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管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5 04:20:23

点击下载

作者:陈玮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级财务管理

中级财务管理试读:

Foreword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的日益深入,新型的投资方式、投资对象等不断涌现。如何高效地使用有限的资金,使其快速、安全地增值,已经成为小到居民理财大到企业管理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只有掌握了现代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和程序,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积累经验,才能最终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本书是作者在广泛参阅了经济管理类相关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经历和心得体会,经多次磋商、修改而成。全书在讲述财务管理基本知识(资金时间价值及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以财务管理内容为主线,依次讲述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及收益分配管理等几大方面的内容,力求做到详略突出,体系全面;每章后的复习思考题包括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问答题及计算题等,形式多样,便于激发初学者的学习兴趣。

本书由陈玮任主编,主要负责总体框架设计、大纲编写以及写作组织与协调,对全书进行总纂;王静任副主编。各章撰写的具体分工为:洛阳理工学院王静编写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洛阳理工学院陈玮编写第二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第九章。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同行的相关论著,并得到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真诚的感谢。

限于作者的水平和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妥或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编者2017年6月第1章总论学习目标

理解财务管理概念及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熟悉、掌握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观点;了解财务管理的环境;了解利息率的构成及其测算。第1节财务管理基本概念

任何组织都需要财务管理,但是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有较大差别。本教材讨论的是营利性组织的财务管理,即企业财务管理。一、财务管理的含义和内容(一)财务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首先,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也表现为使用价值的生产和交换过程以及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统一。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物商品或服务在不断地变化,其价值形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形成资金运动。资金运动不仅以资金循环的形式存在,而且伴随生产经营过程不断进行,因此资金运动也表现为一个周而复始的周转过程。资金运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价值方面,它以价值形式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

其次,在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无论是生产经营过程的产、供、销,还是资金的筹集、分配等环节,都体现了企业同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

上述分别体现了企业财务的两个方面,即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二)财务活动

企业的财务活动,也即是企业的资金运动,构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具有自己的运动规律。

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企业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

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资金营运的需要,筹集所需资金的行为。在筹资过程中,一方面,企业需要根据战略发展的需要和投资计划来确定企业各个时期及总体的筹资规模,以保证投资所需资金。另一方面,要通过筹资渠道、筹资方式或工具的选择,合理确定筹资结构,使筹资风险处于公司的掌控之中,一旦外部的环境发生变化,公司不至于由于偿还外债而陷入破产。一个公司运用融入的资金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若能与偿还负债所需的现金流量相匹配,就能使融资风险最小化,并使公司使用借入资金的能力最大化,从而降低筹资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价值。

企业通过筹资通常可以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资金来源:一是企业权益资金,二是企业债务资金。例如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吸收直接投资等方式筹集资金,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收入;而企业偿还借款、支付利息和股利以及付出各种筹资费用等,则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支出。这种因为筹集资金而产生的资金收支,便是由筹资活动引起的财务活动。

企业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有一定数额的资金做保障。企业进行筹资活动时,企业财务人员首先要预测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多少资金。筹集和使用资金都是有代价的,筹资数量既要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又要不至于造成资金浪费;接下来必须解决通过什么渠道、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筹集多少资金。例如,是通过发行股票取得资金还是向债权人借入资金,两种资金占资金总量的比重应为多少,假设公司决定借入资金,还需考虑是发行债券好还是从银行贷款更好,筹集的资金应该是长期资金还是短期资金,资金的偿付应该是固定的还是可变的,等等。

2.企业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

投资是企业根据项目资金需要投出资金的行为。企业筹集资金的目的就是把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以便获得盈利,不断增加公司价值。

企业的投资分为广义的投资和狭义的投资两种。广义的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狭义的投资仅指对外投资。例如,公司把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公司内部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形成企业的对内投资;公司把筹集到的资金用于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债券,与其他公司联营进行投资,以及收购另一个公司等,便形成了公司的对外投资。当公司变卖其对内投资的各种资产或收回其对外投资时,则会产生资金的收入。这种因公司投资而产生的资金的收支,便是由投资而引起的财务活动。

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必须考虑投资规模的大小,同时还必须考虑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的取得,以便确定合适的投资结构,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

3.企业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

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付行为。首先,企业需要采购材料或商品,以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同时还要支付工资和其他营业费用;其次,当企业把产品售出后,便可取得收入,收回资金。最后,如果企业现有资金满足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还需要通过短期借款等方式来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上述各种活动都会产生企业资金的收支,属于企业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

