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全球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4 18:08:28

点击下载

作者:霍更斯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极简全球史

极简全球史试读:

第一篇 文明起步

第一章公元前的文明1. 南方古猿

距今约6500万年前,随着气候的剧变、被子植物繁殖数量的增长以及某颗未知小行星在地球上的偶然撞击,结束了延宕1.3亿年之久的恐龙王朝。恐龙时代一经结束,曾经沦落在边缘生态位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迅速崛起,在第四纪的中新世时期达到了进化和繁衍的巅峰。那时,盘古大陆在板块张裂、漂移的作用下,分裂为七大洲与四大洋,并进行着板块的裂变和扩张。

历史的趣味性恰恰在此,越是风平浪静的自然环境,越有可能出现奇迹。非洲,这片人类种族、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远在其他大洲之上的“高原大陆”,正是人类文明最原始的一处发源地。

非洲海岸线平直,属于热带气候。中新世中期,大约距今1500万年前,原本星罗棋布的热带雨林因干旱的来袭,及至约300万年前左右,最终完全变为稀树草原、灌木丛和阔叶林,而热带雨林仅存于西部和中部的赤道地带。

生态系统的变化,导致了生物生活习性的变化。在距今约500万年前,以狒狒为代表的低级灵长类动物种群迅速繁衍,高级灵长类动物,即类人猿,也有所发展。而在多种类人猿中,则以南方古猿最为著名。

人类最早的祖先原本是森林古猿,约于2500万年前开始出现。森林古猿能离开树木,在地面活动,却仍以四足行走,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它们不仅仅是人类的祖先,也是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等所有现代类人猿的祖先。

森林古猿遍布亚、欧、非广大地区,但以非洲最多。非洲这片奇异的大陆,明明是猛兽众多、干旱无雨,可弱小的人类始祖反而在此有所进化、发展。

非洲的这一支森林古猿族群,以南方古猿的身份出现在非洲的中新世时代。南方古猿是森林古猿中的一种,是全人类的共同祖先之一,也是中新世最知名的灵长类动物。

与早期的森林古猿不同,南方古猿已经学会了直立行走,但食谱仍十分狭窄。它们在大多数时候采集水果和坚果,吃各种草本植物的茎叶,动物性食物只限于吃一些昆虫和蜥蜴。有时候,少数森林古猿会悄悄跟在大中型食肉猛兽后面,吃它们残留的动物腐尸,但不健康的饮食随时可能导致古猿肝脏中毒,甚至被其他觊觎尸体的猛兽所袭击,如胡狼和豹鬣狗。

非洲的南方古猿在逃避危险时还会保留四足着地的状态,广袤空旷的草原也徒增了它们的避难难度,加上速度不快,它们常常遭遇猛兽的捕杀。

在中新世的非洲草原上,剑齿虎家族中的锯齿虎、巨颏虎,鬣狗王国中的硕鬣狗、豹鬣狗,都是南方古猿需要警惕的。而最致命的威胁,来自剑齿虎亚种中的一支异类——恐猫。

恐猫浑身布满像花豹一样的斑点,有着锐利的犬齿和短小的尾巴,生物学家习惯性地称其为“假剑齿虎”。恐猫与锯齿虎、刃齿虎等同宗兄弟的食性大相径庭,除了能够捕杀大型动物,如原牛、野马、幼犀、幼象等,对灵长类动物更是情有独钟。

南方古猿没有大猩猩的臂力,缺少公狒狒的大犬齿,死在恐猫爪下的数量可能最多,而巨颏虎和花豹等猫科动物也偶尔会猎杀古猿。人类的祖先,便是在这样的危险环境下艰难生存着。

人类和猫科动物都发源于非洲,因此早在中新世时期,以恐猫为代表的猫科猛兽,常常会猎杀史前人类。

随着环境的变迁,剑齿虎家族并不能长久地统治地球。在非洲,具体表现为:干旱的气候将大片雨林植被挥霍殆尽,绝对依赖热带植物的草食类动物大量灭绝,恐象、西瓦兽、佩罗牛、壮疣猪等大型动物在中新世后期悉数绝迹。与此同时,以它们为食的锯齿虎、巨颏虎、硕鬣狗等猛兽由于拙于追逐轻巧敏捷的中小型猎物,加上平原地貌不适合伏击巡猎,也先后淡出了生态舞台,甚至人类祖先的天敌——恐猫也未能幸免。

以恐猫为代表的剑齿虎家族和硕鬣狗的逐渐灭绝,让非洲的食肉猛兽之间的竞争骤然减弱了许多,化石狮的后裔——现代非洲狮开始崛起,曾经并不占据核心生态位的斑鬣狗、花豹、猎豹和花斑野犬,也紧随非洲狮之后,成为今天非洲草原上著名的“猛兽五巨头”。

食草动物的数量也随着恐象等“植食者”的消失,有了更广阔的繁殖空间,野牛、斑马、长颈鹿、非洲象以及各种大中小型的羚羊遍布草原,加上土狼、胡狼、棕鬣狗等食腐动物,它们与“猛兽五巨头”共同构成了现代非洲的生态格局。

灵长类动物的天敌逐渐灭绝,它们的生存机会随之增多。草原上的东非狒狒和高原上的狮尾狒都是其中的翘楚,类人猿中,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虽然最终隐退雨林,但顽强的南方古猿在恐猫绝迹后继续在草原上探索着,直到更新世来临后进化成“猿人”,并迈出了走出非洲的第一步。

可以说,剑齿虎家族在非洲的退出,是令非洲成为人类文明发源地的一个重要前提。2. 走出非洲

在距今约180万年前的更新世开端,当剑齿虎和化石狮逐渐于非洲大陆消亡后,南方古猿终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古猿们在非洲草原上迁延日久,逐渐进化成四类成员,分别是能人、匠人、卢尔多夫人和直立人。随着脑容量的扩展,从猿到人依靠“智慧”,已经脱离了“古猿”的形态,进入到“猿人”的发展阶段。

能人和匠人可以打造简单的石器工具,猎取少数小型动物,但他们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由于尚不具备完全的劳动能力,能人和匠人还是保留了猿猴类的某些特征,不过,他们已经有了“走出非洲,穿行世界”的勇气。

直立人几乎与卢尔多夫人同时出现,他们的起步不比匠人早,但进化得却更为成功。他们打造出的石器工具更为精良,而且还能制出薄刃石斧,并学会了使用火来烧烤食物,取暖御寒。

直立人不但敢袭击羚羊等大型动物,也敢于集群后在猎豹、花豹等中型猛兽口中夺食。武器的精良,让直立人的智力水平大大提升,发展到更新世中期,他们的脑容量超过1100毫升,甚至诞生了最原始的音节性语言。

距今约170万年前,大批直立人从西奈半岛进入亚洲,成为很多不同的猿人亚种,其中停留在中国繁衍生息的,就成了后来的元谋人,此外还有印尼的爪哇人等。

经过百万年的进化,中国境内又有了北京人、蓝田人等新人种。北京人使用天然火,而且肉食在他们的饮食中已占了较大比例。他们打造石器捕杀各种食草动物,以肿骨鹿和梅花鹿为主。他们还能依靠武器、火苗和群居优势,抵抗洞鬣狗、杨氏虎等敌害的偷袭。虽然北京人的平均寿命很短,但他们却在地球上繁衍了50万年之久,直到20万年前才渐次消失。

