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4 09:42:28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2013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代码642)考研真题及详解

武汉大学

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学(A卷)

科目代码:642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公共组织

答:(1)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现代政府作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代表,通过民主程序产生,其权力得到社会公众认同,具有合法性和强制性。在社会生活中,政府负有承担公共服务的主要责任,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要组织依托。(2)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社会公共事务也日益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为了有效地弥补政府功能的不足,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人们在政府之外组建了各种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因此,非政府公共组织也逐渐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答: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指公共部门的管理者通过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即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和科学。其中战略是指一个组织的总目标,它涉及到一个时期内带动全局发展的方针、主要政策与任务。战略管理的特征在于:①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②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③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④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⑤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⑥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外而内的管理哲学。

3.公共权力监控

答:公共权力的监控是指包括公共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监控主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控制。正确处理监控问题要:①建立监控机构;②完善监控机制;③提高监控机构绩效;④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4.拥挤性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也即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经济学家认为,就纯粹的公共产品而言,对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他为了消费而实际可支配的公共产品的数量就是该公共产品的总量,这意味着公共产品在消费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性。不同公共产品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程度也不同。根据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程度,一般将公共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拥挤性公共物品即准公共物品,它们是不纯粹的公共产品,包括俱乐部产品(club goods)和共同资源(common resources)两种类型,其共同特点是没有严格地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条件。

5.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

答:(1)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是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由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公共权力是由社会共同需要而产生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集中表现,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2)公共责任

①广义的公共责任指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提高自身职责的履行,来为国民谋利益。

②狭义的公共责任指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③从公共权力的动态使用过程来把握公共责任的概念

a.公共责任是每一位在职公共管理人员的职业责任,这里的职业责任是指其在行使公共权力之前就指导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即实现公共利益,为人民服务。

b.在行使公共权力时,公共责任是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并主动向其汇报、解释、说明原因、反映情况和提供相关信息,公开行使公共权力。

c.在行使公共权力之后,公共责任是接受评判,并对不当使用公共权力或使用产生的不当后果承担责任,接受惩罚,并对损失进行赔偿。

6.WO战略

答:SWOT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与规划领域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战略乃是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SWOT分析乃是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strength)与弱势(weakness),掌握外部机会(opportunity),规避威胁(threats),从而制定良好战略的方法。SWOT分析的主旨在于给出一个有关组织内外环境、问题的 集中图画,并激励组织调动其优势,以便最大限度利用机会,规避风险。WO战略(Weakness—Opportunities,劣势一机会):其目标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的劣势。运用这一战略的基础是,组织存在着外部机会,但内部存在着劣势,妨碍着外部机会的实现。

二、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2分,共72分)

1.(12分)简述公部门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最重要的区别。

答:(1)从现实来看,公共部门与私部门的界限尽管不是那么明晰,但是二者皆为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域或私域往往是相连的和互动的,而不是分离的。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与企业管理毕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实体,其组织性质决定了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反映在组织管理和运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差异。(2)基本目的不同

私部门管理追求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其目的是为社会中的相关利益者服务,而不是为全社会服务。例如,企业目的是为企业所有者提供经济效益,以营利为目的。公部门管理则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负责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物品,目的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它追求的是全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3)提供产品不同

私部门管理以从事商品、劳务生产为活动内容,向社会提供的是各种不同的私人产品,消费者必须支付货币,才能购买和享用其产品。公部门管理则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消费者在消费公共物品时无需单独付费或只需支付有限的费用。(4)管理对象不同

私部门管理只能以本组织成员为管理对象,对于本组织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的活动则无权干涉。公部门管理的管辖范围则可以是整个社会,以全社会的公共事务为自己的管理对象。对其职权范围内的管理措施,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从。(5)活动依据不同

私部门管理主要服从商品买卖的价值规律,以组织成员自愿组合、共同订立的规章制度为活动依据,其权力建立在组织成员平等的契约关系之上。公部门管理则以国家强制权力为活动依据,具体而言,就是以国家法律作为活动的依据和准绳。法律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依法管理是公共组织的重要特点。

