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刚从小商贩到世界船王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3 19:53:18

点击下载

作者:竭宝峰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包玉刚从小商贩到世界船王的故事

包玉刚从小商贩到世界船王的故事试读:

前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卓越人物中有腹藏治国良策的政治家,有胸怀万卷兵书的军事家,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有吟诗作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还有那些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们身上,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优秀品质。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同样也会继续激励我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

从古到今,正是这些伟大的人物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的进步。阅读他们的成长故事,有益于我们熟悉历史,认识社会,懂得道理,明白人生。

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汲取激励人心,催人上进的力量。他们成功的人生之路,能够激发我们更高的人生追求。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教训,能够使我们事半功倍。在成长之路上,天赋固然重要,但人生的磨炼、社会的感染、环境的熏陶,自身的努力等,都影响着人生智力的发展和才能的表现。人与人的天生智力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但随着后天的学习与培养,不同的人就表现出不同的才智,只有把这种才智积极地运用于实践和创造活动中,才能发挥神奇的作用,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社会财富。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以上图书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图书馆装备陈列。

人物简介

名人简介

包玉刚(1918~1991)名起然,浙江宁波人。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包兆龙是一个商人,常年在汉口经商。1946年,包兆龙与人合资在沪开办国丰造纸厂。

1949年年初,包兆龙与父亲一起携着数十万元的积蓄,到香港另闯天下。

1955年,包玉刚成立了“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并与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谈妥,将“金安号”转租给这家公司,从印度运煤到日本,采取长期出租的方式。1967年,公司扩展为环球航运集团,包玉刚任主席、名誉主席。1985年,包玉刚又以5亿新加坡元夺得英资集团会德丰股权,成为继李嘉诚入主和记黄埔之后,夺得英资四大洋行的第二个香港人。1986年,包玉刚又一举收购香港另一个发钞银行渣打银行145%的股份,成为该行最大的个人股东。

1991年9月23日,包玉刚因病在家中逝世,享年73岁。

成就与贡献

包玉刚是当年世界上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12位华人富豪之一,是世人公推的“华人世界船王”。

1978年,包玉刚的“海上王国”达到了顶峰,稳坐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香港十大财团之一,是第一个进入英资汇丰银行的华人董事。

1976年,他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1985年起,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包玉刚热爱祖国,拥护“一国两制”政策,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一生自奉节俭,乐善好施,热情支持祖国建设,先后捐资兴建北京兆龙饭店、上海交通大学兆龙图书馆、杭州包玉刚游泳池等,又发起设立包兆龙、包玉刚中国留学生奖学基金,捐款赈济灾民,促进故乡建设。

地位与影响

包玉刚在短短20年左右的时间里,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其发展过程是神话式的,其业绩是辉煌的,于是有人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来形容包玉刚的航运事业。

当世界航运业处于萧条之时,包玉刚远见卓识,力挽狂澜,避过了其他船王无法幸免的灭顶之灾。后来一举购买两大英资洋行,被称为“最后的雄狮”。这两项世纪收购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使包氏家族庞大的资产从漂流的海上成功地转移到陆地上,建立起一个“永不沉没的商业王国”;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扭转香港经济命脉向来为英资所垄断的形势。

包玉刚的一生是奋斗与拼搏的一生,同时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人们可以从他身上借鉴到许多对自身奋斗有益的东西。

少年岁月

你老老实实做生意、讲实话,做事规规矩矩,别人就对你有信心。——包玉刚

聪颖天资出少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此时,中国却依然陷于军阀混战之中。江南名城宁波似乎并未受到战乱影响,依然商旅匆匆,繁忙如旧。

在宁波附近一个叫镇海的小镇里,有一个钟包村。农历十月十三这天,寒风呼啸,包兆龙步履匆匆地从湖北汉口到宁波,赶回钟包村。

包兆龙与父亲在湖北汉口开了一家鞋铺,他因此也常年不在家。但今天他急着赶回来,是因为接到妻子捎来的信,说她马上就要生孩子了。虽然包兆龙已有长子玉书、长女爱菊,但仍旧对即将出生的孩子有一种特殊的渴望。

包兆龙的妻子叫陈赛琴,出身于名门望族,是一位传统的大家闺秀。包兆龙在外做生意,陈赛琴就在家里带着一子一女,孝敬婆婆。她勤劳善良,和睦乡亲,大小事务都亲力亲为,在街坊四邻中有很好的声誉。

夜晚,宁波的钟包村一片寂静,在一座叫后新屋的大宅里,包兆龙在院里不安地走来走去。屋外的天很冷,在院旁的小屋里,烛光透着温暖。这天晚上,包兆龙一家焦急地等待着。

包兆龙又走进屋内,在外屋不停地来回走动着,隔一会儿就到门口探听一下。玉书和爱菊也时刻盼着小弟弟或小妹妹的降临。

终于,包兆龙听到了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他急忙向内屋门口走去,迎面正遇上满面笑容向外走的接生婆,她对包兆龙高声说:“恭喜呀,夫人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包兆龙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啊,又是一个儿子!太好了!赶紧抱出来让我瞧瞧!”

一个女佣把孩子抱了出来,包兆龙惊喜地接了过来。他看着虎头虎脑的儿子正用大大的眼睛看着自己,不由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慈爱溢于言表:“儿子,我的儿子,包家又有后了!”

在封建社会里,儿子是家族得以发展的征兆。包兆龙想,又生了一个儿子,日后自己的生意肯定后继有人了。

他笑着面对周围的人,想着给他取个什么名好呢?包兆龙一眼瞥见桌上燃烧的蜡烛,“嗯,这个孩子就叫起然吧!‘起’是他们这一辈的‘排行’,而且还有‘永不停顿’的意思;而‘然’者‘燃’也,表示像火一样燃烧!”

一屋子人都被包兆龙这文绉绉的话说乐了。

包兆龙接着说:“起然,起然,再给他取一个表字,就叫‘玉刚’吧!希望他长大成人后具有玉一样的刚正不阿、洁身自爱的品质。”

刚刚降生的婴儿——小小的包玉刚就这样拥有了自己来到世间的“名誉权”。

之后的几年,包玉刚又有了弟弟玉星和妹妹美菊、素菊、丽菊,包兆龙希望子女都像白玉一样无瑕,像菊花一样高洁。姐妹兄弟7个跟着祖母和母亲在家里生活,其乐融融。

包玉刚家后面的新屋是个很大的宅子,年幼时的他,或许在捉迷藏时曾绕到过老屋的后头,在那里的堂屋上,看到成了房门的8块屏风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字。字体呈黑色,上面讲述的,是建造这座祖屋的包家先祖的一个故事。

