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自述 12 教后知困求学路(上)


发布时间:2020-03-22 18:35:35

点击下载

四十自述12

十年一觉云间梦

教后知困求学路(上)

2019年江浙沪皖语文圆桌论坛上

执教整本书阅读余华《活着》

在松江二中工作了三年之后,到2005年下半年,我一旦具备了报考在职教育硕士的条件,就毅然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决定回母校好好“回炉”一番。我倒没有什么文凭情结,只不过是因为在教学工作中历练了三年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教育名言背后的至理。因此,我想好好利用一下2006-2007年这两个暑期的时间,返回母校好好进修一下。

虽然我跟2019年曾经明确主张“中国80%的教师都应该回炉”的叶开老师并不是很熟,但是我非常赞同他的这一主张。虽然“回炉”这种说法不是很中听,80%的比例划分也未尽科学,但是叶开这一主张背后所折射出的“作为教师理应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的这种可贵精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叶开作为一名编辑,可能对一线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学习状况缺乏切身的观察和了解,其实每位奋争在教学战线中的教书育人者,每时每刻都身处终身学习之中,只不过他所要研究学习的对象,已经不单单是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或是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或者灵活多变的教学对象,也即学生而已。

其实我国教师每个学期要完成的各级各类培训任务已经够繁重的了,连好学如我者现在都觉得有点吃不消了。现行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任务,如果不是基于我自己的学习兴趣,或本系我自己的研究领域,而是迫于学分等外在压力不得不参加的话,我觉得它们都繁重得过于扰民了。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教师每天的工作都很清闲,只要上完课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恰恰相反,在我看来,上课才是教师每天的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课后的各种琐事、杂事才真的让教师忙得不可开交。备课、批改作业、监考、阅卷、早自修、晚辅导,这都根本不是事儿;要是碰上评职称、写论文、做课题、公开课、出专著,样样都够你受的。因此,不是一线教师不想“回炉”,而是他们根本就抽不出时间来“回炉”,能够按时完成上海市市教委、上海市师训中心、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院、上海市各中小学学校为你量身定做的师训课程,就已经很不错了。

松江二中作为百年名校,有着颇为健全的教师培养机制,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学校就给我安排了两位带教老师:语文教学带教老师姚老师和班主任带教老师蒋老师。我当时就想,学校安排得还真周到,生怕我这个“菜鸟”无法胜任这份工作,特地安排两位“老法师”来指导我的工作。我对学校的这种安排颇为满意,暗自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选错东家。我对两位带教老师颇为尊敬,凡是遇到难题,必先请教两位授业恩师。

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我接到学校通知,说第二天有两位区里的教研员要来听我的课,让我好好准备一下。我当时对我国施行的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员这种师训体制一无所知,遂连忙去请教姚老师:“教研员是什么东西?”

姚老师的回答言简意赅,一言以蔽之曰:“教研员就是老师的老师。”

我心下暗想:学校不是已经给我安排了两位带教老师了吗?怎么区里还不放心,又给我安排了两位指导老师?看来我这个师范大学真是白读了,没想到参加工作以后,还有这么多东西要重新学习。

姚老师在得知事由之后,谆谆告诫我一定要认真对待教研员来听课一事。但是,我当时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虽然课早在两周之前就已经备好了,但是我觉得这种阅读课一点儿新意也没有,很难给教研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临时决定以我撰写的下水作文《母亲的眼睛》为例,给高一学生和两位教研员上一节作文讲评课。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上公开课,虽然公开的范围非常有限,仅有两位听课老师而已,而且课后也没有评课环节,我也不知道在两位教研员眼中,我这节课上得到底怎么样。但是它对于我个人而言,还是意义非凡。

虽然后来我对于下水作文的使用非常谨慎,也深知讲评范文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际上作用不大,但是我还是非常赞赏那些敢于撰写下水作文的老师。我们当然不可能奢求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作家型教师或者创作型教师,但是下水作文起码能够证明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也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因此我们在评价一种教学手段的有效性的时候,不能单纯地看它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而要从长远的眼光去考量它的溢出效应。

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松江二中承办了一次市级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当时区里的两位教研员就指定由我代表松江二中语文组,执教梁小斌的新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我当时真是受宠若惊,要知道像这种市级公开研讨课,很多语文教师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执教,而我在工作第二年就轮到了,真是天赐良机。

这回我倒是真正领教了两位教研员的厉害,杨老师和陈老师不但去听了我的试讲课,从头到尾对我的教学设计都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而且一字一句地教我写出了一份毫无破绽的简案。我当时真没想到,两位教研员居然比我自己还要重视这节公开课,生怕我弄出半点纰漏。现在想来,两位教研员当初决定选我这个新教师来开课,一定是承担了重大的压力,甘冒了巨大的风险。

好在我和高二(3)班的同学们,并没有让两位教研员失望,前来听课的老师们对这节课的评价还不错。当时负责点评我这节课的教学专家就是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金志浩老师,金老师是松江二中的老朋友了,乔世伟校长经常邀请他到我校指导语文教学工作。金老师既高度评价了我这节课在总体上还不错,也明确指出了它的尚可改进之处,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教坛晚辈受益匪浅。

温文儒雅的金老师是我在职业生涯中有幸结识的第一位语文特级教师,他当时坐在学生当中昂着头瞪大眼睛认真听课的样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上课的时候还不认识他,也不知道将由他来点评我的课,否则我一定会再努力一点,把这节课上得再完美一点。

不久之后,金老师再次受乔校长之邀前来松江二中,协助乔校长甄别前来应聘的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我刚好也去旁听了这位老师的试讲课。金老师在跟乔校长交换意见的时候,还在乔校长面前提起我上过的课,直夸我孺子可教。金老师这种不遗余力地提携晚辈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经此一役,我也深自反省: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追求应该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能浅尝辄止。即使在两位教研员手把手式的悉心指导之下,我这节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还是有其不足之处,而洞若观火的金老师居然轻而易举地就切中了其要害,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即使是在外省市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特殊人才,在被引进到上海市之前,也要面临被沪上专家甄别的处境,何况年纪轻轻如我者,如果不好好“回炉”一番,怎么能像滚雪球一样,愈行愈远而愈精进呢?

拙著《中学生如何整本读经典》敬请各位指教!

点击下载《四十自述》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