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中亚的中华文化传播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4 11:09:01

点击下载

作者:周珊,郭卫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面向中亚的中华文化传播研究

面向中亚的中华文化传播研究试读:

《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丛书序言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家间的语言与文化交流,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也日益增强。目前全世界有5000万人正在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习得,学习汉语的热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断升温的“汉语热”表明汉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言和商业语言的重要性正在增加,中国文化的价值越发凸显,这就给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汉语国际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非常迅速,已成为国家提升软实力、实现复兴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与中亚国家毗邻,地区贸易频繁,中国在中亚汉语国际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地域和人文优势,本丛书就是在此宏观背景和战略环境下孕育与产生的。

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35人,其中教授20人,博士10人,依托中亚2所孔子学院、8个孔子课堂和1所汉语中心。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基于中亚五国的国情特点,以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为依托,以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为导向,以加强中国特别是新疆与中亚五国的文化交流为己任,以中亚汉语国际教育为抓手,以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为突破口,充分利用新疆的地缘优势和学术优势,搭建中亚五国文化交流的平台,提高我国新疆地区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夯实和奠定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在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领先地位。“中亚汉语国际教育”主要面向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兼职人员,内容涵盖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两个研究方向,其中汉语教学研究包括中亚语言国情研究,对外汉语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特色研究,华人教育研究;文化传播研究包括中华文化中亚传播战略及机制研究,中华文化与中亚文化比较研究,中亚孔子学院文化教学与传播研究。“中亚汉语国际教育”丛书力求体现前瞻性、全局性和现实性等特点,突出问题导向,以研究中国语言、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走进中亚等重大现实问题为选题方向,所展示的研究成果力求体现原创性和高水平,体现特色,突出创新,使关于中亚的研究能够“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使学术研究真正走出国门、走进中亚。丛书选题的入选要求,首先要立足于两个平台:一是要站在跨学科平台上去思考问题,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力求做到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传播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融合与互补;二是要站在国际高等教育和文化发展的平台上去思考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问题,去思考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文化传播方略,推进改革和创新。其次强化实践取向,改变过去研究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从“象牙塔”走向大地、走向田野,从一般性理论建构走向政策咨询与对策研究。总之,就是“立足中亚,辐射周边”,注重现实性、针对性,使研究及成果转化应用“跟得上、贴得紧、能管用”,努力成为中亚研究咨询服务的基地,切实发挥思想库、智囊团和动力源的作用。

聚焦国际学术前沿,拓展研究领域,突出特色优势,凝练科研方向,力争呈现出一批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的标志性成果,是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的目标和任务。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将通过高水平成果的出版更好地为学校国际化战略服务,为自治区的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服务,为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服务,努力开启21世纪的语言文化教育“新丝绸之路”。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2年3月28日前编跨文化交际研究来疆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付东明 张文成

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独立后的中亚各国积极寻求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的发展道路。向近邻中国学习,成为中亚各国政府和民众的一种选择。与此同时,中国也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中亚各国与中国相互之间在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等方面都成为不可或缺的朋友和伙伴;相互之间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学习和交流。这种良好的相互交流的氛围,吸引了大批中亚留学生来到中国,在不同的省份和各类学校中学习中国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知识。

新疆与中亚国家山水相连,地缘、自然环境、跨境民族等方面与中亚国家多有相通之处,面向中亚进行汉语国际交流优势显著。新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新疆成为中国对中亚国家开放的窗口。2003年以后,中亚各国学生来疆学习汉语文化的人数逐年增加,经过五六年的教学和管理实践,新疆各大高校对中亚留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在教学体系、管理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9年,国家适时在新疆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对中亚留学生的教育、管理,从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此外,新疆面向中亚留学生的教育层次在提高、规模在扩大,形成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本科教育、短期语言文化培训等多层次、多专业的留学生教育体系。到2010年底,中亚留学生来疆学习汉语文化的人数累计约达5000人次,占各国来疆留学生总数的80%以上,成为来疆留学生群体中的主力军。一 来疆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设计

本文以新疆“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新疆师范大学的初级汉语课堂作为被调查的汉语文化环境,以“其他需求”性跨文化适应,如工作、商务、旅居、学习等为主题,以“学习需求”性跨文化适应为研究重点,围绕五个主题,即“来疆留学生对正在学习—习得的汉语文化跨文化适应状况,来疆留学生体验中国文化和中华才艺的适应状况,来疆留学生在汉语课堂学习中遇到学习困难时的心理表现,当留学生出现‘文化休克’症状时的反应特征及心理感觉,留学生达到‘文化适应’环节时的心理感觉”,通过问卷调查从宏观层面描述、分析留学生对汉语文化跨文化的适应状况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按照个体适应度的不同,依据适应状况对留学生进行分类。每类中随机选取典型对象进行访谈,从个体层面揭示留学生对汉语文化跨文化适应的心理活动规律。(一)调查对象

