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谈智力培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3 22:00:38

点击下载

作者:《“四特”教育系列丛书》编委会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与学生谈智力培养

与学生谈智力培养试读:

前言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以“特定对象、特别对待、特殊方法、特例分析”为宗旨,立足学校教育与管理,理论结合实践,集多位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校长、老师们的教育成果与经验于一体,围绕困扰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教育难题,集思广益,多方借鉴,力求全面彻底解决。

本辑为“四特教育系列丛书”之《在故事中升华经典》。

这是一部写给老师的书,因为故事中蕴含着慈爱、和谐、人性的教育方式;这也是一部写给学生的书,因为故事中洒满老师们对学生的温暖、感动、爱意、执着、顽强与刚毅……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塑造人心智的高超艺术。对于教育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这本书中的观点能给人以许多启示。本书还汇集了众多著名教育学家、知名教师的经典教育文论,共同领略著名专家学术研究风范,引领我们进入教改理论与实践前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把握创新教学理念脉搏,感悟前瞻性的教学思想。

教育,润物无声,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教育的这种智慧,这种境界,这种追求,虽然无声无形,但却有踪迹可寻。在教育实践中,那一个个平凡却并不平淡的片段,或呈现出教师解决问题的教育智慧;或记录着教师走出困惑的教学经历;或展现出教师奉献爱心的热忱。回顾那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教育实践,既是一个沉淀的过程,也是一个升华的过程。

本辑共20分册,具体内容如下:

1.《师生情难忘》

如果我们的人生有一段华美的乐章,那一定来自老师教给我们的7个音符!一天天,一年年,我们在校园里茁壮成长。从懵懂孩童到青春飞扬,然后进入社会大舞台搏击人生。老师谆谆教诲的深情,是我们前行的灯火,给我们温暖、力量和信念……本书选录了100篇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情故事。

这些平凡而真切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沉思,让我们回忆,让我们心怀敬意和感激……

2.《记忆深处》

翩翩红叶,徐徐飘落,总不忘留给土地柔软与肥沃;涓涓泉水,潺潺流淌,总不忘带给岸边甘甜与欢歌。享受“师生”情,奉献真诚心!让我们把握这份情,让心灵浸润在肥沃的土壤,开出绚烂的花朵;让我们紧守这份爱,让生命谱写圣洁的乐曲,唱出青春的赞歌。

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是谁为我们点燃了一盏最明亮的灯;在荆棘的人生旅途中,是谁甘做引路人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是您,老师,把雨露洒遍大地,把幼苗辛勤哺育!无论记忆多么久远,每当想起老师,依然激情难耐;每当面对熟悉的老师,那一瞬间,那一件小事……总是激起我们对老师久蓄于心的感激……

3.《成长足迹》

这是发生在校园里的平凡而又感人至深的师生故事。因为爱,所以在教育的天空下,才会发生这么多感人的故事,这些也是对教育生命的审问、感怀和确认。这是一部写给老师的书,因为故事中蕴含着慈爱、和谐、人性的教育方式;这也是一部写给学生的书,因为故事中洒满老师们对学生的温暖、感动、爱意、执着、顽强与刚毅……

4.《悸动的心灵》

追忆往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发现自己最难忘的某一个瞬间,其实也就像重新获得一种生存的意义一样美妙。这些教育故事也许并不是教育的解决之道,但却是对教育生命的审问、感怀和确认。也许我们更应该在教育中活出自己,也许我们既活在未来更活在无限的过去,在这些纷繁复杂却又素朴平凡的场景中,有最乐意的付出,有泪水和智慧,更有目日夜夜用心抒写因而温润无比的爱。

5.《春暖花开》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执著并献身于教育,不仅需要大步向前,也需要回头反思。回顾那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教育实践,既是一个沉淀的过程,也是一个升华的过程。走进本书,这里全是暖暖的爱。

6.《孩子的微笑》

教育,润物无声,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教育的这种智慧,这种境界,这种追求,虽然无声无形,但却有踪迹可寻。在教育实践中,那一个个平凡却并不平淡的片段,或呈现出教师解决问题的教育智慧;或记录着教师走出困惑的教学经历;或展现出教师奉献爱心的热忱。

7.《故事里的教育智慧》

本书主要关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中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故事,它的特色是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其宗旨是:讲述真实的教育故事,研究深切的教育问题,创生新锐的教育思想,激活精彩的教育行动。其风格是:直面真实,创新为本和故事体裁。

8.《难忘的教育经典故事》

根据家长、教师和孩子的困惑,用各种形式的教育故事讲述一些很明白的道理,引导人用智慧的手段促进人的成长。这些故事或来自国外的或来自一线教学的实践,对于教育类人群均具有启发性。一个个使教师深思的小故事,一个个让学生向善的小故事,让我们教师真正领会生命教育的内涵。从现在开始关注生命的成长,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社会的进步。

