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想法才有活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3 15:06:29

点击下载

作者:高一飞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改变想法才有活法

改变想法才有活法试读:

前言

生命是个艰辛的历程,充满许多的挑战与困难。对于这些生命的考验,人不能永远以一成不变的思考型态、老套的解决模式来处理危机。人需要不断调适、成长和创造,才能走出泥淖,走向光明的未来。发挥个人适应能力的关键,在于改变想法,换个角度看事情,就会有新意和创意。

想法对人生极其重要,它决定着我们的活法,也决定着我们的成败得失。正如著名作家丁玲所说:"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偏僻的。在任何逆境中,她都能充实和丰富自己。"我们想追求成功,首先心中就不能没有关于成功的想法意识,只有心里先有了强烈渴望成功的想法,才有永不放弃的追求动力。想法有多远,人才能走多远。

思想是行为萌芽的种子,行为是思想绽放的花朵,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源于内心的想法。没有自我想法的人,就如提线木偶,缺少自己独特的思考,很难能走向成功。人的想法也会带动行为,牵引感受和情绪,随之而来的是面对行为结果的心思。唯有在陷入困境时改变想法,才能突破思考的盲点,看出新希望。

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因为想法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所以导致了出路的天壤之别。这个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想多远;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成就,取决于他有多少全新的想法。

而活法就是一种生存状态,它不在于你地位上的高与低,金钱上的多与寡,而在于你看待地位与金钱的态度,在于你对于生活中得失荣辱的想法。你的想法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从小到大,自内而外,由里及表,想法影响我们的判断、决断、做人做事,改变我们的人生,决定我们的命运。

主宰想法,掌控命运

人是自己思想的主宰者,持有应对任何境遇的钥匙。能否掌握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你能否用积极的想法主宰自己。你既可以错误地滥用思想,放纵自己,摧毁自己,最终堕落为禽兽之辈,也可以正确地选择思想并付诸实践,从而达到神圣完美的境界,收获硕果累累的明天。只要下定决心,认真去做,你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意,使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思想是支配一切行动的指南

思想是支配一切行动的指南,是令人惊奇而又无可比拟的利器。因为人具有丰富的思想,而使人睿智和高贵,又因为人具有丰富的思想,而在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

正如法国著名科学家、思想家、作家帕斯卡尔先生在他的《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中说:“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人有自己的思想。”在帕斯卡尔看来,如果人没有思想,就与芦苇没有区别,而且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也是社会上最可怜的。帕斯卡尔一句话解剖了人类存在的根本——即人的思想是最强大的利器,这也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人有了思想,就具有了自我认识的过程及反省的过程,就能够认识哪些是可贵的,哪些是可悲的,也可以区别事物的好坏和所作所为之善恶,可以因此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评估自己为人处世的水平,同时可以反思自己的错误,吸取经验教训,防范于未然。

有一次,浙江工业大学举办了一场“生存基金”增值比赛,每组6人,每组领50元钱,看哪个组能在一天时间内,让它迅速增值。

比赛中,许多同学选择了临时工,但只有少数人成功了,一些建筑工地、网吧、送水站等,根本不需要他们,因为大部分大学生很难承担大量的体力劳动。虽然有的同学央求只需要一餐饭作为回报就可以了,但仍然被拒之门外。大部分同学“颗粒无收”,早上领走的50元,除了乘车、买饮料、用餐之外,所剩无几。

但有一组同学却带回了669元。他们事先在杭州最繁华的武林广场附近做了一个商业调查,决定制定一个直销方案,以这次活动为品牌,说服武林广场附近商家在他们的帽子、衣服、队旗等上面进行冠名。结果,一位饭店老板被同学们说动了,愿意购买冠名权,经过谈判,饭店老板最终以九百元取得了冠名权。于是,同学们在花费了200多元的成本制作饭店广告标识之后,盈利669元。这个结果令组织者也意料不到。

组织者事先认为,最明智的办法是批发一些饮料进行售卖,稳扎稳打地让50元基金增值。但出售冠名权这个突破常规的创意,让人耳目一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只是一场比赛游戏,但是如果这是一场长长的人生比赛呢?同样也会因为你的思想差异而形成结果差异。人与人的最重要的不同就在于想法和思想的不同,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成败,什么样的思想决定什么样的人生。就像同一生长环境里的双胞胎一样,有可能长大成人之后性情各异,成就也迥然不同,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于发生在周围的事有了不同的想法,逐渐地这些想法形成性格、思想、做人做事的态度,最终决定他的一生。

任何一个人的内心想法,都是一个构造独特的世界,蕴藏着极大的能量。它的爆发,既可以将你推入万丈深渊,也可以助你走向成功的彼岸。我们要想获取成就,就必须先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思想,意识处于混沌时期,连认识自己和看清别人都无法做到,更难对身边的状况作出良好回应。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踏入社会,以后要怎样生存?又要怎样发展?遇到困难如何解决?……种种问题都需要我们独立思考,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确立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从而扬长避短、趋吉避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控制好自己的想法

俗语说: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情人”被想法左右了,他的认识水平和判断力已经完全向内心屈服。他爱意浓浓,对心爱之人一往情深,此时,他看见的一切都是自己希望看见的。于是,即使对方很平凡,在情人的眼里,她也像西施一样美丽动人。人的行为常常就是这样由想法来决定,好想法决定正确的行为,坏想法决定错误的行为。

西方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位住在海滨的哲学家,一天突然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他想横渡大海,去海的对岸看一看。他是一位逻辑学家,经过冷静的思考,他理智地归纳出了这次航海可能遭遇的不同问题,结果他发现他不应当去的理由比应当去的理由更多:他可能会晕船;船很小,风暴也可能危及他的生命;海盗的快艇正在海上等待着捕获商船,如果他的船被他们捉住了,他们就会拿走他的东西,并把他当奴隶卖掉。这些理由和判断表明他不应该作这次旅行。

然而,这位哲学家还是作了这次旅行。为什么呢?因为横渡大海的想法已变成了一种挑战。跃跃欲试的想法冲击他的保守说:“朋友,这件事在推理上虽有些令人生畏,但情况也许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坏。你常常都是一个幸运儿,这次也不例外。”冒险的想法牢牢地控制住了这位哲学家,以至于后来,他觉得如果不进行这次航海,他就会坐立不安,甚至可以说,会成为他人生的一大遗憾。于是他扬帆起航了。虽然路上几次遇险,但他都凭借自己的智慧安然躲过,最终,他竟然真的横渡了大海,来到了对岸。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一件事:行为跟着想法走!