为了从源头调查研究留学生在学习—习得汉语文化过程中形成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及其原因,本文选择了在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语言文化教学中心就读的2010级非学历教育B教学系9个初级教学班留学生(以中亚留学生为主)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样本含量计算如下:

公式中:N代表所需要样本量;U表示置信水平下的统计量,α值1-α/2通常取0.05,则U=1.96;S代表标准差;d代表置信区间的1/2,在实际应用中允许误差,或者调查误差。对于样本含量计算,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先随机抽取30名留学生进行预调查。结果显示,量表分值标准差为6分。根据科学实验证明:抽样误差d值为1较为合适,因而本研究所需样本含量为:

若按15%不应答率计算,则确定需要调查人数为141×(1+15%)≈162例。

B教学系9个初级教学班的留学生(以中亚留学生为主)共240余名,其中216名留学生参与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3份。调查对象样本含量达到标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

表1显示,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人数较多,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国以及其他国家留学生人数较少。因此,跨文化适应趋势中以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的统计数据为基数。表1 调查对象国籍比例统计

表2显示,调查对象来疆前的受教育程度集中在高中阶段,其次为大学阶段,说明调查对象的“母语认知思维”已经成熟。在此基础上跨文化适应第二语言文化的学习—习得,会呈现较为复杂的状态。表2 调查对象学历水平分布比例统计

表3显示,调查对象性别比例较接近,符合调查要求。表3 调查对象性别比例统计

表4显示,正式实施调查的阶段,有91.1%的留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初级汉语交流能力;8.9%的留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中级汉语水平。这说明调查对象具备完成问卷的能力。表4 调查对象当前汉语水平分布比例统计

表5显示,调查对象来疆留学之前,只有72人学过汉语。其中学过一年和半年汉语的留学生占大多数。调查对象中有38%的留学生为“零起点”开始学习汉语文化。这说明调查对象具备从源头调查跨文化适应的条件。表5 调查对象在自己国家学习汉语的时间分布比例统计

表6中可看出,调查对象年龄主要分布在14~23岁。这说明来疆留学生年龄偏小。表6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比例统计

表7显示,调查对象中自费留学生占到70.4%,而自费留学生对汉语文化跨文化适应较为灵活。表7 调查对象学习类型比例统计(二)调查与统计方法及问卷信度、效度检验报告1. 调查与统计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数据输入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双录数据。统计工具采用SPSS 13.0社会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数据。数据统计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两变量多重相关LSD检验等。

问卷调查:在“跨文化适应与第二语言学习之间有密切关系”理论指导下,参考以往相关研究中使用的问卷和访谈提纲,从中选出与本调查相关的部分予以修改,而后设计出本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留学生正在学习和体验的初级汉语知识、中国文化、中华才艺三个维度的若干问题。对每个维度中不同选项的选择频率进行统计,以期获得留学生对汉语文化的适应状况。

深度访谈:对问卷数据统计显示的适应状况进行趋势描述,问题涉及留学生来疆留学的期望、需求、动机等情感因素,之后根据每个维度中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趋势再进行分类,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按照问卷编号分布情况选择3~4名留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实证初级留学生“学习需求”性跨文化适应的特点和规律。问题倾向于调查留学生遇到汉语学习困难时“文化休克”症状的特殊表现,以及克服困难进入“文化适应”环节的心理反应等问题。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均进行了俄语翻译。为了提高语言等值性,采用往返翻译(back translation)的方法。先请中亚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员帮助把汉语翻译成俄语,再请外国语学院的中国俄语教师把俄语翻译成汉语,然后对照其中的差别进行修改,完成问卷翻译工作。

