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霸业的兴废(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08 05:40:05

点击下载
作者:许倬云 著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大国霸业的兴废

内容简介:

  ★一个朝代的盛衰,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公权力的核心是不是开放的。——许倬云   许倬云先生以其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深厚学养,从系统论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古今中外大国霸业的成败兴废之道。   中国史部分,本书从秦汉帝国开始,提纲挈领地分析了中国历代王朝组织架构的分散聚合对其存续的影响,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一幅中国历史大脉络;世界史方面,则重点分析了罗马帝国的成败因缘,并由此而下将其与近代列强如荷兰、大英帝国等比较异同,最后反思了今日美国基督教精神丧失的问题。

大国霸业的兴废(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下载电子书

网友评价:

先前买了一个南部铁器的纸镇,配图的书就是这本,好奇之下买了,觉得还不错看

刚开始看,觉得作者的自序讲得挺好的,“如果我们不从过去吸取经验,发展一些知所约束、知所节制的智慧;如果我们也没有领悟一些不要强求、不要执著的智慧,也许人类在世界上就难以存留更长的时间。”历史走到今天,确实有太多东西需要我们反思了。

本书不错:大家作品,注重同时代东西对比,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这是一部中国史通论。作者在美国任教,并没有中国正统的羁绊,因此看起来还有些新意。但是,本书有欠犀利,并没有对王朝循环的机理给出透彻的解释。总体感觉就是温吞水,浪费了。

好书这才叫侃侃而谈,于不经意间说透了沧海桑田,世事变幻的原因。要赞。

精练深刻的历史讲演录短小精悍的谈话随笔,几小时就能翻完,关于唐宋的南北二元理论第一次读到,令人耳目一新。罗马帝国逐步空心化的理论也颇有创见。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扩张策略的对比,深刻有洞见!

推荐给爱好佛学的人士购买。

推荐给爱好的人士购买。

还好,起码我这种看历史一般都困的人,还能看得下去


一本薄薄的小书,却给人越读越厚的感觉。

许多史学家都认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一种“周期”,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规律,也便有人把这称为循环论。作者对于这个兴衰成败的循环论并不赞同,他认为这种所谓的必然历史规律,却正好描述了一个政治共同体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是如何渐失自己的调节能力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都取决于中央政府能不能有效地掌握各主要地区的资源。这无疑于对这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论调砸上了重重的一锤,作者的这番见识和勇气绝非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

本书中,作者有一个重要的观点,资源掌控是统一统治的关键。谁能掌握资源谁就能掌控局面,并且在分析王朝或帝国的兴衰中都使用了这个观点。能够掌握资源,并建设有通畅的信息回馈制度,是一个帝国必备的条件。作者屡赞汉代的信息回馈制度,并一再指出一个政府的效率高低,既取决于神经中枢的效率,也取决去地方回馈给中央的信息周全和准确与否。这不禁让我联想到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于汉代的政治制度有过详细的论述,且多有赞许。看来,古人比我们高明的地方有许多,只是我们把它们弄丢了。资源掌控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正好能过解释为何现在的美国是财富制约政治。

对于一个王朝的衰亡,史学家往往归咎于内部因素,而现在的考古学家也开始挖掘一些外在因素,比如环境因素。作者对此也并不完全赞同,并以罗马帝国的衰亡为例进行了分析说明,指出罗马帝国的衰亡归根结底还是内在因素,公民意识的消亡、核心力量的掏空是其衰亡的根本原因。作者对于罗马帝国的衰亡有着独到的研究,他把自己的观点与吉本和保罗.肯尼迪的观点进行了对比解读,赞同与不赞同的都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明白信服。

作者并没有只是就史论史,还对时局发表了一点看法,并对未来中美两国的走向发表了见解。这种用历史学家的眼光看待时事的做法,让人很钦佩,只是有点意犹未尽。不止如此,作者研究历史的方法也让人无比钦佩,作者并没有按照学术界的习惯,将中国的东西用西方的理论来解释,而是寻找另一类的知识。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书中就提到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封建”的含义。马克思他老人家在借用“封建”一词时,或许对于周朝的分封制并不完全了解,而后来的史学家也便人云亦云地用了“封建社会”这个词来借指1840年以前的所有中国历史,熟知此封建已非彼封建。中国的历史有着无与伦比的独特性,所以说西方的理论也绝对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仅仅是一个封建社会就概况1840年以前的历史,着实有点可惜了。