既然行为跟着想法走,那么当我们对某件事做决定时,内心就不能着急,一定要心平气和,最好是既不自卑也不自信,既不犹豫也不冒进,既不积极也不消极。只有在这种状态之下,我们才能敏锐地观察出客观问题的特点,才能准确地判断出事情的变化,才能够真正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我们的内心调整不到这一状态,我们对外界形势的判断就会受主观想法的影响,不能够做到客观地判断,结果就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纳粹分子曾进行了一次触目惊心的心理实验,他们声称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处死人,这种方式就是抽干人身上的血液。实验那天,他们从集中营挑选来两个人,一个是牧师,另一个是普通工人。纳粹士兵将两人分别捆绑在床上,用黑布蒙住他们的双眼,然后将针头插进他们的手臂,并不时地告诉他们:现在,你已经被抽了多少升血了,你的血将在多少时间内被抽干!其实,纳粹士兵并没有真的抽他们的血,只是在他们的手臂上插进了一支空针头。结果,工人的面部不断抽搐,脸色变得惨白,渐渐地在惊恐万状中死去。而那位牧师却始终神情安详,死神没有夺取他的生命,他活了下来。

从这个实验中,你也许会对这两个人的不同命运产生疑问。但当人们问起牧师当时的感想时,牧师回答说:“我的内心很平静,我不害怕,我问心无愧,即使死了,我的灵魂也会进入天堂。”可见,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两个人都面临死亡的现实,不同的是,那个工人极端恐惧的想法让他采取了放弃生命的行为,认为自己一定没有机会生存下去了,而最终心力衰竭地死去。牧师因为拥有平和的想法,正视自己,从容地面对当时的一切,结果反而幸存了下来。

当我们的人生遇到大的转折之时,我们就更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想法,否则,就会对客观情况的变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会抓不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就会把内心的愿望误认为是客观的事实。如此一来,我们就不能真正地去审时度势,就会对情况做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为,导致我们的人生陷入更大的困境中。

是富翁还是乞丐?取决于你的想法

天是同一个天,地是同一个地,一样的政策,甚至一样的学历,一样的班级,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月赚万元乃至数十万元,有些人却只能保持温饱?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总是认为自己运气不佳。其实金钱来源于头脑,财富只会往有头脑的人的口袋里钻,正所谓“脑袋空空,口袋空空;脑袋转转,口袋满满”。人与人的最大差别是脖子以上的部分。

有人长期走入赚钱的误区,一想到赚钱就想到开工厂、开店铺,这一想法不突破,就抓不住许多在他看来不可能的新机遇。真正想一想,成功与失败,富有与贫穷,只不过是一念之差。(1)富人相信获得财富靠规律,穷人相信获得财富靠运气

富人相信今天穷富与否都由自己创造,一定有规律,而当他找到这一规律时,他就能够不断地复制财富。而穷人相信财富靠运气,所以他们的思维模式经常是找借口、抱怨、怨天尤人、否认一切,却从来没有反省自己有什么问题。(2)富人看到的是机会,穷人看到的是困难

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大家可能会遇到问题、挫折、挑战、磨难,甚至打击,富人想的是全力以赴采取行动创造财富,所以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永远看到的是机会。穷人也天天想赚钱,但当他看到机会的时候,习惯性思维首先想到的是困难,结果就不敢去闯了,说“算了,我放弃吧,风险太大了,再换下一个”,养成的是放弃的习惯。(3)富人相信我大过问题,穷人觉得问题大过我

在成功的过程中,没有人不会遇到困难,没有人不会遇到挑战。富人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命好,不是他们遇到的问题少,而是他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告诉自己“我大过问题”,我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可是穷人遇到困难就缩手缩脚,就放弃了,就讲一些消极的话:“这个很难;这个不可以;这个做不到;我真的没办法去解决它;这个不是我能做的……”总是觉得问题大过我。(4)富人看到的是“价值”,穷人希望得到的是“免费”

富人经常向成功的人学习,甚至付费来获得宝贵经验,因为富人想到的是“价值”。当然穷人也会向别人请教,但他们经常问的都是跟他同一格局的人,比如父母、同学、同事等等,虽然这些人提供的信息都不需要向他收费,但又能有多少价值呢?所以,穷人的收入是经常和他在一起的5个人的平均值。(5)富人想的是“赢大”,穷人想的是“输小”

如果你的人生是以“赢”为主,是以“赢更多”为目的,那么你的想法、策略、信念、状态就是积极向上的。如果你是想不输,你的生活大部分都会徘徊在盈亏线上。“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风险就是不敢冒任何风险”。在富人的观念中,风险越高,回报也越高,如果有30%的把握,那就不妨拼一下;而穷人想的是我千万不能输,要输的话尽量少输一点,不然我生活就没办法,这样想就把自己拘束住了,机会来了犹犹豫豫,反而容易失去,容易亏损。(6)富人热爱并善于销售和宣传,穷人讨厌销售和宣传

如果你跟有些人说某某销售工作多么棒,穷人的思维就会想:神经病,我才不去呢!太丢脸,那是没本事的人干的。可是富人却热爱销售,喜欢销售,乐意跟人打交道,愿意把自己的产品跟别人分享。其实宣传和销售是非常有用的,再伟大的产品,再伟大的点子,再伟大的理念,没有销售,没有宣传,谁又知道呢?(7)富人以结果为导向、乐意付出,穷人以时间为导向,不会付出