课堂观察:四个多月的调查期内,在两个初级班中与留学生每天“零距离”接触,直接在初级汉语课堂中进行观察和实证,为研究积累原始资料。2. 问卷信度、效度检测报告

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国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汉语水平、学习汉语的时间、入学类型)及汉语适应情况,中国文化适应情况,中华才艺适应情况三个维度的评估。三个维度共计43个问题(包含子项目问题),每一个问题有4个选项:喜欢、一般喜欢、不喜欢、不知道,计分情况为:“喜欢”计1分、“一般喜欢”计2分、“不喜欢”计3分、“不知道”计4分,总分43~172分。分数越低,代表喜欢程度越高,对汉语适应情况、中国文化适应情况、中华才艺适应情况就越好;分数越高,代表喜欢程度越低,对汉语适应情况、中国文化适应情况、中华才艺适应情况就越差。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内部一致性评价)主要用Cronbach’s α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分析。Cronbach’s α系数可以作为检验调查问卷及各维度一致性的评价指标。一般认为,Cronbach’s α>0.70,则表明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较好,可靠性较高。本文使用的调查问卷信度检测结果显示,“三个维度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折半信度为0.886、0.789、0.781,均>0.70,说明调查问卷各维度内部一致性较好、较可靠(见表8)。

内容信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应用因子分析模型,对调查问卷的三个维度分别进行因子模型分析,提取模型公共因子,分析调查问卷的维度,并对汉语适应情况、中国文化适应情况、中华才艺适应情况三个维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8 (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问卷)信度检验(Item-total Statistics)(n=203)续表

共203名中亚留学生完成了调查问卷。203名中亚留学生中,男生106人(52.2%),女生97人(47.8%);年龄集中在14~23岁及24~29岁这两个年龄段;学历水平方面,初中阶段有33人(16.3%),高中阶段有116人(57.1%),大学阶段有54人(26.6%)。所有接受25调查的留学生得分波动于43~172分。得分呈偏态分布,其P、5075P、P分别是99分、106分、114分。

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检验,主要是应用结构效度来分析调查问卷反映实际状况的有效程度。结构效度指对于一个理论假设能得到调查中测量数据的支持,即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结构或特质的程度,也就是问卷所要测量的概念能显示科学意义并符合理论上的设想。而因子分析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找出事物特质,找出影响变量、支配变量的本质因子,即共性因子,最适合结构效度的测量。本文因子分析主要采用抽样适度测定值(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KMO)和Battlett球型检验统计量检验原始变量相关性。一般认为KMO>0.7或者Battlett球型检验统计量的P<0.05,则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对调查问卷三个维度的总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的KMO值为0.734,Bartlett球型检验统计量检验显示近似卡方为163.153,P<0.01,可以认为:问卷数据是适合因子分析的。应用主成分分析,可见每个维度的公共因子方差都大于40%,提示每个条目的40%以上的方差都可以用公共因子解释(见表9)。表9 公共因子方差

根据特征根值>1提取1个主成分,这1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5.278%(见表10)。表10 调查问卷主成分分析

应用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检验因子载荷,各项目在相应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4,可以认为:调查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见表11)。表11 应用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检验中亚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问卷因子载荷

调查问卷内含三个维度量表的效度分析显示,KMO=0.734>0.70,因子分析的效果比较好,问卷调查数据可用于进行相关、方差2分析等;Battlett球型检验统计量X=19260.637,自由度为190,P<0.01,显示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相关、方差等分析的适用性检验通过;同时,反镜像相关矩阵对角线上的数值(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MSA)≥0.854,也同样说明本研究数据适合于进行相关、方差等数据分析。

内容效度评价是指所选条目是否能够代表所要测试的主题或内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问卷测试三个维度,以三个维度得分与总分的相关性检验内容效度。结果显示,相关系数都大于0.70,P<0.01,提示内容效度较好(见表12)。表12 中亚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问卷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n=203)

