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宗法师文集(卷四)——禅修(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3 21:10:19

点击下载

作者:贤宗法师

出版社:上海市华文创意写作中心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贤宗法师文集(卷四)——禅修

贤宗法师文集(卷四)——禅修试读:

前言

实际上禅宗是没什么可分享的,有所图、有所追求的时候,都是落于“有”,落于“有”的话,就不会究竟,不究竟就得不到彻底的解脱,得不到宇宙间那种真正的智慧。禅宗是希望我们不着一切相,所以我这个提纲写也是白写。只是给大家一个启发吧!

我是这样写的:禅修是开启世间至高智慧的一把钥匙;禅修能放下困扰,得到一份清凉;禅修能打开心量,得到一份无限的世界;禅修能放下我执,得到一种超脱;禅修能回归本然,得到一个真实的自我;禅修能转变观点,得到大自在的一种超然境界。

对于你们做事业的人来讲,这些东西都是一种期待。往往在你渴望得到这一份期待已久的状态时,却总是离它很远很远。而“禅”恰恰是通向我们这份期待的一扇门,是达到愿望的最佳钥匙。就像我们现在的人认为空气、水一点都不值钱,但是我们要得到它确实不容易。我觉得禅就像新鲜的空气和纯净的水一样,当你得到它的时候,它就价值连城。我们生活中所碰到的任何问题通过禅修都能得到解决。我不是夸大其词,但确实需要我们全身心地去体验和印证它,最后才能得到。我每次在外面跟大家分享的时候,教他们回去怎么做,但实际上真正落实到行动的却很少。虽然现在的交通各个方面都很方便,但想见到大家没见过的那种奇特景观,你一定要付出很多的代价才行。禅修也是这样。大家来这里体验了两天,不要想着好像已经修过禅了,回去以后所有的事情都能解决。我告诉你那是不可能的。那怎么样才能解决呢?回去以后要不断地修禅,哪怕你再没时间,只修一刹那、一分钟,在这一分钟内,你那颗心得到清净的时候,你就跟宇宙最直接的那种东西得到对接。只有对接了才能找到宇宙的规律,才能了解事物的发展,才能明白如何活着、如何做事情、如何处理身边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得到一个智慧的答案。在得不到对接的时候,就限制在自己所理解的世界里面。

大家看过一本叫《秘密》的书吗?它讲了世界上从古至今的成功人士,包括那些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大政治家,实际都是明白了宇宙规律的人。我们觉得这种规律好像看看书就明白,别人跟你讲你也都知道,但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却总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因为我们没有这样去做、没有这样去付出、没有这样去体验和实践,所以我们永远跟这个事物成功的规律离得很远很远。我们经常抱怨:我学了那么长时间的佛、看了那么多的经书、参加过那么多次禅修,为什么我的事业一直都做不起来?这个和你参加多少次禅修、念过多少经、盖过多少庙都没什么关系。而是要把那种真正认识事物本质的规律掌握住了,这种掌握不是认识到、了解到就行。

在这两天里,为什么要求大家时刻处于禅定的状态呢?实际上就是让我们的“心”清净下来,我们的意识、言行等所有的东西,都能在感知当下的过程中去体验这样的一种生活境界。当你没有这样去体验的时候,你的心是分离的,是挂碍的,永远是漂浮在外面的。你们看过张德芬写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没有?在这本书里讲到:如果一个人时刻能跟他的“真我”作对接的时候,会发现所有的困惑都能迎刃而解。

我经常打一个比方,中国在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很多企业家由于偶然的机会成功了,得到第一桶金,他觉得这套方法很实用,然后一直用这个方法。当碰到加入世贸、遭遇金融风暴的时候,他就傻了。我们把偶然成功的企业家叫做无头苍蝇,他们被人家关到一个玻璃瓶里面,乱撞撞到了瓶口,这样成功的时候,他们是不知道成功的规律的,所以总是认为按原来的方法做就能成功。世界上非常成功的那些大企业,他们的成功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的。松下幸之助每隔一段时间都跑到寺院里面去禅修,他会把公司所有的事情放下。当他把外面所有的东西都放下,去关注内心状态的时候,捕捉到的信息就会比较真实。回去的时候我会送一本书给大家,是稻盛和夫的《活法》。这个人一生创立了两个世界五百强企业,第一个五百强企业创立好之后,竟然出家了三年,然后又回来创立了一个五百强企业。他把自己一生中这样做事情的心得体会融汇成一本书。

这本书里面讲到三个最重要的思想:第一、心念的力量;第二、利他的精神;第三、厚德载物。

在了解这些人总结自己的企业管理思想以及论证自己经营之道的时候,我同时也自我反思和自我体验,从中发现了一个道理,就是最实用的东西它的力量是最大的。但是我们往往把最简单的方法抛在旁边,一味地去索取很玄妙、很难懂、很不容易求到的东西,然后大家趋之若鹜地去仿效;而这些东西跟我们企业管理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我这几年一直在劝告那些企业家,让他们回到自我内心的状态里面去提升自己,然后以更清晰的状态去面对事业和人际。那样的话,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我那天跟桐乡的一个音乐家聊天,他现在古琴的弹奏技艺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跟他谈起音乐的事情,我连基本的八个音符都不懂的人,但凭着头脑当中的一种感觉、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跟他在那里瞎侃。我说,通过禅修,可以捕捉到一些语言、一些声音、一些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的空灵的东西。把外在那种分别的状态全部收回来,用心去跟宇宙作对接的时候,你所得到的才是最正确的。我也听了很多音乐。国外那些语言我听不懂,但是我会不由自主地被他们唱出来的那种声音、那种感染力、那种震撼人心的音符吸引,这样的一种境界实际上就是共鸣。虽然我这方面不懂,但是我总觉得很多东西都能在相互之间找到一种共鸣,找到一种横向的通达。

我们禅修的时候如何通过表象得到一种事物共通的道?只有在得到那种“道”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不管什么事情都能做成,都能找到本质和规律,从而去掌握它。我发现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就是明白了这个道;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的时候,“金融风暴”来了,我们就会有方法,就知道企业将何去何从。所以,我们说禅修是开启人类最高智慧的一把钥匙。实际上它就是让我们把那种迷茫、分别、表象、障碍破弃,将那种浮在表面的心不断地沉淀下来;沉淀到底的时候,对于看到、听到的,甚至尝到、摸到的各种东西,你都会有一种入木三分的感受。这时你就能把所有的问题想明白了。

