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心智成熟的人:人生可以不走弯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05 11:58:38

点击下载

作者:文成蹊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做个心智成熟的人:人生可以不走弯路

做个心智成熟的人:人生可以不走弯路试读:

前言

心智在外在世界对人的内心的影响下形成,同时也反作用于外在世界。一方面,外在世界投射于人的内心,形成各种心理图像、印象,让人产生各种认知,这些来自于外在世界的知识沉淀下来便形成了人固有的认知模式、行为模式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另一方面,一个人有怎样的心智模式就会对外在世界的刺激作出怎样的反应,由此获得不一样的结果,并根据结果调整自我的心智模式。

比如,一个在偏远山区长大的人,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或许没有“不能随地吐痰”的认知。于是,第一次来到大城市,他习惯性地在地上吐了一口痰。而他这种行为模式产生的结果是,周围人都一脸鄙夷或加以指责。通过这个结果,他获得了“不能随地吐痰”的认知,并开始纠正自己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得到调整后,他变得更加文明,他的心智模式变得更加成熟。

简单地说,一个人的“心智”指的是其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具体表现为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象、假设、推理,并以此为根据指导自我行为的能力。心理学家们将之概括为三个方面的能力——获得知识、应用知识、抽象推理,并作出了“一个人的心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人生成功、幸福与否”的论断。

的确,一个人的心智越成熟就越能正确地认识外界、他人,进而更恰当、妥善地对人对事;一个人的心智越成熟就越能快速地学习,更新、提升自我的心智,与时俱进,不至于被时代的洪流、激烈的竞争所淘汰;一个人的心智越成熟就越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少些挫败、障碍,多些顺利……总之,心智成熟的程度与人的幸福、成功程度成正比,能够让人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

那么,渴望成功和幸福的我们是否具有成熟的心智呢?如何才能具有成熟的心智呢?

本书为读者指明了方向。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的生活案例告诉读者心智成熟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告诉读者在生活中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心智成熟起来;并且内容系统而全面,囊括了自我认知、世界观、待人方式、处世方法、潜能激发等方面,能够帮助读者全面提升心智,进而拥有不一样的人生。文成蹊2012年6月第一章做心智成熟的人,把人生的路走直有人说,人生的路本来就九拐十八弯,异常难走,但正是这些弯路让人成长、成熟。诚然,谁不是跌跌撞撞地走在追求成功和幸福的人生路上?然而,我们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非要等到遭遇挫折、屡次碰壁之后才学会成长?难道不能主动地让自己的心智成熟起来,从而早一些获得快乐、幸福、成功?挫折不是必需的,主动地成为心智成熟的人,我们会将人生的路走直!什么是心智成熟

所谓心智,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智能。心智根植于我们心中,影响着我们了解、应对这个世界的方式以及产生的效果。外在的世界会在我们心里形成各种认知,甚至图像、印象,长久以来,我们会形成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这种认识事物的心智模式形成之后,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很大的导向作用。

心智不是抽象的存在,一个人有怎样的心智就有怎样的外在行为模式、认知模式。有成熟的心智才会有正确、积极的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心智成熟与否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快乐、轻松地生活以及成功与否。那么,心智成熟与心智不成熟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差别呢?

从认知模式的角度来说,心智不成熟的人倾向于感性、意气用事。比如,心智不成熟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赞美、夸奖或回报,一听到不顺心的话,就觉得他人是和自己过不去,心中怨愤不已:“明明我在努力干活,反而被不干活的人嘲笑、挖苦、讽刺,真是应了那句古话:干活的不如捣蛋的!什么世道?”这样的认知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事实,对外界充满了排斥,很容易做出攻击性的行为,从而导致纠纷,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相对地,心智成熟的人固然内心难免也有不快,但他们能够理性地认识到,每一个成事之人都必须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出茅庐,即使意见完全正确,也常常被否定;第二阶段,艰难的爬坡阶段,意见正确可能会被认可,但错误时也一定会被指责;第三阶段,成熟阶段,意见正确时有人附和,错误时他人保持沉默;第四阶段,巅峰阶段,无论意见正确与否,都会得到极力拥赞。如此一来,有人说让自己不顺心的话,也就可以理解、接受了,而自己要做的便是更努力地获得他人的认可,而不是怨愤、排斥他人。成熟的心智带给人平常心,这份平常心将助人更从容、大气地走人生路。

从行为模式的角度来说,心智成熟的人更倾向于有方、有度。比如,同样很喜欢车,很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心智不成熟的人可能会不计后果地借贷买下来,然后负债累累;相反,心智成熟的人懂得量力而行,如果不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即便非常渴望拥有,他们也能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通过合理的理财手段,如开源,等到自己的经济能力足够承受的时候再行购买。

总的来说,心智并不抽象,它体现于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门处世的学问。心智成熟的人往往“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能够生活得更加美好。快乐和幸福是成熟的人给自己的心灵舒适区

心智影响着人们看世界、处理事情的角度和方式,影响着人的感受和处世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快乐、幸福与否。心智成熟的人,即使在逆境和困苦中,也能积极地看待外界,从而快乐、幸福地生活。换言之,与心智不成熟的人相比,心智成熟的人更谙快乐、幸福生活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说,所谓快乐和幸福本就是心智成熟之人给自己的心灵舒适区。而那些心智不成熟的人难免让自己陷入痛苦、疲惫的泥潭。

建明是典型的“凤凰男”,出生于西南偏远山村的一个农家。他不甘于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付出了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终于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名牌大学。

到上海后,置身于繁华的城市,在觉察到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的同时,更加努力学习。一有时间,他就到各大公司做兼职,积累经验。很快四年过去了,毕业后,由于成绩和能力都很优秀,建明进了一家大型外贸公司。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可爱漂亮的姑娘,并幸运地和她组建了家庭。此外,他的事业也发展得很顺利,短短三年就已经晋升为部门主管。

然而,建明却不快乐和幸福,他说:“因为出身,我很怕被人看不起,所以一直以来都非常努力,别人付出一分努力,我就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虽然也获得了一些成就,但丝毫不敢放松,就怕人家说‘果然是山村来的,就是上不得台面’。每次听到别人说‘凤凰男……凤凰男……’我就特别难受,尽管我知道那不是在说我。”

就这样,本该轻松、快乐的建明,一直处于压力之下,不幸福,不快乐,不轻松。

建明一直努力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按理说应该生活得很幸福才是,但是心智的不成熟让他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让他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肯定自己,以致活得如此辛苦。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如意,如果我们不能用成熟的心智来面对,便会陷入痛苦、疲惫之中。要知道,所谓幸福、快乐,并不是完全如意的生活,而是心智成熟的人给自己的心灵舒适区。

肖迈在一家很小的公司里工作。虽然收入微薄,但他却过着非常快乐的生活。

肖迈对车有种难以言语的热爱,他非常渴望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车,但是就自己目前的收入而言,很难实现。因此,每当有车从他身旁呼啸而过的时候,他就会无限向往地说:“要是有一辆车该多好啊!”

