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感:领略诗词之美,提升人生境界!


发布时间:2020-03-12 09:17:45

点击下载

境界是一种美学,而不是一种思想,二者不可混淆。

——王国维

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核心,中国文化以儒释道为主宰。

西方人关注灵魂,中国人关注人心。西方人希望得到神的救赎,中国人注重现世的体悟。西方人追求个性解放,中国人主张整体和谐。

西方主张个人完善,让灵魂在对上帝的信仰中得到解脱。其核心是灵魂得救。东方人提倡依靠自我力量,对内在加以修为修持,最终实现人生的超越和升华。其核心是人心自得。

受“人心自得”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诗词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以正史之补,以经世致用、益于世道人心;另一方面,也融入以诗入画、陶冶性情的审美理想。至明清,这一文学关注世道人心与追求人心超然的创作倾向融合互补,使这一时期的诗词创作统摄了善与美的文学追求,注重社会人格与自然人格的理想融合,注重人与天地自然、个人与群体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仁义忠孝与空灵无常、因果轮回一起共同构成了诗词所寻求的善与美的境界。

而到了民国,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基本把中国的古诗词给论述和解析了个遍。具体这本书好在哪呢?从中我们能学到些什么诗词精华呢?今天就来一起品读进入。

《人间词话》将中国美学和诗学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先生不但构建了以“境界”为中心的鉴赏诗词准则,还提议了“大词人”、“真感情”等诸多拥有特殊意义的观念、界限,更深层次地体现了王国维先生内心深处的人生美学追求。

1,融情于景

《人间词话》中提到:“有造境、有写境、……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定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大致上来说,作家在进行创作时,经常会将自己的主观想法注入被体现的事物,达到“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效果。所以他提出:“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2,即景生情

在《人间词话》中,境界可分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假如第一种归为融情于景,那么第二种就是即景生情。王国维先生指出,在审美静观中,通常客体会散发出巨大的魅力,进而引起主体的情感起伏,力求与物达到共鸣。

3,情景交融

王国维指出,美好的境界需要情、景相互影响,并不是单单融情于景或即景生情。一直融情于景就只是“观我”的主观情感,客体事物并未产生作用,就无法将情融入景中,而创作也不能达到“以意胜”的效果;一直即景生情,就只“观物”,主观感情并未发生积极影响,也无法情景交融,其作品也不会“以意胜”。

所以,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先生提醒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力求既“观我”又“观物”,情景往而复来、循序渐进,进而使主客体交织缠绕,达到“意与境浑”的境界。这也是他所提倡的“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的艺术美,也是他追求境界美的最高层次。

4,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王国维曾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人生之大境界。”

点击下载《人间词话》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