2.(12分)简述发达国家公共服务民营化对我国的启示。

答:改革公共管理、削减预算、公共事业的民营化成为了发达国家普遍的现象;官僚制组织已不再是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许多发达国家采用了私人部门首创的灵活的管理系统,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管制和合同的形式进行间接运作,而不一定是直接的提供者。发达国家公共服务民营化对我国的启示在于:(1)提高公共组织的生产绩效,目的是加强对员工个人的激励因素,测量组织绩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并改善与顾客的关系。(2)充分利用私人部门建立一个可靠的、有效的、竞争性的和公开的采购体制,将原来由公共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承包出去,通过合同形式购进中间形态的产品和服务,并终止供应的垄断现象和其他保护形式。

3.(12分)简述非营利组织在我国转型时期拥有的独特功能。

答: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已经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非营利组织在我国转型时期拥有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担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正在逐步向原先由政府完全把持的公共领域的核心地带渗透。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扶贫、农村发展以及救灾等领域已经成为非营利组织开展工作的主战场。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扶贫工程,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绿色家园志愿者在环保领域,都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和高效率的配置。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环境还比较脆弱,需要它们以其强烈的进取精神和较高的行动效率去赢得社会的信任,换取生存所需的发展空间。与政府部门相比较,非营利组织运作更加透明、灵活,其一举一动将受到社会更为严格的监督。这将促使非营利组织更为谨慎地运作,不断提高行动绩效,从而保证社会资源得到公众、合理和高效的配置。(3)净化社会风气。

非营利组织将给中国社会带来清新的伦理道德空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带来的一些道德疑惑始终困扰着中国这个转型社会,腐败问题、社会诚信问题、公共责任问题等越来越突出。非营利组织以其实际行动表现出当前社会缺乏的志愿精神、社会公德、责任感和同情心,成为中国转轨时期一股健康、有力的道德力量,为提倡社会公共精神树立了榜样。

4.(12分)简述政府间接生产公共物品的方式。

答:因为政府直接生产公共产品并非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惟一途径,所以寻求其他途径就成了公共产品高效生产的必然。政府间接生产公共物品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指在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过程中私人和政府形成了某种联合。如政府对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给予一定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如政府补贴私人治理沙漠等;再如政府和私人签订合同,私人负责生产,政府进行采购后再提供给公众,这样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就分开了。如私人生产某些国防产品,政府进行订购等等。(2)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指私人与社区通过有条件的联合来提供公共产品。社区可给予私人一些优惠政策如提供场地等,这样私人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来提供社区公共产品;或者社区从私人那里购买一定量的公共产品,再提供给社区成员等等。

5.(12分)简述公共管理的绩效所包含的内容

答: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管理工具,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政府运作和管理上加上了成本一效益的考虑,改变了政府机关的浪费现象。从某种角度上说,它是公共部门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公共管理的绩效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经济

经济指标一般指组织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水准。经济指标关心的是“投入”的项目,以及如何使投入的项目作最经济的利用。换句话说,经济指标要求的是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经济指标并不关注服务的品质问题。(2)效率

效率指标通常包括:服务水准的提供、活动的执行、服务与产品的数目、每项服务的单位成本等。如医院可以计算病人求诊人数;图书馆可以衡量借书册数;大学可以用学生接触老师的时数衡量其成果。因此,效率简单地可以理解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效率关心的是手段问题,而这种手段经常以货币方式加以表达与比较。(3)效果

效果关心的问题在于:“情况是否得到改善?”这样,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实现标的的程度,又可称为公共服务对于标的团体的状态或行为的影响,如福利状况的改变程度,使用者满意程度,政策目标的成就程度等。因此,效果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通常以产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加以衡量,效果关心的是“目标或结果”。(4)公平

公平作为衡量绩效的指标,它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都受到公平的待遇吗?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因此,公平指标通常系指接受公共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所质疑的公正性,通常无法在市场机制中加以界定出来。

6.(12分)简述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

答:布坎南在提出“政府失效”之后,又对政府工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导致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竞争机制。

在美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只占政府工作人员总数的很小比例。由于部门领导与当选代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利害关系,不会因工作低效率而遭到解雇,所以他们也就没有压力去高效率地工作。另外,由于约束政治家个人活动的限制体制不以盈利为目的,提供公共服务的各部门之间也不存在竞争,因此政府官员拥有的自由比私人企业经理要大得多,而过多的自由又使他们没有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可见,从纵向(逐级任命)和横向(部门之间)来看都缺乏竞争压力。(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从客观上看,由于政府部门的活动大多不计成本,而且即使计算成本,也很难做到精确,这样就有形或无形地促使政府部门对公共物品的供给超出社会财富最优分配时所需要的数量,进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3)政府机构自我膨胀。

