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开发绩效评价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5 07:19:23

点击下载

作者:阎友兵 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红色旅游开发绩效评价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红色旅游开发绩效评价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试读:

前言

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一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又是一项强化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也是一项旨在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经济工程,因而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通过十多年的发展,红色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发展实践中普遍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重过程轻结果、重形式轻内容、重硬件轻软件、重经济效益轻综合效益等误区。因此,必须通过绩效评价来引导各级政府和红色旅游景区相关部门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综合效益,保证公共财政投资的合理利用,推进红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本研究成果经过对红色旅游开发绩效的内涵、特点、维度以及红色旅游开发绩效评价的含义、功能的深入分析,确定采用投入-产出评价模式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一思路,针对红色旅游绩效评价的特点,遵循整体性、准确性、重点性、可度量、可比性等基本原则,按照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游客满意度等框架,在重点研究了游客满意度、教育效果和社区居民满意度等指标的基础上,最后构建了包括旅游投资、景区员工人数、旅游资源品位三个投入指标以及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游客满意度、教育效果、社区居民满意度五个产出指标的红色旅游开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红色旅游绩效评价的综合性评价特点,在对当前几种常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决定选择TOPSIS法(一种简单而合乎逻辑的多因素选优方法)、SAW法(简单权重相加法)、WP法(权重指数法)和加权平均法四种方法,进行红色旅游开发绩效评价,并进行比较分析与组合分析。

本研究成果在对我国红色旅游开发绩效评价实践的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红色旅游开发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红色旅游开发绩效评价制度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重点对红色旅游开发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本研究成果认为,目前我国红色旅游开发绩效评价制度存在科学的评价主体机制缺失、评价内容不科学、评价信息统计制度不健全、评价结果约束乏力等问题。对此,必须建立健全评价主体机制、科学界定评价内容、建立健全评价信息制度、建立健全红色旅游开发绩效评价的结果运用制度。

最后,本研究成果选择韶山(毛泽东故里景区)、花明楼(刘少奇故里景区)、乌石(彭德怀故里景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红色旅游景区,运用TOPSIS方法,对其开发绩效进行评价,并针对如何提高红色旅游开发绩效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第一章绩效评价与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红色旅游的概念与特性一、红色旅游的概念

2000年,江西省率先提出“红色旅游”一词,并首次推出“红色之旅”旅游专线。2002年,李宗尧首先尝试对红色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激发了学术界的研究积极性。他认为红色旅游是以参观游览革命圣地和革命纪念地为主,缅怀革命先烈,同时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旅游方式。同年,高舜礼对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红色旅游具有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政治功能,是弘扬优良红色文化精神的有效形式。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加快旅游餐饮、旅游商品、旅游娱乐的发展,会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增加社会就业、提高旅游收入、带动地方经济、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方面做出重大贡献。

2004年11月,李长春在河北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科学地界定了“红色旅游”的内涵。200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简称《一期规划》)明确指出:“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向游客传递革命战争时期众多仁人志士坚定不移的革命气节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的重要方式,是对游客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特殊课堂,也是激发中国人民爱国情怀的精神财富。二、红色旅游的基本特性(一)政治特性

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红色旅游,是一种看重学习、教育功能,兼具游览、体验、休闲等功能的专项旅游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性工程。这就决定了我们发展红色旅游时,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和战略意识,正确把握红色旅游的政治特性,在优先考虑发挥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红色旅游是以优秀革命传统文化为重要依托的一种新的专项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必须突出严肃性,对待革命历史不能有不敬之心,对待红色旅游应当严谨;必须突出真实性,解决景区建设、旅游开发、导游讲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文化特性

红色旅游是彰显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形式,是以推崇和弘扬革命先辈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道路中形成的系列革命精神为主要目的的特殊旅游产品,其实质内涵就是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要求我们在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时,注重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特色文化内涵。具体来说,就是要讲好红色故事,与游客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从而吸引并启发游客;创新展陈方式,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合理地展示和外化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强游客求知体验;加强导游管理和培训,提升讲解员讲解服务的水平。(三)富民特性

