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改变体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4 08:18:48

点击下载

作者:艾长山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饮食改变体质

饮食改变体质试读:

前言

现在很多人都说,现在挺好的,不愁吃穿,日子也过得挺舒坦。但是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医院也越开越多,可是挂号的队伍却越来越长?病人越来越多,钱越花越多,怎么样才能既治病又少遭罪,还能省钱的方式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再啰嗦地问大家一句:你知道自己的体质吗?你所属的体质该吃什么、怎么吃,才能保持健康不生病?

如果你对所有的问题都一头雾水,频频摇头,那么这本书就是你正确的选择。

你也许没有听说过,食物有寒热温凉之分,不同的人体质也不同,温性的食物可以用来治疗寒性的病,寒性的食物可以用来治疗热证病。很多人只是知道哪些食物符合自己的口味就多吃一点,但是问题是:自己的身体能不能吃,或者能不能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食物来治疗一些小疾病呢?答案大多数都是否定的,很多人只知道受寒了就在自己的药箱里找驱寒湿热的药,发热了找清热药而已。

有一句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的体质都有其特殊性。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体质,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身体现在所处的状况,并懂得如何去完善它。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白,如果我们的体质偏寒或者偏热,就可以通过调整食物来纠正体质之偏,从而恢复到正常的状况。

可惜的是,现在我们很多人都主动放弃了这种能力,而更多地信任医院或者专家的判断,去相信那些专业的诊断书,而不去相信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和感觉。其实,只要你改变那些积聚在脑海里陈旧的观念,再摄取一些相关的知识,你完全就可以轻装上阵,解己之忧。这就是我想要给大家传达的重要信息:辨别体质的类型,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体质食疗告诉你,什么叫把手边的食物变成治病的药物,把苦口的良药变成嘴边的美食。寓医药于美食,既能大饱口福,又能治病养生,以达到防病治病、益寿延年的目的。就是这本书要告诉你的核心内容。

我们不是医生,每当等到生病的时候,不知道用什么药物来修复身体。但是不同的是,你比医生要更清楚自己的体质和饮食习惯,所以大家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用食物来防治生病的良医,用食物来养命,就是我们为自己做出的最佳抉择。

现在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没关系,本书的理念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谁先懂得,而且身体力行,谁就先得益。一人领悟,全家健康,推而广之,一个民族就将会得益,而我的愿望,就是希望这一天能来得早一点、快一点。艾长山

PART 1 在餐桌边坐享长寿之福:吃对就能多活20年

我们每天都得吃饭,一日三餐必不可少,可是这饮食方面的学问说起来就大了。我们每天吃的东西都有寒、中、热之分,同样的,我们的体质也有寒热之分,只要对着自己的体质,吃对了食物的性味,就能养生长寿,颐养天年。但是你吃的这些东西起不了作用,反倒使你的身体越来越不平衡的话,就变成了我们延年益寿的绊脚石。

如果身体是一艘船,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导航

现在知道并且迷恋中医养生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而且国外也正在开发和推广我们本土的文化,但是再来看看我们国人自己,好像早就习惯了生病找药吃、看医生,至于没病的时候怎么养生,生病了怎么用自己的身体去判断却一无所知。不过没关系,中医就有一套套的理论和方法,只是被我们很多人遗忘了。

在古代的时候,药物和食物是分不开的,当时人们还都处于一种以填饱肚子为生的原始状态,觅食是他们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事情。这时候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一些“药物”,也就是能认识到很多食物既可以用来填饱肚子,还可能用来作为药物,医治一些简单的疾病。

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中医治病的大原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体虚的人应该适当进补,病实体质的人该用泻药;而热病或者热性体质的人应吃性质寒凉的药;寒病或者寒体的人应用性质温热的药。这个原则到现在看来都是完全正确的,直到今天中医看病也仍然不能违背这个原则。就拿感冒来说吧,有的人觉得身体不舒服,就听老人家的用煮姜汤的偏方来喝,结果越喝越糟糕,到最后不得不去挂点滴,为什么?因为感冒分两种,一种是热感冒,一种是寒感冒,姜汤是用来治寒病的,你这时候拿热性的“药”来治热病,当然就会加重体质的偏性,雪上加霜。

我们不是医生,每当等到生病的时候,不知道用什么药物来修复身体。但不同的是,你比医生要更清楚自己的体质和饮食习惯,所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用食物来防治生病的良医,用食物来养命,就是我们为自己做出的最佳选择。

其实大家别看很多食物都普普通通的,其实这里面的学问非常大。有的人经常会问我到底应该怎么吃怎么喝,我教大家一个办法吧:如果你有一天觉得馒头吃起来特别香,吃了第一个还想吃第二个,那么你就多吃一点;第二天你看见那个面条好吃,吃完还觉得浑身舒畅,那么你就多吃点面条,中医里说“胃以喜者为补”,就是说你体内缺少这种东西。如果吃点辣的、吃点海鲜就过敏和不舒服,那你就别吃了,这说明你体质的偏性天生就不容这些东西。

除了在食物上要花费些心思,身心的调和也非常重要。一位百岁老者曾经告诉我一个养生秘方,那就是“勤动脑体,不动心”,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节奏飞快的圈子里,脑子是领导,四肢是工具,这两样东西你天天用,天天锻炼,就会像刀一样,越磨越快,越光亮。而中医讲:“一动心,五内俱焚”,这个“动心”可不是情窦初开,意思是说,如果一件事情想不明白就老放在心上,就会影响你的身体了。所以,什么事情都要想开了,要放得下,这才是中医养生的根本之道。

现在知道并且迷恋中医养生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而且国外也正在开发和推广我们本土的文化,但是再来看看我们国人自己,好像早就习惯了生病找药吃、看医生,至于没病的时候怎么养生,生病了怎么用自己的身体去判断却一无所知。不过没关系,中医就有一套套的理论和方法,只是被我们很多人遗忘了,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就来重拾这不该被我们丢弃的宝贝吧。

食物的性味也千奇百样,吃偏了,你就会生病

我们每天吃什么,怎么吃,其实有很大的学问,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有“不良反应”,你吃的食物本来是来纠正你体质的不平衡,但是你吃的这些东西起不了作用反倒使你的身体越来越不平衡的话,那就演变成“毒”,这样的食物越吃越多,“毒”性就会越来越大,到了最后,疾病就找上门了。

总听到中医里有个词叫“食药同源”,为什么呢?因为“物得天地之偏气”,意思就是说,凡是偏性比较大的,可以用来纠正人体偏性的食物,都可以称之为“药”。比如有的朋友体质比较偏寒,你这时候吃西瓜、豆腐,就会频频拉肚子,那该吃什么呢?吃羊肉!因为羊肉是大温,吃羊肉可以纠正体质的虚寒之偏,为身体“提温”。再比如生姜可以用来驱寒、抗感冒,大枣可以用来补血等等,这些食物都可以称作“药物”。那些相对于平性的就叫食物,比如小麦和大米,虽然它们本身不同,但是总体来说也是平性的。

我打个比方,大家说燕窝人参好不好呢?十有八九的人都会说好,不仅可以恢复我们的元气,还可以强壮身体,特别是价钱也贵得离谱,这就更体现了那句“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其实,说它们好,当然是好,但是这些补品大部分都只适合虚性体质的人吃,如果实性体质的人,比如痰湿质、湿热质的人来吃,就会便秘上火,汗也排不出,毒气积在体内,反而会发炎,更严重地还会中毒。

我再举几个临床的例子,在这里说一下各种体质治病时的“忌口”问题,比如湿热体质的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上火,嘴里总是发苦,内热便秘,还特别容易烦躁,这时候就要忌吃热性的食物。有一位四十岁左右的湿热体质女性前阵子上门找我诊治咽喉疾病,不料没过两天又登门造访,不过这次是来看“鼻出血”的,问其近况,原来这位女性这几日吃了几斤荔枝,这可是大热之物,第二天早上起床就开始频频鼻出血,一下子就慌了神。

有位患皮肤病的女青年,经我诊治为气阴两虚之质,阴气尤为不足,来我这里问诊的时候,我一而再地提醒她,不要吃鸡、虾等“发物”。

回家后忌口几个星期,病情也日趋好转起来。不料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几位同学中一个给她夹鸡腿,另一个给她夹大螃蟹,这位女青年不好推脱,百般无奈之下胡吃海喝吃了一顿,半夜惊醒,随即就发现皮损明显加剧了。

所以,我们每天吃什么,怎么吃,其实有很大的学问,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有“不良反应”,你吃的食物本来是来纠正你体质的不平衡,但是你吃的这些东西起不了作用反倒使你的身体越来越不平衡的话,那就演变成“毒”,这样的食物越吃越多,“毒”性就会越来越大,到了最后,疾病就找上门了。

我们吃的每一口都要斟酌:只要好好吃饭,就能发现颐养天年的真谛

“吃”与“不吃”之间也有相当大的学问,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体质类型以及吃的食物宜忌后,选其所宜避其所忌,也是本书介绍的“以食物之偏来纠正身体之偏”的核心食疗原理,仔细品味,自得其中要领。

不仅要看食物的性味,我们大部分的人还得按照自然界的“老理儿”来过日子。现在冬天冷得直哆嗦,大街上却经常能看见一些小女孩吃冰激凌,光看着就觉得凉飕飕的,这样非常不可取。那应该怎么吃呢?比如夏天到了,就要适当少吃些温性的东西,冬天的时候就要少吃些寒凉的食物,所以我们都说炖煮的火锅、麻辣烫很好,但是在夏天就不适宜多吃,吃了就容易上火。我们现代人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你夏天开着冷气吃火锅,冬天开着热烘烘的暖气吃冰,这是违反我们大自然规律的,在中医的观点来看是不对的。

平时我们在家里做饭的时候,只要稍微留意一下菜色的“冷热之偏”就会更理想了。比如在烹饪像丝瓜、白萝卜、牡蛎之类寒凉食物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偏温性的作料,如用大蒜、醋、姜末、香辛料来炒这些寒性的食物就是非常好的搭配;去外面吃火锅的时候可以多放一些豆腐、白菜、粉丝等性寒的食物,不仅可以使汤汁鲜美,而且还可以利用这些食物的“寒”来降火锅的“火”,吃完火锅后再挑一些寒凉的水果,比如西瓜、梨来吃也有很好的中和作用。

如果仔细留意你就会发现,其实家人每天在厨房炒菜时,往往都会这样来搭配,比如用大量的蒜末来炒空心菜、煮冬瓜汤的时候少不了姜片、腌制泡菜的时候加很多红辣椒、早餐的豆浆油条、煮冬瓜茶配上红糖等就是很好的冷热调和的典范。

