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华尔街:1914年金融危机和美元霸权的崛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3 17:52:56

点击下载

作者:(美)威廉·西尔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关闭华尔街:1914年金融危机和美元霸权的崛起

关闭华尔街:1914年金融危机和美元霸权的崛起试读:

前言 1914年的遗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笼罩上了金融危机的阴影。在1914年7月的最后一周里,欧洲开始清算它们在华尔街的投资,并将黄金运回欧洲以筹措战争费用。外国投资者持有20%以上的美国铁路证券,而铁路证券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纽交所)中交易量最大的证券。在金本位体系下,它们可以要求把卖出证券得到的收益兑换成黄金。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规模最大的黄金外流将美国偿付海外债务的能力置于岌岌可危的境地。而人们对于美国放弃金本位的担心将美元在全球市场上的地位推到前所未有的深渊中。

欧洲对美国金融的攻击既带来了危险也创造了机遇。1914年时,美国还是一个债务国,且历史上频频爆发金融危机。如若未能偿付海外债务,那么美国希望成为全球货币领袖的梦想会折戟沉沙。然而,一旦美国通过这场考验,它就能一跃成为全球的领头羊。

在欧洲冲突爆发不足三周后,伍德罗·威尔逊审视了美国迈向全球金融霸权的路线图。波士顿的一位投资银行家亨利·李·希金森(Henry Lee Higginson)于1914年8月20日给总统写信,称“英国从未自食其言,而且随着业务增长,其力量也不断增强,最终成为全世界的交易平台。时至今日,如果我们愿意,也是可以取代英国的地位的,但必须有勇气、不患得患失、脚踏实地,并迅速偿还全部债务,才能让我们获得这种力量,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我需要再次说明,现在是我们抢占鳌头的机会”。威尔逊将希金森的信送到财政部长威廉·吉布斯·麦卡杜那里,并在附信中写道:“毫无疑问,无论你认为信中的建议是否行得通,这封信都很值得一读。”

事实上,早在收到威尔逊转来的希金森来信之前,麦卡杜就已经启动了一个计划来维护美国的金融信誉。本书追踪了麦卡杜在1914年4个月的时间里(从7月底至11月中旬)为了维护美国的金融信誉而打响的战斗,这短短的4个月改变了美国金融史的发展历程。麦卡杜的策略一举将金融危机转变成美国在货币方面的重大成就,而他实现这一成就的历程描绘出了一幅危机管理的蓝图,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我们悉心关注。

在1914年,包括奥地利、比利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西班牙在内的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可以依靠本国中央银行(以下简称央行)来打响金融战。即使沙皇尼古拉二世也拥有俄罗斯帝国银行。自1836年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压制了美国第二银行(Second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之后,美国就不再有央行。它像一个群龙无首的金融巨无霸。1913年12月23日国会授权成立的联邦储备系统仍在筹划之中。这是典型的权力真空,特别是在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因为妻子的绝症分神而无暇顾及之时。

麦卡杜抓住了直面恐慌情绪的机遇。在全球其他国家(除了英国以外)都因为战事放弃金本位之时,麦卡杜仍然坚守了美国对金本位的承诺。这强有力地提升了美元的信誉,襄助美国挑战英国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1914年11月11日是美国争取国际金融领袖地位这一斗争的转折点——在这一天,美元在全球市场上的贴水消失了,4年后的这一天交战国签署了停战协议。在1915年1月,纽约的资本市场取代伦敦成为全球放款人。阿根廷、加拿大和中国这些传统的英国客户纷纷前往华尔街募集资本。1917年美国介入世界冲突时,外国政府在纽约发行的以美元计价的证券已经超过25亿美元。金融权力的完全转移还要在10年之后,但货币霸权已经开始发生结构性转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金本位到底有多重要?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声称,如果英国暂停黄金兑付,必然会危及伦敦作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他建议英国政府:“我们不应该拒绝用黄金支付我们的对外债务,除非我们确实无力履行这项义务。”凯恩斯深知只要一国度过紧急期后重新履行自己的义务,资本市场就会原谅它在战争期间暂停现金支付的行为。不过超级金融大国必须满足更高的标准。

1914年英国统治着全球金融。它所具备的两个特点使它有资格加冕全球金融之王——英镑是国际货币,伦敦是全球放贷者。英镑是国际贸易中的首选货币——就如同今日的美元一样,而且全球各地的借款人都会造访伦敦城募集资本,而不是前往华尔街。战争迫使伦敦停止向海外供应资本——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不过凯恩斯认为,只要英国确保英镑像黄金一样可靠,就可以继续称霸国际金融界。英国采纳了凯恩斯的建议,在1914年8月表明了自己想继续成为全球金融超级大国的意图。

财政部长麦卡杜认识到只要美国像全球货币强国那样仍然忠于黄金,就有机会大放异彩。自进入20世纪美国就一直希望跻身国际金融大国行列。麦卡杜的企业家才能把这个梦想变成现实。

威廉·吉布斯·麦卡杜1863年生于佐治亚州的玛丽埃塔市(Marietta)。1877年,他的父亲成为田纳西大学的历史和英语教授,他随父母搬到了田纳西州的诺克斯维尔市(Knoxville)。1879年麦卡杜进入田纳西大学并加入了辩论社团。高年级学生指派这个“好斗”的新生在所有辩题上都为不得人心的一方观点做辩护。他很享受众人的注目,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想成为一名律师。他一心想就读夏洛茨维尔(Charlottesville)的弗吉尼亚大学——在麦卡杜看来,它有全美最棒的法学专业。这时他还未与父亲老威廉·吉布斯·麦卡杜讨论此事。