发展红色旅游还是一项富民工程,不仅有利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而且有利于增加就业、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革命老区往往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边远山区,大部分人还未真正脱贫致富,合理开发旅游老区优良的红色旅游资源,扶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红色旅游,能帮助老区人民群众尽早实现脱贫致富。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加大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将发展红色旅游建立在更好发展当地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融合发展地区产业,创新并丰富产品业态,增加地区产业经济收入;在充分考虑人民群众收益的基础上招商引资,切实保证当地人民群众能享受红色旅游发展成果。(四)旅游特性

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除了满足以上特性外,还具有旅游业的一般特点。发展红色旅游,一方面可以丰富旅游业态,优化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强化旅游发展后劲;另一方面可以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在拓宽地区旅游消费市场、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这要求在发展红色旅游时,必须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开发旅游产品,在把握业态融合要点的基础上创新旅游业态,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科学管理相关旅游部门、机构、企业以及人员。第二节 发展红色旅游的目的与意义一、发展红色旅游的目的

发展红色旅游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中国的经济建设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不断推进的。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国民经济调结构、稳增长方面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发展红色旅游,是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推动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大第三产业在地区经济中的比重的需要;发展红色旅游,是党和政府帮助“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国家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的需要,是加强革命老区与外界交流、改善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革命老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协调城乡发展关系、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内在要求;发展红色旅游,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是拓宽旅游消费市场、培育新的文化消费产品、吸引新的消费群体参与旅游产业建设、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创新旅游产品业态、优化旅游产业内部结构的必然要求。总之,发展红色旅游,是改变革命老区落后面貌、加强老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老区经济发展和提高老区人均收入的新探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助推器。

积极稳妥、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发展红色旅游,是为了传承和颂扬革命先烈高尚纯洁的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员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最根本的要求。只有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才能保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才能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使其继续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共产主义最终目标。但是,西方敌对势力妄图“分化”“西化”中国,最明显的手段就是攻击中国的政治体制,进而抑制中国发展。而许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国国情,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原则缺乏了解。发展红色旅游刚好可以创建一个平台,在满足大众求知求奇的需求时,使大众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有更加清晰且全面的认识,使他们深刻明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领导中国革命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并且是被中国实践证明的正确选择。可以说,红色旅游很好地适应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强化其精神力量,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要求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具体要求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培育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不断强化人民思想道德建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壮大就是一部不断创造先进革命文化、培育伟大革命精神、丰富和弘扬中华民族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系列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是敦促中国人民不断进步的历史警钟,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且生动的思想教育材料。发展红色旅游,是为了使革命文化遗产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展红色旅游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成为思想道德教育创新的重要实践。

为了解决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突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党的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适应新阶段发展的需要,才能始终保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使人民继续相信党,拥护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一系列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其中,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并取得成果的根本原因,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强化对党的信任,加强对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信心,坚定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复兴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信念。二、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

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一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又是一项强化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也是一项旨在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经济工程。发展红色旅游,就是要将中国共产党曲折前进的革命史、攻坚克难的奋斗史、名垂千古的光荣史扎根于广大干部群众内心,时刻提醒广大干部群众保持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等优良作风。通过开展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系列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执政地位的确立,不仅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我国社会发展实践选择的结果,并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切实推进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把红色旅游发展作为一项政治工程和文化工程来抓。另外,还要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功能,要将其打造成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加快人民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工程。(一)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及其在我国领导地位的确立都具有历史必然性。发展红色旅游,就是把中国共产党曲折前进的革命史、攻坚克难的奋斗史、名垂千古的光荣史扎根于广大干部群众内心,时刻提醒广大干部群众——新中国今天的发展成果来之不易;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在国际上政治地位及经济地位不断提升的根本原因,即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艰苦奋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广大人民证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领导地位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1.红色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

