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汤实验: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5 10:16:08

点击下载

作者:(美)黛博拉·唐宁·威尔逊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石头汤实验: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

石头汤实验: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石头汤实验: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作者:(美)黛博拉·唐宁·威尔逊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01ISBN:9787516634011本书由新华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引言浪漫主义课堂

善用健康的感官,我们自己就是最精密的科学仪器。——歌德

2008年春,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项文化模拟实验。这是一个参与性质的科学研究项目,旨在揭示新建群体内部文化的形成过程以及群体内各成员之间达成共识的方式。作为一名研究人员,我希望看到学生对其所属群体的认同,看到各群体创造并阐释他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素材,看到各群体在交往互动中相互借鉴、相互适应。虽然项目开始之前我也看过一些相关的研究文献,但是参与者们在实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情感投入还是让我深感意外。此外,同样出乎我意料的结果还包括:在实验初始阶段即形成了明确的群体内外界限,界限遭到破坏以后各群体之间的协商谈判颇具复杂性与激烈性,以及对“原始”群体的认同感在模拟阶段过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继续存在。随着实验项目的逐渐展开,活动中出现了偷窃、舞弊、说谎、阴谋、背叛等始料未及的负面行为,把实验引向了我起初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境地。当然,群体之间的竞争也让我疲于奔命,不仅使我的观察视角发生了偏离,更使不偏不倚的客观分析成为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写作本书主要有三个目的。首先,我提供了小规模群体文化起源的第一手资料,即实验项目中的集体叙事过程,这是一个创造性的意义构建过程,包括持续不断的磋商与和解,以及新构建的和业已掌握的符号系统与实践之间的不断同步。

其次,我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录了浪漫主义科学这一教学模式和研究策略的实施过程。第一部分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浪漫主义科学主要强调参与者的切身体验,研究者在探究与他人关系这一新领域时,需将其掌握的“科学知识”与其情感相结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情感并非居于次要地位或者以辅助形式存在,而是我们认知过程及交流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第三,我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对社会模拟实验的一个新认识—此类实验是社会科学领域教学和研究的有力工具,它不仅能够帮助44个人迅速、高效地建立起极富意义的人际关系,还能激发出高校课堂极为罕见的情感投入。模拟实验一旦开始,实验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游戏,而是变得日益真切起来,参与者能够从中得出适用于实验之外的结论并将其应用于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们的叙述贯穿整本书,读者可以从中清楚地发现,实验与“真实生活”之间的界限是十分模糊的。我认为,这种模糊性,对于那些想要深入了解高等教育领域学习与发展议题的学者来说,具有非常宝贵的启发意义。

我在本书中使用了英国哲学家约翰·沃特金斯(John W.N.Watkins)在《忏悔有益于思想》一文中所提出的“忏悔方式”,“让读者在自然状态下重新思考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不是“抛出一系列命题和主张强迫读者接受”。换言之,学生的叙述和我自己的观察都只是在“讲故事”,从而给予读者较大的独立阐释空间。用歌德的话来说就是,允许读者“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别人已经发现的一切”。

本书内容共计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实验伊始”记录了模拟实验项目的组织工作及前三天的活动内容,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学习掌握各自文化的表达工具和方式。第二部分“嫌隙渐生”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录了初始阶段的跨文化活动以及参与者为在文化活动中占据上风而做出的不正当行为。第三部分“自我辩护”主要描写了实验最后几天的内容,参与实验的每组成员都坚信自己具有优越性并对外界的评价充耳不闻。第四部分“无法和解”主要讲述了我们试图将共同经历模拟文化实验的学生们重新团结成一个班集体,但该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我们本以为实验结束之后会有四个星期的“善后”时间,在此期间,所有参与者可以一起总结、欣赏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但是,我们的调停却造成了不同群体之间的进一步分化。因此,实验活动结束以后,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确切的结论:一是我们的确创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群体;二是制造文化隔阂相对容易,但消除文化隔阂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第一部分实验伊始基本原理

本项实验的核心为人与文化之间的共建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是文化世界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世界的创造者。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这一过程的。但是,我想用一种有意识的方式来“创建文化”,记录文化的起源并结合理论知识对其创建过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

幸运的是,我在设计该主题论文研究时恰逢需要为学院规划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课程,为了解即将选修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学生以前都学过哪些相关的文化课程,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结果发现,他们的知识结构均围绕着“我是文化的产物”这一主题展开,很少提及人类的日常活动是如何“创建文化”的。事实上,文化是双向互动的产物,但我们通常只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而忽视了文化生成过程中每一个人所起到的作用。所以,我决定将选修该课程的本科生作为该研究项目的合作研究者,设计一个能将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的研究项目。我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日常活动成为社会变革的有力推动者。浪漫主义科学及参与性研究

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我和比较人类认知学实验室的很多同事都遵循浪漫主义科学的相关理念。这一概念最初是由歌德提出的,之后在其他学者和研究人员的补充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我在教学和研究领域的灵感主要来源于此。歌德提出,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应有意识地将科学家的变化发展与我们对科学发现过程的理解相结合。在他看来,科学实验不仅是知识的源泉,还是一种艺术实践,能让我们的“感觉器官”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浪漫主义科学的特别之处主要在于其研究方法以及该研究方法所产生的知识或经验类别。它将科学发现定义为人类与自然之间合作的产物,是人类和谐参与自然现象发展的产物,其根本前提是善于思考的观察者与发展中的现象共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之共同发展。与此同时,研究者的感知能力也通过这种同步发展得以塑造和提高。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浪漫主义课堂让学生成为研究者,能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因为在课业完成之后,学生所拥有的不再是单纯的事实罗列,而是真正的科学知识。

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曾对歌德的科学论著进行过阐释,为当时较为激进的教育形式奠定了理论基础。今天,华德福学校的教育理念就秉承了施泰纳的参与性研究理论,学生可以通过“发现之旅”亲自参与到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最终获得相应的认知。在浪漫主义课堂上,学生不再只是对他人提出的科学假设进行评论和学习,而是通过一系列有序的实验将基本的观点变成直观的认识。研究设计

