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4(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4 07:29:31

点击下载

作者:陈若愚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4

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4试读:

出版说明

为更好地服务于业界,作为中国最专业、最权威的视听率调查公司, CSM媒介研究从2003年起每年编写出版一部《中国电视收视年鉴》。《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4)》是CSM媒介研究编写出版的第十二部电视收视年鉴。《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4)》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综述。本部分主要从收视环境、观众特征、观众收视行为、频道竞争、节目竞争、电视广告投放与竞争等方面对2013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与分析。第二部分:专题研究。本部分内容除了对2013年全国新闻、电视剧、综艺、体育几个主要节目类型以及晚间新节目、上星频道高收视栏目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外,还对地面频道品牌民生新闻节目的共性、访谈类节目现状、以及以“80后”为主角电视剧的收视状况进行了剖析。同时,本部分还对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如老龄化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发展对策、不同终端受众视频接触与收视习惯、融合受众及其媒介习惯的流动与互补、复合媒体环境下电视广告收视价值的重塑、大数据时代的收视测量,以及在新媒体环境下对电视的再认识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三部分:收视数据。这部分是关于全国电视收视市场以及重点市场的收视统计数据,主要指标涉及收视设备的拥有情况、人均收视时间、全年和全天收视率走势、各类频道的市场份额、各类节目的播出份额与收视份额以及主要节目类型的收视排行等。第四部分:附录。这部分主要包括CSM媒介研究各种收视调查网的基本情况。《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4)》为广大媒介从业人员既可提供有关2013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的全面分析,又可提供2013年全国以及各重点市场翔实的收视数据,是媒介从业人员必备的一本工具书。编者2014年5月第一部分综述一、收视环境

2013年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广播影视业全面实施进一步深化改革总体方案的改革之年。广播影视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宣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中宣部决策部署,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广播影视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3年,我国电视业牢牢把握工作的总基调,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做大做强正面宣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出了新贡献。2013年,我国电视业坚持为民惠民,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电视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同时电视安全播出进一步加强;坚持品质至上,加强创作引导,电视内容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增长,影视精品创作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2013年,我国电视业改革也取得了新成效,坚持科技引领,紧跟科技趋势,创新理念和手段,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和新媒体有了显著发展,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进一步融合发展。2013年,我国电视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发展,加强电视节目海外落地,调整布局,突出重点,加快国际传播体系建设,国际传播能力进一步提升。1.全国共有电视台166座,广播电视台2207座,教育电视台42座

根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14)》的最新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批准设立广播电台153座,电视台166座,广播电视台2207座,教育电视台42座。其中国家级电视台有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至少有1座电视台或广播电视台。全国有电视转播发射台13365座,有线电视网络382万公里,全国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42%。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为22893.8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数为17159.69万户,付费数字电视用户数为3498.41万户。2013年全年制作的电视节目时间为339.79万小时,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为1705.72万小时。2.家庭电视机拥有率达98.1%,拥有2台及以上电视机家庭的比例为31.2%

目前我国居民家庭电视机的普及率已经基本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2013年CSM媒介研究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家庭电视机拥有率达98.1%,拥有2台及以上电视机家庭的比例达31.2%,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的电视机拥有量已高达137.9台(表1.1.1)。与2012年数据相比,家庭电视机拥有率基本相同,但拥有2台及以上电视机家庭比例以及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的电视机拥有量都有所上升。2013年城市家庭的电视机拥有率为97.6%,而农村家庭的电视机拥有率为98.5%,与上一年相比,变化均很小。2013年拥有2台及以上电视机的家庭比例在城市为29.3%,在农村为32.6%,与2012年相比,该数字在城市略微下降,在农村则略有上升。

从各大行政区来看,电视机拥有情况在全国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拥有2台及以上电视机的居民家庭比例,华东地区高达42.0%,东北最低,仅为16.7%。百户电视机拥有量华东地区达到155.0台,而东北地区只有116.9台,西北地区为123.2台,华南地区为126.7台,华北地区为128.0台(表1.1.2)。表1.1.1 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电视机拥有情况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表1.1.2 2013年全国各大行政区居民家庭电视机拥有情况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

2013年彩色电视机在我国居民家庭中已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全国彩色电视机的家庭拥有率达到了99.9%(表1.1.3)。分城乡来看,城市居民家庭彩色电视机拥有率为100%,在农村,拥有彩色电视机的家庭比例也已达99.8%,黑白电视机已被基本淘汰。从不同区域来看,2013年各大行政区居民家庭的彩色电视机拥有率差别不大,均在99%以上(表1.1.4)。表1.1.3 2013年全国及城乡居民家庭拥有不同类型电视机的比例(%)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表1.1.4 2013年全国各大行政区拥有不同类型电视机的家庭比例(%)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

