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09 02:59:30

点击下载

作者:(美)特奥•康普诺利(著),阳曦(译)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试读:

前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和大脑超载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大脑如何工作、弄清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力生产力已迫在眉睫。令人诧异的是,大部分脑力劳动者对大脑的运作方式几乎一无所知,尽管出色的大脑是他们最重要的生产工具。

首先,我们必须看清这场信息技术革命的本质:它绝不意味着超级计算机会彻底取代人脑。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喜欢举例说,IBM那台名叫“沃森”的电脑在电视节目《危险边缘》中胜过了人类选手;或者更早的例子,IBM的超级电脑“深蓝”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然而事实上,宣扬这些观点的人无知得可怕:他们既不懂计算机,也不懂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和出色之处。

玩上一小会儿以后,哪怕是只有六岁的孩子,他对国际象棋的理解和领悟都能超过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这是因为只有人类的大脑才能完成“理解”“领悟”这类工作。著名科学家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说过,如果有一天,电脑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能说“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然后自发创造性地利用隐喻来做出解释,到那时候,电脑才算是和独特的人脑有了那么一丁点的相近之处。

这场信息技术革命真正的核心在于,我们能够将现代技术与人类大脑的独特能力相结合,进行深度的思考,从而得到更多的知识与领悟,到达此前无法企及、甚至根本无从想象的高度。

顺便说一下,卡斯帕罗夫很清楚这一点,他还参与过一个象棋实验,参赛选手可以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下棋。Playchess.com网站跟进了这个想法,2005年,他们组织了一次大型锦标赛。比赛中发现,若是给中等水平的象棋选手配上中等水平的电脑,只要运用得当,这样的组合足以击败超级电脑和象棋大师。

今天,我们手机的计算能力已经和1997年击败卡斯帕罗夫那台超级电脑差不多了,然而人脑与计算机的合作,这场革命才刚刚拉开帷幕。

因此,我写下这本书,献给那些希望更了解自己大脑的人,那些想要打破束缚大脑的无形锁链、提高自身智力生产力的人。如果你是一位脑力劳动者,如果你想释放大脑与ICT工具(信息通信技术的简称)的最佳潜能,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我解释了大脑的工作机制。对大部分人来说,单单是这些新鲜劲爆的信息就能带来不少启发,足以让他们提高自身的智力生产力,发现新的工作方式。

在第二部分,我解释了一旦忽视大脑的优势和劣势,就会给自己的大脑套上无形的锁链。大脑的锁链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我曾指导、培训过许多专业人士,根据过往的经验,这些观点将启发你找到更好的用脑方式。

在第三部分,我提出了解开大脑锁链的方案——慢思考,其中包括一些具体的小窍门、小游戏和小实验。这些解决方案有针对个人层面的,也有针对公司和团体层面的。3分钟速测:你是否需要本书

开始阅读本书之前,我们先测试一下你是否真的需要它,只需要回答8个简单的问题就好。要是结果表明你并不需要这本书,那就不要浪费时间了,你可以把它送给某个真正需要的人。

当然,你可能只是想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希望借此提升自己的智力生产力,或者你就是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是这样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请跳过下面这些问题,直接开始阅读第一部分。

如果你并不确定,或者给出否定的回答,那么请先阅读下面的描述,看看是否符合你的情况(以下描述中的“在线”包括网络、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等等)。(1)在工作中,我常常同时处理至少五个任务。我不断地来回切换,通常不会一次性完成某个任务(比如说你正在写一份备忘录,然后中途接了个电话,再回几封电子邮件,这时候你又接到了老板或同事派来的更紧急的任务,处理完毕后再回最后一封邮件,最后再接着写备忘录,诸如此类)。□是□否(2)我在做其他事情之前总是先检查电子邮件。□是□否(3)我在线的时候,如果有人找我,我通常会先说“稍等几分钟”。□是□否(4)我上厕所的时候也保持在线。□是□否(5)我的睡眠时间通常少于7小时。□是□否(6)我常常处于持续的(低)压力或紧张状态中。□是□否(7)在我工作的时候,连续45分钟不受打扰(没有电话,没有电子邮件,也没有短信)的情况一周最多出现两次。□是□否(8)就算没有外界干扰,我也很难集中精力持续半个小时阅读一本书,或者一份很重要但很长的报告。□是□否|提示|

如果你的答案全是“否”:你并不急需这本书,不过从书中你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大脑的有趣知识。

你回答“是”的问题只有“每天睡眠少于7小时”:请直接跳到第10章和第14章,了解睡眠如何影响智力生产力和创造力。

你回答“是”的次数越多,阅读本书对你来说就越紧急、越重要。PART 1神奇大脑一个简单而迷人的科学真相

我的客户里有一家从事工业维护的公司,在他们的业务中,搭建脚手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些脚手架高达数十米,搭建者和使用者都必须达到足够高的安全标准。

他们刚开始在亚洲开展业务时,根本无法找到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搭建工。后来他们听说在尼泊尔有一些村庄,那里的村民完全不怕高,于是他们带着搭建脚手架的材料赶了过去。得到村里长者的许可后,他们邀请年轻的村民来到广场上。他们并没有多做解释,而是直接让两位熟练的搭建工搭起了一个简单的矩形框,然后再邀请围观的村民做同样的事情。有些年轻人立刻掌握了窍门,以一流的空间感和惊人的敏捷成功搭建出了同样的结构。公司立即雇用了他们,并将他们送去专门的搭建学校接受训练,最终这些年轻人成为了出色的脚手架搭建工。这群人还拥有一个有趣的特质:全部都是文盲,既不会阅读,也不会书写。

