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决定一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5 11:34:07

点击下载

作者:窦胜功,周玉良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情商决定一生

情商决定一生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情商决定一生作者:窦胜功,周玉良排版:清茉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1-01ISBN:9787302211990本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 言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是智力商数的简称,它是评价一个人智力优劣的重要指标。智力即人的一般能力,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分析力、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学习能力等。它是人们做一切事情都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若没有较高的智商,不聪明,则很难获得成功,这是不言而喻、显而易见的。但是,有了高智商,却未必能一定成功。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高智商并不一定是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美国“领导者中心研究所”在对美国和欧洲的大企业总裁调查以后,列出的管理者的“九大致命缺点”中,大都不属于智力方面的问题。大量研究和实践证实,在人们成功的主观因素中,智力(IQ)因素仅占大约20%,而80%的因素则属于非智力因素。这种非智力因素被称为“情感智力”,即“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EQ)。

情商(EQ)即情绪商数。情商也反映人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把握与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了解、疏导与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乐观人生、自我激励与自我管理的能力;面对逆境与挫折的承受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不断提高生存质量的能力。人必须有高情商,否则很难做人。人的智商与情商相互制约,互相促进,分工不同。仅仅有高智商,难以成就大业,只有智商和情商都高的人,才能在现代社会里自由翱翔。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反复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败的决定条件。意志坚韧,自信乐观,积极向上,情绪稳定,行为理智,性格豁达开朗;善于控制与把握自己,头脑始终保持冷静与清醒,抑制感情冲动,克制急切欲望,及时化解和排除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境;善于自我激励、自我鞭策、自我强化、自我管理,兴趣浓厚强烈,有勇气、自觉、主动;目光远大,不沉溺于短暂的利益之中;善于认识自我,具有自知之明;善于洞察别人心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领悟对方的感受,平等客观地对待别人,善解人意,善于协调与沟通,深谙人际技巧。这些心理素质与能力(情商)的培养,往往比知识的学习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更重要。

当然,对于“情商”概念尚有不同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并不影响对这一领域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作者就是本着研究和探索的态度,借鉴并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亲身的社会体验和感受,力求尝试编写出一本体系明快、结构完整、逻辑严谨,公众喜闻乐见的著作。但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借鉴、吸收并引用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大量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作 者于沈阳东北大学上篇认识情商,了解自我第1章你了解情商吗1.1 认识情绪与情感1.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人们对周围世界有着不同的态度与体验,如愉快与高兴、忧愁与悲伤、激动与愤怒、恐惧与绝望、欣赏与爱慕、厌恶与憎恨等。所有这些喜、怒、忧、思、恐、悲、惊、爱、惧、恨,都是人们对现实的不同态度和带独特色彩的体验形式,都是情绪和情感的不同表现形式。

古代把情绪分为“喜、怒、哀、乐、爱、恶、惧”七种基本形式,谓之七情。现代心理学界一般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四种基本形式。在以上四种基本形式的情绪基础上,还可以派生出许多种类,组成复合的形式,形成高级的情感。如同感觉、知觉有关的厌恶与愉快;与自我评价有关的骄傲、自卑、自信、羞耻、罪过、悔恨等;与评价他人有关的热爱与怒恨、羡慕与嫉妒等。2.情绪情感影响人生(1)情绪情感影响和调节人的认知过程

情绪和情感可以影响和调节人们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研究表明,轻松、乐观、愉快的情绪可以使人体肌肉放松,心情平静,因此使人精力集中,记忆力强,思维敏捷活跃,这种愉快的情绪可以保持大脑活动的高效率。否则,情绪不愉快可以引起心率加快、紊乱,使人垂头丧气,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扰整个的认知过程,降低智力活动水平。(2)情绪情感影响人的学习与工作效率

一般来说,愉快而热烈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状态,人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与工作,往往会精力集中,记忆效果好,学习与工作效率高,相反,在痛苦、烦躁不安的心情下学习与工作,注意力容易涣散,记忆效果差,效率自然不高。

心理学家泽尔勒(Zeller)做了这样的实验,他让甲、乙两组学习能力相同的大学生都学习无意义音节,同时让他们做排列方块实验,然后测验他们对所排列图形的记忆效果。当甲组做实验时,给予赞美的评价,接着再让他们继续学习无意义音节;而对乙组的学生却给予非常严厉的批评和指责,随后,让他们再学习无意义音节。结果发现,乙组学生受到批评后,心情沮丧、紧张,方块测验成绩越来越差,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效果也大大降低,而甲组学生却积极性高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但是,紧张的情绪是否一定会降低学习与工作的效率呢?心理学家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情绪与学习、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把焦虑(Anxiety)的程度和学习(工作)成绩(效率)分别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且用自我评定和生理反应来判断焦虑程度。研究结果表现在以下几点:

适中的焦虑程度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工作)效率,过分的焦虑或无动于衷都不能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工作)成绩,如图1-1所示。图1-1 焦虑程度与学习(工作)效率

由图1-1可知,焦虑程度和学习(工作)效率的关系基本上接近抛物线的形状。说明适当的情绪状态往往可以维持人们对任务的兴趣和警觉,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那种认为只有身心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发挥最佳效能的观点,并不一定完全科学。

从情绪的个体差异分析,一般的情况是,平时情绪比较稳定,不易过分焦虑的人,比容易激动和焦虑的人有更好的学习(工作)成绩。

从学习(工作)情境的压力和焦虑程度的个体差异的关系来看,一般的情况是,低焦虑者(情绪较稳定、不易激动)在情绪压力下可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而高焦虑者的学习(工作)效率常因情绪压力的影响而降低。

从学习(工作)情境的压力和学习(工作)任务的性质的关系来看,一般的情况是,简单的工作常因情境压力而提高效率;而复杂的工作则受压力而降低效率。工作的性质越难越复杂,工作效率就越容易受高情绪的干扰,如图1-2所示。图1-2 情绪与工作(学习)效率(3)情绪情感影响人的健康