所以在做事业的过程当中,我们该如何去找到“道”?如何通过这种道去透彻地了解其中的种种?我认为禅修就是最捷径的方法。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做得很成功的企业家,他们通过一些方法,好像跟这个频道有所相似。他们会去打高尔夫球、写毛笔字、听音乐、到深山里面感受大自然的信息等,实际上他们也是想得到一种类似“道”的东西。就跟陈总一样,我们不知道约过多少次,这次终于碰到了。我相信他这两天的收获一定很大,实际上只有在禅修里面才能找到那种道,我觉得他找对地方了。希望陈总回去也能坚持,每天拿二十分钟出来禅修。其实,我说的禅修很简单,在开车的时候你也可以禅修;给自己一个信息让全身放松,然后关注呼吸,这就是禅修。很多人在等人的时候很不耐烦,他怎么还没到?是不是堵车了?一直挂碍很多事情。当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放下的时候,那也是一种禅修的境界。

第一章 生活是禅修

接下来,我希望每个同修回去后把自己的生活起居、工作等,都当作禅修,不要让自己焦虑恐惧,不要让自己有挂碍,不要让自己怀疑。把所有负面的东西都从你身上、心灵中清扫出去,不要让它们在你心灵当中造成一种负面的困惑。当我们困惑了,肉体里面就会产生一种毒素,思想里面就有一块地方是黑暗的。在我们看待、思考、处理问题时,都会因为有这个困惑,导致考虑问题不究竟、不彻底。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把自己的心修到非常光明和自在,非常清净和豁达。人的内心里面负面的东西很多,如执著、贪心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思维方式,会决定你对一些问题的判断。如果时刻关注自己的话,很多东西就会变成我们身上无形的困惑。当你被别人重视了,或者被批评了,被赞叹了,这个时候你的内心是什么活动?当我们时刻关注这些东西的时候,那我们的思想,考虑问题角度真的很受局限。就像如果你做任何事情总是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的话,你的团队跟你是离心、离德的,不会有一种向心力,也不会凝聚在你身边。这里面说白了还是一种道,还是一种人性。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投资赚到的钱都是属于自己的,赚到十块钱最好只分给他们一块钱,剩下九块钱都属于自己。如果你换一种方法,调换过来,自己拿一块钱,九块钱分给大家的时候,你以后的事情他们都会帮你做得好好的。

人性是什么?一个人在这个公司工作,就是希望自己衣食丰足,所期待的东西都能在这样的平台里得到一种兑现。我们吴总,当董事长当得天天没事干,他说做董事长就是下岗。我说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智慧,就是把握了人性的规律。能做到这样的话,接下来就发现很多事情都做得很顺畅。我自己没做过企业,不敢在别人面前去卖弄这些道理,但是我感觉到佛教的管理跟企业的管理其实是相通的。很多东西不是用钱就能摆平的,而是要用心。所以佛教里面会特别重视“心”,因为心能展现你整个人的身体状态。我们的心会影响我们的观念,会影响我们的思维,会影响我们的言语,会影响我们的行动。我们展现的所有东西都是心的一种辐射。当我用很欣赏的眼光和你对接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我眼神的那种专注,那种亲和力,乃至一句话都不说就能感受到。实际上语言已经是另外的一种对接了。很多人都跟我讲到她们的婚姻,当初她看到她先生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人肯定是她一生的伴侣。她没有对接,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更不知道他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一概都不知道,只是一看到他就觉得自己的另一半就是这个人。

其实我们人有很多磁场,自己都能感觉得到。这样的一种磁场和感知靠的是什么呢?心浮躁的时候,别人在我们身边吼叫我们都听不见,心清净的时候,很远的地方那种很微细的声音我们都能听见。这靠的是什么?就是靠我们用心去感觉事物。禅修就是让我们这种浮躁、分别、挂碍的心不断地沉淀下去,然后跟内在那种原有的佛性作对接。如此我们就会发现眼前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我们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你怎样和宇宙对接,就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西方的存在主义思想,讲到“我思故我在”,实际上他讲的那个“思”,就是在他思维极度清净的时候,跟宇宙做那种对接。那样就会找到一个自然存在的人生规律。当我们每件事情这样去对接的时候,就会慢慢地在我们心田里面打开一扇窗户。这窗户是什么样的呢?就如我们这里把所有窗帘拉起来的时候,就不知道外面到底是什么景色,当打开窗帘的时候,哇!新鲜的空气,鲜艳的花朵,鸟鸣和花香都朝你涌来,你会觉得人生真的太美好了。草木不需要我们去扶持,到了春天照样会发芽;花朵不需要我们去修剪,它自然而然会绽放;鸟儿不需要我们教它语言,因为它有它独特的语言;溪流不是因为我们在山上把水龙头打开才会一泻千里。万物本来如此。所以古代禅师和他弟子对话的时候让我们摸不着头脑,徒弟问师父:“什么是佛?”师父回答:“我要吃饭。”这里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其实就是“自然”。

当我们违背自然的时候,跟成佛就离得很远。来这里禅修是让我们回归本然,回归你原来那种开心、自在、超然的喜悦境界。你是孩子就应该好好孝敬你的父母;你是妻子就好好去面对你的先生;你是个父亲就应该承担着孩子的教育。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你为什么要去改变它呢?等你再去改变的时候,你实际上已经付出了很多精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员工在你面前生气时,你要了解他为什么生气。你安排一个任务的时候他为什么不接受,你把他不接受的原因找到,然后再去和他沟通,他会很乐意接受的。你若强硬逼他去做,“啊!你不这样做,我要开除你。”这就是一种违背自然的做法,他绝对很难接受。知道吗?当我们某个产品在市场里面销售不好的时候,我们就要去找找原因,看它有没有违背市场的自然规律,有没有违背这个时代的规律。当我们找到那种规律的时候,大家都会纷纷向你要,那很多东西就会很好做。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智慧、一种道,是这个世间永恒的规律。

人总会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思考问题,去决策,所以很多东西我们做不好。你们有空的时候,好好去看看唐朝的帝王是怎么统治国家的。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唐太宗我们都知道,整个江山基本上都是唐太宗一个人东征西战打下来的;打仗的元帅最喜欢的就是武器、战马、盔甲,唐太宗擅于弓箭,在他戎马生涯里得到了四把弓,天下最好的四把弓。后来偶然的机会又得到一把弓,他认为这把弓的直径、手工制作、性能都比前面的那四把好。所以他把这把弓摆放在最好的位置。有一天,从小给他做弓箭的那个老师傅来到长安。唐太宗看到老师傅来,很开心,就炫耀自己得到的第五把好弓,让师傅鉴定一下,以期获得一点赞美的话。他把弓取下来,等待着赞美。老师傅问他:你希望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唐太宗肯定要听真话的。老师傅就说:这弓不如架上的那四把好。虽然它的制作、雕刻等方面看上去很精致,但是如果拉久了的话它就会断掉,其他的四把就不会。唐太宗听后抓着这位师傅的手一起上朝,对他的文武百官说:我戎马生涯这么多年,识弓无数,但最后还是不如一个做工匠的专业人士。我们在座的企业家们,你们理解这句话的真正高度吗?唐太宗接着说: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安宁了,各个方面需要专业人士去治理,我不是全能者,不是什么东西都懂,希望你们这些专业人士来帮忙出谋划策。