我们说天下没有两个体质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双胞胎也会有些差别的。这下可能有人就要问了,那我们一家人体质要都不一样,吃饭不得乱了套?打个比方,一家四口人,母女俩是寒性体质,但是儿子不怕冷,经常口干舌燥,经常倒水喝也不解渴,这就是典型的热性体质,这一家子该如何开饭呢?照平常来看,都是家里做什么大家就聚在一起吃什么,其实在中医里来说这是不太可取的,需要改变一下。母女两人应多吃一些热性的食物,比如肉类,儿子则应该多吃一些寒凉的食物,如豆腐、绿叶菜之类的,主食方面因为大多数都属平性的食物,所以不在考虑之列。这样寒体不怕寒,热体不怕热,选该吃的,避不该吃的,持之以恒,必能见效。

家里的解决了,那聚会呢?现在请客吃饭已经成为经常性的社交活动,这时候大家一人一双筷,围着一桌子好菜,这时候怎么个吃法呢?这里给大家两个方法:一就是尽量选择自助餐,这样大家各吃各的,在菜品的选择上也比较自由,第二个还是一样,避其忌讳,做到有所吃和有所不吃。

所以说,“吃”与“不吃”之间也有相当大的学问,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体质类型以及我们吃的食物宜忌后,选其所宜避其所忌。西医贵在治病,中医在治人,它们俩的根本出发点和理念都是不同的,中医更侧重于用药物和食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使得身体里被破坏的平衡达到一种新的和平状态,这样疾病就不能找到发展的空间,这个就是中医的基本涵义。

下面就带大家一起领悟本书“以食物之偏来纠正身体之偏”的核心食疗原理,我相信,只要大家仔细品味,持之以恒,就会自得其中要领。

PART 2 体质决定你该怎么吃:让食物之偏来纠正身体之偏

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体质,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身体现在所处的状况,并懂得如何去完善它。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都主动放弃了这种能力,而更多地信任医院或者专家的判断,去相信那些机械的数据,而不去相信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和感觉。其实,只要你改变那些积聚在脑海里陈旧的观念,再摄取一些相关知识,你就可以轻装上阵,解己之忧。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体质,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体质就好比是我们身体内部的“操纵员”,每一个不同体质的人在应对一些状况的时候,都会有他们独特的反应。关键是要去了解它其中的根源,你对它感兴趣,想去靠近它、琢磨它,它自然就会变得亲切、简单。

有很多人问我:“大夫,经常听人说中医里有个叫‘体质’的东西,好像很难搞懂,一些书上写的也是云里雾里的,看来看去都是一头雾水,那我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的体质?你能给说明白点吗?”

其实要弄懂这个东西并不难,要我说,体质就好比是我们身体的内部的“操纵员”,每一个不同体质的人在应对一些状况的时候,都会有他们独特的反应。关键是要去了解它其中的根源,你对它感兴趣,想去靠近它、琢磨它,它自然就会变得亲切、简单。

打个比方,一桌人都喝了酒,最后都集体喝醉了,这时候一般的人会面红耳赤,身体发热;但是有些人的脸就会发白,而且还会手脚冰凉;有的人酒后就自言自语,好像有一肚子的话没说完;有的人则会呼呼大睡。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大家体质的不同,就像有些人从小就怕冷,就容易得受寒的病;而有的人则生来就怕热,所以容易得发热的病。

那么,体质到底是个什么呢?正在看此书的你又属于什么体质呢?

在临床上经常看见不少人总感觉自己哪儿不舒服,但就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去医院拍片、体检,结果体检报告出来是一片绿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你去请个老中医瞧瞧,有时候就会发现你舌质厚腻,或者泛白甚至有点青紫,或者替你把把脉,看看脉象是否正常,这时候老中医可能就会给你说出一个“证”来,然后根据这些来给你开“药方”调理,这就是我们中医里经常所说的“辨证施治”。怎么样来正确判断自己是什么体质呢

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人的体质主要有 9种,包括“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淤质、特禀质”,其中比较健康的平和体质在人群中仅占32.75%,其它 8种偏颇体质却占到了67.25%。如果你是那 8中偏颇体质中的一员,下面你一定要仔细看看。

至于各种体质的最大特征我简单地和大家说一下:平和型较正常、气虚型常无力、阴虚型最怕热、阳虚型最怕冷、湿热型爱出油、气郁型爱失眠、痰湿型易肥胖、血淤型易健忘、特禀型会过敏。可能有些读者会感觉有点像倒豆子的感觉,其实这是各种体质类型的人最突出的“症状”,具体的辩证方法大家可以参考本书附录(1),那里有详尽的说明,这里只给大家简单说一下。表:九种不同体质的特征续表

赶走痰湿这只纸老虎

古代医书《丹溪心法·中湿》中说“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说的就是人的脾胃如果被湿困住了,就会出现浑身发沉无力倦怠,爱睡觉的症状。我们常说的,这人就好像没拧干的湿衣服,浑身沉甸甸的提不起精神,就属于这种情况。

经常有朋友打电话找我诉苦,说失眠,怎么也睡不着,睡着了也睡不沉,很容易半夜被惊醒,非常烦恼。然而最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的烦恼却和别人恰恰相反,不是睡不着,而是睡不醒,一天的时间他有15~16个小时都是在睡觉和昏昏欲睡之间,别看他睡这么多觉,可每天依然还是觉得困、累,倒头就能睡,还咳嗽多痰,自己也不知道出了什么毛病,打电话的时候就和我开玩笑:“你说,我这是不是睡神附体了?”

第二天在诊所见到他,果然是一副病怏怏的模样,体形还是老样子,挺个啤酒肚,进门就找了个舒服的地方斜躺下来。“先说说你喜欢吃什么。”我问他。

朋友满脸的疑惑:“难道我这瞌睡还和饮食习惯有关系?”“你随便说说。”“自从上大学之后,吃什么都比较自由,那阵子就迷上了吃辣椒,什么辣子鸡啊剁椒鱼这些,我都觉得挺好吃的,经常就和朋友一起吃。还有甜食我也比较喜欢,比如什么糕点、冰淇淋、甜汤什么的,甜甜的,一有机会就喝。”“二便的情况怎么样?”我继续问他。“你这是问到点上了,这两三年,大便就变得很不规律,首先是不规律,大便黏黏的,开始还有点成形,到后面就不成形了,黏黏的,每次上大号都很不舒服,总觉得没完似的,冲厕所也冲不干净,觉得黏在那的样子。”

他这么一说,我心里就有了底:这是典型痰湿体质的症状,最近几年甜的、辣的食物变成了他的“主食”,虽然这些东西确实让很多人难以拒绝,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它们都属于肥甘厚腻的偏“热”类食物,本来痰湿就是“热体”,过多摄入甜食更是“火上浇油”,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脾胃功能变弱,那些没有被转化的东西,就变成中医认为的“痰湿”,留在体内。那么,这痰湿体质和经常爱犯困有什么关系呢

古代医书《丹溪心法》中说“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说的就是人的脾胃如果被湿困住了,就会出现浑身发沉无力倦怠、爱睡觉的症状。在上部表现为头昏昏沉沉的,痰多;中部为湿邪困脾,整天无精打采;下部为便溏,女性会有白带增多之感。所以我们常说,痰湿体质的人就好像没拧干的湿衣服,浑身沉甸甸的提不起精神,就属于这种情况。

当即我就给这位朋友推荐了一道药膳:芡实莲子苡仁汤。这道药膳需要准备的原料有:山药 250克,芡实 30克,莲子 20克,苡仁 30克,陈皮 5克,姜 1块。首先把芡实、莲子、苡仁清洗干净,然后把山药剁成小块,水开之后把山药、芡实、莲子、苡仁、陈皮和姜全倒进砂锅里,用大火煮开,煮开之后,改用小火炖一个小时后即可食用了。“这也太麻烦了点,这么多材料,能不能少几样?”朋友又嘟囔道。

我严正地告诉他:一个也少不了。嫌麻烦可以有时间让家人帮忙做。为什么一样都少不了呢?莲子、山药和苡仁我们都比较熟悉,是除湿利水的“名品”;芡实在粮食市场都能买到,民间又叫做鸡头米,很多古书里都对它倍加推崇,能健脾除湿,有较强的收涩作用,这些不大不小的“碎物”拼凑起来,就“摇身一变”,成了化痰湿最灵验的“解药”,所以痰湿体质的朋友完全可以把这道药膳当成零食来食用。

除此之外,我还交待他平时要多吃一些健脾化痰的食物,因为“脾为生痰之原”,脾胃功能不好,痰就源源不断的生出。闲暇时熬一些山药薏米粥或者吃点淮山药,能健脾去湿,增长气血。

朋友照着我上面的办法坚持实行了几周,反映效果还不错,别的不说,这瞌睡虫就赶走了一大半,人也越来越精神了。

为了继续巩固效果,我还给他推荐了一个独特的疗法,可以祛湿,还能减肥的穴位:关元穴。此穴能滋阴壮阳,健脾除湿,还能泻心火。怎么找呢?正中线脐下三寸,属任脉。可以用指压法按摩刺激关元穴,也可用左右手交替绕脐旋转按摩。每天按压1~3分钟,坚持按摩,就能祛除体内的湿气。关元穴能滋阴壮阳,健脾除湿,泻心火,坚持按摩,祛除体内的湿气。指压法

都说脾胃是我们能量的源头,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千万得注意调整好自己的体质,按照同气相求的食物来纠正身体的偏性,才能赶走身体里的那只“纸老虎”。所以我们说,有时候只要一道菜、一碗汤,足以胜过千言万语。

求医录问:我们家小孩最近一年总是无精打采的,不爱和小朋友一起玩,看起来蔫蔫的,还总是便秘,请你给推荐个药膳菜谱吧!谢谢了!给你推荐一款适合小孩食用的冬瓜顺气餐。具体做法是:1.将 150克左右的冬瓜洗净切成小块,放在开水里汆熟。2.用等量的白米与糙米(1:1比例共150克)混合然后蒸熟,再配上3~10个腌橄榄(超市罐头柜台有售)。这份特制的汤品可以清热解毒、下气消痰。因为冬瓜属于寒性食物,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橄榄有解毒、生津、健胃、改善咽喉痛等功效。在孩子便秘症状严重的时候,连续吃上一周的顺气解热餐,可以很好地帮助调整身体状态,事半功倍。

只要壮火制水,阳虚就能迎刃而解

我们在老年之后,阳气就渐渐失去了它的统帅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中老年人大部分都阳虚的原因。所以说,没有阳气就没有生命,如果阳气衰弱了,我们就得用“食物”把它导正过来。

小孩子刚生下来就是纯阳体质,身上一片“朝气”,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而老年人我们一般也要称作是美丽的“夕阳红”,为什么呢?因为随着我们慢慢地变老,体内的阳气就会慢慢散发,这时候就会无缘无故地流眼泪、流口水,或者是小便憋不住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在老年之后,阳气失去了统帅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中老年人大部分都阳虚的原因。所以我们说,没有阳气就没有生命,但是阳气衰弱了,我们就得用偏“大阳”的食物把它导正过来。

大部分中老年人都会有阳虚的症状,上周我接待了一个患者:李先生已近中年,最近一年出现了畏寒怕冷的症状,冬天固然可以多穿点多盖点,可是夏天呢,天气热得难受,大家喜欢的空调却让李先生不寒而栗,并且伴有性功能减退、大便稀溏的症状。最近脸色越来越不好了,眼圈也黑了,晚上睡眠也越来越差,于是李先生开始四处去找医生,跑了好几家医院,进行全身检查,但是并没有查出什么病来。这就怪了,没病为什么这么怕冷呢?