富人愿意付出,愿意贡献,并且懂得接收,他很乐意接受成功,接收困难,接收挑战。同时他也乐意付出,就像氧气吸进来,也要呼出去一样,这样财富才能流动。就像比尔·盖茨已经把自己财富的99%捐给了自己的基金会。其实捐的越多,赚的就越多;付出的更多,得到的就更多。可是穷人不懂得接收,不懂得付出,基本上他们的生活模式是以时间为导向,也就是说他打工一天8个小时,下班了,就结束了,整天考虑的是如何打发时间,他们不知道这些时间能为他做什么,不知道能为他创造什么。(8)富人让金钱努力地为自己工作,穷人让自己努力地为金钱工作

富人赚钱都不辛苦,因为他们用钱赚钱。而大部分人拼命为钱干活,今天加班,明天加点,也是想得到更多的财富,可还是赚钱效率不高。也就是说,富人努力想法儿让金钱为他们创造财富,而穷人努力想法儿拼命干活创造财富。如果我们今天为钱努力地工作,那么就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获得自由。可是让钱为我们努力工作,我们就能更轻松地获得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想法不对,努力白费,想法比努力更重要!今天的市场经济,大鱼吃小鱼,更是快鱼吃慢鱼,是观念的更新,是想法的变革,是头脑的竞赛。想要改变今天的贫穷局面,首先就要改变想法,学习富人们的赚钱想法。

想法牵引幸福

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满足感,是一种难以形容的甜美感受。它与金钱地位无关,只在于你是否拥有平和的内心、和谐的思想。

一个充满嫉妒想法的人是很难体会到幸福的,因为他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会使他自己万分难受;一个虚荣心极强的人是很难体会到幸福的,因为他始终在满足别人的感受,从来不考虑真实的自我;一个贪婪的人是很难体会到幸福的,因为他的心灵一直都在追求,而根本不会去感受。

幸福是不能用金钱去购买的,它与单纯的享乐格格不入。比如你正在大学读书,每月只有七八十元钱,生活相当清苦,但却十分幸福。过来人都知道,同学之间时常小聚,一瓶二锅头、一盘花生米、半斤猪头肉,就会有说有笑,彼此交流读书心得,畅谈理想抱负,那种幸福之感至今仍刻骨铭心,让人心驰神往。昔日的那种幸福,今天无论花多少钱都难以获得。

一群西装革履的人吃完鱼翅鲍鱼笑眯眯地从五星级酒店里走出来时,他们的感觉可能是幸福的。而一群外地民工在路旁的小店里,就着几碟小菜,喝着啤酒,说说笑笑,你能说他们不幸福吗?

因此,幸福不能用金钱的多少去衡量,一个人很有钱,但不见得很幸福。因为,他或者正担心别人会暗地里算计他,或者为取得更多的名利而处心积虑。许多人全心全力追求金钱,认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一切,事实证明,那只是傻子的想法。

其实,幸福并不仅仅是某种欲望的满足,有时欲望满足之后,体验到的反而是空虚和无聊,而内心没有嫉妒、虚荣和贪婪,才可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

湖北的一个小县城里,有这样一家人,父母都老了,他们有三个女儿,只有大女儿大学毕业有了工作,其余的两个女儿还都在上高中,家里除了大女儿的生活费可以自理外,其余人的生活压力都落在了父亲肩上。但这一家人每个人的感觉都是快乐的。晚饭后,父母一同出去散步,和邻居们拉家常,两个女儿则去学校上自习。到了节日,一家人团聚到一块儿,更是其乐融融。家里时常会传出孩子们的打闹声、笑声,邻居们都羡慕地说:“你们家的几个闺女真听话,学习又好。”这时父母的眼里就满是幸福的笑。其实,在这个家里,经济负担很重,两个女儿马上就要考大学,需要一笔很大的开支。家里又没有一个男孩子做顶梁柱,但女儿们却能给父母带来快乐,也很孝敬。父母也为女儿们撑起了一片天空,让她们在飞出家门之前不会感受到任何凄风冷雨。所以,他们每个人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古人李渔说得好:“乐不在外而在心,心以为乐,则是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意思是: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在于自己外在情况怎样,而在于内在的想法。如果你有积极的想法,即使是日常小事,你也会从中获得莫大的幸福;倘若你消极思考,那么任何事情都会让你感到痛苦。

苏轼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既然“古难全”,为什么你不去想一想让自己快乐的事,而去想那些不快乐的事?一个人是否感觉幸福,关键在于自己的想法。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里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好、许许多多的快乐,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发现它。

如果今天早上你起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比几百万的有病之人更幸运,因为他们中有的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阳了;如果你从未尝试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滋味,那么你的处境比其他五亿人更好;如果你能随便进出教堂或寺庙而没有被恐吓、暴行和杀害的危险,那么你比其他30亿人更有运气;如果你在银行里有存款,钱包里有票子,盒里有零钱,那么你属于世上百分之八最幸运之人;如果你父母双全,没有离异,且同时满足上面的这些条件,那么你的确是那类很幸运的地球人。

所以,去工作而不要过于以挣钱为目的;去爱而忘记所有别人对你的不是;去跳舞而不管是否有他人关注;去唱歌而不要想着有人在听;去生活就想这世界便是天堂。这样,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其实你也很幸福!

你想怎么活?

西方心理学家说:你内心想的是什么样子,你的生活就会成为什么样子,如果你希望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么就从调整想法做起。

约翰毕业于上海外语学院英语系,在中国国际旅行社干了几年导游,觉得没劲,就辞职下海到布达佩斯做起了生意。

在古老的布达佩斯,欧式的建筑和不同的肤色挥洒着迷人的异国情调。秋天,凉风习习,黄叶铺地,景致优雅而安详。在蓝色的多瑙河边,就连赌场都建造得富丽堂皇。在其中的一家赌场里,约翰刚进赌场就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人群,他希望自己能够一夜暴富,但幸运之神显然不愿帮助他,不一会儿,他就输了4000元。但他不甘心,便向朋友借了2000元,可是还不到一刻钟,他就再次败下阵来。但他仍不甘心,决定作最后一搏,这时的他内心充满欲望和妄想,他试图报一箭之仇,于是把自己的最后一点家当都抵压进去。结果,他还是输了。其实,他到布达佩斯时是中国人里面最富的,他带了3万美金,而有许多中国人仅带了几千,甚至是几百美金。然而,几年过后,许多中国人都腰缠万贯了,他却成了穷光蛋。

