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3 14:02:0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李良荣《西方新闻事业概论》(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章 世界近代新闻媒体的产生和勃兴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在争取言论自由的腥风血雨中勃兴

从16世纪到19世纪,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大致有4个时期。

1.第一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1)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发明活版印刷机,文艺复兴运动遍及欧洲,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两者的碰撞在欧洲引发一场思想大地震。(2)技术的进步威胁到封建王朝的统治,各国统治者先后颁布法令,严厉压制出版物。这场斗争是新思想与旧思想之战,是封建禁锢与出版自由之战,也是王权与新技术之战。(3)在欧洲各封建王朝扼杀出版自由的禁令中,英国都铎王朝1586年颁布的星法院法令,最著名、最具影响力,成为欧洲各国王朝上百年出版管制的范本。

2.第二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敌对双方的宣传需要以及市民对了解错综复杂局面的需要,使得报刊活跃一时,从而大大推动报刊的发展。(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这一时期的序幕。代表资产阶级的国会派与保皇派都有自己的宣传报刊。(3)对资产阶级革命真正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89—1794年)的报刊。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马拉创办、主持的《人民之友报》。

3.第三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在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都以不同形式宣布出版自由、言论自由。

①英国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宣布国王不得干涉人民的言论自由。

②美国1791年通过《人权法案》,明确载明国会不得剥夺人们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

③法国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著作和出版自由。

④德国在魏玛公国时期的宪法规定,德国人在一般法律内,有权通过言论、印刷品、图画及其他方式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2)为限制出版自由,各种政府先后采取的方法如下:

①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

②政府制定法律扼制出版。

③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

4.第四时期(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政党报刊时期(1)政党报刊时期,是指以不同政党面貌出现的报纸占有主导地位。这既有政治原因,也是环境所迫。

①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各利益集团在反对封建王朝的斗争中暂时联合起来,一旦革命成功,不同利益就驱使政党争权夺利。

②在报刊环境上,高额的印花税、保证金以及出版物事前检查制、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使得独立报刊难有生存空间,各种报刊不得不投靠政党、政府。(2)报纸在诞生以后的300年时间内,为争取自由、获取生存空间经历了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过程。

二、近代报业定型第四势力地位确立

1.19世纪中叶以前,报业地位脆弱

报业地位脆弱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两方面:(1)报纸只是上层阶级的玩物,没有扎根在民众中,不可能从民众中汲取力量。(2)报纸虽有时是社会舆论机构,但只反映上层阶级不同派别的观点,并非真正民意。

2.19世纪中叶以后,面向社会大众的报纸——便士报开始诞生(1)各国“便士报”的总特点

①报纸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它们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接受政党、政府或明或暗的津贴,也不依附于任何政党、政府,实行对任何政党、政府保持独立的方针。

②报纸真正是以新闻为主,而不像政党报那样以评论为主。

③面向社会大众。新闻是写给社会大众看的,所以有许多街头巷尾的社会新闻,包括大量的煽情新闻、黄色新闻;新闻简短、通俗,有不少新闻带有故事情节,被新闻史学者称为“故事新闻”。售价低廉,使平民百姓足以消费。

④高度重视经营,广告和其他经营收入真正成为报纸的生存之本。(2)便士报的影响

①在世界新闻史上,“便士报”奠定近代报业的基础。

②“便士报”第一次真正让新闻取代言论成为报纸的主角,报纸真正成为新闻纸。

③随着“便士报”的普及,报纸开始在社会底层扎下根来,对社会开始产生实际影响。

3.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一批严肃的综合性日报真正奠定报纸社会地位(1)严肃性报纸的共同特点

①继承“便士报”的传统,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自主,不依附于任何政党、政府,尽管它们和政党、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都是政企合一的综合性日报。政企合一,即它们追求政治目标和社会影响,自觉地维护国家利益和统治阶级利益,但以企业形式来管理,同样追求经济利益。

③都以中、上层阶级为主要读者对象。新闻以硬新闻为主,严肃、严谨,很少有煽情新闻,同时高度重视评论。

④都以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来经营报纸,注重物色杰出人才,内部管理严格,力争利润的最大化。(2)严肃报纸的影响

①意味着信息性新闻取代故事性新闻成为报纸新闻主体。

②意味着政企合一型综合性日报取代廉价小报成为报业主流。

从20世纪开始,报纸对各国乃至对世界的历史进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一些有影响力的大报构成国家权力机构的一个部分,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一、名词解释

1.事先检查制

2.印花税

3.便士报(廉价报刊)[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社科院2007年研]

二、简答题

1.简述争取言论自由斗争的几个时期。

2.简述美国“便士报”兴起的社会背景、传播内容与特征。[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事先检查制

答:这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政府最先采取的措施,防止报刊来批评政府。1662年6月,英国议会制定出版法案,明确规定报刊发行实行许可证制度,规定出版物必须受议会设立的检察官的检查。1688年“光荣革命”后仍然实施,直到1694年通过出版法案才正式废止。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于1810年重新恢复新闻事先审查制度。而德国从1819年开始重新执行书报检查制度。

2.印花税

答:英国国会在1712年5月16日通过印花税法案除报刊税外,还征收广告税、纸张税。种种税费占出版费约三分之二,深重的税赋使得报刊人入不敷出。印花税实行不到半年,报刊就停办一半。德国、俄罗斯都先后实行过印花税。直到1861年英国才取消印花税,以后欧洲各国陆续取消。

