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实践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4 01:28:59

点击下载

作者:秦世云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医妇科实践录

中医妇科实践录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医妇科实践录/秦世云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ISBN 978-7-117-17933-1

Ⅰ.①中… Ⅱ.①秦… Ⅲ.①妇科病-中医学-临床医学-经验-中国 Ⅳ.①R271.1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2013)第 207205 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中医妇科实践录

编  著:秦世云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8年1月版 本 号:V1.0格  式:epub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7933-1策划编辑:陈东枢责任编辑:孔烈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秦世云简介

秦世云,副主任医师,1942年出生于安徽省临泉县,自幼酷爱医学,自习中医,学日有年。于1964年悬壶济世,专攻内妇科,并于1986~1987年在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进修,1988~1992年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学习。从医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著有《临证要方》、《秦氏医案医话》等。诊治疾病遵孙思邈“胆大心小智圆行方”之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主张大病大治、小病小治,亲疏远近、贫贱富贵,一视同仁,皆如至亲,深受患者爱戴。前 言

  

本书共分七章:第一章“月经病”21条;第二章“崩漏病”9条;第三章“带下病”6条;第四章“不孕症”6条;第五章“妊娠病”33条;第六章“产后病”23条;第七章“妇科杂病”14条。共112条。  

本书结合笔者个人临床经验,深入分析中医历代名家的精辟论断,并进行综合、归纳,阐明上述各条妇科病的病因、病机、主证、主脉、治则、方药,如此则理法清晰,并体现学有所宗。  

余虽偏居安徽临泉一隅,然每以天下苍生为念,余以为,考量书之价值,无关乎厚薄,而在有无真知。本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前贤的精妙论述,也反映了笔者在50年临床工作积累的点滴经验,倘能对中医妇科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吾愿足矣。秦世云2013年6月1日第一章月 经 病

月经病是妇女常见的疾病,也是妇科疾病中最主要的疾病。它包括妇女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各种症状。本案列举伴随月经而出现的疾病21条,论述主证、主脉、治则、方药,条理清晰,方便医师临床参考。第1条 痛 经

女子经行前后,或经期小腹坠胀疼痛,或腰酸痛,轻者小腹坠胀,重者呕恶或昏厥,呈周期性发作,谓之“痛经”。

经前一二日或经行腹痛,经色紫黯有血块,腹痛拒按,舌红黯,脉沉弦,乃气血瘀滞也,宜化瘀止痛,温经散寒治之。

若经期小腹隐痛,经后一二日小腹仍隐痛不止,经色淡质稀,小腹空坠喜按,舌淡,脉细弱,乃气血虚弱,冲任亏虚也,宜益气补血,调补冲任止痛治之。《金匮要略》云:“带下经水不利,小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云:“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景岳全书》说:“妇人经行腹痛,证有虚实,然挟虚者多,全实者少。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即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当以察意,言不能悉也。”《傅青主女科》云:“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抑拂其气而痛生。”

又云:“夫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经水由二经而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沈氏女科》云:“经前腹痛,无非厥阴气滞,络脉不疏。”1《中医妇科学》谓:“痛经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多属虚。疼痛剧烈拒按者多属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得热痛减多为寒,得热痛增多为热。痛甚于胀,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或刺痛者多为血瘀。胀甚于痛者多为气滞。绞痛,冷痛者属寒。灼痛者属热。痛在两侧少腹,病多在肝。痛在腰际,病多在肾。痛经的治疗原则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1 罗元恺.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女子痛经青春期多见,尤其未婚女子,多忧思气结,寒邪相袭,胞宫瘀滞,经行不畅,即痛经作矣。观历代医家之论:痛经之由,大都由气滞血瘀,寒邪凝滞,致经行不畅腹痛,且痛之较剧。临床所见,女子痛经,经前两三天即痛,经行痛减或经行仍痛,流下血块痛减,后又疼痛渐甚,复流血块,舌红黯,脉沉弦,乃寒凝气滞血瘀也,宜温经散寒,活血止痛治之。朱丹溪云:“经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