情绪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不少百岁老人的经验表明,乐观开朗是他们长寿的原因之一。乐观、愉快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情绪不好,心情不佳,悲伤、焦虑、恐惧、愤怒、暴躁等都可能是产生疾病的原因,损害健康。七情六欲,人皆有之,但是,同样是情绪,可给人带来健康,也可给人带来疾病。人的喜、怒、哀、乐的变化,都会引起人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新陈代谢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所以,精神科学专家认为:任何情绪情感的变化,都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大脑在调兵遣将,因而会影响到人的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水平,情绪上的长期紧张和焦虑往往会降低人体抵抗细菌和其他引发疾病因素的能力,尤其是气愤和懊恼的情绪是引起许多身心疾病的主要原因,甚至决定着人的生死存亡。“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情绪、情感与健康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有时见到暴怒之下突然中风,或突然受惊心脏病发作,甚至致死的现象,还有的人生气后腹部剧痛。俗话说:生气等于自杀。可以说,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所以,人们常说: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悲伤五脏,惊伤神经。情绪是生命的指挥棒。人们应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与情感,使之有利于健康和生命。1.2 什么是情商

智商作为测量个人智力的指标已存在近百年。过去,人们通常认为:高智商就等于高成就。其实不然,大量研究和实践证实,在人们成功的主观因素中,智力因素仅占大约20%,而80%的因素则属于非智力因素。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德·塞拉斯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将这种非智力因素称之为“情感智力”,第一次提出了“情感智力”的概念,用它来诠释人类了解、控制自我情绪、理解疏导他人情绪,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控制,以提高生存质量,最终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能否成功。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基于大量相关研究和实验报告的总结,写成了《情感智力》一书,书中首次使用了与“智商”相对形式命名的术语——“情商”,将情商这个崭新的概念做了详尽的描述。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一种智力活动,而智力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心理过程。如果把人的整个智力活动的全部心理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是由两个子系统协同作用构成的。其中一个是智商系统,它起着智力执行、操作的作用,承担着对智力活动内容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任务;另一个是情商系统,起着引发、导向、激励、强化、驾驭智力活动的作用。两者相互制约、互相促进。事实上,一个人仅聪明而不会做人,未必能胜券在握;而会做人,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却能弥补智力稍差的缺陷。只有与情感智力相结合,智能才会充分地发挥作用。

丹尼尔·戈尔曼教授指出:“情商”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的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的品质要素。心理学的研究证实,“情商”是一种能洞察人生价值、揭示人生目标的悟性;是一种克服内心矛盾冲突和协调人际关系的技巧;是一种可在顺境和逆境中穿梭自如的能力。情商也包括驾驭自己的情绪、情感、思想和意志等心理过程,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真情实感,理智地克服冲动,有延迟满足暂时欲望的克制力,真诚地理解社会、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永恒地鞭策自我,激励人生,大智若愚,宠辱不惊,坦然地面对人生的一切遭遇。高情商是优秀人格和高尚情操的完美结合。

智商与情商虽然两者互异,但并不冲突,每个人都是两者的综合体。事实上,智商与情商虽然判若分明,但两者之间存在互相制约关系,共同影响人的一生。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如下的公式:

成功100%=IQ20%+EQ80%

即人的一生,20%由IQ决定,80%由EQ主宰。

丹尼尔·戈尔曼把情商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内容:了解自我、自我觉知;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了解自我、自我觉知是情商的核心,是人类对心灵的自我感受,是心理顿悟的根基;管理自我是建立在自我觉知的基础上的自我控制、自我安慰;自我激励是主体为趋向某一目标而作出的自我调动与自我指挥;识别他人情绪是体尝他人情绪情感的人际关系能力,丹尼尔称之为移情;处理人际关系是调控与他人相处的情绪反应技巧,具体指受社会欢迎程度、领导权威、人际互助效能等。1.了解自我

了解自我、自我觉知即对自己的情绪了解、把握与控制能力。当个人某种情绪刚出现时便能察觉,这是情商的核心与基石。监控个人情绪时时刻刻变化的能力,是自我理解与心理领悟的基础。没有能力认识自身的真实情绪情感,就只好听凭这些情绪情感的摆布而成为其奴隶。而对自我的情绪情感有更大的把握性就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人生,从而主宰自己的人生。(1)了解自己的情绪

了解自己的情绪即当自己的情绪产生之时即能觉知。乍一看,似乎我们的情绪是显而易见的,但有意识地回想一下就会发现,自己对事物的真正感受,我们其实并未留心,而往往是过后方知。而情绪的自我觉知既觉知到自我的情绪,又意识到自我对此情绪的看法,是对自我内在状态的不作反应也不加评价的注意。这种自我情绪的觉知作为内在注意力,既不会随情绪之波、逐情绪之流而迷失,也不会对所觉察的情绪夸大其词或过度反应,而是保持中立,哪怕身陷情绪骚乱暴动之中仍能自省,客观地反映自我。情绪的自我觉知是情绪能力的最根本基础,否则就不可能有情绪的自我控制乃至其他能力的发展。

人们注意和处理自己情绪的风格特点各不相同,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自我觉知型。自己的情绪一出现便能察觉,对自己情绪的清晰认知构成了其人格特点。他们拥有积极的人生观,心理健康,自制自主,随心所欲不逾矩。一旦情绪低落,也决不辗转反侧,缠绵其中,而是努力跳出重围,很快恢复平静。总之,自我觉知型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心脑健全。

②沉溺型。总是被卷入自己的情绪狂潮之中,无力自拔,听凭情绪的主宰;情绪多变,反复无常,而又不自知;听任自我沉溺于恶劣的情绪之中,无力也无能摆脱,常常处于情绪的失控状态,自感被压倒击溃。

③认可型。对自我感受了解得清清楚楚,但对此接受认可,并不打算去改变。这一类型又可分为两种,其一是乐天知命型,总是高高兴兴,自然不愿也没有必要去改变;其二是悲观绝望型,虽然清晰地认识到自我的情绪状态,而且明知是不良情绪,但却采取认可态度,无论自己有多么烦恼与悲伤,就是无所作为,抑郁症患者是这一类人的典型,束手待毙于自己的绝望痛苦之中。(2)管理自己的情绪“先做好自己的主人,然后才能做别人的主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不简单,因为每个自我中都经常存在着感情与理智的斗争。而所谓的克己自律,就是要克服自己本能的好恶,根据理智思考结果做事。即使在情绪高涨时,也能够做应该、而非他想要做的事,当一个人感情胜过理智后,便成为感情的奴隶。