省吃俭用了两年,肖迈终于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QQ车。尽管是低档车,但他仍然很喜欢,一有时间,就开车兜风,或是把车子擦得一尘不染。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有一次肖迈把车泊在楼下,半小时后下楼,发现车被盗了。

起初,肖迈气愤极了,他恨透了那个偷车贼。随后,他又倍感遗憾,埋怨自己太大意。他彻夜未眠,思考了很久。第二天早晨,他出门的时候心情又变得很愉快。

几个朋友得到消息,都觉得肖迈一定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在他们看来,爱车如命的人丢了车那可太严重了!

朋友们安慰他说:“肖迈,车丢了你千万不要难过啊!”

肖迈笑了笑,幽默地说道:“我是笨蛋吗?那贼已经偷走了我的车,难道我还要让他偷走我的好心情?幸好我的车不是贷款买的,不然就要帮贼还贷款了!”

听了他的话,朋友们都笑了起来。

心爱的车丢了,大多数人都会像被割了心头肉一样难受,甚至可能接连数月都打不起精神。然而,心智成熟的肖迈却没有任由自己在坏情绪中发展,而是调节自我情绪,试着让自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以保持好心态,从而将丢车事件的恶劣影响降到最低。如此一来,生活不就变得幸福许多了吗?

幸福、快乐是我们渴望的。成熟的心智能够帮助我们拥有它们,即使在逆境、困境中。如果我们能够像肖迈一样,而非如建明一般,便能多一些幸福和快乐,少一些痛苦和疲惫。心智成熟的人总是更容易、更快获得成功

成功通常都是与成熟的心智结伴而行的。谁的心智比较成熟,谁便能更快、更易获得成功。

罗斯福总统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即使在他去世近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他仍然敬仰不已。回顾他的成功之路,我们会发现,正是成熟的心智助使他成功。

在哈佛大学就读期间,富兰克林·罗斯福付出了种种努力来提升自己的心智。他将历史和政治作为主修课以便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做好准备,将英语和演讲作为辅修课以便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感染他人的能力。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他不仅加入了哈佛联合图书馆委员会,还加入了其他多个社交俱乐部。此外,为了丰富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人、洞明世事,他还学习了拉丁文、法文、地质学、经济学等课程。而这些心智资本在他以后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罗斯福的智慧、干练、胸怀宽广,深孚众望,再加上他的叔叔西奥多·罗斯福作为美国前任总统所传授的从政经验,他在从政这条事业之路上走得一帆风顺。但是,1921年的一场森林大火让他从一个意气风发、前程似锦的人变成了一个轮椅上的残疾人。然而,遭受巨大挫折和折磨的他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自暴自弃、一蹶不振,反而开始思索、探求。为了走出逆境,他不仅阅读了大量的医学书籍,而且阅读了许多有关美国历史、政治以及世界名人传记之类的书籍。通过广泛的阅读,罗斯福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更学会了尊重和理解。就这样,他在轮椅上一天天成熟起来,从一个轻浮的年轻贵族成长为一个能理解下层人民的人道主义者。而这些带给他的转变成为他日后能够入主白宫的关键所在。

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美国深受其害。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带给民众希望,成为临危授命的第32届美国总统。就任后,罗斯福以其非凡的魄力进行了旋风式的新政运动。对内,在其倡导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1/3都是针对金融整顿的,他通过颁布《银行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使银行信用得以恢复,通过促使议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让国内经济全面复苏。对外,罗斯福敢于挑战传统,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宣布美钞停止兑换黄金,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发行30亿美元的国债,促使美元贬值,以加强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罗斯福使美国经济全面恢复,在其第一个美国总统任期终了时,全国的经济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36年,罗斯福连任美国总统,他非常有远见地意识到战争即将到来,他不再专注于国内事务,而是越来越关心国际形势和美国的防务。1940年,罗斯福再一次连任美国总统。1941年,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遭受了历史上最惨痛的打击。事发后第二天,罗斯福即代表美国对日宣战。他以其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带领美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与法西斯战斗,成为英勇的反法西斯的伟大斗士。他说:“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美国人民都将以自己正义的力量战胜侵略者,取得绝对的胜利。”

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中,罗斯福以多病之躯,不断地奔走于纽芬兰、开罗、德黑兰等各大城市之间,同丘吉尔、斯大林等会晤,促成了《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宣言》、《雅尔塔协定》等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的签署,成为全世界人民尊敬的领袖,也成就了自己无比辉煌的事业。

无疑,罗斯福的主动学习,提升自我,见义勇为,身残志坚,非凡的魄力,远见卓识无一不折射出成熟的心智。试问,如果没有成熟的心智所带来的进取心、创新精神、坚定的信念、积极的心态等一系列资本,罗斯福还会取得如此成就吗?

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如同罗斯福一样拥有成熟的心智,试问,还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走向成功呢?因为善于解决问题,所以人生不用走弯路

请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一个人在11月出门游玩,不小心被卷入瀑布下的漩涡中。刺骨的冰水让他痛苦极了,他知道自己在冰水中的生存时间不会超过100秒。于是,他用尽全身力量向岸边游去。2分钟后,他的力气被耗尽了,他绝望地放弃了,然后被吸入漩涡底部,接着尸体被冲向岸边。

其实,这个人知道逃离旋涡的最好方式不是往外游,而是游向中心,潜入底部再游出来。然而,惊慌之下,他本能地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和方法。

生活中,有许多人也如故事中的那个人一样由于这种或者那种的原因选择了错误的方向、方法,以致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让境况更加糟糕。而其根本却是不成熟的心智所致。以故事中的那个人为例,他本来是知道正确的求生方法的,却因慌乱而忘记了;倘若心智成熟,在危急时刻也能调整心绪,让自己冷静下来,找到正确的求生方法。

心智成熟的人善于自我调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理性地分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而成功地解决问题。

尔森经常迟到,老板忍无可忍地对他说:“尔森!如果你再迟到一次,就准备打包回家吧!”

