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非理性:你的大脑真的理性又可靠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4 10:24:49

点击下载

作者:(美)卡迪罗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思考,非理性:你的大脑真的理性又可靠吗?

思考,非理性:你的大脑真的理性又可靠吗?试读:

致谢

身为人类,我们天生就拥有注意力,没有它,我们根本无法幸存至今。——玛吉·杰克逊(Maggie Jackson),《分心》

衷心感谢我的家人和其他亲属,感谢他们付出心血,给我指导,使我能顺利完成这部书的写作。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伊莱恩(Elaine),在我创作这本书的过程中,她始终满怀爱心地对待我,理解我,支持我;我还要特别感谢我俩的女儿伊莎贝拉(Isabella)和维罗妮卡(Veronica),她们机灵可爱而又善解人意。

我还要感谢那些给予我无私帮助的科学家和学者,他们对人类注意力的运作方式进行过深入研究,有许多奇妙的发现。对于我在这方面遇到的许多问题,他们都给予了详细的解答。我还要特别感谢这些人:莉迪亚·弗曼(Lydia Furman)博士,James Diefendorff(詹姆斯·迪芬多夫)博士,斯坦利·格里克(Stanley Glick)博士,罗伯特·约瑟夫(Robert Josephs)博士,迪尔德·拉乌科(Dierdre Lovecky)博士,约翰·迈尔(John Mayer)博士,迈克尔·麦克拉伦(Michael McLaren)中士,凯文·纳利(Kevin Nally)上校,川姆·尼尔(Tram Neill)博士,道纳尔德·普法夫(Donald Pfaff)博士,托德·拉斯纳(Todd Rasner)博士,弗兰克·范伦铁诺(Frank Vellutino)博士,道纳尔德·沃德(Donald Ward)博士,克里斯汀·惠勒(Christian Wheeler)博士,威思·怀廷(Wythe Whiting)博士以及托德·威索基(Todd Wysocki)博士。

感谢与我一起学武的同伴,感谢我的合作者和同事,他们就像我的兄弟姐妹一样,给予了我宝贵的支持。

很多科学家和学者从事着艰辛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们的研究成果让我受益匪浅。尽管我没有在这本书中直接说明他们的研究成果,但我仍然深深感激他们。如果没有他们那些令人称羡的巨大成就,我不可能写出这本书。

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这些人:我的代理人琳达·康纳(LindaKonner)和营销宣传员罗宾·万克森伯格(Robin Waxenburg);事业/新页出版社(Career/New Page books)的全体工作人员,尤其要感谢罗恩·弗瑞(Ron Fry),迈克尔·派伊(Michael Pye),劳里·凯利-派伊(Laurie Kelly-Pye),克里斯滕·帕克斯(Kristen Parkes),克里斯滕·达利(Kirsten Dalley),卡拉·库姆佩尔(Kara Kumpel),杰夫·派尔斯凯(Jeff Piasky),戴安娜·加扎维(Diana Ghazzawi)和艾利森·奥尔森(Allison Olson),感谢他们对这本书抱以信心并倾力支持。我还要感谢纽曼通讯(Newman Communications)的宣传团队。

最后,我要深深感谢自己的父亲阿尔菲奥·卡迪罗和母亲约瑟芬·卡迪罗,感谢他们赋予我生命,给予我关爱和鼓励。

引言

对注意力的作用机制有所了解,就等于服用药物,接受治疗。——史蒂文·约翰逊(Steven Johnson),《敞开心智之门》

在我们做绝大多数选择时,注意力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因为注意力系统可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及行为,还会影响行为动机以及近期与远期目标的实现。只有注意力的作用机制运作正常,你才能真正实现对自我的期许。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事物的方式,会对你的工作、家庭、婚姻、亲子等关系以及健康、学业、娱乐、创造力甚至精神等方面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它还能决定你体会伤痛或愉悦的方式,也可以决定你的各种感受,诸如精力集中还是分散,痛苦还是平静,抑郁或者开朗,以及是否易于发怒或是感到满足。

有关“注意力”的各种理念最初起源于哲学思想,这些思想扎根于丰富多样的世界传统。部分理念早在心理学创建之前许多年即已问世。例如,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涉及“警觉”及“专注”的信条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25年。当时有位名叫菩提达摩的僧人造访少林寺,向寺中僧众传授冥想、呼吸及其他一系列技艺,旨在探求更为真实和富有智慧的人生,同时也让思想更为纯粹,身体更加机敏。

千百年后,1899年,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开启了从事心理研究的先河。他声称:注意力是人类判断力、品性与意志的根源。詹姆斯对“注意力”所下的定义,被引用次数可能雄踞早期心理学家所下定义之首。他认为,“注意力”就是“保持意识清晰活跃,从杂乱无章的多个事物或纷繁复杂的系列想法中明确一个对象”。詹姆斯进一步建立了如下理论:注意力包含一个人收回对某些事物的关注,从而可以专注于其他事物的能力。

从哲学角度来说,詹姆斯的观点与千百年来武术和其他强调整体性的科学所持理念相差无几,只不过他强调注意力(特别是其运作方式)是可以认知的。事实上,这为后来的大量科学研究指明了道路。当然,现在我们对注意力已经有了更多了解,但詹姆斯早年的观点不仅将科学家引上正路,也鼓励人们进一步去揭开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神秘面纱。他的见解非常重要,因为这让注意力不再像往常一样,只属于艺术家和神秘主义者,而是将其作为一项人人生来就有的技能,就像其他技能一样,可以掌握,可以训练。

然而,直到前不久,对于詹姆斯的这些观点,除了推测思考,我们仍然找不到工具去驾驭。但随着精确的神经成像设备与技术的出现,加上对神经科学领域的大量研究,现在我们对大脑的作用机制已经有了更多的认识,其中包括注意力的运作方式,以及注意力作用机制与现实生活中各方面(如学业、工作、人际关系及人格等)的联系方式。

科学证据表明:一个人的注意力水平,与其在人生各个方面能否取得成功密切相关。

本书以这些相关科研成果为基础,它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自助图书,只为提高智力水平而提供12种简单步骤;它也不是一本有关东方智慧、灵性或常规冥想的图书。它将会带你走上全新的探险旅途。本书把古老的注意力高速集中方法与心理学、神经科学和生物学领域最前沿的注意力研究成果融为一体。

比如说,你知道这么几项事实吗?●你可以运用注意力来设定流程(只需不到千分之一秒的时间),让任何日常活动都能完美进行,无论是演奏钢琴,处理工作还是打高尔夫球时那挥杆一击。●仅在1/600秒内,你目光一瞥所见的任何细节,就可以决定你是否会喜欢萍水相逢之人,会不会引发或是避免一场事故,一整天时间是过得快乐还是沮丧,所做的事情是会成功还是失败。●特别设计的冥想方式,可以用来扫描和改变脑电波,可以如同插满电极的脑电生物反馈仪器一样,有效地改变一个人的注意力。

最为重要的是,你可以培养自己的注意力,随心所欲地开启或取消这类流程。

本书首先告诉大家,对大脑中注意力作用机制的运作方式有所了解,可以帮助你解放心理硬盘,让你的思维和专注程度变得更快,更灵敏,更有目标。

到本书结束之际,你将会掌握许多方法和技巧,能对这种令人迷惑而又至关重要的大脑作用机制作出自我调节。你还会进一步发现,在脑科学领域,自我调节正在成为目标管理游戏的代名词,其范围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职业、人际关系、学术、娱乐,甚至包括医学。最好的消息是,你不必拥有哲学博士或医学博士头衔,就可以自己开始训练注意力。只需要对自己的头脑一天所关注的事情有一些基本了解,你的生活就会变得大为不同。

在本书中,你会看到各个年龄层次有创造力的个人、从事尖端研究的科学家、运动员、高级军人、医务人员、习武者,还有其他人,他们都是这本书中讨论注意力运用技巧时的鲜活例证。你的足迹会踏遍四方,从中国的嵩山之巅,到布满电极的帽状仪器,再到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国内新闻编辑部。你会听到气泡冒出时发出的嘶嘶声,听到冬日清晨传授古老的呼吸技巧课的声音,发现美国海军陆战队对注意力这个词的真正含义给出的理解,学会让头脑高速运转的方式,以及其他更多的东西。在本书的结论部分,我们将向大家呈现一系列自然的非药物处理工具,可以极为有效地增强注意力。

请做好准备,这本书中的内容极为有用,一定会让你惊奇万分!

