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主与暴君:武则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09 00:52:00

点击下载

作者:李古寅 彭华杰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明主与暴君:武则天

明主与暴君:武则天试读:

序言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封建社会少有的女政治家。她在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半个世纪,集明主、暴君、风流女皇于一身。她的出现,打破了男人主宰中国历史的一统天下。

一千多年来,对这位女皇的是非功过,毁誉褒贬,议论万殊。

历史上的武则天,之所以毁誉并至,褒贬兼有,盖因武氏一生有着太多不同寻常之处:

其一,武氏出身并非望族,而能少年入宫;其二,入宫之后,又被逐出宫,到感业寺削发为尼;其三,从感业寺卷土重来,二次进宫;其四,二次进宫,便力压群芳,迅即被册封为皇后;其五,由册封皇后,到并称“二圣”;其六,由并称“二圣”,到临朝称制;其七,由临朝称制,而改唐为周;其八,“神龙革命”,武周覆灭,而武则天不死;其九,武氏举贤任能,又滥杀无辜,但能掌握有度;其十,武氏搜罗男宠,淫乱宫廷,而社会稳定;其十一,武氏幼读儒学,入宫又笃信佛典,并利用佛教登上女皇宝座……

武氏其人可以说浑身皆谜。如年龄、出生之地,都没有定论;武则天称帝,但最后又去帝号称皇后,足证其对当皇帝也狐疑不定;她的男宠问题,正史皆直书不避,但细究起来,武氏六七十岁始得男宠,而且闹得风风火火,沸沸扬扬,从生理上推断,不能不是一团谜;最后是武氏墓前之无字碑,这是武氏最后的创造,并吊起人们的悬念,谜团上又罩上一层神秘的雾。

中国历史上出了个武则天,增加了历史的鲜活感和趣味性。本书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也参考了中外时贤的新著,并努力表达出新意。

本书是集体创作,我们编书同仁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但因学识浅薄,见闻孤陋,难免类例失范,斧琢欠工,不足地方尚多,诚盼敬爱的读者朋友惠于指正。李古寅2014年2月26日于郑州

一、龙女降世

武士鹱其人

谁也不曾想到,一个木材商人能封官晋爵,进入大唐王朝的政治中心,更不会想到,他的女儿能做皇帝。这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就是武士鹱的女儿武则天。

武则天究竟出生在什么地方,史学家历来争论不休。有说她出生在山西文水,有说她出生在四川广元,也有说是西安,更有人说她生在扬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一代女皇武则天究竟出生在何地呢?

历史学家郭沫若根据《李义山诗集》中《利州江潭作》一文中的有关记载,认为李义山在此诗自注中的“感孕金轮所”之说中的“金轮”,即指武则天,并且她曾自我册封为“金轮圣神皇帝“感孕”是指帝王因感动天神而身怀六甲。后来,武则天改唐为周做了一代骄人的女皇帝,所以李义山在自注中使用了这样的敬语。唐代的利州,即为今日之四川省广元县。郭沫若根据唐代诗人李义山的诗题自注判断武则天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县。郭沫若在他编写的《武则天》历史剧中还说:“武后的父亲曾在利州做过都督,武后即生于广元县。今广元县犹有武后生处,曰则天乡,有寺曰皇泽寺,寺内有武后石刻像。”

明史专家吴晗先生则不同意郭沫若的这一判断。他在《新建设》1961年第一期《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一文及附记中叙述道:“武则天生于武德七年(624年),《册府元龟》中有两条材料,说明武德末年武则天的父亲在扬州,任扬州都督长史。以此看来,武则天出生在四川的说法是不大可能的。”“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在利州都督任上是贞观五年的事,这时武则天已经八岁了。在此之前,贞观元年任利州都督的是罗寿和李孝常。如此说来,武则天不可能生在利州。”然而,武则天究竟出生在何地,吴晗先生也没有下一个明确结论。这就为我们留下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

为揭开武则天出生地之谜,我们有必要先来叙述一下武则天的父亲武士護(另一说为“镬”)的一些历史情况,以便为寻找武则天真实的出生地打开缺口。

武士彟,生于北齐隆化元年(576年),山西文水人,是经营木材致富的“寒族”,自幼喜欢读书,聪敏异常,好交友,礼贤下士,常以陶朱公范蠡作他人生的楷模。他知道口袋里仅仅有几个钱还不行,还难以得到世人和上层社会的认可。而要彻底摆脱“寒人”低下的社会地位,只有自己去奋斗,用金钱去开辟一条人生的仕途之路,从而不再被别人认为是下三烂。因之,他每读书见有扶主立国之描述,便反复研读,深刻领会。他的父亲见儿子胸有大志,便要他发愤自强,并大力支持他的事业。

他在和乡人许文宝来往各地贩卖木材之余,营造了一大片山林栽种数万棵小树。这些小树,十几年时间便长得髙大挺拔,成为有用的房屋和庙宇的建筑材料。武士彟既经营木材,又营造山林,很快财源就像流水一样滚滚而来,他也成为了方圆百里闻名的大富商。

山西地区冬季较长,且东有太行山脉,成为一座天然的屏障,夏季起风时大雨往往集中于山麓。同时,西北有广阔的沙漠,寒风狂吹朔方,生态环境很差,极不适宜种植农作物。而武士護选择的林业,正好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因此,他成为大地主和大商人,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一天,酒足饭饱之后,武士護和好友许文宝在树林中观看一天天茁壮成长的髙大林木,兴奋异常。二人边走边说:“从今以后,我们可要发大财了,钱多的可是几辈子都花不完呀!”

许文宝道:“我看赚的钱,足够咱两家用一辈子的了。可是,要那么多钱干啥用呢?”

武士彟说:“咱们虽然发了财,但无权无势,还时常受官府敲诈勒索。我要用钱走向仕途,整治一下贪官污吏,以解心头之恨。”

许文宝虽不再言语,但心里很佩服他的这位仗义豪爽的朋友。

说来也巧,这天,李渊领兵经过文水县,久闻武士彟是个开明的富商,仗义疏财,就特地到武家休息,想结识一下大名鼎鼎的武士彟。

武士彟平素就仰慕名流,喜欢与有才学的人交往。今见李渊相貌堂堂,龙睛含威,双耳垂肩,一表人才,分明有帝王之相,十分敬佩,便立即招呼家人好酒相待。

原来李渊是奉隋炀帝之命,以山西、河北巡抚使身份带兵去河津一带讨伐农民起义军首领毋端儿的。毋端儿聚众数千人,到处攻城略地,抢粮夺财。隋炀帝大为恼火,特派李渊带兵前往围剿。武士彟见李渊不仅有帝王之相,又是朝廷的重臣,款待殷勤,天天酒席相敬,杯来盏往,十分投机,临行并赠送丰厚的礼帛。为此,李渊十分感激,把他视为知己。

此后,李渊带兵行军,往来于临汾、晋阳一带时,便住宿在武士護家。大业十三年(617年),因李渊讨“贼”有功,隋炀帝提拔他为太原留守。李渊为报答武士彟款待之情,特命武士彟为晋阳行军司铠。