故寒邪凝滞,气滞血瘀致女子经行不畅而痛经者,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治之。可选痛经散(《临证要方》)加减:当归、川芎、赤芍、炒香附子、郁金、红花、莪术、乌药、丹参、川楝子、玄胡索、乳香、没药。加炒小茴香、肉桂、干姜。

方中川芎、香附子、莪术、川楝子、玄胡索均为气中之血药,即理气以行血也;乌药、川芎、散寒止痛;当归、红花、乳香、没药消瘀止痛;郁金、川楝子理气行滞;肉桂、小茴香、干姜温经散寒。诸药共奏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之功也。寒凝气滞之痛经,服之可得速愈也。

若经来腹痛不甚,经后仍绵绵作痛不止,多责之气血亏虚,或肾精不足。经后腹痛,乃经血下后,冲任亏虚,血海失于濡养,故小腹空痛或绵绵作痛也。《胎产证治》云:“经止而复腰酸痛者。血海空虚,气不收也。”故宜温补冲任,益气养血治之。

故女子经来腹痛不甚,经后绵痛不止者,气血虚弱或冲任亏虚也。宜益气补血,调冲任治之。可选调肝汤《傅青主女科》加味: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天、阿胶、山药、甘草,加川芎、人参、五灵脂。经期服用或经后服用为宜。

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山茱萸、巴戟天益精温肾;人参、阿胶益气养血;川芎、五灵脂理气止痛;山药、甘草健脾和中。全方共奏益气养血,补冲任之功。女子因气血虚弱、冲任失养而经行或经后腹痛者,收效显矣。

按:女子经行腹痛,有虚实不同。虚者,气血亏虚,冲任失养也,宜补而行之。实者,寒凝气滞血瘀也,宜温破而行之。证之大异,治之有别也。第2条 闭 经

女子月经三五月一至,或更长时间月经不行,或室女年逾二十仍月经不潮者。医学上为之“闭经”。

一般女子闭经分虚实两大类:虚者精血不足,气血虚弱,无物可下也。患者身体瘦弱,头昏眼花,舌淡,脉沉弱。宜益气养血治之。

实者多由气滞血瘀,痰湿阻滞,脉道不通所致,患者精神抑郁,心烦易怒,或胸胁胀满,神疲倦怠,舌黯,脉弦。宜理气活血,化瘀通经 治之。《内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血实宜决之。”《诸病源候论》云:“妇人月水不通者,由劳损血气,致令体虚受风冷,风冷邪气客于胞内,伤损冲任之脉……致胞络内绝,血气不通故也。”《景岳全书》云:“凡妇女病损至旬月半载之后,则未有不闭经者。正因阴竭,所以血枯,枯之为义,无血而然,故或以羸弱……或以亡血失血,及一切无胀无痛,无阻无隔,而经有久不至者,即无非血枯经闭之候。欲其不枯,无如营养,欲以通之,无如充之……今之为治者,不论有滞无滞,多兼开导之药,其有甚者,则专以桃仁、红花之类,通利为事。岂知血滞者可通,血枯者不可通也。血即枯矣,而复通之,则枯者愈枯,其与榨干汁何异。”《医学正传》云:“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即乏,则经血日以干涸。”《女科切要》云:“肥白妇人,经闭而不通者,必是湿痰与脂膜壅塞之故也。”《女科经纶》云:“故滞者,不宜过于宣通,通后又须养血益阴,以使津液流通。”1《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云:“经期郁怒,经行骤止,结而成瘀,胞脉被阻,渐致经闭不行。”1 哈荔田. 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中医妇科学》云:“闭经可分为虚实两端,虚者经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邪气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虚者多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而成经闭。实者多因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导致闭经。”

女子月经不调或经期延后,继而经闭不行,或年逾二十仍月经不潮,身体羸弱,伴心悸短气,头晕眼花,神疲乏力,腰酸腿软,舌淡,脉沉弱,乃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气血衰微,冲任失充,胞失所养,无物可下,故经闭不行也。《兰室秘藏》云:“妇人脾胃久虚,或形羸,气血俱衰,而致经水断绝不行。”