尔森一听,心想:“没了饭碗还得了?一定不能再迟到了。”于是,连连几天他都起得很早。但尔森是个典型的“夜猫子”,这天他又睡过头了。尔森急匆匆地赶到办公室。里面悄然无声,每个人都在埋头苦干,正是一副暴风雨前的宁静的氛围。一个同事朝他使了个眼色,示意老板生气了。果然,老板板着脸朝他走了过来。

没等老板开口,尔森突然笑容满面地握住老板的手说:“您好!我是尔森,我是来这里应聘工作的。我知道35分钟之前这里有一个职位空缺,我想我应该是来得最早的应聘者,希望我能捷足先登!”说完,尔森满脸自责又充满希望地望着老板,就像个犯了错误等待大人原谅的孩子。

看着他的样子,同事们忍俊不禁。老板笑着说:“那就赶紧工作吧!”

尔森的幽默化解了老板对自己的不满,保住了自己的工作。

无疑,尔森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面对老板的怒火与被开除的困境,沉着冷静地分析了情况,压制住了自己的不满和抱怨,用幽默化解了老板的怒火,用机智保住了工作。

正如尔森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心智成熟的人是善于解决问题的,成熟的心智能让人生的航程更加顺利。

比如,选择一个“自己爱的”还是“爱自己的”人?选择一个自己爱的人,固然可以从己所欲、顺己之意、快己之情;选择一个爱自己的人,固然可以被捧在掌心、放在胸中、挂在心中,但事实往往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者十之一二。心智不成熟的人遇到这样的问题会非常纠结;而心智成熟的人却不认为这是问题,他们会选择自己所爱的人,然后努力去爱自己所选择的,他们懂得:爱,就是选择你所爱的,然后爱你所选择的。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成熟的心智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是轻松生活的保障,是值得我们去培养并拥有的东西。第二章心智成熟的人,不会走进人生的误区心智不成熟的人,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走入这种或那种人生误区,或不能正确认知自我,或自我设限,或一味拖延,或好高骛远……这些是我们人生不成功、生活不幸福的根本原因。相对地,了解、警惕、避开这些误区,将有助于让我们的心智成熟起来,会使我们远离许多“不如意”。错误的自我认知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古希腊戴尔菲城的一座神庙里,镌刻着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这是这座神庙里唯一的碑铭!它道出了人生成败的关键——正确的自我认知。遗憾的是,生活中很多人的心智都不够成熟,对自我的认知都是错误的或者是存在偏差的。

错误的或存在偏差的自我认知会给我们平添许多挫折。

美国女影星霍利·亨特曾经竭力避免自己被定位为娇小精明的女人,结果走了一段弯路。后来在经纪人的指导下,她重新根据自己身材娇小、个性鲜明、表演极富弹性的特点给自己重新定了位,出演了《钢琴课》等影片,一举夺得戛纳电影节和奥斯卡的最佳女演员。

文学巨匠歌德也曾经因为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错以为自己是一块当画家的料子,结果白白浪费了十多年的光阴。

……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生活中,都不缺少因错误的自我认知而走弯路的例子。这些例子不断地提醒我们——错误的自我认知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错误的自我认知会将我们引向一条错误的道路。比如,上例中歌德将自己的文学天赋误认为美术天赋,在成为画家这一条错误的道路上浪费了大把时光和精力。如果一开始歌德就能正确地认识自己,那么他定会更早获得成功。

错误的自我认知会让我们作出错误的决策。一个人将自我看得过高就会冒进,极可能陷入一败涂地的境地。同样,一个人将自我看得过低则容易优柔寡断,与成功失之交臂,甚至自己自暴自弃。

此外,错误的自我认知还会引发一系列负面心理,如自大、自卑、忿怒、妒忌等,给自己人生的道路设置重重障碍。

总的来说,一个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人,其心智是不成熟的,往往要在经历许多挫折、失落之后才能有所成就。

我们要想正确地认识自我,让自己的心智成熟一点,不妨从以下两方面来努力:

一是通过认识别人来认识自己。一个人究竟有何种性格、何种能力,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与他人共同协作表现出来。所以通过认识别人来认识自己,是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心理学家提出的“镜中之我”理论所揭示的正是这个道理。“镜中之我”就是指人是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意识、完成自我评价的。

二是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己。自我观察也有不同途径:第一,通过智力实践活动。人根据自己在记忆、理解、观察、想象、推理等经常的智力活动中的稳定表现,来认识自己在智力方面的能力。通过这些智力活动,相信自己有着何种的记忆、理解、观察、想象、推理等能力。第二,通过自己反复的情感体验,来体察自己有何种情感特征、有何种意志特征等。内省智力是人类独有的,而且也是人类智力的高级形态。荀子那种“日三省乎己”的精神正表现了古代贤哲的高度内省智慧和对内省智力的不懈追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达到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目的,应尽可能地把自我评价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相比较,在实际生活中反复衡量,找出两者间的差距。在这种衡量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建立一种正确的自我心像,让心智成熟起来。不可以过度紧张和疲劳

师傅正在传授徒弟射箭的技巧。

师傅问:“你的臂力强吗?”“当然了!七石的弓(古代以石论弓的强度),我常把弓拉满几个时辰都不放。”言语间自豪之情难以掩饰。“很好!现在我要你把箭射出去!看看你能射多远?”师傅说道。

信心百倍的徒弟忙用自己拉满的七石的弓将箭射了出去。

师傅看后,也随之射出一箭,用的是自己六石的弓,但是却比徒弟射得远很多。

看着徒弟惊讶的表情,师傅开口说:“强弓要虚的时候多,满的时候少,才能维持弹性,成为强弓。倘若弦总是被拉紧,就不可能射出有力的箭了。”

原来,箭射得是否足够远,并不单单倚靠弓的强度。弦绷得越紧就越容易断。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一味将自己置身于紧张的学习、工作中而不得丝毫休息,忽略我们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那就得不偿失了。对此,心智成熟的人往往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他们绝不会让自己过于紧张和疲劳。

简单地说,为了更早成功,一直绷紧精神的弦,罔顾疲劳的感觉是错误的,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很可能会让我们在途中就崩溃离场。

对此,有的人也许会说:“好吧!为了走得更远,我不会罔顾疲劳的,会注意休息的。然而,紧张似乎是现在社会的常态,是大势所趋,况且,紧张也能促进效率,不是吗?”