当时,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611年先有农民领袖王薄在长白山发动起义,星星之火,很快便燃烧到河北、陕西、山东、河南、浙江和宁夏等地。到614年农民起义军已席卷全国,其中河南的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河北窦建德领导的义军,以及杜伏威领导的江淮义军,是三支实力最强大的农民起义队伍。风起云涌的起义大军,直接威胁着隋王朝的统治。正在这时,外族势力突厥又围攻马邑(今山西朔县),形势非常危急。这时,李渊命副留守高君雅和王仁恭合力抵抗,务必保住马邑不被攻破。谁知,二人出师不利,伤亡惨重。李渊担心隋炀帝问罪,随即有起兵的意图。战死也是死,起义也是死,还不如拼搏一下,兴许还可能活下去。正当李渊忧愁之际,他的二儿子李世民看出了父亲的心思,趁机劝其父要当机立断,不要想得太多,以免耽误了时机。李渊对此重大举动,决策十分慎重,万一不成,反遭灭族杀身之祸,此事绝不可妄动。无奈,李世民便请父亲的好友武士彟共同劝说李渊快速发动兵变,成就大事。

这天傍晚,武士護手执蒲扇,大摇大摆地来到李渊的留守府。武士疆拜见李渊

李渊将他迎接到客厅,请他坐下。

端上茶,武士彟喝了一口,便单刀直入地说:“当今隋炀帝暴虐无道,残害忠良,民心向背,农民纷纷起来造反,隋王朝已陷入四面楚歌之中,不知你有何打算?天下大事就怕议而不决,反受其害呀!”

李渊听到这突如其来的问话,十分惊讶。他便问道:“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如何收拾残局,愿听君高见!”

武士彟神秘兮兮地说:“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大人身穿黄袍,在长安坐上金銮宝殿,威风凛凛。哈,哈……真是好不惬意啊!”说着从腰间内袋掏出一部兵书,双手献给李渊。

李渊十分惶恐,忙问道:“武参军夜献兵书,有何意图?”

武士彟不慌不忙地起身掩上门,然后转回身,用深沉的目光盯着李渊,郑重其事地说道:“这部兵书是我多年苦钻《孙子兵法》所写的心得,经多次删改修正,成书三十卷,名为《兵法典要》。今见唐公倜傥豁达,宽仁厚众,风流勇健,有帝王雄风,故而特将此书奉献于唐公,以作为举兵发难时的参考之计谋。”

李渊听后,故作惊讶状,说道:“发兵举事,万万使不得。我等受皇恩浩荡,荣及身后,这种犯上作乱的举动,可不是君子所为。此等想法,万万使不得呀!”

武士彟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提高嗓门对李渊道:“自古以来,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今隋炀帝暴虐无道,残害忠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唐公受昏君之命,出兵征讨义军,实在是倒行逆施呀!依兄弟看来,现今不如趁天下大乱之际结交义军,隋炀帝又游幸江都短时间不能回归,火速发兵进攻长安,取天下易如反掌啊!”

李渊的二公子李世民坐在一旁,忙插话道:“我在街上听到一首民谣:‘江南杨花败,河北李花开,黎民争(贞)观快到来。’不知父亲可否听到这首民谣,了解其真实含义?”在他的话语中透着咄咄逼人的气势。

李渊原来已经同儿子李世民多次商讨起兵反隋之事,今听武士護的诚心劝告,更加坚定了起兵叛隋的决心。当时他心花怒放,捋捋胡须,连忙命兵士拿酒上菜。李渊斟满两大杯,双手捧酒递给武士彟,自己也举起一杯来,二人酒杯碰了一下说:“感谢武公的出谋献策,日后若得天下,定当与君共享富贵!”

自此,李氏父子日夜筹划起兵之事。他委派两员得力干将去招兵买马,一个是李世民的夫人长孙氏的叔父,叫长孙顺德。此人曾做过隋炀帝的右勋卫,隋炀帝派遣他去征辽东,行军途中,他逃亡到李渊部下。一个是雍州池阳人刘弘基。因隋炀帝出兵辽东,兵无食粮,马无草料,钱粮匮乏,怨声载道,他便在行军途中与部下偷杀耕牛,结果被农夫捉拿送到官府,判罪进了监狱。释放后,他以盗马屠杀耕牛为生,后来流窜到太原,投奔于李渊麾下。二人都是以亡命之身栖居在李渊之处,对隋王朝的统治恨之入骨。他们受李渊重托后,对招兵买马之事十分卖力,一月之间便招募兵丁数万人,驹马无数。李渊大加奖赏,以后陆续招募的兵马,统归二人带领,成了李渊部下的中坚力量。

刘弘基和长孙顺德招募兵丁、私下购马的事,很快引起了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的注意和猜疑。他二人暗地里对武士護说:“刘弘基、长孙顺德都是朝廷钦犯,所犯罪行本应立即处死,李渊怎能这样糊涂,竟敢窝藏钦犯,又命二人去统率兵马,若被炀帝发现,有诛灭九族之罪。我的意见应将此二人囚禁起来,解除兵权,听候处理。不知武兄意下如何?”

武士護若无其事地说道:“王留守所见极是。可是那长孙顺德和刘弘基是唐公的亲属和朋友,如果解除他们的兵权加以审问,必然要激怒唐公,引起争斗。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同时,这二位虽犯有重罪,能知过必改,为朝廷招募兵员竭尽忠心。现如今国难当头,还是以团结为重嘛!”一番话,说得王威无言以对,只好随声附和,不再去追究。但是,他心里的疑团始终没有解开。

当时的留守司兵田德平,也怀疑李渊用此二人有反隋炀帝和自立为王的企图,便同武士彟商议,以便见机行事。

这天,在酒宴上他趁机问武士護对此有何看法。武士護随机应变地说:“李渊生于八柱国之家,八岁袭唐国公,大业初为荥阳郡太守,后又征为殿中少监,迁卫尉少卿,是世袭的官宦大家,对隋王朝感恩戴德,忠心耿耿。如今又奉命招募讨伐农民起义军的兵马,全权都归唐公主管,王威、高君雅都是副职,不过都是个虚名而已。你便是向他们告发,他们也奈何不了唐公,你何必做得罪人不讨好的事呢!”田德平听后,感到很有道理。于是便将告发之事暂且放下,佯装不知。

王威、髙君雅看准李渊父子要发动兵变,又和武士彟商议不成,便想设计干掉李渊父子。一次,李渊同武士彟喝酒,正在杯来盏往的时候,李渊的四子李元吉慌里慌张地从门外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隋炀帝遣使送旨,召父亲前往江都陪驾。”

李渊听后,惊恐万状,酒杯失落于地,说道:“这可是性命攸关的事呀!”

