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解剖组织彩色图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4 10:23:49

点击下载

作者:李健、李梦云、杨帆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兔解剖组织彩色图谱

兔解剖组织彩色图谱试读:

前言

本书是一部富含全真彩色图谱的综合性解剖组织学书籍,为在校学生和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本书能帮助读者综合地学习兔科学知识,增强读者认识和理解解剖与组织结构的乐趣,并会使他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与价值。

兔属啮齿类动物,在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免疫和生殖等生命活动方面有着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因此,了解兔的解剖生理特点,对正确饲养兔、认识兔疾病、分析致病原因、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都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的基本理念是重点强调兔运动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强调了内脏器官的形态、功能和组织结构,并通过一种简明的形式呈现出来。本书将理论知识与兽医实践相结合。全书分解剖学和组织学两部分,共有300余幅图片,全面、深入、细致地展示兔的宏观与微观的机体、系统器官形态结构及组织,适合科研、生产和教学等多种用途。本书采用读者易于接受的解说性文字将大量的彩色图片与理论知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强读者的学习兴趣,能够加深读者对形态结构的认识。

本书由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师李健、李梦云和杨帆编写,受到河南科技大学实验技术开发基金项目“动物机体特殊结构模型教学系统研制与开发”(编号:SY1415053)资助。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陈耀星教授、董玉兰副教授和曹静副教授,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胡满教授及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李福宝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本书还得到了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程相朝、张杰及丁轲等多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图谱编撰是一项工作量大且繁琐的工作,需要作者付出极大的努力与辛劳,鉴于水平及时间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著者 2015年6月第一章解剖学兔属哺乳纲啮齿目兔科草食性哺乳类毛皮动物,有Leporidae(野兔和家兔)与Ochotonidae(鼠兔)两个科,共40余种。其身体构造具有一系列特征,如有管状长耳(耳长大于耳宽数倍)、簇状短尾及比前肢长得多的强健后肢等。第一节外貌特征一、形态特征

兔眼睛的颜色与它们的皮毛颜色有关系,黑兔的眼睛是黑色的,灰兔的眼睛是灰色的,白兔的眼睛是透明的。兔有一对大耳朵,或竖起来、或垂下来,四肢和尾巴短小。图 1-1 外貌特征1—耳; 2—额; 3—鼻; 4—眼; 5—咬肌部; 6—臂部;7—后脚; 8—尾; 9—荐臀部; 10—脊背部图 1-2 耳与齿1—耳; 2—齿图 1-3 眼1—眼睑; 2—眼球;3—泪腺图 1-4 口唇1—下切齿;2—上切齿;3—三瓣唇;4—鼻孔;5—舌;6—下唇图 1-5 阴茎1—尾; 2—肛门; 3—阴茎图 1-6 乳腺1—乳腺; 2—后肢二、兔健康判断

正确掌握兔健康观察的方法有助于判断兔是否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其中,饮食、排泄及精神状态是判断兔是否健康的最重要指标。(一)饮食情况

兔的饮食供应应当定时定量,一般每日两顿。每次饲喂时,观察上一次饲喂的饲料是否全部吃完。如果剩下较多,就要减量;如果基本没吃,可能是因为胃口不佳或是肠道疾病。(二)排泄情况

通过观察兔的粪便和尿液,判断消化道的疾病情况。通常有以下异常情况:粪便的量减少、干硬、有较多异形粪便、腹泻及软便等。图 1-7 阴门1—阴门; 2—肛门; 3—后脚; 4—尾

粪便异常通常是由消化道功能紊乱造成。腹泻很容易分辨:如果粪便减少,可能是胃肠道停滞的早期症状;如果没有排便基本能判断是胃肠道停滞,需要立即处理;夹杂着毛毛的便便是毛球便;饮水较少会导致便干燥和尿液混浊。(三)精神状况

兔在健康状态下会兴奋地蹦跳、不时站立起来、眼睛明亮有神、好奇心十足,这些都是精神好的标志;反之,眼神暗淡、反应迟钝、表情痛苦,甚至蜷缩在角落里,就是疾病状态。(四)五官情况

