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预防与调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4 15:53:33

点击下载

作者:郭力,李延俊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冠心病预防与调养

冠心病预防与调养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共六章,详细介绍了冠心病的基础知识、预防及调养方案,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冠心病、冠心病的预防、冠心病的饮食调养、冠心病的运动调养、冠心病的中医调养和冠心病的生活调养。本书从各方面综合考虑,提供实用的冠心病预防与调养方案,既见效,又安全,既管用,又省钱。“爱心小贴士”从医生的角度,以一问一答的方式针对读者关心的预防、调养以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疑问给出解答,方便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预防及调养方案。

本书主要是向有保健需求的健康人群、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些冠心病的预防与调养知识,是冠心病患者家庭预防与调养必备参考书。

远离疾病,做自己的健康管家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然而“人吃五谷杂粮而生百病”,生老病死是客观的自然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各种疾病找上门来,干扰我们的生活,甚至剥夺我们的生命。其实,生病就是疾病在生长! 如果想要阻止疾病的生长,首先得知道生病的原因是什么,据此而预防疾病,调养身体。

从营养学的角度而言,人生病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各种细菌和病毒的入侵,比如感冒、流行病等;第二,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无论是哪种原因,疾病都会导致人体细胞异常,继而发生各种不同的症状。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人之所以会生病,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人自身抵抗力的下降——正气不足,二是外界致病因素过于强大─邪气过盛。在疾病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正气之间的盛衰变化,决定着病机的虚或实,并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及其转归。“未雨绸缪”,“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凡事预防在先,这是中国人谨遵的古训。“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一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患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老百姓追求的最高境界。二是欲病施治,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机体的失衡状态继续发展。三是已病早治,防止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另外,还有愈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脏腑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此时机体或处于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或欲病未病态,故要注意调摄,防止疾病复发。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要学会预防疾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鉴于此,我们组织编写了“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本丛书以“未病应先防,患病则调养”的理念,翔实地介绍了临床常见病的病因、病症和保健预防、调养等,帮助人们更加具体地了解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让广大读者远离疾病,做自己的健康管家!“常见病预防与调养丛书”目前推出了临床常见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脂肪肝、冠心病、妇科疾病、妊娠疾病、产后疾病、乳腺疾病、月经疾病、小儿常见病等疾病的预防与调养,未来还将根据读者需求,陆续出版其他常见病的预防与调养书册,敬请广大读者关注。编者2016年8月

编写说明

冠心病是当今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因此,普及冠心病的预防知识,增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预防冠心病有着重要意义。

冠心病为多发病、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患者日益增多,冠心病成为非传染性疾病主要的死亡原因。美国每年因心脏病花费约761亿美元。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2.3亿人,心脏病患者每年递增20%~30%,而冠心病患者目前约占心脏病患者人数的40%,且冠心病发病率上升最快,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严重疾病,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不仅要积极治疗现有的冠心病患者,减轻和缓解冠心病的症状,恢复其心脏功能,积极治疗冠心病的并发症,防止其恶化,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国家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我们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未”病、治“欲”病,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为了帮助读者掌握冠心病的预防与调养方法,故编写了本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冠心病的基础知识、预防及调养方案,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冠心病、冠心病的预防、冠心病的饮食调养、冠心病的运动调养、冠心病的中医调养和冠心病的生活调养。本书从各方面综合考虑,提供实用的冠心病预防与调养方案,既见效,又安全,既管用,又省钱。“爱心小贴士”从医生的角度,以一问一答的方式针对读者关心的预防、调养以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疑问给出解答,方便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预防及调养方案。

本书可供冠心病患者及其家属、基层医务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自身健康的人群阅读参考。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敬请广大读者多提宝贵建议,以便再版时及时修订与完善。编者2016年8月第一章认识冠心病第一节 心脏基础知识一、西医对心脏的认识◎ 心脏的结构

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两肺之间,约2/3在中线左侧。心脏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犹如一座两层楼的楼房——上下两层共四个腔,上面是两个心房,下面是两个心室。两心房、两心室之间各有一“隔板”,将其分为左、右各一个。右侧的称为右心房、右心室;左侧的则称为左心房、左心室;中间的隔板分别称作房间隔和室间隔。

心脏内部的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存在三个近似三角形的帆状瓣膜,称为三尖瓣。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有两个淡乳白色半透明帆状瓣膜,叫作二尖瓣。连接心脏的出口有两根大血管,其中连接右心室的为肺动脉,连接左心室的为主动脉。在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三个半月形瓣膜,称为肺动脉瓣。在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又有三个半月形瓣膜,称为主动脉瓣。◎ 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

心脏的结构按其功能特征可分为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和心肌。心脏起搏传导系统是心脏所特有的功能结构系统,具有起搏和传导心脏兴奋的功能,是一些经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所组成的特殊功能结构的总称。它所含有的肌原纤维极少或根本没有,因此无收缩功能。但是,它们具有一般心肌细胞所没有的自动节律性和传导性,因而成为心脏特有的节律起搏和传导兴奋的特殊传导系统。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是由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左右房室束分支以及分布到心室乳头肌和心室壁的许多细支等部分组成。这些组织细胞的自律性和传导性是心脏自律性舒缩活动的功能基础。◎ 心脏的功能