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要创建合适的实验氛围,以便文化在可观察、可监控的情况下产生。整个研究过程为期10周,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并且能让文化尽可能自然地发生和发展。实验氛围应有利于鼓励学生自愿参与有趣的活动并不断提出一定的问题以促进创造性思维,同时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这些创造性解决方案得以扎根和发展。据我所知,最能让人们有参与感的活动就是游戏,因为游戏可以让参与者在团体活动中拥有相应的身份和地位,参与者的行为会对结果产生直观的影响。游戏能够将玩家的注意力集中在相关任务或事件上,同时还能提供必要的规则或手段,以保证玩家成功参与游戏。于我而言,游戏更重要的一大优点是,它通常能够激发一系列的对话。社会模拟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游戏方式,不仅具备游戏的上述特点,还能通过创建有效的合作关系让参与者投入自己的情感并使其相信自己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所设计的模拟游戏应该可以让我们保留“现实”文化工作中的很多因素,尤其是参与者之间自发的互动、无法预测的反应、文化产物及参与者之间关系的出现和演化等因素。与此同时,我希望我所设计的模拟游戏的各项参数和因素都是可控的,能够产生某些特定的文化现象供我观察,也能让我在必要的时候对游戏的发展方向进行适当的干预。文化是非常复杂和棘手的,必须选择合适的游戏才能实现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简单性和明确性,否则结果只能是模糊一团。

最后,我选择了加利·舍茨(Garry Shirts)设计的“巴法巴法”文化模拟游戏。过去三十多年来,该游戏作为提高人们跨文化交流敏感性的有效工具,在跨文化领域得以广泛运用,其理论基础是为参与者创造安全可控的环境供其体验文化跨界,让参与者对其感受进行思考和分析。该模拟实验能够有效规避跨文化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遇到的偏见及限制等问题。“巴法巴法”实验最初的设计方案是将参与者分成两组,每组用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一整套不同的文化规范,然后两组成员进行短期交换,学习对方的文化。双方互换期间,要在不直接提问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和习俗—这类似于我们去外国旅行时学习该国文化与风俗的实际情况。该实验中的两种文化大相径庭:阿尔法文化注重社区精神和分享,而贝塔文化则更加关注个人成就。因此,当小组成员对调时,巨大的文化差异会让他们对彼此产生很多误解。模拟游戏过程中,每个小组对对方都会有一些猜想,当两组成员聚在一起讨论其各自的体验时,这些猜想将会得以验证。虽然该游戏模式最初的设定是作为体验式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不是研究工具,但我还是从中看到了可以发展成小规模群体文化的“种子”(一些简单的规则和创造物)。

该游戏的标准评估形式是对态度的转变进行回顾性阐释。“巴法巴法”游戏中,小组凝聚及态度转变的速度均十分惊人,但问题是游戏持续的时间太过短暂。当然,对于人员培训来说,该游戏具有非常高的效率。但对于研究来说,时间过短会极大地妨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要想解决文化的形成、延续和变化等相关问题,就必须延长“巴法巴法”游戏的持续时间。大学课程的强度为每周两次,可以保证学生有时间对其文化体验进行思考,在下一次上课之前能够充分思考前一次课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打算放慢模拟游戏的进展速度,让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一个学季的时间里逐渐演化和发展,使参与者对文化过程有一个更加深入而细致的了解。“巴法巴法”的游戏规则简单易学,为期半天的培训研讨会足以解决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但如果将社交互动的时间延长至10个星期,这些规则就远远不够用了,而这正是我所需要的,因为这种不足正好可以让我随着流程的逐渐展开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改与添加,从而方便我们观察创造物的演化、社会规范形成的过程以及环境的变化。

此外,延长版的“巴法巴法”游戏也使研究结构和研究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随着模拟游戏的逐步展开及各种不同情况和问题的产生,我和学生可以进一步阅读和讨论相关的社会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来评测我们即时获得的游戏体验并帮助我们进行相应的分析。同时,延长后的游戏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充分思考并详细记录他们每周的体验。学生们每周的现场记录和反思报告等记录文件构成了我的核心研究数据。学生记录者

基于之前我对本科生的了解,我知道,要求他们以书面形式详细描述自己的体验,尤其是要求他们记录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想和所感,将非常有助于他们定义并评估自己在社交互动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所起到的作用,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其参与对小组关系发展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的现场记录是思考和反思的有效工具,因为这些文字不仅描述了记录者每天的体验、认识或感想,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综合整理成连贯的叙事。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现场记录对模拟游戏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将课堂里发生的事件与现实生活中的体验结合起来,用记笔记和写报告这种参与方式对其所思、所想和所感进行更加深入而细致的挖掘与阐释。文化叙事理论

受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埃莉诺·奥克斯(Elinor Ochs),以及社会文化人类学家詹姆斯·韦尔奇(James Wertsch)等学者的启发,我认为文化起源可以被视为一个多元叙事过程。叙事理论与本项研究的基本论点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文化具有双向性,我们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产物。我们记录的个人故事构成了社会叙事的一部分,反过来,社会叙事对我们能够书写出来的个人故事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布鲁纳认为,叙事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它能帮助人类将单纯的实体存在转化成人类的切身体验。当我们讲述自己的个人故事时,我们的行为即与他人的行为产生联系并因此而变得有意义。此外,故事能够解决问题。布鲁纳在《故事的形成:法律、文学、生活》一书中写道:“叙事是教化人类错误与探索意料之外事情的途径,能够将人生厄运的共同形式常规化为各种类型—喜剧、悲剧、浪漫剧、讽刺剧,或者其他任何可以减少意外发生的形式。”叙事之所以能具备这些令人称奇的功能,不仅归功于其结构性质,还归功于其灵活性或延展性。故事是语言的产物,其最大特点就是可生成性。因此,同一事件可以有无数个叙述版本,每一个版本都具有独特性和个人性,同时又具备巨大的延展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叙事能赋予我们生命,因为我们能够通过叙事在彼此身上看见自己、感受自己。

我们围绕新事件展开的日常对话和与他人一起创造的叙事不同于我们向别人讲述的故事,因为前者并未完全按照标准化的叙事结构来进行组织。生活并不是按照完好的情节展开的,不一定会有确切的开始、明确的中心人物及干净利索的结尾,也不一定会有将全部逻辑线索收入其中的完整叙事结构。而合作叙事过程提供了一个创作空间,聚焦于生命的某些特定时刻。参与对话的人既是讲述者又是倾听者,他们可以在这两个身份之间自由切换,做出评论,提出意见,进而决定故事发展的走向及内容。叙事者和倾听者通过叙述、阐释、回应及澄清等行为成为叙事的共同创作者,这种即时反馈的、经过个性化组织的、自然发生的叙事即被称之为文化。