8块屏风每扇高1.15米,宽0.46米,全文共605个字,阳刻,颜体字迹极为秀美,是鄞县一个叫洪家滋的人写的,刻于20世纪初期。

屏风上那些黑色的文字被称作《恭录后新屋记》,上面记载的正是包玉刚的太祖父包奎祉的诚信故事:

清朝光绪年间,镇海钟包村有个读书人叫包奎祉,此人潜心读书,数次去参加科考,都没有中,后来做起了丝绸生意。因为家里穷,包奎祉做的是小本生意,一年赚不了多少钱。

有一年,他路过天台,看到天色已晚,就和挑夫到一家客栈住宿,客栈里大多是赶路的生意人,第二天没等天亮,大家就吵吵嚷嚷地起床赶路,包奎祉也和挑夫一大早出了门。

一路无话。

走了一天,晚上照例是投宿客栈。

疲倦的包奎祉打开包袱,赫然发现自己的旧衣服,变成了绫罗绸缎,还夹着5000两白银的汇票和200两纹银。

包奎祉以为挑夫贪心拿了别人的东西,当即责问挑夫,挑夫委屈地说:“我们走时,房间里就剩这么一包了,我又怎么知道不是你的?”

包奎祉不作声了,挑夫说得也有道理。他再翻一遍包袱,想找到失主的地址之类的凭证,却没有发现蛛丝马迹。

包奎祉心急如焚,顾不得旅途劳顿和路程遥远,立即返回原来那间客栈。一打听,才知道失主曾回来寻找,但已不知去向。他等了3天,仍不见有人来取,而自己再等下去生意就做不成了,只好在客栈的墙上写下认领地址。

一年过去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原先的失主竟然又住到了这家客栈,看到了那则认领的消息。失主很快赶到镇海,于是包奎祉一分不少地奉还了原物。

失主是福建一位大商人,专做木材生意的,他见失物丝毫无损,没想到会碰上这么一个好人,于是要留下200两白银作为酬金。

包奎祉婉言谢绝,他真诚地对木材商人说:“不是自己的东西,我不能拿,这是为人之本。”

木材商深受感动,邀请包奎祉一起做生意。

3年后,包奎祉开始独立经营木材生意。

做木材生意赚到些钱后,包奎祉便回家建了一幢五间二弄一堂的新屋和包氏宗祠。

包玉刚拉着母亲的手,要母亲给他讲屏风上的故事。

听了故事后,包玉刚小小的心灵里意识到:太祖父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一座房子,也留下一个清白做人的道理。

包兆龙虽然常年在外,但对孩子们的要求从来也没有放松过,他知道包家现在是富裕家庭,但是“创业难,守业更难”,要使包家能够延续好的门风,必须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是包兆龙决定,把包玉刚和包玉星送进有名的好学校——叶氏中兴小学,让儿子们从小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叶氏中兴小学是宁波著名的学校,由清末实业家叶澄衷于1871年创办。学校对学生严格要求,校风很好,多年来,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在学校里,包玉刚表现出其聪颖的天资,而且勤奋好学,诚实稳重,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受到家人、乡亲和老师、同学的喜爱。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童年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幼年所受的教育,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包玉刚是幸运的,他在叶氏中兴小学遇到了几位好老师,其中有一位便是丁伯荣先生。

这位先生主张实施儒家“因材施教”的方法,十分注重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丁伯荣先生指导学生成立了一个“中兴学生自治会”,下设宣传部、司法部、体育部、康乐部、福利部等,并选出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小公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丁伯荣老师还指导学生们自己编辑出版一种名为《钟声》的墙报。

在办墙报过程中,包玉刚充分显示了他的文采。他写的文章简洁明了、生动活泼,很快就成为学生中出类拔萃的撰稿人,并被同学们称为“秀才”。

另外还有一位支家英老师,他多才多艺,数理化样样精通,音乐绘画无所不能,并且还能讲一口流利的、发音标准的英语。包玉刚从支家英老师那里受到了英语的良好启蒙。

在支家英老师的帮助下,包玉刚的英语说得既漂亮又有条理。而包玉刚本人踏实、稳健的作风更是得益于这位恩师的栽培。

包玉刚跟“学生自治会”的第一任司法官王雨功是最要好的朋友。王雨功处事公正无私,尽心尽力,在同学中有很高的威信。

有一次,包玉刚发现有一个大同学欺负一个小同学,他正要上前打抱不平,恰好这时王雨功走出来,他看到小同学忍无可忍之下奋起反抗那个大同学,就以为是那个小同学不遵守规矩,便武断地判罚那个小同学到墙角站着去。

那个小同学感到受了“错判”,委屈地哭了起来。包玉刚当即上前,与王雨功理论,说明了他看到的真实情况。王雨功再次细问,这才纠正了这起“错案”。

事发当天,正好包兆龙从汉口赶回家。包玉刚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

包兆龙听了非常高兴,他对包玉刚说:“孩子,你做得对,为人就是不仅要严于律己,洁身自爱,更要仗义执言,主持公道。”

年幼的包玉刚上学读书十分用心,各门功课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他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欣赏海景和看船。

宁波市地处东海之滨,位于余姚江和奉化江汇合之处,简称“甬”。东北和镇海交界,西与西北面和余姚、慈溪接壤,南和郭县毗邻。

宁波市是浙江省最大的港口城市,历来在海上贸易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两汉、三国时期,舟师出海,多从这里起航。唐代时,它就与日本、朝鲜、柬埔寨、越南、泰国诸多国家有通商往来,是当时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心之一。

明清之际,宁波海运远及西洋,商贾往来频繁,成为全国的重要商埠。鸦片战争以后,根据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宁波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外国侵略者在江北设立领事馆和洋行,销售洋货曾引起一种畸形的繁荣景色。

宁波市内有一条江厦街,在唐宋年间就是手工业的发源地,到了明清时便成为一条繁荣的街道,里面陈列着五颜六色、千奇百怪的商品,可以说应有尽有,商人往来如梭,商贩之多好像浓云遮地,故宁波商人外出经商有思乡之念。每当月圆思乡之时,宁波人便会感叹“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

在长期的商事活动中,宁波商人逐步形成一个群体,即“宁波帮”,它与“福建帮”“潮州帮”齐名。

此外,宁波人素来还有漂洋过海经商的传统。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海外的宁波籍人士有30多万人,在海外商界形成具有强大实力的“宁波帮”,其中不少为商界翘楚。如包玉刚,以及影业巨头邵逸夫、香港南丰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廷驿、美国全美中华总商会董事长应行久等。

宁波有两个天然深水良港,一是镇海港,一是北仑港,在包玉刚的童年时期,这里是各地客商、附近渔民以及来自中东、欧洲的航海家避风、休整和补给的理想之所。

包玉刚的家所在的钟包村,离海并不近,但自从有一次包玉刚跟父亲到镇海去了一趟之后,他就念念不忘那无边的大海和海上的商船,为此,童年的包玉刚没事的时候就到海边去,看大海,也看海上那些来来往往的船。

包玉刚最喜欢的声音就是轮船驶过时传出的阵阵汽笛声,他不时在脑海中幻想着:有朝一日,如果有一艘自己的航船,他将驾驶着它周游世界,那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

包玉刚把“航海”的种子埋在了心里,他决心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为将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勇当军乐队旗手

一晃几年过去了,包玉刚已经读到小学高年级了。这时,镇海县要举行一次小学生运动会。

这可是一件很轰动的大事,通知发到了各个小学,学校领导和师生们都兴奋异常,大家都希望能在这次运动会上取得好的名次,为本校争光。

中兴小学也积极地投入准备之中,校长想出一个奇招:组成一支军乐队来参加运动会开幕式!这一想法一经说出,全校上下齐声喊好!