第一章 关于“注意力”的几个故事

很明显,如果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注意力,我们的生活就会得到巨大改善。——B.艾伦·华莱士(B.Alan Wallace),《注意力革命:释放专注意志的力量》

伊莎贝拉和《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决定进行一次小小的实验,于是很愉快地问道:“那为什么不可能把注意力转移过来,听听我说的话呢?”“因为,”她低声说道,好像在告诉我一个天大的秘密,“我的注意力是我的,所以我不能把它给任何人。”

不久之前的一天早晨,大约六点钟,我正在厨房准备咖啡,我三岁的女儿伊莎贝拉蹦蹦跳跳地进了厨房。她穿着粉红色的芭蕾舞短裙,踮起脚尖站在地板上,开始旋转起来。

看到她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开心,便停下手头的活儿,向她道了声“早上好”。我赞扬她舞步灵活,并提醒她小心一些,别碰到她妹妹扔在地板上的大玩具车。但我发现她似乎有点儿“没注意”我说的话,因为她并没有回答我,只是对我说,她正在“用心灵跳舞”。

我又赞扬了她,并再次警告她,小心地板上的玩具车。但很显然,我的话还是没有引起她注意。我有点儿着急了,于是就对她说道:“伊莎贝拉,请把注意力转过来,听我说话,好吗?”

她答道:“不,爸爸,那不可能。”

还好,她总算听到我说的话了,并不是真的没留意我说的是什么。在那一刻,一套播出已久的电视节目《童言无忌》(Kids Say the Darnest things)浮现在我脑海中。我决定进行一次小小的实验,于是很愉快地问道:“那为什么不可能把注意力转移过来,听听我说的话呢?”“因为,”她低声说道,好像在告诉我一个天大的秘密,“我的注意力是我的,所以我不能把它给任何人。”

我想了想她这话中的意思,觉得她说的有一定道理。身为作家和人父,我不禁为女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到骄傲。我想起了一本名叫《那些人生中最重要的道理我在幼儿园里都学过了》(All I Really Need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的书。我身体里那个浪漫的我认为,女儿关于注意力那漫不经心的宣言,是孩童特有的灵光一现,是神灵放在银盘中赐予我的礼物。巧合的是,当时我正在写一本书,谈的正是如何改善思维,怎样提高注意力。

毫无疑问,如今很多的流行文化都顺应了伊莎贝拉说的那句话,尽管她自己肯定不知道。我的意识属于自己,不属于其他任何人,这句话就像圣歌般到处流传,从摇滚乐到儿童卡通片插曲,都能听到这样的话。J.D.塞林格(J.D.Salinger)在他的经典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中就表明了这一态度。小说中充满了这样的问题:在降临人世之际,我们的注意力不都是白板一块吗?你的注意力不是仅仅属于你一个人的吗?难道不应该如此吗?你“白板”似的注意力难道没有被岁月污染吗?你此生的任务难道不是让意识重归纯净、原始的状态吗?还是我们注定要飞离那道众所周知的悬崖,并失去自己仅存的精神控制力,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主人公霍顿·考尔菲德(Holden Caulfield)所说的那样,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这一切?

当然,让思想始终年轻这一说法不算新鲜了。让你的意识属于自己,这一观念也不算新鲜。那这种说法呢?把杂质从你的思想中去除,能让你的思维随着年龄增长变得更迅捷、更敏锐,甚至更真实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会如何做?女儿天马行空的回答让我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我体内作为教育者的那部分身份则提醒我,不要过早得出结论。在大学当了28年的老师,我已经习惯使用科学方法求证。我常常提出很多尖锐的问题,寻求更多的证据。我在学习武术中得到的训练,也促使我不急于得出结论。事实上,武术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你一生的任务便是拥有年轻的身体和一百岁的思想。这显然与保持“年轻的思想”恰恰相反。尽管女儿有关注意力的宣言只能说是词语上的巧合,但我还是从中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大学里的几位同事。他们对此事的回应显得热心而又愉快,他们认为,伊莎贝拉这随意的话语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几天后,我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无心”,让思维像流水

师父描述的是一种思维境界,在日语中称为“无心(mushin)”,意思是[1]“没有任何思想活动”。古代的大师说,当一个人的注意力从某一活动转移到另一活动时,无心就在运行,此时没有任何思维产生。你的思维就像高度警觉的流水,填充着你所处环境中的每一处空隙。

25年前,在我刚开始学习武术不久,就对注意力的作用机制产生了兴趣,并把它与高速、缜密的思考联系在一起。当时,我学武术的初衷是强身健体。像其他习武者一样,我把时间大都花在学习与改进复杂的身体技巧与动作上,师父只是偶尔提示说还有其他的功课需要掌握。

一天,我师父看见我正努力记住一套看似舞蹈的武术动作。我想把这套动作表演得既虎虎生威,又姿态优美。但我发现,在做每个动作之前,自己都必须停下来考虑一下这个动作该怎么做。是先出左手呢还是先出右手?是向前迈出一步呢还是迈出两步?“别思考,只集中注意力。”师父对我说。

就是这个词:注意力。我一直以为自己理解这个词,但却不知道这个词和其中的奥秘会成为决定我生活中很多方面能否成功的关键。直到那时,我都一直以为注意力就等于集中精神或思考,可师父改变了我的想法。

我点点头,但几秒钟后,我想了想他所说的话,便困惑起来。是我听错了吗?如果不思考,怎么可能对任何东西集中注意力?

那天下午回家时,我仍在回想师父说的话。于是我决定遵照他的建议试试看。当时正是美丽的深秋时分,空气中弥漫着苹果的清香,天际辽阔,第一场雪似乎很快就要飘落下来了。我扫视了一眼房子背后的院子,那里有我堆放了几个星期的绳索和木头,落叶已开始在它们周围堆积。我决定用耙子清理一下落叶,于是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这项工作上。我记着师父说的关于注意力的话,并尽可能回忆起每一处细节。但我仍旧没有想明白,怎么可能不思考却集中注意力,可我还是愿意尝试一番。我的精神越来越集中。然而,我不但没有排空思绪,反而感觉脑海里像是打开了某个开关,想得更多了。事实上,我深深陷入对叶子、颜色、形状等东西的思考,浑然不觉自己正在耙树叶。这次实验的结果是,我被家里的狗叼出来的防烫垫绊倒了。我想,既然如此,这次小实验就到此结束吧。我转而又想,像这样集中注意力又有什么用处呢?“没多大用。”听了我这个故事后,师父这样评论道。

他察觉到我心里有困惑,便大笑起来:“这就好比打网球,球以比汽车还快的速度飞向你,也好比某人以比闪电还快的速度转身回旋踢向你的头。你保持警觉状态,看着迎面过来的物体,立刻做决定,迅速做出回应。你看过冬季奥运会赛场上滑雪运动员飞驰下山时调整动作吗?看过职业网球选手比赛时满场跑动,做出非同寻常的击球动作吗?他们那样表现,纯粹是因为全身心投入其中,一切都是自发行为。”

师父描述的是一种思维境界,在日语中称为“无心(mushin)”,意思是“没有任何思想活动”。古代的大师说,当一个人的注意力从某一活动转移到另一活动时,无心就在运行,此时没有任何思维产生。你的思维就像高度警觉的流水,填充着你所处环境中的每一处空隙。无心是令人无限向往的思维境界,每位习武之人都在努力企及。

师父深深吸了口气,然后看着我:“我不是让你完全停止思考,不是让你永远不再思考。”他补充道。

他只是想让我比以前少思考一些。他解释道,这样的话,在我真正思考的时候,思维就会更迅速,更高效,不会被其他想法束缚住。

他看出我仍旧很困惑,又说道:“当你‘迷失’在自己喜爱的电影中,你并没有真正地‘迷失’,对吧?你的思维反而大大敞开,实际上你的意识活动也很强烈。你会很放松,你会注意荧幕上出现的一切。那个时候,你就在那儿,但并没有去思考它。偶尔当你想去思考时,你的思维反而停止了。此时,你脑中想着事情,却会漏看屏幕上所发生的事情。明白了吗?”“这样会很糟糕吗?”我问道。“会,又不会,”他答道,“这得看你放弃的是什么。”[1]我国气功中有个术语,表达的就是这种含义,即“入静”。——译者注