故女子闭经,临床所观,身体虚弱,体虚无物可下,以调补气血为主,酌加通经之味。可选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人参、黄芪、白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当归、熟地黄、白芍药、远志、肉桂、五味子,加香附子、路路通、王不留行子。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黄芪、茯苓、白术、陈皮、甘草补中益气,培补气血生化之源;熟地、当归、白芍养血调经;五味子补肾益气;远志宁心安神;肉桂温补肾阳;香附子、路路通、王不留行子助其通经之力。全方共奏补气养血,益肾调经之功。精充血旺、经通,经行自如常矣。

若女子月经不调,继而经闭不行者,伴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小腹胀痛,舌黯,脉沉弦。乃气滞不宣,瘀滞胞络也。《中医妇科学》谓:“闭经可分为虚实两端,实者多有气滞血瘀,痰湿阻滞所致。”

故女子气滞瘀阻闭经者,宜通经佐以益气养血为治。可选通经散1(《临证要方》)加味:当归、川芎、香附子、郁金、红花、莪术、桃仁、益母草、怀牛膝、泽兰、三棱、路路通、水蛭。加山药、熟地黄、菟丝子。1 秦世云.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一)·临证要方[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

女子经闭不行,寒邪凝滞,瘀阻不通者,应治以理气通经,活血散瘀之法,故取大队理气通经之药以行血通经。同时方中水蛭食血之物,最善破瘀血而不伤新血;桃仁生发之机最强,色红入血分破瘀行血。全方理气行滞破瘀之力较强,唯恐有碍冲任,故加熟地黄、山药、菟丝子补肾益冲任,补破兼施,相得益彰,经当行矣。

又有肥胖之人,痰湿较盛,痰涎壅塞胞宫,亦可导致闭经也,可取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治之:白茯苓、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子、胆南星、枳壳、生姜、神曲。

方中二陈汤化痰燥湿,健脾和胃;苍术健脾燥湿;香附子、枳壳、神曲理气行滞;南星燥湿化痰;生姜温中和胃。全方共奏健脾燥湿,行气消痰之功。因肥胖痰湿阻滞经闭不行者,其效显矣。

按:女子经闭,有因身体羸弱,气血虚极者,宜大补气血补而行之,若误用攻破,虚虚相加,乃反其道而行。若经闭不行,小腹冷痛,脉弦涩,舌紫黯者,乃寒瘀相结,阻滞经络,宜攻破而行之。虚实之别,临床斟酌,不可有误,误之谬甚。第3条 月 经 过 多

女子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仍在一定时间内停止,然经量较以前明显增多,谓之“月经过多”。

患者伴倦怠乏力,小腹空坠或胀痛,舌淡,脉沉弱,乃气血虚弱,不能摄血,冲任不固,失其制约,致经血量多。宜益气摄血治之。

若舌红,脉滑数,乃阳盛血热,迫血妄行,致经血量多。宜凉血止血治之。《证治准绳》云:“经水过多,为血热,为气虚不能摄血。”《妇科玉尺》云:“经水过多不止,平日肥壮,不发热者,体虚寒也。经水过多不止,平日瘦弱,常发热者,由火旺也。”《妇人大全良方》云:“若经候过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气,脐腹冷极则汗出如雨,尺脉微小。由冲任虚衰,为风冷客乘胞中,气不能固。”《中医妇科学》谓:“月经过多,通常以量多色淡质薄的属气虚;量多色鲜红或紫而粘稠的属血热;色紫黑有块,伴小腹疼痛的属血瘀……治疗大法:经期以摄血止血为主……平时宜安冲固冲以治本;血瘀者重在化瘀止血。总宜慎用温燥走而不守之品,以免动血耗血。”

女子月经量过多,亦不外虚实两端也。虚乃气虚不摄血,患者经血量多色淡,伴心悸心慌,短气乏力,面色白,小腹空坠,舌淡,脉细弱,乃气血虚弱致血妄行而量多,宜补气摄血,补肾固冲治之。《傅青主女科》云:“妇人经水过多,行后复行,面色萎黄,身体倦怠而困乏愈甚者,人以为血热有余之故,谁知是血虚而不归经乎……血不归经,虽衰而经亦不少……治法宜大补气血而引之归经。”

