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上古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5 05:47:21

点击下载

作者:张清华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口气读完上古史

一口气读完上古史试读:

引言

上古时代一般是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中国的上古时代一般指的是夏朝以前。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这片土地位于欧亚大陆的东方,我们的祖先从远古时代就生息繁衍在这片古老而神异的土地上,“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中国历史的帷幕便是从这里徐徐拉开的。

我们就是从这里来的,这里有我们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漫漫来时路。

在那混沌初开之后的岁月中,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度过了怎样的漫长岁月?

从茹毛饮血到自己生火,从赤手空拳与大自然搏斗到发明石器、陶器直至青铜器,从采集和渔猎发展到种植作物、饲养家畜,从结绳记事到书写文字,从栖身洞穴发展到部落、聚落直至城市和国家……

他们逐渐走出蒙昧、野蛮的时代,进入了文明社会;他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在不断丰富物质资料和改善生活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质朴而灿烂的古代文明;他们在长期的战争、交往、迁徙和联盟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共同文化为基础的华夏族,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前身……

……

伏羲、女娲、神农、轩辕、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尧、舜、禹……这些在我们民族历史的传说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都做出了哪些伟大业绩?

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还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本书努力帮助读者朋友们穿越时空,回到那遥远的过去,去体味先民们的生活,去看他们的家园——也是我们的故园。

翻开本书,我国夏朝之前数百万年的历史画卷将由远及近地向你慢慢展开,供你去体味、去欣赏。作者2008年12月1日

1.中国历史的开端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屈原《天问》

我们中国人今天生活着的这片土地位于欧亚大陆的东方,西部有“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西南有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西北有阿尔泰山,北部有蒙古戈壁、沙漠,东北有兴安岭和长白山,东边和东南为海洋所环抱——大山、大海、大戈壁把这片千顷沃壤阻隔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中国历史的帷幕便是在这片古老而神异的土地上徐徐拉开的。

恩格斯说:“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但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中国历史古籍中,对此作出最早阐释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两则神话传说。其中,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山海经》中是这样描述的:▲明刊本《山海经》(东晋郭璞传)书影《山海经》是中国三大奇书之一,共18卷,分《山经》、《海经》两大类:《山经》有南山、西山、北山、东山、中山五经;《海经》有海外南、海外西、海外北、海外东、海内南、海内西、海内北、海内东、大荒东、大荒南、大荒西、大荒北、海内十三经。全书约31000余字,包含地理、历史、神话、宗教、民族、植物、动物、矿产、医药等多方面的内容。关于它的产生,据西汉刘歆以来的传统说法,认为是禹治洪水时与其助手伯益的所闻所录。但据现代学者考证,《山海经》成书于西周到西汉初期,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此书内容大多带有荒诞色彩,保存最多的是兽形神话以及两种动物以上的合体神话和人兽合体神话。有不少远古神话的记载,都是在《山海经》里首次出现。但由于此书历时久远,字讹句脱,又多奇异图像,所以它记叙的到底是何方地理,至今尚未有定论,连史圣司马迁也不禁骇叹“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传说洪荒之初,天与地合在一起,整个宇宙呈混沌状态,巨人盘古便诞生其中。一万八千年后,他突然醒来,感觉四周死一般的沉寂,实在难以忍受,便顺手抄起一把板斧,用力一挥,把宇宙劈开一道缝隙。整个世界也随之转动起来,清澈轻盈的东西慢慢向上移动,混浊凝重的东西徐徐下沉,没有多久,混沌的宇宙便幻化作了朗朗乾坤。

盘古担心天地还会愈合,便脚踩地、手托天,身子也跟着猛长起来。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与地已是愈来愈远,再难相合。此时,盘古也耗尽了几十万年的精力,扑卧在苍茫的原野上死去了。