唐太宗的心量大到这个程度,所以才能创造一个中国鼎盛的封建王朝。这不是偶然的。你看,元明清的那些帝王一直想学唐太宗,但是最后都没学好,为什么?这里面需要你们这些企业家去思考了。

微笑是最好的补妆

当我们总是关注着自己的面子,关注着自己的名利,关注着自己的金钱,关注自身的利益的时候,很多的东西就会放不下、打不开、做不好。我们做企业要修的不是别人,不是我们的所学,而是你的“心”。这个心转换了,所有的东西你都懂、都能面对,所有的问题都不会造成你的困扰。当没有问题能阻碍你、困扰你的时候,业绩做不上去是不可能的。真的,这里面需要我们自己去反省,我觉得这种反省才是禅修最积极的一面。为什么佛教是人类最高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通过文字思想告诉你的,而是要你真正把自己的内心转换成那种高度,然后那种智慧才自然而然地在你面前展现出来。

不要在内心里面储存一种我们执着、在乎、挂碍和放不下的东西,你要把它们全部清扫出去。你要清楚自己在乎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困扰,执着的东西就是自己的障碍,渴望得到的东西,会让我们变成它的奴隶。当你在内心当中把执着、渴望、在乎的这些东西清扫出去以后,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很美很美。你的人生会非常地开阔;你的事业,你想做多大就能做多大。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了以后,你走出去,别人踢你一脚,你的火气马上大起来的时候,就要问问自己:我的火气从哪里来?当你的现金被人骗走一百万,你三天三夜睡不着觉的时候,你要想想你挂碍的到底是什么?只要我们能修炼,把我们内在所有挂碍的东西清扫出去,真的没有你做不成的事。就像我们做事情一样,会问人家喜欢穿什么,戴什么,以什么东西作为他的追求目标。不断地往前面推,你就会感觉到人性,感觉到未来的发展。所有的东西过五十年后,你会感觉到什么?或者说我们倒退五十年,那时候的社会是什么情况?我们现在发展的东西,那个时候有没有苗头?然后你再往前推,我们现在感觉到的一些东西,在未来就能展现出来吗?我们如果要做好这方面推理,首先自己要很清净。你一天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你哪有心思去思考和沉淀这些东西?你思考不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企业未来的发展就会有问题。真的,这就是你们作为企业家需要思考的东西。

你没有这样的一种思考和认识的时候,就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大家都知道一只苍蝇被关在一个瓶子里面飞不出来的时候,都会觉得它很傻,实际上我们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比它更傻呢。

我的房间平时别人是进不去的。昨天纪光跑到我房间去,看到我房间中间一个床,四面全是书架,他惊呆了。我觉得看书学习就像我们吃饭一样,什么菜花、包菜、豆腐、香菇,我们把它全部吃进去。实际上我们的头脑也是一个“胃”,好的东西吸收进来变成我们的营养,没用的东西我们便把它排除出去,学习应该产生这样的一种价值。我们今天通过禅修也是这样的。很多信息中的大多数都是垃圾,当我们所有的信息汇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一些东西去转换它,我认为禅修是最好的方法。所以你们回去以后,要把禅修变成你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每天洗脸刷牙、吃饭一样。能如此的话,你会发现生活的质量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禅修就是一种转换最快的方法,真的是这样的。我们每天板着苦瓜脸的时候,怎么能体现你的美?美国有个著名的模特讲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早上匆匆忙忙出门忘记化妆的时候,唯一能补妆的就是你的笑容。”你们仔细去看看你们身边的人,不管他的皮肤、脸蛋长得好不好看,当他笑出来的时候,那一刹那才是最美的。所以你们能吸引人的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微笑。我们一天到晚总是向外去索取一些东西。当我们没有发现自己心的富足的时候,就会觉得别人讲的都是经典的,怎么自己都不知道?然后不断地去学。实际上这些东西我们都懂,只是没有去发现,所以我们需要一把钥匙去打开,导师其实就是教你怎么样去打开这样的一扇门。

答疑

问:请问师父皈依和不皈依有什么不同?

师:很简单啊,皈依了就相当于你有一张VIP卡,可以到里面喝茶,没那张卡你就进不去,就这么简单。(学员:就是领一张卡吗?)

师:不是领一张卡,是在你头脑里面种下一张卡。实际上皈依还有很多好处,不仅仅是一张卡能说明的。第一,当我们想学一个东西,我们就要找一个老师。这个老师的学识、道行各个方面都能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跟这样的老师学习和自己在那里瞎摸索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二,皈依以后,你的头脑当中会认为自己是佛弟子,自然而然做事情的时候,就会框在一个正确轨道上,就跟卫星导航一样,以最快的速度让自己到达目的地,比自己去找的时候东问问西问问省力得多。佛教里面有个辟支佛,没有闻道便可以成佛。他所悟到的思想和佛陀的思想是一致的,但这样的人少之又少。所有人都是依照佛陀的思想去修行成道,那你也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就不用去问那么多为什么,而且效果会更好。第三,皈依以后会有护法神护佑着你,给你加持,给你力量,让你每天都进步。皈依以后就像我们在佛陀面前发了一个愿,和引力一样,你是一块铁,会不断的被那个磁场吸引过去。好处不是一两句能说完的,有很多很多。当然,你皈依以后就不能改变信仰,不能把基督教的思想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准则来引导自己。

问:我母亲往生四十九天以后,我能为她做些什么?

师:你一个礼拜为她诵一遍地藏经,或者把你母亲遗留下来的一些财产拿出来布施,捐给希望小学啊,布施给穷人啊,或者印经书都可以的。这是对她最好的一个孝敬。不要花大笔钱去摆酒席什么的,那对去世的人是没有意义的。

问:现在的企业文化建设能不能通过禅修的方式去落实?

师:我觉得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在企业形象建设上,如果通过每天做十件好事,从高层到员工身上推广,这样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你企业的每一个员工走出去看到垃圾都会捡起来,你的客户当场就会被感动;每个员工自己注意每一个细节的时候,他会跟他接触的每一个客人去结善缘,会用自身的行动去感动他们,这种方法是企业软实力建设最好的办法。让员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见到每一个人都给他一个微笑,并且把它变成生活的一种习惯;坐公交的时候给别人让个座;牌子挂在胸前,并且说这是公司的习惯。人家一看:这是某某公司的,这个公司员工的素质这么高,很有社会爱心。别以为做这些小的事情没什么了不起,当我们每个人这样做的时候,那种社会的效应和影响力是很大的。因为有些人看到了会跟你去学,有些人看到了会去传播给别人,我觉得公司形象就是这样子推广起来的。所以我们最近在推广一个叫做“爱的裂变”的活动。从自己的身边去影响十个人,那十个人再去影响他们身边的十个人,那是一种什么效果?

