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3 15:52:06

点击下载

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发明的故事

发明的故事试读:

引子

一开始,人们眼中的世界单纯得像个童话。

地球当然是宇宙的中心,天是用五彩斑斓的玻璃做成的罩子,星星就是调皮的天使在“玻璃”上捅出的洞。

一天,一个勇敢的人爬上了高高的塔楼,举起手中的望远镜,严肃地向天的尽头望去,从此,麻烦来了。

首先,太阳取代地球成为宇宙的中心;后来,人们发现太阳不过是一个“神秘而庞大”的体系中毫不起眼的角色;再往后,人们发现“神秘而庞大”的体系不过是一个更大、更神秘的体系的一小部分而已,至于太阳,根本微不足道。

这些发现不仅在神学界引发大地震,在数学界和天文学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以前,人们以英里为单位计算地球和最近的行星之间的距离。如今,宇宙突然变魔术般地“变大”了,原有的计算单位后面要加上无数个“0”才勉强够用。人们这才发现,必须要制定一个几何级的计量单位了,否则,天文学家在测算宇宙距离的时候,非得把胳膊肘磨破不可。

于是,天文单位的概念应运而生,即以地球公转轨道平均半径的长度为一个天文单位,这个长度约有9290万英里。

而后,光年的概念也随之出现。

物理学家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在试验中发现,光以每秒299,820千米的速度传播。他灵机一动,用这个数字乘以60,算出光一分钟传播的距离;再乘以60,算出光一小时传播的距离;再乘以24,算出光一天传播的距离;再乘以365,算出光一年传播的距离。

光一年能行走大概10,418,623,400,000千米,这个距离便是“光年”。

根据科学家的测算,我们最近的邻居是半人马星座,我们距离它有25,000,000,000,000英里。把英里换成光年计算,我们距离半人马座只有4.35光年。

看起来太近了!近得有点不可思议!

但是,很快地,天文学家就不满足于光年了。自从他们发现了2万至3万光年远的小星球后,就开始探索星云,那些星云看起来那么小,就像在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一样,可距离我们有200万到300万光年。

于是,“光年”这个单位也不够用了!

但是谁还能发明更好的长度单位呢?

我之所以讲上面这些内容,不是要赢得你们崇拜的目光,也不是想显示自己有多博学,更不是要告诉你们,我刚刚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我在“永恒”这台乐器上演奏了几个和弦,目的是想引起你们的注意,注意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当地球作为宇宙中心的地位被无情地推翻,有人开始觉得沮丧。自从人开始直立行走起,他们就觉得自己凌驾于万物之上。当他们知道宇宙中有无数个星云,每个星云都有200万平方光年那么大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不敢再吹嘘自己是神的子民,而是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只不过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动物而已。

然而,人们很快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不必为遥远世界的灾难而忧心忡忡。例如,天蝎座心宿二上的火山爆发,远不如自家后院失火重要;猎户座参宿四即将毁灭的谣言,不如自家汽车汽缸里可疑的响声可怕。人们会因为智齿的突然疼痛,而怀疑将有祸事发生,而不会为月球上的异动担忧。

也许就该如此!

虽然宇宙的边界不断外扩,乃至无边无际,那种宏大显得如此不真实,但是,仍有很多科学家埋头于原子世界,他们把那个可怜的小不点无限分割,直到发现一个由极小的粒子构成的世界。这些粒子大概只有1/100,000,000,000,000毫米那么小,它们在极小的空间里运行,一如星系在极大的空间里运行,都是那么规则,那么准确。它们还在表演着平衡、再平衡的游戏。一般人看到这些,难免脑袋犯晕,只能决绝地承认它,或者干脆疯掉算了。

要不,还是让人作为宇宙的中心吧,这样他还能有点儿主见。

然而,这类发现总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人的生活方式。接下来我们将要介绍到的那些人,和古代的长老们截然不同。古代的长老认为人是世界的主宰,万物都是为人服务的,所以肆无忌惮地屠杀动物;宇宙也是用来满足人们需求的,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目的。

或许,人们仍然认为自己是万物的中心,但是私底下却动摇了这种信念。他们开始觉得时间是无始无终的,10万年前,人不知为何物;10亿年后,世界不知为何物;而当下或许只是一个偶然。

也许,人仍然是宇宙中进化等级最高的生物,但是现在,人们倾向于不下这个结论,而要把眼光投向宇宙,看看那数以亿计的星球上有怎样的生命,如果有,那将是人类在太空旅行中的同伴。

这样说吧,经过数千年的演进,人们重新发现了古典思想的崇高,它庄严地揭示了理想人生的哲学:“我们只是人,我们相信,宇宙中的一切都与人有关,都值得人类关注。”

人人都有好奇心,都有探索的权利。本书的主人公们将会深入每一个角落,探索所有未知的领域,对于每一件事而言,他们都将在智慧能达到的范围之内深究其意义。他们不会盲从任何人、任何事,除了那些已经得到验证的真理,这些真理是人类进一步探索的基石。

如果他们探索成功了,他们会骄傲地让人们都来分享;如果他们遇到了挫折,他们也会坦然地接受失败,让后人踩着自己的足迹继续尝试。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要热爱生活,以极大的耐心、不屈的意志和善意的幽默来面对未知的世界。生命说到底只是一点能量而已,这点能量应该用在正确的地方。倘能如此,最终,他们将毫无怨言地归还这借来的生命,因为他们明白,生与死只是同一种思想的表达。说到底,世界上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困难的勇气,这便是生存的意义。

我明白,这听起来有点儿复杂。

但是,只要你耐心读下去,你会发现,它还没有你预想的一半复杂。

如果你仍然觉得难以接受,那么就放下这本书吧,你可以去看电影,或者用其他的途径消磨时光,不必心怀不满地想,这真是太无聊,作者在写什么呢,他想说什么呢!