在一次主题演讲中,我分享了这个故事,并在300位经理人中做了调查,题目就是:“你觉得这些文盲搭建工算是脑力劳动者吗?”其中25%的经理人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而且,离一线职位越远的经理人,越倾向于认为搭建工不是脑力劳动者。然后我给他们看了一张图,图上是那些工人搭建的巨大脚手架,然后又问了一遍原来的问题。这次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了。他们一致认为,要安全搭建这样的脚手架,不光需要一双训练有素的手,还需要灵活运转的头脑。

在当今世界,纯粹的“无脑”劳动正在消失。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脑力劳动者,我们的成功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质量。

几年前,我曾为一些专业人士做过一对一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担心,因为他们对人类大脑的运作原理所知甚少,伟大的信息技术在他们手里却变成了降低智力生产力的渊薮。后来,我发现有大量的研究数据支持我的观点,于是我更加忧虑。这促使我花了五年时间,查阅了六百多篇研究文献,最终写成了本书。第1章 关于大脑的惊人真相

如果你想发挥大脑的最佳潜能,你应该了解它的基本工作机制,然后你才会知道,该如何妥善利用你的大脑,达到理想的智力生产力水平。1600亿个细胞与万亿条连接

人类大脑是已知宇宙里最复杂的物体。把整个万维网所有的服务器、网络接入点、主干网、路由器、调制解调器、交换机、桥接器、开关和连在网上的每一台电脑加起来,与单个的人类大脑相比,都还显得十分简单和原始。

我们的大脑里有800亿个神经元,分为大约10000种不同的类型。每个神经元都能像一台小型计算机或微处理器一样处理电信号。与此同时,每个神经元还是一座小小的化工厂,随时向其他细胞发送化学信号——这些化学物质被称为神经递质,它们负责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神经元之间彼此影响,同时还影响着其他细胞之间的连接。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和其他物质一起带给我们兴奋的感觉。还有一些神经递质类似鸦片,能够止痛、带来满足感。稍后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这些东西,以便更好地理解为什么离线如此困难,为什么那么多人对网络上瘾。

我们的大脑里还有约800亿个神经胶质细胞。直到最近,科学家们仍然认为神经胶质细胞在大脑里的作用仅仅是提供结构支撑、辅助新陈代谢、隔绝外界物质、提供发育基质。我们体内的大部分细胞都会定期更新,但神经元却不会更新,它们必须靠神经胶质细胞提供的营养来保持形状、维持功能。现在,学者们开始发现,这些神经胶质细胞也参与了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因为它们会影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而且我们在介绍睡眠的章节(10章、14章)中还会了解到,这些神经胶质细胞还负责管理身体产生的废物。考虑到大脑里的细胞在一刻不停地制造、释放化学物,你很容易想到管理废物是多么重要的一项工作。

因此,大脑里帮助我们处理数据的细胞总数共有约1600亿个,这个数字是2012年全球网民人数的48倍,也相当于整个银河系恒星数量的1/2。

在这1600亿个细胞中,神经元的作用相对更重要一些,而每个神经元与其他1000~200000个神经元彼此相连,这意味着大脑里共有超过10万亿条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的连接(如果你很难想象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大,那么它相当于1~10×1,000,000,000,000或是1~10,000,000×1,000,000)。单个人类大脑就像是一整台超超超超级计算机,或者由数十亿台微型计算机层层叠叠连接形成的巨大网络,其中每一个细胞的功能都相当于一个小型网络。要存储新的信息和技能,我们不一定需要新的细胞,只要建立新的连接就好。在我们安然入睡的时候,形成新连接、取消旧连接、重新建立连接的活动仍在一刻不停地进行。

直到最近,人们依然认为这些连接多少有点像电线,它们能够以极快的速度(每小时1.2英里到每小时250英里)传输电流,但只能被动地从一个细胞通往另一个。但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大脑里的这些“电线”并不是被动的死物,它们会影响信息的流动,能够逆向传递信息,甚至它们自己就能完成很多处理信息的工作,大脑的计算能力也因此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的等级,简直让没见惯大数字的人看得头晕目眩。这套出色的网络就是我们的大脑!

大脑里的1600亿个细胞活跃地协同工作,同时处理成千上万个任务,这一切都在我们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完成,而且这套庞杂的网络也没有统筹全局的“司令官”。如果非要说哪个器官承担着重要的中枢控制任务,那可能是我们的生物钟,它负责协调这数以万亿计的互动。IT专家常常提起“分布式计算”的概念,大脑就是这一理念最完美的实践,它的精妙与复杂程度大大超过了我们最先进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包括万维网。

大脑的另一项优秀特质是它有惊人的容错率。我们或许会因为衰老或意外失去大量的脑细胞,但整套系统的功能却有可能完全不受影响,这是因为大脑一直在为自己编程和更新,它一刻不停地建立新的连接或修正旧的连接,大脑拥有强大的自我纠正和修复能力,尤其是在我们进入睡眠状态以后。这样的修正和恢复不仅仅存在于细胞和细胞群层面,大脑的某个部分甚至可以完全接管另一个毫不相关的部分的功能。对计算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依然遥不可及,一个出错的晶体管就足以毁掉一整块芯片。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大脑的可塑性,请阅读诺曼·道奇(Norman Dodqe)的有趣著作《自我改变的大脑》(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简而言之,大脑是你最重要的工具,也是目前人类能想象到的最出色的计算机。