9.《中国教育名家印记》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数不清的教育大家,手擎着大旗,浓书着历史,描绘着蓝图,才有了今日教育的巨大进步。他们站在教育的殿堂里,发出的宏音,留下的足印,历史永远都不应该忘记,也不会忘记。

本书编者放眼中国教育进程,遴选出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内近百位教育名家,对其生平、教育思想、学术成果等进行介绍评说。

10.《外国教育名家小传》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数不清的教育大家,手擎着大旗,浓书着历史,描绘着蓝图,才有了今日教育的巨大进步。他们站在教育的殿堂里,发出的宏音,留下的足印,历史永远都不应该忘记,也不会忘记。

本书编者放眼人类教育进程,遴选出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近百位世界教育名家,对其生平、教育思想、学术成果等进行介绍评说。

11.《随手写教育》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教育是诗性的事业?性教育何去何从?是否应该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假设陈景润晚生40年……本书汇聚了中国最佳教育随笔,对于和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问题都有所畅谈,对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来说都有所裨益。

12.《我心思教育》

本书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等。它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13.《教育新思维》

本书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以既解放思想又科学审慎的态度,兼用独特的视角,论述了近年的教育理论新说,涉及“教育呼唤‘以人为本”’、“公民教育”、“素质教育新解读”、“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创新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家办学”等热门话题。这些文章,不避偏,不畏难,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反思教育行为误区,无不闪烁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对于渴望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

14.《名家名师谈教育》

本书使读者在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和文趣,既有助于深厚教师的文化底蕴,又有助于帮助广大教师确立对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既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广大实践工作者的理论兴趣,又能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广大读者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

15.《世界眼光看教育》

本书荟萃了多位世界级教育思想巨擘的主要思想。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一历史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一直到诺丁斯的关怀教育思想等等,现当代世界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清晰、准确而完整。

本书既有思想评介,又有论著摘录,无论教育研究人员还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均可非常便捷而精准地从中获得思想大师们的生动启迪,加深对当代教育发展特质的深切理解,是教育、教研、教学工作者不可多得的必备工具书。

16.《大师眼中的教育》

这不是一本以教育专家的身份、眼光、学养来谈教育的书。本书各篇文章提供了许多新史实、新观点,为我国教育史和教育理论工作者长期以来对某些历史人物评价的思维定势提供了新的清醒剂。

17.《教育箴言》

名人名言是前入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阅读它,不仅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更能为我们的人生之路指引方向。该书着重论述三方面的内容:教育——造福人类的千秋伟业;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育人的典范;师德——塑造教师灵魂的法宝。

18.《百家教育讲坛》

这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经典价值的教育智慧读本。书中介绍了孔子、卢梭、爱因斯坦、康德、梁启超、杜威、蔡元培、叶圣陶等几十位古今中外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关于教育的精彩论述,集中回答了教育的本质、教学的艺术、知识之美、教师的职业生活、儿童的成长等问题。探幽析微,居高声远,让我们直窥教育本原之堂奥。归真返璞,正本清源,你会发现,教育,原来可以如此朴素而美好。

19.《名师真经》

本书从专家心理学研究出发,以新教师到专家教师这一成长过程为线索,剖析了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阶段性特征,动态性是展现了教师成长的内在原因与实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新教师成为专家教师的系列化教学理念、观点与方法,这有助于教育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深入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在观念层面上树立科学的教师人才观,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方法与措施。

20.《师道尊严》

本书意在激励教师以站着的方式获得成功。全书讲述了站着成长的精神、站着成长的思想、站着成长的基础、站着成长的学问和站着成长的行动。

全书力求字字诉说教师成长之心声,篇篇探寻教师优秀之根本,章章开启教师幸福之道路。

由于时间、经验的关系,本书在编写等方面,必定存在不足和错误之处,衷心希望各界读者、一线教师及教育界人士批评指正。编者

第一章 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方法

1.学生的记忆力培养

记忆,就是人们将获取的知识与经验保存在头脑中,需要时回忆或提取出来的心理过程。记忆是智慧之母,培根说:“一切知识,只不过是记忆”。人们记忆的过程,可用电脑来比喻,识记好比是电脑的输入,保持好比存储,再现好比是输出,没有输入则没有电脑的存储和输出,没有识记也就没有人脑的保持和再现。

记忆暗示性较大,小学生的记忆是记的快,忘的快,记忆的内容又多,根据外表的颜色和式样来记,而记不住本质的东西,所以有的家长就要说自己的孩子是“马大哈”,记忆力不好,其实以上的表现都是小学生记忆的特点。在学习中如何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来科学的增强学生的记忆就显的相当重要。

