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解奇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4 00:10:00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难解奇迷

难解奇迷试读:

内容提要

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DNA分析得出结论: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因为强有力的科学支撑,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可是,如果金力教授的结论是真的,为什么我们跟非洲人长得如此不同?那些在中国考古发现的古人类的后代又都去了哪里?他们是被远道而来的非洲人干掉的吗?

第一章 难解奇谜

周总理临终前留下一个无法破译的千古之谜

1976年1月2日,周恩来的身体像一盏即将耗尽油的灯,摇曳的生命之火发出微弱顽强的弥留之光,时断时续的昏迷、清醒,使周恩来倍受病魔折磨的痛苦。上午,他又一次从死神手里摆脱回来,微微睁开眼,嘴唇动了动,吐出非常微弱的声音,卫士俯身细听,只听见一个“呜,呜”的音节,卫士顺着话音向几乎已经连摆头的劲都没有的总理提示一件件事情,总理见卫士说不准他的心思,神情渐渐焦虑起来,又吃力地说:“邬、邬,钓鱼台的那个……”邓大姐在一边试着问:“是不是还有话要和人说?”总理微微地点点头。大家马上按“呜”的音在钓鱼台那里排,咦——“会不会是邬吉成?”总理点了下头。

中午1点,邬吉成正好在家,总理的卫士张树迎打电话给他,急切地说:“老邬,总理要见你,请你马上过来。”邬吉成放在电话,叫上车子就往305医院奔驰而去。“总理会和我说什么?临终之际还念念不能放下的一桩未了心愿是什么?”邬吉成含泪猜想。到了305医院,当他来到总理病房门口,却被护士拦住了,告诉说:“总理又昏迷过去了,你先到护士值班室等等。总理醒来我再叫你。”他失望地望了望眼前的门,只好独安闲护士值班室里默默地等待总理清醒。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3个小时过去了,有人跑进来通知他:“预备一下,总理醒过来了,要见你,医生正在给总理治疗,马上就可以进去看总理。”

邬吉成激动地走到总理病房门口。

可是总理没能等到医生治疗完,便又一次进入了昏迷状态,而且这一次时间更长。邬吉成从2日中午1点多一直等到次日凌晨。总理一直没有醒过来。邬吉成非常难过地走出总理治疗小楼,在寒夜里徜徉。邓大姐也在那里徘徊,她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显得很憔悴。她见到邬吉成还在苦等总理清醒,叹了口气,委实不忍心直说总理已经很难清醒过来,只是叫邬吉成先回去,假如总理清醒过来,再通知他。邬吉成想想也对,便向大姐提出,想在门口看总理一眼。大姐答应了他的要求。

邬吉成又走进楼里的病房,蹑手蹑脚穿过外面的客厅,生怕惊动总理。到屏风边他止住了脚步,眼泪却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在这之前,他最后一次见到总理是1975年9月7日,那天总理会见罗马尼亚客人,邬吉成和以前一样负责警卫陪同外宾一起来到医院,那时总理已经瘦弱不堪,说话的声音也十分微弱,但是总理特有的儒雅风度却丝毫未减……没想到4个月不见,总理英俊潇洒的容貌已经被癌症彻底摧毁……邬吉成痛苦地想:“总理,您找我要说什么呢?总理,您醒来吧,无论您让我怎么做,我都绝对服从。”可是,周恩来再也没醒来。邬吉成默默朝着病床向敬爱的周总理敬了一个军礼。

1月8日上午,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周恩来临终前为何要见邬吉成,成了无法破译的千古之谜!

世界未解之谜系列:令人费解的空难之谜

东京国际机场最倒霉的一天

1966年3月4日,浓雾笼罩着东京国际机场。一架加拿大太平洋航空公司的DC-8飞机准备降落。为了等待浓雾消散,它必须绕机场飞行一小时。

驾驶员向乘客宣布,他将飞往台湾着陆。忽然,东京机场向他呼叫说雾已变稀薄,可以着陆。

按照控制塔上负责人的说法,飞机当时降得太快太低了,呼啸着的DC-8客机刹那间撞到了机场边上的水泥护堤,撞碎了机头,在飞机燃起熊熊火焰之前,机轮冲出了飞机跑道,64人在燃烧着的飞机中丧生。

第二天下午,当英国海外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07客机经过东京机场时,日本工人还没有将残骸打扫干净。如果乘客中有人迷信的话,当他们从飞机窗口看到了飞机碎片,不知是否预感到厄运。这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突然富士山上刮起巨大的旋风,这对正在爬升的波音-707客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后来,地面上的人们惊恐地看到,飞机先是释放出一股白烟,随后变成了黑烟。片刻之后,客机似乎在半空爆炸,落下一片片飞机和尸体的残骸,机上124人全部丧生。在24小时内发生两起空难,使这一天成为东京国际机场是倒霉的一天。

英国“慧星”客机失事

英国欧洲航空公司的一架四个喷气发动机驱动的“慧星”客机,从雅典飞往塞浦路斯尼科西亚途中,于1967年10月12日清晨4时30分失事,坠入土耳其附近的海域,机上66人全部遇难。

飞机出事前几秒钟,驾驶员一直在同尼科西亚控制塔通话。尽管当时这一地区有暴雨,但这并不是这场事故的原因,因为飞机坠毁前正在2900英尺的高度飞行,不可能受到暴雨的影响。

英国欧洲航空公司飞机失事

1972年6月18日,英国欧洲航空公司的一架飞往布鲁塞尔的“三叉戟-1”型客机刚从伦敦希思罗机场起飞,便一头栽到四英里之外的田里,机上118人遇难。

几百人目送着飞机起飞,随后又惊恐地看到它坠毁在田里,变得粉碎。先是尾翼啪的一声折断,接着机身裂成碎片,掉在一排树丛中。

事后有位官员报告说:“驾驶国已经收好起落架,这表明起飞是成功的。而着地时却没有放下起落架。究竟出了什么故障,实在令人不解。”

英国米德兰航空公司空难事件

1967年6月4日,一架阿尔戈诺特DC-4包机,载着84名晒得黝黑的英国人,从西班牙的马略尔卡岛帕尔马回国,在英国斯托克波特上空突然坠落,飞机变成碎片,机上72人丧生。令人惊奇的是,飞机掉在市中心惟一一处没有房屋的空地上;同样令人惊奇的是,竟有12人生还。

行李、尸体、一张张在西班牙烈日下拍摄的充满笑脸的照片出落在四处。一位头上鲜血淋淋的幸存者,疯狂地敲击机身残骸,想救出困在舱内的妻子。人们奔赴出事地点,拖出生还者。尽管飞机爆炸,座舱起火,驾驶员仍一息尚存,人们把他从挤坏的座舱内拉出来。居民们也设法抢救处于昏迷状态的副驾驶员和两位空中小姐。

丹麦航空公司空难

1970年7月3日晚,正在科斯塔布拉瓦炎热沙滩上散步的度假者和当地居民看见一架大型飞机危险地接近了海面。几十名目击者看到它坠入离马塔罗大约20英里的海中,他们是最后见到英国制造的丹麦航空公司飞机的人;机上有112人。

晚7点时,机上飞行员曾与飞机目的地巴塞罗那的地面指挥中心通话,说他那时正在12英里以外,6000英尺的高度之上。几分钟后,这架来自英国曼彻斯特,载着寻求日光浴的游客的飞机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

机上人员无一幸存,也没发现任何尸体,失事的原因一直无法确定。

世界文明史上的十大惊天谎言

对于未知世界的谜团,人类始终充满好奇,它们到底存不存在,是真是假最终只能考历史和实践来证明,“假作真时真亦假,无到有时有还无”1.百慕大死亡三角在众多科学骗局中,百慕大传说是影响最大且流传最广的一例,但它的起因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个美国飞行员的传说而已,由于百慕大地处大西洋中心,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百慕大政府不仅没有尝试去澄清这个显然不存在的死亡三角,反而大肆渲染,甚至绘声绘色地将其印入旅行手册中。直到1980年,美、澳科学考察队联合发表声明,声明中称:百慕大没有任何超越自然的地方。但流言仍遍布天下,直到16年后,尚有科学家自称发现了百慕大之谜。

2009年6月1日14时,一架载有228人的法航空客A330起飞不久后与地面失去联系。2日,巴西空军找到残骸。失事原因尚不可知;机上228人可能已全部遇难,其中包括9名中国人……客机失踪暴露雷达弱点百慕大三角传说再起法国航空交通控制员工会的迪朗(Stephane Durand)指出,雷达的覆盖范围为500公里,“超出该范围,就像大西洋中央,是雷达探测不到的,被称为空虚地带。”为让航空交通控制员知道航机位置,飞机要定时发出无线电信号。有航空交通控制员称,飞越北大西洋上空时,“雷达黑洞”应该不超过2小时,若飞经南大西洋,则可能长达3至4小时……

神秘莫测的百慕大群岛百慕大群岛是世界闻名的一个地方,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正东约600公里的海上。百慕大三角的具体地理位置是指位于大西洋上的百慕大群岛、迈阿密(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和圣胡安(波多黎各岛)这三点连线形成的三角地带,面积达40万平方英里……百慕大之所以出名,并非是由于它的美丽的海岛风光,而是,提起百慕大,人们就会联想到恐怖而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海区”……

关于百慕大的种种传闻百慕大三角亦称魔鬼三角区和丧命地狱。据说已有50多只船和20多架飞机在此处神秘失踪。该地区无法解释的事件可上溯至19世纪中叶。船只失踪有时原因不明,有时还没有发出遇难讯号即无影无踪。最突出的事件要数1945年有5架美国轰炸机从佛罗里达州罗德岱堡空军基地起飞,在飞行训练途中用无线电报告他们遇难,然后电讯逐渐减弱消失,救难队也失踪……

全世界的科学家似乎都不允许百慕大三角的谜继续存在下去。他们运用自己已知的各种知识,去解释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种种怪事。在各种解释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的这几种:磁场说在百慕大三角出现的各种奇异事件中,罗盘失灵是最常发生的。这使人把它和地磁异常联系在一起。人们还注意到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失事的时间多在阴历月初和月中,这是月球对地球潮汐作用最强的时候。

黑洞说黑洞是指天体中那些晚期恒星所具有的高磁场超密度的聚吸现象。它虽看不见,却能吞噬一切物质。不少学者指出,出现在百慕大三角区机船不留痕迹的失踪事件,颇似宇宙黑洞的现象,舍此便难以解释它何以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次声说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荡。人所能听到的声音之所以有低浑、尖脆之分,这是由于物体不同的振荡频率所致。频率低于20次/秒的声音是人的耳朵听不见的次声。欢声虽听不见,却有极强的破坏力。水桥说据认为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有一般不同于海面潮水涌动流向的潜流。因为,有人在太平洋东南部的圣大杜岛沿海,发现了在百慕大失踪船只的残骸。当然只有这股潜流才能把这船的残骸推到圣大杜岛来;当上下两股潮流发生冲突时,就是海难产生的时候。而海难发生之后,那些船的残骸又被那股潜流拖到远处,这就是为什么在失事现场找不到失事船只的原因了。