在1881年的圣诞假期,小威廉·麦卡杜在诺克斯维尔市的美国巡回上诉法院工作了一段时间,随后获得查特怒加市(Chattanooga)巡回上诉法院副法庭书记员的永久职位。他的父亲敦促他接受这份工作,“以便于从法院的真实合同里学习法律”。1882年5月,麦卡杜离开诺克斯维尔市搬到查特怒加市。当时他还有一年就可以拿到大学学位。他再也没有机会去夏洛茨维尔求学。

尽管麦卡杜获准在查特怒加市工作,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从事法务工作。他的父亲建议他通过见习来研究法律,把务实的基因深深地烙入他的脑海,而这改变了他的一生。

后来麦卡杜放弃了自己毫无经验的法务生涯转投商界。为了克服自己接受的学术训练不足这一缺点,他掌握了事业成功所需的各种细节。在30岁那年,他在推行一项为诺克斯维尔市的有轨电车供电的计划之前,学会了如何计算电力和设置发动机。尽管麦卡杜做了大量准备,但这家公司还是倒闭了,他的毕生储蓄被一扫而光。10年后在开凿哈得孙河底建造铁路之前,他穿着高筒胶靴和黄色油布衣裤,举着一盏油灯亲自考察废弃隧道。这次他的基础工作卓有成效。作为哈得孙-曼哈顿铁路公司(Hudson & Manhattan Railroad Company)的总裁,他于1908年开辟了曼哈顿与新泽西之间的客运铁路服务。1913年他担任伍德罗·威尔逊的财政部长后,其卓越的务实性帮助美国规避了1914年夏天随着战争爆发而初露端倪的货币危机。

麦卡杜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的?

央行的缺失妨碍了美国的保卫战。麦卡杜试图建立起美联储并通过它的运行来抵御风险。颇有影响力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当选行长以及央行筹建时期的领袖人物——本杰明·斯特朗(Benjamin Strong)——希望保护新的货币体系免受危机冲击。他阻挠了麦卡杜的努力,使联储银行未能提早运营。然而,这种逆转为麦卡杜的临时应急措施创造了条件。他迅速将数吨黄金运至全国的国库分库,大声向世人宣告美国承诺用美元来兑换这种贵金属。他精心组织了对纽约市的援助,将它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在美国金融业引入了“大而不倒”的信条。麦卡杜的实用主义原本会制造出一幅令人迷惑的智力拼图,但他的企业家精神反而创造出风险控制的准则,写进了每个政策制定者的剧本。

未能及时对危机做出反应会招致灾难。金融恐慌会像流行病一样四处肆虐。1914年7月31日,麦卡杜史无前例地将纽交所关闭了4个月之久,以阻止英国卖出美国证券。如果英国无法卖出美国股票和债券并获得美元收益,那就不会耗尽美国的黄金。8月3日,他给全国各地提供大量纸币以避免几年前刚刚使美国蒙羞的银行挤兑再次上演(即1907年大恐慌中的挤兑事件)。1907年10月,银行无法满足储户提取现金的要求,被迫停止存款取现业务。到了1914年,银行根据麦卡杜的命令拿到了分配给自己的紧急货币并提供给储户,从而可以继续履行向储户支付现金的义务。

然而,麦卡杜深知不可能永远实行这些措施。关闭纽交所使资本市场失去流通性,而无限量供应紧急货币会招致通货膨胀。麦卡杜认识到在这些杀伤力极大的武器破坏经济之前,需要制定退出策略来取代它们。他明白可以推动美国的农产品出口来抵消欧洲卖出美国证券造成的影响,扭转黄金外流的趋势。1914年8月14日,麦卡杜在财政部会见商界人士,安排“充足的船只将我们的谷物和棉花运到欧洲市场”。此次会议创建了战争风险保险局(Bureau of War Risk Insurance),支持在外汇市场用美元偿付。1914年接近尾声时,紧急货币的狂潮开始消退,纽交所再次开放。麦卡杜在没有引发附带损害的情况下成功驾驭了危机。

1914年的夏天如何改变了历史?

如果1914年暂时中止了金本位,那么美国称霸全球金融的梦想会遭受重挫。1907年的大恐慌早已损害了美国的公信力。1914年的金融恐慌原本可能成为美国金融悲剧的第二幕。时任《纽约时报》财经编辑的亚历山大·诺耶斯恰如其分地强调了这起戏剧性事件:“要说8月的那两三周里,美国站在金融史的岔路口上并不过分。”暂时放弃金本位会将美元放逐到二流货币的阵营,而英镑仍然毫无争议地成为国际金融中的首选货币。

欧洲需要美国的资本来打世界大战,但过剩资本并不等同于新的货币本位制。石油资源丰富的沙特阿拉伯在20世纪70年代为美国赤字融资,但沙特货币里亚尔从来没有挑战过美元作为国际交易媒介的地位。此外,英国不需要在战后持有充裕的资本来重夺全球贷款人的头把交椅。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通过动员其他人的存款来提供贷款,而不会动用太多自己的资金。英国的金融机制和专业知识足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即使美国在1914年8月放弃了金本位,它也可以在20世纪的后半叶主导全球金融。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财政负担以及大英帝国的衰落必然会导致英镑的地位一落千丈。不过,如果麦卡杜没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提高美国的金融信誉,那么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发展路径会截然不同。

如果1914年纽约未能坚守金本位而使自己受到重创,那么伦敦原本不用在战后制定全面恢复金本位的时间表。英国原本可以采纳凯恩斯于1925年提出的建议,不把英镑推到战前与美元的平价水平。凯恩斯认为1925年与纽约争夺全球金融宝座的斗争使英国经济付出了沉重代价。他给英格兰银行的一位主管写信时说:“你确定自己想让伦敦随时成为提前一天通知就可撤走的、无限制的廉价美元的倾销场所?”凯恩斯是正确的。将英镑重新与黄金挂钩迫使英国穿上通货紧缩的紧身衣,给大萧条雪上加霜。

我们可以从1914年学到哪些关于危机管理的经验教训?