这时,李世民走到武士護身旁,同他如此这般耳语一番。武士彟道:“如今事已至此,木已成舟,无毒不丈夫,应先下手为强,绝不能束手待擒。”于是便向李氏父子献了计谋。李渊心急如焚,但又无可奈何,于是决定听从武士彟和儿子李世民的意见,立即发动兵变。他传令使臣进来,设香坛下跪,举行三拜九叩礼,恭听圣旨。只见使臣迈着八字步,双手捧着圣旨,大摇大摆地进来。站稳后,拖着娘娘腔,慢声细语地念道:“敕令太原留守李渊,火速前来江都,计商剿灭贼寇之策。钦此。”

念毕,李渊双手接过圣旨,重赏使臣,并设宴招待。

第二天,李渊便收拾行装,安排好军务大事,准备立即起程前往江都。

前来为李渊送行的各路人马以及部属络绎不绝。

副留守王威等喜笑颜开,端着酒壶也前来送行。等到日将中午,送行人员到齐,只见那使臣突然又取出一道圣旨,对着众人:“宣王威接旨。”王威诚惶诚恐地跪拜接旨。只见那使臣展开圣旨念道:“敕令太原留守李渊将反贼副留守王威斩首示众,以正国法。钦此。”念毕,忽有数名刀斧手,不由分说,立即将王威捆绑起来,推出午门。那王威边挣扎边髙声叫道:“这不是真圣旨,是伪造的……”言犹未尽,早已是身首异处。为李渊送行的大小官员见状,都急忙匍匍在地,异口同声地说:“愿听李留守之命。”李渊父子和武士彟威风凛凛地站在大庭广众之中,宣誓起兵,打到长安去,推翻隋王朝,并晓谕百姓,各守其业,努力耕作,保百姓平安无事。

李渊太原起兵,联合突厥,扩充军队,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于公元617年十一月进人长安。次年二月,隋炀帝被禁卫军将领宇文化及杀死,至此隋王朝灭亡。五月,李渊建立唐朝,改年号为武德,并大会群臣于含章殿,下诏书敕封武士彟等十四人为开国元勋,授光禄大夫,并封武士彟为太原郡公。

谁也不曾想到,一个木材商人能封官晋爵,进人大唐王朝的统治中心,更不会想到,他的女儿能做大唐帝国的皇帝。这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就是武士護的女儿武则天。

龙女降生

杨氏怀胎十月,终于一朝分娩。呱呱坠地的婴儿啼哭声,惊动了左邻右舍,百官都来祝贺问好。可惜又是一个女孩,这令武氏夫妇大失所望,皱起眉头,唉声叹气。

武德元年(618年)八月,李渊登上皇位,大宴群臣,并特地下诏道:“朕自起兵晋阳,遂登皇极,经纶天下,实仗群臣……”在这封诏书里,武士彟、长孙顺德等十四人被列为“开国元勋”,诏书说明“犯罪非叛逆”之罪,均可“并恕一死”。武德二年(619年)七月,李渊在关中设立十二军,武士護担任中检校并钺军将军,专一管理农垦和军队重任,武德四年(621年)又被委任为检校右厢卫。同时,李渊命令将武士彟全家荣迁京城长安,以彰显抚慰之意。

武士護当检校并钺军将军的时候,日夜为军务操劳,极少回家与家人团聚。一天,他的两个儿子生了重病,妻子催他火速回家看望,但他始终没有抽出时间。终因医治无效,两个儿子相继夭亡。武士彟听到一双儿子夭亡的噩耗,只流下几滴热泪,就又去忙碌他的军务大事了。其妻相里氏因儿子夭亡,日夜啼哭,终因悲伤过度,得了急病,多方医治,也不见好转。这时武士彟正在检校右厢卫任所,又未请假回家探望妻子,相里氏在悲痛绝望中死去。不到两年时间,相继死了三位亲人,武士彟都在外勤于政务,没有与亲人告别,更没有向皇上请假。这两件事,有人悄悄奏明皇上。李渊闻奏,大受感动,立即下诏书曰:“此人忠节有余,去年儿夭,今日妇亡,相去非遥,未尝言及,遗身殉国,举无与此。”武士彟精忠为国,越来越受到李渊的倚重。

一天,李渊将武士彟召进宫中,亲切地对他说:“肤自起兵太原,推翻隋王朝暴政,扫平群雄,武公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你的妻儿相继亡故,怕朕分忧,又无请假举丧,实乃忠君爱国。朕愿亲自为卿另择佳偶,不知卿意下如何?”李渊紧接着又说:“有原隋朝纳言遂宁公杨士达,英才冠绝,为人忠厚。他有一女,德才兼备,可作卿的好内助。”李渊当即命令他的女儿桂阳公主到杨家通婚做媒,具体操办完婚事宜,并下旨:一切完婚费用,统由官府承担。武士護诚惶诚恐,却也只能悉听尊便了。

这桂阳公主是李渊的第五个女儿,聪明好学,写文作诗,丹青作画,属于文坛女杰,李渊十分喜欢她。曾嫁给华州刺史赵慈景。武德三年(620年),赵慈景出征河东,战死在沙场,桂阳公主便改嫁于吏部侍郎杨师道。这杨驸马的父亲叫杨士雄,是杨士达的长兄,论资排辈,桂阳公主和杨士达的女儿是叔伯姑嫂关系,亲上加亲更为亲。这门亲事,由李渊提议,桂阳公主做媒,没有不成之理。

杨士达之女出身名宦士族家庭,先祖父杨喜,是刘邦的郎中骑将,曾率军追剿项羽。项羽乌江自刎后,论功敕封赤泉侯。杨喜的十六代孙是隋文帝杨坚,十七代孙是隋炀帝杨广,杨士达是皇室宰相,正二品纳言,封即始安侯。虽然隋王朝已灭亡了,但旧王室的成员依然是名门望族。如今又是唐高祖李渊的联姻近属,堪称一级名门望族。武士護虽然是唐王朝李渊的开国元勋,位极人臣,但出身低微,若能同这样的有贵族血统的人家联姻,就能彻底改变“寒族商人”的地位。所以李渊一提,他喜不自禁,便纳头叩拜,感激皇恩不止。

到成婚之日,武士護家的官邸,红毡铺地,张灯结彩,雅乐盈耳,热闹非凡。桂阳公主为他们主持盛大的结婚礼仪,达官显贵送礼贺喜的络绎不绝。有诗为证:

富丽千门柳垂绿,净雅万窗花映红。

依人栏杆饰金凤,擎天玉柱附蚊龙。

五彩画廊曲邃深,一色幽室洞房明。

惟见珠光腾宝气,谁知雕梁几多重?

在唐代,男女婚配,很强调男方要比女方年龄大,有“男大十岁,同年同岁”的习俗。可杨氏女已经四十三岁了,仅比武士彟小两岁,实有不般配之感。然而,婚后二人感情甚好,形影不离。那杨氏虽然已是半老徐娘,但体态丰腴,姿色犹存,风韵不减当年,更兼出身名门贵族,性情温柔贤良,举止文雅大方,能诗善画,很有大家风范,因而十分得武士護好感,将她视为尤物,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夜夜离她不得。

唐武德五年(622年),李渊又敕封武士護为工部尚书,赐封八百户。这可是皇上的特殊恩赐呀!但武士彟自幼养成廉俭习惯,知足而止,从无贪欲,前后三次相让。他说:“皇上对我的恩赐已经够多了,不能再有所求。”李渊又派李世民说服,武士彟才算勉强接受。不久,李渊又敕封他为应国公。就在这恩宠倍加的时候,继室杨氏为他生了一个女儿,武士彟十分高兴。因前妻相里氏生有四个男孩,没有女儿,今杨氏生了个千金,自然高兴。小武照穿一身男装

又过了两年,即武德六年(623年),杨氏二度怀孕。这次,武士護夫妇可不像第一次那样兴奋,而是昼夜盼望着生一个男孩,以支撑辛勤创立起来的庞大家业。所以夫妇二人经常到庙里烧香祈祷,请道士念经作法,让易师抽签算命,整日虔诚地吃斋念佛。杨氏怀胎十月,终于一朝分娩。呱呱坠地的婴儿啼哭声,惊动了左邻右舍,众百官都来祝贺问好。可惜又是一个女孩,这令武氏夫妇大失所望,皱起眉头,唉声叹气。