让学生明确记忆的目的性

学习记忆要明确记忆的目的性,也就是让其知道应当记些什么。确定明确的目标,给大脑以明确的驱动力,这样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巩固,在大脑皮层留下深深的印记,使记忆准确、持久,再加上集中记忆力,聚精会神的去进行记忆,记忆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对记忆材料积极思考、进行思维加工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达到理解记忆的程度,记忆内容才能保持长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数学概念、定理、规律等,小学生记忆这类材料时,一般不采取逐字逐句强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含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以便保持在记忆中。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观察得出侧面展开图的长是底面圆的周长,宽是圆柱体的高,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思路就可求出侧面积,再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整个圆柱体的表面积。这样学生就真正理解了表面积包括两个部分,学生就不容易记错公式了。因此,加强对所记材料内容的理解是增强记忆的重要前提。通过理解,抓住知识的“来龙去脉”,你就会很容易地记住材料的内容。

良好的情绪有助于记忆

成人都知道,对孩童时期的记忆大多和当时的情绪体验有关,有时记忆的内容忘了,可当时的情绪效果却一直保留在记忆中。情绪记忆是记忆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的情绪记忆常伴有愉快、满足、喜悦等体验,而消极的情绪记忆常伴有恐惧不安、痛苦、孤独等体验。

积极的情绪记忆会使人变得乐观、自信、开朗和豁达,而消极的情绪记忆则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记忆,应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这样能使孩子产生愉快安全的体验。

采取多种方法帮助记忆

要达到有效的记忆的效果,不是件易事,但是在困难面前,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方法总比困难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效果,需要不断的探索、总结。如:平心静气、自信“一定能够记住”、和愉快的事情相联系、细致地观察、充分理解、辨别特征、调动身体各器官协同记忆、编成歌诀、适当的分散记忆的方法对记忆都是有帮助的。

利用练习条件和方法促进记忆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达到生巧的目的,除了要练习之外还要注意练习的条件与方式,只有完美的练习才能造就完美。教师必须通过言语解释,使学生知道正确的练习方法。如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实验研究表明:在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时,只叫学生练习而不向学生讲清道理,效果最差。如果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懂得字形结构的道理,然后进行练习,效果就要好得多。实验和教学经验还表明,在算术教学中,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道理,对培养算术技能有重要的作用。适当地使练习方式多样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对外语的听、说、读,写的“四会”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问答、会话、朗读、背诵、听写、默写、造句、看图作文和独立作文等方式,在课外可以组织朗读比赛、外语晚会、外语通信、用外语写黑板报等活动。

2.学生的观察力培养

观察是学生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最基本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观察能力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观察是在事物的自然条件下为一定任务进行的知觉过程。观察力是善于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观察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观察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人们认识自然总是从观察开始,而自然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学科,这种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具备,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2)观察是认识自然现象首要步骤

在中学自然科学的教学中,学生只有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思维,从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3)良好的观察力使学生更快的适应学习

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智能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例如:在做观察鲫鱼的实验中,如果学生不明确观察的目的,就会只看热闹,只顾观察鱼鳍被剪去之后,游动不协调的样子。教师如果事先提出观察目的和重点,学生就会在观察中努力寻求鱼鳍的作用。这样,观察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又如:在讲单、双子叶植物在形态上的差异时,可以让学生到野外采集一些单,双子叶植物,然后让学生从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方面来进行对比观察,也会受到良好的效果。(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直接影响观察效果,无论是课外观察还是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复习或预习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实验观察应事先安排好实验程序,明确观察的重点和难点,准备好实验材料和用品,必要时演示一次,以便摸索成败的经验。野外观察也应考虑好观察的程序和步骤,观察的要点,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这些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

例如:在做脊蛙反射实验时,最好先和学生一块回忆反射弧的五个部分及其作用,然后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观察。又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中,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较精密的仪器。若让学生自己摸索,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甚至会因操作不当而损坏仪器。所以教师应事先让学生观看一次显微镜操作的录像或亲自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观察活动中,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心理品质各不相同,因而观察的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学生只凭兴趣,抓不住重点;有的学生走马观花,观察不能深入;有的草率急躁,观察欠持久;还有的眼光狭窄观察不全面……。因此,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完全必要的。

例如:学生在观察兔子时,有的学生看到兔子在吃草,这时注意它的生活习性;有的学生注意到兔子的外表颜色,身披白毛;有的学生注意到兔子的外部形态,长耳朵,裂嘴唇等等。此时教师应给予个别指导,指导他们全面观察兔子的外部形态。对于观察较迟钝,觉得周围没有什么可看的学生,教师应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和习惯。