问:听了法师的开示,我也很有体悟。我想如果用禅的方法去扩散,完全能做到。而现在我们员工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十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在那鞠躬,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这样的话那个人很容易被其他人影响,而不能感染他们了。如果他影响到身边的十个人,让他们也这样做的话,一下子效果就提升起来了。

师:最近好多弟子在义乌推广《弟子规》,印了十六万本,推广到义乌所有的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我发现他们的市长特别有眼光。吴总在浙大总裁班出来以后,他们有活动经常叫她去,她比较忙,问我应不应该去。我说:要去的,通过你去影响他们,这就是最好的弘法。我们这个社会经济发展太快,而道德、诚信、文化都跟不上,希望一些觉醒的人通过自己的力量,用最快的速度去影响别人。实际上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所以咱们香海禅寺以后也想搭建这样的一个平台,像你们这样有能力的人都到这里来,大家来了力量就很大了。我希望来这里禅修的人回去以后,自己做到,然后影响更多的人,也在当地办一个禅修班。我想如果这样去推广的话,我今年发的建十个禅修班的愿,很快就能实现了。

问:刚才有位居士说: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那我们修了那么多福报,只要一念嗔恨心起来,就把以前所有的功德都烧掉了吗?人不可能会没有嗔恨心啊,要是这样不是白修了吗?嗔恨起来的时候自己又控制不住,如果这样我觉得很不公平啊,就一念嗔恨心,便把我以前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否定掉了,那我以后做功德还有什么用呢?还不如不做好了。学佛的人怎么才能不起嗔恨心呢?

师: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奉化那边有个妙高台,大家有没有去过?妙高台原来是蒋介石的别墅,那个地方很漂亮。那个山头外面是千丈岩,有一个石头就露在那个千丈岩的上面。古时候有个叫妙高禅师的,他的庙刚好建在蒋介石那个别墅那里,然后他经常在那个石头旁边修禅定。以前他在寺院里面坐禅的时候老是会瞌睡,为了使自己精进,没有后路可退就来到那个石头边坐禅,他想如果再瞌睡的时候我就会掉下去摔死。有一天,他在打坐的时候又打瞌睡,发现自己掉下去了,就觉得这下子完了。掉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手把他拖起来了。禅师就问他:“你是谁啊?为什么救我?”那个人就说:“我是你的护法神,因为你修行精进,我护持你的法。”他一听就很高兴:有护法神护持我,可以不用担心了,以后掉下去就有护法神把我拖起来。当他这一点轻慢心起来的时候,护法神就在他面前告诉他:“你因为动了一个傲慢之心,我五百劫都不护你的法了。”

你们想一想五百劫是什么概念啊?那禅师心里就很难过:护法神不护我的法,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算了,还是继续打坐吧,摔死就摔死吧,无所谓了。结果打坐的时候又睡着了,然后也掉下去了,这个时候护法神又把他拖起来。禅师就很惊讶地问他:“你不是五百劫不护我的法吗?”护法神就说:“因为你这一念惭愧心超过了五百劫。”所以你们不用担心,我们在学佛当中即使说有一些负面的东西,也不要去过多地担心,我们一定要在当下就把它切换到正面去。要像禅师一样当下就切换过来,要让自己阳光起来,要让自己清净起来,要让自己豁达起来。以一种光明、清净、豁达、喜悦的心去面对你的每一天,再困难的事情都要去面对它。原来是一件小事情就能抹掉你一天的光明,让你整天就处在黑暗里面难以自拔;而当你用这种心去面对的时候,很多事情就被慢慢地缩小掉。

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处理得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我们思维方式的转换。所以我要让你们每天去禅修,要你们学会转变思维方式,不断把自己切换到正面去。你在正面的时候,你的阴暗一面就会不存在;当这个屋子有灯光照耀的时候,你就发现不了黑暗。所以一定要用光明来照耀自己,让自己的身上没有阴暗的东西;此时你就是光明的、清净的、正向的。真的很简单,我发现所谓的成功,所谓理想的人生就是一张纸,只有正面和反面之分。当我们学会时刻去切换自己的思维方式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当中没有什么可以困扰自己的。

我前段时间看到一段名言:在一生当中,一开始的时候,你心里面有两个念头,一个是消极的,一个是积极的。两个念头没有好和不好,但是消极的念头会形成你失败的人生,积极的念头会形成你成功的人生。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消极的念头让你看什么都是悲观的;积极的念头让你碰到问题的时候,会想着冬天过后春天就不远了。龙永图在讲到我们中国经济的时候说:“现在世界上所有著名的五百强企业,原来在中国投资的会增加投资,没有来中国投资的,接下来他们也会瞄准中国市场,世界投资最好的地方就是中国跟印度。”所以我们不用担心,接下来会很好的,困难很快会过去的。现在你要有积极的心态,趁现在经济不好赶紧去练功,给员工做一些培训等等。

问:我刚才打坐观想,呼吸的时候胸口很闷,呼吸也不是很顺畅。一个合理的呼吸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

师:感觉不舒服的话就停顿一下,不要特意去观想呼吸,等你觉得堵在胸口的东西没有了,你慢慢再呼吸。如果有东西在困扰你的时候,你再放松下来。其实呼吸起到的作用,就是摄住我们的那个念头,让思想专注在呼吸上,不分别、不妄想。

问:禅定递进的方法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

师:每个人修禅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方法,每个人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你只要觉得哪种方法好,就按那一种方法去修。所以我们古代有各种各样的禅修观法。据我这么多年的摸索,我觉得数息观是比较好的方法。禅修有几点一定要记住,第一点身体一定要放松,第二个心要放下。坐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腿包起来,如果说后面有风的时候,最好有个披肩,不能让风吹到自己,若长时间下去会出毛病的。坐禅里面有很多观法,你可以观自己像一尊佛,你要是觉得大殿里面哪个佛像比较好,你可以请一尊画像裱起来挂在你房间,你每天看着他,想你是一尊佛,那么庄严,那么慈悲,那么有能量,那么清净,以此观照你所理想的一切。数息呢,它对治散乱心特别好的。古代的时候可以一呼一吸数一,也可以用一吸一呼数一,一直数到十再回过头来重新数,可以起摄心的作用。我最近教大家,深深地把气吸进来,吸得满满的,到不能再吸进来为止,然后憋住四秒钟再慢慢地吐出来,这样的一种方法是练习我们的肺活量。当我们的气很急促的时候,吸进来的气很少,吐出去的气也很少,这样就供应不了我们的大脑和肺部等器官,当我们肺部气量很大的时候,那样吐出去的气会使身体的血液得到更好的循环。大家都知道一些动物,比如狗、鸡、鸭、鸟,它们的呼吸都很急促的,所以他们的生命都很短。那活几百年的乌龟,人家都测试过它,是呼吸一次停顿一下,呼吸一次停顿一下,呼吸的速度也很慢。你看它的动作,一到冬天头脚都缩进去冬眠了。我发现采用瑜伽、太极拳之类静心养身的人寿命会很长。