层层递进的网络

现代神经成像技术(经常被称为“扫描技术”)让研究者得以直接观察活人的脑部活动,在此之前,科学家一直以为大脑就像一台机器,所以他们一直在寻找大脑中每一个具体部位对应哪种特殊的功能。比如说,175年前皮埃尔·保罗·布洛卡发现,失语症患者难以理解字词,也很难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他们的大脑外层某个特定区域有损伤。

MRI(磁共振成像)和更先进的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发明以后,我们能够实时观察脑细胞的活动,无需放射性照射,也不用进行穿刺。这些图像清晰地表明,大脑并不是像机器一样由一个个独立的部件组成,而是一套层层叠叠的复杂网络,这套了不起的脑部网络拥有和互联网相似的特征——它没有中枢决策器官。不过我稍后会解释,这套网络里有一些等级较高的子网,它们彼此相连、互相影响。以前我们以为大脑里的某些区域能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现在却发现这些“区域”实际上是网络中的节点和重要中继站。大脑里满是这样彼此连接的网络。很快我们还将看到,MRI等现代技术正在情绪研究领域掀起一场革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套网络的工作机制也类似互联网,它的连接通往四面八方,但(目前就我们所知)这些连接之间却没有明晰的逻辑关系,更像是按照一种我们尚无法理解的错综复杂的方式彼此关联(这方面的更多讨论请见后文存储脑相关章节)。我们脑子里的这套复杂网络还拥有类似万维网的优势:如果某个连接损坏了,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来获得它原本指向的信息。

大脑网络和网络中的连接在不断地变化发展,有趣的是,脑细胞本身却不会改变。在一个颇有创意的研究项目中,乔纳斯·弗瑞森测量了人体不同细胞的放射性水平,这些细胞之所以产生放射性,是因为它们吸收了户外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元素。随着时间推移,不稳定的放射性元素会逐渐衰减。通过这种方法,乔纳斯测量了不同身体细胞的年龄和更新速度,结果发现,我们身体里的所有细胞都会定期更新,除了子宫里的卵细胞和大脑里的神经元以外。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说,大脑里负责长期记忆的区域就会不断更新。新细胞的产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却不会彻底停止。这片区域每天生成大约700个新的细胞和数千条新的连接。这个数字不算小,但不足以替换那些被抛弃的冗余细胞。因此,大脑网络一直在以稳定的速度萎缩,但由于大脑拥有出色的容错能力,这样的损失还不至于造成什么麻烦。

连接全身每一个细胞的“身体脑”

还有一个更惊人的事实:大脑能够与身体里的50万亿~100万亿个细胞进行直接的双向通信,这些细胞组成了我们的“身体脑”。身体脑系统非常繁忙,它负责维持身体的运转,依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而且这一切都是在你无意识的“自动导航”状态下完成的。你不需要时时刻刻想着维持心脏跳动、保持血液循环、努力消化食物或是过滤尿液这一类的事情,在我们毫无知觉的情况下,身体脑兢兢业业地完成了这部分工作。它能够同时执行成千上万个任务,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IT专家或许会把这看作非常精妙的分布式计算系统。这意味着我们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台小小的计算机,它对外造成影响,同时又受到其他数万亿台“计算机”的影响。这些细胞通力合作,并行处理数十亿个常规流程,在这套庞杂的网络里,它们互相指引,以惊人的速度努力工作、共同决策。从身体脑延伸出来的分支遍布全身,指引所有细胞的工作和繁殖,它们甚至能影响细胞的基因。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体内的细胞也会向身体脑做出反馈,从而实现快速高效的调整。所有这些活动都由你体内的生物钟进行协调,在介绍睡眠的章节中,我们还将进一步讨论这方面的细节。

身体脑通过三套系统影响全身所有细胞:

•反应极其迅速的神经系统。信息通过电流和化学物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比如说,一旦遇到危险,你的身体在几分之一秒内就会做好“战或逃”的准备。

•反应较慢的内分泌系统。这套系统通过血液中的激素传递信息。

•免疫系统。这是一套精妙的防御系统,它会发布信息,协调反应,让我们得以对抗侵略者(例如病菌)和叛徒(例如癌细胞)。

这三套系统的关系十分紧密。它们都与下丘脑相连,这是大脑的中枢控制台,负责汇总所有的信息流,既包括“自动导航”类任务所需的无意识信息,又包括有意识的观察、情绪、意象和想法。这样的信息汇总渠道带来快速的协调和反应,比如说,压力会激发诸多连锁反应,让我们以极快的速度做出了不起的成绩(更多讨论请参见第9章“3号锁链:低水平压力”)。

关于大脑的故事还有更复杂、更有趣的分支:我们体内循环的化学物质也会影响上述三个系统。很多信使分子会充当激素递质、神经递质或免疫递质的角色。此前我们认为某些激素只能由大脑分泌产生,但后来我们发现,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细胞也能制造这些激素。如果你的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它会影响大脑,甚至影响我们的思考脑。而要是大脑受到刺激,它也会影响免疫系统!