通过检验,本文设计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表明所建立的因子分析模型是合理可信的。但是,这个模型只解释了原始变量65.27%的信息,因而表明:调查问卷的条目选取或问卷设计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本文使用的样本仍有一定局限性(仅在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0级非学历教育B教学系的9个初级教学班中进行),今后应进一步扩大样本群体或样本地区进行研究。二 来疆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分析(一)调查问卷三个维度量表结果统计1. “汉语适应”选择题统计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喜欢用汉语拼音”的均值为1.4,“喜欢汉字”的均值为1.44,“喜欢写汉字”的均值为1.58,三个选项均值最低,说明适应度高;“喜欢用汉语拟声词”、“喜欢用汉语叹词”的均值都为3.01,“喜欢使用汉语复句”的均值为3.0,三个选项均值最高,说明适应度低(见表13)。2. “中国文化适应”选择题统计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喜欢中国诗歌”的均值为1.85,说明留学生在这一项上的适应度高;“喜欢中国画”的均值为2.09,“喜欢中国长城”的均值为2.17,说明留学生在这两项上的适应度次高;“喜欢兵马俑”的均值为3.55,“喜欢行书书法”的均值为3.22,说明留学生在这两项上的适应度低(见表14)。表13 “汉语适应”选择题统计表14 “中国文化适应”选择题统计3. “中华才艺适应”选择题统计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喜欢唱中国歌曲”的均值为1.92,说明留学生在这一选项上适应度高;“喜欢学习中国武术”的均值为2.22,“喜欢学习太极拳”的均值为2.45,说明留学生在这两个选项上适应度次高;“喜欢学习中国相声”的均值为3.64,说明留学生在这一选项上适应度低(见表15)。表15 “中华才艺适应”选择题统计(二)量表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量表各维度之间相关分析从表16可以看出:“汉语适应状况”与“中国文化适应状况”、“中华才艺适应状况”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关分析说明,留学生汉语适应状况越好,其对中国文化、中华才艺适应状况越好;反之,留学生汉语适应状况越差,其对中国文化、中华才艺适应状况也越差(见表16)。表16 量表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统计(三)三个维度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各维度与性别关系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三个维度在男女性别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表17可知: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留学生“汉语适应状况”平均分为43.03,女性留学生“汉语适应状况”平均分为40.24,女性留学生“汉语适应状况”比男性留学生要好。表17 三个维度与性别的关系

通过表17可知: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留学生“中国文化适应状况”平均分为29.80,女性留学生“中国文化适应状况”平均分为27.95,女性留学生“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比男性留学生要好。

通过表17可知: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留学生“中华才艺适应状况”平均分为35.12,女性留学生“中华才艺适应状况”平均分为33.61,女性留学生“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比男性留学生要好。(四)不同国籍在三个维度上的方差分析1. 不同国籍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总体来说,不同国籍留学生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132)(见表18)。表18 不同国籍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不同国籍总体均数两两之间是否有差别,本文进行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了LSD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与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国这三国留学生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有差异(P值分别为0.047、0.041、0.040)。可以认为: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与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国这三国留学生相比较,其汉语适应性较差(见表19)。表19 不同国籍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LSD检验)2. 不同国籍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总体来说,不同国籍留学生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01)(见表20)。表20 不同国籍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为进一步说明不同国籍总体均数两两之间是否有差别,本文进行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了LSD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有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04、0.008、0.010)。可以认为: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其他国家留学生相比较,其“中国文化适应状况”较好(见表21)。表21 不同国籍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LSD检验)

检验结果亦显示,蒙古国留学生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其他国家留学生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有差异(P值分别为0.027、0.015、0.018)。可以认为:蒙古国留学生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相比较,其“中国文化适应状况”较好(见表21)。3. 不同国籍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总体来说,不同国籍留学生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05)(见表22)。表22 不同国籍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为进一步说明不同国籍总体均数两两之间是否有差别,本文进行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LSD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有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10、0.010、0.038)。可以认为: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其他国家留学生相比较,其“中华才艺适应状况”较好(见表23)。表23 不同国籍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LSD检验)

检验结果亦显示,蒙古国留学生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在“中华才艺适应状况”方面有差异(P值分别为0.042、0.026)。可以认为:蒙古国留学生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相比较,其“中华才艺适应状况”较好。(五)各维度与留学生年龄关系进行t检验

问卷统计分析显示,203名留学生处于两个年龄段,即14~23岁及24~29岁,被调查者中无30~35岁及36岁以上的,说明来疆学习汉语文化的初级留学生整体较年轻。因此本文采用了t检验。

结果显示:“汉语适应状况”在这两个年龄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14~23岁年龄段留学生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与24~29岁年龄段留学生相比较,其适应状况较为理想;而“中国文化适应状况”及“中华才艺适应状况”在这两个年龄段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4)。表24 三个维度与不同年龄段的关系(六)不同学历水平在三个维度上的方差分析1. 不同学历水平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总体来说,不同学历水平留学生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23)(见表25)。表25 不同学历水平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为进一步说明不同学历水平总体均数两两之间是否有差别,本文进行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了LSD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大学学历水平留学生与初中、高中学历水平留学生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有差异(P值分别为0.016、0.018)。可以认为:大学学历水平留学生与初中、高中学历水平留学生相比较,其“汉语适应状况”较好(见表26)。表26 不同学历水平在“汉语适应状况”方面多个均数间的多重比较(LSD检验)2. 不同学历水平在“中国文化适应状况”方面方差分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