所以我们选择健康长寿的一些运动,就要跟我们身体的一些感觉要合拍,跟整个大自然的四季要合拍,跟昼夜要合拍,不能晚上到三四点钟不睡觉,早上到十一二点不起来。这样都是违背自然的,所以我们要健康的时候,我们身体的四季也要分明,白天黑夜也要分明,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该起来的时候就起来,如果困了就赶紧休息;吃饭的时候不要因为某个菜好吃就拼命吃,不好吃的时候连饭都不吃,这都是有害健康的行为。我们禅修也是为了达到某一种状态,观想自己的呼吸让自己沉淀下来。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早上,早上比你的家人早起一小时,然后找一个地方,不能让外面的东西打扰到你,比如手机突然一响,会让你有一种惊悚的感觉,那是不行的。还有就是自己打坐的地方一定要跟家里人商量好,或者门上挂一个牌:我在禅修,请勿打扰。不然的话,家人不小心开门进来,你也会被打扰,这样久而久之以后会出问题。坐完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因为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就马上把腿放开走出来,那是不对的,要做一些简单放松的动作。如果坐禅的时候遇见什么问题不明白,就跟我们寺院这边联系,像慧海法师、宋老师他们都会告诉你们怎么做。因为禅定加深以后,可能会有一些幻觉,那天吕丽跟我说有一次禅修的时候自己想吃鱼了,突然就见到眼前有一大盘香喷喷的鱼,因为她已经吃素好几年了,只是突然间想吃鱼。然后她就张开嘴巴,那盘香喷喷的鱼就进入她的嘴,她一咬,结果把自己的嘴唇咬破了。这种现象在禅宗里面是有公案的,都是我们自身的一种幻觉。

问:法师,请教一下,就是晚上子时打坐合适吗?还有就是我打坐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一些莲花什么的,这是为什么?

师:你碰到任何景象的时候就用空观,没有一个存在,不管什么样的景象都不要去管它,什么刀剑啊,老虎咬人啊。如果你把自己观空了,它怎么咬人呢?把自己在乎的那个我去除掉,就没有那种景象了。

问:早上起来打坐要吃东西吗?吃了东西会影响吗?

师:早上起来打坐最好吃三分饱就可以了,填一下肚子就可以。如果晚上你要是吃得饱饱的,就不要去打坐,至少要半个小时以后才能打坐。

问:一般打坐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师:这要看你的时间,基本上在二十分钟以上就可以了。你们刚开始回去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坐很久,坐到腿疼了就别坐了。不要坐到难受,等到你下一次一想起来打坐就难受,就恐惧,那样是不好的。慢慢地觉得腿盘在那里特别舒服的时候,再加长时间,那样的话就好好坚持下来,把它变成一种习惯。

第二章 学会坐禅

今天跟大家分享坐禅的三个要领。

禅修现在已经跨越了宗教、民族、地域和国家,不单是有佛教信仰的人在修禅,就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在修禅。我在杭州的时候,遇到一个教生命动力的老师,他说他是一个天主教徒,但也经常坐禅。吕丽昨天从义乌过来跟我讲,她说有个北京来的记者,跟她讲清华大学成立了一个“归零禅修班”,学费是两万八千块钱。所以你们这两天要抓住这次机会好好修,不只是能赚回两万八千块,禅修的价值是很难用金钱数目来衡量的。

这两天的禅修课只是相当于给了你一把打开宝库的“钥匙”,要想得到法宝呢,就要你回去天天坚持。今天能坐在这里的人,可能都上过很多课,自己也能讲,还能引导很多人。但是我们要知道,学得多并不代表真的懂,并不代表理论已融入到你生命中。要把我们的知识变成一种思想,就要在我们的思维里真正转变过来。

反省

——身在的地方,心也在那里吗

我们在生活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员工被老板施加压力,老板被社会施加压力,整个社会就陷在这样一个漩涡里,怎么都出不来。所有的人只要谈生意就得吃饭,只有吃饭才能谈好事情,跟政府交往也得吃饭,我经历过好几次。有一次是跟一个政协的主席,还有他的秘书几个人一起。我们在餐厅,六点钟去的,一直到十一点钟,整整在那房间里吃了五个小时的饭。然后呢,八个人除我外都在抽烟,整个房间里面烟雾弥漫。我发现那一刻我就处在地狱里,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快乐。但是后来我想想,我也不对,我为什么要用地狱这种观念来引导自己呢?我应该非常珍惜这样的感觉才对。那说明我当时的心灵跟身体都没有调理好,所以才有这样的一种排斥。就从这样一件事情来看,我们做企业真的很不容易。

我每一次到厦门去,很多人都要请我吃饭,早上吃,中午吃,晚上还要吃,吃完这些还不够,还要去喝咖啡,非得把你折腾到十一、二点,不然不放你回去。每天都这样,如果不去吃,他还会说师父不给我面子,说这么长时间才有一次机会相聚。然后我就想,随缘吧,在随缘的同时,我们的生活也被打乱了。所以有时候生活也要我们有意识地去选择。

我厦门有个弟子,原来是个副总,现在是整个公司负责人,但是他性格内敛,并不喜欢去应酬。他不跟上司应酬,也不去跟那些客户应酬。要知道他们是担保公司,有很多的中小企业找他们担保。按理说,他的应酬应该是非常多的,但是我这个弟子呢,一点应酬都没有,下了班就回家,有时间就看看书,他从来不请别人吃饭,然而他的业绩一直都很好。这里有个什么问题呢?这就是要改变一下我们的思想,并不是一定要靠吃饭才能做成事情。

人家常说寺院的大护法,要经常去拜访啊。我从来没去拜访过谁,当然有时我会做一些互动,比如平时会有一些很有感悟的短信息我会发给他们,让他们每一次收到我们的短信,内心都会有一种触动。还有就是我们读到好的书籍就会大量地采购,然后寄给他们,我会写一张纸告诉他们,这本书是什么内容,我看了有什么收获,希望他也能跟我一样受到一些启发。