宫本武藏的故事

一个剑客与敌人正面交锋之际,不要想敌人,也不可想自身或剑法,必须什么都不想,只让潜意识浮现出来,并主控一切。——宫本武藏

为了让我更好地理解怎样运用无心来提高我的思维能力,师父给我讲了日本著名剑客宫本武藏的故事。宫本说过,一个人的注意力必须时刻保持流动状态,一旦它在某处停留,这种流动状态就会中断。一旦中断,你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对于剑客来说,注意力分散就意味着死亡。

好莱坞电影《最后的武士》(The Last Samurai)就反映了武藏这一无心观念。这部影片重点刻画了剑客森胜元领导的一群日本武士。

汤姆·克鲁斯扮演纳森·阿尔格林,这是一位在战争中被日本武士俘获的美国人。随着时间流逝,阿尔格林不知不觉地被那些武士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吸引,同时也迷恋上他们令人叹为观止的剑术。不久之后,他开始努力摆脱自己的过去,与武士越来越亲近。在提到“无心”的那个场景中,阿尔格林正在学习剑法。在一次决斗时,他又一次被森胜元的儿子信忠打败。阿尔格林躺在地上,信忠走近他。

信忠试着向阿尔格林解释他屡次战败的原因:“恕我直言,”他说道,“你想得太多了。”“想得太多了?”阿尔格林不懂信忠的话是什么意思。

信忠再次解释:“你心中想着剑,想着观看的人,还想着敌人,心思太多了。必须什么都不想才行。”

信忠的话让阿尔格林茅塞顿开,尽管理解得还不够透彻,但他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他重复了一遍对方的话:“什么都不想。”

经历随后一次次的决斗,阿尔格林的剑术长进很大,他对无心和注意力的理解也渐渐深入,他不再去想那么多,最终成功击败了信忠。

从“着相”到“无心”

早在1951年,著名物理学家大卫·玻姆就将注意力定义为一种控制技巧。我们都需要这种技巧,用以处理自己生活中的各种情况。玻姆强调说,与所有技巧一样,注意力可以逐渐发展,可以伴随我们一生。鉴于此,你的注意力永远不可能完美无瑕。他还认为,在追寻日常生活的目标时,我们常常会遇到某种无法确定的情形,让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

问题在于,这种不确定会让我们感到犹豫,而犹豫则会让我们产生各种想法,为的是努力解决困惑。玻姆的看法与武术师父说的话很相似,他解释道:一旦你专注于任何一种想法,那么你全部的注意力就开始衰减。如此一来,你就再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和最多的选项联系起来。如果此刻你已经确定了最好的选择,那么,这也挺好。例如,有一天你很口渴,你知道哪里有甘洌的泉水,因为你以前喝过,于是你就想“我要喝那里的泉水”,这种解决方式很不错。然而,假如哪天你驱车来到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准备找一家好餐厅吃饭。最后你终于发现了一家餐厅,虽然不尽如人意,但也还能接受。问题是它在高速公路外面,而你又不能确定如何抵达那里,于是你开始集中精力寻找正确的岔路出口,几经波折之后终于到那儿饱餐了一顿。

可是第二天你看到了另一家餐厅,本来这家餐厅才应该是你的第一选择,因为昨天你就把车停在它旁边,但你当时没看到,那会儿只望向对面,只看到了那家需要费一番周折才能到达的餐厅。如果你当时转换一下注意力,即使只是片刻工夫,你本来就会发现这家餐厅的。虽然你忙活了好一阵子才吃到了晚餐,但这并不是最佳选择。

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形:他们用一种方法解出了一道题,后来经过一番思考,才发现本来还有几种更好的方法,而自己却没有运用。不仅如此,还有更糟糕的情况,想想这种情形吧:有一条小狗想要马路对面的某样东西,便横穿马路,由于太专注于自己选定的目标,结果没有看到呼啸而至的汽车。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衰减便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

自然似乎总是在强迫我们做出选择:是从宏观上全面考虑,还是在微观上深入挖掘?但这本身又似乎算不得什么选择。试想这样的场景:高峰时段,你驾车在州际公路上行驶,当准备变道的时候,就不得不做出选择——是只盯着旁边的车而忽略别处其他的车,还是只注意别处其他车而忽略自己旁边的车?同样,这也算不得什么选择。完成变道之类的操作需要进行大量的精神活动,但令人惊奇的是,我们不仅能顺利完成这些动作,通常还完成得十分出色。但不要忘了,你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可没有那么轻松,必定有很多不确定之处。

通过学习武术我们了解到,人们把注意力从宏观转向微观,根本不成问题,这个过程很自然,也很有必要。武术训练中,我们常常使用注意或完成这类术语来描述一个正确的过程:注意某个特定目标,完成它,接着进行“清除”(腾空大脑),继续下一个目标。这样,我们的大脑慢慢地就能学会从宏观到微观的转换,再加上充分的练习,最终我们就能自发地完成这一过程。如果不加练习,武士会在错误的时间给出重重一击,结果摔得仰面朝天,或者直接摔出垫子;你也会因没把握好变道的机会,结果与旁边的汽车发生擦挂。这便是无心发挥作用的地方。

无心就像发条装置一样,帮助我们在注意或完成这种场景中来回切换状态,其间我们不会产生犹豫和困惑。无心能增强我们的天赋能力,以阻止脑海中接收到的数据迅速堆积成过量的信息,也能阻止我们的大脑过于专注于其中任何一种信息。它让我们注意力稳定,头脑清晰,从而顺利完成任务。

怎样做到“无心”

我问师父:“你是怎样做到无心的?”“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他答道。他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我走到房间的中央,这是他回答我问题的一贯方式。

我将自己调整到战斗状态,然后我们开始进行一场小小的搏击。从一开始,我就很难集中注意力。我的注意力总是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上,这让我十分紧张。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驱使我去做些什么,任何事情都行。于是我开始发动攻击,使尽了浑身解数,但十分讽刺的是,我师父几乎纹丝儿不动,然后在他出手时,却一击成功。我为自己找借口说,这是因为他平时就训练有素,所以反应才会如此灵敏。但是后来我发现,我俩之间悬殊如此之大,真正原因在于,他在不断训练自己的思维,使之更加敏捷。这让我明白,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

在早期习武的那些日子里,我脑海中常常纠结着各种想法。后来,我终于明白了,真正的速度来自头脑处理信息的方法及做出的正确决定,而不是急于求成的愿望。

有一次,我与一位水平较高的学生搏击时,看见师父正站在道场的另一边观看。我满脑子就想着如何快速击败对手,给师父留下深刻印象。我竭尽全力,以一记华丽的回旋腿扫向对方,希望一击成功,没想到她轻易地就避开了,然后又横扫我的双脚,让我面部着地,狠狠地摔在了垫子上。

我们的搏击没有给师父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至少我的表现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印象。我吃败仗之后,他只是与我的对手交换一下位置,并叫我一直站在垫子上。“我想让你看点儿东西。”他说道。

我们走向屋子中央,这堂课开始了。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十分轻松柔和,他二目圆睁,目光深邃,就像猫的眼睛一样,仿如镜子,十分专注但不含任何思绪。这就是被许多人称为“武者凝视”的那种目光。而我要做的,就是在这样的镜子中畅游,学习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我总感觉师父能够预测到我的每一步行动。以后那几年,我了解到,科学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种预测能力。事实上,我们的大脑是连线网络,正因如此,我们才能进行让人难以置信的快速思考。但是对我而言,理解这种能力还需要下许多工夫,更别说是运用这种能力了。“这就是你想要的那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师父说道。

在之前的搏击中,我精神高度集中时的表现形式,类似于人们砍木头时发出的咕噜声和咆哮声。那种精力集中纯粹只是意愿而已。师父想让我看到的则是对应的那一面:注意力。“耐心一点。”他说,“试着去观察你的对手,不是多想他。”

我开始意识到,一直以来我都弄错了真正的目标。我恍然大悟,没有良好的注意力,意愿就有可能是十分危险的东西。“即使是一点点想法,都有可能让你的动作产生间隔,不连贯。那样的话,你就很可能会出错,而且根本来不及及时纠正。”他补充道。

日本人称这种危险的间隔或思想干扰为疏漏。如果发生疏漏,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它,不论你做什么,千万不要抵制它,否则这种间隔只会增强,造成思想的混乱以及玻姆所说的那种不确定性。

为了让我更好地理解它,师父给我打了个比方。“让你的思想像水一样流动。”他说,“一旦你有了某种思想,就让它像倒影一般在你的头脑表面漂浮,不要停顿。只要你持续不断地这样练习,大脑就会变得十分灵敏,形成一种自发反应。”

他没对我提起任何物理学观点,但显然他和戴维·玻姆的观点不谋而合。“现在你明白了吗?”他问道。

在理论层面,我明白了它的意义,但这距离我真正掌握它还有一段时日。

在此后的几个月里,他再未跟我谈论过注意力。他知道,道场里的实践会证明给我看的。之后又经过了几个月的训练,一个段位比我高的学生和我进行了一场搏击,师父站在一旁观战。我的对手使用连环踢腿动作紧逼着我,接着又是一记快速冲拳,直直地朝我头上盖过来。我想都没想,抬起胳膊挡住了这一击,一转身,做了一记漂亮的反击。所有这一切都是瞬间完成的。“棒极了!”师父夸道,“太完美了!你想都没想就做到了!”