眼睛:如果有流泪、眼屎及发红等异常,需要立即处理。

鼻子:观察鼻头是否干燥、干净,若有分泌物和呼吸异常可能是感冒、鼻炎及肺炎的症状。

嘴巴:干燥或重复流口水表明口腔内有问题,如溃疡、牙病及外伤等。(五)行为情况

行为的观察包括多方面,例如挠痒痒和咀嚼等行为的异常也会预示某些疾病。观察行动是否正常,利于及时发现骨折、扭伤等。第二节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肌肉、骨和骨连接构成。一、肌肉

兔全身肌肉包括皮肌、头部肌、颈部肌、躯干肌、肩带肌和腿部肌等。肌纤维较细,分为白肌纤维、红肌纤维和中间型的肌纤维。肌肉内部没有脂肪分布。有些肌肉主要由白肌纤维构成,肌纤维较粗,含线粒体和肌红蛋白较少,而含肌糖原较丰富,颜色较浅,称为白肌[white muscle,又称快肌(fast muscle)],白肌的血液供应较少,收缩快而短暂,如胸肌;有些肌肉的肌纤维较细,含较多线粒体和肌红蛋白,颜色较深,称为红肌[red muscle,又称慢肌,(slow muscle)],红肌的血液供应丰富,收缩慢而持久。

肌肉表面被覆结缔组织膜,分为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和深筋膜(deep fascia)。每一块肌肉分为肌腹(muscle belly)和肌腱(tendon)两部分,肌腹由肌纤维(muscle fiber)按一定方向排列而成,有收缩能力。肌腱由肌肉两端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腱纤维借肌内膜与肌纤维连接,不能收缩,韧性很强,腱纤维伸入到骨膜(periosteum)和骨质(sclerotin)中,而使肌肉牢固地附着在骨上。(一) 皮肌(cutaneous muscle)

皮肌为分布于浅筋膜中的薄层肌,大部分紧贴在皮肤的深面,仅极少部分附着于骨。皮肌并不覆盖全身。根据所在部位可分为面皮肌(musculus cutaneus faciei)、颈皮肌(musculus cutaneus colli)、肩臂皮肌和躯干皮肌。图2-1 皮肌(在体)1—皮肤; 2— 背皮肌; 3— 腹白线图2-2 皮肌(离体)1—皮肤;2—皮肌;3—皮下静脉图2-3 皮毛(二)头颈部肌肉

头部肌肉可分为面肌(facial muscles)和咀嚼肌(masseter)。(三)躯干肌肉

躯干肌可分为脊柱肌、颈腹侧肌、胸壁肌和腹壁肌。1.脊柱肌 脊柱肌可支配脊柱的活动,可分为脊柱背侧肌群和脊柱腹侧肌群。(1) 脊柱背侧肌群 包括背腰最长肌、髂肋肌(iliocostalis muscle)和夹肌(splenius)等。(2) 脊柱腹侧肌群 该肌群不发达,位于颈部和腰部脊柱的腹侧,包括头长肌(splenius)、颈长肌(longus colli)、腰小肌(lesser posas muscle)和腰大肌(psoas major muscle)等。2.颈腹侧肌

位于颈部腹侧,包括胸头肌(sternocephalicus muscle)、胸骨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omohyoid muscle)。

胸头肌构成颈静脉沟的下界,肩胛舌骨肌在颈前部形成颈静脉沟的底部。3.胸壁肌

胸壁肌形成胸腔的侧壁和后壁。其收缩可改变胸腔的容积,并参与机体的呼吸运动,因此也称为呼吸肌(respiratory muscles)。胸壁肌主要包括肋间外肌(intercostales externi)、肋间内肌(intercostales interni)和膈(intercostales interni)。(1)肋间外肌(intercostales externi) 位于所有肋间隙的表层,肌纤维从前上方斜向后下方,参与吸气运动。(2)肋间内肌(intercostales interni) 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肌纤维从后上方斜向前下方,协助呼气。(3)膈(diaphragm) 又称横膈膜(transversus abdominis),位于胸腹腔之间,为圆顶状的板状肌,凸面向前,周围为肌质(sarcoplasm),中央为腱膜(aponeurosis)。膈有三个裂孔:上方的是主动脉裂孔(aortic hiatus);下方的是腔静脉裂孔(vena cava hiatus);中间的是食管裂孔(esophageal hiatus)。图2-4 躯干肌1—鼻;2—夹肌;3—眼球;4—颞肌;5—耳孔;6—颈斜方肌;7—冈上肌;8—冈下肌;9—背阔肌;10—腹侧锯肌;11—背腰最长肌;12—髂肋肌;13—阔筋膜张肌;14—臀浅肌;15—股二头肌;16—半腱肌;17—尾肌;18—腓肠肌;19—趾间肌;20—趾长伸肌;21—股四头肌;22—腹壁肌;23—剑状软骨突;24—胸肌;25—指间肌;26—指长肌;27—三头肌;28—臂二头肌;29—臂头肌;30—胸头肌;31—咬肌4.腹壁肌

