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4 19:00:22

点击下载

作者:萧枫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试读:

序言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中、小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必须适应现代竞争激烈和交际广泛的社会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维、修养等内在素质铸造方面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才能方面也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有这样的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成熟、长大,将来才可以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样,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具有永久的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也是培养人文素质,养成优雅风度,形成高尚思想品格的好教材。这些世界文学名著,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世界名著,非常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有利于青少年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这样就可以早日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本书按照语文新课标指定阅读书目进行了精选,集中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我们考虑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而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又是卷帙浩繁,不便于中、小学生阅读,我们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并在每一作品前加入

导读

部分,介绍作者生平、成书的时代背景,指明此书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深入浅出,使之尽量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尽量适合少年儿童阅读,这就便于广大中、小学生轻松阅读和理解吸收了。

我们知道,文字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同一种思想,可以有不同的文字表达方式,只有高度文学素养的人,才能完整准确地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而要做到这一点,不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是做不到的。所以语文教学,不仅是多认字,会组词,能造句,会写文章,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从世界名著中得到熏陶,受到教益。要做到这些,光靠课本和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

这就是我们出版本书的初衷。本书选材严谨,取舍得当,对学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教师教学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和收藏。导读

本书是众多名人励志故事的荟萃,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无数名人的奋斗的故事。

志,就是心愿所往。本义是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读不懂,学不精;也读不腻,学不腻。

励志就是奋发图强,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有“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构建着一定社会的文化形态。故事并不是一种文体,它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他对于研究历史上文化的传播与分布具有很大作用。用一句话概括来讲,故事,就是以前的事,这个事可能是真实的事,也可能是虚构的事。

励志故事,就是能激励人心,催人上进的故事。它能告诉我们很多的人生哲理,更能激发我们的人生追求。聪明的人永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借鉴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都能让我们事半功倍。从故事中获得人生的道理和智慧,是一件再聪明不过的事。

古人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从古人的励志故事中,我们能够熟悉历史,认识人物,懂得道理,明白人生。故事教育我们,我们跟着故事成长;故事激励我们,我们读着故事奋斗;故事警醒我们,我们想着故事自省。

这本众多砺志故事的汇编,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商鞅、韩信、陈胜、王充、鉴真、欧阳修、范仲淹、顾炎武、曹雪芹、贾岛、陆游等等,一系列响亮的名字,他们其实是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可是他们是人生的强者,我们的楷模。我们之所以敬仰他们,就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志向而勇敢前进。这里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渔夫,野丫头,小伙计,俄罗斯小姑娘,浪子等,甚至还有小乌龟,小老鼠,小百灵,金鱼,骆驼,蜗牛,猪这些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但同样值得我们去阅读,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学习。

励志故事就像一幅画卷,把一些干巴巴的道理加以润色,融入故事之中,让我们读起来不那么艰难。励志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是课外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理想志向

陈胜立鸿鹄之志

秦朝末年,陈胜和吴广一起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

陈胜即陈涉,年轻时终年像牛马一样在地里干活,有一次他和几个雇工谈起对当时统治者的仇恨时说:“将来如果我们中间谁富贵了,可不要忘了穷哥们!”

有个伙伴听了冷笑道:“我们现在穷成这个样子,靠给人家当雇工过活,哪会有什么富贵呀?”

陈涉叹口气说:“小小的燕子和麻雀怎能知道鸿鹄的雄心壮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燕雀,指燕子和麻雀,比起天鹅(鸿鹄)来,燕雀当然渺小得多啦。

后来陈涉终于领导反抗暴秦的起义。这次起义最后虽然失败了,可是在它的影响和推动下,各地群众纷纷举起起义的旗帜,终于消灭了秦王朝。陈胜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心得·启迪陈胜的杰出之处,就在于他率先看到了贫贱、富贵的不平,并提出了改变这种不平的朴素而勇敢的要求。有了远大的志向,并为之不懈努力,就必定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王充书铺读书立志

王充是我国东汉初年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和批判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

王充少年时代,父亲就去世了。王充竭尽全力奉养母亲,后来到了京城,进太学学习,拜当时著名的学者班彪做老师。他喜欢广泛地阅读,善于抓关键问题,因而进步很快。

王充读书非常专心,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又很强,所以只要读上一遍,就能记住书的主要内容,甚至能够背诵某些精彩的章节。但是,家庭穷困,买不起很多书,为了满足如饥似渴的求知欲,王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当时的洛阳街上有不少书铺,王充便决定把书铺当做他的“图书馆”,每天吃过早饭后,他就带上干粮,到书铺里去阅读出售的书籍。不分春夏秋冬,不论晴天雨天,他读了一册又一册书,跑了一家又一家书铺。就这样,他终于读遍了诸子百家的重要著作,掌握了书中的基本精神。

王充由于出身贫苦,因而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基本上是从劳苦人民实际生活的情况出发的。他在读遍了诸子百家的主要著作之后,对于某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唯心主义的说教深感不满,下决心给予严厉的批判。于是便集中精力独立思考,着手写书。为了不耽误时间、不打断思路,他在住宅的门上、窗上、炉子上、柱子上甚至厕所里,都安放了笔、纸,想一点,写一点,走到哪里,写到哪里。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他终于写成了充满着批判精神、闪耀着唯物主义光辉的《论衡》。

心得·启迪王充读书立志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他有远大的志向,他那不屈服于贫穷的精神和非凡的毅力更让人佩服。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是不是更应该好好学习,练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呢?

大器晚成的崔林

东汉末年,崔琰在河北袁绍处当门客。“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崔琰被曹操所俘获。曹操看他是位人才,便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任职。

曹军几次狠狠地打击前来侵犯的匈奴人,最后匈奴派使臣向曹操求和,并送来大量贡礼。匈奴使臣回国前,要求曹操接见他,并说:“久仰魏王武功赫赫、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想来形貌一定威严,愿意一睹风采。”

曹操听了手下的报告,觉得匈奴使臣的要求合理,不好拒绝,便让有关人员安排会见的时间。

会见前,曹操觉得自己的个头太小,不够威武,很难令外国使臣敬畏,便让相貌俊雅的崔琰假扮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则扮作贴身卫士,手扶配刀,站在一旁。

会见结束后,曹操派人向匈奴使臣询问对曹操的印象,匈奴使臣说:“魏王长相风流文雅,气度宽宏,可他身边手扶佩刀的卫士却很威严,令人望而生畏,有帝王之相。”

曹操听了匈奴使臣的评价,觉得此人很有眼力。

实际上,崔琰不仅长得相貌堂堂、举止不俗,分析事物合情合理,而且知人善任,爱惜人才。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崔林平时说话不多,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很少在亲友之间走动,特别是成年以后淡泊功名,一时之间没有什么大成就。

为此,亲友们谈起崔林,都会显出一副鄙夷不屑的样子,评价崔林说:“崔林这个人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与崔琰比可是差远了。”

崔琰却有自己的主见,他每次遇到亲友,都对他们说:“我与诸位的看法不同。我以为人的发达有迟有早,我不过早作了几年官罢了,哪里比得上崔林呢?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以他的见识和才干,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崔琰的眼光果然没有错。崔林的才能的确很出众,他从小虽然默默无闻,但一直刻苦学习,注意天下大事的变化,暗中积累了很多的知识,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成为利国利民的有用之才。不久,崔林的才能被曹操发现了,曹操先是任命崔林为主簿,后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到文帝时,崔林竟官至司空,封为安阳侯,成为魏国的股肱之臣。

