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教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3 12:33:37

点击下载

作者:黄定政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应急物流教程

应急物流教程试读:

前言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典论·论文》2012年起,我承担了“应急物流研究”选修课的教学任务。在备课中,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能让我的教学更有价值,而不仅仅是研究生选了、学了、考了,然后很快就忘了。我考虑,研究生选修这门课程时,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专业课的学习,即将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而且根据调查了解,很多研究生在入学前并没有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经历,有的甚至没有上手写过研究类文章,加之入学后大多也没有进行过专门训练,对学位论文写作的有关方法技巧和技能知识也知之不多,遑论发表过像样的学术论文。以这样的状况,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尽管有导师的倾力指导,但对研究生本人而言,摸着石头过河终究是忐忑惶恐难当,而且难免事倍功半,不如稍加指点,或可豁然开朗,奏事半功倍之效。基于这样一个想法,我就考虑是否能够将自己写作并获得全军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一些体会感悟,以及当初攻读学位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为这门选修课增加一些“附加值”——也就是在研究生学习掌握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一起探讨学位论文写作技巧,进而使研究生在教学中能够体验到一些学术创新研究方法。经过几轮教学实践,在这门选修课中,逐步探索形成了“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学位论文写作技巧体验,学术创新研究方法探索”三者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我觉得,这样或许能够让选修这门课程的研究生有所启迪、有所裨益,或许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当然,以我之卑微鄙陋,自是不敢与孟夫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崇高境界相比,也不敢与名师大家的渊博厚德相提并论,但能以微薄之质助人一臂之力,也算是从教一乐吧。这本教材的创编,总体上是以我的博士论文为基础的,并结合我在学位论文写作以及学术理论研究中的体会,区分课上、课下两个环节,按照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学位论文写作技巧、学术创新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参考借鉴有关专家学者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形成一个初步的教学成果。这本教材,共分8讲,每一讲都围绕应急物流学科专业理论体系中一个有代表性的知识点,融入学位论文写作应当关注的重点内容和基本技巧,两相对照呼应,并以课程论文的选题、综述和撰写贯穿教学全程,起到连珠穿线的作用。对于这本教材的使用方法,笔者做了一些设想:大致按照一周一讲的进度,读者可以结合正文内容阅读“导语”和“拓展”部分,根据个人情况完成“延伸阅读”,当然正文内容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参考借鉴而绝非范文或模板,从中读者可以了解笔者当年在完成论文时的所思所想和思考过程,不一定就是完美和正确的。在阅读的基础上,结合正文内容,按照课程论文的“作业要求”,参考“作业辅导”的内容,完成“实训作业”。通过文献检索、课程论文选题、文献综述、提炼论点及展开论述、拟制课程论文提纲、撰写课程论文初稿、课程论文修改、学术交流八次实训作业,读者可以进行一次较为系统完整的学术研究方法训练,以此来提升学位论文写作乃至学术研究能力。当然读者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内容进行学习。此外,本书还提出延伸阅读《形式逻辑》《科技哲学》和《现代汉语》——这是源于笔者给新入学研究生作“研究生学业规划”讲座中推荐重点阅读的“两本半书”,“两本书”是《形式逻辑》和《科技哲学》,“半本书”是《现代汉语》。读《形式逻辑》有助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把握概念、演绎、归纳、推断、类比等逻辑思维工具;读《科技哲学》有助于提升思考认识的层次,把握自然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方法,面对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不致迷失方向;读《现代汉语》则有助于我们精准使用文字语言工具,运用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技巧,使我们能够把自己的学术思想清晰准确地落到文字上。期待研究生通过对这本教材的研读和练习,能够以应急物流这个新兴前沿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学位论文写作为目标指向,初步掌握学术创新研究方法,为完成学位论文以至后续开展学术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当然,学术创新研究能力和学位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仅仅通过这样一门选修课的学习就能够实现。就我而言,即使经过了长期的艰苦的实践锻炼,或许也只是徘徊在学术研究的门外,能够稍有管窥些许真谛就已经幸甚至哉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教材也仅仅只能算是在提高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方面做了一点小小的尝试而已,期待能够发挥出我预期的功效作用。在教材的编写中,学习借鉴和参考引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恕难一一列举,择其主要列于参考文献,谨致诚挚谢意。丁志成、郑文博等文友对本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特别是我的恩师王宗喜教授欣然为本书作序,在此也致以衷心的感谢。尽管笔者惮尽心力,力求尽善尽美,但终究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讹疏漏之处,恳请读者能够批评指正。作者邮箱:hngdngzhng@yeah.net。编 者2017年12月第一讲 应急物流概念辨析【导语】要高度重视概念研究概念是人类思维的起点,是构成其他思维形式的基本要素。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单位,由概念组成判断,再由判断组成推理。没有概念,人类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概念,是正确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必要条件。对于每一项学术研究成果而言,概念都是基础,离开了概念的正确表述和基本认同,就没有学术研究。概念是构建科学理论大厦的基础。概念的基本功能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活动各种现象进行高度抽象和概括。科学认识的成果,都是通过形成各种概念来加以总结和概括的。概念、原理构成的体系,就是理论。