为巩固统治阶级自身的统治地位,统治阶级都会在不同时期采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政治统治,以达到维护统治秩序的目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国古代被统治阶级用来巩固自身统治地位的儒道释思想,诸如儒家的“忠君思想”就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多采用环境熏陶、媒体感化与家庭配合相结合的形式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通过随处可见的纪念馆、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以及创办各种刊物,专门宣传自身的统治阶级思想内容,并在教育中不断给学生灌输统治阶级的思想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想变化,政治教育的载体只有根据国情不断变更,传承和发展好的教育形式,才能适应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需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身份及其所依托的环境均已出现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执政党迫切需要创造更有利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红色旅游,正是迎合这种形势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活动载体,是一种“能够使教育潜移默化地进行,能够实现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转化为主体,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的方式,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2.红色旅游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富有肯定效用意义的含义,具体表现为对社会、对个人具有明确的导向价值与巨大的动力价值,以及对社会、对群体具有合理的整合协调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的实现过程,是教育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教育并将其外化为品德行为的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活动的两个轴心是灌输途径和接受途径。“灌输”不是“硬灌”,而是强调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采用多种方式来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红色旅游正是为游客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具体的游乐学习环境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游客在不知不觉中便可以把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精神内化成其自身的价值观念,并为以后的实践行为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红色旅游为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之间的互动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是接受主体进行思想认识活动及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舞台,是接受客体反馈信息并对接受主体产生引导作用的不可缺少的中介。

3.红色旅游适应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般说来,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而青年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其特殊需要和心理发展特征两个方面。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青年的特点则表现为其需要的多样性、需要发生冲突时的矛盾性以及追求需要行为的强烈性。青年需要多样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避免教育内容及形式的单一;其需要的矛盾性又要求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处处小心谨慎,从其心理特征出发,因势利导;如果对其需要的强烈性引导得当,则在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节省大量时间的同时,也会带来非常好的效果。而青年在心理发展上的特征则表现为认知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提高、情绪的日益稳定以及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青年的这些特点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切实考虑青年切身的需要及其特定的心理特征。红色旅游正是适应了青年特点而被创造出来的一种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正如《人民日报》文章所说:“红色旅游的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也是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了解革命历史知识,挖掘革命精神内涵,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培育新的时代精神,推动广大公民思想道德的升华,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途径。”又如,井冈山为精心打造红色旅游“一号工程”,从“游”“讲”“吃”“购”“安全”等方面入手,仅在“游”的方面就推出了吃一顿红军餐、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唱一首红军歌、扫一次烈士墓的“六个一”工程,这完全符合青年的需要与其心理发展的特点,井冈山因而成为寓教于游的生动课堂。(二)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

红色旅游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文化性是红色旅游区别于一般旅游的主要特征之一。红色旅游资源蕴含的丰富、独特、先进的红色精神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在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升华。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这些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深入研究并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特色文化内涵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讲好红色故事,与游客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潜移默化地对游客,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而培育和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

1.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民族精神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我国经济进入一个转型期,这就要求传承和发展新的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培育符合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民族精神。但一些诸如“享乐主义”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好的价值观,趁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之机蔓延至我国,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群众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生活,特别是对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部分青少年崇洋媚外的思想严重,对外国文化十分了解,但是对祖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知识却了解甚少。红色旅游的出现,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创造了一种生动形象的易被接受的教学方式,对强化新时期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在去红色景区旅游的过程中,逐渐对我国革命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其自觉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的使命感。