匠人的“出非洲之旅”不如直立人成功,不过留在非洲的匠人在进化上越来越成功。他们在90万年前进化成了前人,脑容量超过1000毫升,牙齿结构和现代人如出一辙。

在北京人即将走向衰亡的同一时间,非洲大陆上又出现了新的人种——现代智人,他们迅速取代了前人的生态位。

现代智人的脑容量高达1500毫升,他们正准备再度“走出非洲”,不过7万年前的一次天灾,让他们险些遭受灭顶之灾。印尼多巴超级火山爆发,火山灰弥漫到大气层中近3000立方千米,整个地球进入长达近一个世纪的“迷雾”阶段。

在非洲,现代智人和恐龙几乎同样悲壮。空气变得清透之后,只有南非海岸处的极少数现代智人存活了下来。他们用海边的鱼虾、贝类充饥,随后依靠仅存的部落生息繁衍,不但恢复了先前的大族群格局,而且还将继续“走出非洲”。

或许海鲜和淡水生物的确有助于增长智慧,数十代现代智人在习惯食用海洋肉类后,早期的发明层出迭见,所打造的石器早已弃置不用,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杀伤力的石制矛尖和投矛器。现代智人还会用鸵鸟蛋壳和内壳制造工艺品。

5万年前,现代智人走向亚洲和欧洲,其中进入亚洲的一支来到中国境内,在1.8万年前进化为山顶洞人。他们的生存比北京人进步了许多,已经能够使用人工火。除了使用打造石器外,他们也懂得磨针和钻孔技术,所猎取的猎物也不再局限于中小型有蹄类,还有鱼虾和贝类。

随着生产力和语言加工能力的增强,山顶洞人进入了氏族公社时代,为华夏文明开辟了宝贵的源头。

亚洲现代智人的另一支,在更新世末期的1万年前,踏过白令海峡的冰桥,来到西半球的美洲大陆,也在不经意间改变了美洲的生态格局。同时,他们在短面熊、刃齿虎和恐狼等猛兽霸主全部灭绝后迅速壮大,从奥尔梅克文明起步,非但开创了囊括玛雅、阿兹特克、印加等印第安文明的千年佳话,还辟生了少许荒诞不经的争议性言论,例如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史前的中国人等。

与此同时,进入欧洲的现代智人,成功排挤了欧洲的土著人种——尼安德特人,虽然两大人种偶然有混血交配的迹象,但始终以竞争和杀伐为主旋律。

尼安德特人诞生在30万年前,得益于寒冷的气候和洞狮、洞熊、洞鬣狗的时刻威胁,他们身体强壮、肌肉发达、性情凶猛,以肉食为主。他们的脑容量最高可达1700毫升,在音乐、美术方面也颇有天赋,但他们大脑中控制交际的前额叶较弱,喉咙结构也很不完美,这就限制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交能力,加之他们一直使用原始的石器,部落之间没有互动交流和工艺品的交换,尽管武力占优势,却始终敌不过现代智人。

无疑,现代智人成了“走出非洲”这幕史前大戏中的主角。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也正是聪慧执着的现代智人。现代智人在各处大陆安家落户,原始社会随之进入尾声,氏族公社和奴隶社会相继兴起,并逐渐诞生了“国家”的雏形,其中以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大河流域人类发展的节奏最快。3. 埃及的权力更迭及金字塔

河流密集的地方,通常都会成为文明的摇篮。非洲中部高原的尼罗河,大概就是如此。尼罗河全长667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素有“非洲河流之父”的美称。她带给非洲的不只是丰沛的灌溉资源,还有最早的古埃及文明。

大约在公元前5000多年,最早的一批埃及先民定居在尼罗河的中下游地区。这里不但有适合种植谷物等庄稼的河床,而且在现今开罗一带,还有浑然天成的三角洲,非常适合建造城市。

埃及先民看中了这里的地理环境,而尼罗河中下游地区丰富的农产品也很快满足了他们的生存需求。

公元前4000年左右,一些部落陆续出现,它们以城市为中心,加上附近的一些村落,逐渐形成了“州”的规模。

尼罗河沿岸有40多个州,每一个州都有独立的军队、旗帜,也有各自崇拜的神灵和精神文化。文化意识一旦有所不同,必然引发军事冲突。经过一番激战和兼并,40多个州剩下了两大政权组织,一个是南部的上埃及,一个北部的下埃及。

上埃及以神鹰为图腾,以白百合为国徽,国王的王冠呈白色;下埃及以蛇王为图腾,以蜜蜂为国徽,国王的王冠呈红色。两个组织有了元首、行政组织和军事机构,已经可以称作“国家”了。

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出现了一位雄心勃勃的君主——美尼斯,他励精图治,率领精锐劲旅征讨并打败了下埃及的军队,统一了尼罗河流域。为了纪念重创下埃及军队的胜利,美尼斯将主战场建造成一座城市,称为“白城”。两个世纪后,“白城”更名为孟菲斯,这就是后来古埃及王国的都城。

除了扩建城市外,美尼斯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体改革:他宣布君主称“法老”,总揽一切军政大权,大臣和官兵们以亲吻法老脚下的土地为叩拜仪式。美尼斯是专制政治的鼻祖,他对臣子们要求严格,但在民生措施上则显得较为宽容。他允许下埃及的百姓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他在巡游下埃及的时候,也会用红色王冠替换白色王冠,表示对前朝的尊重。美尼斯统一了埃及,也赢得了尼罗河流域所有百姓的拥戴。

不过,美尼斯死后,古埃及的政局却因失去靠山而逐渐混乱。2000多年来,30多个王朝先后涌现,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亚述帝国也时常趁乱侵扰。

公元前7世纪,后起之秀的波斯、希腊、马其顿等军事强国都曾征服过风雨飘摇的古埃及,最后在公元前30年,古埃及被古罗马帝国吞并。

国运不济,幸而古埃及法老们留下了影响后世极其深远的文化遗产。在众多遗产中,以金字塔最为引人注目。

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金字塔的传说和历史由来已久。在古埃及,不论是法老还是平民百姓,死后都要埋葬在金字塔内。当然,法老作为一国之君,他永久居住的金字塔比普通百姓的高大、奢华许多。

金字塔,在古埃及被称作“马斯塔巴”;在中国人看来,由于其外形酷像汉字里的“金”字,因而被习惯地称为“金字塔”。开创这种厚葬仪式的是第三王朝的法老杰赛尔。杰赛尔死后,大臣们用埃及特有的浸泡技术,将他的尸体做成了具有古埃及特色的“木乃伊”,随后将“木乃伊”抬进“马斯塔巴”之内。杰赛尔以后,各代法老纷纷如法炮制,很快,兴建金字塔蔚然成风。其中,以第四王朝的胡夫法老的金字塔最为奢华。

