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生活简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09 03:50:37

点击下载

作者:素素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趣味生活简史

趣味生活简史试读:

前言

在生活中,有很多稀奇古怪又很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就潜伏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平时不太会去细想而已。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从植物、动物、气象再到我们人体自身,各种现象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所在。

如果把浩瀚的天地比做一本厚重的大书,以天做封面、地做封底,那么风霜云雨便是这本大书中一个个跳动的五彩音符、一行行优美的迷人诗句。无尽的变幻描绘出天地间精美绝伦的画卷,万千的奥妙抒发着春夏秋冬四季风云的情韵。

人类离不开空气,犹如花儿离不开阳光、鱼儿离不开水。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气象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万千气象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我们一起去体会生活中的趣味,一同享受那无穷的快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但由于时间仓促,其中不乏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第一篇|植物绿色植物的祖先是谁呢?

森林从地球上消失了会怎样?

种子是怎样萌芽的?

种子植物怎样演化成了优势物种?

为什么说开花植物的起源是个“讨厌之谜”?

……绿色植物的祖先是谁呢?

地球上现在生存的许许多多绿色植物,它们的老祖宗是谁呢?地质史的研究告诉我们,是蓝藻。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

已知最早的蓝藻类化石,发现于南非的古沉积岩中,这是距今约34亿年前,在地球上已有生命的证据。古代蓝藻的样子和今天的蓝球藻有些相似。蓝藻的出现,在植物进化史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几乎是一件和生命出现同等重要的大事。因为它能够吸收阳光,利用太阳能把溶解在海水里的化学物质变成食物。换句话说,蓝藻的细胞里含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蛋白质,放出氧气,并且能独进行繁殖。

今天地球上的郁郁葱葱的树木、茂盛的庄稼、美丽多姿的花卉,都是由低等的藻类,经过几亿、几十亿年进化、发展而来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放出大量氧气,在地面上形成臭氧层,减弱了日光中紫外线对生物的威胁,使水生生物有可能发展到陆地上,也为低等动物的兴起提供了食物。森林从地球上消失了会怎样?

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珍贵的“绿色财富”。许多树木都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樟树、夹竹桃、丁香、枫树、刺槐、榆树、法国梧桐……都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能力。这些气体通过森林的过滤,通常有1/4可以得到净化或变成氧气。

树叶就像一张过滤网,它的表面生有绒毛,能够分泌黏液和油脂粘住灰尘,随后迅速喷射杀菌素,灭掉对环境有害的病菌。并且,林木还能吸收噪声,一条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所以,为了给小朋友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我们时常会在学校周围种上一些树木。

森林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把“生命之树”定为1991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如果没有森林,陆地上绝大多数的生物会灭绝,绝大多数的水会流入海洋;大气中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加;气温会显著升高,水旱灾害会经常发生。

那可是非常恐怖的哟!种子是怎样萌芽的?

无论是在荒无人烟的大漠,还是在烟波浩渺的湖泊,我们都能见到顽强生长的植物,它们是怎么在不同的环境中萌发的呢?小小的种子破土而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它具备怎样旺盛的生命力呢?

只要种子的胚是活的,有合适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等外界条件,不久种子就会萌芽,长成幼苗。种子有双子叶和单子叶之分,它们的萌芽是不同的。

黄豆、绿豆长出黄豆芽、绿豆芽,就是一个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萌芽过程。这类种子萌芽时,首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突破种皮,子叶贮藏的营养物质输送给胚根、胚轴、胚芽。这三部分的细胞分裂、生长。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不断伸长。当胚轴伸直时,顶端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幼苗破土了。幼苗破土后,黄白色的胚芽显露出来,胚芽逐渐发育成植物的茎,茎上生出叶子,在阳光下逐渐变成绿色。

小麦、玉米、高粱等是单子叶种子。以玉米为例,种子萌芽时,子叶不伸出来,而是留在种子里,吸收胚乳的营养物质输送给胚根、胚轴、胚芽。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根。根的基部又长出三四条根。同时,胚芽也在伸长,突破种皮,逐渐伸长钻出土面,幼苗破土了。幼苗一出土面。胚芽见到阳光不久就变成绿色。种子植物怎样演化成了优势物种?

种子植物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总称,我们常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作物绝大多数都结种子。种子植物的出现虽然比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分别晚了3亿年和2000万年,却成为优势物种,这是为什么呢?

种子植物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种子还有很多适于传播以及抵抗不良条件的结构,为植物的种族延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在植物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种子植物能够代替蕨类植物取得优势地位。

种子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粮、油、棉外,一些药用植物(如杏仁)、调味品(如胡椒)、饮料(如咖啡、可可)等都来自种子。为什么说开花植物的起源是个“讨厌之谜”?

化石记录中全球最早的花,可能要算近年来在中国发现的“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这两种看上去并不太美丽的植物有着完整的花朵和果实。关于它们生活的年代,有侏罗纪晚期(1.45亿年前)和白垩纪早期(1.25亿年前)等不同说法。不管怎样,科学家们普遍相信,开花植物首次出现在地球上,是1亿多年前的事。

开花植物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这么久,但是当我们面对在构造上、体型上及组织上都极为复杂且变化多端的花朵,要探索它们的起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因此,1879年达尔文写给虎克的信中提到:“由我们目前检视的所有高等植物,实在无法想象,它们怎么能在那么短的地质年代快速地发展出来,这真是令人心烦的神秘。”

世界上最早的花到底是什么样子,又起源于何时何地?100多年前,当达尔文这样对自己轻轻发问的时候,他或许没有想到,这竟成了困惑后人一个多世纪的“讨厌之谜”。

什么是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也称为“开花植物”或“显花植物”,是现今植物界最最繁盛和分布最广的类群,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真正的花,花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构成。目前地球上共有25万种至30万种被子植物。占植物界的一半以上。这还不包括新发现的种类。

最常见的被子植物有萝卜、榨菜、大白菜、西蓝花、花椰菜、青菜、丝瓜、西瓜、冬瓜、黄瓜、南瓜以及花卉中的满天星、菊花、芍药、牡丹、含笑、白兰、玉兰等。

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中最高级也是最繁茂的一个类群,分布很广。它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都比裸子植物更为高级和复杂。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因为更适应环境一直占据优势。被子植物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被子植物有真正的开花结果过程,所以又称显花植物;被子植物的胚珠贮藏于密闭的子房之中;被子植物具有发达的维管束结构组织;被子植物的花粉可经风媒、水媒、虫媒等方式传播。

为什么植物可吃的部分都有不同的味道?