接着,校长又布置下任务:军乐队队员要穿着统一的制服,还要制作一面“中兴小学”的大旗。校长说:“嘿,你们想一下,等咱们的军乐队在雄壮的鼓乐声中,踏着整齐的步伐,率领着全体运动员进入会场,那场面……”

一名老师接口说:“肯定会引起全场……不,全县轰动!”

校长得意地笑了:“那是当然的,我这个想法算得上是一记妙招吧?哈哈……好了,现在我们就要在全校学生中选拔鼓手、号手和旗手。”

另外一名老师提议:“首先要确定鼓手和旗手的人数和要求,我建议:鼓手8名,一律中等身材,高矮一致,而且最好挑长得好看一些的;而号手吗?就加一倍,16名,在鼓手后面,身材要高大、壮实一些;而大鼓鼓手,就让全校最高的张惠耀同学来担任好了。”

接着老师们又商量了另外一些鼓手的人选……

两天后,25人的队员名单公布了。这使原本信心满满的包玉刚的情绪一落千丈:上面竟然没有自己!

包玉刚站在一棵大树下,远远地注视着公告栏前兴高采烈的学生们,心里非常郁闷:“按理讲,我在学校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而且相貌和身材也都属上乘,怎么连个小鼓手也选不上呢?”

正在包玉刚又羡慕又伤感的时候,支家英老师突然来到了他的身旁。他一直对包玉刚很好,既像哥哥又如父亲,他早就看到包玉刚不言不语地站在树下了。

于是走过来,拍了拍包玉刚的肩头:“怎么了,包玉刚同学?”

包玉刚面对着自己格外敬重和依赖的支家英老师,就把自己的想法全盘告诉了他。

支家英老师听了微微一笑说:“本来我一开始就支持你参加军乐队。但是我却不想让你当鼓手。”

包玉刚一下听迷糊了:“那您是什么意思?”

支家英老师一字一顿地说:“我——要——你——当——旗——手!”

包玉刚一下愣住了,他抬起头凝视着支家英老师。

支家英对他肯定地点了点头。

包玉刚一下兴奋起来:“这是真的吗,支老师,我能够成为军乐队唯一的旗手!?”

支家英笑了笑,然后神情严肃地说:“你先别高兴得太早了,听我说。校长对乐队的每个队员要求都很高,尤其是旗手,那更是精挑细选。校长再三强调,旗手不但要学习好、品德好,而且相貌和身体都要是一流的。最重要的一条,这个旗手一定是一个能吃苦、做事稳重、临场不惊的人。”

包玉刚听了,心里很是忐忑:自己够不够格呢?

支家英老师接着说:“我已经向校长推荐了你。不过你自己要做好充分准备,旗手在场上不能出一点儿差错。告诉我,你有没有这个信心?”

包玉刚思索了一下,然后坚定地告诉支家英:“老师,您能从全校这么多学生中选我做旗手,我一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勤奋练习,圆满完成任务,您就放心吧!”

支家英听了,欣慰地笑了。接着,他拉着包玉刚的手说:“但是,包玉刚啊,你先别把这件事说出去,好吗?自己私下里练习,等学得有模有样了,再走出去,那时才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说着,支家英有些“诡秘”地笑了。

包玉刚也笑了。

于是,包玉刚一放学就把自己闷在家里练习。而且也不想让家里人知道他将要成为旗手了!

那段日子,包兆龙刚好回钟包村小住。中兴小学要组建军乐队的事早就传开了,好多家长都说:“这可真是个大新鲜事!谁家的孩子要是能参加军乐队,那可真光荣!……不过,听说军乐队选得可严了,必须要品学兼优的学生才能入选。”

包兆龙也产生了兴趣,他到家长中一打听,却听说并没有包玉刚的名字。他心里感到有些纳闷,想问问包玉刚,又怕伤了儿子的自尊心,只好找机会再说吧!

包兆龙暗暗地观察着包玉刚,他奇怪地发现,一连几天,包玉刚放学一回到家里,就把书包一放,痴迷地摆弄一根竹棒。

这下包兆龙误会了,他生气地走上前去,一把夺过包玉刚手里的竹棒,训斥道:“往常我回来时,见到你一回到家里,就拿着书认真地读,可现在你却在玩一根打狗棍。乡亲们还总在我面前说你如何如何聪明好学,才能出众。但是现在呢?我听说你没有入选军乐队,我顾及面子没有问你,现在你一放学连书也不看了。我已经发现你好几天都这样,太不像话了,莫非你想学坏不成?我平日怎么教你的,‘人贵在进取,不可玩物丧志’。难道你都忘了吗?”

包玉刚从没受到父亲如此严厉的训斥,当时委屈得眼泪都快出来了。他想对父亲解释他“摆弄”竹棒的原因,但是转念一想,他又把这个秘密硬生生地吞进肚里,听话地进屋里看书去了。心里想:等到开运动会的那天,您一定就会知道,儿子并非玩物丧志!我一定要为学校,也为父母争光!

从此,包玉刚就改变了上学和回家的时辰,他比平时早半个时辰离家,而回家也要比平时晚一些。

包兆龙过了几天就回汉口忙生意去了。陈赛琴则以为儿子学习更刻苦了,就每天做一些包玉刚爱吃的饭菜。

一个多月过去了,运动会如期召开,开幕式场面热闹非凡,上千人围观。

首先进场的是中兴小学代表队。只听见大鼓“咚咚咚”敲了3下,雄壮的鼓号声随之有节奏地响起。在鼓号声中,大家看到在一面绣着“叶氏中兴小学”6个大字和一个古铜色钟形校徽的白纺绸校旗引导下,一队服饰统一的军乐队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进会场,后面是精神抖擞的运动员。

大小鼓手按着旗手的步伐节奏敲鼓,号手则和着鼓点吹奏出激动人心的进行曲。旗手始终昂首挺胸,目不斜视,高高擎着校旗,保持着45度角向前行进。校旗迎风飘扬,旗手精神抖擞,动作那么老练娴熟,俨然训练有素的样子。

大家定睛一看,这个英姿飒爽的旗手就是包玉刚!刹那间,观众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

这次开幕式,中兴小学出尽风头,包玉刚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玉刚心里深深地感谢支家英老师,是支老师给了他锻炼的机会,给了他展现自我的信心。

求学心切离家乡

时间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包玉刚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不再满足在宁波读书学习了。虽然中兴小学是好学校,他也遇到了好老师,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自己的好奇心,却离学校所学的四书五经之类越来越远了。

多少个日子,包玉刚总爱坐在寝室的一扇窗前,望着远处的江面,望着穿梭的商船,看着滔滔江水,他脑海中浮现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词句,心里更有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父亲包兆龙每次从汉口回来,就给他讲武昌发生的事情:“武昌是最先进行革命的地方,现在几乎已经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并且鼓励包玉刚:“好男儿志在四方,终有一天,你要走出去,到外面看看大千世界!”

