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理论、技巧、策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0 00:19:20

点击下载

作者:兰虹

出版社:西南财大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证券投资—理论、技巧、策略

证券投资—理论、技巧、策略试读:

前言

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资产证券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证券市场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证券市场的发展便逐步纳入国际化的轨道,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建设,无论是管理体制、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还是市场体系的完善方面,都在逐步朝着国际化方向迈进。特别是2006年以后,随着我国金融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结束,我国证券市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要求证券投资的教学及时跟进,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以及教材要及时更新。在这种背景系下,出版一本适应新形势的证券投资学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形成了我们的写作思想。主要有:第一,要有新的内容,既要对前沿的金融创新工具进行分析,又要总结、提炼证券市场的新变化。第二,要形成本书的特色,即本书既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也不是炒股揭秘之类的读物,而是既有相关理论深入浅出的阐述和完善的体系结构,又有实践操作意义,能指导证券投资。第三,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在结构上,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第二章,着重介绍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二部分为第三、第四和第五章,主要介绍分析股票、债券、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工具和股价指数;第三部分为第六章和第七章,主要是证券投资分析,包括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第四部分为第八章和第九章,主要介绍证券投资的计划、方法和技巧;第五部分为第十章,介绍证券市场的监管。

本书由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兰虹教授主持编写并审订、修改和定稿。具体编写情况为:第一至第五章和股市常用术语由兰虹教授撰写;第六至第十章由西华大学经济学院王文君副教授撰写。另外西华大学经济学院王伦强副教授、谢海芳副教授、罗涛博士参加了教材体系设计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本教材适合大学本科、专科、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和证券行业的人员选用,各校可以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时数进行适当增减。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学者有关证券市场方面的书籍、相关文献以及一些精品课程网站,并得到了西华大学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和证券市场变化太快,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及同行指正。编写者2015年11月于西华大学

第一章 证券投资概述

第一节 证券与证券投资

一、证券的概念与分类

证券,是各类经济权益凭证的统称,用来证明证券持有人可以按照证券所规定内容取得相应的权益。

证券可以分为无价证券和有价证券两大类。无价证券包括证据证券和所有权证券。证据证券也统称为凭证证券,指单纯证明事实的凭证,如借据、收据和票证等,一般不具有市场流通性。所有权证券是认定持证人是某种财产权的合法权利者,证明持证人所履行的义务是有效的凭证,如土地所有权证书等。

有价证券指的是对某种有价物具有一定权利的证明书或凭证。有价证券本身没有价值,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但是由于它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的收益,所以,它有价格,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自由买卖。有价证券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因为它是代表财产权的,所以其券面上必须载明财产的内容和数量,并且证券所表示的财产内容和数量是以一定的金额来表示的,即表示它具有一定的价值,这样便于在市场上流通。②证券所表示财产权与证券自身不可分离。要行使该权利,就必须持有这种证券,转移了该证券,也就失去了其权利。我们一般所说的证券,指的就是有价证券。下面从几个不同角度,对有价证券进行分类。(1)商品证券、货币证券与资本证券。按证券的用途和持有者的权益不同,有价证券可以分为商品证券、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三类。商品证券是有领取商品权利的证券,如提单、货运单、栈单、购物券等。货币证券是表明对货币享有索取权(请求权)的证券,如汇票、本票和支票等。资本证券则是表明投资的事实,把投资者的权利转化为有价证券,或者说是能够按照事先的约定从发行者那里领取收益的权益证券,如股票、公司债券等。

有价证券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有价证券就是指上述的商品证券、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而狭义的有价证券是指资本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两大类。本书下面所说的证券都是指狭义的有价证券。(2)上市证券与非上市证券。按照证券是否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有价证券可分为上市证券和非上市证券。

上市证券是指在某一证券交易所注册,有资格在该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证券。在某一证券交易所申请注册的证券,必须符合注册条件、遵守该交易所的规章制度。证券上市可以增加证券的流动性,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便于公司进一步筹措资金,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买卖证券。

非上市证券指未在证券交易所登记,没有挂牌交易的证券。非上市证券大多因不符合上市条件而未能注册登记。当然,非上市也并非都不符合上市标准。有些证券虽然具备了上市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不愿意公开其业务和财务状况,发行公司不愿上市。(3)固定收益证券与变动收益证券。按照证券的收益是否固定,有价证券又可分为固定收益证券和变动收益证券。前者指证券的收益率预先已经知道,因此,证券持有人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获得固定的收益,如一般的债券和优先股股票。变动收益证券指证券的收益率事先无法确定,而是随公司的盈利情况和盈利分配政策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普通股股票和流动利率债券就属于此类证券。(4)公募证券与私募证券。按照证券的发行方式和发行范围,有价证券可分为公募证券和私募证券。