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阳气不足所致。也许会有人问了:为什么在阳气不足的时候,人就会畏寒怕冷呢?所谓的阳气,就相当于我们身体里的“太阳”,通过先天之气和呼吸之气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如果身体里的阳气不足,就像冬天的午后没有暖阳一样,到处都是一片“冰寒”之气。《内经 ·灵枢》上说:“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也就是说,当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人的阳气就会逐渐的耗损,体质也就会越来越“冷”了。

但凡是来找我看此症的朋友,我都让他们回去做中医经典《金匮要略》上的一则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特别适用于怕冷的人经常食用,这是我认为迄今为止在临床上治疗手脚冰凉症最好的“药”。

其实做法也非常简单,只要羊肉、生姜、当归 3味。去中药店买当归这一味中药就可以了,老姜和羊肉到市场上依自己的口味和人数来定,最好是羊肉 300克,当归 30克,生姜 50克的标准。

具体该怎么做呢?在这里再给大家啰嗦一番:首先将羊肉洗净切成小块,然后烧一锅水,等滚开后把羊肉块放入沸水里焯一下,这一道工序主要是把血水焯掉;然后将焯好的羊肉放在砂锅里,接着放入生姜、当归,然后倒些清水,清水一定要多倒一些,大约是肉的 3倍左右;接下来先用大火煮开,然后换小火再煮大约 2个小时。煮好之后加入适量的调料,这道当归生姜羊肉汤就可以食用了。

可别小看了这个方子,它是大补气血的千古名方。当归补血,羊肉补气,生姜驱寒,正好可以纠正那些阳虚的朋友身体里的“畏寒之偏”,从而赶走邪气,滋补养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张药食同源的补血方子偏热,所以适合寒性体质的人,而不适合于热性体质的人。比如经常喉咙疼、口干口苦或者发炎的痰湿体质和湿热体质就只能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除此之外,阳虚体质的朋友平时要留意吃一些温性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花椒、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比如黄瓜、藕、梨、西瓜。秋冬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足下、背部及下腹部丹田部位,以免加重阳虚引起疾病。平时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这些都是给身体驱寒的好办法。

有的人冬天的时候很容易长冻疮,这就是典型的阳虚体质所犯的毛病。在中医学上来说,由于冻疮患者大多体质阳虚,故气血运行不畅,凝滞脉络,久而久之肌肤便会失去养分,导致阴寒久伏于脉络,因此,冻疮会反复发生,在这我送你个方法:白茄根 60克,花椒 10克,水煎熏洗易患冻疮处,每日 1次,每次 10~30分钟,1日 1剂,连续 1周,情况就会大有好转。

说到这里我就再给阳虚体质的朋友啰嗦一个治疗体寒的秘方,就是按摩太溪穴。太溪穴是我们身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脚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特别是对于那些虚不受补的阳虚体质的朋友来说,它能起到直接、迅速补肾的效果,对于暖身极其有效。对于那些虚不受补的阳虚体质的朋友来说,按摩太溪穴能起到直接、迅速补肾的效果,对于暖身极其有效。

我的一个女同事去年也有过手脚冰凉的毛病,到了夏天大家都齐刷刷地冒汗,她却一直嚷嚷办公室里空调太凉,还要在腿上盖条毯子。后来,我告诉她可以尝试一下太溪穴,她就立即尝试着每天按摩双脚的太溪,不过一周,手脚很快感觉暖和了,原来的“黄脸”也变得红润起来。所以,我建议那些被此症困扰的朋友,请务必在睡觉前刺激此穴,在每天反复刺激之下,手脚冰冷就会消失。

具体怎么做呢?在临睡前,先用温水泡泡脚。别嫌麻烦,看电视的时候、上网的时候都能腾出来这些时间。用干毛巾擦干之后找准两脚上的太溪穴,用拇指指腹稍稍用力点揉5~10分钟。刚开始几天按的时候可以时间稍微短一些,之后习惯了再慢慢延时,效果非常不错,绝对比吃任何补药管用。

现在很少有人去在意自己身上的这些小病小灾,可是,同样是养“身”,哪怕是同一种病,不同心态的人取得的成就和效果是不同的,所以,静下心来,下下厨房熬一碗当归羊肉汤,研究研究自己身体里的“药房”——穴位,手脑并用,不仅能够解己之忧,还能体验到中医之乐,何乐而不为呢?

求医录问:都说女人才会有手脚冰凉的毛病,但是我男朋友手脚一年四季都是冰凉的,尤其是冬天,夏天的时候倒还好点,但是坐的时间长了还是会冰凉。他的身体一直挺好,这是怎么一回事?到处都是女人进补的方子,男人该怎么补呢?答:像你男朋友这个状况,我建议使用药酒炮制的方法。不妨拿高粱酒或是米酒头,将熟地、当归、阿胶、枸杞等切成细片或是磨成粗粉放入,以8:2的比例,浸泡其中,大约两个月左右就可以饮用了,每天小饮 2次即可。此外,如果你男朋友本身脾胃较弱,可将各种处方先煎煮后,再去掉渣汁,让它变成膏状,再加上冰糖,每天晚上以温开水化开后,像服用枇杷膏一样,服一汤匙。这种方式,对脾胃虚弱的手脚冰凉者最适合。问:以前请中医开方子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我是阳虚体质,平时在夏天我比较爱吃西瓜、喝绿豆汤、吃冷饮,请问在这些方面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能不能给我简单介绍一下?答:你好,这些东西你都不能吃。首先说这个西瓜,西瓜在中医看来是大寒之物,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西瓜相当于一小碗白虎汤,这个白虎汤就是用来治疗实热病的。西瓜它具有很好的清热作用。所以对阳虚体质的人来说,就不宜吃了,阴虚内热型的就适宜吃西瓜。至于绿豆汤和西瓜是同样的道理,绿豆有祛热、解暑的性质,阳虚的人不适宜喝绿豆汤,像湿热型体质的人喝喝绿豆汤清热解暑也行,但是不适合阳虚体质的人喝。再有就是冷饮,冷饮的口感是很冰爽的,但是它被人体吸收后呢,就不只是寒凉物那么简单了。它们进入身体里之后,会带来很高的能量和热量,可是人体很多时候却消耗不掉这么多的热量,于是这些热量就积在体内,要不就变成脂肪储存起来,要不然就是会让我体内的气血运化不畅,导致生病。

食物才是阴虚体质的大救星:吃出体内真阳,伴你度寒冬

人一旦阴虚,身体就会出现塌陷的危险,可见阴虚对身体的危害之大,所以要“备水以防火”,时刻要注意防燥、保湿,壮“水”制“火”,这样身体才不会燥热不安。阴虚补水涵水工作做得好,就可向着长寿的大道上,风发前行。

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则名为《今天你“阴虚”了吗?》的测试,觉得挺有道理,而且通俗易懂,放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1.虽然秀发如丝,可是发梢经常开叉;

2.有时候觉得眼睛干涩,甚至疼痛;

3.经常觉得脸上皮肤干燥、皴裂;

4.经常觉得口渴,需要饮用大量的水,但作用不大;

5.嘴唇常发干起皮,可以撕下来,或是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6.夜间经常感觉咽喉发干,有时候会咳醒;

7.经常感到你那出色的记忆力正在远去;

8.睡眠状况很差,不是睡不着就是劳累地梦了一夜;

9.指甲薄而且干、脆;

10.皮肤没有光泽,苍白或者萎黄;

11.月经量比一般人少,经期维持三天肯定结束;

12.便秘;

13.关节能够弹响;

14.激情时,你觉得自己的爱液不够,甚至开始用润滑剂。

测试结果如下:2个以下的“是”,身体刚有了点儿阴虚迹象,还不严重;2~6个“是”,身体的阴虚已出现,应该开始重视了;6~10个“是”,体内的阴气处于中等匮乏程度,需要调理;10个以上“是”,可以说你的阴虚已经“衰”到家了,身体健康严重受到影响。

说到这儿可能很多男性朋友就有疑问了,上面这些好像都是针对女性的,有男性方面的概述吗?有的,男性一般就表现为干咳无痰,手足心热,特别是夜间烦热,口舌干燥,大便干燥,腰酸盗汗。

这时候你就应该明白了,自己是不是“阴虚”了?情况到底多严重呢?如果情况不容乐观,没有关系,下面就来教大家在日常的饮食中慢慢调理。《内经》有这样一句话:“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通俗讲来,阴气过剩表现出来的就是畏寒、手脚冰冷。阳气过剩表现出来的就是体热、上火,而这里所说的阴虚,就是典型的阳气过剩的症状,主要是因为我们身体里的精血不足或者津液亏损。那么,阴虚怎么办呢?没错,首要的问题,当然是滋阴

说到滋阴我首推一款“百果羹”。核桃仁 30克,柏子仁 20克,莲子米20克,枸杞子 15克,黑芝麻 10克,玉米粉和淮山粉各 200克。莲子米去心皮,黑芝麻、核桃仁碾碎,相合,加少许大米同煮,有条件的可以制成糕,效果更好。别看材料多,要凑齐还要花点功夫,但是补虚效果真的是一点儿也不打折,不仅同补五脏虚损,还可以对症施治。如果肾虚突出,就多加点核桃仁;心虚比较厉害,可以考虑多加一些柏子仁和莲子米;脾虚泄泻较重时,可增加淮山粉,减少核桃仁和黑芝麻;阴虚便秘时,则可以多加一些黑芝麻,这一套加加减减的办法就能治“百病”。

说到平时能滋阴的食物,那简直就是太多了,如银耳、桑葚、山药、阿胶、墨鱼、莲子、冰糖、老鸭等等。也许很多男士要质疑了,怎么都像是女人倒腾的玩意儿,有没有“男人”一点的食物呢?有,比如我们常用来泡茶喝的枸杞就是个好东西,可滋阴补肾,泡茶的时候喝一点,煮粥的时候放一点,很方便。