晴空湍流说晴空湍流是一种极特殊的风。这种风产生于高空,当风速达到一定强度时,便会产生风向的角度改变的现象。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速方向改变,常常又伴随着次声的出现,这又称气穴“。航行的飞机碰上它便会激烈震颤。当然严重的时候,飞机就会被它撕得粉碎。幽灵潜艇说1993年7月,英、美两国联合探险队在这一海域水下l000米深处发现了一艘潜艇,其速度之快,远远超过世界各国已知的任何潜艇。后经查实,在这一天,世界各国根本没有任何潜艇在那一带执行任务,也就是说,这条潜艇根本不可能是人类制造的。因此人们称之为”幽灵潜艇“。以后人们又多次发现它,甚至与之较量,但都没有结果,甚至”丢盔卸甲“。外星人建造(宇宙中还有外星人吗?)有人认为,”魔鬼三角原是外星人在海底安装的强大信号系统,这些信号系统发出的信号严重干扰了船只和飞机的导航系统,损坏了人的神经系统,船只和飞机自然会失去正确的航向。为了证实这一点,美国科学家借助各种现代仪器的监视,指挥一艘驱逐舰快速驶过百慕大海区。结果,军舰受到干扰,葬身鱼腹。

2.尼斯湖怪兽尼斯湖怪兽的起因比百慕大还要离奇。几十年前,一张不甚清晰的尼斯湖怪兽照片震动了整个科学界,而拍这张照片的盖斯是当地的旅游接待人员。10年前,他承认所谓的尼斯湖怪兽,是他用洗衣机排水管、泡沫塑料及塑料桶拼接而成的。据消费者报告统计,他的这个工艺品在短短几年内,为尼斯湖地区创造了10亿英镑的旅游收入。

尼斯湖水怪,是地球上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谜之一。早在1500多年前,就开始流传尼斯湖中有巨大怪兽常常出来吞食人畜的故事。古代一些人甚至宣称曾经目击过这种怪兽,有人说它长着大象的长鼻,浑身柔软光滑;有人说它是长颈圆头;有人说它出现时泡沫层层,四处飞溅;有人说它口吐烟雾,使湖面有时雾气腾腾……各种传说颇不一致,越传越广,越说越神奇,听起来令人生畏。

尼斯湖水怪是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尼斯湖的传疑生物。它的形象一向都是蛇颈龙一般的生物。此怪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参观,希望能一睹水怪真面目;同时也吸引著许多科学家和探险者的目光,数百年来已经有无数次的搜捕水怪行动,尽管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

近一百多年来,此怪兽像幽灵似地时隐时现,不断有人声称亲眼看到过它。根据那些声称见过它的人们描述,它那蛇一样的头和长脖子,一般伸出水面一米多高,人们较多看到的是怪兽的巨大背部,有人说是两个背,有人又说是三个背;有时它突然露出水面,水从它的肋腹部上像瀑布似的泻下来,一下它又迅速潜到湖下,在湖面掀起一阵恶浪。

关于水怪的最佳记载可追溯到公元565年,爱尔兰传教士圣哥伦伯和他的仆人在湖中游泳,水怪突然向仆人袭来,多亏教士及时相救,仆人才游回岸上,保住性命,自此以后,十多个世纪里,有关水怪出现的消息多达一万多宗。但当时的人们对此并不相信,认为不过是古代的传说或无稽之谈。

1802年,有一个叫亚历山大·麦克唐纳的农民说,有一次他在尼斯湖边劳动,突然看见有一只巨大的怪兽露出水面,用短而粗的鳍脚划着水,形状很奇特,气势汹汹地向他猛游过来,距离他只有45米,吓得他慌忙逃跑。1880年初秋,有一只游艇在湖上行驶,突然,一只巨大的怪兽从湖底冲出湖面,他全身黑色,脖子细长,脑袋三角形,就像一条巨龙似的在湖中昂首掀浪前进,使湖面卷起一阵巨浪,把游艇击沉,艇上的游客全部落入水中淹死。这一消息传开,轰动了当时整个英国。

3.诺亚方舟的发现1984年,英国考古人员宣布在埃及发现了《圣经》中记载过的诺亚方舟,并配发了多张图片。但事实上,按《圣经》记载,诺亚方舟为世界上每一个物种都留了一个位置,据此算来,这样大的船,至今人类都无法造出来。更重要的是,《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从没有到过或试图接近过埃及。

诺亚方舟(英语:NoahsArk),又译挪亚方舟,是基督教圣经的《创世纪》和亚伯拉罕诸教中,传说一艘根据上帝的指示而建造的大船,其依原说记载为方形船只,但也有许多的形象绘画描绘为近似船形船只,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让诺亚与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种陆上生物能够躲避一场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灾难,记载中诺亚方舟花了120年才建成,这段故事分别被纪录在《创世记》(包括《旧约圣经》和《希伯来圣经》)以及伊斯兰教的《古兰经》第6章到第9章。

上帝对诺亚说:你要用歌斐木(柏木)造一只方舟,分一间一间的造,里外抹上松香。方舟的造法乃是这样:要长300肘(古代长度单位,1肘=0.44米),宽50肘,高30肘……你和你的全家都要进入方舟,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一公一母;空中的飞鸟,也要带七公七母;可以留种,活在全地上。因为再过7天,我要在地上降雨40昼夜,把我所造的各种活物,都从地上除灭。诺亚就遵着上帝所吩咐的行了。过了7天,洪水泛滥在地上。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2月17日,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圣经-创世记》

1919年,公众终于见到了第一张诺亚方舟的照片:这张照片是由俄国飞行员罗斯科维斯基拍摄的,上面可以隐约看出冰川下一个模糊的暗色斑点。而这以后利用雷达和深层探测器进行的地质考察,却显示这个斑点只是亚拉腊地区岩石共有的一种异常结构。对诺亚方舟的寻找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重新开始。由于军事档案的解密,美国政府公布了由埃罗斯卫星和U-2间谍飞机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显示在3000米高空可隐约看到亚拉腊山俄国一侧山坡终年冰层下的“异物”(专业术语称为“凸起”)。

支持诺亚方舟理论的人十分肯定:这就是诺亚方舟。实际上也的确存在着一些奇怪的巧合:这个“异物”距纳瓦拉找到那块木头的地方只有几百米,而那块木头是在位于“阿赫拉峡谷”附近的埃奇米阿津修道院找到的。可是,在地质学家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看来,这可能是在公元1000年左右爆发过的一个火山口,或者由于终年冰川中一块巨大的冰下滑导致的不正常的积雪堆积。然而这并非是对诺亚方舟存在论的惟一反驳。这些反驳意见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样一场洪水要淹没一座高5000米的山脉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认为诺亚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的人反驳说,大洪水过后,在公元前3000年,一些难以置信的地壳构造运动可能将这个山脉抬高了。

2010年4月28日,一支由香港人和土耳其人组成的探索队在北京宣布,他们日前在土耳其东部的亚拉腊山海拔超过4000米处发现了诺亚方舟遗迹,并成功进入巨型木结构的方舟内,探索队员还在方舟内发现了陶器、绳索以及类似种子的物体。这一发现引起了土耳其政府官员的高度重视。

探险队成员在接受专访时称,可以99.9%的肯定,我们所发现的遗迹就是当年的诺亚方舟。方舟共有7个空间,最大的空间高5米、长10米。方舟共分上中下三层,里面还有数个隔间,其中一间带有木杆围栏和一些绳索,我们猜测是诺亚人用来圈养动物的。探险队称,他们已对遗迹进行了碳元素鉴定。结果证明此次发现的遗迹可溯至4800年前,这个时间也正是圣经中所提诺亚方舟的年代。参与此次探索的荷兰著名方舟探索家格力特-艾顿介绍说,这次发现的诺亚方舟遗迹,有非常多的细节与历史记载吻合:高度超过4000米、方舟在山上是轻微倾斜、而且是棕红色的木头、颇长的长方形,艾顿称,已有大量的证据表明,这个木结构就是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遗迹。

4.有人造心脏的木乃伊1991年,一些科学家宣称,他们在金字塔发现了一个拥有人造心脏的木乃伊,而且这个心脏至今仍在跳动,据称它是黑水晶制成的。但事实是,目前金字塔的所有木乃伊都已搬进了博物馆,没有人能在1991年在金字塔内部看到木乃伊。

5.常温下的超导体1989年12月,印度科学家宣称他们制造出了常温下的超导体,这种合金居然在37℃中仍然电阻为零,而直到今天,最先进的超导体合金也需在-100℃左右。有趣的是,不久之后,斯里兰卡科学家亦宣称他们制造出了常温下的超导体。于是,两个科学本不发达的国家一夜之间成了科技大国。

6.牛皮西红柿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一家实验室宣布他们成功地将牛的基因移植到西红柿的基因上,结果他们得到了一个果皮似牛皮、果肉似西红柿的成品。这一发现轰动世界。据消费者报告指出,这个牛皮西红柿的消息其实是在愚人节那天发布的,经过了一个多月才有人发现。

7.星球大战计划美国总统里根宣布的这个计划煞有介事地宣称,美国将在太空设立三道激光防线,以抵御可能遭受的核攻击。一些不明就里的美国科学家纷纷指出其不可操作性,但前苏联却信以为真,先后投资数千亿美元,以求也搞一套星球大战体系,结果是人财两空。数年后,美国政府宣布,星球大战计划是为了欺骗前苏联政府白花钱的一个诡计,美国从没有为这个设想投资过一分钱。

星球大战计划也就是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之战略防御计划,简称星球大战(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亦称 Star Wars Program,简称SDI。)台湾称“星战计划”。1985年1月4日由美国政府立项开发,定名为: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计划,计划于1994年开始部署,于20世纪90年代宣布中止。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外太空洲际战略导弹和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