薄薄的一本小书,却能简洁精准地解答许多历史问题,比如:明清两代为何没有强人政治;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根本动因是什么;民主政治的政权为何也有兴衰;何为帝国,帝国和心与边缘的关系又是怎样互动的等等。读来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最先看这本书,起先是因为它最薄。写文章的人都知道,文字越少越难写。用精炼的文字讲出几千年大国兴衰,需要极强的洞察力及分析能力。很显然,许倬云先生做到了这一点。

挺实在的,这本书。看到作者自序,王朝、政治、人类、宗教、都是挺大的话题吧,大的东西其实很容易空洞。这是一本“有内容”的书,不空不大,还普及很多人缺乏的常识。值得一读。

出国念书以后才觉得自己的历史知识好匮乏,对祖国一点都不了解,这次回国特意买的这本书,学贯中西的许倬云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自己的国家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不想看简单的再现历史,喜欢有真知灼见的中外通史评论,此书用公权力的概念去解读历史,同一本书里有中外的比较,还是很新颖。

许倬云在《大国霸业的兴废》中,通过寻找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共性,并将生物学中的系统论引入史学研究中,以此来解释古今中外大国霸业的兴与废。作者认为国家是政治和社会的共同体,也可将其视为一个大的系统。当系统内各部分协调一致时,大国霸业则兴;相反,一旦政权僵化或各部分失衡,政权则会逐渐衰落,大国霸业则废。而系统能否协调一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权力体系是否开放。

以前看过纪录片《大国崛起》,对立面所讲的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崛起之路有一点的了解。现在读了这本书,对大国发展背后的东西算是有了加深的理解。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实现霸业,有些就不行?为什么建立霸业以后又衰落了呢?这些问题都值得好好地考虑!现在我们都讲“中国梦”,也能从中吸收一些营养的东西来帮助我们!


从咱们古代帝国说到近代,然后是世界帝国,最后一篇又回到中国的未来,反而讲到“中国应该控制自己的霸权欲望”,挺发人深省的

霸业兴衰,国祚存亡历来都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无论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还是政治学家,在这个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部可以说是从人文,社会,以及传统文化背景下展开的中国历代兴衰史。作为一个学者,作者思考的独特性还是值得尊敬的,当然学术性有多强有待商榷。

像我们中国的学生,基础教育时期受填鸭式教育受惯了,对历史只知背诵日期事件应付考试,也从没有动过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这些事件的成因。许倬云以他学贯中西的背景,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兴衰的原因,真是醍醐灌顶啊,很喜欢这本书,算是买对了!

权威历史学者的作品趣味性学术性都很好的书,推荐阅读。

《大国霸业的兴废》这本书不厚,我看的时候,很慢。我爸总让我多读一些历史书,他说要想做一个编剧,做一个卖字为生的人,你就得博古通今,旁征博引。我爸说得对,许倬云老师这本书写得真的很好,翻个大概,胸中自有一种格局成形。

翻看这本书,很有高中时代上历史课的感觉。很多人说历史是一条河,许倬云先生说:历史上的大国和朝代,正如一朵一朵的白云,连续起来就是人类共同的历史。这个形容挺有意思的,有没有一种变幻莫测的感觉。

许先生强调公权力的开放,这是从政治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的,中央要能够完全的接收到地方对每一个政策的反馈,从而对政策进行调整,这叫开放,闭目塞听叫封闭。当然进入现代以来,以上都是常识,中外都要面对的问题是,调整的步伐是否能跟上舆论的需求,这个难了!而且在军事、外交领域是否需要广泛开放给民意讨论,这是有争议的。