3.便士报(廉价报刊)[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社科院2007年研]

答:19世纪中叶后,便士报出现,并成为全美主流报纸。在美国,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是本杰明·戴1933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其特点为:报纸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它们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接受政党、政府或明或暗的津贴,也不依附于任何政党、政府,实行对任何政党、政府保持独立的方针。报纸真正是以新闻为主,而不像政党报那样以评论为主。面向社会大众。新闻是写给社会大众看的,所以有许多街头巷尾的社会新闻,包括大量的煽情新闻、黄色新闻;新闻简短、通俗,有不少新闻带有故事情节,被新闻史学者称为“故事新闻”。售价低廉,使平民百姓足以消费。高度重视经营,广告和其他经营收入真正成为报纸的生存之本。

二、简答题

1.简述争取言论自由斗争的几个时期。

答:从16世纪到19世纪,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大致有以下四个时期:(1)第一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

①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发明活版印刷机,文艺复兴运动遍及欧洲,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两者的碰撞在欧洲引发一场思想大地震。

②技术的进步威胁到封建王朝的统治,本能的恐惧使各国统治者先后颁布法令,严厉压制出版物。这些禁令都不约而同地集中于新兴技术即印刷术上。这场斗争是新思想与旧思想之战,是封建禁锢与出版自由之战,也是王权与新技术之战。

③在欧洲各封建王朝扼杀出版自由的禁令中,英国都铎王朝1586年颁布的星法院法令,最著名、最具影响力,成为欧洲各国王朝上百年出版管制的范本。(2)第二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①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敌对双方的宣传需要以及市民对了解错综复杂局面的需要,使得报刊活跃一时,从而大大推动报刊的发展。

②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这一时期的序幕。代表资产阶级的国会派与保皇派都有自己的宣传报刊。

③对资产阶级革命真正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89—1794年)的报刊。这些报刊都是政治报刊,大力鼓吹推翻僧侣、贵族统治的革命,同保皇派展开论战。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马拉创办、主持的《人民之友报》。(3)第三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①在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都以不同形式宣布出版自由、言论自由。

英国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宣布国王不得干涉人民的言论自由;美国1791年通过《人权法案》,明确载明国会不得剥夺人们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法国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著作和出版自由。德国在魏玛公国时期的宪法规定,德国人在一般法律内,有权通过言论、印刷品、图画及其他方式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为限制出版自由,各种政府先后采取的方法有:

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这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政府最先采取的措施,防止报刊来批评政府。这种事先检查制度引发越来越激烈的反抗。

政府制定法律扼制出版:为取代报刊事先检查制度,各国政府都先后制订了煽动法、诽谤法来扼制出版物。

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英国国会在1712年5月16日通过印花税法案,除报刊税外,还征收广告税、纸张税。与征收印花税相辅相成,政府以津贴方式支持、收买一批报纸,并把津贴列入政府预算。(4)第四时期(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政党报刊时期

①政党报刊时期,是指以不同政党面貌出现的报纸占有主导地位。这既有政治原因,也是环境所迫。

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各利益集团在反对封建王朝的斗争中暂时联合起来,一旦革命成功,不同利益就驱使政党争权夺利。在报刊环境上,高额的印花税、保证金以及出版物事前检查制、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使得独立报刊难有生存空间,各种报刊不得不投靠政党、政府。

②报纸在诞生以后的300年时间内,为争取自由、获取生存空间经历了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过程。

2.简述美国“便士报”兴起的社会背景、传播内容与特征。[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答:在19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批大众化便士报。(1)美国“便士报”兴起的社会背景

①政治民主化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获得成功,“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学说深入人心,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秩序已经基本确立。公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国家法制的保障。这种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直接转化成了大众化报刊滋生的沃土。

②进入19世纪以后,美国的工商业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各大港口和商业中心城市都有了日报。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而广告又成了工商业进一步扩张的重要手段。报刊又是最基本的广告媒介。作为大众报业的一个基本特征,价廉到普通的工人农民都能买得起,没有广告收入,也是难以想象的。

③城市规模的扩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城市在数量、规模上都实现了很大的扩张。一方面,大量的破产农民拥进城市,而报刊正好可以成为他们学习知识,顺应工作需要的工具。城市规模的扩张,不仅增强了社会对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且为报业的发展准备了更多的读者。

④随着印刷技术的多次改进,印刷成本从30年代起也大大下降。还有交通电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新闻传播时效的提高,为广大读者更早地接受新闻创造了物质条件。

⑤通讯社的出现及其发展。作为一种消息工厂、消息批发商,通讯社延伸了报刊媒介的新闻采集手段。通讯社以廉价的服务,扩张了报纸的视野范围,降低了消息采集乃至报纸制作成本,从而加强了近代报业的经营基础。(2)美国“便士报”的传播内容

19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纽约出现三家成功的“便士报”。

①1833年9月3日,本杰明•戴在纽约创办的《太阳报》是首家成功的美分报。该报为四页小报,内容偏重地方和社会新闻,注重趣味性,广告也较多,出版四个月就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②1835年5月6日,贝奈特创办《纽约先驱报》,该报除了地方新闻和社会新闻外,还有较多的经济、金融和社交新闻。在社会新闻方面,该报因过分渲染犯罪场面、侮慢教会、随意诽谤其他报人,曾遭受到社会各界对它发动的“道德战争”。1846年,《先驱报》向欧洲发行海外版,19世纪60年代该报的发行量超过《太阳报》,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报纸。