负责协调三套系统的中控台还与情绪系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影响着一些基本的情绪,例如焦虑等,并通过这些情绪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大脑与免疫系统的通信非常密切,我们的情绪甚至能够直接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

此外,很多信使分子对我们的身体有多重影响。比如说,人们很早就知道,催产素能够增加孕妇宫缩的强度,但直到最近我们才发现,这种激素还能促使我们产生信任、依赖和关心之类的情绪。大脑在压力环境中会产生内啡肽,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与人工合成的吗啡非常相似,它能够提升我们对疼痛的忍耐力,同时让我们感到兴奋。对于那些在荒原上挣扎求生的人类先祖来说,这都是非常有用的能力。

大脑的复杂结构是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神经系统并不是一开始就被“设计”成今天的样子,而是从一个特化的细胞开始,在数亿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化成了这样。5亿多年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拥有对称神经系统和神经节(这个节点可以看作最原始的大脑雏形)的虫子。经过反反复复随机的遗传突变,能够增加生存率或繁殖能力的突变被保留下来,变成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成为下一步奇妙演化的起点。从另一方面来说,就算某个结构或某种功能在新的环境中已经失去了原来的作用,演化过程也很少会抛弃它,于是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复杂的神经系统中含有大量无用的冗余结构。我们在多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也因此变得异常困难,但同时也充满趣味和挑战。

每个人的大脑都彼此相连

最奇妙的地方在于,我们的大脑不光连接着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而且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还通过知觉与其他人的大脑直接相连——我知道,这听起来相当惊人,简直就像胡说八道的现代迷信,但真相的确如此。如果你看到别人的手移动,尤其是这只手正在做某件你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说取了一块饼干,那么你的大脑里负责控制移动手的细胞也会被激发,就像你的手真的动了一样,哪怕实际上你的手依然放在原地。如果你观察到别人表现出某种情绪,在你感受到共情带来的情绪之前,你脑子里对应的细胞也会被激发。我们脑子里的这类细胞被称为“镜像细胞”或“镜像神经元”。

所有这些关于大脑复杂网络的研究和观点开辟了脑科学的新领域——连接组学,在这个领域中,学者们试图绘制出大脑中所有的连接图谱。正如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图谱,投身于连接组学的学者们也希望通过人类连接组计划(HCP)绘制出完整的大脑连接图谱。

目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启动了庞大繁杂的BRAIN(通过创新神经技术研究脑科学)计划,目标是绘制出人类大脑中每一个神经元活动的完整图谱,这个计划通常又被称作“大脑活动图谱计划”。考虑到大脑的复杂结构和丰富层次,这个任务无疑比载人登月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还要困难千万倍,我们理应赞赏他们的勇敢举动。第2章 果壳里的三种脑

过去二十年来,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在理想情况下,这三种脑配合无间,帮助你达到最佳的智力表现,但某些时候,它们又会互相竞争。慢而成熟的思考脑

我们的脑子在一刻不停地思考,随时随地都在“自言自语”,它们“交谈”的内容包括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周围的环境、要达成的目标和我们自身的状况。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Cogito ergo sum,意思是“我思,故我在”。但反过来说,这句话也是成立的:我在,故我思。Sum ergo cogito!正如我在自己的作品《压力:亦敌亦友》(Stress:Friend and Foe)中提到的,这种头脑内部的喋喋不休甚至会深刻影响我们的情感、行为和身体。

而所有的思考过程都由我们的思考脑完成。

人类思考脑最重要的特质在于,我们可以想一些并不在眼前,甚至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所以我们不光能思考正在发生的事情,还能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能够思考、幻想、虚构故事,这套脑系统负责有意识的思考、逻辑、分析、综合考量、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做出预判、回顾过去以及深度思考。

思考脑运转的速度很慢,它需要你持续地投入注意力,保持专注,所以它会消耗大量能量,而且很容易疲劳。考虑到本书希望达到的目的,我必须在此强调:思考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所以它的工作机制有点儿类似串行处理器。

思考脑能够考虑长期远景、制定远期目标并提前做出预判,这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其他任何动物都无法做到。因此,心理学家有时候也会将它叫作“结果导向脑”,相对于“刺激导向”的反射脑。

快而原始的反射脑

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反射脑是三套脑系统里最古老的一个,它的速度很快,处理问题完全是自发、无意识的。本书力求易读易记,所以我将这套系统称为反射脑,因为它的速度就像反射一样快。在心理学研究中,人们常常把它叫作“刺激驱动系统”,它有点儿像拍立得——“咔嚓”一声,照片立即出来了——因为这套系统做出判断的方式非常极端,它只管此时此刻,其他什么都不问。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他的精彩著作《思考,快与慢》中将这种思维方式描述为“眼见即为事实”,而我更偏爱这个形容:感受即为事实。因为对我们的反射脑来说,它做出判断的依据不光是你此时此刻看见的东西,还包括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平衡感、温度、疼痛、加速度和身体感知等构成的整体的感官世界。因此,我们的反射脑完全是被动的,无法进行预判,也无法思考眼下的情况。

这套脑系统能够同时处理多个输入信号,它消耗的能量不多,而且快得像闪电一样,因为它在工作时会抄很多捷径,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原始的反射脑拥有比思考脑更快的反应速度,这是由遗传决定的。数百万年前的大草原上时刻上演着生与死的争斗,我们的人类祖先正是借助这样的巨大优势得以繁衍。不过到了21世纪的丛林里,反射脑闪电般的速度反而成了某种负累,因为这样的速度需要付出代价:我们必须经常性地停下来,给思考脑一个机会,让它去检验反射脑做出的快速决断,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反射脑一定会犯下很多荒谬的错误。