为满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需要而垫支的资金,称为营运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营运资金周转速度越快,资金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企业就可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取得更多的收入,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如何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是财务人员在此类财务活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4.企业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收入,补偿费用、成本后会产生利润,也可能通过对外投资而分得利润。从广义上来说,分配是对企业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行为;而狭义的分配仅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企业的利润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首先要依法纳税;其次要用来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公益金;最后要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这种因利润分配而产生的资金收支便属于由利润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

随着分配过程的进行,资金或者退出或者留存企业,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资金运动。企业应该依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分配规模和分配方式,确保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这也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合理组织财务活动,正确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上述财务活动的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企业财务活动,对这四个方面的财务活动的管理组成了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利润及其分配的管理。二、企业财务关系

企业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各有关方面发生的经济关系。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营运活动、利润及其分配活动都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方方面面有着广泛的联系。企业的财务关系通常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一)企业同其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同其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金,而企业向其所有者支付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所有者主要有以下四类:①国家;②法人单位;③个人;④外商。企业的所有者按照投资合同、协议、章程的约定履行出资义务,以便及时形成企业的资本金。企业利用资本金进行经营,实现利润后,应按出资比例或合同、章程的规定,向其所有者分配利润。企业同其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着所有权的性质,反映着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关系。(二)企业同其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同其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向债权人借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可以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并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企业的债权人主要有:①债券持有人;②贷款机构;③商业信用提供者;④其他出借资金给企业的单位或个人。企业利用债权人的资金后,要按约定的利息率及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债务到期时,要合理调度资金,按时向债权人归还本金。企业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债务与债权关系。(三)企业同其被投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同其被投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将其闲置资金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单位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向其他单位投资,应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参与被投资单位的利润分配。企业同其被投资单位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所有权性质的投资与受资的关系。(四)企业同其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同其债务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将资金借出后,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约定的条件支付利息并归还本金。企业同债务人的关系体现的是债权与债务关系。(五)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在生产经营各环节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在实行内部经济核算制度的条件下,企业供、产、销各部门以及各生产单位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要进行计价结算。这种在企业内部形成的资金结算关系,体现了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六)企业同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同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指企业在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的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要用自身的产品销售收入,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奖金等,按照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支付职工的劳动报酬。这种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了职工和企业在劳动成果上的分配关系。(七)企业同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同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主要指企业要按照税法的规定依法纳税而与国家税务机关之间形成的经济关系。任何企业都要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缴纳各种税款,以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及时、足额地纳税是企业对国家的贡献,也是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因此,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关系反映的是依法纳税和依法征税的权利义务关系。三、财务管理的环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是指财务管理的工作步骤和一般工作程序,也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完成财务管理任务所采取的各种技术和手段。一般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现实条件和未来要求,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进行预计和测算。财务预测的目的是为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比如,测算各项生产经营方案的经济效益,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预计财务收支的发展变化情况,以确定经营目标;测定各项定额和标准,为编制计划、分解计划指标服务。

财务预测包括以下步骤:

1.明确预测对象和目的

企业应根据管理决策的需要,规定预测的范围,明确预测的具体对象和目的。如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加速资金周转等。

2.收集相关资料

根据预测的对象和目的,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同时要保证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典型性,还应对各项指标进行归类、汇总、调整等加工处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干扰,使相关资料符合预期的需要。

3.选择预测模型

根据影响预测对象的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相应的财务预测模型。如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因果关系预测模型和回归分析预测模型等。

4.实施财务预测

将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代入财务预测模型,采用适当预测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预测结果。(二)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财务人员在科学的财务预测的基础上,利用专门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财务决策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决策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决策等。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决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财务决策主要包括以下工作步骤:(1)确定决策目标;(2)拟订备选方案;(3)选择最优方案。

财务决策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经验判断法,是根据决策者的经验来判断选择。常用的方法有排队法、归类法等;另一类方法是定量分析法,是应用决策论的定量方法进行方案的确定、评价和选择,常用的方法有数学分析法、概率决策法等。(三)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是企业根据各自预测信息和各项财务决策确立的各项工作的计划与安排,是企业进行日常财务管理和实行财务控制的依据。财务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是指一年以上的计划,而企业通常会制订为期五年的长期计划。长期财务计划是实现公司战略的工具。制订长期计划应以公司的经营理念、业务领域、地域范围、定量的战略目标为基础。其编制包括以下程序:(1)编制预计财务报表,确定需要的资本;(2)预测可用资本;(3)建立控制资本分配和使用体系;(4)制定修改计划的程序,建立激励报酬计划。