心得·启迪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很早就已经声名远扬了,而有的人却要等到年龄很大了才会有所成就。生活中面对别人的成功要耐得住寂寞,需知人才是需经过长期的磨炼方能有所成就的,只要你有着足够的毅力就一定会走上成功之路。

宗悫少年立志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一名刚强少年,出身武术世家,从小就随父亲和叔父练拳弄棒。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刚强。

他哥结婚那天,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

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贺喜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

霎时,客厅里的人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

盗贼一见来了人,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宗悫面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家人也呐喊助威。盗贼见势不妙,丢下财物,夺命而逃。

宾客见盗贼被赶走了,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问他将来长大后想干什么?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后来,当林邑王范阳迈侵扰边境,皇帝派胶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讨伐时,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阵前大将军。

一次,檀和之进兵包围了区粟城里林邑王的守将范扶龙,命宗悫去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的兵力。

宗悫设计,先把部队埋伏在援兵的必经之路,等援兵一进入埋伏圈,伏军立即出击,把援兵打他个落花流水。

宗悫为宋国打了无数次胜仗,立下赫赫战功,被皇上封为洮阳侯,实现了他少年时“乘风波浪”的远大志向。

心得·启迪宗悫从小就立下了“乘风破浪”的远大志向,长大后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宗壳一样从小就立下远大的志向呢?人生总应该有所追求。每个人都应该和着时代的节拍,高唱一支自强不息的追求之歌。

鉴真东渡传佛

鉴真(公元688~763年),日本佛教律宗创始人。唐代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十四岁出家,二十二岁受具足戒。不久游洛阳、长安等地,遍研三藏,尤精律藏。后住扬州大明寺,专弘戒律。

当时,日本受中国影响,他们仿照唐朝修建佛寺,大力提倡佛教。日本政府还派荣睿和普照两位年轻的和尚到中国学习佛经,并想聘请中国的高僧去日本传授佛学。

荣睿和普照在洛阳、长安学习佛法的期间,他们听说鉴真是一位精通佛理、学识渊博的高僧,就想请鉴真到日本去。公元742年,荣睿、普照来到扬州大明寺,求见鉴真,邀请他到日本讲学。鉴真看他们非常诚心,就问身旁的弟子:“你们有谁愿意接受邀请,去日本传法吗?”在场的僧侣没有谁回答这个问题。过了半天,一个名叫祥彦的僧徒站起来说:“日本离我们太遥远了,而且中间隔着茫茫大海,途中恐怕生死难料,所以不敢去。”鉴真说:“为了弘扬佛法,怎么能顾惜生命呢?你们既然都不愿意去,那就让我去吧!”僧徒们见师父态度很坚决,都很感动,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师父东渡日本。

正当他们要开船远航的时候,浙江一带出现了许多海盗,四处抢掠财物,沿海关防检查十分严格。鉴真的弟子道航和如海发生纠纷,被官府知道了,没收了他们的船只,第一次东渡宣告失败。这以后,鉴真又进行了三次东渡,不是因为海浪太大就是准备不充分都失败了。

天宝七年(748年)61岁的鉴真做好了第五次东渡的准备。六月的一天夜晚,鉴真和他的弟子们登上大船出发了,不久就遇到了海浪。船漂到浙江海面,在一些小岛附近避风。直到十月才继续启航。没料到出海没有半天,海面上突然又刮起暴风。风越刮越大,浪越来越高,乌云遮日,狂风怒号。船上的人,一个个呕吐不止,头重脚轻,只有船夫还能支持。船上的淡水用完了,只好喝海水。喝后腹胀难忍。他们一连在海上漂了14天,船终于靠岸了。上了岸才知道现在是到了海南岛最南端的振州(今海南岛崖县)。

这时候,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先是荣睿因旅途颠簸,患病去世。鉴真哀恸悲切,加上水土不服,得了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不久,鉴真最得意的弟子祥彦也去世了。这一系列的打击和挫折,并没有使鉴真倒下,相反,他更加坚定了东渡的决心。

公元753年,鉴真所乘的船抵达日本九州岛,历尽千难万险的东渡终于成功了。

鉴真在日本整整度过了十年,公元763年,76岁的鉴真在奈良病逝了。日本朋友将他葬在唐招提寺,并且世世代代纪念他。

心得·启迪挫折关照人生,总是与人生相随。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成果未得,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就越能敏锐地感受到挫折。在心中树立一个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努力,终究有一天,成功会如影随形。

欧阳修画荻练字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他4岁时,父亲就死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买不起文具,他母亲郑氏就用获草(一种形状像芦苇的植物)杆当笔,把沙子铺在地上当纸,教他认字。他认字很专心,不到10岁,已有自学能力,便向亲友借书来读,重要的就亲自抄一遍。读书之余,就练习作文。

欧阳修曾经说过:要写好文章,离不开“三多”。所谓“三多”,就是:多读优秀作品,多练习写作,多和老师朋友们商讨。他曾经对别人说:“我的文章多数是利用‘三上’进行艺术构思、打好腹稿的。所谓‘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和厕上。”

欧阳修的写作态度很严肃,每写完一篇文章,便贴在卧室里的墙上,随时看,随时改,直改到自己认为毫无缺点,才肯拿出去。欧阳修老年时,文学修养更加深厚了,又拿出以前所写的文章一篇一篇地修改,废寝忘食,异常辛苦。他的妻子劝阻道:“何必自讨苦吃呢?又不是小学生,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他笑着回答:“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啊!”

欧阳修通过自己的认真创作和大力提倡,开展了一个蓬蓬勃勃的古文运动,扫除了五代以来浮艳的、艰涩怪僻的文风,建立了平易流畅的文章风格,对宋代及其以后的散文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心得·启迪欧阳修虽然从小生活贫困,但是他有梦想,有为实现梦想而奋发的毅力,最终在文坛上独树一帜。有了梦想,就要为它插上翅膀,勇敢地去飞翔。成功永远属于有远大志向并为之不懈努力的人。

喻皓勤奋学建筑

喻皓,北宋初年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建筑家,对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喻皓从小就喜欢干木工活,常常捡些破木头、碎木片,通过细致地刨、削,做成小巧、美观的房屋、家具、宝塔等玩具。到二十来岁时,他的手艺已经很出众了,能够建造亭台、楼阁、庙宇、厅堂等。年轻时他生活在洛阳,洛阳城里的相国寺是唐朝时修建的著名建筑物。有一次,他去那里游玩,看到相国寺的阁楼非常别致,尤其是向上翘起的飞檐,过去从来没有见到过。为了掌握这种飞檐的结构,他常常跑到那里仔细观察,起初是站着看,累了就坐下来看,坐累了又躺下来看。边看边琢磨,一连好多天,他终于弄清楚了这种结构的奥妙,掌握了制造这种飞檐的技术。

喻皓一生负责修建过许多重大的建筑工程,河南开封的开宝塔就是其中之一。这座八角形的塔技术难度很高,前后花了八年时间才全部竣工。完工时,人们看到塔身向西北方向倾斜,感到很奇怪,就问喻皓是怎么回事。喻皓回答:“开封地势平坦,四周没有高山,又多西北风,经过风吹和湿气浸润,百年以后,塔身自然会正了。”后来,果然不出喻皓所料,开宝塔几十年后就由倾斜变得笔直了。原来,喻皓不但努力学习钻研建筑艺术,而且每到一地都要仔细研究当地气候条件、风土人情,作为设计工程的参考。所以,他的建筑艺术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心得·启迪喻皓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一是兴趣所在,二是他的勤奋。一个人一旦在兴趣的基础上树立了远大志向,并为之刻苦努力的话,还怎会不成功呢?