计划由“洲际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和“反卫星计划”两部分组成。其预算高达1万多亿美元。拦截系统由天基侦察卫星、天基反导弹卫星组成第一道防线,用常规弹头或定向武器攻击在发射和穿越大气层阶段的战略导弹;由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摧毁穿出大气层的分离弹头;由天基定向武器、电磁动能武器或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攻击在再入大气层前阶段飞行的核弹头;用反导导弹、动能武器、粒子束等武器摧毁重返大气层后的“漏网之鱼”。经过上述4道防线,可以确保对来袭核弹的99%摧毁率。同时在核战争发生时,以反卫星武器摧毁敌方的军用卫星,打击削弱敌方的监视、预警、通信、导航能力。由于系统计划的费用昂贵和技术难度大,许多计划中的项目,如著名的“X-30”,“X-33”等最终无限期延长甚至终止。加上苏联后来的解体。美国在已经花费了近千亿美元的费用后,于20世纪90年代宣布中止“星球大战计划”。“洲际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是根据导弹从发射、飞行到命中目标过程的特点,建立包括4层防御网的防御系统:第一防御层是助推期防御阶段。由于导弹从助推器点火至穿过大气层阶段,导弹飞行时间一般持续3~5分钟,会释放出大量炽热气体,并产生强烈的红外线或可见光,很容易被探测到。因此,防御系统必须及时探测到导弹的发射点、导弹类型和控制中心,迅速摧毁导弹的助推器。这一阶段的防御非常关键,因为发射后的导弹在助推后期会放出若干个分弹头,包括再入飞行器的假目标,这将给以后的防御阶段增加极大的困难。因此,此阶段摧毁一枚导弹,相当于其后防御阶段摧毁数个弹头和数以百计的诱饵,效费比高。按计划每颗反导卫星可摧毁100枚以上的导弹,摧毁率可达99%。

第二防御层是后助推期防御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持续6分钟,导弹母舱将放出多个弹头飞向不同的目标,再入飞行器、假目标和其他辅助穿透设备也在此时被释放。它们沿弹道曲线惯性飞行,穿出大气层飞向目标。这一防御阶段使用陆基或舰载激光武器摧毁漏网的弹头,理论计算摧毁率也可达90%。第三防御层为中断拦截层,即对再入大气层之前飞行的前两层漏网的导弹弹头和突防装置进行拦截。这一阶段导弹飞行时间约10~15分钟,弹头数量多,真假混杂。计划用电磁轨道炮或由地面发射激光武器以及其他非核反导弹武器碰撞杀伤等手段摧毁,按要求命中率也要达到90%以上。

第四防御层为末端拦截层,即对重返大气层后的弹头进行拦截。此时弹头飞临目标只剩几分钟时间,可用反导导弹、动能武器、粒子束等武器摧毁所有漏网弹头,命中率也要达到90%以上。如能达到理论计算的要求,对来袭导弹总拦截率可高达99.999%,如此一来,美国就算装进了保险箱,不用担心在核大战中与对手同归于尽了。随着美国中央情报局冷战密件的曝光,“星球大战”计划被证实是一场彻底的骗局,一时间舆论哗然。大多数人开始相信,“星球大战”计划只是美国政府为了拖垮苏联而采取的一种宣传手段而已。但五角大楼声称,它没有实施,是因为存在技术缺陷。现在许多用于在“星球大战”计划中进行研究、实验的装置仍然发挥着作用。如美国白沙实验场,研究“光束飞船”(用激光代替化学燃料)的激光仍然是来源于星战计划中所使用的仪器。

8.改写热力学定律同样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名侨居英国的斯里兰卡学生宣称,他发现热力学定律是错误的,因为在冰箱中,热水冻结速度快于冷水。与牛皮西红柿一样,这位学生也是4月1日公布他的发现的。

9.活捉外星人

发现外星人在美国平均一天有200起,其中活捉外星人报告平均一天便有10起以上。可笑的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经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凡宣称见过外星人的人,都不可能真的见过外星人。

美国UFO(不明飞行物)爱好者每年都会聚集在美国内华达州375号高速公路附近,研究UFO。由于经常有人称在这条公路附近发现UFO,1996年,当地政府干脆将这条长157公里的公路命名为“外星人高速公路”。

驱车行驶到拉斯维加斯西北约130公里就到了375号高速公路与新郎湖公路的交界处,在这里就可以看见远方一大群UFO爱好者正用高倍望远镜遥望着天空。路边竖立着的375号高速公路路牌上,用怪异的英语字体写着“外星人高速公路”,路牌上被UFO爱好者贴上了各种各样和UFO有关的标记。

10.次声武器1984年,法国几名科学家宣布,他们发明了次声武器,只要一开动它,它便会发出次声,杀死方圆10公里以内的人。他们称他们曾不小心开动过它。

次声武器就是一种能发射频率低于20赫兹的次声波,使其与人体发生共振,致使共振的器官或部位发生位移、变形、甚至破裂,从而造成损伤以至死亡的高技术武器。次声武器具有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设施等特点,是世界各国军方争相研制的非致命武器,并将成为未来战争中非常重要的新概念武器。次声武器具有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不污染环境和破坏设施等特点,军事科学家已把它列为未来战争中新概念武器的重要成员。它将成为新世纪战场上的新宠利器。

次声波武器虽是强大、厉害的武器,但却存在着固有的缺陷。首先,次声波不易聚焦成束,实现定向聚焦发射相当困难,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敌我不分,容易误伤,且在空旷的环境中难于产生高强次声波;其次,次声波很长,因而定向困难;再次,它的聚焦尺寸太大,一般很难实现。不管怎么说,次声武器的问世,世间又多了一种杀戮的方式。由于次声武器对环境、自然生物及非战斗人员所产生的巨大的破坏作用,该武器是否应当投入实战值得商榷。

霍金带你寻找第四维空间 探索如何穿越时空

据香港《文汇报》23日报道,达芬奇传世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如何产生似有若无效果,一直是个谜。最近有科学家透过X光分析,首次破解这谜团,原来达芬奇使出招牌绝技“晕涂法”(Sfumato),整幅画融合了共40层超薄油彩,而且达芬奇可能先把油彩涂在手指,再抹在画上。

厚度仅为头发的1/50

科学家透过高能X光,详细分析蒙娜丽莎脸上不同层次的颜料排列及成份。科学家发现,画作共享了40层极纤薄的油彩,每层厚度仅2微米(头发厚度的1/50)。油彩由些微不同的颜料组成,营造出蒙娜丽莎嘴角模糊和阴影效果,令人隐约感到她在微笑,但仔细看时笑容就消失无踪。

由于画作上没画笔的痕迹,科学家估计达芬奇是把油彩涂于手指上绘画。带领研究小组的沃尔特表示,纤薄油彩是画作引人入胜的关键。能使用如此纤薄的油彩,证明达芬奇功力极深厚。同时,由于每层颜料都要数月才能风干,估计这种特殊效果可能花了数年时间才能完成。

中国古人类神秘消失 中国人祖先是纯正非洲人

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DNA分析得出结论: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因为强有力的科学支撑,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可是,如果金力教授的结论是真的,为什么我们跟非洲人长得如此不同?那些在中国考古发现的古人类的后代又都去了哪里?他们是被远道而来的非洲人干掉的吗?

所有现代人的祖先是20万年前的一个非洲妇女?

记者找到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谭婧泽老师,她告诉记者,金力教授发表的这个关于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观点早在2001年就已经问世了。当时他带领一个研究团队专门就中国人的遗传分子进行了研究,他们想研究中国人到底起源于哪里?是否如前人所说的全世界的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最后他们得出的结果和前人得出的结果竟是一致的。

金力教授他们提出的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1987年的时候就有人推出整个人类都起源于非洲。最早推断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是卡恩和威尔逊两位科学家。

1987年初,卡恩和威尔逊等人提出,将所有婴儿的线粒体DNA向前追踪,最后会追到大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即现今全世界人的祖先。大约在13万年前,她的一群后裔离开了其生活的非洲家乡,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代替了当地的土著居民,最后在全球定居下来,演化成了现代的不同人种。于是有人把这种理论叫做“夏娃理论”。认为现代人类是单一起源并来自非洲。

此后,越来越多的遗传学证据都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的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1998年中国科学家褚嘉祐等人利用30个常染色体微卫星位点分析了南北人群和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遗传结构,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和进化树聚类分析都支持现代中国人来源于非洲,并经由东南亚进入中国大陆。

由于微卫星位点突变率较高,对研究较久远的人类进化事件和人群迁移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等人发展了一套Y染色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简称SNP)研究理论,来研究中国人的起源问题。而Y-SNP这套研究理论,也就是金力、李辉他们运用的研究理论。

这个惊天结论是从一个古老的DNA分子引出的

在2001年的时候,金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全球权威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Y染色体遗传学证据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论文,这篇文章从DNA的角度分析,得出了“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这个结论。

在谭婧泽老师提供的这篇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论文中,记者了解到,金力教授他们是通过人类基因中的Y染色体的遗传特性来研究人类起源的。为什么选用Y染色体?是因为Y染色体从遗传角度来说相对更单纯。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套染色体,一套来自父亲,一套来自母亲。在这些染色体中,Y染色体是男性染色体,只由父亲一方遗传而来,这就减少了基因突变率,所以通过Y染色体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基因遗传的“历史轨迹”,因此,包括金力教授在内的很多遗传学家都把这种遗传物质作为研究现代人类起源的最佳材料。

金力他们利用了3个古老的Y染色体上的SNP作为研究重点,即M89、M130和YAP这3个古老的Y-SNP,这3个Y-SNP又都是在M168突变型的基础上产生的3个突变类型。

为什么用M168这个遗传分子?金力他们在文章中这样解释,“据认为,M168是人类在非洲时产生的突变型,其原始型只出现在东非人群,除非洲以外的现代人及部分非洲人都带有M168的突变型,M168是现代人类单一起源于非洲的最直接证据。”

科学家怎样通过DNA推断古人类生活年代

有人会奇怪,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一个DNA分子的年代的?为什么说M168在原始的非洲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这个DNA的存在时间是怎么推断出来的?