总有一些人会明白我的用意,我不必向他们多说什么。他们应该知道,我并不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只是在试图说明一些事是怎么发生的,告诉他们这些事运行的规律。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期望人类的最终解放,推翻压在人们身上的“暴政”。数万年来,就是这一“暴政”把地球搞得一团糟,之所以出现这一状况,就是因为人们无法直面自己的愚昧和偏见。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

如果没有那些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先驱,人类的解放大业将永不会实现。

或许有人会说,我就是想让读者成为那种先驱。

没错,他们猜对了。

总而言之,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用意。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928年8月31日Part 1发明者:人63

一天,天气晴朗,一小片尘埃(大约6×10吨重,在同类天体中微不足道)离开太阳母亲的怀抱,开始自立门户。

这件事并没有在宇宙中掀起什么波澜,因为这个星球实在是渺小得可怜,那些住在宇宙中“贵族社区”的老资格星球根本没有注意到它,除非它上面的居民有先进的望远镜,比我们现在使用的天文望远镜更先进,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不要太深究这些不体面的往事了,因为我们就是这个星球上的囚徒。不论我们是否愿意,这个小星球就是我们的家,而且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

或许,我们未来会踏入太空,或者偶尔去拜访一下其他的星球。但是那些星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还很难说。因为,要么是它们的环境太恶劣,比如太阳系的大多数恒星都是如此,要么那里早已出现了自己的生命形式,也就是外星人。如果有外星人,它们也许比地球人要古老得多,也许它们在一两百万年前就出现了,在这种地方,人类显然是难以立足的。

长久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人类为什么会喜欢侦探小说?

答案无非两种,一是“那些谜团吸引着我”,二是“根据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最终抓住罪犯”。

在我看来,侦探小说最吸引人的也就是这两点了。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不喜欢研究地质学呢?我们的这个星球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秘密,我们只破解了其中几个秘密,大多数秘密还有待探索。探索这些秘密就像看侦探小说一样,因为每一个秘密都是完全没有线索的。

古人都知道这一点,他们努力从岩石和平原中发掘人类起源的秘密,探索早期历史的诸多事情。然而,到了中世纪,人们虽然作战勇敢,但是思想却故步自封,不敢提出问题,甘于做个古老教条的奴隶,他们认为,如果对这个星球感到好奇,就是亵渎神灵。

如今,中世纪已经被扫入历史的博物馆,再过一两万年,我们生存的这块地面上将没有秘密可言,一如阿司匹林药片和南瓜饼没有秘密一样。

提到几万年甚至是几十万年的历史,我们似乎有点太随意了,但是我们无法不如此。因为通过考古,我们已经把所谓的“历史”时期延长了4倍有余(公认的“历史”定义是,对过去事件连续清晰的记录)。我们所认识的大多数事物,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这个事实足以教育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永远保持耐心和谦卑。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祖先用了50万年的时间,才学会了直立行走,而他们同时代的生物,只不过是没有及时解决一些重要问题罢了,所以,对于其他生物,我们应该抱有宽容之心,而自身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不过是个暴发户而已。在大多数生物来到地球很久之后,我们的祖先才出现,我们自以为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其实我们不过在前天才踏上这片土地。

至于我们是怎么学会直立行走的,其中很多步骤和细节还不甚了然,但是大概能猜到是怎么回事。

一开始,当地壳冷却下来,适合生命繁衍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立即住满了地球。它们或是长着甲壳,或是眼睛看不见的微生物,全都生活在水中,是地球最早的主人。

其中一些生物一直忠诚于大海,成为如今我们吃的鱼的祖先;一些生物长了翅膀,飞向空中,成为现代鸟类的始祖;还有一些生物爬上陆地,占据大量的地盘,与如今的蛇和蜥蜴是一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似乎永远都要被这些爬行动物占据(请用几百万年为时间单位来思考,而不是历史书上常用的年代,在宇宙的日历上,人类的历史只不过是几秒钟)。那时候的气候湿润温热,适合大型动物生存和繁衍,它们在水里像在陆地上一样活动自如,就像一个个活动的战舰。

那时候,无论是在空中、水中还是陆地上,到处都是大型动物。它们通常有40至60英尺长,光是肚子就有一个大型的快艇船舱那么大。那个时期之后,地球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么大的动物了。

这些地球早期的统治者是如何灭亡的?为什么它们的后代都这么袖珍?几年前,我们对这些问题还一无所知,如今我们总算厘清了一点头绪,它们之所以灭亡,原因不止一种。这些原因彼此纠缠,错综复杂,其中一条公理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万物必然头重脚轻”。

当今武器的演变似乎违背了这一规律。有些人声称要为善良的人们创造一个清平世界,为此他们发表了各种美好的章程,组成各种国际联盟,然而他们终究要借助于武器,而武器也越来越庞大,过于头重脚轻,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武器终将因为体积过于庞大,而无法漂在水中或飞在空中。它们难以驾驭,难以行走,只能笨重地挪着步,就像深陷在泥淖中的卡车一样。

那些古老的庞然大物也经历过类似的发展轨迹,如今,它们被陈列在博物馆中,可笑的头颅在玻璃柜中冲着我们龇牙咧嘴,幸亏博物馆足够大,才装得下它们。

这些原始的王者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壮,它们渐渐跑不动了,也游不动了,只能在无边的沼泽地里艰难地跋涉。那时候,地球的表面被大片沼泽地覆盖,那里除了海带和芦苇,长不出其他有营养的食物。

那时候,地球的海洋和陆地的比例还不够均衡,因此气候经常发生突变。那些肆意生长的庞然大物被困在沼泽地里,既不能向陆地发展,也不能向海洋发展,只能随着沼泽一起消亡。亿万年来,地球上的城头变幻着大王旗,各种爬行动物粉墨登场,但是它们没有一个活到大型哺乳类动物出现的时候,就更加看不到人类的出现了。

这就是老生常谈的生物史。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完整的演化史,也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角度的版本,我们从未想过其他的可能性。总而言之,这些动物突然灭绝了。

气候的变化当然会对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至少让它们感觉不那么舒适和快乐。

但是除非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地球的卫星突然毁灭,否则对生物来说,都不是灭顶之灾。事实上,气候的变化一如如今的金融危机,只有没有准备的人才会遭殃。而未雨绸缪的人,通常能躲过危机。