范仲淹吃粥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他的文才也非常好。他写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名闻天下,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成了伟大政治人物的生动写照,一直被后人所传诵。

范仲淹小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父亲很早就死了,母亲只得带着他另嫁他人。范仲淹就寄宿在一座庙宇里,苦读诗书。他每天早上烧好一锅粥,等粥冷了之后切成几块,然后从母亲带来的一罐咸菜中取点咸菜,就解决了一天的吃饭问题。范仲淹的一位同学来看他之后,很同情他,就从家里拿了一些好吃的东西送给了范仲淹。

过了一段时间,范仲淹的这位同学又来看他,看见自己送来的食物原封未动还在那儿放着,这些食物都已经坏掉了。

这位同学很生气,觉得范仲淹很不尊重他,但又不好开口。

范仲淹看出了同学的想法,他拉着这位同学的手说:“我很感谢你对我的关心。我不是嫌弃你送来的东西,你送来的一定比我平时吃的粥和咸菜好吃千百倍。但如果我吃了这些美味的食物,那我以后怎么还能忍受粥和咸菜的味道?哪能再过艰苦的日子呢?”

同学听了这番话,心里很敬佩范仲淹,他们结成了最好的朋友。

范仲淹在艰苦的环境下苦学不辍,终成大器。

心得·启迪范仲淹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苦读,最终成为了流芳百世的大人物。越是艰难的生活,越容易使人立下伟大的志向;生活太安逸了,往往会变得浮华,一事无成。

顾炎武万卷书

明末清初有一位爱国主义思想家,叫顾炎武。他从7岁进入私塾学习开始,就非常喜欢读书。据说,他不仅熟读了《论语》、《孟子》、《诗经》、《左传》等儒家经典“十三经”,而且能够背诵。

顾炎武超人的记忆力并不是天生的。他从小就用背诵诗文的办法来训练自己的记忆力。他把一本书背下来以后,总是经常复习,反复背诵。他曾经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复习两百页读过的书,不复习完决不休息。他用这个办法,使读过的书能够终生不忘。

顾炎武这样勤奋地读了二十多年书,到他45岁时,除了古代的经史子集等著作以外,他还读完了各州、各府、各县的地方志和朝廷大臣的奏疏等共一万二千卷,阅读书籍的总数达到好几万卷。在他的家乡,再也找不到他没有读过的书了。于是,顾炎武开始周游天下,遍读天下的书。

顾炎武骑着一匹马,然后用另外两匹马和两匹骡子驮着自己的书,开始了长途旅行。他一路走一路复习自己读过的书。到了一个地方,就向当地人了解风土人情、名胜特产、历史传说等等,然后一一记录下来。如果发现与书本记载不相符合的地方,顾炎武就详细调查,把考查的结果记在书本有关章节的旁边。顾炎武经过长期读书和积累,写成了《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二十卷和《日知录》三十卷等著作,成为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

心得·启迪顾炎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对一个没有志向和毅力的人来说是想也不敢想的,但是顾炎武做到了。如果你已有了远大的志向,就要不辞辛苦,奋发向前!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

曹雪芹(?~1763年,一说1764年),清代伟大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人,世代任江宁织造,家势贵盛。

曹雪芹的祖先是东北辽阳地区的汉族人。他家在明朝末年成了清朝皇帝的包衣(家奴),隶属于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清军进关,他家祖先也跟随入关,而且立下军功,从包衣一跃而成为功臣,当了官,也发了财。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皇帝小时候的保姆,这样,他家和皇室的关系更近了一层。康熙皇帝亲政以后,对曹家特别信任,让他家世袭江宁织造(驻在南京)官爵,还兼管两淮盐政。

13岁前的曹雪芹生活是优裕的。生活上有母亲、祖母的照料和百般宠爱,当时曹家藏有丰富的图书,曹雪芹天资聪慧,又广闻博识,这些都是日后从事文学创作的基础。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雍正皇帝借口曹家贪污公款,撤了曹頫的职,又把他家查抄了。

曹家被抄以后,即由南京迁到北京。从此,家道衰败,以致陷入“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状况,也使曹雪芹告别了如梦年华,踏入了人生道路上的荒凉境地。他被迫来到北京西山脚下一个偏僻山村落户。此处是“野水临门”、“蓬蒿浸径”,只有一间用茅草盖的屋。住在这里,几乎什么门路都没有,主要靠卖字画换钱度日。

曹雪芹生活困顿,身居蓬蒿之中,心情虽然更加沉郁,但他没有去攀附权贵,宁愿寄情于山川白云,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

曹雪芹不幸的家庭变故,使他饱受了世态炎凉、人间沧桑,也成为他创作《红楼梦》的强大动力。不朽的巨著《红楼梦》是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写成的。他开始写作,没钱买纸,就用废纸替代,甚至把皇历拆了,把书页反过来折上,订成本子用。文学是痛苦的事业,伟大的作品往往出自苦难者之手。曹雪芹正是在抚今追昔的无限感慨中,呕心沥血写就了《红楼梦》。正像曹雪芹自己所说:“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当《红楼梦》快要写成时,意想不到的灾难降到曹雪芹头上,曹雪芹唯一的儿子被传染上了痘疹。那时候,出痘疹要吃牛黄、珍珠等贵重药品,他家穷得连锅都揭不开,哪里有钱去买药呢?曹雪芹眼睁睁地看着活蹦乱跳的孩子一天天憔悴下去,真伤心透了。到了秋天,孩子病死,曹雪芹因为过于伤心,身体也垮了。不久,他也染上痘疹,病在床上。冬天,曹雪芹的病更重了。除夕那天,除旧迎新的鞭炮响了,可是这位文学巨匠却“泪尽而逝”,寂寞地离开了人间。

心得·启迪人世沧桑,曹雪芹一一过目,铭刻于心。深蕴抱负而又被现实深深刺痛的他,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在苦难中沉沦,反而激发了他对理想人间的追求、对人性美的追求。正是这份执著的追求,才会在茅草瓦砾间崛起一部光耀千古的《红楼梦》。

毛奇龄从小立志

毛奇龄是浙江萧山人,1623年出身在一个普通读书人的家庭。他从小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5岁开始读《四书》,8岁开始读《五经》,每天从晨光微露一直读到暮色膨脆。经过几年时间的苦学,就把当时读书人必读的几本书读得滚瓜烂熟。因为家境清贫,毛奇龄家里书籍不多,他常常到藏书多的祁家借书阅读,并且一定按时归还,决不拖延。冬天,冻得手指不能屈伸;夏天,蚊子咬得浑身发痒,坐立不安。为了按期归还,又能借到更多的书籍阅读,毛奇龄总是不顾一切地拼命攻读,还把疑难问题和心得体会记在笔记簿上,随时请教老师和长辈。