这也许是我第一次体验到无心的境界。我开始试着让自己的思想漂浮,不去想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干扰思想的流动。我的刻苦训练终于取得了回报。

注意力的奥秘

两百年以后,如果科学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你脑中的某个神经元可以用一模一样的晶体管神经元来替代,你的思想还仍然是你的吗?

与尼尔博士的谈话

当我走出武术世界,畅游在科学王国时,我去川姆·尼尔(Tram Neill)博士的办公室拜访了他。尼尔是美国奥尔巴尼大学的顶尖心理学家。我在《麦格劳·希尔科技年鉴》(McGraw-Hill Yearboo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书中第一次了解到尼尔的研究工作,书中关于理解力的那一章就是他写的。接着,我又发现他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似乎各个地方研究注意力的科学家都会引用他的观点。

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我最关注的是他在选择性注意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选择性注意是大脑的一种选择能力,面对各种情形时,这种能力可以让你确定哪些信息与你眼前的目标有关,哪些无关。我希望在他的研究中发现更为详细的分析,可以充分解释一个人停止思考却又能专注于某件事情时大脑的内部活动。这样的话,我就能够对几十年前师父教我的注意力技能系统做出微调。“我们从哪儿开始谈呢?”他问到。

尼尔博士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在这样的冬季,他身上就穿着一件法兰绒衬衫和牛仔裤。他语气温和,神色放松,一看就知道是个很随和的人。他的研究为破解人类注意力的难题提供了许多线索,为此我钦佩不已。

我从伊莎贝拉的“脑科学”观点开始了我们的谈话,他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我注意到墙边的一个书柜里面摆放着他孩子的几张照片。我想,也许是伊莎贝拉的言论让他想起了自己孩子曾经说过的某些话吧。

他用一句提问作为对我的回应:“两百年以后,如果科学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你脑中的某个神经元可以用一模一样的晶体管神经元来替代,你的思想还仍然是你的吗?”“我想是的。”我回答道,“我们头脑中还是存在同样的信息,自己的记忆和情感仍然存在,不是吗?”“是的。”但他又问道,“那如果你所有的神经元都用晶体管神经元替代呢?你的思想还仍然是你的吗?”

尼尔把大脑分为形式(构成大脑的细胞)和内容(大脑接收与输出的信息),认为这两者是不同的。“内容就是你的思想。”他说道。

这种差异,就是理解注意力并对其加以有效运用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伊莎贝拉决心让注意力属于自己的关键原因。

尼尔主张,人的思想就是接收数据以及处理数据的复合体。他的观点与玻姆的相似,注意力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他解释说,在那一刻,我们的部分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即我们共享相同的信息。我立即联想到这样的情形,两台电脑同时下载同样的数据,但我们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这些数据;或者就像我们在商店里购买了同样的原料,但回家后做的菜点各有不同。重点在于,即便你和其他人(其他思想)接受的信息相同,但最后你处理信息的方式却是独一无二的,这就如同你的指纹一样。

这样看来,我们便有趣地发现,伊莎贝拉随口说的注意力属于“她自己”的这一观点,其实是非常准确的说法。很多与我交流过的学者都认为伊萨贝拉的观点值得关注,这尤其对我们成年后如何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很有启发。

占有欲和控制欲

尼尔的同事弗兰克·范伦蒂诺(Frank Vellutino)是美国奥尔巴尼大学儿童发展所的主席,我与他也做过交流。他指出,伊莎贝拉所处的这种阶段是所有人的必经过程。听他这么说,我不禁有些失望。我们都听说过爱因斯坦的大脑异于常人的,比一般人的要多一个部分,而这至少是他成为天才的部分原因。我内心一直为女儿感到骄傲,希望可以听他说出我女儿脑中可能也存在多于常人的灰白质。但是范伦蒂诺博士解释道:“我们都要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占有欲,觉得它们真的属于我们一样。”“甚至包括我们的思想?”我问道。“对,包括我们的思想。”他答道,“一切都源于控制欲和占有欲。”

但这却是好现象,而且在我们走向成年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对自己思想的占有欲,促使你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尼尔解释说,占有欲带给人自信,并且有助于人们建立起积极的世界观。同样地,一旦你觉得不能掌控自己的思想,就会丧失信心,而且这种情绪甚至会引发其他问题,例如意志消沉。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让你的思维进一步变慢,甚至使你感到拘谨不安。还是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塞林格一直在努力说服我们,他想让我们明白,掌控自己的思想并不容易,但如果要想让自己的思想真切地发挥效用,就必须做到这一点。然而,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要难得多吧?

同理心

塑造强烈的自我意识,发展感知和拥有自己思想的能力,可以是很好的开端。接下来则是培养同情心,也就是你对别人的思想感同身受的能力。“同情心与获得及保持控制力有很大关联。”范伦蒂诺解释道。

用心去体验他人的感受,你就会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同情心能让你预测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是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它提供给你更多的信息,让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估计到事情的后果。例如,无论何时,只要你提高嗓门说话(尽管你这样说话只是为了强调),你的搭档就对你不理不睬,如果你知道会有这种后果发生,就可以选择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达到强调的效果。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像爱因斯坦那样拥有“多出的脑物质”。我们在生活中的特别之处,就是处理自己所收集信息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创建和处理信息的独特步骤。就是在这一方面,占有欲和同情心才可以真正融合在一起。

托德·维伊索斯克是我的同事,也是朋友,他认为伊莎贝拉话中的占有欲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还“涉及自我,反映出真实的自我以及内心的真实感受”。维伊索斯克认为,一旦你和他人在思想上产生联系,分享思想内容,你就能预测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什么影响,反之亦然。自我意识会有助于你把注意力发挥到最佳状态,让你的需求和行为以及他人的需求和反应保持一致。人的自我意识越强,行为就会变得越有效,越发符合人的本性。真实的感觉会让你觉得自己能更好地掌控生活,自信心和积极性也就随之而来。而注意力也会像身体一样,逐渐成熟起来。

另一方面,自我意识薄弱则相当危险。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例子,这来自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B.F.斯金纳(B.F.Skinner)关于图像符号的研究工作。在著名的“斯金纳箱(Skinner box)”实验中,他对动物的行为进行了研究。他把一只小动物放置在特殊的箱子里,箱子中间有一根横杆,前方有一盏绿色小灯。在实验过程中,小动物明白了一件事,只要在绿灯亮起时推动横杆,它就会获得一次奖励。

尼尔解释道:“这样说吧,我把你和一只老鼠都放进同一个斯金纳箱中,每次绿灯一亮,你就推横杆,然后可以得到1美元,每次老鼠推横杆,它就会得到一份食物作为奖赏。”

我们都笑起来。这项实验的重点是,我们可以进行上千次这样的实验,直到动物的反应完全符合要求。我想象了一下那种情形,那只老鼠肯定会牢牢抓住横杆不放,不让我去推横杆。我感到很有趣,便插了一句:“到那时候,老鼠的行为就会相当固定了。”

尼尔扬了扬眉,靠向椅背,说道:“假设我把你叫到一边,告诉你我将在箱子里安一盏红灯,一旦红灯亮起时你去推杠子,就会遭到致命的电击,那么你就不会去推杠子了。”