故女子月经过多,气虚不能摄血而血妄行者,宜益气摄血治之。可选举元煎(《景岳全书》)加味: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甘草。加当归、乌贼骨、茜草、龙骨、牡蛎。也可选引血宁宫汤(《临证要方》):党参、黄芪、茯神、当归、远志、木香、炒枣仁、炙甘草、山茱萸、茜草、乌贼骨、炒杜仲。

方中重用参、芪益气摄血,引血归经,佐茯神、远志、枣仁、当归宁志安神,养血以宁冲任;山茱萸、杜仲补益冲任;乌贼骨、茜草收敛止血;木香行诸药之滞。气血旺盛,冲任固摄,血不妄行,经自调矣。

女子素体阳盛,热盛于里,血海受扰,迫血妄行,色红黯有血块,伴口干口渴,甚者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黯,脉滑数,宜清热凉血止血治之。《中医妇科学》谓:“月经过多,色鲜红或紫而粘稠的属血热;色紫黑有块,伴小腹疼痛的属血瘀。”

故女子月经过多,血热迫血妄行者,宜清热凉血止血治之。可选保阴煎(《景岳全书》)加味: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白芍、山药、川续断、甘草。加地榆、槐花、栀子炭。夹杂血块者,可用“保阴煎”合“失笑散”治之。

方中生地、白芍清热凉血,敛阴养阴;黄芩、黄柏清热泻火;川续断、山药固肾益冲任;地榆、槐花、栀子炭凉血止血。诸药合用,热清宫宁,血可止也。

女子亦有月经过多,然下而不畅者,经血黯有血块,舌黯有瘀点,脉细涩。乃瘀血作祟也,可予活血化瘀止血治之,可选桃红二丹四物1汤(《徐志华》)加味:桃仁、红花、丹皮、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加益母草、血余炭、炒蒲黄。1 梁文珍.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徐志华[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桃红二丹四物汤调经活血养血,凉血行血;益母草、血余炭、炒蒲黄止血调经。瘀消新血归经,血止经调矣。

按:女子月经过多,有因气虚不摄血而血妄行者;有因血热迫血妄行者;有因瘀阻胞络经下不畅而迟迟不净,经期延长者。气虚者,益气摄血补而行之;血热者,清热凉血止血而行之;血瘀者,逐瘀生新,血可止也。第4条 月 经 过 少

女子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然经量明显减少,或经期不足两天即逝,甚者点滴而净,谓之“月经过少”。

伴头晕,心悸,腰膝酸软,舌淡,脉沉弱者,血虚也,宜益气养血 治之。

若经行腹痛,经血少夹杂血块,舌淡黯,脉弦涩者,乃寒瘀滞留胞宫也,宜活血化瘀散寒治之。《丹溪心法》云:“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者补之,涩者濡之。”《女科证治约旨》云:“如因形瘦多火,消烁津液,致成经水衰少之候,宜加味少营煎主之。”1《朱小南妇科经验选》云:“血海不充,经源缺乏,经水量少,色淡,排血时间缩短,这是自然之理。此种情况,乃为不足之症,不宜用攻破之药,应以养癸水,充经源为治本之道。”1 朱南孙、朱荣达.朱小南妇科经验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中医妇科学》谓:“月经过少,一般以色淡,质清,腹无胀痛者为虚;色紫黯夹血块,腹痛拒按者为血瘀;色淡红,质粘腻如痰者为痰湿。经量逐渐减少者多属虚;骤然减少者多属实……治法重在濡养精血,以本病虚多实少,即使是瘀滞,亦多属气血有伤,慎不可恣投攻破,以免重伤气血,使经血难复。”