我们所吃的食物,因为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所以会有不同的味道。有甜味食物,多是因为含有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蔗糖等。不过,有些东西本身不甜,但到嘴里后就会变甜,比如含淀粉类食物,因唾液中酵素的分解,就变成有甜味的麦芽糖和葡萄糖。

带酸味的食物,多因为植物体内含有各种有机酸,包括醋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酒石酸等。

有苦味的,比如许多中药材,这多是因为其中含有生物碱所造成的。比如黄连,就含有很多的黄连素,所以非常苦。

至于辣味。原因就比较复杂了。辣椒含有辣椒素;烟草含有烟碱;生萝卜含有芥子油,才会有辣味。带有涩味,大多是有鞣酸的关系。比如生柿子、茶叶、橄榄等,都含有鞣酸,所以吃起来会有涩味。

种子放了许多年后还会发芽吗?

曾经有几位植物学家,在某地区的地下泥炭层里。发现几颗又小又硬的圆形东西,看起来有点儿像莲子,于是便带回去研究。

他们将这东西的硬壳破坏,泡在水中,几天后便长出幼苗,再悉心照料后,这幼苗竟开出淡红色美丽的荷花来。

30多年前,也曾经有科学家,在同样的地方发现古莲子。当时,他们估计这些莲子的寿命至少在250年以上。不过,现在的科学家用更先进的仪器探测,确定这种古莲子已埋在地下1000年以上了。

种子的寿命确实很长,当它离开“母体”后,就具备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它有自己储藏营养的仓库,而且耐寒耐热。如果遇到缺水的情况或被硬壳紧密包裹时,它的呼吸就会变缓,减少营养的消耗,然后长期休眠都没问题。

一旦遇到充足的水分、适当的温度和空气时,它马上就醒过来,呼吸加强,细胞开始分裂繁殖,胚也发育成幼苗,于是新生命开始了。

煮熟的种子为什么就不能发芽了?

种子煮熟后就不可能再发芽,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种子可分成三个主要部分,就是包在外面的种皮、储藏营养的胚乳以及发芽用的胚。

许多种子在成熟后,要经过一个休眠阶段,这时的种子,是完全停止生长的。当春天来临,种子遇到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时,才会慢慢苏醒过来。种子一醒,会先吸收水分,使种皮变软,让整个种子膨胀,然后再将储藏的养分,经过酵素的作用,供给胚吸收,于是胚开始强烈呼吸,最后,胚根和芽就穿破种皮,种子就发芽了。

照这样来看,种子要发芽,必须要让胚进行呼吸作用,并且让酵素也产生活动。可是,被煮熟的种子经过高温加热,蛋白质已经全部凝固,胚已死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吸收养分和水,而酵素的活动也被高温给破坏,种子失去了生命力,当然就不可能发芽了。

为什么有些植物的茎是空心的?

我们把植物的茎切断来观察,最外层的是表皮,会长一些毛或刺;表皮里面是皮层,皮层中有一些薄壁组织和比较坚固的机械组织。这两层都比较薄,从皮层再往里面看,就是中柱部分。

中柱部分含有一个个的维管束,这是植物茎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用来输送养分和水分的组织。接着,中柱部分的正中心,叫做髓。髓的面积很大,都是些很大的薄壁细胞,功用是储存养料。

但是,为何有些植物中间髓的部分,已经萎缩消失,变成空心状态呢?其实,这是植物进化时所做的选择,这样反而对它有利。

植物茎中的机械组织和维管束,就好像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中的梁架,而髓就好像建筑物中的填充物。有了这些,植物就可直立起来。

但如果没有髓,等于只是拿掉了填充物,就好像建筑采用的工字形结构,它的支持力大,又省材料,所以茎中空的植物,很不容易折断或倒伏,非常坚实。

植物也需要睡眠吗?

我们人类需要睡眠。其实植物也同样需要好好睡个觉哦。小朋友如果留心一下户外的植物,比如在夏天傍晚的时候,观察一下花生的叶子,它已经慢慢地向上合拢;还有一种草地上常见的三叶草,到了晚上,也会闭合起叶子,并垂下头来,这就是它们要睡觉了。

不过,植物的“睡眠运动”可不一定都在晚上进行。比如晚香玉的花,就在晚上才开放,好让夜间活动的蛾类来帮它传授花粉。所以,每当白天来临,晚香玉才会把花朵闭合,开始睡觉。

植物这种自动闭合的睡眠运动,受到环境的光线明暗、温度高低、空气干湿的影响。有些植物在夜间闭合,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和热的散失;而选择白天闭合的植物,则为了减低和阳光的接触面,降低水分的蒸发,并且还可防止害虫的侵扰。所以,各种植物会依照自己适合的方式来进行睡眠运动,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习性。

植物也会呼吸吗?

我们一刻也不能停止呼吸,其他动物也是一样,那么植物呢?如果植物会呼吸,那它是用什么部位在呼吸的呢?

要证明植物会不会呼吸,只要把一些植物放进一个空瓶子里,再盖上盖子,然后放在阴暗的角落。等到第二天,拿出瓶子,往里面倒一点澄清的石灰水,结果石灰水就变得和豆浆一样又白又浊了。

这个实验是在说明,植物跟我们一样在不停地呼吸,并且吐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瓶子里过了一天后,里面都是二氧化碳。当我们再倒进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钙的石灰水时,它们就会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白色的沉淀物——碳酸钙,使原本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了。

植物没有鼻孔,它是用自己的整个身体、整个表皮来进行呼吸。气体会经由它身体上的一些小孔和薄膜进进出出,氧气由这里进入,二氧化碳也是由这里呼出。不过,植物虽然随时在呼吸,但白天有阳光时,光合作用就会比呼吸作用来得强烈。

植物也有感情吗?

植物是有感情的,这是由一位名叫巴克斯特的美国专家首先发现的。

1966年2月的一天,巴克斯特为了测试水从根部到叶子的上升速度,把测谎仪的电极绑在一株天南星科植物的叶片上。结果他惊奇地发现:测谎仪显示出来的曲线图与人在激动时测到的曲线图很相似。于是,他大胆设想:植物可能有感情。

他为此做了大量的实验,实验结果证实了他的设想:植物在受到外界不同的刺激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或恐惧或欢悦或悲伤。而且,通过实验发现,植物还能体察人和动物的各种感情。因此,巴克斯特又指出:植物能够与其他生物进行交流。

巴克斯特的这一发现引起了植物学界的巨大震动。实验进一步得出:植物不只有感情,而且其“精神生活”非常活跃。

“冬虫夏草”究竟是动物还是植物?