③1841年4月10日,霍拉斯•格里利创办《纽约论坛报》。鉴于社会各界对《纽约先驱报》的“道德战争”,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格里利决心创办一家高雅而有思想的美分报。马克思应邀为它撰稿12年。《纽约论坛报》重视采访,文章较有文学味,不详尽报道犯罪新闻,拒绝不道德的广告,对社会下层表现出同情。(3)美国“便士报”的特征

①标榜自己是超党派独立报纸。这与政党报刊公开表明党性原则绝然不同。大众化报纸的读者队伍明显地超越了政党报刊读者的阶级界限。

②维持了经济上的独立。工业革命给报纸增加了大量的具有购读能力的读者,出于拓展市场的需要,新兴的工商资产阶级大大地增加了广告开支。报纸的收入空前地增加,发行与广告成了支撑大众化报纸的两大支柱。经济上的自立,为政治上的独立创造了条件。

③与政党报刊相比,大众化便士报纸大大地拓展了报道领域,尤其是重视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人情味新闻以及煽情主义新闻。这显然是为了满足广大中下层读者的需要。

④内容通俗,平易近人。在文字上,以口语、现代语言为主。在版面编排上,使用多行标题,大量采用图片,使报纸摆脱了过去庄重、呆板、严肃的传统,而显得醒目、生动,富有变化的活力。

⑤定价远比政党报刊低廉。这正是大众化报刊得以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报纸的廉价化,使得下层民众都有能力购买,从而在根本的意义上拓展了报业的生存空间。

第二章 美国新闻业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美国新闻业简史

美国新闻史上的重大事件:(1)1704年4月24日,波士顿邮政局长坎贝尔创办《波士顿新闻信札》,这份周刊被视为美国现代新闻史的开端。(2)1789年9月,美国议会增加10条修正案,又称人权法案,是确立美国新闻自由体制的基石,确保美国新闻业长达一百几十年的繁荣。(3)1833年9月3日,本杰明·戴在纽约出版《纽约太阳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便士报”。6个月后,该报引发美国新闻史上的“便士报”运动。(4)1848年,纽约6家报纸合办“港口通讯社”(1857年改组为“纽约报联社”,1892年又改称“美联社”),是美国第一家通讯社。(5)1846年5月13日,《巴尔的摩太阳报》首次使用电报传递快讯,发出美国总统向墨西哥宣战的消息。由此产生倒金字塔的消息结构。倒金字塔的写作结构标志着新闻写作体裁的正式诞生,成为消息的典型表现手法,并推广到全球。(6)1896年8月,阿道夫·奥龙斯接办《纽约时报》并改版,大量刊登时政、经济、外交的硬新闻以及立论公正、深刻的社评,开创报业的新时代——“信息模式”。(7)1892年,斯克里普斯家族创办全美第一家报纸集团。(8)1920年11月2日,正式领取执照的匹兹堡KDKA电台开始播音,播出的第一条新闻是哈定当选美国总统。标志着美国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9)1939年4月30日,全国广播公司(NBC)首次用电视转播纽约世界博览会“明天的世界”开幕式,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开幕式上致词,成为第一位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美国总统。(10)1950年,美国首次播出彩色电视节目,1950年联邦通讯委员会正式批准采用“点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通称NTSC制。(11)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会采用TCP/IP协议,将各大学、研究所的电脑连接,1990年采用英国人提姆·柏纳·李发展的万维网,自此开创互联网时代。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互联网开始起飞。

二、美国新闻业现状

1.美国是现代新闻媒介的发源地

以1833年《纽约太阳报》创办为标志的“便士报”运动开启报纸现代化之路。广播、电视首先在美国投入商业运行。

2.美国是当今世界传媒业的霸主(1)拥有世界一批最大的传媒公司,如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维亚康姆、迪斯尼等。(2)美国的媒体已渗透到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媒体产品遍布世界角角落落,对世界事务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①美联社是全球最大的通讯社。

②《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3家报纸,是各国政要、金融业人士必须关注的案头报。

③《时代》、《新闻周刊》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两份新闻周刊。

④拥有世界覆盖面积最广的电视频道。

⑤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影视剧更是充塞着世界各地。

3.美国新闻业的现状(1)报纸。美国报纸根据报纸受众定位,坚持以提供严肃新闻和解释性报道为主。(2)电视。美国的电视频道化比较彻底。(3)电台.在电视冲击下,20世纪90年代以后,广播重新寻找到新的定位,彻底走专业性道路。广播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窄播”,收听率节节上升。

三、美国传媒业的特点

1.新闻媒体基本上都是私营的(1)从20世纪20年代无线电台诞生开始,美国的广播业坚持走民营之路,只是由政府控制许可证的发放。(2)所有的报纸、杂志,绝大多数的电台、电视台(占有95%以上的收视率)都是私营的。

2.新闻媒介的运作实行彻底的商业化(1)公共电视台由政府给予财政支持,其余所有媒介都以广告收入和其他经营收入作为全部财政来源。(2)为争夺受众,各媒体展开激烈的竞争,不断推陈出新。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是美国传媒业的一大亮点。(3)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虽然为争夺受众展开激烈的竞争,但在竞争中,各种媒介扬长避短,均衡发展。