均为板状肌,构成腹腔的侧壁和底壁。共有四层,由外向内依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transversus abdominis)。(1)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为腹壁肌的最外层,覆盖着腹壁的侧壁、底壁和胸侧壁的一部分。肌纤维由前上方斜向后下方,在肋弓的后下方延续为宽大的腱膜,止于腹白线(linea alba)。(2)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的深层,肌纤维由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起于髋结节,呈扇形向前下方扩展,于腹侧壁中部转为腱膜,止于腹白线,在腹内斜肌与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之间,有一裂隙,为腹股沟管腹环(annulus abdominalis abdominis)。(3)腹直肌 呈宽而扁平的带状,位于腹底壁,在腹白线两侧,被腹外斜肌、内斜肌和腹横肌所形成的内、外鞘所包裹。起于胸骨和肋软骨,肌纤维纵行,以较厚的耻前腱(tendo praepubicus)连接于耻骨前缘。(4)腹横肌(transversus abdominis) 为腹壁肌的最内层,较薄,起于肋弓内面和前5个腰椎横突,肌纤维以腱膜止于腹白线。其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内层结合。(5)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 位于腹底壁后部,为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之间的一个斜行裂隙。5.腹白线

位于腹壁腹侧正中线上,胸骨剑状软骨(xiphoid)与耻骨联合(pubic symphysis)之间,由两侧腹肌的腱膜互相交织而成。(四)四肢肌肉

前肢肌肉可分肩带肌、肩部肌、臂部肌、前臂部肌和前脚部肌四部分。后肢肌肉包括髋部肌、股部肌、小腿肌和后脚部肌。图2-5 躯干肌背侧观1—颞肌;2—耳孔;3—冈上肌;4—脂肪;5—背阔肌;6—背腰最长肌;7—臀肌;8—股四头肌;9—尾肌1.前肢肌肉(1)肩带肌 根据其分布的位置不同,可分为背侧肌群和腹侧肌群。(2)肩部肌 肩部肌分布于肩胛骨的两面,起于肩胛骨,止于肱骨,跨越肩关节。可分为外侧组[冈上肌(supraspinatus)、冈下肌(infraspinatus)和三角肌(deltoid)]与内侧组[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和大圆肌(teres major)]。(3)臂部肌 分布于肱骨周围,起于肩胛骨和肱骨,止于臂骨,除作用于肘关节外,尚对肩关节起作用,可分为伸肌[臂三头肌(arm triceps)和前臂筋膜张肌)与屈肌(臂二头肌(muscles of arm)和臂肌(muscles of arm)]。(4)前臂部肌与前脚部肌 作用于腕关节和指关节肌群。图2-6 头颈部肌肉1—上唇提肌;2—颊肌;3—颞肌;4—耳孔;5—颈斜方肌;6—冈上肌; 7—冈下肌;8—背阔肌;9—背腰最长肌;10—胸骨甲状舌骨肌;11—咬肌;12—下颌淋巴结;13—下唇降肌;14—切齿图2-7 后肢肌前面观1—股四头肌;2—臀股二头肌;3—膝关节;4—尾;5—胫骨前肌;6—跗关节;7—趾部;8—趾2.臀肌群

有臀浅肌、臀中肌(gluteus medius)和臀深肌。3.髂腰肌

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组成。髂肌呈扇形,起自髂窝;腰大肌长形,起自腰椎体侧面及横突。向下两肌相合,经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4.后肢肌肉