公募证券指公开向社会投资者发行的证券。发行者具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和知名度,符合证券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经申报批准后委托证券经营机构向不特定的投资者推销。

私募证券指由发行者向特定投资者直接出售的证券。因投资者多与发行者有密切的关系,了解发行者的资信,且发行额较小,因此事先不必提供企业财务资料,也不必向证券主管部门申报批准,发行手续简单,但不能公开上市交易。

除上述分类外,有价证券还可按流动性大小分为适销证券和不适销证券,按发行地点可分为国内证券和国际证券,等等。

二、证券的性质与特征

(一)证券的性质

证券是一种能带来一定收益的价值凭证,具有以下性质。(1)虚拟性。证券本身仅是一种价值凭证,而不是实物资本本身。证券价格变化仅仅是对实物资本运作状况的反映。由于诸种原因,市场表现的虚拟资本价值与实际资本价值往往是相背离的,经常出现严重低估或高估。特别是股票,其股价并不能完全反映其实际情况,每股净资产往往低于其股价。因此,证券就具有虚拟性特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存在泡沫。泡沫的兴起与破灭,会使社会经济出现不稳定因素,如美国1929—1933年的大危机就是从股市泡沫的破灭开始的,继而引发了经济危机,乃至社会危机。(2)直接性。具体是指该资本的融通与流动仅在当事人之间直接进行的,不通过中介人过渡。与此对应的是间接融资资本,如银行的存贷款即是一种间接融资形式,其中,银行起了中介作用。银行先吸纳存款,再贷给借款者,从中获取存贷息差收益。而存款者不知道钱借给了谁,贷款者亦不知道是谁提供的。(3)长期性。比如,股票可以称其为永久性证券,因为它具有不可返还性特点,债券可分为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1年以上的债券称为长期债券,有的3年、5年、7年,有的则长达20~50年,甚至是永久性的。(二)证券的特征(1)流通性。证券可以转让、流通、偿付,这是证券的流通性特征。证券只有通过流通才能达到增值的目的,只有通过流通,才能经过市场评价,合理反映企业的内在经营质量。因此,流通性能使证券具有活力,从而吸引人们购买。证券的流通性强弱往往与证券的种类、偿还期限长短、宏观经济状况好坏及发行人的经营业绩、信誉、知名度等状况有关。(2)收益性。一般来讲,所有的证券都能获得收益,持有者都能凭借证券获取收益,这是证券投资者的基本权益。证券的收益来自三个部分:一是发行者给予的利息、股息、红利;二是随着发行公司净值资产的增加而带来的资产增值收益(这在股票中较明显);三是价差收益,也就是资本利得。一般来讲,股票的收益大小最终取决于股份公司的经济效益,它与股票的市价高低及股息红利高低有关,而债券收益与票面利率、偿还期限、市价等有关。(3)风险性。按照一般经济原理,收益与风险是对称的。由于证券具有收益性,因此也带来了风险性,即投资者在购买证券后有可能出现其持有的证券价格不能回复到原来投资成本之上。证券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主要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不可能通过分散投资来回避。非系统性风险由个别行业企业的自身情况造成,其不会波及所有的行业企业。通过优化组合、分散投资,可把这类风险降至最小。(4)波动性。证券价格可分为票面价格、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三种。由于发行条件的不同,证券的发行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票面价格。不仅如此,受政治、经济、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证券的供求关系处于变动之中,这就决定了证券在流通过程中的价格也会随之变动,并且可能发生大幅度的变动。

三、投资与证券投资

(一)投资的概念

所谓投资,就是投资主体为获取未来收益或经营,实施某项事业,预先垫付货币或其他资源,以形成资产的经济行为。简言之,投资就是投入某种资源,获得某种资产及收益的过程。显然,这里是广义的投资概念,其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投资目的明确,即为了获取未来收益或经营、实施某项事业。未来收益既可以是投资的资产收益、差价收益,也可以是其他非经济的个人或社会效益。

第二,投资获取某种资产,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某种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也可以是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业信誉等。只有先获得某种资产,才能最终获取未来收益或经营,实施某项事业。