例如:在讲绿色开花植物的变态茎、变态根时,可以拿出一些实物。本身这些不一定有太大的兴趣,但若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逐一区分哪些是变态茎、哪些是变态根时?也就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观察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于观察缺乏系统性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外表向本质、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静态到动态的观察;对于观察时依赖性较大的学生,应加强观察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的训练。例如:在做解剖青蛙的实验中,许多学生认为只要把青蛙解剖好就完事了,这时候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解剖的青蛙中找出心脏、肺、胃、肝、胆、肠等器官。(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

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做好记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例如:在用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对于所观察的数据要作及时而又准确的记录,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通过实验所得到的是测量值它与真实值之间还存在误差,所以对如何减小误差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是完全有必要的。

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观察的对象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培养观察力的自觉动力。教师应创造条件使学生接触各种自然现象。一方面,在教学中加强观察和实验,以引起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又能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起积极作用。教师通过精彩的实验,配合生动的语言,让学生聚精会神,唤起他们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例如:演示针轻微刺手后缩手,落叶下落等实验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手被针刺之后总是先缩手而后感到疼;为什么落叶总是背面向上……学生对这些现象感到新奇而又有趣,其中不少情形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但从未想过为什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明所以,难以回答。这样他们就会被这些现象所吸引,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思考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现象。特别当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较高时,他们已由“看热闹”上升到要解决“为什么”的阶段。

此时,他们会带着积极的思维参与观察活动,寻找现象的原因,这样观察中细致性、持久性就会得以加强,从而提高观察能力。(2)观察时要尊重客观事实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观察时必须尊重它的客观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许多客观现象或结果与所采用的条件有密切关系,有时会使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观察不到实验现象,还有可能实验现象与所给的实验结果不符。遇到这种情况,应尊重实验的客观事实,同学生一块寻找原因。

例如:在做脊蛙反射实验时,因所用青蛙大小不一,有的特别小,做出来的实验现象就不很明显。原因是特别小的脊蛙神经系统还不够完善。又如:在做碘液遇淀粉变蓝的实验中,碘液浓度直接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所以,在观察中要尊重客观事实,这也是培养学生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3)在观察中要对知识温故而知新

观察都是在观察者具备了一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对学过的知识在进行观察活动前予以复习,这样才能更好的在观察活动中学习新的知识。例如:在观察花的形态和结构时,学生已经学习过桃花的结构。若在观察之前,先对桃花的结构加以复习,那么此次观察活动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总之,初一阶段是刚刚开始学习观察,主要是逐步的认识观察、学会观察,为以后更深入、更有效的进行观察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生的注意力培养

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注意是保证学生顺利学习的重要前提。注意力的好坏与学生学习成绩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之间明显的差别之一就是注意力的好坏。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上课一般都能集中注意力,能独立思考问题,认真做作业。他们在学习时很少受外界干扰,即使有时老师讲得并不那么生动,他们也能自我约束,有意识地组织注意力,不让自己的思想开小差。反之那些学习落后的同学,他们上课时注意力涣散,不能全神贯注地听讲,小动作很多。有的学生他好像是在听课,实际上思想已经没在课堂上了,有的甚至在上课时打瞌睡,无精打采。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该怎么办呢?

加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育(1)加强课堂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课堂集中精力的重要性,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基础。毕竟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占据了学生学习的大多数时间。重视课堂学习,注意听讲,比学生在课后自己去钻研所花的时间要少得多。而且长期坚持专心听讲,还会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得到提高。(2)注意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降低课堂听课难度,增加课堂听课的针对性。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没有这样的习惯,认识不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在开始时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甚至需要对学生加以监督检查,让学生形成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有了成就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好办了。比如在单词教学时,如果学生在课前能把单词读会,甚至能把单词记一记,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学生就会很轻松,对教师讲解单词短语的用法就能很容易接受。(3)尽快适应教学模式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与特定的教学步骤和特点。比如有的老师的教学模式是先处理整个单元的单词,先教会学生读单词,再讲解单词的用法。讲解用法时往往结合本单元的重点语法知识,重点句型,重点语言点。这是一个单元的重中之重。如果学生在这一阶段认真学,效果好的话,可以为整个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听力教学外,还重点训练学生的笔头写作能力。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一般也不会感到太难。最后是阅读教学,这一部分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涉及一些重要语言点。学生在了解教学模式以后,就会在每一个步骤前做好预习,而且明白自己在每一个阶段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学习效果自然就不会差。(4)教会学生排除干扰