数年以后,他的读书笔记竟堆了两尺多高。一些读书人看到小小的毛奇龄如此用功,都称赞他的学习精神。

明朝后期,有位名叫陈大搏的人做了萧山的童子考试官。13岁的毛奇龄前去应考,陈大搏一见他便开玩笑说:“黄毛未退,敢来应试?”不料,毛奇龄顺口答道:“鹄飞有待,此振先声。”一句话,说出了自己年纪虽小,要干一番事业的远大志向。陈大搏一听,大吃一惊,惊叹这个小小年纪的考生思维如此敏捷,口才非同一般。

后来毛奇龄果然不负厚望,写出了许多诗文著作,成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

心得·启迪毛奇龄从小就立下了远大志向,他刻苦读书,勤学苦练,写出了许多名文佳作。我们也是一样,从小就要有远大的理想,但仅仅有理想还不够,还应该像毛奇龄那样刻苦才行。

“空中飞人”乔丹

乔丹是美国篮球明星,绰号“空中飞人”。他带领芝加哥公牛队6次夺得NBA赛总冠军。

乔丹在小学读书时不愿动脑筋,父亲本希望他将来能继承自己的事业,做一名机械师,但是看他热衷于各种竞赛,就决定因势利导,指导儿子在后院的简易篮球场上学习打篮球。乔丹很快迷上了这项运动,成为小学篮球队的一名主力。

到了高中,他的个人技术已经很不错了,他想凭他的水平完全可以进学校的一队打主力。美国的高中篮球队分两个级别:一队代表学校打比赛;二队是陪练。他和好朋友一起报了名,没想到一张榜,朋友榜上有名,自己却名落孙山。放学后乔丹跑回家,关上门就大哭起来,这太伤他的自尊心了。“这不公平!”他又跑去找教练,可是教练对他说:“你个子不高,反应也不快,打篮球没什么前途。”乔丹失望极了。

校队开始参加地区比赛了,他苦苦央求教练能随队看球,教练同意了他的请求,但让他为其他队员看衣服。当其他同学在球场带球突破,大力灌篮时,他只能着急地守在一堆衣服旁。这对他刺激太大了。从那以后,乔丹开始苦练技术。每天前两个小时跟二队练,后两个小时与一队练,训练结束了,他还加练。篮球成了他的随身物品,只要有篮球架就练投篮。有付出就有收获,他的球技突飞猛进,个子也长高了,他终于走进了一队的大门。

心得·启迪生活没有目标,犹如航海没有罗盘。从小树立自己的目标,然后为之奋斗,这样的生活是充实的,这样的人生是精彩的。乔丹从小立志打篮球,决心成为一名真正的高手,虽百折而不挠,终于进了理想的球队,为自己以后实现梦想踏上了坚实的一步。乔丹的人生,从此变得充实而愈加精彩。

独自环球旅行

弗朗西斯·奇切斯特是一位英国航海家,1966年8月,他在快满65岁的时候——许多人在这个年龄已经退休——开始了一生中最了不起的一次航海。

奇切斯特一直航行14100英里,到了澳大利亚的悉尼港才停船靠岸。这段航程比以往单人驾舟航海的最远航程还多一倍多。奇切斯特上岸后,得由人搀扶才能行走。大家都说,他已经航行得够远了,不要再继续向前航行了。但他却不受那些议论左右。

在悉尼休息了几周之后,他不顾朋友们的多方劝阻,再次扬帆出航。这后半段航程更为艰险,在此期间,他绕过了险情四伏的合恩角。

1967年5月28日,星期天,晚上将近9点,他回到了英国。有25万人等在那儿欢迎他。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手持宝剑敕封他为爵士。将近400年前,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也曾手持同一把宝剑,把爵位赐予完成首次环球航行的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奇切斯特从英国出发,再返回英国,整个航程长达28500英里,一共花了9个月的时间,其中实际航行时间为226天。他终于完成了他想完成的伟业。

心得·启迪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向奇切斯特学习,为理想而奋斗吧!

野丫头成了女作家

有一个小姑娘,生活在沪沽湖的母系氏族社会。虽然家乡山青水秀,但她还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一天,她实在忍不住了,对阿妈说:“我要去城里!”阿妈被她的固执的眼神吓坏了,不知所措,伸手就给她一耳光。小姑娘捂着脸哭着跑出了家门。

那是她出生以来第一次离开家。她在原始森林里走,可是森林好大啊,好像永远走不到尽头。饿了,就摘野果吃,渴了,就捧泉水喝。晚上怕遭到野兽攻击,她就躲在山洞里或睡在树上。感觉孤独,感觉恐惧的时候,她就给自己唱山歌。

一个漆黑的夜里,她突然看到远处出现了几点的灯光,这时候,她已经累得根本站不起来了。她就在泥泞中朝着那个灯光爬。就这样,边唱边哭,边哭边唱,走了几天几夜,终于走出了大森林,走到了县里面的文化局。

正好,上海音乐学院正在县里招生,于是,她抓住机会,以动听的歌声考进了上海音乐学院。毕业时她跑了30多趟北京,最后终于去了中央歌舞台。

后来,她又跑到美国深造。课余时间在一家歌厅打工赚生活费。有一天,下着倾盆大雨,歌厅还没开始营业。一个老伯伯急匆匆地过来避雨,全身湿漉漉的。她见老伯伯很冷,就热情地招呼他进来。等老伯伯坐下,她问他要不要喝点东西,老伯伯拒绝了。好心的她心想老伯伯可能没钱,就请他喝果汁。老伯伯走的时候,她还送了把伞给他。

没想到,那位老伯伯竟然是个大富豪。为了感谢,就送给她一幢漂亮的别墅和一张支票。老伯伯对她说:“谢谢你,你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温暖。”

这个姑娘名字叫杨二车娜姆。如今她是一位有名的女作家,出了好几本书。从一个穷乡僻壤的沪沽湖小丫头,到外语流利的女作家,娜姆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创造了一个真实、美丽的人生!