女子月经量过少,亦有虚实之别,虚者月经量少,甚者点滴而净,色淡无血块,伴头晕心悸,面色白,腰酸腿软,小腹空坠,舌淡,脉沉弱,乃气血虚弱,冲任虚亏,无物可下也。《万氏妇人科》云:“瘦人经水来少者,责其血虚少也。四物加人参汤主之。”

故女子经水过少者,面色萎黄,少气乏力,伴头晕眼花,气血虚弱者,宜养血调经治之。可选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药。加人参、黄芪、白茯苓。兼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者,冲任亏虚也,可选四物汤加菟丝子、枸杞子、山茱萸补肾填冲任 之剂。

四物汤中熟地黄滋阴补血;当归养血活血;白芍和营敛阴;川芎补血活血,行血中之滞。四药配伍补而不腻,活而不妄行,乃治血之最佳方。加人参、黄芪、茯苓健脾益气以资生化之源;加菟丝子、枸杞子、山茱萸滋肝补肾。血旺气盛,冲任健,经自调矣。

若女子经来量少,腹痛拒按,色黯有血块,舌黯淡,脉弦涩,乃寒邪客于胞宫,气滞血瘀阻滞胞脉,经血行而不畅,故经行量少也。《中医妇科学》谓:“月经过少,色紫黯夹血块,腹痛拒按者为血瘀。”

故女子月经过少,气滞血瘀,腹痛拒按,经行不畅者,可选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味: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药、熟地黄。加炒香附子、乌药、吴茱萸,以助行经之力。

四物汤补营养血调经;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香附子、乌药、吴茱萸温经理气行滞。血旺瘀消气畅,经自如常矣。

亦有形体肥胖之人,经行量少,经质黏稠,舌淡,脉滑,乃痰湿停滞,阻滞胞络,致经行不畅,宜化痰燥湿治之。可取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加味:白茯苓、法半夏、陈皮、炒苍术、炒香附子、胆南星、枳壳、神曲、生姜、甘草。加桃仁、红花。

肥胖之人,痰湿阻滞胞络,治以燥湿化痰理气行滞之法,痰湿消除,经自调矣。

按:女子月经量少,大凡不越虚实两端,虚者无物可下;实者痰瘀阻滞致经行不畅。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气血旺盛,痰瘀散解,经自如常矣。第5条 月经期延长

女子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然经期较长,一般超过七天,甚者十余天方净。伴头晕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虚大,乃气血虚弱,冲任亏虚,失其固摄也。宜益气摄血,固肾敛冲任治之。

若经期延长,量少色红,伴五心烦热,口干少津,舌红,脉细数,乃阴虚火旺也,宜清热养阴治之。

月经期延长,量少色紫黯,有血块,小腹压痛拒按,舌红黯,脉弦细,乃瘀血作祟也,宜活血化瘀止血治之。《诸病源候论》:“妇人月水不断者,由损伤经血,冲脉任脉虚损故也……劳伤经脉,冲任之气虚损,故不能制其经血,故令月水不断也。”《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云:“女子经事延长,淋漓不断,下元无固摄之权,虚象显然。”《校注妇人良方》云:“妇人月水不断,淋沥腹痛,或因劳损气血而伤冲任;或因经行而合阴阳,以致外邪客于胞内,滞于血海故也。但调养元气,而病邪自愈,若攻其邪,则元气反伤矣。”《中医妇科学》谓:“气郁血滞或外邪客于胞内,阻碍气血运行而成瘀,瘀血阻滞胞脉,新血不得归经,以致经水延期不绝。”

女子月经期延长,甚至十余日方净,伴腰膝酸软,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经血色淡,舌淡,脉虚大,乃气血虚弱,冲任失固,致气血妄行也。

故女子月经期延长,气血虚,冲任失固者,宜益气摄血固冲任治之,可选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味:白术、茯神、黄芪、桂圆肉、酸枣仁、人参、当归、木香、远志、甘草、大枣、生姜。加女贞子、熟地黄。

归脾汤主治劳神伤脾,心脾两虚致脾不统血而妄行。方中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补脾益气;当归、枣仁、远志、茯神、桂圆肉补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女贞子、熟地补肾益冲任。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血,固冲任之功。血归其经,经可固也。