人的行动总是为现在,更是为未来,因此,现在的行动必须与未来的结果相结合。这便是未来的导向思考模式。不论我们多么喜欢现在,但凡谨慎而有远见的人,在享受现在之时,都会考虑到现在对未来的影响。

美国一位叫汤姆逊的心理学家一次外出归来时天色已晚,小街上寂无一人,他不免担心地、情不自禁地摸了摸旧大衣口袋里的2000美元。走不多久,发现身后几十米远处有个彪形大汉紧紧跟着他,无论怎么快走或慢走,怎么也甩不掉。眼看那家伙就要追上来,汤姆逊突然向后转朝那大汉走去,装出一副十分可怜的样子对那大汉说:“先生,发发慈悲,给我几个钱吧!我快饿昏了!”那家伙打量着他的旧大衣,见他一副寒酸相,没好气地说:“活见鬼!我以为你口袋里有几百美元哩。”说完转身就走了。这位心理学家之所以能智退强盗的关键是他善于管理自我情绪的冷静。冷静使他快速想出合理的“退敌”之策。

与冷静相对应的是急躁。表面上看,急躁似乎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相联系。实际上,这完全是一种错觉。急躁使人心情不宁,处于惴惴不安的精神状态,其结果经常把本来十分简单易办的事情,人为地变得复杂难以处理了。俗话说:“忙中出错。”导致人们的情绪由热情高涨一下子变成心灰意冷,从而降低人的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韧性。所以,急躁不仅误事,有时还可能坏事。人在急躁时往往失去了理智和思考问题的缜密与条理,不讲科学,自我的想法当然占据主导地位。急躁可能会把心平气和、稍加用心就可以办好的事,搞得一塌糊涂。因此,一位作家这样说:“事业常毁于急躁。”而冷静则使人在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下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对所要做的事情的条件和实现的可能性有科学的认识和预测,进而深思熟虑、千方百计地确定完成目标的最佳方案和具体办法。(3)克制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能否把握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决定一个人事业的得失成败以至人生命运。世界富豪,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时说:“我的成功并非源于我的高智商,最重要的是理性。”

克制自己的情绪是一种美德,亦即要能抵挡因命运的冲击而产生的情绪波涛,不可沦为激情的奴隶。人的任何一种情感反应都有其意义与价值。人生如果没有激情将成为荒原,失去生命本身的丰富价值,重要的是情感要适度,适时适所。情感若太平淡,人的生命将枯燥无味;太极端又将成为一种病态,抑郁到了人生无趣、过度焦虑、怒不可遏、坐立不安等都是一种病态。

一个人善于克制不愉快的感受正是情感是否幸福的关键,极端的情绪(太强烈或持续太久)是情感不稳定的主因。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只追求一种情绪,永远快乐的人生也未免太平淡。痛苦也是生命的一个重要成分,痛苦能使灵魂升华。

在所有不愉快的情绪中,愤怒似乎是最难摆脱的,是人类最不善控制的情绪,愤怒是最具诱惑性的负面情绪。因为愤怒与悲伤不同,愤怒能带给人以力量,甚至是激昂的生命力。正因为如此,一般人常说愤怒是无法控制的,或者说愤怒是健康的宣泄,根本不应加以克制。但大量研究的结果证明这种看法大错特错。因为,愤怒时人们会变得毫无宽恕能力,甚至不可理喻,思想尽是围绕着报复打转,根本不计任何后果,这种高度激昂的反应会给人力量与勇气的错觉,激发侵略心理,若一时失去理智,便可能诉诸最原始的反应。

熄灭沸腾怒火的最好办法,一是谅解的心,谅解是最佳的灭火剂;二是独处让怒气冷却,如独自走一走,做深呼吸或放松肌肉,以使身体从愤怒的高度警戒状态改变过来,使注意力从愤怒的原因中转移开来。(4)消除不良情绪

人的各种不良情绪长期而重复,恶性循环,没来由地感到忧心、无法控制,持续不断、久而久之,最终可能出现恐惧症、偏执、强迫行为、惊慌失措等症状。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先生认为,气愤是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实验表明,人在盛怒时,呼出的气液化成水,是紫色沉淀状。把这种“生气水”注射到老鼠身上,几分钟后就会死亡。实验也表明,人生气10分钟,耗费掉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生气时人的生理反应剧烈,分泌物复杂且有毒性;经常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因此,爱尔·马先生郑重告诫世人,尽量不要生气。由此,“孔明三气周郎”是不足为怪的。

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遭遇,都要坦然处之,不要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之中,更不要过于悲伤。“悲哀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2.管理自我

管理自我即面对各种逆境、挫折的承受能力。管理自我,调控自我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地、适度。这种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在自我觉知的基础上,是自我安慰,有效地摆脱焦虑、沮丧、激怒、烦恼等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侵袭的能力。如果这一能力低下就会使人总是陷于痛苦情绪的漩涡之中;反之,这一能力高者就可以使人从人生的逆境、挫折和失败中迅速跳出,从而走向胜利的彼岸。(1)坚韧不拔

生活中,人人都会有挫折。“没有崎岖和坎坷就不叫攀登,没有烦恼和痛苦便不叫生活”。人人都难免遇到六失:失学、失业、失败、失意、失足、失恋。但“挫折和失败是兴奋剂,激人进取;挫折和失败又是镇静剂,使人冷静”。下面是亚伯拉罕·林肯坚韧不拔地走过的一段人生崎岖的路: 1832年失业。 1832年竞选州议员失败。 1833年生意失败。 1834年当选州议员。 1835年失去他的爱人。 1836年曾因紧张而崩溃。 1838年竞选议会主席失败。 1843年竞选国会议员失败。 1846年选上国会议员。 1848年提名国会议员失败。 1849年被拒而未担任国有土地管理局官员。 1854年竞选参议员失败。 1856年提名副总统失败。 1858年竞选参议员再度失败。 1860年当选总统。(2)百折不挠

你也许有最高目标、最高理想,但记住,除非你去做,并百折不挠,否则什么也不会实现。

看看下面的记录: 亨利·福特,在成功之前因失败而破产过五次。 丘吉尔直到62岁才成为英国首相,那时他已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了。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在他成为“年长公民”后完成的。 理查·巴哈的一万字故事书《天地一沙鸥》,曾先后被18位出版家否决,最后才由麦克米兰出版公司于1970年印行。到了1975年,仅在美国便卖出700万册。