2.红色旅游的兴起是加强公民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需要

现阶段学者对红色旅游的概念虽有很多的界定,但其基本内涵却没有什么差别。一般是指以革命先辈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由此看出,红色旅游的目的是“缅怀学习、参观游览”,即“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学习的内容是“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即革命战争年代给后人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而其性质却是“主题性旅游活动”,即红色旅游不仅是为了“缅怀学习”而进行“参观游览”,而且是必须遵循旅游产业运行规律的新型旅游形式。既然是“主题性旅游活动”,就必须首先迎合市场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个人理想信念的实现,而参与红色旅游正是指导游客实现个人理想信念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红色旅游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这说明红色旅游的内涵需要在实践发展中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红色旅游是进行公民理想信念教育的理想模式。而现阶段,有些人把金钱和健康看得越来越重要,在评判个人理想实现与否的标准中,金钱和健康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要求我们对公民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因势利导,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强化对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有把公民理想信念教育与红色旅游产品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理想效果。红色旅游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要在实践中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在应用中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基于不同视角不断探索新的教育领域。比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才能对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进行客观评价、怎样客观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等问题,都可以而且应该以灵活的形式反映在红色旅游产品中。只有与时俱进的红色旅游才能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旅游,只有不断创新的红色旅游才能成为生机勃发的精品旅游。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公民理想信念教育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呼唤着新型教育形式的出现,而红色旅游的兴起又恰恰应和了这种新的时代呼唤,这为红色旅游与公民理想信念教育的结合打下了现实基础。(三)发展红色旅游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

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经济工程,不仅有利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而且有利于增加就业、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革命老区往往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边远山区,大部分人还未真正脱贫致富,发展红色旅游就是党和政府心系革命老区群众、帮助其尽早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发展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改善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有利于加强产业融合,丰富产品业态,更好地发展当地优势产业;有利于将地区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增加地区经济收入,保证当地的人民群众能享受红色旅游发展成果。

1.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革命老区群众转变思想观念

地处边远山区的革命老区在发展红色旅游之前,基本处于半封闭状态,与外界交流较少,一些传统的旧思想、旧观念深深根植于老区群众心中,老区群众对新事物、新思想容易产生抵触心理,没有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态相适应的新意识和新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地区经济发展,使得贫穷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相反,发展红色旅游改变了革命老区封闭的环境,在与外界人员不断地交流、相处中,老区群众不断克服旧思想、旧观念,将过去“要我富”的被动接受变为“我要富”的主动探索,变以前抵制新事物、新思想为主动接受学习新事物、新思想,并对外部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产生极大兴趣,不断探索与学习。要想发展地区经济,首先得改变故步自封的思想观念。

2.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革命老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布有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的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可进入性,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革命老区要发展红色旅游,就必须解决景区的可进入性差的问题以及景区的接待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善革命老区的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重要的基础设施,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游玩,才能真正发挥红色旅游的社会、经济、环境效应。

3.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革命老区脱贫致富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新兴产业,经济效益明显,是国家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地区脱贫致富:第一,通过对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乡村旅游景观资源进行旅游开发,能有效地将老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老区经济增长;第二,旅游业的强综合性特征决定了老区发展红色旅游能丰富地区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旅游+”的功能,加强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全面增长,提高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缓解地区脱贫压力;第三,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老区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革命老区,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群众家庭收入来源。

4.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革命老区人口素质的提高

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原动力,培养或引进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是革命老区发展经济的基础。红色旅游具有文化特性,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是一种新的独特的文化旅游形态,与一般的自然旅游不同。一方面,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老区群众与外来游客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与新思想,而为了满足与游客交流的需要,老区群众会主动学习先进文化,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就是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的过程,就是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不仅对外来游客具有教育意义,而且对老区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让老区群众认识到科学、文明,才能更好地适应红色旅游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老区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5.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革命老区先进文化的建设

红色旅游是集“经济、文化、政治”于一体的专项旅游活动,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能够很好地推动老区先进文化的发展。革命先辈在革命老区生活、战斗中遗留下来的遗址和遗物,即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系列精神财富的重要载体。老区群众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化精神,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另外,发展红色旅游还有利于充实老区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老区先进文化建设,引导老区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6.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革命老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老区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与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共同构成老区的旅游吸引物。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只有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两者间的关系,才能发挥红色旅游发展作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的功能。如果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不注意保护环境和红色旅游资源,一旦造成生态破坏和革命遗址、遗迹、遗物的破坏,革命老区则很难恢复原貌,从而失去发展旅游业的旅游吸引物,更无从谈起享受由发展旅游业带来的成果了。因此,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老区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才能最终实现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第三节 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

从发展红色旅游的出发点来看,政治工程是首要,接着才是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它是在党中央积极恢复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经济、民主建设以及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等特殊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与我国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息息相关。