心脏的功能是泵血或推动血液循环,使血液通过血管进入机体的各个部分。心脏收缩是通过心脏自身的起搏点来刺激和控制的。心脏搏动时产生心动电流,先引起左右心房的同时收缩,随后是左右心室的同时收缩。这一同步的电刺激引起心脏的泵血和血液循环。泵出的血液为机体提供营养和氧气。◎ 心脏的血液循环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通过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与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按照一定的方向不停地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根据其循环路径不同,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

(1)体循环 是由左心室收缩,血液(动脉血)注入主动脉,然后沿着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各级分支到达身体各部的毛细血管。因为体循环在身体内路程长,流经的组织和细胞范围广,因此又称大循环。其主要作用是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运送到身体各部位的组织和细胞,又将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保证组织和细胞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2)肺循环 由体循环回到右心房的静脉血(暗红色),在心室收缩时,由右心室将血液泵入肺动脉,经肺动脉进入肺后反复分支,最后在肺泡之间移行至毛细血管。因为肺循环在体内路程短,又称小循环。其主要功能是使血液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使人体内含氧量低的静脉血转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二、中医对心脏的认识◎ 心的“君主”地位

关于心的解剖部位,在《黄帝内经》《难经》《医贯》等中医文献中已有较为明确的记载。心位于胸腔偏左,居肺下膈上。心是隐藏在脊柱之前,胸骨之后的一个重要脏器。心尖搏动在左乳之下。

心脏呈尖圆形,色红,中有孔窍,外有心包络围护,心居其中。中医学对人体心脏的重量、颜色、结构,以及心腔的血容量等均有一定的认识,只是较为粗略而已。中医所说的“心”,与现代解剖学中的“心脏”的概念迥异,它包括主宰血脉运行的“血脉之心”和主宰精神活动的“神明之心”(包括脑的功能)。心在整个人体身心活动中好像“君主”那样起到统率作用,所谓“神明”,是进行心理活动和统率全身生理机能的特殊能力。“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可见,中医心身观的主要特点是由心总统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即形和神)功能。◎ 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主脉。心脏与脉管相连,其中流动的是血液。心脏、脉管、血液就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都为心主。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心脏搏动行血,输送营养物质,供养全身;另一方面就是生化血液,使血液不断得到补充。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胃肠吸收水谷精微,再通过脾的升清散精作用上输给心肺,肺吐故纳新后,贯注入心而赤化成血,然后经心脏搏动而周流全身。在这个过程里,血是从心脏里面出来的,所以就有“心主血”之说。心功能正常则搏动正常,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若心有病变,如心气不足、血液亏虚则出现面色无华、脉象细弱,如血流不畅引起瘀滞则面色晦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刺痛、脉结代等。

此外,还要说说心包络。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的外围组织,其上附有脉络,是通行气血的经络。由于心包络是心的外围组织,故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如在外感热病中,因温热之邪内陷,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妄言等心神受扰的病态,称之为“热入心包”;由痰浊引起的神志异常,表现为神志模糊、意识障碍等心神昏乱的病态,称之为“痰浊蒙蔽心包”。◎ 心主神明

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为血脉之主,在五行属火,配合其他所有脏腑功能活动,起着主宰生命的作用。所以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统管人体的生命活动,并且认为“主明则下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与其他脏器的关系

心的地位独特,而心与其他脏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心与脾的关系 “心主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旺盛,则气血生化有源,心主之血自能充盈,运行全身以营养各脏腑器官。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固然赖于心气之推动,然亦必须依赖脾之统摄作用,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行。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反映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这两个方面。

(2)心与小肠的关系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心脉属心,下络小肠,小肠之脉属小肠,上络于心,心属里,小肠属表。二者经脉相连,故气血相通。生理情况下两者相互协调,心之气通于小肠,小肠之气亦通于心。

(3)心与肾的关系 心属阳,位居于上,其性属火。肾属阴,位居于下,其性属水。生理情况下,心阳须下降于肾,以滋肾阳,共同温煦肾阴;肾阴上济于心,以滋心阴,共同滋养心阳,阴阳互相制约,使心阳不亢。生理情况下,心与肾保持这种“水火相济”“心肾相交”的关系。

(4)心与肝的关系 心主血,肝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所以,心与肝的关系,主要是主血和藏血,主神明与调节精神情志之间的相互关系。心主血,心是一身血液运行的枢纽;肝藏血,肝是贮藏和调节血液的重要脏器。两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运行,所以说“肝藏血,心行之”(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虽然主要由心主宰,但与肝的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血充足,肝有所藏,则肝之疏泄正常,气机调畅,气血和平,精神愉快。