根据其分布位置可分为股后肌群、股前肌群和股内侧肌群。(1)股后肌群 包括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半腱肌(semitendinosus)和半膜肌(semimembranosus)。(2)股前肌群 包括阔筋膜张肌(tensor fasciae latae)和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3)小腿和后脚部肌 在跗关节(tarsal joints)处变为腱,大部分都有腱鞘(tendinous sheath)。图2-8 前肢肌外侧观1—颈静脉沟;2—颈斜方肌;3—胸斜方肌;4—背阔肌;5—胸锯肌;6—剑状软骨突;7—胸肌;8—肱三头肌外侧头;9—尺侧腕屈肌;10—指浅屈肌;11—指深屈肌;12—第3指深屈肌;13—骨间肌;14—腕背韧带;15—桡侧腕伸肌;16—肱三头肌长头;17—臂二头肌;18—臂肌;19—肩关节;20—臂头肌;21—胸头肌图2-9 后肢肌外侧观1—腹外斜肌;2—阔筋膜张肌;3—臀肌;4—肱三头肌;5—尾;6—半膜肌;7—腓肠肌;8—跟腱;9—趾甲;10—趾伸肌;11—骨间肌;12—跗关节;13—胫骨前肌; 14—膝关节图2-10 后肢肌1—腹外斜肌;2—阔筋膜张肌;3—缝匠肌;4—内收肌;5—阔筋膜;6—胫骨前肌;7—骨间肌;8—跖肌;9—跟腱;10—腓肠肌;11—半腱肌;12—股薄肌;13—半膜肌;14—尾肌图2-11 后肢肌后侧观1—背腰最长肌;2—臀肌;3—臀股二头肌;4—半腱肌;5—腓肠肌;6—跟腱图2-12 红肌1—红肌; 2—白肌图2-13 头颈腹侧肌肉1—唇;2—下颌骨;3—二腹肌;4—舌骨肌;5—咬肌;6—翼肌;7—气管;8—喉骨;9—舌骨图2-14 腰肌1—肋间肌;2—腰小肌;3—脊柱;4—腰大肌图2-15 膈肌1—膈肌;2—肝二、骨骼

兔大部分骨内都有骨髓(marrow)。骨在发育过程中形成骨骺,骨主要通过骨端软骨增生和骨化加长。骨骼由骨和骨连结(synostosis)组成,包括躯干骨和四肢骨,构成机体坚固的支架。(一)骨的形状

骨形状多样,根据形状和功能分为以下几种。

1.长骨(long bone) 呈圆柱状,分布于四肢游离部,起支持体重和形成运动的杠杆作用,长骨两端膨大成骨骺(epiphysis);中部较细呈称骨干(diaphyses)或骨体,骨干中的空腔,容纳骨髓(marrow)。

2.短骨(short bone) 较短,呈不规则的立方形,主要分布在腕部、跗部和爪部,起支持和缓冲作用。图2-16 骨骼1—鼻骨;2—上颌骨;3—颞骨;4—颈椎;5—肩胛骨;6—胸椎; 7—腰椎;8—横突;9—髂骨;10—坐骨;11—尾椎;12—耻骨;13—腓骨;14—跟骨;15—跖骨;16—趾骨;17—胫骨;18—膝盖骨;19—股骨;20—肋弓;21—尺骨;22—掌骨;23—指骨;24—桡骨;25—肱骨;26—下颌骨;27—下切齿

3.扁骨(flat bone) 呈板状,分布于头部、胸腔周围、四肢的肩胛骨(scapula)和髋骨(hipbone),保护重要器官和增加肌肉附着面。

4.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 形状不规则,分布于脊柱和头部,利于形成牢固的连接,起支架作用。(二 )骨的构造

骨由骨膜、骨质、骨髓、血管和神经等构成。

1.骨膜(periosteum) 骨膜是被覆于骨表面(关节面除外)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呈粉红色。骨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具有营养和保护作用;成骨层终生保持分化能力,在骨受损伤时,可修补和再生骨质。因此在骨的手术中,应很好地保护骨膜,以免发生骨的坏死和延迟骨的愈合。

2.骨质(sclerotin) 是构成骨的主要成分,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骨密质分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分布于骨的内部。

3.骨髓(marrow) 填充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腔隙内。胎儿及幼龄动物的骨髓腔内全部是红骨髓(red bone marrow),是重要的造血器官,随动物年龄的增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所代替,成为黄骨髓(yellow bone marrow),失去造血功能。