1914年8月,麦卡杜毫不犹豫地迎头痛击了危机,并大获成功。他充分利用了原本会伤害美国的强劲武器——使股票交易中断4个月,并为全国各地提供大量紧急货币。他的退出计划借助战争风险保险局刺激农产品出口,避免了对经济持续造成破坏。麦卡杜之所以拥有这么大的魄力,是因为他执行了使经济恢复正常运作的计划。如果未能采取退出策略,要么会使采用的应急武器没有效用,就像用安慰剂来治疗重症一样,要么会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麦卡杜应对危机时不只准备了一份蓝图和强有力的措施。时事评论员兼全国知名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将麦卡杜描述为“准确抓住重点并迅速行动”的人。“他迅速选定路线,沿着该路线快速前进并且胆识过人……他本能地倾向于选择大胆决断的路线,而不是谨慎、不温不火的路线。”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采取行动,即使他们清楚自己必须这么做时也是如此。最重要的是领导力。20世纪70年代见证了美国在和平时期经历的最严重的通胀。当通胀水平螺旋式上升并开始失控时,美联储已经运作了大半个世纪。1970年尼克松总统任命前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国民经济研究局局长阿瑟·伯恩斯(Arthur Burns)担任美联储主席,伯恩斯自此执掌美联储近十年。经济学家很清楚如何遏制威胁美国经济稳定的通胀。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问题并不在于人们缺少对通胀的了解,而是在于缺少领导力:“从根本上来说,对[大通胀]的解释是从政治角度出发的,而不是从经济角度出发的……我相信阿瑟·伯恩斯难辞其咎,因为他对此的认识更甚于别人。”

即使麦卡杜什么都不做,美国的金融体系或许也可以熬过1914年夏天。当战争迫使英国站在美国家门口请求美国提供补给时,黄金外流自然而然就会消失。但这种“马后炮”忽略了各种意外情况变成现实的可能性。10年之后,亚历山大·诺耶斯回顾这段历史时强调了这一点:“我们不应忘记,当时人们就继续支付黄金这件事达成一致决定时,美国的金融前景看起来多么令人绝望,对大多数银行界人士来说也是如此……1914年8月,美国决定暂停黄金支付,即使打算不久后就恢复,当时的我们也不能确定随后的美国金融史会不会因此而完全改写。”

果敢的领导力以及控制危机的路线图——麦卡杜留下的这些不可磨灭的影响将潜在的金融灾难转变成货币领域的重大胜利。

第一章 序幕

1914年7月30日周四(即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宣战两天之后)下午近傍晚时,美国银行界的精英齐齐奔向摩根银行(Morgan Bank)位于华尔街23号的总部。随着当天股价在混乱中下跌6%后,小J.P.摩根(J.P.Morgan Jr.,以下简称小摩根)召来了大通国民银行(即现在的摩根大通)(Chase National Bank)主席巴顿·赫本(A.Barton Hepburn)、第一国民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总裁弗朗西斯·海恩(Francis L.Hine)、银行家信托公司(Bankers Trust Company)总裁兼纽约联储银行候任行长本杰明·斯特朗。老J.P.摩根(以下简称老摩根)曾在1907年恐慌情绪最盛之时于10月24日召集过类似会议。1913年老摩根去世,意味着现在华尔街掌握在未经受过任何考验的小摩根手中。

此次会议并没有留下任何笔记,不过次日《纽约时报》的头版标题为“银行家共商战事:摩根会议讨论决定,无须关停纽交所”。会后小摩根去参加了一个游艇聚会,摩根大通的核心合伙人亨利·戴维森(Henry Davison)为了躲避下曼哈顿区的湿气,逃到了他在长岛的寓所——他在1907年危机中颇受老摩根的教诲。

然而,就在报纸曝出让人安心的消息那天早上,纽交所董事会在原定10点开市前不足15分钟的时间内投票决定停止交易。纽交所自1914年7月31日起关停,一直到12月12日才重新开市,关停时间超过4个月,是其200年历史上关停时间最长的一次。纽交所主席亨利·诺布尔(Henry Noble)称:在1914年7月以前,不管在任何时候,如果有华尔街人认为纽交所会连续关闭四个半月,他一定会被嗤之以鼻。”

那么,从7月30日周四下午摩根办公室召开的银行家会议至周五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迫使亨利·诺布尔宣布中止股票交易?

第一章序幕纽交所关闭之时,英国、法国、德国和俄国等列强尚未确定是否会参战。8月1日《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新闻为“沙皇、德皇和英王仍试图维护和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07年10月24日,老摩根命令纽交所“绝不能比正常时间早一分钟关闭”,即使在危机肆虐之时,纽交所也从未停止过交易。莫非小摩根的影响力远逊于其父?