短期财务计划是指一年一度的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以货币表示的预期结果,它是计划工作的终点,也是控制工作的起点,它把计划和控制紧密联系起来。(四)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是以财务制度、计划、定额等为依据,对计划的执行进行追踪、监督,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修正。实行财务监督是落实计划任务、保证计划实行的有效措施。

财务控制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标准

企业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计划任务以标准或指标的形式分解落实到分厂、车间、班组甚至个人,即通常所说的指标分解。这样,企业内部每个单位、每个职工都有明确的工作要求,便于落实责任,检查考核。

2.执行标准

对资金收付、费用的支出等,要运用各种手段(如限额领料单、费用控制手册、内部货币等)进行事先控制。凡是符合标准的,就予以支持,并赋予机动权限;凡是不符合标准的,则加以限制,并研究处理。

3.确定差异

详细记录指标执行情况,将实际同标准进行对比,确定差异的程度和性质。

4.消除差异

深入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确定造成差异的责任归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差异,以便顺利实现计划指标。

5.考核奖惩

在一定时期终了,企业应对各责任单位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各项指标的执行结果,把分解的指标考核纳入经济责任制,运用激励机制,实现奖优惩劣。(五)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为依据,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剖析的工作。

财务分析的一般程序是:

1.收集资料,掌握情况

财务分析首先应充分占有有关资料和信息。财务分析所用的资料通常包括财务报告等实际资料、财务计划资料、历史资料及市场调查资料。

2.指标对比,揭露矛盾

财务分析要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数量指标的对比来评价业绩,发现问题,找出差异,揭露矛盾。

3.因素分析,明确责任

进行因素分析,就是要查明影响财务指标完成的各项因素,并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找出影响财务指标完成的主要因素,以便分清责任,抓住关键。

4.提出措施,改进工作

要在掌握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找出各种财务活动之间以及财务活动同其他经济活动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改进措施的落实,完善经营管理工作,推动财务管理发展到更高水平的循环。第2节财务管理目标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含义及种类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它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有效的基本标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行为导向,是财务人员工作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

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财务工作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会产生不同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因此,科学地设置财务管理目标,对优化理财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财务管理目标在一定时期内还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层次性。相对稳定性是指尽管随着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财务管理目标可能会发生变化,人们对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财务管理是围绕国家下达的产值指标来进行的,所以那时的财务管理目标可以看作是“产值最大化”。到了改革开放初期,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从关心产值转变为关注利润,这时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但是,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

财务管理目标的层次性则是指总目标的分解,即把企业财务的总目标分解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形成部门目标,甚至再进一步分解到班组和岗位。财务目标的分解应该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同时进行,以保证财务目标的落实与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实相一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一)总产值最大化目标

在传统的集权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指标,公司领导人职务的升迁、职工个人利益的多少,均由完成产值计划指标的程度来决定。这就决定了企业必然要把总产值作为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着以下缺点:(1)只讲产值,不讲效益。在产值目标的支配下,有些投入的新增产值小于新增成本,造成亏损,使利润减少,但因为能增加产值,企业仍愿意增加投入。(2)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追求产值最大化决定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只重视数量而轻视产品质量和花色品种,因为提高产品质量、试制新产品都会妨碍产值的增加。(3)只抓生产,不抓销售。在总产值目标的驱动下,企业只重视增加产值,而不管产品能否销售出去,因此,往往出现“工业报喜,商业报忧”的情况。(4)只重投入,不重挖潜。总产值最大化目标还决定了企业只重视投入,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而不重视挖潜力、更新改造旧设备,进行内涵扩大再生产。因为更新改造容易对短期内的产值产生不利影响,即不能大量增产。相反,采用大量投入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则往往使产值指标易于完成。