由于受到不劳而获的不良想法影响,约翰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一场灾难。不良的想法给人带来的是致命的影响,而另一方面,适宜的想法却可能帮你掌控自己的人生。

日本有名的战国大名织田信长有一次面对实力比他的军队强十倍的敌人,他决心打胜这场硬仗,但他的部下却表示怀疑。信长在带队前进的途中让大家在一座神社前停下。他对部下说:“让我们在神面前投钱币问卜。如果正面朝上,就表示我们会赢,否则就是输,我们就撤退。”部下赞同了信长的提议。

信长进入神社,默默祷告了一会儿,然后当着众人的面投下一枚钱币。大家都睁大了眼睛看——正面朝上!大家欢呼起来,人人充满勇气和信心,恨不能马上就投入战斗。最后,他们大获全胜。一位部下说:“感谢神的帮助。”信长说道:“是你们自己打赢了。”他拿出那枚问卜的钱币,原来两面都是正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的命运不是神在指引,而是由你的想法决定的。假如,你总处于消极状态,那你的命运也将一直处在低靡状态。就像这些部下在怀疑自己能否打赢一场战争一样。如果不是那枚两面都是正面的硬币给了他们信心,那场战争必定以失败而告终,命运之神告诉你:“只有你自己确信自己有好运,好运才会降临。”

要想改变命运,首先改变想法

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它取决于你的想法,如果你能正视自我,并改变那些不良的思想,那么你的命运也会随之改变。

明代的时候,有一个有名的人物,叫袁了凡。年少时他曾在一个名叫慈云寺的寺庙里遇上了一位姓孔的老人。老人长须飘然,仙风道骨,长得超凡脱俗。经过一番交流之后,袁就把老者请到了自己家中。

母亲说:“好好接待孔先生,让他给你算一算命,看灵不灵。”结果,孔先生算他以前的事情丝毫不差。孔先生告诉他:“你明年去考秀才,要经过好几次考试。先要经过县考,县考时,你考中第十四名;县上面有府,府考时,你考中第七十一名;府上面有省,省考时,你考中第九名。”第二年,他去参加考试,果然一点也没有错,孔先生算得很准。

于是,袁又让孔先生为他推算终身的命运。孔先生告诉他:“你某年应考第几名,某年可以廪生补缺,某年可以当贡生。当贡生后,某年又会去四川一个大县当县令,三年半后,便回到家乡。在53岁这一年的八月十日丑时,你将寿终正寝,可惜终身无子。”袁了凡将这一切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并且铭记在心。令人称奇的是,自第二年后每次考试的名次都与孔先生所算一致。

从此以后,袁真的认为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生老病死、贫富贵贱都是上天安排好了的,不能强求。命里没有的,怎么动脑筋、怎么努力都得不到;命里有的,不用多想,也不用怎么努力,自然就会有。于是,他认命了,无求、无得、无失,一颗心古井无波。

一年,袁回到南方,去朝廷所办的大学——南京的国子监游学。入学之前,他到南京栖霞山拜访了著名的云谷禅师。他与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对坐,三天三夜都没合眼,依然精神饱满,让云谷禅师暗暗称奇。

于是,云谷禅师问道:“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是因为心中有杂念和妄想。你坐在这里三天三夜,我没有看到你有一个妄念。这是什么原因呢?”

袁回答道:“因为我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20年前,有一位姓孔的先生早就算定了,我一生的吉凶祸福、生老病死都是注定的,还有什么好想的呢?想也没有用,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云谷禅师笑了笑,说道:“我还以为你是一位定力高深的豪杰,原来也只是一个凡夫俗子。”

袁向云谷禅师请教:“此话怎讲呢?”

云谷禅师说:“人的命运为什么会被注定呢?这是因为人有心、有妄想。人如果没有了心、没有了妄想,命运就不会被注定。你三天三夜不合眼,我以为你抛开了妄想,没想到你仍有妄想,这妄想就是——你什么都不想了。”

袁问道:“既然如此,那么按照你的说法,难道命运可以改变吗?”

云谷禅师说道:“儒家经典《诗经》和《尚书》里都说过这样一句话——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的确是至理名言。任何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的想法决定的,人的幸福也全看自己怎样去追求。佛家经典中也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妄语是佛家的根本大戒,佛难道还会妄语吗?难道还会欺骗你吗?”

袁进一步向云谷禅师请教:“孟子说:‘有所求,然后才能有所得。’其意思的确是指求在自己。但是,孟子的话是针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言,人的道德修养无疑可以通过自身的培养而获得,而功名富贵是身外之物,难道通过内在的修身养性也可以获得吗?”

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没有说错,是你自己理解错了。你理解对了一半,另一半你还不知道。其实,除道德修养可以通过内心求得之外,任何一切也都可以求得。你难道没有听过六祖说的这样一句话吗?‘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意思就是说,任何成功和幸福都离不开人的方寸之心,一切追求最终是否成功,都取决于人的想法。要追求一切,首先就必须从追求心灵开始。所以,孟子说的求在自己,不仅仅指道德修养,功名富贵也是如此。道德修养是内在自身的,功名富贵是外在的,但这两者的获得都应该从内心入手,而不要舍弃内心,盲目地在外面去追求。从内心入手,内外的追求都可以得到。如果不反躬内省,只一味地向外追逐,那么,尽管你拼命努力,用尽了许多方法和手段,但这一切都是外在的,内心没有觉悟,你就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最终毫无结果。所以,一个人从外面去追求功名富贵,往往会内外两者都失掉。”

袁听完云谷禅师的话以后,豁然开朗。

云谷禅师告诉他说:“孔先生说你不能登科,没有儿子,这是根据你的天性而算定的,这是天作之孽,完全可以通过内心的努力去改变它。只要你扩充自己的德性,改变自己的思想,多做善事,多积阴德,那么,你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易经》是一部高深的著作,中心思想就是教人趋吉避凶。如果说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又何须去趋吉避凶呢?”

