久。”(二)

2019年3月5日,褚老永远离开了我们。当天下午我接到消息,悲痛万分,不愿相信;6日凌晨3点,我和考拉看看的联合创始人、出版人马玥从成都赶到玉溪殡仪馆,我们在门外久久沉默,悲伤不已。

灵堂诵经声中,褚老离我们那么近又那么远。他安详如睡着一般,我们数次见面,而这一次却是永别……出门寒风起,雨突然如豆下,泪已如泉涌。

褚老是对我影响至深的人,我因他而改变了人生轨迹,我们第一次见面从谈论肥料开始,后来我辞职参与褚橙的销售和推广,然后又和内容团队考拉看看一起,持续多年研究他的管理、智慧和精神。这是一套纪念他的作品,也是我们希望传承他的企业家精神和智慧的作品。

这套书数易其稿,定稿前夕,我们和褚老天各一方,不能相问。按原计划,3月下旬我们赴滇,请他审阅,而今只能留下永远的想念。

褚老是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研究褚老的人很多,但是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说,我们的研究既有独特性,也有领先性,截至目前其可借鉴性没有超越者,但我希望以后有团队可以超越。

我们是褚老二次创业的研究者、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研究褚老时间周期最长的团队,目前公开出版的《褚时健传》(李开云、张小军著)、《褚时健管理法》(张小军、马玥著)、《褚橙方法》(张小军、熊玥伽著)等多部作品已达数百万字,而我们这套作品研究的重点方向是管理、经营和干法。

褚老的企业家精神之一是面对不确定性的笃定和坚毅。企业家精神之外,从操作层面来看,就是管理、经营和干法。

我们持续的研究所得之一是,无论在什么样的经营环境中,每一个经营者都面临许多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了经营的半径。褚老取得一个又一个新业绩的同时,依然面临种种困难,从来没有所谓坦途的时刻。

所有的成功都有迹可循,大道至简,学习是路,褚老的经营和管理之道,适合各个领域的人学习。

我们希望这套书可以让你得到一些东西,经营没有止境,无论我们成功与否,都需要持续学习。当你打开这套书的时候,我想你已经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学习旅程。接下来你会看到褚老智慧的真谛,既关乎思想也在于技巧,这都是我们长期研究的成果。我们坚信,只要你领略其中一二并付诸实践,小治则有改变,大调则脱胎换骨。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完成这套书的写作,是我的心愿,更是一群人的共同努力,这里面既聚集了专业的研究者,还包括数位畅销书作家及褚老家族的成员。

这套书是我和考拉看看多位作家联合创作的,而真正的作者应该是褚老本人,我们不过是一群搬运工或者说观察者和见证者。

关于这套书,我们希望分享的是褚老的企业家精神、使命感和奋斗不息的勇者激情,不忘初心,矢志奋斗。

我们坚信,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书中的精神和方法,而且可以变得更好!

感谢褚老,感谢我所有的搭档!

感谢所有的参与者!

感谢读者!也欢迎大家给我提出意见,邮件请发送至我的个人邮箱24973558@qq.com。张小军2019年5月于云南玉溪、成都考拉看看图书馆前言 褚时健的管理有何不同(一)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家们到底应该如何经营企业、管理企业,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褚时健先生的经营管理智慧或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发,通过他的企业管理经验,我们试图总结出他的一套经营管理体系,如果用一个词总结的话,我们觉得应该是——管理至上。

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史是一部企业家的创业史,许许多多的企业家用他们的努力,造就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褚时健就是这些优秀企业家中非常突出的一员,王石称他为“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若提到中国经济的某些节点,“褚时健”一定是绕不开的名字。