说到这里,我们的主人公终于要隆重登场了。

当这个主人公出场的时候,它一点儿都不像个英雄,而像是动物园的铁栅栏里,忧郁地看着我们的猩猩、狒狒或者黑猩猩。

我不是说人类就来源于这些类人猿,也不是说我们根本就是大猩猩,只不过更成功一点而已。如果这样说,就是对我们祖先的不敬,也把人类的起源想得太简单了。

按照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数百万年前,我们和大猩猩、黑猩猩和狒狒有共同的祖先。这个祖先的某一个后代进化得更高级一些,可能更漂亮一些,或者更高贵一些。而其他的后代则满足于居住在丛林深处,它们身体笨重,生活方式和猛犸象或者洞熊一模一样。如今,这些没有进化好的类人猿,只能被装进笼子,供它们住在城里的表亲观赏。它们成为反面教材,用以警告那些懒惰、无能或者愚蠢的人,告诉他们,如果不抓住机会,下场将会多么不堪。

从低贱的长尾四足动物,进化成威严的无尾两足人类,从几乎被所有邻居压制的可怜生物,到地球真正的主人,人到底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以前我们不敢专心研究,弄不好就会被烧死在火刑柱上。算起来,我们放手研究的时间还太短,所以这次重要转变的诸多细节,还不能了解清楚。

当然,人们还是做了大量工作的,使我们了解到,我们的祖先有了手之后,是如何鼓起勇气摆脱纯粹动物性的无聊生活的。

当我们的祖先终于获得显赫地位的时候,地球的气温已经稳定,地表的水比现在还多。那时候,陆地还没有那么大,只有一块块小的干燥地面,上面长着茂盛的森林,森林里住着类人猿们的各种群落。它们把家搭在树上,擅长精准地在树枝间跳跃,就像演杂技一样。它们并不是主动想变得聪明,而是被迫的,因为如果它们不进化,就会被强大的天敌吃掉。

倘若世界一成不变,就像一些老实人希望的那样,类人猿或许终将会成为地球之王,就像从前的那些大型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一样。所幸,世界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距今大约1000万年以前,地球的水位开始消退,陆地面积开始变大,空气也比以前干燥了一些,这些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原始森林开始慢慢消退,空出一片片的土地。终于,森林成了少数,它们被雪山和草原包围,成为陆地上的“树林岛屿”。

这给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以前,它们在森林里生活得很轻松,总是从一个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迁移是件很简单的事情。现在,森林的面积缩小了,它们不能用以前的迁移手段了,就像没有了铁轨的火车。

更糟的是,山脉开始崛起,形成了一道屏障,把森林包围成了牢笼,只有鸟儿和顽强的昆虫以及蝴蝶能够逃出。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类人猿选择屈服,固守狭小的领地。而少数聪明的类人猿则开始反击。由此,适者生存的定律开始产生奇妙的效果。

聪明的类人猿只能靠一种东西反击!

那就是大脑!

就在此时,我们的祖先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就在此时,人类的命运将迎来重大的转机!

也就是在此时,人类的始祖成了发明者。“发明”这个词很现代,提到这个词,我们马上会联想到飞机、无线电以及各种复杂的电器,但是我所说的发明,并不是这种发明。我想说的是一种更基本的发明。奇怪的是,迄今为止,只有一种哺乳动物学会了这种发明,凭借这些发明,它们在其他物种不断消亡的情况下,不仅能继续生存,还为自己和后代赢得了尊贵的地位,而且这一地位牢不可破。这种哺乳动物就是人类,除非人类在愚蠢和贪婪的驱使下,奉行暴力政策,崇尚战争,最终让其他聪明勤劳的虫豸灭亡,否则他们将一直是王者。然而,人们一直都在自相残杀。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其他动物也有发明啊,鸟类、蜜蜂、蚂蚁不是发明了巢穴吗?河狸修水坝,跟人用手修得一样好,不是名副其实的建筑师吗?还有蜘蛛,它会结网,不是也能有效地捕猎吗?很多昆虫为了捕食,不是也会制造陷阱吗?”

对于这些疑问,我只能回答“是的”,不仅人能发明,动物也会发明。但是动物们的发明和人类的发明是截然不同的,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动物虽然也能发明,并且这种发明耗尽了它们的想象力,但是它们只是单调、机械地重复自己。它们在公元1928年建造的巢、网和水坝,和它们在1.928亿年之前建造的巢、网和水坝是一模一样的,如果我们不将它们赶尽杀绝(这一点很难做到),它们在1.928亿年后建造的仍然是一样的巢、网和水坝。它们所谓的发明,只不过是日常捕食的一部分。同样是这些动物,如果被人类饲养,很快就会放弃劳作,愉快地生活。

人类在很早之前就明白一个道理,活着并不只是吃饱喝足。为了获得大量的思考时间,人们不得不考虑摆脱繁重的劳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行各种各样的发明。这些发明的基础,就是要把自然赋予人的东西,进行无限的强化和扩展。

人类自起源之初,就比其他生物拥有更巨大的优势。人类的祖先生活在树上,与其他生物相比,具有更敏捷的身手和更果敢的决断,这使它们能更好地应对危机。对于猿类来说,它们必须如此,否则就无法躲避捕食者的利爪和坚喙。

当森林消退,原始的动物必须改变捕食方式。猿类凭借长期的积累,很快就学会用后腿站立,前腿则攀着灌木或者芦苇去寻找食物。它们很快适应了这种植被中的生活。

随着气候的变化,森林进一步消亡,它们必须面对在平原上的生活。这时候,它们就得学会一个高难的动作:在没有任何辅助时用后腿走路。前腿得到解放,可以做一些其他的动作,如“握”“举”“撕”。以前这些动作只是靠笨拙有力的下颚完成的,完成的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这还只是漫长进化之路的第一步,这一步直接导致了第二步,而第二步就是我们这本书的主体。进化的力量逐渐显现在我们的手、足、眼、耳、口等部分,皮肤的耐受力亦得到强化。我们因此获得了动物王国的优势地位,成了这个既是家又是牢笼的星球的主人。