詹姆斯·韦尔奇在《国家叙事与集体记忆的保守特质》一文中指出,我们会在社会中构建并积极维护“图式叙事模板”,这些模板帮助我们在既相对稳定又处于不断变化的文化体系内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这些模板对我们创造出来的叙事发挥着强有力的组织作用,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与其结构相契合的信息,同时将那些与之前的设想不一致的信息排斥在外,从而使我们更容易接受某些结论。这些模板属于历经一段时间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特定叙事传统,是特定群体、特定时间及特定空间内发生的历史事件的结果。叙事及身份构建

本项研究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认定自己作为群体成员的身份。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Paul Ricoeur)、美国心理学家格根夫妇(科尼斯·格根和玛丽·格根)及布鲁纳等学者均认为,身份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叙事完成的,他们甚至大胆地假定“本我”是不存在的,认为我们都是在用未明说的默认文化模式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告诉别人我们是谁、发生过什么事,以及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当我们不断地改写我们的自我叙事以期适应新的环境时,自我叙事本身也会随着时间不断累积并按照传统体裁和风格进行自我重塑。布鲁纳在《故事的形成:法律、文学、生活》一书中这样写道:

自我叙事是一种追求平衡的行为。一方面,它必须具有强大的自主信念,相信叙事者拥有独立的意志、拥有选择的自由、拥有某种程度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它又必须与他者的世界相关联,他者包括亲朋好友、习俗、过去及任何相关群体。显然,自我与他者之间这种潜在的关联会限制我们的自主性,然而,这两个因素对我们的生活而言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只能尽量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讲述自己的叙事也是如此。

利科在《记述的同一性》一文中指出,我们通过叙事构建来重新阐释自己在特定社会、文化及历史背景下的身份。叙事通过同步意识形态与权力关系,定义特定文化语境下可能实现的身份。我们通过叙事找到自己的声音和意愿,通过一生中不断展开的叙事书写自己的角色,这是身份构建及维护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使我们得以塑造自己的身份及自我表达方式。叙事掌控生活的时间维度

我们通过叙事来定位自己的生活,记录我们所处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布鲁纳在《故事的形成:法律、文学、生活》中这样写道:“除了叙事这种形式之外,我们似乎没有其他途径可以描述自己的‘生活时间’。这并不是说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被用来描述时间体验,只是不管是钟表或日历这些时间形式,还是连续性或周期性的顺序,都无法抓住生活时间的本质。”

我们在讲述自己故事的时候,不但是在叙述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事件,还是在为这些事件赋予特定的意义,将过去(以历史文化记忆及规范的形式)和未来(我们认为存在可能性的事情)纳入我们对当前事件的理解中,指导我们做出现在的决定。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们将这一过程称为“预叙”,即将未来引入现在的一种文化机制。我们以历史为背景对未来进行预测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当下的行动计划。布鲁纳认为,叙事永远都在“现在”,永远处于中心位置,是熟悉的过去与可能的未来之间的对话。

奥克斯和丽莎·凯普斯(Lisa Capps)于2001年合作出版了《生活叙事:将日常生活当故事来讲》一书,他们认为,我们的叙事冲动来自两种因素:一是我们渴望创造出无懈可击的故事情节,二是我们渴望抓住自己人生的意义与复杂性。在多元叙事环境下,我们的叙事不仅要面对这两种因素之间的张力,还要应对不同的叙事者,因而会不断地被审查、被挑剔,并且会通过持续的磋商和妥协达到令人满意的共识。现在变成了过去,而过去又被用来预测未来。就这样,一条清晰的发展路线从多种可能性中脱颖而出。正像加里·索尔·莫森(Gary Soul Morson)在《叙事与自由:时间的阴影》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曾经可见的选项从视线里消失了,过去偷偷地影响着我们的认识。”多层次叙事

个人及合作叙事的构建是在多个层次上进行的,既可以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小规模群体互动,也可以是全国范围内的叙事交流。奥克斯和凯普斯曾经探讨过小规模群体构建共享意义体系的交际手段,他们认为,“日常对话实现了叙事的一个基本功能,即提供一个口头表达的互动平台,用于命令、解释或者表达体验。人们通过叙事来认识自己的生活并通过合作叙事来创建社区;反过来说,对事件的协同探究和改写推动、塑造了叙事并让叙事得以延续。”

哈佛英美语言文学教授霍米·巴巴(Homi K Bhabha)在其著作《文化的定位》中指出,能够将个体塑造成文化人并能够将民族凝聚成一个整体的叙事策略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他认为,人们应该关注文化在当下的表现。这些表现是在文化浪潮的冲击下产生的,同样也应该在文化浪潮的背景下加以阐释。他在书中表示:“必须不停地把日常生活中的碎屑和片段变成连贯的民族文化表征,将叙事行为本身融入民族议题。”

巴巴认为,“施为性”与“说教性”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关系,这与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的观点倒是一脉相承。格尔茨在其论文《深描说:迈向文化的解释理论》中曾以爪哇岛的村庄生活为例,详细描述了当地土著的自然观。他们认为,自然具有极大的规律性,威力巨大但同时又无比危险,而这种自然观对当地的文化潮流及居民的道德观和审美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当地居民会非常自然地做出像沉稳冷静、不屈不挠、小心警惕之类的“正确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文化看作一个史诗故事,它保留了强调并支持现有叙事流程的社会规范,而现有的叙事过程反过来又通过对日常事件的描述重新塑造了这些社会规范。

在实践中,经验通常缺乏意义,而叙事的作用就是寻求意义。叙事兼具共享性和个人性,它并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罗列事件,而是在一种情感和道德框架中叙述行为者的行为,进而帮我们了解事件背后大的社会背景。如果脱离了能够评估行为者言行正当性的文化体系,任何叙事均无法被理解。用格根夫妇的话来说,“所有出现在成功叙事中的事件均在本质上与包容其存在的特定评估空间密切相关,这就构成了叙事的连贯性。”

就像布鲁纳在《故事的形成:法律、文学、生活》一书中所写的那样:“亚里士多德认为,是艺术模仿了生活;而王尔德则认为,是生活模仿了艺术。所谓的生活和叙事之间的模仿实际上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叙事模仿了生活,而生活也模仿了叙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生活’就像‘叙事’一样构建了人的想象。”用中期形成策略进行记录与分析

本项目的参与型浪漫主义科学研究规划运用了中期形成策略进行记录与分析,目的是让研究人员能够在一项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找到不断变化的影响因素。实际上,这种方法论让我们得以从前后两端观察整个过程,可以从设计方案开始,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录我和学生对事件的阐释。这些阐释均建立在书写记录时可获得的信息基础之上,因此,其内容和叙事框架均有所不同。向读者揭示最终结果的时候会有“最终分析”,其叙事包括叙事间隔以及所有相关方的声音。关于本项目的一些命名事宜