从那时起,包玉刚就充满了去武昌的渴望。此时,包玉刚感到学校里学习的东西与时代相去甚远,更萌发了要到武汉去读书的愿望。这天晚上,包玉刚思索再三,终于下定决心,走进了母亲的房间。他鼓起勇气对母亲说:“娘,我想到汉口读书,去和父亲在一起。”

陈赛琴听了一愣,不由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她看着一脸郑重的包玉刚,上前摸着儿子的头说:“你要去汉口?傻孩子,净胡思乱想。你知道咱们这里离汉口有多远吗?娘要在家里照顾一大家子人,又没办法送你去,你父亲最近也去北方了,你这么小,这一路上有多么危险,你怎么去得了呢?”

包玉刚脸都涨红了,他坚持着:“娘,武汉的教育要比咱们这里好得多,我到那里去,肯定能学到更多的东西。爹常教育我们‘好男儿志在四方’,要走出去开阔眼界。我已经不小了,也应该到外面去看看了。”

陈赛琴听到儿子的话,很是欣慰:“你能这么想,娘当然很高兴。娘也不是要阻止你去汉口读书,只是你的确还很小啊!你知道外面乱成什么样子了吗?现在全国局势有多么动荡吗?我听你爹说,国民党正在搞什么宁汉分裂,到处都兵荒马乱的,我可不放心你一个小孩子出去乱闯。”

母亲的担心是有道理的。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蒋介石北伐,定都南京。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决心清洗国民党内的共产党人,国民党内的胡汉民、宋庆龄等则在武汉成立国民革命政府。因为要去汉口,需要从庄市乘船到镇海,再由镇海途经上海,最后由上海乘船到武汉,路途遥远,外加当时时局极不稳定、社会动荡,母亲当然不同意了。

包玉刚见母亲态度坚决,就只得打消了去武汉的念头。但是,这个想法在心头却一直没有丝毫减退。

又过了3年,包玉刚长得更高更结实了。这时,他觉得是时候说服母亲了。其实,陈赛琴也早就写信把包玉刚的想法告诉了包兆龙,包兆龙也一直盼着包玉刚有朝一日能够来汉口帮自己做生意。

陈赛琴觉得,3年前是因为儿子的年纪太小,还无法照顾自己,现在儿子已经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也有能力照顾自己了,确实不能一直把他拴在身边,也应该让他去见识一下外面的广阔天地了。

这天,包玉刚又向母亲提出要去汉口的想法时,母亲笑着把一封信递到了包玉刚手里。包玉刚打开一看,原来父亲已经在信中说明了包玉刚如果要去汉口的话,应该走哪条路线,一路上应该注意哪些事情。他看了信兴奋地说:“爹也盼着我去呐!”

陈赛琴仍然问包玉刚:“你敢一个人去吗?”

包玉刚马上回答:“当然敢!娘,你看,我现在已经比您都高出半头了,我早就是大人了。洗衣、做饭这些我都会做,能照顾好自己的,您就放心吧!”

看到儿子执意要去,陈赛琴却又不放心起来:“儿啊,常言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现在世事纷乱,偷盗打劫、诱拐诈骗的啥人都有,你万一遇到了可怎么得了啊?”

包玉刚安慰母亲说:“娘,我长大了,什么事也都要自己经一经,而且凭我这些年在学校‘学生自治会’的锻炼,办事能力大家也都一致赞扬,我想您应该相信我能应付这些事情。而且,我这几年一直在读报纸,把社会上的一些事情也都了解得差不多了。”

说到这里,包玉刚猛地站了起来,向母亲保证说:“娘,您放心吧,村里、镇上的许多孩子都是在我这个年纪出去的,您的儿子绝不会比他们差,儿子一定会干一番大事业的!一定会回来好好地报答娘亲的养育之恩!”

陈赛琴看着高大壮实的儿子,心里也很欣慰,她拉着包玉刚坐到身边,盯着儿子的脸道:“常言说‘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到了武汉,可就跟在宁波大不一样了!”

包玉刚微笑着问:“有什么不一样的,不都是在中国吗?”

陈赛琴也笑了,她说:“我说你是孩子你还不服气,你想一想,在咱们宁波说的是江南话,到了汉口,人家可都说的是湖北话,到时你能听得懂吗?”

包玉刚灵机一动:“那他们是不是也写中国汉字呢?”

陈赛琴说:“那是当然了。”

包玉刚笑了:“这就没事了,即使说的话互相听不懂,但我可以用笔来跟他们说话呀,这一写,不就都能看懂了?”

陈赛琴见儿子去意已决,在担心之余,更多的是欣慰和祝福。

过了几天,陈赛琴把包玉刚带到堂屋,指着门楣上的“履安堂”3个字对包玉刚说:“咱们家的人要远行,就必须到‘履安堂’拜祭祖先,让祖先保佑在外一路平安,这也是告诫包家子孙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小心谨慎!娘不追求什么大富大贵,只要你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就好,记住,凡事不可过于强求,只要问心无愧,要时时刻刻牢记咱们包家的祖训,不可妄自菲薄、不择手段,更不可作奸犯科,娘相信你一定做得到!”