他呼出的气汇成雨露和春风;他喊出的声音化作雷霆;他的左眼变作太阳,右眼变成月亮;他的毛发和胡须则成了覆盖大地的森林和草木;他的躯干和四肢成为五岳;他的眼泪变成江河。从此,世界有了黑夜和白昼,大地充满了活力和生机。▼汉画像石“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若干年后,又一尊天神女娲诞生了。她独自一人来到凡界,见景色秀美,却独少生灵,便照着自己的模样,用黄土捏小人为乐。后来她嫌捏弄小人费时费力,便把枝条沾了黄泥乱甩。顿时,贵贱人等应运而生,生息繁衍,始到今天。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生成和发展的神话和传说,中华民族当然也不例外,但科学表明,人类是由一种早已绝迹的古猿发展而来的。这种绝迹的古猿,既是人类的祖先,也是现代类人猿的祖先。现代类人猿和人类之所以有亲属关系,正是因为二者都出自于共同的远祖。这类消失的古猿目前被认定为是800万年前的拉玛古猿。拉玛古猿最初发现于印度北部山区,当时获得有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后来在巴基斯坦及非洲的肯尼亚,欧洲的匈牙利、希腊、雅典和西亚的土耳其等一些地方,也先后发现了这类古猿化石。1975年,在我国云南禄丰县石灰坝煤窑的堆积层中,也发现40多枚这类古猿的牙齿和一个完整的下颌骨,下颌骨上面还保留有门齿、犬齿、前臼齿共12枚。我国人类学家把它定名为拉玛古猿禄丰种,其地质年代属第三纪上新世早期,距今在800万年以上。▼拉玛古猿复原图

从拉玛古猿到人的进化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据科学推测,在地质年代的中新世末期,地壳发生了剧烈的变动,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从此崛起,同时,气候也随之发生了逆向变化,中亚细亚和非洲许多地区开始变得干旱,荒漠地区不断扩展,热带森林面积逐渐递减。这一变化使得一些树居的猿类,随着森林面积的缩小而南移,成为森林古猿,同时也促使那些能够生活的猿类由树居生活转变为地面生活。下地的古猿不得不经常搬动石块寻找食物,或者用棍棒挖掘野生植物的块根充饥。经过多少万年的循序渐进,逐渐形成了简单的劳动,于是古猿的劳动萌芽了。古猿学会从事劳动之后,第一个结果就是促进四肢的分化,形成直立行走。从简单的劳动开始,又经过多少万年的发展,猿的四肢逐渐产生分化,前肢逐渐从支撑身体的作用中解脱出来,分化成手;后肢则单独承担起支撑身躯的作用,分化成脚。由于猿的四肢发生分化,手和脚有了分工,于是便能直立行走了。直立行走的形成,“就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森林古猿▲古猿到树下来生活

猿能够直立行走以后,首要的意义就在于扩大了视野,并使意识得以发展。

第二个结果便是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猿的手脚有了分工,能直立行走,因此“手变得自由了”。有了手,劳动者日益发展,能愈来愈多地从事其他工作。广泛的劳动又增加了协作的条件和场所,互相协作的劳动,使“这些形成中的人已经达到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猿类互相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自己的器官,不发达的喉头由于声调的抑扬顿挫不断增加缓慢地然而肯定地达到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渐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这样,语言便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

所以,人类的形成过程,“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髓就逐渐变成了人的脑髓”。因此,语言在人类的形成过程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斯大林说:“有声语言在人类历史上是帮助人们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结合成社会,发展自己的思想,组织社会生产与自然力量作胜利斗争并达到我们今天所有的进步的力量之一。”

归纳起来,从猿到人转变的过程,首先是劳动,“经过多少万年之久的努力、手和脚的分化,直立行走最后确定下来了,于是人和猿区别开来,于是音节分明的语言的发展和头脑的巨大发展的基础奠定了,这就使得人和猿之间的鸿沟从此成为不可逾越的了。”▲从猿到人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又是人和猿相区别的标志。人和动物的不同是,“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是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简单的、无意识的半本能性质的劳动,在高等动物中偶尔也会出现。然而,制造工具的劳动,即使是偶尔,猿类也是不可能的。如现代类人猿中的黑猩猩、大猩猩等,为了获取悬挂在天花板上的食物,它们也会用箱子作为架子或使用木棍,但它们绝不会制造工具,所以恩格斯说:“没有一只猿手制造过哪怕是最笨的石刀。”