3.新闻媒介高度垄断(1)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大鱼吃小鱼、快鱼追慢鱼,造成剧烈的兼并。(2)现在美国重要的报刊、电台、电视台以及互联网都被大企业所控制,数家大的垄断公司在全美乃至全球展开激烈竞争。

4.美国新闻媒介具有高度独立性(1)受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庇护,美国新闻媒介具有与生俱来的独立性。(2)独立的报格是美国新闻从业人员最珍惜的传统。(3)这种独立性表现在新闻媒介敢于并乐于监督政府、监督大公司的不法行为。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一、名词解释

1.曾格事件[人大2015年研]、曾格案件[重庆大学2016年研;南京大学2013年研;南京师大2008、2006年研;北大2007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2

2.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清华大学2009年研;人大2006年研]

3.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清华大学2009年研]

4.贝内特和《先驱报》[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

5.赫斯特(William R.Hearst)[北大2009年研]

6.《华尔街日报》[上海财大2010年研]

7.“掏粪运动”[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南京大学2007年研]

8.“炉边谈话”(Fireside Chats of Franklin D.Roosevelt)[华南理工2016年研;南京大学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清华大学2007年研;社科院2006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研]

9.太阳报[华中科大2013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10.潘恩[四川大学2005年研]

11.《纽约时报》[四川大学2010年研;暨南大学2010年研]

12.默多克[华中师大2013年研;人大2011年研]

13.普利策[南开大学2011年研;四川大学2011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华中师大2005、2003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研]

14.《华盛顿邮报》[厦门大学2016年研;人大2014年研;上海财大2014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研;四川大学2003年研]

15.美联社[暨南大学2011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8年研]

16.爱德华·默罗[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研]

17.黄色新闻[清华大学2017年研;华东师大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4年研;清华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

18.KDKA广播电台[北大2006年研;人大2005年研]

二、简答题

1.简述托马斯·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南开大学2007年研]

2.简析美国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对于媒介产业发展的意义。[人大2005年研]

3.简述华盛顿邮报的历史与现状。[人大2005年研]

4.谈谈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内容与价值。[北大2008年研]

5.结合《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谈谈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和道德修养。[上海大学2012年研]

6.简述美国廉价报纸的兴起、发展与影响。[南京大学2009年研]

7.简述普利策的办报特色。[北大2008年研]

8.从《今日美国报》分别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竞争,论报业的发展趋向。[北大2003年研]

9.简要评述《纽约时报》的办报理念与办报方针。[四川大学2008年研]

10.简述托马斯·杰弗逊对美国新闻事业的贡献。[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华中师大2010年研]

11.简述爱德华·默罗的记者生涯。[清华大学2008年研]

12.简述《美国之音》对外宣传的几个历史阶段及主要宣传手法。[华中师大2007年研]

13.美国商业广播电视在经营方面的利弊如何?试简述之。[人大2006年研]

14.简述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的主要任务以及具体职能。[南京师大2009年研]

三、论述题

1.试论美国“一城一报”现象的形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

2.谈谈普利策的主要新闻活动及其对于当今传媒的启示意义。[南京大学2006年研]

3.结合史实和现实,谈谈你对黄色新闻的认识。[南京大学2008年研;华中师大2005、2003年研]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曾格事件[人大2015年研]、曾格案件[重庆大学2016年研;南京大学2013年研;南京师大2008、2006年研;北大2007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

答:“曾格事件”又称“曾格案件”,是关于美国新闻出版自由的一起著名案件,是后来美国宪法里“新闻自由”的伟大开端。约翰·彼得·曾格是纽约一个普通印刷商,1733—1734年间,他的《纽约周刊》由于披露政府腐败而遭到起诉。1734年法庭审理此案时,当时的著名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主动出庭为他辩护。“曾格案件”在人类法律史上首次奠定了两个法律原则——“新闻自由”和“陪审团否决权”。这两个原则后来在英美的宪法中都得到确认,尤其是“新闻自由”原则,二百多年来,陆续写入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这一案件也被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它在美国新闻诉讼的司法实践上确立了以下三条基本原则:①诽谤必须是捏造事实,陈述事实的不是诽谤;②对诽谤罪要有事实真伪的证据,不能凭空指控;③判定出版物是否犯有诽谤中伤或煽惑人心的罪名,必须由陪审团做出裁决,不得由法官个人决定。这三条原则实际上标志着“批评政府无罪的原则”在美国初步确立。随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制定并于1791年批准生效,美国新闻自由第一次写入宪法,其法制化进程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2.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清华大学2009年研;人大2006年研]

答: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对现代世界新闻政策理念产生重大影响的宪法性文件。1787年在费城召开的美国联邦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宪法,没有将新闻出版自由等公民权利明确列入其中,遭到反联邦派的反对。1789年,经过一番激烈斗争,各州虽然均已接受宪法,但1791年又通过了对宪法的10条修正案,后来称为《权利法案》,并成为宪法的一部分。《权利法案》第一条明确规定,国会不得指定任何法律剥夺言论或新闻自由。法案还规定了个人自由权利,包括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出版自由以及和平集会自由等。至此,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宪法的重要补充得以在书面上确立下来。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在美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3.19世纪30年代《纽约太阳报》[清华大学2009年研]