它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布坎南看来,是因为政府官员也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者,他们总是希望不断扩大机构规模,增加其层次,扩大其权力,以相应地提高其机构的级别和个人待遇,同时也使他们去制定更多的规章制度,增加自己的俸禄和享受。(4)监督信息不完备。

监督机构为了执行监督职能,必须对被监督部门的运行情况了如指掌,但是向它们提供运行情况信息的正是被监督部门。由于前面所提到的垄断性,监督者可能为被监督者所操纵,从而使被监督者能够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得以实施。(5)政府的寻租行为。

布坎南这里所说的“寻求租金”,不是指地主收取地租,而是指为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其本质在于获得更大的利润。用布坎南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租金是支付给资源所有者的款项中超过那‘些资源在任何可替代的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款项的那一部分。租金是超过机会成本的收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不需要吸引资源用于特定用途的一种分配上不必要的支付款项。……只要资源的所有者想多得而不愿少得,他们大概就要去寻求租金,寻求租金无非是寻求利润的另一说法。”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1分,共42分)

1.(21分)试论公共政策的性质。

答: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阶级性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行为的产物。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的核心工具。政府的政策要符合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现行政治统治的需要,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明显的政治倾向与阶级性,会强烈地表现于每一项政策之中。(2)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他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孤立地解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的。即使暂时解决,也会牵连其他问题或产生新问题。比如埃及的阿斯旺高坝,解决了上游的水利问题,却引发了生态平衡的破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结果,是由某项政策功能的有限性与社会问题的庞大和复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政府很难通过某一项或几项政策对全社会实行有效管理。(3)超前性

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政策的超前性,不仅是保证政策稳定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合理分配社会利益的有力保证。那些处于最佳超前度的政策,必将对社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推动力。政策的超前性,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建立在科学预测与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必然结果。(4)层次性

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规格。按照权力主体来划分,政策包括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从内容上看,政策体系中的各项政策,也有不同的层次关系,可划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等。尽管不同的政策间是相互联系的,但不同类型的政策之间并非是“平起平坐”的关系,而有主次之分。(5)多样性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事务的日益增多,总的说来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是日益丰富、复杂和扩大,那些在过去不太需要政府管理的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资源问题等等,均被列入现代政府的管理范围内。由此而引发的政策问题,自然变得多样与复杂。比如,我国的公共政策,按社会领域划分,不仅可以划分为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政策,而且这些政策还可以划分为若干子政策,如经济政策可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同样,这些子政策还可以再分为更低一层次的子政策。(6)合法性

政策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它们都共同体现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政策是法律的重要依据,法律是实行政策的最有效形式。’法律比政策更条例化、固定化,而政策比法律更具有灵活性。所以政策是法律的前身。对于一个逐步走向法制化的国家来说,政策的合法性是极其重要的政治要求。它首先表现在内容上不能与宪法、法律相抵触;其次还表现在程序上要严格守法。这充分体现了对法律的尊重,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培育与发展。在一定条件下,政策与法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21分)试述市场经济中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

答:国家职能包括三个方面:政治职能、经济职能与公共管理职能。公共管理职能的功能和作用在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发展社会科教文卫事业,以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国家这三个方面的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任何一种职能。市场经济中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社会基本秩序。

在现代民主社会里,政府维护社会秩序是以合法、合理和得到社会承认为前提的。政府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有时迫不得已可能需要通过国家暴力的形式体现出来,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政府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不是依靠暴力而是依靠社会整合实现的。(2)达成社会谅解和实现社会整合

在现代民主宪政的国家里,政府的社会整合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与公众的自我意识和民主观念的强化相联系。现代社会是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是群体组合或利益集团高度分化和社会化的社会。因此,如何尽可能多地寻获社会的支持,在建立“求大同、存小异”的社会共识的基础上有效地实现全社会的和谐,避免社会的冲突甚至分裂,图谋共同的事业,就成为检验政府优劣的主要标准之一。(3)促进社会均衡发展

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能力是一个与政府管理的“公共”属性直接相关的问题,也是一个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直接相关的问题。迄今为止,虽然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复杂的原因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地感受到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高水准、高品质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性。(4)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发展社会科教文卫事业,以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2012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代码641)考研真题及详解