当初,武士護满心欢喜地打算借着杨氏的高贵血统生个有根基的贵公子,以便子承父业,延续百代。这杨氏盼生儿子的心情更为殷切,因她已是四十多岁的中年妇人了,膝下无子,使自己身后更为可悲。那时正是重男轻女观念根深蒂固的时代。后世文字中所谓的子,其实就是指男子,女子根本就不算数。尤其在上流社会,这种倾向更为明显。然而,事与愿违,夫妇二人只能相对饮泣。然而,新出生的女婴不管她的父母如何忧愁,只管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去洞察人间和未知的世界。

幸好杨氏陪嫁过来的奶妈,是个极为精明的女子,她小心翼翼地护理着这个小女孩,饿了便吃奶,渴了就喂水,不满周岁便学会走路了。她爱笑爱闹,无忧无虑,很讨大人欢心。奶妈也不断安慰武士護和杨氏,她说:“生男生女是上天注定,不管男孩女孩,只要聪明好学,长大必有所用。况且你们夫妇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不愁再生个好儿郎。你们有两个千金不算多,以后日子长着哩,不要整日地发愁,损害了身体是大事啊!”

不管如何,这女孩总是天真烂漫地自由成长。奶妈很善于迎合武氏夫妇求子心切的心理,特地为那小女孩裁制好一身合体的男孩衣服。谁知,那女孩明眸凤眼,大脸宽额,活蹦乱跳,加上穿了男装,颇似一个小男娃,武氏夫妇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也慢慢改变了以前的看法。这个小女孩,就是以后叱咤华夏大地、家喻户晓的女皇帝武则天。

二、梦兆日月

从武照到媚娘

袁天罡稍稍靠近,仔细端详片刻后,对这个身穿男装的孩童满口赞扬,说:“这位小公子龙睛凤项,实乃伏羲之相,富贵可极。可惜是个男娃儿,若是女郎,将来必可君临天下,执掌社稷。”

日月给大地带来光明。

日月是大地的皇冠,是大自然的眼睛,象征着人世间的神奇、伟大与君权。武则天崇尚日月,自比日月,其志非凡。

武则天幼小时名叫武照,后来又自创一字,改为武瞾。从武照到武瞾,这其间又有着怎样的机缘呢?

原来,武则天的父母曾常常因她的出生征兆、非同寻常的气象和聪颖美丽而成一块心病,总想找个星相家为这个女孩相相面,算算命,以预测这个小女孩以后的人生命运。

自从河图洛书出现,黄帝推演奇门,周文王创后天八卦,诸葛亮神机妙算扶汉室,以至到了唐朝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医卜医相之术已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同时,也产生出了一批极为有名的星相家。当时就有在野和在朝的两人,他们是袁天罡和李淳风。

那是武照两岁多的时候,一天,武士彟突然听到一个消息,闻名遐迩的星相家袁天罡奉旨进京将途经利州。袁天罡,《旧唐书》列传中曾盛赞他观相准确如神。武士彟认为这千载难逢的良机,绝不可失。于是他便赶紧派一名家人赶到成都,恳请他在路过利州时,务必屈驾光临寒舍一叙。武士彟星相家如此感兴趣,不是没有原因的,在当时那个时代,人们对命运十分迷信,尤其对梦中出现的征兆常萦绕于心,想弄个究竟。当时就曾经传说过不少奇梦应验的故事。据说,唐高祖李渊起事打天下之前,有一位白眉禅师曾以梦境之事说服李渊起兵夺取隋王朝江山。这位热衷于迷信,相信梦的力量的武士彟将军,心底中翻腾起一个又一个古人的梦兆。

周朝的时候,太公姜子牙垂钓于渭水之滨,而文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飞熊来到王宫。醒来之后,他问群臣此梦将预示着什么?臣下回答,将有一位贤人辅佐周朝而有天下。

秦朝时,秦始皇在御花园饮宴后,忽然觉得困倦,便昏昏沉沉进入梦乡。当他一觉醒来时,回忆起刚才梦中的一幕幕混沌场景:一个儿童从东方而来,穿着一身红色衣服,面如赤铜一般,腾起一跃,把太阳抱在怀里。此时,又出现一个儿童,从西面而来,穿着一身青色衣服,面如敷粉一般,他对红衣儿童大声叫道:“且慢,不可夺我太阳,奉上帝之命,令我掌管天下。”但红衣儿童不服,放下手中太阳,同青衣儿童厮打起来,因红衣儿童勇猛,一连把青衣儿童摔倒七十二次。最后一拳便将青衣儿童打死。红衣儿童说:“他虽英雄,哪有我的福分大。”于是抱着太阳便走,秦始皇见状叫道:“你姓什名谁?”红衣儿童回头应道:“我是炎帝的儿子。”后来不久秦归于汉。这隐隐约约的梦幻,暗示了红衣代表汉朝,青衣代表秦朝,太阳象征至高无上、光照四方、威震天下的君权。谁得到太阳,谁就得到了天下。夏桀曾自称太阳,近世亦有伟人被老百姓称为心中的红太阳。

西汉的创立者汉高祖刘邦,人称沛公。他在当亭长时,夜间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他独自一人正在夜巡执勤,忽见前面不远处一只肥羊似动非动,于是便上前捕获。但是那只羊力大无比,跳跃敏捷,刘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那只羊制伏。梦中之物必然似是而非,光怪陆离,变幻莫测。不多时,那只羊又像一只面团所塑之羊,于是高祖刘邦将其角一一拔去,又将其尾也拔掉,恍惚之间,夜梦已过。醒来时天还未明,他反复思虑,不得要领,无从解释,难以自圆。于是他秘密地告诉身边的亲随。亲随一边解释,一边用树枝在地上写了个羊字,然后用手将羊字的两点擦去,又将羊字形如尾巴的那部分擦掉。啊,明白了,这不是一个“王”字吗!这事大家心知肚明,后来果真应验此梦。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之前,除了武士護向李渊献上自己梦见李渊乘龙在天际翻腾之外,李渊本人也有一怪梦,而且是李渊在分析了隋王朝大势已去,决定起兵推翻隋朝的前夜。他在梦中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担心,或者魂神惊悸,梦见自己从高高的床上坠落地上,浑身难以翻动,形同死尸,结果被群蛆所食。他醒后请一位叫智隔的禅师圆梦,禅师拱手祝贺道:“公将君临天下矣,群蛆共食并非坏事,梦中所现正所谓同现实颠倒也。梦凶反吉,群蛆正应群臣附势也。”

对于历史上因梦而成大器,因梦而成大业,因梦而得天下的先例,武士護深信不疑。况且当时一位白眉禅师曾讲过:梦有五境,一曰过去境;二曰现在境;三曰未来境;四曰灵境;五曰宝境。所谓过去境,显然是在梦中回到了过去,梦到了过去的人和事,好像过去那些最使人难忘之事又浮现出来一般;所谓现在境,一定是对近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再现;所谓未来境,那是还没有实现,而将来定会应验的先期预见;灵境就非同一般了,必然有神灵的指使、暗示;宝境就更厉害了,可能就是预示着天命所归、帝王霸业之境地了。