同为复旦大学现代人类研究中心的李辉副教授在一次访谈中解释说道,分子人类学用的是非基因的DNA序列。因为基因是有生理功能的,是不能随便变化的。如果基因随便变的话,我们人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影响。

而在他们的分子人类学研究里,在研究的材料方法上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非基因,一个是单倍遗传。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DNA就是单倍遗传分子。在Y染色体上,基因也很少,大部分都是非基因序列。在非基因序列中,会分析两种突变类型。一种叫做单核苷酸多态突变(即SNP),它的突变很罕见,也很稳定。同一个突变历史上不会重复出现,也不会变回去。所以全世界Y染色体各种类型的结构关系就是据此构建的。另一种叫做短串联重复突变(STR),这种突变是在不断变长变短的,而且变化是匀速的。所以只要调查到突变的总量,再除以突变的速度,就可以得到Y染色体各种类型的产生时间了。

也就是说,通过这种叫做SNP和STR的DNA分子的突变规律,突变分子的出现时间可以被推断出来。M168这个突变分子的出现时间也就可以推断出来了。

中国人的DNA都带有非洲的遗传痕迹

金力他们从中国各地找了近1万例男性随机样本做实验,通过研究发现,所有样本都只具有M168仅有的三种突变。也就是说,这9988例样本中,M89、M130和YAP这3个最古老的遗传分子只发生了三种突变:一种突变成了M89T、M130C和YAP-,发生这种突变类型的个体最多,有9329例,占93.4%;一种突变为M89C、M130T和YAP-,这种类型的比例占3.7%,有370例;最后一种突变为M89C、M130C和YAP+,有290例,占2.9%。除了这三种突变外,没有其他新的突变种类出现。

这个结果和除非洲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的基因分型结果是一致的,就是说M168在非洲之外的地区没有出现新的突变,也都是只出现了这三种突变,只有有新的突变样本出现才能说明中国人不一定都是起源于非洲。

所以,金力他们检测的这近1万名中国男性的样品全都携带有来自非洲的“遗传痕迹”,这从另一个角度又支持了非洲起源学说。

这个结果也出乎金力他们的意外。

金力他们除了想找到是否存在中国独立起源的证据,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考察这3个古老的Y染色体单倍型的分布频率,来研究中国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结构、分布特点及其与中国周边地区人群的遗传关系。通过这些遗传分子如何能知道人类的分布和变迁情况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民族的遗传分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共性。在金力他们的研究中,他们通过M89、M130和YAP发生的三种突变类型,就可以推断出中国各民族人群的分布和迁徙过程,比如突变成M89T、M130C和YAP-这种类型的人在汉族人群中出现的几率最大,样本中汉族人数也最多,达到93.4%。而其他两种突变型在少数民族人群中出现几率大。根据现有民族的分布特点,大致就可以推断出人类的迁徙和发展情况。

李辉曾经以自己的DNA分子做研究,来推断自己的祖先大概来自哪里。他从自己的Y染色体上看到,他的Y染色体是O1型,根是在北部湾沿岸、海南以西那一部分。O1的发现能追溯到两万多年前,大概到了一万多年前的时候,就扩散到了广东、台湾、福建这些地方。到了8000年前的时候开始到了今天的江浙沿海一带。O1型的Y染色体大约是七八千年前到达江浙沿海的这一批人的类型,是这里的原住民类型,所以他推断自己祖先的历史是一万多年前在广东,到了八千年前到了浙江、上海。

同理,科学家也能推断出非洲人是如何迁徙到世界各地的,包括中国。但非洲人是如何克服沿途遇到的各种障碍而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比如他们是如何翻越高山、走过大河,又如何克服地区间不同的气候条件而生存下来的?对于这个问题,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李士林老师说,人类的祖先在迁徙过程中没有什么目的性,主要看哪里的环境适合生存,就会往哪里走。

根据当时的地理环境条件来看,非洲人应该会沿着海岸线往世界各地分散,因为海岸线上可以同时获取陆地和海洋中的食物,方便他们生存发展,队伍也会越来越大,从而延伸到全世界,包括中国。

为什么说我们的祖先是纯正的非洲人

但即便古代非洲人克服了自然环境阻碍,来到了世界各地,包括中国,而为何独独非洲人成了我们的祖先,而当时生活在本土的人类群体他们又都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遗传科学家能这么肯定地说现代人都是非洲人的后代呢?而不是本土人的后代或者说是本土人和非洲人杂交的后代呢?

对于这个问题,金力他们是这样解释的,他们在做实验之初,也是带着对非洲起源说的疑问来做的,他们也考虑过本土人类遗留下来的可能。毕竟,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出土了很多本土古人类的化石,并且这些古人类化石在时间和形态上都呈现出良好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而为何最终现代人都成了非洲迁徙过来的人的后代了呢?是否有可能存在本土人类的遗传?

所以金力他们才从中国取了这么多样本来实验,试图找到和过去发现的样本有不同的地方,即M168这个突变型有了新的突变,但是结果依然没有。所以金力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跟之前的结论一样,中国人也是来自非洲的。

本土人类是怎样消失的呢

而本土古人类都去了哪里,金力他们仔细研究中国出土的化石证据后发现,在古人类和现代人之间存在着断层,所有属于古人类的化石都有10万年以上的历史,而现代人类的化石都不到4万年(大多数在1万~3万年间),也就是说至今没有发现5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这一直接证据来支持多地区起源假说。金力他们分析后认为,这种化石上出现断层也并非偶然,因为,东亚大陆在这一时期大多数的生物物种都已经灭绝了。

5万~1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断层与第四纪冰川期在该地区存在的时间大致相符,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使得这一时期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东亚,以及其他地区绝大多数生物种类难以存活,包括本土人类。而非洲,因为靠近赤道,温度相对较高,那里的古人得以繁衍存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的孔兴功老师告诉记者,在冰川期,赤道地区的温度平均也就比现在下降1-2℃左右,而越往两极,温度就下降得更多。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使得生活在靠近赤道的这部分非洲人生存了下来,而其他大多数地区的古人都消失了。被誉为欧洲人起源的尼安特人就被推断是在2万年前左右灭绝的,因为这时候正是冰川期的最盛期。

而非洲人正是在冰川期结束后,也就是大约6万年前由非洲开始往东南亚由南至北进入了中国大陆,从而取代了中国大陆上的冰川期前的古人类,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从金力教授的观点来看,似乎中国人起源于非洲是铁定的事了。但人们对此还是有很多疑问,最大的疑问就在于,仅从几个遗传分子就能看出整个人类迁徙发展的过程了吗?所以还有一部分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DNA遗传分子的说法不能完全排除本土人类也有遗留下来并繁衍后代的可能。

铲形门牙和眼眶形状藏着我们的身世秘密

地质学家为何支持“中国人本土起源说”?

DNA检测,到底可信度有多高?

的祖先究竟起源于哪里?面对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提出的“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观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吴新智院士坚持认为:中国本土古人类从未灭绝,他们进化成了现代中国人。换而言之,现代中国人是一脉相承的。那么,吴院士的依据是什么,能经得起推敲吗?

金力他们除了想找到是否存在中国独立起源的证据,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考察这3个古老的Y染色体单倍型的分布频率,来研究中国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结构、分布特点及其与中国周边地区人群的遗传关系。通过这些遗传分子如何能知道人类的分布和变迁情况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民族的遗传分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共性。在金力他们的研究中,他们通过M89、M130和YAP发生的三种突变类型,就可以推断出中国各民族人群的分布和迁徙过程,比如突变成M89T、M130C和YAP-这种类型的人在汉族人群中出现的几率最大,样本中汉族人数也最多,达到93.4%。而其他两种突变型在少数民族人群中出现几率大。根据现有民族的分布特点,大致就可以推断出人类的迁徙和发展情况。

李辉曾经以自己的DNA分子做研究,来推断自己的祖先大概来自哪里。他从自己的Y染色体上看到,他的Y染色体是O1型,根是在北部湾沿岸、海南以西那一部分。O1的发现能追溯到两万多年前,大概到了一万多年前的时候,就扩散到了广东、台湾、福建这些地方。到了8000年前的时候开始到了今天的江浙沿海一带。O1型的Y染色体大约是七八千年前到达江浙沿海的这一批人的类型,是这里的原住民类型,所以他推断自己祖先的历史是一万多年前在广东,到了八千年前到了浙江、上海。

同理,科学家也能推断出非洲人是如何迁徙到世界各地的,包括中国。但非洲人是如何克服沿途遇到的各种障碍而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比如他们是如何翻越高山、走过大河,又如何克服地区间不同的气候条件而生存下来的?对于这个问题,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李士林老师说,人类的祖先在迁徙过程中没有什么目的性,主要看哪里的环境适合生存,就会往哪里走。

根据当时的地理环境条件来看,非洲人应该会沿着海岸线往世界各地分散,因为海岸线上可以同时获取陆地和海洋中的食物,方便他们生存发展,队伍也会越来越大,从而延伸到全世界,包括中国。

为什么说我们的祖先是纯正的非洲人

但即便古代非洲人克服了自然环境阻碍,来到了世界各地,包括中国,而为何独独非洲人成了我们的祖先,而当时生活在本土的人类群体他们又都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遗传科学家能这么肯定地说现代人都是非洲人的后代呢?而不是本土人的后代或者说是本土人和非洲人杂交的后代呢?

对于这个问题,金力他们是这样解释的,他们在做实验之初,也是带着对非洲起源说的疑问来做的,他们也考虑过本土人类遗留下来的可能。毕竟,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出土了很多本土古人类的化石,并且这些古人类化石在时间和形态上都呈现出良好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而为何最终现代人都成了非洲迁徙过来的人的后代了呢?是否有可能存在本土人类的遗传?

所以金力他们才从中国取了这么多样本来实验,试图找到和过去发现的样本有不同的地方,即M168这个突变型有了新的突变,但是结果依然没有。所以金力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跟之前的结论一样,中国人也是来自非洲的。

本土人类是怎样消失的呢

而本土古人类都去了哪里,金力他们仔细研究中国出土的化石证据后发现,在古人类和现代人之间存在着断层,所有属于古人类的化石都有10万年以上的历史,而现代人类的化石都不到4万年(大多数在1万~3万年间),也就是说至今没有发现5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这一直接证据来支持多地区起源假说。金力他们分析后认为,这种化石上出现断层也并非偶然,因为,东亚大陆在这一时期大多数的生物物种都已经灭绝了。

5万~1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断层与第四纪冰川期在该地区存在的时间大致相符,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存在,使得这一时期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东亚,以及其他地区绝大多数生物种类难以存活,包括本土人类。而非洲,因为靠近赤道,温度相对较高,那里的古人得以繁衍存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的孔兴功老师告诉记者,在冰川期,赤道地区的温度平均也就比现在下降1-2℃左右,而越往两极,温度就下降得更多。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使得生活在靠近赤道的这部分非洲人生存了下来,而其他大多数地区的古人都消失了。被誉为欧洲人起源的尼安特人就被推断是在2万年前左右灭绝的,因为这时候正是冰川期的最盛期。

而非洲人正是在冰川期结束后,也就是大约6万年前由非洲开始往东南亚由南至北进入了中国大陆,从而取代了中国大陆上的冰川期前的古人类,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从金力教授的观点来看,似乎中国人起源于非洲是铁定的事了。但人们对此还是有很多疑问,最大的疑问就在于,仅从几个遗传分子就能看出整个人类迁徙发展的过程了吗?所以还有一部分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DNA遗传分子的说法不能完全排除本土人类也有遗留下来并繁衍后代的可能。

铲形门牙和眼眶形状藏着我们的身世秘密

地质学家为何支持“中国人本土起源说”?

DNA检测,到底可信度有多高?

祖先究竟起源于哪里?面对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提出的“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观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吴新智院士坚持认为:中国本土古人类从未灭绝,他们进化成了现代中国人。换而言之,现代中国人是一脉相承的。那么,吴院士的依据是什么,能经得起推敲吗?

