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覆盖背景下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财务可持续为主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3 16:28:15

点击下载

作者:唐青

出版社:西南财大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全覆盖背景下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财务可持续为主线

全覆盖背景下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财务可持续为主线试读:

总序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巨变集中体现在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上。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是多维度、多层面的,包括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以及信息化、知识化社会的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封闭社会向日益开放社会的转型。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改革发展既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维系整个改革开放事业顺利进行和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基本制度保障。回顾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发展历程,与整个改革开放事业一样,同样波澜壮阔,同样非同寻常。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变革,以其所具有的全局性、普遍性、深刻性和复杂性,已经并还在继续影响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十三五”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人口老龄化挑战日益逼近的脚步声中,在新型城镇化步伐日益加快的进程中,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发展格局下,在社会风险日趋严峻的现实挑战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只能加快,社会保障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对于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更显得至关重要。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公众的高度敏感性,需要我们对社会保障制度建构的宏观背景、约束条件、发展经验、制度设计及有效运行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和反思,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们要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从国际经验的学习借鉴中,从未来挑战的应对策略中,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行整体、系统、动态的分析思考,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的同步整合中,实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需求的增长,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将迈出新的步伐,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直接受惠于这场意义深远的重大民生工程,这自不待言。但由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和高度敏感性,需要从战略发展高度,从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的高度关注其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具有巨大的挑战性,需要我们系统总结社会保障制度国际、国内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中,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之路;需要我们从历史、现实及未来的结合中,探讨社会保障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规律;需要我们从转变思维方式的高度,总结和提炼制约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从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系统研究框架中,实现社会保障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需要我们从社会保障的改革实践中,总结和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的理论模式、制度模式,从而实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跨越。“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的研究方向为: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社会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金融市场发展。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始终坚持以引领学科发展前沿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学科建设为牵引,以学术团队建设为抓手,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为主要任务,努力将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建设成在国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研究高地,成为四川省和国家社会保障改革决策的重要智库。有鉴于此,老龄化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以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体系为己任,以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紧迫问题为导向,推出社会保障前沿问题研究系列丛书。希望该系列丛书能够切实推动中国社会保障理论创新,为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林义2016年1月于敬一斋

摘要

中国养老保险已经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下一步将从制度全覆盖向法定人员全覆盖跨越,成效十分显著。全覆盖是养老保险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给养老保险体系带来巨大挑战,制度实现全覆盖之后,政策调整的空间将越来越小,财务平衡的风险急剧增大,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显得极为关键。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问题将更加凸显。总体上讲,中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虽已基本确立,制度架构正在逐步定型,基金整体上还是收大于支,但现行制度中仍然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论证,如全覆盖后基本养老保险长期偿付能力如何评估、政府在养老保险领域的财政责任有多大、制度架构是否有优化的空间、制度参数是否已经合理。该选题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制度架构、改革路径和关键技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养老保险基金带来的现实和潜在的支付压力,致力于如何更好地解决“老有所养”问题。

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不能被简单地界定为基金收支长期平衡,应当从养老保险的本质去理解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书将养老保险的本质界定为代际的交换关系,将谋求代际公平确定为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基金收支平衡仅仅是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财务可持续只是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形式。本书以财务可持续为主线,将制度、人口和其他相关参数等影响基金长期收支平衡的主要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阐明了在制度全覆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难以改变的背景下,由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重大缺陷,仅仅通过参量改革难以解决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问题,只有回到制度建设本身,通过结构性改革,对制度进行全面优化,才有可能实现代际的分配正义和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由七章构成:

第一章 导论。本章交代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评述,并提出研究思路和创新方向。

第二章 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本章分析养老保险、代际公平、可持续发展等核心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是以实现代际公平为价值指向的发展。养老保险的代际公平问题可以从制度公平正义和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性两个层面来阐释。尽管本书的主线是分析基金的财务可持续问题,但离开制度的目标去单纯谈基金收支平衡,必然缺乏价值评判的基础。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认识财务可持续的本质。

第三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及运行评估。本章考察现行制度的沿革,评估参保扩面和基金收支状况,反思制度设计存在的重大局限,阐释财务不可持续的制度因素。目前制度中与可持续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对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的制度价值定位不明确,对个人账户性质的界定也是摇摆不定;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极不均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支独大”,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迟滞;个人账户长期按照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损害了参保人利益;统筹层次较低,基金地区分割不利于调剂使用和分散风险。