武汉大学

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学术型)

科目名称:公共管理学(B卷)

科目代码:641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公共管理者

答:公共管理者,是指在现代民主国家,是经法定程序进入政府,担任政府公职,行使公权力,并从事公务管理的公职人员。公共管理者是受国家和公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及指挥公务人员,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公共管理者管理工作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环境适应性,即需要不断依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价值、角色和行为。公共管理的多元性、政治性以及公共性这些特质,也决定了公共管理者承担与一般管理者不同的角色。

2.治理工具

答:在公共管理学中,治理工具是指公共组织为了解决公共个问题而采取的可辨别的行动机制,又可以称之为政策工具。其中又可以分为组织工具,管制工具,经济工具,信息工具,市场与志愿工具。其中依据选择的根据是政府的绩效特征与公共问题的性质。政府治理工具的主要类型有:以市场为核心的治理工具和机制、财政性工具与诱因机制、管制性工具与权威机制、政府直接生产或者提供公共产品与非市场机制。这些治理工具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政府应根据本国的国情,灵活地加以选择、组合和运用,实现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

3.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定。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它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既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划等。

4.非营利组织

答: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第 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

5.反制法则   答:反制法则是指决策者或高级官员越是致力于控制下级的行为,部属就越致力于付出更大的心力去规避或反制这些控制。它是行政学家罗森布鲁姆等人提出的追求责任的几大困境之一。

6.奖酬权

答:奖酬权是指领导者之所以能够影响其他人,是基于他人这样的一个信念:如果接受接受这一个影响,必会接受到某种程度的奖励。奖酬权是一种通过奖励或酬劳来实现的权力。比如,对于表现出色、任务完成得很好的下属,上司会给予嘉奖或直接提拔。又比如,对于有能力的员工,一时不能晋升,上司想方设法予以举荐,让他得到更合适的岗位,有更多机会施展才能。这些都是运用奖酬权的做法。奖酬权大都以正面的、有报酬的形式出现,因此人们比较容易接纳,也愿意服从。奖酬权的本质目的是为了让下属感到"如果我所做的事情有价值,我就会得到相应的酬劳"。当然,若奖励的尺度不对称、频率不当,同样会使奖酬权失去效用。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72分)

1.简述公共管理兴起的时代因素。

答:公共管理兴起的有着其特殊的时代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之不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受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观点的影响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职能急剧扩张,政府规模不断扩大,政府角色不断膨胀。政府虽然管的事情很多,但是社会问题却同样层出不穷,因而引发了人民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怀疑,政府遭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2)经济因素和财政压力。

工业化国家向福利国家的发展,政府支出不断增加,这对政府的财政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国际经济的自由趋势所造成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剧,对各国政府均造成巨大的改革压力,因此,通过改革政府以缓解财政经济压力便成为一个可行的手段。(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社会的进步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旧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传统的政府功能确实力不从心,加上官僚体系本身的诸多弊病,这些多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在此情况下,让公共服务回归社会、市场的呼声日盛,因此,缩小政府职能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4)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

针对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政府的弊病,以公共选择为代表的新右派对此进行不断的抨击,他们认为政府失灵不亚于市场失灵,强调市场机制,主张将政府的角色、功能和规模缩小,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正是在这种意识形态下,公共行政求助于市场或者类似市场的解决之道,几乎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

2.简述公共管理者的技能。

答:技能,指后天发展起来的、处理特定人、事、物的能力。公共管理者为扮演好其角色,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以下几5个技能:(1)技术性技能

技术性技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这是现代公共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趋势所要求的。(2)人际关系能力

正如瓦尔多所言,公共行政管理的本质在于协作人际活动,协作活动的核心在于人际的互动。一个管理者只有拥有人际关系能力才能将人员整合到各种协作型的活动之中。(3)概念化技能

概念化技能,是指公共管理者所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大局把握的能力,亦即抽象思维的能力。(4)诊断技能

诊断技能,是指针对特定的情景寻求最佳反应的能力,也就是分析问题、探究原因、因应对策的能力。(5)沟通技能

沟通能力,是指管理者具有收集和发送信息的能力,能通过书写、口头语肢体语言的媒介,有效与明确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与态度。