到了距今300万年左右的时候,世界上一些地区的古猿学会了制造工具,最原始的人——猿人开始形成。从猿转变成人,这在人类进化史上完成了第一个光辉的历程。人猿相揖别,标志着人类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历史学家根据人类体质和智力的演进,把人类的进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猿人、古人、新人,人类学家则称之为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今天,人类学家在世界范围内,已发现不少猿人、古人、新人的化石,这为研究人类的进化史积累了珍贵的科学资料。

中国是人类发源的重要地区,猿人遗迹遍布南北各地。其中特别重要的发现有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等。大批猿人遗骸和遗物的发现,不仅为世人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中国远古人类的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且充分地说明了早在200多万年以前,中国境内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从而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序幕。历史大视界

根据地史学与古生物学研究,地球发展的初级阶段可能在60亿年之前,到距今46亿年前形成了地壳。从那时起,地球的历史可分为5个代,即太古代(约46亿年前至25亿年前)、元古代(约25亿年前至6亿年前)、古生代(约6亿年前至2.25亿年前)、中生代(约2.25亿年前至7000万年前)、新生代(7000万年前至今)。每个代又分若干纪,每个纪又分若干世。

最原始的生物出现在太古代,元古代末期出现了原始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多细胞生物。到古生代,出现了生活在水里的最早的脊椎动物,这些原始脊椎动物后来发展成鱼类。鱼类又分化为若干分支,其中一支演化为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中的一支又演化为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在中生代特别繁盛,其中一部分演化为各种各样的恐龙。最早的哺乳动物及鸟类在中生代也已出现了。

人类起源于新生代。新生代又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三纪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第三纪是哺乳动物发达的时代,在第三纪的始新世开始出现最早的灵长类。到了渐新世,从原始的灵长类中又先后出现了猴类和猿类。最早的人类就是从古猿演化而来的。

2.猿人

人生之始也,与禽兽无异,知有母而不知有父;能覆前而不能覆后,卧之詓詓,行之吁吁;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革。——《纲鉴易知录》

古猿一迈进“人”的范畴,人类社会也就同时出现了。在人类社会史中,第一个阶段就是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初期,人的形态还很像猿——低前额、高眉骨,嘴巴向前突出,身躯还不能完全直立,等等。所以,这种亦猿亦人的人类被称为“猿人”,又称直立人。猿人生活的时间约从300万年前开始,到二三十万年前结束。

现在,世界上发现了不少猿人化石遗迹,年代最早的是在东非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地发现的猿人化石,经钾、氨定年,距今约300多万年。在我国境内,也发现有不少猿人化石,最早的发现是在北京周口店,其后在陕西省蓝田县和云南省元谋县也相继有所发现。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发现猿人化石的地点,有北京、陕西、云南、山西、河南、辽宁、湖北、安徽等省市,可以说从南到北的广大地区都已经发现了猿人生活的足迹。在我国发现的猿人化石中,年代最早的是在云南元谋发现的元谋人,其次是蓝田人、陨县人和北京人。▲元谋人的牙齿化石和使用的刮削石器

元谋人发现于我国云南省元谋县东南的大那乌村。1965年5月,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大那乌村西北的一个由褐色粘土层组成的小土包上进行地质调查时,首先发现两枚牙齿化石,一为左上内侧门齿,一为右上内侧门齿。经鉴定,这两枚牙齿同属一个青年男性的门齿。在后来的发掘中,又发现了人工打制的3件石器和许多炭屑,还有41种哺乳动物的化石。至目前为止,在元谋人化石遗址共获得人工打制的石器17件。