阴虚体质的人很容易上火,这是身体里“阳气”过剩的缘故,怎么办?如果你自己也搞不清楚哪些东西是滋阴的,那我教你一个小窍门:感觉吃在嘴里口干的食物都要少吃,吃在嘴里口舌生津的食物就要选择性地多吃一些,比如糯米、山药、银耳、猪蹄,都能滋生身体的水分,平时注意多喝点水,在每个季节都有一些应季的好东西,比如春天的桑葚,冬天的香菇、黑木耳,好吃而且滋阴还补血,身体的水分足了就不怕上火了。

最后再送阴虚体质者一个小窍门,就是没事按劳宫穴,劳宫穴在哪儿呢?把你的手握拳,中指和食指指尖的地方就是劳宫穴了。如果你心情难以平静下来,手心脚心有发热感,有向外冒火的感觉。晚上睡觉的时候,天冷的时候也喜欢将手脚放在被子的外面。这时候就可以找手心里的“消防员”——劳宫穴,能够起到清心火,缓解发热和出汗的作用,平时也可以当做保健穴来按,也会有很好的效果。经常按摩劳宫穴就能够起到清心火、缓解发热和出汗的作用,对阴虚质人群来说,可以常当保健穴来按摩。《格致余论》中说“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人一旦阴虚,身体就会出现塌陷的危险,可见阴虚对身体的危害之大,所以要“备水以防火”,时刻要注意防燥、保湿,壮“水”制“火”,这样身体才不会燥热不安。阴虚补水涵水工作做得好,就可向着长寿的大道上,风发前行。

求医录问:我爷爷是典型的阴虚体质,平时的爱好就是在家里泡茶品茗,请问在这方面老人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答:茶叶种类很多,一般来讲,体质健康的老人,什么茶都能喝,但什么样的茶都不宜多喝、猛喝。尤其要提醒阴虚体质的老人,对苦清降火的茶叶要慎重。中医讲,苦入心,化燥伤阴。而人体阴液,是老人的至宝。所以,护阴液是老人养生的关键,比如消瘦、口干、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等都属阴虚范围,更应慎喝苦味茶。

温性食物带来温馨关怀:给气虚型人群的饮食处方

气虚这个东西比较恼人,对很多中老年朋友来说,年纪大了,体内阳气散发得越多,气虚就会像影子一样随行,如果不及时对体质进行纠正,就很容易引起一些“连锁反应”,什么反应呢?比如经常容易感冒,生病的时候抗病能力很差,要很久才会痊愈,严重的还容易患内脏下垂的毛病,所以说得及时调理才行。

我曾经诊治过一个中年男性,他说起来也没什么大毛病,就是经常睡着以后出一身透湿的大汗,且一旦醒来后就很难再次入睡。白天上班都觉得自己精神不济,委靡不振,说话没有一点力气,整个人看起来也没有一点活力和朝气。前段时间跟同事去打球,在中间休息的时候,全身不停地出汗,跟从水里捞出来没有什么两样,同事很吃惊,他自己也很吃惊:平时一动是比较爱出汗,但是这个程度还是第一次碰到。我随即问了他一下平时的饮食状况,他告诉我吃生冷食物容易腹泻,大便溏稀。说话的时候声音虚弱,没有什么底气,精神不振。

气虚,是长期元气不足而形成的,对很多中老年朋友来说,年纪大了,体内阳气散发得越多,气虚就会像影子一样随行,如果不及时对体质的偏性进行纠正,就很容易引起一些“连锁反应”,比如经常容易感冒,生病的时候抗病能力很差,要很久才会痊愈,严重的还容易患内脏下垂的毛病,所以得及时调理才行。

由于这位病人比较瘦弱,于是我给他推荐了一碗汤:西洋参黄芪乌鸡汤。结果只吃了两天,第一天汗就明显少了一大半,一周过后,就不出汗了,睡得十分香甜。

为什么小小一碗汤有如此大的功效呢?只因“黄芪”和“西洋参”同属偏温性食物。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食物按它的“属性”大致上可分为温、热、寒三种,所谓的“温”性食物就是指葱、韭菜、白菜等能使身体温暖的食物。乌鸡在这道药膳里是起一个补气血的作用,再加上它的肉比较嫩,含的氨基酸也特别多,所以特别适合气虚体质的人群。

黄芪补中益气、固表止汗,还有升阳举陷、利尿护肝的作用,是最佳食疗药膳材料,它没什么味,放在菜肴里不影响菜肴本身的味道。西洋参具有滋阴补气、宁神益智及清热生津的功效。它有一淡淡的清香味,对菜肴的味道有一些影响,但该影响只会提高菜肴的鲜味,还会具有独特地令人开胃、宁神的清香。这两种中药加在一起,有润心肺、止咳、补五脏、治虚损的功效,能很好地解决气虚问题。

下面将这款药膳汤的做法教给你,希望能很好地帮助你将体质调整过来。

材料:乌鸡一整只,洗净切块;西洋参 10克;黄芪 30克;小红枣 8颗;生姜1块。

做法:起油锅至八分热,下葱头、生姜片煸出香味;倒入乌鸡块快速翻炒,下盐和鸡精少许,出香味后立即加水,汤一滚就起锅装碗。放入西洋参、黄芪、小红枣、冰糖,将这碗乳鸽放入高压锅蒸 20分钟后就大功告成。如果没有高压锅,也可以选择同煮,不过时间要久一点。先喝汤,后吃乌鸡,尽量保证汤能喝完。口味根据个人的喜好,没什么讲究。

不过在这有一点要提醒您注意的就是,这道药膳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吃的,哪些人不适合食用呢?因为此膳是大温之品,对于经常长痘痘、口苦、舌苔很厚腻热体质的人群是不适合的,对纯阴虚的患者也是不合适的。

气虚型体质的人平时饮食调养的原则是温养胃脾,应多吃辛甘温的食物,如羊肉、鸽肉、牛肉、鸡肉、核桃、龙眼;一些耗气的食物要少吃,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有句话说得好,叫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前面我们说乌鸡能够补气益精、补血养阴,足三里这个穴位就有着同样的作用,怎么找呢?在我们弯腿的时候,把你的四个指头合并放在膝盖下面,小腿骨外侧一横即是。用大拇指或者是中指顺时针按摩,每一次按摩一百下,要是感觉到酸胀就是最好的。足三里是属于胃经的重要穴位,除了能健脾胃、调气血,还有补虚、调经的特殊功能。

不光是气虚体质的人适合用这个穴位来进行保健,平时没事的时候多拍打拍打足三里,一样是可以强身健体、消除疲劳、延年益寿、防患于未然的。所以对于气虚体质者来说,只要一款适合的药膳,每天按按身上一个不起眼的穴位,都能比吃药还灵呢!

当你的身体像南方的夏天一样遭遇湿热

湿邪可以引起现代人的许多疾病,可以说是威胁人体健康的一个首要克星,只要我们注意在平时生活中的调理,就会赶走这个慢性疾病的“温床”,所以,对于湿热体质的人来说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是养生祛病的首要任务。如果能把体内的湿气驱逐出去,身心就会光明灿烂。

总是听到很多人抱怨,现在的病是越来越难治了,有时候一个小病吃很多药看了很多中医也不见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我说,答案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现代人身体里的“湿气”越来越重,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干扰了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转,这时候有了病就会一拖再拖,当然治不好。

也许有人会问,你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吗?大家不妨想一想,为什么现在的人都流行吃川菜呢?难道是大家的口味都突变了?当然不是,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体内都有湿气,需要偏温的辛辣食物来化解,于是就本能地爱上了川菜。在南方呆过的人都知道,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为什么呢?因为南方冬天的温度没有北方低,但是湿气太重,寒邪伤人更甚。以前夏天我在南方旅游的时候,常常听到有人说,这天气真是湿热湿热的,简直就是桑拿天,太难受了。其实,在我们人体里同样也有“桑拿天”。

说到这里重点就来了。一直在说湿气湿气,什么样的人才叫湿气过旺呢?

如果一个人有的话,就看看他的舌头,一定是黄色的。我打个很浅显的比喻,就像我们平时做蛋炒饭的时候,如果放在锅里开火,不去管它,那么就会起一层“锅巴”,这个时侯如果你还没熄火,那这个饭就会越来越焦,到最后火越来越大就变成黄黑色了。这也是中医所说的越热越盛,湿气越重,舌苔就会越黄,而且是持续性泛黄,这和体质有明显的关系;再一个就是看皮肤,身上老是起疹子、脸上一波一波恼人的青春痘,那也是体内的“湿”在作怪;最后一个最准的,就是看大便,经常便秘而且有久蹲便不尽的感觉,那就明显是湿气过重了如果你发现,诶,这几条我怎么都好像有,也不要紧,下面我给你说一些解决的方法。

首先是祛湿的一款名膳:泥鳅炖豆腐,不仅味道鲜美,且清热化湿,明目止渴。怎么做呢?泥鳅500克去腮及内脏,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再加豆腐 250克,食盐适量,炖至熟烂即成。豆腐入药,味甘性凉,可以中和“热”性,而泥鳅性甘、平,最大的功能就是补中益气、清利湿热,别看这两物平淡无奇,它们联合起来可是对抗湿邪最好的药。

说完了菜谱,我再给是热体质的朋友上一个主食——薏米。薏米是出了名的除湿之品。李时珍早在《本草纲目》中就对薏米赞许有加,说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措辞之间也对薏米的“除湿”功能倍加推崇,难怪桂林地区有首民谣这样唱道:“薏米胜过灵芝草,药用营养价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立功劳。”

我每次遇到久病不愈的病人,比如感冒、疲惫等小毛病,开了方子却几个月不见好转,我就会让他们回去喝半个月的薏米粥,这样身体里的湿气除了,那些小小的“顽固病”也就能很快痊愈。

古代《素问 ·至真药大论》还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意思是,人体内湿气太重,与脾有密切关系。所以平时要多吃些健脾的食物,如花生、萝卜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山药,河南怀庆、新乡地区的山药品种质地优良,所以也称为怀山药或简称淮山。做法也很简单,用蒸最好;也可以用山药与粳米同煮成粥,既可作早点晚膳,又能养脾化湿,一举两得。平时可多吃细米、白萝卜、马蹄、白菜这些清热利水的食物,偶尔也可以喝一碗绿豆百合粥,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所以湿热体质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多吃健脾胃、祛湿食物,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外排。天气好时要多出外晒太阳,适当运动。

在这儿我再教大家一个日常调理小方法,就是经常按摩曲池穴。怎么找曲池穴?先弯曲肘部,找到肘部最突出的那个骨头,然后再找到弯曲合上的这个点,突出的那个骨头和这个点之间的中间点就是曲池穴,按压它的时候有一种酸痛感,可以用拇指或者是中指指端来按揉,每次1~3分钟,每日按摩1~2次。这样做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清热利湿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湿热体质。经常按摩曲池穴,可以起到疏风解表、清热利湿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湿热体质。