冬虫夏草又叫“虫草”,究竟它是虫还是草?光是看它的名字,就已经被搞糊涂了。

原来,虫草既是虫又是草,因为它是一种特殊的真菌类的植物,寄生在一种昆虫上而得名的。这种虫是鳞翅目蝙蝠蛾科中一种叫“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而这种真菌,则和青霉菌类似,同属于真菌的子囊菌纲。

当这种菌类的子囊孢子成熟散落后,遇到栖息在土中的虫草蝙蝠蛾的幼虫,就会钻到虫的体内,萌发为菌丝体,吸收虫体的养分。

从冬天到夏天,幼虫内部全被菌丝吃光,只剩幼虫的皮,里面包裹着密密实实并充满养料的菌丝体,也就是“菌核”。到了夏天,菌核还从幼虫头顶长出“草”,就是“菌座”。它露于土外,细长如棒,中间肥、两头尖,表面还有些小球体,里面全是孢子。

由此可知,冬虫夏草可以说是“在冬天吃了虫,到夏天来结果”的一种菌类。

灵芝真的有起死回生的功效吗?

我们常在神话传说里,看到有人用千年灵芝来治百病,灵芝甚至还可以达到长生不老、起死回生的神奇效果。究竟灵芝是什么东西?它的功效真的有这么强吗?

据古书记载,中国在2000多年前就发现了灵芝。直到现在,经科学研究才知道,其实当初所发现的各种灵芝,都属于真菌的多孔菌科灵芝属植物,分类学上就叫“灵芝”。它们跟蘑菇一样,本体是菌丝,繁殖就用孢子,但因为没有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养分,所以只好寄生在腐朽的有机物体上,靠吸取现成的营养度日。

灵芝含有一些营养物质,也有一些药用成分,通常可用来缓解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症状。

灵芝的形状很特别,在特殊环境下,有些灵芝还会分支,并具有美丽色彩。它含有大量的角质,质地坚硬,久放不坏,所以常被人们拿来作观赏用。不过,它可绝不是什么神奇的灵丹妙药,而且吃了也不会使人长生不老。

人参为什么被当做补品用?

大家都知道人参是种名贵的药材,也是滋补养生的好东西,但是要再往深了说,恐怕就所知不多了吧。

中国人用人参来治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因为人参确实有“补益强壮”的作用,而人参采控又非常困难,所以它就显得格外珍贵了。

近百年来,科学家从各个方面对人参进行研究,发现适当剂量的人参可以加强人体高级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并能增强心脏的舒缩作用;刺激造血器官,增加红细胞,增强白细胞;还能增进食欲、促进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可以说,人参的功效是非常全面的。

人参的成分非常复杂,它含有多种“配糖体”,多数人认为,这些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另外,人参还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其他还有脂肪、挥发油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因此。古人把人参当做珍宝,是十分有道理的。

为什么会“藕断丝连”?

有个成语叫“藕断丝连”,姑且不论它所代表的含义,单从字面上来看,就知道折断的莲藕,一定会在断面间,出现许多相连的细丝。

事实上,不光是莲藕,就连荷梗里面,也有很多细丝。究竟这些丝是怎么产生的呢?又为何会连在一起?

植物都会有运养料的组织,这些组织是由许多空心的细管组成的,不过,每种植物的组成、组合方式并不一样。构成这些细管的细胞,有的是平面垂直排列,有的是一圈圈环绕围着,而莲藕却是呈螺旋状排列,称为“环状管壁”。如果我们把它放大,那么结构的形状就和拉力器的弹簧一样。

莲藕折断时,它那许多呈螺旋状的细管并没有断,只是像弹簧那样被拉长了,而成为许多丝状物质。不过,要拉断这些丝,可要费不少力气呢。

如果用刀切断莲藕或荷梗。我们就能在切口上看到这种细丝,因细胞间的连锁被破坏了,就跟弹簧被绞断一样。

香蕉有没有种子?

我们都吃过香蕉,香甜滑润的口感,真是好吃极了。不过,有谁看见过香蕉的种子呢?

香蕉不像苹果、西瓜、橘子等水果,果实里面有明显一粒粒的种子。在我们的印象中,香蕉好像生来就没有种子,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所有的有花植物,会开花然后结子,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律。而香蕉是有花植物的一种,所以它当然也会按规律来,开完花后就结子。不过,因为我们所吃的香蕉,都是经过人工长期培育、改良后的品种。这些香蕉在人工的栽培下,从原本野生的香蕉,逐渐朝向人们所希望的发展。就这样,时间一久,它们也改变了原先结下硬种子的习性,变成今天我们所吃的香蕉。

其实,平常我们吃香蕉时,会看到果肉里有一排褐色的小点,这些就是香蕉的种子,只是后来它们没有充分发育,最后就退化成这个样子。

为什么很多植物的根部都长满了“瘤子”?

很多植物的根部都长满了奇形怪状的“瘤子”,有人会担心植物是不是生病了。其实,这是因为一种细菌的侵入,不用担心,因为这些细菌不但不会损害植物,还会大大有益于植物生长和发育。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种叫做“氮”的元素。若是缺少了这种元素,植物就不可能健康生长。虽然大气中氮气的含量很多,但是植物却不能直接应用。而这些叫“根瘤菌”的细菌能帮助植物解决这个问题,它们可以把空气中的氮气固定住,供植物生长发育需要。不过根瘤菌也不是义务劳动者,它们依靠豆科植物提供水分和养料而存活,所以,这两种生物相互依存,在生物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共生”。由于有着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豆科植物里氮元素含量很高,所以很多豆科植物可以作为绿肥使用。如苜蓿、紫云英等。

为什么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蔬菜和水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经常食用对身体很有好处。但是一般情况下,水果的口感要比蔬菜好些,而且吃起来也更方便,所以许多人选择了水果而放弃了蔬菜。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现在普遍的观点认为,水果的营养不如蔬菜。因为水果里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一般都比蔬菜少,而绿叶蔬菜中维生素和铁的含量很高,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蔬菜中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清洁肠道。

水果所含的主要是果胶——可溶性纤维,它不容易被吸收。另外,水果的糖分多是单糖和双糖,可以很快地融于血液,引起血糖浓度的快速增高,不利于健康;而蔬菜多是淀粉类多糖,需要人体的分解,才能慢慢吸收,不会引起人体血糖的大幅波动。不过水果的功用也很重要,多数水果中含有各种有机酸,能刺激消化液分泌;许多水果还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所以,多吃水果、蔬菜对身体都是很有好处的。

水里的植物是怎样生活的?