包玉刚抬头看着,牌匾两侧是他再熟悉不过的那副用隶书写就的对联:“龙盘虎踞称雄世界光前裕后道履绥和;凤翔燕舞慈范懿德人杰地灵居安纳福”。

一来寓意包氏以鞋业起家,建立家族根基;二来暗寓包氏的经商理念与成功秘诀——稳健。因为唯有稳健,方能迭经暗潮汹涌而履险如夷。同时也将包氏家风蕴含其中,包氏先人以“慈范懿德”传承后世,所以能“居安纳福”。

包玉刚庄重地点了点头:“娘亲的教导儿子一定铭记在心,绝不做愧对祖宗、愧对父母之事!”并依母亲的话拜祭了祖先。

包玉刚双膝跪下,郑重向祖先立下誓言:“身为包家后人,在今后的日子里,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一定牢记祖训,克勤克俭、谨言慎行、稳扎稳打、重诚守信。”

陈赛琴把一张船票递给儿子:“这是我早几天就为你订好的,先从镇海到上海,到了那里,再转乘到汉口的船。”

包玉刚虽然兴奋不已,但也满含着对母亲的依恋,默默地接过了船票。陈赛琴又嘱咐包玉刚:“儿啊,到了上海,千万不要在那花花世界多耽搁,一有去汉口的船就马上起程,到时你爹会在汉口接你。”

包玉刚点头答应:“娘,我都记下了。”

这天天气晴朗,空中飘浮着轻盈的白云。一大清早,陈赛琴就把包玉刚的包袱准备好了,里面放着她亲手准备的干粮、几套衣服鞋袜。包玉刚走进母亲的房间,背起了包袱。陈赛琴说:“孩子,我送你到镇海。”

包玉刚看着母亲难分难舍的样子,只好答应:“好吧,娘。”

母子二人来到江边,叫了一艘小船,赶赴镇海。到了码头,正好赶上开往上海的小轮船即将起航。

包玉刚与母亲在码头上依依惜别。陈赛琴握着儿子的手,眼里溢满了难舍的泪水。包玉刚的鼻子也酸酸的,但他努力克制着自己没让眼泪流出来。他为母亲擦干泪水,故作轻松地说:“娘,您放心吧,您说的话我都牢记在心里了,我到汉口努力读书,您就在家等着我干了大事业回来见您吧!”

陈赛琴点着头,含泪微笑着说:“好,好,我放心,你也放心去吧!”

包玉刚心中默念着:“男儿有泪不轻弹,母亲含辛茹苦,守住家业,抚育儿女,作为儿女无以回报,唯有不辜负母亲的殷殷期望,作出一番成就来,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告慰!”

汽笛长鸣,轮船驶离了码头。包玉刚站在船尾,看着母亲的身影慢慢地变小,最后终于看不到了。他的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

汉口继续求学路

到了镇海,包玉刚顺利地找到了自己要乘坐的那艘去往上海的客轮。第一次坐这样的大轮船,包玉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地东张西望。而接下来的旅程更让包玉刚振奋不已。

当夜幕降临时,海面上一片漆黑,只能看到天幕上的点点繁星,听到海水撞击船板的声音。刚才还十分喧闹的船舱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是偶尔会传来人们的呼噜声和婴儿的啼哭声。

第一次独自离家的包玉刚睡意全无,他倚在自己的铺位上,不由地思念起家乡的母亲。他紧紧地捧着母亲亲手打理的包裹,里面是母亲连日来赶做的几套衣裤和几双千层底的鞋,那一针一线无不凝结着母亲的心血和期盼。一想到母亲那如同星星一般充满慈爱的眼睛,一丝伤感掠过了包玉刚的心头。“我一定作出一番成就,让母亲以我为骄傲!”包玉刚在心里暗暗发誓。一想到这个,心中的伤感顿时被对未来的憧憬与希冀所取代。再想到自己神往已久的汉口和当船长周游世界的梦想,激情再次充满了胸膛。钱塘江水与海水互相冲击激起的阵阵涛声,隐约可闻。在这和谐静谧的大自然中,包玉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豁达,航海的感觉真好!

包玉刚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他在学校里,已经熟读过四书五经;从父亲给他带回的书籍中,了解到了康有为、孙中山等的变法和革命活动;从博学多才的支家英老师那里,知道了哥伦布、爱迪生、华盛顿、拿破仑这些世界名人的事迹。了解得越多,他感觉外面的广阔天地才是他施展男儿志向的地方。

来到上海,包玉刚看到了大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景象,但他没有停留,记着母亲的嘱咐,匆匆登上了西行的航船。由吴淞口沿长江溯江而上,沿途所见之景色,与从镇海到上海的大不一样。长江中下游水面宽阔浩瀚,两岸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良田万顷,稻浪翻滚。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景象,年轻的包玉刚更加感到豪情满怀,他不禁想起苏轼那首名垂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顿时感到豪情满怀,力量倍增,自己将来一定要干一番大事业!

一路上,包玉刚见识到了自己以前从未看到过的景象,南京、芜湖、九江及至武汉三镇,都是物产丰富,商业繁荣,百业兴旺。他就像一只初次走出森林的小老虎,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新鲜和好奇,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充满渴望。同时他也深感宁波的确太小了,外面广阔的世界才是他自由驰骋、翱翔的天地。

包玉刚在这种遐想中,不知不觉到达了汉口。船驶进了汉口港后,他随着下船的人流登上汉口码头,一抬眼,就看到父亲包兆龙正站在岸上向他挥手。他兴奋地收拾好自己的行装,奔向父亲。

包兆龙这时才30多岁,显得精明强干。父子俩已经很久没见面了,他一看到自己的儿子包玉刚长得这么高大了,非常高兴。

包玉刚走到父亲身前,心里又兴奋又自豪:“爹,我自己赶过来了。”

包兆龙心中自然十分欣慰,紧紧地将儿子拥入怀中,说:“好啊,那我们先回鞋店吧!”说着,接过包玉刚手中的包袱。他们一边走着,包兆龙一边向儿子打听家里人的情况,以及一路上的境遇。

包玉刚兴奋地说着:“母亲和祖母都很好。我路上遇到好多做买卖的和从宁波出来找活干的乡亲,他们竟然都认出了我,在路上很照顾我,给我送吃的喝的,并且还带着我去买来汉口的船票。”

包兆龙感慨地说:“是啊!这也是我们包家在当地几代行善积下的功德。要记住,永远要善待别人,这样才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说到这里,他又加上一句:“对国家也是这样。”

包玉刚认真地听着,然后说:“爹,我明白了。”

初到武汉,包玉刚白天在鞋店里帮父亲的忙,店铺打烊后就到外面去走走看看,对什么都感觉新鲜。不过他知道,自己来汉口并不是为了游玩,而是继续读书。

有一天晚上,包玉刚对父亲说:“爹,我想继续读书。”

包兆龙听了疑惑地问:“哦?你不是为了来帮我做生意的吗?”