第四章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的影响。本章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的影响。由于人口老龄化是影响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约束条件,本章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测算了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口,并以制度抚养比将人口老龄化与基金财务可持续联系在一起。预测表明,到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与60岁以上人口的比值为1.2,16~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与65岁以上人口的比值为1.9。人口结构的改变必然导致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的改变,在现有的退休制度下,到2050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抚养比将下降为1左右。

第五章 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的参量约束分析。本章重点对工资增长率、利率、退休年龄、缴费率、替代率和财政补贴等影响基金收支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证明仅仅进行参量调整是无法解决财务可持续性这一难题的。经济增长速度对养老保险基金精算平衡的影响主要通过工资增长率和投资收益率两个中间变量来实现。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从增加缴费人口和减少待遇领取人口两个方面对基金收支发挥效果。测算表明:延迟退休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为1.52,比原退休制度下的抚养比高0.54。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养老金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重要参数。缴费率的问题主要是名义缴费率与实际缴费率之间的差距,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提高缴费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收支压力。政府在养老保险基金精算平衡上负有兜底的责任,对于目前三种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范围不一样。

第六章 制度优化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本章阐述优化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思路,即通过结构性改革和参量改革相结合的方式,来最终实现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七章 结论。本章提出本书的主要结论和一些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包括:(1)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公平公正地处理代际分配矛盾。(2)人口老龄化是相当长时期内影响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约束条件。(3)解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4)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是追求代际公平的必然选择,而不是为了保待遇发放的目标。(5)做实个人账户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唯一有效措施,相反,做实的个人账户还会面临基金贬值风险,个人账户采用名义账户制模式更为合理。(6)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或降低公共养老保险替代率是必然的趋势。(7)缴费率调整对基金平衡的效应十分明显,在降低名义缴费率的同时必须做实缴费基数,缩小实际缴费率与名义缴费率的差距。(8)政府必须清晰界定自己在养老保险领域的责任,政府锁定基本责任,将更高的替代率获取交给市场和参保者个体去承担。(9)增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吸引力的关键是增加缴费补贴和制定合理的记账利率。(10)政府要通过税收优惠和加强监管等途径,积极支持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1)以全覆盖为背景对中国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进行系统性研究。社会保险“全覆盖”是最近两三年才出现的新提法和新要求,本书以“全覆盖”为背景对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储备,至少笔者目前没发现有类似的研究。以“全覆盖”为视角研究养老保险的新意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不再以某项制度、某类人群为划分标准来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分类研究,而是将现行的多项制度视为养老保险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统筹规划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其二,设定“法定人员全覆盖”的标准和时间节点,将所有适龄人口都纳入制度覆盖范畴,将总人口规模和结构分布作为制度覆盖人口的假设条件,在此基础上预测社会养老保险项目的缴费人口数和待遇领取人口数,也为估算财政的总体负担提供了依据。其三,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三项制度同时进行研究,可以动态考虑不同制度之间的人员转移接续问题。(2)拓展了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本书以代际关系为纽带,将“养老保险”与“可持续发展”两个概念有机结合起来。养老保险的本质是代际的交换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如何公正地处理代际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就是以代际分配公平为价值取向的制度设计和制度运行。虽然公平性是养老保险的本质特征这一观点并不新奇,但是以代际关系为视角来分析,使得概念的逻辑关系更为严密,在制度的公平性与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性关系上,内容与形式一目了然。(3)对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优化提出新的方案并进行精算评估。本书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现行制度的路径依赖且不新增一项制度的前提下,通过结构性调整和参数调整,使原来杂乱无章的体系显得更加清晰,制度目标更加明确,并采用精算方法对优化后的制度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估。数据测算量大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所有测算没有简单地采用他人的现成数据,而是利用精算原理和会计平衡原理,对制度覆盖人口、替代率、转轨成本、财政补贴、基金缺口的测算方法进行详细论证,然后选择合理的参数假设计算得出自己的结果。通过与其他学者或研究机构的测算结果进行比对,本书的测算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书中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口测算、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效应测算、替代率和缴费率变动与基金收支缺口关系的测算、现行制度下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规模和基金缺口测算、养老保险转轨成本测算、平均缴费年限估算等方法都有所创新。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优化 可持续发展 财务可持续 人口老龄化全覆盖