不受影响,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当他发现自己有轻视讲课内容的苗头,或教师讲课方式不适合自己口味,或思想不自觉开小差的时候,要及时纠正过来,不能任其发展。当课堂上出现不安静,其他同学干扰,或外界的影响时,也要排除干扰,不受影响,保持集中注意的心理状态。上课不是看电影听故事,没有强烈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形象去吸引你的注意力。课堂讲授的各种科学知识有它的知识体系,概念系统,比较抽象概括,它需要借助意志力的帮助,自我控制,去战胜分散注意的各种内外干扰因素,做到有意识地注意,有目的地学习。(5)教会学生课堂上思考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课就像是在看电视或听收音机一样,看似在听老师的讲课,实际上没有积极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对听课内容不求甚解。对英语学科而言,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还应该边记忆,对一些语法知识,学生应该力求听懂,在听懂的基础上再加以记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一边听讲,一边很快地思考,弄懂所讲的意思,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讲解的内容上。对课堂上当时没听懂的问题可以先记下来,课后再去向老师或同学们请教。(6)教会学生记笔记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听、看、想,还要会记笔记。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一字不漏地把老师讲的内容记下来,但没有工夫思考,听完后脑袋里面一片茫然;有的学生只顾听,不愿思考一下,不愿动笔记笔记。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上课的效果。在上课时要善于转移和分配注意力,听讲时还要快速地想,当听到重点的内容或老师补充教科书上没有的材料就简要地记一下,以帮助课后复习和理解。同时拿一支笔做笔记可以减少开小差的机会,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7)培养注意重点的习惯

不管是听课,或者是作业,还是做别的什么事情,都要动脑子分析、综合和比较,通过思考区别出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非重点,本质和现象。动脑子思考,不仅能把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一旦区别重要的与一般的内容,便能使认识得到加深,还会产生愉快地体验,使注意力稳定得更久。(8)关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应该有充分的了解,哪些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开小差,老师应该清楚。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予高度关注,一旦发现他们有开小差的现象,应及时加以提醒。比如让他重复刚才老师讲话的内容,让他回答一些问题,等等。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4.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课堂实际,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三方面进行论述,共同探讨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个巨大推动力”。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集中,观察越仔细,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因素活动也就越活跃。为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而掌握知识,教学中就必须创设生动有趣、充满挑战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此促进学生展开和尝试各种创造性思维。(1)点燃好奇之心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一种能促进学生产生各种好奇心理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具有满腔热情和迫切愿望。这样,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自觉积极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探索、观察和思考。从而通过尝试各种创造性的思考,自主完成了这个新知识的建构和理解。(2)创设自主探索教学情境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主动积极的探究性学习中培养。教学中,要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鼓励他们仔细观察,自主探索新知识,寻找新规律,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3)精心设计问题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倡导这样一种教学法,即在教学中,并不直截了当把学生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交流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对方中认识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精心设计问题,积极营造宽松讨论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1)培养首创精神

为了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老师应当为他们提供较灵活开放的学习素材。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探究问题的各种可能解决途径和办法。引导他们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势而另辟蹊径,敢想别人之未想,做别人之未做。(2)鼓励质疑问难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个问题更重要。”巴甫洛夫说得好:“怀疑,是发现的前导,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增加质疑问难这一环节。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的思维习惯。把学生的思维从狭窄封闭的状态里解放出来。遇到问题时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有意识地去发展和培养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答”。而且也要“学会问”。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都不要冷面相待,要防止从语言或行为上挫伤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而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引导并鼓励学生把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包括想不通、吃不透、弄不懂、解不开的问题说出来,以保护学生探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积极性。

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1)变换叙述方式

概念是一类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反映。形成概念的过程也往往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学中不仅要求掌握理解概念。而且还要灵活地运用概念。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某一概念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概念,变换概念的叙述方式或表达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2)一题多解

对于同一类题目,由于思考的角度、方法或理解的方式不同,就会产生多种解法。采用—题多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但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在列举学生多种解题思路之后,要进行讲评,教会学生学会选择哪些具有简便、独特、新颖特点的解题方法。

5.学生的想象力培养

所谓想象,就是由人类储存在记忆中的表象出发,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形象或结构的一种思维方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想象力是“对人类贡献极大的伟大才能”。它是“人类的高级属性”,因为人能够依据别人口头或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这就构成了想象这种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

语文教学中,借助想象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自己未曾感知过或根本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同时依靠想象力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想象越丰富,理解得也就越深刻,记忆也就越清晰。想象可以直接激发并转化为个体的创新思维。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

情感是想象力的动力,两者往往想伴而生。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学生的情感活动。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和培养常常需要教师的情感与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相结合,并使这种结合的情感表达出来。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用富有感情的体态感染学生,用教材中的情感内容熏陶学生。