至此,事情还没完,我们的祖先又被粗暴地推入一个困局:要么故步自封,等待灭亡;要么改进一点,获得生存。这个时候,气候又来助阵了。气候的剧烈变化不仅使森林消退、山脉隆起、水源变少,还使气温整体下降,出现了所谓的“冰河时代”。在这一时期,地球的大部分区域都被冰雪覆盖,所有的动植物都被迫退到赤道两侧的狭长地带。

万物皆有惰性,这一点常常被现代人忽略。如今的机械文明使人类获得大量的空闲时间,为了避免枯燥和无聊,人们不得不去工作。但是远古时代却不是这样,所有生物的使命就是生存下去,如果生存已经不是一个问题,那么它们非常乐于安享清闲。比如狮子和虾,如果能不用操心生活,它们绝不会去劳作,所有动物和植物均是如此。在那漫长的冰河时代,地球的表面只有1/8的面积适合居住,正是在严酷环境的逼迫下,人们才逐渐迈向了辉煌的胜利。

人们常说“生于忧患”,苦难是最好的学校,如果从人类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冰河时代显然是人类上过的最好学校。在那前后,人类一切重大进步均在冰雪压迫的环境中取得,那时候,夏季没有几天,从北极到阿尔卑斯山是一整块大冰原。

在冰河时代,人们学到的第一课就是:“要么尽快学会使用脑子,要么灭亡。”

在那段遥远的时光中,我们的祖先是低眉顺眼的野兽,是散发着臭气的野蛮人,跟动物几乎没有区别。我们不应鄙视他们,因为他们终于鼓足了勇气,去对抗大自然,去打一场实力悬殊的战役。他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换来了今天的辉煌。

人终于学会了运用手、足、眼所蕴藏的能量,并将这一能量无限扩大。在下面的章节,我将会向你们阐述,这一过程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Part 2从兽皮到摩天大楼

人类总是努力让自己过得安逸清闲,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人类的所有发明几乎都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

有的发明是延伸了人体的某些机能,如“走”“说”“听”“看”等,另外一些发明则可以让人体的官能感到愉悦、舒适,或者具有修复人体的功能。

当然,我这样对发明进行分类,其实并不精确,各种类别的发明难免相互重叠。这是因为,大自然本身就是无限复杂的,而人又是大自然最复杂的结晶。所以,关于人的一切,譬如欲望、成就等,都复杂得像一个毫无头绪的线团。

对于这一点,我必须说在前头。倘若你是个极有条理的人,容不得混乱的分类,那么这本书将会让你十分冒火。你大可以放下这本书,去读一本植物学分类的书,或者看一看列车时刻表,那种书绝对条理清晰且没有异议。

举例来说吧,跟人皮肤相关的发明,这种发明可以算是第一类,因为它能够起到延伸皮肤的功能;也能算是第二类,因为它有修复皮肤的功能。具体属于哪一类,我真的不是十分确定,但我仍然打算在这本书里谈谈这件事。一开始,我认为这种发明只能属于第二类,即起到了“维护”的作用。后来我才发现,皮肤的作用不仅如此,在人类起源之初,是皮肤保护人不至于灭亡,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皮肤。

自古以来,动物都是赤身裸体的,无论天气多么寒冷,它们都不会想到用其他动物的皮来取暖。在遭遇暴风雪或者冰雹的时候,它们会躲到岩石后面,只是如此而已。

在寒冷的时候,披一件外衣,借助外物来强化皮肤的功能,这种想法简单至极,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根本就是不言而喻的。只要取一张死去的动物的皮,或者用植物纤维织成麻布,或者用草叶编织成斗篷,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抵抗气温的突然变化。

阅读本书,你会发现一个道理,越是简单的发明越是不容易想到。衣服的发明一定是经过了千万人长期的努力,聚集了大量的智慧,才将这一简单的物件普及开来。

我们不知道迈出这一步的先驱是谁,更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但是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个人第一次披着牛皮或者熊皮走出去,就像第一个打电话的人、第一个接收电报密码的人一样。我猜,第一个穿上“外套”的人走出来的时候,其引起的轰动,肯定比驾着马车行走在第五大道上引起的轰动要大得多。

他很可能受到别人的攻击。

他更可能被视作邪恶的巫师,因为他违背了神的旨意。要知道,自从神创造了世界,人就注定了要在冬天受冻,夏天经受太阳的炙烤。

在那个人们以狩猎为生的时代,兽皮一定很多,所以这个发明就被保留了下来。现在你从窗户望出去,看到满大街西装革履的人,就知道我所言非虚。

用普通动物的皮毛做衣服,有这样几个缺点:首先,史前人不知道怎么制作,只会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所以味道比较重,但是当时的人们整日生活在剩饭菜的腐败气息中,早已习惯了各种难闻的气味,这种皮毛的味道应该也不会难以忍受;其次,这些皮毛很难合身,而且容易开裂,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这时候,一些聪明人又开始琢磨了,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制衣材料吗?于是,他们又开始工作,创造出了一些更好的材料,这些材料在人类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就是棉、麻、丝、毛等,这些材料主要是亚洲人发明的。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说,看起来前面说的大多都是推测,作者好像没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确实如此,这种说法没错,就在不久前,我们还不知道有史前史,我们就像是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玩拼图游戏。有人说,“亚伯拉罕离开了吾珥,文明就开始了”,有人勇敢地往前多迈了一步,声称文明起源于2000年前,“始于埃及人和巴比伦人”。

还有一些人大胆地提出了假设,认为历史在公元前4000年或者公元前2000年的某一天开始,这个假设很荒谬,甚至有点幼稚。为了证实这个假设,他们在丹麦的垃圾堆里挖掘,在法国南部、西班牙北部的山洞里秉烛研究,而且在德国挖出了奇形怪状的塑像、破碎的头骨,这些东西本应卖给收破烂的。他们就靠着这些奇怪的物证,告诉我们一件惊人的事实,我们在冰河时期的祖先,并不是那么愚蠢无知,已知的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还不是最古老的,在金字塔建成之前的数千年,已经有先进的文明出现、发达和毁灭。