在成功生活的公式中,百折不挠的坚毅是无可取代的。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失败的人都是有特殊天分的。也有许多人拥有许多大好的机会,只因为太快放弃而未能成功。天才视困难为机会,对他们而言,每次挫折和失败都是一个机会。爱德蒙·柏克(18世纪英国政治家及作家)说过:生活的战斗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像攻占山头一样,如果不费吹灰之力便赢得它,就像打了一场没有光荣的仗。没有困难,就没有成功;没有奋斗,就没有成就。困难也许会吓阻懦弱的人,但对有决心和勇气的人而言,它是一种受欢迎的刺激。所有的生活经验都证明那些阻挡人类进步的障碍,都会被坚定的言行、诚实、积极、坚韧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敢克服。巴尔扎克也曾经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3)自我安慰

自柏拉图起,管理自我的自制力作为一种高尚的人格品质为人们所赞颂。所谓自制力即人体抗衡由命运之神的打击所引起的情绪风暴,而自己免于沦为“激情奴隶”的能力。“自制”(管理自我)的意思就是控制过激情绪。其核心是保持情感的平衡,而不是压制情感,因为每种情感都有其作用和意义。起伏波动的情绪使人生绚丽多彩,但需要保持平衡,即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保持在适当的比例,这决定着个人的生活愉快与否。研究发现,人们要获得情感满足并不需要避免所有的不愉快情绪,只是不应让过激情绪控制并取代所有的愉快情绪。有些非常快活的人也有火冒三丈或十分抑郁的时候,但他们同时还保持着平衡,因而感到愉快和幸福。

人的情绪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人们每时每刻总是处于某种情绪状态之中。当然,人们在今天清晨与明天清晨的心情可以截然不同,但人们数周或数月的情绪,大致反映了他们总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就大多数人来讲,极强烈的情绪相对较少,一般处于一种中间状况,在情绪的水平线上上下略有波动。

人们时刻都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人生的一些关键时刻。永远记住: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只有靠自己去克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就生气,行为就容易失控。富兰克林曾说过:“任何人生气都是有理由的,但很少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而使自己心情愉快的基本心理技巧就是自我安慰。一些精神分析大师都把自我安慰看作是最重要的心理技巧。“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未经天磨非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3.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即乐观人生、自我激励与自我把握能力。所谓自我激励即为服从某一目标而自我调动、指挥个人情绪的能力。为集中注意力、自我激励、自我把握、发挥创造性,将情绪专注于一项目标,这一能力绝对必要。一个人在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有情绪的自我控制——延迟暂时的满足、压抑冲动;能够自我激励、积极热情地投入,才能保证取得杰出的成就。一般而言,具备这种自我激励能力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更有效率,更富有成效。(1)自我激励是无形的财富,看不见的法宝

自我激励是一切内心要争取实现的条件,包括希望、愿望等所产生的一种动力,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人的有目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激励而产生的,通过不断的自我激励,就会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目标。因此,自我激励在个人走向成功中起着引擎的作用。

一般来说,成绩与能力(智力)成正比,即能力强的人绩效也高。但也往往有相反的情况,即能力差的人可以通过强烈的动机激发去弥补能力的不足,还可以靠自己强烈的进取心、过人的动机内驱力去取得与自身能力不相称的特殊成绩。相反,一个能力很强的人,由于缺乏自我激励,缺少实干的愿望,也将一事无成。

自我激励能力强的人,经过运用自我暗示和自治式的刺激,即用语言或其他方式对自己的知觉、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理状态产生某种刺激的过程。这种自我刺激是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它会通知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因而它能影响并支配人的行为,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个看不见的法宝。(2)喜欢自己,相信自己

坚强肯定的自我印象可以造就出能面对你生活中任何障碍的性格,一个人只要喜欢自己,相信自己,信任自己的经验过程,就可以既成功又快乐,就可以用信心、希望和勇气去应付失望和令人丧失勇气的局面。

确信天生我才必有用。18世纪法国哲学家兼数学家巴斯葛说:“老天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了空处,如何去填补这个空处却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一个人不要老说自己的坏话,一句自我批评的话,其毁灭的力量10倍于一句别人批评的话,经常说自己不好的人,最后就会相信他自己说的话。一旦这种人相信自己的话后,就会表现出自暴自弃。须知:“相信我能,我就能。”

就自我而言,心理上的积极自我暗示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只要知道你在想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样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造成的。我们的命运,完全决定于我们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事实上也是人们都需要应付的唯一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老是想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总想一些不好的念头,我们就不可能心安理得;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失败,我们就很难再取得胜利;如果我们老是沉浸在自怜里,人们就必然会有意躲开我们。(3)快乐是金——乐观成功理论

一个人的心情怎样,这对生活、对人生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以好的心情来度过每一天,人们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不愉快的事情,从而破坏了心情,影响了生活、事业以至命运。

所谓乐观是指面临挫折、逆境、困难仍坚信情势必会好转。从情商的角度来看,乐观是人们身处逆境时不心灰意冷、不绝望或抑郁、不致流于冷漠、无力感、沮丧的一种心态。乐观和自信一样使人生的旅途更加顺畅。当然,这种乐观必须是务实的,否则,天真盲目的乐观可能导致可悲的后果。

乐观与悲观可以说是人们给自己解释成功与失败的两种不同方法。乐观者认为失败是可以改变的,结果反而转败为胜;悲观者则把失败归诸于自己无力改变的恒久特质,个人对此无能为力。这两种迥然不同的看法对人们怎样对待人生有着深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焦虑、生气、抑郁、沮丧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法有效地接受信息或妥善地处理信息。情绪沮丧的悲观者会严重影响智力的发挥,因为沮丧悲观的情绪压制大脑的思维能力,从而使人的思维瘫痪。