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他还进一步指出,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概念是学术研究中逻辑推理的前提。在人的思维方式中,逻辑推理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而在整个逻辑推理过程中,概念是进行推理的基础、前提和基本工具。有了清晰的概念,进而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才能够产生合乎论理的结论来。在理论研究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在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研究论证时,大家运用同样的形式逻辑推理基本模式,但得出的结论却大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核心问题就在于用来进行逻辑推理的前提不统一。前提不统一的原因在于概念不统一,因此导致逻辑推理的结果差异巨大。概念是开展学术交流的基础。早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逻辑学不发达,古人对于揭示概念没有明确的逻辑方法,虽然凭借古人的睿智,对很多事物能够高度概括,一语中的。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没有运用逻辑方法,在很多概念上也容易引起歧义,影响学术思想的交流。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曾经深刻指出,“任何理论首先必须澄清杂乱的、可以说是混淆不清的概念和观念。只有对名称和概念有了共同的理解,才可能清楚而顺利地研究问题,才能同读者常常站在同一个立足点上。[1]……如果不精确地确定它们的概念,就不可能透彻地理解它们的内在规律和相互关系。”人类历史既是一部发展史、进步史,也是一部灾难史、危机史。人类社会是在不断战胜灾难和克服危机中发展进步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2]的。”古今中外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表明,战胜灾难和危机必须要有坚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及时、充足、可靠的应急物资供应保障能够有效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大大降低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人们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提出了“应急物流”这一概念。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应急物流理论方法逐步得到应用,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一、应急物流的概念表述理解和把握应急物流的基本概念,对于应急物流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一)应急物流概念的提出2003年,我国爆发了波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SARS疫情。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取得了抗击SARS的最终胜利。在战胜SARS疫情之后,以王宗喜教授为代表的军队专家学者,敏锐地察觉到现代物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巨大作用,率先提出了“应[3]急物流”这一全新概念并进行了系统研究。应急物流概念提出后,经过不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得到政府和军队的认可,已经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09年,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提出了“应急物流工程”[4],标志着应急物流已经进入到国家宏观战略决策中,从此揭开了应急物流建设的新篇章。2011年,原总后勤部《关于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着重围绕……应急物流……等重大现实问题,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分析掌握特点规律,不断指导工作实践,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2014年,国务院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再次明确了[5]“应急物流工程”;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将应急物流作为应急服[6]务的重要内容。2015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关于加快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的通知》,要[7]求重点引领企业开展应急物流工程等领域的项目建设。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应急物流体系,充分利用国家储备现有资源及各类社会物流资源,加强应急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建设,逐步建立多层级的应急物资中转配送网络;大力推动应急物资储运设备集装单元化发展,加快形成应急物流标准体系,逐步实现应急物流的标准化、模块化和高效化。充分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和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应急物流调[8]控能力。”(二)应急物流概念的讨论应急物流的定义有多种表述。分析这些表述,大致可以将应急物流的定义归纳为“预案活动说”和“特殊活动说”。应急物流的“预案活动说”出自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具体表述为“针[9]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已做好预案,并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但是,实际上并不能确保每一次应急物流都有预案,意外情况下仓促应对也屡见不鲜。更为重要的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固然强调预案的准备,但由于应急物流实际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多、次生及衍生事件发展变化难以准确预测、部分预案缺少实践检验等多种原因,预案作用的发挥常常受到诸多影响和限制。正如有专家指出,“只要是像2003年这样由SARS引发或者影响的、事先没有准备的[10]物流活动,或者是事先虽然制定了预案,但是不知具体需求的物流活动都属于应急物流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预案活动说”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还没能够准确表达出应急物流的实质。应急物流的“特殊活动说”表述相对较多。