4.血管与神经 骨内含有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等。(三)骨的连结

骨连结是由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将骨与骨相连而形成的,由于骨之间的连结方式及运动情况不同,可将骨连结分为两大类: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1.直接连结

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或软骨直接相连,可分为纤维连结(fibrous joints)、软骨连结(cartilaginous joints)和骨性连结(synostosis)三种类型。(1)纤维连结(fibrous joints) 两骨之间以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如头骨缝间的缝韧带。(2)软骨连结(cartilaginous joints) 两骨之间借软骨相连,基本不能活动。如椎体之间的椎间盘。(3)骨性结合(Synostosis) 两骨之间以骨组织相连,如髂骨、坐骨和耻骨之间的结合等。2.间接连结

为骨连结中较普遍的一种形式,简称关节。

关节的基本结构:由关节面、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构成。(1)关节面(articular surface) 为骨与骨相接触的光滑面,骨质致密,形状彼此互相吻合。(2)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 关节表面覆盖一层透明软骨,称为关节软骨。(3)关节囊(joint capsule) 是围绕在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囊。(4)关节腔(joint cavity) 为关节囊和关节面之间的腔隙,腔内仅含有少量的滑液。(5)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关节含有血管(blood vessel)、淋巴管(lymphatic vessel)和神经(nerve)。(四)兔全身骨骼的组成

兔全身骨骼,按其所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头骨、躯干骨、四肢骨和尾骨。1.头骨(skull)(1)头骨的组成及构造特点 头骨分颅骨和面骨。颅骨(skull)包括成对的额骨(frontal bone)、顶骨(parietal bone)、颞骨(temporal bone)和不成对的枕骨(occipital bone)、顶间骨(interparietal bone)、蝶骨(sphenoid bone)及筛骨(ethmoid bone)等骨。

面骨(facial bones)由成对鼻骨(nasal bone)、泪骨(lacrimal bone)、颧骨(malar bone)、上颌骨(maxilla)、切齿骨(incisive bone)、腭骨(palatine bone)、翼骨(wing bone)、上鼻甲骨(supraturbinal bone)、下鼻甲骨(inferior turbinate bone)和不成对的犁骨(vomer bone)、下颌骨(mandible)及舌骨(hyoid bone)等12种21块骨组成。两侧下颌骨之间形成下颌间隙。(2)鼻旁窦(paranasal sinuses) 在一些头骨的内部,形成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的腔,称为鼻旁窦或副鼻窦(accessory nasal sinuses)。鼻旁窦内的黏膜(mucous membrane)和鼻腔(nasal cavity)的黏膜相延续,当鼻黏膜发炎时,常蔓延到鼻旁窦,引起鼻旁窦炎。鼻旁窦在兽医临床上较重要的有额窦(sinus frontalis)、上颌窦(maxillary sinus)和腭窦(sinus palatinus)。图2-17 头骨右侧1—顶骨;2—颞骨;3—枕骨;4—寰椎;5—枢椎;6—第三颈椎;7—第四颈椎;8—下颌骨支;9—下颌骨体;10—臼齿;11—下切齿;12—上切齿;13—鼻骨;14—切齿骨;15—上颌骨;16—眶窝;17—额骨图2-18 头骨背侧1—枢椎;2— 寰椎;3—颞骨颧突;4—颧骨颞突;5—眶骨;6—鼻骨;7—上颌骨;8—眶窝;9—额骨裂;10—顶骨;11—耳孔;12—枕骨2.躯干骨的组成

躯干骨包括脊柱(vertebral column)、肋(ribs)和胸骨(sternum)。脊柱由颈椎(cervical vertebra)、胸椎(thoracic vertebra)、腰椎(lumbar vertebra)、荐椎(sacral vertebra)和尾椎(caudal vertebra)借软骨、关节和韧带连结而成,构成机体的中轴。图2-19 下颌骨背侧1—冠状突;2—髁突;3—下颌骨体;4—臼齿;5—下颌骨联合;6—切齿图2-20 下颌骨腹侧1—冠状突;2—髁突;3—下颌骨体;4—下颌骨联合;5—切齿;6—颏孔图2-21 下颌骨右侧1—冠状突;2—下颌骨支;3—髁突;3—下颌骨体;5—臼齿;6—颏孔;7—切齿图2-22 头骨后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