这天,星相大师袁天罡应邀来到都督府,逐一为武士護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以及武士護同杨氏所生的大女儿即后来的韩国夫人看了相。所谓相法,有其一定道理,是历来术数家们总结出来的结晶,正像人常抬起眉毛,而额头易有皱纹,手常握工具而有老茧一样,人的每个部位都体现着一定的规则和含义,隐喻着一定的卦相。

袁天罡自心内搜索相法,逐一对照面前这些面庞。他看杨氏出自大家闺秀,年过四十,但面容仍如二三十岁般充满青春光泽,便断定她尚有生育能力。于是他说道:“夫人长相不凡,两年内必生贵子。”一席话说得武士護夫妇喜笑颜开。武士護又让他的原配妻子所生的两个儿子站到袁天罡面前,袁天罡开口便说:“二子官运亨通,将来必居三品。”他又转脸看到早已站在旁边的武士護的大女儿,说:“此女有大富大贵之相,丈夫必然官高位显。”

武士護对这些近似奉承的话并未放在心上,他关心的就是下一步袁天罡将会怎样评判小女儿武照。他让乳母把小女儿武照领出来,站在袁天罡的身旁。袁天罡稍稍靠近,仔细端详片刻后,对这个身穿男装的孩童满口赞扬,说:“这位小公子龙睛凤项,实乃伏羲之相,富贵可极。可惜是个男娃儿,若是女郎,将来必可君临天下,执掌社稷。”

袁天罡到底是一代大师,相术之书从未对帝王之相有特殊规定说明,仅仅谈到富贵之相的大概轮廓,而没有帝王之相的具体标准。他能一眼看出武照有君临天下的可能,也实属不易。

大师的话未落,武士彟心头一惊,按捺着又惊又喜又怕又疑的心情,庆幸小女因着男装而未被袁天罡识破性别。不然的话,大师之言语若是传扬出去,被当今皇上知道,定会大祸临头。

此时,武士彟的狐疑有了答案,也好像了却一桩心事。他对袁天罡作了一番酬谢,恭恭敬敬送出了大门。此后在他有生之年,对大师的话一直是既激动又忐忑不安,一个小女孩儿,将来真的会成为天下的君主吗?他及时叮嘱全家老小,千万不能泄露此事,否则会遭杀头之祸。

然而,从此以后,武士彟对武照特别关心,也更加呵护她。他依照自己的看法,也并不能接受女儿成为一国之主的说法。但不管怎么说,他对女儿武照仍寄予极大期望。他认为,就算女子成为天子是异想天开的事,册立为皇后总该可以吧!对一介女子来说,能坐上皇后宝座,也就等于是天下的主人了。尤其当天子龙体欠安或太子继位年龄尚幼时,皇后更可辅弼摄政,那不正是天下之主的身份吗?

武士彟一旦对这一问题有了合理解释,他的这一梦想也就变得绚丽多彩了。

从前朝的宫廷情形看,虽不乏出身贫贱的皇后,如汉武帝的卫皇后不就是个不知其父为谁的私生女,而且还是个卑贱的舞妓。汉成帝的赵皇后,原本也是个三餐不继的市井舞娘,被人称作“赵飞燕”。但现在的情况却大为不同,非名门贵族女子根本不可能成为皇后。然而,在充满野心的父亲的思想里,时间的因素已被抹杀,他整日陶醉在自我编织的梦想里。他想:与卫皇后和赵皇后相比,我女儿武照有更显赫的家族势力,父亲位居高官,母亲为隋朝王室之后,谁说不能册立为皇后呢!

他在心里反复念叨:“我一定要把武照送进后宫,让她成为天下女人中的豪杰!”

武士彟暗中打定主意,这也是他有生以来最后的一个心愿了。

当他以这种眼光看武照时,一个刚满周岁的女儿在他看来,果真是花容月貌、国色天香,仿佛就是一个真正的皇后似的。

他决定为女儿武照取个乳名,叫媚娘。

武媚娘现在愈发健康,长得也更加可爱、聪明伶俐,一双大眼闪动着黯慧的光芒。在武则天曲折一生里,八岁以前的这段日子,应算是最幸福、最阳光明媚的日子了。

武照入宫

小武照静静地看着毋亲。一会儿,把手轻轻放在母亲肩上,低声安慰母亲说:“能见到天子,不是很幸运的事吗?母亲为什么这么难过呢?”

武士護在贞观五年(631年)荣升荆州(今湖北省松滋至石首之间)大都督。荆、并、益、扬为四大都督府,素为人所看重。和过去一样,善于掌握机会的武士彟在重要地方仍用金钱打通关节。

此时武照一看就是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小女孩。这年,她的母亲杨氏又为照生了个妹妹,武士彟夫妇虽未遂愿,但也无可奈何。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武照已和其他高官家庭的小公子一样,开始跟着家庭教师读书。武士護看到家庭教师不是故意讨好主人,而是真正为武照的领悟力感到惊讶时,武士彟大为高兴。百忙之中,也尽量抽出时间教育武照。武照身为大都督的掌上明珠,在父亲的权势和财力的保护下,幸福地成长。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贞观九年(635年),武士彟死于任内。为了表彰武士護的政绩,朝廷追封他为礼部尚书。

自父亲死后,武照的幸福生活突然告一段落。从此,武照和其母亲杨氏的生活各方面都很惨淡。俗话说凤凰落架不如鸡。人去势衰,当官时的威风扫地殆尽,往日风风火火追捧的人群没有了,送礼的人也不来了,甚至还遭遇到同父异母兄弟的白眼,小武照第一次感受到世态炎凉冷暖。人在顺境中学的少,因在顺境中的人情事态多为假象;人在逆境中学的多,因在逆境中的人情事态才是真实暴露,人们才能看到真实,看清了本质,有心人受益无穷。这段经历,武照刻骨铭心。杨氏是贵族出身,大家女子,顺境雍容典雅,逆境亦能蛰伏应对。虽然处境艰难,但三个女儿都长得亭亭玉立,这是杨氏唯一的希望和安慰。尤其是次女武照,具有出众的美貌和坚强的个性,是杨氏唯一的依靠。

武照十四岁那年春天,民间流传着一个消息,即朝廷派宦官至各地,为朝廷选拔嫔妃,挑选良家美女、才女送进后宫。被选中的家庭,认为是莫大的光荣,通常都会举行宴会,招待亲友。其实,对民间少女而言,这不仅不是喜事,还是莫大的灾难呢。加人“后宫佳丽三千”的行列,究竟能不能得到天子的宠幸,还是个谜。大多数的人,到了白发皤皤,连接近天子的机会都没有,一生如此,把青春埋葬在后宫里。唐诗中就有不少描述后宫哀怨的诗句,或写她们的焦躁和悲愤,或写一度得到宠幸,失宠之后被打入冷宫的忧愁。如沈佺期的《长门怨》:

月皎风冷冷,长门次掖庭。

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

清露凝珠缀,流尘下翠屏。

妾心君未察,愁叹剧繁星。

这首诗是以汉武帝陈皇后为比喻,哀叹失宠的宫人。

因此,听到天子选妃的消息时,凡是有女初长成,且貌美动人的家庭,就开始恐慌,急忙找婆家,设法尽快嫁出去。杨氏的长女此时已嫁给一个叫贺兰越石的官吏,当时流行早婚,女孩子在十五六岁或十七八岁,通常都会出嫁完婚。杨氏由于恐慌,虽然稍嫌早,还是草草地将三女嫁给一个叫郭素慎的低级官吏。她的这两个女儿,虽然都嫁给了卑微的小官,但想到生活在后宫的悲惨,能过正常的人间生活,这样还是好多了。

而武则天不论杨氏如何苦劝,她坚持不肯结婚。这个时候的武照,已经是亭亭玉立、聪明活泼的少女。杨氏也觉得将这样的女儿随便嫁给一个小官实在可惜,不是鲜花插到牛粪上吗?