如,有学者认为,“应急物流是指各类突发事件中对[11]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也有学者认为,“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12]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还有学者将应急物流定义为“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公共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等[13]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还有学者参照现代物流的定义,把应急物流定义为“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应急物资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14]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特殊的物流活动”。类似表述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别,但都强调应急物流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组织实施的具有特殊性的物流活动。这一点已经为学术界所广泛认可和接受。列宁指出,“人的概念不是不动的,而是永恒运动的,相互过渡的,往返流动的;否则,它们就[15]不能反映活生生的生活。”应急物流是现代物流的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它的构成要素是在普通物流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急”而区别于普通物流。这就决定了应急物流要在国家的物流体系内发展,普通物流的要素可以经紧急动员调用而归属于应急物流。应急物流不同于平时社会生产中的常态物流,不同于军粮、被装供应等军队日常保障活动中的军事物流,而是以应对突发事件为主要指向,主要用于应急的一种物资保障活动。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16]施对研究我国应急物流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对于军队而言,遂行应急物流服务保障任务的依据是《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和《军队处置突发事件预案》等相关法规、预案,侧重于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以及局部的军事冲突。(三)应急物流概念的内涵因此,在借鉴和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急物流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应急物资从供应地到突发事件发生地的流动转移,包括筹措、运输、储存、配送等环节。应急物流是一种特种物流活动,是“物”的流动转移活动,起点是供应地,终点是突发事件发生地;作用对象是应急物资,包括防护用品、生命救助、生命支持、救援运载、临时食宿、污染清理、动力燃料、工程设备、器材工具、照明设备、通信广播、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等各类应急物资;应急物流是一个有机的功能链条,涵盖了筹措、运输、储存、配送等环节。在国外的文献资料中,“Emergency Logistics”(应急物流)一词并不多见。例如,检索《美国标准目录.2010》所收录的10107条美国国家标准(截至2010年6月),没有与“Emergency Logistics”[17]直接相关的标准项目。国外学者主要研究“Humanitarian Supply Chain”(人道主义救援供应链)、“Humanitarian Logistics”(人道主义救援物流)和“Disaster Logistics”(灾害物流)等问题。例如,托马斯(Thomas)认为,“物流是任何一种应急救援行动的关键所在,没有它,将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Logistics is the life of any emergency aid operation,and without it,lives would be lost.”)[18]。萨米(Samii)等则强调了物流的重要性,“认为应对自然灾害的物流机构最近经过调整变换,在物流各个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组织和提高,不仅包括采购,还包括库存、供应链、管理和报告”(“The logistics unit for this disaster had recently gone through a conversion.They were well-organized and versed in all aspects of logistics,including not only purchasing but also warehousing,supply chaining,[19]management,and reporting.”)。(四)应急物流概念的外延外延是概念对事物的范围的反映。对于类概念来说,它是对事物类的反映,即反映类是由哪些子类或分子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按照不同标准,应急物流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应急物流依据其是否具有军事意义可分为军事应急物流和非军事应急物流,非军事应急物流又[20]可进一步分为灾害应急物流和疫情应急物流。应急物流按引发原因可分为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突发疫情应急物流和突发社会危害应急物流。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应急物资的可预测程度还可分为相对可预测的应急物流和较难[21]预测的应急物流。按照应急物流的等级可分为企业级应急物流、区域级应急物流、国家级应急物流和国际级应急物流,根据引起灾害的原因可分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技术灾害应急物流和人为灾害应急物流。按[22]照应急物流的层次可分为微观应急物流、中观应急物流和宏观应急物流。[23]需要强调的是,应急物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作为基本的法规依据,根据该法第三条,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24]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物流可以区分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事故灾难应急物流、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物流。一般来讲,事故灾难应急物流影响面相对较小,需求的物资器材专业性较强,通常情况下可以归属于微观层面突发性的物流作业。而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物流往往涉及面大、波及地域范围广、需求多样,通常需要从宏观战略层面进行调度指挥。二、应急物流的特点分析特点,是事物特有的本质属性的表现,或者说是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在一定条件下的外在表现,是事物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矛盾。应急物流是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紧急进行物资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与常态条件下的物流活动相比,应急物流通常具有不确定性、高时效性、非常[26][27][25]规性、弱经济性等特点。(一)不确定性应急物流受多种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首先,应急物流的启动时机难以确定。突发事件的发生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突然性,例如,在当今科技水平条件下,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地点、强度、波及范围等都是难以准确预测的。