新闻媒体的报道称这一夜之间戏剧性的事态发展迫使纽交所重新审视在7月30日做出的坚持不闭市的决定,这使人们轻视小摩根声望的态度有所缓和。报道称:之前并没有召集(纽交所董事会)开会,而且人们认为纽交所会一如既往地开门营业……但是,当经纪人发现巨额卖出委托使市场不堪重负,而且几乎没有买盘时……他们惊恐万分,急忙冲上楼敦促董事会重新考虑纽交所继续营业的决定。”1915年纽交所主席亨利·诺布尔回顾这场危机时确认了这种描述:会员中的很多知名公司来到会议室,纷纷声称全球各地以毁灭性价格卖出证券的委托如潮水般涌向它们,证券持有者处于一片恐慌之中。”

然而,这个说法与事实并不相符。

慢慢地舞向战争

奥地利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霍恩贝格女公爵在萨拉热窝被刺杀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起事件郁积了整整一个月。1914年6月28日,波斯尼亚塞族民族分子加夫里若·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射杀了大公夫妇。那天上午早些时候,这对皇家夫妇刚刚躲过了一起刺杀,大公挡开了掷向其座驾的一枚炸弹。

刺杀发生后的第二天,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报道:奥地利皇储夫妇被波斯尼亚青年刺杀以报复其祖国被吞并。”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时,将波斯尼亚据为己有,激怒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塞族人。波斯尼亚的塞族人希望与邻国塞尔维亚合并。6月30日《纽约时报》的头条新闻宣称“皇室刺杀案中惊现塞族阴谋,据信贝尔格莱德筹划了谋杀大公夫妇”。《纽约时报》还公布了大公对妻子的临终遗言使报道更具戏剧性:苏菲, 为了我们的孩子活下去。”然而,这场危机逐渐偃旗息鼓,一直到7月23日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后者惩罚对萨拉热窝案负责的人。

图1.1展示了从6月初到7月最后一周纽交所波澜不惊的股价变化轨迹,证实了投资者对战争无动于衷。1914年欧洲投资者拥有20%以上的美国铁路证券,价值40多亿美元——铁路证券是纽交所中交易量最大的证券。他们只要把手中的证券卖出一小部分就可以压低证券价格。证券市场忽略6月28日刺杀事件的原因或许在于,当时巴尔干战争造成的创伤主要是地方性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和土耳其都在1912年和1913年发动过战争,但没有将大国卷入其中。斐迪南大公被刺杀并没有让欧洲投资者感到不安,直至一切都无可挽回。图1.1 1914年6月和7月纽交所的股票价格资料来源:《华尔街日报》。

1914年7月24日,纽约时报》的头版新闻报道了欧洲的最后较量:奥地利准备侵占塞尔维亚,最后通牒已发出。”7月23日周四,奥地利于下午6时将最后通牒送至贝尔格莱德的塞尔维亚政府,要求:惩罚斐迪南大公刺杀案中的所有共犯,取缔所有煽动波斯尼亚叛乱的社团。”欧洲投资者对这场外交冲突做出了反应。《华尔街日报》称:被(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吓坏了的欧洲投资者在抛售美国证券。”7月23日股价下跌0.5%,次日又下跌了1%。

7月28日周二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宣战后,股价遭遇了当年截至7月底的最大下挫——跌幅达到3.5%。宣战声明引发了关于德国和俄国调动军队的报道。7月30日周四,股价再次下跌6%,成为1907年3月14日“富人的恐慌”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此次暴跌始于交易时间的最后一小时。《华尔街日报》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新闻报道称“德国要求俄国解释在边境聚集军队的行为,并在24小时内给出回复”。然而,这篇报道并没有阻止摩根办公室于1914年7月30日下午发出“照常营业”的布告。

闭市时的崩盘原本会延续到次日清晨吗?没人确认这一点,因为纽交所董事会于7月31日上午9:45投票决定关闭纽交所,但证据表明股价原本会稳定下来。

欧洲投资者希望在1914年7月31日上午卖掉手里的美国证券。媒体称外国投资者至少将价值1亿美元的美国证券投放到市场上。不过足够多的美国买家挺身而出接盘了这些证券。《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华尔街的绝大多数证券经纪人手里都持有巨额买入委托,而纽交所未能开盘,让准备杀价购买股票的投机商失望透顶。”哪些人是准备杀价购买股票的投机商?《纽约时报》的头条新闻“卖空者迫不及待买进”给出了答案。卖空者指在上周以高价卖出股票,但并不持有所卖出股票的证券经纪人。他们希望以低价买入股票,这样就可以交割他们卖出的股票。《纽约时报》补充说,卖空者“担心纽交所要到股价回升才恢复营业”,强调了他们的焦虑情绪。

如果股市不会崩盘,那么为什么纽交所董事会在7月31日周五早上9:45投票决定关闭纽交所?周六的报纸在报道中称,财政部长麦卡杜“发布了一则声明,表示同意关闭纽交所”。事实上,麦卡杜所做的远远不止批准关闭纽交所这么多。7月31日早上,小摩根召集华尔街银行家再次开会讨论前一晚的形势发展。9:30他致电麦卡杜,后者让他关闭纽交所。随后小摩根在开市前数分钟将这个信息传达给了纽交所董事会。

周四下午各位银行家在摩根办公室开会时决定纽交所坚持营业。周五早上,这个决定发生了大逆转,其原因来自华盛顿。麦卡杜希望关闭纽交所,而小摩根将这个想法付诸实施。

直至多年以后,麦卡杜才披露了他与小摩根的通话内容,但是当时没过几天《纽约时报》就公开了财政部长的想法,就像他们偷听了此次谈话一样:如果说麦卡杜先生利用他对纽约的影响力将纽交所关闭一段时间,那么华盛顿的官员对此并不会感到意外。虽然他没有直接提出此类建议,但他希望表明,这次政府并不赞同纽交所重新营业。”

为什么财政部长麦卡杜于7月31日关闭了纽交所,而且史无前例地将其关闭了四个半月之久?