答:《纽约太阳报》于1833年9月3日创于纽约,本杰明·戴总编,其口号是:“照耀所有人(It Shines for A11)”。初为清晨编辑版,夜间编辑版于1887年开始实行。《纽约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按商业原则创办的商业报纸,也是第一份获得成功的“便士报”。《纽约太阳报》的零售价是一美分或一便士,故称“便士报”,又称“廉价报纸”。由于其发行的成功和开创性作用,与后来创办的《纽约先驱报》和《纽约论坛报》并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三大便士报。

4.贝内特和《先驱报》[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

答:1835年5月6日,詹姆士·戈登·贝内特在纽约创办的《先驱报》获得了成功。为战胜《太阳报》,贝内特提出“人道主义”、“改革社会”、“自由民主主义”等口号,60年代该报发行量超过《太阳报》而居全国各报之首。这份报纸在欧洲也被广为订阅,成为最受欢迎的一家美国报纸。《先驱报》首次确立了报纸要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新闻报道的面广、速度快、文字通俗、议论辛辣。警署新闻经常引起社会轰动,首创的华尔街新闻引起纽约商界的重视。创办人贝内特因为使报纸闯入并干预了社会生活,被看作是美国第一个真正的记者。

5.赫斯特(William R.Hearst)[北大2009年研]

答:威廉·伦道夫·赫斯特1895年来到纽约,购得一份陷入困境的报纸,更名为《纽约新闻报》(New York Journal),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激烈竞争。赫斯特的办报方针是,得到新闻,尽快得到新闻,不怕花钱;不断地以喧嚣刺激读者,攻击不正当财富,向穷人许愿,以吸引读者。该报注重犯罪新闻、丑行、灾祸报道和各种特写,并大量应用照片。其版面与刺激性,和普利策的《世界报》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不惜高额薪金从《世界报》挖走该报星期日报的全班人马。赫斯特也通过搞一些社会运动,以标榜其对贫民特别是受压迫者的同情,如用事实揭露政府官员滥用职权,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来增加报纸声誉。在与普利策的竞争中,大量应用暴露性新闻与犯罪新闻是赫斯特的拿手好戏。他的《新闻报》在煽情主义方面超过了《世界报》。赫斯特一生最轰动的事件包括同普利策的竞争,煽动美西战争和教唆刺杀麦金莱总统。

6.《华尔街日报》[上海财大2010年研]

答:《华尔街日报》1889年由道·琼斯公司创办于纽约。最初是一张金融类报纸,30年代末成长为综合性日报。该报的经济分析和道·琼斯公司汇编的股票指数,历来为国内外经济界所关注。非商业性新闻、人物专访、时政述评、各种各样的专栏和关于文化的讨论深刻、丰富,也颇有声誉。该报头版不登照片,刊头古朴典雅,六栏的版面朴实无华,给读者以很强的亲和力。《华尔街日报》有东部、中西部、西南部、西部四个版,要闻基本相同,地方性新闻和广告有所区别。

7.“掏粪运动”[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研;南京大学2007年研]

答:“掏粪运动”是指20世纪初新闻界中以杂志为主体掀起的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写揭露新闻的记者的比喻。“掏粪运动”中的著名人物是美国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是该运动中的经典之作。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上,“掏粪运动”逐渐衰落。尽管有些文章带有煽情主义和谩骂倾向,但它在影响和引导社会方面起的巨大作用向人们展示了新闻报道的功能,使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成为一个大声疾呼改革的时代,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8.“炉边谈话”(Fireside Chats of Franklin D.Roosevelt)[华南理工2016年研;南京大学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清华大学2007年研;社科院2006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研]

答:“炉边谈话”(Fireside Chats of Franklin D.Roosevelt)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1933年3月12日即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一周的最后一天,他在白宫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在壁炉旁装置扩音器。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主任哈里·布彻便随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好了。”于是就此定名。此后,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罗斯福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9.太阳报[华中科大2013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答:《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由本杰明·戴1833年创于纽约。该报有明确的办报方针,低价发行,售价一美分,提供“当天所有的新闻”,刊登大量广告;注重新闻的趣味性;良好的销售方法。但是格调不高,消息低级庸俗,甚至制造假新闻。

10.潘恩[四川大学2005年研]

答: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论家,激进派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1776年1月发表政论小册子《常识》,呼吁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统治,参加北美独立战争。后与保皇分子神学院院长展开论战写就《林中居民的信札》,猛烈抨击英国政府的暴政,坚决主张独立,号召人民拿起武器投入战斗。在革命危急关头,他发表13篇《危机》鼓舞士气,由此成为美国报刊史上有名的政论文章。托马斯·潘恩用自己的头脑、笔杆和勇气,为美国独立战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也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11.《纽约时报》[四川大学2010年研;暨南大学2010年研]