包玉刚说:“是,有帮您的意思。不过,我还是更希望能继续读书。”

包兆龙深思了半晌,然后对包玉刚说:“你想多学些知识,这当然是好事。不过现在时局动荡,你是不是应该更务实一些,学着做生意呢?你看我们宁波出来的人,都是在做生意。做生意的本事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需要在实际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才行,这样才能看准时机、熟悉行情,也才能避免更多的风险。我们家几代经商,我也是一个商人,虽然我不反对你读书,但是在我的希望中,只要你能帮我,然后把生意继承下去,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包玉刚却说:“爹,您说得也有道理。不过,我还很年轻,也许我想得更多一些。虽然我来到汉口不久,但我已经看到,国民党腐败无能,外国势力乘机扩大,现在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都已经在洋人的控制之下,日本人占领我们东北,在上海的日军也是蠢蠢欲动。在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我作为一个中国的青年,是不是要以自己的热血来报效祖国,以知识来挽救祖国呢?又怎么能沉迷于眼前一人一家的生意之中呢?这话也许说得重了些。“那么,就我个人而言,我只是想能继续把书读下去。就算是单从您刚才说的角度上说,我多学些知识也是对生意有帮助的。现在很多新兴的行业都需要数学、英语、地理这类知识。所以,我想进一所中学读书,放学和假日就帮您打点生意,这样就能生意读书两不误,您看好吗?”

包兆龙看到儿子句句都说在理上,而且也看出了儿子的远大志向,于是就答应了包玉刚,托人为他在汉口找了一家中学就读。

从此,包玉刚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刚到学校的时候,还真的遇到了母亲临行时所说的语言问题。

一进校门,他就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有点找不到“北”了。这也难怪,学校里师生们说的大都是湖北方言,而包玉刚只会说宁波话。

宁波与汉口,虽然同处于长江流域,但汉口居中游,宁波在下游,两地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在发音、用字方面,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包玉刚听不懂别人说的话,别人也听不懂他说的话。尽管之前母亲已对他有所提醒,而且他也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却没有想到差异如此之大,包玉刚难免感到有点发蒙!

不过,包玉刚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用心体会别人说的话,大胆与周围的人交流,遇到实在说不明白的,就用他跟母亲说的方法——用笔写下来。这个有趣的办法很快就把同学们吸引住了,大家都喜欢和这个真诚、聪明好学的宁波少年打交道。

不到半年的时间,包玉刚就已经能够用湖北话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了。虽然他的话语中还是带有浓重的宁波口音,但这反而让同学们觉得别有一番味道,甚至有人还去模仿他软软的宁波口音。

几年就这样过去了,除了上学,包玉刚还利用业余时间帮助父亲打理鞋店的生意,学习并积累经商的经验。包玉刚在中学里学到很多新学问,令他眼界大开,收获颇丰。

初当学徒吃一堑

转眼之间,包玉刚初中就快要毕业了。

包兆龙看着包玉刚这几年在学习中的进步,心里很高兴,但他却也有了另外的打算。在3个儿子当中,包兆龙最钟爱包玉刚,对他的希望也寄予得最多,他希望包玉刚能帮助自己把生意做大。不过,通过多次对话,他也知道包玉刚的志向绝不仅仅在于一个小小的鞋店,他有更高的理想。顺着这个思路,包兆龙又想到了另一种行业。

这天,包兆龙把包玉刚叫到跟前,对他说:“玉刚,你这几年书也读了不少,在生意上也帮了我很多。但是你毕竟要到实际社会中去闯荡。现在你也快毕业了,有没有想过,把学到的知识到外面去实际运用一下?”

包玉刚没听明白:“到哪里去运用?运用哪些?”

包兆龙微微一笑:“这些天我都给你想好了。我在城里有个开燕梳行的朋友,他正跟我说想招一个学徒。我就把你推荐给他了。如果你要接触这种新兴行业的话,这可是一个好机会。”

包玉刚问:“燕梳是什么行业?……哦,莫非就是英文中ensurer所讲的那种保险业吗?”

包兆龙一笑:“正是,就看你愿不愿意了。”

包玉刚又感激又兴奋地说:“爹,您为我想得真周到。我很愿意去。我也听人说过,将来世界上好多行业,比如工商啊,航运啊,都需要燕梳行的参与才能够顺畅。但是……”

看到包玉刚有些犹豫,包兆龙以为他胆怯了,就鼓励他说:“不管是什么,年轻人不要前怕狼后怕虎的。你也知道燕梳行和银行、工业都有密切的关系,你到那里,会学到很多知识和经验,掌握很多技术,保你一辈子不受苦。”

包玉刚连忙向父亲解释:“爹,我不是怕,我当然很愿意去学。只不过我不想因此而丢下学业。我不但想读完初中,我还想接着读高中、读大学,我的目标是武汉大学。”

包玉刚把老师对他的教诲都铭记在心,他深深地认识到:在未来的社会上,知识会越来越重要。

包兆龙惊讶地脱口问道:“你还想读大学?!”

包玉刚目光炯炯地回答父亲:“是的,从小老师就对我们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了大学,那就相当于前朝的进士了,才有资格进翰林,加官晋爵。现在虽然已经不再实行科举了,但道理是一样的。多读书才能有大用处,也能够光宗耀祖!”

包兆龙还想劝包玉刚,他连忙说:“玉刚,你有远大的志向我很欣慰,不过你考虑问题现在也要实际一些……”

包玉刚不想在这件事情上让父亲伤心生气,他婉转地跟父亲商量:“爹,您为我考虑我很感谢。我也同意去燕梳行做学徒,不过我想请您也答应我一个条件。”

包兆龙差点被气乐了:“啊!什么条件?”

包玉刚看到父亲脸色缓和了一些,就说:“我想让您答应,我白天在燕梳行上班,晚上去读夜校。这样可以吗?”

包兆龙不太了解夜校,他惊奇地问:“夜校是什么学校?”

包玉刚对父亲解释说:“夜校跟正常学校学的课程是一样的,同样也可以参加升学考试。这样一来,我就能工作学习两不耽误。爹,无论社会变成什么乱样子,我都不想中断学业。您放心,我工作之后,就不用您再为我付学费了。而且以后您说什么我都答应您。只要您同意我继续读书。”

包兆龙见儿子分析得有理有据,态度也很诚恳,不由在心里暗暗地说: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玉刚的见识比我要远远高得多了。

于是,父子俩相互妥协,达成了一个“君子协定”。

包家两代人的想法不同是容易理解的,这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同时,他们所受的教育也不同。包兆龙属于那种保守经营,看清楚有利可图才去做什么的小商人,有着很深的宁波商人刻刻为利的印记。

而包玉刚所受的是新式教育,他具有其父亲所没有的远见卓识,这在后来的日子更加明显。但这些分歧并不影响他们父子的感情,相反,父子俩互相协商,共同探讨,往往使彼此更加了解。通过这件事,父子之间的感情更加亲密了。

就这样,包玉刚进了父亲朋友的燕梳行。他白天上班,晚上读夜校,既能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又能在夜校学到许多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包玉刚感到十分受用,丝毫不觉得辛苦和劳累,反而干劲十足!