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电视机更新换代速度进一步加快。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技术革新带来的高品质电视机价格的下降,城乡居民家庭电视机拥有情况从数量上的增加逐步过渡到质量上的改善,城市居民家庭乃至部分农村居民家庭开始追求电视机的更新换代,由原来的CRT电视机、传统的背投电视机,向液晶电视机、等离子电视机等平板电视机升级。尽管传统意义的普通彩电仍然是居民家庭的主流机型,但平板电视的普及率在全国居民家庭户中2013年已经达到34.5%,比2012年的26.5%提高了8个百分点。分城乡来看,2013年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平板电视机的比例已达43.4%,比2012年的33.0%大幅增长1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平板电视机的比例也达到28.3%,比2012年的22.0%提高了6.3个百分点(图1.1.1)。分地区来看,华东、华北、东北地区平板电视机的普及率较高,都在35%以上;华中地区为32.5%;普及率较低的地区是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平板电视机的普及率在28%—31%之间。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高清信号源的增多,以及高品质电视机价格的不断下降,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拥有平板电视机的普及率必将进一步提高。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1、2012和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图1.1.1 2011—2013年全国及城乡居民家庭拥有平板电视机的比例(%)3.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户可以收看到59.4个频道

随着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全面展开,越来越多的有线电视网整体平移,使城乡居民家庭能够收看到的电视频道数量增加。根据CSM媒介研究历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数据,全国城乡居民家庭可以接收到的电视频道数量逐年增加,2013年全国平均每户可以接收59.4个电视频道,超过2012年的54.3个、2011年的47.6个、2010年的41.4个、2009年的39.1个、2008年的30.4个和2007年的25.6个,且增幅较大。2013年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户可以接收到68.7个频道,比上年增加4.9个;农村居民家庭平均可以接收52.9个频道,比上年增加了5.2个(表1.1.5)。而从分地区的情况来看,2013年平均每户可接收到的电视频道数量最多的是华北地区,为70.4个频道,而接收频道较少的有华南和华中地区,平均每户可接收到的电视频道数分别为52.3和51.4个(图1.1.2)。表1.1.5 2007—2013年全国及城乡居民家庭可以接收到的电视频道数量(个)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历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图1.1.2 2013年全国各大行政区居民家庭可以接收到的电视频道数量(个)4.有线接收逐渐成为农村居民家庭接收电视信号的主要方式,数字电视、IPTV大幅增长

随着电视信号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有线电视网络频道增多,信号清晰度增加,有线接收已是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接收电视信号的主要方式或重要方式。根据2013年CSM媒介研究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数据,全国电视家庭户中,有线电视用户普及率为67.0%,其中城市为82.0%,有线接收已成为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家庭接收电视节目的方式;农村为56.5%,有线接收方式也逐渐成为农村居民家庭接收电视信号的主要方式。在有线接收方式中,通过省、市(县)有线网接收电视信号的家庭户比例全国为56.7%,其中在城市,有73.6%的家庭接入了省、市(县)有线网;在农村,通过省、市(县)有线网收看电视节目家庭的比例为44.9%(图1.1.3)。

从各大行政区的情况来看,有线电视普及率最高的是东北、华东和华南地区,有线电视普及率超过73%,其中东北地区最高,为81.1%。西北地区的有线用户比例最低,为49.8%,华中地区也仅为52.8%,有线电视普及率较低的地区还有西南和华北地区,分别为56.5%和60.6%(图1.1.4)。华北及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南和西北地区通过非有线方式收看卫视频道的比例较大,都在30%以上,其中华北为34.8%,华中为36.9%,西南为38.8%,西北为43.3%,说明这些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在有线网络难以到达的地方更多地采用了碟形卫星天线等方式解决接收问题。相对来说,西南和华北地区由于碟形卫星天线比例较高,以无线方式接收卫视频道的比例很小,均在5%以下。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图1.1.3 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不同电视信号接收方式的比例(%)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图1.1.4 2013年全国各大行政区居民家庭不同电视信号接收方式的比例(%)