元谋人牙齿的特征是:齿冠粗大,舌面具有发达的铲形舌窝,舌窝内面多釉质褶皱。元谋人生活的时代大约属于地质年代的更新世早期。在与元谋人伴生的哺乳动物群中,有不少是属于更新世早期的典型代表动物,其中有云南马、爪兽、上新鹿、剑齿虎等11种。根据古地磁的测定,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化石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不仅为人类进化史的研究增添了一份新的资料,同时也证明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一两百万年前就已经劳动、生息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了。

比元谋猿人稍晚的是蓝田猿人。196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在陕西省蓝田县泄湖公社陈家窝村的红色土层中,发现了一个完好的猿人下颌骨化石。1964年,又在蓝田县城东约15公里的九间房公社公王岭的红色土堆中发现了一枚猿人牙齿和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经鉴定,在陈家窝村发现的猿人下颌骨化石,属于一个老年女性;在公王岭发现的猿人头盖骨化石,属于一个30多岁的女性,头骨特征较为原始。因此,公王岭发现的猿人头骨,为蓝田人的代表,年代为80万年左右。▲蓝田人的下颌骨化石

发掘于陕西蓝田公王岭,距今约115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

蓝田猿人头骨的特征是:头骨低平,骨壁厚,眉骨粗壮隆起,左右连成一片,两侧明显延长。据测定,其脑容量为780毫升。蓝田猿人的骨化石尽管分布相当广泛,但所采集的材料却不够典型,数量也不多。猿人活动的遗迹,截止到现在,材料最丰富的仍首推举世闻名的“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化石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从1927年开始挖掘,发现了包括6个较完整的头盖骨在内的大量面骨、下颌骨、四肢骨和牙齿化石,分别属于40多个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北京猿人的体质结构已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但仍残留些许现代类人猿的特点。北京猿人与现代人比较起来,身材较矮,面部短而前伸,鼻子宽扁,颧骨高突,眉脊粗大,牙齿壮硕,脑容量平均为1075毫升,比蓝田猿人(780毫升)大得多,与现代人(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接近。其上肢在长期劳动中因适应日益复杂的动作而变得十分灵巧,与现代人极其相似;其下肢在长期直立行走和辅助性劳动中日趋完善。从北京猿人整个体质形态来看,其头骨与肢骨发展是不平衡的,四肢尤其是手,在劳动中首先得到了改造,从而印证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科学结论。▲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头骨化石(下)以及剑齿虎头骨化石(上)和上犬齿化石(中)

此山顶洞人头盖骨距今约18000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其形状已经具有现代人的特征,脑量为1300毫升~1500毫升。

在北京猿人生活的时代,他们至少已掌握了两种征服自然的知识:一是制造石器,一是用火。他们制造的石器大致可分为锤状器、砍伐器、平圆器(或叫盘状器)、尖状器和刮削器等。这些石器一般都是拣取河边上的砾石或其他砂岩打制而成,外表十分粗糙,带有很大的原始性,考古学家称之为“旧石器”,把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背鹿像(复原雕塑)

在旧石器时代,猿人为了生存,与大自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根据各类生物化石推知,数十万年前的中国大陆,气候温和湿润,高山、茂林、草原,还有纵横交错的河流与成片的沼泽杂沓相接,成群的动物,如剑齿虎、狼、熊、豹、鬣(liè)狗、野马、野牛、野鹿等栖息其间。这些兽群对猿人的生存构成了威胁,但又是猿人追逐猎杀的对象。其中,肿骨鹿和梅花鹿为北京猿人的主要食物来源。