湿邪可引起许多疾病,可以说是威胁健康的一个首要克星,只要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调理,就会赶走这个慢性疾病的“温床”。所以,对于湿热体质者来说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是我们养生祛病的首要任务。如果能把体内的湿气驱逐出去,身心就会光明灿烂。

好食物才是天然的生血丸:让血虚的你春暖花开的秘密

对于大部分血虚的女性来说,养血要比任何名贵的化妆品和保养品来得有效,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养血真经,你才能够拥有红扑扑的脸蛋和底气十足的身板,从而获得一生健康的通行证。所以应了那句话:你多花心思来保养,身体才会回馈你。

一个老友打电话给我,要我给他女儿看病,说孩子 22岁了,以前在学校不懂得照顾自己,现在就落下了一身的病,虽然经常关注中医养生,但总坚持不下来,也没有找到特别对症的方法,希望我给予指导。

第二天在诊所见到她,整个人看起来面色泛白,脉象也颇显无力。问了一下具体情况:早起舌苔很厚,能刮一层,这个都好几年了;很少吃甜食,手脚容易冰冷,唇色淡,稍冷就发紫,月经通常是十天左右;贫血,吃了很多中药,效果甚微。

这么一来我就心里就有了底:这孩子十有八九是血虚的症状。什么是血虚

当我们身体出现供血不足的时候,整个脸面会显得苍白、晦暗,没有光泽。如果出现血脉鼓动无力,脸上的血色也不会红润,甚至会出现脸色发白、苍白或青紫。这时候,无论涂什么膏、什么油、什么胭脂,都只能是表面文章,不是由内而外、神形兼备的美。再加上血虚型的人大多属于寒性体质,常伴四肢发冷,虚弱无力,面色苍白或萎黄,没有光泽,还容易多生色斑,也有月经不调者。怎么办呢?对付的办法,一个字——补!

怎么补呢?那就是:以食补血、以“火”制“寒”。我当即给小姑娘开出了食补方:阿胶 15克,红枣 10粒,莲子 20克,茯苓 15克,益母草 10克,当归 15克一起熬汤,每 2日一剂,坚持一个月必有奇效。其实这个方子还是出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核心补血圣方,其中阿胶滋阴养血;莲子、茯苓、红枣健脾益气生血;益母草活血生血,整个配方共凑健脾益气生血,补而不腻之效,所以,这些都是神效补血的食物,我嘱咐朋友的女儿一定要坚持喝,可以选择几样一起用来熬,依自己的喜好而定,不出一个月,就能有大起色。

还有一个很著名的补血方子也在这里奉献给大家——就是简单又方便的“四物汤”,可一星期煮 3次的中药材。当归 15克,杞子 15克,首乌 10克,红枣 8粒来当开水喝,能达到迅速补血的作用。

对于血虚的朋友而言,除了上面这些,所有补血的、补铁的、偏热性的食物,都要多吃、勤吃,红枣、桂圆、羊肉、动物血、蛋黄、乌鸡、人参等等,多多煲汤来喝更好,喝上十天半个月保准见效。当年我爱人在坐月子的时候每天保姆都给炖这些东西吃,满月的时候回公司上班,大家都说她的脸红扑扑的,比小姑娘还漂亮。

现在很多人经常熬夜上网、不到凌晨几点不睡觉,其实,这个习惯非常不好,特别是女性。一般人在11点入睡,才能使脏器自主工作,通气的通气,藏血的藏血。这时候不睡觉,气血和脏器都得不到正常休息,再加上每天工作和学习是很耗血气的事情,长时间下来就会发生血虚了。现代的女性面对比以前更大的压力,而女性又是靠血来滋养的,所以就感觉例假不正常,面色不好,有色斑……这都是血虚引起的。

所以,对于大部分血虚的女性来说,养血要比任何名贵的化妆品和保养品来得有效,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养血真经,才能够拥有红扑扑的脸蛋和底气十足的身板,从而获得一生健康的通行证。正应了那句话:你多花心思来保养,身体才会回馈你。

求医录问:我老婆在做了无痛人流两天后开始频繁地出现昏厥状况,1~2分钟后可恢复,估计为气虚贫血,求助治疗方法。万分感谢!答:还是建议你带你妻子去医院做进一步的妇科检查,看体内有无淤血。流产后昏厥,多半是因为手术中失血过多,加之心理负担,从而造成体虚贫血。如今很多人将流产称之为“小月”,就是说流产后要像生产后一样得到照顾,这个工作不可轻视。推荐一个圆肉猪心汤,补益气血、养心安神。做法:猪心 1个,圆肉 15克,党参 15克,红枣 5个,食材洗净入锅,武火烧开,文火煲汤 2小时,加入调料就可以食用了。猴头菇炖鸡肉、当归羊肉汤也有较好地补益气血功效,可以斟酌服用。

让身体的血液流动起来:行血消淤才是血淤质的救命秘笈

血淤质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你可能以前是气虚体质,气血一旦淤滞“堵车”了,在我们体内既可能化寒,也可能化热,如果你兼备痰湿质,就很有可能痰淤相杂,更不好调理。但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血淤型体质,其根本方法也只有一个,就是行血消淤。

如果你经常有牙龈出血的毛病,浑身还总是莫名其妙的疼,而且脸色、唇色暗淡,甚至常年出现黑眼圈,还经常健忘,这时候你要注意了,这是血淤质的典型症状。如果你还是不太确定,那就拿出镜子,看看你的舌头,如果舌质偏暗红,甚至上面还有淤点、淤斑,就十有八九可以断定为血淤之症。

血淤,字面上看起来就和我们身体血液流动不畅有关系,血淤质的比例女性占大多数,而且都有痛经的毛病,为什么呢?因为血流淤滞不通,就会在体内形成血块,在子宫内排出就会变得困难,痛经当然就会不请自来;而血淤质的男性身上大多有淤青,身上的疼痛症也一般会在夜晚加重。

有人做过研究,现在大部分患心血管病、糖尿病的人几乎100%都是血淤质。那血淤质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你可能以前是气虚体质,气血一旦淤滞“堵车”了,在人体内既可能化寒,也可能化热,如果兼备痰湿质,就很有可能痰淤相杂,更不好调理。但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血淤型体质,其根本的大法也只有一个,就是行血消淤。

说到行血消淤的食物,我首推山楂,山楂是早就出了名的活血化淤良药,《本草经疏》有言:山楂味酸气冷,然观其能消食积,行淤血。所以,我建议血淤体质的人可以平时拿山楂来泡茶喝,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做一款山楂泥,效果更好。取完整带核鲜山楂 1000克,洗净后加入适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入红糖 250克,再熬煮 10分钟,待其成为稀糊状即可。如果你是血淤质的痛经患者,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可以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 30毫升,直至经后 3天停止服用,此为 1个疗程,连服 3个疗程,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感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我一个女性朋友从事 IT行业,她本身就是血淤体质,却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电脑前工作,日复一日,身体渐渐就出现了很多不适的症状,脸色越发难看,浑身疼痛,经期更是要请假呆在家里才能好过一些,有一年冬天,她像我咨询有没有什么特效药的治疗保健方法,我给了以下建议:

山楂 30克,红糖适量,每天泡着喝。

后来听这个朋友说,自从采纳了我的建议,她的身体明显有了改善,气色和精神都好了很多,连她的同事也追问她得了什么秘诀呢。

除了山楂之外,还有一种食物也是很好的“活血”药,莲藕(本书第四章会有有详细的介绍),血淤质的朋友平时可以多吃一些,适合气血亏虚、妇女月经过多或者有血块者食用。给大家送一道菜:藕片炒黑木耳,不过黑木耳虽然有破血作用,但也有“衰精冷肾”之说,所以阴虚体质的人不宜吃。

血淤质的人还大多常伴肝淤,肝淤则生斑,多发于眼角,所以这类体质的人也往往更容易患眼疾。淤则不通,不通则病,因此,选用活血化淤之物清热活血排毒是必要的,比较方便的办法是买桃花、玫瑰花、菊花、枸杞来泡水喝,如果天生是这种体质的人,更要经常喝。有一些食物是既补血又行气活血的,如大枣、赤豆、桂圆、桃仁、油菜、黑大豆都能起到很好的活血祛淤的作用,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山楂粥、花生粥也不错,亦可以多吃。

最后再给血淤质人群介绍一个小诀窍,是现在很流行的保健方法:刮痧。很多人都知道,刮痧的主要原理就是归顺经络,四肢、五脏、六腑、九窍均有密切关联,能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加快废物排泄。

具体怎么刮呢?膀胱经总共有 4条,左边两条,右边两条,是对称的,一条距脊椎 1.5寸,一条距脊椎 3寸(这里所说的寸是中医所指的同身寸取穴法),所以连督脉共 5条经,这 5条经一起刮效果更好,如果你懒得找这些位置,只要在颈后、背部刮痧,就能有很好的效果。抹上橄榄油或者红花油,先从脖子开始,然后可以先刮刮背部正中的督脉,接着就是刮两侧,从上至下,感觉哪里痛就多刮几次。刮完痧睡个觉,多刮几次之后,身体那些疼痛或者不舒服的感觉就会好很多。

以前常听中医界的很多人都说,气滞血淤是衰老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家尽早地纠正血淤体质将有助于延缓衰老的步伐,所以平时要多吃一些活血化淤的食物,还有就是要坚持运动,从而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健身的目的。所以,千万不用荒废金钱和精力去吃什么药,最好的养生祛病方法早就在你的身边。相关链接同身寸法是指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进行测量定位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有以下3种: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 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也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横指同身寸又称作“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4指横量作为 3寸。

求医录问:我今年 62岁了,女性,是严重的血淤体质,有什么调理血淤体质比较好的中药吗?答:有的。我们经常在广告里听到“田七”这个词。其实这个田七就是三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金不换”,从名字上你就能够感受到它的作用不凡,《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田七补血第一”,还有个说法提到田七“生打熟补”,那就是说生的能够消肿止痛,活血化淤,治疗跌打损伤非常有效,熟吃可以补血补气,如果你是血淤体质,可以在中药店里买上一些田七粉,每天吃 1克,吃一段时间之后你会感有所改善。

让阴郁昙花一现:气郁质人群的饮食处方

中医说“百病皆由气而生”,这种坏情绪可不是什么好现象,生气、心情不舒畅,长期郁积,就形成了气郁体质,虽然说起来好像没什么大碍,但是长期的气郁严重的时候就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很多疾病都会由此而来。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民意调查发现,最不讨男性喜欢的女性类型中就有“林黛玉”型,为什么“林黛玉”的女性不招男性喜欢呢?你想想,这样的女人哭哭啼啼,倔着个性子,动不动就生气。现在男人的压力都很大,还贷款、养车、挣钱,本来压力就很大了,累了一天回家还要安抚一个哭哭啼啼小小气气的女人,这日子过得还真够折腾的。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话。我们说气郁体质的代表,就认定非林黛玉莫属了。

往往气郁质的病人都会不开心,觉得有什么事情反复都想不明白,心理上很难解脱,或者是闷闷不乐或者是焦虑不安,情绪波动很大,且敏感多疑,失眠更是家常便饭。虽然自己知道这样不对,可就是无法克制住,由此引起了生理上内分泌的失调,气色不好,浑身乏力,常感头晕目眩。这就是气郁体质的明显症状,黄帝内经称“上工治未病”,患者遇事常会钻进去出不来。

中医说“百病皆由气而生”,这种坏情绪可不是什么好现象,生气、心情不舒畅,就是我们说的气儿不顺,长期郁积,容易形成气郁体质,虽然说起来好像没什么大碍,但是长期气郁,严重时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很多疾病都会由此而来。就拿抑郁症这样的心理疾病来说吧,也是由气郁体质发展而成的,比如香港影星张国荣也是气郁体质,他的自杀也是由于气郁体质所导致的悲剧。所以说,气郁质不加以调理改善,后患无穷,确实不是夸大其辞,可是,气郁体质归根到底是因为爱生气形成的,这个“气儿”我们该怎么来顺呢?