日子一天天过去,包玉刚逐渐熟悉了燕梳行里的各项业务,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和办事能力,在燕梳行站稳了脚跟。

转眼一个月就过去了。这天,上面通知包玉刚去领薪水。包玉刚兴奋不已,这毕竟是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领薪水。

他领到钱,一边走着一边想:该用这些钱给母亲和兄弟姐妹们买些什么,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家里高兴。这时,跟包玉刚在一块儿做学徒的二子在后面喊他:“玉刚,你拿了薪水想买啥去?”

包玉刚回答说:“我正想着呢,要买些东西给家里人,让他们也高兴一下。”

这个二子本是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只因他在燕梳行当高级职员的叔叔答应过他已故的双亲,帮忙照顾二子,把他培养成有用的人,才进了燕梳行当学徒。但他恶习未改,经常光顾赌场,输得分文不剩,为了这个,没少挨叔叔的骂。

包玉刚看到二子有些流里流气的,不愿意跟他多来往,只是可怜他父母双亡,便经常帮助他。可二子却认为包玉刚这人“够哥们儿”,跟包玉刚非常靠近。

这时,二子一看包玉刚还不知道钱怎么花,眼珠一转来了主意:“我看你这个哥们儿挺够义气,整天在忙碌工作,汉口大街繁华至极,是一个花花绿绿的世界,不看是真可惜啊!来,今天我带你去开开心,让你见识见识!”

包玉刚好奇地问:“去做什么?”

二子拍拍胸脯说:“跟我走,到那儿你就知道了。”然后不由分说,拉起包玉刚就往外走。

当天刚好包玉刚不用上夜校,燕梳行开薪日又早早关门了,于是就想:跟他出去开开眼界也好。于是就跟着二子去了。

二子带着包玉刚左拐右转,最后在一个小角落的门前停了下来。

包玉刚一进门就听到里面乱哄哄的。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赌场。包玉刚扭头就想走,因为他从小就听父母和老师教诲“十个赌九个输,倾家荡产毁前途”,这种地方可沾染不得。

二子却一把拉住了包玉刚:“哎,怎么能走呢?其实这东西挺有意思的,你试试就知道了!”并且把包玉刚拉到了一张赌台前。

赌台旁站着几个大汉,贼眉鼠眼的,看见有个眉清目秀、斯斯文文的新面孔少年来到,立即互相交换了下眼色,彼此心领神会。其中一个立即迎上前去,油腔滑调地说道:“这位小兄弟第一次来吧?童子手可会有好运气哟!”

包玉刚无奈,只好看了看二子说:“我不玩,就在这儿看看别人玩好了。”

赌台上几个人哄堂大笑:“哈哈……你这么大了还不会玩这个?简单得很,只需要说‘大’或者‘小’就行了。我看你不是不会,就是怕输不起吧?没想到你看上去挺那么回事,却是一个胆小鬼、窝囊废!”

包玉刚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哪经得起这种讥讽,他与生俱来的好胜心一下就被点燃了,决心要让他们知道厉害。于是就下场赌起来。刚开始那几个人故意让包玉刚赢。

其中一个大汉在旁边装模作样地说:“我的眼光还真不错,你看,这童子运气就是好,赢的钱比他一个月的工资还高呢,看来你今天是旺家,干脆,来盘大的,多赢一些吧!”

包玉刚一看自己第一次赌钱就赢了这么多,非常得意。一时间欲望战胜了理智,他开始加大投注金额,然而开出来的结果却是出乎意料——他输了。

包玉刚一下呆住了:“怎么可能呢?”

他被那几个大汉耍了,仍蒙在鼓里。那几个人串通一气,先给包玉刚一些甜头,让他上当,赌得来劲了,再把他手上的钱赢过来。这本是骗子们常用的手法,可包玉刚涉世尚浅,如何懂得这么多?大汉们赢他一把哪肯罢休,他们的目的是想让包玉刚空囊而走。

他们先是假惺惺地安慰包玉刚一番,接着花言巧语转动三寸不烂之舌:“小兄弟,偶尔输一盘半盘的,是常有的事。你今天运气好,肯定能赢回来的,要对自己有信心!”

就这样,赌场里的这伙无耻之徒连哄带骗,连激将带威吓,逼得包玉刚一次又一次下注,然而他的“好运气”再也没来,直至输掉身上最后一分钱。

包玉刚两手空空地走出赌场,仿佛做了一场噩梦。他不相信地翻翻自己的口袋:“这怎么可能呢?真的都输光了!”

他忽然恨起自己来,恨着恨着他明白了:我是受了这些家伙的骗啊!

包玉刚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包兆龙一看他那样子,觉得很奇怪,就问:“玉刚,怎么了,你可从来没有这么丧气过啊?”

包玉刚从来不会对父母隐瞒什么,就把今天发生的事告诉了父亲。包兆龙听儿子说完,不禁火冒三丈,上前就给了包玉刚两个耳光,他脸色煞白,用手指着儿子:“你,你……”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包玉刚有生以来这是第一次挨父亲的打,也是第一次看到一贯从容镇定的父亲气成这样,又惊又愧,两膝一软,跪倒在父亲面前:“爹,我错了,您别生气了,您打我吧!我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了,您千万别气出好歹来!”说着,包玉刚双眼淌出滚滚的热泪。

包兆龙好半天才喘过这口气来,他声音颤抖地说:“玉刚,你怎么这么不知道长进啊!你读书我随你,我一心想让你成为一个正派的、有用的人,你却在手里第一次有钱的时候就去赌!你这个逆子,太让我失望了!”

包玉刚一边哭着一边请求父亲:“爹,我保证,以后再也不跟他们来往了,您就原谅我这一次吧!我发誓,一定好好做人。爹,我将来要不干出一番名堂,我就决不回家!”

包兆龙看着悔恨交加的儿子,知道他是从心里真正悔过了。就把包玉刚拉起来,让他坐到自己对面,对他说:“玉刚,不要怪爹打你,我也是恨铁不成钢。你知道,你们兄弟中,我对你的期望最高。我不想你有一丝的差错。你现在正年轻,学好难,但是学坏却很容易,一旦学坏,想回头就难了!”

包玉刚对这次教训刻骨铭心,他发誓终生以此为戒,再不沾赌!

后来,包玉刚不但自己不赌,也劝阻别人不要赌博。

有一个星期天,包玉刚正在父亲鞋店的里屋忙着复习功课,准备考试。厨师和几个伙计刚好闲着没事,便围在一起打扑克赌钱,吵得他没法安下心来看书。

包玉刚忍无可忍,刚想发火,转念一想:他们虽然是伙计,但毕竟比自己年长,去训斥他们似乎不近人情;况且他们不是正式开赌,只是小小地玩一点儿罢了,说他们也许会引起他们反感;但如果不制止他们,他们终会由小赌而成大赌的。

想到这里,他拿着4个蝇拍每个人分一个。4个人接过苍蝇拍,莫名其妙。

包玉刚笑着说:“各位师傅,现在天气热,苍蝇多,飞来飞去的讨人嫌。你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来个打苍蝇比赛,看谁最快打掉1000只。这样既有竞赛效果又清洁卫生,不是比赌钱有意思得多?来,开始吧,晚上我请客!”