在这个过程中,武照的美貌终于传到天子耳朵里,下诏召人后宫。这不是一般宦官选嫔妃,而是绝对不能推辞的圣旨。杨氏悲痛万分,此时她忽然想起武士護病重时说的话:“媚娘长大以后,一定要想办法献给天子。年纪还小,已经这么美丽灵活,只嫁给一个普通人,实在太埋没她了。”当时,杨氏只当做是年老病人说的感伤话,并没有放在心上。现在回想起来,也许丈夫在死之前,为了在适当的时机使武照进宫,已经做过一定安排。丈夫在当时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为了有朝一日奉到圣旨时不致太恐慌,而事先暗示自己……小武照读书写字

左思右想,结果都一样。不论怎么想,怎么难过,事到如今,一切都太迟了。杨氏愈哭愈伤心。武照默默地等待,等母亲哭泣停止。她的神情泰然自若,不像是个年轻无知的少女,脸上甚至还露出明朗单纯的笑容。武照静静地看着母亲。一会儿,把手轻轻放在母亲肩上,低声安慰母亲说:“能见到天子,不是很幸运的事吗?母亲为什么这么难过呢?”此时武照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向溺爱自己的亡父的脸孔,脸上是满意的笑容。这笑容使她的耳边突然响起父亲弥留之际对她说的话。父亲将十三岁的武照单独叫到床前,以十分严肃的表情,告诉她一个叫袁天罡的伟大星相家的预言。他反复告诉她那个预言,直到年幼的武照能背诵清楚为止。她答应父亲,一定把这个预言深藏于心,自己要暗自努力促成这件事,而不能告诉母亲。现在看来武士彟是一个心理学家,他给女儿一个梦想,就有实现梦想的可能性,没有梦想的人心中是死水一潭,不会出现浪花。武照暗想:“现在奉了圣旨,终于向这条路迈出第一步了。”她向心中亡父的影子,用力点头。“我发誓绝不会让父亲失望。”杨氏只是茫然地看着脸上光彩灿然的女儿。十四岁的美丽少女武照,在母亲伤心悲凉的相送下,带着一颗热切期待的心入宫。当时是贞观十年(636年)十一月。

宠幸初临

太宗像饿虎扑羊一样将武照压在身下,武照连连抽搐、呻吟不断。武照趁势狂吮太宗的舌尖,两人越拥越紧,浑然成为一体。

武照入宫后,立刻经由掖庭令赐给才人的地位。这是因为她是奉圣旨入宫的关系。才人,是正五品的女官。武才人第一次得到宠幸,是入宫一两个月以后的事情,当她接到侍候天子命令的这一天,由当值的宦官为其彻底准备妥当。通常每五日赐浴一次。这一次尚是白天,便赐武照沐浴,浴间的大盆,外侧是黑漆,里侧是红漆。随着热气散发出来的芳香,充满狭小的房间。仔细地洗过身体之后,再把头上的发髻重新梳理,开始描眉化妆。寝室内的灯光暗淡。妆化得比平时更浓,然后穿上全新的衣服。一切由操作熟练的宦官,依序进行。武照只是像傀儡般,任由他们摆布。不久即打扮完毕,浓妆也掩不住年轻、健康的肤色,况且“脂粉助艳”,武照就像个小仙女似的。

初更时分,武照由提着红绢灯笼的宦官引导,到天子常住的甘露殿。就在刹那间,武照抬起饱满宽大的额头,不由心中大叫道:“终于到觐见天子的时候了!”因太宗听说武照拥有稀世美貌,才特将她召进宫来。太宗自从十多岁至今,凡是到卧室陪他的女人,都是千挑百选的美女,传说中的武照,究竟有多漂亮,一定要召到身边看个清楚。

在屋内淡淡的烛光下看到的,是一位比传说中更美的佳丽。细长的眼睛,带着几分羞赧,同时露出好奇和挑战性的光芒。卸下衣服之后,未成熟的身体,修长而纤细。皮肤如高贵的羊脂,光滑而有清凉的感觉。对女人有千百次经验的太宗,刹那间心里异常兴奋。乍看之下,聪明而不成熟,有说不出的性感和魅力,是个奇妙神秘的混合体,太宗觉得遇到这样的少女,还是第一次。一时间,体温骤升,像饿虎扑食一样将武照压在身下,武照连连抽搐,呻吟不断,并趁势狂吮太宗的舌尖,两人越拥越紧,浑然成为一体。一阵暴风骤雨终于过去。在愉快的疲劳中,太宗看到了武照流下的眼泪,但满脸都充溢着令人怜爱的幸福表情,这真是个稀世珍宝似的女人。过去由自己占有的少女不计其数,但都拼命忍耐,不敢作声;或者,在木偶一般的脸上,刻画出死板的笑容。这名少女则像受伤的年幼的美丽野兽,并没有隐藏自自然然的痛苦。这时太宗第一次觉得,眼前拥抱的不是傀儡,而是生机勃勃的处女,心中非常快慰。

武照退出甘露殿时,已接近午夜子时,照由宦官背着回到掖庭。躺在自己的床上,一阵痛楚袭来,全身都感到酸懒、疲劳。在夜晚的寒气中,头脑却特别清楚。“这样就算接近龙颜了吗?”以英明著称的太宗,在近处看,是一个双鬓微白、眼光锐利粗旷、傲视一切、脸色黝黑的男人。微翘的胡须,宽厚的胸膛,强壮的手臂,对这些,虽然没有感到特别的恐惧,但被抱在他流着汗、充满男人气味的怀里,几乎无法透过气来的那种感觉,现在犹存。“但总算已获龙宠。”武照自言自语。这时候突然想起,自己情不自禁流泪时,皇上温柔爱抚的情形,忍不住从心里产生幸福的微笑。“从现在开始,武媚娘要努力作战,坚持到底!”经过第一次的体验,此时已有睡意。武照满怀幸福感,轻轻抚摸着胸前隆起的乳房。此后不到三天,武照就又得到皇上宠召,再度侍候皇上。身体的下部虽然有点疼痛,但精神上的荣耀,受天子专宠而胜过其他佳丽的荣耀,使武照看起来更加容光焕发、美艳动人。

大难不死

大概是幕布后面的刀斧手站得累了,发出轻微的兵器撞击声。武照顿时意识到她的猜想和担心是对的。她用眼斜视桌边的那杯酒,一定是备下的信号,更为明显的是,太宗腰间还佩带着一把宝剑。这种种迹象表明,太宗是下定杀她这个后宫小才人的决心了。

月有阴晴圆缺,人的福祸难测。

武则天自贞观十年(636年)十四岁入宫,到二十七岁出宫为尼,这段在宫中当唐太宗的才人的日子,虽有受到专宠的佳期,也有充满了险象几乎丢掉性命的经历。但是她却能化险为夷,摆脱厄运,最终成为一个杰出女人。