第三,投资的前提是预付,即预先垫付或投入货币或其他资源的投资品。投资是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为先决条件的。

第四,投资既可指资源或经济要素的投入,又可指投资主体形成资产的经济行为。

第五,投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既受到历史背景、经济水平、经济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们投资实践的丰富而丰富。投资范畴是社会经济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所依赖的生产与生活的资产越来越丰富多彩,投资范畴的内涵与外延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二)投资的分类

投资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内容极其丰富的概念,因而可按许多方式进行归纳与分类。1.实物投资与金融投资

实物投资就是投资主体为获取未来收益或经营、实施某种事业,预先垫付货币或其他资源,以形成实物资产的经济行为。实物投资可分为稀有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其中稀有资产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为获取预期收益,预先垫付货币以形成稀缺性资产的经济行为。稀有资产包括贵金属、宝石、文物古董、书画、邮票和其他艺术品。稀有资产投资是一种分门别类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大众投资方式,其知识较为分散,且操作性、实用性很强。

金融投资是投资主体为获取预期收益,预先垫付货币以形成金融资产,并借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金融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期货投资等有价证券的投资。个人在银行储蓄的行为也是一种金融投资,其获得的存款凭证能使投资者获得一定的未来收益。2.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投资形成新的资本,用于生产事业上,如建设厂房设施、购置设备、购买原材料等,通过生产流动,可以直接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或提供社会所必需的劳务,所以称为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和实物投资相联系的。

从金融学的意义上说,投资是指把资金用于购买金融资产,主要是有价证券,以期获得收益。这些资金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发行,转移到企业后再投入生产活动,这种投资一般称为间接投资。就投资于金融资产而言,投资于银行储蓄、金融机构债券及各种投资基金为间接投资;而从证券市场上直接购买股票、企业债券等有价证券为直接投资。3.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

一般来说,投资时间在一年以下的为短期投资,一年以上的为长期投资。严格地说,一至五年或七年为中期投资,五年或七年以上的投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投资。选择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是很重要的事,它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收益、资金周转速度及机会成本等问题。一般情况下,短期投资相对于长期投资来说收益率相对低些,如投资于短期国库券(一年以下)比投资于长期债券收益要低。但短期投资风险相对较小,资金周转快,也许会从再投资中获取新的收益。进行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一般取决于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另外,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是可以转化的。购买股票是一种长期投资,无偿还期,但股票持有者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短线操作,卖出股票,这又变成短期投资。4.固定收入投资与不固定收入投资

证券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收益。证券种类繁多,其投资性质、期限各不相同,收入高低和支付方式也不一样。证券投资按其收入是否固定可分为两类,即固定收入投资和不固定收入投资。固定收入投资,是指该种证券预先规定应得的收入,用百分比表示,按期支付,在整个证券投资期限内不变。不固定收入投资是指证券的投资收入不预先规定,收入不固定。债券和优先股的收入都是预先规定的,而普通股的收入则是不固定的。一般地说,固定收入投资风险小,但收益也小;不固定投资风险大,但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5.其他分类

投资概念还可以从投资主体、手段、目的和行为过程等方面进行分类。

按投资主体划分,有个人投资、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和外国投资。其中个人投资与企业投资合称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相对应。

按投资的空间划分,有地区投资、国内投资、国外投资及全球投资。

按投资的产业划分,有第一产业投资、第二产业投资、第三产业投资等。

按投资运作划分,有消费投资、生产投资、建设投资,其中按项目的建设性质划分,又可分为新建、扩建、改建与迁建等投资。

按投资效果划分,有无效投资与有效投资、显效投资与隐效投资、近效投资与远效投资等。

按投资的形式划分,有货币投资以及物品、土地、劳动力、知识产权、债权、股权等投资。

按投资的范围划分,有宏观投资、中观投资和微观投资等。

按投资的口径划分,可以分为狭义投资与广义投资。狭义投资仅为证券投资或实物投资,广义投资包括我们列举的全部投资含义。(三)证券投资的概念

证券投资是一种金融投资或间接投资,它是个人、企业、银行及其他社会团体积累起来的资金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借以获取收益的行为。

证券投资又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直接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直接到证券市场上去购买证券;间接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购买有关金融机构本身发行的证券,而这些金融机构本身是专门用发行证券吸收的资金从事证券交易来获利的,如各种投资基金就是这样。