亦有女子月经迟迟不净,经量少,色红,伴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乃素体阴虚,内热滋生,热扰冲任,血海不宁,致经过期不止也,宜养阴清热止血治之。《中医妇科学》谓:“阴虚内热,扰及冲任,血海不宁,故经血过期未尽。”

故女子月经迟迟不净,舌红少津,阴虚内热者,宜滋阴清热止血治之,可选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加味:生地黄、地骨皮、玄参、白芍、麦冬、阿胶。加乌贼骨、茜草。

两地汤滋阴壮水,清热泻火以制经血妄行;乌贼骨、茜草收敛止血。水足火平,血止而冲任安宁。

女子经期延长,并有瘀血作祟者,气滞血瘀阻滞胞脉,旧血不去,新血妄行,致月经过期不止也。《中医妇科学》谓:“瘀血内停,阻滞胞脉,新血不得归经而妄行,故月经淋漓十余日不止。”

故气滞血瘀,经行不畅,致经迟迟不净者,宜活血化瘀,佐益气养血止血治之,虽瘀血阻滞,亦不可过攻其邪,应扶正调养元气,亦可助活血止血之功也。可选桃红四物汤(《医案金鉴》)加味: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加益母草、茜草、丹参、丹皮、党参。

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调经;党参益气;益母草、茜草、丹皮、丹参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气血旺盛,瘀祛新生,血不妄行,冲任安宁,经血可止也。

按:经期延长,气虚不摄血者多,阴虚血妄行者次之,瘀滞经行不畅而经期延长者,临床少见。故临床脉证合参,虚者补之,热者清之,瘀者行之。第6条 月 经 先 期

女子反复三个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者十余天一行者,谓之“月经先期”。

月经量多,色淡,伴腰酸腿软,舌淡,脉沉弱,乃气虚冲任不固,统摄无权者,宜补气摄血,益冲任治之。

若月经量多,色红黯,舌红,脉弦数,乃热盛迫血妄行者,宜清热凉血治之。《傅青主女科》云:“先期而来多者,火热而水有余也;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景岳全书》云:“凡血热者,多有先期而至,然必察其阴气之虚实。若形色多赤,或紫而浓,或去多,其脉洪滑,饮食喜冷畏热,皆火之类也……先期而至,虽曰有火,若虚而挟火,则所重在虚,当以营养安血为主,矧亦有无火而先期者,则或补中气,或固命门,皆不宜过用寒凉。”《医学心悟》云:“方书以趱前为热,退后为寒,其理近似,然亦不可尽拘也。假如脏腑空虚,经水淋漓不断,频频数见,岂可便断为热?又如内热血枯,经脉迟滞不来,岂可便断为寒?必须察其兼证。如果脉数内热,唇焦口燥,畏热喜冷,斯为有热。如果脉迟腹冷,唇淡口和,喜热畏寒,斯为有寒。”《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云:“先期有火,后期火衰,是固有之,然持其一端耳。如虚不能摄,则虽无火,亦必先期;或血液渐枯,则虽有火,亦必后期。”《中医妇科学》云:“中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则经来先期,宜补气摄血调经治之。”又云:“肝郁化热,热迫血行,则月经提前,经色紫红,宜清肝解郁调经治之。”

女子月经先期者,可分虚实两端:虚者,气虚不摄血,血失气之统摄而妄行。患者神疲肢倦,腰膝酸软,小腹空坠,经量多而色淡,舌淡,脉沉弱。《中医妇科学》谓:“中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则经来先期。”

故女子经来先期,气血虚弱冲任不固者,宜益气摄血,固冲任治之。可选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味:人参、黄芪、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加熟地、生地、山药、木香。

方中人参、黄芪益气为君;白术、甘草健脾补中为臣;当归补血,陈皮理气为佐;升麻、柴胡升阳助参、芪益气为使。加山药、地黄益冲任,木香理气醒脾,气盛血宁则经行如期矣。

若女子经来先期,量多色红或紫黯,热盛也。热盛血海不宁,迫血妄行,致经行超前而量多,舌红,脉弦数或细数。《中医妇科学》谓:“邪热伏于冲任,迫血妄行,致经来先期。”