1928年出生的褚时健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在他15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为了扛起家庭的重担,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回家劳作。因为抓住了机遇,后来他幸运地得以继续学业,去了位于昆明的富春中学读书。解放战争期间,他积极投身革命,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被任命为连队指导员。解放战争结束后,褚时健当上了昆明市华宁县盘西区的区长。在“反右”运动中,他被打成“右派”,送到农场劳改。他在跌入命运谷底时并没有灰心,并以杰出的工作表现被调到戛洒糖厂当副厂长,在全行业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的时候,他领导的镇办糖厂却获得了30余万元的净利润。1979年,51岁的褚时健又被调到玉溪卷烟厂当厂长,此后他创造了一个经营奇迹,将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变成了亚洲第一的烟草集团。1995年,他从巅峰跌入谷底。直到2001年,他获得保外就医的机会,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安度晚年的时候,他却借钱承包了几千亩荒山种橙子。现在,他所创建的“褚橙”已经红遍全国各地,他的经营传奇也被广为传颂。(二)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是每个阶段肯定有一种并且只有一种矛盾是处于关键地位的,这种矛盾也被称之为主要矛盾。

褚时健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企业要想得到长久稳定的发展,必须抓住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正因为他一直力行这一点,所以他的历次创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玉溪卷烟厂时期,当时卷烟厂的工作重心就是提高烟的质量。当设备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时,他毅然决然地引进新设备,并且用他缜密的管理思维,判断出先进设备可以提高企业的产量,同时也让企业有了生产高档烟的条件,这为卷烟厂后来的发展打下了极佳的基础。

在褚橙时期,他在提升产品品质的基础上,还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打造了“励志”的产品标签,使褚橙迅速崛起,在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一橙难求的景象。

如果将时间维度再拉长的话,我们可以将褚时健抓住主要矛盾的方式总结为三大块:一是把人当人看,尊重员工,尊重人才;二是制度是最好的管理,只有在制度完备的前提下,才能做好管理;三是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促使每一位员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管理的关键。

下面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回顾他的创业历程,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褚时健的经营管理方式。管企业就是管人

从现代管理的角度来看,对人的管理是最根本的管理。对于管人的重要性,褚时健早就认识到了,而且他还用一种更加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就是“把人当人来看”。

1979年,褚时健刚到玉溪卷烟厂时,厂里的情况十分糟糕,因为长期以来烟厂工人待遇不高、居住条件恶劣、工作环境差等原因,工厂工人人心涣散。所以当时褚时健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改善工人的居住环境,他用厂财务部清算出的100多万元,给职工盖了3栋共72户的宿舍楼。这一举措迅速得到了工人们的拥护,风雨飘摇的卷烟厂开始迎来了转机。

除了尊重员工,褚时健还有三个管人的窍门。

一是公正用人,抓住人心。褚时健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不懂经济管理不行,而光懂经济管理也不行。作为企业的负责人,怎么识别一个人的长处,并使其发挥出来就显得非常关键。

二是大力任用有才能的人。褚时健到玉溪卷烟厂的时候,仍然属于政策比较敏感的时期,对于很多出身不好的人,很多领导都不敢任用。但是褚时健采用的方式却截然不同,只要这个人有能力,他就敢用,当时他提拔的一名工程师和一名车间主任的身份就比较敏感,但后来他们都成了工厂里的优秀员工。

三是在困难面前以身作则。褚时健大胆创新,向省里争取建立把烟草公司、烟厂、烟草专卖局合并一处的“三合一”体制,在这一过程中遇见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心不齐。褚时健坚持以身作则。比如,合并前的领导出差时要求坐之前公司提供的高档车,而不愿意坐合并后较差的车,褚时健就以身作则,无论车子高档还是一般,有什么车就坐什么车。

英国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写道:生物进化的单元或层次确定于基因。他用伦理学的语言揭露,自私是基因最基本的特性。

褚时健管理员工的诀窍在于尊重人的这一特性。在一次采访中,他谈到褚橙为什么会成功时说:“管理果园和管理烟厂一样,首先要考虑员工利益,不让他们吃亏,事情就好办。”