证券投资虽然不直接增加社会资本存量,但它使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金转化为长期投资资金,最终用于对实物资产的投资。所以,证券投资是促进资本积聚、集中,扩大再生产能力的重要形式。人们通过证券投资活动,间接地参与了资本的积累,他们所获得的利息、股息等投资收益正是来源于他们所投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增值的利润,即剩余价值。因此,证券投资又是社会财富增值的一种方法,利息、股息收益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态。

证券投资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①收益。包括利息、股息等当前收入和由证券价格的涨落所带来的资本收益。此外,还包括股东对企业的种种权利。②风险。一般来说,收益与风险成正比例,即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但不能说凡追求高的风险就一定取得高的收益。③时间。投资者必须决定是投资于长期、中期还是短期的证券。一般来说,投资期限越长,收益就越高,但同时风险也越大。

四、证券投资与证券投机

(一)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证券投资是货币持有者通过购买有价证券并长期持有,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利息和股息收入,实现资金的增值。而证券投机是指货币持有者利用证券价格的波动,赚取证券买卖差价收入的行为。具体来说,证券投资与投机有以下几方面的区别:(1)动机与目的不同。投资者买卖证券是为了获取稳定的利息和股息收入,而证券投机者则是为了在短期内通过价格变动来获取买卖差价收入。(2)持有时间不同。投资者持有证券的时间一般在一年以上,而投机者持有证券的时间较短,多的几周至数月,少则只有几天,甚至是当天进、当天出。(3)决策依据不同。投资者主要依据于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分析考察,而投机者主要依据对股市行情短期变化的预测。(4)风险倾向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投资者厌恶证券风险,风险承受能力也较差;而投机者往往喜欢风险,他们为了赚大钱而愿意冒较大的风险。(5)投资对象不同。投资者通常选择价格波动小的证券,而投机商往往选择价格波动大、有周期性变化的证券。

证券投资与证券投机的区分是相对的,在很多情况下,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投资者购入证券后准备长期持有,但因短期内证券价格大幅飙升而卖出,投资就变成了投机。反之,如投机者买入证券后被套牢而不得不长期持有,投机就变成了投资。一次良好的投资,实质上是一次成功的投机。(二)证券投机的积极作用(1)促进证券交易的活跃。投机者为了从证券价格的短期变动中获利,进行了大量的频繁的证券买卖,促进了证券市场的活跃和繁荣,也为国家增加了税收收入。(2)投机者勇于承担证券风险,有利于新证券的发行。(3)调节证券需求,稳定证券市场。投机者不注重利息和股息收入,而是利用价格变动来获取收益。他们在证券价格较低时买进,在证券价格上升时卖出,这有利于调节证券的需求,稳定证券市场。当然,这是对适度的证券投机而言。过度的投机会引起股市的暴涨暴跌,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三)证券投机的分类及对策

证券投机按性质可分为合法投机和非法投机。合法投机是指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投机;而非法投机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投机,一般指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如通过哄抬、舞弊、欺诈等进行的投机。

证券投机按程度可分为适度投机和过度投机。适度投机是在不影响证券市场与社会经济基本稳定前提下的投机,而过度投机则是导致证券市场与社会经济剧烈波动的投机。各种证券投机的关系见表1.1:表1.1 各种证券投机的关系

对于证券投机,既要用法律手段坚决打击和取缔非法投机行为,又要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有效地抑制过度投机,允许适度投机的存在,从而达到既能实现证券市场与社会经济的基本稳定,又能活跃证券市场的目的。

为了加强对证券的控制和管理,一方面要加强证券法制建设,把对证券投机的控制和管理纳入法律控制的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健全证券管理机构,这是加强对证券投机控制和管理的组织和人员方面的保证。

第二节 证券投资的动机与原则

一、证券投资的动机与目的

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的动机与目的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些投资者参与投资活动仅仅是为了积累财富,而无其他动机;有些投资者是想为子女提供教育的资金;还有些投资者是为了获得老年生活费用和满足其他方面的财务需要;而另外一些投资者则是为了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等等。不仅如此,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动机也往往是不同的:个人投资者将投资作为资产增值的手段,以便能够为家庭增加未来资金来源;机构投资者则往往是为了积累资金,更好地为其对象服务,或是为了控制某一企业的生产经营。归纳起来,证券投资的动机与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获取收益

