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09 15:47:19

点击下载

作者:《微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庄子

庄子试读:

前言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与《老子》如双峰般并峙于道家典籍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根据晋代郭象的注本,《庄子》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十三篇,即

内篇

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主张顺从天道,自然无为。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治”进行了抨击,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生存方式上,《庄子》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追求到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哲学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庄子》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文笔变化多端、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奇特、雄浑飞越,并善于通过生动形象、幽默讽刺的寓言故事阐述哲学思想,具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鲁迅曾评价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

为方便读者阅读这部经典著作,我们在保留其原始风貌的情况下对部分篇目做了删减,并以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为底本,同时参考其他文献进行了整理加工,除对原文进行校注外,还配有题解和译文,以使读者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这部道家经典,感受道家思想的深邃博大!内篇

逍遥游

题解《逍遥游》作为《庄子》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逍遥”也作“消摇”,是悠然自得的意思。“逍遥游”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在自然界中。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北冥有鱼”到“圣人无名”,这部分是本篇的主体,作者不惜笔墨,用大量的寓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将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无形地贯注于行文之中。然后以一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轻轻带出主题。第二部分从“尧让天下于许由”到“窅然丧其天下焉”,用两组对话来点明世俗的功名不值一提,最后画龙点睛地指出:“无所可用”、心中“无己”才是精神的最高境界。余下为第三部分,惠子向庄子请教,庄子用两个故事来论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指出要善于用大,转而又说“无所可用”,进一步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当做有用,追求不受拘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构思新颖独特,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行文汪洋恣肆,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风格独特、主旨清晰。《庄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逍遥”二字,《逍遥游》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不妨说,通向逍遥之路,实现个人内心世界的超脱解放,就是庄子一生要论述的思想,也是庄子留给后人最大的精神财富。原文[1][2]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3][4]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5][6][7]。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8][9]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

[10][11][12]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

[13][14][15]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16][17][18]适莽苍者,三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19]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20]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21]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22],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23][24]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25]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26][27][28]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29]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30]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31]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于[32]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33]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注释

[1] 冥:也作“溟”,是海的意思。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亦同。

[2] 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指大鱼之名。

[3] 鹏:本为古“凤”字,这里借指大鸟之名。

[4] 怒:奋起。

[5] 垂:边远,即为现代的“陲”;一说遮,遮天。

[6] 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海涛激荡;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

[7] 齐谐:书名;一说人名。

[8] 抟(tuán):环绕而上。一说“抟”当做“搏”(bó),拍击的意思。 扶摇: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9] 野马:春天原野里的雾气。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10] 莫:这里是没有什么力量的意思。 夭阏(è):又写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拦。“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的倒装。

[11] 蜩(tiáo):蝉。 学鸠:一种小灰雀,这里泛指小鸟。

[12] 决(xuè):通“”,迅疾的样子。

[13] 抢(qiāng):快速通过的意思。 榆枋:榆树和檀树。

[14] 控:投下,落下来。

[15] 奚以:何以。 之:去到。 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16] 莽苍:指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

[17] 飡(cān):同“餐”。

[18] 果然:饱的样子。

[19] 知(zhì):通“智”,智慧。

[20] 蟪(huì)蛄(gū):指寒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

[21] 冥灵:传说中的大龟的名字;一说树名。

[22] 大椿:传说中古树的名字。

[23] 羊角:指旋风,因回旋向上如羊角状而借指。

[24] 绝:穿过。

[25] 斥(yàn):指一种小鸟。

[26] 效:功效、能力,这里有胜任之意。

[27] 行(xìng):品行。 比:合乎。

[28] 而:通“能”,能力。 徵:取信。

[29] 宋荣子:一说名宋钘,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犹然:讥笑的样子。

[30] 数数(shuò)然:匆忙的样子。

[31] 泠(líng)然:轻盈美好的样子。

[32] 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 辩:通“变”,是变化的意思。

[33] 恶(wū):何,什么。译文

北方的大海中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身体很长,不知道有几千里大;鲲变化成为鸟,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奋起而飞时,展开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这只鹏鸟,每当大海刮起飓风,波涛激荡的时候就会向南方的大海迁徙。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这本书专门记载怪异的事情。这本书上记载着:“当鹏鸟向南方的大海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波浪,环绕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六个月后才停歇下来。”春天的原野上蒸腾浮动着状如奔马般的雾气,低空中飞扬的尘埃,都是因为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气息互相吹拂所致。天空湛蓝湛蓝的,难道就是它原本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的高远而没法看到它的尽头?鹏鸟从高空往下看,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