尽管遭受数千年的风雨侵蚀,胡夫金字塔仍然保持了近140米的高度,在1889年法国埃菲尔铁塔出现前,胡夫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胡夫金字塔的底部呈正方形,边长230米左右,坚如磐石的墙壁刀枪不入,至今也不能用利器损其分毫。

胡夫有自己的金字塔,他的儿子哈夫拉也不例外。与其父不同的是,哈夫拉的金字塔附近还雕刻着一座“狮身人面像”,据说与古希腊神话中的怪兽斯芬克斯十分相似。

在非洲,由于锯齿虎、巨颏虎和恐猫的灭绝,化石狮的后裔——现代非洲狮成为非洲生态中的百兽之王,自然而然地,图腾意识浓厚的古埃及人也就将狮子视为护灵的祥瑞之兽。狮身人面像是狮子的身体上连着哈夫拉的头像,整个雕像长约57米,高约20米,4000多年来依然如初。

第六王朝以后的埃及,法老政治作为的下降和政局的混乱,导致民生不稳,逐渐有了盗墓这种非法勾当,越来越多的“木乃伊”被拖出来换取粮食和蔬菜,金字塔的兴建声势也渐渐不如以往。而胡夫父子留下的两座金字塔和一座狮身人面像,便成为古埃及文明的永恒见证。4. 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

非洲以尼罗河为轴心,拥有了值得自豪的古埃及文明。而在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诞生了举世瞩目的古巴比伦文明。

所谓的“两河流域”,即西亚地区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在横贯西亚、北非的大片土地上,有一片丰饶的“新月沃土”,她包括今西亚、北非地区以及两河流域在内的整片肥沃土地,还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古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由于其形状像一弯新月,故有此称呼。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堪称“新月沃土”上的“双璧”。

两河流域的文明起点略晚于古埃及,大致可追溯至公元前2006年。这一年,闪米特人部族中的一支——阿摩利人向丰美富饶的两河流域进军,原居住在此的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的乌尔第王朝被推翻。阿摩利人在此安家落户,标志着巴比伦时代的开始。

阿摩利人在两河流域不断探索政体改革和经济建设,直到公元前1894年,他们以幼发拉底河畔巴比伦城为国都,建立起巴比伦王国。那时的美索不达米亚,普遍被称为“巴比伦尼亚”,此后生活在王国境内的居民,随之被称为“巴比伦人”。

古巴比伦王国的版图与今天的伊拉克大致相仿。由于生活在这里的苏美尔人最早创造了楔形文字,使得巴比伦的文明发展进度略快于古埃及,文化交流助推了经济体制的稳重,并从根本上保证了政权建设的相对稳定,其杀伐频率远不能和古埃及相比。巴比伦的稳定,有赖于繁荣的文化,还得益于有为的君主。

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成为巴比伦国王,这是第三王朝的第六位君主。他在位的40年间,励精图治,关注生产,尤其注重法制建设。有为的汉谟拉比,让巴比伦的国力日渐强盛。

汉谟拉比对后世最大的贡献,就是留下了一部刻在石柱上的法典,即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共计282条,刻在柱子上的共有3500多行,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囊括了经济法、婚姻继承法、行政法、民法、商法以及奴隶法等多重领域,较为全面,其代表了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虽然法规健全,具有强制性和有效性,但对奴隶不免过于苛刻,他们完全没有自由平民的权利和利益。

古巴比伦王国分为古巴比伦和新巴比伦两个时代。古巴比伦包括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建立的第一王朝、第二王朝,以汉谟拉比为荣耀的第三王朝,还有后来建立的第四王朝。第四王朝在公元前729年被亚述帝国所灭。自此,新巴比伦王国的历史在两河流域拉开了序幕。

早在公元前1000年,闪米特人的另一支——迦勒底人,就逐渐迁移到两河流域的南部安家落户。经过370多年的发展,这里的迦勒底部族诞生了一位能力过人的领袖,这就是那波帕拉萨尔。此时的古巴比伦已被亚述所灭多年,不过趁着亚述也陷入了内乱的境地,那波帕拉萨尔组织迦勒底人,逐渐取代了巴比伦的统治地位。公元前626年,那波帕拉萨尔自立为巴比伦新王,开启了新巴比伦王国时代。

那波帕拉萨尔掌管新巴比伦的军政大权以后,向米底王国抛出橄榄枝,两家结成军事同盟,开始反击亚述帝国。

公元前612年,两国联军击溃了亚述帝国,并瓜分了其一切。在亚述帝国的疆域中,新巴比伦王国分到了包括两河流域的南部、腓尼基、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大部分国土。由于新巴比伦王国以迦勒底部族为核心,因此新巴比伦王国也被称为迦勒底王国。

那波帕拉萨尔借助征战和统一,为继承人奠定了良好的统治基础,迦勒底王国在后来的一位新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统治下,经济愈发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新巴比伦的统治进入了空前的盛世时期。

但好景不长,后崛起的波斯帝国向其发难,并在公元前538年将其吞并。自此,巴比伦的时代走向终结,波斯帝国迎来了黄金时代。5.古印度:佛教的胜利

追溯古代印度的文明,应最先从“吠陀时代”算起。在梵语中,“吠陀”即“智慧”,其开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吠陀文化的主人公是来自次大陆外的白种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意为“高贵的人”,他们早在公元前15世纪就游荡在俄罗斯南部和中亚的平原地带,经过数百年的辗转,他们当中有的去了小亚细亚,有的走入伊朗高原和阿富汗平原,但经由中东地区的这支,最终还是进入印度半岛,征服了当地的土著居民。雅利安人的入侵,加剧了种族之间的不平等,却也为印度文明提供了助力。

这一时代的印度,主要存在于以《梨俱吠陀》为主的四部吠陀中,它们统称为《吠陀本集》,其余三部分别为《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据史料记载,雅利安人的入侵,改变了印度地区的生产机制,促进了当地的繁荣,使其社会结构也趋于稳定,但这种稳定却是以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为前提的,这种制度在印度历史上延续千年,始终阻碍着印度社会的进步。

雅利安人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统治地位,结合当时流行的婆罗门教中的些许教义,宣称造物主梵天用嘴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臂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由此印度社会理应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主要包括祭司阶层,掌控最高的神权,为第一等级;刹帝利即国王、文武大臣和武士官兵,他们掌控世俗权力,为第二等级;吠舍即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等自由劳动者,他们的职责是为国家创造物质价值,供养一、二等级,为第三等级;首陀罗,即没有任何自由权利的奴隶,为第四等级。

奴隶之下,还有种姓外的贱民阶层,他们的处境比奴隶更悲惨,不但没有任何权利和尊严,甚至连想成为工具的机会都没有。

有压迫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反抗。公元前6世纪,在今尼泊尔境内的一个名叫迦毗罗卫的小国家的蓝毗尼花园中,一个极不平凡的生命降临世间,这一天正是公元前565年的农历四月初八。