坚守金本位

麦卡杜初涉职场时就懂得了沉默的价值。1885年1月他进入查特怒加市巡回上诉法院工作三个月后赢下了第一个诉讼案件。他在诉讼过程中罗列了大量有利于客户且极富说服力的论据。当天晚些时候,这个精瘦结实的年轻律师和特里威特(Trewitt)法官一起在街道上漫步。特里威特法官是一位年长睿智的法官,负责麦卡杜拿下的这个案件。麦卡杜回忆说:拿下这个案子让我相当膨胀,我希望法官能夸我两句……但他只字不提。最后,我说:‘法官,我在这个案子里表现如何?’他停下脚步转向我,一字一顿地强调说:‘孩子,用一个论据拿下案子就够了’。”

多年后,麦卡杜拜访老摩根为自己的哈得孙-曼哈顿铁路公司募集资金时,特里威特法官的教诲收到了回报——一个有说服力的论据就足够了。麦卡杜早已建好了连接曼哈顿和新泽西州霍博肯市的隧道,现在需要融资来开创客运铁路服务。时值1906年,只要老摩根一点头就会让结果大为不同。麦卡杜到达老摩根的办公室时,内心惴惴不安:我担心自己无法说服这个金融王者,落败而回。”老摩根诚挚地欢迎了麦卡杜,并听取他的介绍。最后麦卡杜回忆道:我要说的都说完了,等着他做出决定。他似乎希望听我多说一些,但我想起很久以前特里威特法官的忠告……一个好的观点如果讨论过久很容易使人厌烦。老摩根先生沉默片刻后提出了几个相关问题……(但)并没有表明态度。”几天后,老摩根同意购买100万美元的优先股。此次融资大获成功,1908年2月25日,这条隧道开始运营载客。

麦卡杜处理华盛顿政务时也采纳了特里威特法官的忠告。1941年8月1日,他发的新闻稿同意关闭纽交所,但此外什么都没有说。大多数人猜想他同意关闭纽交所是为了避免崩盘。他并不希望透露自己最主要的担忧。

麦卡杜并不在意股价的波动。他只担心买家和卖家的身份。他深知欧洲人(主要是英国和法国投资者)会想方设法在纽约把自己手上的美国股票卖出去——纽约是7月31日早上全世界唯一仍在营业的交易市场。此外,他也知道美国投资者会争购这些廉价证券,或许就像之前报道的那样,他们曾经卖空。欧洲危机爆发以来,股价已经下降了10%。

麦卡杜担心英国和法国投资者会拿走他们卖出股票后获得的美元收益,然后在美国银行系统里换成黄金——这是金本位制下他们享有的权利。由于银行的存款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作准备金,因此根本没有足够的黄金满足这种提取需求。截至1914年6月30日,全美银行共持有价值10.03亿美元的黄金或黄金等价物。只要欧洲把手中持有的40亿美国证券抛售25%,那么会像致命的雪崩一样将美国的黄金一扫而光。

在金本位下,纸币和银行存款账户可以按固定价格兑换成黄金。1914年,在联邦储备券形式的美元钞票出现之前,流通货币由美国财政部及特定的商业银行发行。美国财政部发行的纸币被称作金元券、银元券和国家券(即绿背券)。财政部承诺,纸币持有者可以在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国库分库按20.67美元纸币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兑换率将任何纸币兑换成金块或金币(就像被称作“双鹰金元”的著名的20美元面值硬币)。双鹰金元的黄金含量略低于一盎司。

财政部下属货币监理署特许的商业银行发行的纸币被称作“国民银行券”。银行承诺将自己发行的国民银行券兑换成“法定货币”——法定货币指金币或财政部发行的任何一种纸币(它们可以在国库的地方分库兑换成黄金)。因此,各个种类的货币都可以按每盎司20.67美元的兑换率兑换成黄金。

银行存款账户也可以兑换成黄金——即使在1914年,它也是主要的支付方式。人们可以在任意一家银行取现,而且存款账户上有多少美元,他们就可以拿到面值多少美元的纸币。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都是“法定货币”,即金币或财政部发行的纸币,以确保根据储户的需求支付现金。因此,活期存款能够以每盎司20.67美元的比率兑换成黄金,其兑换方式要么是直接兑换,即从银行拿到双鹰金元;要么是间接兑换,即从银行拿到财政部发行的纸币,然后在国库的地方分库兑换成黄金。政府要求银行只能将存款中的一小部分作为准备金放在手边。在纽约的大型银行里,准备金的比率为25%。由于准备金不能用来生息,所以银行希望持有必要的准备金即可。它们极少需要增加准备金,因为存款和提款金额往往大致相当。

金本位制避免了一国印发的钞票价值超过它可以承诺兑换成黄金的价值,从而不会造成本币贬值。它就像一个巨锚一样维持着价格水平。到1914年,英镑与黄金挂钩的情况已经持续了200年左右。1914年英镑的价格与1714年艾萨克·牛顿爵士执掌英国铸币厂时的价格差别不大。坚守金本位的国家可以按相对较低的利率从全球资本市场上借到资金。出借人相信借款者用来偿付贷款的货币不会贬值。

金本位可以保护国家免受通胀之扰,却不能抵御危机。如果所有人都要同时取现,那么银行就不能按需支付黄金。危机屡屡迫使国家放弃其本币对黄金的可兑换性。人们明白只要一国在战事结束后马上回归金本位,那么在战争期间放弃金本位就不会长期损害其信誉。资本市场认识到交战国需要具备灵活性才能为战争提供经费。英国在拿破仑战争时中止了英镑兑换黄金,美国在内战期间也曾如法炮制。