我希望尽可能忠实地再现参与者的观点与看法,因此,我会经常大量引用学生及另一位项目联络人瑞秋·科迪-菲斯特所撰写的现场记录和反思报告,以期最大限度地还原本研究项目的全过程。为方便读者阅读,我将“阿尔法文化”和“贝塔文化”这两个词汇更换成两组学生自己选定的名称,即“石头汤”和“公平贸易联盟”,每组学生的名称也相应地更改为“石头人”和“商人”。4月1日:实验伊始—纵然困惑不解但却心甘情愿

学季开始的第一天,40名学生按时来到教室,他们选修的课程为“跨文化交际”,该课程在交流与传播系的选课表上标记为高年级选修课,并未以任何形式将其与其他课程进行区分。选修本课程的学生中,女生的数量略多于男生,与我们学校学生的性别比例大致相符。这批学生中有两名为非裔美国人、三名自述为拉丁裔,其余学生一半为英裔一半为亚裔。上课以后,我们告诉学生他们将参与到一个多层次的互动实验项目中,他们在课堂上的活动将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他们自己也将担任研究人员的角色,而且要在自己创造的模拟文化框架内做现场记录。此外我们还告诉学生,该项目在时间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获得的经验和体验将成为第二部分理论工作的基础。虽然有些课堂活动看上去会很奇怪甚至很愚蠢,一时无法判断出其真正意义和价值,但我们还是希望他们暂时放下心中的困惑和疑虑,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实验项目中。

我们向学生简要地介绍了撰写现场记录的要求以及将这些记录提交至线上数据库的具体操作方法,然后要求学生通过抽签来进行分组。我们将事先准备好的纸条放在帽子里,纸条上写着:“祝贺你加入文化模拟实验项目的阿尔法(或贝塔)小组。请于四月三日星期四上午8:00到媒体中心及交流传播大楼103室(或201室)报到。”我们要求两个小组的成员之间尽量不要互相沟通和交往,然后便宣布下课了。

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立刻起身离开教室。几分钟后,仍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们,仿佛坚信我们还会再多说点什么似的。课后,学生就第一节课的项目简介提交了第一份现场记录,他们在记录中表达了自己的困惑,认为自己获取的信息量太少,以至于根本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甚至因为太过困惑,所以一时间根本就问不出什么问题来。不过,第一节课后,并没有学生提出退课申请,这倒是令我们很吃惊。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已经成功地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下面是第一节课后的三份现场记录:

不得不承认,我对扮幼稚和玩游戏是有一点担心的,尤其是在一群我不熟悉的同学面前做这种事情,那似乎会显得有些奇怪。我不知道这些简单的儿童游戏怎么能产生革命性的数据或结果,不过我还是愿意遵守游戏规则,为项目结果尽一己之力。我很好奇,很想看到实验后的数据,很想知道这个项目到底是在研究哪些我现在一无所知的文化差异和特征。(萨姆)

当初选修这门课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会是这个样子。这门课叫“跨文化交际”,我原以为它的主要内容会是研究不同的人群并比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和融合方式,所以感觉应该会很有趣。结果这门课研究的对象竟然是我们自己!这完全出乎我意料!我很兴奋,但也有些怀疑,因为我不知道这到底能不能行。(贝莉)

这门课实在是太让我吃惊了!我本以为它会跟其他课程一样,拥有传统的学习环境、书本是主要的学习资料。没想到我会有机会亲自参与研究项目,不仅能得到浸入式学习体验,还能成为我们研究的文化本身……我非常期待这种非传统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但同时也心怀疑虑,不知道这会和我过去14年来接受的传统教育方式有多大的不同。(丹尼斯)4月3日:文化的起源

英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巴特莱特(Frederic Bartlett)首次运用多元叙事这一研究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产物。他观察一个故事从一个叙事者到另一个叙事者的口头传递过程,据此探究叙事构建的本质。他认为,获得社会性叙事构建的基础通常都是最初的情感体验,这种最初的感受所带来的态度或者看法是很难消除的。此外他认为,故事从一开始就带有“态度的基调”这一标签,也就是他所谓的“情感界定”。在故事从一个人到另外一个人的传递过程中,巴特莱特发现,这种最初形成的态度为第一次再现叙事设定了基调并在该叙事之后的传播过程中一直得以保持。他还发现,故事最初的细节会被不断加强并(或)编辑,从而更加符合故事讲述者心目中的合理形式。一般来说,对叙事进行改编或是为了创建事件之间的逻辑或时间联结,或是为了让原有的逻辑和时间纽带变得更加明显,其最终目的永远都是让“特定社会群体的所有普通成员都能够做到最大限度的接受和最低限度的质疑”。他通过预测故事内容的发展变化证明了社会框架在社会叙事的创建、习得和记忆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巴特莱特强调所有叙事的历史性。他认为,每一个故事都建立在之前听说过或者经历过的叙事基础之上;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故事都深受之前叙事时所持的态度或情感状态的影响。他提出,我们可以用文化习得图式来解释群体是如何作为一个综合体系进行运转的,尤其是如何做到迅速有效地沟通、交流并传递细节丰富、含义微妙及情感丰富的信息的。鲁默哈特(D.E.Rumelhart)等学者在《图式的平行分布模式及顺序思维过程》一文中指出,叙事图式是一种多维网络,其中包括从日常体验的各个层次中收集到的知识,涵盖有关因果关系和时空关系的信息,将所有的态度、行为以及意图加以整合,其构建过程并不一定是有意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或者用巴特莱特的话来说,它是在“不思考、不分析、不知情”的情境下发生的。我们在这些叙事图式中出生、学习和发展,因而对其存在或影响均毫无察觉。

巴特莱特认为,叙事的记忆源自情感表达,如喜悦、厌恶、诧异、恐惧及愤怒,等等。情感的作用等同于开关或钥匙,能够即时开启各种内容丰富的叙事图式。鉴于此,我决定为实验项目中的两种文化提供不同的背景,旨在激发情绪或营造情感氛围,尽量使这两种文化叙事朝不同的方向发展。在教室里发明历史:为文化叙事植入图式

我认为,文化起源是一个多元叙事过程。鉴于文化叙事具有明确的历史性,我必须提供某种类型的历史基础才能让每一种文化的叙事得到发展。在我们的实验项目中,实验目标是要让两组人按照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所以,提供两种不同的历史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为两种文化选择了不同的历史传说,选择标准与“巴法巴法”游戏中所列的文化规范保持一致。对倡导集体主义的阿尔法文化来说,“石头汤”这一民间故事的主题堪称与之完美契合,相比之下,为强调个人主义的贝塔文化寻找一个合适的背景故事要难得多。最后,我决定改写一下《圣经》中《马太福音》第25章有关才干的寓言故事。我希望这两个故事能够构成不同的文化参考框架,帮助学生处理模拟实验中将会遇到的任务和情况。