的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量的快速增长,我们所要承担的工作量以及要学习的知识量也相应地增加,工作节奏、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心理负荷日益加重。学生学习紧张,运动员训练紧张,职场人员工作紧张……这个社会中的人们几乎都难以避免紧张的困扰。

很多时候,那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或尚未完成的工作会如影随形。但是,过度紧张的确不可取。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绝不会因为适度紧张能够促进效率而让紧张变成常态,任由紧张伤害自己。

人在做事情的时候精神是需要适度的紧张的,这是人类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因为,适度的紧张,可以集中人的注意力,帮助人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我们常说万事过犹不及,倘若过度紧张了,就可能导致失误或失败。人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浑身肌肉收缩,呼吸局促,心跳加快,思维也会停滞。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大脑中会一片空白。这种状态下,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考试时如果过于紧张,不仅会影响答题速度,还会影响做题的正确率;百米冲刺时如果过于紧张,不仅不会让自己跑得更快,还很可能导致迈不动双脚。

另外,人如果长期、反复地处于超强度的紧张状态中,就容易急躁、激动、恼怒,严重者会导致大脑神经功能紊乱,这不仅不利于心理健康,同时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成熟一点、明智一点,大声地告诉自己:“过度紧张真的不可以!”然后,适时积极主动地调适自我。自我设限:害怕失败,所以不去冒险

有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

科学家们把一条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水池里,并将鲨鱼和热带鱼用强化玻璃隔开。刚开始的时候,凶猛的鲨鱼每天都对那块玻璃猛撞,可这只是徒劳,无论如何,它都不能游到对面去。科学家每天都会给鲨鱼这边的池子放进一些鲫鱼,因此鲨鱼也并不会挨饿,但是,它仍然对对面的那些热带鱼念念不忘,每天都会不断地冲撞那块玻璃,它在每一个角落都用尽全力地试了一遍,但是每次除了被撞得遍体鳞伤之外,毫无所获。其间玻璃也有被撞出裂痕的时候,然而,希望之光闪烁之前,科学家们就又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就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

直到最后,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面那些色彩斑斓的热带鱼对于鲨鱼而言,只不过是一幅可望而不可求的移动壁画。于是,它开始等着每天在固定时刻出现的鲫鱼。实验的最后阶段,科学家们把隔开鲨鱼和热带鱼的那块玻璃撤下了,这时候的鲨鱼却毫无反应,每天仍是在自己固定的区域游弋,对那些热带鱼熟视无睹,甚至当那些固定时刻出现的鲫鱼逃到热带鱼那边时,那条鲨鱼也会马上停止追逐。

玻璃已经不在了,为什么鲨鱼还是吃不到美味的热带鱼呢?为什么鲨鱼只能吃到自己这边的鲫鱼,而享用不到游到热带鱼那边的鲫鱼呢?显然,这是因为在一开始的尝试中,强化玻璃带来的挫败、伤痛让它害怕了,让它产生了“鱼缸的另一边是禁地”的自我设限。

如果说鲨鱼没有完整的心智系统,做出这样的行为是情理之中的;那么,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有所行动,更不敢去冒险,还在情理之中吗?自我设限——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行动和冒险,是人生的误区之一,是心智不成熟、幼稚的表现。

就像肖伯纳说过的那样:“对于害怕危险的人,这个世界上总是危险的。”自我设限、害怕失败的人往往会遭遇更多的失败。

乔治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从业人员,刚好有人提供了一次实习的机会。

为了了解自己是否能够胜任,乔治注意观察那些新闻从业人员,他发现他们都具有学士学位。于是,乔治便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没有学士学位,还不够资格成为新闻从业人员。现在我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如果贸然地去实习,一定会将工作做得很糟糕。”为了避免失败,乔治拒绝了这次实习的机会。

此后,乔治一直为拿到学士学位而努力。几年后,他终于拿到了学士学位。当他踌躇满志地去找工作时又发现,现在的新闻从业人员几乎都是硕士。乔治沮丧极了:“天啊,我还是无法胜任,或许我真的无法成为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吧……”

因为害怕失败,乔治不敢去尝试,眼看着实现梦想的契机与自己擦肩而过。他用了几年的时间攻读学士学位,那么,他是否做好了准备,完全不用冒险呢?答案是否定的,时代的进步让标准提高了,他从事新闻行业仍有可能失败,仍是有风险的。如果他一直因为存在风险、害怕失败,就进行“我不够格”“不可能成功”的自我设限,那么,他永远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实,心智成熟的人都会发现,乔治的行为是多么愚蠢。因风险而“画地为牢”的人永远不可能成功!要知道,发现自己对某件事是否够资格,是不是可以做到,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尝试!