生活在水里的植物,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悬浮在水中,有的用根或假根固定于水下某处,而身体则完全或者不完全地浸在水里,但是它们都是利用光合作用来为自己提供养料而生存的。

许多水生植物常年生活在水里,它们的叶子变成丝状,这样不仅增大了光照的面积,还可以让溶在水里的二氧化碳能更好地进入到叶片中去,同时还能减少水对叶片的压力。

水里的氧含量不足空气的1/20,为了得到更多的氧气,水生植物还有一个特性就是通气道特别多。例如莲,它的变态茎——藕中充满了气孔,而且荷叶的叶柄也是布满了通气道,而气孔和通气道是相通的,这样叶柄就可以把空气通过气孔传到莲藕上了。白睡莲是沉水植物的一种,它的习性很奇怪,一般喜欢生活在污浊的水里,因为它能溶解水中的有毒物质,吸收铅、汞等重金属,是一种很理想的水质改善植物。

冬天,植物的叶子都掉光了,我们呼吸的氧气从何而来?

事实上,落叶树木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比较有限,即使是在冬季,树叶全部落光了,也不会引起全球氧气供应的失衡。

因为全球的主要光合作用发生在大面积的热带雨林。那里四季温暖多雨,叶子一年到头都是绿色的,可以常年不间断地进行光合作用,为动物们提供足够的氧气。

除此之外,氧气还有一个重要的来源,那就是海洋。海洋占据着地球表面积的3/4,在那里生活着大量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藻类释放出来的氧气,从海水渗入空气中,它们提供了全球1/2的氧气,所以,在光秃秃的冬天,我们也会有足够的氧气。

太阳光可以传播到海洋表面180米以下,这叫做透光层,这里生活着数量庞大的海洋植物,为我们提供充足的氧气。在180米以下没有阳光,也就没有植物。因为失去阳光,植物是不能生存的。

植物为什么会落叶?

当秋天来临的时候,很多树的叶子就会纷纷告别树梢,飘然而下。这是为什么呢?

植物的叶并不能永存树梢,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在一定的生活期终结时,叶就会枯死脱落。树木的落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每当寒冷或干旱季节到来时,全树的叶子同时枯死脱落,仅存秃枝,如悬铃木、桃、柳、水杉等;另一种是在春夏季,新叶发出后,老叶才逐渐枯落,如松、茶、广玉兰、黄杨等,这些树落叶不是集中在一个时期,就全树看,终年常绿,因而称为常绿树。

植物的落叶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叶经过一定时期的生理活动,细胞积累大量的代谢产物,特别是一些矿物质的积累,引起叶细胞功能的衰退,渐渐衰老,终至死亡。外因是由于寒冷、水分供应不足等不良环境造成叶的枯落。

树木落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树木对低温、干旱等不良气候条件的一种适应性。秋天落叶后,树木便进入冬眠,使自己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季。

为什么落叶多发生在秋天呢?

仔细观察一下最为常见的行道树法国梧桐,你会发现,深秋时节。大多数的梧桐叶已落尽,而靠近路灯的树上,却总还有一些绿叶在寒风中艰难地挺立着。

因此我们可以推侧,影响植物落叶的条件是光而不是温度。实验证明,增加光照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和脱落,而且用红光照射效果特别明显;反过来,缩短光照时间则可以加速落叶。夏季一过,秋天来临,日照逐渐变短,是它在提醒植株——冬天来了。

经过艰苦的努力,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能控制叶子脱落的化学物质,它就是脱落酸。它的名字清楚地表明了它的作用。脱落酸能明显地促进落叶,这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棉花的机械化收割中,碎叶片和苞片掺进棉花后严重影响了棉花的质量,因此在收割以前,人们先用脱落酸进行喷洒,让叶片和苞片完全脱落,保证了棉花的质量。还有一些激素的作用却相反,赤霉素和细胞分裂则能延缓叶片的衰老和脱落。

植物为什么会“出汗”?

在潮湿、炎热的清晨,常常见到许多植物叶片的尖端或边缘,垂挂着一颗颗颗晶莹的水珠。如果说它是露水,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它是从植物叶片中分泌出的“汗水”,植物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吐水。

植物为什么要叶水呢?原来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生理现象。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总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到了夜晚,温度降低,湿度很大,叶片上的气孔又大都关闭,水分自然蒸腾不出去。而土壤水分充足,根部还在不停吸水,植物的“肚子”被水撑得吃不消了,就会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吐掉。植物吐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把体内过多的矿物质一起排泄出来。

那么,植物吐出的水珠与露水有什么区别呢?露水总盖满整张叶片表面,水滴很小;而叶出的水通常是大滴液珠,位置一般在叶尖和叶缘,只要两者一比较,就会明白了。|第二篇|动物在海里游泳为何要避水母?

海葵为什么会时开时合?

为什么海参需要夏眠眠?蚯蚓为什么会“一分为二”?

蜗牛爬行时为什么会留下长线?

……在海里游泳为何要避水母?

水母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海洋生物,它的身体外形像一把伞,“伞”的边缘长有一些触手。这么漂亮的生物,我们在海里游泳时为什么要避开它呢?水母的身体非常庞大,它不擅游泳,只能随着浪潮四处漂流。水母的全身长有很多触手,触手上布满小豆似的刺细胞,它能射出毒丝。如果人被它蜇了,轻则肿痛,重则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我们在海里游泳一定要躲开水母。海葵为什么会时开时合?

海葵的样子像一朵菊花,因此有“海底的鲜花”、“会开花的动物”之称。它的“花瓣”是又细又软的触手。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会发现海葵的“花瓣”有时开有时合。原来当海葵用触手把食物送进嘴里时,海葵的触手就合上了;吃完后,触手又会张开。除了取食外,海葵露出水面或受到敌人攻击时,它也会把身子合起来的。

为什么海参需要夏眠?

大家知道某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惯,但你听说过夏眠吗?海参就是一种夏眠的动物。海参是生活在海底水藻丛和岩石孔里的一类棘皮动物。海参对海水温度的变化是很敏感的。夏天上层的海水被太阳光强烈地照射,温度很高。当海水温度超过20℃时,海参便受不了了,于是便转移到海水较深、浪较小的地方,一头钻进岩石下的黑暗处。由于在新的地方缺少食物,没有东西吃的海参只好进入夏眠状态,这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养成的“习惯”。

蚯蚓为什么会“一分为二”?