褚时健用这套方法管理公司,不仅促进了公司业绩的稳步增长,也得到了下属的尊敬和支持。在他开始种植褚橙时,他的起步资金正是来自于他的老下属。制度是管理的基石

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他的经营秘诀就是没有秘诀。

这正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设计好完备的制度体系,这个体系也正是松下幸之助所说的“自然的法则”。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那很有可能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褚时健的管理天赋表现在制度标准的设计上。如果对他在玉溪卷烟厂的工作进行总结的话,他主要建立起了三个方面的管理体系,分别是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营销管理。正是这三大管理体系的成功运行,才有了玉溪卷烟厂的辉煌时刻。

享誉全国的褚橙更是证明这一制度标准的绝佳案例。过去农户种植橙子的方式基本是凭借自己的经验,什么时候栽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等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褚橙的种植却颠覆了传统的种植模式,经过褚时健多年的总结,他将种橙的所有要求都用数字化的方式呈献给农户,大到果树种植的株距行距应该是多少,小到平均一个橙子要有多少树叶来搭配,等等,这些在褚橙种植基地都有着具体的要求。

褚时健对这一套制度进行了强力地推行,他不厌其烦地向农户讲述具体的种植方式和其中的科学道理,并配行了一套精细到农户个人的奖惩制度。

中国经济经过了几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体制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在这样的前提下,当下的企业管理者们需要更加重视企业管理流程的标准化,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像褚时健那样将每一项规定落到细处,落到实处。执行力是成功的保障

了解了褚时健的多个成就之后,很多人都会产生疑问: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绝大多数人哪怕仅仅扎根于一个行业,都难以取得太大成果,而褚时健从事了好几个行业,种烟被称为“烟王”,种橙被称为“橙王”,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让同行仰视的成绩,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我们觉得这和他尤为重视企业的执行力是不可分割的。

褚时健是一位“精算师”。这是十分符合他个人性格的一个比喻。中国管理学教授陈春花说,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精算师”可以被解读为一位“管理科学家”。

100多年前,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论,他认为科学的作业流程可以带来效率革命。而褚时健所采用的正是效率实践的方式,由于科学执行,导致了效率释放,进而保障了产品力和价值链等经营要素。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在长期跟踪企业之后,提出了一个观点,他们认为企业成功20%靠战略,80%靠执行力。

为了提高企业的执行力,褚时健不仅采用了科学管理的方式,还采用了新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企业员工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往往高于对公司利益的关注,所以在很多企业里往往存在员工工作能力差、工作态度消极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企业的管理者再高瞻远瞩,企业的决策也只能落于纸上,很难付诸实践。新的利益联结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褚橙庄园,农户既不属于个体种植者,也不属于企业员工,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的话,“合伙人”的角色可能更为合适。

按照管理学方式界定,如果农户是公司员工,那么他们的工资构成应该是“基本工资+提成”;如果农户是个体种植者,那么他们承包片区要出钱,没有权利获得企业给予农户的补助费用。而采用“合伙人”这种新的利益联结机制,给了农户最合理的利益空间,同时公司也获得了足够的控制权。不得不说是褚时健的一大创新。

除了上述这些,褚时健还用了一些其他方法来提高企业的执行力,比如向个体赋能等。

简而言之,上述三点是我们总结褚时健管理之道的关键,也是他在创业过程中推动企业快速建设及发展的智慧结晶。(三)

我们研究褚时健的管理之道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巴顿将军说过:“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经营企业是这样,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也是这样。褚时健用他的经历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这也是我们探寻褚时健经营之道最大的收获之一。

其次,褚时健的经历一直在提醒我们,真正的企业家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空谈出来的。就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说过的那样:“企业家只有一个责任,就是在符合游戏规则下,运用生产资源从事利润的活动。”所以少些空想,多踏踏实实地做事才是我们该做的。