这个呱呱坠地的男娃正是当朝国王的儿子,名为乔达摩·悉达多,也就是后来佛教的创始人。

悉达多自幼在外婆家长大,成年后能文善武,深得父王的喜爱,不但封他为“转轮王”,还亲自为他选择娇妻,主持婚礼。悉达多在婚后一年生下一个儿子。在常人眼中,这位太子的人生已经很成功了。

然而,悉达多并不喜欢权势,他更多地关注民间疾苦。种姓制度的压制,不但让农民的生产负担日趋沉重,连作为刹帝利阶层的自己,也无法摆脱来自婆罗门神权阶层的控制。年轻有为又已娶妻生子的他,受到民间的尚在萌芽阶段的沙门思潮的影响,决定放弃王宫中的奢华生活,出家修道,以襄助世人摆脱疾苦。

国王坚决不同意儿子的做法,但悉达多去意已决,他还在修行期间就有了“释迦牟尼”的称呼,意思是“释迦族的修道人”。

释迦牟尼在民间奔波6年,苦苦思考,曾数次想要放弃修行,但一次“偶然事件”,成就了他的智慧。在河畔,他几乎要饿死时,恰逢一位牧羊女。她给了释迦牟尼一点吃的,释迦牟尼吃后体力恢复,随后在一棵菩提树下连续思索49天,最终修成正果,成就了一个新的宗教。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以“四谛”和“五蕴”等思想为核心,突出了“生老病死”皆是苦的根源,只有自我修行,放弃抗争,不造恶业,多行善事,才会摆脱地狱的纠缠,转而将死后的灵魂送往极乐世界。

佛教批判性地继承了婆罗门教的轮回学说,但与婆罗门教那种四大种姓前生来世的社会身份永恒不变的观点截然不同。佛教认为,奴隶或平民如果今生善良多修善业,来世也可享受荣华;而婆罗门若是过于骄奢跋扈,来世也会沦为奴隶,甚至永堕地狱而不能超生。

释迦牟尼觉悟后,菩提树也成了佛教体系中的“圣树”,牧羊女的粥饭即今天的“腊八粥”,在中国等东亚国家广为传播。佛教以印度为兴起之地,随后传播到亚洲的其他国家。中国、日本和东南亚诸国,都先后将佛教完成了本土化的改造,促进了佛教文化格局的多元化发展。6. 人文精神与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与她的东方兄弟——古印度走着截然相反的发展道路,虽然和古印度、日本和朝鲜一样,古代中国也曾经历过多神崇拜的漫长岁月,但其特殊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黄河水灾等自然灾难的频发,使得这些山顶洞人的后代在氏族公社时代,逐渐养成了“重实际而黜玄想”的意识形态。

阶级社会产生后,儒家的爱人之道与“仁政”理想,抑或是以改革为动力的法制建设,无不对上古时代的神灵信仰起到了削弱作用。

中国人自诩为“炎黄子孙”,以夏朝为阶级社会的开端,但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在距今约3000年的商朝才出现。在文献记载中,只有商朝才是可以证实的确实存在过的奴隶制王朝。

炎黄二帝合灭蚩尤、大禹治水、“钧台之享”、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孔甲荒诞以及夏桀暴虐等,虽然一直被中国人津津乐道,然而却也只在《尚书》《礼记》等儒家典籍和一些野史记载中略提一二。

商朝立国,少不了对宗教和巫术的信奉,大凡商代之人,不论是行贾、作战还是出行,都习惯占卜,以测吉凶。商纣王的暴政,让这个曾经强盛的王朝失去了箕子、微子和比干三位仁杰之士,最终牧野一战,被周武王重创。周武王是统一华夏的第一个周朝君王,而中国文化中以人文取代巫蛊,也恰是从西周的建立开始的。

周武王之前的周国,只算是西北边陲的一个附属于殷商的小国,但经过后稷、公刘、大明以及文王等多任国王的励精图治,“伊尹摄政”和“武丁中兴”一去不返的商朝,其综合国力逐渐被周国超越。

尽管周文王演练出的以八卦为核心的《周易》,与欧洲的塔罗牌和卢恩符文并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占卜术”,但与后两者不同。以《易经》和《易传》为主干的《周易》,其64种卦象的解说中,更多的是充满主观战斗精神的信息,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国从“潜龙勿用”的附属国时代一直低调隐忍,周文王也有过被商纣王掳掠的经历,但纣王的暴政,最终让有姜子牙辅佐的周武王成了“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九五之尊”。周朝灭商后,开始在全国推行井田制和分封制,自此,中国正式成为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周武王到周幽王的统治年代,是“西周朝”统治期间,西方犬戎族的偷袭,极大地削减了姬氏的江山。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国土范围缩小许多,周王朝领域内的大小诸侯,也开始为争夺霸权而互相残杀。周王无力制止,反而只能依靠其中实力较强的诸侯延续王朝的生命。周平王以后是“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东周时代,战争是主旋律,给民生带来极大创伤;但同时,政局的分裂和正统思想的瓦解,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民间思想的多元化,为社会文化的飞跃提供了竞技平台。

春秋时期,老子和孔子分别创立了道家和儒家学派,及至战国又发展出墨家、法家、兵家和纵横家等多家学派,这些学派拥有各自的开山鼻祖或集大成者,在相互竞争中完善着各自的思想体系。虽然墨家和道家的实力较强,但结束分裂、维护统一,靠的是实用主义色彩更加浓厚的儒家和法家。

战国时期,混乱的格局最终在秦始皇的太阿剑下归于平静,这位来自西陲边缘的君主,有着不可撼动的钢铁意志,而他领导下的秦国子民,从秦穆公时代开始,特别是经历了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日盛。秦人固有的征服欲望、凌人野心以及对宗族礼法等繁文缛节不屑的傲然态度,成了统一政权、封建制殄灭奴隶制的重要客观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以杀伐夺取江山,却将韩非提倡的法家文明推广到了整个中国。虽然秦始皇推行的唯法独尊的单一政策,不利于儒家等其他先进思想的弘扬,但这一政策却让中国杜绝了“政教合一”的治国方略。对宗教的信仰,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后,便彻底让位于尊君亲民的人治理念。

秦朝和以后的所有王朝,虽然一再鼓吹天命意识,但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元首,在百姓心中的至上感是没有哪位术士或教主能撼动的。7.四大文明之外的文明

在公元前的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这四个国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这并不代表留有文明遗迹的仅仅是这四个国家。在同一时代,腓尼基人、亚述人、波斯人以及印第安人遗留的奥尔梅克文明,一样可视为上古时代的璀璨文明。(1)腓尼基人: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埃及法老尼科曾欲探测世界的范围,大臣们对此一筹莫展,不但不知晓世界的轮廓,连非洲的维度都不能厘清。为了讨好法老,测量出非洲的形状和占地面积,大臣们把难题抛给了一个善于航海的民族,这就是腓尼基部族。

法老确信腓尼基人在这方面的天赋,于是公开聘请优秀的腓尼基航海家,在地中海南岸接受法老的筛选。腓尼基的航海精英们对于环行非洲和世界并无充分的把握,但考虑到法老的重金,便应承下来。