红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至“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为瞻仰革命圣地而自发组织到革命圣地游行的活动,这可以视为红色旅游之萌芽。随着红色旅游进一步深入发展,红色旅游所依托的优秀的先进的红色文化不仅是红色旅游本身的吸引力,而且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强化公民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红色旅游活动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同时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红色旅游同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先后经历了萌芽、起步、加快发展和市场化发展四个阶段。一、萌芽阶段

红色旅游源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萌芽阶段的红色旅游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它是不考虑经济效益的政治任务。人们有组织地去革命圣地和纪念地参观学习,主要是把它当作一项政治任务,主要是为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多数都不是自费的,而是由单位负担参观学习期间的所有相关费用,参观者还算不上是一般意义上的旅游者。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作为经营者,也没有按照旅游的思路去经营,忽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红色旅游更明显地表现为政治接待和事业接待,经营者完全按照政治教育的观念运营。因此,这一时期的参观学习还不能称为红色旅游,充其量只是红色旅游的萌芽。二、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延安、遵义、井冈山、西柏坡等以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为主要旅游资源的地区,紧跟改革开放步伐,尊重旅游市场规律,转变了观念,将带有革命烙印的遗址遗迹、重要人物及其事迹等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红色旅游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之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凭借已有的旅游资源、接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组织机构以及已有的市场知名度,拥有比其他经济条件类似的旅游地更多的发展机遇。为推广红色旅游产品,各地纷纷举办红色旅游主题性宣传推介活动,红色旅游得到进一步发展。三、加快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旅游发展的综合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凸显,党和政府对其越来越重视,各地发展和投资旅游的积极性高涨,旅游业逐渐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一阶段,红色旅游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品牌活动,特别是一些有关在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的纪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大了对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成为红色旅游排浪式发展的动力。这一时期,红色旅游所依托的革命圣地和纪念地不管是在交通、通信、水电等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还是在旅游接待设施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另外,也更加注重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这一阶段,红色旅游取得的成果、带来的巨大效益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更加坚定了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决心,也增强了其发展红色旅游的自信心。为推动红色旅游市场化发展,江西省于1998年率先提出了“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促销口号。四、市场化发展阶段

21世纪伊始,红色旅游发展在保证思想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实现的前提下,越来越重视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市场化发展趋势明显。这一阶段,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简称《二期规划》)和《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简称《三期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对发展红色旅游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以及阶段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从宏观和战略层面指导各地红色旅游发展,把握红色旅游发展的正确方向,对加快发展速度、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另外,国家领导人经常对红色旅游发展做出重要批示,如李长春于2004年2月提出“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同年11月,在河北省考察时提出了红色旅游“三大工程”重要论断,即政治工程、经济工程和文化工程,第一次全面、深刻和权威地阐述了红色旅游发展的意义。为增强红色旅游发展活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各地相关部门积极寻求区域合作,由此出现了各类红色旅游区域性协作组织,召开了各种级别的红色旅游产品推介会、红色旅游论坛,打造了各类红色旅游节事活动。国家旅游局确定2005年为“红色旅游年”,各地纷纷推出不同的红色主题旅游产品,如湖南韶山的“中国红色之旅·百万共产党员韶山行”和四川广安的“小平故里行”活动,标志着红色旅游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红色旅游的主要特点有:市场调节作用在红色旅游发展中得到较大重视,红色旅游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红色旅游逐渐被人们熟知、认同以及重视,是新时期游客接受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红色旅游吸引了众多国际游客,增强了我国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化趋势明显;红色旅游景区管理制度多样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得到地区相关部门的青睐,并在部分景区得到了有效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跨区域协作成为地方拓宽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有效方式;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趋势增强,理论研究水平显著提高;红色旅游已发展成为可持续性旅游方式。第四节 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红色旅游发展取得的成绩(一)总体情况