(5)心与肺的关系 心主行血,肺主气而司呼吸。所以心与肺的关系,实际上是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心主血和肺主气相互关联。肺主气,有促进心行血的作用。肺气正常是血液正常循行的必要条件,反之,正常的血液循环,是维持肺呼吸功能正常的基础,故有“呼出心与肺”之说。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两者之间的中心环节,主要是积于胸中的“宗气”。由于宗气具有贯心脉而行气血,定息道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强调了血液循环与呼吸运动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第二节 冠心病基础知识一、冠心病的发病原因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影响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心脏病。由于心脏不停跳动,这就需要有大量的能量源源不断地供应,而其所需要的能量和氧气都来自于冠状动脉。可以想象,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者闭塞,心肌得不到血液和氧气的供应,必然会发生损伤,甚至坏死。

值得注意的是,损伤通常是可逆的,而坏死则是完全不可逆的,前者就是我们所说的心肌缺血,后者就是心肌梗死。◎ 冠心病的发病部位

冠状动脉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部位。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如将其视为头部,则位于头顶部、几乎环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脉恰似一顶“王冠”,这就是其名称的由来。冠状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分成左右两条,然后再分成小支,像蚯蚓一样盘绕在心脏外面,逐渐分成无数小支进入心肌内。

营养物质和氧气就通过这些复杂、密集的血管网送到心脏。心肌细胞吸取氧气和营养物质后,使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由小静脉逐渐汇合成大的冠状静脉,直接流进右心房。由于冠状动脉的分布特殊,没有流经体循环,且循环途径也短,所以称“冠状循环”。

冠状循环虽然很短,但血流量却很大。人体在安静时,通过冠状循环的血流量,大约占心脏输出血量的4%~5%。如1分钟心输出量(心排血量)是5000毫升,则流经冠状动脉的血量大约有250毫升。这个数量是很大的,因为心脏的重量一般只有260克左右,1分钟流入冠状动脉的血量几乎等于心脏本身的重量。运动或体力劳动的时候,心输出量可增加4~5倍,甚至每分钟可达30升,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可增加4~5倍以上,每分钟可超过1200毫升,是心脏本身重量的5倍多。

冠状动脉循环的血流量只有这么大才能满足心肌的营养和代谢的需要。心脏工作量越大,需要能量越多,冠状动脉血流量也越多。实际上,如果冠状动脉循环正常,无论怎样剧烈运动,心脏本身也不会缺乏营养物质和氧气。但如果冠状动脉受到损害(比如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管腔狭窄,心肌就会缺血、缺氧,此时对心脏将造成极大的危害。◎ 冠妆动脉发生狭窄和闭塞的原因

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原因非常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粥样硬化斑块。粥样硬化斑块附着在动脉血管壁上,逐步增大,外观上像我们平时熬煮的米粥一样,其突入血管腔,造成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如同自来水管或水壶嘴被长年逐渐堆积的水垢堵塞一样,从而导致心肌的血流量减少,供氧不足,出现憋气、胸闷、心绞痛等症状;如果在斑块基础上突然发生血栓,就会完全闭塞血管腔,导致心肌坏死,即心肌梗死。二、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冠心病的病因较复杂,研究发现,冠心病更容易发生在某些具有特殊因素的人群中。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许多因素都可以增加冠心病发病的危险,这些因素都被称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或易患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体质因素、伴随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具有这些因素的人群称为冠心病发病的高危人群。尽量减少冠心病发作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冠心病。◎ 体质因素

(1)年龄 年龄因素也是较为明显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危险因素的不断累积,对机体的损伤也不断累积,当累积到一定程度就表现出临床症状。另外,年龄因素也是各种危险因素中引起冠心病死亡的最重要的因素,高龄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病死率显著升高。因此,对老年人群更应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2)性别 性别是最为明显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冠心病的发病率男性是女性的数倍,这可能主要是性激素的原因。绝经期前的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绝经期后骤然升高,到了老年男女冠心病的发病率就相近了。

(3)遗传(冠心病家族史) 除了性别和年龄,家族遗传倾向是冠心病的第三个不可控危险因素。冠心病虽不像其他遗传病那样具有显而易见的遗传性,但它却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与正常人群相比,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人群更容易患冠心病。研究发现,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较无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0~3.9倍,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2.2倍,而且冠心病的发生较无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提前数年,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也更重。冠心病在有家族史的人群中发生率高,可能是其易患基因作用的结果。

(4)个体类型(A型性格) 在人处于压力下时,会分泌一种叫肾上腺素的激素,这种激素能够提高心率和血压,在紧急时刻能够增加能量供给,提高警觉,逃离危险。但是长期高水平分泌肾上腺素,则会使心血管长期处于高压力的状态下,更加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研究现实,A型性格(争强好胜、易怒、没有耐心)的人比B型性格的人冠心病的患病率高出2倍。所以,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良好的情绪和性格是健康的重要前提。◎ 伴随因素

(1)高血压 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0.133千帕)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毫米汞柱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2)高脂血症 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肥胖症 肥胖已被明确为诱发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它会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义为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男性应保持在小于27.8,女性应保持在小于27.3。

(4)糖尿病 糖尿病也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被称为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尿病几乎影响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到心脏性死亡的各个环节。近年来,糖尿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增长迅猛,而且极其严重的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而是在出现并发症之后才检查出有糖尿病,此时已延误了治疗。