然而,那只老鼠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会去推杠子的。尼尔说道:“但不要太为老鼠着急,由于条件反射作用,它们通常是可以活下来的。”

与老鼠或者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我们有能力去设想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与其他生物不同,我们可以尽力想象各种情景,产生各种感受和思想,考虑许多可能性,然后经过“思考”,决定自己采取何种行为。思考使你明白该如何完成任务,如何集中注意力。思考还有助于你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与自己的愿望联系起来,并做出选择,有助于自己产生一切尽在掌控中的感觉。

就像我的武术师父一样,尼尔同样也强调说:“没有人叫你停止思考,注意力、满足自己所需的组织方式以及思想,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

据尼尔说,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喜欢把大脑比做电脑。然而,“单台”电脑控制着你的一切行为这一观点已经过时,现在的看法则是数台电脑在分别控制你大脑中不同的特定区域。

这些区域分为语言区、运动技能区、愉悦区、疼痛区和各种情感区。每个区域都可以看成是单独的电脑,充满了特定的数据。它们分别向你的注意力首席执行官(CEO)汇报工作,这样一来,注意力CEO就能确定数据的相关性,并决定是否做出反应,以及反应的方式、时间和理由。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尼尔解释道:“通常意义上,我们留意并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可分为两类:第一类称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另一类叫做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用通俗的语言来说,这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前者指的是‘知道内容’,后者则指‘知道方法’。”陈述性知识是命题性的,具有真实的价值,而程序性知识则是我们运用陈述性知识时采取的技能和操作方式。

因此,就其本身而言,程序性知识并没有明确的对错之分,它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会发生变化。尼尔解释说:“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学‘怎么’骑,而对于骑自行车这一行为,我们就不必考虑其是对还是错。”

再举例来说,我知道母亲的中间名是维罗妮卡(Veronica),这是陈述性知识,而我知道如何拼写母亲的中间名,还能数出其中含有多少个字母,这就是程序性知识。

我们坐下来与爱人或朋友交谈时,我们只是依据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中极少的一部分,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程序性知识可以一点一点地被激活,从而有助于达到谈话目的。

还有另一种方式来看待这两种知识:通过程序性知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所知(即陈述性知识)来完成一些事情,比如按首字母顺序排列如下姓氏:●史密斯(Smith)●琼斯(Jones)●李(Lee)●希斯(Heathe)

试试看,做这项工作的时候自己能否感受到程序过程,留意一下这种过程的进行速度。

你能想象这样的生活吗?不再拥有储存和运用那些实际上几乎是自发程序的能力,无论是拿餐叉、走路,还是说话,甚至于写自己的名字,这一切日常活动,自己都不得不重新学习。我们完全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比起陈述性知识,我们更多是在使用并依赖程序性信息。这其实挺不错的,只要我们储存的程序能够达成自己的目标。通过程序性知识,我们可以迅速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而不用总是苦思冥想。这让我们节约了大脑空间,因此增强了我们对其他问题的思考能力,尤其是在我们反思或分析问题的时候。

心理学家给注意力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注意力,就是你决定输入工作记忆的数据,用以激活程序,从而实现近期的各种目标。

让我用一种带点儿神秘性的方式来解释一下。我们注意力领域的运行方式,就像极端复杂又异常迷人的接受系统,其运作流程是这样的:先是以某种陈述性信息为目标,将其存储到记忆中,然后将这一段记忆与先前储存的记忆联系起来,从而创建出解决问题的程序。举例来说:你知道自己很饿(陈述性信息),也知道附近街道拐角处有一家比萨饼店(陈述性信息),于是你就知道如何前往那家店(程序性信息),还知道如何点餐(程序性信息),并且也知道用餐的时候如何保持优雅的仪态(程序性信息)。

打开注意力控制链

心理学家认为,注意力并不是单独一个可以打开或关闭的开关,实际上它是由数个开关组成的,控制着一系列部件。

拥有良好注意力,其中一种表现就是,能按照这个链条上合适的连接关系,打开合适的开关,接受数量合适的信息。即使是对每个部件的运转方式稍加了解,都需要花费很多功夫,若想了解哪些元件在注意力工具箱中运转出色,哪些毫无作用,就更是如此。

如果了解注意力的这种特点,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能够专注于某个领域,而不是其他领域。例如,有的人听觉相当差,甚至刚刚听到的名字都记不住,但他们却可能拥有非凡的视觉注意力,比如他们和别人只交谈过几秒钟,就可以回想起那个人眼睛的颜色。

注意力各构成“部件”的组织模式有好几种,彼此有不少相同之处。大部分都拥有相似的连接点,但描述这些连接点的语言,以及这些连接点的数量却有可能不同。针对这一点,为了给出包含其中部件最多的画面,也为了统一本书中的一些文字表述,我冒昧地把这几种组织模式集中起来予以阐述。

简而言之,第一个组成部分称为集中性注意力(focused attention),即我们专注于感官信息的能力。这些感官信息,是我们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嗅得到以及尝得到的东西。心理学家认为,在这些感官信息中,我们对有些信息驾驭得很好,对其他一些东西就很难把握,这很正常。正如前文所述,有的人可能拥有极好的视觉注意力,但在听觉方面就很欠缺。

第二个组成部分是持续性注意力(sustained attention),即我们一直专注于某事的能力。缺乏持续性注意力,表现为感觉自己的思维无法集中,总是走神。心理学家指出,人能保持注意力的时间最长也不过10分钟,10分钟之后,注意力就开始不断下降。但是,解决这个问题也并非难事,我们只需要将注意力略微分散一下,就像让它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一样,哪怕只是瞬间,然后就能重新集中起来。

第三个便是选择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即不关注某些事物的能力,只是有选择地专注于感官信息的某一个方面,同时忽略其他所有方面。心理学家认为,在某个特定时刻,如果你关注所有的信息,最后就会让无数信息资料把你淹没,而如果你想同时处理好所有信息,感觉的某些功能(诸如言语以及空间意识)将不堪重负,于是思维活动就会开始变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天生就拥有一种能力,能让我们缩小注意力范围,把得到的信息分成许多很小的片段,并且可以让注意力在不同的片段之间来回切换。例如,即使是在一个很嘈杂的房间里,我们也可以和别人正常对话。尼尔将这种能力称为“鸡尾酒会效应”(cocktail party effect)。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参加聚会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在互相交谈,但是我们仍然能认真地倾听某一位朋友说话,同时将其他人的谈话忽略掉。

下一个便是转换性注意力(alternating attention)。研究表明,注意力并不仅仅是指关注单独某一种感官信息,或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单独某一项任务上。在更多情况下,注意力常常是在不同任务、不同信息片段之间来回切换。众所周知的所谓“三方通话”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不知道你在家里是否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自己正在打电话,屋子里有人对你说了一些话,让你转告给电话那头的人。通过对那些话进行编码,我们便可以把它们存储在工作记忆中,成为注意力关注的对象,然后继续打电话,把那个人说的话转述给接电话的人。

注意力CEO通常称为执行性注意力(executive attention),这是只与选择有关的部分。这一部分非常重要,因为它具有瞬间选择能力,让我们能够控制冲动与诱惑,以抵达某些潜在的、更有利的目标。例如,当一位母亲急急忙忙把三个孩子推进车里,尽管孩子都不满意地大叫,她还是要将安全带绑在他们身上,以便腾出手来把杂货装上车;但突然间,有个孩子挣脱了安全带,而且在往车流中跑去,这时她就不得不放弃装杂货的念头。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在绿灯亮起时,一位司机正开着车,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只小狗,于是只在一瞬间,他就选择了停车;习武之人不再卖弄武艺,决定正确出招;星期五下午,雇员本来想大发脾气的时候,还是决定平和、快乐、无忧无虑地回家去。

无处不在的思维干扰

人类大脑的能量是一定的。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件事情太久,无论是思考还是缩小关注范围,都有可能错过紧随其后的其他信息,这是很公平、也很自然的现象。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及精神病学教授理查德·戴维森(Richard Davidson)认为,尽管人的注意力能够阻止冲动,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但理解及处理信息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与玻姆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观点类似,戴维森指出,人类大脑的能量是一定的。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件事情太久,无论是思考还是缩小关注范围,都有可能错过紧随其后的其他信息,这是很公平、也很自然的现象。“当你的注意力陷在第一个目标上,”戴维森说道,“你就会错过第二个目标。这种效应叫做‘注意力瞬脱’,就像你眨眼一样,那一瞬间是接收不到视觉信号的。”因此你的注意力也暂时关闭了功能。这里潜在的问题就是,说不定你所错过的那个细节就是你最最需要的。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教授乔尔·温姆(Joel Warm)也同样在研究注意力分散及由此引发的问题。温姆说道:“事实上,你看到的越多,得到的信息越少。”这使我们想起疏漏(即思想干扰)这一观点,在武术中是要用无心来克服这种思想干扰的。