听完云谷禅师的话以后,他便改名了凡,其含义是自己了解了安身立命之说,立志不走凡夫俗子之路,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的想法开始发生了变化,心态也随之转变。以前,他放纵自己的个性,言行随随便便,过一天算一天。而现在,他时刻警觉,不断反省检点自己的行为,即使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常常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注视着自己;遇到有人憎恨诽谤他,他也能安然容忍,内心相当平静,不像从前那样心浮气躁,一点点委屈都受不了;整日小心谨慎,不敢让自己的行为越雷池半步。

第二年,礼部进行科举考试。孔先生算他该考第三名,他却考了第一名,孔先生的卦开始不灵验了。秋天的大考,他又考中了举人。孔先生算他命里不会中举,而他居然考中了。

从这以后,袁了凡便对命运变通之说深信不疑,时时刻刻检点反省自己:是否积善行德不勇敢?是否救人的时候常怀疑虑?是否自己的言论还有过失?是否清醒时能做到而醉后又放纵了自己?

之后,袁了凡更有了儿子,取名天启;不仅考中举人,而且还考取了进士;孔先生说他命里本应去四川当知县,他后来却在天津宝坻当了知县,最后官至尚宝司少卿;孔先生算他寿命只有53岁,他却一直活到74岁。袁了凡的故事。证明了一个奇迹的出现,证明只要你改变想法,开始走一条新路,命运就会改变。

命运是与想法是相辅相成的,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有什么做法,不同的做法就会造成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想法就会作出不同的选择,选择不一样自然也会有不同的命运。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言行和人生,决定了你是否是一个成功的人。改变想法,才能改变你的命运。这个世界已不再是后知后觉者的天下,而是属于那些及时、恰当调整自己的想法以适应现实的人。

别把眼睛盯在消极面上

总从坏的一面看问题是一种悲观想法,它会抑制你的进取心,让你被忧虑侵蚀,因此,我们一定要战胜这种不好的思考方式。

一场大水冲垮了女人家的泥屋,家具和衣物也都被卷走了。洪水退去后,她坐在一堆木料上哭了起来:为什么她这么不幸?以后该住在哪儿呢?镇里的表姐带了东西来看她,她又忍不住跟表姐哭诉了一番,没想到表姐非但没有安慰她,还斥责起她来:“有什么好伤心的?泥房子本来就不结实,你先租个房子住段时间,再盖砖瓦的不就好了!”

故事中的女人就是生活中的悲观者的代表,他们遇事总是拼命往坏的一面想,自找烦恼,死钻牛角尖,不问自己得到了什么,只看自己失去了多少,结果情况越来越糟糕,心情越来越低落。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坏的一面和好的一面,如果能从积极的方面看问题、想办法,那么就会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做起事来也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有这样一则民间故事:有位秀才第二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以前住过的店里。考试前一天他接连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高粱;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高粱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还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你怎么今天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解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咳,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高粱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是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觉得店老板的话比算命的话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榜眼。

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各有所异,有人积极,有人消极。消极思维者只看坏的一面,对事物总能找到消极的解释,最终他们也将得到消极的结果。而积极思维者却更愿意从好的方面考虑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个积极的结果。所有这一切正如叔本华所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是受到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悲观的人永远都是想到自己只剩下百万元而担忧,乐观的人却永远为自己还剩下一万元而庆幸。面对金黄的晚霞映红半边天的情景,有人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有人想到的却是:“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满天。”面对半杯饮料,有人遗憾地说:“可惜只有半杯了。”有人庆幸地说:“尚好,还有半杯可饮。”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心情,就因为对其有不同的想法,结果当然也会大相径庭。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选择精彩人生的机会,关键在于你的想法是否总是朝向积极的一面。凡事往好处想,就会觉得人生快乐无比。人生没有绝对的苦乐,只要凡事肯向好处想,自然能够转苦为乐、转难为易、转危为安。海伦·凯勒说:“面对阳光,你就会看不到阴影。”积极的人生观,就是心里的阳光!

消极的人多抱怨,积极的人多希望。消极的人等待着生活的安排,积极的人主动安排、改变生活。积极的思想是快乐的起点,它能激发你的潜能,愉快地接受意想不到的任务,悦纳意想不到的变化,宽容意想不到的冒犯,做好想做又不敢做的事,获得他人所企望的发展机遇,你自然也就会超越他人。而如果让消极的思想压着你,你就会像一个要长途跋涉的人背着沉重而无用的大包袱一样,使你看不到希望,也失掉许多唾手可得的机遇。

诚实负责的想法,会令你备受信任

做人做事最重要的是诚实负责,不管你做什么事,下什么决定,都应该以诚信为本,对由此产生的结果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能成功时忙着抢功,而失败时则着急推诿。那样只会让他人看不起,久而久之,周围的人也都会认清你的真面目,与你分清界限,拒绝与你为伍,你的人生也就毁了。

以诚相待,以情动人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说:“在一切商业交易中,信用第一。”天道酬勤,商道酬信,没有诚信就很难让他人信服,以诚为本,方可赢得人心。松下幸之助在这方面做得足够出色。

全日本家用电器销售店约有5万家,其中约有3万家是属于“松下”系统的,在世界各地,“松下”的代理店更是不计其数。看来,代理商都极愿意与松下进行业务往来。这难道仅是因为松下的产品价廉质优,能赢得顾客吗?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呢?