2004—2010年,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红色旅游发展迅速,取得了骄人成绩。到“十一五”末期,红色旅游景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均得到了巨大改善,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推出了一批游客喜闻乐见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在2004—2010年共接待游客13.5亿人次,占该阶段国内旅游总人次的20%,直接为社会提供约91.2万个工作岗位,间接为社会创造了371.1万个工作岗位。仅在2010年就接待了游客4.3亿人次,约是2004年的1.4亿人次的3倍,年均增长率约20.4%。随后,在《二期规划》的指导下,红色旅游得到全面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化进程加快,综合效益更加显著。2014年,全国红色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达9.07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次的25%,创造了2264.78亿元的红色旅游综合收入,直接带动130.6万人就业,间接为510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提前一年实现了《二期规划》所提出的目标,红色旅游俨然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二)主要成就

1.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成效显著

近10年来,各地为发展红色旅游,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自觉参与红色旅游。许多红色旅游景区已经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学习研讨班,提升学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自豪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了其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热情。抽样调查显示,目前,自费旅游人数占红色旅游人数的比重越来越高,已经超过单位组织的公费旅游的人数所占的比重,达70%;参加红色旅游的人群中,年轻人占60%;84.6%的游客认为,红色旅游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效果很好或较好。

2.红色文化繁荣发展

2004年以来,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打造了大批红色文化艺术精品,比如电视剧《潜伏》、电影《建国大业》、大型实景舞台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延安保卫战》等,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进一步传播了红色文化,增强了红色文化在公众心中的影响力。另外,还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拥有较大影响力的红色旅游主题性活动,比如“红歌会”“红色运动会”“红色旅游博览会”,吸引了大量人员参与,是新时期宣传优秀红色文化的重要手段。

3.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10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宏观指导下,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革命老区的政策倾斜力度,极大地改善了红色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以老区交通发展为例,近10年间全国共建成约4000千米红色旅游公路;在革命老区建设完成了106个铁路停靠站;为了拓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辐射客源范围,在多个重点红色旅游地改扩建甚至新建了机场;为了拓宽红色旅游景区客源市场,专门开通了北上广深等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到革命老区的旅游专列,极大地提升了革命老区的交通可达性,增强了其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从居民利益角度看,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为老区人民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改变了老区人民以往单一的收入来源,加快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总之,发展红色旅游增强了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活力,有效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4.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体系基本形成

近10年来,国家专门设立100多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红色旅游建设。在鼓励扶持红色旅游发展的前提下,政府重点支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品位等级较高、知名度大的红色旅游景区(点)发展,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扶持力度尤其大。目前,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展陈方式新颖,展陈内容丰富多样,文化遗产保护能力不断提升,管理运营更加科学规范,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共创建了174家3A级及以上的红色旅游景区(点),形成了一批深受大众推崇、主题鲜明、功能齐全的红色旅游精品。

5.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近10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不断纵深发展,为保证旅游服务质量,红色旅游景区对高素质、高水平的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增大。国家或者红色旅游景区为提升员工服务能力所举办的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提高了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高校及中职学校也为红色旅游业输送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各地共举办了2450期红色旅游培训班,对19.6万从业人员进行了管理技能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各种大型旅游类赛事,为红色旅游景区培养和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改善了景区从业人员结构,整体提升了员工队伍综合素质。(三)宝贵经验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是红色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10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红色旅游发展十分重视,有关领导多次对红色旅游发展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经常深入一线考察并及时指导红色旅游发展工作的开展,帮助革命老区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积极配合,统筹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区发展,协调利用各方资源,也是红色旅游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之一。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是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近10年来,国家统筹全局,在规划红色旅游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安排上,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地方实际,科学而合理地统筹安排红色旅游发展工作,合理控制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模和标准,有效保证了老区红色旅游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是增强红色旅游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与其他一般景区相比,红色旅游所依托的旅游资源还具有政治特性。只有因地制宜,深挖地方红色文化内涵以及其他文化特色,将区域特色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开发极具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品牌红色旅游产品,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才是增强地区红色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正确方式。