第二节课,两个小组分别在不同的教室集合,两个教室位于同一幢楼的上下两个不同楼层,教室中等大小,事先被布置成会议室的风格。两间教室对面均为连接上下两层楼的楼梯。阿尔法小组在楼上的教室,热情的“瑞秋妈妈”准备了葡萄干吐司面包和苹果汁欢迎他们。教室里的桌椅经过重新布置,创造出一种舒适随意的家居环境,背景音乐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迷幻摇滚乐队海滩男孩的著名单曲《美妙共振》。瑞秋在教室里来回穿行,询问学生是否要在烤面包片上涂点黄油或者再来一杯果汁,鼓励大家多沟通、多交流、多了解。

贝塔小组在楼下的教室,他们将参加由“银行经理”威尔逊太太主持的“商务会议”。进入教室后,他们得到了专业化的礼貌对待,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姓名牌,然后在一张很大的会议桌前就座。旁边的柜台上放着饮用水、咖啡、甜甜圈,供学生自取。学生要自行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找到座位,然后坐下来静静地等待会议开始。

一切就绪之后,我们便可以开始向学生介绍其小组的“历史”或“背景故事”了,这将成为他们文化叙事的基础。我希望我所挑选的这两个经典故事能够阐释出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能够成为这两个发展中的文化小组的伦理道德基石。虽然我希望这两个故事能够成功种下历史的种子,但我并不希望它们过度限制小组叙事的发展轨迹。因此,我将这两个故事缩减到一页A4纸(两倍行距)的篇幅,而且学生在本节课上只能听或读一遍。

阿尔法小组的成员们吃饱喝足并互相寒暄完以后,瑞秋要求他们围坐成一个圈,听她读下面这个改写后的寓言故事。石头汤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先生来到了阿尔法这片土地上。当他走进一个小村庄时,看到他的村民们都跑回家紧闭门窗。老先生笑着问道:“你们为什么害怕呢?我是个过路人,只不过想在你们这里吃顿热乎的饭菜,晚上找个安全的地方睡个好觉。”

村民们对他说:“我们这里一口吃的都没有。饥饿能让最诚实的人变成盗贼,你还是赶紧走吧。”“哦,没关系的。”老先生对他们说,“其实我本来是想煮一锅汤跟你们分享的。”

只见他从自己的斗篷里掏出一口大锅,盛满水以后架在火上,然后庄严而隆重地表演了一套烦琐复杂的仪式,最后从随身携带的一个丝袋里掏出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扔进了锅里。听说有汤喝,一些村民从屋里走出来,围在老先生和汤锅周围,还有些村民站在自家窗前向外张望。老先生凑到锅前深吸一口气,闻了闻“汤”的“香味”,然后舔了一下自己的嘴唇。村民们心中的恐惧开始消散,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饥肠辘辘。这时,只听老先生大声地自言自语道:“啊,这石头汤简直太香了,要是能再加点卷心菜就更美味了。”

很快,一个小孩拿着一棵小卷心菜怯生生地走了过来,他看了看老先生,然后把手里的卷心菜扔进了汤锅里。“太好了!”老先生大声说道,“你知道吗,有一次我喝的汤里有卷心菜,还有一点点咸牛肉,啧啧啧,那味道就连皇帝都要伸大拇指!”于是,村里卖肉的屠户默默地从家里拿来了咸牛肉……就这样,汤锅里的材料慢慢多了起来:土豆、洋葱、胡萝卜、蘑菇……最后,一大锅美味的汤终于熬好了,足够全村人美美地饱餐一顿。

第二天早晨,老先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准备离开村庄继续赶路。村中的长老们拦住了他,希望他能留下来,而且在村里住多久都行,条件是把那块具有魔力的石头送给他们。老先生哈哈大笑起来:“你们真的不明白吗?我只是一个身无分文的老头子,从河里随便捡了一块石头。有魔力的不是这块石头,而是你们。”

当阿尔法小组在聆听这个石头汤的故事时,楼下的贝塔小组拿到了打印出来的日程安排。他们的第一项任务就是阅读印在日程背面的文章—《贝塔文化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这篇文章强调诚实、负责、公平竞争以及个人成就,这些都将成为贝塔小组金融贸易体系的原则与信条。读完以后,主持人询问贝塔小组的成员们是否有疑问,结果并没有人提问。于是,我们按照日程规定进入到下一个议题。贝塔文化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贝塔贸易文化”这一名称源自百年前的一个重大事件。当时的社区领导人是一位办事效率极高并广受尊敬的商人,但是,他年事已高,身体也越来越虚弱。因为无法决定到底由谁来接替他成为下一任领导人,所以他决定选出三位最具潜质的候选人,让他们接受一项特殊的考验。

每一位候选人都领到一笔等额的资金,他们要在一年的时间内为社区谋取最大的福利。第一位候选人了解到,民众近来对镇银行的破败深感不安,于是,他投入了手中的全部资金,重新建造了一座漂亮的银行大楼。他相信,这座现代化的大楼一定能够将流失的投资人及其资金全都吸引回来。

第二位候选人因为掌握了这么一大笔社区公款而深感责任重大,于是,他将钱分成小份,然后缝在一件特制的衣服里,每天贴身穿着衣服,就连晚上睡觉也不肯脱下来。

第三位候选人名叫贝塔,她请领导人暂时代她保管资金,自己每天早早起床,然后步行前往集市,勤奋、耐心地学习晦涩难懂的商业语言和复杂的贸易规则。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她取出了自己的那份资金。最后,她通过积极谨慎的交易活动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一年期满以后,老领导人召回三名候选人,要求他们讲述一下自己是如何使用资金的。听完了三位候选人的故事后,他判定贝塔为社区做出的贡献最大,因此任命她为下一任领导人。在之后的岁月里,贝塔成为整个金融社区繁荣昌盛的基石,她的印章出现在贝塔货币和交易卡上并被沿用至今,她身上所蕴含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直到今天还深深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理解这两则寓言故事,同时也为了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将模拟事件与其生活叙事相结合,我们留的课后作业就是要求他们写一篇作文,篇幅不超过一页纸,讲述他们如何看待自己所在小组(阿尔法或贝塔)的“精神”,其内容既可以是真实的事件,也可以是虚构的故事。