心得·启迪切合实际的梦想,会让生活变得阳光般七色,会让人生变得充实积极,充满希望。很多人定下了十年二十年计划,不断地朝梦想打拼,最终创造了奇迹。杨二车娜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只要你努力的方向是对的,这世界上便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当一块石头被赋予愿望

在法国一个小乡村里,有个邮差,名叫薛瓦勒。他每天的工作内容,是步行奔走在各村之间,为居民送信、寄信。

有一天,他匆匆忙忙地赶路,不小心被山路上一块儿石头绊倒了。他站起来,整理一下衣服,正准备继续走。突然,他发现脚下的这块儿石头形状很独特,他拿在手里,看了又看,非常喜欢。

最后,他决定带回家去。村里的居民看见他拿着一块儿沉重的石头,很好奇地问他拿这块儿石头做什么。他说:“你们看,这块儿石头多么漂亮啊!”人们都不屑地笑了:“这样的石头,山上有的是,你可以捡来盖房子了,哈哈。”

他回家后拿着那块儿石头端详着,突然想起了村民的话,对,用这块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像童话一样动人。

从此,白天,他推着独轮车送信、取信和捡喜欢的石头;晚上,他就成了一个伟大的建筑师,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思维来垒造自己的城堡。对于他的行为,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都觉得他精神有问题了。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的生活就是送信、搬运石头、堆积石头。在他房子附近,出现许多或层层叠叠、或错落有致的城堡,有清真寺式的,有佛教式的,有基督教式的……

后来,一个记者发现了这群低矮的城堡,很惊奇城堡的建筑格局。回去后,他刊登了一篇介绍薛瓦勒的文章。很快,许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城堡,连当时最有声望的毕加索也专程来参观。

现在,薛瓦勒的城堡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它的名字就叫做“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

岁月的流逝没有抚平石块儿上的刻痕,有一句话刻在入口处的一块儿石头上:“我想知道一块儿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据说,这就是当年绊倒薛瓦勒的那块儿石头。

心得·启迪心底有了愿望,就会有永不放弃的探索热情与渴望。你看,因为有了探索天空的愿望,才会有飞机翱翔长空;因为有了远航的愿望,才会有巨轮劈波斩浪;因为有了征服的愿望,人类才能站在珠峰之巅;因为有了用美丽的石头建房造屋的愿望,才会营建一个著名的风景胜地……

伟大的人生源自年少的梦想

1994年1月14日下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访问莫斯科期间,在奥斯坦金诺电视台大厅接见俄罗斯新闻工作者和各界代表,当场发表演说并回答听众的各种提问。

电视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组镜头:

克林顿总统对听众说:“现在我请最年轻的与会者提问题。”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不慌不忙地在大厅后排站了起来。

克林顿问:“你今年多大了?”

小男孩用英语回答说:“13岁。”

克林顿惊讶地笑了笑,说:“你提问吧。”

小男孩用英语问道:“总统先生,请您谈谈您是怎样当上美国总统的。”

话音刚落,满座听众哄然大笑。

克林顿十分高兴地对他说:“请你到我面前来。”

小男孩穿过人群,走到克林顿总统的跟前。

克林顿微笑着把他拉到自己的身边,爱抚地摸着身高只及自己胸口的小男孩的双肩,亲切地告诉他:“我16岁时,就下决心要为国家服务。我以林肯总统为榜样,不断地学习、准备,抓紧各种机会不懈地追求奋斗,终于有一天,我当上了总统,实现了自己当初的

梦想

。”

这时,大厅里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听众们以这样的形式,祝贺小男孩的殊荣,感谢克林顿总统的回答。

伟大的理想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是常人难以实现的。想要做一个与众不同或是成就非凡事业的人,就要在起步时下定决心,锲而不舍始终如一地坚持到底,才能够达到目的,实现理想。小男孩如果不曾梦想成为未来的总统,就不会向已登上了总统宝座的克林顿提出这样的问题,而克林顿总统假如不是当初就下定了决心,为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的领袖而努力奋斗,那么,也许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历史要改写,恐怕整个美国的历史也将要因此而改写了。所以,年轻的朋友们,请不要让自己年轻的心空无梦想,现在就为自己的将来设计一个伟大的理想吧,用自己不懈奋斗的青春,让这个梦在我们的生命中开出一簇簇艳丽绚烂的花朵!

心得·启迪人生如梦,没有梦想的人生是残缺的,没有梦想的青春是苍白的。但只有梦想还不够,还要志存高远,因为梦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成就。梦想

日本有一个童话故事。

有两个小孩到外边去玩,玩累了,两人就躺在沙滩上睡着了。其中一个小孩做了个梦,梦见对面岛上住了个大富翁,在富翁的花园里有一整片的茶花,在一株白茶花的根下,埋着一坛黄金。

这个小孩就把梦告诉另一个小孩,说完后,不禁叹息着:“真可惜,这只是个梦!”

另一个小孩听了相当动容,从此在心中埋下了逐梦的种子,就说:“你可以把这个梦卖给我吗!”

这个小孩买了梦以后,就往那座岛出发,千辛万苦才到达岛上,果然发现岛上住了一位富翁,于是他就自告奋勇地做了富翁的佣人。他发现,花园里真的有许多茶树,茶花一年一年地开,他也一年一年地把种茶花的土一遍一遍地翻掘。就这样,茶树愈长愈好,富翁也就对他愈来愈好。终于有一天,他由白茶花的根底挖下去,真的掘出了一坛黄金!

买梦的人回到了家乡,成了最富有的人;卖梦的人,虽然不停地在做梦,但他从未圆过梦,终究还是个穷光蛋。

梦虽然遥不可及,但只要坚持,一样会有实现的一天。

人因梦想而伟大,没有梦想的人生,也是最枯燥乏味的人生啊!

心得·启迪梦想,是一种动力,一种信念。一个人没有梦想就不可能成功,一个国家没有梦想,就不可能强大。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展现生命活力与魅力的过程;梦想中只要倾注了你持久的热情和永不放弃的努力,那么梦想一定会变成现实。

阔步人生

那一年夏天,一个8岁的男孩与同学相伴去同学的爷爷家。同学的爷爷是个退伍军官,住在一座独院的两层楼内,院内还有一个红砖砌成的小花坛。

一直住在泥草搭建的临时窝棚的男孩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他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住处。

门开了,同学走了进去,可男孩怎么也迈不开脚,他不敢踏上那光洁明亮猩红色的地板。

开门的是一位高大威严的军人,一脸虎气,毫不犹豫地把门关上了。他不会想到的是,关在门外的男孩生平第一次产生一种奇怪的心情,而且哭着回家了。

妈妈擦干男孩的眼泪说:“不要怕别人家漂亮的地板,再漂亮的地板也是让人踩的,人不自卑,任何地板都会留下我们的脚印。”

妈妈的一番话深深地印在男孩的心里,也是生平第一次,他学习到做人的意义。从此以后,他在任何“漂亮的地板”上都是昂首阔步。他知道,人永远比“地板”尊贵。

心得·启迪金钱,并不能代表一切。贫穷不是罪,贫穷不能否定一个人的价值,只要有志向,有志气,有不灭自我的尊严与信心,就一定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渔夫的誓言

古时候,有一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前都要立下一个誓言。有一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他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好好赚它一笔。但这一次鱼汛所遇到的都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了岸,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的价格比墨鱼还要高,他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鱼,不用说,他又只能饿着肚皮回来了。他懊悔地发誓,下次出海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全部都打。

第三次出海后,渔夫严格地遵守自己的诺言,不幸的是,他一只螃蟹和墨鱼都没有见到,见到的只是一些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

渔夫没有赶得上第四次出海,他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死去。

这当然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世上没有这样愚蠢的渔夫,但是有这样愚蠢至极的誓言。

心得·启迪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总是会有一定的距离,聪明的人懂得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无论如何,人不应该为不切实际的誓言和愿望而活着。梦想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不要认死理,要灵活应对,适时变化。

生命的林子

有一个僧人,可能就是唐玄奘吧,他刚剃发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香客络绎的名寺,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如流。玄奘想静下心神,潜心修身,但法门寺法事应酬太繁,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经论道起来,自己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

有人劝玄奘说:“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纳集了天下的许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你的才华便会很快光芒迸露了。”

玄奘思索了许久,觉得这话很对,便决意辞别师父,离开这喧喧嚷嚷高僧济济的法门寺,寻一个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于是玄奘就打点了经卷、包裹,去向方丈辞行。

方丈明白玄奘的意图后,问玄奘:“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玄奘说当然是太阳了。方丈说:“你愿做烛火还是太阳呢?”