因此,把总产值最大化当作是财务管理目标,也是应对在当时特定环境下产品供不应求,百废待兴的一种选择。(二)利润最大化目标

利润最大化目标就是假定在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行为将朝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人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创造更多的剩余产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剩余产品的多少可以用利润这个价值指标来衡量;二是在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三是只有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整个社会的财富才可能实现最大化,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的主体,所创造的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内全部收入和全部费用的差额,是按照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加以计算的。它不仅可以直接反映企业创造剩余产品的多少,而且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同时,利润是企业补充资本及扩大经营规模的源泉。因此,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实践中存在以下难以解决的问题:(1)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没有考虑项目报酬的时间价值。如甲乙两个投资项目,今年利润都是一百万,若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则无法判断哪一个项目更符合企业的目标。但如果甲项目获取报酬的时间是年初,而乙项目获取报酬的时间集中在年末,显然,对于相同的现金流入来说,甲项目的获利时间更早,也更具有价值。(2)利润最大化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和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如甲乙两个投资项目,今年利润都是100万元,并且取得的都是现金收入,但如果甲项目投资100万元,而乙项目投资200万元,显然,甲项目的获利能力更强,而如果单看利润指标却无法判断哪个项目更具有投资价值。(3)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风险因素。高利润往往要承担过大的风险。如果为了利润最大化而选择高风险的投资项目,或进行过度的借贷,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就会大大提高。如甲乙两个投资项目,从账面上看今年利润都是100万元,但甲项目的利润100万元全部为现金收入,乙项目的100万元利润全部为应收账款,显然,乙项目的应收账款存在发生坏账而不能收回的风险,甲项目的实际效果更好。但如果单看利润指标却反映不出这样的问题。(4)利润最大化是基于历史的角度,反映的是企业过去某一期间的盈利水平,并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5)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诱使企业只顾实现目前的最大利润,而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背离。比如企业可能通过减少产品开发、人员培训、技术装备水平方面的支出来提高当年的利润,但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显然不利。(6)利润是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度量,而对同一经济问题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可能使利润并不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改变折旧的计提方法、材料的计价方法、通过出售资产增加现金收入等,表面上近期利润增加了,但实际上企业财富并没有增加。

可见,利润最大化目标只是对经济效益浅层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利润最大化并不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三)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

每股收益是指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值。它的大小反映了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得回报的能力。

每股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将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同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数进行对比,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之间或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之间进行对比,揭示其盈利水平的差异。但与利润最大化指标一样,该指标仍然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也不能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可能会导致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背离。(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投资者建立企业的主要目的在于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种财富首先表现为企业的价值。企业价值就是企业的市场价值,是企业所能创造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或预期的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一概念,包含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两个方面的因素。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其优点主要表现在:(1)该目标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定股利政策等。(2)该目标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股东财富越多,企业市场价值就越大,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可促使企业资产保值或增值。(3)该目标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4)该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资金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存在以下问题:(1)尽管对于股票上市企业,股票价格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业价值的变化,但是股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情况下,股票价格很难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2)为了控股或稳定购销关系,现代企业不少采用环形持股的方式,相互持股。法人股东对股票市价的敏感程度远不及个人股东,对股票价值的增加没有足够的兴趣。(3)对于非股票上市企业,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真正确定其价值。而在评价过程中,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这种估价不易做到客观和准确,这也导致企业价值确定的困难。二、利益冲突的协调

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协调相关利益群体关系,化解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原则是:力求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分配均衡,也就是减少各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导致的企业总体收益和价值的下降,使利润分配在数量上和时间上达到动态的协调平衡。(一)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协调

在现代企业中,所有者比较分散,经营者只是所有者的代理人,所有者期望经营者代表他们的利益工作,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而经营者也有其自身的利益考虑。经营者所得到的利益来自于所有者。在西方,这种所有者支付给经营者的利益被称为享受成本。经营者和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就是经营者希望在增加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和股东则希望以较少的享受成本支出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为解决这一矛盾,应采取让经营者的报酬与绩效相联系的办法,并辅之以一定的监督措施。具体有以下三种措施:(1)解聘。这是一种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办法。所有者对经营者予以监督,如果经营者未能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就解聘经营者,经营者害怕被解聘而被迫实现财务管理目标。(2)接收。这是一种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如果经营者经营决策失误、经营不力,未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使企业价值增加,该企业就可能被其他企业强行接收或吞并;相应地,经营者也会被解聘。为此,经营者为了避免这种接收,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增加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3)激励。即将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绩效挂钩,以使经营者自觉采取能提高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的措施。激励通常有两种基本形式:①“股票期权”方式。它是允许经营者以固定的价格购买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当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固定价格时,经营者所得的报酬就越多。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大的股票涨价益处,就必然主动采取能够提高股价的行动。②“绩效股”形式。它是企业运用每股收益、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视其业绩大小给予经营者数量不等的股票作为报酬。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未能达到规定目标时,经营者也将部分丧失原先持有的“绩优股”。这种方式使经营者不仅为了多得“绩效股”而不断采取措施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而且为了使每股市价最大化,也会采取各种措施使股票市价稳定上升,从而增加股东财富和企业价值。(二)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所有者的财务目标可能与债权人期望实现的目标发生矛盾。首先,所有者可能要求经营者改变举债资金的原定用途,将其用于风险更高的项目,这会增大偿债的风险,债权人的负债价值也必然会实际降低。若高风险的项目一旦成功,额外的利润就会被所有者独享;但若失败,债权人却要与所有者共同负担由此而造成的损失。这对债权人来说,风险与收益是不对称的。其次,所有者或股东可能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而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致使旧债券或老债权的价值降低。(因为相应的偿债风险加大)。