最后,褚时健有着属于自己的时代价值。经营企业就要跟许多复杂的问题打交道,这是每个企业家都避免不了的问题。作为中国第一批企业家的他面临了许多我们现在想象不到的困境,即使经历几次起伏,他仍然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成功,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对这个时代而言,褚时健的背影必将不断远去,但围绕其经历的很多思索都是值得回味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褚时健的管理世界。第一部分 把人当作人来看待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褚时健能够在烟厂工作期间管理好工人,又能够在种植褚橙期间管理好农民?有人称他是人性大师,他的管理是管人性。其实,褚时健在管理方面的智慧在于他始终将人才看成是企业发展的永动机,他的管人性,是将人当成真正的人来看待。

褚时健有一句话叫作:“关心人,真正做到首先把人当作人来看待。”

这不是一句空话,在种植褚橙期间,他很关心农户的收入,过去当地农户年均收入不到1万元,现在每家农户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左右。

想要管理好一家企业,首先要管理好人。在这一点上,做了一辈子企业家的褚时健很有发言权。从管理糖厂到管理烟厂,再到管理褚橙基地,褚时健总能将人心涣散扭转为万众一心,因为他拥有一套独特的管理人的秘诀。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多数把人分成四类,第一类是“工具人”,将人视为和机械一样的被动性的生产工具;第二类是“经济人”,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先;第三类是“社会人”,这些人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是企业这个“小社会”中的一员,归属于集体;第四类是“决策人”,是现代管理中对人的认识,即把人首先当作人。在褚时健看来,企业要选第四种人。

褚时健认为,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他们都是不同层次的决策者,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决策都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不仅个人要依赖团队,团队的存在和发展也依赖个人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个人具有自主性和个性,企业要让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施展。

企业的“企”字,上面是“人”,下面是“止”,意为它是一项始于人、止于人的事业。

可以说,管理的中心是“人”。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如果将人的问题都解决了,那么管理的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第一章 让工人把工厂当家,先把工人当人(1)不关心工人痛痒的厂长不算是个好厂长。——褚时健时健曾这样说道:“人才,人才,人是其核,只有抓住人的心,才能发掘人的才。”这个观点,在他刚到玉溪卷烟厂的那天就褚(2)在他心底生根了。

员工的人心是什么?是一种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企业也有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就是企业的经营哲学。褚时健信奉“把工人当人”,这不只是口头上的一句话,而是他用一生的经历总结出来的管理体验,褚时健认为一个好企业应该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这才是企业长存的根本。工厂是家

褚时健尊重工人,在他管理烟厂和去哀牢山种橙期间,都有很多这方面的案例。在他的管理中,时刻都能看到以人为本的痕迹。

1979年,中国开始拉开改革开放大幕,褚时健与玉溪卷烟厂的缘分也始于此时。他接受上级的调任,到玉溪卷烟厂当厂长。与当时国内很多企业一样,彼时的卷烟厂规模小,设备落后,且厂里派系斗(3)争严重,员工人心涣散。他曾回忆刚到玉溪的情景:“破旧而杂乱的房屋,坑洼不平的路面,工人们呆滞的目光和灰暗的身影。厂区大(4)部分房屋是用土坯建的,因为年久失修,放眼望去一片萧条。”

到玉溪的第一天,厂里给褚时健安排了一间14平方米的砖砌平房,里面只有两张高低床和一张旧木桌子,褚家一家四口,妻子马静芬和女儿睡下铺,褚时健和儿子睡上铺。后来他向厂里申请了一间28平方米的房子,因为小,房间放入锅碗瓢盆和床之后,就没有多余的空间了。

作为当时的厂长,褚时健的住宿条件尚且这样,可见整个玉溪卷烟厂的条件也不容乐观。一上任,褚时健率先挨家挨户走访员工,进入员工家庭,深入了解每个员工的生活。工人很辛苦,收入低、条件差,住房十分紧张。因为土坯房数量有限,只能把一间隔成两间,一间28平方米的土坯房,一般是两个人或者两家人挤在一起住。有位老工人甚至一家三代都挤在一个小土坯房里,异常拥挤。职工们常常开玩笑说:“这边的孩子撒尿,就冲到那边的床上了。”不仅住宿条件艰苦,有的员工穷得连保温水壶都买不起。褚时健时常看到职工自带一个瓦罐,在下班的时候用瓦罐接一罐热水带回家。而全厂有1/3的员工家庭都是这样的生活条件。