196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墨西哥举行,参加百米赛跑的美国选手吉·海因斯第一个冲过终点线,当他看到运动场上的记分牌打出9.95秒的字样后,他摊开双手自言自语了一句。海因斯的这个动作通过电视网络被许多人看到了。只是由于当时他的身边没有话筒,所以,没人知道海因斯到底说了句什么话。

一位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回放奥运会的资料片时,又重新关注到海因斯那句自言自语的话。于是他去采访海因斯。当被问及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跑夺冠后,看到记分牌上记录的数字后自言自语的那句话时,海因斯竟然有些记不起来了,他甚至否认自己当时说过话。直到戴维·帕尔把当时的录像放给海因斯看,海因斯才说:“原来你说这里。难道你没听见吗?我说:‘上帝!那扇门原来没有关。’”

海因斯进一步解释说:“自从欧文斯创造了10.3秒的成绩之后,医学界断言人的肌肉纤维所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当我看到记分牌上显示的9.95秒的数字后,我很惊讶,原来医学界断言的10秒极限只是一扇虚掩着的门,其实,它并未关上。”

海因斯成熟的心智——没有被“10秒极限”吓住,而是勇敢地去尝试——为他打开了成功的大门。同样,只要我们能够走出“自我设限”的误区,勇敢地去尝试,也一定能早日成功。

总的来说,自我设限的“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一旦心理高度被设定,一切超出其范围的可能性就都会被否定,被拒绝。如此一来,要如何取得成功呢?因此,千万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要相信自己明天会比今天更加优秀、未来会比现在更加幸福,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活出精彩人生。都是“因为……”惹的祸:别让借口毁了人生

幸运女神每天都很忙碌,因为人们常常漫不经心地做出许多危险而鲁莽的行为。为了挽救他们闯下的大祸,她一直都在不停地转动着命运的轮轴。遗憾的是,不管她怎么努力,还是会有许多人因为一时失误而丢了财产、名誉甚至性命。

一天,女神看到了一个在深井旁边酣睡的孩子,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从旁边经过的人都为他忧心不已,因为如果他稍稍向井内翻身,就有可能掉到井里被淹死。幸运女神正好发现了,于是轻轻转动手中的轮轴。孩子很快就从睡梦中醒来,吓了一大跳,说道:“幸亏我醒得及时,要不然我的小命就没了。”

幸运女神感慨道:“人都是这样,幸运的事都忘不了自己的英明,要是自己粗心遭受了不幸,就只会把责任推到我身上。”说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幸运女神的话一针见血。生活中,几乎所有心智不成熟的人都会归功于自己,而自己失误时就会用“运气”或别的什么当借口。

找借口已经成为许多人最常做的事情。年轻人更是倾向于把失败的原因都归到客观条件上。

一直没有为公司的发展提出合理的方案,那是因为我阅历太浅。

没有签订这笔单,是因为那个客户太挑剔了。

要不是因为路上堵车,我才不会迟到!

我干嘛要管那件事,又不是我的职责!

等明天再做吧,因为今天状态不好!

……

扪心自问吧,生活中的我们是否也找过上面那些借口,是不是曾经有过为自己开脱的举动和想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要注意了,因为我们已经身处人生的误区。如果不及时走出来,就会遭致碌碌无为和失败。

罗丝开始学弹吉他,她报了班,每周末上课。老师只在上课时给予指导,但要求她每天练习。她点头应允。

罗丝的计划是每天下班回家后都要练习2个小时。第一个月,充满热情的罗丝坚持下来了。上课时,老师还特别表扬了她。

然而,随着热情的消退,她练习吉他的次数越来越少,因为“今天工作忙死了,累成这样的我哪还有力气弹吉他”、“一天不练习而已,没什么关系的”、“心情不好呢,练也是白练,不如不练”……各种各样的借口让罗丝心安理得地疏于练习。

老师发现罗丝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便批评了她。罗丝有些忿忿的。回到家,她想通宵好好练习,但她弹了两下便发现事情比她想的还要难——弹得不流畅,指法生硬,节拍也把握不准。最后,内心充满挫败感的她把吉他丢到了一边,躺在床上,想:“我果然没有天赋,永远也成不了一个好吉他手。是啊,我怎么可能会成为好吉他手呢?那些好吉他手不是生在音乐世家,就是有名师悉心指导,又或者极有天赋。我有什么呢?我注定成不了一个好吉他手!”就这样,罗丝想起来时就弹几分钟,烦了、累了就几天不弹一下。

10年转瞬即逝,她仍然是个“吉他初学者”。而她不知道的是,一位与她差不多年龄、同期上课的男孩此时已经是多家知名音乐工作室的特邀吉他手。

如果罗丝在过去10年里每天都坚持练习吉他,或许现在的她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吉他手。然而,每当困难、挫折出现的时候,她总是为自己找借口,于是她理所当然地放弃了,她的吉他梦只能化为烟云。

罗丝为不练习弹吉他找借口而毁了她的吉他梦。那么,当我们在生活中为各种挫败、逃避、失误找借口时,我们的人生将会怎样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毁掉,被借口毁掉!”

借口只是一面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只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灾难。借口是一台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它会把我们变成一个不负责任,无所担当、无所作为的人。借口总是将“不”“不是”“没有”等否定性的词和“我”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它就会腐蚀我们的自信,导致我们的能力下降。借口将所有的错误都合理化,渐渐地,它就会把我们带入歧途。因此,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从来不会为自己找任何借口。

一个漆黑的大雪天,约翰·格林中士正急匆匆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正巧碰到了一个很焦急的陌生人。陌生人向他求助,因为陌生人从约翰的衣着看出来他是个军人。

约翰连忙问明了情况,原来旁边的公园里有一个孩子一直在哭,却不肯回家,因为孩子和伙伴们在玩一种游戏,而孩子扮演一个站岗的士兵。后来,其他的孩子都回家了,而这个孩子却因为没有得到“长官”的指示而在继续站岗。陌生人说,孩子坚持站岗是自己的责任,除非被允许,否则怎样也不会离开。陌生人劝了孩子很久,孩子也不肯听,所以只好请约翰帮忙。

后来,孩子在得到约翰·格林中士的命令后高兴地回家了。许多年后,约翰想起那个孩子,仍忍不住心生敬意。

上例中的孩子虽然年幼,但其心智在某种程度上却称得上成熟。他一定很冷,很害怕,很想回家,但他却没有找借口将自己想做的——逃避责任——合理化。这或许让我们有些脸红,但却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抛弃所有的借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任由自己的潜力和才能被没有穷尽的“借口”所淹没。警惕眼高手低,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有一对出生在山里的兄弟,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决定走出深山闯荡世界。他们来到同一座城市里打拼,兄弟俩用不同的方法追求着各自的目标。

一晃十年过去了。十年里哥哥做了很多的事。一开始,他运气不错,和人合伙卖水果赚了不少钱。有了第一桶金后,他开始觉得卖水果没什么意思,赚钱慢。恰逢股市、房市很热,于是他将所有的钱都投了进去,只等钱生钱,成为富翁。然而,他根本就看不懂股市、房市的行情,甚至连最基本的也把握不好。这样一来,他赔光了所有的钱。