不久前,我问一个主修文学的学生:“你看得出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和埃德加·艾伦·坡(Edgar Allen Poe)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吗?”这个学生回答时首先说起金最新的那部小说,但他想不起来小说的标题,于是便卡在那儿了。有几个微小的细节,让我可以看出来这一点:他语速有点儿快,似乎开始语无伦次,话题也失去了重心。他的精力汹涌澎湃,思维在超速运转,仍然在坚持回想那个打断他思绪的标题,最终完全将我提的问题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甚至还让我重复一下那个问题。他的注意力受到一个毫不重要的微小细节干扰,最终这个微小细节完全占据了上风。事实上,类似的情节时时刻刻都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上演。

尼尔曾给我演示了一下,让我看到自己的注意力是多么容易受到预想不到的细节干扰。他叫我看一看白纸上随机写下的一组无关联的字母。这似乎很简单,这些字母大小相同,除了最右边是一个红色字母,其余都是黑色的。我的目光立马就停留在了那个红色字母上,当然思想也是一样。这就仿佛没得选择一样。我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注意力范围一点点变窄,最后完全集中在那个红色字母上。尼尔解释说,这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细节闯入人的注意力领域时引发的现象。

对我来说,这种效果还真是立竿见影。这种注意力受到干扰的现象究竟是好还是坏,要视情况而定。一位正在往车里装杂贸的母亲,突然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往马路上跑去,那么对她来说,这种细节“侵扰”就是件好事。然而,对那个只顾着回忆史蒂芬·金小说的标题,结果忽略了整个问题的学生而言,结果就变得不利了。尼尔的演示很直观,让我感受到了诸如此类的事情是如何干扰我们的注意力的。正如他所言:“就像鹿受到车头灯照射一样,茫然不知所措。”

另一方面,戴维森以及其他许多人的研究则表明,通过适当的思维控制,即使我们在关注第一信号,有时还是可以接收到第二信号的。此外,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部件,培养较强的自我意识及同情心,都有助于我们更快、更精确地管理和创建各种流程,有助于我们致力于那些成功几率较大的事情,无论是近期还是长远目标。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回溯到武术的早期发展阶段吧,这就得从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嵩山说起了。

公元525年,中国

公元525年,僧人达摩祖师经过艰苦跋涉,越过喜马拉雅山脉,从印度来到古代的少林寺,并教会僧人们一系列训练注意力的法则,这便是功夫的起源。

武术是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产生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中国。然而,直到一千多年后,那些战斗技巧才与哲学相融合。那是在公元525年,僧人达摩祖师经过艰苦跋涉,越过喜马拉雅山脉,从印度来到古代的少林寺。少林寺坐落于中国嵩山茂密的松树林中。达摩祖师发现,少林寺中的僧人,不论是在那儿居住还是工作的,身心两方面都有一定的缺陷。精神方面,他们缺乏活力,注意力分散;身体方面,他们无法抵御敌人的攻击。这些弱点让他感到十分不安,于是他教了他们一系列训练注意力的法则,包括深呼吸,入静以及冥想。此外,他还将从动物的动作中获得的灵感用于指导这些僧人的日常活动。久而久之,这些活动融合在一起,就渐渐演化成了如今大家熟知的功夫。直到今天,很多人仍然认为,功夫是目前一切武术的核心。因为达摩祖师的教导,武术这种单一的战斗技巧有了深入发展,成为增强人们心智和体能的整体学科。

19世纪中期,当东方渐渐不再需要战斗技巧,武术训练的重点就放在了个体的心智发展上,例如:让生活更加美好,成为更称职的家长,更合格的朋友,或具有更好的个性。此时,自我意识和幸福观念替代了战斗法则。此外,还融入了这样一些原则:清空思想;真理源于呼吸或思想间隙;用最少的努力或压力获得最大的利益;培养警觉意识;让思想漂浮。武术开始越来越关注如何改善心智以及内在的自我,而不是提高战斗技能。所有这一切,都是希望人们有可能开悟,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更自由,更长久。从这一点出发,注意力技巧就成为了训练的中心,自我意识是其终极目标,而冥想则是一切心智提升训练的重心。

历史另一面: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为什么我们说的是某件事,想的又是另一件事呢?我们是在说谎吗?或者说我们仅仅是无法关注自身?此外,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解决这种矛盾,让我们的整体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想象一下,有这样一种设备,就像一顶浴帽,上面布满电极,可以将你的大脑以三维数字形象清晰地呈现在显示屏上,不仅如此,它还能以超过1/600000秒的高速测量你的思想和情感。这似乎与冥想大不相同,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我所描述的这种设备,现在已运用于新的神经科学,它精确到可以捕捉最微小的细节,比如说你坚信自己在专注地听别人说话时,它能发现你实际上是在想自己的头发。是的,事实上我们常常发生这种情况。但是,为什么我们说的是某件事,想的又是另一件事呢?我们是在说谎吗?或者说我们仅仅是无法关注自身?此外,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解决这种矛盾,让我们的整体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路德西公司和总统大选

美国西海岸有一家名为路西德系统(Lucid Systems)的公司,费尔南多·米兰达(Fernando Miranda)博士是那里的首席科学主管。路西德系统公司致力于开展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以适应营销或广告业的需求。就职业而言,米兰达博士是一位神经学家,也是一位外科医生,也曾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Medicine)的教师。他在路西德公司的研究伙伴都是神经学领域的权威人物,拥有神经外科、神经元成像、神经失调、神经修复等领域的各类资格证书,并发表过大量有关人类思维的研究报告。路西德公司的研究重点则是人们的注意力,研究他们到底关注什么,以及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类信息是民意调查者和广告商所渴望获知的。

我关注米兰达博士的研究,源于主流媒体上广为传播的一个令人着迷的故事。这个故事曾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今日”节目、探索频道上播出过,《华尔街日报》也曾做过专题报道。这个故事毫无疑问地表明,路西德深谙如何抓住人们的注意力。

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那是2008年1月7日,第二天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了,因为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总统初选将在1月8日进行。数周以来,人们一直在关注民主党和共和党各自的候选人之间的激烈角逐,民主党候选人包括希拉里·克林顿、奥巴马以及爱德华兹,共和党的候选人则有麦凯恩、罗姆尼、赫卡比、朱利安尼以及保罗。你也许会感到疑惑,不知去往投票点的人是否真的会把票投给一位女性或是一位非裔美国人。此外,那些保守主义者真的会投票给一个过于自由散漫的共和党人吗?几乎每一个转播这次选举的电视台都时不时地展示一些图表,预测那些还未投票的选民的关注点,猜测他们会支持谁,反对谁,他们喜欢或者不喜欢某个候选人。

然后,在初选的前一天,“今日”节目在头条新闻里报道说,人们不仅仅是对民意调查人说谎,还对他们自己说谎,“当人们说自己在思考着政治时,实际上是在想着别人的发型”。

引发这个报道的路西德公司和米兰达博士进行了一项实验。

实验对象是一群还“未决定”投票给谁的选民,他们都在观看ABC转播的辩论,准备确定自己到底最喜欢哪个候选人。他们看着希拉里情绪激动地说:“我想改变,实际上我已经改变了。”她是指自己成为了第一个竞选总统的女性。接下来她的样子看起来有点愚蠢,由于发现提问者似乎并没有听明白自己的话,她故意装出挺失望的样子(从她的面部表情和其他身体姿势可以看出来)——从路西德公司的电子扫描仪上可以看出,选民十分喜欢她的反应。

但是当奥巴马回到台上,嘴里说着“不用担心,你已经十分讨人喜爱”的时候,扫描仪显示,选民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反应。“也许连这些选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有多么厌恶奥巴马的话。”路西德公司的一个代表说道。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转移了。后来,有人请这些选民仔细想想为什么不喜欢奥巴马的言辞时,选民们这样评论道:“巴拉克完全毁了希拉里的玩笑”,“他不大喜欢她”。这让他们很不舒服。

还有另一个让我们惊奇的情况,这群选民赞扬了爱德华兹的言论,但屏幕上显示,他们在情感上实际没被打动——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其他自己喜欢的东西上去了。事后,当有人请他们回想一下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时,这些选民说,爱德华兹说的都是空话,纯粹忽悠人。

尽管如此,盖洛普民意调查结果却显示,奥巴马的支持率却位居首位,一直持续到初选的那个晚上。但是一天过后,新罕布什尔州的选民却把票投给了希拉里·克林顿。那些民意调查究竟是哪儿出错了?难道是民意调查员没有看到人们大脑中的真实反应?