玄奘认真思考了好久,郑重地回答说:“我愿做太阳!”于是方丈微微一笑说:“我们到寺后的林子去走走吧。”

法门寺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将玄奘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这座山头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零星的三两棵松树,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棵说:“这棵树是这里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玄奘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玄奘说:“它只能做煮粥的薪柴。”

方丈又信步带玄奘到那一片郁郁葱葱密密匝匝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颀、挺拔。方丈问玄奘说:“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

玄奘说:“都是为了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方丈郑重地说:“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一团一团的阳光是它们的,许许多多的雨露是它们的,在灌木中它们鹤立鸡群,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

玄奘听了,便明白了。玄奘惭愧地说:“法门寺就是这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远离树林的树了。方丈,我不会再离开法门寺了!”

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玄奘苦心潜修,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僧,他的枝叶,不仅伸过云层,伸进了天空,而且,承接了西天辉煌的佛光。

是的,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

心得·启迪溶入烈火中的铁块,才能百炼成钢;长在森林中的树木,才能秀颀挺拔。和有智慧的人一起,才能增长智慧。一个人的学识再高也是有限的,而众人的智慧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一条鱼眼中的海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捕上了岸,渔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作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孩把它放在一个鱼缸里养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

后来鱼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转身都困难了,女孩便给它换了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游来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便会黯淡下来。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了。女孩看它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就问它:“你看起来好像闷闷不乐啊!”它叹了口气说:“唉,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

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给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

心得·启迪鸟儿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因为它的心中装有蓝天,在天空自由翱翔,使天空变得异常美丽是它的梦想。鱼儿在大海里遨游,如果心胸不开阔,即使面对茫茫大海,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人在人海中漂泊,只有拥有坚定的理想,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小乌龟谈理想

一天,几只小乌龟聚集在一起玩耍,玩得正起劲时,它们中有人提议分别讲讲自己的理想。

于是,大家就争先恐后地讲起了自己的理想。

一只小乌龟说:“我长大以后,想成为一只敏捷的兔子,那样就可以永远脱去这无比沉重的龟壳了!”

又有一只小乌龟说:“我想要变成一只大象,建立一个只有我说了算的王国,打败所有的动物,自己称王,到那时,我就可以享尽荣华富贵了。”

又有一只小乌龟站出来说:“你们的理想都不切实际,我的理想就是要让自己变成一条美丽的小金鱼,彻底与我们乌龟家族的丑陋决裂。”

就在大家都谈论得兴高采烈的时候,有一只很小的乌龟却一句话也没有说。

大家就问它:“你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呀?你是不是没有理想呀?每一只乌龟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快说来听听。”

最小的乌龟听了之后,说道:“我怎么没有理想?我的理想就是要让自己成为一只真正的乌龟,不给我们的先辈丢脸!”

心得·启迪拥有理想是值得人们夸奖的,因为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但是不切实际的理想是大家所不提倡的,因为它只会带给你失落和自卑。正如乌龟永远不能变成兔子和金钱一样。

小老鼠立志

小老鼠向动物们夸下海口:“诸位,我已立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攀登珠穆朗玛峰,成为第一个登上世界屋脊的老鼠。”“哈哈哈……”“嘻嘻嘻……”

动物们忍俊不禁,发出了一片讥笑声。“怎么,你们不相信?”小老鼠愤慨地说,“总有一天,你们会看见我站在珠穆朗玛峰顶上向你们招手的!”打这天起,小老鼠便托着腮帮子想呀想,想找到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办法。

一朵白云从天边冉冉飘来,又向珠穆朗玛峰悠悠飘去。小老鼠想,我如果能驾白云,登上珠峰一定没问题。

风吹着口哨跑过来,呼啦啦向珠穆朗玛峰奔过去。小老鼠想,风要是肯帮忙,我的志向保证能实现。

一弯月牙高高地悬在星空,像小船一样飘呀飘。小老鼠想,我要能搭乘这只小船该多好!双手握着桨,轻轻地摇呀摇,一会儿就摇到珠穆朗玛峰顶上去了。

小老鼠不停地想呀想,好主意想出了一个又一个,一直到胡子老长老长,他也没向珠峰攀登一步。“小老鼠,你为什么没有攀上珠穆朗玛峰呢?”“小老鼠,我们等着看你站在珠穆朗玛峰顶上向我们招手呢!”“小老鼠,你什么时候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叔叔伯伯阿姨婶婶哥哥姐姐还有弟弟妹妹们见了小老鼠就问。

小老鼠满面通红,无言回答。

从这以后,小老鼠再也不好意思见人,只好等人们都睡觉了,才悄悄地溜出来找点东西吃。

心得·启迪理想就像一朵花,必须用辛勤的汗水来浇灌。任何理想的实现,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如果光有理想而无实际行动,那么,理想就会变成空想。小老鼠就是一个空想家,我们可千万不要向它学习呀!

给猫挂铃铛

一群老鼠在富翁家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不愁吃喝,安乐自在地繁衍后代。

但就在老鼠们逍遥自在的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富翁的家里来了一只猫。这只猫是捉老鼠的能手,老鼠的数目眼看着一天一天地减少,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老鼠家族就要灭亡了。

老鼠们为此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会场上很安静,死亡的阴影笼罩了整个会议。在智能测试中获得第一名的老鼠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说:“我现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大家都知道,所有的威胁都来自那只猫,我们只要躲开它,不被它抓住就行了。我们可以把一个铃铛挂到猫的脖子上,一旦猫向我们靠近时,铃铛就会发出声音。我们听到铃声躲到洞里不就行了吗?”

聪明绝顶的老鼠说完,会场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对呀,真是个好主意啊!”

大家都很高兴,但是,一只小老鼠的话,立刻使热闹的会场恢复了先前的宁静。小老鼠说:“可是由谁把铃铛挂到猫脖子上去呢?”

心得·启迪聪明的小老鼠想的办法真是不错,可是这样的办法能实施吗?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一味空想是无济于事的。制定目标一定要建立在目标可行的基础之上,否则,再伟大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

小百灵拜师

动物们举办仲夏夜纳凉歌会,小百灵看了演出后,感到妈妈的歌太平凡了,她决心要闯出一条新路子,成为一个超时代的音乐全才。

她找到趴在柳枝上荡秋千的蝉说:“蝉叔叔,您的歌唱得真好听,我跟您学唱歌好吗?”“知——”蝉高兴地见了一个花腔,说,“孩子,你有声鼓吗?”“声鼓?什么声鼓?”百灵鸟瞪大了眼睛。

蝉拍拍自己的腹部说:“你瞧,我这儿有两片盖板,每块盖板下都有一个声鼓。我是用鼓膜的振动来唱歌的。你跟我学唱歌,要有声鼓才行啊!”

小百灵低头看看自己长满绒毛的肚子,失望地飞走了。

小百灵又对躲在墙洞中拉琴的蟋蟀说:“蟋蟀大哥,你的琴拉得棒极了!请你教我拉琴行吗?”