去年我们已经给大家推荐了很多书,像《遇见未知的自己》、《故道白云》、《幸福的方法》等等。如果想让一个人改变,一顿饭没什么作用,但是如果是一本书,或者是一份关心和理解,意义就有所不同了。

调息

——让自己慢下来

我发现咽喉炎通过呼吸竟然也可以治好,我们的身体也一样。我跟他们讲,如果我们用正确的意识去呼吸的时候,我们身上的很多亚健康状态就会得到改善。因为我们身体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按自然(这里是指身体的惯有状态)的状态,它的循环比较缓慢。当我们调整自己的呼吸,把呼吸拉长,吐纳的量增大,就会增强循环功能。所以我们呼吸的时候,把大量气吸进来,慢慢地吸,憋住四秒钟,然后再慢慢吐出来,就等于用我们的吸气推动了我们的整个血液循环,能渗透到每一个部位的神经去。

你看狗、鸡、猴子等这类动物呼吸很急促,所以它们的寿命很短;而乌龟每呼吸一次就会停顿一下,它就很长寿。就像池里的水,如果静止不动就变成死水,时间长了会发臭,水要流动才有力量。

我们要通过坐禅去调理我们的身体,尽可能地用身体的本能去感觉它,体察它。肚子饿了一定要吃饭,不要让它继续再饿下去。饿过劲了会使我们的身体超负荷。想睡觉的时候就去休息一下。除非公司突然间有个紧急的事情,要我们加班熬夜,偶尔几次是可以,经常这样肯定不行。你们一定要明白,如果长期让你的员工每天都处于高压的状态,这样的公司不会长久。

昨天有个朋友给我发了一条短信,信息里面说曾国藩如何看待一个人成不成才。首先,看这个人早上几点起床,如果说睡到十一、二点还不起床,那这个人基本上做不了什么事情。其次,看他读的什么书,如果读圣贤书会不断地把他推向正面。这就是生命的一个基本规律,天一亮就要学会起床,天黑了就要学会去休息。

为什么我们很多事情做不成,那是你的东西不是人家所需要的。就像一些营销人员一样,他只是说要把这个东西卖给谁,又不顾及别人的需求心理。所以你要和客户讲清楚,这个产品的定位怎么样,还要看什么样的情形。一个验钞机卖五千块钱,人家一年的工资还没这么多哪,试想是你的话会接受吗?而对一个消费很高的人,你跟他讲五块钱、十块钱的东西他根本不屑一顾。这就告诉我们,你要找准对象,对症下药,按需供给,才能做好。你如果总是做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东西,那会很辛苦,最后也很难做成。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自然”,要符合实际,我们的身体也是这样的,我们要觉察自己身体的感觉。饿了要去吃饭,困了要去睡觉,累了就好好休息。不然的话,拿健康去赚钱,最后赚了钱还不够弥补健康的,那岂不是得不偿失了。

调心

——安住本性的清净

接着讲“调心”。当我们的心不能自我调整的时候,很多观念会让我们无法成长。你们仔细想想,所有负面的东西都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心不正确的观念所产生的。某人好,某人不好,为什么会在我们的内心里面产生这么大的反差?实际上还是我们自己的心无法自我调节。当我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时候,就会有很多问题想不明白,总是在乎“我”怎么样。

所以一定要通过禅修把自己的心态调整过来。看到问题时,首先要告诉自己不要持消极偏执的态度,应该让自己静下来,心沉下来,多方面地去想一想,然后再做一个正确的决策,这时候的决策才是最合理的。你如果在气头上当场跳出来,当场做决定,就会出问题。

禅修就是把自己的心态控制好、调节好,让自己升华到另外的一种境界。只有达到这种境界以后,你碰到问题的时候才能从容应对,然后对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规划有一个胸有成竹的把握。

当你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已经想到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怎么走,等到走到第四步、第五步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想清楚后面的十几步。很多人都问:师父,你自己面对困难的时候怎么办?因为我已经把后面的步骤都设计好了,现在碰到的这些问题刚好在我的预计当中,所以我一点都不恐慌,反而觉得很正常。

昨天看到《读者》里提到一个叫魏尘刚的记者,他三十几岁就采访过很多国家的总统、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有达沃斯的经济学家,这些被他采访过的人之后都和他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这个人在北京的时候,很多人邀请他去做他们公司的代表,他不愿意干,说还是做我自己的职业。他每一次开着车到北京香山看北京城,二环、三环、四环、五环;一环环灯火通明时,他就想,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世界。他有个到过太空的朋友,就问那个朋友:“你在太空里面看到地球是什么样的?”那个朋友说:“看到的地球就像一个小球一样,其它星球如果跟地球碰上的话,这个地球就会炸掉。”

我们总是把能力、相貌、财产等一切的一切都看得太重了。虽然在现在看来可能很重要,但从整个人生的长度来讲,它们也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而已。我们总是太在乎自己,所以很多东西放不下,心结解不开,无法去面对各种各样的人。站在外太空,地球就像一个小球,但是我们这里开车到福建都要开好久,坐飞机到欧洲还要十多个小时。

我有一个朋友有一次到阿拉伯去考察,住在阿拉伯一个富翁家里。他说世界上最顶级的车那个人有十几辆,而且拥有的房子大到几千平方米,前面的花园就像我们市民公园一样大。但是那个人,自己的房子不住,居然跑到一个非常荒凉的地方去种地。那个人不过是让那种极富极贵的生活回归到自然;自己内心的那种喜悦才是他生活当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

一般人追求什么东西呢?追求名利、追求人家的赞叹、追求人家用渴望和羡慕的眼神来看自己,取得这些以后才觉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实际上这些东西说白了一点都不值钱。当我们不去渴求,不去期待的时候,我们便回归到原本清净自在的喜悦之中。

佛性是清净的,喜悦的,悲悯的,佛的本性如此。但我们不断地覆盖很多东西,使本是自然的东西被一层层包裹起来。然而,人如果没有一番苦楚,他永远感觉不到最原始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东西。

有位画家跟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海宁一个局长,因为贪污受贿被关进监狱。同一个监狱里有几个人住,一个月以后,其中一个人要从这房间搬走。他只有三样东西:一条被子,一个脸盆,几件换洗的衣服。看到这一幕后那个局长突然觉悟了:人生就那么简单,这么几样东西就足够了。

瞎子为谁打灯笼

当我们做事业的时候,一定要有一颗非常宽广的心——做的这件事情能不能帮助更多的人?想想你的员工、你的家人、你的客户,当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想着他们的时候,你就会做得非常好,而且做起来不用花很多的精力就能成功。