这就使得应急物流的响应时间、保障区域、数量规模、通道路线等诸多因素很难在事先进行准确的预测,需要应急物流指挥决策人员临机做出判断和决策。其次,应急物流的情报信息难以实时获取。突发事件应对中,一般伴随着信息的不完整性,通常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才能逐步了解掌握较为详尽的信息。由于需求信息不够明确,应急物流服务保障活动也相应地处于一种灰色状态,难以准确判断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及供应地与需求地等,也就难以进行精确化的供应保障,往往只能在信息资源有限、决策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将“大致满意”和“阻止恶化”等作为应急物流决策指挥的概率性目标。例如,2003年上半年我国抗击SARS的初始阶段,人们对防护和医疗用品的种类、规格和数量都无法准确把握,各类防[28]护服的规格和质量要求都是随着对疫情不断了解而逐步确定的。最后,应急物流的动态变化性强。应急物流服务保障活动本身就始终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中,受到气候、道路、人员、运力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往往不能完全按照人们的预期进行,而且突发事件还会衍生出各种意外情况,这些都为应急物流指挥决策带来不确定的因素。例如,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宝成铁路隧道塌方,原计划走该路线的大批物资只能临时改道,或者使用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方式进入灾区。(二)高时效性由突发事件引发的应急物流,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物流活动的高时效性。在突发事件情境下,时间就是生命。所以,一般物流运行机制难以有效满足应急状态下的物流需要。应急物流强调时间第一,效率至上,在最短时间内调集应急物流力量,尽量压缩甚至省略一般物流的中间环节,使整个作业流程更加紧凑简捷,从而确保整个应急物流服务保障活动能够在第一时间完成。例如,1998年抗洪抢险中,庐山火车站作为九江地区抗洪最前沿的物资卸载站,直接承担了324辆列车货物的卸[29]载任务,列车卸载最短时间仅为20分钟,超过该站卸载能力的1倍。(三)非常规性应急物流是在常态物流的基础上,增强物流活性,提高应急应变能力,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紧急动用全社会物流力量,进行非常规的应急色彩浓厚的物流活动。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应急物流往往临时组建指挥决策机构,采取非常规的措施手段,紧急调集各级各类仓库的储备物资,或面向全社会采购应急物资,并协调应急运力,必要时临时动员征用社会物流资源,在组织方式、时限要求、运作模式等方面都异于常态物流。应急物流力量的指挥调度,不可能完全按平时的程序进行,往往只能依靠指挥决策人员个人的经验和智慧进行决策。(四)弱经济性突发事件发生时,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物资,从救灾专用设备、医疗设备、通信设备到生活用品等几乎无所不包。同时,伴随着物流环境恶化,如道路被洪水或山体滑坡阻断、通信线路中断等,除了需要及时配齐所需物品,往往还要求将物品及时送达。这些对物流系统都是严峻考验,也使得物流成本急剧增加。在重大险情或事故处理过程中,经济效益将不再作为物流活动的中心目标来考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了首要选择。在应急物流中,更多开展的是社会公共事业物流而非商业物流,而且相对于经济利益,公共利益势必具有更高的地位。这种情境下,应急物流成为一种公益性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弱经济性。但是,应急物流也不能完全不讲求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已具备了较高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只是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未臻完善。加快应急物流体系建设,首先要妥善处理‘时效性’与‘经济性’的关系,在强调时效的同时,也要克服应急物流体系不计运[30]作成本和代价高昂的缺陷。”虽然“应急物流具有弱经济性的特点,但不能因此而忽视效益问题,造成社会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必须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在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中着力突出效益问题,搞好前端设计和预案制定,不过分固化占用平时生产建设的资源,以适度的冗余满足应急[31]物流保障的需要,确保应急时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效益。”在实践中“成本—效能原则是构建应急物流体系总思路的核心”,“所谓‘不惜一切代价’或‘全力以赴’不应被误解,而必须建立在事先科学设计基础上”,而且“受稀缺公共资源和有限公共财力的制约,在应急物流体制、政策和预案方面,必须更讲究成本—效能原则,按照效率最高、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总思路进行科[32]学全面合理的系统化设计,并据此进行实战后利弊得失的评估和改进”。三、应急物流与应急管理、现代物流、军事物流的关系哲学意义上的关系,主要指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应急物流既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现代物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军事物流彼此相互交叉而又相对独立。如图1-1所示。图1-1 应急物流与应急管理、现代物流、军事物流的关系示意(一)应急物流与应急管理的关系应急物流属于应急管理的范畴,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急物流相关内容一直存在于应急管理领域,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33]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2006年6月15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明确要“加强各类应急资源的管理”,要求在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建设、重要应急物资储备库规划、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等方面,加强[34]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随着应急物流理论和实践的深化发展,政府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应急物流建设。例如,“十二五”期间,确定全国性和区域性应急物[35]流建设项目,已经成为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二)应急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关系应急物流也属于现代物流的范畴,是现代物流体系中的一种特种物流。现代物流体系是应急物流的基础,为应急物流服务保障提供了资源和力量的基本保证。“应急物流作为现代物流衍生出来的[36]新生代事物,是为应对危机问题处理提供物资支援的物流分支”。加强应急物流建设,对于提高现代物流体系的运作效率、优化现代物流体系的资源配置具有现实价值和积极意义。