在北京猿人长期生活的龙骨山洞里,发现了40米厚的堆积物,并发现有大量的灰烬及烧过的石块和兽骨,厚达6米之多。在元谋人、蓝田人生活的地层里也有类似的发现,这说明猿人时代用火是很普遍的。那时,人们可能从因雷击引起大火的森林里或其他有天然火燃烧的地方引来火种,然后在居住的山洞里燃起常年不熄的火堆,用来烧熟食物、照明取暖、防御野兽。这样不仅有利于摄取食物的营养,增强人类的体质,而且增强了人类抗御自然的能力。火的发现与使用,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巨大飞跃,使人类第一次支配了自然界,从而最终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四川合江张家沟二号墓四号石棺后挡上的伏羲女娲交尾图

该画像石中伏羲女娲以对偶神的构图形式出现,女娲手中托着月,伏羲手中托着日,两神身体为基本完整的人形,两腿之外有蛇身,其尾相交,相交的蛇尾暗示着日月合璧,表示繁衍子孙的含义。伏羲左手举着“矩”(即拐尺),女娲右手举着“规”(即圆规),象征着天圆地方,也暗示着两神的造物主身份。

猿人时代,个人的力量往往微不足道,只有结合成群体才能抵御野兽的侵袭,战胜险恶的环境。在最原始的群居团体里面,性交是杂乱无章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排除不同辈份之间的杂交关系,而允许年岁相当的同辈男女通婚,同一辈的男女既是兄弟姐妹,又可互为夫妻,从而进入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家庭形式——血缘家族时代。世代流传的伏羲与女娲兄妹合婚的传说即是这一时代的反映。东汉应劭所著《风俗演义》里有这样的记载:伏羲、女娲本为兄妹,居住在昆仑山上。日久天长,二人便想结为夫妻,却又自觉羞耻。有一天,他们跑上昆仑山颠,向天问卜,苍天把山下的云烟都合为一处,以示同意。于是,二人顺承天意,结成了夫妇。汉代画像石(又叫石刻壁画)和画像砖上,还刻有二人的交尾图,说明早在汉代,社会上就已广泛流传这个故事。▲伏羲像

伏羲氏在我国古史中被列为三皇之一,据传是其母华胥氏在沼泽中践踩了雷神的脚印才有孕而生。伏羲又称太昊,因传他曾最先豢养“六畜”而又称庖羲氏。伏羲对人类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八卦。传说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获取了大量关于太阳、月亮、行星的天文知识,并开始尝试用某种方式来表示他所了解到的天文与自然现象的关系。当时还没有文字,他便发明了8种图符,每个符号均代表日、月和地球在以太阳为参照系的三维空间中,在某种时空领域内相互运动而在地球上所表现出的所有天气、气候等特征的总和。由于这一发明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所以伏羲氏又被尊崇为人文始祖。

猿人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绝不是黄金时代。他们依靠群体的力量,一起劳动,使用简陋的工具和武器,和自然界作殊死斗争,但不免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在北京猿人的40多个个体中,约有1/3活不到14岁就死去了。▲甘肃天水伏羲庙

这是全国最大最早的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祖庙”,始建于1490年,建成至今历经多次重修。坐北朝南,西门三进,自南向北有牌坊、庙宇、月台、碑亭、主殿、古柏等,占地3700亩,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传说每逢正月十五伏羲诞辰,便会有喜神降临人间,为世人排忧解难。▲河南淮阳太昊陵

这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大型陵庙,为中国18大名陵之一,因太昊伏羲氏位居三皇之首而被誉为“天下第一陵”。太昊即是人们对伏羲的赞词,意为功德无量,向日月那样光明。太昊陵按照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而建,陵高20余米,分内城、外城、紫禁城三道皇城。陵园内,殿宇镏金,楼阁掩翠,气势磅礴,古朴韵致。

猿人以极其艰苦的劳动,改造了自然,也改造了自己。他们创造了原始文化,积累了经验,繁衍了后代,使人类社会得以缓慢地向前发展。历史大视界

19世纪初期,史学家把人类演进的次序,从物质上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原始社会属于石器时代,由于石器时代太长,又可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这种分期法至今仍为考古学工作者所袭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中,原始社会从社会经济这个角度可划分为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大阶段。原始群包括向人类过渡的古猿和已会制造工具的“原始人”,氏族公社阶段分前后两期:前期是母亲氏族公社,后期是父系氏族公社。