历经千难万险,他们最终勉强完成了非洲环绕的探险之旅。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海上航行,充分凸显出腓尼基人的智慧和冒险精神。腓尼基人对世界的贡献,一是字母文字,二是航海探险的精神。(2)亚述帝国:在古巴比伦附近,同样位于底格里斯河的河畔处,有一个起初并不起眼的小国骤然兴起,它就是亚述。

公元前8世纪左右,亚述国的军事力量空前增强,便开始了对外扩张侵略的步伐。公元前732年,亚述在小亚细亚半岛和西亚的其他地区取得了一些战果,占领了其中的大片领土,还时常对北非强国——埃及进行小规模掳掠。这一年,正是亚述国的巅峰之年,其在小亚细亚地区取得初步胜利后,又将叙利亚国作为目标,企图占领该国的都城大马士革。

起初,亚述军队遭遇叙利亚军民的顽强抵抗,但由于其掌握了攻城所需的军事技术,加上国家善于煽动官兵,大马士革最终沦陷。亚述军杀死了大马士革的君主,还将整座城市掳掠一空,带着凯旋的醉意扬长而去。

攻克大马士革,标志着亚述国的军事扩张达到巅峰。随后,它吞并过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甚至一度管辖伊朗高原。不过,在公元前626年,逐步崛起的迦太基人和米底人开始反抗亚述的殖民统治,还联合新巴比伦等国家合力反攻亚述。亚述国的都城尼尼微被多国联军洗劫一空,亚述帝国从此在西亚版图上彻底消失。(3)波斯帝国:伊朗高原上的波斯王国,在古代也是一个屈指可数的文明国度。当古埃及的国威日趋下降的时候,波斯王国的君主冈比西斯谨遵父亲临终前的嘱咐,率领军队征服了古埃及,随后又征服了新巴比伦王国。但是,国家疆域面积的扩张,带给国君的却只有与日俱增的统治压力。

不久之后,波斯国内的野心家趁乱杀死了冈比西斯,偌大的一个波斯帝国,进入了争权夺利的无休止混乱状态。皇帝与权臣之间的相互倾轧,一度让波斯皇位空虚。在掌权的7位地位最稳固的大臣中,有一个名叫欧塔涅斯的人感受到了政治斗争的压力而率先退出,另一位大流士则以简单拙劣的计谋,顺利赢得了波斯帝国的最高权力。

大流士当了新皇帝后,从公元前520年开始南征北战。在平定国内所有叛乱以后,他被拥戴为“众王之王”,史称大流士一世。他广招军队,制定严格的政治军事制度,甚至连饮食方面,都做出了严格的君臣之分和官民之别。

大流士还规定国家发行新的货币“大流克”。而为了方便吃到爱琴海的海鲜餐,他还特意修建了从爱琴海通往其居住的新巴比伦宫殿的驿道。后来,这条驿道成为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西半段,也是后来苏伊士运河的前身。

大流士是波斯史上伟大的君主,他在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功勋卓著,直到他和儿子薛西斯征讨古希腊惨败而归,波斯帝国才开始衰败。(4)奥尔梅克文明:恐猫和巨颏虎等剑齿虎类成员在非洲的灭绝,让南方古猿有了崛起的空间。然而,巨颏虎的一支迁移到美洲大陆,演化成剑齿虎亚科中最为凶猛的刃齿虎,这又让整个西半球的生物惴惴不安,它们也迎来了剑齿虎王朝最后的辉煌。此外,锯齿虎在美洲也比较繁多。

一时间,美洲大陆上的猛兽竞争的激烈程度,在哺乳动物时代可谓空前绝后。除了刃齿虎、锯齿虎外,还有素以残暴闻名的美洲拟狮、灵敏迅捷的北美猎豹、遍布草原各处的恐狼,而身高两米、体重近一吨的短面熊则是冰河时代的美洲最可怕的猛兽。

如此环境,现代考古学家至今也未能从美洲找到任何土著居民的蛛丝马迹。以剑齿虎为代表的冰河期猛兽在美洲的持续逗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美洲迁入者的发展态势。

直到公元前1万年的全新世时代,大自然将大部分猛兽淘汰,美洲平原上只剩下了棕熊、美洲豹、美洲狮和灰狼等少数猛兽。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中美洲墨西哥湾一带才兴起属于古美洲人的“奥尔梅克”文明。

奥尔梅克人拥有自行拥立的元首和行政长官,以玉米和麝牛为主要食物,他们凭借非凡的智慧创造了自己的象形文字,还创建了独特的历法体系。

奥尔梅克王朝也是一个奴隶制国家,他们可能会杀掉奴隶以完成祭祀和殉葬的社会目的。他们以美洲豹为图腾。

除了频繁的部落战争,奥尔梅克人还有了最早的以橡胶皮球为器材的竞技体育活动。至于遗留下的建筑,以约公元前1200年前竣工的奥尔梅克巨像最为著名。它的挖掘,证明了奥尔梅克文明存在的真实性。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美洲文明的源头,对后期玛雅文明的诞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二章从“两希文明”到古罗马时代1. 雅典与斯巴达

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之外,溯及世界历史的最早文明,当属欧洲的“两希文明”,即古希腊和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创造的灿烂文化。

古希腊人留下的精神遗产,除了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神话故事,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也有所建树,为欧洲文明的飞跃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岛最先涌现出“克里特文明”。文明不断扩展,转移到希腊半岛后,很快演变成“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杂糅一处,并称为“爱琴文明”,因其游弋在爱琴海的沿岸,也有“海洋文明”之称。

这一文明曾饱受多利亚人的摧残,古希腊历史一度沦至“黑暗时代”。不过,随着海洋贸易的逐渐兴盛,古希腊人再度崛起,纷纷在爱琴海和地中海北岸建立大小不等的政权。在众多邦国中,以雅典和斯巴达最为知名。

民主制,并不仅仅属于近现代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一些开明的专制时代,“民主”仍然以一种特殊的政体运作方式呈现,如古印度的“十六国”时代就有半数国家是没有君主的“共和政体”;中国西周王朝也曾因“国人暴动”赶走了暴君,暂时进行“共和行政”;朝鲜的新罗国则以三姓轮流执政的方式把持权柄。但这些“民主”相比于雅典的城邦制度,显然不够成熟。

公元前6世纪以后,古希腊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政治的飞跃,而政治空气的优化先后催生出梭伦和伯里克利两位杰出的政治家。

梭伦年轻的时候以诗赋见长,并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常常以艺术手段在民间广泛传播民族主义的言论。梭伦在30岁那年成为雅典的军事将领,从强邻手中夺回了沦陷多年的出海口萨拉米斯,自此威望大增,很快跻身于雅典执政官的高位。

梭伦利用手中的权力,非但没有倾轧贫苦的百姓,反而通过社会改革,将雅典公民的地位和财富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便没有消除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差别,但经济关系的变动以及选举和公投为主旋律的城邦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却让雅典成为古希腊最强盛的邦国之一,甚至还一度对外殖民,同时也和波斯等军事强国展开角逐。