3.简述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

答:战略管理的主要有五个基本特征:(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

在环境假设上,战略规划将组织环境假设为一个线性变动的连续过程,组织可以预测和控制环境的变化,这是它实行单点预测并注重深思熟虑的正式规划的原因。而战略管理却将环境看成一个不断变动的非连续过程,其中充满了各种突变和意外事件,故它强调多点预测、危机管理和应急战略。(2)战略管理着重于长远的、全局的谋略

从以方案为焦点到以行动为焦点。在战略焦点上,战略规划强调思考与行动分开,将战略制定从战略实施中分离出来,注重最优化战略的制定和正式行动方案的形成。而战略管理则将思考与行动统一起来,强调一个全面的管理过程,不仅包括战略的制定,而且包括战略的实施、控制和效果评价,其焦点在于战略性的思考与行动,在于通过政治谈判、利益相关人的分析和执行过程的管理去实现组织特定的战略。(3)战略管理是组织发现自身优势、劣势、寻求机会、识别威胁的过程

在战略思维上,战略规划是理性主义的,重视运用理性思维、定量方法和精确模型来分析问题,注重规范性、精确性和计划性。而战略管理则强调某些与生俱来的心理状态和过程,如灵感、直觉、判断、智慧、经验、洞察力和创造力等非理性思维,它也强调主体的战略理念,或将战略看成是用以鼓舞组织行为的符号,产生主体自我规训的话语。从过程取向到结果取向。在战略取向上,战略规划是过程取向的,注重引入一个正式的战略管理系统去协调战略计划过程和实现一个特定程序的严格统一。而战略管理却是结果取向的,聚焦于通过特定战略内容的选择和运用去产生有效决定和行动,战略本身不再作为目的,而是作为变革的杠杆去推进组织使命的实现。(4)战略管理是持续性和循环性过程

在战略形成上,战略规划注重通过深思熟虑或理性的分析去形成正式的计划,将战略产生看作一个受控的、有意识的规划过程,这往往导致对其他意外的、计划外的但极为有用的信息、洞见和行动的忽视。而战略管理则强调有效的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必然是连续性的、随机应变的战略,强调通过间或的学习、偶然的发现、灵感、直觉等非理性思维,以及对意外模式的认识去反应不可预知的机会和非连续事件从集中到分散。(5)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外而内的管理哲学

在战略视野上,战略规划是由外到内的,将环境看作客观的存在,组织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去适应相关的环境,却忽视了组织的内部结构、管理机制和组织文化。而战略管理则是由内到外的,坚持资源为本的观点,注重培养组织具有持久竞争力的资源;它重视人的因素,重视利害相关人的分析,将人的参与和管理团队的建设看作是战略管理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它把核心竞争力看作一个组织共同学习的结果,看作一个组织文化培养的过程,是一个将战略思维融入管理的过程。

4.传统预算制度对于控制任务尚能完成,但对于“评价”的任务则不能胜任,请问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传统预算控制模式不合理的评价系统、评价标准以及后续管理中的不全面,容易扭曲其原本的功能,具体表在如下方面:(1)产生“预算余款”的潜性可能

传统预算控制的方法就是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值进行比较,根据两者的差异判断绩效的好坏,这种方法存在的最大弊端在于假设目标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先进性。超额完成并不一定说明绩效好,有可能是由于预算目标编制留下了较大的“预算余宽”,这种带有“折扣”的低指标预算严重破坏了预算的协调功能和绩效考核的公正。(2)产生“过度压力”的潜性可能

部门管理者往往担心本轮的超额完成会刺激上级管理者对预期目标的修订,制定更为严格的预算目标,从而导致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的提高,这样员工就丧失了挖掘工作潜力的动力,工作的积极性遭受到破坏,抑制了业绩的持续改进。另外,该模式还容易导致上下级关系的紧张以及同事关系紧张的后果。(3)产生“事后操纵”的潜性可能

紧控型预算模式使经理人员的关注点向财务数据偏移,而忽略了股东的财富,在利益驱使下,经理人员很可能会操纵预算执行的结果。由于信息不对称,部门提供或反馈的信息是企业制定和调整部门业绩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部门的报酬收入,预算的导向作用会驱使部门管理者提供和反馈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信息,甚至为了自身奖金的最大化,采取短期行为甚至不正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来粉饰自己的财务。