《大国霸业的兴废》是一本很薄的书籍,一本薄薄的小书,却给人越读越厚重的感觉。书中主要阐述了大国兴废的历史和主要缘由,国家分分合合,兴衰起伏,其背后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但是其主要的原因,经过一定的梳理,你会发现所有的原因背后都有其必然的规律,冥冥中谁也无法打破这个规律。
一个国家的兴废最重要的是自然资源、人的资源、高层人士资源你拥有了多少。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这都是老掉牙的东西了)。人类的活动都是以自身生存和经济目标为前提的,特别是现在经济利益更决定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国家的分裂来自于资源掌控的不力,失去了对上述三种资源,最终国家也走向了自己的末路。
经济资源是国家维系发展和生存最重要的一部分,说穿了就是金钱,有钱好办事,这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这样重复着不断地故事,一个帝国强大的时候,经济总量、国库储备一定丰盈,因此经济强大的时候,遇到一定危机的时候绝对可以应付过去。反之,如果没有足够经济支撑,任何的国家只能自取灭亡。
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就是人的因素,古代帝国主要还是靠天地吃饭,那么人的因素就占相当大的一部分。毕竟为了维持人类的基本生存,那就不能少了粮食,那就要要有足够的产量,在没有机械化时代,主要还是靠人去种地等方式去制造粮食,那么他们的人群数目决定了粮食的产量。当帝国昌盛的时候,人民安居乐业,衣食住行无忧,粮食充盈。当人民无地可种、为衣食担忧的时候,税赋再来个雪上加霜,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啊。
帝国经济是命脉,底层是人民,高层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素质决定帝国最终的走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君王贤明、任人唯贤举贤不避亲,朝廷做事基本能按章程办事,可以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那帝国一定是上行。反之,任人唯亲、结党营私、君王昏聩、拉帮结派、内耗不断,这个帝国只能走向没落,无其他。
帝国兴废,在于人心相背根本,经济建设是基本,人员管理是中间纽带,为人民着想、耕者有其田、老者有所依、有所养,关注底层人民的心声,能够随时听到底层的声音、关注关爱他们。时刻警惕顶层的腐败和堕落,严把官员的个人素质和修为,从底层选拔干部,而不是一味由上面任命。帝国则兴,否则则废。古今中外莫不于此。

这本书应该属于历史普及读物,语言通俗,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口语化的风格。现在大规模征用历史,回顾过往帝国的兴衰,其实也是人们当下焦虑的一种表现。

如果你好奇“革命前的中国”“边缘人的辛亥革命”“八年抗战,为国格而战”“罗马帝国为什么崩溃”,崩溃,哈哈,你就去找一本《大国霸业的兴废》来读。

白天工作很忙,但忙了一天下来也觉得挺空虚的,这就是所谓的“瞎忙”吧,有时候晚上看看美剧或新闻也就过去了,每天这样重复下来还挺可怕的。同学给我推荐了这本《大国霸业的兴废》,还真是唤起了学生时代的求知欲,这书不像清宫戏那么八卦,也不像教科书那么古板,很亲切的风格。

最近上市的《日本边境论》讲述了日本历史上从中国的边缘到美国的边缘的宿命,这本书前两章中则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是怎样完成中央和边缘之间的信息互动的。

之前买了不少书,但是都感觉是剑走偏锋,有新鲜感,但是深度不够。不过这本书看起来不仅深度足够,而且要点鲜明,一看就能明白,而且独到的见解让人读起来不乏味。有了这本书的参考,再返回去阅读那些史书的时候,感觉就不一样了,容易得到新的收获。

某一次,看见凤凰读书的一个微博上面的对这本书有推荐,而且这本书卖得相当不错。相信群众的眼光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何况,因为许倬云先生是王力宏先生的舅公,我更感兴趣了。因为本人非常欣赏王力宏先生的音乐作品。所以,抱着一种试读的心态买了这本书。这是一本小书,也便于携带。

铁葫芦最近推出的书,都挺牛逼的长沙的姐妹在那边买不到《人与土地》《上课记》,《下面,我该干什么》,我就买了铁葫芦最近出的都给她打包寄了过去。囊中瞬间羞涩了不少啊,等发了工资再买这个。嘿嘿。

生存之道在于“易”如作者所云,为平时口头讲话记录,所以感觉书的系统性墙有所欠缺。不过作者从古论今,专业素养深厚,观点见解也很有水平。特别是对国家政体比为身体系统,十分精妙。一个国家发展生存之道,全在于一个易字,即变化,没有完美不变的制度。

许先生的书,经典之作,值得阅读和收藏。只是许先生也和其他的多数中国传统文人一样,小家子气。批评人家把用不完的弹药都扔给伊拉克了,完全不想一想要运回去够不够运费,也不想一想伊拉克也需要这些武器弹药的援助。