褚时健看到整个工厂职工的生活条件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自己的住宿条件也相当艰苦,但想到工人在工厂辛苦工作,工资还不够维持他们基本的生活时,他心痛不已:“不关心工人痛痒的厂长不算是个好厂长。”于是褚时健暗下决心,一定要率先解决员工的住房问题。在他看来,工人在企业为国家工作,企业就应该要给工人基本(5)的生活保障,这不仅为了企业的发展,更是企业的基本道义。

1980年,褚时健在全厂职工代表大会上向全体工人承诺,在半年内为厂里的一线工人修建3栋公寓,由副厂长亲自负责建房的事。承诺一出,玉溪卷烟厂的全体工人都沸腾起来了。但仍有很多人表示怀疑,以前的厂领导就是只说空话,而且建了房也是先分给领导及其亲信。他们以为褚时健也是一样,并不相信他。

然而,让工人们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褚时健就找来一支农民建筑队,他们都是附近村庄的农民,老实忠厚,做事麻利,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盖好了3栋楼。褚时健没有食言,房子盖好了,72户一线工人住进了新房。

此次为烟厂工人盖房,褚时健一举赢得了烟厂职工的信任,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厂里一直在给工人盖房子。从1990年起,玉溪卷烟厂先后又建了60多栋职工宿舍楼,厂里的单身青年只要结了婚就能分到37平方米的套房,人均住房也由原来的4.5平方米增加到10平方米。在褚时健担任厂长期间,一共为工人盖了5000多套房。

多年后他在一篇文章里回忆说,当时分到房子的工人欣喜若狂,有人跑来对他说:“领导心中有‘人’字,我们心中就有‘家’字,工厂就是我们的家。”朴实的话语道不尽的是工人心中的感激之情,这份感激最终化成动力,他们跟随褚时健一起将不知名的小烟厂带向了国际舞台。

现在在褚橙基地,公司为种植户提供住房,还有小块菜地可以让他们种植蔬菜,这些措施从基地初建时就开始配套执行了。有些种植户种上了各种绿植,也有人养了一些鸡,家在基地中,算是家企合一。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褚时健在管理烟厂的时候,把“第一车间”设立在田间,在管理褚橙的时候,也和种植户打成一片。大家都相信他可以解决问题。

在玉溪卷烟厂做厂长的十几年,褚时健心里想的只有两件事:一是提高工厂利润,让工厂赚钱。二是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切实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褚时健不仅为职工解决住房问题,还考虑到了工人子女的教育问题。他建起了可容纳300多个孩子的幼儿园和厂办学校,厂里职工的孩子可以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玉溪卷烟厂不仅建学校,解决工人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而且非常重视学校的教学质量,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便于学习和休息的良好环境。

1984年,厂办学校希望从烟厂借30万元盖教学实验大楼。当时学校学生日渐增多,学生数量已经有1500人,而教师工资低,流动性大,并且教学设施不全,没有一个像样的教学实验室,因此想从烟厂借钱建一栋实验大楼。褚时健二话没说,当即让人拟定60万元的支出计划。他对学校负责人说,不仅要盖楼,还要给教师盖宿舍。在这之前,厂办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很低,而自从1985年后,厂办学校不仅建起了实验大楼,还引进了一大批内地城市的优秀教师,充实了学校的师资队伍,升学率也逐步提高。

同时,褚时健也为丰富工人们的物质生活下了很多工夫。褚时健管理玉溪卷烟厂期间有一个有名的“名烟串换”案例,其中就有他为改善工人生活而做的串换。当时云南肉食供应不足,职工食堂很难见到肉,而四川粮食富足,猪肉过剩,褚时健就想到用厂里的香烟和四川烟草公司换火腿,烟厂再把火腿低价卖给工人,这样工人就能吃到肉了。