心理学家马丁·赛格曼根据多年研究发表了他的“乐观成功理论”。该理论认为,具有乐观精神的人要比悲观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尽管两者在智能上相差无几。赛格曼在一个公司对5000名新招收的推销员进行乐观测试。有几个新员工在公司常规摸底测试中不及格,但在乐观测试中却得了最高分——“超级乐观者”。后来事实果真如赛格曼所料,这几名“超级乐观者”是最优秀的推销员。他们第一年比那些“悲观者”多推销20%,第二年竟高出57%。从此,那家公司就把“赛氏测试”作为招收新员工的主要测试手段。

心理学家曾用“半杯水实验”较准确地预测出乐观者和悲观者的情绪特点。悲观者面对半杯水说:“我就剩下半杯水了。”乐观者则说:“我还有半杯水呢!”因此,对乐观者来说,外在世界总是充满着光明和希望。乐观使人经常处于轻松、自信的心境,情绪稳定,精神饱满,对外界没有过分的苛求,对自己有恰当客观的评价。乐观的人在受到挫折、失败时,常会看到光明的一面,也能发现新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轻易地自责或怨天尤人。而悲观者一般是敏感、脆弱,内心情感体验细致、丰富,一遇挫折就会比一般人感受得深,体验得多。(4)快乐人生三句话

为要拥有快乐的人生,必须有一个积极心态,永远微笑看世界。因为,良好心态是成功的一个必备条件。其实,快乐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内心的感受。为此,面对失败和困境,要具有“太好了”的良好心态;面对困难,要敢于说:“我能行”;与人相处,要学会关心人,为别人着想,学会说:“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

①“太好了!”

人有两种心理网络。一种是恶性网络,遇到任何问题,心理上反映出来的都是“太糟了”、“糟透了”、“真倒霉!”。另一种是良性网络,遇到什么问题,都抱有积极的态度。认为“太好了!我又多了一次锻炼的机会!”这种人常常能把负效变成正效,由弱势变成强势,把坏事变成好事,把不利因素变成有利因素,永远有一种成功感。因为,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

心理健康的人常说:“太好了!”心理病态的人爱说:“太糟了!”

②“我能行!”“我能行”是一种正向信息,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总用正信息来调控自己,一种“我能行”的形象就不知不觉地塑造出来;而“我不行”则是一种反向的负信息,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总是用这种信息来暗示自己,一种“我不行”的形象就被自己不知不觉地塑造出来了。“我能行”与“我不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正是失败者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失去的是成功的重要支柱——自信。“我能行”三个字有着神奇的力量,它会让软弱无能的人变得十分能干;让那些遇到困难和挫折的人增长勇气和力量。面对困难和挫折,最难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勇敢的人常说:“我能行!”,懦弱的人爱说:“我不行!”

③“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

有一则真实的小故事:

有人问:“一个人怎样才能快乐?”

答:“帮助有困难的人。”

问:“为什么呢?”

答:“助人为乐嘛!”

问:“那只不过是词语。”

答:“不,那是真理。帮助别人的确是一种快乐。”“助人为乐”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要体味到“乐”字实属不容易。因为“助人为乐”四个字蕴含着人世间至真、至诚、至美的奇妙含义。“助人”为什么快乐呢?因为可以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生存价值。由于你的帮助、付出,使对方的困难得到解决,使别人的不便变为方便。这其中显示了自己的价值,自然会有一种成功的体验,觉得自己还有点用呢!正如歌德所说:“你若要喜爱你的价值,你就得给人创造价值。”

快乐的人常说:“我帮你!”,烦恼的人爱说:“你帮我!”(5)自信是成功者的必备心理素质

自信心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获取成功所必需的前提。法国作家莫泊桑有一句名言:人是生活在希望中的。希望是人生精神的寄托,生命的支柱。从心理学来说,希望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人为着生存和发展,就自然有许多愿望、向往,由此而产生实现愿望的行为。人们企求希望转化为现实,而促进这种转化的首要条件就是“自信”,自信表现为一种自我肯定、自我鼓励、自我强化,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情绪素养。没有自信心,也就没有生活的热情和趣味,也就没有探索拼搏的勇气和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信心也就没有了希望。“哀莫大于心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常有这样的感受:相信自己成功,鼓励自己成功,就会感到自己内在的振奋力量充分地显现出来,做什么事都感到力量倍增,轻而易举,甚至可以创造奇迹。18世纪末,只身探险航海之风席卷欧洲。几年中有一百多名德国热血青年先后加入横渡大西洋的冒险行列,但这一百多名青年均未生还。人们当时普遍认为:独自横渡大西洋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时,有位精神病学专家林德曼却宣布,他将只身横渡大西洋。原因是在医学实践中他发现,许多精神病人都是由于在某种外界压力之下,自身丧失信心而导致了自己的精神崩溃。林德曼为此想用自己做个实验,强化自信心对人的肌体和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他独自驾舟出航的十几天后,巨浪打断了桅杆、船舱进了水。由于长时间的疲劳、睡眠不足,林德曼筋疲力尽,周身像撕裂一样地疼痛,终于肌体失去了知觉而产生了幻觉,并出现死去比活着舒服的念头。这时,他马上对自己大声喊,“懦夫,你想死在大海里吗?不!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能成功!”在整个航行的日日夜夜,他将“我一定能成功”这句话同自身融为一体。正当人们认为林德曼也难以生还的时候,他却奇迹般地到达了大西洋的彼岸。事后他回忆说,以前的一百多名青年之所以失败,不是由于船体被打翻,也不是生理机能到了极限,而是精神上的绝望。他更加确信:人们通过自我鼓励、自我强化完全可以战胜肉体上不能战胜的困难。(6)“忘我”精神——神驰状态

神驰或称忘我是指人的情感的最佳状态。这种状态代表了在实践中驾驭情感的最高境界。在神驰状态下,情感既不是自我克制,也不是规行矩步,而是积极进取、意气风发、处理眼前的工作得心应手。一位曲作家曾这样描述他思如泉涌时的情形:

如痴如醉,似乎自我不复存在。我曾有过多次这种体验。好像手已不属于自己,挥洒自如。我坐在那里,目送手挥,意到笔随,曲谱一蹴而就。

这就是人们情绪情感巅峰状态的描述。

神驰是一种愉快至极的体验,其特点是满心欢快,甚至是欣喜若狂。在这种情感状态下,人们做事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心行合一。此时人们聚精会神,高度专注于眼前的事情,以致觉察不到时空变换、岁月流逝。