因此教师要冲满分认识情感在教学中的强烈激励作用,自觉投入和运用情感,并注重与学生情感的双向交流,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情感、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就会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力。(2)营造民主气氛

培养想象力一定要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有了平等的对话才有想象力的喷涌。语文课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黄河之水从何而来”?如果回答“从巴彦咯拉山麓流出来”是地理课上的回答,“黄河之水天上来”更接近语文课的回答。“雪化了变成什么”?如果在自然课上当然回答“变成冰”,若答“变成春天”无疑违反常识,得零分,但在语文课上却应该得满分。

想象是由主体在自身的经验基础之上的形象重构,所以,不同的个体在重构的过程中发现与捕捉对象的敏感性绝不相同。湖南电视台的一档名为“快乐小精灵”节目,一次工作人员问幼儿园的一位小女孩摩托罗拉是什么,小女孩眨眨大眼睛,很自信的回答:“在以前有一位王子叫摩托,有一位公主叫罗拉。他们俩谈恋爱,生下了一个孩子叫摩托罗拉。”这是这一位小女孩根据她的经验作出的生活化、个性化的回答。想象所重构的形象,总是被性格化了的。如果事先有个框框,设个套套,就不会有真正的想象活动,只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利用多媒体创造想象空间

直观教学是学生产生形象思维的源泉。形象思维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教师运用多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直观生动地对学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心理“催化”效果。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从多方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可以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例如《小小的船》一课,在学习“只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一句时,教师设计制作电脑软件:一个小女孩看电脑演示,一边启发想象“在浩瀚的宇宙中遨游,除了能看到星星和蓝天之外,还能看到什么?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依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在屏幕上依次出示了小女孩与小卫星、航天飞机、外星人、美丽的嫦娥相遇的景象。另外,学生还说了许多教师没有想到的,像宇宙英雄、各种怪兽等,再配以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发挥想象力的氛围,使他们大胆地谱写了一支宇宙畅想曲。

构造言语形象增强想象力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言语中记录着外部世界的表象,并指称一定事物或发现事物间的关系,这是它的基本职能之一。学习和掌握言语,让词语同具体事物或事物的表象建立联系,就能够唤起和组织人的表象活动,构成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形象,从而对形成稳固而丰富的内心生活起着重大作用。

这种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想象力,在言语中保证了语言符号所唤起的形象的鲜明性、生动性、创造性,使人能理解情境,并为进一步的审美体验打下基础。为了激活想象,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语言学习同想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细致的、真切生动的感受,多姿多彩的想象再现言语揭示的形象。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对书本质疑和对教师超越,赞赏学生积极的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语文教学中尽力营造适宜于情生发的“境”。《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学得特别动情正是有赖于那种环境,有了这种“境”,学生听说读写活动的想象就有了“土壤”。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不可能进行发明创造。创造性想象是人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必不可少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1)重视教学的直观性

不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与一定的感性经验有关。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插图、模型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供具体和良好的客观条件,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体态语言和清晰、生动的语言描述,给学生具体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想象。(2)丰富学生的记忆表象

想象的表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产生的。记忆表象越丰富多彩,想象力就越宽广奔放;若记忆表象贫乏,感性形象太少,则想象也难以丰富。(3)拓宽想象空间

例如《狼和小羊》一课的结尾句“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教师激发学生想象力,提示学生:“狼向小羊扑去的时候,小羊会怎样想”?学生想象思路活跃起来,描绘出各种不同的情形。有的说:“快往河里跳,或许还有救”。有的则从其他角度想:“小羊心生一计,哈哈大笑:‘你看那边,我家主人来了’。狼一下子慌了,连看也来不及看就拔腿逃跑了”。这个学生的想象既合理又有创造性。(4)依文作画,恰当想象

阅读课文,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通过画笔表达出来,把文字变成图画,是进行动手实践、创造想象的有效途径。《山居秋暝》这首诗,教材中只选了四句,描写了寂静的山林、清新的空气以及明月、松林、清泉、溪石等景物。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画笔画出优美的图画。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丰富的色彩、美丽的画面、精彩的解说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学生动脑动手的活动大大充实了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整个教学活动情趣盎然。(5)展示才艺,真情表演

表演是一种综合性的思考能力的体现,融入了学生的情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学习课文时,教师没有进行过多分析讲解,而是组织学生当场排练课本剧让学生亲自扮演角色,用语言和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理解。学生的表演不是简单的重复课文,而是要加进自己的想象。学生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的飞翔。各个角色都开动脑筋,加以配合,才能使剧情完整、充实,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想象力是学生思维活动的一项很重要内容,想象力培养不仅对学生学习语文有一定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预见性也有一定意义。想象力就好像是船上的风帆,教师的责任就是鼓起学生想象的风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6.利用数学发展学生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而这个“聪明”,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指学生的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能确保认识活动有效进行和发展人脑聪明智慧功能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它主要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这五个基本因素有机结合而成的。为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必须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教学对人的智力具有开发功能。小学数学复习是全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按照知识间的联系加以编排,并且给出复习要点,使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完整和系统化。我们将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