水如果汇积得不够深,就没有力量浮载大船。向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成为船;而搁置杯子就会粘住不动,就是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风的力量不够雄厚,就无法托负巨大的翅膀。所以,鹏鸟高飞至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才凭借风力飞行,由于背靠青天,没有什么力量能阻遏它,所以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通过榆树和檀树的树枝,有时候飞不到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去向南飞呢?”到迷茫看不真切的郊野去,带上三餐足以往返,感觉还是饱的;到百里外的地方去,要用一整晚的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外的地方去,准备粮食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寒蝉和灰雀又怎么能懂得!小聪明不如大智慧,寿命短的不如寿命长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明白昼夜交替,寒蝉也不会明白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做春,把五百年当做秋;上古有一棵名为大椿的古树,它将八千年当做春,将八千年当做秋,这就是长寿。而彭祖到如今还是凭借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是很可悲吗?

商汤这样询问棘:“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脊背长好几千里,没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鹏鸟奋起而飞时,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去,想要飞到南方的大海。斥讥笑它说:‘它想要飞到哪儿?我奋力跃起向上飞,也不过几丈高就坠落下来,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已经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区别。

所以说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官半职的,品行可以合乎一乡人心愿的,德行能够合乎国君要求的,能力能够取信国民的人,他们的自我感觉也跟这些小雀们没有区别。然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人都赞誉他,他也不会更加努力,世人都非难他,他也不会更加沮丧。他能清楚地区分自身与物外的差别,划定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对于世俗功名他从来不急切地去追求。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而行,着实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对于寻求幸福,列子从来没有着急过。列子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但必须有所依凭才可行。如果遵循万物的自然规律,掌握“六气”的变化,在无穷无尽的境域中遨游,还有什么需要仰赖的呢?所以说,高尚修养的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超脱物外的人眼中没有功名的束缚,思想臻于完美的人不会盲目追求名誉、地位。原文[1][2]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

[3][4]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5]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6]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7]!”[8][9][10]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11][12]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连叔[13]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14]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15]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16]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17][18]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19][20]!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21]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穅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22]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23]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24]天下焉。注释