3.古人

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猿人在经历了大约几十万年的漫长岁月后,又逐渐发展到了“古人”阶段。“古人”又称早期智人,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这一时期延续到距今四五万年前,此时人类体质上遗留下来的原始特征逐渐趋于消失,石器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

我国境内的古人化石和遗迹分布较广,特别重要的有大荔人、丁村人、许家窑人。

大荔人是1978年在陕西大荔县甜水沟的砾石层中发现的,是一具十分完整的男性青年头骨化石。这是由猿人向古人过渡形态的代表,距今约20万年。大荔人头顶低矮,眉脊粗壮,骨壁较厚,吻部不很突出,其脑容量为1120毫升,身材比北京猿人高得多,表明比北京猿人进步了许多。大荔人介于猿人与古人之间,属古人中的早期类型。大荔人头骨化石的伴出物有肿骨鹿、大角鹿、古菱齿象、犀牛等哺乳动物化石和一些石制品,时代属中更新世早期。

许家窑人是1976年在山西阳高古城许家窑村犁益沟发现的,化石和遗物比较丰富,计有顶骨11块,枕骨2块,左上颌骨一块并附有4颗牙齿,右侧下颌骨一块,单个牙齿两颗,代表10多个男女老幼不同的个体,从7岁幼儿到年过半百的老人,其平均寿命大约30岁左右。许家窑人头骨仍然较厚,但颅顶较高,吻部已不太突出,牙齿粗大,牙冠嚼面复杂,既具备一定的原始性,又有接近现代人的特征。许家窑人的年代约在10万年前。▲许家窑人枕骨化石

许家窑是目前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最丰富、规模最大的遗址,距今约12.5~10.4万年。许家窑人介于直立人和现代人之间。

丁村人是1954年在山西襄汾丁村附近的汾河两岸发现的,其中有约两岁小孩的一块右顶骨和十二三岁儿童的3颗牙齿。小孩头骨的骨壁较薄,门齿舌面底部有明显的底结节和指状突起,明显比北京猿人进步。丁村人化石的伴出物主要是动物化石,达26种之多,有梅氏犀、纳玛象、扁角鹿、野马、野驴、斑鹿、羚羊等,以及鱼和蚌、蜗牛等软体动物。从地质年代和打制石器来看,丁村人生活的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丁村人牙齿化石

此外,已发现的古人化石或遗存还有广东韶关马坝人、湖北长阳人、贵州桐梓人、安徽巢湖人等。马坝人的头盖骨化石和许多动物化石,是1958年在广东省曲江县马坝墟西南约1.5公里的狮子山一个岩洞里发现的。该头骨并不完整,只有部分顶骨、额骨、右眼眶和鼻骨的大部分。其特征是眉脊粗壮而明显突出,眉脊后方的额骨部分明灭缩窄,类似猿人,但头骨的厚度、高度和额倾斜度又不及猿人,可能属一中年男性。伴出的动物化石有大鬣狗、大熊猫、犀牛、剑齿象等,其地质年代属更新世初期,是早期古人类型中的一种。

1956年,长阳人的骨化石发现于湖北省长阳县钟家湾村一个称为“龙洞”的石灰岩洞穴中。当时获得左侧上颌骨残片一块和大量的动物化石,1957年又挖掘到两枚牙齿。共存的动物化石有大熊猫、剑齿象、中国鬣狗等。其地质年代相当于更新世晚期。

此外,1972年在贵州桐梓县也发现了两枚牙齿化石。1975年在辽宁省喀左县鸽子洞也发现了一颗完整的小孩第二下前臼齿和一批石器,其时代大体与丁村人相当。

▲马坝人遗址出土的人头骨化石(左上)、剑齿象牙齿化石(右上)、犀牛下颌骨化石(左下)、石锤(右下左)和石砍砸器(右下右)