米兰达博士用布满电极的仪器来测量人们汗液和肌肉的活动情况,可以追踪实验对象注意力的情况,显示你从情感上真正喜欢或是讨厌什么。米兰达指出,这些选民当时确实是在说真心话。

但为什么选民们的说法和做法会截然不同呢?路西德公司的开创者之一戴夫·雷默(Dave Remer)认为,这种情况更像是一种“说不清楚的事实”。

雷默解释道:“随着年岁增长,人们学会了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我们有很多东西都说不清楚,但在关键时刻,我们又会做出直觉的决定。”

例如,路西德公司采访过一个白人选民,该选民坚持说自己同等地支持麦凯恩和奥巴马,但测试结果显示,他其实更喜欢奥巴马。另一方面,他们也采访了一个批评过希拉里的非裔美国男性,这个人说:“她是老派政治学的代表。”但他的大脑活动显示,实际上他很认同希拉里的主张。

你的右脚趾头每秒在接收上百万条信息“这与注意力专注的对象有关。”米兰达告诉我,“人的大脑每秒钟大约会接收1100万条数据,但你只能处理40条左右。比如此刻,你就正在接受上百万的数据信息,它们都与你右脚趾头的状态有关。”

这个“想法”让我感到很有趣,我的思想好像被磁铁吸到了那里,我马上开始想到我的脚趾头,它在鞋里温暖又舒适,我还可以感觉到脚趾外包裹着短袜,袜子下是鞋,鞋又踩在地板上等等。米兰达又加了一句:“但我没提你的脚趾头前,你的注意力根本不在它上面。”不可否认,现在我满脑子都是这个脚趾头。他和我都知道这一点,我俩都不禁笑了起来。

他解释道:“所以说,注意力是可以转换的,可以打开某一部分,关上其余部分。你就像一个管弦乐队的指挥,指挥着多种乐器,有小提琴、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等,它们随着你的指挥棒走,节奏忽急忽缓,或是压根不出声。你输入或输出多少感知数据,这称为‘门控’。”

米兰达的声音突然变得极低,我立刻竖起耳朵,竭力想听清他在说什么。“即使我声音变得极低,你还是可以听到。这是因为你自然地注意力集中到大脑中的听觉中心,调大了音量。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注意力的转移过程都是无意识的行为,因为这个过程速度极快,不到1/600秒,这其实是我们保护自己的自然方式。我们可能都具备一种极为有名的高速反应能力,这就是关于‘战斗还是逃跑’的感知能力。”“在你遇到恐龙时,你根本没时间去想自己能跑多快,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拼命跑。”“如果这种无意识高速感知出了错,那会产生什么后果?在我看来,那似乎会让人陷进高速感知引发的麻烦中。”我困惑地说道。

米兰达答道:“的确如此。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他这个故事说明的观念,与尼尔博士“车头灯照射下的鹿”那个说法如出一辙。米兰达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在丛林中,有个人正被老虎追赶着,他极为紧张地奋力逃跑。他的整个注意力都是敞开的,高度警觉,防备老虎随时都会从林子的某个地方冒出来。这时,他突然瞥到一只兔子。他不自觉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兔子上……”“相当危险。”我说道。“是的,相当危险。”米兰达也认同这一点。

1/600秒决定一个人留给你的印象

我给米兰达详细描述了尼尔让我做的那个“实验”,还着重叙述了那个奇怪的字母是如何马上抓住我的注意力的。米兰达告诉我,这些反应都可以进行精确测量,它们实际上会在千分之一秒里发生,因此,事情发生时,你的感觉是自己根本无从选择。

他继续解释说:“当一个人走进房间,看到一个矮小、说话带有口音的拉美人。他就会在脑海中展开‘文件夹’,把这类信息归类到之前看过或经历过的信息中,然后再确定自己是否会喜欢这个人。在那1/600秒中,你就已经做出了决定。以后则很难再改变那个决定。事实上,那会成为一场硬战,而且旷日持久。”

通常情况下,不管这些超高速反应对我们是否很有好处,我们都会避免去产生这些反应。但我们是否必须要这样做?对于这些快得让人无法意识到的过程,我们可以改变它们吗?“这很难,因为必须要让大脑吸收大量新信息。”米兰达说道。我们不得不重新创建同样的高速程序。这让我们回想起尼尔的话,他说过可以利用新的资料来创建新的程序。

米兰达认为,尽管我们意识不到这种瞬间感觉,但我们可以回忆起它们。

回忆是控制高速思考和反应的一个必要步骤。以2008年新罕布什尔州总统初选这件事为例,当那些选民获知电子设备测量出的结果时,他们就能了解到自己的真实感受。回忆可以固定现有的程序,或者用新程序代替原有程序,因为这对实现你的现有目标更为有利。

武术并不依赖神经世界中的电路。但武术的确强调使用回忆方法。首先,你要到自我那里“登记”;其次,你要编辑程序,让它们与你的目标同步。要把关注的事情与头脑的运作、各种条件以及内心深处的愿望整合起来,这种观念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事实上,武术之道对这一点极为坚持——自古以来,武术都在传达这样一种观念:通往回忆的最佳路径便是冥想。

通往回忆的最佳路径是冥想

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证实,那些养生之道,诸如无心、冥想及想象等,的确行之有效。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对这些养生之道的运行方式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到这些养生技巧为何能够起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巧去改进我们的大脑,让大脑在接到指令时,思维会变得更敏捷、更正确。

有关注意力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冥想过程中,人脑产生的脑电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高速认知水平。这些脑电波让人的思维进入一种放松又警觉的意识状态,此时人们的情绪反应会更加自然,而且易于控制。这就降低了信息进入人们意识领域的速度,从而让人们能够感受到高速状态下无法意识到的知觉和程序。冥想能使人的注意力在自我、他人以及人们实现目标过程中采取的程序之间转换。

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学家阿米施·杰哈(Amishi jha)博士和迈克尔·拜姆(Michael Baime)博士,提出:“即使是少量、短时间的冥想,也能显著提升人们的注意力水平,尤其可以提高快速、准确地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样有助于人们完成任务和设定目标。”这表明,冥想不只能提高人们的警觉性,还能增强人们完成任务的能力。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欣然接受了达摩提出的诸多有关身心训练的法则,认为它们是训练身心时的必要组成部分,而现在这些科学发现则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反复证实了这样一个概念:大脑是可以改变的。大脑可以加以训练和改变意味着我们的警觉性并不是在出生之际就被固定且终身不变的。我们现在知道,很多时候,仅需花费短短8个星期,我们就能扭转因岁月流逝注意力下降的趋势。许多研究人员声称,注意力的改善程度可以是无止境的。

这些研究成果明了这两个问题:第一,即使是在千分之一秒的瞬间产生的感觉和想法,我们也能控制它们;第二,我们可以去消除自己所说、所想和所做之间的差异。一旦学会认真看待自己注意力所蕴含的巨大力量,我们就能做很多事,从而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

“冥想”探秘

想象你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双眸紧闭,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或周围的某一特殊物体。你有意识地这样做,是为了放松自己,让头脑不再思考。无论何时,当你注意力分散,脑海中的想法纷至沓来,你可以慢慢地将注意力转移到最初的关注点上,这样就能避开你急于思考的愿望。

这是注意力冥想最常见的形式。它通过将你置身于无思想的警戒状态,让你保持冷静,解脱身心受到的压力。W.M.凯克(W.M.Keck)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有规律地练习,一个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随意地进入这种心境,即使你实际上并没有在冥想。记得你排列字母顺序的情形吗?你的速度可以很快,这是因为你曾不断重复过这个过程,于是你的记忆便把这个程序储存下来了。威斯康星医学院(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s School of Medicine)的戴维森(Davidson)教授说,冥想模式也同样如此。近20年里,戴维森一直在威斯曼大脑成像与行为实验室研究冥想的作用。“这些活动并不神秘。”戴维森说,“就是从西方那些讲求实际的科学角度来看,这些活动也是可以理解的。”