一些学识渊博的教授声称,他们找到了破解法国南部山洞里神秘文字的钥匙,倘若真像他们所说的,人类的历史要向前推进至少1万年。这样的话,我们就不能说人类的文明史是5000年了,而是1.5万年。

在这里,我不得不再强调一下,我对这一领域完全没有研究。人类对1.5万年前的亚洲和欧洲的了解程度甚至不如对海底的了解。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对海底的全盘了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1.5万年前的文明也是这样。只要给我们几个态度严肃的专家,再给我们几年和平的时间(在世界很多隐秘的地方,藏着古老的陶罐和陶盘,如果这里还有炸弹和弹壳就不好了),这样,人们对上一次冰河时代的了解,就能如同了解自己的国王一样多。

例如,我们的一些祖先是出色的画家。从他们留下的史前画中,我们可以知道,人类在很早之前就穿过兽皮。但是人们是如何将粗糙的兽皮加工成皮革的,对此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资料,通过一些常识,再研究一些资料,我们很容易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将兽皮制作成皮革,需要经过一个名叫“鞣革”的工艺。字典上对这个词是这样解释的:鞣革是将生皮制作成皮革的工艺,具体做法是,将生皮放进饱含鞣酸的溶液里浸泡,也可以用矿物盐溶液。

再追问一下:古人中,什么人最擅长鞣革?答案是:埃及人。在很久之前,埃及人因为宗教信仰的关系,需要长期保存尸体,因此他们比其他人更早地学会了尸体防腐的工艺。

人们在尼罗河谷的发现证明了这一点,埃及人早于其他民族几个世纪就学会了鞣制技术。在古老的底比斯国王的墓葬中,最早出现的绘画场景之一就是鞋匠铺,看起来就像是现代城市随处可见的临时建筑。

埃及的鞣制工艺很快传到了希腊,而希腊人的品位较高。那里的哲学家在讨论生死问题时,更喜欢穿毛外衣,毛外衣比皮大衣更舒服,所以皮革产业在希腊发展不起来。于是,皮革工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罗马。罗马有大量的士兵,他们需要结实的皮鞋、头盔带子和铠甲,这些都是用牛皮羊皮制成的,皮子需要仔细打磨,以抵抗撒哈拉沙漠的炎热和苏格兰的潮湿。

同时期,埃及人又发明了几种皮革的替代品。尼罗河谷气候炎热,人们穿衣服不是为了避寒,通常是为了御热,所以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他们就努力发明一种比皮革更凉快的材料,经过数千年的试验,终于找到了一种适合制衣的植物,如今我们把这种植物称为亚麻。

在发明电报和电话之前,人们想当然地认为,那时候地球上有一半人不知道另一半人在干什么。事实恰恰相反,现代传播工具不仅能传播消息,同时也在散播谣言。在一万年前,多尔多涅的穴居人晚餐吃什么,瑞士湖人在秋天穿什么,这些消息虽然有趣,但是在西伯利亚洼地狩猎猛犸象的人并没有兴趣知道。然而只要出现了新的发明,能增强人们应对自然的能力,消息很快就会被中国人、克里特人甚至是大西洋沿岸的人知道。当然,并不是所有得到消息的人一定能有效利用它,这一点就算是现代人也做不到。傲慢和无知是人类进步道路上的两大拦路虎。不管怎么说,从洞穴和墓葬中的证据来看,只要是有利的发明,其传播速度就是惊人的。

如果不是这样,我们没法解释,为什么人们在尼罗河谷种植亚麻的同时,瑞士湖滨也开始种植亚麻了,这两个地方可是位于地球的两端呀!人们到底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开始种植亚麻的,这又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棉花也是这样,波斯人先记载了它,没过多久两河流域也出现了关于它的消息。

希罗多德曾说过,棉花原产于印度。但是这种植物的种植和采摘都很麻烦,所以无法像毛或者亚麻那样普及,不能成为皮革的替代品。类似这样的问题多如牛毛。

冰河时代的人们,无法定居下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他们总是在运动中,其衣食水平甚至比不上1928年最差的贫民窟居民。通过我们在河床和山洞中发现的人骨来看,那些人都染上了严重的疾病,这是因为他们长期在潮湿的地上睡觉,通常活不过40岁。

这里,儿童的存活率也很低,只有50%多一点。如果某个冬天特别漫长或者特别寒冷,整个村子都可能被毁灭,就像如今的因纽特人和加拿大北部的印第安人一样。所以,那个时候人口一直很少。直到人们在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开始大规模种植,生存才有了保障。人类终于可以尽情地繁衍,他们开始一起居住、一起劳作,城市也发展了起来。那么,如何为城市人提供又便宜又丰富的衣料呢?

答案就是发展毛纺业。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农民驯服了一种叫作绵羊的动物。这个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牧羊人生活在中亚地区。后来,毛纺业开始从突厥斯坦往西传播,经过希腊、罗马,一直传播到英伦群岛。在此后的1000年里,英伦群岛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毛纺生产基地,并以这种拳头出口产品为武器,迫使邻国屈服。

因为发达的毛纺业,英国牢牢地控制了全世界羊毛的生产和销售,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垄断性的地位。无论什么时候,如果一个国家获得了某种重要消费品的垄断地位,就可以以此压制其他国家。

在中世纪的长篇史诗或者诗歌里,作家们总是深情地讴歌纺线和织布。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是,就像如今的钻石矿或者煤矿一样,这在可怜的羔羊身上发展起来的工业,造成了大量的流血事件。

与羊毛功能相似的蚕丝,其命运却截然相反。

富豪们总是热衷于炫耀,倘若不进行炫耀,不让邻居羡慕和忌妒,他们钱包里的钱还有什么用呢?当世人都穿着毛衣或者亚麻衣的时候,富人该怎么办呢?他们只能不穿衣服或者穿一种更昂贵的衣服。所以,一种来自中国的可怜虫子——蚕,拯救了他们。在古代,蚕丝制品甚至和黄金一样昂贵。