蟋蟀张开翅膀拉了一支曲子后说:“孩子,你把提琴带来了吗?”“啥?提琴?提琴在哪儿?”

蟋蟀伸出双翅:“你瞧,我这右前翅的基部有一个锯条一样的音控,这是弓;左前翅的基部有一个可刮击的刮器,这是弦。拉琴,没有弓和弦怎么拉?”

小百灵张开翅膀,左看看,右瞅瞅,羞得红了脸。

在一个清澈的水塘边,小百灵找到了青蛙。她说:“青蛙哥哥,我想跟你学敲鼓。”

青蛙“呱呱、呱呱”地示范表演了一气。没等他表演完,小百灵已偷偷地溜走了。因为她发现,青蛙在敲鼓的时候,腮帮上有两个气泡一鼓一鼓的。这个乐器,她也没有。

傍晚,小百灵精疲力竭地回到妈妈身边,羞愧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还是跟你学唱歌吧!”

妈妈把她紧紧地搂进怀里。

心得·启迪要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必须要有大志向。而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则必须从自身的条件出发,扬长避短。丢掉自己的特长,盲目地效仿别人,不管自己有多么大的雄心,也很难有什么好结果。

缸里的金鱼

一只精致的玻璃缸里,养着一对美丽的金鱼。

那是有名的水泡眼:一条墨黑,一条鲜红。两条金鱼都有远大的志向,不平凡的抱负。且说这一天清晨,明丽的朝阳染红了半缸清水,遍体通红的水泡眼金鱼,更是熠熠生辉,他摇头摆尾地说道:“我们要勇敢些,先投身于小溪,再游进浩瀚的江中,然后闯入无边的大海。毫无疑问,在安静的环境里待久了,会逐渐消沉,最后变成碌碌无为的庸才……”“你说得太对了,”黑水泡眼一连吐出三串气泡,豪情满怀地接口道,“不能再犹豫了,只有波涛翻滚的大海,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才是我们大显身手建立功勋的场地。”“说得好,我们今天就出发吧。”“应该,应该。”黑水泡眼爽快地响应。

然而,两条金鱼才激动地兜了几个圈子,便一齐陷入了沉思,两对水泡眼互相瞅着。“如果,如果,”红水泡眼吞吞吐吐地说,“真到了江河、大海的话,谁按时供给我们食物呀?”“不错,这确实是个大问题,”黑水泡眼惶惑地张开嘴,讷讷地说,“怎么办?待会儿再商量吧。”不久,两条金鱼又谈起入海的事来。最后一切均已谈妥,决心已下,只待告别水缸了。正在这时,有人把食料投下。水缸里顿时好不热闹,两条金鱼张开大口,十分开怀地抢吞着佳肴美馔,那宏伟计划的最后一丝影子,也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以后,他们每天虽然多次议论着去大海的事,不过直到目前,这对金鱼依然待在精致的水缸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晃去。

心得·启迪做人没有远大理想不行,但是,光有理想而没有实现理想的决心也不行。又想大显身手、有所作为,又舍不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这样的人,注定只能成为庸人。在精致的鱼缸里,永远实现不了在大海畅游的理想。

自信自励

商鞅变法

战国初年,周王室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了,主宰天下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这七国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都想统一天下。如何加强实力呢?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改革。当时各国纷纷进行改革,秦国也是其中之一。

地处西陲的秦国,因经济、文化落后,百姓蒙昧,国力衰微,常遭魏国等中原大国的歧视和欺负。这种形势逼得秦国不得不进行改革。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决心改变秦国的形象。当时有卫国人公孙鞅,欲展才学,他见到孝公的求贤令后,便投奔到秦国。公孙鞅见到秦孝公,阐述自己的治国理论,认为秦国要想强盛,唯有变法图新。孝公闻言大悦,与公孙鞅秉烛达旦三日。秦孝公变法决心既定,封公孙鞅为左庶长,统令变法事宜。

公孙鞅的变法措施很快获得秦孝公的首肯,就要正式出台了。公孙鞅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把新法当回事,就想出了一个主意,叫人在南门立了一根木桩,并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他10两金子。”此言一出,观者哗然,因为扛这根木头到北门去实在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大家议论纷纷,但就是没人上前,都怕其中有诈。

看看围观者越来越多,公孙鞅又下令将赏金加到50两。话音刚落,一个红脸汉子推开人群走到木头跟前说:“我来试试,最多不过是白扛一趟呗。”说着,他一哈腰,一较劲,一下子将木头扛到肩上,大步流星直向北门走去。左庶长公孙鞅连声夸赞这汉子是个好百姓,并当众兑现了赏金。

这件事一下子就在全城轰动开了,大家都说左庶长言而有信,对他下的命令一定要认真执行才是。

公元前356年,公孙鞅的变法令正式公布了。

经过几年的变法图新,秦国的实力大为提高。老百姓男耕女织,粮食布帛渐渐多了,社会秩序也好得多,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升平局面。秦国渐渐富强起来。

心得·启迪人类社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变法或改革都要取信于民,由于变法或改革的受众是广大的民众,取信于民有利于获得广泛的支持和信任。商鞅准确把握住了这点,赢得了秦国民众的支持。使得新法得以顺利推行。

韩信受胯下之辱

汉初名将韩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

韩信曾在一个亭长朋友家吃闲饭,久而久之便引起亭长妻子的不满,时常指桑骂槐的数落人。韩信看出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同亭长绝交而去。

无奈之下,韩信只好在城下以钓鱼为生。河边有一妇经常在这里洗纱。见韩信饿得可怜,就时常给他一些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韩信对这位老大娘感激莫名,对她说:“我一定会重重的报答你”。老妇很生气,斥责韩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为了让你报答我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见韩信整日落魄无依,很看不起他,就想侮辱韩信,轻蔑的说:“别看你身材高大,整天带着长剑,其实你是胆小鬼。”并当众嘲弄他说:“如果你真是大丈夫的话,就把我刺死,如果不敢杀我——”年轻人高傲的仰头看了看天,接着说:“那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韩信大怒,怒目而视,有心拔剑挺身而上,但转念一想,为此事杀人而废终生抱负,不值得。注视对方良久,眼光渐渐由狂怒变成平和和不以为意。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了出去。在一片哄笑声中,韩信仰首挺胸而去。

心得·启迪试想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当别人当众侮辱他时,哪个不是暴跳如雷、火冒三丈,更何况从胯下爬过。但韩信仔细看了看、想了想,却从该无赖胯下爬过去,受尽市集中人的嘲笑,此乃“大忍”,能忍常人不能忍的表现,说明其志甚大,不谋于小。

韩信背水一战

公元前204年,楚汉两军在荥阳相持不下,楚军稍占上风。为打开僵持局面,汉军大将韩信率军对魏、赵、燕、齐等国进行征讨。

战争开始进行的很顺利,很快便收降了魏国。进而进军至井陉口,准备进攻赵国。赵国谋士李左车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粮道。汉军孤军深入,没有后援,必然溃败。但大将陈余不听,坚持要与汉军进行正面作战。