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上述矛盾,通常可采用以下方式:(1)限制性借债,即在借款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条款,如规定借款的用途、借款的担保条款和借款的信用条件等。(2)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即当债权人发现公司有侵蚀其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权和不给予公司增加放款,从而来保护自身的权益。第3节财务管理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统称。

企业财务活动在相当大程度上受理财环境制约,比如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国家经济法规的完善程度,企业所面临的生产、技术、供销、市场、物价、金融、税收等因素,对企业财务活动都有重大影响。环境变化可能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但企业财务人员只有在理财环境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合理预测其发展状况,实现财务活动的协调平衡,才能使企业理财效果更加理想,企业也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一、经济环境

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种经济因素,如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状况、政府的经济政策等。(一)经济周期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和运行通常带有一定的波动性,大体经历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几个阶段的循环,这种循环叫作经济周期。鉴于经济周期影响的严重性,财务学者探讨了经济周期中的经营理财策略。其要点归纳如表1-1所示。表1-1 经营周期中的经营理财策略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运行呈现其特有的周期特征,带有一定的经济波动。过去曾经历过若干次从通货膨胀、生产高涨到控制投资、紧缩银根和正常发展的过程,从而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的筹资、投资和资产运营等理财活动都要受这种经济波动的影响,此外,由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西方的经济周期影响也不同程度地波及我国。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必须认识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掌握在经济发展波动中的理财本领。

总之,面对周期性的经济波动,财务人员必须预测经济变化情况,适当调整财务政策。(二)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的水平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也越高。

发达国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发展历程,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相应地,这些国家的财务管理水平也比较高。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但都在千方百计地加快经济发展,目前一般呈现以下特征:基础较薄弱、发展速度比较快、经济政策变更频繁、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这些因素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财务管理的总体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中间地位,但发展比较快;(2)与财务管理有关的法规政策变更频繁,给企业理财造成很多困难;(3)财务管理实践中还存在着财务目标不明、财务管理方法简单等不尽如人意之处。

不发达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那一部分国家,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一般表现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部门,工业特别是加工业不很发达,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这就决定了这些国家的公司财务管理具有水平很低、发展较慢、作用不能很好发挥等特征。(三)通货膨胀状况

通货膨胀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也给企业理财带来了很大困难。其对财务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起资金占用的大量增加,从而增加公司资金需求;(2)引起利率上升,加大公司的资本成本;(3)虚增利润;(4)引起资金供应紧张,增加公司的筹资难度。(四)政府的经济政策

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如经济的发展计划、国家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外汇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政府的行政法规等,对企业的理财活动有重大影响。顺应经济政策的导向,就会给企业带来一些经济上的利益。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把握经济政策,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理财活动服务。二、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与外部发生经济联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影响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有企业组织法律规范、财务法律规范和税务法律规范。(一)企业组织法规

企业组织必须依法建立。组建不同的企业,要依照不同的法律规范。在我国这些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公司的组建要遵循《公司法》中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公司成立后,其经营活动包括财务活动,都要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来进行。因此,《公司法》是约束公司财务管理最重要的法规,公司的财务活动不能违反该法律。

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公司制企业与非公司制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公司制企业的股东,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失败时,以股东的出资额为限来偿还债务。而非公司制企业,比如独资企业的业主和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要承担无限责任,一旦企业经营失败,其个人的财产也将纳入偿债范围。(二)财务法规