遗憾的是,他并没有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是认为自己运气不济。后来他又四处借钱,做起了投机倒把的生意,结果仍然大亏特亏,身负巨债,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然而,弟弟却大不一样,他非常踏实。他先是去糕点店打零工,考取了糕点师的资格证,自创了不少品类的糕点。随着手艺不断长进,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多。几年的时间就拥有了自己的糕点店。

此后,他仍然非常稳健。他一直边做边学,还尝试着将国外著名糕点师的手艺融入传统糕点工艺中。客户越来越多,经济基础越来越厚实,连锁店也越开越多,竟然成了国内食品行业的巨头。如今他并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仍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他的目标是将自己的糕点推向国际。

哥哥和弟弟都有着美好的追求。然而,心智不成熟的哥哥眼高手低,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不肯脚踏实地地努力,最终只能在困苦中饱受煎熬。相反,弟弟的心智成熟,他清楚自己拥有多大能力,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做好的,哪些事情是自己没有能力做好的;虽然自己也有很高的人生追求,但却懂得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好人生路,从而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

生活中,很多人都和哥哥一样,容易因心智不成熟而走进人生的误区——不可一世,自视清高,认为自己是做大事、赚大钱的人,却懒于行动或不屑于做小事。殊不知,如此眼高手低很有可能自毁前程。

简单地说,我们要警惕眼高手低,做一个踏实的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要知道,踏实是每一个心智成熟的人都具有的品质,是心智成熟的必要体现。

所谓踏实,就是切实,不浮躁,脚踏实地。踏实是一种作风,一种认认真真、实实在在、不骄不躁的作风,是做人、做事稳健的基础和前提。踏踏实实去做好大家都认为重要的事,便能敲开成功之门。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没有什么捷径可言。要走出属于自己的生存之路,好高骛远是行不通的,踏踏实实地做好你的本职工作,掌握更多的知识才是人生的首要选择。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是通往成功的最好的捷径。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天,上帝宣布说,如果有哪个泥人能够渡过他指定的河流,他就会赐给这个泥人一颗永远不死的金子般的心。

过了好长时间,泥人们都没有回应。就在上帝要彻底失望时,有一个小泥人站了出来,说他想过河。“泥人是不可能过河的?你别做梦了。”“你的肉体会一点儿一点儿的被河水冲走的。”“就算不被河水冲走,河里的鱼虾也会把你吞掉的……”

然而,这个小泥人还是执意要过河。他不想一辈子只做泥人,他要拥有自己的天堂。同时,他也知道,要到天堂,必须先过地狱,而他的地狱,就是将要穿越的这条河。

小泥人来到河边,它一步一步沉默地往前挪动着自己的脚步,他的双脚飞快地溶化着,一阵阵撕心裂肺的痛楚时时袭来,鱼虾也在贪婪地啄食着他的身体,但是,小泥人仍然孤独而倔强地走着。一步又一步,它不知道自己要迈多少步才能走过河,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过河,它只感觉河好宽好宽,好像耗尽一生也走不到尽头似的。

然而,就在小泥人几近绝望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居然上岸了。他惊奇地发现,他已经有了一颗金灿灿的心。

小泥人终于明白:从来就没有什么幸运的事情,能够来到天堂的人,不是因为幸运,而是经过了地狱般的磨难,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过来的。

不要以为可以不经过程而直奔终点,不从卑俗而直达高雅。目标远大固然不错,但有了目标,还要为目标付出艰苦的努力。如果你只空怀大志,而不愿为理想的实现付出辛勤劳动,那么“理想”只能是空中楼阁。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堂——那就是我们的成功。而要到达天堂,就要经过地狱般的磨难。就像小泥人一样,那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士,都是从简单的工作开始,踏踏实实走过来的。

一个人胸怀远大的理想的确值得称赞,但不应由此而脱离实际,把目标和做事都过于理想化。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需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脱离了现实便只能生活在虚幻之中,脱离了自身便只能见到一个无限夸大的幻象。不能脚踏实地,只能在空中飘着,那所有的远大目标也只不过是海市蜃楼。

能否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反映的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不踏实的人,首要的错误就在于不切实际,不能脚踏实地,既脱离现实,又脱离自身。事业成功与工作态度,就像车身与车轮一样,如果你不让车轮着地,车就永远不可能驶向远方。

把踏实当作座右铭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的心智成熟起来,才能为将来的成功和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把梦想变成累累硕果。告别“拖延”,行动才是真理

心智不成熟的人大都有这样的毛病——拖延,很容易陷入以下几种误区之中。

等事情自己完成

我们也许发现了这一情况:有些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就会有结果。

然而,事情往往是,如果我们等着情况自然有结果,这其实是故意想置身事外。被动等待改变是一种等着受苦或失望的做法。

拖延的信条是:我的时间多的是,可以等到明天再说。

可是,如此你需要等待多久?1个星期、1个月、1年、20年,还是50年?等待并不是一个令人享受的过程,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要等多久,不知道事情的结果是否如你所愿。这种完全被动的行为会使等待成为一种煎熬。

太忙了,没时间

你是否把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上,而耽误了重要的工作?你是否“太忙”而没有做家庭作业,没有打扫房子,没有运动,没有找一份新工作,而是通宵看电视、整天睡觉、在电话里闲侃,或是整理乱七八糟的抽屉?我们常常因为无关紧要的事情忙碌着,重要的事情就在无形中被拖延了。也有可能这种拖延是你故意的,因为你不愿意去面对它而给自己找了诸多借口。

可问题是它依然摆在那里,你迟早都要面对。

出于完美主义的想法

完美主义论调要求的是,“我要把全部做完,而且要做对。”有时候我们会把一项企划案往后延,延到我们可以把它做完,把它做对为止,其实永远也不会有那种时候。

当我们一直把某件事拖延到明天时,我们可能会让自己没有退路,必须匆匆忙忙把事情做完。一般说来,匆匆忙忙完成的事不会像逐步完成的事那么完整或那么圆满。

人不可能到最后的时刻一下子将事情做到完美,因为任何事情都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完成。我们将事情拖到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去将它做得更好,于是草草收场,结果自然事与愿违。

想做的都是与目标无关的事

你是否没有把时间用在努力朝自己的目标迈进,而是打破自己的承诺,做一些相对不重要的事?时间是不是趁你不注意时“悄悄溜走”?