唐太宗统治下的贞观盛世,可说是空前安泰和谐的社会。

当时,太白星经常在白天出现,天文官占卜后奏明太宗说:“女主当昌。”与此同时,民间流传着一本名为《秘记》的手抄书,上面也记载有“唐朝三代之后,女主武王当有天下”的预言。这个预言无疑是对梦想万世基业的唐太宗一种精神打击,使朝廷内外相互猜测和敌视,一片混乱。

唐太宗是一代开明君主,文治武功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对民间流传的预言他虽然不信,但心里不免有些疑惑,难以名状。他想,岂有妇人当皇帝之理,那是阴阳颠倒,世界到了末日。唐太宗于是大动肝火,对凡知道《秘记》内容,并且涉及其身的重大嫌疑人,毫不留情,统统杀掉。

当时有一个很滑稽的故事:有名武将叫李君羡,出身武安,贞观年间做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并担任玄武门宿卫。有一次,太宗在宫中宴请武将,李君羡应邀出席,席间行酒令时,约定输者必须报出自己的小名以逗乐。李君羡输了,说道:“臣小的时候,因长相秀气,又在兄妹中排行老五,所以父母便为臣取名为‘五娘’。”太宗愕然,但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笑着说:“何物女子,乃尔勇健!”小武照微笑入宫

这个时期太宗正欲肃清危及唐朝政权稳定的嫌疑人员,李君羡出生地有一个“武”字,小名又为“五娘”,五是武的谐音,怎不叫太宗生疑?李君羡很快便被派往华州任刺史。后来以图谋不轨为由,将他杀掉,并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

为巩固大唐江山,唐太宗滥杀无辜,使朝廷内外一片血腥味。当时与袁天罡齐名的星相家李淳风是朝廷的天文宫太史令,他看到太宗屠杀许多人,怕有更多的生灵涂炭,他根据自己的验占和指算,预料《秘记》所记之人就在宫中,并且是皇上的亲属。他这样奏道:“这征兆已经非常明显,事情注定要发生在宫中,再过四十年她称帝,整个大唐江山即将变色,子孙尽矣!现在陛下如此滥杀无辜,即将称帝的人还是不死,有什么用呢?天之所命不可去也!况且,武氏是宫中的武氏,并非别人。”

唐太宗知道李淳风善于卜算,但还怕他算不准确,就有意测验于他,看他是否真能知过去测未来。于是问道:“既会卜算,请为朕算一算今科状元是谁?”

李淳风答道:“若问今科状元,乃火犬二人之杰也。”

唐太宗打算如果李淳风所言不差,那么他预言女祸就在宫中及宫中的武氏一定不会错,那时再废去武才人也不迟。反正她一个小小才人,弱女子,一时半载翻不起大浪,危及不了江山。这一来心情也就平静许多,可以自由洒脱一阵子了。

在中国历史上,袁天罡、李淳风被誉为有极高本领的星相家。近代民间所传名为《推背图》的预言书籍,据说就是他二人合著,以隐秘的、模棱两可的言辞预言了其所处唐朝以至人类灭亡的各个阶段的历史。其实,是否是他们所著也未可知,倒是近代有些人把走过来的已知历史事件附会到他们两人的那些“预言”上之后,却显得相当神奇和灵验。

人们总是在偶然中寻找着必然,而必然的事情也常常和偶然的事物相关联。

放榜的日期到了,榜首是一个叫狄仁杰的人,这着实让唐太宗吃惊不小。火犬二人之杰,不正是应验了狄仁杰三字拆开的隐语吗?

太宗在心中暗暗服输。他想:“我只说李淳风是痴人妄语,谁知他的预测一字不差,难道真是天意?”

唐太宗是一代明君,何等聪明狡黠,身边有一个姓武的才人他不是不知,只是他感到这个小女子貌美多情、温柔娴雅、对己忠直,一时也找不出杀掉她的理由。但不知何故,又常常使他感到坐卧不宁。自武才人入宫以来的种种表现,往深处想,也不能不使他不寒而栗。

武才人——

她有文才,对书法、历史颇有研究;

她有胆略,竟提出用铁鞭、匕首、铁锤去制服烈马;

她有机谋,同萧后那锋芒毕露的对话……

种种迹象表明她不是一般女子,实有王者之风,母仪天下之气。难道《秘记》的隐语真能应验在她身上?难道她就是民间传说中的三世后坏我天下、断我唐祚的女王?

越想,唐太宗越急火攻心,茶饭不香,好像自己的江山马上就会被这妖女夺去似的。于是,心中的疑虑,无名的愤恨,为后世的担忧,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这位雄才大略、一世英明的帝王。“不行,为了李唐江山,为了子孙后代,必须除掉这个后患。”唐太宗终于下定决心。

太宗于是设计摆下一个“鸿门宴”。

这一日,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皇宫内处处鸟语花香。唐太宗突然派人来召见武才人到御苑下棋。武则天的心顿时提到嗓子眼儿上。她心中有数,父亲告诉过她的身世,民间也流传着“武王当有天下”的秘密传闻。她为遮掩这些秘密而不惜在太宗面前使出浑身解数,用种种媚态来努力保护自己,以图将来的发展。今日无缘无故,太宗怎么突然想起同一个后宫小才人下棋来了,这与前些时候太宗杀李君羡如出一辙呀!现在该怎么办?

武则天的内心斗争异常激烈,她已到了生死关头。

善于运用智慧的武则天临赴御苑前拿定主意:只能表现无能,宁可回回输棋给太宗,也不能让他借故发怒而杀人。

武则天款款来到了御苑,只见太宗皇帝表情悠闲,看不出有什么不愉快的事。他面前的棋子已摆好,桌边上还放着一杯酒,专等她来对弈。

武则天不慌不忙,向皇上请安后,问道:“圣上今天怎么有空,屈尊同臣妾下棋?”

太宗慢条斯理地说:“呵,没什么,郁闷无聊,随便消遣而已。”

武则天落座后,小心地拿起棋子同太宗对弈。但因两人都有心事,各怀鬼胎,所以都在毫无目的地挪动棋子。太宗的棋艺本来很好,可今天步步走错,还时不时用眼角瞟一下武则天。

武则天佯装不知,故意把棋步步走错,太宗举着棋子装作不解地说:“媚娘今天怎么了,回回都下不过朕?”

武则天谄媚地说:“圣上棋艺厉害,似有神力相助,臣妾抵挡不住。”

太宗把眼一瞪说:“不是实话,是你反常!”

武则天心中一惊,知道被太宗看出了破绽。于是,她便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柔声细语道:“正常、反常全凭圣上去说,反正心中无事不怕冷水冰,臣妾能怎么说呢?”