5.简述零基预算的优点。

答:零基预算法,指在编制预算时,不以以前财政年度的预算项目和预算支出数依据,而是以预算财政年度的实际公共支出需求和与公共财力为基础,逐项审议各预算支出项目是否必要,各项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零基预算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投入一产出”意识

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是由专业人员完成的,零基预算是以“零”为起点观察和分析所有业务活动,并且不考虑过去的支出水平,因此,需要动员企业的全体员工参与预算编制,这样使得不合理的因素不能继续保留下去,从投入开始减少浪费,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提高产出水平,从而能使投入产出意识得以增强。(2)有利于合理分配资金

每项业务经过成本—效益分析,对每个业务项目是否应该存在、支出金额若干,都要进行分析计算,精打细算,量力而行,能使有限的资金流向富有成效的项目,所分配的资金能更加合理。(3)有利于发挥基层单位参与预算编制的创造性

零基预算的编制过程,企业内部情况易于沟通和协调,企业整体目标更趋明确,多业务项目的轻重缓急容易得到共识,有助于调动基层单位参与预算编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4)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零基预算极大地增加了预算的透明度,预算支出中的人头经费和专项经费一目了然,各级之间争吵的现象可能缓解,预算会更加切合实际,会更好得起到控制作用,整个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也能逐步规范,预算管理水平会得以提高。

6.简述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特征。

答:企业型政府是指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职人员组成的政府部门,员工门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五点:(1)重视成本效益关系。企业型政府改变过去只关心投入而不关心产出的做法,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从经济学的方法入手进行分析,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政府、部门、机构和公务人员动机和行为是无私为他人服务的假设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其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原则不可能不起作用。(2)强调顾客导向。政府的公共服务的提供应考虑公民的需求,并以公民满意为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准。政府存在的目的是对民众的需要给予充分回应,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服务于人民的政府,一个具有公共服务精神的政府,它要求:施政目标由机关和专家决定,转变为由民众希望和合法期待来决定;以成本一效益为基础的效率考量,转变为民众评估的考量;由政府控制,转变为政府传输服务;由对特定功能、权威、结构的服从,转变为对使命、顾客、成果的认同;由一味强调按章办事,转变为考虑民众的具体情况;由独断专行的领导,转变为民众参与领导。(3)强调市场机制,重视选择和竞争。主张通过市场机制的发挥,提供公共服务;使民间机构与政府共同生产,提供多种选择机会。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内在缺陷,我们应当寻求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干预在纠正市场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政府失灵,提高政府治理的能力,弥补政府力量的不足,实现责任共担和利益共享,同样也有利于政府精简机构、提高效率。(4)授予权能。主张给予公共管理者以行政自由裁量权来完成计划,这意味着裁量权的扩大,同时也包含着支持与容忍错误。我国需要构建的环境适应型的组织应具有以下特点:对环境具有开放性,强调将公众视为顾客的公共服务导向;实行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分离,强调战略的管理;改变组织机构,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减少管理的层次和环节;改变组织内部集权的结构,向下级授予权能,使其承担责任;重视决策的参与和组织的参与;建立网状形的沟通;强调由团队精神以达到对团队的整合与控制;建立跨部门和多功能的咨询组织。(5)创新与改革。企业型政府要求解除规则枷锁,打破结构惯性,活化官员思维。

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树立全方位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是政府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不可偏废。创新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三、论述题(每小题24分,共48分)

1.试述管理学大师享利·明茨伯格总结的8种研究管理者职能和角色的途径。

答:享利·明茨伯格总结的8种研究管理者职能和角色的途径具体阐述如下:(1)联系人

联系人类型的经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组织之外,关键的角色是联络者和挂名首脑。许多销售经理、服务行业的总经理就属于这种类型。(2)政治经理

政治经理类型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组织外部,他们的关键角色是发言人和谈判者。绝大多数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经理就属于这种类型。(3)企业家

企业家类型的重点在于寻找机会并在企业中推行改革,他们的关键角色是企业家,同时还在谈判者角色上花费较多时间。一般在小的、年轻的企业中,或者大型企业的激烈变革中较为常见,但常常持续时间较短,其发展方向是内当家。(4)内当家