神驰是一种忘却自我的状态。此时,任何穷思极想或忧虑心绪都已荡然无存。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全神贯注于手边的工作,已无自我意识,全然抛开诸如健康、债务等生活琐事,甚至自己当时的表现也忘得一干二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神驰就是忘我、无我。人们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对手中的事情驾轻就熟,对任何变化都能应付自如,自身的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本人对此却浑然不知,对成败得失淡然置之,动力就是行为本身的乐趣。

达到神驰状态有几种途径。一是有意识地专注于手中的工作,因为从本质上讲,神驰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当然要做到自制冷静且精力集中,须付出相当大的努力。但一旦能专心致志,就转化为一股动力,既能使人排除杂念,又让人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二是手头的工作既是自己所擅长的,同时又对自己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4.识别他人情绪

识别他人情绪即对别人的情绪了解、疏导与驾驭的能力。识别他人情绪是在情感的自我觉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一种能力,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能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锐地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变化状态、需求与欲望。(1)善于移情

移情是一种感人之所感、知人之所感,既能分享他人感情,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又能客观地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

移情是在情感的自我觉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人越坦诚,情感越丰富,对他人的情绪感受也就越准确。否则,一个对自己的感受一无所知的人,对自己身边其他人的感受更是一片空白,对人们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情感,诸如讲话语调的抑扬顿挫、手势姿态的变化、意味深长的沉默、另有他意的啰嗦等,全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移情在人生广阔领域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从管理、销售、医疗教育、恋爱、养育子女,到一切社会活动,无一或缺。缺乏移情将导致创巨痛深的后果。

移情的典型表现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推己及人,感人之所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角色转换,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移情可将人导向道德行为,如路见不平,见义勇为,提供自愿的帮助。研究表明,旁观者对受害者的移情越强烈,挺身而出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同时也证明,移情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人们道德价值观的形成。(2)缺乏移情与反社会行为

缺乏移情可能导致人的心理变态,以致犯罪。更典型、极端而且也更可悲的是那些盗窃、杀人的罪犯最缺乏移情;强奸、家庭暴力、虐待之类犯罪的共同特征就是没有移情能力。无力感受受害者的痛苦,使他们在罪恶面前泰然自若,强词夺理,以强盗逻辑为自己的罪行开脱。这些罪犯总是处于情绪的恶性循环之中,一旦丧心病狂,当然无移情可言,就会荼毒生灵。他们往往一开始感到焦虑、愤怒、抑郁、孤独,当看到电视、电影或现实中的他人欢聚时,而愈感形单影只,更加抑郁沮丧,于是,罪犯企图从幻想中得到慰藉,接着演变成犯罪行为,尽管他们仍很悲哀,但获得了一时的解脱,不过这种缓解是极短暂的。抑郁与孤寂很快会卷土重来,结果往往更加难以忍受。(3)了解、判断与驾驭他人的情感

①判断人们初次见面寒暄时流露的感情

人们初次见面,通常从寒暄开始。这时,即使是初次见面,也总是受某种意图和感情的支配。但是,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感情和看法是不会毫无保留地表现在寒暄之中的,而是尽量将某些情感隐藏在面纱之下,尽量不让对方感知。尽管如此,被抑制着的感情总是一有机会就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以鞠躬和握手的方式无意识地表现出来,仔细观察就可以了解对方的感情、态度、看法以至人品的线索。

②通过坐姿判断人的情绪与情感

不同的坐姿,反映了人们的不同情绪状态以及人们之间的关系程度。例如,相互侵犯身体范围的程度越大,表明相互之间的关系越亲密;有意避开对方身体的人,在心理上对对方有抵触情绪;单方面侵犯对方身体范围的人,是想压倒对方或想讨好对方;坐在对方正面的人是更想让对方了解自己;轻轻落座的人,是对对方表示恭顺之意,或是对对方的话有强烈的兴趣。

③通过表情判断人的情绪与情感

人的心理的微妙活动往往显露在表情上,有时,人的表情比言语更明显地传达出内心的活动。人的表情,特别表现在人的眼睛和嘴的周围。一个抑制感情的人,其表情与动作就会不协调。毫无表情的人,并非没有感情。随着心理活动而面部肌肉不发生变化是极不自然的,毫无表情比什么都更能证实其感情。愤怒、悲哀、憎恨加剧,有时则会出现“喜悦”的表情。明明心里怀着敌意,表面上却笑逐颜开、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因此,毫无表情则表示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抵触情。

④通过目光判断人的情绪与情感

眼睛是“五官之王”。眼睛在人的五种感觉器官中是最敏锐的,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孟子将眼睛作为判断人心之善恶的基准。他说:“存之人者,莫良于眸子,眸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明;胸中不正,则眸子眩。”俗话说:“眼睛比嘴更传情。”如果能熟练地掌握视线的观察法,就能获得比从嘴里多得多的“深层情报”。

⑤通过动作姿势判断人的情绪与情感

即使想掩饰表情,深层次心理也会表现在手脚上。人的深层次心理,就像病好了一半的病人一样,越是想控制不表现出来,却越是显示出来。即使不表露在脸上,它也会明显地表露在手脚上。人在内心的思考活动,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大大超出语言和表情所能表达的程度时,就会在手脚上寻找出路。5.处理人际关系

处理人际关系即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与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就是觉知、调控、管理他人情绪的技巧与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可强化一个人的受社会欢迎程度、领导与管理权威、人际互助的效能等。擅长处理人际关系者,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往往会游刃有余,事事顺利。

美国心理学家奥列弗·温德尔·荷尔姆斯运用情商概念,对美国历史上历届总统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是个具有二流智力、一流情商的政治家,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一个卓越的领导人;而尼克松总统具有一流的智慧,二流的情商水平,结果黯然下台。事实证明,人们普遍喜欢高情商者,高情商者具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国“领导者中心研究所”在对美国和欧洲的大企业总裁调查后,列出了管理者的“九大致命缺点”,其中大多数都与个人情绪素养、人际关系有关。

高人际技能的人,可以使人在交往中,把握、激励、驱动对方培育亲密的关系,劝说影响对方而又让对方怡然自得,能有效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从而赢得社会竞争的优势。否则,将会导致社会生活中处处碰壁,人际关系时时坍塌。哪怕是智商超常、绝顶聪明的人,若缺乏人际技能,也将在人际关系中栽跟头,被看作傲慢无礼、令人生厌、麻木不仁的人。(1)人际间的表情规则