非常棒,读历史,知兴替。虽然不为君不为王,却可以知书,也可以达理,不失为妙法。

看一本叙事宏大的书,总是把那些大的词汇在自己身上比量一番,是不是也算是古为今用古为己用了呢。事物总有一定发展规律,兴衰之道,昌盛之方,忽然觉得与历史比,个人真是微不足道了呢。

看网上的书影还以为是本超级大书,到手里才发现其实是口袋书的设计,很方便携带,一改我对历史书刻板的印象。每天上下班通勤时翻几页,进入许倬云的文字中,周围的嘈杂居然都消失了。非常好的书,自己也会坚持阅读下去。

过去大陆媒体宣传比较多的是抗战时期金日成在中国东北打游击,许先生此书中则详细介绍了包括投靠国民党政权的被日本侵略的运东各国的复国组织。这其中就包括“大韩民国”,也许二战后的朝鲜战争在中国的解放战争爆发后早已注定了。

昨天拿到书的,感觉挺开心的。我看现在讲历史讲得好的,一个是黄仁宇,一个许倬云,视野很广,又能做到通俗易懂,看起来也感觉很有收获。

这是一本小册子,比我想象的要单薄精致,里面的内容页很系统,多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于朝代的更迭替换进行了一个简单客观的评价,写法比较概括,站在一个高度去写的,因为是讲稿整理,所以随意性大一些,翻一翻还是很不错的,值得一看。

  许多观点都是第一次听说,例如气候对国家局势的影响;国家就像人生,也有少青壮老死。更重要的是许老这种讲史的方式是我欣赏的,不急不缓,没觉得怎么样,他就把几千年的历史讲完了,而且说的是头头是道,角度也非常新颖。
  不服不行。

的确,雅俗共赏,许倬云的历史修养水准之高令人叹服,人类社会的进展,各文明的演化发展,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与共荣,大国霸业兴废,给读者提供了宽幅的历史视角。

好书!这是许卓云先生的大作,我还看过他的《现代文明的形成》,写的是非常精彩,而又深刻,观点鲜明,视野开阔,体列宏大,是一本好书,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

王小波在匹兹堡大学时常常跟他聊天啊,想想那种交流真是畅快,令人羡慕。这本书里充满了一个老历史学家的智慧,因为老,阅世尤深,亲历历史复多,且除净了装逼自炫的浮华之气,沉淀的智慧。

用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介绍了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兴衰,余下的介绍了一下罗马帝国、西班牙以及英美等,对帝国的理念和系统做了勾勒,帝国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品质的降低和缺少生活的精神价值,一样有现实指导意义。都该书是提纲挈领式的,所以还不够深入,但还是为我们开启了了解中国史和世界史的一扇窗,欲想对世界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去读一读作者提到的《大国的兴衰》和《罗马帝国衰亡史》这两本书。

对于“大”的东西,总是不自觉排除,“大人物”、“大国”但是看《大国霸业的兴废》,有点明白有些东西必须大,才足以力压千钧。小有小的好,大有大的妙,哈哈,我又懂了。

另一个角度看中国历史,各朝的兴衰,其实自有其规律,不论中国还是外国。

古人云,读史以明志。读这本书的同时,那些在人类历史中沉淀的东西又一次浮现在了我们眼前。无论是从政治,经济,亦或是文化层面的剖析让我们在今时今日又能体会到当日的种种。一本值得分享的好书。

几年前曾买过许先生的《台湾四百年》,这次算是慕名而买,许先生学贯中西,其对中国历史的观点看法既有别于法律传统史观,又与西方史观不完全一致,能给我读史提供一些新鲜的视角,让我获益良多

这是我买的书吗?我都不记得了!每次评价别的商品之后,总跳出来让我评价,好烦!