这里告诉我们一个处事的秘密,这个秘密是什么呢?你不断地想到别人的时候,别人就会被你所吸引。你如果只想着自己利益,天天想着把别人口袋里的钱变成自己的,那他就会离你远去。这就是成功和失败的秘密。

很多人觉得,给员工多些福利,那自己的资产不就减少了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迷”。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迷了,才叫做众生;哪天你悟了变成圣者,你就能透视人世间一切。我们不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总会被它所困扰,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将来的人生。当我们学会看开利益和得失,敞开心量去付出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聚拢在你的身边,成为你的支持者,成为你事业的伙伴,成为你成功的推动力。当你的眼睛所放射出来的的都是贪婪和索取,你再怎么伪装人家也能感觉得到。

禅宗有一个故事,一个瞎子晚上出去的时候总是要打灯笼,他不是打给自己,而是为了照亮别人。我觉得这个灯笼打得很有意境,当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能想到自己是个瞎子,需要为别人打灯笼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人就是菩萨,就是人间的圣人,就是佛。

我们由此引申到第二个题目,破除“我执”和“法执”。

当我们一直执着一个“我”的时候,身体和心灵、你的所作所为、你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所有东西,都会一直局限在狭小的区域里。

就像我讲到某某人的时候,他的心里就感觉到,师父提到我了,我很紧张。或者说,我被人家重视,内心里面就产生一种喜悦。我们都希望被人重视,总希望被人家认可,总希望别人能感觉到我是怎么样的。当这种意识很强烈的时候,你就会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到我的相貌、我的面子、我的言谈、我的举止、我所做的所有事情上,你就会不自在。当你离开家乡在外面闯荡的时候,就会告诉人家我的家乡怎么样;如果你是一个上海人,你会跟人家夸上海怎么好,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当别人说那上海人小气时,你就会跳起,是不是这样的?我们不论从哪个地方出来,就不由自主地把那个地方的面子罩在自己身上。就像一个董事长去开家长会的时候,他总是摆着一个我是董事长的架子。其实,在这个时候你就是家长,你就是孩子的父母,你摆这个谱谁理你?

佛教里面讲“我执”的破除,是让我们从“成、住、坏、空”这样一个迁逝的流程,以及组成我们人体的“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和合中去看待自己。我经常教大家做不净观,就是为了破除对自我的贪恋。如果连自己的身体都能观想成一个不断坏灭的烂肉,还会贪恋那些附加在身体上的外在装饰吗?你还会在乎自己的面子、名望、地位和金钱吗?如果你这样去观想,还有什么事情是放不下的。

人们对万事万物的执著,就是我们所说的“法执”。事实上,世间事物是因缘相聚而存在,因缘离散而消失,每一样事物都有它存在、生灭、变异、消失这样的过程。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这样的。明白这样的一种道理后我们就知道,缘聚缘散,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所以当我们有缘相聚的时候,你就要好好珍惜这个缘分,分别的时候也不要去悲伤。这就是一切事物的规律,佛教把这样的一种思想叫做空性。

剥去心的外壳

“空性”就是“无上清净”,它有一些同义的名词,就叫“真如本性”,也叫“佛性”、“涅槃”。

当我们从调身到调心,然后再跨越一步,破除“我执”和“法执”。经由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身心和世界,体认万事万物“成、住、坏、空”和“生、住、异、灭”的迁流变化过程,破除我法二执,达到的物我两空、无上清净的境界。这个时候,你就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立场或是角度。

所以我们要从有相和无相、黑跟白、真跟假、是跟非这样一种对立中解脱出来。佛教把这样一种解脱叫做“毕竟空”,也叫“无上清净”。你若执著一个空的存在,那也不行。所以一定要把一切有相的东西全部破除殆尽,乃至超出空有的对待,你才能得到真正的超越。

人的自由都是相对的。当我们证到无上清净的时候,超出人我是非对立;这个时候的自由,才是真正无拘无束的自由。毕竟空的境界,不在对待比较的范畴里面,这种人生境界里面没有任何篱笆。给你一百块钱你可以施展一百块钱的价值,给你一个亿的时候,你也可以施展一个亿的用途。你当村长可以把这个村治理好;给你一个国家,你也可以带领人民创造繁荣。这样的人已经跨越了极限和束缚,把所有的框架都打破了。他们便是觉者。

我们禅修到最后就要修到这样的境界,要把所有的执著和恐惧通通打破。这就要求我们每天坚持禅修,不断地自我省察,不断地自我提炼;就如剥洋葱,剥到最后,在你身上一切坚硬的东西一层层都被剥开——啥也没有的时候,你就到了最高境界。

所以要把禅修变成你生活的一个部分,并且通过自己去影响家人,通过家人让你身边所有的人得到升华。只有到了这种境界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喜悦,不然所谓的喜悦都是相对的。

你能打破多少,你就能成就多少。你打破得越多,你以后的成就越大,甚至无限量。这是从古至今所有大成就者由历练总结出来的经验。当你局限在某一个点的时候,它就那么大,总是有限的。

当我们用有限的眼光去看茫茫大海的时候觉得很大,但是哪一天你跑到太空去,发现原来世界之外还有个无限宽广的空间。在你这样去认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所有的问题真的都不是问题,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正确地去处理。没有找到一个规律,没有找到事物成长的原则和轨道;所以我们总是困在里面,困得团团转,不知道怎么出去。就像这个房间所有的门都关起来的时候,你就不知道哪里是门,东碰碰西碰碰总是出不去。工作当中之所以碰到困扰,生活当中之所以碰到阻碍,人生之所以碰到困惑等等,全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事物运行的规律。

我们在乎的东西太多了。你越在乎它,它就越成为你精神上的一种枷锁。如果在乎你的先生,你就会在乎他今天身体好不好,他今天出去会不会碰到什么人,晚上回不回来,你就会胡思乱想。你越在乎,你身上的困扰就会越多,你给自己的压力就会越大。可能你能承受十斤,勉强承受一百斤,那一千斤呢。

你们有福报能接触禅修,真是无始以来修来的功德,所以我希望每一位来这里禅修的人回去后都能继续坚持下去。禅修是让我们通过心灵去改变思维,通过思维去影响我们的行动。我以前上课的时候记了很多笔记,基本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我都记下来,但拿回来往书架一放再也不去看它了。后来就觉得这样做不对,因为只有突然间哪一句话触动到自己神经的时候,才是有价值的。所以禅宗为什么要“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为什么祖师要“呵佛骂祖”,就是不要在我们的心里面树一个东西让我们跳不出来,变成缚在我们身上的绳索,绑得自己不能自在。

答疑

(学员:我活了40多岁,从来没考虑过呼吸的问题。有钱在这个社会确实什么都可以体验,但却不会有禅的快乐,这个是我这两天感受到的。这个社会很放纵,花天酒地,有很多人沉湎于此,我们也受过污染。但是到这里感觉很好,自己也开始清净下来了。)

问:如果最终您成佛了,到时候你的弟子怎么办,那最后还不是为了自己吗?不是高度自私吗?是不是极度自私才能成就自己?