人的自我情感的表达是一项重要的人际关系能力。社会认可的、适时适度地表达某些感情有一套规则,被称之为“表情规则”。不同文化背景,其“表情规则”有很大的差异,表情规则有若干基本类型。

①“缩减”型。尽量抑制表情的表现,将自己的情绪表现降到最低限度,俗称“扑克牌”的面具脸,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与烦恼。

②“夸张”型。故意将自己的情绪情感状态夸大。例如,小妹妹被哥哥欺负,故意夸张地扭着头、歪着脸、皱起眉、撅着嘴跑到妈妈面前去诉苦告状即是最佳例证。

③“替代”型。即一种与内心不一致的、虚假的表情。例如,觉得当面拒绝别人不礼貌,于是假作应允。

人们怎样娴熟地运用这些技能,运用得适时、适度、适当,正是情感智商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人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表情规则,明确地言传身教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情绪表情对接受者会即刻产生影响作用。“如果真实感情可能伤害你所喜欢、所爱的人,那就掩藏起来,代之以虽然虚假但却不那么有害的”。热情话语甜在心里,冷漠的用语伤心伤情。因此,这种表情规则已不仅仅是我们社会礼仪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支配着我们怎样对他人产生情绪影响,长于运用这些规则,可产生积极效果,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成功。(2)人际关系融洽的基础是情绪协调

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定理是:情绪的互相感染。人们在交往中,彼此传输和捕捉相互的情绪信息,心照不宣,汇聚成心灵世界的地下潜流。实际上,每次交往,人们都会发出情绪信息以感染、影响对方。社交技能越娴熟高妙,对情感信息传送的控制也就越随机应变。实质上,社交礼仪的温良恭俭不过是一种手段,是确保不让骚动、不良情绪泄漏,以免打破交往关系的和谐。情感智商就包含这种机变自如。人们常将“人缘好”、“有魅力”等词汇用于我们喜欢与之交往的人,就是由于他们的情绪技能使我们感到舒适、愉快、自在。因此,那种善于替别人排忧解难的人具有特别重要的社会价值,他们是群体的灵魂。

人们在交往时,情绪传递的方向总是从表达能力较强的一方指向相对较被动的一方。某些人特别容易受感情的感染,因此,他们极易被打动和动容。

总之,情绪协调是人际关系融洽的基础,人们如何把握这一情绪协调是人际关系效能的决定性因素。人际关系的好坏与情感协调能力直接相关。善于顺应他人情绪或使他人情绪顺应你的步调,必然会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的领导者或富于感染力的表演家都具有这一特征,能以这样的方式调动成千上万的人与己同痴同醉。(3)社交低能

社交低能的人,连起码的交往技能也一窍不通。这种人不懂礼貌、礼节、礼仪,毫无情趣,与人相处时间稍长他便手足无措,连基本的招呼应酬也不会。跟人讲话时靠得太近,或把自己的东西放在别人的地方,对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目光接触之类不会应用,也不理解别人以此传递的意思,对语言语调不能把握和运用,说话要么尖得刺耳,要么无腔无调。这种人不知道适时结束交谈,只听得他一个人喋喋不休,视而不见所有的明示暗喻;任何时候的话题中心都是他自己,全然不顾及别人,即使你想方设法转移话题,他仍旁若无人地自说自话,专喜欢谈论人家长短,打探他人隐私。这种人不仅缺乏社交风度,而且也不能把握对方的情绪,人们感到和这种人打交道无异于受折磨。1.3 情商的表现

应该说,人的一言一语,一行一动,随时都体现出自己的情商,但典型的表现有五个方面。1.自动自发

高情商者做一切事情的动力来自于内部,有很强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发性。决定做一件事后,没有完成是不肯罢休的。这种人做事不需要外在的推动力,求学、工作都是自动自发。做任何事情,动机明确、兴趣强烈、独立积极、不甘落后,而且有勇气,自信心强。他懂得:一个人丧失了财富损失很大,但丧失了勇气和自信心,便什么都完了。这种人乐观,他明白,人是生活在希望之中的,希望是人生精神的寄托,生命的支柱。因此,他善于自我激励、自我鞭策、自我肯定、自我强化、自我管理,也就容易获得成功。

相反,低情商者做事的动力主要靠外界的推动,靠外部的督促和压力,即使这种人有高智商,也不能持久,最终也难以成功。2.目光远大

高情商者目光长远,不沉溺于短暂的利益之中,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眼光放得远大,他们懂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而低情商者恰恰相反,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沉溺于眼前的一失一得,满足于眼前的一点点欲望。不能抵抗短暂的利益诱惑,这种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必然脆弱,也就必然难以成功。有这样一项研究:研究者请来一批三四岁的小孩子,告诉他们,每人分一份棉花糖,而且马上就可以吃。但如果先暂时不吃,等研究者出去办完事回来以后再吃,可以得到双份的棉花糖。研究者说完后即离开了房间。有些孩子看他一走,便急不可待,把糖拿起来就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开始没吃,可是等了几分钟,实在也忍不住了,便不再等待,把糖拿起来也吃掉了。剩下的孩子决心等到研究者回来,终于吃到了双份。然后,研究者便对他们开始跟踪。结果表明,那些有耐心等待的孩子长大以后,都比较能适应环境、讨人喜欢,比较敢于冒险、自信、坚强、可靠、自制力比较高,能抵抗短暂的诱惑,延迟欲望的满足,不但在学习上表现优异,而且社会适应能力也强,普遍都获得了成功。相反,那些只想满足眼前欲望的孩子,他们没有办法克制自己,长大以后,在各方面的成就都比较低。3.情绪控制

高情商者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头脑冷静,行为理智,抑制感情的冲动,克制急切的欲望。及时化解和排除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心情开朗,胸怀豁达,心理健康。很多时候,人们容易被触怒、动火、发脾气。其实,发脾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但如果我们能够给不好的东西一个好的解释,保持头脑冷静,就可以压抑激动的情绪,使自己心情开朗。正如前文所述富兰克林所说:“任何人生气都是有理由的,但很少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低情商者恰恰相反,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极易发作,他们不懂得,事业往往毁于急躁。4.认识自我