CSM媒介研究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电视家庭中可接收数字电视或IPTV的比例稳定增长,2013年该比例已达44.6%,比2012年增长6.2个百分点;其中在城市为61.6%,比2012年增长7.2个百分点,在农村为32.7%,比2012年增长5.3个百分点(图1.1.5)。从不同地区来看,全国七大行政区中可接收数字电视或IPTV的电视家庭比例有一定差异,在华东和东北地区,其比例都在57%以上,东北地区更是高达60.1%;华北、西北和华南地区,该比例在40%—46%之间,而在西南和华中地区则分别只有30.3%和25.9%的电视家庭可接收数字电视或IPTV(图1.1.6)。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历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图1.1.5 2011—2013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可接收数字电视或IPTV的比例(%)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图1.1.6 2013年全国各大行政区居民家庭可接收数字电视或IPTV的比例(%)5.88.0%的城市家庭和81.8%的农村家庭可收看到卫视节目

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数据表明,2013年全国可接收卫视频道的家庭比例达84.4%,比2012年的81.7%增长了2.7个百分点;其中在城市,88.0%的电视家庭可以收看到卫星电视节目,比2012年增长了0.7个百分点;在农村,电视家庭中能够收看到卫视节目的比例也达到了81.8%,比2012年的77.9%大幅增长3.9个百分点。从不同地区来看,全国七大行政区能收看到卫星电视节目的电视家庭比例有一定的差异,最高的西南地区达94.5%,最低的华中地区为77.9%,其他地区该比例在78%—86%不等(图1.1.6)。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图1.1.6 2013年全国及分城乡、分地区居民家庭可收到卫视频道的比例(%)6.中央台继续保持其全国覆盖优势,省级卫视在本地区的覆盖优势较大

中央台频道依靠其强大的资源优势和作为国家级频道的特殊地位,在全国的覆盖率仍然保持了绝对优势(表1.1.6)。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数据显示,在全国覆盖率排名前六位的频道仍然全部是中央台频道;而进入覆盖率排名前二十的频道中,中央台频道有9个,与2012年中央台频道入围覆盖率排名前二十位数字一样。2013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2012年和2011年一样排第一位,覆盖率达97.3%;中央台七套也维持其排名第二位的优势,覆盖率也由上年的89.8%增长到91.3%;中央二套、中央台少儿频道、中央台新闻频道和中央台十套的覆盖率也都在87%以上。在省级卫视频道中,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和北京卫视的覆盖率的排名最靠前,分别居于第七、八、九位,排名与上年一样,覆盖率也在85%以上。除了排名前十位的7个中央台频道和3个省级卫视频道外,进入覆盖率前二十位的频道还包括安徽、贵州、天津、山东、四川、江西和江苏这七个省级卫视频道和中国教育台一套。2013年覆盖率排名前二十名频道都在77%以上,比2012年覆盖率整体有较大提升。表1.1.6 2013年全国卫视频道覆盖率排名前二十位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

在城市地区,覆盖率排名前六位的频道也全部是中央电视台频道,其中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排第一位,覆盖率达98.1%;另外还有3个中央台频道进入覆盖率排名前二十位(表1.1.7)。在城市地区,2013年有10个省级卫视频道进入覆盖率排名前二十位,其中北京卫视、浙江卫视和湖南卫视这三个省级卫视频道在城市地区排名较靠前,位居覆盖率排名表的第七到第九位。另外,安徽卫视、贵州卫视、天津卫视、四川卫视、山东卫视、江苏卫视和上海东方卫视也进入了覆盖排名表中前二十位,分别排在第九(并列)、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并列)和二十位。表1.1.7 2013年城市地区卫视频道覆盖率排名前二十位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

与往年一样,2013年卫视频道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整体上要比在城市地区低(表1.1.8)。从排名前二十位的频道来看,在农村地区,2013年排名最后一位频道的覆盖率是73.4%,高于2012年的69.7%,尽管其低于城市地区的81.4%,但与2012年相比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与在城市地区的情况相比,中央台频道在农村地区的覆盖强势地位更加明显,在覆盖率排名前八位的频道中,中央台频道有7个,另外还有中央台四套也进入了覆盖率排名前二十位。我们也可以看到,农村地区进入覆盖率排名前二十位的省级卫视频道比城市地区要多,达到11个,从频道排名来看,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和北京卫视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进入前十位,安徽卫视、贵州卫视、天津卫视、山东卫视、中国教育台一套、江西卫视、四川卫视、江苏卫视和上海东方卫视也进入了排名的前二十位。表1.1.8 2013年农村地区卫视频道覆盖率排名前二十位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