在阿尔法小组里,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在作业中讲述了人们如何通过团结合作完成了某项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阿尔法成员薇薇安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详细描述了她的母亲雨夜驾车,后来汽车因故障抛锚以后得到了很多热心市民的帮助。阅读以下引文的时候请留意,薇薇安在文末明确地将石头汤这一寓言故事、她的童年记忆,以及她的个人发展联系在一起。

六岁时的一天晚上,母亲开车载我、三个弟弟和我们的祖母回家,祖母坐在副驾驶位置,我和弟弟们坐在后排座位上。车开到一半突然抛锚了,当时,外面正下着瓢泼大雨,想找人帮忙的话至少要步行五公里远。我的三个弟弟中有两个是双胞胎,当时都很小,需要人抱。而祖母当时走路已经非常困难,而且只会说西班牙语,不会说英语。那个时候还没有手机,不过就算有的话,我估计母亲也不知道该打给谁,因为我们几个月前刚搬到圣地亚哥,还没来得及认识那里的人。母亲不能把我们留在车里,但是如果一起下车走回家的话,漆黑的夜晚又下着大雨,她担心没有办法保证大家的安全。这时,有位开红色皮卡车的先生停下车来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母亲有点害怕,所以谎称一切都好。于是,他回到车上开车走了。母亲哭了起来,我这才开始感到害怕。我们又在车里坐了一会儿,三个弟弟一直在哭,祖母在祷告。最后,母亲终于下定了决心,让大家全都下车,一起步行回家。但是,我们还没走出多远,刚才那位开红色皮卡车的先生又回来了,把车停在我们身后。

这次,他不是一个人来的,他的妻子也开着车跟他一起来了。他肯定是猜到我们遇到了状况,也知道我母亲为什么会感到害怕,所以,他回去叫来了他的妻子,这样就可以让我母亲放心。刚开始,他们打算让我们去他们家,但我们人太多,他妻子的小车装不下我们所有人,而母亲又坚决不同意我们分坐两辆车。于是,那位先生让我们先回自己车上等着,自己又开车走了。不一会儿,他带着一辆小货车回来了,开货车的是他的邻居。他的儿子也跟着一起来了(我记得他儿子好像比较懂汽车),他们还带了一桶汽油。可是,我们的汽车加满油以后仍然发动不起来。当时已经很晚了,我们全都又累又饿。最终,我母亲很不情愿地让卡车司机的妻子和他的邻居带我们去附近的温迪快餐店吃饭,她自己一个人留了下来。邻居太太会说一点西班牙语,可以和奶奶进行简单的交流。我们还没吃完饭,那位好心的先生和他的儿子也来到快餐店,应该是弄明白了我们的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其实,那天晚上的事我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我母亲会时不时地提到那些事情,所以,我也不知道这些细节到底是我自己记住的还是听母亲说起的。昨天听了石头汤的故事以后,我开始思考小时候经历过的这件事。我发现,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非常复杂,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当每个人都出一份力的时候,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故事里那位拿石头的老先生就像是开红色皮卡车的那位先生,他叫来了很多人一起帮助我们。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天晚上的事情,所以现在只要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即使现场已经有人在帮忙,我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因为生活就是这样,有的时候需要所有人齐心协力。(薇薇安,石头汤,4月3日)

而贝塔组成员提交的20份作业中,有16份描述了个人是如何战胜困难最后取得成功的。同样,布鲁诺讲述的也是一个真实的家庭故事,但是,他将曾祖父的成功归功于他身上“坚持不懈”的品质,而这正是贝塔文化所倡导的优良品质。

我想讲述一个关于我曾祖父的故事。曾祖父的家乡是韩国港口城市—木浦市,他年轻的时候拥有一家盐业公司,自产自销,顾客全都是木浦市当地人。有一天,他准备赌一把,带领手下的工人将一批盐装上船运到韩国较大的贸易港口城市—仁川,那里是盐的集散地,大盐商在这里收购盐,然后直接发往韩国的首都—首尔。船抵达仁川的时候天色已晚,其他人都已经把船上的盐卸下来卖给了盐商,只有曾祖父的盐还在船上,因为工人拒绝卸货,说港口有条大蛇,每次他们想要卸货的时候这条蛇都会攻击他们,吓得他们全都不敢下船。祸不单行,后来,天又开始下雨。曾祖父不想就这样回木浦,于是一直没有合眼,在风雨中日夜保护着自己的货物。他下定决心要在仁川把盐卖出去。结果,那场雨连下了三天三夜,码头上只剩下曾祖父的一条船,而那条大蛇还在码头上蜿蜒滑行。一直等到第四天,天空终于放晴了,工人们发现那条蛇还在原地,但却一动都不动。于是,他们壮着胆子走上前去查看,却发现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大蛇,而是一条很粗的绳子。工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三天的大雨使得之前卸下来的盐全都泡了汤,只有曾祖父的盐在船上被保护得很好,结果,当天码头上的盐价直线飙升,几乎达到了平时价格的四倍。多亏了那条“蛇”和那场大雨,再加上曾祖父的坚持不懈,他赚了一大笔钱。(布鲁诺,公平贸易联盟,4月3日)

以上两段引文表明,学生们已经理解了其所在组别文化故事的内涵,并且能够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与其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联系到一起。我希望最初的两则寓言故事能够成为“种子故事”,两个小组的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其加以润色,进而推动文化萌芽的产生。

下一项任务就是为每一种文化注入少许内部文化信息,不需要太多,一点点就行。目的是引入一些独特的互动方式,让每个小组内部成员都能够轻松掌握,但外人却又很难破解和复制。一种文化(阿尔法)要求其成员在互动中严格遵守刻板规则,“工作”(纸牌游戏)简单但强调合作;另一种文化(贝塔)则鼓励其成员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社会互动,其工作(纸牌游戏)较为复杂且具有竞争性。描述及指令要尽可能少一些,以便为差异化阐释以及随项目进展而逐渐演化的规则和行为规范提供足够的空间。“耶!我们都是石头人!”