不生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不要着急,给大家推荐我在中央台的养生栏目里发现的一款药膳——双花西米露,经常食用对改善心情会有所帮助。要准备西米 50克,玫瑰花 20克,茉莉花 20克,白砂糖适量。这道药膳特别适合现在社会情绪压力比较大的人群食用。

气郁体质的人通常都不爱吃东西,西米是温中健脾、治脾胃虚的一款食物,还可以美容养颜;茉莉花和中下气,可以帮助解决腹胀腹痛的问题。这两样平常之物“联合”起来,保健美容两不误,对于气郁体质的朋友真是不二之选。

另外,气郁型体质者比较偏于寒性体质,所以建议其平时多吃一些温性行气的食物,比如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等都是很好的选择,能解郁醒神,还能消食。但对于收敛酸涩之物,如乌梅、草莓、杨桃、酸枣、柠檬等,还有偏寒性的食物则不宜多吃。

这里我再给气郁质者一个舒肝解郁的神奇穴位——太冲穴。这个穴位在脚背大拇指和第二趾中间,然后顺着那个点向后移动,一直到脚背最高点的凹陷处即是。在每晚临睡前一定要花时间按一按,10分钟为宜,太冲穴相当于肝脏派出的钦差大臣,可以直接调整肝郁,疏理肝气。肝气不郁了,郁闷和坏脾气都没了,气郁体质的小毛病也就会日渐消退。

古语曰:动则生阳。阳气足了,将不良情绪宣泄出去,使体内阴阳调和,自然能让心情舒适许多。气郁体质者的体育锻炼也极为重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选择开阔的环境;二是保持心态平和。多做户外运动,例如羽毛球、游泳或者写日记、旅游,都可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太冲穴

通过这些方法,相信大家一定会进一步感受到中医的神奇,人体的神奇。气郁体质者应多留意吃一些我所推荐的疏肝解郁的食物,了解学习我们身边的这些“奇药”,总有一天,女性就可以告别“林妹妹”,成为自己最好的医生。

求医录问:“气郁型偏头痛”是什么意思?该怎么调理呢?答:气郁头痛多由于长期头痛发胀,抑郁不乐或时而焦躁,缺乏耐心,耳鸣目眩,腹胀,胸闷,适合采用舒解郁法治疗,这里推荐一款食疗方。用料:银耳 10克,杜仲 10克,冰糖 50克。制法:将银耳放盆内,用适量温水泡 30分钟,然后拣去杂质掏去泥沙,撕成片状;将冰糖放入锅内,加水融化,熬至微黄色时,滤渣待用。另将杜仲放入锅内,加水煎熬 3次,取药液一升,加银耳及适量清水,烧沸后再用小火3~4小时,使银耳软烂,再加入冰糖溶液。起锅时加少许猪油,使银耳羹更加可口。

PART 3 供奉身体最好的礼物:长寿饮食法,弥补先天不足、巩固后天之本

现在我们不是在吃不饱闹饥荒的年代,既然不讲究数量,我们就要在质量上下工夫。所以我们所有的人都要明白一个道理:现在我们餐桌上的食物不是用来饱肚子的,而是用来养命的。而用食物的偏性来纠正体质的偏性,就是长寿饮食法的核心理念。

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养命长寿

小麦到了小满的时候,阳气特别足,所以小麦本身就是温性的食物;而水稻是长在水里的,性味就偏寒,所以那些寒体质的胃病患者吃米饭胃就会不舒服,吃馒头就会好一些,所以说,别看同属五谷,这吃法也有很大的讲究,属性也是各有不同。

好多年不见的大学同学十一来北京旅游,下了飞机就风尘仆仆来到我面前,好几年没见,当时看到他激动无比,谁知道那家伙见面就是一句:“走,先吃烤鸭,馋了很久了。”一句话噎得我哭笑不得。

很多人一想到北京,一定会想到烤鸭,那么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鸭子为什么要烤?去了广州要喝老鸭汤,为什么这个汤不拿嫩鸭子来煲呢?这些问题肯定让很多人都一头雾水。鸭子习惯在水中生活,所以习性比较偏寒。如果你不吃老鸭,不用火烤,那体质偏寒的朋友很有可能就会造成脾胃两虚,吃完就会腹泻。鸡就不一样了,炖鸡汤的时候越壮实的鸡越好。

看看,单单是这些小东西都有这么大的讲究,就更别提我们的身体了。

我以前遇到一个病人,吃面条馒头就好好的,偶尔吃上一回大米,胃就开始闹革命,能疼好一阵子。这又为什么呢?用大家普遍的观点来说,北方人要比南方人来得强壮,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馒头是小麦做的,小麦到了小满的时候,阳气特别足,所以小麦本身就是温性的食物。而水稻是长在水里的,性味偏寒,所以寒体质的胃病患者吃米饭胃就会不舒服,吃馒头就会好许多,所以说,别看同属五谷,这吃法也有很大的讲究,属性也是各有不同。建议经常胃寒、有慢性胃病的朋友,应多吃小麦制品。

所以说,我们吃饭,你吃什么,什么口味,并不是吃饱了就万事大吉,这和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身体都很硬朗,血液也很清澈,非常有活力,所以,那些营养能像快递员那样迅速地传递到我们身体里需要的地方,但是,随着我们渐渐老去,体内的阳气也在慢慢被消耗,再加上很多人在饮食方面不知道注意和节制,更别谈体质的偏颇和食物性味的选择了,每天大鱼大肉、暴饮暴食,使得身上血液的生命力越来越弱,逐渐变得像泥流一样浑浊不堪,到最后堵塞的地方越积越多,很多垃圾就会被遗留在身体里,这样一来,各种疾病就会找上你了。

现在我们不是在吃不饱闹饥荒的年代,既然不讲究数量,我们就要在质量上下工夫。所以我们所有的人都要明白一个道理:现在我们餐桌上的食物不是只用来填饱肚子的,还是用来养命的,千万不能图一时的快活,而付出了健康和生命的代价。

食物中的四季轮回:教你学会一年之中的生、长、收、藏

说到四季养生,很多人都知道“春夏秋冬”对应“肝心肺肾”,不过这仅仅是一般规律,还必须结合每个人的体质类型而定。所以,当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让不同体质的朋友对自己每个季节的养生都有一个原则性上的把握。春

中医里说,春天气血从体内向外走,体内的气血就相对不足了,这时候人体常常会有肝阴不足的情况。春季外在风气当令,在内则是肝气当令,所以对于任何体质的朋友来说,这是个养肝的重要时机。

所以我建议春天的时候无论男性或者女性,都应吃点乌鸡白凤丸,这是养肝血的百年灵方,春天的时候每天早上吃一粒,就会觉得一点都不疲劳,春困的感觉也没有了。此外,由于酸味属肝、甘味属脾,增加甜食能防范于未然,所以我建议的调养原则是少吃酸的、多吃甜的食物。

当然,还可以增加一些疏肝理气、味辛性温的食物,比如陈皮,还有味甘、性微寒的杭菊,还有柔肝和脾、味甘性平的谷芽,都是春季必不可少的食补佳品。但是特别要提醒容易过敏的特禀质的朋友,以及心血管病患者,在春季里一定要忌吃“发物”,比如海鲜、虾、香菜等,以免加重体质之偏,防止趁“春升”之机诱发宿疾。

春天的时候千万不能乱“补”,否则耗精伤气。如寒凉体质的人误吃了寒凉食物,或者温补不当,不能保养体内的精气,都不利于身体健康;春天的湿气最重,所以湿热体质的人就要特别注意防“湿”,多吃一些扁豆粥、冬瓜汤、红豆薏米粥等,最好每周都要吃一到两次,这些都是除湿的佳品。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养生秘方,量“体”而行,春天你没有把体质养好,夏天就会出现该热时不热,该长时不长的现象,中医里称之为“逆春气,养长者少”,如果你能抓紧时机,也可算是“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夏

现在的夏天很多人都离不开空调,觉得凉爽爽的,特别舒服,但是另一些人同样是在一个房间,就会觉得浑身冰凉,不自在,这样一来,情况大概就比较清晰了。前者大多数都属于热性体质,后者则与之相反,是寒凉型的体质。

至于夏天的“食疗”问题,我们还得按体质来。阴虚内热的人,夏天会觉得口干舌燥,就得滋其阴,可以吃一些山药、百合和香蕉之类滋阴的食物;阳虚体质的朋友怕冷,夜尿频频,就当壮其阳,可以选择吃一些韭菜、童子鸡、桂皮之类补阳的食物;气血两虚的朋友容易在夏天倦怠多汗,当益气血,吃一些龙眼、大枣、乌骨鸡之类的补血佳品则更为合适;至于痰湿体质的朋友春天的“任务”就是祛湿,千万不能进补,多吃一些冬瓜、白萝卜、薏米等利湿之品;血淤质的朋友夏天比较容易淤血内阻,宜补泻兼施,以行气血,桃仁、红花、黑木耳、山楂等活血化淤的食物要经常吃。