(5)牙周病 牙周病是诱发心脏病发作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牙周病包括牙周炎、牙周变性、牙周萎缩等。其主要表现是牙龈红肿出血、牙龈糜烂、牙结石及菌斑堆积,甚至形成牙周脓肿。据统计,一立方毫米牙菌斑中可有一亿多个细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和链球菌,它们能分泌酵素及毒素,不仅破坏牙及牙周组织,而且能产生大量的内毒素,进入血管“兴风作浪”,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同时,由于患牙松动,咀嚼时遭受挤压,将致病菌及其毒素挤压到血管和淋巴管中,导致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发展为冠状动脉硬化,堵塞血管,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牙周炎患者因冠心病死亡或住院的人数比无牙周炎者高25%。有牙病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是没有牙病者的1.4倍;发生卒中的概率为2.1倍;缺牙越多,发生冠心病和卒中的概率越高。

牙周病在我国发病率很高,35岁以上成年人的发病率为20%左右,出现牙痛不要不当回事,不要采取吃止痛片甚至找游医一拔了之的方法,那样不但会掩盖病情,误失本来可修复的牙,而且会“引狼入室”,让病菌通过牙病打开缺口,危及心脏及其他系统。因此,患了牙痛,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诱发冠心病的独立重要危险因素,它对血栓形成的作用程度与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和吸烟对血管内皮损伤相同,它们之间互相作用,产生恶性循环。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增高是早期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的易患因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大于16.2毫摩/毫升者,72%的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而正常浓度人群中仅有44%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7)脉压增大 许多中老年人去体检时发现,自己血压并不算高,但是脉压差(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较大,有的甚至差六七十毫米汞柱。这是因为大动脉扩张性降低导致收缩压升高;而在心脏舒张时,扩张性降低的大动脉又不能保持血管腔内的压力,故使舒张压降低,从而导致脉压差增大。脉压差增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就加大。

在50岁以上人群中,无论收缩压正常还是增高,只要脉压差增大,冠心病的患病率就增高。而高血压患者更为明显,脉压差≤40毫米汞柱,冠心病患病率为0.24%;脉压差41~80毫米汞柱,冠心病患病率为3.26%;脉压差≥81毫米汞柱,冠心病患病率为9.73%。众多数据显示,当收缩压相同、脉压差不同时,随着脉压差的增大,冠心病发病率则增高;当收缩压逐渐增高,舒张压却逐渐下降时,冠心病发病率增加得更高。

(8)微量元素缺乏 微量元素铬、硒、锌、钼、硅等缺乏者易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镉、铅、钡、钴增加会加重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

(9)便秘 便秘在中老年人中十分常见,便秘者用力排大便时心脏负担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临床中因便秘在排大便时用力屏气而诱发心绞痛,甚至招致心肌梗死的中老年人并不少见。因此,保持大便通畅对患有冠心病的中老年人尤为重要。◎ 不良生活方式

(1)吸烟 吸烟是诱发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吸烟和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还有明显的协同危害作用。例如每日吸1包香烟的高血压病患者停止吸烟后,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降低35%~40%。研究还证实,被动吸烟者心血管死亡的危险性亦明显增加。吸烟可使冠状动脉痉挛的危险性增加2.4倍。男性烟民患急性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猝死的危险性是非吸烟者的2.7倍,女性为4.7倍。

(2)酗酒 少量饮酒,尤其是干红葡萄酒,有扩张血管作用,能改善冠心病。但是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长期不醉不休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使冠心病加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作。长期大量饮酒会促发脂肪肝、血甘油三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酒精刺激血管壁使“坏”胆固醇容易在动脉内壁沉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同时,饮酒量与血压呈正相关,会升高血压。

(3)口服避孕药 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使血压升高、血脂增高、糖耐量异常,同时改变凝血机制,增加血栓形成机会。

(4)缺乏体育锻炼 一般认为,脑力劳动者较体力劳动者患冠心病的概率高,脑力劳动者静坐时间长,缺乏体力活动,患病率为体力劳动者的2~4倍。这是因为精神紧张,可造成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血中儿茶酚胺、皮质激素水平提高,血压上升,还可造成脂代谢紊乱,血胆固醇水平周期性升高;精神紧张还使人易于疲劳而懒于体育锻炼。相反,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冠心病患病率明显下降。因为运动可升高“好”的胆固醇,降低血中“坏”的胆固醇,改善脂代谢紊乱,促使动脉壁的粥样斑块缩小,减轻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压,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坚持长期中等量的体育运动,可减少冠心病发病率达25%之多,降低冠心病病死率达25%。

(5)饮食习惯 长期摄取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尤其平常宴席不断、常吃夜宵的人群,势必引发脂代谢紊乱,使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升高;含糖高的食物或饮料会导致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水平下降。这些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三、冠心病的临床类型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速度、程度和范围的不同,将冠心病分为以下5种临床类型。◎ 隐匿型冠心病(又称无症妆型冠心病)