[1] 许由:传说中的高士,字仲武,隐居箕山。

[2] 爝(jué)火:炬火,木头上蘸上油脂燃起的火把。

[3] 立:位,在位。

[4] 尸:庙中的神主,这里取其空居其位、虚有其名之义。

[5] 宾:次要的、衍生的东西。

[6] 鹪(jiāo)鹩(liáo):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

[7] 尸祝:主持祭祀的人。 樽:酒器。 俎:盛肉的器皿。“樽俎”这里指代厨事。成语“越俎代庖”即出于此。

[8] 肩吾、连叔:传说皆为有道之人,其实是庄子为表达的需要而虚构的人物。

[9] 接舆:楚国的隐士,姓陆名通,接舆为字。

[10] 当(dàng):底,边际。

[11] 河汉:银河。 极:边际、尽头。

[12] 迳:门外的小路。 庭:堂外之地。“迳庭”连用,这里喻指差异很大。成语“大相径庭”出于此。

[13] 藐(miǎo):遥远的样子。 姑射(yè):传说中的山名。

[14] 疵疠(lì):疾病。

[15] 瞽(gǔ):盲。 文章:花纹、色彩。

[16] 时:是。 女:汝,是你的意思。

[17] 旁礴:混沌的样子。

[18] 蕲(qí):祈、求。 乱:这里有“治”的意思,是古代同词义反的语言现象。

[19] 弊弊焉:劳碌疲惫的样子。

[20] 大浸:大水。 稽:至。

[21] 秕:瘪谷。 穅:“糠”字的异体。

[22] 资:贩卖。 章甫:古时殷地的一种礼帽。

[23] 四子:旧注指王倪、缺、被衣、许由四人,实为虚构的人物。

[24] 窅(yǎo)然:怅然若失的样子。译文

尧想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说:“日月都已经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没有熄灭;它跟日月争辉,不是很难吗?季雨已经及时降下,可是人们还没有停止浇灌耕地;这样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就是徒劳吗?先生如果位居国君之位天下必定能够获得大治,可是我仍空居其位;我渐渐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请允许我将天下交予你。”许由回答:“如今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得到大治;而我却要去替代你,我是为了名声吗?‘名’这东西不过是‘实’的附庸;难道我要去充当这个附庸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只需要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在大河边饮水,喝满肚子就足够了。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我要这天下作何用呢!厨师即使不下厨,主持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俎代庖啊!”

肩吾向连叔询问道:“我从接舆那里听到的,都是没有边际的大话,说着说着就离开了原来的主题。我十分惊骇他的言论,他的言论如同天上的银河般没有边际,与常人相差甚远,有些不近情理了。”连叔说:“他说了些什么呢?”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像冰雪般洁白,体态轻柔美好如处女,不吃五谷杂粮,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那么专注,能够让世间万物不受病害,每年都五谷丰登。我认为他说的这些都是虚妄之言,毫不可信。”连叔听后说:“确实是!我们无法让瞎子同其他人一样欣赏花纹和色彩,也无法让聋子同其他人一样聆听钟鼓的乐声。难道这只是外在身体上的聋与瞎吗?人的思想上也存在啊!这话似乎就是说你肩吾呀。那位神人,他的德行,与世间万物合为一体,世人期望整个天下得到治理,但是谁会劳碌地把管理天下当回事呢!那样的人,外物不能伤害到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即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会感到灼热。他扬起的尘埃以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弃物,都可以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人君来,他怎么会把管理世间事物当做己任呢!”尧让天下于许由

北方的宋国有人贩卖帽子到南方的越国,而越国人习惯剪光头发浑身刺花纹,根本用不着帽子。尧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内的局势,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见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怅然若失,忘了自己身居天子地位。原文[1][2]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3]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4][5]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6][7]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8]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9]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10]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11][12]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13]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14][15][16][17]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18]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19][20]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21]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注释

[1] 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惠施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

[2] 魏王:即梁惠王。 瓠(hú):葫芦。

[3] 瓠落:又作“廓落”,庞大的样子。

[4] 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5] 掊(pǒu):砸破。

[6] 龟(jūn):通“皲”,皮肤受冻开裂。

[7] 洴(píng):浮。 澼(pí):在水中漂洗。 (kuàng):丝絮。

[8] 虑:考虑。一说通作“摅”,用绳络缀结。 樽:酒器,此处代指形似酒樽,能够拴在身上的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9] 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10] 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