戴维森认为,重要的是,冥想能够调整注意力,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得以加强。学习的一部分环节就是不断重复和练习。戴维森的研究表明,这种养生法最终会卓有成效,即使没有处于冥想状态,只要大脑收到指令,就能引发这种程序。如果你打算运用注意力机制改善思维,丰富情感,加快反应,那么你会有巨大的收获。

还有另外一种注意力冥想形式或许不那么常见。在这种冥想状态,思想本身实际上就是你所有的意识,都成了你注意力的目标。这种冥想和前一种的第一部分是完全相同的。而与前者的差别在于,一旦大脑进入安静状态,你的后续工作(持续大约15分钟)就是静坐,将注意力放在流淌在大脑中的所有思想上,但不要进行任何思考。事实上,你是在扫描自己的大脑,审视你的自我,伊莎贝拉这样的孩子在人生中有几年发展的就是这种自我,这也是塞林格警告我们有可能失去的自我,他说只有牢牢地抓住它,我们才不会面临失去它的危险。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实验显示,每天仅花上30分钟去冥想,人们就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即使对那些每天超负荷工作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下面我提供一个注意力冥想的方式,你可以尝试一下,不要担心,犯点错也没关系。就像本章介绍的第一种冥想一样,将注意力调整到最佳状态。当自己平静下来,并且保持警觉状态时,要专注身体和大脑的情绪变化,不要受任何干扰。要注意身体上哪些绷紧的部位(一般来说是胸腔、肩膀、腹部以及大腿)开始松弛。接下来,要让思维再放松一点。如果脑海中掠过一些生活中发生过或你正在想象的场景,只是客观地看着它们闪过就行,不要试图抓住任何场景。让自己的思维随景流淌,不要有任何中断,跟着它们走,不要停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是否会有什么程序(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自动出现,并思考这些程序会对自己与他人(尤其是某一个人)的近期目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然后,回想并评估那些你见到的自动程序,考虑创造出新的程序,或是对现有程序做出调整,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达成目标。

这种形式的冥想需要启动你的注意力,以便把自己的内在和外部世界融合在一起。这会让你对事情的反应更敏捷,更具自我意识,更有同情心,并且更有效。把思维置于经验与感觉的交叉点上,在此创造程序,选取方法来达到目标,那么思考的范围就会变小,也就会思考得更精确。

也许你会很好奇,不知道冥想如何能让思维变得敏捷清晰?关于这一点,科学给了我们答案。

不要忘了,冥想能帮助我们运用非医学手段接触到脑电波模式。仅仅需要了解一点这些模式的产生机制,我们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基本规律,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首先,所有脑电波都是大脑中的电运动,并且可以由脑电波仪(EGG)测出。测量时,头皮上安放的电极能测量出脑电波的频率。将这些脑电波按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分别称为贝塔(beta)、阿尔法(alpha)、西塔(theta)以及德尔塔(delta)。

贝塔波代表我们处于清醒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可以思考、倾听、分析以及解决问题,同时这也是我们上班、上学甚至购物时的常态。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注意力开始时最为集中,但是不停地集中于一个又一个想法,这会让我们感到疲倦,最后注意力就会下降,思维速度减缓,并会耗尽我们的能量。

阿尔法波代表思维相对缓慢的状态。这个状态下我们会感到轻松,开始沉思,同时也会留意周围环境。阿尔法波会让你的意识处于放松而又警觉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在冥想过程中体验到的感觉。即使你没有思考,这种波也会激发你的创造力,并且会让学习过程更迅捷、更稳定。

西塔波则代表更为缓慢的状态,介于半睡半醒之间。在这种状态之下,记忆、想法以及其他所有在清醒状态时想不起来的东西都会浮现出来。

德尔塔波代表最缓慢的状态,只有在深沉且无梦的睡眠中才会出现。

脑电波层次不仅让我们对大脑更为了解,更能让我们对目前的认知状态做出调整。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某种频率,我们便能在不同的精神状态下转换,无论是高度警觉还是完全放松。同样,我们也可以决定自己想进入哪种状态。

达摩虽然没有可以测量大脑活动的仪器,但他一直在教授古代武僧,他教授的内容可以用这样的术语来表述:通过冥想,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大脑,使之可以随心所欲地进入一种极为活跃的清醒的阿尔法状态,即使我们本来正处于缓慢的西塔状态。他还认为,我们对此练习得越多,我们保持在这个状态的时间就越长。而且,当我们进入注意力训练领域,就会发现重复是具有很多益处的练习方式。

目前,关于如何自然地转换模式,让人们可以进入理解力增强、创造力提升、能量更大但又颇为放松的状态,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用西格弗莱德·奥特莫(Siegfried Othmer)博士的话来说:“脑电生物反馈就是训练身体和大脑的一种尝试,试图通过学习过程,来恢复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奥特莫与妻子苏珊·奥特莫(Susan Othmer)一起建立了奥特莫学院,坐落于加利福尼亚州好莱坞。夫妇二人都是神经反馈(EGG脑电生物反馈,即利用电极来识别脑电波模式)领域的先驱,他们发现,训练脑电波转换,可以产生“提高智商,使头脑冷静,”此外,“通过帮助人们发现自己大脑的节奏,可以让病人回到自己的朋友和家人身边。”

奥特莫还进一步说,神经反馈是介入我们注意力网络、记忆以及具体的认知功能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情绪、情感、运动控制力,还能增强我们关注感官世界的能力。

因此,神经反馈可以增强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以及自我表达能力。研究员E.格林(E.Green)博士以及K.S.奥扎基(K.S.Ozawkie)

博士说:“实验证明,西塔反馈与内观冥想极为相似,可以让人进入专心致志的状态,并且毫不夸张地说,西塔训练可以视为‘仪器’内观。”学校的老师并没有教我们如何把注意力从高度警觉而又放松的模式改变为低警觉模式。可是,当我们处于高度警觉且紧张不安的状态时(就像喝了一杯星巴克的双倍浓度咖啡一样),技术人员只需轻轻按一个键,就可以帮我们将注意力调整到典型的昏昏沉沉状态,就像我们盯着电话却想不起自己想打给谁的时候。接受神经反馈治疗的客户就是希望通过运用这样的工具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当每一种模式(贝塔,阿尔法,西塔,德尔塔)出现的时候,自己就能感觉到。当这些客户对每次模式转换都有了较敏感的感觉后,他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状态。

禅宗呼吸法

把呼吸想象成在体内进出的雾气,可以摒弃一切杂念。你还会发现,保持这样的专注状态越久,自己就会越放松。

想象一下,你已经报名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武术训练项目,教练决定把课程安排在日出之前,对此你也表示了同意。但是,当开始训练的那天终于到来,你却发现那是一个寒冷刺骨的冬日清晨:外面飘着雪花,到处都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天空仍然漆黑一片,月亮还高悬在夜空中,寒冷又苍凉。整个世界一片寂静,到处白茫茫。我们可以想象,在这种极端的冬日天气出门,又是要做一点超乎平常的事情,心中一定充满了冒险的激情。

然后你到了柔道馆,教练要求学生们(大约有10多个)在垫子上盘腿坐成几排,面朝20英尺高的窗户。外面仍是一片漆黑,雪比你离家时下得还大。房间里冷飕飕的,你自己也冷得发抖。教练坐在学生前方,告诉大家说,今天将学习一种新的呼吸方式。你也许会感到很好奇,因为武术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对于一些基本技巧的再学习以及训练,内容也大都是如何集中注意力,而现在却要学习如何呼吸,着实有点奇怪。他双手各拿着一块木块,搭在两腿上。

他说道:“我把两块木块碰在一起的时候,大家就要吸气,让空气充满肺部,用肺的底部吸进空气,因为这样我们才可以用腹部呼吸。大多数人只是用肺的上部呼吸,因此无法吸入足够的空气。等我再次拍击木块的时候,大家再将气吐出来。”

大家一起呼气的时候,房间里响起轻轻的“嗖嗖”声;木块拍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