隐匿型冠心病是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原因,但是又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要症状。隐匿型冠心病没有主观症状,但是检查可发现,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示灌注不足的改变,而心肌多没有组织形态的改变。

由于隐匿型冠心病无临床症状,不容易发现,往往会被患者及其家属,甚至医务人员忽视,致使不能采取应有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隐匿型冠心病是暗藏的“杀手”,其危险性更大,应当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建议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引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要定期检查身体,特别是心电图(静息、动态或负荷试验等)检查,以及时发现隐匿型冠心病。◎ 心绞痛型冠心病

心绞痛型冠心病是冠心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服用硝酸甘油后心绞痛会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是老年人。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可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1)稳定性心绞痛 如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病程1个月以上)病情比较稳定,心绞痛发生的频率、持续的时间、诱因及缓解方式均相当固定,就属于稳定性心绞痛。其稳定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病情稳定,其二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

如果一般强度的日常活动不会诱发心绞痛的发作,而在超过一般活动量的情况下才会诱发,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1个月以上,说明目前心绞痛处于稳定期,病情相对稳定,一般不需住院治疗,不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等各种恶性结果。一般来说,静息心电图不会捕捉到动态变化,而进行心电图运动试验会发现,在一定程度的运动负荷下,心电图会出现心肌缺血的特征性改变,可以对心脏缺血的状态进行评价。

(2)不稳定性心绞痛 如果近3个月出现新发生的心绞痛,或者原有心绞痛症状加重、发作更加频繁,这说明目前的冠脉粥样斑块变得不稳定了。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地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即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血管完全阻塞,导致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为严重、持久性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血供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并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其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进行抢救治疗。◎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也称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它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使心肌的血液供应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了营养萎缩和障碍,或者是因为局部反复坏死和愈合,导致心肌纤维组织增生或者硬化,导致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肌病以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有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病史,心脏逐渐增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后期则心脏两侧均扩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史。心力衰竭多逐渐发生,大多先呈现左心衰竭,然后继以右心衰竭,出现相应的症状。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这些心律失常一旦出现将持续存在,其中以期前收缩(室性或房性)、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多见,阵发性心动过速亦时有发生,有些患者在心脏还未明显增大前已发生心律失常。◎ 猝死型冠心病

猝死型冠心病是指由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四、冠心病的常见症状

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状态、敏感程度、病情进展程度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存在差异,使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多种多样。冠心病的常见症状都是由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造成的。极轻的心肌缺血,可以没有症状,只有在仪器检查时才能发现,但也必须提高警惕,定期复查,并给予积极的防治。当心肌缺血比较严重时,就会出现以下症状。◎ 心绞痛

心绞痛的特点是突然发作,疼痛部位在心前区或胸骨后,其特征并非针扎或刀割样的锐利性疼痛,而是犹如重物压迫感、沉重感、紧束感或窒息感。(1)因急走、爬坡、上楼、负重、迎风用力行走、寒冷、饱餐后活动、情绪激动等情况即刻发生。终止运动,症状大多3~5分钟缓解。(2)疼痛症状在胸骨后中部或上1/3处,可放射到左肩、左上臂,但也可在胸骨下部、上腹部、左侧胸部、左颈、下颌等部位,常有发生于咽部者。(3)疼痛为一种压迫感、沉重感、紧束感、灼烧感或窒息感。(4)症状发作大都持续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最长一般不超过半小时。(5)舌下含化硝酸甘油通常可在1~3分钟内使心绞痛发作停止。◎ 心跳缓慢

有些人心脏每分钟跳50~60次,有的只有30~40次。心跳缓慢,严重影响心脏向机体供血,这样就会使人感到头晕、气短、心悸,有的还会突然昏倒。◎ 心律失常

有过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包括早搏(过早搏动,即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心动过速和传导阻滞等。

(1)早搏 顾名思义,就是比基本心律在时间上提前或过早发生的心脏搏动。常见的早搏有3种。

①房性早搏:是指来源于心房的早搏,可见于心脏正常的年轻人,老年人则更为多见。饮酒、饮浓茶、吸烟、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失眠、发热、服用某些药物以及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早搏可明显增多,甚至可诱发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等,对心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②交界性(交界区)早搏:是指来源于心房和心室之间交界区的早搏,其临床意义同房性早搏。房性及交界性早搏亦统称为室上性早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老年人偶发室上性早搏检出率为67%~96%。

③室性早搏:是指来源于心室的早搏,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又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一般对健康无妨碍。冠心病、心肌梗死时,出现室性早搏,尤其是二联律、三联律,预示预后不良,可增加猝死率及总死亡率。