随着有线网络的普及以及数字电视的不断推广,频道竞争日益加剧,各卫视频道在不同地区的覆盖率明显不同。尽管中央台频道在各个地区都呈现出明显优势地位,但在不同地区,其优势还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数据表明,在覆盖率排名前二十位的频道中,中央台频道在东北地区有9个,在华北地区有8个,在华东地区有9个,在华南地区有10个,在华中地区有9个,而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只有7个。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稳居各地区覆盖率排名表第一位,覆盖率都在96%以上。各省级卫视的覆盖率排名在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基本特点是在本地区的覆盖率排名优势较大。如在东北地区,辽宁卫视排在第二位,黑龙江卫视排在第六位;北京卫视、天津卫视和河北卫视在华北地区分别排在第四、第六和第九位;浙江卫视、安徽卫视和山东卫视在华东地区分别排第七、第十和第十一位;广东卫视在华南地区排第七位,湖南卫视和河南卫视在华中地区分别排第二和第八位;山西卫视和陕西卫视在西北地区分别排第十一和第十六位;四川卫视在西南地区则排第五位(表1.1.9—表1.1.15)。表1.1.9 2013年东北地区卫视频道覆盖率排名前二十位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表1.1.10 2013年华北地区卫视频道覆盖率排名前二十位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表1.1.11 2013年华东地区卫视频道覆盖率排名前二十位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表1.1.12 2013年华南地区卫视频道覆盖率排名前二十位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表1.1.13 2013年华中地区卫视频道覆盖率排名前二十位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表1.1.14 2013年西北地区卫视频道覆盖率排名前二十位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表1.1.15 2013年西南地区卫视频道覆盖率排名前二十位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收视调查网基础研究二、电视观众特征

新兴媒体技术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受众的收视习惯,都对电视观众特征产生影响。2013年,全国电视观众性别结构基本维持稳定,与人口性别构成差别很小;中青年群体仍为观众主体,观众凸显年轻化特征;中低学历观众是主体受众群体,城市观众文化程度明显高于乡村;无业群体占据观众比例较大,城乡观众职业构成有明显差异;低收入观众所占比例较大,城市观众中中高收入人群比重高于农村。1.全国电视观众规模达12.75亿人,比2012年略有减少

继2008年国家提前实现中央广播电视节目“十一五”农村无线覆盖目标后,国家又推出“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并大力推进数字电视转换,在多项政策的共同推动下,全国电视观众规模连续多年呈现增长态势;但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一趋势在2013年开始出现变化。CSM媒介研究全国测量仪收视调查网2013年基础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大陆年龄在4岁及以上的电视观众规模达到12.75亿人,占全国4岁及以上人口的98.6%。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中国电视观众规模减少了304.1万人,减少幅度为0.24%。2.电视观众性别结构基本维持稳定,与人口性别构成差别很小

CSM媒介研究2013年全国测量仪收视调查网电视观众数据显示,男性观众比例为51.0%,女性观众比例为49.0%,与2012年CSM媒介研究的调查数据差别很小,说明目前我国电视观众的性别结构基本维持稳定。同时,我国电视观众性别结构与中国内地人口的性别构成差别也很小,《中国统计年鉴(2013)》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1.3%,女性人口占48.7%。城乡电视观众的性别比例与全国整体观众的性别比例趋势保持一致,在城市观众中,男性群体所占比例为51.2%,女性群体所占比例为48.8%;在农村,男女观众所占的比例则分别为50.9%和49.1%(图1.2.1)。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图1.2.1 2013年全国测量仪收视调查网及分城乡电视观众的性别构成(%)3.中青年群体为观众主体,观众凸显年轻化特征

从全国电视观众整体来看,2013年,35—44岁和15—24岁这两个群体在所有电视观众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分别为19.1%和17.7%,二者之和占据了超过了1/3的份额;25—34岁和45—54岁观众群的比例也分别达到了15.5%和14.6%,二者占据了超过30%的份额;4—14岁、55—64岁和65岁及以上的观众群体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12.7%、11.0%和9.4%。电视观众凸显出年轻化的特征。比较城市观众和乡村观众的年龄构成可以看出,乡村观众中4—24岁青少年观众的合计比例高于同年龄段城市观众,而25—54岁的中青年合计观众比例则低于城市同年龄段观众,55岁及以上的老年观众所占比例高于城市同年龄段的观众所占比例(图1.2.2)。4.中低学历观众是主体受众群体,城市观众文化程度明显高于乡村