答:《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由亨利·J·雷蒙德和乔治·琼斯于1851年9月18日创刊,是美国高级报纸(或严肃刊物)的代表,长期以来拥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该报由纽约时报公司在纽约出版,原名《纽约每日时报》,1859年9月14日改为现名并沿用至今。1896年A.s.奥克斯买下面临绝境的《纽约时报》,确定了时报的新闻报道原则:“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他大胆地增刊扩版,在新闻报道上不惜投资,大量增加在当时颇为稀有的国际新闻内容。1897年奥克斯提出了《纽约时报》的格言:“所有值得印刷的新闻”,被公认为对“黄色新闻界”的挑战。1969年后由家族企业变为股份公司。自创刊以来,《纽约时报》一直以报道政府的重要文件和重要人物的言论为主,因而被称为“档案记录报”。目前,《纽约时报》从发行量上看,是仅次于《华尔街日报》和《今日美国》的美国第三大报纸。但从影响力上看,它以覆盖全世界的实力,牢牢占据着“美国头号大报”的位置。

12.默多克[华中师大2013年研;人大2011年研]

答:默多克(Rupert Murdoch)是跨国报纸及影视实业家。他起家于澳大利亚,创办《澳大利亚人报》,后转战英美,他的麾下有久负盛名的英国高级报纸《泰晤士报》、大众报纸《太阳报》,控股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美国《纽约邮报》,美国第四大广播网福克斯,执掌传媒帝国新闻集团。新闻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亦称为“默多克的传媒帝国”。默多克过度追求利益、报纸过度煽情的风格受到了西方新闻界的批评。

13.普利策[南开大学2011年研;四川大学2011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华中师大2005、2003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研]

答: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1847—1911)著名报人,美国编辑,报纸业主,是美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新闻学家和报业巨匠。他从小立志,靠自学闯入新闻界。先后购买了《西方邮报》,《圣路易斯快邮报》和《纽约世界报》,并对报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的报纸倡导各种社会改革运动,同时也靠耸人听闻的手法,报道色情、暴行等新闻来吸引受众眼球。他为新闻成为社会公认的一门学科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发动的新闻改革运动,对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被认为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新新闻传播业”的创始人。遗嘱捐赠200万美元创办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并赠款设立“普利策奖”。

14.《华盛顿邮报》[厦门大学2016年研;人大2014年研;上海财大2014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研;四川大学2003年研]

答:《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由斯蒂尔森·哈钦斯于1877年12月6日在华盛顿创刊,是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最大、最老的报纸,具有很高的国际声望,但仅限于华盛顿发行。属于华盛顿邮报公司。由于位于美国首都,擅长于报道美国国内政治动态,经常发表一些评论和分析性文章,是了解和研究美国内政外交的重要报刊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通过揭露水门事件和迫使理查德·尼克松总统退职,获得国际威望。1880年成为华盛顿特区首家每日出版的报纸。2009年《华盛顿邮报》的日发行量达58.2万份,是美国第五大受欢迎的日报。近年来,由于网络媒体的兴起,《华盛顿邮报》受到了巨大的冲击,2009年关闭华盛顿之外的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三个主要分支机构。2010年8月2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司与音响器材大亨悉尼·哈曼签署协议,以象征性的一美元出售旗下连年亏损的杂志《新闻周刊》。

15.美联社[暨南大学2011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8年研]

答:美国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简称美联社,是由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合作型机构。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闻采访机构之一。总部在纽约。1848年创立于芝加哥,前身为港口新闻联合社,由当时纽约《太阳报》等6家报纸组合而成,1875年更名纽约联合新闻社,1892年经过改组,使用现名。最初按其章程规定,稿件只供本社成员报纸使用。1945年经美国最高法院裁决,修改了接收新成员章程,并允许非本社成员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单位订稿。经过多年发展,美联社今天已成为使用多种形式向各种媒体全方位播送新闻的国际通讯社,每天的受众在一亿以上。美联社还同道·琼斯公司合作,办了美联一道·琼斯专业新闻社,向国内外提供经济新闻和信息,订户遍及几十个国家。美联社最先提出并大力倡导客观性法则,使其在西方被奉为职业理念。

16.爱德华·默罗[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研]

答:爱德华·默罗(Edward Murrow,1908—1965)美国CBS著名记者,美国广播电视史上的杰出人物。1938年3月12日,他和夏勒等人首先推出了广播史上的第一次《新闻联播》。二战期间,作为战地记者,他的《这里是伦敦》的报道赢得极大声誉。战后,主办的《现在请听》极受欢迎。默罗转向电视界后主持电视专栏节目《现在请看》,显示了电视传媒的强大力量。他的电视实践创立了严肃电视干涉社会生活的良好传统,扩大了电视新闻在公众中的巨大影响力,并且主张对世界事务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报道。曾任美国新闻署署长。

7.黄色新闻[清华大学2017年研;华东师大2015年研;华中师大2014年研;清华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

答:黄色新闻是指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黄色新闻是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得名于美国《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之间的竞争,并在两报的激励竞争中发展起来。1899年至1900年,是美国黄色新闻发展的高峰。当时全国的主要报纸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纯粹的黄色报纸。黄色新闻的特征:使用打字号煽动性标题;滥用照片;种种欺骗手法;星期日增刊;标榜同情“受压迫者”。

18.KDKA广播电台[北大2006年研;人大2005年研]

答:KDKA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商业电台,第一座有正式营业执照的广播电台,于1920年11月2 E1在美国匹兹堡开始播音。该台首次广播的内容,是关于哈定和考克斯在总统竞选中的得票数。其时效之快,使美国报界大吃一惊。KDKA电台的成功,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从此,新兴的电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播出内容有当地新闻、邀请艺人现场表演、为临睡前的孩子们朗读故事等。