关于这个问题,吴院士的回答是:不是所有的古人类死后,骨骼都会变成了化石并且能够保存,而且能够被后人发现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沈冠军教授支持吴新智教授的观点。他告诉记者:“通过测量和遗骨埋在一起的矿物中的宇生核素的衰变情况,就可以得出它们被埋藏的时间。”他和其他研究人员,通过测量和遗骨埋在一起的矿物中的宇生核素的衰变情况,测定了距今三四十万年到四五百万年前地质事件的年代,结果也十分有利于现代中国人起源于本土古人类的观点。“南京猿人”是我们的祖先吗

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南京猿人”骨化石的发现者之一许汉奎,也赞同人类“多地起源”。许汉奎告诉记者,“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是农民在开采葫芦洞古熔岩洞时偶然发现的。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第一时间派出了几位专家去实地考察,其中就有他。作为“南京猿人”骨化石的发现者之一,许汉奎始终参与了化石的研究。

后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成功复原了“南京猿人”1号头骨化石原貌。研究表明,这颗头骨的主人是一个21岁到35岁之间的女性,生活在距今约60万年前,生前可能患有骨膜炎。她具有北京直立人的许多形态特征,并与中国不同时代的古人类化石有遗传联系。“南京猿人”2号头骨化石复原后,显示其是个壮年男性,处于直立人到智人的过渡阶段。和1号女性南京猿人相比,他要更进步一些,有可能处于猿人向智人过渡的阶段。两个头骨之间可能存在着十多万年的差距。这证明了中国古人类是存在连续进化的。

许汉奎研究员认为,“南京猿人”为人类“多地起源说”提供了证据。

我们的铲形门牙是哪个祖先留的

面对现代人起源的争论,邢松博士认为,从现已发掘出来的古人类化石的牙齿来看,也可以证明,我们的祖先是一脉相承的。邢松告诉记者,牙齿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基因表现成分。中国人作为东亚黄种人,有一个有别于其他人种的明显生理特征——铲形门牙。这种门牙你可以自己去感觉:用舌尖舔自己上门牙内侧,然后再舔下门牙内侧,就会发现,上门牙内侧是凹进去的,而下门牙内侧则是平的、不凹的。如果从门牙后面看,牙齿的两边鼓出来,中间凹进去,就像煤球铲子一样。这种门牙,至今还存在于80%以上的中国人口腔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代欧洲人只有大约5%有铲形门牙,非洲黑人大概有10%。中国境内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都具有同样的门牙,这就说明在中国的人类进化是一个连续过程。

此外,从面部特征上,中国古人类化石有一系列共同点:面孔扁平,鼻额角较大;鼻梁扁塌,眼眶呈长方形,外侧的骨骼表面比较朝向前方,鼻腔前口与眼眶之间的骨表面比较平或微凹。早期标本的脑颅前部都有或强或弱的矢状脊,脑颅最宽的部分靠近前后径的1/3处,而额骨隆起最高处在脑颅下半部。这也具备延续性,基本和我们现代中国人相似。而这些都是非洲人所不具备的。

100多万年来,“中国人”一直用最简单的石器

此外,大量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的出土,也佐证了现代中国人来自非洲的观点很难成立。在巴勒斯坦,考古学家发现了大约10万年前的石器,由于其精致程度和易使用性较高,它属于第三模式,比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石器先进许多。这一地区是非洲古人类进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如果按照遗传学家的说法,中国人的非洲祖先在大约10万年前走出非洲,6万年前到达中国,然后完全取代中国本土古人类的话,那么,这些途经西亚的非洲祖先就应该具有制作“第三模式”石器的技术,中国在那以后的石器也应该属于“第三模式”或更高级的模式。

但事实上,中国古人类自从170万年前制造出最基本的石器后,这样的简陋石器一直沿用到3万多年前。目前,考古学家发现中国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中,98%都停留在“第一模式”阶段。如果我们的祖先是在6万年前从非洲来的,为什么没有带来先进的石器制作方法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和古人类研究所的黄万波研究员在三峡研究古人类有二十多年,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他认为东亚人类化石的体质特征一脉相承。不但如此,东亚古人类的文化也一脉相承,和世界其他地方都不一样。比如说,非洲的石器中“手斧”占据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有170万年的历史,一直用到5万年前。这些手斧大多用黑曜做成,这是因为非洲的火山活动很丰富。而中国的手斧不太多,大多是砍砸器,材料取自河滩上的石英砂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也认为,上百万年来,中国古人类留下的许多考古材料都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的远古文化发展表现出连续性的渐进特征,没有出现过中断,也找不到被外来支替代的迹象。

不排除我们是“杂种”的后代

但吴院士也不排除现代中国人的祖先也掺杂了外来的人,包括非洲、欧洲“移民”,他们来了之后,和当地人进行杂交,然后产生后代。他把这种在连续进化的同时,有少量地跟境外杂交现象,叫附带杂交。“附带”二字就是说跟境外杂交的情况比较少,多是其自身的不断进化。

比如说跟欧洲、东南亚的还有混杂、杂交,就是基因的交流。基因的交流有一些形态上的证据,比如说眼眶,中国大部分人类化石的眼眶都是长方形的,而考古学家在广东地区发现的马坝头骨的眼眶明显是圆的。眼眶的形状,是基因决定的,那么,这个基因是从哪里来的?在中国找不到根源。而在欧洲,这种圆形眼眶的比例就比较高。我们完全可以假设,这个圆眼眶基因的主人是从欧洲“移民”过来,并和当地人成功“融合”了。另外,考古学家发现,广西柳江头骨的枕部鼓起来了,四川、云南各有一个头骨也有这样的构造,这些都是比较晚期的。中国再早的头骨都没有这个构造。而在欧洲,三万五到十万年前具有这种构造的头骨比例相当高,十个头骨当中有九个都有这个。所以说这个基因完全有可能是从欧洲过来的。除此之外,中国古人类还有个别的头骨的鼻梁是比较翘的,这个在中国也找不到根源,可能就是从欧洲或者是非洲过来的,因为那里翘鼻梁比例较高。

许汉奎研究员也认为,“南京猿人”2号头骨额骨上的正中矢状隆起低而宽,也与欧洲和非洲直立人及早期智人相近,也证明了中国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附带杂交现象。

吴院士认为,这种杂交在早期是比较少的,但到了晚期,因为人的活动能力强了,交往越来越频繁,所以到后面的几千年就相当频繁了。外来的基因多了以后,就把原来那样的基因组成冲淡了。因此,中国现代人的眼眶有的是长方形的,有的就是圆的,或者是在两者之间的。

用检测DNA来推测人类历史,可信度要打折

许汉奎研究员认为,用现在活人的DNA来推测人的历史,显然还有一些不确定性。那么,我们为何不可以从化石当中提取DNA来研究呢?

其实,早在1974年,国外的专家就在澳东南部一处距今约六万年前的人类遗骸中,成功提取了线粒体DNA。当时的结论是:它与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现的、据认为是源自非洲的早期现代人类的古老DNA在遗传上没有联系。这一结果表明,在澳大利亚出现的早期现代人,其演化路线独立于非洲古人类之外。这个发现质疑了学术界流行的“走出非洲”理论。

不过,对于从化石中提取DNA进行研究,许汉奎告诉记者,这也有不妥之处,“化石在地下埋了那么多年的岁月,DNA虽然具有稳定的特征,但作为有机的东西,它遇到水后会分解。从骨头到形成化石的过程中,一定是有水在参与。化石形成后,其中的氨基酸链条早就断了。”换句话说,化石中DNA极易受到污染。据介绍,美国曾在地下600多公尺下挖出恐龙的骨头,作了详细的DNA分析,结果却被德国证实样本早已被污染。许汉奎认为,到目前为止,也只有琥珀里的小昆虫的DNA测定,是可以确定其遗传问题的。

对于用检测DNA的方法来推论现代人类的起源问题,吴院士有自己的看法。他曾在2002年看到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文雄和他的研究组发表了一篇文章,深受启发。文章大概的意思是:每一个遗传位点,会捕捉人类历史的一小段,只有对足够多的遗传位点做了研究之后,才能对人类进化的历史达成一个共识。因此,用检测少量的DNA法去推测整个人类的历史,其结论的确有待斟酌。

很显然,现代人类的起源要比想象中复杂得多。无论是遗传学界还是考古学界的学者都仍将在这一领域继续争论,不断探索。

1934年辽宁营口坠龙事件

在《营口市志》第一卷中记述:1934年8月8日午后,辽河北岸东小街一农民在附近苇塘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有一角,长约1米余,脊骨共29节。伪营口第六警署将其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陈列数日,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说,这个怪物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距离入海口20公里处。

肖素芹老人:当年9岁,她爸爸是给地主赶马车的,当时很多人都说在田庄台上游发现一条“活龙”,于是赶到那里。爸爸就把她放在马背上,扶着她看。她所看见的“龙”方头方脑,眼睛很大,还一眨一眨的,而身体为灰白色,弯曲着蜷伏在地上,尾巴卷起来,腹部处有两个爪子伸着,而让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感觉这条“龙”有气无力,眼半睁半闭,再加上眼睛有些发红,很多人都说是天气太热的缘故,于是在龙的上面搭了个棚子为它避暑,还有人抬水往它身上浇,让它得以“解暑”。后来,下了很长时间的大雨,这条“龙”就不见了。

当时,老百姓认为天降巨龙是吉祥之物,人们有的用苇席给怪兽塔凉棚,有的挑水往怪兽身上浇,为的是避免怪物身体发干。据说,人们都非常积极,即便是平日里比较懒惰的人也都纷纷去挑水、浇水。而在寺庙里许多百姓、僧侣每天都要为其作法、超度,此举一直持续到又一次的数日暴雨过后,这只怪物神秘地消失了为止。

然而,连续二十多天大雨后,这个怪物第二次又奇异地出现了,这次出现是在距辽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中,此时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难闻的尸骸:

据杨义顺老人回忆:在发现“龙”骨之前,曾听大人们说芦苇荡里总有噼里啪啦的响声,而且还有“呜……”像牛一样的叫唤声,听起来很沉闷,还能听到挣扎的声响,后来就没有动静了。当时,营口地区已经连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街路上全都是水,一些房屋因进水太多而倒塌。雨停后,随着北风吹过,空腥臊味很大,看管苇塘的一名卢姓工人顺着怪味寻找,发现大片大片芦苇倒伏,拨开后进去一看,吓了一大跳:里面赫然躺着一个已经死去的庞大动物!该工人吓得转身就跑,回到家里大病了一场。百姓们听说之后,结伴前去观看,并且报告给了当时的政府。当时西海关附近的一家防疫医院人员穿着白大褂,给已经生蛆的动物尸体喷射了消毒水。“龙”骨被抬出来后,有人用4个船锚系上绳子将骸骨围成一圈,供大家参观。

孙正仁:光骨头不是原来的龙型,画的那个、描得那个不是那个型,就是挺长的,挺大的头,两个大角一米多长,不止一米三、四尺,长两根。趴在地上,身上弯弯曲曲的,能有十几米这么长。