蚯蚓被截为两截以后,不但不会死去,反而会“一分为二”,成为两条蚯蚓。蚯蚓怎么会有这样神奇的本领呢?原来蚯蚓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在受伤或被切断之后,会产生一种类似胚胎的间叶细胞,能分化成各种组织,这个过程大约要经过10天才能完成。只要不被切断靠头的前部,一般被切为两段的蚯蚓都可以变成两条新的生命。蜗牛爬行时为什么会留下长线?

蜗牛是由海螺演化而来的。蜗牛的身体软软的,含有大量的水分。它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在蜗牛爬过的地方,我们会发现有一条长长的线,原来蜗牛在爬行过程中会分泌黏液,黏液可以降低蜗牛爬行时的摩擦力,又可以保护它柔软的身体不受伤。因此,即使蜗牛在刀上爬,往往也不会受伤。我们看到的“长线”就是蜗牛留下的黏液痕迹。

珍珠是哪里来的?

珍珠洁白无瑕,光彩夺目,深得人们的喜爱,与钻石、翡翠等媲美。那么珍珠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孕育珍珠的居然是貌不惊人的贝类。掰开一枚珍珠贝,贝壳的最里层闪烁着像珍珠一样的光彩,它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质组成的。每当沙粒进入贝类坚硬的贝壳里时,贝壳受了痛痒的刺激之后,由外套膜分泌出珍珠质来逐渐包围沙粒。时间长了,沙粒外面被包上很厚的珍珠质,也就会变成一粒粒圆圆的珍珠了。

乌贼喷出的墨汁能写字吗?

大海里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逃生法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喷墨汁的乌贼了。乌贼又叫做墨鱼,体内有一个墨囊,囊内储藏着大量的墨汁。遇到敌害时,它就紧收墨囊,射出墨汁,使海水变得一片漆黑,乌贼趁机逃之夭夭。乌贼身上的墨水和一般写字用的黑墨水成分完全不同。乌贼造出的“墨汁”中含有的黑色素是一种蛋白质,时间长了会被分解。

蜜蜂是如何度过冬天的?

冬天天气很冷,我们有棉衣穿,所以不怕冷,可是小小的蜜蜂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蜜蜂没有冬眠的习性,无法维持必要的体温。但它也有自己抵御严寒的本领。原来只要外界气温下降,蜂巢里的蜜蜂就会以蜂王为中心抱成“团”,不停地爬来爬去。挨着蜂王的蜜蜂享用大量高热值的蜂蜜,并释放大量的热能,使外层的蜜蜂不致受冻。外层与里层的蜜蜂之间会循环往复地互换位置,从一定程度上也调节了蜂团的温度。蜜蜂正是依靠“抱团”和消耗大量的蜂蜜来度过寒冷的冬天的。

为什么马蜂窝不能捅?

马蜂过着群居生活,峰巢是它们生活和生儿育女的公共场所,所以它们对蜂巢的戒备十分森严,绝对不允许敌人的侵犯。假如不小心捅了马蜂的蜂巢,它们便会冒死攻击你。最可怕的是,只要一只马蜂蜇中你,马上会把那股有芳香气味的报警信息印在你身上,这样别的马蜂会闻讯前来,轮番对你进行攻击,最后你会变得鼻青脸肿直至发高烧,甚至可能死亡。

为什么蚂蚁不会迷路?

蚂蚁如蜜蜂一样,也是整天忙碌的小动物。有时,它们会去很远的地方寻找食物,可是不管去多远的地方,它们总能找到家。难道蚂蚁可以认路吗?是的!这要归功于它们的眼睛,蚂蚁的视觉非常灵敏,不仅陆地上的景物,就连天空中的一些景物都可以被它们用来认路。除了用眼睛之外,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来识路。它们会在经过的地面上留下一些气味。这样,返回的途中只要沿着这种气味,就不会找错方向。

水黾为什么能在水上行走?

水黾是一种小型水生昆虫,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竟然可以轻松自如地在水上行走,既不会划动水面又不会弄湿自己的脚。一般解释为水的张力作用。有新发现表明,水黾水上行走的关键点是其腿部特殊的微纳米结构,其腿部有数千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微米刚毛,将空气有效地吸附在刚毛和螺旋状纳米沟槽的缝隙内,在其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气膜,阻碍了水滴的浸湿。

蝴蝶用哪个部位辨别味道?

蝴蝶没有舌头,那么哪部分是它的味觉器官呢?答案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蝴蝶的“舌头”居然长在脚上。这个“舌头”比人的要灵敏2000倍,不仅能尝出甜味,还能识别出咸味和苦味。只要脚一碰到芳香的花粉或甜甜的浆液,蝴蝶会立刻张开喙吸起蜜来。喙的长度取决于花萼的深度。蝴蝶的喙有时很短,有时又很长。

飞蛾为什么喜欢绕灯光?

夏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飞蛾会绕着灯光飞来飞去,其实不仅是灯光,只要是亮的地方它们都会飞过去的。这是昆虫趋光性的本能表现。飞蛾飞近灯后,它的两只眼睛离光源的远近不同,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眼睛感受到的光线强,于是它们不停地拐向光线更强的方向。这样,它们就总是绕着圈子,盘旋着向灯光飞。

为什么人人都讨厌蟑螂?

蟑螂是人们非常讨厌的昆虫,被列为“四害”之一。为什么大家都讨厌它们呢?因为蟑螂经常晚上出来活动,偷吃各种食物、咬坏衣物和书籍,专搞破坏活动。另外,它们还能分泌一种很臭的油状液体,被它们爬过和吃过的食物就有一种臭味。更不能让人接受的是,它们在取食时,会呕吐一部分食物并排出粪便,而且身上经常带有一些危害人体的病菌等,所以人人都讨厌它们。

苍蝇为什么不停地搓脚?

当你吃饭的时候,如果旁边有一位不速之客——苍蝇,便会看到它不停地搓着脚,好像在为吃饭做热身。原来,苍蝇没有鼻子,但它的脚上有另外的味觉器官。苍蝇飞到食物上,先用脚上的味觉器官去尝尝食物的味道,然后再用嘴去吃,因为苍蝇贪吃又喜欢到处乱飞,所以脚上会沾很多食物,这样既不利于苍蝇飞行,又阻碍了它的味觉。所以苍蝇把脚搓来搓去,是为了把脚上沾的食物搓掉。

蜣螂为什么要滚粪球?