是否每次你想要读书就觉得很想吃东西?是否该写小说时又很想打电话?这些事情让你不能专心去做你该做的事,最终造成了事情的拖延。

拖延对事情的解决不仅没有什么好处,甚至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最后无法收拾。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采取任何措施都无法弥补了!

其实,解决问题、排除恐惧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行动。“我等一下会去做。”这种话你说了多少次?马上做有什么不可以?你今天可以做一点小小的改变吗?你可以打个电话,写封信,或把你堆在桌上那些东西清除一些吗?如果你每天都做一点,最后你会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完;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永远都不会看到改变。

作为一个渴望拥有成熟心智的人,我们应该意识到,行动也许不一定会带来快乐;但是没有行动、一味拖延就绝不会快乐。换言之,摆脱拖延,行动起来是心智成熟的必经之路。

一位小说家脑中突然闪现出灵感,使他有一种想马上提起笔来将那些灵感记录下来的冲动。但是,由于时间和地点有些不方便,他没有记录下那些灵感。虽然那些灵感一直在他脑海里闪现,但是他始终没有提起笔。然而,灵感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来的时候挡不住,走的时候也同样抓不住,就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在萌芽状态就被扼杀了。

一位画家脑中突然出现一幅美妙的图像,同样因为他没有及时拿起画笔在图纸上记录下来,只有眼睁睁地任凭灵感消失在他的脑海之中。一幅世界名画便被这个画家埋没在心底。

就是这样,拖延只会让我们错失机会,永远无法成功。正如世界著名电脑公司戴尔的老总所认为的那样,在问题背后强调理由,是最没有用的语言,拒绝拖延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每一个追求成功和渴望心智成熟的人都应当明白,拖延时间是一种最危险的恶习,它会使人失去进取心,从而与成功失之交臂。

韦尔奇是GE公司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有一次,负责他的实验项目的生产经理鲍勃·芬霍尔特,由于在公司干得很出色,就被总经理调到总部任战略策划的负责人。这样,韦尔奇那个部门的经理位子就空了出来。

韦尔奇不断地问自己:“我怎么不去试试呢?”他当然不想一辈子只是一名工程师,这个有可能改变自己的机会他当然不能错过。

一天傍晚,他和主管加托夫来到停车场,倚在汽车旁聊天。“怎么不让我试试鲍勃的位置呢?”韦尔奇大胆地说。

加托夫不屑地说:“不要开这种玩笑好吗?你根本就不熟悉那个职位,这个职位的人需要熟悉市场,这对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韦尔奇当然不肯就此止步。不断地劝说着加托夫。他毛遂自荐,谈到自己的学历、资历、看市场的眼光,还有对待工作和员工的态度……在这个黑暗的停车场里,韦尔奇足足倚在车旁一个多小时,试图说服主管。

主管并没有马上答复韦尔奇,但是当他把车开出停车场时,大声地对韦尔奇说:“你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人,也是第一个向我要职位的人,我很看好你!”

接下来,韦尔奇不断地与加托夫联系,说明了他自己是多么适合经理这个职位,加托夫也认为韦尔奇有能力向公司证明他自己。一个星期后,加托夫终于被韦尔奇说服,韦尔奇被任命为部门经理。

当然,韦尔奇没有让加托夫失望,更没有让自己失望。8年来,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工作着,慢慢地被提升为主管资产达2600万美元塑料业务部的总经理。这时他年仅33岁,是GE公司历年来最年轻的总经理。

不管韦尔奇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如果他不肯积极主动去向主管申请自己想要的职位,那么,他永远都不可能得到后来的位置。由此可见,只有实际行动才能解决问题。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喜欢空谈自己的理想,却不知道付诸行动,那么,他就只有永远做行动的矮子,慢慢地,就会被别人甩到身后。

总的来说,心智成熟的人善于行动,从而收获成功和快乐;而心智不成熟的人总是拖延,一事无成。从此刻开始,我们应该告别拖延,积极地行动起来,让成熟的心智指引我们走出人生的误区,开启崭新的未来。第三章心智成熟的人,用对的方式“爱”自己如果问“你爱自己吗”?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然而,如果要问:“你爱自己的方式对吗?”“你应该用什么方式爱自己才算对?”“你对自己的爱产生的结果是积极的吗?”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答案都不够肯定。对此,我们不妨向心智成熟的人取取经,看看他们是怎样爱自己的。注重发挥优点,人生才能得意

生活中,有的人一生辛苦,却无所成就,落寞、黯然;而有的人则硕果累累,颇有成就。显然,前者心智不成熟,不懂得发挥自己的优点,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后者心智成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并且懂得经营它、发挥它。

要知道,人生中的许多事情本来我们可以做到,之所以没有做到,是因为我们不能发现自己性格中的优点,一旦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并且善加发挥,坚持不懈,就会很快获得成功。

著名歌舞表演艺术家朱明瑛,能用26种语言表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风格的歌舞。她那歌与舞、情与声融为一体的表演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让她享有盛誉……

她录制的唱片和歌曲曾荣获过“云雀奖”和“金唱片奖”,发行量最高达180万。

在接受采访时,朱明瑛这样说:“我曾经彻夜难眠,看着天一点一点地亮起来。我对自己不断地分析。我想,我乐感好,学外语的接受能力强,还有这么多年的舞蹈训练基础,我把我的舞蹈、外语和音乐的才能结合起来,是可以闯出一条一边舞蹈、一边演唱外国歌曲的新路子的。”

歌德曾经这么说过:“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分,当这些天分得到充分发挥时,自然能够为他带来极致的快乐。”如果你也希望不断体验这份快乐,那么,就从自己的长处着眼,抓住机会并充分发挥这份优势。朱明瑛就是一个很了解自己的人,她明白自己的特长是“乐感好”、“学外语接受能力强”、“舞蹈底子厚”,但是,同时她也知道单纯比乐感,比她强的人数不胜数;单纯比外语接受能力,比她更有语言天赋的人也多得是;单纯比舞蹈功底,比她舞蹈功底更扎实的人也很多。因此,她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在会跳舞唱歌的中国人中掌握的外语最多最好的,在外语流利的人中最具乐感和舞蹈基本功的人……她把自己的不是最“长”的长处结合起来,善加经营,铸就一个春风得意的人生。