师:“四弘誓愿”是我们每一个佛弟子皈依的时候所发的誓言。大爱之人实际上也是“大贪”之人,真正的大贪,因为他不会纠结于一点一面,——当你放开心量,你所得到回报也是最多的。但是,如果说你抱着一种人性的自私,像我们所说的,每次付出都想得到回报。如有这种想法,你的付出永远是不究竟的,是不彻底的。

问:如果我们修行,或者说出家,一定是要让自己成佛吗?如果我要做利他的事情,这利他实际上还是过程中的一个手段,说到底,可否这样看——我通过普度众生,最终还是“我”成佛——虽然最终你会得到空,但是之前,是不是还是要极度地追求手段或者方法。

师:这个问题很好。这个问题说明人看待问题永远是有执著的。我做这件事情,未来就是为了成佛,就是为了让自己解脱生死。——还是用对比比较去衬托。

在佛教里面,有所对比,有所衬托,有所执着,有所得到,都是“不究竟”的,“不究竟”的东西都是不彻底的。就像我们所讲到的空:身体的空、心灵的空、有相的空、无相的空,要一直不断的空掉,空到最后,还要我们把所了解的那个所谓最终的“空”也破除掉。

这些理论,大家可能觉得师父像“玄学”。其实不然,简单说,要破无可破的时候,才可以证得究竟、彻底、完全没有挂碍的境界。这个果报才是圆满的。

问:在这个究竟圆满之前是不是要是要有所作为?

师:就是为了成就你自己。你吃饭不可能是为了别人;你要亲自尝过苹果,才知道苹果的味道,就是这个道理。

问:比尔·盖茨将自己的100亿美元全部捐献给国家自然基金,与寺庙里面一个僧人去修行、去求自己的解脱相比,我觉得比尔·盖茨的功德更大,您说对吗?

师:这个怎么说呢,《金刚经》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若以此经的一句话,让别人理解受用,他所得到的功德比拿大千世界的金银去建塔、造庙、救济穷人的功劳还大。这里怎么说?就是告诉我们一点,布施智慧,能让更多的人从人生的困惑里面解脱出来,比有相的、物质的东西力量更大。

问:刚才慧海法师也说过了,关于我们“人”,法师说:“困的时候我就睡,饿的时候就吃,口渴的话就喝。”既然这样顺其自然的话,那么修行的人为什么要戒色呢?

师:色是自然而然的东西,当你生理很需要的时候那你就回家去,不要呆在庙里面。但是佛教有很多修行方法可以对治这些。出家人不组建家庭是有利于更好地、更方便地投入教化事业。

比如我是个师父,如果我也有家庭,那样的话,我的整个精力至少会有一半左右被家里人占用。你们都是有家庭的人,应该明白,孩子的问题、老婆的问题、老婆父母的问题、老婆兄弟的问题,还有工作的问题,很多问题会把你大半的精力转移到那里去。

当我没有家庭的时候,我就会完全没有挂碍,可以全心全意地去做一些事情,当然人家也更容易认可我,人家一看师父就知道不是为了自己私利。反之,如果说有家庭的时候,这个钱给师父了,师父会不会给他老婆拿去了?给他拿去培养孩子了?人家就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一些怀疑。

问:男女之事是人的本性,是很自然的东西,为什么要戒它呢?

师:我们人往往被自己的烦恼所限制,比如说一般人困了要睡觉,这是没办法挑战的,禅定到了一定境界就不用睡觉,要挑战它因为睡眠也是一个根本烦恼之一。

你们刚刚谈的男女欲望,其实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都是一样的,并不是说出家人就没有,但是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你看有很多画家,他把一生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绘画里面的时候,他也不想结婚了,他难道不需要吗?只是他转移了。当我们在寺院里面修定得到禅悦的时候,这方面的需求相对你们来讲可能会少很多。这不是说我在你们面前卖弄什么,当你进入禅定的时候,真的这方面的需求会少之又少。

问:最后一个问题,来之前我也知道自己做什么,知道自己是谁,今天我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到底是谁?是肉身的我?还是心理的我?还是精神的我?在人类还没有出现之前我又是谁?或者人类有一天毁灭了,那么我是谁?

师:不要问我,问你自己,你就一直这样问下去,我是谁?我是父亲的儿子呢?还是朋友的同事呢?就这样问下去。

问:看到比较痛苦的人我是应该帮助他,还是远离他?

师:力所能及地去帮助。

问:上周回上海,他们说供养佛像功德很大,说有500块钱就可以供养一尊小佛像,还说福泽五代,我比较贪。

师:可以,无论多少都行,都是一个心。

问:鱼和熊掌怎么才能兼得?

师:这个世界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不可能鱼和熊掌都得到。那就要看自己要什么,在十字路口,要么就走A。如果走了A又挂念着B,那就给自己制造了一种无谓的烦恼和挂碍。痛苦是谁找的?是自己选择的。禅修就可以帮助我们训练专注。

问:怎么才能孝顺?

法师:孝和不孝就是看你父母对你的需求。有的父母可能需要钱,有的父母可能需要你的陪伴,那有空的时候回去多陪陪他们。有能力的时候把他们接到自己身边住一住,尽量弥补,尽量没有遗憾。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说作为子女,当你想孝敬父母的时候他们却已离开,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所以我每年都会尽量抽出一点时间回去陪陪父母,回去看看我师父,回去尽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可能天天陪着他们,但尽可能地将遗憾减少一点。

学员:我以前得过癌症,有人跟我讲是前世的因,可我感觉我很无辜,前世做的什么事,跟我今生有什么关系。我已经有过四次病危,三次病危,都被抢救过来。我能够活到今天,感觉真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我其实从头到脚都是病。我自己是学医的,以前我刚刚工作的时候一直在外科,我想是不是我工作的原因,经常接触尸体,换伤口药呀,打针呀,因为这种问题造成以后这些身体的状况。我在医院工作了六年就开始生病,到现在为止总共是二十年了。

师:二十年,很了不起啊!

问:我一直很困惑,以前也想到过死,也想到过出家去做尼姑,我曾经去过九华山好几次,到了那边我就不想回来,感觉好像我一切的灾难,包括感情上、身体上的,只要在寺院我就没事。刚刚他们讲到40岁以前是你前世的,40岁以后是你今生的,我就是40岁以后才开始好起来的,开始正常了。以前真的不是一个健康的人,我精神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