财务法规是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约束,并对企业财务关系进行协调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企业财务通则》、分行业的财务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企业财务通则是各类企业进行财务活动、实施财务管理的基本规范。我国第一个《企业财务通则》于1994年7月1日起实施。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2005年我国重新修订了财务通则,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通则对财务管理方法和政策要求做出了规范。

分行业的财务制度是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为适应不同行业的特点和财务管理要求,由财政部制定的行业规范,其内容是财务通则的具体化。目前已制定了工业、运输、邮电通信,农业、商品流通、金融保险、旅游和饮食开发、施工和房地产开发等10多个行业的财务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是企业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依据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制定的,一般包括资本金管理制度、资本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利润分配管理制度、财务分析与考核制度等。它能使企业建立财务管理的秩序,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活力。(三)税法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法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也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方法。税收是国家参与经济管理,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显著特征。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税负是企业的一项支出,因此企业都希望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减少税负。税负的减少只能靠财务人员在理财活动中精心安排、仔细筹划,而不能通过逃避缴纳税款的方式来实现,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熟悉并精通税法,为理财目标服务。三、金融环境

金融环境是企业最为主要的环境因素之一,金融政策的变化影响着企业的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活动。(一)金融机构

社会资金从资金供应者手中转移到资金需求者手中,大多要通过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

1.银行业金融机构

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经营存款、放款、汇兑、储蓄等金融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我国银行包括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主要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

2.其他金融机构

其他金融机构包括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二)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的意义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场所。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以一定数额的资金做保障。而资金的取得和投放,除了自有资金外,都与金融市场密不可分。金融市场充当金融中介,具有调节资金余缺的功能。熟悉各种类型的金融市场以及运行规则,可以使企业财务人员有效地组织资金的筹措和资本投资活动。

金融市场可以是有形的市场,如银行、证券交易所;也可以是无形的市场,如利用电脑、电传、电话等设施通过经纪人进行资金融通活动。

2.金融市场的种类

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有:(1)按交易的期限划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

短期金融市场又称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其主要特点为:交易期限短;交易的目的是满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所交易的金融工具有较强的货币性。

长期金融市场又称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其主要特点为:交易的主要目的是满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收益较高而流动性较差;资金借贷量大;价格变动幅度大。(2)按证券交易的性质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发行市场,也称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指从事新证券和票据等金融工具买卖的转让市场,这类市场使预先存在的资产交易成为可能。流通市场,也称二级市场或次级市场,是指从事已上市的旧证券或票据等金融工具买卖的转让市场。没有一级市场,就不可能有二级市场;若没有二级市场,必然会限制一级市场的发展。(3)按交割的时间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现货市场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当场或几天之内买方付款、卖方交出证券的交易市场。期货市场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双方约定的未来某一特定的时日才交割的交易市场。

除上述分类之外,金融市场还可以按交易对象分为票据市场、证券市场、衍生工具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按交易双方在地理上的距离而划分为地方性的、全国性的、区域性的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三)利率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指标。从资金的借贷关系看,利率是特定时期运用资金这一资源的交易价格。资金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在资金市场上的买卖,是以利率作为价格标准的。资金的融通实质上是资金资源通过利率这个价格体系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行再分配。因此,利率在资金分配和其财务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1.利率的种类(1)按利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分为基准利率和套算利率。

基准利率又称基本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即这种利率变动,其他利率也相应变动。因此,了解基准利率的变化趋势,就可以了解全部利率的变化趋势。基准利率在西方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在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

套算利率是在基准利率确定后,各金融机构根据基准利率和借贷款项的特点而换算出的利率。如某金融机构规定,贷款AAA级、AA级、A级企业的利率,分别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加0.5%、1%、1.5%,加总所得的利率就是套算利率。(2)按利率与市场资金供求情况,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固定不变的利率。若发生通货膨胀,实行固定利率会使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害。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可以调整的利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采用浮动利率,可使债权人减少损失。(3)按利率形成机制不同,分为市场利率和法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根据资金市场上的供求关系,随着市场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法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2.利率的一般计算公式

利率在企业财务决策和资金分配方面非常重要。资金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利率,主要由供给和需求来决定。除此之外,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国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经济政治关系、国家利率管制程度等,都会对利率的变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资金的利率通常由三部分构成:①纯利率;②通货膨胀补偿率;③风险报酬率。利率的一般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利率=纯利率+通货膨胀补偿率+风险报酬率