内当家类型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组织内部业务平稳运行,时间主要花在建立机构、培训部下、监督业务活动等方面,他们的关键角色是资源分配者。小企业的内当家还需要兼顾领导者角色。通常,高层和中层的业务经理或生产经理就是这种类型,两人领导体制的二把手往往是这种类型(一把手是联系人)。(5)实时经理

实时类型与内当家类型相似,主要任务也是维持内部运行,但其时间尺度和问题指向不同,他们着眼于具体业务而不是运行规范,其关键角色是故障排除者。一般基层的直线领导(如车间主任)或小企业首脑,面临危机、高压环境的组织掌舵人都属于这种类型。(6)协调经理

协调经理类型也是面向内部,但主要关注内部的协作和团结,其关键角色是领导者,往往出现在高技术专家协作的地方,如竞技体育团体项目的教练,复杂规划项目的主管,研发团队的首脑等。(7)专家经理

专家类型是经理和专家的混合体,主要任务是搜集和发布专业信息,在非直线关系中发挥作用,如对其他经理提出工作建议,在专业问题上提供咨询,带有一定的研究性质,其关键角色是监听者和发言人,常见于参谋部门的首脑。(8)新经理

新经理指刚刚担任新职务的经理,主要任务是建立联系网络和信息基地,关键角色是联络者和监听者。这种类型的经理在站稳脚跟后,一般会转向企业家角色,然后则再转化为某种常规类型的经理人。

2.立足国情,借鉴外国,评述中国公共管理的得与失。

答:中国自上世纪末以来也一直试图建立和发展起一套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公共管理框架。中国的公共管理体制建设与公共行政在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客体与管理方法等方面不同,并且是在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前提下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体制。(1)中国公共管理领域的建树:

①范围拓宽,对象多样。它强调了一种新的管理活动,即为了公益目的,由社会上发展出来的多元管理主体以及它们所组成的网络结构,在公民广泛参与、参加、制约下,对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一种多层次、多方法的管理活动。

②关系紧密且呈现网络化趋势。由于多元管理主体的出现以及它们在管理中的紧密关系,已经形成了一个管理网络。而网络的连结另有一些新的机制,这就是通过沟通、协商、说服、启发、互助、契约等渠道,最后实现一种共赢的结果。

③市场机制的引入。工作范围的扩展使得管理的事务就更具体,更复杂,因而也就能更方便地借鉴私营部门有效的管理方式与方法,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管理领域。

④拓宽公民参与的渠道。它使公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乃至参加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包括实行公民自治,从而使民主突破“代议”的局限,得以更好地落实;

⑤加强责任与监督意识。随着权力的分散化,公共责任也相应地分散于社会各个公共权力主体。(2)中国公共管理体制的缺失:

①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的稳定

当政府不能履行其基本职能时,随之而来的危机便会加重。导致宪政秩序丧失的原因是多样的,在未来这些问题仍然不可能消失。

②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

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使命在于要扮演执行与捍卫民主宪政的角色,也就是说它要致力于发展、弘扬民主治理过程的合法性;同时,公共管理有责任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尽管这些价值之间可能是冲突的。公共管理对民主宪政基本价值的回应和落实,关系到政府治理的合法性,关系到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也关系到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科学的合法性。

③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

政府与市场作为控制社会的两大力量,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与市场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过分强调任何一方的作用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两者应该有机的配合和协调起来。

④回应全球化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时代,一个政府如何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与独立:如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经济的安全;如何在学习多元文化的同时,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等等,都是21世纪公共管理需要面临的新议题。

⑤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发展观的最重要进步和突破,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的认同,它意味着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面对着人类日益增长的期望革命,如何平衡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需求,是当代政府治理面临的挑战。

⑥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

鉴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政府作为推动科技发展的角色更加重要,政府必须成为推动大规模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之一;其次,政府作为社会问题的管制者,也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如高科技犯罪等。同时,科技革命也正在改变着政府自身的组织结构、运行方式、工作行为,如何回应科技的发展、利用科技创新政府治理方式也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许多国家正在构建的电子政府便是利用科技改革政府的典范。

⑦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人民对政府的新认识政府合法性的真正来源,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社会资本。一个良好的政府治理需要政府与公民、企业、社会之间的信任关系的存在,而这种信任关系的重要基础在于政府及其官员将国家权力用于公民目的而不是用于自己的目的。