那还是在松下的电冰箱出口之初。一次,一批松下产的冰箱运抵香港,香港代理店收到货后,发现这批货的包装破得乱七八糟。破烂的包装有损商品在顾客眼里的形象,又不方便顾客提货和运输,投不投放市场都将给代理店带来严重的后果。代理商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他派代表火速飞往松下总部所在地大阪,要约见松下的负责人。松下公司对此十分重视,几位最高领导人同时会见了这位代表。听完了他的陈述后,当即承认那批货包装不良,表示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责任,代表这才松了一口大气。后来,这个香港的代理商成了松下最忠实的代理商之一。

代理商们曾这样评论松下:表面看来,与其之间是一种商业联系,但归根结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才是最基本的。松下让人感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在其他公司是难得的;代理店提出要求,如质量或价格方面的意见,松下能知错就改;松下对代理店,真正做到了态度和蔼、感情亲切。

这些评论的言下之意都是:既然松下这样支持我们,我们代理店能不全力以赴吗?松下这样对待它的代理店是因为它明白,代理店是处于各大公司之间的弱小者,也是顾客与自己之间的弱小者,如果不支持他们,并且言而有信,他们就会倒向自己的竞争对手,或者自己失去顾客。

其实,代理商的职业决定了他们比企业主更了解市场行情,精明的生意人都喜欢同代理商和睦相处,甚至同他们交朋友。从他们口中,可以得到自己想知道的市场情报,例如各类商品的价格、某种产品的销路、市场竞争的形势以及其他状况。毕竟不管自己对此研究多么精深,只有代理商才能深入了解到竞争对手内部的经营和管理状态。

与代理商以诚相待,以信相交,并且支持他们,他们就会努力为自己卖力,就等于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这正是“假途伐虢”精义之所在。

做人以诚相待,方可赢得人心,以诚为本,方能扭转乾坤。说一次真话,守一次诺言,是一件小事;撒一次慌,违一次约,也是一件小事。前面的小事是小善,后面的小事是小恶,在有些人眼里算不得什么,但就是这些小事决定了你的诚信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你想建立良好的诚信度,就要时刻注意。

真诚是最好的人生品牌

真诚人人渴求——渴求别人真诚地对待自己,渴求身处一个真诚的生活、工作环境当中,但我们扪心自问,有几个人真正能够做到呢?

国际函授学校丹弗分校经销商的办公室里,麦克正在应征销售员工作。经理约翰·艾兰奇先生看着眼前这位身材瘦弱,脸色苍白的年轻人,忍不住先摇了摇头。从外表看,这个年轻人显示不出特别的销售能力。约翰·艾兰奇先生在问了麦克的姓名和学历后,又问道:“干过推销吗?”“没有!”麦克答道。“那么,现在请回答几个有关销售的问题。”约翰·艾兰奇先生开始提问:“推销员的工作目的是什么?”“让消费者了解产品,从而心甘情愿地购买。”麦克不假思索地答道。

艾兰奇先生点点头,接着问:“你打算对推销对象怎样开始谈话?”“‘今天天气真好’或者‘你的生意真不错’。”

艾兰奇先生还是只点点头。“你有什么办法把打字机推销给农场主?”

麦克稍稍思索一番,不紧不慢地回答:“抱歉,先生,我没办法把这种产品推销给农场主。”“为什么?”“因为农场主根本就不需要打字机。”

艾兰奇高兴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拍拍麦克的肩膀,兴奋地说:“年轻人,很好,你通过了,我想你会出类拔萃的!”

艾兰奇心中已认定麦克将是一个出色的推销员,因为测试的最后一个问题,只有麦克的答案令他满意,以前的应征者总是胡乱编造一些办法,但实际上绝对行不通,因为谁愿意买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呢?

许多求职的人在参加面试的时候,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不保持本色。他们不以真面目示人,不能完全地坦诚,而给招聘者一些他以为“正确”的回答。可是这个做法一点用也没有。因为没有人愿意要伪君子,正如从来没有人愿意收假钞票一样。真诚何止适用于找工作面试,做人处事、安身立命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

尔虞我诈,得不偿失

在战争中,“兵不厌诈”,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敌人捉摸不透。在商场中,与某些竞争对手交往,运用此谋略,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但如果将这种伎俩运用于合作伙伴之间,却难免起反效果、得小失大。

几年前,周正毅找香港京华山国际投资公司的首席顾问刘梦熊帮助收购香港的公司,刘经过多方调查为周找到了一个拥有几亿元现金的公司“上海地产”,事成之后周正毅却赖掉了几千万元的佣金。刘梦熊对周正毅的手下说,告诉你们老板,这样没诚信,注定要完蛋。果然,周正毅因涉嫌多项犯罪锒铛入狱。

而有些富豪注重诚信,反而会有意外之得。2002年李嘉诚旗下的长虹生物科技公司要上市融资,当时长科公司全年的营业收入才几十万港元,根本就不盈利,但是股票发行时还是获得了好几倍的认购。为什么?因为香港人相信李嘉诚的信誉,相信跟着李嘉诚投资不会吃亏,“李嘉诚”三个字就是金字招牌。

有一年,李嘉诚决定在伦敦以私人方式出售他持有的香港电灯集团公司股份的10%。计划过程中,港灯即将宣布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李嘉诚的得力助手马世民马上建议他暂缓出售,以便卖个好价钱,但是,李嘉诚却坚持按原计划出售。李嘉诚说,还是留些好处给买家好,将来再配售会顺利点,赚钱并不难,难的是保持良好的信誉。《远东经济评论》对此发表评论,非常精辟地说,“有三样东西对长江实业至关重要,它们是名声、名声、名声”。

李嘉诚号称“华人首富”,周正毅号称“上海首富”。李嘉诚和周正毅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李嘉诚出身小职员,周正毅出身棚户区;李嘉诚卖塑料花起家,周正毅卖馄饨起家;李嘉诚靠炒地产完成原始积累,周正毅靠炒卖烂尾楼一鸣惊人。李嘉诚和周正毅都是个人奋斗的典型,不同的是发迹之后,李嘉诚成为财富的榜样,而周正毅成为问题富豪。他们最大的不一样也可以说是李嘉诚与那些问题富豪的区别就是诚信做人!