(三)应急物流与军事物流的关系从国家安全战略全局来看,应急物流与军事物流都是社会公共服务产品。应急物流脱胎于军事物流,某种意义上说,应急物流与军事物流的“发展目标一致、地位作用相同、本质属性共通、建[37]设内容相近”,以至于有专家认为,“在研究应急物流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将目光回归到与军事物[38]流结合的角度”。原总后勤部曾发文要求,围绕应急物流等重大现实问题,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分析掌握特点规律,不断指导工作实践,为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因此,应急物流与军事物流彼此独立存在而又互有交叉重合,两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拓展】概念的界定概念是理论思维的细胞,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属概念是被定义概念的上位概念,但必须是最邻近的上位概念;种概念是指被定义概念,是相对邻近的属概念而言的;种差是指被定义概念和同类同层次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概念既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也反映对象的范围,这就形成了概念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概念的内涵,另一个是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概念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它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例如,“火炮”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口径在2cm以上,能发射炮弹的重型射击武器”;“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范围,是概念在量的方面的规定性,它表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有哪些。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就包括古今中外一切的人,既包括孔子、秦始皇,也包括柏拉图、拿破仑;“商品”这个概念的外延就包括古今中外所有具体的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每一概念都具有内涵和外延这样两个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因素,正因为如此,概念之间才得以相互区别,并且在使用概念时既不容混淆,更不容随意偷换。逻辑思维对概念的基本要求是:概念要明确。所谓概念明确,就是要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明确,即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具有什么本质属性应当是明确的,概念所指的对象是哪些应当是明确的。一个概念只有在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都是清楚明白的,才能说是明确的。概念要明确,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只有概念明确,才能作出恰当的判断,进而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取得正确的认识。(二)定义的方法及规则定义是用来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通过给概念下定义,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从而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定义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个部分构成的。被定义项就是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如上述事例中的“商品”就是被定义项。定义项就是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如事例“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定义项。定义联项就是联结被定义项与定义项的联结词,在汉语中常用“……是……”“……即……”“所谓……就是……”来表示。1.定义的基本方法定义的基本方法是内涵定义法,即种差加邻近属概念定义法。运用这种方法一般分三步进行:①找出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属概念。例如,给“商品”下属加种差定义,首先要从“物品”“产品”和“劳动产品”等不同层次的概念中,确定它邻近的属是“劳动产品”。②把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这种对象与包含在同一属中的其他种事物进行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即种差。例如,“劳动产品”中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和“不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两相比较,“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差别就在于是否“用来交换”,这就是“商品”在“劳动产品”这个属中的种差。③把种差“用来交换”和属概念“劳动产品”连接起来,形成定义项“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再用“是”这个联结词把定义项“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与被定义项“商品”联结起来。这样,就得出了“商品”的定义,“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结构公式为: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内涵定义法一般分为实质定义法、发生定义法、功用定义法、关系定义法等。实质定义,是种差揭示概念本质属性的定义,如“后勤指挥是后勤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后勤保障、后勤防卫和其他后勤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发生定义,是种差揭示事物发生情况的定义,如“油料战损是受敌火力打击和破坏、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油料损失”“核燃料是能产生裂变或聚变反应并释放出巨大核能的物质”。功用定义,是种差揭示事物功能和作用的定义,如“多功能净水车是具有取水、储水和水净化等多种功能的专用车辆”“核化污染监测车是用于测量阵地环境受核辐射、推进剂污染程度的专用车辆”。关系定义,是种差揭示被定义对象与其他对象关系的定义,如“后勤与经济是军事后勤与国家经济的相互关系”。2.定义的基本规则定义的基本规则是给概念下定义时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判定一个定义在形式上是否正确的标准。