原营口市著名正骨医生马子臣(曾亲眼见过“龙”骨)的儿子马国祥记得父亲曾对他说过,骸骨被发现时,肉还没有完全腐烂,看上去特别像“龙”。

记者翻阅1934年8月12日《盛京时报》时惊奇地发现,此“龙”竟然有“爪”,而且还用“爪”挖了一个近17米长,6米多宽的土坑,说明“龙”后曾经挣扎过。

相关记载:“……该龙体气参天,头部左右各生三支甲,脊骨宽三寸余,附于脊骨两侧为肋骨,每根约五六寸长,尾部为立板形白骨尾,全体共二十八段,每段约尺余,全体共三丈余,原龙处,有被爪挖之宽二丈长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该龙骨尚存有筋条,至皮肉已不可见矣。”

这些特征也进一步验证了龙的看法。

据几位老人讲,当年有关方面曾邀遍老渔民辨认,但没一个人认识怪物尸体。人们议论纷纷,普遍认为是“龙”。

营口伪第六警察分署组织人力,将其尸骨分解后运到南岸,在西海关前空场上按原状摆放,任人参观。

当时的《盛京时报》派人采访,也称之为“龙”、“天降龙”、“营川坠龙”、“巨龙”等,同时还配以照片,图文并茂。营口市民争相观看,附近城市专程来参观者也络绎不绝,购买往返营口的火车票因此紧张起来。后又有报道说,营口水产高级中学校渔捞科张老师判定“确系蛟类”。

当时的营口美大照相馆和英明照相馆洗印了大量“龙”骨展览的照片,在二本町胡同附近沿街贩卖,一些从外地来营口参观“龙”骨的人,争先恐后购买“龙”骨照片带回去给家人欣赏。

李滨生:记得那一年我十岁,在70年前,在西海关露天展览围的一圈是锚,舢板下固定船的锚用那个间断着围起一个圈,用绳子拦着,地下洒着白灰,因为人很多也挤不进去。随着人流的移动才能到前边看,人都有一个好奇心理去看,只是传说中有龙,实际生活中没有见过的机会,都很好奇,去看。重点都看头,它很长,有两三丈长,十米左右,立着。脊梁骨朝上不像鱼。奇怪的是头上有角,任何水族没有角。

翻阅相关资料,记者看到了1934年8月14日《盛京时报》刊登的“龙”骨照片复印件,虽然年代久远,加上受当时摄影技术以及种种因素制约,只能依稀看出头戴草帽观看“龙”骨展览人群的模糊身影,然而画面中一具长长的动物骸骨及其头上生出的两只长角依然清晰可见。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社会秩序混乱,水产高级中学也几经搬迁,偌大的骸骨就这样遗失了。

1939年,16岁的孙正仁来到大连给人做管家,女主人的丈夫是营口商会会长的弟弟。孙正仁深得主人的赏识,1941年离开大连时,女主人把一段“龙”骨当作奖赏给他。据介绍,女主人手中的龙骨大约有三斤多重,呈白色条状,骨头底端约有碗口大小,慢慢向上延伸越来越细,直至最尖端。骨头表面的白色釉面很亮,大家说是‘龙’牙。女主人告诉他,这是曾经在营口展览的龙骨。

6月16日上午,孙正仁老人把自己保存了整整六十三年的五块“龙”骨捐献给了市史志办公室,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鉴定一下他手中的骸骨。

南方晨报2004-12-3 报道

9月9日早6时,《走进科学》栏目编导奚洋、摄像赵发仲和营口史志办一行人,带着当年《盛京时报》发表的“龙骨”照片和孙正仁老人捐献的“龙骨”,让自然博物馆的研究员鉴定。一致认为这几块“龙骨”为史前第四纪,距今约一万多年的野马化石,并非“龙骨”。

而对于《盛京时报》上的“龙骨”照片的认定,两位专家产生分歧:赵永波副研究员认为有可能是当年一条搁浅的须鲸;而刘金远高级工程师认为,因为照片不是特别清晰,但根据形状看有可能是恐龙。

当史志办的工作人员回到营口后,他们立即把各种标本照片与营口“龙骨”照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和比较,给出了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营口“龙骨”照片上的海洋生物有可能是须鲸。另一种则认为营口“龙骨”照片上的海洋生物有可能是一种还未被人类认知的动物。

摄制组拍摄了一组各种恐龙和各种类别鲸的标本照片。最终揭谜底为鲸类。

对于此次拍摄,奚洋认为,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就是想把自然之谜用科普的形式,从科学的角度揭示出来,以给观众一个满意的说法。

可见,节目主编目的就是要给个“科学解释”,不管是否圆满,最终选择了鲸鱼的说法。央视最后在专题片和新闻稿中总结道:经过科学论证,它不过是一个流传了70年的神话。当水退潮去,迷失方向的巨鲸,搁浅在辽河边的芦苇丛中,成就了这个七十年的神话。

央视的《破解七十年谜团》播出的当晚,营口一位80多岁的老人柴寿康对“须鲸说”提出质疑。随后,营口的黄振福、张顺喜两位老人也提出质疑。当年这3位老人都亲眼在营口看到过“龙”。

中央电视台关于龙的悬案

三位老人分别是:蔡寿康、黄振福、张顺喜。蔡寿康老人告诉记者,七十年前,他9岁,当年他住在营口市河北中小街,也就是当年人们在苇塘中发现“龙”的地方附近。但他当年看到的“龙”,比苇塘中的更“活龙活现”。

七十年前的一个夏季,一天下午大约5时左右,蔡寿康和黄振福、张顺喜以及曹玉文(78岁)等几个孩子一起在外面玩儿,蔡寿康突然发现在营口市造纸厂方向的天空有一条“龙”,他立刻告诉黄振福、张顺喜和曹玉文,小伙伴们同时抬头往天上看,同时看到了“龙”。“是否是当时一种幻觉,或者是云彩像龙?”记者昨日再三提出疑问。蔡寿康老人说:绝对不是,我们当时看得非常清楚。对看到的“真龙”,三位老人做了这样的描述:也就是15秒左右的时间,当时是阴天,那条“龙”是灰色,在云中动弹,动作和蛇一样,和现在画上画的一样,头如牛头,头上两只角,是直的,嘴上有胡须,两个长须,大眼睛凸出,身长大约10多米,身上有鳞,四只爪,和现在的鳄鱼爪一样,尾巴像鲤鱼尾巴。

蔡寿康老人昨日告诉记者,2002年,他曾经给北京动物馆写过信,今年三四月份,他给中央电视台10频道也写过信,全都反映当年他和小伙伴们看到“真龙”的经过,但北京动物馆和中央电视台都没有给他回信。

老人们的质疑

三位老人昨日表示,中央电视台10频道播出的“破解七十年谜团”之后,我们感到很遗憾,因为把当年营口出现过的“龙”,说成是鲸鱼太草率,轻易下结论太早,中央电视台没有任何根据说明世界上没有“龙”,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亲眼看到过“龙”。再说,当年给“龙”盖席子的还有那么多人,当年曾亲眼见过“龙”的肖素琴老人也健在,中央电视台也采访她了,片子里也有,如果当年出现在营口辽河北岸的“龙”是鲸鱼的话,肖素琴老人不用站在马背上看,因为鲸鱼的高度和马差不多,实际上“龙”并没什么奇怪的,就是一种稀少罕见的动物。

一个大胆的假设

蔡寿康老人昨日大胆提出:十二属相里为什么有“龙”?为什么其他属相都存在,而“龙”没有了?难道我们的祖先在十二属相里惟独瞎编一个不存在的“龙”吗?以科学的角度看待事物是对的,中央电视台不是说现在世界上有许多自然之谜是不解之谜吗?但不能说我们看见过“龙”就是不科学,就是封建迷信,我们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必要撒谎,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撒谎。

龙是靠什么飞起来的——终极解答

认为龙不存在的请证明,我不能证明,所以我喜欢讨论一下“如果真的有龙”,也就是说我是以龙是真实存在过,但是如同恐龙一样,因为生存环境的变化所以灭绝或者进化为完全不同的生物了.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前提就不要看这贴子了。

我看朋友们讨论过许多关于龙怎么飞的贴子,但总是不能满意,比如说反重力说,这首先没有现实的东西可以证明这种飞行方法实现的可行性,也就是基本上是基于理论甚至科幻的,这就让我不满意了,更何况如果龙可以做到反重力,那么他的活动范围应该更多的是在外太空,因为离地面越近重力越大,进入海里更是费力的很。如果反重力是可以开关的,那么龙掉到地面倒是可能了,只是长期适应无重力状态的龙身体结构应该趋于肌肉委缩,所以我们看到传说中的龙一旦掉到陆地上往往是举步维艰,古人曰“龙游浅滩遭虾戏”就是此理了,那在水里却又怎么能行动自如威力无比呢?所以由此可知龙的行动与水有很大关系,而且身体强壮并无任何萎缩,在陆地上不能施展只是因为没有水而已,那在完全无水的太空更是不可能生存。也就是说,完全适应于重力状态的龙平白无故进化出一套反重力的系统的可能性极小。

喷气说,这对于生物来说困难很大,但是进化的极限谁也不知道,所以我并不能证明龙靠喷气飞行是不可能的,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就是传说中的龙并不总是在高速运动中的,而且龙喜欢在云雨中出现,如果龙是靠喷气飞行,气流对云的扰动应该是很明显的,但是并没有任何传说中提到这一点,恰恰相反的是龙的飞行往往被形容的是优雅的,自如的,并且在云中时隐时现,如同跟云彩在玩耍一样的,这对于喷气飞行是基本不可能的。

最后我认为完全有可能的就是龙是靠浮力飞行的,如同鱼有鳔一样,龙也有一个“鳔”,但是这个鳔却完全不同于鳔,因为鱼鳔是一整个,龙鳔却是无数个小空腔;鱼鳔里是气体,龙鳔里却是真空!这完全要靠龙强壮的身体才得以抵抗住巨大的大气压。我设想的龙鳔里面有许多杠杆一样的骨头支撑并控制鳔的张缩,而真空鳔的效能当然要远远大于充满气体的鱼鳔,所以只要龙的身体够强壮,龙鳔内的支撑结构够巧妙,完全可能飞腾在空中,而这肯定要有强壮的身体,所以传说中在天上飞的龙都是壮年的,没有龙的幼儿在天上飞的,就象爬上陆地的都是青蛙而没有蝌蚪一个道理,而且龙是一种“三栖动物”,两栖的青蛙虽然能在陆地上活动却离不开水,龙也一样,虽然能在天上飞也离不开水,喜欢在水汽充足的雨云中玩耍也就好解释了。