情感网络也属于反射脑的一部分。情绪也会大规模地抄捷径,这在很多情况下非常有用,所以事实上,管理者和其他专业人士应该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些情绪并加以利用,而不是刻意地忽视它们。

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

每天我们的大脑都要吸收数十亿字节的信息,要是任由这些信息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那么大脑永远都不会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所以我们必须将信息进行分类和存储,以备后用。这项工作由存储脑来完成,它就像一个庞大的团队,由数百万个关系紧密的图书馆员、档案员和编目员组成,这个团队只服务于一位客户——你!或者更准确地说,你的思考脑。数十亿字节的信息通过全身各种感官涌入我们的大脑,再加上思考脑产生的各种想法,所有这些东西都需要由存储脑进行判断,哪些应该舍弃,哪些应该存入长期记忆。存储脑保存信息的方式以联想为主,但具体机制我们仍不得而知。

近期的研究似乎已经表明,年长的人需要更多的时间从大脑的“档案室”里检索信息,这可能是因为与年轻人相比,长者的数据库更加庞大。因此,检索时间变长是正常的,可通过数学模式预测。而在此前,人们普遍认为长者检索时间变长是因为记忆力衰退。

通过现代的功能性大脑扫描技术我们发现,思考脑和存储脑保持着平衡:其中一个激活的时候,另一个就进入休息状态,反之亦然。后面我们还将看到,工作记忆就像是大脑里的中央微处理器,思考脑和存储脑会争夺工作记忆的时间和空间。存储脑一直处于激活状态,随时保持警觉,有时候这种状态被叫作“默认模式”。它永不休息,除非思考脑占据了大脑的所有处理能力。而等到思考脑进入惯常的休息和睡眠状态,存储脑就会抓紧机会,占据每一分空闲的处理能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大脑放空,没有任何特定任务需要处理的时候,存储脑才会进入最活跃的状态,所以研究者有时候会说它处理的是“消极任务”,以区别于处理“积极任务”的思考脑。思考脑是存储脑的唯一客户,如果客户出门了、睡着了或是休息去了,哪怕这段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存储脑也会火力全开,彻底激活。第3章 思考脑:不能一心二用

思考脑是本书的主角之一,也是我们的大脑里最富特色的部分。人类是唯一拥有真正思考能力的生物,会思考的大脑是我们身份的标志,也是我们的骄傲。

反射脑能通过经验学到新的东西,并基于眼下的实时情境做出即时判断;而思考脑可以想象不在眼前的东西,凭空推想我们不曾经历的事情,甚至能想象(目前)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

在演化的历程中,思考脑出现的时间比反射脑要晚得多。如果我们将图画的出现和工具的快速发展视为思考脑诞生的标志,那么可能直到50000年前,现代智人才拥有了发育完善的思考脑。如果我们将工具的出现看作思考脑的萌芽,那么最原始的思考脑大约出现在200万年前。与之相对,反射脑存在的历史已经超过了5亿年。

思考脑是人类独有的。除了我们以外,只有少数几种动物能以非常原始的方式进行思考。在这方面表现最出色的是黑猩猩,它们能辨认约250个符号,并以很简单的方式使用这些符号。惊人真相:思考脑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在现代世界里,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不光是在工作中,生活中也同样如此。大部分专业人士认为,要处理不断涌入的海量信息,你必须学会多任务并行。社会环境又进一步刺激了这种趋势,你发现好像所有人都已经看了老板发来的最新备忘录,读了CEO最近的一份战略文档,浏览了YouTube的最新热点、脸书上无关紧要的最新信息和推特上风马牛不相及的最新推文。你的桌面上同时开着许多个程序,成千上万的人随时随地紧盯智能手机屏幕,哪怕他们正在开车,这样的景象是多任务并行无处不在的具象化诠释。为了跟上别人的脚步,我们迫使自己的大脑长期保持高速运转,这让思考脑疲惫不堪。

多任务并行的概念来自计算机领域。计算机的处理器(所谓的串行处理器)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任务,但是它切换任务的速度非常快,所以看起来就像是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一样。但事实上,它只是不断地在任务之间切换,将一些信息放入临时缓存,释放空间。缓存就像一块黑板,它的存储能力有限,一旦满了,你就得擦掉板子上的东西,为新的想法腾出空间。这个类比可以很好地说明我们在处理多任务时大脑的状态。

讨论人类多任务并行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同步处理多任务”,这意味着你试图在同一时间做两件事情;第二种是“串行处理多任务”,这意味着你把多个任务切割成不同的部分,每次完成一部分。

但你的思考脑不会区分这两种类型,因为对它来说,这两种方式同样意味着在任务之间不断切换。

有时候我们还会把另一种情况称为多任务并行:挨个处理多个不同的任务,例如接线员和行政助理的工作。我没有将这种情况纳入讨论,因为这些任务大部分时间短、定义明确,可以一口气完成,更像是迅速、持续地完成很多单个的小任务。这样的工作应该归类为单任务型,其中大部分工作内容可以形成套路,交给反射脑来完成。不过,如果这样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思考,而当事人在多个未完成的任务之间来回切换或者试图同时处理多个任务,那么它又落入了前面的两个类别中。(1)同步处理多任务