阿尔法小组成员在第一天的时候就得知这是一个充满仁义的母系氏族社会,这里的关键词是温暖、关爱和宽容。我们鼓励他们走近彼此,保持身体接触,真诚地关心彼此的状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不耐烦、不友善、愤怒或太具攻击性。阿尔法的礼仪规范要求其成员们见面之后亲切友好地打招呼,然后立即关切地询问对方其祖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健康状况并围绕他们的成就、人生智慧等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还要求其成员们在交谈中集中全部注意力、有礼貌地倾听和对话,如果有新的成员想要加入正在进行的谈话中,则首先应该安静地倾听,了解他人正在讨论的议题,然后等待他人发出邀请,之后方可开始发言。

上课期间,瑞秋不动声色地将一只手放到一位女生的肩膀上,宣布这位女生就是阿尔法小组的族长,并且解释说女族长在母系氏族社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适用于一切事务及所有情况。瑞秋告诉大家无须恐慌,因为阿尔法的女族长永远不会滥用特权,她会和大家一起参加各项活动,氏族公社的利益永远高于她自己的利益。接着,瑞秋让小组成员就新任族长的称呼问题展开讨论。因为她的名字叫切尔西,又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首领,因此,大家决定叫她“西妈”。下一个任务就是西妈为自己的氏族公社命名。西妈显然还没有从突然被委以重任的震惊中恢复过来,稍微定了定神以后,她组织小组成员简单地商量了一下,然后宣布氏族公社的名字沿用“石头汤”这一寓言故事,就叫“石头汤”。之后没过多久,有个学生机智地欢呼道:“耶!我们都是石头人!”从那时开始,阿尔法小组的成员们就骄傲地称呼自己为“石头人”。

20名氏族成员被分成了四个家族,他们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彼此认识了一下,并且经过讨论确定了自己家族的名称和徽章。其中一个家族因为有三名成员与加拿大有联系,所以将自己的家族命名为“枫叶”,族徽是一片枫叶。另一个家族将“石头汤”理念阐释为“嬉皮士风格”,因此将家族命名为“爱”,族徽为和平标志(反核战标志)。“太阳”家族的族徽是太阳,“纽带”家族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将彩虹定为他们的族徽。

在“了解你”这一限定时间的活动中,虽然没有收到进一步的指示,但四个“石头汤”家族的成员们全都保持较为亲密的状态,彼此之间经常有身体接触,围绕着各自的祖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信息交流(有些是真实的,有些是杜撰的)。族宝

在各家族的成员彼此了解、相互认识的时候,瑞秋会任意指定一名成员担任其所在家族的“族宝”并为其戴上用闪亮的红色珠子串成的长项链以示区别。每个家族只有一名族宝,其他成员应小心保护族宝。不同家族的族宝之间可以自由交谈,但族宝不得接近其他家族中的非族宝成员。如果非族宝成员想要和其他家族的族宝互动,则应先询问该家族的普通成员时机是否合适。实际上,这种询问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因为每次询问都将得到肯定的答复,但这个形式非常重要。如果有人事先未征得同意就与族宝交谈,那么族宝将按照规定不予回应,只需对无礼之人笑一下然后走开。“族宝”的设定源自“巴法巴法”游戏,其中一种模拟文化对如何对待女性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另一组则没有。这项活动的设计意图是想要在男女混合互动中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我起初打算将这一部分内容全部删掉,因为我觉得女性在文化中的角色太过复杂和多样化,无法简单地用这种方式加以表达。但是,阿尔法文化必须有一套较为特别的社会习俗,让贝塔组的成员无法轻易猜透,所以,我重新设置了原始游戏中仅限于女性的角色内容,将其设定为不分男女的“族宝”这一角色,目的是将阿尔法文化内部奇特的互动方式规范化,既保持了该文化所需的复杂性,又改变了女性在所有“原始”文化中均扮演类似角色这一传统。公平贸易联盟的成立

在楼下的教室里,贝塔小组的商务会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学生被告知,在贝塔文化中,人的价值是由其每天在交易大厅中为时15分钟的交易表现决定的。除了经商能力,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一位成功的贝塔人要诚实、始终如一、坚持不懈,能在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交易。此外,时间管理是在贝塔文化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在一个交易时段,贝塔人达成的交易越多就越有机会增加其财富。不过,这一点没有被明确告知,需要学生自己慢慢领悟。

20位学生五人为一组分成了四家贸易公司。我们为每家公司都准备了一本账簿,用来记录交易详情,然后给他们几分钟的时间互相认识一下并讨论决定其公司的名称。“蓝宝石投资集团”这一名称源自于组内三名出生于九月份的成员,因为蓝宝石是九月的生辰石。“贝拉贸易公司”这一名称源于当时非常流行的一部吸血鬼电影中女主角的名字。有一组学生在做完自我介绍以后发现,组内所有成员都喜欢乡村音乐,因此,他们将自己的贸易公司命名为“乡村股份有限公司”。另一组学生用五个成员的名字首字母缩写“J2HAD”(J2指有两名成员名字的首字母均为“J”)作为其公司名称。

我们要求四家公司分别为贝塔小组拟定一个总的名称,于是,我们得到了四个选项:“贝塔联合银行”“贝塔交易所”“科尔组织(致敬科尔教授)”以及“公平贸易联盟”。“银行经理”威尔逊太太将这四个名称写在白板上,要求大家讨论后进行投票。起初,每个小组都把票投给了自己提议的名字,结果四个名字的票数相等。接着有人指出,“银行”这个词汇从技术角度来讲是不对的,于是大家一致同意将“贝塔联合银行”这一名称淘汰出局。再次投票表决后,“公平贸易联盟”这一名称以最多票当选。完成命名任务以后,四家贸易公司依次进入银行经理的办公室设立了自己公司的账户。

学生们被告知,我们最终将以三个标准来衡量其成功与否,包括每位成员所拥有的货币价值、每家贸易公司内所有成员的总资产,以及整个贝塔团队的总财富。每个交易时段结束以后,银行经理将会统计当天的所有交易并以渐进线图的形式公布累计总数,展示个人及各贸易公司的成绩以及整个组织的财富增长情况。本会计期结束以后(模拟实验项目结束以后),取得最好成绩的个人及业绩最优公司的全体成员都将受到表彰和奖励。把握节奏

我们很庆幸能将这项模拟实验安排在大学进行,因为这样不仅能够按部就班地规划定期聚会,还能保证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参与者之间关系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我们为课堂活动制定了一份日程,希望能以自然而平稳的节奏开展和发展文化活动。我们会在每节课一开始先就学生当天的阅读任务进行提问,保证他们完成每天的阅读作业,然后就这些阅读文章进行简短的讨论,最后简要地介绍一下当天要进行的模拟活动。接下来,我们会回答学生有关模拟游戏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在课堂上公开讨论游戏规则的唯一机会。在模拟游戏开展期间,参与者将按照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方法,通过观察、尝试、犯错来学习其所在小组以及另一个小组的运作方式。最后,我们会给学生留出“做文化”的时间,让他们学做其所在组织的成员。后期我们还会安排两个小组利用这段时间去探究对方的文化,但在刚开始的这个阶段,我们会让他们保持隔离状态。如果时间允许,我们会用下课前的几分钟时间总结一下当堂课的内容并布置下一节课的安排。石头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