中国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资本市场上,诚信就是青山,资金就是柴,只要诚信在,不怕没资金;运用诡诈之术,不遵守承诺,欺骗他人,只是小聪明,也只会获得一时的小利,吞下的却是原罪的苦果。

失信者寸步难行

做生意当讲诚实,做人更应如此。在大千世界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人之道,奸诈者有之,投机者有之,轻狂者有之,骄傲者有之,但是这些人绝不能成大事,至少不能长久地成大事。

过去来西藏旅游观光的人甚为罕见,可后来游人渐渐地多了起来。个中缘由来自于一个诚信的故事:有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来到喜马拉雅山南麓,歇息时,便请当地一位孩子替他们买啤酒。当时经济不开放,附近没有啤酒卖,孩子跑了近4个小时路,才买到啤酒。第二天,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请他再去买10瓶啤酒。不想,等到第三天夕阳西落,那个孩子还没回来。沉不住气的摄影师开始置疑了,认为一定是那个孩子把钱骗走了。

然而,就在这天夜里,孩子拎着7瓶啤酒踉踉跄跄地回来了。原来,他在前一天卖酒的地方,只购得店里剩下的4瓶啤酒。为了信守承诺,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由于疲劳和夜晚山路的崎岖,返回时摔坏了3瓶。当孩子哭着将摔坏酒瓶的碎玻璃片,连同找回的零钱交到摄影师们手中时,在场的人无不动容。从此后,日本的游客日渐增多,继而也带动了周边其他国家的旅行者。一个孩子买啤酒的诚信故事,开始在许多外国人中广为流传,而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张名片。

古代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得她的一笑,昏庸的周幽王竟然视军令为儿戏,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众所周知,在古代战争中,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当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可点燃。这下好了,宠妃看将士们手足无措的样子开心地笑了,却恼怒了率领兵将们匆忙救驾的各路诸侯们。5年之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周幽王再燃烽火。然而,诸侯将领们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无人应和。结果呢,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敌人虏了去。周幽王自取其辱,身死国亡的故事,告诉我们国不可无诚信,人不可无诚信。诚信,是一池清澈的碧水,所有的真诚,都明明白白地都装在里面,谁不喜欢!而失信则如同被一团污泥弄脏了的池水,谁又不厌恶呢?真正的成功者是以诚实为做人之道,以诚为本,才能永远有饭吃,才能做大生意,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诚信者遍游天下

一个人要想赢得别人的信任,关键在于老老实实地做人。因此我们应该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不说谎话,言行一致,答应别人的事就要放在心上,努力做到,长大才能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守信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古代政治家商鞅就曾以守信换取民心。商鞅的变法条令准备好后,担心民众不信,就在国都的南门立了一根木柱,张贴告示说有谁将它搬到北门,便赏黄金10两。众人看了都不相信,没有一个人去搬。于是,他又贴出告示:“谁能扛去赏黄金50两。”这时,有一个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将这根木柱扛到了北门。没想到,他马上得到了50两黄金的赏钱。商鞅这种“言而有信”的做法,使老百姓都相信了他的变法条令。

有一个国王给孩子们每人一些花籽,叫他们去种花,当花朵盛开时,再把盆花送到王宫来。国王事先悄悄地把花籽煮过,不可能发芽了,可是到了规定的日子,孩子们都把一盆盆艳丽夺目的花儿送来,他们都是为了得到国王的奖励,换了花籽种出来的。只有一个叫宋全的孩子,双手捧的是没有鲜花的花盆。宋全凭着诚实的美德,赢得国王的赏识,得到了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通达。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笃实严谨,即使到了边远的部族国家,也能够通达。说话不忠诚守信,行为不笃实严谨,即使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立时仿佛看见‘忠信笃实’这几个字显现在前面,坐在车中仿佛看见这几个字在辕前的横木上,能够做到这样,便能够处处通达了。”子张便把孔子的话记在束腰的大带上。

孔子的意思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求子张把“忠信笃敬”作为座右铭“印在脑子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有理走遍天下”,做不到这一点,则“无理寸步难行”。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有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无信不立”、“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古训,已将诚信深深融入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血液里。然而,一部分国人却偏离了诚信的方向,使我们的身边充斥着种种令人汗颜的不诚信行为。

然而为什么践踏“诚信”,损害“诚信”的现象会屡禁不止?

法国老太70岁时,有个律师同她订了一份契约。契约规定:老太有生之年,那律师每月付给她2500法郎的生活费;老太去世之后,她的房产归律师所有。然而,令律师意想不到的是,这生活费一付就是30年,直到律师去世,老太还健在。而律师总共付出90万法郎,就是按分期付款购房30年也足够买下三四套这样的房子。这件事本身,也许被某些人当做“贪小便宜吃大亏”的笑料,而从诚信的角度看来,这正是遵守诚信的最好典范。因为这名律师完全可以利用他的法律知识,想办法终止已经让他“吃亏”的契约,但他没有。他为了继续遵守诚信,宁愿吃亏,履行契约,直至死亡。

实现诺言,遵守诚信,有时可能让人失去什么,但同时也会让人得到用金钱换不来的东西——尊重。其实不仅仅是商家,我们每个人都应遵守诚信,诚信是对每位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诚”是对人的态度,忠诚、诚实;“信”是做人的态度,守信、信誉。诚实守信,也就是诚信。形成诚信的社会风气,既要有制度作保障,同时又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以诚相待。这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在一般情形下,或者说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下,孔子的话当然是不错的,一个人没有忠信笃敬的品质,就会像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或所谓“嬉皮士”一样,缺乏专注、进取的精神,很可能一事无成,自然也就无所谓通达了。但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尤其是处于尔虞我诈的现实之中,一味地忠信笃敬,不多一个心眼,做到知己知彼,那也是很容易上当受骗,落入他人所设置的圈套之中的。

所以,我们一方面确实要像子张一样记住圣人的教导,把“忠信笃敬”这几个字作为我们的座右铭。但另一方面,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也要多长一个心眼,在忠信笃敬的基础上来一点通权达变,不要愚忠。这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反映在“忠信笃敬”上的辩证法。

为此,孔子又说到要胸襟宽广而明察。他说:“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即:“不预先揣度别人的欺诈,不凭空猜测别人的不诚实,却又能及早发觉欺诈与不诚实。这样的人是贤者了吧!”