许悼云在《大国霸业的兴废》中,通过寻找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共性,并将生物学中的“系统论”引入史学研究中,以此来解释古今中外大国霸业的兴与废。作者认为国家是政治和社会的共同体,也可将其视为一个大的系统。当系统内各部分协调一致时,大国霸业则兴;相反,一旦政权僵化或各部分失衡,政权则会逐渐衰落,大国霸业则废。科学的历史观,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历史的解释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许悼云笔下的大国,既有奴隶社会形态下的古罗马帝国,也有封建专制社会的中华帝国,还有近代以来的大英帝国和美国。
  
  关于中国古代史,作者是从系统平衡这个角度来分析王朝的治乱兴衰的。每个王朝初年,由于权力阶层来自全国各个地方,因此中央与基层的信息是畅通的,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但越往后期,选官制度被地缘、师承、姻亲等因素所破坏,中央与基层的沟通出现障碍,最终平衡被破坏。影响平衡的另一大因素是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民族迁徙和融合。作者推断历史上曾出现过极寒天气,导致北方的少数民族南移,南移在扩疆拓土的同时,也不断打破汉族统治政权的平衡。关于中国近代史,作者非常客观的评价了民国时期在近代经济、教育等领域的贡献。
  
  关于罗马帝国,作者依然从系统平衡的角度出发,指出罗马从中心向周边的急剧扩张模式,导致了中央的空虚进而导致帝国的最终衰败。关于大英帝国,作者认为其松散的结构有足够的灵活性而不易僵化,从而成就了英国的霸业。但到了后期,因为这种散漫的结构远远无法管控“日不落”帝国庞大的版图而不得不从殖民地撤出,大英帝国因此衰落。美国的民主制度与三权分立的国家架构,本身就是一个平衡畅通的系统,它能够根据现实情况适时作出调整以应对挑战。然而,今天美国国家机器越来越明显的“公司化”倾向,不但背离了基督教精神,也破坏了系统自身的平衡,美国霸业出现了衰落迹象。
  
  历史有很多种写法,但说到底不外乎成王败寇的历史与科学的历史两种。成王败寇的历史其实是宗教和文学的合体,而科学的历史,因其普遍性和可证伪的特点,不仅使人明智,而且有资于治道。《许悼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无疑属于后者。

朋友介绍了《许倬云谈话录》,读来不由地喜欢。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博古通今、以史为鉴的著作着实读来受益,就像有人赞誉的那样“即便是寻常话语,亦潜蕴“正果修就”而睿智阅世的从容之气”。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是他在匹城对中国朋友的谈话记录,关于中国历朝历代和世界历史上典型的大国兴衰的历史、规律以及症结所在,帮助阅读者轻易了解大国霸业之所以兴盛的策略,以及之所以最终衰败直至倾覆的教训种种,本书编辑推荐导语“一本书读尽古今中外大国兴衰……”恰如其份地总结了它。

许倬云关于大国存亡朝代兴衰的史话作品之《大国霸业的兴废》,可以说约略精要是它的最大特点,在极短的篇幅内不仅涵盖了从秦汉帝国开始,提纲挈领地分析中国历代王朝组织架构分散聚合对其存续的影响,更加包含了世界历史中极有代表性的罗马帝国的兴衰延续的历史因缘,并由此而下将其与近代强国如荷兰、大英帝国等比较异同,最后反思了今日美国基督教精神丧失的问题……等两个方面,说它约略是与本书主题霸业兴废无关的方面,该省略的地方先生坚决一略而过,说它精要是在本书中又随处可见国家管理方略上的很多细节都被他极大限度地展开、说明,并一一总结、研究、探讨其生成原因、演变过程以及发展规律,可以说任何有效管理以及失败策略的细枝末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该展开的地方绝对展开了说明,并自由链接到当下的现实世界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国家立法和政策等方面,于是历史在他的口中没有一丝一毫的陈旧感,仿佛它们就发生在不久前,甚至还与当前的时代有着某些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在中国近古历史延续或断裂之中,他能够极其准确地甄寻和发现那些成就以及倾覆了一个时代一个帝国的核心策略,更能够一针见血地揭开它与现实之间的微妙联系。

这是一部同时具备了普及历史知识的教科书式教义作用,和深入剖析古今中外大国兴盛、衰亡的成败之道,并藉此针砭时弊警示后人作用的通识读本,许倬云先生不仅是在说历史,更是在教授我们如何获得“发展一些知所约束、知所节制的智慧,领悟不要强求不要执著的智慧……”