⑧关于重振政府治理能力问题

如果政府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预测及掌握变化的能力、制定周延而明智的公共政策的能力、发展不同方案以执行政策的能力、吸引及有效运用资源达成政府目标的能力、持续学习,成长以适应未来挑战的能力。

⑨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

官僚组织体制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要求。未来的公共组织应该是弹性化、整合的、透明的组织;为公民提供整体性服务的组织;跨功能的组织;与社会有广泛联系的组织。如何建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政府组织,并使之适应新环境的需要,这是公共管理面临的又一挑战。

⑩构建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模式

由于当代政府面对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政府已经无法成为唯一的社会治理者,它必须依靠与民众、企业、非营利部门来共同治理社会。政府应该充分激发民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建构出一个全新的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的模式,这应该是政府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3.阅读下列材料,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论述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

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答:(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充分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总体路径是通过发展党内民主进而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考虑从两个不同的维度选择以下两条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

①横向路径上来看,充分发挥人大制度平台作用,实现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内外互动。通过落实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的制度平台作用,将有助于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有效对接和内外互动,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

②纵向路径上来看,尽快启动县级政改进程,促进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的上下联动,尽快启动县级政改进程,实现国家民主和基层民主之间的上下联动,从而为基层民主的深入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制度空间,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有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2)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发展途径具体阐述如下:

①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

②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全基考试,大收集整理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③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④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⑤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考,试大收集整理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⑥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2011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代码644)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1年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公共管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5=30)

1.公共事务

答: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公共事务则是对公共物品形成和效能的实际描述。与私人物品、私人事务相比,公共物品、公共事务具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运行规则。人们在历史活动中发现,相对经济和有效的做法,是设立一类专门的、拥有足够管理资源和合法性的公共组织,依照某些特定的规则,来组织和执行公共物品的供给,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这个过程就是公共管理。

2.准公共物品

答:准公共物品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在技术上排他不困难的收费物品,或是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却无法有效排他的公共资源。第一类准公共物品是俱乐部产品,它是在特定限度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同时在技术上很容易排他。例如公园、电影院、图书馆等。当消费成员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发生拥挤现象,从而破坏了其非竞争性特征,因此,有必要通过限制使用者人数的办法,来维持其非竞争性,保证使用者的消费质量;同时,这类产品所具有的排他性质,使其可以采取措施限制使用者数量。第二类准公共物品是公共资源。它是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却无法有效地排他。例如公共渔场、公共牧场就是如此。

3.目标管理

答:目标管理是由参与管理的各方面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系统管理方式。目标管理的过程包括设定组织目标、目标的具体化、目标完成检查和业绩考评三个阶段。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存在其优点和缺点,在公共部门应用仍面临一些限制。目标管理的优点有:激励明显、管理有效、任务明确、控制有力、自行管理。目标管理的缺点有:容易注重短期目标、目标设置存在困难、难以权变。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在提高政府生产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存在本质的差异,公共部门实行目标管理,除面临与私人部门相同的问题外,还遇到一些特有的限制。

4.公共权力

答: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由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它是公共管理主体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享有的合法资格和强制力。公共权力的拥有者是全体社会成员,而行使者是公共管理者。公共管理者获得的权力是由全体社会成员授权赋予的合法权。不同层级的公共组织或同一公共组织内部的不同层级的公共管理者获得的权力,是由上向下逐级授权的权力分配方式形成的权力体系。公共权力的最终作用对象是公共事务。公共权力的作用关系非常复杂,它包括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公共组织内部的权力分配和相互作用,公共组织对私营部门组织或个人的影响。不论是直接或间接的权力作用,最终都指向公共事务。公共权力的目标是谋取公共利益。

5.林达尔均衡

答:林达尔均衡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提出来的,对公共物品做出实证解释的理论表述。它的前提是:第一,每个成员都愿意准确地披露自己可以从公共物品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应,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而逃避自己应分担成本费用的动机。第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类公共物品可为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的边际效益的可能。林达尔得出的结论是:如果第一个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来承担自己应分担的费用,则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就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水平。这样一来,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从低呈报边际效益而减其对公共物品的出资份额;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物品的消费不具排他性,人们也不会因其出资份额的减少而失去对公共物品的消费。

6.SO战略

答:SO战略全称Strengths—Opportunities,优势一机会战略,这是一种发挥组织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所有组织及管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