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赵军将领望见汉军背水摆阵,不禁哈哈大笑,议论纷纷。要知道背水摆阵,是兵家大忌,等于断绝自己的退路,使自己陷于绝境,自取灭亡。陈余见韩信中了圈套,心中不禁暗喜。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韩信率领一支精兵,向赵军进攻。

不一会儿韩信带领的部队假意退到河边,跟原来背水列阵的主力会合了。赵军全部出营追赶,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全部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没有退路,唯有拼死作战。赵军渐渐不支,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遍插汉军旗帜,顿时全军溃散,陈余被斩杀,汉军大获全胜。

心得·启迪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身处绝境,往往能激发出人的不可思议的勇气。生活中如果陷入困境,不要慌张,只要奋发向上,必能绝处逢生。

朱买臣负薪勤读书

朱买臣出生于西汉年间,从小老实厚道,苦读诗文,但是在二十多年的苦苦努力中,屡次遭受挫折,家境也日渐没落,最后潦倒到无以为生的地步,只得砍柴度日。

这样,妻子崔氏不高兴了,时常与朱买臣吵吵闹闹,还常说些伤感情的话。朱买臣有口难辨,只得耐着性子忍受。

一天,朱买臣心事重重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只见他瘦瘦高高的个子,衣服破旧,五十岁不到的人,头发稀疏,早早地花白了。想想也恨自己,除了读书什么也干不了。爬到烂柯山上砍好两担柴,再挑到集市上去卖,就浑身疲惫得连叫卖声都喊不出来了。前一天又偏遇着泼妇强赊走了两担柴,说好今天在集市上还钱,白白等了一上午也不见他送柴钱来。朱买臣心想,崔氏又要跟他吵闹了。

果然,朱买臣回家后刚一开口,崔氏就大骂起来:“看你那穷酸的样子!难道让我一辈子陪你受冻挨饿不成?你还是趁早休了我吧!”朱买臣劝慰道:“娘子,我昨天从前街经过,遇到一位相士说我五十岁的时候会苦尽甘来,如今我已经四十多岁了。既然你已经跟随我过了这么多年的艰苦日子,就再坚持几年,等我飞黄腾达时会加倍报答你的。”

妻子恼怒地回答:“陪着你这样吃苦,最终只会饿死在打柴路上,又怎么可能富贵!”

自从被崔氏逼写休书后,朱买臣一边砍柴谋生,一边更加发愤读书。他在乡绅王安道、杨小先的资助下,到了京城,终于凭着自己的才华一举成名。后来,朝廷委任朱买臣担任了会稽太守的职务。

心得·启迪朱买臣出身贫寒,靠卖薪度日,妻子因忍不住贫困而离开了他。而朱买臣没有因此动摇自己的信念和意志,相反更加发奋努力,学业不断进步,最终一举成名。在困难面前,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它,不断激励自我,一定能战胜一切,取得成功。

祖逖闻鸡起舞

东晋时的朝廷安于统治江南,忙于争权夺利,无心收复北方被匈奴占领的广大地区。被占领地上的人民有家难回,苦不堪言。

祖逖和好友刘琨在司州当小吏,两人眼看着国家内忧外患,人民流离失所,不禁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他们常常一起谈论天下大事,立志要担负起拯救民族于危难之中的重任。

他们互相勉励,决心抓紧时间,苦练本领,约定每天清晨一起起来练剑。有一次,他俩一起谈论天下的形势,一直到后半夜,两人越说越激愤,都睡不着觉。躺了一会儿,鸡就开始叫第一遍了。听到鸡叫,祖逖再也躺不住了,他对刘琨说:“听,鸡叫得多么嘹亮啊,好像是战场上的鼓声一样让人振奋,我们起来去练剑吧!”于是两人起来穿好衣服,来到院子当中,他们把满腔的激情,全部倾注在宝剑上,越练越有劲。

就这样,不论盛夏严寒,他们每天鸡叫就起来舞剑,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后来,祖逖向晋元帝要求北伐,元帝给了他一些给养和布匹,让他自己招兵买马。于是祖逖带着人横渡长江,他在江心用船桨打着船帮,对大家发誓:“若不收回中原,我决不再过这条江!”

祖逖在江北制造兵器,招兵买马,很快就聚集了几千人。经过了艰苦的战斗,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

心得·启迪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早晨是最佳的学习时候,我们要利用好这段时间,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有很大的收益。“有志不在年高。”我们要想成为祖国的栋梁,为国家出一份力,就要有闻鸡起舞的精神。

陶弘景追根问底

陶弘景是我国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他博学多才,具有很强的钻研精神,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非要弄清才肯罢休。

有一天,他读到《诗经》里记载蜾赢(一种细腰蜂)的诗句。据传说,蜾赢只有雄的,没有雌的。雄的蜾赢飞到菜地里,偷偷地把另一种名叫螟蛉的幼虫衔回窝,祈祷说:“像我吧!像我吧!”螟蛉的幼虫就变成了蜾赢的儿子。根据这个传说,人们就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

陶弘景对这个传说始终抱怀疑态度。他查阅了许多书籍,都记载着类似的传说。于是,他决定自己亲自去观察,把事情弄明白。

一次,他找到一窝蜾赢,聚精会神地观察,发觉它们成双成对,有雄也有雌,窝里不仅有蜾赢衔来的螟蛉,还有蜾赢的幼虫。过了两天,他发现蜾赢的幼虫把螟蛉吃光了,还变成了蛹。又过了几天,蛹变成蜾赢飞走了。

陶弘景终于揭开了蜾赢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赢也有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中给幼虫当食物的。从这件事中陶弘景更体会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陶弘景坚持这种科学态度,对中药学也进行了研究。他写成了《本草经集注》(七卷本),还创造了“诸病通用药”分类法,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

心得·启迪陶弘景经过许多天的观察,终于揭开了蜾赢的秘密。这也就告诉我们,凡事最好亲自观察,对自己的判断充满自信,绝不能人云亦云。

贾岛专心致志推敲诗句

贾岛是唐代诗人,曾经出家为僧。后来,韩愈读了他的诗,劝他还俗。他屡次考进士没有成功,到唐文宗时才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他的一生始终在穷困中度过,写诗喜欢写荒凉枯寂的境况,贫寒苦难的言辞很多。以五律见长,写作态度严谨,注重词句锤炼,讲求对仗,刻意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其诗句“僧敲月下门”而来。

贾岛初赴京城,一天骑在驴背上想出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写完后,思索良久,想把“推”改为“敲”。但考虑再三还是不能取舍,于是坐在驴背上低吟起来,并时时用手做势。这时,韩愈的官车就在旁边,贾岛因为精神高度集中,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不知不觉竟然撞了上去,直到韩愈的部下们拥到他身前,他还在做手势,定不下该用“推”还是“敲”。

韩愈的部下把惊恐万状的贾岛押到韩愈跟前,韩愈问明情况后,为贾岛的诗句定了“敲”字。

韩愈帮贾岛斟定“僧敲月下门”,是取了“敲”字的声音,他认为上句的“鸟宿池边树”,该已经夜深人静、关门上闩的时候,门用“推”是推不开的,所以只好“敲”了。

心得·启迪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先贤,研究学问无一不是专心致志、一心不二。英国科学家牛顿无时无刻不在研究项目,错把手表当成鸡蛋放在锅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