“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不能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哲学大师黑格尔这句话在我脑中盘亘许久,总有一些疑虑挥之不去,我们不总是在提醒自己“以史为鉴”吗?我们不总是在告诫自己莫要重蹈覆辙吗?难道我们这些想法都错的?拿起生活中的例子加以比对,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确是吸取了过去失败的教训,没再让自己重蹈覆辙。我也发现一些古人的告诫确是对我们的行为产生了有益的指导,让我们不致偏离航向。于是,我觉得这句话并不准确,至少是过于绝对的。可是,当我看完许倬云先生这本《大国霸业的兴废》,又觉得这句话十分的贴切,是一种大学问家的感悟,自己原先的较真思维未免太过于肤浅了。站在个人成长的角度与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是不一样的,个人不过是这浩荡洪流中的一抹尘埃,又怎能来代替(或代表)整个人类呢?又怎能改变人类历史滚滚向前发展的潮流呢?也许你是大学问家,世事洞明;也许你是大政治家,纵横捭阖;也许你是商业大鳄,富可敌国,但回望历史,有谁人能改变国家兴亡,朝代更替的历史大势呢?没有人可以。因为世界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是各部分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哪一部分或者哪一个体可以决定世界的前进方向,那自然也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了。所以,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脉络,人类确是在一边告诫自己,一边重蹈覆辙。这似乎是个悖论,但又是必然的统一。

在本书中,许倬云先生以系统论的观点解释历史发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兴衰周期律。他认为,无论是国家还是朝代,都是政治的共同体,也可以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与人体系统相类比,在政治共同体这一复杂系统内,文化与政治的领导层相当于神经中枢,信息传播的管道相当于神经系统,国防军和警察则相当于免疫系统。每一个器官的失灵都会对系统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而当神经中枢无法与各个器官进行正常信息传递之时,这个系统便趋于瘫痪了。所以,通过对历代王朝(或帝国)组织架构分散聚合的分析,许先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公权力的核心是不是开放决定着一个朝代的盛衰。对此,我深以为然。

我一向赞同以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发展,认为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过程而不致失于偏颇。所以,当许先生以此观点分析大国兴废、朝代更替并得出这个结论时,我深有豁然开朗之感。纵观中国历史,每一个鼎盛王朝都是从一个动荡时代结束开始,经过极盛时期后逐渐衰落,最终回归乱世,如此反复再三,从而被称为“王朝兴衰周期律”。60年以前在延安窑洞里,黄炎培讲到王朝兴衰周期律的时候,不无忧虑。毛泽东很乐观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听了毛泽东的回答,黄炎培十分高兴:“这话是对的,只有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律,怕是有效的。”这是著名的“窑洞对”,两位大人物的谈话传递出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民主,才是克服“王朝兴衰周期律”的不二法宝,而民主正意味着公权力的彻底开放,意味着信息能在政治共同体内以最合理的方式流动,维持整个系统的生机活力。可见,英雄所见略同,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许倬云先生观点的合理性。

如今,中国似乎迎来了又一个繁荣盛世,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但同时,社会矛盾层出不穷,收入分配不公,贪污腐败严重,群体事件屡见不鲜,改革面临深层次挑战。这很大程度上正是由公权力不受民众制约所致,社会距离真正的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在一段时期内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但在一定时期过后就会跟不上时代变革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通过公权力核心的开放和民主的最终实现来避免“王朝兴衰周期律”的束缚,这也就不枉毛泽东同志在“窑洞对”中的承诺了。也许到那时,我们才能向黑格尔证明:你是错的,人类是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


以前只略微翻过他的另一本书 万古江河 看了评价很不错 这次这本 算是普及中国历史的 讲的不深 但也颇有字迹的看法 这是非常好的一种看待历史的方法和观点

读《大国霸业的兴废》,很多时候都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如果很多事情如他所说行进,那真是太棒了。比如:xx的核心应该开放。墨守成规的东西在遭遇新的事物都会变得腐朽吧。腐朽都让人唾弃。

许倬云在前言和启事里一再说自己说的是口语,是朋友的谈话记录。心里由衷赞叹“口语都说得这般,若是书面用语又是何种面目呢?好奇,准备找许倬云先生的其他书再来读一读。

自己的历史知识还是太少,看这部书有些问题可能看的不够深入,知识积累不够是很大的一个原因,但不可否认大师的思路,还是为我们了解历史打开了一扇窗,自己多学习多体会多感悟,走进去将会是自己的大天地

读过《从历史看管理》,除去对于管理的新认识,还有看历史的新角度,这本大国霸业是讲帝国的兴废,但把历史的资料转化成当下的知识或智慧,需要靠自己去争取。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