绝大多数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活动,主要是为了获取收益,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赚钱。具体又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获取投资收益。许多人参与投资活动最主要的动机是获取利息和股息等收益。特别是那些谨慎的着眼于长期投资的人,更是注意比较各种证券收益的差别,进行细致的计算和选择,尽量把资金投放在市场价格比较稳定且收益较高的证券上。他们大多选择债券、优先股和那些赢利能力强的公司股票,长期持有,以获得较稳定的利息和股息收入。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证券投资。(2)获取投机收益。有些人参与证券投机活动,主要是为了从证券价格波动中获取差价收益。这些证券投机者认为,证券低进高出获得的收益远高于利息或股息收入。因此,他们时刻关注着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和证券行市的变动趋势,频繁地买卖证券,他们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以期获取较大的收益。(二)参与经营决策

有些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主要是为了参与发行公司的经营决策,也就是通过参加股东大会来行使投票表决权。少数资金雄厚的投资者有时会通过大量购买某一公司股票来达到控制这家公司的目的。

随着股权人不断分散,股份公司尤其是规模大的股份公司,其股东众多,不可能都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只有极少数大股东才有参与公司决策的实际权利。这种情况使得绝大多数小股东不大关心公司的经营决策,而是关心股票的收益。在股票流通市场日益发达的今天,股票作为公司所有权象征的意义越来越弱,而作为一种“金融商品”的意义越来越突出。(三)分散风险

投资者对投资资产管理的重要原则是资产分散化,以降低风险。资产分散化就是投资者不要将资金集中投放在单一资产上,而是同时持有各种资产。这样,当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时,各种资产有升有降,可以互相抵销,投资者可以避免或减少损失。证券投资具有选择面广,资产分散的特点,从而为投资者实现资产分散化、降低投资风险提供了可能性。(四)增强资产流动性

资产流动性也称变现性,是一种资产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转化为现金的能力。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是参与投资经营的重要原则,流动性的高低是衡量投资者经营活动是否稳健、正常的主要标志。证券是除现金和活期存款外最有流动性的资产,证券投资业务为投资者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提供了条件。(五)其他动机

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的动机除以上几种外,还有以下一些动机。(1)安全动机。有些人参与证券投资,是认为用现金购买证券比把现金放在家里安全,可以防止遗失、被盗和因意外灾害造成的损失。这些投资者也重视投资收益问题,他们认为把钱存入银行和购买证券的安全程度差不多,但证券投资的流动性较高,而且能获得更高的收益,所以就采取证券投资的方式。他们大多购买价格波动小且收益比较稳定的证券。在交割时,他们往往把证券寄存在银行或证券经营机构,以提高安全程度。(2)自我表现的动机。有些人参与证券投资是为了显示自己,以获得心理的满足。他们或者以拥有巨额证券资产来显示自己的富有、地位和威望;或者通过证券投资赚取比别人多的收益来表明自己有着不同凡响的能力;或者通过证券投资来获得社会的承认或表明自己已长大成人。有些人尽管持股比例极小,对公司决策实际上没有什么影响,但他们热衷于参加股东大会,在股东大会上积极发言、质疑,抛头露面,出尽风头。(3)情绪动机。还有些人是因为喜欢、好奇、好胜、嫉妒等情绪方面的原因而从事证券投资的。比如,有人看到别人买卖证券,自己也想体验一下;有人看到别人炒股赚了钱,自己不甘示弱,也加入炒股行列,希望比别人赚得更多些,等等。因情绪影响而引发的证券投资行为,具有冲动性、不稳定性等特点。(4)习惯原因。还有一类人因长期从事证券投资活动,已成为习惯,证券投资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些人甚至证券投资成癖,异乎寻常地关心证券行市的变化,一天不买卖,就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这种行为已超出正常的证券投资行为,属于不理智的投资行为。

总之,人们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个投资者可以在一种动机和目的的驱使下进行证券投资,也可能在多种动机和目的的合力下参与证券投资。在种种动机和目的中,获取收益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动机。

二、证券投资的原则

证券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收益。但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不同投资者对证券投资的不同态度以及所采取的不同对策,实际上就是人们对收益与风险大小的不同权衡。有些人倾向于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有些人却宁愿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还有些人则介于两者之间。但无论哪一种投资者,其共同点都是在预期收益一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降低甚至避免投资风险;或者是在投资风险预期一定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投资收益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收益与风险最佳组合原则