充分利用已有知识

把无意识记同有意识记结合起来,把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结合起来,把再认和再现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数学复习是对旧知识的巩固,是对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我都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回忆、再现。同时,又对记忆不牢的知识当堂强记,课后补记。在复习阶段,对意义、公式、定理,不可能再像新课那样用直观的教具演示或一步步的推算。但我在让学生回忆复述时,仍让他们说出其得来的经过,把现在的有意识记和原来的无意识记结合起来。如圆锥体积,V=sh,学生一谈起这个公式,就能回忆起我作演示的情景:如何比较大小、高低,如何装沙子,装了几次才正好装满。这样,学生的表像就能长久地留在脑海里,学生的记忆力也得到了锻炼。

重视教材阅读

有人认为,数学课可以让学生少看书,甚至不看书,这种做法是不好的。我认为,教材上的很多知识,在复习阶段,学生是能够看得懂的,是能理解的。我们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他们能自行阅读,自行检查,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智力水平。

发展学生观察力

数学复习是将原有的知识系统化,同类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有的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反复让学生观察,使其得出结论,是训练学生观察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如整数、小数、分数。共同点:都是数,都是表示物体的数量。不同点:表示的数量不同,整数是表示物体的个数;分数、小数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以后表示几份的数。整数与小数、分数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3分米=0.3米=米。

又如: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它们之间也是有联系的。我告诉学生,只要记住了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其它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看成是它的特殊形式,由它推出。如当b=0,即是三角形,s=(a+0)h÷2=ah;当a=b,即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s=(a+a)h÷2=ah;当a=h即变为正方形,s=a。

发展学生注意力

上复习课,学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懂得,无须再听;成绩差的,反正听不懂,也不想听。因此,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正确遵循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及时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课前口算、课堂提问、课间练习等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准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判断、选择、一题多解、思考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总结定义、定理、公式等重要结论的时候,我就充分运用语音的抑扬顿挫及身体语言,使学生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记住重点。

培养学生想象力

数学属于抽象思维的学科,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形象思维。学生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建立起抽象思维的概念,有一个艰难的过程。如字母代替数,学生往往不理解,老是问x是几?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就通过反复的举例,反复的计算,来让学生建立概念。

又如,立体图形的认识,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建立不起立体图形的概念,不明白棱、顶点、面、体的位置,往往混淆了表面积与体积,混淆了有盖和无盖。此时,我先让学生静静地回忆实物的形状,在脑海中数棱、数面、数顶点,然后又一次地拿实物给学生观察,与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对照。如此反复多次之后,学生的头脑中就可能牢固地建立起了立体图形的表象,并能通过这个表象得出结论。

利用“智力背景”“智力背景”是指学生原有的智力积累和生活经验。学生学了将近六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积累。在复习中,要尽量了解学生原有的智力层次,分层次地进行诱导。对好中差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特别是对优生,要加大广度,加深难度。同时,要大量地以生活实践为内容,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思维力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它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创造力等。小学数学复习阶段,是发展思维力的一个好时机。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利用了公式运用,数量关系,题型变换等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如简便运算,面对运算定律,如何选择,如何变形,才能使计算最为简便,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又如,思考题的解答,不管是计算题,还是应用题,都需要充分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认真地思考。还有,应用题的补充条件,补充问题,变换条件,变换问题等,都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起他们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当然,在发展智力的同时,也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情感、意志和个性。具有同样的智力水平,而有的成材,有的不成材,这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造成的。因此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之成为智力因素的强大推动力。培养学生智力素质,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不是单靠某一个阶段就能完成的。我们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就必须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使学生全面地、和谐地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7.利用语文发展学生智力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原则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激发兴趣是发展智力的前提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发展智力的前提。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有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细致地观察,深入地思考,深刻地记忆。对此,古代教育家早有论述。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智力的主要前提。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

第一,必须善于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语文的意义,而这个意义并不只是限于爱好语文,应该提高到语文对学好其他学科、对将来从事四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上去认识。

第二,必须有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课堂气氛趋于活跃,教者动情,学者动容,师生感情融洽,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一件乐事。

第三,必须把教学组织得始终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克服困难的问题愿意自己去想一想或做一做,一旦当他们想对或做对的时候,就会体验到一种克服困难的乐趣,这种乐趣反过来又会激发他学习的要求。