蜣螂是一类十分有趣的甲虫,它们头上长着一排坚硬的角,像个钉耙。蜣螂看到地面上的粪便后,先用头上的“钉耙”将粪便堆集起来,然后用前肢把它拍打成球形。雄蜣螂滚粪球是在为自己准备食物。雌蜣螂滚粪球,是为产卵做准备,雌蜣螂在粪球上挖个洞,将卵产在里面,然后再把粪球滚到洞里,用土盖起来,不久粪球内就会孵出白色的幼虫,它们是靠吃粪球长大的。

蟋蟀为什么好斗?

蟋蟀之所以好斗,大概与它们天生勇猛有力有关。蟋蟀后腿有力,口器坚硬,适于咬坚硬的东西,如农作物的根、茎、叶和果实都能咬断。所以它们之间打斗起来非常激烈、残忍。严重时能把对方的腿咬断,甚至于皮开肉绽。好打斗的只是雄蟋蟀,雄蟋蟀因为生性孤独,喜欢自己独占一块地盘,其他的雄性就不能再来侵犯。这种习性必然导致它们之间频繁的战争。

螳螂有哪些称号?

螳螂是一种形态奇异的昆虫。它身体窄长扁平,三角形的头部能自由活动。整个头胸部几乎占身体长度的一半,因此有“长颈虫”之称。更有趣的是,螳螂双臂前置的样子仿佛乞食者的姿态,人们又赠它“求乞者”之名。这样子又如祈祷状,因此螳螂又被称做“祈祷的昆虫”。此外,由于螳螂行走时,昂首慢行的样子与马行走姿态酷似,故又称之为“天马”。

蜻蜓为什么要点水?

夏日在池塘边,我们经常看到蜻蜓会把尾巴在水面上轻轻一点,这肯定不是在喝水也不是洗澡。那蜻蜓点水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蜻蜓在产卵。蜻蜓虽然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但它们的小宝宝却生活在水里。所以蜻蜓妈妈必须把卵产在水中,卵到了水中后就会附着在水草上,不久便孵出幼虫,幼虫在水中生活一段时间后,它们便沿着水生植物的枝条爬出水面,也和妈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了。

为什么蜘蛛不会被蛛网粘到?

蜘蛛织完网后,就躲在一边等着食物主动“送”上门。蜘蛛所织的网具有很大的黏性,为什么蜘蛛自己不会被粘到呢?原来蜘蛛织网时,是用两种不同的丝来织的。它会先构筑放射状的骨架丝线——纵丝。纵丝主要是支撑蜘蛛网结构的,强度大,但无黏性。在骨架完成后,蜘蛛会接着织造螺旋状丝线的横丝,它的黏性很大。蜘蛛行走时会选择没有黏性的纵丝,所以就不会被粘住了。

蟾蜍身上为什么有疙瘩?

蟾蜍俗称癞蛤蟆,癞蛤蟆全身疙疙瘩瘩,再加上它们在繁殖期常在一起发出十分难听的鸣叫,使得人们很不喜欢它们。其实蟾蜍皮肤上的疙瘩只是一些能分泌黏液的皮肤腺体,这样能使皮肤经常保持湿润。另外,有些腺体可能含有毒素,是蟾蜍用来保护自己的武器。当有敌人袭击时,就会分泌出毒素使敌人不能吃自己。

为什么蛇没有脚也能爬行?

我们都知道蛇是没有脚的,那么它如何爬行呢?蛇不像蜗牛可以分泌黏液,是不是下面的“肚皮”都被磨坏了呀?原来蛇的腹部有很多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与肌肉相连,不但用来保护身体,还是蛇的“脚”。当蛇向前爬行时,肌肉收缩,这些鳞片就会竖起来继而再倒下,与地面产生摩擦力,就像无数只很小的脚行走一样,推动身体前进。

壁虎为什么“忍痛”断尾巴?

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告诉我们,壁虎有一条神奇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可是壁虎为什么要断掉自己的尾巴呢?原来这是壁虎逃避敌人的一种“本领”。壁虎尾部的骨头很脆,一用力就会挣断。断落下来的尾巴,由于神经还活着的原因,会在地上颤动一段时间。这样就会转移敌人的视线,壁虎趁机逃跑。

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

变色龙有着神奇的本领,可以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自身的颜色。变色龙能够变换体色完全取决于皮肤表层内的色素细胞,在这些色素细胞中充满着不同颜色的色素。变色龙皮肤有三层色素细胞,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颜色。这些色素细胞在神经的刺激下会使色素在各层之间交融变换,从而使变色龙可以随时改变自身的颜色。

蛇为什么不停地伸舌头?

所有的蛇在活动时总是不停地伸舌头,这是蛇嗅东西的一种方法。蛇的嗅觉器官很灵敏,它们的口和鼻子中间有一个特殊的器官,能够辨别气味。蛇用它们的舌头采集周围环境中的气味颗粒。首先它们快速将舌头伸到空气中,然后再将它收进口中。在口中,它们将舌头的两个小叉子插入位于口腔壁上的洞穴中,这些洞穴就是雅各布森氏器官,这些器官直接通向大脑,继而能够辨别气味。

鳄鱼为什么会流眼泪?

鳄鱼是一种凶猛丑陋的动物,它大大的嘴,里面有锯齿般锋利的牙齿,全身坑坑洼洼的,样子十分凶狠。但是它有时居然会流眼泪,难道它是因为伤害别的小动物而“内疚伤心”吗?原来这是鳄鱼先生在排除身体里多余的盐分。鳄鱼肾脏的排泄功能很不完善,所以过剩的盐分要通过盐腺排泄出来,而盐腺正位于眼睛附近。原来鳄鱼“流眼泪”是排泄体内多余盐分的一种方法。

蛇为什么能吞下比自己大的动物?

蛇的头一般都很小,只有少数种类的头很大。但是蛇却能吞下比自己头大的动物,简直不可思议。原因就是蛇的嘴巴能够张得很大,蛇头部接连到下颚的几块骨头是可以活动的,下颚的左右两边是靠着松弛的韧带连接着的,可以向两侧张大。因此蛇的嘴巴不但上下可以张得很开,而且左右也可以不受限制。此外,因为蛇没有胸骨以及胸腔,胃肠肌肉的扩张能力又很强,因此能吞咽比自己大几倍的动物。

为什么鸟儿在树上睡觉不会掉下来?