在证券投资中,收益与风险形影相随,是一对相伴而生的矛盾。要想获得收益,就必须冒风险。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在已定的风险条件下,尽可能使投资收益最优化;在已定的收益条件下,尽可能使风险减小到最低限度。这是投资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投资者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恰当地把握自己的投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驾驭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应付各种情况的基本素质;其次,要求投资者在证券投资的过程中,尽力保护本金,增加收益,减少损失。必须看到,证券投资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经济活动,预测失误的事屡见不鲜,这就要求投资者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二)分散投资原则

西方有句谚语:“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中国也有句谚语:“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说的都是分散风险的问题。证券投资是风险投资,它可能给投资者带来很高的收益,也可能使投资者遭受巨大的损失。为了尽量减少风险,必须进行分散投资。

分散投资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多种证券进行投资。这样,即使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证券得不到收益,而其他的证券收益好,也可以得到补偿,不至于血本无归。二是在进行多种证券投资时,应把握投资方向,将投资分为进攻性和防御性两部分,前者主要指普通股票,后者主要指债券和优先股。因为投资普通股收益高但风险大,而债券和优先股相对较安全。将资金一分为二,即使投资于普通股的部分亏了本,还有债券和优先股部分,不至于全盘皆输,无反击之力。而对于普通股的投资,也可以在公司、行业和时间等方面加以分散。(三)理智投资原则

证券市场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到行情的变化。这就要求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不能感情用事,应该冷静而慎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多地受各种传言的影响,要对各种证券加以细心的比较,最后才决定投资的对象。不然,在情绪冲动下进行投资,往往是要失败的。还有一些缺乏经验的投资者,看到自己要买的股票价格略有上涨时,就急不可耐,唯恐买不到这种股票,便匆忙提出市价买进委托,结果很可能是高价购进该种股票。因此,投资者应随时保持冷静和理智的头脑,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有时,股市在一片叫好声中,往往已处于暴跌的前夜;而在股市最萧条的时候,正是黎明前的黑暗,股市复苏的曙光就在眼前。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若能采取与其他人相反的操作策略,必将获得极大的收益。理智投资是建立在对证券的客观认识基础上的,要经过细致、冷静的分析比较后采取行动。理智投资具有客观性、周密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四)责任自负原则

在进行证券投资时,适当借助于他人的力量,如接受他人的建议或劝告是必要的,但不能完全依赖别人,而必须坚持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的原则。这是因为证券投资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行为,所有投资的赔赚都要由自己承担。尽管有的证券公司业务员对客户保证“绝对赚钱”,从职业道德上讲,他们也是希望投资者能获取收益,但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扩大财源,增加委托手续费,为其公司赚钱。另外,在证券市场上,任何人都不会比自己更认真地去考虑自己的事情。所以,投资者不应轻信或完全依赖他们。那种把投资成功归于自己的判断,而把投资失败归罪于他人的做法是没有道理的。证券投资的成败完全是投资者自己的责任,不具备这一认识的人,可以说就不具备投资者的资格。(五)剩余资金投资原则

储蓄是证券投资的先决条件,没有可供运用的资金,证券投资便无从说起。对大多数人来说,证券投资的资金必须是家庭较长时间闲置不用的剩余资金,不能借钱来进行投资。这是因为证券投资是一种风险较大的经济活动,意味着赚钱和亏本的机会同时存在,如果把全部资金都投入证券,一旦发生亏损,就会危及家庭收支计划,从而给正常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国外有些人因参与证券投资而倾家荡产,往往就是因为大量借钱来从事投资活动。所以,妥善可靠的做法是把全部资金进行合理分配,留足家庭生活的必备资金,所剩余的长时间有可能闲置的资金,才能用来进行证券投资。当然,有些投资者也可用借款的方式来买卖证券,但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一旦投资失利,必须有偿还借款的财产。投资者应该在估计全部资产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进行证券投资和用多少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六)时间充裕原则

证券交易尤其是股票交易主要是在证券交易所里进行的,而交易所的交易活动是有严格时间限制的。如果进行长期投资,时间因素似乎不成问题;但如果进行短期投资,不能坐享其成,而必须经常花费时间来研究投资事务,因此时间因素就十分重要了。职业投资者自然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证券买卖活动,而大部分投资者是业余从事证券投资的,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想买卖证券时,也许是工作最繁忙的时候,这样,经常会失去许多很好的获利机会。同时,在工作时间买卖证券,总难一心二用,很难抓住最佳的投资时机。因此,业余投资者进行短期投资是比较困难的。现在,越来越多的退休者和家庭妇女参与证券投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拥有较充裕的时间。投资者如果自己没有时间或能力,可以委托专门的机构或人员来管理自己的投资,也可以参与各种基金的投资。(七)能力充实原则