第四,必须使学生不断地感到学有所得,日有所进,获得自我感奋的力量。对优等生和差生都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从而获得好成绩,赢得荣誉。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积极的感奋力量,热爱语文学习。

第五,必须把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善于创造“愤悱”的意境,让学生听得有趣、有味,感到新奇,产生解决疑难问题的愿望,从而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知识的宝山中不断进取。

扩大知识面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无知必然无能。我们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决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基础知识的学习。相反,在语文教学中,该背的要背,该记的要记,该理解的一定要理解。这些必要的记、背、理解,同发展智力并不矛盾,而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毫无疑问,日益增多的知识积累,必然给学生的智力发展以积极影响。有人说,教学中重要的不在教知识,而在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这是从强调发展智力重要性角度说的,千万不可理解为知识教学不重要,造成新的片面性。

学习语文知识,主要通过语文教材来进行,但光靠固定教材有时还不能满足需要,必须作些补充。这样才能不把学生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学生有了比较广泛的知识材料,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语文教学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做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把过去认为是课外的内容引入课堂。例如有的学校增设文艺讲座,把报刊、杂志上的文艺作品或电影、电视剧当作教材,给学生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校安排了自读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进入阅览室,阅读自己乐意阅读的书刊。另一种是抓好课外阅读和课外语文活动。见多才能识广。学生的知识丰富一些,智力的发展才有广阔的背景。

培养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

思维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的核心。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的心理过程。所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动力和起点。学生的学习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如能提出饶有趣味、难易适当、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就会积极开动脑筋去阅读、思考、想象、回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然后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思维以矛盾为绪而展开,知识随问题解决而递增,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如果不是这样,教师喜欢“奉送真理”,课堂里学生经常无问题可思,默默聆受,思维处在被动压抑状态,只能死记现成的结论,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不但会妨碍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势必要影响智力的培养和发展。

启发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做法主要有:设疑启迪,即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质疑问难,即学生提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一起分析解决。我们要根据课文特点,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因素和语文程度的实际,抓住关键性问题,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2)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标志。优良的思维品质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思维的某些缺点和弱点是可以经过锻炼得到克服和改善的。在语文教学中,应当了解学生思维品质的某些萌芽状态的表现,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优良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敏捷性等。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能全面看问题,善于着眼于事物之间多方面的联系,从多方面提出问题的本质。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钻研问题,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

思维的独立性,表现在善于探究,自己寻找答案,并有独立见解。

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根据客观事实和情况,冷静地考虑问题,而不至于在受到偶然的暗示或影响时,就动摇起来,并能分辨是非,勇于独立判断,敢于坚持科学的结论。

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思考问题时注重它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提出的问题明确,推理合乎逻辑,论证条理清楚,有理有据。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打破陈规,按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不断地调整思维的方法,灵活运用一般的原则和原理。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能比较快的看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思维的这些品质,是互相联系,甚至是互为因果的,而且这些思维品质也是和其他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相联系的。这些思维品质表现在学生身上,千差万别,强弱不一。(3)联系教学实际,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前人云:“授人从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思考什么,还要教给他们怎样思考。学生掌握了思维的方法,就可以自己去获取知识了。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教会学生掌握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归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归纳和演绎等思维的方法。

二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广开思路。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表现出人们思维的一种准备状态。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是,往往使人们的思维活动带上框框,表现出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妨碍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不利于智力的发展。

在社会生活中,思维定势现象人人都有,在语文教学中也屡见不鲜,如写起文章来,习惯于老一套的开头与结尾,描写人物千人一面,语言使用中的“学生腔”等。只有既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又让他们防止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才能广开学生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4)结合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基础,同时,语言活动又促进着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和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不能不提高学生的语言活动能力;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活动能力,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语文教学只要掌握了语言和思维之间互相促进的内在关系,思维训练的任务就不会成为额外的负担。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听话教学、说话教学中,都要在讲授知识、训练能力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5)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主要是指能发现一般人不易发现的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剖析目前所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所产生的创造性设想的能力。在语文的学习中,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能够领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

要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准备条件,让学生通过课内与课外,尽可能多的涉猎书籍,丰富生活,使他们具有较为扎实的知识底子和较强的观察力、分析力与想象力等。

要鼓励学生打破精神束缚,既要信服真理,捍卫真理,又不要盲目迷信,畏首畏尾,对书本所载、名人所说、教师所讲的不正确不完全的地方要敢于提出异议。

要相机引发,给学生以自己创造的时间、条件与机会。教学中采用启发式,不搞满堂灌;要激疑质疑,提高学生思维的强度,要尽量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不满足于教给现成知识。

要着意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对的要肯定、要表扬,错的不指责,要善意加以引导。

加强训练是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

加强训练是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道理很简单:知识只有通过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