Abstract

Nowadays, the coverage of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has extended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The task of making sure of the implement to each individual is in the next step. The reform has a remarkable achievement, also faced a huge challenge. With the policy adjustment space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the financial balance risk increase sharply. Especia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tion aging, the issue of system sustainabil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Generally speaking, although China' s multi-pillar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system structure has been gradually finalized; the pension fund revenues are over expenditure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further discussed, such as:how to assess the long-term solvency of the pension system after full coverage; how to defined government finan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field of old-age insurance; whether there is a space for system structure optimization; whether the system parameters are reasonable.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system structure, the reform path and the key technology in multi-pillar pension system. Meanwhile, the research is respond to the potential payment pressure under aging and how to solve the“security”problem bett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old age insurance can' t be defined as the long-term fund balance simply.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natural link betwee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nature of the old-age insurance. In this paper, the essence of old-age insurance is defined as the transfer-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tions. Therefor, the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is a core proposition and key element for pension 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fund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balance is only the material basis; the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is only the manifestation too.

This paper takes the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as the main line,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ain factors(such as system, population & related parameters)that will affect the balance of fund payments in long-term; meanwhile, the research explain a fact that because of the major defects of the system design, it is difficul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ension insurance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by the parameters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ull coverage and aging. As the result, the best way is onl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itself, optimize the system and take the structural reform. It is a possible way to make achievements in distribution justi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ld-age insurance.

This paper consists of seven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makes a review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s, and puts forward to the research framework and innovation direction.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inner link among old-age insurance, the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xpl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ld-age insurance is to realize the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The issue of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of old-age insurance can be explained from two aspects:one is system equity and justice; the other is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of the fund. It is ineffective and lack of basic value judgment to talk about the fund balance of payments if not consider the system. Only by combining the two together, the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can be determined.

The third chapter inspects the evolution of the curr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ssess system coverage expansion and fund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rethink the major limitations of system design; explain factors that make system unsustainable in finance.

The fourth chapter is to predict and study China' s aging trend. Consider population aging is the biggest constrain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ld-age insurance, the system coverage is further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population prediction in this chapter, the aging and financial sustainable are also linked based on the point of dependency ratio.

The fifth chapter focuses on some main factors(such as wage growth rate, interest rate, retirement age, contribution rate, replacement rate and financial subsidy)that effect on fund balance. And it is proved that only through parameter adjustment unabl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The sixth chapter discusses how to optimize the system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structural reform with parametric reform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eventh chapter is the main conclusion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following:(1)The key content of the 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o deal with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2)Population aging is a key constraint to the 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3)It is ineffective measures that make real individual accounts, on the contrary, that will face the depreciation fund risk.(4)System design should take the principle of actuarial balance; pension fund balance is the material base to realize the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in long term.(5)Expand system coverage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pursuit of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rather than to get the treatment target.(6)Wage growth rate has not obvious effect on pension fund balance.(7)It is obvious that the effect of payment rate and replacement rate on fund balance.(8)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o rise the legal retirement age and to reduce the public pension replacement rate. However, consider the two factors refer to intergeneration fairness and justice, more cautious needed.(9)Government must play a more active role in the 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main innovations are following:(1)Redefine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pension syste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Assess China' s pension system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under the full coverage, improve the predict model and methods of the data analysis.(3)Put forward to the new scheme of multi-pillar pension system optimization and make a empirical test.

Keywords:Public Pension the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System Optimization Population AgingFull Coverage1导论1.1选题背景和意义1.1.1 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国的养老保险从覆盖国有企业到逐步将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城镇自由职业者纳入制度范围,从城镇走进农村,从城镇就业人口扩大到城乡所有年满16周岁的居民。1997年我国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初只有5000万人参与其中,之后经过不断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简称“城保”)参保范围的调整和积极开展扩面工作,2010年覆盖人数达到2.57亿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居保”)相继实施后,覆盖范围更是迅速扩大,2014年几项社会养老保险覆盖总人数达到全部应保人口的83%左右,逐步向着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迈进,为保障老年收入和减轻老年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从覆盖部分人口到面向所有适龄人口的制度全覆盖意味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具备了普惠性特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在未来的几年中社会保障要从制度全覆盖到“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这表明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正在逐步迈入成熟期。国际经验表明,一旦制度实现全覆盖之后,政策调整的空间将越来越小,财务平衡的风险急剧增大,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显得极为关键,任何战略性的决策失误都可能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而且在全覆盖的背景下如果对养老保险的研究仍然按照城市与农村、就业人员与非就业人员、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传统划分标准进行分类研究,既不适应社会流动性显著提高的现实,也难以全面把握养老保险的整体发展趋势和规律。只有将研究的视野放在全覆盖这样一个语境之中,将整个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深入探究养老保险在长期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提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对策建议。

