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混读/《文之悦》(法)罗兰•巴特著|《试论疲倦》(奥)彼得•汉德克著


发布时间:2020-03-27 09:11:12

点击下载

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关注订阅哦

混读/《文之悦》(法)罗兰·巴特著|

《试论疲倦》(奥)彼得·汉德克著

导读~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年11月12日—1980年3月26日),法国作家、思想家、社会学家、社会评论家和文学评论家。早期的著作在阐述语言结构的随意性及对大众文化的一些现象提供类似的分析。《论拉辛》(1963)在法国文学界造成轰动,使他成为敢与学院派权威相抗衡的人物。后来他有关符号学的作品包括较激进的《S/Z》、研究日本而写成的《符号帝国》,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作品使他的理论在1970年代倍受瞩目,并在20世纪有助于把结构主义建立为一种具领导性的文化学术运动。1976年罗兰·巴特曾在法兰西学院担任文学符号学讲座教授,成为这个讲座的第一位学者。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当代德语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1973年获毕希纳奖,2009年获卡夫卡文学奖,2014年获得国际易卜生奖。近年来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

罗兰·巴特

彼得·汉德克

巴特走在边沿。两条边,一条是寻常可见的可能,一条是他所谓的醉,醉的文,比文之悦更极致而难以达至。我想了一下,大约醉鬼回家的路线与步伐,其不可思议差可比拟。当然醉鬼最终也是要回家的,一旦回家,那醉的一切美妙就不存在了。巴特说,一个全然可读的轶事,却含着种种不可能存在的感觉。

意识形态意味着终结与重复。而文不是。言说,叙述,显现,造出前人未有的句子,穿过规则、陈腔旧套、平常的反常,躲开终极性游戏,呈空、流转、无以预见状。

莎士比亚满足人们吗?我看是大家在满足他。他只交出一部分文的悦,大量的醉留给了自己。

但丁、普鲁斯特、乔伊斯、陶渊明无不如此。

也有些是短时以一股力量取胜而终于落入俗套的。海明威、格里耶、卡尔维诺。他们不够醉不是因为酒量好,敲着鼓并不知道鼓里是什么。其实他们是总还有些谨慎。

巴特所谓醉,比悦提高一个等级,令他快乐,欣赏和玩味的文,简括之即为悦。而说不清道不明,如饮甘醴而不知的,便为醉。也可以不在酒的意义上理解醉,那便是浑然天成的新和指向永远出乎预定的边线,巴特指出,世间十之八九所谓的新潮先锋前卫都是些陈俗旧套的代用品。过几年再看,都是些口诀的渣子和废料,白骨一堆也曾美艳迷人。

最近喜欢一抓抓来两三个作者对读。比如在读巴特时也读了彼得·汉德克的《试论疲倦》。又有一点布朗肖的《在适当时刻》。当然同时在读的还有《近代史资料汇编》,吕公望讲浙军在辛亥革命后起义事,秋瑾雇流氓打劫商船筹办经费,日人述李鸿章为孙中山暗中提供巨款,日人支持孙文的目的在于分裂满汉,以达成控制满洲目的。而他们并不喜欢看到中国成为共和国云云。

当然也在上一个星期日一天读完了《尤利西斯》下册。詹叔真是小说大王。太好看了。像看了一个盛大的狂欢节。回头望满地彩屑,犹有余影幢幢脱离了文字满布虚空。

说说写《试论疲倦》的汉德克,他的《骂观众》、《足球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还有一些脱胎于荒诞派的戏剧作品,似乎还不错,但也没有高到哪里去,看跟谁比,比村上春树春树倒,比贝克特他就低到不知哪去了。奥地利总是出这种不高不低的作家,还有个伯恩哈德也是如此,当然不乏有人会喜欢他们,我也喜欢汉德克的《通向第九王国》,同样在我喜欢的作家里最不喜欢的是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喜欢与否不说明什么,读者无法令一作家写得更好或更差,他只能自己熬夜工作,就像巴特说的一样,梦轻易能做到的事我们在清醒时却要加倍付出才摸到个边儿。不管怎么说,各人才力有差,与其为了要写出什么来而写,就不如知道要写什么而不一定写出来,比如,布朗肖的写法是绘画式的,遮蔽与显露同在,而罗伯·格里耶与杜拉斯,则是媚人的时装式的,漂亮与神秘,不动声色与过度倾诉,简直是病,都得治。

(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下载《试论疲倦》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