反射脑可以做到同步处理多任务。我们的“身体脑”也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工作,它同时处理的任务不是三个五个,而是成千上万个。但是,我们的思考脑就是无法做到这一点。毋庸置疑。瓶颈在于我们有意识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有意识的注意力意味着我们能够处理期待的、相关的刺激,同时排除不想要的、无关的刺激。在同一时间内,思考脑无法有意识地专注于多个想法,就连两个都不行,除非这两个任务都非常简单,只需要占用大脑一个半球的注意力,比如说,辨认某个词语里的字母。正常情况下,大脑两个半球中掌管注意力的区域会彼此配合,形成完整的注意力,但如果面对非常简单的任务,例如辨认字母,这两个半球可以分头工作。

要证明思考脑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复杂的研究方法,但是,简单的试验也足以证明。请看看这张著名的图片,你既能从图中看到一个老太太,也能看到一个年轻女子。一旦你发现了这两个形象,请尝试有意识地同时看到二者。你会发现自己做不到。如果你非常努力,结果怎样?你会在两个形象之间快速切换。在我们“试图”多任务并行的时候,大脑也正是这样做的:你可能觉得自己正在同时做好几件事,但事实上,你的大脑只是在多个任务之间不停地切换,这样的切换将带来严重的效率问题。

想象一下你正在晚餐桌上,试图同时听清两个人说话,或者你正在一边打电话,一边听邻居说话。要是你觉得你可以同时照顾这两件事,那么你真是大错特错。实际上,当你将注意力放在电话上的时候,你根本没有在听邻居说话,反之亦然。

我认为,这种三心二意的情况比“零和游戏”更糟糕,因为它还不如专心致志地听一个人说话,完全忽略另一个人。你每切换一次,损失就更大,注意力切换本身需要时间,而一部分信息就流失在这样的缝隙里。此外,我们心不在焉的时候得到的信息并不会存入记忆,而且这样的切换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下面的案例展示了研究者如何将这个零和游戏具象化。受试者躺在一台脑部扫描仪里,当他在屏幕上看见某个特定字母,或是在耳机里听到这个字母,就发出一次信号。图像和声音同时展示。为了提高实验对注意力的要求,该字母每次在屏幕上出现的时候,都夹杂在其他四个字母中间;而耳机里的声音由不同的人来朗读。脑部扫描的结果清晰地表明,受试者的视觉和听觉在大脑内部争夺注意力,而且结果很大程度上是个零和游戏:当注意力切换到声音上的时候,投向视觉输入的注意力就减少了,反之亦然。

对思考脑来说,唯一可行的多任务并行是在特定任务上与反射脑配合,将某些常规性任务交给反射脑自动处理,而思考脑则专注于有意识的思考。

总而言之,我们的思考脑工作方式就像串行微处理器,而大脑其他部分的工作机制更类似出色的分布式并行处理器。思考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个想法及其环境。所以,我们以为自己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时候,实际上只是不断地在任务之间切换。(2)串行处理多任务

思考脑难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这意味着它也无法以串行方式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也就是把多个任务分别切分为不同的小块,然后快速地在小块之间切换,但不必一次性完成任何一个任务。这种方式有时候被称为“任务切换”“任务开关”或“跳跃式任务”。虽然“跳跃式任务”的说法最为形象,但我还是更爱说“任务切换”,因为问题的关键正是切换。我们的思考脑可以做到这一点,但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有的杂耍艺人可以同时抛接20个球,但无论技术多么高超的艺人也无法单手抛接3个以上的球。你的大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任务,强行要求它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就像是企图用一只手抛接很多个球。你的手永远只能抓住一个球,这时候其他球都在空中,有的球是无关紧要的塑料球,但有的球却是珍贵的水晶球。我们将一些重要或危险的工作比喻为水晶球,例如照顾孩子。当你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时候,某些球将不可避免地掉到地上。如果掉下来的球是最珍贵的那个,千万不要惊讶,比如说,你可能把婴儿遗忘在车子的后座上。

现代的脑扫描仪让你能够清晰地看到大脑的实时图像,借着这种技术,此前研究者一直猜测的事情得到了证实。当我们处理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时,大脑的左右额叶会彼此配合;当我们同时处理两个简单任务时,左右额叶会在一定程度上分头工作;而当我们开始加入第三个任务时,前两个任务中有一个就会从脑扫描仪上消失。如果你正在写一份报告,或许你可以顺便处理第二个任务而不至于打断思路,例如检查一封电子邮件。但如果这封电子邮件要求你做出一个决定,或者写了某些需要思考一下的东西,那么这实际上是引入了第三个任务,你的大脑会不堪重负,犯下愚蠢的错误。

综上所述,你能够轻松地得出结论,两种类型的多任务并行拥有同样的基本机制:任务切换。如果你试图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例如在开会的时候写邮件,那你实际上是在两个任务之间不断地来回切换,专注于任务A的时候,你必然会损失任务B的信息,因为思考脑无法同时做两件事。而如果你试图串行处理多个任务,那实际上你一直在多个任务之间来回切换。

由于不断切换,你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任务

你或许会想:“那又怎样?不管我是一次性完成整个任务还是零敲碎打,最后花费的时间总是相同的,这完全是个数学问题。”请看这张图,图中我比较了单任务和任务切换的不同情况。一瞥之下,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是对的,但事实上,你完全错了。你的大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及其环境,但你却试图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最终每个任务花费的时间远多于单任务的情况。

想象一下,你手上有三个任务,每个需要30分钟来完成。如果你一件一件地处理,那么总任务时间是90分钟。假设你在三个任务之间不停切换,正如图中所示,从数学上说,三个任务加起来花费的时间依然是90分钟,但现在每个任务各花费了70分钟,因为它总是受到其他任务的干扰。你可能会觉得“那又怎样”,因为完成三个任务的总时间并没有变。然而单个任务所需的时间变长,如果你的工作是整个任务链条中的一个环节,问题就来了:别人需要你输出的成果才能动手干活,所以你拖慢了别人的进度。