中国养老保险在制度覆盖面和人员覆盖面不断扩大的同时,财务可持续性问题越来越凸显。对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冲击首先来自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早在1999年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逐渐增多。据笔者测算,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从9%上升到22%。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不同,呈现出人口绝对数大、速度快、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等特点。人口老龄化给公共养老保险乃至整个公共财政都带来了巨大负担,尤其在越来越多的人口被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后,不可持续性风险在高速积累。一方面不断降低的劳动年龄人口数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来源减少;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被动增加。中国人民大学李绍光估计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从统账制度建立到2033年之间将会产生约8万亿元的养老金债务总额。2012年曹远征和马骏牵头的研究团队发布的《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报告指出在不改革的情况下,2050年我国养老金缺口会达到GDP的5.5%。《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指出,2014年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达1321亿元,32个省级统筹单位中有23个省份当期收不抵支。人口老龄化给养老金收支平衡带来极大压力,威胁到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就是养老保险的财务可持续性问题。

目前,“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初步成型,但是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收支长期平衡仍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也严重威胁到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墨尔本养老金指数通过对养老收入的充足性、可持续性和全面性来衡量各国养老金的可持续性,该指数目前覆盖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该机构发布的2014年指数报告,中国养老保险综合得分为49.0,略高于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和印度,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养老保险关系到已经进入老年阶段和未来必然进入老年阶段所有人的切身经济利益,基金的长期平稳运行是实现这种制度化的老年收入保障的基本前提,而养老保险基金如果长期入不敷出而导致无法兑现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严重的政治问题,可以说可持续性是中国养老金制度的“第一命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将保基本作为出发点,将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转移接续作为改革的重要推力,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政府将来的资金投入压力会越来越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论述有一条是“坚持精算平衡原则”,这是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对社会保险财务目标提出的基本要求。媒体每次发布的有关基金收支缺口或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的讨论总会引起公众的议论纷纷和人心惶惶,进而造成社会公众对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信任危机。尤其对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延迟退休、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高替代率和城乡养老金待遇水平差距等问题产生强烈的关注,当然社会公众关注的未必就是养老保险改革需要马上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也将从不同层面影响到养老保险改革,尤其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和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缴费能力下降,社会保险欠费和断保情况增多,对基金平衡也有不利的影响。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形势,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存在重大的制度性缺陷,从制度的架构到制度参数设计都应进一步论证完善,例如: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架构如何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价值如何定位?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是否存在本质的差别?公共养老保险与私营养老保险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国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趋势和前景怎样判断?人口结构的变动通过什么样的机理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均衡?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对基金收支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养老保险是否会发生偿付能力危机?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目前的缴费率和替代率是否合理?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责任如何界定?这一系列的问题既是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本书以财务可持续为主线将上述问题有机地串成一条完整的“珠链”,其目的是探讨如何从制度架构、改革路径和关键技术上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养老保险基金带来的现实和潜在的支付压力,致力于如何更好地解决“老有所养”问题。1.2.1 研究意义和价值

研究本选题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

系统分析制约中国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的主要因素。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到人口、经济、文化和政治等诸多方面,尤其与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首先是来自人口因素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作为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一种全新的巨大挑战,使得养老保险自身既是受到人口老龄化冲击最大的领域之一,又是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性工具。因此需要从战略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需要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总体态势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提出人口老龄化对整个养老保险体系财务可持续影响程度的基本判断,避免因形势错判而出现重大决策的失误。

进一步探索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和框架设计。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优化的方向和具体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世界银行提出的多支柱架构得到国内学者较为普遍的认同,但是对各支柱的比重和改革的路径存在较大的分歧。客观地说,各家的思路和框架都有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还不能说哪一个方案就可以解决中国养老保险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本书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工作和调查研究中的实践体会,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约束、发展思路和具体实施路径进行探索性的思考。

探索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技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新旧制度的过渡、隐性债务的补偿、缴费率、替代率、计发办法等技术问题,在完善制度模式或框架的同时,研究如何突破技术困难,实现制度优化是本书研究的又一目的。1.2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文献综述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考察与课题选题领域近似研究方向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既是为了避免出现重复研究,更是为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找到新的切入点。这就要求文献的选择要有代表性,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献都列举出来;也要求对文献不能简单罗列,而是评述已有文献在观点和方法上的研究创新和存在的不足。基于此,选择与本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进行文献评述。1.2.1 关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