二、简答题

1.简述托马斯·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南开大学2007年研]

答:托马斯·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资产阶级革命家。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上杰斐逊执笔起草了《独立宣言》,成为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旗帜,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被马克思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认为:(1)世界上每个政府都有人类的弱点和腐化堕落的胚芽,为了防止政府蜕化,必须由人民来监督。为了防止犯错误,就必须通过报纸让人民充分了解公共事务。虽然他们有时也会被引入歧途,但将会迅速纠正自己。(2)民意是政府存在的基础,要向人民提供关于它们自己事务的全部情况,并且力争做到使这些报纸深入到全体人民之中,而不是在政治贵族中传播信息。第一个目标是给人民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新闻自由。(3)言论出版自由与政府的秩序是一致的,正派的政府不会被言论打倒,决不能限制出版自由,除非对公民的名誉造成损害。人权法案没有明确宣布言论自由,实在是令人不能容忍的疏漏,必须在今后的立法中予以纠正。(4)他要求新宪法应该包括一个声明,即联邦政府将永远不限制报纸发表任何它们高兴发表的东西;也不减轻出版商对于所发表的错误事实承担的责任。对诽谤不必恐惧,说实话就不是诽谤,即使纯粹的诽谤,也有人民做出公正的判断。

杰斐逊关于新闻自由的名言至今仍被人们广为流传:“如果由我来决定选择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要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离开了对新闻出版自由的保障,就无其他自由的保障可言,当公众舆论允许自由表达时,其力量是不可抗拒的。”“没有监察官就没有政府,但是,哪里有新闻出版自由,哪里就可以不需要监察官。”

2.简析美国纽约《太阳报》的成功对于媒介产业发展的意义。[人大2005年研]

答:《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是本杰明·戴于1833年9月3日在纽约创办的。在它创办前,就已有了三家廉价报纸,但刊行不久就夭折了。《太阳报》却获得了明显的成功:创刊时印行1000份,四个月后,销售5000份,居纽约各报之首;一年后达10000份,三年后30000份,发行量空前巨大,震动了报界。它的出现和成功是资产阶级报纸向廉价报纸发展的转折点。《太阳报》的成功是传媒经济勃兴的标志,传媒产业化运作的开端,是传媒产业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十分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对传媒产业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1)正由于该报的创办并运作成功,传媒的产业属性才被发现、产业身份才被确定

大众传媒产业一产生,传媒经济就开始了,因为其产生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只是虽然传媒经济运作已经开始,但由于社会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发展起来,传媒作为一个行业有巨大赢利潜能的事实也没有被发现,但就在《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功后,传媒产业巨大的盈利潜能被发现,整个社会忽然认识到:这原来是一个可以挣钱的行业,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于是它获得了社会各界新的审视和更高关注。资本追踪而来,传媒产业的大规模产业化运作开始。这是对传媒产业认识的一次社会思想上的革命,是传媒产业运作观念上的巨大解放,从而使传媒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巨大增长。(2)创造了现代传媒产业的基本盈利模式——二次销售

二次销售是当前传媒产业中最受重视的盈利模式。《太阳报》正是采用这种盈利模式,并获得经济上的成功。《太阳报》的创刊词称:“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纸,为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同时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人人都买得起”表明其廉价,“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表明其销售广告资源。(3)在内容产品的开发上有所创新

①消费者定位的创新。其发刊词宣称“人人都买得起”,这与政党报刊时期受众是政党成员以及受政党影响的少数群众不同,反映出的理念是满足社会上最大多数人的需求,最终尽量扩大其发行量,实现广告资源价值最大化,以最大限度获利。

②内容定位的创新。以前政党报刊时期,报纸以政论为主,宣传本政党的观点,是观点报纸。《太阳报》则实现了从观点纸向新闻纸的转变,全报无一篇评论,全部是新闻,而且多为社会新闻,包括大量的黄色新闻,这样在当时能够做到最大量销售。(4)经营业务的创新

①在发行上,廉价是《太阳报》非常重要的一个表征,一份报纸只售1便士,也即1美分,是美元最小币值,社会上大部分人都能接受;而且对发行商折扣,折扣率为33%,此折扣率延续至今,成为美国报业发行的一个传统;发行商如果没有卖完还可退报,从而增加发行经销进货的积极性;在发行形式上还采用当时美国较少采用的街头零售形式。

②经营广告。其创刊词宣称“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意味着出售广告资源获利,与此相配合,在实践中通过大量发行以吸引广告投放。

③在印刷上,《太阳报》重视引进新型设备,提高印刷效率。

④在人力资源上,重视聘用优秀报业人才。

总之,《太阳报》的运作模式是崭新的,与政党报刊时期模式是迥然不同的,其盈利目的明确,是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其获得成功后,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世界各地纷纷仿效,产生了轰轰烈烈的“便士报运动”,可以说,“便士报运动”也就是传媒产业化运动,是传媒经济大力发展的运动。从那时到现在的170多年中,报业的运作模式没有任何实质性变化,其后出现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也都遵循着这样的运作模式。

现代传媒经济的主要运作模式是由《太阳报》开始,也就从那时开始,传媒产业开始产业化运作,传媒经济开始勃兴并迅速发展至今。

3.简述华盛顿邮报的历史与现状。[人大2005年研]