1914年7月23日奥地利的最后通牒导致欧洲投资者放弃美元而奔向黄金这个安全港。在7月的最后一周里,美国对欧洲的黄金出口超过了2 500万美元,一周的外流量超出了1900—1914年任何一个月的单月外流量(有三个月份除外)。由于欧洲在厉兵秣马筹备战争,所以黄金出口必然会增加。

麦卡杜原本可以用中止金本位的方式阻止欧洲人挤兑美国的黄金储备,但问题在于当时美国仍然是中立状态。它直至1917年4月才参战,因此在1914年8月,它没有借口放弃自己对金本位的承诺。此外,在美国无法承受信誉再次受到任何损害之际,中止金本位会破坏美国的金融信誉。美国走到了推出新的货币安排的关头,即建立联邦储备体系。1914年7月31日,麦卡杜关闭纽交所是为了争取时间。他希望避免美国在欧洲投资者的逼迫下放弃金本位的局面。

麦卡杜的窘境

国会于1913年12月23日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以抵御金融危机。1836年,国会未能推翻安德鲁·杰克逊对继续授予美国第二银行特许状的否决案,自此美国不再有央行。美国用了75年的时间开展金融无政府状态的实验,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银行系统极易遭受危机冲击。1873年、1884年、1893年和1907年的恐慌使美国金融机构极为难堪。政府在相关工作上的延误导致联邦储备体系的筹备时间超过了8个月。初始法案忽略了关键细节以避免无休无止的国会辩论,如联邦储备区的准确数量(该法案详细说明要设置8~12个联邦储备区),以及区储备银行的设立地点。在1914年7月31日,美国需要像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或德意志帝国银行那样的机构来帮助它抗击金融危机。

麦卡杜深知央行可以保护国家的黄金储备。他想起1914年1月,他作为根据《联邦储备法案》设立的筹委会的主席在全国巡回考察时举办的听证会。《联邦储备法案》建立了一个筹委会来推行新的货币体系。1914年1月6日,麦卡杜到纽约听取了银行和商界人士对联邦储备银行设立地点的意见。会上小摩根支持建立强大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但一直盘旋在麦卡杜脑海里的是麦克斯·梅(Max May)的话——梅是担保信托投资公司(Guaranty Trust Company)负责外汇业务的副总裁。

梅称在纽约建立一个强大的银行至关重要,这是因为“《联邦储备法案》旨在控制美国的货币市场,并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欧洲的货币市场。要对欧洲产生影响力,银行的规模必须要大”。梅补充说: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对国际黄金流动的控制。”

随后麦卡杜问道:〗现在对黄金流动的控制情况如何?”梅回答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在亡羊补牢……除了黄金流出以外,货币利率上升直至超过欧洲的水平,而欧洲是黄金流出的目的地。”

梅能够如此言简意赅地描绘出美国在这方面的无能为力让麦卡杜颇感意外。在英国,英格兰银行可以在实际破坏出现之前,通过提高利率来试图避免黄金外流。事实上,英格兰银行在1914年7月31日这天将利率翻番,从4%上调到8%。

麦卡杜需要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为美国的金融之战助一臂之力。他在批准关闭纽交所的新闻稿中强化了这个观点:财政部长麦卡杜与总统会面之后,表示他相信全面组建新联邦储备体系的工作不能再出现任何严重拖延……在新颁布的法案之下,联邦储备银行需要展现的国际特色是广泛并灵活地处理金币和金块方面的事宜。”

7月31日关闭纽交所的难度比长期关闭纽交所要低得多。此前关闭时间最长的纪录是1873年的大恐慌,当时纽交所关闭了10天。麦卡杜需要比这更长的时间来筹建联邦储备体系。本杰明·斯特朗和保罗·沃伯格(Paul Warburg)坚决反对联邦储备银行迅速开始营业——前者即将成为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首任行长,后者是由威尔逊总统提名担任美联储理事的华尔街金融家。他们很担心这么做会危及新货币体系的诞生。部分商界人士深信“组建联邦储备体系[应该]推迟到局势恢复正常的时候”。

保罗·沃伯格委派纽交所主席亨利·诺布尔完成了关闭证交所的工作。诺布尔尽心尽力开展这项工作,却几乎毁了保罗·沃伯格的目标。与此同时,麦卡杜像走钢丝一样处境艰难:他必须组建起联邦储备体系来抑制货币危机,但又不能危及系统的可行性。

其时麦卡杜并不清楚他将被迫独力与危机抗争。

成立美联储理事会

威廉·麦卡杜建立新货币体系时原本不会遇到任何麻烦。《联邦储备法案》授权成立的筹委会包括以下成员:财政部长、农业部长和货币监理署署长。由于筹委会的三名成员中有两位同意就达到绝对多数,而且货币监理署隶属于财政部,所以麦卡杜可以轻而易举地按自己的想法行事。此外,联邦储备法案》授权财政部长本人决定联邦储备银行何时开张营业。为什么麦卡杜不挑个日子就让联邦储备银行开张呢?