其中,纯利率是指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均衡利率。影响纯利率的基本因素是资金供应量和需求量,它随着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精准测定纯利率很困难。实际工作中,通常以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无风险证券的利率来代表纯利率。

通货膨胀补偿率是指由于持续的通货膨胀会不断降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为补偿其购买力损失而要求提高的利率。

风险收益率包括违约风险收益率、流动性风险收益率和期限风险收益率。其中,违约风险收益率是为了弥补因债务人无法按时还本付息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流动性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债务人资产流动性不好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期限风险收益率是指为了弥补因偿债期长而带来的风险,由债权人要求提高的利率。第4节公司组织与财务经理

本节将考虑企业组织的三种基本形式,并进一步讨论公司制下的组织结构以及财务经理的职责。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所适用的法律方面有所不同。了解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一、企业组织的类型

企业按其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一)独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个人独资企业具有如下优点:(1)企业开办、转让、关闭的手续简便。(2)企业主自负盈亏,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因而企业主会竭力把企业经营好。(3)企业税负较轻,只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一般而言,独资企业并不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其收益纳入所有者的其他收益一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4)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制约因素较少,经营方式灵活,决策效率高。(5)没有信息披露的限制,企业的技术和财务信息容易保密。

尽管存在上述优点,但是独资企业也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1)风险巨大。独资企业业主对企业要承担无限责任,一旦发生亏损倒闭,企业所有者的损失不是以资本为限,而是须以全部私人财产用来抵债,从而限制了企业主向风险较大的部门或领域进行投资,这对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极为不利。(2)筹资困难。个人资金规模有限,在借款时往往会因信用不足而遭到拒绝,因此,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大规模经营。(3)企业寿命有限。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的产权结构意味着企业主的死亡、破产、犯罪都有可能导致企业不复存在。

基于以上特点,个人独资企业的理财活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二)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企业依法设立,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盈利组织。合伙企业的法律特征是:(1)有两个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依法承担无限责任的人。(2)有书面合伙协议,合伙人依照合伙协议享有权利,承担责任。(3)有各合伙人实际缴付的出资,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其他属于合伙人的合法财产及财产权利出资,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合伙人也可以用劳务出资,其评估作价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4)有关合伙企业改变名称、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处分不动产或财产权利、为他人通过担保、聘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重要事务,均须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5)合伙企业的利润和亏损,由合伙人依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担。(6)各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与个人独资企业相比,合伙企业资信条件较好,容易筹措资金和扩大规模,经营管理能力也较强。

按照合伙人的责任不同,合伙企业分为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均为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有限合伙人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但是,有限合伙制要求至少有一人是普通合伙人,而且有限合伙人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合伙企业具有设立程序简单、设立费用低、信用较佳等优点,但也存在责任无限、权利不易集中、产权转让困难、有时决策过程过于冗长等缺点。(三)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是指依照公司法登记设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由法定出资人(股东)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组织。公司制企业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的法人实体。公司一经宣告成立,法律即赋予其独立的法人地位,具有法人资格,能够以公司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从而使公司在市场上成为竞争主体。(2)具有无限的存续期。股东投入的资本长期归公司支配,股东无权从公司财产中抽回投资,只能通过转让其拥有的股份收回投资。这种资本的长期稳定性决定了公司只要不解散、不破产,就能够独立于股东而持续、无限期地存在下去,这种情况有利于企业实行战略管理。(3)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一旦出现债务,这种债务仅是公司的债务,股东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这就为股东分散了投资风险,从而有利于吸引社会游资,扩大企业规模。(4)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的所有权属于全体股东,经营权委托专业的经营者负责管理,管理的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能力。(5)筹资渠道多元化。股份公司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有利于企业的资本扩张和规模扩大。

一般来说,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同点在于:(1)股东的数量不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有最高和最低的要求,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只有最低要求,没有最高限制。(2)成立条件和募集资金的方式不同。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宽松,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条件比较严格;有限责任公司只能由发起人集资,不能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3)股份转让的条件限制不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转让自己的出资要经股东会讨论通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转让,具有充分的流动性。