伯里克利晚于梭伦约100年左右,他从雅典的首席将军做起,有着宽容、仁慈和节俭的美德,因而在国民心中口碑很好。他下令重建被波斯人焚毁的雅典城,注重艺术文化和旅游产业,不惜以重金塑造雅典娜女神的巨型雕像。

伯里克利的雅典时代,经济富庶,政治稳定,工艺、文学和美术等各路精英云集,让雅典迎来了空前的“黄金时代”。

在希腊半岛的200多个国家中,斯巴达是除雅典外名气最大的另一个邦国。和雅典一样,斯巴达的行政区划原则上也保留着森严的城邦体系,但政治氛围与之截然不同。雅典尚民主和哲学,斯巴达则以尚武精神著称。这个位于伯罗奔尼撒地区的国家,以武装奴隶和平民为手段,建立起一支强大的由“希洛人”组成的军团。平民家庭中,男子7岁开始就要参军入伍,在军队中经受严格的训练。即便是可以足不出户的女孩,也要在家中苦练格斗技术,为的只是能够培养出更为强壮的下一代男性。

雅典的柔情似水与斯巴达的刚硬如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雅典对外扩张,无非注重掠夺殖民地的财富;而斯巴达将南部希腊的几乎所有地区全部兼并,是赤裸裸地以毁灭政权、实现统一为最终目的的。

雅典丰厚的国库资源,最终引发斯巴达的垂涎。公元前432年,已经成为“伯罗奔尼撒同盟”盟主的斯巴达对雅典发出通牒,要求伯里克利下台。在遭到雅典政府拒绝后,斯巴达人在第二年便发动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里克利主张抵抗,但此刻的雅典城却遭受鼠疫,伯里克利也因鼠疫撒手西归。雅典内部的主战派领袖在战场上被杀,当政的主和派于公元前421年同斯巴达签订了《尼西亚斯和约》以作城下之盟。

后来的雅典,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又经过几次火并,主战派一度占据上风,并率领军民反击斯巴达,但这种反抗终归昙花一现。公元前404年,斯巴达军队再度围困雅典城,雅典宣布臣服于斯巴达,归入“伯罗奔尼撒同盟”。自此,雅典时代一去不返,古希腊时代的光辉也从此由明转暗。2. “爱智慧”的古希腊智者“哲学”在西方语系中是“爱智慧”的意思,其最初的学问正来自思想活跃、文化昌盛的古希腊时代。

英国思想家罗素的一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西方哲学史》,也正是以古希腊作为哲学发展的起点的。而在古希腊哲学中,“水”又被哲学家们推举为万物的本源。这个命题的首次提出者,正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

泰勒斯是腓尼基名门望族的后代,他的名声不亚于同时代的梭伦,与梭伦同在“七贤”之列。泰勒斯的哲学智慧来源于其庞大的知识体系,他在天文学方面,首次发现小熊星座,第一个预言出日食,甚至还准确测算出了冬至日和夏至日,是现代公共历法的鼻祖;在数学方面,他测算出圆直径上的内接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结论。这些学问结晶集中到哲学中,激发了唯物主义哲学的萌生。泰勒斯敢于论断世界的主创者不是神灵,而是物质,这种物质,正是亦刚亦柔的水。

虽然泰勒斯之后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源应当是火,与泰勒斯的观念截然相反,但二者的观念终究属于早期朴素唯物主义的范畴,对于瓦解荒谬的唯心主义思潮有着积极作用。

赫拉克利特著有《论自然》一书,提出的鲜明观点有“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等,证明了时间的一维性结构。

除了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也是哲学的集大成者,但他在哲学舞台上似乎并不是主角,因为他钻研数学,在数字学、几何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也为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证明出“勾股定理”的存在,在当时的世界上,能够与他相匹敌的几何大家,只有中国的商高。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把雅典治理得井井有条,雅典成为古希腊哲学家的云集之地。随着社交领域的扩大,演讲辩论的口才技巧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以雄辩术、修辞学和早期辩证法为主的古希腊哲学家们,在社会活动中十分出彩,并逐渐拥有了“智慧者”的美称。

在众多哲学家中,普罗泰戈拉或许不是学问最渊博的,但他之所以成名,是因为常和自己的学生因学费纠纷对簿法庭。他的一个名叫欧亚塞卢的学生和他直接将法庭当成了辩论场所,还为此留下了“半费之讼”的一段美谈。

普罗泰戈拉的同乡德谟克利特也是一位出色的哲学家,是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在他的雄辩下,唯物主义哲学得以发扬光大。

不过,在古希腊时代,并非所有的唯心主义学派人士都落于下风,因备受老师喜爱而被收为师门义子的芝诺,被称为“辩证法的创立者”。只不过,他是一个偏唯心的辩证法人士,他提出的“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等四条定理,虽然充满诡辩论的色彩,但其中的辩论之论也足可与中国的“庄惠之辩”相媲美。

可惜,由于他才气过高又长于雄辩,在贵族中得罪了很多人,最终被雅典民主政治的死敌——僭主阶层——用石臼活活打死。

芝诺的死固然悲惨,但后来的一位名气更大的哲学家的死,则充斥着更加无奈的冤屈。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在战场上九死一生,平日酷爱体育锻炼,但在与人起冲突时,却只以雄辩和智慧取胜,即便遭受对手的肢体亵渎,也从不会行凶反扑。在外面的世界,他是“口技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可在家里,他却要忍受凶悍老婆的欺凌。

苏格拉底的哲学智慧超过了同时代几乎所有人物,这除了体现在继承和发展前辈哲人的思想成果外,更在于影响了后世一大批人,渴望理想国的柏拉图就是其中之一。

苏格拉底的门生众多,其中一个名叫克利提阿斯的人成为“三十僭主”的头目。苏格拉底无视自己的前途,常常站出来批评这位学生的种种不义之举。这位“三十僭主”的头目最终令这位原本值得尊敬的老师身陷囹圄。“三十僭主”不得人心的统治终被推翻,苏格拉底却没能重见天日。重掌政权的民主政客认为他是克利提阿斯的老师,认为他与僭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怜的苏格拉底没有死在独裁者手中,反而被民主派政治领袖判处了死刑。

其实,以苏格拉底的智慧,他完全可以逃走,但他终生恪守法律,逃走无异于抗拒法律,于是他以“从容就义”的方式,完成了最后一次对民主法制的捍卫。

苏格拉底之死,是古希腊哲学的重大损失,也反映出政治斗争的黑暗与肮脏。以至于他的学生柏拉图不敢面对现实,只是希望能够有一个理想国,来拯救自己和全部受苦的人类。

数百年后,古希腊哲学史上又出现了一座巅峰,他就是高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大学者亚里士多德。他提出了“形而上学”观念,虽然与科学辩证法相悖,但在当时的确极大地助推了唯物主义哲学的进步与发展。“实体论”的第一性与第二性之争、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等均出自他的思想体系。

亚里士多德著有大量思想论著,如《诗学》《政治学》《物理学》等,他是继苏格拉底之后,古希腊哲学的又一面光辉旗帜。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社会科学家,几乎对每个学科都有贡献。