[11] 大本:树干粗大。 拥肿:今作“臃肿”,这里形容树干弯曲、疙里疙瘩。 中(zhòng):符合。 绳墨:木工用来求直的墨线。

[12] 涂:通“途”,道路。

[13] 狸(lí):野猫。 狌(shēng):黄鼠狼。

[14] 敖:通“遨”,遨游。

[15] 跳梁:蹿跳的意思。

[16] 机辟:捕兽的机关。

[17] 罔:网。 罟(gǔ):网的总称。

[18] 斄(lí)牛:牦牛。

[19] 无何有之乡:指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

[20] 莫:大。

[21] 夭:夭折。 斤:伐木的斧子。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颗大葫芦种子,我把它培植长大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之大。用它盛水,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装满水后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瓢却太大没有地方能够放得下。这个葫芦不是不大,是因为它没有用处我就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真是不善于利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个人家善于调制让手不皲裂的药物,他们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位游客听说后,提出要用百金的高价买下他的药方。这家人凑在一起商量道:‘我们家族世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获得的也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就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拿到了药方,便去游说吴王。恰逢越国发兵攻打吴国,吴王派他领兵打仗,冬天与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割地封赏他。同样是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有人利用它获得了封地,有人却只能一辈子靠它从事漂洗丝絮的工作,这是用法的不同。而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为什么不考虑将它制成腰舟,浮游于江湖之上,反倒发愁它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称它为樗树。它的树干疙里疙瘩,无法做到绳墨取直,它的树枝弯曲,也不能够用来做圆规和角尺。虽然生长在道旁,木匠看都不看它。如今你的言论,大而无用,大家都会嫌弃它。”庄子说:“先生你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匍匐在地上,等待那些出游的小动物。它们东蹿西跳,不避高低,最后往往落入机关,死于猎网之中。还有那牦牛,身躯庞大得如同天边的云彩;它的本事很大,却不会捕捉老鼠。现在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都没有的土地上,栽种在无际的旷野中,悠然自得地在树旁徘徊,优游自在地躺卧在树下。它不会遭到刀斧的砍伐,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齐物论

题解“齐物论”包含“齐物”和“齐论”两方面意思,“齐物论”就是把现实世界的种种不平等、不和谐的“不齐”视之为无差别的“齐一”,表述了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强调自然与人是有机的生命统一体,是物我相通的。

全文大致分成七个部分,第一部分至“怒者其谁邪”,写南郭子綦进入无我境界,引出了人籁、地籁和天籁的三籁之说,生动地描写了大自然的各种声响,由此提出“怒其者谁”。虽然是问句但并不需要人回答,而是强调它们全都出于自身。第二部分至“吾独且奈何哉”,进一步描写众人纷争、百家争鸣的世俗百态,并指出这些事实确实存在又全部出自虚无。第三部分至“此之谓以明”,从是与非、彼与此、可与不可、然与不然等方面,论述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它们与自身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转换,是非之争没有任何意义。第四部分至“此之谓葆光”,先以相对论的观点去看大与小、寿与夭,目的在于点明“万物与我为一”的命题;而后又以辩证的观念阐释“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再次说明是非无别,物我一体。第五部分至“而况利害之端乎”,列举两个事例,指出做到“无我无物”必须从“万物齐一”入手,事物间本没有绝对客观的尺度,言论也没有明确是非的必要。第六部分至“故寓诸无竟”,借“瞿鹊子问乎长梧子”的寓言,描述了悟道者忘乎死生、忘乎是非,遨游于尘世之外的精神境界。余下为第七部分,用两个近乎纯情景式描写的寓言故事,阐明“物化”的旨意。庄周化蝶,蝶化为庄周,万物没有是非彼此之辨。“齐物”与“齐论”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与“逍遥游”一并构成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主体。文章的思路相互贯通并层层递进。其内容中谈到的无论是非、有无,还是物我,都具有深刻的哲学含义。文章既包含了从无到有的本体论,也提及了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认识论。在本体论问题上,主要倾向是主观唯心主义,但也有某些唯物主义因素;在认识论问题上,主要表现是万物齐一和否定是非的相对主义。这篇文章不只是开启庄子文学宝库的一把钥匙,也是体现中国古典哲学特质的非凡经典。原文[1][2]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3][4]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5]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6][7][8]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山林之畏[9][10]隹,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似圈,似[11][12]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者,叱者,吸者,叫者,[13][14][15][16]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17][18]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子[19]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注释

[1] 南郭子綦(qí):楚人,居于南郭,故名南郭子綦。传说为楚庄王庶出的弟弟,曾为楚庄王司马;疑为庄子寓托的高士,而非历史人物。 隐:凭倚。 机:也作“几”,案几。

[2] 荅(tà)焉:也作“嗒焉”,精神脱离躯壳的样子。 耦:匹对。庄子认为人是躯壳和精神的对立统一体,“耦”在这里即指与精神相对立的躯壳。丧其耦,表示精神超脱躯壳达到忘我的境界。