由此可见,明确自己性格特征的优劣长短,是一个人更好地施展才华的有力保证。对于个人的优劣长短而言,只要能够合理安排,就一定能够发挥到最佳程度,取得最佳效果。从另一个角度说,即使你真的有某一方面的天赋,但是如果不在这个领域内寻找自己的成功之路,那么,你就很难成功。倘若你并没有某一方面的天赋,但是你根据自身的特长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路,也会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

相反,如果不懂得发挥自己的优点,即使是能力卓越的人也会失意。唯有明确自己的优点所在并发挥它,才能成就自我。马克·吐温的人生经历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马克·吐温曾有过经商的经历。第一次他从事打字机的投资,结果因受人欺骗而赔了19万美元;第二次他办出版公司,结果又因为不懂经营而赔了近10万美元。这两次经商失败后,马克·吐温不仅把自己多年呕心沥血换来的稿费赔了个精光,还欠了一屁股债。

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已经看出丈夫不是经商的材料,不过丈夫的文学天赋实在无人能及,于是她就劝马克·吐温放弃经商的道路,重新振作精神,走创作之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马克·吐温最终认为自己应该当一名作家,于是他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从而迎来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辉煌。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在了解了自己的特长并懂得发挥之后,就会很快绽放出最美丽的光芒。的确如此,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点,成为一个光彩夺目的人,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展现与众不同的风采。认识自己,才能发挥主动性,根据自己的特点,运用自己的主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培养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才能,取得别人无法取得的成功。

我们是爱自己的,希望把“得意”、“辉煌”捧到自己面前,但我们能否成功呢?做心智成熟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我们便能如愿。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我知道,爱不等于放纵。因为爱自己,所以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无论做什么事我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这样的做法是心智成熟的表现吗?

不可否认,积极进取是心智成熟的表现,但是,凡事要求完美,拒绝不完美,就有些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真正心智成熟的人在尽力使事情完美的同时也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哈佛著名教授南希·克恩曾讲述了这样一段自我经历:

父亲的逝世使克恩开始回忆和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开始系统而全面地审视父亲,她发现父亲并没有她认为的那样完美,她看到了父亲的成功和优点,也看到了父亲的失败和弱点。他精力充沛却有些苛刻,有活力却偶尔怨天尤人……

从父亲身上,她发现原来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她得到了这样的启示:现实中,人们常常会因为追求完美这一根本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将自己陷入尴尬、疲惫、失望和孤独之中。尤其是成功人士和那些极度渴望成功的人更不容易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但这除了让自己更加疲惫之外,也不利于取得成功。因为拒绝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的人往往很难认识到或者接受自己的错误和缺陷,或者总是轻易地被羞愧击倒。

的确,正如克恩在父亲身上得到的启发一样,我们都应该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如果一个人拒绝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就无法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而这对渴望获得事业成功的人而言,显然是不利的。

如果一个人的心智是成熟的,就应该明白,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适当地追求完美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但是一个人如果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过于苛刻就会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追求完美的人会对自己提出很高的要求,不管什么事情都希望自己做到最好,希望一切都能够像自己预想中的那样,只有这样才会感到心满意足。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他们就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认为这都是自己的过错,过度地放大自己的过失,这样一来,就会让自己承受很大的压力。如此苛求完美并不是爱自己的表现!

而心智成熟的人之所以认为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才是真正的爱自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比完美的“神”,有点缺陷的人往往更容易融入社会。也就是说,不完美并非坏事,它能让你的职场人际关系更为和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阿伦森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准备了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

第一段录像中被访谈的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他不仅俊朗不凡,而且成就了辉煌的事业。在整个访谈过程中,他自信、从容、谈吐不俗,表现得近乎完美。

第二段录像中的被访谈者也拥有同样好的条件,不过在被访谈的过程中显得有些紧张,碰倒了咖啡,弄湿了主持人的衣服。

第三段录像中的被访谈对象是一个各方面都非常普通的人,没有引以为傲的成就和外形,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虽然没出什么错,但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

第四段录像中的受访人也非常普通,没有什么亮点,而且在受访过程中,他也因为紧张而打翻了咖啡。

教授将这四段录像分别播放给被测对象观看,然后让他们选出自己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受访者。

结果,最不受欢迎的是第四段录像中的受访者,几乎所有的人都选择了他。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大家最喜爱的人并不是第一段录像中那位近乎完美的受访者,而是第二段录像中打翻了咖啡的那位,有95%的被测者选择了他。

这个实验反映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的“出丑效应”,又叫做“仰巴脚效应”,是指全无缺点、近乎完美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而那些整体表现完美,却又有些小瑕疵的人反而更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可。

由此可见,要想生活得更好,人际关系更和谐,还是不要那么苛求完美比较好。一个过于完美的人,往往会让人产生很强烈的距离感,就像林黛玉和薛宝钗。很多人之所以喜欢林黛玉,就是因为她不仅是一个敢于挑战封建礼教、敢爱敢恨的人,而且她身上还存有一些小瑕疵,让读者感觉她更加真实。她的确知书达理,但是她的尖酸刻薄也时常出现。倘若没有了小心眼儿、任性等缺点,那么,她就真的成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了。和林黛玉相比,薛宝钗可谓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老手,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八面玲珑。但是很多读者却不买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她做事的时候过于完美。

毫无疑问,当一个人承载的担子越多越重,他就会越疲惫。完美主义者因为对自己的要求太苛刻,所以他们会活得很累,这种感觉还会波及他们的合作伙伴,因为完美主义者对伙伴的要求也非常苛刻。有时候追求完美不仅不会给人带来好处,还会给人的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它会让一个人变得十分憔悴和不安。

总的来说,有一些小小的缺点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只要这样的小瑕疵不会阻碍你的发展那就不必太在意。要知道,积极进取的同时适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是爱自己的表现,心智成熟的人也都是这样做的;而一味苛求完美则并不是爱自己的良好方式,不仅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会引发许多人际障碍,心智成熟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