公元前322年,62岁的他因病而逝。与芝诺和苏格拉底相比,他的结局显然更好些。3. 希波战争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组织军队进攻古希腊,掀起了史上著名的“希波战争”。不过,此次波斯军队出师不利,因飓风损失2万波斯官兵。波斯海军的崩溃,让陆军顿感独木难支,大流士的此次侵略计划因而遗憾地以失败告终。

第二年,大流士一世分别派遣两位使者前往古希腊最强盛的两个邦国——雅典和斯巴达,要求古希腊投降。两个邦国很有骨气地拒绝了大流士的无理要求,还用各自的方式处死了两位叫嚣的使者。

公元前490年,愤怒中的大流士一世马上向古希腊发兵,大军横渡爱琴海,在雅典城外的马拉松平原登陆。危在旦夕的雅典只得向斯巴达求援,派遣善于长跑的斐力庇第斯尽快到斯巴达,告诉他们敌军来袭的消息。

斐力庇第斯日夜兼程200千米,赶到斯巴达,可斯巴达人却信奉宗法中非月圆不能出兵的旧俗,错过了两军夹攻、里应外合便可击破波斯大军的良机。

失去友军的雅典人并不气馁,军队、平民和奴隶空前团结,在马拉松平原上誓死保卫国土。雅典军事将领米太亚得善于用兵,他施用诱敌深入和拉长战线的战术,让波斯军队不觉中计,很快就扭转了被动防守的局势。古希腊军民乘胜追击,最终马拉松战役以波斯人的撤退而告终。

战争胜利,米太亚得急于向上汇报,长跑健将斐力庇第斯再度发挥了自身优势。可是,他跑回雅典城的时候,却因过度劳累而猝然离世。

马拉松战役,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中,古希腊对波斯的首次重大胜利。最终获胜,固然得益于米太亚得的英明指挥,但大家对冒死汇报战果的跑步英雄斐力庇第斯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1896年,雅典人在业已盛行的国际运动项目——奥林匹克的赛场上,特意增加了“马拉松长跑”这一新的比赛项目,以纪念这位充满“奥运精神”的奔跑英雄。

大流士一世带着未竟的宏图伟业离开了人间,他的继承人薛西斯一世立志完成父亲的遗愿。马拉松战役结束的10年后,即公元前480年,薛西斯动员了波斯全国号称不少于50万的大军,发誓还要和古希腊决一死战。

薛西斯的雄略远不及他父亲,但此次用兵的规模却远超过10年前的那一次。一贯喜欢内部争斗的古希腊诸邦面临波斯大军压境,罕见地团结起来,30多个邦国组成了牢固的军事同盟,斯巴达国王亲自指挥盟军反击薛西斯一世的疯狂进攻。

薛西斯一世渡海成功后席卷希腊北部,随后在一处名为“温泉关”的隘口安营扎寨。薛西斯一世清楚,希腊人此刻正沉溺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热闹中,他还幻想着他们能够防务松懈。可是他做梦都没想到,身为盟主的斯巴达国王竟然亲自带着300名斯巴达敢死战士,还有几千名雅典及其他邦国的守军,在温泉关附近严阵以待,这让急于求胜的薛西斯一世大失所望。

薛西斯一世带来的波斯官兵有几十万,数千希腊守军看似不算什么,可温泉关却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天然隘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薛西斯一世的疯狂进攻,除了让大批波斯战士白白赔上了性命外,居然一无所获。

强攻不能得逞,薛西斯一世采用前后夹击的办法,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在希腊叛徒的指引下从关后偷袭,迅速占领了山谷高地。古希腊军队眼见大势已去,无心再战,但国王和他的300名战士毫无退却之意,他们发誓要与温泉关共存亡。与他们同有此念的还有700位塞斯比亚城邦的战士。

虽然温泉关只剩下1000人,但斯巴达国王的血性和意志还是让薛西斯一世的优势兵力吃尽了苦头。杀死区区1000官兵并占领全关,竟然付出了近3万波斯官兵的性命。虽然战局对古希腊不利,但温泉关的这场血战,使得波斯的进军速度一度停滞,为古希腊军民最后的防御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尽管后来薛西斯一世指挥陆军在古希腊国土上频频获胜,但聪明的古希腊人很快将战斗的重点转移到海战上。海军将领地米斯托克利指挥古希腊军民英勇作战,在雅典南部的萨拉米斯港湾全力出击,袭击这里占尽优势的波斯船队。

萨拉米斯海战的大获全胜,极大鼓舞了古希腊官兵的士气。薛西斯一世的海军损失重大,侵入古希腊的陆军也意味着马上失去后勤支援,于是好战的他也对这场希波战争没了信心。

萨拉米斯海战是希波战争的转折点,此后古希腊人彻底掌控了进攻的主动权,波斯军队节节败退,薛西斯一世只好带领残兵败将退守小亚细亚半岛。

公元前449年,古希腊在塞浦路斯岛重创波斯,迫使波斯停战求和,希波战争最终以古希腊的辉煌胜利而告终。4. 古希伯来人

犹太人是欧洲较有争议的一个民族,他们长久地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虽有千年的历史,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以色列;虽然他们头脑聪明,富于创造性,在欧洲却常常遭到其他民族的歧视和迫害。

虽然如此,古希伯来(希伯来人是犹太人的祖先)仍与古希腊一同构成了“两希文明”,并被视为西方文化的源头。

根据《圣经》的记载,挪亚从洪水消退后走出方舟,在人间重新传宗接代。其中,他的长子闪的后代,便被称为“闪米特族”。

在历史上的闪米特族中,有一支名叫希伯来的部落,在公元前1700年悄然崛起。族长的名字叫以色列,他带领全族人迁居富饶的埃及。而在此之前,他们曾经千方百计地进入“新月沃土”这个传说中遍地牛奶和蜂蜜的天堂。他们在争夺土地的过程中曾是胜利者,但很快被后来的迦南人取代。

以色列首领和他的族民在埃及生活了400多年,厄运很快再度降临。为了满足埃及法老的好大喜功,希伯来人纷纷被抓到王朝内部充当苦力,每天开山挖石,十分辛苦。后来埃及衰败,遭遇四面八方的入侵,希伯来人不得不再度迁徙。新首领摩西带着全族四处流浪,虽然风餐露宿,却终究让族人免于被奴役。摩西后来被尊奉为犹太教的创始人。

摩西去世后,他的接班人约书亚得到了他的宝贵遗产:希伯来人在流浪中养成了耐于吃苦和刚毅顽强的性格,并且组织纪律日趋严密,如果重返当年的“新月沃土”,未必会输给迦南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希伯来人跨过约旦河,在巴勒斯坦等地逐渐定居下来。

可是,习惯了随遇而安的希伯来人,虽然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却没能从自由闲散的生活节奏中解脱出来。进入沃土后,他们既没有建立统一的政权,也没有像样的国家机器,所以虽说反客为主,却仍是部落林立,以以色列和犹太为首的两大部落最为知名。虽然不同部落之间的斗争并不激烈,可依旧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