联邦储备体系包括13个独立的组成部分——位于华盛顿的理事会和12家遍布全美的联邦储备银行。各储备银行和商业银行一样,都是拥有资产和负债的真正银行,区别在于它们的客户只有联邦储备体系的会员银行。事实上,从技术层面来说,作为联邦储备体系会员的商业银行持有联邦储备银行的所有权,而且通过选举产生自己的董事。联邦储备银行在正式办公营业之前需要办公地点、金库及工作人员。麦卡杜必须与那些机构的官员协商联邦储备银行的开张日期,这一冲突会延续数月之久。

作为联邦储备体系内的政府监管机构,美联储理事会只需要有工作人员就可以开始运作。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美联储理事会应该由总统指定的7名理事组成,其中财政部长和货币监理署署长是依据职权而确定的当然理事。《联邦储备法案》指定财政部长担任美联储理事会主席。麦卡杜的职位就像20世纪最后25年的保罗·沃尔克和艾伦·格林斯潘一样。

为了成立理事会,威尔逊总统于1914年6月15日向参议院提名了5位候选人。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迅速批准了对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阿道夫·米勒(Adolph Miller)、来自亚拉巴马州伯明翰的银行家哈丁(W.P.G.Harding)和担任助理财长的波士顿律师查尔斯·哈姆林(Charles Hamlin)的提名。剩下两位候选人的提名遭到了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强烈抵制——他们是来自芝加哥的总统密友兼国际收割机公司(International Harvester Company)的主管爱德华·琼斯(Edward Jones)和极富影响力的纽约投资银行库恩雷波公司(Kuhn Loeb)合伙人保罗·沃伯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周,他们俩的提名仍未通过参议院的审批。

麦卡杜本人要为政府遇到的这种窘境负主要责任。他未能阻止威尔逊就理事会潜在候选人的问题听取爱德华·豪斯(Edward M.House)上校的意见——豪斯上校是总统的密友兼顾问。早在新的货币体系写入法律之前,麦卡杜就试图主导它。在该法案通过三天前,即1913年12月20日,他拜会了威尔逊并在会后给他写了一张便笺:新体系能否迅速取得成果,几乎完全取决于理事会。它的成员不仅要包括能干的人,而且必须包括认同法案的意图以及政府目标的人。他们必须是您的财政部长所接受的人选。”

两天后威尔逊会见了豪斯,表示他并不认同麦卡杜的想法,即一个能与他协调一致地运行的美联储理事会。总统希望美联储理事会摆脱麦卡杜的控制。

威尔逊并不是轻视麦卡杜。事实恰恰相反。1914年3月,麦卡杜与比他年轻25岁的总统女儿埃莉诺(Eleanor)订了婚——麦卡杜这个鳏夫只比总统小7岁,而且子女都已长大成人。威尔逊给身在巴黎的红颜知己玛丽·艾伦·赫尔伯特(Mary Allen Hulbert)写信说:最亲爱的挚友,你是否通过电报收到内莉(埃莉诺的昵称)和财政部长麦卡杜先生订婚的消息?当然,消息应该已经传到了。《先驱报》巴黎版就是报道这些事的。这个女儿是我的掌上明珠:没有人能配得上她。不过麦卡杜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般配她。所以我很满意,并不是因为她会离开我和他一起生活,而是因为她未来一定会很幸福。”

麦卡杜在订婚之后向威尔逊递交了辞呈:总统先生,我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我应该在婚后辞去工作。希望在您方便的时候由您来决定是否让辞呈生效。”

麦卡杜希望威尔逊能够拒绝自己的辞呈,但他已经身陷埃莉诺的魅力不能自拔,所以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他给驻伦敦的沃尔特·佩奇(Walter Page)大使写信:你可以想象我现在是个多么快乐的男人。就像我对所有朋友说的那样,生命的奇迹没有结束,否则我根本不可能赢得这个美妙姑娘的爱情,因为她非常惹人喜爱。我没法从英语里找到足够的最高级形容词来向你准确地描述她。”

威尔逊对麦卡杜递交辞呈的反应没有让他失望:你是凭借你的优点被任命为财政部长的。当时没人会想到现在这种情况……现在你正在筹建联邦储备银行,而且参与了其他具有重大公共利益的事务。你的辞职会给这些工作带来沉重打击。”

威尔逊拒绝了麦卡杜的辞呈,但也拒绝了他对美联储理事会人选的建议。威尔逊深知麦卡杜善于说服他人,而他又认为新的货币体系需要发出独立的声音。1913年6月,关于建立联邦储备体系的法案在国会银行和货币委员会(House Banking and Currency Committee)仍然毫无进展,麦卡杜试图用另外一个法案取而代之,使央行(即美联储)成为财政部下属的一个局。国会银行和货币委员会主席卡特·格拉斯(Carter Glass)向威尔逊抱怨称这么做会使央行沦为政治工具,并且说服总统接受了这个观点。

20世纪30年代,国会通过立法将财政部长和货币监理署署长从美联储理事会清除出去,进一步将央行与政治隔离。独立的央行有助于压制政客先花后还的倾向——如果没有时刻保持警惕的央行,那么先花后还这种做法会导致货币贬值。独立的联邦储备体系在美国的发展进程中证实了威尔逊最初的决定极具智慧。

麦卡杜对主导联邦储备体系的欲望破坏了他对总统的影响力。不过麦卡杜无法控制自己的英雄欲。他渴望得到公众的认可,即使是在进行商业冒险时也是如此。他年轻创业时冒着损失所有积蓄的风险,为诺克斯维尔市的有轨电车接通电力。当诺克斯维尔市的市民为他鼓掌欢呼时,他感到非常自豪——虽然这家企业倒闭使他身无分文。麦卡杜搬到纽约后成功地在哈得孙河下开掘隧道,提供了连接纽约市与新泽西的客运铁路服务。他作为哈得孙-曼哈顿铁路公司的总裁,提出了一个老掉牙的口号“让公众满意”,并且印刷了10万份投诉表发放给公众来表示自己的真诚。

早在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家精神成为潮流之前,麦卡杜就已经在践行这种精神。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称,麦卡杜是“那种对企业的热爱超越了利润的人”。他担任财政部长时急切地接受了带领美国走向金融卓越的机遇。在精心挑选美联储理事会成员的斗争中失利之后,他强压下自己的骄傲以避免威尔逊任命的人选不能通过国会的批准。