我们为石头汤文化小组所选的背景音乐是摇滚乐鼻祖鲍勃·马利的《不必担心任何事》,因为这首歌精准地概括了石头汤文化的主题。石头人被告知自己所在的部落非常富有,他们拥有丰富的资源与用不完的财富,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无须工作也无须担心任何事情。教室中间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大罐“金币”,石头汤族人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罐子里拿钱,但按照规定,用不完的钱要在当天放回罐子里。囤积金钱或者显露出对金钱的渴望和兴趣都是极其无礼的表现。

石头人的日常活动就是享受彼此的陪伴,石头汤族称之为“家”的房间里堆满了美味可口的食物以及各种工艺用品,如粗布、针线、马克笔、胶水等,石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自由取用。石头人可以吃吃喝喝、玩玩纸牌游戏、听听音乐、唱唱歌、跳跳舞、做做手工,我们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时刻将友谊和同族情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对石头人来说,玩耍即是工作

我们教石头人玩一种非常简单的纸牌游戏。首先将一副扑克牌中的A、K、Q、J挑出来,然后像玩“剪刀石头布”一样,按照扑克牌的点数和花色决定输赢,因此,谁输谁赢并不是靠出牌的技巧,而是靠摸牌的运气。虽然每把牌都有赢家和输家,但并没有相应的奖励和惩罚,也不记分数。当然,他们也可以规定输家要给赢家钱,但没有人在意输赢,输赢的金额也很随意。如果有人输光了自己的钱,旁边的人可以将自己的钱分出一些给他们。玩纸牌游戏只是为了打发时间,同时也能促进族人之间的友好互动、增进族人之间的相互了解,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目的。在这个阶段,石头人的主要任务就是谈笑风生、亲密接触、共同分享和互相关爱,这些都是石头汤文化最初的成果。对商人来说,一切皆是生意

当石头人致力于搞好族内关系的时候,公平贸易联盟的成员们则在想方设法地获取竞争优势,好让自己在交易大厅取得成功。每一家贸易公司都拿到五叠交易卡,每个成员分到一叠。这些交易卡分为六种颜色,每张卡片上都印着看似毫无规律的150个数字。分发卡片的时候,组织者郑重其事地宣布:交易语言和交易规则将以口头形式传达,所有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准用笔记录,也不准与任何非公平贸易联盟成员的人分享。泄露这些信息将会极大地损害整个公平贸易联盟的利益和每一个参与者的盈利潜力。此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规则的实施方面并没有制定具体的惩罚措施或实施流程,而是完全靠参与者自由发挥,随着模拟项目的逐步开展,参与者可以视情况采取(或者不采取)他们认为适当和必要的一切手段。

银行会以每套100美元的价格收购整套交易卡,商人们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凑齐整套交易卡。按照规定,一套交易卡应为六张同色连号卡,数字从1到6。每张交易卡上都按10×15的矩阵印上了150个数字(个位数),只有公平贸易联盟内部成员才知道要看矩阵四角的四个数字(四个数字相同,且均在1到6的范围内)。不了解内情的外人很难弄清这里面的门道,因此几乎没有可能凑齐可以兑现的一整套卡片。对外人保密的交易语言

商人们必须使用一套特殊的语言来进行所有的交易活动。第一次听到这种交易语言时会觉得它非常复杂,但弄懂了它背后的规律之后就非常容易掌握了,因为整套语言只包含六个表示颜色的词和六个表示数字的词。

所以,对于两个文化小组而言,同样是纸牌游戏,石头人玩的是扑克牌游戏,而商人们玩的是交易卡片游戏。公平贸易联盟的成员们需要使用新学的特殊语言来描述自己想要什么颜色和什么数字的交易卡。交易时,商人们首先需要确定卡片的颜色,取六种颜色的英语单词首字母作为相应的声母:r代表红色,g代表绿色,b代表蓝色,y代表黄色,o代表橙色,w代表白色,之后加上任意一个韵母拼成单字。所以,如果你想要一张红色的交易卡,那就可以说“让”“热”“肉”“如”等,而对方只需关注声母即可。颜色确定以后再确定数字,分别用商人自己姓和名的首字母作声母,之后任选一个韵母与两个声母组合成两个字,想要数字几就说几个字,重复两个字至所需个数即可。如,我的名字叫黛博拉·威尔逊,则两个声母分别为“d”和“w”,当我想要数字“4”的时候就可以说“达娃达娃”,其他商人听到以后无须关注我说的是什么字,只需在心里默默地数一下我一共说了几个字,有几个字就是想要数字几。假如我想要一张带有数字“5”的红色交易卡,那么我就会走到其他商人面前说:“让达娃达娃达。”“让”(或者“热”“肉”“如”等)表示我想要红色的交易卡,之后的五个字“达娃达娃达”则代表我想要数字为“5”的交易卡。

假如一个人对这些规则毫不知情,就算旁听到交易时的对话内容也会完全摸不着头脑,因为将姓名的缩写作为声母,然后随意搭配韵母,出现的组合会有多种可能,但实际上,对话交流的内容不过只有12个不同的字。

此外,交易语言还包括一些手势。如,用下巴向下飞快地碰一下前胸表示“是”;将两肘平抬至胸,双手放松下垂表示“否”。成员在交易期间不得使用其他语言或者常用手势,否则会被认定为无礼。设计这种特殊的语言和手势,是为了保证所有的对话和交谈都被限定在任务范围内,防止个人交谈与私下讨论。

规则介绍完毕之后,学生们有几分钟的时间在自己的团队里练习这些交易语言。虽然刚开始说的时候会有一点磕绊,但大部分学生学得很快,而想要弄懂别人在说什么就比较困难了,所花的时间也更长一点。我告诉他们,他们会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每个人最后都能熟练地掌握这种新语言。有位菲律宾学生还专门为这种语言起了个名字,叫作“贸易语”。“没有什么能打断我的步伐”“商人”最初拿到手的10张交易卡全都是随机发放的,因此,有些颜色和数字的卡牌是重复的,而有些颜色和数字的卡牌则一张都没有。交易的目的就是让双方都能从卡牌交换中获益,让双方都能凑够一套完整的交易卡。但是,公平贸易联盟的成员不知道的是,我们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