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相比,股份有限公司的特点是:(1)有限责任。股东对股份有限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倘若公司破产清算,股东的损失以其对公司的投资额为限。而对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其所有者可能损失更多,甚至个人的全部财产。(2)永续存在。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地位不受某些股东死亡或转让股份的影响,因此,其寿命较之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更有保障。(3)可转让性。一般而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比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权益转让更为容易。(4)易于筹资。就筹集资本的角度而言,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因其永续存在以及举债和增股的空间大,具有更大的筹资能力和弹性。

在上述三种企业组织形式中,公司制企业最具优势,成为企业普遍采取的企业组织形式。因此,现代财务管理学的分析与研究以公司制企业这种组织形式为基本研究对象。本书所讲的财务管理也主要是指公司的财务管理。二、财务经理

在大型公司中,理财活动通常与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有关,如副总裁、财务经理及其他经理。

图1-1描述了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并突出了财务活动。图1-1 企业组织结构图

图1-1中,总裁是企业的首席执行官,直接负责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总裁下面设副总裁(总监),负责不同部门的经营与管理。向财务总监负责的是财务经理和会计经理。财务经理负责筹资、投资、分配和营运资本的管理,并且通过这些工作为公司创造价值。

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其可以雇用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财务经理的大部分工作在于通过投资分析、融资、分配和营运资金管理为公司创造价值。即:(1)通过投资创造超过成本的现金。(2)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其他方式筹集能够带来现金增量的资金。

因此,公司创造的现金流量必须超过它所使用的现金流量。公司支付给债权人和股东的现金流量必须大于债权人、股东投入公司的现金流量。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能那么直接而容易地观测到现金流。我们可以从财务报表中获得大量有关信息,而财务分析的大量工作就是从财务报表中提取现金流量的信息。

财务经理的一部分工作是在企业与金融市场之间进行资本运作,如筹资、投资、分配股利以及偿还负债等。而另一部分工作则是制订财务日常收支计划,例如进行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以及做出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等。三、财务职业生涯

对于主修财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职业生涯通常要从基础做起,通常可能从以下领域开始。

1.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与货币信用相关的中介组织,大致分为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则包括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资银行等。

商业银行是最大的财务人员需求机构,它需要吸收存款,将贷款投向公司或个人。如果加入银行,通常要先经历银行的整套运作程序以了解银行的业务,随后会被安排从事个人和小型公司的存款和贷款工作,也能帮助分析对大型公司大笔贷款的业务。除此之外,银行还提供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多的职位,比如个人及公司之间通过银行的付款结算。如果在现金管理部门,则要帮助公司电子划转大笔额度现金,像工资、税金、贷款等。当然,也可能在银行的外汇部门工作,或者从事期货或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的业务。

保险公司也需要大量的财务人员。保险公司通常要将投保人的保险金投资于金融债券、投资基金或者中长期贷款。因此,财务人员要负责评价企业的经营能力、调查企业的信用、决定投资于哪家公司的股票或者如何设计投资组合,以减少投资风险。

基金管理公司是从个人投资者手里筹集资金,投资于多种股票或债券投资组合,谋求所管理的基金资产不断增值,使基金持有人获得尽可能多的报酬的机构。在基金管理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分析证券的发展走势,决定何时买入或卖出何种证券。基金收益的好坏取决于基金管理人管理运用基金资产的水平,因此对基金管理人的任职资格有严格的限定。

投资银行是指经营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业务包括帮助公司出售证券,为企业筹资,协助公司完成兼并和收购,提供咨询服务、资产管理、自有资金的操作交易等。在投资银行工作会有很大的压力,工作时经常加班,但是薪水非常高。在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主要由证券公司承担。

2.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财务职业领域中最广泛的领域,同时也拥有最多的工作机会。财务管理在所有商业机构中都非常重要,包括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在政府机关及非营利组织中也同样重要,包括学校、医院等。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帮助其所在单位评估投资项目,或者帮助筹集项目所需要的资金,也可能是与用户谈判贷款,或者是协商租赁厂房和设备。财务分析人员也可以参与监督和控制风险,如为企业的厂房和设备投保,或者协助购买和出售期权、期货以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

不管是哪个具体的职业领域,财务人员对这几个领域都必须有所了解。例如:银行贷款人员如果不了解财务管理的知识,就不能有效地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银行的贷款资金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证券分析师必须掌握一般财务原理以向客户提供合理的建议;企业的财务经理必须明白银行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也应明白投资者是如何判断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的,进而决定其投资决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