解决了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褚时健还不满意,厂里的利润年年攀升,他想着要提升职工的生活品质,于是他在厂区修建了花园,做绿化,引进闭路电视频道,修沐浴室,建中西医俱全的职工俱乐部,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玉溪卷烟厂工人的实际问题和福利每年都在提升,职工宿舍也接连不断地盖,厂里工人有房了,收入高了,生活水平好了,也有姑娘愿意嫁到玉溪来了。

褚时健的这一系列举动使烟厂的职工有了归属感,让工人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同时这也抓住了职工的心。因为厂里所有的这些福利已经基本满足了一个人的生活。自己有房,孩子可以就近上学,还有各种生活娱乐,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小型的商业圈了。

后来褚时健搞果园,开办之初,原来农场留下来的农户不到20户,几年以后,一拨又一拨的农户抢着要进入果园。农民们拖家带口来到果园,都是互相介绍或推荐来的,投奔这里的原因很简单,大家的土地、房子、树苗、肥料都是公司出,每个月还有生活补助,大家(6)的收入一直在增长。关怀与平等

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做到把企业办好,更重要的是要让员工越来越好。如何让员工和企业同时进步,这就需要员工和企业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员工做事,企业做人,重视员工的精神需求,关怀员工,这就是人性管理。

人性管理是褚时健在管理职工方面最大的一个特点。首先是员工福利的投入,从住房到教育再到物质生活的丰富,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无论是做烟还是种橙子,他的很多举措都体现了他对人性的独特把控。

褚时健非常重视员工的精神需求,每年都将上百万元资金用在职工培训及其生活文化设施建设上,他常常对厂里的人说,“我们不仅要生产一流的卷烟,也要有一流的精神文明”。所以,他建俱乐部、开电影院、修游泳池等,还创办了《玉溪烟草报》、玉烟广播电台等,这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企业精神,用这种精神来激励员工。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玉溪卷烟厂上下同心,渐渐形成了“天下有玉烟,天外还有(7)天”的企业精神。

正是这种企业上下同心同气的精神,才使玉烟打败了英美等众多名牌烟,成为当时的“烟王”。褚时健不仅重视对员工精神的培养,对其合法利益也尽力为其争取,做到了人性至上。

在对褚时健进行的一次采访中,曾有记者问起关于工会在企业中的作用。褚时健回答道:“工会的基本职能是为工人的利益说话。如果只从行政的角度考虑玉溪卷烟厂的发展,有时候可能忽略工人的一些基本权益。这样的情况下,有一个代表工人讲话的工会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玉溪卷烟厂,党、政、工都对国家负责,在国家兴旺的前提下,才有机会搞企业;企业搞好了,企业中的工人才会觉得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自豪感。反过来,如果工人工作干得不好,企业没有收益,同样也会影响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上不去,企业就得不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工人的利益也就得不到保障,从本质上来说,工人是企业(8)的主人翁,这是千真万确的。

作为企业的主人翁,工会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工人的利益。作为工会的支持者,褚时健自身也在尽力维护工人应得的或超出期望值的权益。

1987年10月,彝族干部扒天益因患脑出血住进区医院。褚时健得知此事后马上赶到医院看望,并仔细嘱咐护理人员多关照。在医护人员的努力治疗下,病人很快出院了。但是从此以后,这位干部的下肢活动受到限制,手头的活计也干不成,他心里十分着急。褚时健见此情形,耐心地安抚他,让他不必为工作担忧,还嘱托相关部门和人(9)员好好照顾他,让他心情愉快,不要有思想负担。

对于玉溪卷烟厂的女工,褚时健也很关心。当时厂里共有女工1622人,占职工总数的44.2%。每日里她们分别在复烤、制丝、卷烟、包装等不同的岗位上承担着计件任务,下了班还要忙家务,可谓是“妇女能顶半边天”。其实在工作中,她们所具备的智慧、潜能和力量与男职工相同甚至超越男职工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