从这些有代表性的古人阶段的原始人类化石资料可以看出,古人阶段的人类体质形态特征已比猿人进步。其头颅较大,而且比猿人高,骨壁比猿人的薄,额骨也比猿人的低平,眉骨脊虽然还比较粗壮,但也比猿人进步,面部向前伸,下颏不明显,牙齿稍为粗大。这些特征,都显示出古人的体质形态更接近于现代人,猿的特征已逐渐衰退。这时的人类经过了几十万年的劳动实践,积累了相当多的劳动经验,劳动工具的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进。伴随着劳动经验和技能的逐步提高,他们活动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并积极适应各地的自然环境,继续过着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生活。

大荔人生活在今陕西渭北平原,20多万年前那里是一片辽阔的草原,树木丛生,气候温暖。大荔人在林边草原上猎取鹿、马,在塘边捞取鱼、虾,有时也到灌木丛中袭杀犀牛、水牛和古菱齿象。丁村人和许家窑人栖居在汾水两岸,大象、犀牛、野鹿、野马、羚羊在汾水旁的丘陵上奔驰,豺、狼、虎、豹、熊、狐等时出时没,还有河流和岸边浅水中的鱼、虾等,这些都是丁村人和许家窑人的生活资料来源。▲石厚三棱尖状器

这是丁村文化最富有特征的石器,是用来挖掘的工具。

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古人使用的狩猎工具——石器,大都被进行了第二次加工,加工技术更加细致,如单刃砍切器、多刃砍切器、三棱尖状器、小型尖状器、刮削器、石球等,以适用于不同的用途,其中,作为投掷武器的石球被打击得匀称滚圆,仅在许家窑遗址就出土了1000余件,每件重量在80~2000克不等。丁村人多用石灰岩打制石球,质量在500~1300克之间。这些都是古人时代生产力与生产技能提高的表现。▲山西襄汾丁村遗址出土的打制石球▲原始人类在打制石器想象图

在提高狩猎能力的同时,古人进一步发展了猿人时代用火和保存天然火种的经验,并利用打砸干木发明了人工火。火的发明和使用在人类进化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不仅可以用来御寒、照明、驱逐野兽,还能为古人提供熟食,从而大大加快了人类的进化过程。我国古史传说中,曾把这一发明归于燧人氏所为,韩非子在《五蠹》中也有简单记载。类似的说法又见于晋朝王嘉的《拾遗记》:“有大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燧人氏的传说现已无据可考,但火的使用却世代相袭,一直沿用下来。马克思曾这样评价这一伟大发明:“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新石器时代的火种罐

此罐是用来保留火种的,待用火时可引燃使用,比临时取火方便。其下部分的孔洞为放进炭火的气孔。▲早期智人在预备生火

早期智人能够自己生火,这比猿人进步多了。历史大视界

古人的化石要比猿人的偏多。目前在欧、亚、非三洲已发现的古人化石产地达70多处。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古人化石是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附近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因此,过去曾把这一阶段的人类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尼安德特人复原图

尼安德特人不是现代人的祖先,3万年前他们突然消失了。

4.新人

古者羿作弓。——《墨子·非儒》

大约从四五万年前开始,我们的祖先从“古人”进化到了“新人”阶段。人类学家把他们命名为“新智人”,又称晚期智人,在考古学上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人类体质形态的原始性质完全消失,受居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分化为肤色及体貌特征各异的不同人种,分布于世界新旧大陆。与新人阶段相一致的是氏族公社的形成,它是人类战胜自然界的有力保证。从此,现代人开始形成。

新人的足迹遍布中国大陆,主要有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的河套人、山西朔州峙峪人、四川资阳人、山东泰安人、辽宁建平人、吉林榆树人、云南丽江人、台湾台南左镇的左镇人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山顶洞人和峙峪人,还有萨拉乌苏河流域的河套人。