那4个赌兴正浓的汉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哭笑不得,只有乖乖地拿着苍蝇拍走了。

包兆龙知道这件事之后,十分赞成儿子的做法:“你能这样处理问题,将来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

战乱年代

一个人的成功与自己周围的人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好朋友,如果他在关键的时候支持和鼓励你,那对你今后事业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作用。——包玉刚

奉双亲命回乡完婚

1937年,包玉刚已经虚岁20岁了,他在燕梳行也已经渐入佳境。他的聪明能干和吃苦耐劳赢得了老板和同行的一致赞赏,成为燕梳行的骨干。

这时,父母为包玉刚下达命令:回乡完婚!

早在包玉刚到燕梳行上班的时候,包兆龙就按照老家的规矩,开始和妻子商量着为儿子张罗婚事了。陈赛琴接到包兆龙的信,就请了村里一个有名的媒婆为包玉刚物色妻子。

不长时间,那媒婆就来向陈赛琴汇报:“夫人,我可是为了咱们家千挑万选,才终于让我选中了一个人,她就是邻乡四府前黄家的闺女黄秀英。这个黄小姐,那长得是没说的,重要的是性格温柔,心地善良,跟二公子那真称得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而且他们黄家也是知书达理的人家,跟咱们家很相配呢!”

陈赛琴听了当然高兴得不得了。不过她也知道,儿子的终身大事,不能光听媒婆的一面之词,就暗地里派人到四府前黄家去打探。得到回报:这位黄小姐确实同媒婆所说的一样。陈赛琴这才放下心来,托媒婆到黄家提亲,黄家很痛快地就答应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紧锣密鼓地进行了:双方换帖核对生辰八字,下彩礼、择吉日。包家家境甚宽裕,包玉刚又是包家最引以为荣的儿子,彩礼自然是出手不凡,绫罗绸缎、金银珠宝、古董玉器,整整几大箱;最后就是择定吉日,举行大婚……

然而,包玉刚却不知道父母的这些“秘密行动”,直到母亲把家中一切都安排好了,这才写信到汉口。此时包玉刚才惊讶地知道:自己竟然糊里糊涂地有了一位“包黄氏夫人”!

当时,在一些大城市,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许多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已经被废除,年轻人追求的是个性解放和自由恋爱。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

当子女还是十多岁时,父母就会为他或她的婚事而操心,并请当地的媒婆为其物色对象。

包玉刚在汉口上中学,接受了不少新思想的熏陶,自然也向往积极自由的新生活。但是,他并没有像他那个年代的同龄人那样,用离家出走、私奔来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相反,他驯服地遵从了母亲的旨意,决定和他并不认识的黄小姐结婚。也许有人会奇怪:包玉刚怎么接受一段毫无感情的婚姻呢?

的确,包玉刚的很多做法都令人感到奇怪,却又非常的合乎他的性格。在包玉刚心目中,长幼尊卑的家长制观念也非常浓。他总相信父母永远是对的,即使有不同的见解,他也是先认同父母的观点,再经过互相探讨,修订其决定。这些在后来包玉刚作决定时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丝毫不影响他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并且,包玉刚也知道母亲对自己的钟爱,为自己选的姑娘不会错,于是,他顺从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快就给母亲回信:“一切听从母亲大人的安排!”

包家早已经选择好了良辰吉日,一切都按老传统来进行。当母亲的回信再次返回时,包玉刚立即收拾行装动身返乡。

当他从汉口返回宁波,没过几天就做了新郎。

当天,婚礼在包家的祖屋举行。一顶大红花轿在锣鼓声中被抬到包家门口,掀开轿帘,凤冠霞帔盖着红盖头的新娘子走了出来。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终于,房间里只剩下了包玉刚和新娘黄秀英。

包玉刚走上前去,掀开了黄秀英头上的红盖头,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夫人竟然如此俊美动人。黄秀英也在同时暗暗地打量着自己的丈夫,她也满心欢喜:他长得英俊潇洒,仪表堂堂。

两个人这时共同感谢的对象是:媒婆!

在这种两情相悦的气氛下,刚刚认识的夫妻二人很快就消除了陌生感,交谈起来,一谈之间,竟然深深被对方的知书达理而吸引,越说越投机。

如果说世间真的有一见钟情,那么,包玉刚与黄秀英就是在洞房相见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爱上了对方,而且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相濡以沫,甘苦与共,专一而执着地守护着从一刹那建立起的感情。

婚后不久,包玉刚带着妻子一起去了汉口。

战乱夫妻相濡以沫

20岁的包玉刚成为人夫,事业也进行得很顺利。

但是,世事却并不像包玉刚新婚这般风光旖旎。就在这一年的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并在7月底攻占了北平、天津之后,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

当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使几十万中国人死于非命,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使无数的城镇和乡村变成了残垣颓壁,许多中国妇女惨遭奸淫……

而这时的国民党政府被迫从南京迁往重庆,重庆也被称为“陪都”。日军攻陷徐州后,沿长江向武汉推进。

包玉刚看到时局危急,忙把刚刚接到汉口的新婚妻子黄秀英又送回了宁波老家,自己与10多个同事赶往上海。

在上海,包玉刚在中央信托局保险部找到了一份工作。

上海中央信托局成立于1935年,是当时中国著名的“四行二局”之一,“四行”,即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二局”,即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它们的业务包括战争危难保险,投保的客户都把保险当作抵抗日本炸弹的保护伞。

但是这时,包玉刚却无法继续他的学业了,因为上海沦陷后,大学纷纷南迁到了大后方地区。包玉刚的大学梦破灭了,他在失望之余,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获得银行知识上。他为此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热情。

在中央信托局的日子里,包玉刚凭着自己的努力和经验,很快熟悉并掌握了信托、易货、储蓄、保险等各个环节的业务,很快,包玉刚的稳健谨慎使他赢得了客户和公司的信任。

首先,包玉刚谨慎、三思而后行的作风,使他成为众人心目中一个“稳健”的人。而他满口的宁波方言,也成为他的长处,比如他的宁波口音曾使他在汉口读书时成为大家竞相模仿的对象,在上海却成了大家对他敬而远之的原因。

上海与宁波虽然相距不远,但两种语言相差甚远,尤其在音节方面。一向自视甚高的上海人把宁波话视为方言,他们说,“宁愿听两个苏州人吵架,也不愿意听两个宁波人谈情说爱。”于是,在与客户谈判时,很多人因无法与包玉刚争辩到底而不得不让步。

这样一来,在中央信托局的日子里,包玉刚是很得意的。他工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