(2)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是一种快速而不规则的房性异位心律。心房颤动波(f波)每分钟可达380~600次,呈不规则下传,心室率多在100~160次/分。心房颤动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病因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肺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肌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肺部感染、风湿性心脏病、低血钾及洋地黄药物中毒等,亦有少数患者无明确病因,称为“特发性”或“孤立性”心房颤动。临床分型一般分为急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和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两类。老年人开始发病往往以急性阵发性多见,每次发作数秒、数分或数日,发作间歇数日、数月,甚至数年不等。多数患者反复发作,最终发展成为持续性心房颤动。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是指出现一系列快而规则的房性或交界性心搏,心室率为160~200次/分。老年人由于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其诱因多见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吸烟、饮酒、饮浓茶和咖啡及感染等。临床特点是心率快而规则,每分钟160~200次;自感心悸或胸内有强烈的心跳感;多尿、出汗、呼吸困难;持续时间长,可导致心绞痛、头晕,甚至心力衰竭、休克;突然发作又突然停止。

(4)心脏传导阻滞 正常人的心脏不停地有节奏地跳动,是由一个叫窦房结的特殊组织,连续不断地发出电兴奋,并通过一系列传导组织(就像电线一样)将这些电兴奋的信号依次传导到心脏,使其跳动。当窦房结发出的兴奋不能顺利地传导至心房或心室时,即称为心脏传导阻滞。老年人心脏传导阻滞的病因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及传导系统的退行性变化、心肌病,以及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毒副作用。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的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慢、快心律交替出现的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心动过缓(50次/分以下),亦可为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因多为缺血或退行性病变所致,亦可见于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肌炎,以及洋地黄、奎尼丁、维拉帕米中毒等。◎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发生部位和特征与心绞痛类似,但程度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可长达数小时,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不缓解。心肌梗死可在剧烈活动或情绪波动当时发作,也可在夜间或凌晨静息或睡眠中痛醒。

(1)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 半数的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前无预兆。如有以下先兆应予以重视,并采取措施,保护好自己的心脏和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2)先兆的表现

①1个月内新近发生心绞痛。

②较原来心绞痛发作时间延长,发作频繁,诱发心绞痛的运动量变小,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如以前。

(3)对待这些先兆症妆的方法

①凡有上述先兆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②较心绞痛发作时,可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并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有氧气设备者,可同时吸氧。

③一部分患者其急性心肌梗死先兆症状无特异性,易被患者和医生所忽视,而造成不良后果。有的表现为全身无力,认为是由于工作劳累所致;有的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认为是胃病所致;有的表现为胸闷不适,认为是生气所致。这些患者未能及时去医院就医诊病,以致延误病情,发展为心肌梗死,甚至突然死亡。五、冠心病的检查

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冠心病,应及时去医院就医,而不能仅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冠心病需要做的辅助检查主要有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管内超声、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冠状动脉造影、心脏CT、左心功能测定、心肌酶学检查等,具体应遵医嘱根据病情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检查。◎ 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常用、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心电图检查方便,价格便宜,易于普及。通过心电图的曲线变化,可以及时捕捉其病情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还是心肌梗死,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更有临床价值,当然,心电图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心电图运动试验

虽然许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经下降,但通常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仍可维持正常,心电图检查可以完全正常,为了揭示减少或相对固定的血流量,可给心脏以负荷,进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可使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出现异常心电图,能了解冠心病的程度,其实用价值较高,不过有的患者不宜应用,应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检查。◎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是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变化情况的心电图检查方法。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的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对提高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的检出很有意义。◎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

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作此项检查。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则可提高检出率。◎ 冠妆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进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指征为,对经内科治疗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考虑旁路移植手术者;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心脏CT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超高速CT不仅可以较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钙化及其程度,而且还能评价心脏的运动功能及心肌、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情况,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更大。另外,心脏螺旋CT也能够发现冠状动脉硬化,同样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 左心功能测定

左心功能测定是通过多导电生理仪,同步记录心电图、心音图、颈动脉搏动及心尖搏动图来测定左心室功能,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心肌酶学检查

心肌酶学检查是冠心病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六、冠心病的并发症

要警惕冠心病的并发症,对先兆症状要及时识别、及时处理。◎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表现可归纳为心电不稳引起的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泵衰竭引起的心房扑动或纤颤、室上性心动过速;起搏点功能低下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心动过缓。◎ 心源性休克

表现为低血压,收缩压在80毫米汞柱以下,面色苍白,脉象弱而细,呼吸浅快,出冷汗,意识障碍,少尿或者无尿等。◎ 心功能不全

起初表现为心率加快,呼吸困难,随后可出现下肢浮肿、肝大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者预后不良。◎ 心室破裂

心室破裂表现为心前区剧烈疼痛,血压骤然下降,气急发绀,眼球上翻、意识突然丧失,几乎每个发病者均发生猝死,生存者呈现急性心包填塞症状。◎ 心室壁瘤

心室腔内的压力使心室壁向外膨出而形成心室壁瘤。心室壁瘤多发生于左心室、前壁心尖部,有时心底部也可发生。◎ 心室间隔穿孔

心室间隔穿孔表现为原有症状加重,出现心衰和休克。◎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可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引起心力衰竭。◎ 血栓栓塞症

心肌梗死后有血液凝固性增高倾向,加上血流缓慢、血压下降、卧床静养等因素,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造成脑、肺、脾、肾等血栓栓塞。◎ 心肌梗死后卒中