唐太宗一时也无言以对,继续对弈,以便伺机行事。

大概是幕布后面的刀斧手站得累了,发出轻微的兵器撞击声。武则天顿时意识到她的猜想和担心是对的。她用眼斜着瞅了瞅桌边的那杯酒,一定是备下的信号,更为明显的是,太宗腰间还佩带着一把宝剑。这种种迹象表明,太宗是下定杀她这个后宫小才人的决心了。

常言道,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既然没有生的希望了,也只有横下心来,听天由命。武则天想到这里,反而镇静许多,该下棋就下棋,就是死也要赢他太宗一盘棋,杀一杀不可一世的皇帝的威风。这也是一个薄命的小才人对至高无上的天子唯一能够下手或称之为反击的方法。

因太宗满腹心事,主意难拿,所以棋艺发挥不出来,而武则天则认真地下起棋来。不多一会儿,武则天喊了一声“将”!太宗输了。

人有善恶两性,有的善多而恶少,有的恶多而善少。当一种场合之中用善引发,必然更为善,用恶引发必然增强恶的念头。

此时的太宗皇帝被一个才人、一个小女子战败,直觉得太丢面子,一股恶气涌上心头。他望着武则天,竟敢“将”到皇帝的头上,这一“将”大为不吉,不是“将”了我李氏皇位,夺了我的大唐江山吗?他一咬牙,伸手端起酒杯往下摔去。武则天心中有数,看得真切,眼疾手快,双手往前接住了下落的杯子,然后轻轻放在桌子上,杯中的酒却洒落一地。“圣上既然要杀臣妾,何必要借他人之手,臣妾从来不怕死,现在就死在圣上的面前。”话音刚落,她就从正在发愣的太宗腰间“唰”的一声抽出宝剑,就要自刎。

这一举动倒吓坏了太宗皇帝,他连忙上前夺过宝剑,嘴里不停地说:“媚娘,媚娘,你这是怎么啦?”

到此时,太宗又可怜起这位娇小妩媚的小才人了。

太宗越是不让她自刎,她越是来劲,同太宗夺起剑来。她边夺边说:“何必这样遮遮掩掩,一个小小的才人死了,不过同圣上死一条狗差不多。臣妾一片忠心侍君,却落得如此下场,还活着干什么,不如死了干净!”

太宗见武才人果真性情刚烈,真想自刎,一时又感到尴尬难堪,死死地捏住剑柄说:“你胡说什么,朕几时要杀你?”

武则天听到此言,杏眼圆睁地望着太宗,鼻孔里“哼哼”冷笑两声,把剑递给太宗,弯腰抓起酒杯迅速往地上一摔,“当啷”一声响,顿时跳出四个持刀大汉。武则天厉声说道:“砍吧!砍死我这个要夺大唐江山的武氏女王吧!”

四个大汉见此情景反而蒙住了,太宗慌忙斥责道:“都下去,不许动手!”唐太宗在武则天突如其来而又处处主动的一些举动面前,原先的想法被全部打乱,卖个人情斥退了刀斧手。

四个大汉莫名其妙地退出去后,太宗不得不尴尬地把事情挑明。他向武则天赔笑道:“朕一时误听谗言,做了件不妥当的事,媚娘千万不要生气。”

武则天听了,翻着白眼问道:“臣妾只问陛下一句,还杀不杀啦?”

太宗连忙摆手道:“不杀了,不杀了。”

武则天又步步紧逼:“圣上是只今天不杀,还是永远不杀了?”

太宗步步后退地说道:“只要朕在,永远不杀你!”

武则天跪下叩头说道:“谢圣上的永远不杀之恩。”

太宗上前双手将她扶起道:“不是媚娘机智过人,今天真的险些送命,朕也险些办错一件事。”

武则天转怒为笑,顺势向太宗怀中一倒说:“只可惜君无戏言,圣上已经亲口许下永远不杀臣妾的诺言,再后悔也晚了。”这天夜里,唐太宗好像为了抹平武照心中的伤痕,临幸了福绥宫。两人彻夜云雨翻腾,前嫌尽释,和好如初。

从此以后,朝野或民间关于《秘记》的预言渐渐降温。人们再也不关心这件与己无关的无聊传言了。

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上,似乎又风平浪静了。

太子废立

按照武则天的打算,太宗偌大年纪了,没有必要打他的主意。于是,她的第一步棋就是要紧紧抓住太子。可是太子现在已经被废,太子之位还空缺着,自己能不能像趋炎附势的朝臣那样,提前物色个对象,以便经常接近他,逐步朝着完全驾驭他的目标前进,最后取而代之呢?

在中国历史上,大唐帝国是有名的盛世,不但物阜民丰,疆域辽阔,而且国祚长,名君多。作为打天下、奠基业的李渊高祖皇帝,自然是劳苦功高。作为在玄武门事变中登上皇位,在治国上创立了有名的“贞观之治”的太宗皇帝更有雄才大略。这样一个历经三百余年,涌现十几位皇帝的大朝代,按历史规律讲,前几代皇帝都应十分有为,可是事与愿违,两代以后却偏偏出了一位懦弱无能、常年患病、眼目难睁、头晕心懒的高宗皇帝,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奇怪。他的被立太子、他的继太宗而即位,有没有旁助,有没有其他原因?这个谜值得一解。

那是李世民登基不久,立了八岁的嫡长子中山王承乾为皇太子。承乾是皇后长孙氏所生,因生于承乾殿,故得此名。但是唐太宗并没有料到,这个承乾竟成了第二个已故的太子建成,步了他伯父的后尘,第一个站出来争夺唐王朝第三代皇位。

贞观四年(630年)七月,太子承乾十二岁,唐太宗李世民为培养太子的才干,加强了对他的教育,并任命李纲为太子少师,任命御史大夫萧瑀为太子少傅。

李纲年纪老迈,腿脚有毛病,但他是个难得的文豪大儒,肚子里装满学问,对太子少师之职十分胜任。因此,太宗恩惠有加,特意赐给他一乘轿子,允许他乘轿进宫。他每次来到东宫门前下轿,太子都是跪着拜迎。

为了让太子学习治国安邦的道理,专门开设了很多课目。譬如如何处理政务,如何处理案件,如何批阅奏章,如何体恤民众,如何治理边陲等。除李纲、萧瑀外,有时候房玄龄在繁忙的政务中也抽出时间来侍坐指导。

一晃就是一年。贞观五年(631年)六月,少师李纲去世,由左庶子于志宁和右庶子李百药替代李纲的职务。但这时的太子承乾,已是难以教育的少年了,常常不听老师教导,平日穷奢极欲,贪图享乐,似一块朽木难以雕也。李百药作为太子少师,十分失望,尤其对太子性情与品质的表里不一更是痛心疾首。两年后,他便在无奈和叹息中辞去少师一职。

贞观七年(633年),太宗只得重新物色良师,任命中书侍郎杜正伦为右庶子,与左庶子于志宁共同辅佐太子。太宗嘱托二人说:“朕年少时,尚在民间,所以深知民间疾苦与真伪,经历过许多时事的磨难与锻炼。尽管如此,登基以来,在处理繁杂的公务时,仍不免出现差错。何况太子生在深宫,长在福中,从未耳闻目睹过百姓疾苦,世事艰辛,难免会放荡不羁,不谙世事,望二位尽力教导,使他成才。”

由于有太宗的重托,对太子的贪玩懒惰、不爱学习,于志宁等人多次直谏,太宗对此十分高兴。为了鼓励这种对太子的严厉教育方式,太宗专门赐给他们金银布帛,以示奖励。

有很长一段时间,太子承乾患了严重的脚痛病不能上朝,终日蛰居东宫。由于太宗监督不到,师傅又不能天天训诫,太子缺少约束,交上了一群狐朋狗友,就更加为所欲为,放纵自己了。

于志宁和杜正伦常常直谏、规劝,但不管如何苦口婆心,也感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