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全面提升红色旅游综合效益的必然选择

对公民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发展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这就要求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把握好政府支持引导与市场调节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各方资源为红色旅游发展所用,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红色产业链。

5.广大干部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确保红色旅游发展质量的基础

近10年来,红色旅游发展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景区从业人员的辛勤劳动,离不开地区乃至国家干部的尽职尽责。二、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地区对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景区建设存在内容单调、雷同且过分追求大规模、高标准的倾向,陈列布展内容单一、重复,特色不够鲜明

调查数据显示,游客在红色旅游景区停留时间普遍较短,停留时间在两天以内的游客超过总接待人数的一半,其中一日游游客居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红色旅游景区未能深入挖掘景区资源文化内涵,造成产品缺乏地区特色,景区吸引力及文化表现力不强。另外,与“绿”“古”“俗”等资源的融合程度不够,景区资源开发层次浅,游览项目单一且体验性差,展陈内容简单,产品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2.中西部一些地区配套资金投入不足,红色旅游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方面的制约

中西部红色旅游资源多且较为集中,与老区优美独特的乡村生态景观相辅相成,对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多方面条件受限制,尤其是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外部交通可达性差,内部交通规划科学性不足,停车场、卫生间等旅游服务设施不足,景区内休息设施与空间不够,导致景区接待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一些地方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横向看旅游价值链,旅游业是一个由众多子行业构成、需要各子行业协调配合的综合性产业,其基本价值链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环节构成。红色旅游景区价值链每个环节都较为薄弱,甚至较为残缺,特别是对“游”“购”“娱”这些需求弹性较大环节的开发,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由于价值链各环节增值能力弱,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在免费开放背景下失去“门票经济”优势后,经济上陷入一定的困境。

4.一些地区和部门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一些地区和部门未从全局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战略意义,因而缺乏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发展红色旅游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在政策倾斜、资金投入、人力投入、产品开发、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有待加强。

5.部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后,服务质量提高面临压力,体制机制需要创新,市场监管亟待加强,人才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向游客免费开放后,游客接待量大幅增加,部分场馆甚至超出了最佳接待容量。这不仅导致文物受损,设备使用寿命缩短,而且导致景区环境卫生状况恶化,景区安全隐患增多,景区配套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服务质量得不到改善与提升。部分讲解员与导游的综合服务水平低,讲解方式单调乏味,讲解内容存在胡编乱造的现象,甚至搞封建迷信,损害领袖形象,极大地破坏了红色文化的严肃性,降低了游客参观学习的体验质量。第五节 “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2017年3月,“十三五”期间指导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简称《三期规划》)的出台,对各地正确把握红色旅游发展方向、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以及重大现实意义。《三期规划》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五方面的内容。一、“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根据红色旅游以往的发展实践和面临的新形势,以《二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基本前提,对《三期规划》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在指导思想上,红色旅游要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挖红色精神内涵,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容,创新发展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最终实现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在基本原则上,《三期规划》继续强调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原则,强化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扶贫攻坚作用,坚持实事求是、保障基本需要,坚持统筹规划、促进融合发展,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二、“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三期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功能更加突出,运行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群众参与红色旅游的积极性与满意度显著提高,红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革命精神广泛弘扬,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明显增强,红色旅游实现内涵式发展;到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地接待人数突破15亿人次。三、“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是推进红色旅游精品化建设,完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推进红色旅游精品化建设工程,逐步打造一批产品独具特色、品牌影响力大、市场吸引力强、管理服务水平较高、深受游客青睐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重点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红色旅游项目的发展,集中力量发展,力争将其培育为精品。各地红色旅游景区,特别是纳入国家名录的经典景区,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地区基础设施体系,整体改善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环境。另外,要创新红色旅游展陈方式,改善历史文物的陈列布局,提升对革命历史文物的保护水平,加强对景区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与服务意识的培训,特别是对景区讲解员的讲解服务水平的培训,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提升景区形象。