总之浮在空中的龙就如同浮在水中的鱼一样,他们的行动也很象,没事时总是悠闲自在的慢慢游动,一旦有惊扰就会极其迅速的游走,而空气中的游动要有更强壮的身体,龙的强壮也就好解释了。龙落到陆地上就难以行动的原因当然与离开水的鱼或青蛙一样,他需要水分湿润皮肤或者其他呼吸器官才能得到氧气的供应,气都喘不过来的话当然就没有力气撑起真空龙鳔,也当然飞不起来了。

我觉得这样的假设几乎可以解释所有关于龙的问题,并且几乎不超出我们现有已知的知识,只有“真空鳔”这个前提很难找到自然界的依据,但是却不同于“反重力说”,因为实现起来并不难,人类也完全可以制造出许多真空的东西并且很简单,比如灯泡制造中就有一个真空的过程,而比玻璃结实的东西有很多吧?如果用更坚韧的皮膜代替玻璃,中间再加上一些疏松却结实的骨架支撑,制造一个浮起来的“灯泡”应该不困难吧?只是体积可能很大,但是想想传说中的龙有多么巨大啊,那是飞在云之上都让人觉得巨大的生物啊,几乎有成千上万个热气球一样大吧,如果体内有极大比例的空腔完全可能飞上天。

另外当龙要进入水中时这些大量的空腔几乎要完全消失,龙的身体也因此缩小了几千倍,但是因为龙与人的距离比在天上时也近了几千倍,所以人们看到的龙的体积仍然与天上一样巨大,而且龙在水面出现时也要比在水中时大许多倍了吧。这也解释了人们为什么没有在水中发现传说中龙那么巨大体积的生物遗骨的原因,缩小几千倍的龙骨最大也就跟鲸鱼的差不多了吧?更何况为了浮于空气中,龙骨一定是极其疏松的,这样是很难保存下来的,想找到龙骨的希望也极其渺茫了。

中央电视台10频道《走进科学》栏目于12月3日播出了纪录片“破解七十年谜团”,认为营口的“龙骨之谜”是一条当年搁浅的须鲸。

昨日,营口市三位当年曾经亲眼见过“龙”的老人对本报记者谈了他们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央电视台的结论下得为时过早,也太草率,并提出质疑。

三位老人都曾亲眼见过“龙”

三位老人分别是:蔡寿康、黄振福、张顺喜。蔡寿康老人告诉记者,七十年前,他9岁,当年他住在营口市河北中小街,也就是当年人们在苇塘中发现“龙”的地方附近。但他当年看到的“龙”,比苇塘中的更“活龙活现”。

七十年前的一个夏季,一天下午大约5时左右,蔡寿康和黄振福、张顺喜以及曹玉文(78岁)等几个孩子一起在外面玩儿,蔡寿康突然发现在营口市造纸厂方向的天空有一条“龙”,他立刻告诉黄振福、张顺喜和曹玉文,小伙伴们同时抬头往天上看,同时看到了“龙”。“是否是当时一种幻觉,或者是云彩像龙?”记者昨日再三提出疑问。蔡寿康老人说:绝对不是,我们当时看得非常清楚。对看到的“真龙”,三位老人做了这样的描述:也就是15秒左右的时间,当时是阴天,那条“龙”是灰色,在云中动弹,动作和蛇一样,和现在画上画的一样,头如牛头,头上两只角,是直的,嘴上有胡须,两个长须,大眼睛凸出,身长大约10多米,身上有鳞,四只爪,和现在的鳄鱼爪一样,尾巴像鲤鱼尾巴。

蔡寿康老人昨日告诉记者,2002年,他曾经给北京动物馆写过信,今年三四月份,他给中央电视台10频道也写过信,全都反映当年他和小伙伴们看到“真龙”的经过,但北京动物馆和中央电视台都没有给他回信。

老人们的质疑

三位老人昨日表示,中央电视台10频道播出的“破解七十年谜团”之后,我们感到很遗憾,因为把当年营口出现过的“龙”,说成是鲸鱼太草率,轻易下结论太早,中央电视台没有任何根据说明世界上没有“龙”,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亲眼看到过“龙”。再说,当年给“龙”盖席子的还有那么多人,当年曾亲眼见过“龙”的肖素琴老人也健在,中央电视台也采访她了,片子里也有,如果当年出现在营口辽河北岸的“龙”是鲸鱼的话,肖素琴老人不用站在马背上看,因为鲸鱼的高度和马差不多,实际上“龙”并没什么奇怪的,就是一种稀少罕见的动物。

一个大胆的假设

蔡寿康老人昨日大胆提出:十二属相里为什么有“龙”?为什么其他属相都存在,而“龙”没有了?难道我们的祖先在十二属相里惟独瞎编一个不存在的“龙”吗?以科学的角度看待事物是对的,中央电视台不是说现在世界上有许多自然之谜是不解之谜吗?但不能说我们看见过“龙”就是不科学,就是封建迷信,我们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必要撒谎,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撒谎。

营口市史志办副主任韩晓东昨日表示,现在还真不好轻易下结论,因为在1944年8月,松花江曾经出现过“龙”,对此,有刊物记载。

世界上有许多未解之谜,由于不知道而导致的猜想不等于迷信。

惊悚!在地球的同样一个位置中频频发生的神秘事件

二战时期,美军在这个地方共损失468架军用飞机。

这里是死亡谷、幽灵船、中国汶川大地震、尼斯湖怪、龙三角、百慕大飞碟频繁出没地、包括中国的鄱阳湖在内的这些事件“悬案”都出现在地球的同一个位置,北纬31度。

有人想知道为什么吗?

这里是百慕大三角,龙三角(在日本与中国的海域间),古老的玛雅文化、古埃及金字塔、古代巴比伦王国,以及中国的神农架野人,古埃及法老王胡夫金字塔的所在。同时也是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许多大河入河口。

这里有让无数个世纪的人类叹为观止的远古玛雅文明遗址,令人难解的狮身人面像之谜,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达西里的“火神火种”壁画、死海、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传说中的大西洲沉没处,以及令人惊恐万状的“百慕大三角区”,这些令人惊讶不已的古建筑和令人费解的神秘之地均会聚于此,不能不叫人感到异常的蹊跷和惊奇。

首先,让我来罗列几个千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的神秘的事件。然后我告诉自己,绝这些事件的发生决不是巧合。而这里是不是地球的一块“处女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我一起探索。

1:

美国加州的“死亡谷”葬送了无数探险人员,少数幸存者也在短时间内不明不白的死去,谷中却是飞禽走兽的世界;与之相对,那不勒斯的死亡谷则只致飞禽走兽于死地,每年杀死三万多头的各种动物,却对人类的生命毫无威胁。

2:

2008年7月,考古学家在加拿大育空地区的湖泊中发现了一艘百余年前淘金者所乘的明轮船——“戈达德”号,亦被人称作“幽灵船”。美国考古学家约翰·波拉克(John Pollack)说:“‘戈达德’号在1901年10月的一次风暴中沉没。它现在保持着原状。”考古人员在“戈达德”号的甲板上发现了船员弃船而逃时丢下的靴子。锅炉中还有木头,而锅碗器皿等物品散落的到处都是。甲板上还遗留一把斧头,估计当时船员试图做最后一搏,砍断船上的木板逃生。据波拉克介绍,“当湖水涌上甲板,整艘船开始像潜艇一样下沉。有三人溺水而亡。”他补充说,在此之前,还从未在育空地区发现保存如此完好的沉船。

3:

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苑时,在东北角挖掘出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这个建筑物由两排小屋组成,每个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对称布局,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用来安装压水机的。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遗址。

这里常常是飞机、轮船失事的地方,人们习惯上把这个区域叫做“死亡漩涡区”。除了令人惊恐的百慕大,还有日本本州西部、夏威夷到美国大陆之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海岸、阿富汗这5个异常区。除了北纬30°线,在地球南纬30°线上也同样有5个异常区。

细心的人们在把这10个异常区在地球上一一标注以后,惊奇地发现它们在地球上几乎是等距离分布的,如果把这些异常区互相连接,整个地球就会被划成20多个等边三角形,每个区域都处在这些等边三角形的接合点上。这些暗藏危险的三角区域大都处在海洋水域,在海水运动上表现为一种大规模的漩涡。那里的海流、漩涡、气旋、风暴、海气,再加上磁暴的作用,都要比其他地区剧烈,而且这些大规模的海洋运动一直频繁交替出现,因此给人类带来特别巨大的灾难以及隐痛与不安。

我们再次吃惊地发现,在北纬31°线附近,是令人恐怖的地震死亡线。这一地区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死亡在2000人以上或者震级在7级以上的就达几十次,如日本大陆的地震达到8级、葡萄牙里斯本两次8级地震、土耳其埃尔津登的8级地震、美国旧金山的8.3级地震,意大利拉坦察的9.8级地震……在北半球这两条相邻的纬度线,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令人费解、怪事迭出、祸患隐忧、灾难频仍的神秘地带?它们是偶然巧合,还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抑呈是受人类暂不可知的某种力量主宰?猜测和假想不断地提出来,又不断地被否定,但飞机和船只还在不断地失事。然而北纬31度上所发生的离奇性事远不止这些,所以你可以多去搜一些资料,也许会有更加想不到的发现。

第二章 地球奇谜

十大神秘古物:两千年前古老计算机上榜

据国外媒体报道,它们被一些人看作是外星人造访地球、时空旅行者以及“亚特兰蒂斯”这样的失落文明的证据;它们的存在似乎是向我们证明,有些古代民族的文化远比我们想象的先进。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些令人感兴趣、但常常奇异的古物的谜团或阴谋所吸引,即便是现代科学,也无法解释清楚其中大多数古物的来历。以下是史上十件最神秘的古物,“都灵裹尸布”、“安蒂基西拉计算机”榜上有名。

1.都灵裹尸布“都灵裹尸布”是一块显示一男子有遭受十字架钉死痕迹的麻布,自中世纪首次发现以来,便一直是争议的焦点。相传这块麻布曾包裹过耶稣的尸体,一直被基督徒视为圣物。放射性碳测年代显示它的年代介于公元1260到1390年之间,并非耶稣的裹尸布,反而与它是伪造物的说法吻合。但是,这些检测结果一直备受争议,此后,一系列现代技术也无法解释这块麻布上面的痕迹。

2.安蒂基西拉计算机

安蒂基西拉计算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电脑,比现代电脑时间提前了约2000年。事实上,绝对令人难以置信的安蒂基西拉计算机或许证明,先进科学技术存在的历史远远早于我们所认为的年代。它是在希腊安蒂基西拉岛附近海底的一艘沉船内发现的,外形看上去像钟表一样。科学家此后发现,这个神秘的古希腊发明竟然可预测日食,将日历设置为四年一个周期,还与古希腊伟大科学家阿基米德联系在一起。虽然迄今再未发现过像安蒂基西拉计算机一样的装置,但科学家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00年的同一时期,曾经存在许多诸如此类的装置。