由于心肌梗死后心脏的排血量突然下降,可造成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脑循环障碍可引起脑软化、脑血栓形成、癫痫样抽搐、脑出血及精神障碍等脑卒中表现。◎ 心肌梗死后症候群

心肌梗死后症候群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高、胸痛、胸膜摩擦音、心包摩擦音等。预后一般良好,发生率为1%~4%。◎ 肩-手症候群

肩-手症候群表现为手、肘、肩关节疼痛,出现肌肉萎缩及浮肿、运动障碍等改变。

爱心小贴士

预防冠心病并发症有哪些日常生活细节需要注意?(1)绝对不要搬运过重的物品。(2)不着急,不生气,保持心境平和。(3)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与体温相当,不洗桑拿浴,忌饥饿时或饱餐后洗澡。(4)气候变化时要当心。(5)先兆症状及时识别、及时处理。第三节 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及辨证分型一、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在中医学中没有“冠心病”这个名词,现代西医学名词“冠心病”所描述的症状相当于中医学中的“胸痹”“厥心痛”“真心痛”等病证的范畴。最早的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灵枢·厥病》写到“厥心痛,与背相控”“痛如以锥针刺其心”“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里所说的厥心痛,相当于现代西医学中的心绞痛;真心痛,相当于现代西医学中的急性心肌梗死。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提出“心痛”“胸痹”的名称,描述了“胸背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等症状,相当于现代西医学中冠心病心绞痛所描述的症状。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阻遏胸阳,阻滞心脉,致使气血失和而为病;一为脏腑亏虚,功能失调,如心肾阳虚失于温煦、肝肾阴虚不能濡养等,均可导致脉络痹阻而发胸痹心痛。◎ 寒邪内侵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或寒痰互结,心脉受阻,气滞血瘀,发为胸痹心痛。◎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生冷,或饮酒过度,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水谷不运,致使痰湿内生,上犯心胸清旷之区,清阳不振,气机不畅,痰阻脉络,心脉痹阻而痛。◎ 情志失调

终日伏案,思虑劳心,气机失畅,可致胸阳不展;或思虑伤脾致痰浊内生,痹阻胸阳;或郁怒伤肝,致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滞血瘀,心脉痹阻,皆可不通而痛。◎ 年老体衰

年过半百,肾气渐衰。肾阳虚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阳不振,心气不足,血脉运行不利而发病;肾阴虚不能滋养五脏之阴,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脉失于充养而运行滞涩;或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瘀痹阻,皆可致胸阳不振,心脉阻滞而发病。

以上诸因素可互为因果,也可数者并存。本病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其病位在心,然其发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如肾虚、肝郁、脾失健运等。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二、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根据冠心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中医通常将其分为寒凝心脉型、心血瘀阻型、痰浊壅塞型、气阴两虚型、心肾阴虚型、阳气虚衰型六种基本证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冠心病病机复杂,病情多变,因此在一个证型中又会出现许多变化,也可以把这些变化看成是多个“亚型”或兼证、并见证等。◎ 寒凝心脉型

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淡黯、苔白,脉沉细或弦紧。◎ 心血瘀阻型

胸部刺痛或绞痛,部位固定不移,入夜更甚,心悸怔忡,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脉沉弦涩或结代。◎ 痰浊壅塞型

肢体沉重,形体肥胖,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眩晕,痰多,恶心纳呆,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或浊腻,脉滑。◎ 气阴两虚型

心前区憋闷,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头晕目眩,心烦少寐,面色少华,汗多口渴,舌质红、苔薄少,脉细弱。◎ 心肾阴虚型

胸闷且痛,隐痛不除,心悸盗汗,心烦失眠,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红或有瘀斑,脉细数或细涩。◎ 阳气虚衰型

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脉沉细或沉涩。

爱心小贴士

中老年人早期如何发现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者。(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第二章冠心病的预防第一节 冠心病的三级预防

冠心病作为最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和发展有一个系统的过程,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以及近来为人们所关注的代谢综合征等危险因素可看做是疾病的上游,有时在一个人身上可集中多种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危险因素在人群中越来越普遍地存在,并向青少年发展。心血管疾病从危险因素到出现临床症状,这中间大概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遗憾的是,有相当多的患者从来没有症状和先兆,就突然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甚至意外死亡。即使能够救治成功,患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在之后缓慢的疾病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慢性心力衰竭,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现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新挑战。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应该加强心血管疾病三级预防,层层设防,阻断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一、一级预防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二十几岁,这期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也叫原发性预防。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糖尿病以及缺乏体力劳动、A型性格等都是冠心病的危险致病因素。一级预防主要就是对危险因素的干预,通过改变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习惯以及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疾病的控制,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这项工作是健康人群战胜冠心病的第一道防线,一个人要远离冠心病,首先,必须重视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把冠心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冠心病危害的认识,增强人们自我防病的意识;另外,一级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积极预防儿童肥胖、重视儿童饮食中钙的含量、预防血压升高、禁止儿童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 控制高血压