不轻易去猜测揣度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是胸襟宽广的表现,却又能及早发觉欺诈与不诚实是明察秋毫的睿智。能够做到这两方面,当然是贤者了,而且是大大的贤者。

从实际情况来看,太明察的人往往疑心重多忌刻,凡事都对人防一手,容易把人想得很坏,所以显得心胸不够宽广。而一般心胸宽广的人又往往把人想得太好,对人缺乏心计和防范,所以不够明察。

这两方面的矛盾在圣人的论述中被统一起来了,这当然是高标准严要求,我们一般人是望尘莫及,难以做得到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也就只有努力提高修养,争取做得好一点罢了。

是我的错,由我负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没有人会不犯错误,有的人甚至还一错再错,既然错误无法避免,那么可怕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不敢承担责任,错上加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发现错误的时候,不要采取消极的逃避态度。而是应该想一想自己应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地弥补过错。只要你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它,勇于承担责任,错误不仅不会成为你发展的障碍,反而会成为你向前的推动器,促使你不断地、更快地成长。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错误也不例外,关键就在于你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待它,以怎样的态度去处理它。

李铭是某化工厂的财务人员。一天,他在做工资表时,给一个请病假的员工定了个全薪,忘了扣除其请假那几天的工资。于是李铭找到这名员工,告诉他下个月要把多给的钱扣除。但是这名员工说自己手头正紧,请求分期扣除,但这么做的话,李铭就必须得请示老板。

李铭认为,老板知道这件事后一定会非常不高兴的,但李铭认为这混乱的局面都是因自己造成的,他必须负起这个责任,于是他决定去老板那儿认错。

当李铭走进老板的办公室,告诉他自己犯的错误后,没想到老板竟然说这不是他的责任,而是人事部门的错误。李铭强调这是他的错误,老板又指责这是会计部门的疏忽。当李铭再次认错时,老板看着李铭说:“好样的,你能在做错事情的时候主动承认,不推到别人的身上,这种勇气和决心很好。好了,现在你去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吧。”事情就这样解决了。从那以后,老板更加器重李铭了。

如果只是顾全面子,不敢承担责任的话,那最后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假如你犯了错且知道免不了要承担责任,抢先一步承认自己的错误,不失为最好的方法。自己谴责自己总比让别人骂好受得多。如果勇于承认错误,并把责备的话说出来,十有八九会宽大处理。作为一个平凡的人,在办事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虽然有些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没有勇气承认,或把犯错的理由归结于别的因素。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站出来,勇敢地坦白,在他们看来承认错误就意味着要受到责罚,却不知道领导则认为沉默和狡辩的托辞意味着推托责任。

小彭在一家工厂任技术员。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在老同志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被提拔成车间副主任,负责车间的生产技术工作。

有一次,车间的生产线发生了一些问题,产品质量也受到了影响。他看过之后,便立即断言是原料的配比不合适,认为在投放新的一家企业提供的原材料后,原有的配比必须改变。但调整之后,情况仍不见好转。此时,另一位技术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问题的症结并不是新的原料或原料配比不合适,而在于设备本身的问题。对此,小彭从内心觉得技术员的看法很合理,但是,他觉得自己是负责全车间技术与工艺的领导,如今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失误,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为了避免责任,他一方面继续坚持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也布置专人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和调整。但是由于贻误了时机,问题最终还是爆发了,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小彭在羞愧之中提出辞职。

有很多人对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不愿深究,他们的观点是:如果我所犯的错误性质十分严重,我一定会承认的;如果是芝麻大的一点小错,那么根本没必要认真计较。如果你也是这样看待错误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工作无小事,更无小错,1%的错误往往就会带来100%的失败。

面对犯错的最佳对策便是自己的责任就要全力承担,一定不能推卸,要诚恳地承认错误,并积极地寻求补救的办法。如果不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也不要急于替自己辩白,应首先着眼于公司的利益,等事情得到了妥善处理,事情的真相自然会浮出水面。如果你确实被误会了,你的同事和上司也会在事实中看到,还你一个清白。你一定要相信,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做成大事。

赢家不怕犯错,只怕因为怕犯错而不敢承担。有的人成功了,只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并吸取教训。遇到问题不要畏惧,要勇敢地去面对,只有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才不会永远与失败相伴。

别为过错找借口

美国西点军校建校以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就是“没有任何借口”。它要求每一位学员必须尽全力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人生在世,孰能无过。从你出生时起,你就在与周围的世界产生积极的互动。环境对你产生影响,但是你往往更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影响。所以,你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作出决定,就理应承受相应的责备与赞扬。如果你真的有责任,就应该接受别人的责备。如果你辜负了同事的信任,继而若无其事地对他们撒谎,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为了免受应得的责备,有些人会掩盖真相、敷衍搪塞、编造借口、无中生有、言不对题或者真真假假,闪烁其辞。这些欺骗伎俩并非总能奏效,但是其目的却已昭然若揭:不过是想方设法逃避谴责与惩罚罢了。

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仅11岁的少年,把足球踢到一家商店的窗口上,砸碎了玻璃。商店老板找到少年的父亲,要求赔偿损失。父亲赔了钱之后,却把账记到了儿子的头上。他认真地对儿子说:“玻璃窗是你弄破的,你应该负起赔偿的责任。我现在先帮你垫上,你要利用假期的时间打工,把这笔钱还给我。”结果,少年干了整整一个暑期的活儿,才还清了这笔钱,共计15美元。这个少年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当了总统以后,里根还常常提起少年时的这件小事,觉得是父亲教他学会做个负责任的人,这使他一生受益无穷。没有父亲的教诲,他可能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机会!一个人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是决定他能否做好事情的关键。很多人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的错误开脱,并养成习惯,这是很危险的。

愿意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仅是一种美德,还是每个人都必备的基本品质,更是一个人成熟起来的标志,是任何人从平凡走向优秀的第一步。人总是会慢慢长大,身边的亲人、朋友、老师会告诉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但任何行动的落实者都只能是我们自己。

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这种不找任何借口去执行的人。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假如我们能够养成拒绝借口更敢于决定的习惯,那么在需要决断时一定能运用最聪明的判断力,而我们的工作也会越来越出色!

不寻找借口,就是敢于承担责任;不寻找借口,就是永不放弃;不寻找借口,就是锐意进取。让我们永远记住:无论什么时候,都别找任何借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