夜幕降临,大家都在“家”里安然入睡。一些鸟儿用爪子紧抓住树枝睡觉,它们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原来它们的双脚上,有一个锁扣的机关,它类似一个夹子,十分适合抓住树枝。此外,鸟儿在长期的飞翔过程中练就了一身高超的平衡本领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因为鸟儿发达的小脑和敏锐的视觉,对调节运动以及视觉,较好地保持住平衡也起着重要作用。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

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大小和蜜蜂差不多,身体长度不过5厘米,体重仅2克左右。嘴细长,羽毛鲜艳,以花蜜和小昆虫为食,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森林地带。因它飞行采蜜时发出嗡嗡的响声,因而得名“蜂鸟”。蜂鸟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可以倒退飞行,它的双翅振动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50次。蜂鸟不仅能倒退飞行,而且还能静止地“停”在空中。

鸟儿为什么不怕“触电”?

我们经常看到,一群群的燕子或者麻雀,落到高压电线上,没有一只会触电。鸟儿为什么不会触电呢?原来鸟儿比较聪明,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都是站在同一根电线上的,这样在小鸟的两只脚之间不会有电压存在,也就不会有电流从它身上通过,所以小鸟不会触电。另外,人们在高压输电线电杆上固定电线的铁架与电线之间,总是隔着一个长长的绝缘瓷瓶以免鸟儿触电及发生一系列事故。

为什么人们都爱吃燕窝?

燕窝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佳肴,也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它并不是家燕做的窝,而是金丝燕用唾液以及海藻胶结在一起而成的窝巢。金丝燕的咽部有十分发达的舌下腺,可以分泌出大量胶质黏液。筑巢期间,它们摄食藻类等食物后,经数十分钟,便可转化为唾液,吐在岩石上,形成半碗状、白而带少许透明的燕窝。燕窝中含各种氨基酸、糖和无机盐,对胃病、肺病、咳喘等疾病都有显著疗效。所以很多人都喜欢食用燕窝。

鸽子用什么喂养小鸽子?

我们知道小鸟从蛋里破壳而出,鸟妈妈会用食物喂养自己的孩子。可是小鸽子的父母用来喂养宝宝的“食物”很特殊。它们会从嗉囊中分泌一种叫做“鸽乳”的糊状物质来喂养自己的孩子。鸽爸爸和鸽妈妈嗉囊里的糊状鸽乳,是恰好在鸽宝宝孵化的时候制造完成的。鸽乳中所含的营养丰富,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抗原,不亚于别的鸟宝宝吃的小虫子。

刚出壳的小鸡为什么不能喝水?

刚出生的小鸡身体抵抗力比较低,而且体温比较高,如果此时给小鸡喝水,会把小鸡弄湿,容易感冒,而且一般小鸡都是通过孵卵器孵化的,温度较高,所以小鸡会非常渴,此时大量饮用凉水,容易造成急性肠炎,导致死亡。所以一般刚出壳的小鸡是不能喝水的,如果喝水也要用手抓住小鸡适量地喂水。

鸡为什么爱吃小石子?

鸡除了啄米吃虫外,还爱吃一些小石子,小石子黑黑的而且一点也不美味,为什么鸡爱吃它们呢?原来这些小石子可以帮助消化食物。鸡没有牙齿,只能把东西整个吞下去。虽然鸡没有牙齿,但它的胃很特别,胃壁由非常厚的肌肉构成。这样,当胃蠕动时,小石子和吞下的食物一起运动起来,很快食物都被小石子磨成碎糊,这样就很容易消化了。这些小石子代替了牙齿的咀嚼作用。

公鸡为什么能按时报晓?

以前没有闹钟的时候,人们都是靠公鸡早晨啼叫“报晓”起床的。为什么公鸡在天快亮的时候啼叫呢?原来这是由于公鸡的大脑里存在着“生物钟”的缘故。在公鸡的大脑与小脑之间,有一个内分泌器官叫松果腺。松果腺是大脑中间类似松果形状的内分泌器官,“生物钟”就生长在这里,由于松果腺一到晚上就能分泌一种黑色紧张素,使公鸡能够记忆明、暗的规律,所以每天公鸡都能够按时报晓。

母鸡为什么下软壳蛋?

鸡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我们每天都应该吃一个鸡蛋。小朋友们每天吃的鸡蛋的蛋壳都是硬硬的,可是你知道吗,母鸡有时会下软壳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所以在母鸡吃的食物中就必须含有适量的钙质,如果缺乏钙,就会下蛋壳薄的软壳蛋。看来,母鸡也得补钙啊。

为什么鸭子走路一摇一摆?

鸭子为了在水里游得快一些,要增大蹼脚与水接触的面积,以加大前进的推力,所以脚的位置也稍向后移了。这样一来,鸭子上岸以后,托着长长的身体的双脚,不在身体的中央而靠后。鸭子如果要使身体处于水平状态,就会有向前倾跌的可能,必须把身体后仰。另外鸭子的脚比较短,向前走动时连身体也在摆动,所以,鸭子走起路来一般总是昂起头,挺着胸,一摇一摆的。

猫从高处跳下为什么没危险?

猫是一种特别的动物,它虽然不会飞,但是从高处跳下却也不会摔伤,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猫身体内每种器官的平衡功能比一般的动物要完善。当猫从高处摔下来时,它可以把不平衡的身体做一个调整,使身体非常迅速地恢复平衡。猫的长尾巴也是调节身体平衡的重要器官。此外,猫的脚底还有很厚的肉垫,可以帮助它从高处落下免受震动。所以猫从高处落下来的时候,不会因为失去了平衡而摔死。

猫咪为什么总舔毛?

如果家里养有猫咪,就会发现它经常趴在地上用舌头“认真”地舔自己的毛,好像洗澡一样。猫咪为什么这么做呢?原来它是在“吃”维生素。猫咪的皮毛中含有丰富的胆固醇、麦角醇,它们经过紫外线照射后,就会转变为维生素。因为猫的皮肤不能像我们人一样可以直接吸收和利用维生素,所以猫咪要经常舔自己的皮毛,将维生素“吃”进去。

狗和猫会做梦吗?

我们人睡觉时会做梦,小动物也会吗?科学家用仪器检测猫和狗睡觉时的脑电波,发现猫和狗也像人一样会做梦。只要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它们睡觉时有时会呜呜叫,有时还不停地摇尾巴或动动腿,也许是梦到在草地上奔跑吧;有时呼吸急促、脉搏加速又转慢,眼球在转动时而流口水,可能梦到好吃的了吧。这些都表明狗和猫是在做梦。

夏天狗为什么总伸长舌头?

夏天天气很热,大家都不愿意动一下。可是狗却伸着长舌头“嗒嗒”的。不是狗不怕热做运动,相反,这是它在散热呢。我们人类通过皮肤上的小孔排汗来散热,可是狗的皮肤没有汗腺,它的一部分汗腺在舌头上。所以天热时,狗就会伸出长舌头,加快呼吸,让汗快一些排出来,从而散发热量。

狗的鼻子为什么总是湿的?