(1)不能“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如果定义项中直接或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那么就无法达到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目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同语反复”就是在定义项中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循环定义”则是在定义项中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循环定义或有种差而没有属概念,界定不完整;或既无种差也无属概念,等于没下定义。例如,“军校教员就是被人们称为军校教员的人”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军校教员”,定义项不过是重复被定义项而已,丝毫没有增加新内容,定义后仍不能明确被定义概念的内涵,因而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直系亲属就是旁系亲属以外的亲属”间接地包含了“直系亲属”这一概念,而什么是“旁系亲属以外的亲属”又需要用“直系亲属”来说明,这样的定义没有能揭示出概念的内涵,因而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2)定义项和被定义项所指的对象要等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定义过宽”就是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定义过窄”就是定义项的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比如“训练就是理论教育和专业技能的教练活动”的定义中所指对象就不等同,出现了定义不是宽就是窄的问题。(3)定义不能是否定判断。定义的目的是要揭示概念的内涵,使人明确被定义对象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因此,正确的定义一般都应该用肯定的形式。如果定义采用否定的形式,则只能说明被定义概念不是什么,或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这在一般情况下都不能达到定义的目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否定”的逻辑错误。定义中出现“定义否定”的错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定义中采用否定的语句形式,另一种是定义项中包含有否定概念。例如,“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而生产的产品”,定义联项用了否定词“不是”;定义“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而生产的产品”中,定义项“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而生产的产品”,则是一个否定概念。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表示被定义项“商品”不具有“供生产者自己消费而生产的产品”的属性。但是,“商品”究竟具有什么属性,仍然不清楚。为此,在给一个概念下定义时,应当尽量使用肯定的语句形式,而且在一般的情况下不能用否定的语句形式给概念下定义,定义项中不应包含否定概念,但否定概念的定义除外。(4)定义项不能包含有不确定的概念。定义项是用来明确被定义项内涵的,如果定义项使用含混不清的语词或概念,或者借用比喻,则被定义项的内涵就无法得到明确。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如,“应急物流技术是应急物流硬技术和软技术”,硬技术和软技术就是不确定的概念;“生命是通过塑造出来的模式化而进行的新陈代谢”,“塑造出来的模式化”就是不确定的概念,它往往使人不知所云;“儿童是生命之花”用比喻的语词下定义,其定义项只是对“儿童”这一被定义项的比喻,虽然能起到对儿童的赞美作用,但却达不到明确概念的目的。总之,定义是揭示知识主题内涵的逻辑方法,是对知识主题特有属性的界说。定义在人们的思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巩固认识成果的重要方式,而且在帮助人们掌握知识、检验把握概念的明确程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人们认识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列宁指出,“所有的定义只有有条件的、相对的意义,永远也不可能包括充分发展的现象的各方面的联系。”从这个意义来说,要给一个事物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必须尊重历史而又不能被历史所束缚,必须着眼现实而又不能拘泥于现实,必须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度抽象,使定义具有较广的覆盖面、相对的稳定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考察迄今为止的全部实践,突破时间和空间局限,摆脱体制的局限,从大量的理论与实践中,进行高度抽象,用言简意赅的文字,科学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三)界定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切勿轻视概念辨析。克劳塞维茨就针对当时有些不重视概念研究的现象尖锐地指出,“如果有谁认为这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那么他除非不进行理论研究”。不重视概念辨析,直接导致许多最基本的概念不能达成共识,虽然在理论研究中大量运用,但在理解上却大相径庭。(2)切勿随意制造名词。常常有学者很愿意提出貌似创新的名词,并不去认真研究其科学的内涵和外延,也不考虑其实用价值和可行性,不仅读者看不懂,恐怕作者自己也不一定明白。一些学者在理论研究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解释概念。很明显,从实践看,随意运用概念的不良后果就是把理论搞乱。有人常说,看一些理论文章和专著比较累,累的原因不是理论太深奥,而是概念太随意,让人十分费解。尤其是围绕最时髦的词组合出来的概念就最易使人混乱,像信息化、社会化等词派生的很多概念,都是让人很难把握的。(3)切勿概念口号化。概念在人们认识世界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概念既是理论研究的开始,又是深化理论研究的起点。在理论研究中,人们很愿意提出新概念,但概念提出后,往往就成了单纯的概念,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一些经领导者提出的概念名词,在各种文章、著作、讲话中大量出现,大家都习惯性地使用,但很少有人关注其确切的内涵,这就使重要的概念口号化。(四)特点分析的基本步骤特点反映了事物的规定性。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特点,对特点的分析是全面认识一个事物的重要方面。分析事物的特点,通常的步骤是:(1)确定选择参照物的条件,即回答参照物应具备哪些条件。(2)依据条件正确选定参照物。(3)明确分析特点的基本依据。(4)逐条与参照物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性或个性化。(5)反复推敲,形成综合性的结论。(五)逻辑起点的特征逻辑起点不是任意的抽象规定,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它是研究对象最一般的本质规定。作为对象适度合理的抽象规定,反映着对象最一般的本质关系,只有从这一抽象规定入手,联结其他规定性,才能形成对象的统一整体。第二,它是构成研究对象整体最基本最直接的要素。它不需要别的抽象规定来说明,却能说明其他抽象规定,是其他抽象规定的前提和基础,具有对象自身的基本特征,成为对象的最基本形态。第三,它包含着研究对象自身一切矛盾的“胚芽”。逻辑起点自身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它规定和制约着其他矛盾的产生。对象内在的一切矛盾都可以从这个矛盾统一体中找到“根据”。这是因为,上升过程是逻辑起点内在矛盾的展开,其构成了对象的矛盾统一整体。