二是打造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凸显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发展红色旅游要把握青少年这个重点,将红色旅游景区作为研学旅游活动的重要目的地,将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把红色旅游作为研学旅游的重要内容,纳入大中小学生日常教育,建立一批红色旅游研学基地。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红色旅游相结合,以红色夏令营、红色冬令营和研学旅游等红色旅游主题性活动的形式,充分调动青少年参与红色旅游的积极性,寻求其与现有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培育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青少年自主旅游与红色旅游相结合,积极开发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红色旅游产品,并广泛开展宣传工作,提升红色旅游市场知名度。

三是提高红色旅游经济效益,积极发挥红色旅游发展作为富民工程的效用。在保证红色旅游社会效益实现的基础上,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振兴发展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内涵,整合当地现有资源,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拓展红色旅游脱贫富民功能。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大力推动红色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的融合发展,创新产品类型,丰富并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保证红色旅游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增强红色旅游对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全面动员革命老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红色旅游发展,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业,鼓励和支持当地群众参与餐饮、住宿等经营服务,提高其经济收入。整合利用一切能为红色旅游发展所用的资源,增强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联系,延长和拓宽红色旅游产业价值链,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

四是提高景区管理能力,有效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管理规范化水平。组织团队加强对革命文物和文献资料等红色旅游资源的研究、发掘、征集、整理和利用工作,在确保展现给游客的相关红色旅游产品都有事实依据、都是健康积极的、都是有利于爱国主义和优良革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陈列布局、讲解解说的规范化水平,指导建立红色旅游景区服务标准、讲解员和导游上岗标准以及工作规范,加强对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升红色旅游服务标准化水平。

五是以大型主题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结合有关革命战争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的纪念日活动等重大纪念活动以及其他重要节假日,组织红色旅游宣传推广系列活动。以庆祝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旅游主题教育活动。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布红色旅游信息,有条件的景区还可以建立独立的网站和网上纪念场馆,鼓励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开展红色旅游文化的推广工作。积极扶持反映红色文化的影视作品、相关书籍的创作,积极加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特别是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红色旅游国际化水平。

六是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扎实推进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推动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红色旅游从业人员要求具备较扎实的革命史、党史、军史等文史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分级分期地专门培训红色旅游管理人员、讲解员和导游等专业从业人员,提高其综合素质。另外,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红色旅游志愿者人才队伍,开展红色旅游志愿服务。与当地高校建立人才输送合作关系,鼓励与支持高校开设红色旅游相关课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红色旅游人才队伍。第六节 绩效评价对于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一、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误区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为做好红色旅游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地和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红色旅游《二期规划》,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红色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经过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成效显著、空间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红色旅游网络体系,有力传播了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了优良的革命传统,进一步发挥了红色旅游的社会功能;红色旅游产业经济功能在促进老区经济增长、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经过多年发展,红色旅游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已经成为社会影响大、群众参与热情高的响亮品牌。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红色旅游发展虽然势头强劲、前景乐观,但在总体上还处于探索时期,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粗放阶段,存在如前所述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与红色旅游所处的发展阶段有着天然的联系,但也是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如下种种误区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一)重投入轻产出

近年来,国家为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不仅给予红色旅游各种发展政策倾斜,还不断安排全国红色旅游景点设立专项建设资金,同时引导其他各项投资流向红色旅游建设。正是基于这种有利的资金配套背景,部分地区及景区将眼光更多地放在红色旅游的经济投入上,以红色旅游项目立项为工作重点,以使上级政府和部门划拨建设资金为直接目的,对争取红色旅游投入资金注入十足的工作热情。红色旅游发展是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也是一项经济工程,必须考虑其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往往资金到位、项目建成后,许多地区、景区便忽略了对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这种不计成本的红色旅游发展方式,只会促使红色旅游发展演变为地方的“圈钱工程”,严重影响国家发展红色旅游目的的有效实现,不利于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还缺乏针对红色旅游的投入产出核算方案。红色旅游具有区别于一般旅游的政治性、公益性,在投资核算上,应当考虑采用适当的方法换算其所产生的政治效益、文化效益,这将成为红色旅游投资绩效分析的发展方向。(二)重过程轻结果

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