中医里有句话叫“冬病夏治”,意思是夏天是人体气血在四季里最旺盛的时候,所以,这时候进行一些调理或者治病,就是很好的时机。比如各种寒体、寒病的人就可以在夏天作温补,多出汗,加之有规律地运动,身体一年四季都会健健康康,活力四射。与此相反的是,阴虚内热型、湿热型体质的朋友夏天就会特别怕热,这时候吃一些寒凉的食物如西瓜、黄瓜、梨,既可生津,尤可清热;但是要注意,一定不要吃过多的热性食物,否则容易口舌生疮,严重的还会中风。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热性体质者,在夏天千万要注意防暑,特别是在食物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避热就寒”。《黄帝内经》有言:“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灭厌于日……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冬至重病。”这句话告诉我们几个夏天的重要养生智慧。首先,夏天要晚睡早起,然后是该出汗的时候就出汗,如果呆在空调房里,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开一扇窗户,保证自然风。如果“闭汗”则会得郁热,到冬天的时候,疾病就跟着来了。秋

秋天到的时候,秋风一冷,气血就开始从外面向体内走了,这个时候燥气当令,常常就会感觉皮肤干燥、咽干、口干,感冒后也咳嗽不止,很难康复,特别是热性体质的朋友,尤其是阴虚内热者到了秋天就更为难过了,所以这类体质的朋友们一定要“燥者润之”,意思就是说要多吃一些增液润燥作用的食物,比如山药、银耳、芦笋、杏仁等,平时在家里多煲些滋补汤汤水水,如果要吃水果,则以梨为上选,还有甘蔗、柑等也可以轮流选食。

秋天阴虚体质的朋友不好过,痰湿质的朋友则恰好相反,但是要注意水果品种的选择,不可多食,要忌李子和石榴。血淤质、气血两虚质及阳虚体质的朋友虽然不怕燥,但是在食物上也要有所禁忌,千万不能贪凉,比如西瓜、梨等大寒水果仍在禁忌之列,以免伤及脾胃,扰乱阴阳平衡,这也是秋天“养收之道”的核心内容。冬

到了冬天,大雪封山,这时候气血都到体内去了,正是进补的好时节。所以大家都希望好好“藏一藏”。希望来年身体健康。但是这时候先别着急,进补时可要悠着点儿,得看着体质来,补对了,来年可以上山打老虎,补错了呢?来春连猫都有可能来打你。

冬天的时候有很多人咨询我,为什么这人参吃了没两天,就痔疮出血还上火?有些人补错膏方后大为不适,来询问此方是吃还是不吃?

其实,冬季进补应是辨质调补,而不是一味进补,应遵循老子:“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自然规律。对阴虚质者宜滋阴,阳虚质者宜补阳,气虚质者宜补气,血虚质者宜养血,内热质者宜清热,寒冷质者宜祛寒,气滞质者宜理气,血淤质者宣化淤,痰湿质者宜健脾化痰,湿热质者宜清热化湿等等(如下表)。

总之,冬季通过辨质调补,调整体质之偏,达到气血和谐,脏腑功能才能运行正常,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目的。表:不同体质在冬季进补宜忌续表

食物也有阴阳之分:阴阳平衡来自于生活中的细节保养

阴阳调和是很好的养生祛病的方法,如果阳气过强,不能密藏,阴气就会亏损,人就会生病。只有阴气平和、阳气密藏,身体才会一天比一天好。所以说养生要“不拘一格”,在平阴阳的细节上做好文章,才能防病治本、延年益寿。

有很多人都问我,现在我们生活得好了,吃得好了,玩儿得也好了,但是为什么心态却越来越浮躁了呢?其实,问题出就出在我们吃得太“好”了,整天无荤不食,大鱼大肉的,身体随之相继出现了阴阳失衡的状况。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经常吃的这些东西都是阳性食物,每天都与这样的食物为伍,心态也会变得具有与“阳”相似的特性,才会变得躁动不安。所以,对于现在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的现代人来说,在食物方面也要有所讲究,应多加入一些让我们身体“静下来”和放松的“阴”性食物,以纠正我们身体的“阴阳之偏”。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将所有的东西也用阴阳区分开来。以食物为例,就是温热为阳,寒凉为阴。有句话说得好,阴虚补阴,阳虚补阳。过多地偏嗜阴寒凉泻之物便会产生阴盛阳衰,特别是寒体质的朋友,夏天将冰、西瓜当零食来吃,一定会阴阳失调,导致生病;同样,吃太多“阳性”食物,导致阳气偏盛,阴气自然会受到损害,阳虚体质就是由此而来。

所以我们要在平常的生活当中留意自己的饮食是否达到了阴阳平衡的概念,比如说你是阴性体质,那就应该多吃偏阳性食物,也就是温、热型的食物,好给身体多带来些热量并加快新陈代谢;如果是阳性体质的话,那就该多吃阴性食物,即偏清凉的寒性食物,以调节、减弱体内过多的热量。

说到食物的阴阳,不得不说一下“温度”的问题,为什么要说到温度呢?《黄帝内经》中就提到过:“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意思就是说,住在高山上的人一般寿命都会比较长,因为高山上的温度都比较偏低,这就启发我们,从低温养生的方式来思考阴阳平衡的道理。低温养生可以降低身体代谢的速度,降低阳气和阴气的耗损,纠正我们体质的“阴阳之偏”。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低温养生?是不是一味吃低温的食物就可以了呢?不是的。比如在冬天的时候,家里的暖气不要开的太大,不要因为畏寒而不开窗子;喝一些地底下的水,比如井水、矿泉水;多吃一些水生的食物,比如大白菜、小麦,冬生的水果,如梨、苹果、冬枣等,都可以很好地平衡体内的阴阳。

建议那些常年手脚冰凉的朋友平时在闲暇时多吃些葵花籽,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瓜子,因为瓜子是朝着太阳生长的“大阳”之物,能很好地养阳气,来调和阴阳之偏。

其实在阴阳平衡的概念里,睡眠也充当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人的睡眠目的就在于通过调整阴阳的平衡,来储备身体的正气。

很多人在中午有午睡的习惯,这个到底好不好呢?其实,在中午的 11点到 1点,这个时候的阳气是最足的,所以阳虚体质的朋友可以选择午睡,可以用来养阳气;但是阴虚体质的朋友这时候稍稍休息一下就应该进入工作状态了,因为这个时候阳气最旺盛,也是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在午间休息的间隙可以静卧或者闭目静坐 10~30分钟,最好能半躺或者平躺,这样肝脏有好处,肝脏保护好了,血液也就分配得好,大脑供血通畅,就会精神一下午。

还有很多专家在提到养生的时候都说要在晚上 11点之前睡觉,这是因为子时是 23点到凌晨 1点,按中医的理论来说,这时候是夜晚的“阴阳大会”,被成为合阴时段,此时我们进入熟睡状态就能很好地平衡体内阴阳,养生的效果也最好。

阴阳调和是很好的养生祛病的方法,如果阳气过强,不能密藏,那么阴气就要亏损,人体就会生病。只有阴气平和、阳气密藏,我们的身体才会一天比一天好。所以我们说养生要“不拘一格”,在平阴阳的细节上做好文章,才能防病治本、延年长生。

求医录问:有没有区分食物阴阳属性的简便方法?答:以下是辨别食物阴阳属性的简便方法:从食物味道上来辨别食物的阴阳属性,重要的是要注意苦味、辛味、咸味。因为一般来说,咸味的鱼类、蛤雷、海藻类属偏阴性的食物;而具有苦、辛味的韭菜、生姜、大蒜、大葱、猪肝等属阳性食物。从根、茎、叶三个部位来看,叶与根相对来说属阴。如红薯、藕、芋头、土豆等根菜与叶菜相比较属阳,而菠菜、白菜、卷心菜等等叶菜或者含水分较多的茄子、黄瓜、西红柿等与根菜相比属阴。但是还有一些除外,哪些呢?比如萝卜虽然是根菜,但是含水分比较多,其性属阴;卷心菜由于靠近根部,水分比较少,所以在叶菜当中,其性属阳。还可以从地区上来划分。温暖的地区、陆地上及塑料大棚中生产的食物和这些场所意外的地方生产的食物相比属阴。反之,这些场所以外的地方生产的食物属阳。如土豆、大豆等生长在寒冷的地方的食品与香蕉、西瓜等生长在温暖地方的食物相比,当属阳性。

把每天都当做一个小四季:三餐的文章做好了,我们的身体才会真的好

佛家说得好,早晨为天食,中午是佛食,傍晚是鬼食,意思就是说,你什么时候吃饭,就得那个因。可惜许多人一般的饮食习惯却恰恰是“朝餐动及午”,晚餐是下班回家后,大煮大烧,吃得非常好又非常饱,这就既不符佛律,更并非养生之道了。

现在的人都很“忙”,吃饭也变得越来越凑合了。也许会有人说,咱们这不都是工薪阶层嘛,身不由己。早上时间太赶,早餐都是随便吃一点,午餐也是随便在哪个小馆子凑合凑合,晚上回家再给自己做顿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好不容易等到了周末,肯定是一觉睡到大中午了。看起来这些都很平常,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坏习惯往往都是造成现代人身体频频亮起红灯的主要原因。

敲了这么多警钟,那我们现在就说说该怎么调的问题。

现代人有个怪圈,就是所有的聚会、饭局、应酬几乎都推到了晚上,这恰恰和我们的核心养生观是背道而驰的。其实在我看来,一日三餐中最好的饮食模式就是早上、中午吃得丰盛一些,但是晚上的饮食就必须要偏淡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记得以前在书上看到过一句话,很有意思,说人的一天里面,也是一个小四季——早上就是春天,中午就是夏天,这两个时段是大自然阳气非常充裕的时候,虽然你早上、中午都吃得很好,但是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阳气来运化,人体也会很好地消化和吸收;晚上就是“冬天”,也是自然界阳气最弱的时候,相对的,我们身体脾胃的功能也会随之退化,这时候过量进食,而身体又不能够产生足够的气血来运化,过剩的热量就会沉积在体内,留滞下来了。三餐我们该怎么吃比较好呢

在我们早上起床的时候,就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了,此时身体里的气血刚开始“忙活”,就不能吃太寒凉的食物,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有“镇静”人体的功效,早上吃多了,就显得没有朝气,工作状态也不会太好;人在上午是阳气最充足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气机最旺的时候。在早上的7~9点是胃经当令的时段,此时吃早餐更容易消化。有的人早晨一睁眼就是喝咖啡、可乐,甚至喝酒,或者干脆不吃,这都是很伤胃气的,非常不可取。建议大家都吃点“性平”的,比如燕麦、玉米、全麦面包、小米粥,喝点豆浆、白开水,这些都是很养人的,符合大部分人的体质。

午饭时可以喝一些“保元汤”,然后吃些粗粮和小菜,什么是“保元汤”呢?有很多,比如鲫鱼汤、鸡蛋汤、猪蹄汤、肉皮汤等,粗粮可以是玉米、红薯、荞麦、燕麦、芋头等等,米饭也可以,菜可以选择土豆、萝卜、茄子、冬瓜,当然也可以吃一些小炒,少量的肉类也没关系,总之要吃得丰富一些,八分饱就够了。