因此,假设你接到大项目中的一个任务,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任务只需要30个小时就能完成。如果你同时处理多个任务,那么你的伙伴必须等上70个小时。这种情况在结构性的组织中十分常见,别人必须拿到你输出的结果,才能开展自己的工作。由于你延迟了,他们只好先执行另一个任务,最终项目链条中的所有人都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导致时间管理失控;如果制定截止时间时并未考虑串行处理多任务带来的干扰和时间损失,那么你们永远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想象一下,你来到超市收银台,发现开放的结账通道共有三个。

第一条通道里站着一个人,他的推车里有40件物品。

第二条通道里有四个人,每个人各有10件物品。

第三条通道里有四个人,每个人各有5件物品,但每个人都在大叫大嚷,说自己很急。这条通道上的收银员只有一台收银机,但她试图同时满足四位顾客的要求,所以她开始并行处理多个任务,她是这样做的:

•首先扫描1号顾客的2件货物,

•然后扫描2号顾客的3件货物,

•1号顾客的3件货物,

•3号顾客的5件货物,

•2号顾客的1件货物,

•4号顾客的2件货物,

•再扫描2号顾客的1件货物,诸如此类……

你会选择哪条通道?哪个收银台花费的时间最长,哪个最短?不过当然,还有比拖延时间更重要的问题:哪个收银员犯错的概率最大,哪个最小?哪个收银员很快就会筋疲力尽?

显然,3号收银员和她的顾客都面临大麻烦。你看,当你选择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时候,后果正是这样。日复一日,你迫使你的大脑以3号收银员的方式工作,因此造成的后果超乎你的想象!

所以,如果有人要求你去做某件事,你应该思考一下这件事需要花费你多少时间,然后订下规则:永远不要直接把任务放进“待办”列表,而应该立即检查日志,找出什么时候有时间,然后把这个任务填进去。如果暂时没有整块的时间,你应该拒绝这个任务,或者协调一下,推迟一些不重要的任务,或者将它交给别人去做。零敲碎打的工作方式不但会降低你的效率,而且很可能无法达成让各方满意的结果,受害最深的也是你自己。(更多解决方案请见本书第三部分。)

给思考脑足够的时间

我们需要足够的放空时间,比如说在任务间隙让大脑休息,这样在新的任务开始之前,存储脑才有机会将重要的新信息整理储存起来。两个任务所处的领域越复杂、反差越大,我们需要的休息时间就越长。有证据表明,要在单任务与多任务状态之间切换,我们的大脑也需要放松五分钟左右,这样才能让大脑从“多任务模式”切换到“单任务模式”,从而集中精力去完成某个不能分心的任务。

我们之所以需要小憩,还有一个原因是某些任务互相抵触或排斥,特别是需要跨领域切换的时候。比如说,你的前一个任务是关于物理、机械和数学的东西,然后马上又要处理情绪和社交方面的内容。心理学研究者提出,这两个领域会相互抑制,最近,fMRI脑部扫描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如果你正在努力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突然看到一张挨饿孩子的照片,呼吁你向慈善组织捐款——这时候你的心会比平常硬一点。因为在此之前,你处于理性的认知模式中,它调用的大脑区域会持续干扰之后的思考。因此,我们需要休息一下,不光是为了让思考脑恢复精力、让存储脑储存信息,也是为了给思考脑足够的时间,让它从理性推理模式转换到社会性推理模式。

所以,如果你的日程表上安排了两个连续的会议,而且它们属于不同的领域,比如说,前一个讨论数字、价格、支出等问题,后面那个研究顾客或雇员思维,那么你在会议间隙或许应该放弃闲聊,好好休息一下。否则的话,你可能做出冷酷无情的判断,或者至少情商不高。你还应该合理安排日程,避免将这两个领域的内容混在一起,而应该把相似的主题放在一起讨论。你个人在思考问题时也应遵循同样的原则:如果必须在理性问题和社会性问题之间切换,一方面你应该给自己足够的休息时间;另一方面,也应该尽量减少这种跨领域切换。

我读过戴尔·卡内基常讲的一个故事:两个伐木工在森林里砍木头,其中一个整天都辛勤工作,从不休息,而另一个小憩了很多次,中午还睡了个午觉。一天结束后,从不休息的那个伐木工非常沮丧,因为他看见同伴砍的木头比自己多得多。于是他说:“嘿,伙计,我实在不懂。每次我都看见你坐着休息,你甚至还打了个盹,可最后你砍的木头却比我多。”他的同伴回答说:“呃,难道你没有发现,我坐着的时候总是在磨斧头吗?”对脑力劳动者来说,休息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下一个任务补充能量、打磨斧头(想一想存储脑的工作机制吧)。

多任务并行的“神话”

(1)女人特别擅长多任务并行

女人擅长多任务并行,或者至少比男人擅长,似乎所有人都对这一点深信不疑。事实上,这只是个毫无依据的传说。女性在多任务并行时效率也会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和男人一样多。对于同步处理多任务的情况,这一点确凿无疑;而若是串行处理多任务的话,某些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的表现略微优于男性,但造成区别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女性对多任务的规划更加合理。有趣的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女性更倾向于一次只做一件事,她们切换任务的次数更少,也更不愿意让无关事件打断自己手头的任务。所以,“女人擅长多任务并行”的传说有一部分是因为她们更少选择多任务并行,因此效率更高。