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后,希伯来人历经力士参孙、扫罗王、大卫等有为领袖的统治,其中以大卫的贡献最大。他是流寇出身,却善于带兵,结束了希伯来部落的分裂局面,建立起基本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此后,“来自彼岸”的“希伯来人”被叫作“犹太人”。

此外,他还在公元前1000年肃清了外族入侵的敌人,几年后又从老对手迦南人手中抢来了一个不一般的城市——耶路撒冷。这座象征和平的城市,便是后来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共同膜拜的“圣城”。

大卫是犹太史上的创业者,他的儿子所罗门则是成功的守业人,子承父业,很快将以色列-犹太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5. “前恺撒时代”的罗马

继古希腊之后的古罗马帝国,是欧洲和世界历史上又一政治和文化的奇迹。谈到古罗马帝国,还有一段关于“狼图腾”的传说,即人们耳熟能详的两兄弟在母狼的喂养下存活下来,长大成人后建设罗马城的传奇故事。王国建立后,这个新国家即以哥哥的名字“罗马”命名。

与古希腊的“海洋”气质截然不同,古罗马是地地道道的“大陆”形态,虽然早年也以尚武著称,但随着对土地的依赖性逐渐增强,罗马居民安土重迁的思想开始根深蒂固。而以农业为立国为本的经济形态,往往是专制政治形成的温床。

公元前6世纪,罗马出现了两位专制独裁的暴君,他们的倒行逆施引发了百姓的不满,结果他们被逐出王国的管理体制之外。暴君被赶走后,罗马居民决定不再设立君主,以早期的“共和”政体代之。执政官的体制就这样宣告生成。大家用执政官的名字纪年,任期一般为1年左右,采用普通公民民主选举制度。

一个名叫鲁奇的人最早出任执政官,他在执政期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拥戴,他也是推翻暴君统治的革命领袖。但鲁奇的两个儿子很不争气,他们眼见无法通过“世袭”接替父亲的权力,竟然与暴君的余党联合,阴谋推翻共和政体。

鲁奇很快粉碎了这场阴谋,也随之得出这样的结论:民主共和只适合百姓,对于妄图颠覆政权的敌人,必须以专政来打击。于是他为了惩治罪犯,专门准备了一种“束棒”,作为对罪犯行刑的工具。这种武器,是夹带斧头的一种铁棒,罗马语系中叫作“法西斯”。棒身用来打击肉体,斧头则用来砍下头颅。鲁奇用这种武器,杀死了谋逆的两个儿子。

鲁奇的举动令人赞叹,而“法西斯”的威力和暴虐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成为“专制独裁”的代称。20世纪以后,意大利的首都罗马最早成立了法西斯政党,党魁墨索里尼以此为平台,迈出了“让世界发抖”的第一步。

恺撒之前的罗马,虽然在政体上有些民主作风,但其国体仍是奴隶制,除了豢养大批奴隶之外,古罗马人也热衷于对外扩张。版图的扩大,意味着涉外战俘的增多,同时也意味着奴隶的增多。然而,奴隶阶层的壮大必然会导致起义。

公元前1世纪,有一个叫斯巴达克斯的外族奴隶首领发动起义,险些推翻了罗马人的统治。罗马政权随着历史的发展越发不稳,这就更需要一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君王出现,以延续罗马的政治寿命。6. 宽容的独裁者

罗马最光辉的时代,便是恺撒大帝南征北战的时代。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出身于古罗马的名门望族,自幼以成绩优异、文采斐然、口若悬河著称,他少年时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宁可在一个村落中当第一,也不愿意在罗马城内当第二。”这种豪情与霸气,使得古罗马从一个松散的共和体制,逐步变成了“帝国”。

恺撒初入政坛,便敢于指控罗马权力阶层徇私舞弊。此刻的罗马,早已不再如同鲁奇时代那般开明公正了,处处散发着腐朽和崩溃的气息。恺撒立志挽救危局,他联合朝中的两位军事能人庞培和克拉苏,组成“三头执政”,共同维系罗马政局。

恺撒为了进一步巩固同盟关系,让庞培成为自己的女婿。有了这两个人的支持,恺撒在公元前59年当上了罗马的执政官,并在一年后又做了高卢行省的总督。

那时,古罗马与欧洲北部崛起的高卢部族激战惨烈,高卢人富于浪漫,可打起仗来却也丝毫不含糊,曾给予罗马重创。直到恺撒上任后,对高卢作战的被动局面才得以扭转,他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逐渐击溃了高卢,占领其800多座城市,杀死和俘获战俘200多万人。高卢沦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单位。

征服高卢以后,恺撒厉兵秣马,跨越英吉利海峡、远征不列颠群岛,对那里仍处于蛮荒生存状态的苏格兰人发动猛烈进攻。恺撒的赫赫战功开始让庞培感到不安,特别是克拉苏在远征波斯的战场上身亡以后,他开始对恺撒有所防范,曾经牢固的军事同盟开始出现裂痕。

庞培为了削弱恺撒的兵权,在罗马颁布法律,要求他回返,却不料恺撒居然带着高卢的大部分军队“杀”回了罗马。未曾防备的庞培才知道自己低估了恺撒,只好四处奔逃。

庞培先后逃往希腊和埃及,恺撒的军队始终对其穷追不舍。埃及法老为了与恺撒交好,遂将庞培杀死,然后将其头颅和戒指交给了恺撒。

铲除了权力的竞争者,恺撒在罗马如日中天,成为古罗马的最高领导者,控制了整个亚平宁半岛。

在追赶庞培至埃及的过程中,恺撒与法老的姐姐一见钟情,于是将其接回自己的住处,两人喜结连理,生下了他一生中唯一的儿子。

庞培死了,他的死党并不服软,一部分叛军在小亚细亚袭击恺撒,恺撒仅用5天时间就平定了这场叛乱。他在呈给元老院的报捷文书中只用了三个拉丁文词语:“veni,vidi,vici”,意思是“我来,我见,我征服”,恺撒的辉煌胜利,在历史上留下了“三V文书”的佳话。

在古罗马建国的初期,虽然执政官是最高行政长官,但人民大会和元老院作为立法机关和监督机关,一直成为执政官权力运作的掣肘。恺撒通过南征北战,个人势力和威望已经达到顶峰,人民大会和元老院都无法控制他。他们被迫授予恺撒“大将军”“罗马国父”等终身荣誉头衔。此外,恺撒还能直接参与法律和制度的修订。他成为罗马共和国的军事独裁者,鲁奇时代的民主作风,在他脚下被踏成灰烬。

不过,恺撒没有堕落成为所欲为的昏暴之徒,他反而借助手中的权力,对古罗马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如在元老院中增加市民阶层的席位、提升底层商人话语权,给予被征服和被虐待的高卢、犹太等民族一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遏制税务官员对百姓的过分压榨,同时改革总督制度,削弱元老院的权势。

恺撒对世界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还在于对历法的改革。他邀请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制定出罗马历法,这就是儒略历,即今天通用的以公元纪年为主线的“公历”的前身。

恺撒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在有生之年完成了《内战记》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