3.白公山铁管“在中国发现的古代厕所”,这是互联网上有关白公山铁管来历诸多奇特的新闻标题之一。科学家在中国青海柴达木盆地一座名叫白公山的山顶上,发现数百根锈迹斑斑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铁管,而附近是一个盐湖,科学家至今不清楚这些铁管的来历。它们有何奇特之处呢?首先,它们是在一个完全无人居住的地方发现的——科学家尚未在那里发现文明存在的任何迹象。其次,铁管的尺寸相同,看起来好像是有意摆成一些图案。对于这些铁管的存在,没有任何明确的说法,科学家似乎在它们是否属于自然产物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4.罗马十二面体

这些拳头大小的古罗马青铜器发现于法国、瑞士和德国,给考古学家提出了一个饶有兴趣的难题:它们不仅没有明确的用途,而且许多上面还雕刻着各种符号和标志,其中一些难以辨认,有一些则确定与黄道十二宫有关。人们在“罗马十二面体”(Roman Dodecahedra)的用途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猜测,比如可能是测量仪器,有些专家认为它们只是装饰性的烛台。

5.费斯托斯圆盘

我们确实对“费斯托斯圆盘”(Phaistos Disc)知之甚少。这是一个泥土圆盘,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不过,它的来历、含义和用途至今仍是个谜。“费斯托斯圆盘”(亦译斐斯托斯圆盘或费斯托圆盘)发现于克里特岛,盘上共有241个印记表示45种不同符号,有些表示人物、动物、植物和工具。然而,由于未在历史同期发现过任何像这样的文物,考古学家无法对其内容做出有意义的分析。

6.巴格达电池

在电子装置尚不存在的年代,古人用电池去做什么呢?“巴格达电池”(Baghdad Battery)1936年发现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郊外,是一个小陶罐,罐内装着铁棒,铁棒悬在铜质圆柱体内,它们被焊接在一起,外层覆盖着沥青。陶罐从外形上看就像电池的外壳。此后,科学家依照“巴格达电池”仿制的装置确实可以发电,虽然很少,从而证明了小陶罐的发电能力。但是,电池在当时做什么用途,这个问题迄今未得到解答。

7.伏尼契手稿

伏尼契手稿(Voynich Manuscript)是失落文明的证据,还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这份以奇特字体写成的手稿,是美国书商威尔弗里德-伏尼契(Wilfrid Voynich)1912年在罗马附近一所耶稣会大学图书馆发现的,年代可追溯至15世纪,里面还有许多植物、天体和出浴美女等奇异的图片,但手稿中的文字即便是世界上顶尖的密码学家和电码译员都未能破译出来。如果说是一场骗局,可信度同样很高,因为手稿中的文字书写流畅,而统计分析还揭示里面图形类似于在自然语言中发现的图形。

8.哥斯达黎加巨型石球

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乔治-奇坦在哥斯达黎加的迪奎斯三角洲(Diquis Delta)和卡诺岛(Isla de Cano)发现了无数石球。这些石球大小不等,大的直径有6.6英尺(约合2米),小的直径只有几厘米,球面异常光滑,光可鉴人,是非常理想的圆球。最大的石球重达16吨,很难想象古人是如何将这些用花岗闪长岩打造的庞然大物搬到这里的,因为最近的采石场距离发现巨型石球的地方都在50英里(约合80.5公里)以外。哥斯达黎加全境散布着三百多个这样的石球,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其中的原因:它们的年代可追溯至公元1000年左右,制造者早已入土为安,同时又没有书面记录。

9.科索人造物品

在一个具有50万年历史的岩石块中发现火花塞后,自命不凡的调查人员即认定,它在那里出现有三种可能性:第一,它来自于一个高度先进的古代文明(难道是“亚特兰蒂斯”?);第二,外星人曾在恐龙时代造访过地球;第三,来自未来的时空旅行者在遥远的过去留下了线索。上述三种解释正确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但科学家迄今尚不能提出更好的解释——或许是因为“科索人造物品”(Coso Artifact)神秘消失,因此没有实物可供科学分析吧。

10.缅因硬币

1957年,考古学家在美国缅因州印第安人遗址发现了年代可追溯至11世纪早期的真正挪威硬币,这一发现也提供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证据,即北欧海盗早在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以前,就曾去过比纽芬兰还要往南的地方。虽然存在这种可能性,但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怀疑。“缅因硬币”(Maine Penny)是在那个印第安人遗址发现的唯一挪威文物,这一事实似乎表明,它可能是通过贸易从北欧海盗在拉布拉多和纽芬兰的驻地被交易到缅因州的。

古埃及人在四千年前就发明过飞机?

距今四千年前的古埃及人,一直是考古学家的研究对象。这个文明古国至今仍有不少未能解开的谜团。大家都知道,直到1903 年地球上的人类才制造了第一架飞机。可奇怪的是,考古学家们却在埃及发现了四千年前的飞机模型以及浮雕上的飞机图案。难道四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就看见过或者发明过飞机?

早在1898 年,就有人在埃及一座四千多年前的古墓里发现了一个与现代飞机极为相似的模型。这个模型是用当时古埃及盛产的小无花果树木制成的,重量为三十一点五克。因为当时的人们还没有飞机这个概念,所以就把它称之为“木鸟模型”。这个模型现在还摆放在开罗的古物博物馆,编号为“物种登记”第6347号,放在第22室。博物馆内还珍藏了许多其他类似的模型,但很少有人能获取接近这些模型的权力。

直到1969年,考古学家卡里尔·米沙博士终于获得特许,进入这个博物馆藏有“木鸟模型”的古代遗物仓库。在这里,米沙博士看到了许多像飞鸟一样的模型。这些飞鸟模型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鸟足,整体形状半人半鸟。而这个“木鸟模型”除了头有些像鸟外,其他部分都跟现在的单翼飞机差不多,它也有一对平展开来的翅膀,一个平卧的机体,尾部还有垂直的尾翼,下面还有脱落的水平尾翼的痕迹。

为了弄清这架飞机模型的本来面目,米沙博士便建议埃及文化部组成特别委员会进行专门调查研究。1971年12月,由考古学家、航空史学家、空气动力学家和飞行员组成的委员会开始了对这架飞机模型的测量研究。经鉴定,许多专家认为,它具有现代飞机的基本特点和性能:机身长五点六英寸,两翼是直的,跨度七点二英寸,嘴尖长一点三英寸,机尾像鱼翅一样垂直,尾翼上有像现代飞机尾部平衡器的装置。尾翼除外形符合空气动力要求外,还有反上反角的特点,使机身有巨大的上升力。机内各部件的比例也很精确。只要稍加推动,还能飞行相当一段距离。所以,一些专家们断定,这决不是古埃及工匠给国王制造的玩具,而是经过反复计算和实验的最后成品。后来在埃及其他一些地方,人们又陆续找到了十四架这类飞机模型。看来古埃及人对飞机并不是很陌生。西方有些人认为:几千年前的人根本不可能制造出飞机,这些飞机模型,都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留下的制品。此外,在古埃及浮雕之上,考古学家发现有先进的飞机图案出现。

1979年,英籍考古学家韦斯在埃及东北部一个荒芜沙漠中,发现一所古庙遗址,起初他只是视之为废弃庙宇。不过,当韦斯细看庙宇的壁画时,却在其中一处浮雕壁画中,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就是看见与现今飞机形状极其相同的浮雕,以及一系列类似的飞行物体。这些不规则图案,可能是当地人记载见闻的方法。浮雕上除了飞机样子的图案外,还有一些不明飞行物体的图案,很像被现代人冠以UFO的飞碟。

在这个庙宇发现的浮雕中,有至少三至四个飞行物,与今日的飞机形状极为相同,飞机在十九世纪才开发,但竟然在四千年前的古埃及的壁画中出现,科学家至今对此都摸不着头脑。

虽然科学家历来对古埃及文明的研究都不遗余力,但所知依然有限。在世界历史中,不少远古民族在发展语言和文字之初,均以壁画记载历史或表达某些经文。出现在庙宇中的浮雕,也可能不过是古埃及人用以记载某一件事或表达某一种意思而已。

令人惊奇的是,在南美洲的一些地方,考古学家也发现了一些与古埃及飞机模型极为相似的古老的飞机模型。在南美的一个国家的地下约七百八十英尺深的地方,考古学家挖出了一个用黄金铸造的古代飞机模型,跟现代的B52型轰炸机十分相像。据科学家们分析,这架飞机的模型不但设计精巧,而且具有飞行性能。美国纽约研究所的专家们在为这架古代飞机模型作过风洞试验后,绘制了一张技术图纸,这些图纸把古代飞机模型的概貌描绘了出来。1954年,哥伦比亚共和国在美国的博物馆展出过古代金质飞机的模型。后来在南美其他国家也陆续发现过这类飞机模型。

古埃及与南美之间的飞机模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是埃及人驾机曾经飞到过南美洲吗?既然四千年前的人已经发明了飞机,可为什么直到1903年才有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呢?古代人是凭借什么手段制造了飞机的呢?难道真的是外星人的作为吗?

很难断定四千年前的古埃及人,有否看过直升机、潜艇或其他飞行物体。研究外星人的学者一直相信,远古的高度文明,是由外星人传来的。在阿特兰提斯与玛雅文明等,都有类似的传言。古埃及人是否曾经接触过外星人?逝去的历史我们无法确知。但是古埃及是个非常注重历史与教育的民族,如果他们真的接触过外星文明,我们也不可能找不到任何相关资料的记载。

英国记者调查百慕大三角飞机失踪之谜

据英国媒体报道,上世纪40年代晚期,百慕大魔鬼三角地带发生两次历史上最为神秘的飞机失踪事件。60年过去了,这两大谜团可能已被英国记者汤姆·曼格尔德揭开。

所谓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地带是指位于百慕大群岛、佛罗里达和波多黎各3个假想点连接而成的一块面积巨大的海域。据统计,迄今为止已有数十起船只和飞机在这一三角地带神秘消失的事件发生。

上世纪40年代晚期,英国两架商用客机在百慕大魔鬼三角地带神秘消失,机上51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不知所踪。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委托下,曼格尔德对这两次神秘失踪事件展开了一项新调查。他的调查为客机的失踪提供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解释。根据他的调查发现,其中一架飞机可能因为设计缺陷发生灾难性技术故障,另一架飞机则可能因燃料耗尽最终酿成惨剧。

航线本身凶险无比

60年前,商用客机从伦敦飞往百慕大群岛是一次全新而充满危险的旅程。当时的客机需要在亚述尔群岛加油,而后飞往百慕大群岛,行程达到2000英里(约合3219公里),是世界上行程最远的不间断商业海外飞行。

面对如此长的飞行距离,当时的客机可能已经达到所能承受的极限。现在,飞往大西洋小岛的飞机均携带充足的备用燃料,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返回700英里(约合1127公里)外的美国东岸。毫无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