控制高血压以及降低偏高的血压是预防冠心病很重要的方面。降低钠盐摄入量,忌过量饮酒,对高血压患者应进行长期降压治疗。◎ 降低血脂

防治高脂血症,降低血脂水平,能达到预防冠心病的发病或不加重冠心病的目的。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倡导合理的膳食,高脂血症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措施,努力把血脂控制在理想的水平。◎ 戒烟

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等多种致病因子,能诱发和加重冠心病,影响机体血液流变和凝血机制,导致心肌缺氧,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吸烟量、烟龄、吸烟深度、开始吸烟年龄均与冠心病的发病率成正比关系。戒烟可配合药物和针灸等方法,戒烟成败的关键是决心和毅力。◎ 增加体力活动

散步、上楼、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等都是比较好的运动项目,活动原则为坚持、有序、适度。◎ 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及过分激动

避免长期精神紧张,例如A型性格的人要有针对性地采用心理调适的方法加以调整,保持心理平衡。◎ 积极治疗糖尿病

控制高血糖,纠正糖尿病中常见的多种代谢紊乱。二、二级预防

如果冠心病已经发生,但尚未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阻止病变继续发生,并争取使之转逆,这就是冠心病的二级预防。虽然一级预防是最理想的,是冠心病防治的首要任务,但却不能保证所有的人不患冠心病,故做好二级预防也是很有必要的。应该看到,目前冠心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而死亡者多半生前有明显的冠心病史。从冠心病的死亡者年龄情况看,大都在40~60岁,这时是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最强的时候,对家庭和社会贡献最大的时候。因此,改变这种严峻的现实,就是二级预防的目标。二级预防工作的具体措施必须是在一级预防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即冠心病患者不论过去是否进行过一级预防,都必须终身采取一级预防的具体措施,而且应该更加严格地控制冠心病的各种危险因素。◎ 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报警

凡突发上腹或胸部疼痛、胸闷、心慌、气短、疲乏、精神不振、烦躁、头晕等症状,一定要到医院去进行检查,一经确诊,及时治疗。◎ 冠心病高危人群的定期检查

高危人群有高脂血症者、多年吸烟史者、高血压者、肥胖者、糖尿病者、有冠心病家族史者。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ABCDE方案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提倡“双有效”,即有效药物、有效剂量。以下简介冠心病二级预防的ABCDE方案。

A.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前者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减少冠脉内血栓形成;后者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脏重塑、变形,对合并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者更有帮助。

B.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控制血压

目前已证实,若无禁忌证的心梗后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降低心梗复发率、改善心功能和减少猝死的发生。控制高血压,对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一般来讲,血压控制在130/85毫米汞柱以下,可减少冠心病的急性事件,且可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如中风、肾功能损害和眼底病变等。

C.降低胆固醇和戒烟

众所周知,胆固醇增高是引起冠心病的罪魁祸首,血清胆固醇增高应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服用降脂药如他汀类药(如舒降之、来适可、普拉固等),把胆固醇降到4.6毫摩/升(180毫克/分升)以下,这样可大大降低心梗的再发率。最近通过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心梗后患者即使血清胆固醇正常也要服降脂药,尤其是他汀类药,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凡是心梗患者,无论血清胆固醇增高还是正常,都要长期服用降脂药。

D.控制饮食和治疗糖尿病

冠心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吃出来的。每日进食过多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是促发冠心病的最大危险因素。因此,心梗后的患者应当远离这些高胆固醇食物,提倡饮食清淡,多吃鱼和蔬菜,少吃肉和蛋。而糖尿病不仅可以引起血糖增高,也是引起脂质紊乱的重要原因。在同等条件下,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比血糖正常者要高出2~5倍。由此可见,控制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是何等重要。

E.教育和体育锻炼

冠心病患者应学会一些有关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急性冠脉事件的急救知识,如发生心绞痛或出现心梗症状时可含服硝酸甘油和口服阿司匹林等,别小看这些简单方法,这可大大减轻病情和降低病死率。心梗后随着身体逐渐康复,可根据各自条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及减肥。这样不仅可增强体质,也是减少冠心病再发心梗的重要举措。三、三级预防

冠心病的三级预防是指重病抢救,预防并发症发生和患者的死亡,其中包括康复治疗。其主要是指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因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是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状态,它包括除稳定性心绞痛以外的劳累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其中恶化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又称为“梗死前心绞痛”。

因此,除二级预防中谈到的强化治疗外,还需采取抗凝、溶栓疗法。肝素及抗血小板制剂,如阿司匹林对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有确切的疗效,有预防心肌梗死或再梗死的作用。

三级预防的重点是预防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及预防再梗死。冠心病患者实行有计划合理治疗和积极的自我保健相结合的对策,做好饮食调养、体育运动及药物预防,是防止冠心病病情复发和恶化的关键,也是三级预防的关键。◎ 医院内治疗(1)休息。(2)吸氧。(3)彻底止痛。(4)应用扩张冠状动脉药、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5)溶栓治疗。(6)介入治疗(置入支架)。(7)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术)。◎ 家庭自我防治(1)合理饮食。(2)适当运动和锻炼。(3)家庭护理和康复、急救。(4)药物治疗。(5)控制血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