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既时尚又传统的研究选题,国际国内社会保障领域学者几十年来对养老保险理论和实践进行的研究归根结底都是期望找到一条能够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而且时至今日仍然有学者直接以“可持续发展”作为主题来探讨有关养老保险的问题。

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内涵外延的界定应该是研究的起点。世界银行2001年出版的《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养老金制度》(New ideas about old age security:toward sustainable pension systems in the 21st century)虽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养老金制度”这一命题,认为当时的许多养老金计划明显是不可持续的,需要进行艰巨的改革,但是该书只是一本会议论文集,并没有对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进行界定。欧盟委员会(2010)在其发布的《建立充足、可持续和安全的养老金系统》绿皮书中,重申了欧盟最新的养老金框架,提出为实现养老金系统长期财务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改革。对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界定通常以世界银行的评价方法为代表(罗伯特·霍尔茨曼,2005),具备充足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和稳健性几个条件的养老保险制度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内学者对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则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李绍光(2008)将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定义为维持长期的收入和支出平衡。王德文(2006)、高萍(2008)、于洪(2009)、刘昌平(2011)、刘学良(2014)等人也主要是在缓解养老金财务危机和实现基金收支平衡这个意义上使用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应当说绝大多数学者正是从财务的层面来界定可持续,包括官方的文件里也是将可持续等同于基金的长期收支平衡。还有不少学者将可持续与公平性联系起来,从更深层次上对养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拓展。邱长溶等(2004)将可持续养老保险发展界定为统筹考虑退休一代和在职一代的养老问题,从横向看要处理好养老保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纵向看要处理好代际的关系。周志凯(2005)从可持续发展的经典定义出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就是要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养老问题,不能因制度设计而导致某一代人的福利受损。胡秋明(2011)从公平与效率平衡的角度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及其运行机制设计应该满足的五个条件,即人人老有所养、合理的养老金收入替代、长期财务平衡、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互动、制度自身的动态可调整性。王晓军(2013)对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内涵与度量指标进行了研究,认为覆盖面广、保障充足、成本可负担、代际和代内分配公平、长期支付能力是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的基本内涵。席恒(2014)将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定义为制度可持续、经济(财务)可持续、管理可持续与服务可持续。

导致养老保险制度不可持续的主要因素是研究的另一个方向。世界银行(1994)认为,人口老龄化是导致待遇确定型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不可持续的主要因素。郑功成(2013)认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存在的诸多不足是导致不可持续性风险的重要因素。郑秉文(2015)从制度的缴费收入能力不强、抵御老龄化风险的自动平衡机制缺位、统筹层次低、个人账户制度设计存在先天缺陷、行政管理体制问题五个方面分析了现行制度不可持续的主要因素。

如何实现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科林·吉列恩等(Colin Gillion, 2000)就可持续性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目标定位、制度设计等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罗伯特·霍尔茨曼和约瑟夫· E.斯蒂格利茨等人(Robert Holzmann、Joseph E Stiglitz,2004)以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发展为主题,对私营养老金的成本和待遇、多支柱养老金体制、结构性养老金改革、养老基金的监管框架、个人账户管理费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林毓铭(2005)较早在一个多支柱架构下讨论了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1995年改革存在的问题、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的发展思路。何文炯(2009)认为应当把公平和可持续作为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核心理念,并提出了相关的思路与政策建议。蔡向东(2011)指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思想有偏差,使得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既无效率也无公平可言。林义(2015)认为要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对制度目标进行设计,必须系统地认识和把握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设计、运行机制、核心技术和环境支撑。王作宝(2016)从代际公平与代际补偿的角度提出了研究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新视角,主张代际公平应当作为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和衡量标准,并认为由于养老保险机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通过制度本身的内部改革来克服代际不公的问题,应当通过其他形式的代际补偿思路来寻求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外部路径。1.2.2 关于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精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是以寿险精算原理构建起来的一门理论。鲍尔斯等人所著的《精算数学》推导出一些养老保险基本精算模型,如醵出金、退休受益等精算函数和用于描述精算成本方法的函数。R. L.布朗的《人口数学》中论述和推导了人口统计的一些方法和模型,并介绍了人口普查数据在美国退休金保障上应用的思路和方法。凯利森的《利息理论》中对研究社会养老保险的利率风险具有启发作用。还有鲍尔斯等人所著的《风险理论》和D.伦敦所著的《生存模型》也为社会养老保险精算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周渭兵(2000)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因其特殊性不应该简单套用寿险精算模型,需要对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