1933年,我国考古学家为了继续探寻周口店北京猿人洞穴的顶部遗存,结果发现了另外一个人类穴居遗址的人类化石,因为是在北京猿人洞穴的顶部发现的,所以定名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的骨化石包括分属于8个个体的上下腭骨、牙齿和体骨,其中较完整的3具头骨,一为男性老人,另两具为女人,其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山顶洞人的脑容量介于1300毫升和1500毫升之间,已在现代人脑量变异范围之内。山顶洞人距今约19000年左右,处于新人阶段的晚期。

当时的山顶洞人已经能够制作比较精致的石器和骨器。石器有砂岩打制成的敲砸器和切割器。骨器中有一根骨针,长82毫米,直径3.3毫米,针眼是刮挖而成,针身圆润光滑,是较精致的磨制骨器。据此可推测,当时人类已有连缀兽皮用来制作衣服的能力。▲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1933年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址出土,残长8.2厘米,孔径0.31~0.33厘米,距今约18000年,是山顶洞人的缝纫工具。

山顶洞人的生产技术还集中反映在装饰品的制作上,出土有成串的石珠、小段的兽骨、穿洞的兽牙,还有经加工修饰过的马骨和海蚶壳等。这些装饰品的制作表明新人阶段生产力水平又有了长足进步,同时,也证明人类已有爱美的观念和对美的追求,原始艺术的萌芽已悄然凸现了。

山顶洞洞口朝北,有上下两层,其上层是当时人们的居住地,下层为死者的墓地,墓地周围撒有赤铁矿粉末。红色的赤铁矿粉象征着鲜血,表明这时的人类已对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归宿怀有想象,是原始宗教开始萌发的重要表现。▲山顶洞人的装饰品:钻孔的兽齿和小石珠

山顶洞穴的不远处有池塘,其中的草鱼是他们捕捞的对象。另外,山顶洞人已学会在木棒尖端绑上石矛用于射杀鹿、羚羊、野猪、野牛等。这时,他们所获取的生活资料比古人时代的先辈们大为丰富,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本领也大大提高了。

峙峪人是1963年夏天在山西朔州西北峙峪遗址发现的,获得有枕骨化石一块,还有大量的动物化石和石器。动物化石共有5000多件,石器15000多件,主要有小型的砍砸器、尖状器和雕刻器等。这是新人阶段所获得的文化遗物中最为丰富的一处。据碳14测定,峙峪遗址的文化年代距今约为二万八千年。

峙峪人的石器具有原始细石器的特点,器形精致细小,种类繁多。其中,尖状器、雕刻器、圆头刮削器等是细石器工艺的代表。另外,还发现有原始的石镞,由此可推想峙峪人已发明了弓箭。

弓箭是一种远射程兵器,又是一种较复杂的工具,由弓背、弦、箭组合而成。峙峪人用它来猎杀远处的野兽,还可捕捞深水中一米多长的大鱼。这是前所未有的武器,等于把手伸长到几十米外,在当时属最有威力的狩猎工具。恩格斯曾评价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器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武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

山顶洞人洞穴是龙骨山最大的洞穴,为北京人居住的地方。

弓箭作为原始人常用的狩猎工具,其使用历史非常久远,意义也至为重大。关于弓箭的出现和使用,中国古代有“夷羿作弓”和“后羿作弓”的传说,大概是因为“羿”及其后代“后羿”都以善射著称才把这一伟大发明归功于他们。

河套人骨化石是192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大沟湾发现的一枚小孩的上外侧门齿,同时伴出的还有大量动物化石。1956年和1960年又在嘀哨沟湾村和大沟湾村发现了一块顶骨和一段左股骨的下半段。顶骨还具有一定的原始性,但已接近现代人;股骨骨壁稍厚,但向前弯曲的程度也已接近现代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