中国人是最早认识蚕的,他们首先发现了蚕对美丽和文明的巨大作用。他们为此深感自豪,甚至崇拜这一发现。他们声称这一发现来自于神。据说,中国人的始祖——黄帝,他的妻子首先对蚕进行研究,发现当蚕进入蚕茧,时机一到,能吐出914.4米长的丝。

中国人十分珍视这一发现,绝不轻易向外族透露丝的神圣的制造方法。在此后的2000年里,他们成功守住了秘密。后来,日本人来到中华帝国,诱骗了几个中国女子到日本,教授日本人这种高贵的工艺。

再后来,一位中国公主将桑树的种子和蚕卵藏在发簪里,带到了印度。以印度为起点,蚕丝开始向西进发。

无所不知的亚里士多德先提到过它,就连战无不胜、横扫天下的亚历山大大帝都听说过它。几个世纪之后,罗马的贵妇们总是逼着丈夫给自己购买丝绸,没有丝绸,她们简直不好意思上街。

直到公元6世纪之前,蚕丝几乎像如今的白金一样稀有。6世纪的时候,两个波斯僧侣将一小群蚕藏在竹筒里,偷偷溜出了中国。他们把蚕献给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从此,这个地方成了欧洲的丝绸中心。

当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士兵们洗劫了这座圣城,他们把一包包的丝绸塞进了自己的箱子。就这样,在中国人发现蚕丝的3000年后,丝绸业才进入西欧。在那个时候,丝绸仍然是极为昂贵的奢侈品。例如,法国的勃艮第伯爵嫁女,其最得意的嫁妆就是一双真丝长袜。直到此后600年,愚蠢的约瑟芬皇后,在拿破仑出征的时候,要求其购买大量丝袜,几乎让她的丈夫倾家荡产。

很快,所有女人都觉得自己应该像法国皇后一样,于是事情必须发生改变了。从那时起,就算把全世界所有的蚕丝加在一块儿,也不能满足这些女人的虚荣心。总是与人方便的化学家出场了,他们很快造出了一种人造丝,其材料和现代的纸张一样。这种材料很不像样,也不耐久。但是在时尚日新月异的现代,耐久似乎并不重要。如今,满大街的女人都穿着用木头制作的衣服招摇过市。

自从我们的祖先披上兽皮之后,制作服装的材料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众多材料琳琅满目,成本、质地以及工艺更是千差万别,但是服装设计的基本思想却从未改变,就是让皮肤感觉更舒适一些。

如今,服装设计遇到了新课题,飞行员要在高空飞行,那里的气温极低,普通的服装难以保暖,于是人们就在飞行服里装了电池,以此来让服装保持恒温。

倘若以后能发明更小的电池,那么50年后,服装业或将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人们不会再频繁地更换衣服,而是当电池没电的时候,就近跑到朋友家充电。充电的时候,我们可以抽着烟,耐心地等候。

这听起来很荒谬,但是我还年轻,希望能看到它成为现实的那一天。小时候,如果有人说在1928年,人人都能开着私家小车四处逛,一定会被人嘲笑,如今这都成了现实。所以,就让我们大胆设想一下吧,未来将会是一个不需要外套的时代,人们再也不用穿着兽皮,也不需要麻烦的衣帽间。

愿望总是美好的!

希望最终能成真!

还有一个和增强皮肤抵抗力有关的发明,这个发明的性质却完全不同。

这一发明是房子,诚然房子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御寒,但绝不仅限于此。房子的另外一个功能是保障安全。与其他种类的动物相比,哺乳动物通常习惯于照顾后代更长时间。通常,刚出生的哺乳动物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学会父母本领的基本原理,直到其长大了、强壮了,才能自立门户。在此期间,它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

最初的时候,树洞是人的家。后来,在大水逐渐退却的时代,河床降低了三四十英尺,河床上被河水冲出的洞就成了人的家。

洞穴里的家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除了人,数以百万计的蝙蝠和已经灭绝的大熊、马刀齿猫也看上了这里。后人在这些洞穴里发现人和动物的骨骼混杂在一起,这一场景仿佛在无声地讲述一个可怕的故事:为了争夺洞穴,人和动物曾发生惨烈的交战。

因此,一旦人发明了房子,洞穴立即被抛弃了。只有少数一些洞穴被留了下来,作为祭祀神的地方。

在挡风遮雨、防寒避热的要求之下,不同地方的人发明了不同的房子,有些房子看起来非常奇怪。比如,在冰封的极地,人们用冰块造房子;在茂密的丛林,人们用树枝编房子,用草和树叶制造房顶。

披屋是最原始的房子,如今我们仍能看到它的踪影。通常,它是猎人们的临时住所。在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一些土著居民中,也有少数人把它当作长期住所。

披屋之后,人们学会了用泥巴造房子,房子上盖着稻草。在湖泊广布的地区,人们用粗糙的木头盖房子,这就是所谓的湖上木排屋,这种房子在一些水流丰富的热带地区仍在使用。

人们曾认为,把房子建在湖面上,靠数根长长的木材支撑,是为了安全。其实,这也是人出于清洁的考虑,因为水可以起到清洗的作用。研究发现,早期的人就有意让自己的身体清洁,衣服和周围的环境也尽量保持干净。有了清洁的意识,文明也就萌芽了。如今,美国人建房子必须要有浴室和下水道,这种坚持常常被欧洲人取笑。或许,我们确实有点过于爱干净了,欧洲人就不是这样。比如,雅典也是个大城市,但是猪却可以在街道上自由地游荡,当然它们也是“清洁员”;巴黎是学术和艺术的圣城,但是在卫生上却让人不敢恭维。当然,有的国家,人们希望自己的后院整洁;有的国家,人们则公然和粪肥共处一室。这是各自的趣味不同,但前者显然比后者住得更舒适。

早在两万年前,人们就认识到了清洁的重要性。一些更讲究的人,把房子建在水边,这样水就可以把垃圾带走,水里的鱼就是最好的清洁员,堪称理想的组合。

一开始,人们总是聚居在一个简陋的房舍里,随着生存的压力逐渐降低,人们又走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他们发现了隐私和精神自由的魅力。这在人类史上是个巨大的进步。