从全国电视观众的文化程度构成来看,中低学历观众占据了绝对优势。其中初中文化程度观众比例高达36.1%,小学文化程度观众比例为26.5%,高中文化程度的观众占据了17.3%的比例;未受过正规教育的观众所占比例为10.9%,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观众只占据了9.2%的比例,是所有观众群体中占比最少的一类人群。总体而言,我国电视观众主体人群的学历不高。比较城乡观众的文化程度构成,可以看出城市观众的文化程度要明显高于乡村观众,城市观众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观众比例高达41.8%,而乡村观众中该比例仅为17.2%;城市观众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观众占26.1%,而乡村观众中该群体的比例则高达44.3%(图1.2.3)。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图1.2.2 2013年全国测量仪收视调查网及分城乡电视观众的年龄构成(%)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图1.2.3 2013年全国测量仪收视调查网及分城乡电视观众的文化程度构成(%)5.无业群体占据观众比例较大,城乡观众职业构成有明显差异

从全国观众整体来看,2013年,无业群体(包括离退休人员)在电视观众中占据了较大比例,为20.0%;学生占14.7%的比例,工人占到了12.9%的比例,然后依次为个体/私营企业人员、初级公务员/雇员和干部/管理人员,分别占到了12.3%、9.4%和1.7%的比例。全国测量仪收视调查网中包括了对乡村的调查,农民包含在其他类中,因此该群体占到了全国电视观众的29.0%(图1.2.4)。分城乡来看,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业群体(包括离退休人员)均在电视观众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其中城市观众中有23.3%的无业群体,在所有职业类别中占比最大,乡村观众中该群体比例也高达18.0%。城乡观众职业构成最大的差异体现在农村拥有较高比例的农民群体,由此使得职业类别为“其他”的观众比例高达38.3%。城市观众中初级公务员/雇员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乡村该类人群所占的比例(图1.2.4)。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图1.2.4 2013年全国测量仪收视调查网及分城乡电视观众的职业构成(%)6.低收入观众所占比例较大,城市观众中中高收入人群比重高于农村

从全国观众整体来看,2013年,个人月收入在0—300元的低收入群体所占比例最大,达40.0%。在城市观众中,个人月收入在1701元及以上的中高收入人群所占比重为47.0%,接近半数;反观农村观众,个人月收入在1701元及以上的中高收入人群所占比重为24.5%,较城市该收入人群所占比重少了22.5个百分点。城市观众中中高收入人群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乡村中该类人群所占的比重,乡村中低收入人群所占比重较大(图1.2.5)。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图1.2.5 2013年全国测量仪收视调查网及分城乡电视观众的个人月收入构成(%)三、观众收视行为

2013年观众人均收视时间低于2012年,全年收视率走势在春节、暑假和国庆期间出现收视高峰,以晚间黄金时段为代表的传统黄金收视资源出现了小幅萎缩,全天多个时段收视水平较2012年均有下滑。(一)人均收视时间1.2013年全国电视观众人均每日收视时间为165分钟

自2001年以来,我国电视观众人均收视时间呈现出波动下行的发展态势(图1.3.1)。在2005年和2006年,由于各级电视台在新闻和综艺等节目形态上的大力创新和突破,以及世界杯等特殊事件的推动,观众人均收视时间曾一度出现回升趋势;然而到2007年,由于观众对选秀和民生新闻等新节目形态产生“审美疲劳”,以及缺乏特殊事件的支撑,观众人均收视时间又出现下降;2008年和2009年,由于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观众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电视上来,人均每日收视时间又略有回升;继2010年全国电视观众人均收视时间下降后, 2011年全国观众人均收视时间继续下降,为166分钟,是2001年来的最低值;2012年由于伦敦奥运会的举办,全国电视观众人均每日收视时长为169分钟,较2011年上升,但仍低于2011年以前每年的人均收视时长;2013年收视又出现下滑,人均每日收视时间165分钟,为历年来最低。数据来源:CSM媒介研究图1.3.1 2001—2013年全国样本市(县)观众人均每日收视时间(分钟)2.全国七大行政区2013年观众人均每日收视时间均低于2012年

与2012年相比,2013年全国七大行政区的人均收视时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东北地区的人均每日收视分钟数从2012年的190分钟减少至2013年的184分钟,减幅最大,达6分钟;其次为华东和华北,分别从2012年的162分钟和198分钟减少到了2013年的157分钟和193分钟,均减少了5分钟;然后是华南和西北,较2012年均减少了3分钟;华中地区从2012年的166分钟减少到了2013年的164分钟,是减幅较小的一个地区(表1.3.1)。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