第四,它与历史上最初的东西相符合。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也就从哪里开始,历史的起点就是逻辑的起点,逻辑的东西必须与历史的东西相一致。【延伸阅读】《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一门历史悠久且有强大生命力的思维科学,它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科学领域地位很重要。形式逻辑能使人们思维更敏捷,能帮助人们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人们深入认识客观世界。阅读《形式逻辑》应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有:◆概念。◆判断。◆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实训作业之一】文献检索检索应急物流学科专业有关文献,认真阅读研究文献。(一)作业要求(1)区分重点时期、重点刊物、重点专家,依托网络系统,从“应急物流”“灾害救援”“Emergency Logistics”“Humanitarian Supply Chain”“Humanitarian Logistics”“Disaster Logistics”等词汇中选定关键词,检索不少于30篇中文和外文文献,并进行初步归类整理。(2)区分泛读、精读,初步梳理提炼主要学术观点,进行简要评论,并整理完成电子文档笔记。(3)区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4个级别,对文献阅读情况进行自评小结。(二)作业辅导1.文献检索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1)文献检索的方法。计算机检索的主要方法。①截词检索法。是为了在检索中避免西文单、复数的区别,以及名词、形容词的区别,保证检索的查全率,保持词的部分一致所采用的方法。有前方一致、后方一致、中间一致、中间不一致等形式。如后方一致,是保持检索词的后面一部分的一致性。②组配检索法。所谓组配即两个以上概念的组合。组配检索法即将表示提问的检索词用布尔逻辑连接成一个检索提问式进行计算机检索的一种方法。一般用and表示“和”的关系,用or表示“或”的关系,用not(and not)表示“否”的关系。③加权检索法。即检索者(用户)根据检索词的重要关系,分别给每一个检索词赋予一个值,经过特定的加权运算后,输入一个规定值,以此值的大小决定收取文献。④扩展检索法。是为节省时间并保证查全率所采用的应用上位概念扩展查找有关文献的方法。手工检索的主要方法。①顺(倒/抽)查法。顺查法:自课题研究的起始年代,由远而近查找。只要知道某一专题是从何年何时开始研究,某一方法或技术是在某年被发现或发明,就可从该年度开始查找线索。缺点是费时、费力、工作量大。倒查法:与顺查法相反,是一种由近而远、逆时间顺序的检索方法。一般由当年开始,倒查1~2年或5年、10年。查到的文献虽不如顺查法系统,但灵活、节省时间、效率高。抽查法:是针对学科或课题的研究特点,根据文献资料发表集中的年代或时期,抽出其中一段时间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一般适合在熟悉该学科、课题发展特点的情况下使用。②追溯法。追溯法是利用现有文献资料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的方法。一般多利用述评、综述或专著进行追踪查找。查到这些文献有助于对论文的背景和立论依据的深入理解,但缺点是漏检、误检的可能性较大。③分段法,也叫循环法、交替法。是交替使用“顺查法”和“追溯法”进行查找的综合性文献检索方法。这种检索方法多在科研人员选定了课题、制订了科研计划后使用,或在检索工具不全时使用。(2)文献检索的步骤。检索者因需求和习惯的不同,检索方法和途径也多不同,但检索的基本步骤却是一样的。一般包括:分析研究检索课题,明确文献检索要求;编制检索策略;使用检索工具,查找文献线索;了解馆藏情况,索取原始文献,满足课题需要。(3)文献检索的主要渠道。通常,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主要渠道:①利用计算机在网上查阅资料。互联网上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信息传递快,使用计算机在网上可以查找与自己科研有关的材料和信息、了解国内外的新动态,为科研提供依据。②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各地的图书馆藏书量很多,种类比较齐全,可满足不同人和不同课题研究的需要。③对报纸上的有关文章进行剪贴、归类整理。这种做法不但便于资料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使报纸充分发挥了作用。通过翻阅、整理报纸,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可以把值得借鉴的文章及时剪下来保存好,便于以后的运用。④从能够接触到的同行、专家等人士那里借阅、复印有关方面的书籍资料,并及时购买新出版的有关书籍。常见的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论文网。◆万方资源(含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成果等)。◆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学术期刊。◆万方学位论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龙源期刊网。◆人民日报。常见的外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Web of knowledge平台(含SCIE,SSCI,AHCI,INSPEC,BCI等)。◆EBSCO总平台(含ASP,BSP,PsycInfo,PsycArticle,ERIC,Ebooks等)。◆SpringerLink Journals.◆JSTOR.◆SpringerLink Books.◆Reaxys.◆ERIC.◆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库。◆Oxford Journals.◆Cambridge Journals.上述每一个数据库都有专属的特色,这些特色既有可能体现在学科或主题上,也有可能体现在文献年代上。科研工作者可以在图书馆的数据库介绍中了解和知晓不同数据库的文献特色,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能够有效服务自己当前研究领域或主题的特定数据库。(4)文献检索的方式。有了这些数据库,仅仅表明我们找到了蕴含我们想要的文献的“矿山”,但具体的“矿藏”究竟在哪个具体位置,还需要进一步借助搜索工具来确定。在电子资源数据库中,一般都提供多种形式的检索方式,如“主题”“篇名”“关键词”“作者”“单位”等。任何一种检索方式都可以帮助你找到想要的文献或论文,究竟是用哪种检索方式,取决于我们的检索需要或使用习惯。一般而言,“主题”和“关键词”是人们最常使用的检索方式,因为使用这两种检索方式可以搜索到尽可能多的与我们研究领域或主题相关的论文。使用“关键词”检索方式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所检索到的论文“精准度”相对较高,因为每篇论文在发表时都标有关键词。像类似“作者”这样的检索方式的使用机会就很有限,除非我们事先就知道谁在该领域发表过论文,但往往很多时候我们是根本不知道的。为此,关键词的选择或确定就成为有效检索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工作。何谓关键词?论文中的关键概念或术语、关键变量等就是关键词。在一篇论文中,一般会有3~5个关键词。我们在投稿时,杂志编辑一般会要求作者列出关键词。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方便读者将来检索。由此看来,在投稿时,关键词很重要。如果关键词选择不当的话,将很有可能影响该论文将来的检索及引用率。那究竟该如何选择和确定关键词呢?假如我们想研究“新高考背景下的大学自主招生”这个问题的话,哪些词是关键词呢?依据这个题目,关键词应该是:新高考、大学、自主招生。