隐私是人类最伟大的美德之一,但是,它却是个奢侈品。最早的时候,只有富人才享受得起。当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家庭强大起来时,他们立即就要求这种“不被打搅”的权利。于是,单独的房子就被一个个建造起来了。

在人人都很富足的时代,没有人想和别的家庭住在一起,就像我们不愿共享一件外套或者一把牙刷一样。在古罗马,总有一些时期,奴隶们被聚集在很小的一片区域,贫民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有些贫苦的农夫挤进城市,渴望获得比战乱的乡下更好的生活,他们不得不住进黑暗的土屋。罗马人觉得,他们能住黑暗的土屋已经不错了,然而他们自己却不喜欢这样憋屈的房子,一旦经济状况好转,他们立即就去过“独门独户”的生活。

中世纪欧洲的某些地区,特别尊重人的住宅。“吾家即吾城堡”绝非一句空言,这是一个政治主张,被写进了不止一个大宪章里。

但是在现代,在一些煤矿区或一些港口沿岸,人们被迫住进洞穴一般的房屋,仿佛他们不配拥有文明的生活方式。如今的一些西方大城市,这些人造皮肤一层摞着一层,全然不顾人类神圣的隐私权,每个人的独处面积就像一条沙丁鱼那么大。

所幸,世界正在发生巨变。人们正在抵抗“蚁族”的堕落。如今,大多数家庭还不够富有,他们只能居住在高楼里,拥有一个或者两个房间,和几百个家庭成为邻居,分享那一小块土地。一些富有的人,却已发明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大大优越于其祖先,堪比鸟类。他们通常有两个住所,一处在半热带地区,可以抵抗冬天的严寒;一处在北方茂密的森林里,当酷热把城市变成人间地狱时,他们可以在森林里避暑。

富有的人随着季节的变化,像鸟儿一样迁徙。希望有朝一日,所有人都能这样生活。这看起来像个梦想,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实现了这个梦想。

也许一万年后,我们的后代回顾现在,会说我们的住所,如果单从居住属性看,和湖居人乃至洞穴人没有什么区别。而纽约和芝加哥的废墟会让他们认定,那是石器时代后期的建筑。

建造一个能挡风遮雨的住所还不够,人们需要让住所暖和起来,这就不那么容易了。

因此,人们在发明房子后,紧接着把火带了进来。用火取暖是人类很早就学会了的技能,但是这并不方便,烤火的时候,前胸很暖,但是后背依然冰冷,一不小心,还有可能烧到脚趾。如今,有些人的家里还有壁炉,但那主要起的是装饰作用。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们在一些部落里发现了炉子,这个炉子证明,那时候,人们已经在考虑用其他的材料代替木材取火了。

可惜的是,古代最聪明的发明者——埃及人和巴比伦人,都生活在温暖的地带,他们不用费心思考怎样让房子暖和起来。希腊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认为如果住得不舒服,就不能产生伟大的思想,于是用心设计出了令人满意的取暖方式——用热空气来使“皮肤替代品”暖和。

公元前1000年,克里特统治着地中海的东部,首都是克诺索斯,那里的宫殿里有暖气。而罗马人,他们和真正的地中海人一样怕冷,所以他们修建的房子都有一个固定的设置,每面墙壁和地板下面都有加热的设施。到了冬天,几个奴隶就烧起炉子,让稳定、均衡的热气在房间内流淌。

公元3至5世纪,亚洲的野蛮人蜂拥侵入欧洲,他们对欧洲的“软弱”十分看不起(事实上,正是这种“软弱”将他们拒在罗马国门外600年)。希腊和罗马人的舒适的生活方式被彻底抹杀了。古罗马的大多数房子毁于一旦,贵族们的夏季别墅被拆毁,砖瓦被拿去建造堡垒,剧场成了村落。至于别墅中的取暖系统,则被彻底废弃了。

后来,随着法律和秩序的恢复,人们又有了自己的房子。但是在此后1000多年里,人们在寒冷的季节,要么直接选择挨冻,要么简单地在室内放一个火盆。这种潦草的取暖方式,只会让房间更冷,人们在睡觉的时候,不得不穿着外套,戴着厚厚的棉帽。

直到15、16世纪,情况仍没有好转。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故事读起来让人愉悦,但是,这样一位伟大国王的房子却无法取暖。他刚炖好的水果,马上就会结冰。冬天洗澡的时候,大臣们不得不戳破水罐中的冰,所以他很少在冬天洗澡。看到这些生活细节,我们无须再羡慕他了。

后来,人们摒弃了炭盆的取暖方式,开始使用明火,这种取暖方式在冰河时期就已经过时了。不过这一次,他们发明了烟囱。烟囱是一种通道,可以把炉子里冒出的烟传到室外。

最早的时候,烟囱就是墙壁上的一个洞。经过300年左右的反复试验,在16世纪初的时候,我们现在常见的普通烟囱终于建成了。这种烟囱能带来足够的空气,使炉火旺盛。

即便是在当时,这种取暖方式也不能令人满意。在此后的十代人中,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只能在冬天的房间内咳嗽、挨冻。而如今的我们,只需要一些小小的暖气片,就可以让房间暖暖和和了。

直到19世纪20年代,人们才终于开始用罗马人的方法取暖,学会了用蒸汽、热气给房子提供热量。

这种借助锅炉来取暖的方式能持续多久,现在还说不好,也许能持续很多年。

用电给房间供暖,应该会比暖气系统方便得多。因为,使用暖气系统,少不了占用很大的空间,还需要很多卡车司机运送燃料。

由于成本问题,现在还做不到大规模用电取暖。一旦我们发现了低成本发电的办法,我们就用不着锅炉工、运输工了,也用不着呼呼叫的热油器、难闻的煤油炉子、危险的气炉子了。用电取暖,我们只要按一下开关,无论是房子、教堂还是其他的公共建筑就可以冬暖夏凉了。