每个投资者都应该不断培养自己的证券投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基础就是投资知识和经验。掌握投资知识是从事投资的重要条件,没有知识的投资是盲目的投资,十有八九是要失败的。证券投资知识包括各类证券的基本特征,证券市场的构成,证券交易的程序,怎样分析证券的行情,证券投资的法律法规等。投资者要获得证券投资知识,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通过向书本学习、向别人请教以获得间接经验;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以获得直接经验。证券投资经验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经验,投资者要不断积累经验,尤其是要准确地把握证券行情,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

第三节 证券投资过程

证券投资过程包括一系列活动,其中心是证券的买卖。因为只有进行证券买卖,投资者才能获得足以补偿其所承受风险的收益。证券投资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收集资料和信息

投资者应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证券市场的各种资料。对证券投资者有用的资料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证券发行公司的各种资料,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中期报告、年度报告等财务资料,以及与公司有关的各种重大事件的公告消息等;②证券行情变动情况;③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等;④政府的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等等;⑤政局和社会的稳定状况;⑥国际经贸动态,这对有进出口贸易和产品受国际市场影响的企业尤为重要。一般来说,资料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渠道:(1)公开渠道。公开渠道是指通过各种书籍、报纸、杂志、其他出版物以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获得公开发布的资料信息。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这一来源的资料信息进行以下几种分类。

①从资料信息所涉及的内容范围来看,有关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本国政治经济形势,某个行业发展状况,产业政策,某个公司的生产、销售、管理、财务、股票状况,某种产品生产与销售状况等方面的资料信息。

②按资料信息的发布方式,可分为实时信息和历史信息两种。实时信息发布的是与市场同步的资料信息,如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各种股价信息;历史信息发布的是落后于市场的资料信息。

③按资料信息发布的时间与频度,可分为定期信息和不定期信息。定期信息如按每天、每周、每月、半年、每年等固定的时间频度发布的资料信息。

④按资料信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文字信息、音像信息、数据信息等。

⑤按资料是否支付费用,可分为无偿使用信息和有偿使用信息。(2)商业渠道。一些商业性机构如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有偿提供经过其整理、加工、分类的信息和分析报告及其他资料信息,这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料信息来源。(3)实地调查。这是指投资者直接到有关的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交易所、政府部门等机构实地了解所需的资料信息。这种资料信息来源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资料信息的真实性也较高,但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比较多,成本比较高,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通常将这一渠道作为上述两种资料信息来源的补充。(4)其他渠道。如通过家庭成员、朋友、邻居等的介绍等。

证券市场的资料信息十分丰富,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部掌握,投资者必须学会从浩繁的资料中选择对自己有用的资料。

二、研究分析

投资者把从各个渠道得来的资料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解各类证券的特点,了解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经营机构的状况,了解证券发行者与投资者的心态,预测证券行市的变动趋势,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证券投资采用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等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专业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通过对影响证券回报率和风险的各种因素进行客观、全面和系统的分析,揭示出其作用机制以及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于指导投资决策,从而保证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获取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三、作出决策

证券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当然是收益越高越好。然而,收益高的证券,其风险往往也大。因此,投资者必须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投资者必须在各种股票和各种债券之间进行选择,以便对投资对象以及怎样分配投资资金作出决策。

另外,证券市场可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在一级市场购买的是新发行的证券,在二级市场购买的是其他投资者转让的二手证券。因此,投资者还必须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进行选择,当然也可以对两个市场都进行投资。只是一级市场的证券发行是有时间性的,并非时刻都有新证券发行;而二级市场是一个连续性的市场,投资者随时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

四、购买证券

购买证券是证券投资的实质性阶段,如果不购买证券,不把投资决策付诸实施,一切只能是纸上谈兵。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在二级市场购买证券,无论是柜台交易还是证券交易所的集中交易,无论是上市证券还是不上市证券,一般都要通过证券经营机构来买卖。

证券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二级市场行情火爆,则一级市场就会有极大的吸引力;如果二级市场低迷不振,一级市场就会失去吸引力。因此,投资者在一级市场投资时,要充分注意二级市场的状况。投资者要在二级市场购买证券,可以选择一家信誉好的证券经营机构,委托其办理买卖业务。