如果没有“新高考”这个关键词,你查到的文献可能就包含新高考政策出台之前的讨论大学自主招生的文献;如果没有“大学”这个关键词的话,你有可能会查阅到高中自主招生的文献;如果没有“自主招生”而只是“招生”这个关键词的话,你有可能查阅到既包含自主招生也包含非自主招生的文献。由此看来,关键词的最大作用在于有效地给你所需要的文献划定了边界,以帮助你少阅读一些与主题关系不太密切的论文。一个最简单的确定关键词的办法就是从论文的题目中析出。如《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这篇论文的关键词就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当然,有时候也不能完全凭论文题目来确定,因为论文题目中可能只有一个重要概念或术语。以《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几个关系》这篇论文为例,该论文题目中的重要概念只有“供给侧”。尽管如此,“供给侧”这个词组还不能作为关键词,因为这个概念最初来自经济学领域而不是教育学领域。如果直接将其用作关键词的话,我们将会搜索到很多经济学领域的论文。于是,为了更加准确,我们应该将“教育供给侧”作为关键词。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关键词呢?有些作者或读者可能会将“改革”这个词作为关键词,这样做显然不合适。因为这个词不是专门术语且用途过于广泛。你可以试一下,如果以“改革”为关键词来检索,会得到怎样的检索结果。其实针对这个题目,另外的关键词需要从论文中去挖掘和提炼。这时候的原则就是尽量去寻找那些与“教育供给侧”这个关键词有紧密联系的概念,如“有效供给”“结构性改革”等。限于时间和精力,我们往往不可能阅读所检索到的上千篇论文。那如何精选我们最需要的论文呢?以中文文献为例,为了节约时间并基于当前大部分院校的论文评价要求,建议优先查阅、下载和阅读那些被列入有一定影响力的引文索引库中的期刊,如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即使如此,我们也可能会遇到上百篇论文,时间还是很有限,怎么办?这时候建议我们依据所研究的主题缩小论文发表的时间,如近五年之内或三年之内。一般而言,后续的研究总是覆盖并反映之前的研究成果。2.文献阅读根据所读内容不同,可以进行泛读、略读、通读、精读、研读。泛读,可以一目十行,跳跃前进,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大略了解各学科进展情况,以使自己对学术动态保持关注和敏感,以便概观全局。略读,主要是为了发现其中的重要的部分,为了筛选,为通读和精读找到目标。通读,是对于本专业和所研究课题较为密切的文献资料,应该全面了解其内容。精读,对重要的文献资料,应仔细咀嚼,深刻体会,得其精髓。研读,对艰深的理论、深奥的哲理、未弄懂的科学原理及新的学说,都应进行反复阅读、深入研究。这样会得到很大的收益,发现其中的精金美玉,或有新的发现,或得到启迪,或触发灵感。[1]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上卷)[M].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64:86.[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149.[3] 注:《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第23期集中发表了王宗喜领衔的科研团队撰写的“应急物流专题系列报道”10篇论文;《重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发表了欧忠文等撰写的《应急物流》一文。[4]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EB/OL].(2009-03-13)[2009-03-15].http://www.gov.cn/zwgk/2009-03/13content_1259194.htm.[5]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EB/OL].(2014-10-04)[2014-10-0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04/content_9120.htm.[6]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2014-12-24)[2014-12-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2/24/content_9337.htm.[7]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的通知[EB/OL].(2015-08-03)[2015-08-25].http://bgt.ndrc.gov.cn/zcfb/201508/t20150813_745175.html.[8]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7-19)[2017-07-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19/content_5211752.htm.[9] GB/T 18354—2006,物流术语[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10] 何明珂.应急物流的成本损失无处不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18-19.[11] 高东椰,刘新华.浅论应急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22-23.[12] 欧忠文,王会云,姜大立,等.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3):164-167.[13] 王丰,姜玉宏,王进.应急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1.[14] 孟参,王长琼.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流程分析及其管理[J].物流技术,2006(9):15-17.[15] 列宁.哲学笔记[M].2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3.[16] 邹晓美,樊守林.论《突发事件应对法》与应急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2008(8):38-40.[17]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标准馆.美国标准目录.2010[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18] THOMAS A.Humanitarian logistics:Enabling disaster response[J].Fritz Institute,2003:15.[19] SAMII R,VAN WASSENHOVE,L N,KUMAR K,et al.Choreographer of disaster management:the Gujarat earthquake[R].Report No.602/046/1,Fontainebleau,France:INSEAD.[20] 谢如鹤,宗岩.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5):55-58.[21] 王旭坪,傅克俊,胡祥培.应急物流系统及其快速反应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6):127-131.[22] 王丰,姜玉宏,王进.应急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4-5.[23] 邹晓美,樊守林.论《突发事件应对法》与应急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2008(8):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