[3] 颜成子游:子綦的学生,姓颜名偃,子游为字,死后谥成,故名颜成子游。

[4] 居(jī):表疑问的语气词。

[5] 簌(lài):箫,古代的一种管状乐器,此处泛指从孔穴中发出的声响。“人簌”是出自人为的声响,“地簌”或“天簌”是出自自然的声响。

[6] 唯:句中语气词,含有仅此的意思。

[7] 窍:孔穴。 呺(háo):亦作“号”,吼叫。

[8] 翏(liú)翏:亦作,大风呼呼的声响。

[9] 林:通“陵”,大山。 畏隹(cuī):亦作“隹”,即嵬崔,山陵高峻的样子。

[10] (jī):柱头横木。

[11] 污:停滞不流的水塘。

[12] (xiào):此处用来形容弩箭飞去的声响。

[13] 宎(yǎo):深而沉。

[14] 咬(jiāo):鸟鸣叫的声音;一说哀切声。

[15] 于、喁(yú):风吹树动前后相和的声音。

[16] 泠(líng)风:小风、清风。

[17] 厉风:迅猛的暴风。 济:止。

[18] 调调、刁刁:风吹草木晃动摇曳的样子。刁刁,也作“刀刀”。

[19] 比:并合。 竹:此处指合在一起可以发出声响的、不同形状的竹管。译文

南郭子綦靠着几案而坐,仰首向天缓缓地呼吸,神情就如同精神脱离了躯壳。他的学生颜成子游站在他跟前侍奉着,说:“这是什么缘故呢?难道形体可以使它如同干枯的树木,精神和思想可以使它静如死灰吗?今日您凭案几而坐,跟往昔凭案几而坐的感觉大不一样呢。”子綦回答:“偃,这个问题你问得不是很好吗?今天我忘掉了自己,你知道吗?你听说过‘人籁’但一定没听说过‘地籁’,即便你听说过‘地籁’也一定没有听说过‘天籁’!”子游问:“我能否请教它们的真实含义。”子綦说:“大地发出的气体,人们称之为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整个大地数不清的窍孔都会怒吼。你难道没有听到过呼呼的风声吗?那些山陵中陡峭盘旋的地方,还有百围大树上数不清的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梁上的方孔,有的像圈围的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它们发出的声音,有的像湍急的流水声,有的像刚出弩的弓箭声,有的像怒斥声,有的像轻柔的呼吸声,有的像放声大喊,有的像号啕大哭,有的像在山谷里回荡,有的像鸟叫声,如同前面的呜呜地唱着,后面的在呼呼附和。微风徐徐会有小小的和声,大风呼呼便有大的回声,猛烈的暴风突然停歇,万般窍孔便寂然无声。你难道没有看到过风吹树木,枝叶随风摇曳的姿态吗?”子游说:“地籁是从各种窍孔里发出的声音,人籁是竹箫之类发出的声音。我想冒昧地请问什么是天籁。”子綦说:“天籁有万般不同,但能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发出声音的还能有谁呢?”原文[1][2][3]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4][5][6]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搆,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7][8][9]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10]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11][12]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13][14][15]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姚佚启态。乐出虚,蒸[16]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17]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18][19]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20]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21]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22][23]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24]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25]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26]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注释