答:《华盛顿邮报》是美国首都第一大日报,也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1)《华盛顿邮报》的历史

①1877年12月6日,《华盛顿邮报》由民主党人史蒂森·赫金斯创办,对开四版,零售价三美分,发行一万份。1889年,赫金斯将报纸卖给哈顿和威尓肯斯。

②1905年至1916年,转入《辛辛那提简讯报》老板麦克利恩手中,他增加了广告收入,却降低了报纸的信誉和影响。1916年至1933年麦克利恩去世,其子爱德华成为报纸的发行人,因他与共和党总统哈定关系密切,从而使报纸成为共和党人的工具。这时期,报纸发行量逐步下降,广告大减。

③1933年,《华盛顿邮报》被公开拍卖,金融家尤金·迈耶以82.5万美元买下了该报,他公布了著名的办报原则:报纸的第一使命是说明真相,说明经过调查证实的全部真相;作为新闻传播者,本报将遵循一名绅士应遵循的社会礼仪;本报的内容是雅俗共赏;报纸的职责是为读者、公众服务,而不是为报纸老板的私利服务;为报道真相,报纸应准备在必要时为公众牺牲报纸本身的物质利益;本报不会与任何特殊利益集团结盟,它对于公共事务和公务人员的见解将是公正、自由和有益的。1933年至1943年,迈耶聘请著名作家担任社论版主笔,使该报获得了“明智,有人情味,开明”的声誉,发行量增长了三倍,达16.2万份。

④1946年起,迈耶的女婿菲利普·格雷厄姆接办该报。先后购买了《华盛顿时报先驱》、《新闻周刊》和几家电视台,成为一家新兴的传播集团。到1954年发行量已达38万份,成为国会议员、政府官员、驻华府记者的必读报。美国最著名的争论家李普曼也常为《新闻周刊》和《华盛顿邮报》撰写专栏文章,使其愈加令人瞩目。

⑤1963年,格雷厄姆去世,其妻凯瑟琳成为公司总裁,开创了《华盛顿邮报》的“凯瑟琳时代”。1971年《华盛顿邮报》继《纽约时报》后,揭露了美国在越战中的有关秘密情报,声名大振。1972年起,《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历时两年,层层挖掘,披露“水门事件”的内幕,最终迫使美国总统尼克松下台,这在美国新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水门事件”的成功报道使该报获得1973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并确立了《华盛顿邮报》的世界级大报地位。在美国人心目中,《华盛顿邮报》成了一份疾恶如仇、热情似火的报纸,而凯瑟琳则被认为是华盛顿最有影响的一位妇女。

⑥1979年凯瑟琳的儿子唐纳德继任该报发行人,1983年出全国版。(2)《华盛顿邮报》的现状

①《华盛顿邮报》以政府报道见长,它消息灵通、材料可靠、文笔犀利。尽管《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大牌报纸派有大量的精兵强将,常驻华盛顿同《华盛顿邮报》拼抢联邦政府的新闻资源,《华盛顿邮报》的政府报道仍然是最值得称道的。

②《华盛顿邮报》是高级报纸,也是通俗性报纸。《华盛顿邮报》所刊载的漫画比美国其他报纸都多。它在华盛顿的高级饭店和贫民窟同样十分流行。

③《华盛顿邮报》是地方性报纸,主要在华盛顿发行。即便在邻近华盛顿的城市,想要找到一份《华盛顿邮报》还真需要一些技巧。唐纳德说,每天有1500份《华盛顿邮报》运送到纽约,这已经是报社极不情愿的。因为《华盛顿邮报》的广告商大都在华盛顿。

④平日版主要分为四大版块,分别是国内外要闻和评论、文化生活和影视娱乐、本市新闻、体育金融和商业。该报注重报道国会消息和政府活动,国际新闻也很多。读者对象与《纽约时报》相仿,主要是政界、企业界和知识界。

⑤报纸还拥有自己的特稿社——成立于1962年的洛杉矶—华盛顿邮报特稿社,专发在两版刊登的专栏、通讯和特稿等。

目前,《华盛顿邮报》日发行77万份左右,周日发行110万份。但《华盛顿邮报》发出的声音远远超出它的发行量所产生的影响。

4.谈谈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内容与价值。[北大2008年研]

答:(1)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内容

1789年9月,美国国会对原宪法增加了10条修正案(又称《人权法案》),此法案于1791年12月经多数州议会批准而生效。其中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通过建立遵奉某一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之法律;不得废止言论与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集会、请愿、诉愿之自由。”(2)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价值

①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使新闻出版自由作为美国宪法中的补充条款从法律上得到确立,并成为宪法的一部分,自殖民地时期开始的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②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与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十一条地位相当,被认为是对资产阶级新闻理念、理论及运作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最早的法律文献。

③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犹如美国新闻自由的基石,美国媒体所享有的一切自由追根溯源都来自这条规定。在美国,凡涉及言论、新闻、出版等诉讼,往往都会搬出宪法第一修正案,它几乎成为美国媒体屡试不爽的护身法宝和每战必胜的锐利武器。用阿特休尔的话说,“美国对第一修正案思想的信仰犹如宗教那样根深蒂固,不可动摇,以至于美国人民把它颂扬为‘美国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

5.结合《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谈谈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和道德修养。[上海大学2012年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