到了1914年7月中旬,来自芝加哥的爱德华·琼斯和来自纽约的保罗·沃伯格的提名仍然没有得到认可——此时距总统正式提名他们已经过去一个月。7月11日,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以7∶4的投票结果否决了琼斯——他是国际收割机公司主管及威尔逊执掌普林斯顿大学时期的理事。据说琼斯的公司对农用设备定价过高,所以农民纷纷给本选区的参议员写信,抗议对琼斯的任命,随后琼斯的公司被指控违反了《反托拉斯法》。沃伯格是纽约投资银行库恩雷波公司的合伙人以及央行实践方面的专家。7月6日,他请威尔逊撤销对他的提名。沃伯格非常反感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要求他(和琼斯)到场做证,但对威尔逊提名的另外三人的声望没有半点异议。

威尔逊拒绝接受这种挫败。《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新闻揭示了这场斗争:为沃伯格和琼斯公开宣战。”内布拉斯加州的民主党参议员兼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代理主席吉尔伯特·希区柯克(Gilbert Hitchcock)参议员面对威尔逊的压力仍然投票反对任命琼斯。冲突开始升级。当总统对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发布的声明表示质疑时,被激怒的希区柯克发表了以下言论:如果援引的总统言论正确无误,如果他怀疑这份声明的准确性,那么他可以像处理任何保密材料一样,随意处置琼斯先生的保密证词。”

希区柯克不同意对沃伯格的任命主要是在于程序问题:委员会拒绝接受对沃伯格先生的任命,原因在于我们无法获得任何关于他的确切消息。委员会只知道他从德国来到我国。他的父亲在德国是一位出色的银行家,他与库恩雷波公司的关系使该公司在欧洲业务上的业绩相当突出。据称沃伯格先生凭借他与库恩雷波公司的关系每年赚到30万至50万美元。委员会希望向他提出一些问题。除非我们有机会询问沃伯格先生,否则不会在他的任命问题上采取任何行动。”“激进派”议员乔·伊格尔(Joe Eagle)用非政治术语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说沃伯格的问题在于“他是犹太人、德国人、银行家,还是个局外人”。

7月23日,即奥地利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那一天,参议院的持续反对迫使威尔逊撤回对琼斯的提名。在参议院受到的挫败是对威尔逊的个人非难,直到最后,他仍然坚持不懈地支持密友爱德华·琼斯。沃伯格仍然拒绝与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见面,所以他的提名通过审批的可能性渺茫。如果沃伯格的提名未能通过参议院的审批,不仅会伤害威尔逊,还会给美联储理事会带来更多麻烦。

早在1905年沃伯格刚刚移居美国时,他就为担任央行行长做好了准备。1907年1月6日,他在《纽约时报》的年度财经评论上发表了文章《论我国银行体系的缺陷和需求》。之后,他帮助美国国家货币委员会(National Monetary Commission)纳尔逊·奥尔德里奇(Nelson Aldrich)主席规划了有关央行的“奥尔德里奇计划”(Aldrich Plan)。沃伯格倾向于建立一个强大且独立的央行。麦卡杜于1913年年中提出自己的计划,想把央行变成财政部的附属部门,但沃伯格使他的努力化为乌有。他在“毛里塔尼亚号备忘录”(Mauretania Memorandum)中公开抨击麦卡杜计划,并向威尔逊的顾问豪斯上校说明了情况——当时豪斯上校恰好乘坐“毛里塔尼亚号”与沃伯格一同前往欧洲。

沃伯格的提名受阻首次浮出水面时,纽约时报》刊登了以下头条新闻“需要沃伯格发挥平衡轮的作用”。文章解释说:看起来人们担心除非(像沃伯格这样)在金融界地位颇高且个人经验丰富的人加入理事会,否则麦卡杜先生和威廉姆斯先生(即货币监理署署长)将主宰政策。”《纽约时报》将沃伯格称为“平衡轮”算是很客气的说法,因为他很快就成了麦卡杜的对头。

保罗·沃伯格的自尊心使他无法接受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提出对他进行调查的要求,但他对央行行长职位的渴望促使他构想了一个计划。7月23日,即威尔逊总统从参议院撤销对爱德华·琼斯的提名当天,沃伯格给麦卡杜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下:亲爱的部长先生:请允许我随函附上我给参议员所写信件的复件。它包括:(1)一份声明,其大意是我的态度并不表明我本人否定参议院具有特权;(2)对达成协议的基础提出建议。协议可以用声明的形式,由希区柯克参议员在我出现在委员会之前对外发布……我希望参议员能够尽快确认以这种方式达成一致是否可行,还是必须要放弃双方相互和解的努力。”沃伯格在这封信上又加了附言:我尚未告知参议员我在与您沟通。”

是什么让沃伯格有信心与麦卡杜密谋策划这些事?

麦卡杜早已表明自己是团队领导者。威尔逊支持卡特·格拉斯于1913年年中提出货币法案后(其中或许借助了沃伯格),麦卡杜积极游说各方同意格拉斯的法案。格拉斯在描述麦卡杜为建立联邦储备体系展开的斗争时,对他赞不绝口:(麦卡杜)十分擅长说服他人,(而且)确实有效地开展宣传工作来压制国会内部声称要蓄意破坏货币法案的阻挠者。”

麦卡杜还表明了他不能忍受任何偏见。1909年,他担任哈得孙-曼哈顿铁路公司的总裁时,采取了就业机会平等政策——很久之后,这条政策才被写入美国法律。他对自己的主管芒格(E.T.Munger)说:我当然希望经营这条铁路时尽可能精打细算,但我反对以牺牲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