本章快要结束了,在此之前,我还想说一下与取暖密切相关的另一种发明,这一发明就是取火的神圣艺术。

人类最早获取的火苗,一定是从被雷电击中的树木上偷来的,但是森林大火不常有,严冬的时候出现得尤其少,而恰在严冬人们最需要火。

于是,一个聪明的天才发明了钻木取火(光荣属于他!他可能是个祭司,圣火由他保管)。这件事肯定发生在很久以前,发生在我们现在最早知道的人类身上。那时候,他们已经学会用一根木棍在另一片木片的槽里迅速旋转取火了。

后来,人类学会了制造石器,他们发现,两块石头猛烈碰撞能迸出小火花,火花溅到干的苔藓堆里,就能点燃一小堆火。

再后来,人们用一块火石和一小片金属制造了一种工具——燧火枪。再后来,人们发明了火柴。

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点烟斗的火绒箱很复杂,也不好用。如果人们着急要生火,肯定要急得冒火。在新旧大陆的每个城镇,人们都在想着发明一种更好的化学物质代替火绒箱。

17世纪后半叶,“安全火柴”终于被发明出来了。这种火柴由一片磷构成,用石头击打磷,然后点燃用硫黄浸过的木片,再用燃烧的木片点燃炉子。这种火柴会发出刺鼻的味道,比较危险,所以一直都没有普及。

1827年,一位名叫约翰·沃克的人发明了摩擦火柴,这种火柴安全多了,一不小心点燃房子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他把这种火柴命名为“康格里夫”,以纪念威廉·康格里夫爵士(他被称为“战争火箭”之父,是火药领域的先驱者,其发明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又过了20年,一位瑞典人缩小了摩擦火柴的尺寸,他叫伦德斯,改进的火柴叫作“口袋火柴”,这种火柴就是一度很流行的“黄头木棍儿”。

这时保守分子站起来了,他们声称火柴将方便飞贼作案。然而,无论如何,火柴流行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人突然对火绒和燧石又感兴趣了,他们把这些过时的东西重新改进、组合,发明了新的取火器,以方便抽烟。

就这样,进步的车轮转了一个圈。

我们就把这些看作是对我们伟大祖先含蓄的礼赞吧。Part 3征服自然的手

人的手其实就是动物的前爪,很多大型哺乳动物都有前爪,只有人发展出了“能和四指相互配合”的大拇指。有了手这种抓取工具,人可以做很多事情,反之,没有手的动物只能靠爪、喙、牙。

如果你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不够深刻,那么就看一看猫或者狗的情况吧,它们在摆弄一块骨头的时候,总是想让前爪帮点忙。它们把骨头推到花园的一角,但是无论如何,它们的前爪都是那么让人感到绝望。

没错,就是因为它们没有大拇指!

猫和狗在摆弄骨头的时候,可以用前爪按住骨头。它们还可以用前爪刨坑,把一些宝贝藏在坑里。但是它们能做的动作也就这么寥寥几种,虽然它们有所谓的“大拇指”,但是并不能和其他指头配合使用,这不是真正的大拇指。因此,它们不能做抓、握的动作,只能简单做一下能辅助进食的几个动作。

所以说,手是人类最重要的天赐工具。通过一些发明,对这一工具的功能做几百万倍的延伸、强化,是人得以主宰自然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这里,自然就出现了一个难题,我们这本书总是充满了难题。人类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如何做到、因为什么决定开发前爪的潜力的呢?又为什么,人的近亲猿猴们却从未想过扩展前爪的活动范围?

就拿靠扔石头来提高打击强度这一点来说吧,也许你会说,“这太简单了,简直不言而喻。”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简单到不言而喻的。凡事总是先有一个人想到,然后才去试试,直到他累得半死,把自己搞得鼻青脸肿,如果不能成功,甚至不得不面对邻居们的冷嘲热讽。

在千万年的时间内,人们从来都是想着徒手抓取活物,徒手撕碎动物或者小鸟,从未想过其他的办法。

直到第一个勇士站了出来,说:“这个办法更好,更方便。”于是,他用一根木棍或者一块石头强化了打击力,于是第一个锤子出现了。

至于第一个锤子是木头的还是石头的,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木头总会腐烂,而石头却能长久保存,除非用20吨重的大卡车才能碾碎它,或者用烈性炸药炸碎它。

所以,石头留了下来,讲述我们祖先的智慧和耐心;木头都消失了,也带走了它的故事。

外行人去参观史前博物馆,不会有什么感触。眼前的史前工具,是那么幼稚,和他们的孩子在河边捡来的鹅卵石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对于内行人来说,这些原始的锤子、斧子、锯子,其不断改进的历史,和汽车从单缸、简陋的破车发展到华丽的劳斯莱斯车,是一样的。这两者都凝聚着一大群人艰苦的努力。

人类最早使用石头的时候,不会去选择石头的种类,只要是五指可以紧紧握住的就可以了。这种石头不会太大,又不能太小,得能砸碎坚果、骨头,而骨头中有原始时代的美味——骨髓。

人们逐渐发现,把石头的边缘磨薄,可以用来切割东西,而不用把东西砸碎。于是人们开始去寻找这种能打磨而不会轻易打碎的石头,找到了这种石头,把它的边缘磨平,于是人们就有了刀。

又过了几百年,人们发现,一小块动物皮可以绑东西。有人把石刀绑在木柄上,于是人就有了战斧,这可比“拳头”“锤子”有力多了,是那个时代先进的武器。

至于那些边缘比较锋利的石头,它们就是锯的原始形态。锯是一种灵巧的工具,可以大大增强手的切割力。锯本是长方形的,后来演变成了圆盘形,发展成了一种吱吱叫的圆锯,锯子切木头就像切黄油一样,切钢板就像切纸板一样。诚然,锤子具有很强大的作用,但如果没有锯子,我们不可能发展出工业文明。

石器还有一个精巧的后代——剪刀,剪刀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是很晚之后才有的。

埃及那些熟练的木乃伊制造者们,似乎从不使用剪刀。后来,还是希腊和罗马人发明了剪刀。一开始剪刀很大,用来修剪花园篱笆,后来又用来修剪羊毛。在此之前,可怜的绵羊们,它们的毛发都是被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