那么这个传说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很可能是因为与普通男性相比,女性——其实还有厨师——更擅长同时处理多个不需要持续集中注意力的常规性工作,例如同时照顾炉子上的好几口锅、同时准备餐桌上的好几盘菜。正如我在下一章里将要讲到的,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与改进后,我们可以将某个任务从思考脑转移到反射脑,将它变成下意识的、自动的行为。(2)某些人特别擅长多任务并行

人际关系学教授克利福德·纳斯(Clifford Nass)和他的团队希望搞明白,那些特别擅长多任务并行的人(所谓多任务狂)到底拥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因为我们知道,从理论上说,多任务并行是不可能的。团队里的一些人猜测,多任务狂可能拥有更好的记忆管理能力,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出众的任务切换能力,还有人认为是更强的过滤能力。

研究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他们发现,那些多任务狂以为自己特别擅长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但事实上,他们的表现丝毫不比普通人强,确切地说,是比普通人还要糟糕得多。要改变这些人的行为非常困难,因为他们对自己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能力越自信,他们就越倾向于这么做,而实际上他们却处理得越糟糕。反而是那些认为自己不擅长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从而尽量避免这样做的人,在实际处理多任务时表现得更好。因为他们更擅长排除干扰,专注于单个任务!

多任务狂在过滤无关信息、保持信息有序可用、记忆信息、切换任务等方面的能力都比普通人更差。“在我们看来,他们脑子里的文件柜堆满了杂乱无章的文件,就像我的办公室一样。”所以毫不意外,他们犯的错也更多。此外,他们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被无关的事情吸引,就像飞蛾扑火一样。“他们很不擅长排除干扰。”纳斯表示。

其他研究者佐证了纳斯的发现。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受试者一边开车,一边以特定的顺序记住一些单词。然而结果表明,只有2.5%的人驾驶表现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当然,问题在于,所有重度多任务狂都坚信自己属于那2.5%,你很可能也是这种情况。而且他们还忘记了一件事:这两个任务都比专业人士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要简单得多。此外,这2.5%的人之所以看起来不受影响,很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擅长多任务并行,而是因为他们降低了车速、减少了方向的变化,从而腾出心力来保持对环境的警觉。(3)习惯随时在线的年轻人特别擅长多任务并行

长期以来,我一直以为只有我这样的“老年人”才特别不擅长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人的年纪越大,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就变得越困难。我真心以为,出生在网络世界里的年轻一代会表现得更好。作为人们常说的“数码原住民”或者“网络原住民”,他们从小就习惯了随时在线和多任务并行,一边看电视、听广播,一边写作业,电脑上总是开着三个窗口,用聊天工具同时和五个人聊天,随时注意跳出来的推特提示、脸书和whatsup消息,每隔五分钟就要用手机发条消息……

我做了一些研究来验证自己的想法,结果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在将它们一一列出之前,我必须先指出,我猜对的事情只有一件:与我们相比,数码原住民多任务并行的时间更多,专心做一件事的时间更少。

我们分析了3372份学生的计算机会话,多任务并行的情况超过70%,超过50%的会话频繁出现多任务并行,全部是多任务并行的会话比例高达35%左右。与此相对,只有不到10%的会话是单任务的,其中只有7%是顺序单任务会话。一项针对美国8~18岁青少年的调查表明,他们每天开着媒体设备的时间从1999年的7.3小时上升到了2009年的10.45小时,与此同时,阅读出版物的时间从每天43分钟下降到了38分钟,而同时开着多个媒体的时间比例从16%上升到了29%。在英国,11~15岁的青少年每天要在屏幕前面花费7.5小时。平均而言,一个六岁的孩子就已经花了生命中的整整一年盯着屏幕(或者类似物品)看。

有趣的是,美国75%的大学生认为上课时收发信息会干扰学习,但是……仍有40%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收发信息的行为是可接受的。在12~13岁以上的人群中,手机的渗透率将近100%,这个数字意味着恐怖的干扰。

虽然对互联网成瘾的研究时日尚短,但就目前的趋势来看,如果儿童和青少年不能学习如何抵抗随时在线的诱惑,不肯付出努力开动自己的思考脑,通过艰苦的训练远离网络,而是被反射脑所诱惑,那么他们面临的互联网上瘾风险将会越来越高。第4章 反射脑:总喜欢抄捷径

虽然本书的主角是思考脑,但你也应该学习一些反射脑的基础知识,因为它是思考脑最重要的朋友和敌人。

反射脑的反应速度很快,可以极大地帮助行动缓慢的思考脑。如果没有反射脑来掌管那些无须思考的常规性事务,我们的思考脑永远不会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空间来完成自己的任务。

如果只有智慧的思考脑,那么人类祖先根本无法在荒原上存活。想象一下,面对一头剑齿虎,你开始思考:“考虑到这头动物的体型是我的10倍,考虑到它的牙齿和我的头一样大,考虑到我的叔叔和父亲都是被剑齿虎咬死的,再考虑到我背后10米外有一棵树,所以结论是这样的:我应该跑快点儿,爬到树上去……”我们之所以能生存繁衍至今,是因为我们拥有一套速度很快的脑系统,能在几分之一秒内处理完以上所有信息,甚至在我们自己有意识地做出决定之前,肌肉已经让我们跑起来了。

反射脑的速度之所以那么快,原因如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