狗是非常有灵性的动物,深得人们的喜爱。健康的狗鼻子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湿湿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狗鼻子上有许多嗅觉细胞,它们只有在潮湿的情况下才能闻到各种气味。狗通过湿湿的鼻子分解飘浮在空中的分子,使其接触嗅黏膜,并除去以前的味道。这种敏锐的嗅觉是狗的祖先——狼在荒野和雪地中寻找猎物传下来的法宝。

应该怎样捉兔子?

兔子是一种非常胆小的动物,人们只需拧着它们长长的耳朵就能把它们提起来。这样捉兔子会伤害它们的。兔子的大耳朵全部是由软骨组成的,不能完全承担全身的重量。兔子被捉后会挣扎,这将会拧伤它们的耳根。更不能倒提兔子的后腿将它们提起,这将会使兔子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轻轻提起它颈部的松皮处,并用另外一只手托着兔子身体后部,并且注意不能使皮和肉分开。

猪为什么喜欢拱地?

最喜欢睡懒觉的动物就是猪了,除了睡觉,它还有一个最爱——到处乱拱。我们经常会看到猪在土里拱来拱去。土里到底有什么美味呢?现代的家猪是由野猪演化而来的,野猪就有拱土的习惯,家猪遗传了自己祖先的特性。土里含有多种元素,猪利用拱土的方法从土中摄取自身所需要的元素。原来,猪喜欢拱地是在为自己补充营养呢。

牛羊的嘴为什么总在咀嚼?

有时,我们会看到牛、羊之类的动物没有在吃草,可是它们的嘴巴却像在咀嚼着什么。原来这是牛、羊第二次咀嚼它们所吃下去的植物。植物组织很难消化,牛、羊等反刍动物有自己的方法,咽下食物后,这些食物会到达胃中富含特殊菌的一个特别的场所。之后,食物会从胃中倒退回嘴里。咀嚼这些已被反复咀嚼过的食物,再一次咽下它们,然后再去到消化道的其他场所,在这些场所吸收营养。

马的脸为什么那么长?

你仔细观察过马吗?你会发现大多数的马脸都很长,长得有些不可思议。最早的马的脸并没有这么长。因为马不具有反刍能力,对草的消化能力不强,所以它要吃大量的草。为了有效地咀嚼草料,而必须逐渐加大、加长臼齿,结果牙床就变得很长,嘴也就变得特别大。另外,在空旷的草原上低头吃草时,眼睛长在头上愈高处就愈有利。眼睛长高和臼齿加长,都需要多余的空间,结果马脸就变长了。

母牛为什么会舔刚出生的小牛?

“舐犊之情”表示的是一种母爱亲情,它最初的意思就是母牛舔小牛。小牛刚生下来,身上会粘有许多从母体中带出来的黏液,母牛用自己的舌头会把小牛从头到尾舔一遍,直到它身上的毛变干为止,这样小牛身上的黏液就都被母牛舔光了。同时,母牛的唾液还能杀菌,这样对小牛犊起了消毒作用。然后,小牛犊就开始站立起来,歪歪扭扭地走起路来。

斗牛是看到红布才发火吗?

我们在电视里会经常看到斗牛的场面,斗牛一看到红布就会鼓足力气冲上去。牛是因为红色刺激而向斗牛士冲去吗?其实,红色的布是不能激怒斗牛的。斗牛是一种色盲动物,根本不会辨别颜色,它只能看到黑白两种颜色。只是因为它把又宽又大的布看做敌人,而斗牛士又把红布抖来抖去,斗牛被激怒所以向红布冲击。

为什么小袋鼠要在袋里生活?

小袋鼠刚生下来的时候还没有发育好,身体完全没有毛,身长不到2厘米,体重不到1克,后腿还被胎膜裹着,像一条小蚯蚓,必须在母袋鼠的袋子里继续发育。母袋鼠在临产前用舌头把从尾根到育儿袋之间的肚皮上舔出一条窄通道,幼崽就沿着这条小路艰难地爬进袋里。然后找到乳头在里面生活约230天,才能最后离开母体。小袋鼠如果不在妈妈的袋子里生活,就一定会死掉。

负鼠为什么被称为“骗子”?

负鼠是一种身长约40厘米、外形似老鼠的小动物。和袋鼠妈妈一样,负鼠妈妈也有育儿袋。因负鼠妈妈行走时,把尾巴绕到自己的背上,小负鼠把尾巴缠绕在妈妈的尾巴上因而得名。负鼠之所以被称为“骗子”是因为它在遇到敌人时,便会“装死”自保,趁敌人放松之际再突然逃跑。有人曾认为负鼠的“装死”真的是被吓晕了,实验表明,负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骗子”。

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小松鼠有一条漂亮无比的大尾巴,但对小松鼠来说,大尾巴不仅代表美丽,还有其他重要的作用。小松鼠总是在树间跳来跳去不会掉下来,多亏大尾巴的平衡作用。如果小松鼠从高处跳下逃避敌人,这时蓬松的大尾巴如同降落伞一样,使它很平稳地落到地面。冬天,小松鼠会用大尾巴盖住脑袋和身体,这时大尾巴又是一条温暖的棉被了。另外,当小松鼠遇到危急时,松鼠妈妈会焦急地摇动大尾巴,将敌人引过来。

为什么蝙蝠休息时要倒挂?

蝙蝠能像鸟一样飞,又长着“翅膀”,不要被它们的外表所迷惑哦。蝙蝠不是鸟而是名副其实的哺乳动物。蝙蝠睡觉的姿势也很特别,它们用后爪使自己倒挂于洞中休息。原来这是蝙蝠自卫的一种方式。由于蝙蝠具有又宽又大的“翅膀”,它们的后脚短小,又和“翅膀”相连,落在地面上不能站立或行走,也不能展开翼膜飞起来,只能慢慢爬行,很不灵活。如果爬到高处倒挂起来,遇有危急便可随时伸展翼膜起飞,逃避敌人。

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

长颈鹿是陆地上最高的动物,平均身高约5米,这么高的身高要归功于它的长脖子。实际上长颈鹿的祖先的脖子没有这么长。很早以前,那时地球上的树木很高,长颈鹿为了吃到树上的叶子,就必须努力地伸长脖子。而脖子短的长颈鹿因为吃不到食物,就死去了,剩下脖子长的长颈鹿。渐渐地,长颈鹿为了吃到更多的树叶,就把脖子长的特点遗传了下来。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长颈鹿的脖子都特别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