[1] 闲闲:广博豁达的样子。

[2] 间间:明察细别的样子。

[3] 詹詹:言语琐细,没完没了。

[4] 形开:身形开朗,目开意悟;一说形体不宁。

[5] 缦(màn):通“慢”,是疏怠迟缓的意思。

[6] 窖:深沉,用心不可捉摸。

[7] 缦缦:神情沮丧的样子。

[8] 机:弩机,弩上的发射部位。 栝(guā):箭杆末端扣弦部位。

[9] 司:主。司是非,犹言主宰是非,意思是“是”与“非”都由此产生;一说“司”通“伺”,窥伺人之是非。

[10] 杀(shāi):肃杀、衰败。

[11] 厌(yā):通“压”,闭塞。

[12] 洫(xù):败坏。

[13] (zhè):通“慑”,恐惧。

[14] 佚(yì):奢华放纵。 启:指放纵情欲而不知收敛。

[15] 虚:中空的样子,用管状乐器中空的特点代指管状乐器。

[16] 蒸成菌:在暑热潮湿的条件下蒸腾而生成各种菌类。

[17] 取:资证,呈现。

[18] 眹(zhěn):端倪、征兆。

[19] 情:真,指真实存在的。

[20] 赅:齐备。

[21] 亡:亦作“忘”,忘记;一说“亡”为“代”字之讹,意为变化。

[22] 役役:相当于“役于役”。意指为役使之物所役使,也指劳苦不休的样子。

[23] (nié)然:疲倦困顿的样子。 疲役:犹言“疲于役”,为役使所疲顿。

[24] 芒:通“茫”,迷昧无知。

[25] 成心:业已形成的偏执之见。

[26] 代:更改、变化。知代,懂得变化更替的道理。译文

大智慧的人广博豁达,小聪明的人则狭隘计较;合于大道的言论气焰凌人,拘于智巧的言论则琐碎争论不休。他们睡觉的时候神魂交接,醒来后身形开朗;与外界接触纠缠不清,整日钩心斗角。有的疏怠迟缓,有的高深莫测,有的谨言慎语。小的惧怕惴惴不安,大的惊恐失魂落魄。他们说话就如同离开弩的箭般快疾而尖刻,专门窥伺别人的是非;他们有时没有只字片语就如同盟约誓言般坚守不渝,实则坐待胜机。他们犹如秋冬的草木般日益消毁;他们沉湎于所从事的各种事物中,导致他们再也无法恢复原来的状态;他们心灵闭塞,如同被绳索缚住,这说明他们衰老颓败,已经无法恢复生气。他们时而欣喜,时而愤怒,时而悲哀,时而欢乐,他们时而忧思,时而叹惋,时而反复,时而恐惧,他们浮躁轻狂、奢靡放纵、情张欲狂、故作姿态。就像乐声从中空的乐管中发出,又像菌类被地气蒸腾出来。这种种情态日夜相互对应更替,却不知是从何处萌生的。算了吧,算了吧!一旦懂得发生的这一切中蕴涵的道理,就知道这种种情态发生、形成的根由了!

没有这种种情态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本身就无法呈现这种种情态。这样的认识就是接近于事物的本质,然而却不知道这一切被什么驱使。似乎有“真宰”,却寻不到它的端倪;可以通过行为验证,却看不见它的形体,但它是具体存在而没有形体的。百骸、九窍、六藏,全都完整地存在于我的身体,我究竟同哪一部分更为亲近呢?是一样喜欢它们?还是对某个部分格外偏爱呢?如果都同样喜欢,能把它们当做臣妾似的仆属吗?难道臣妾似的仆属间就能相互支配吗?还是让它们轮流做君臣?难道又果真有什么“真君”存在其间?无论能否寻求到“真君”,都不会对它的真实存在有何裨益和损害。人一旦禀承天地之气形成形体,就无法忘掉自身,只能等待最后的消亡。他们跟外界相互伤害,相互摩擦,如同快马般奔驰着,却无法止步,这不是很可悲吗!他们终身奔波劳碌却看不到自己的成功,困顿疲劳却看不到自己的归宿,这不是很悲哀吗!这样的人就算不会死亡,又有什么益处!人的形骸逐渐衰竭,人的精神和情感也随之衰竭,这难道不算是最大的悲哀吗?人生在世,本来就应该这样迷昧无知吗?还是只有我才这么迷昧无知,而世人也有不迷昧无知的吗?

把偏执己见当做老师,那么谁还没有老师呢?又何必是通晓事物的更替并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找到资证的人才有老师呢?愚昧的人也会跟他们一样有老师。如果说思想上还没有定见就已经有了是非观念,这就如同今天要到越国去而昨天已经到了。这就是把没有当做有。没有就是有,即使圣明的大禹尚且不可能通晓其中的奥妙,我又怎么能明白呢?原文[1]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2]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3]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4]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5]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6]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7]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8],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9][10][11]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12]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13]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14]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15][16]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17]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18][19]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