一个人总有某些连自己也看不清楚的个性上的盲点,因此,高情商者常常自我反省,并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具有自知之明,为自己正确定位。因此,能够处理好周围的一切关系,成功的机会总是比较大。低情商者往往对自己估价过高,既缺乏自知之明,又缺乏知人之明。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能正确认识,就很难建立自信心,也就很难了解别人,当然也就难以成功。5.人际技巧

高情商者善于洞察并理解别人的心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领悟对方的感受,平等客观地对待别人,尊重他人意见,善解人意,与人为善,成人之美。这种人既讲原则,更讲方法、技巧和艺术,善于人际沟通与合作,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在复杂的人际环境中游刃有余,自然也就容易获得成功。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在德才一定的情况下,30%取决于机遇,70%取决于人际关系。

低情商者恰恰相反,郁郁寡欢、落落寡合,与人难以相处,甚至格格不入,以致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第2章情商下降症——人类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

研究表明,现代人的一年要承受先人一百年经受的变化,人人都处在这种变化的压力之中: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环境变化压力……压力过大,人们就会产生诸多不良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心理失衡状态,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这种现象被心理学界称为情商下降,又称人类第三状态,即通常所说的亚健康状态(第一状态即身心健康状态,大约占人类10%左右;第二状态被称为疾病状态,大约占人类20%左右;剩下70%左右的人处在第三状态,即既没有疾病,又不健康,也就是情商下降状态)。因此,研究情商,必须了解人类第三状态的成因、由来、表现及其自疗的途径。

目前,科学界给出了第三状态的一些描述性定义。例如,有些学者认为虚弱就是第三状态。这种虚弱包括没有疾病但却感觉虚弱,以及重病治愈后恢复期的虚弱;慢性疾病在痊愈后平稳期的虚弱,以及因衰老而致的组织结构的退化(老化)和各系统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出现的症状。

有些学者认为:疲劳就是第三状态。疲劳既指精神(心理)的疲劳,也指躯体的疲劳。造成疲劳的原因多是社会性的,诸如生活负担过重,工作压力太大,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紧张以及意外突发事件等,其是精神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所致。

第三状态的基本症状如下:

心理方面的特征包括疲劳、精神不振、心情低沉、反应迟钝、白日困倦、夜晚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以至健忘、性机能减退、心绪不宁、烦躁焦虑、多梦易惊等。

躯体方面的特征包括乏力、困倦、不耐久劳、气短、出汗、骨关节及肌肉酸楚疼痛,并伴有心悸、心率快慢不齐等。2.1 第三状态的表现“人没有病,但时常觉得自己很虚弱”;“我经常无端地发火,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我觉得我的生活乱糟糟的”;“我好像怎么努力也不能获得满意的生活”;“我太累了,活得真没意思”……这种人的共同特点是: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率低,极易疲劳,同时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心绪不宁、精神萎靡、焦虑忧郁、性功能减退等。简言之,“活得真累”是第三状态的典型表现。具体说来,第三状态有如下表现:1.焦虑感

焦虑可以解释成担心。例如,担心飞机坠毁,担心车祸,担心被雷电击死,担心被路旁招牌砸伤,担心罹患癌症等。焦虑的人会把想象化成事实,进而变为恐惧。焦虑症者的焦虑,不是来自周围环境的真正危险,而是虚无空想。

焦虑可以说是现代人的心理通病,或者说,现代是个焦虑的年代。美国心理医生弗雷汉(Frahand)曾说:“忙碌的年代,让现代人的灵魂空洞游移,烦恼不堪,焦躁不安,生机的表象下充满无助。”费雷汉把焦虑与忙碌画上等号。中国目前的变化正在朝向忙碌的现代社会迈进,正是焦虑症形成的温床。

焦虑的人具有以下特征:①常常觉得生活的周围危机四伏;②认定自己不被喜欢;③ 自认为无法解决生活上的难题;④妄想有人和他过不去甚至妄想有人害他;⑤常有出虚汗、心悸、焦躁不安、胃绞痛、慌乱等心理反应。2.罪恶感

所谓罪恶感是指一种自我矛盾冲突,内化的行为准则与外在评价标准差异太大。不在事情本身,而在于自己。“罪恶感”和羞耻是两回事,羞耻是做了令自己觉得不好意思的事被抓住,如偷窥等。而罪恶感则是一种“罪由心生”的感觉。例如,认为父母的离婚是由于自己童年做了太多的坏事所致。

抱有罪恶感的人往往潜藏很深的心病,他们大都是不良经历的受害者。因此,他们大多对人对事抱着怀疑态度。倘若料定别人不相信自己,常常会由失望而引起愤怒并导致以侵犯相报复。“敌意”和“愤怒”是致命的心态,它们不仅是诱发和强化心脏病的致病因素,而且还会增加其他病患发病的可能性。潜伏“罪恶感”的人总是为自己杜撰和假想了许多所谓“罪行”。因此,他们害怕被报复,经常神情恍惚,惊吓不已,并动不动以愤怒来发泄自己的害怕。罪恶感“沉潜”心里,久而久之会使人的心理失去平衡。因此,发怒被认为是典型的慢性自杀。

抱有罪恶感的人具有以下情绪特征:①常常觉得自己很没用,因此往往做错事;②喜欢迁怒别人;③习惯满怀怒火,极易发怒,如音乐会的取消、出门下雨、汽车半道抛锚等,都会引动他的怒气;④常常心神不宁。3.疲倦感

所谓疲倦是指心理上的“精疲力竭”,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劲,神情恍惚。

从生理的角度看,一个人在经过一夜休息之后,生理的机能会迅速恢复原状,仿佛充了电一样。但是,有疲倦感的人则不是如此,他们经过一夜睡眠之后,仍然疲倦难当,无精打采,情绪枯竭、憔悴。他们常见的症状是:意志消沉,颓丧不振,厌倦,无聊,烦透了等。疲倦感是忧郁的初期症状,心理学称之为“小小忧郁”,如果处理不好,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忧郁症。

疲倦感往往与人的过劳有关,它们来自一个人的长期不自量力,例如,一人兼数职,长时间地搜刮自己,最后导致自我崩溃。因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