那么到了晚上呢?晚上我们身体的生理功能已经舒缓了,这时候“大热”的食物则会起到兴奋的作用,所以想要睡好觉,也得适当少吃一些。佛家有句话说得好:“过午不食,去肥气而养胃气”,自古以来的先辈都明白这个道理,不吃晚饭不会影响人的健康,反而因为诱发强烈的饥饿感而不容易生病。当然喝一碗保元汤,或者喝一碗粥,或者吃点儿水果也可以。

一日三餐食物的配合,不一定要一律偏热或一律偏凉,要注意合理搭配,保持食物属性的平衡。如所吃菜肴偏热性,就可食用偏凉或平性的水果。这些不是故意折腾人,都是我们祖先传流下来的“真经”。

所以我们吃东西本身一定要有张有驰,按道理来说,早上和中午吃得好一些,到了晚上就得少吃一点,至少在一天之内要保持一种平衡,佛家说得好,早晨为天食,中午是佛食,傍晚是鬼食,意思就是说,你什么时候吃饭,就得那个因。可惜许多人一般的饮食习惯却恰恰是“朝餐动及午”,晚餐是下班回家后,大煮大烧,吃得非常好又非常饱,这就既不符佛律,又并非养生之道了。

除了要注意三餐的搭配,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饥过饱,正如《皇帝内经》所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讲的是过饥的害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的则是过饱的弊端。所以我们吃饭一定要有张有弛,脾胃功能就不会受到损害。

在宋代的时候有句养生顺口溜很有意思:“夜卧不蒙首,晚饭少数口”。就是说,很多人到了冬天就喜欢蒙着被子睡觉,这样是不可取的,空气不流通,体内的浊气也无从散发,对人的健康非常不利;而吃饭呢,即使是不遵守那些苛刻的佛规——过午不食,但是只要少吃点,不食饱,就能轻轻松松颐养天年。

求医录问:因为工作太忙,我几乎每天早上都没有时间吃早餐,可是我最近发现自己却越来越胖了,这是为什么呢?答:你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你不吃早餐,然后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就会感觉更饿,饥不择食,不知不觉中就过度进食,才会引起肥胖。前面我们就已经说过,吃早饭是不容易发胖的。因为我们在上午是阳气最充足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气机最旺的时候。在早上的7~9点是胃经当令的时段,此时吃早餐会更容易消化。而到了 9点以后是脾经当令的时段,脾主运化,它会把食物变成精血,输送到人的五脏去,所以建议你还是多注意吃早餐,这样就减少了一些发胖的概率。

品食物的五味,才能保证后天之本

《黄帝内经》中已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每个人在选择食物的时候,要学会多用点心思,必须“慎食五味”才能让身体列车不偏离正常的轨道,驶向长寿延年的终点站。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比较偏嗜的“口味”,比如四川人嗜好吃辣,上海人比较偏于吃甜;有的人吃起苦瓜来面不改色心不跳,有的人则避之不及。其实说起来,我也算是嗜辣一族的行列,特别是在冬天,吃起来就觉得身子骨火辣辣的特别过瘾。那么,我们都说酸甜苦辣咸,这里面到底有些什么“猫腻”呢?

首先我们来说个最基本的。《黄帝内经素问》有个很著名的理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意思就是说,在生活当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食物,但是它们的声色嗅味都是千差万别的,就拿“五味”来说,就有很大的学问,各种不同的味道会分别补益体内不同的脏腑——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有一句话叫“以味补肝,首选食醋。”醋味道是酸的,入肝经,在中医上有平复肝火,通散淤塞、解毒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所以那些经常熬夜、爱发脾气、还偶尔嗜酒的“用肝过度”之人则应多吃点酸,女孩子多吃醋还能滋润皮肤,延缓皮肤的衰老,对女性来说也真是一举多得。酸还能“滋筋”,即滋养筋脉,使筋更柔韧、更富有弹性。

辛味在据我观察现在比较的“讨喜”的一味,说辛入肺,是说辛能滋气,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行气血,发散身体里的邪气。比如在风寒感冒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用生姜泡水或直接吃一顿麻辣火锅就会感觉好了一大半呢?这是因为里面有姜、葱、蒜等辛味的调味料,吃时全身发热,出一身汗,散发了体内的邪气,纠正了身体里的“正邪之偏”,自然就会觉得轻松不少。所以说,吃带有偏辣味道的东西,能够让体内的气更加顺畅。

同样的道理,“苦入心”,苦能滋血,比如黄连,就是非常苦的一味中药,能泻心经之火。吃苦味的东西可以让血运更加流畅,同样的道理,甘能滋肉,甜味的东西能够对肌肤腠理起到滋养的效果,这是因为甘入脾,而脾主肌肉;咸能滋骨,是因为咸入肾,吃咸味的东西对骨骼大有帮助。

也许有的人就要问了,既然这样那不是很简单嘛,比如我的肝不是太好,是不是每天都要猛喝醋才行呢?不是的。《素闻 ·至真要大论篇》中指出:五味偏胜,食之过久,就会产生寒热偏胜,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我们的体质,甚至引发疾病。所以,大家都应该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再好的东西天天吃不仅会腻,而且也会起反效果。

不仅各地的饮食口味有所不同,而且这种口味与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关系。虽说有春日应“省酸增甘”一讲,但也不必千篇一律。下面就从体质的角度出发,谈谈体质与五味调和的关系。《内经》里说过,如果寒性的苦酸食物吃多了,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而生病,如果热性的辛甘食物吃多了,则会损伤阴气而生病,所以,阳虚体质的人就要少吃些苦味、酸味的食物,多吃辣的、甜味的食物;而阴虚体质的人则要恰好相反,应少食辛甘,以防伤津液火气大,应多食苦酸,偏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辛味的食品以助阳气的生发,偏阴虚体质的人则可以多吃酸甘之品以养阴,所以,要辨“质”施养,才能保持人体精力旺盛。(如下表)表:不同的五味宜忌《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每个人在选择食物的时候,就要学会多用点心思,必须“慎食五味”才能让身体的列车不偏离正常的轨道,驶向长寿延年的终点站。

求医录问:我这个人平时很喜欢吃酸味的东西,但是有的人说春天最好是少吃些酸性的食物,请问这样说有依据吗?答: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春季不宜吃酸性的食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春属木旺,如果此时再吃一些酸的东西,就会“雪上加霜”,所以凡事过犹不及。如果我们在春天的时候吃了太多的“酸物”,就会伤肝,“肝开窍于目”,一旦伤及,眼睛就会颜色暗淡泛黄,容易视物不清。所以对于一般平和体质的人来说,在春季应该少吃一些带酸味的食物,多吃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比如瘦肉、蜂蜜、豆制品和新鲜的绿叶蔬菜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你适合吃什么颜色的食物:观赏五颜六色的精灵之舞

各种色彩的天然食物,不仅使我们的餐桌绚丽多彩,而且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要注意均衡搭配,轻松地平衡情绪和脏腑间的关系,使自己身体的阴阳气血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持康健的体魄。

一次和几位同行一同去一家酒楼吃饭,落座不久,服务员就给我们上来了一盘五色缤纷的凉菜,顿时让我觉得眼前一亮:白白的山药,绿色的青瓜,带黑的紫菜,拌以红扑扑的红萝卜丝,视觉上已够清凉,原来素食也可以如此丰盛!看着如此色彩缤纷的菜式,不待大家招呼,我就已经开始“动作”,先尝为快了。菜刚入口,就有一股清凉之气袭来,再嚼一下,清凉的味道就跟着来了:清爽中有脆,微酸中带甘;紧跟着那股清凉沿着我的脉络,“侵蚀”着我的五脏六腑,让人舒服无比;再动几下嘴唇,又一股淡淡的清香味于口中四溢,回味无穷。

据餐厅主人介绍,该菜的名字很简单,就叫手卷,采用紫菜、青瓜、红萝卜、山药等五种不同颜色的蔬菜搭配而成,这种五颜六色的组合不仅让人眼前一亮,这里面还藏着许多养生的“小秘密”。在《黄帝内经》中,与五脏相配,即绿、红、黄、白、黑五种大家熟知的蔬菜颜色,各入不同的脏腑,各有不同的作用:

肝 =绿色,因为“木”在色为青,和肝、胆、肌肉相对应。新鲜的沙拉和绿色的蔬菜都有助于改善肝功能。

肾脏 =黑色,“水”在色为黑,和肾脏、膀胱相对应。肾脏掌管造血、发育、生殖功能,黑色食物有助于强化人体里的这些功能。

肺 =白色,“金”在色为白,和肺、大肠相对应。白色的食物能够增强我们肺和支气管的功能,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白色蔬菜和马铃薯就有很好的抗过敏功能。

胃 =黄色,“土”在色为黄,和脾、胃相对应,常吃黄色的食物,可以促进身体的消化功能。

心脏 =红色,“火”在色为赤,和心脏、小肠相对应。红色食物是我们身体里重要的精气来源。表:五色五行五脏对应的食物

我们五脏的补养每一个季节也有密切的联系,比如夏天天气很热,大家普遍就会心气火旺,这是就适当吃些红色食物,比如西瓜、西红柿;冬天大雪封山,天寒地冻食物,这时候肾主管骨骼的生长,就要多吃些黑色食品,比如黑豆和黑芝麻,可以调和体质,帮助长高,也不会容易出现手脚冰冷的症状。我建议在冬天容易手脚冰凉的女性朋友,可以多熬一些紫米粥来吃,在家里也可以吃一些黑枣、红枣来进补。

其实一直强调食物五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一味地多吃某种食物和带来一些“颜色”偏性的认识,在平时做饭的过程中,最好能将五色融入其中,如果食物的种类颜色超过 5种,就是最完美的“美餐”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豌豆、西红柿炒鸡蛋为一个菜,配紫菜豆腐汤,再加上主食,即是由绿、红、黄、白和紫 5色配成的一餐,这就比世界上任何的“山珍海味”都来得营养、健康。

食物的颜色可以及时提醒你,食物品种够不够,营养成分是否均衡。各种色彩的天然食物,不仅使餐桌绚丽多彩,在人体健康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要注意均衡搭配,轻松地平衡情绪和脏腑间的关系,使自己身体的阴阳气血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持康健的体魄。

不用吃药,用三个法宝就可以把我们的身体养好

其实细细想来,满桌的美酒佳肴未必是真正的美味,或许真正的美味只是“淡”,亦或者是那些粗茶淡饭,才能够使你延年益寿。而才智卓绝,风云一时的人物,亦未必是人间的圣者、“至人”,或许真正的“智者”只是“常”,是那些看似平淡无奇,却懂得养生真谛的“大智若愚”之人。

我有个长辈,去旅游时他去了日本,去过日本的朋友大概都知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