故女子经来先期,热盛迫血妄行者,宜清热凉血治之。可选清经散(《傅青主女科》)加味:丹皮、地骨皮、青蒿、生白芍、生地黄、黄柏、白茯苓。加茜草、地榆。

方中丹皮、青蒿、黄柏清热泻火;生地、地骨皮清热凉血;白芍柔肝和阴;茯苓行水泻热;茜草、地榆凉血止血。热清阴盛血安,经自 调矣。

亦有经来先期,伴五心烦热,口干少津,血海不宁致经妄行者,可选两地汤(《傅青主女科》):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全方重在滋水泻火,益阴补血,阴盛火平,经岂能先期而行乎?

按:月经先期一般血热妄行者多。血热冲任不宁,血海沸腾,经不至期而倾泄,故经来先期。亦有气血虚弱不能统血致经先期而至者。一血热有余,一气虚不足,二者迥异也。第7条 月 经 后 期

女子月经反复三个月经周期延后七天以上,甚或月经四五十天一至者,谓之“月经后期”。

一般经量少,有血块,小腹痛,舌黯,脉沉弦,乃寒邪凝滞,气滞血瘀也,宜理气散寒治之。

若月经落后,经量少,色淡,舌淡,脉沉弱,血虚也,宜补血调经 治之。《景岳全书·妇人规》云“:血热者,经期常早……有阴火内灼,血本热而亦每过期者,此水亏血少,燥涩而然,宜清火滋阴治之。凡血寒者,经必后期而至……血寒经迟者,色多不鲜,或见沉黑,或涩滞而少……凡此者,皆无火之证,治宜温养气血。”《妇科玉尺》云:“惟忧愁思虑,心火受伤,则脾气失养,郁结不通……斯有血枯血闭,及血少色淡,过期或数月一行。”《妇人大全良方》云:“妇人月水不利者,由劳伤血气,致令体虚而受风冷,客于胞内,损伤冲任之脉。”《傅青主女科》云:“经水后期而来少,血寒而不足;后期而来多,血寒而有余。”《中医妇科学》谓:“阳气不足,阴寒内盛,使气血生化不足,运行无力,故经行后期,量少色淡红,质清稀,宜扶阳祛寒调经治之。”

又云:“营血虚少,冲任血虚,血海不能如期而满溢,故经期延后。宜补血调经治之。”

女子月经后期而至,有虚实之分。虚者,营血亏损,血源匮乏;或思虑伤脾,生化之源不足,致血海不能按期满溢,致经水延后,经量少色淡,伴心悸少气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乃血虚不能充盈血海也。《妇人大全良方》云:“妇人月水不利者,由劳伤血气,致令体虚而受风冷,客于胞内,损伤冲任之脉。”

故女子月经后期而至,气血虚弱者,头晕眼花,心悸心慌,胞脉失养,小腹痛,宜益气补血调经治之。可选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加人参、杜仲、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

四物汤补血养血活血,乃治血虚之底方;人参大补元气;杜仲、山茱萸、枸杞子滋肝补肾,填补精血;甘草和中。气血充盛,精血旺盛,血海如期满溢,经行岂能延后乎?

若女子经行后期,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畏寒肢冷,舌黯,脉沉弦。乃寒邪凝滞,气滞血瘀也。寒邪凝滞,阴寒内阻,血为寒凝,血运不畅,致经延后而至。张景岳云:“凡血寒者,经必后期而至。”

故女子月经后期而至,量少小腹冷痛者,乃寒邪凝滞,血运无力,致经期延后也。宜温经散寒调经治之。可选温经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味:人参、当归、川芎、白芍、肉桂、莪术、丹皮、牛膝、甘草。加炒小茴香、艾叶。

方中人参益气扶正;当归、川芎、白芍补血养血调经;肉桂、小茴香、艾叶温经散寒;莪术、牛膝、丹皮活血祛瘀。诸药共奏益气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