五、证券管理

买进证券并不意味着证券投资的结束,完整的证券投资过程还包括证券资产的管理。投资者买进证券后,应随时根据证券市场的变动情况,对自己购买的证券进行分析和检验,判断购买这些证券是否合适,是否明智。如果投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说明此项投资是成功的,否则就是不成功的。投资者应根据证券行情、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国民经济形势等情况适时地进行证券调整,使整个证券投资过程更趋完善。

第四节 证券交易的基本方式

证券交易的方式是指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证券买卖活动时所采用的投资方式,主要有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和信用交易四种方式。

一、现货交易

现货交易是以现金或支票买卖证券,要求买卖双方在成交后即履行交割的交易。所谓交割,就是结清交易手续,卖者交出证券后,买者即付现金。

现货交易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物交易,卖方必须向买方转移证券,没有对冲;二是交割迅速,清算及时。因此,能比较有效地避免和减少市场欺诈,人为地操纵行情,控制和垄断市场价格的不法行为。与其他交易方式相比,从事现货交易的人,较多地是为了投资,以获得利息和股息方面的收益。现货交易的缺点是不能适应买卖双方对市场预期价格变动的趋势进行有效的投资选择。

二、期货交易

证券的期货交易是期货交易的一种。此外,还有商品期货(农产品、金属等)、外汇期货、利率期货,等等。证券的期货交易指证券买卖双方在未来的特定日或特定期间,以双方预先同意的价格交割特定数量证券的交易。由于契约成立时与交割时证券行市的不一致,这就可能给证券买卖者带来利益的好处。

在期货交易中,实际交割日与成交日会有一段时间差,因此,买卖双方在交割到期前均可以卖出或买入与原交割期和数量相同的同一证券进行对冲,而实际的交割只需要清算买卖的差额。在这种情况下,买卖双方往往并不真正地进行证券买卖,即购买者并非真正地想买,出售者也并不一定真正拥有证券,他们只是凭证券行市的涨落买空卖空,以套取价差。据统计,期货交易中到期真正以实物交割的仅占百分之几,因此,期货交易常被用来进行买空卖空的投机活动。

然而,期货交易除了被用来投机套利外,还有套期保值的功能。所谓套期保值,是指投资者在现货市场上买卖一定数量证券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反向买卖同等数量的期货。这样,在现货买卖中所带来的亏损,可由期货交易上的盈利得到弥补和抵消。具体有多头套期和空头套期两种情况。多头套期是指在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现货时,为了弥补或抵消将在证券价格上升而带来的损失,同时买入与现货数额相应的期货合约,并在适当的时间卖出期货合约或到期履行交割,来达到避免或减少现货交易的损失;空头套期是指在买入一定数量的某种现货时,为了弥补或抵消将来证券价格下跌而带来的损失,同时卖出与现货数额相应的期货合约。

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的区别:①交割期限不同。现货交易的交割期限很短,即使是例行交割,也只有几天时间;而期货交易的交割期限较长,至少为一个月。②履行交割的情况不同。现货交易在成交后都要履行实际交割,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买入或卖出证券;而期货交易在成交之后绝大部分不是为了到期履行交割,而是利用交割期内证券价格的变动来买卖期货合约谋利,实际履行交割的情况较少。

期货交易的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两种基本功能具有客观的内在联系。如果孤立地看,期货交易具有较大的投机性,这在投机套利活动中尤为突出。但从整个证券市场(包括现货交易)的运作来看,它又为稳健型投资者提供了套期保值的有效工具,是长线投资者防范证券投资风险的重要措施。对于证券的最终交易者来说,正是由于大量投机者的存在,承接了合约期间证券价格涨跌的风险,才降低了他们的投资风险。一部分为获取厚利而甘冒风险的投机者,为另一部分宁愿放弃高收益而求安全性的投资者创造了套期保值的机会。另外,为了避免发生股灾时由于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相差过大而出现大量期货合约无法履行的情况,各国证券主管当局都加强了对期货交易的监管,如提高会员保证金、设立保险基金和建立期货清算公司等,以保证期货交易正常有序地进行。

证券期货交易包括股票期货、国债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等。其中股票指数期货是20世纪80年代的创新产品,现已成为最热门和发展最快的一种金融期货,我国目前尚没有开办股票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交易。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2年12月28日开办了国债期货交易,后因为出现“3·27事件”等严重违规事件,国务院决定于1995年5月18日暂停国债期货交易。

三、信用交易

信用交易也称保证金交易或垫头交易,指证券商将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及证券垫付给投资者买卖证券的一种交易方式,分为融资和融券两种。当投资者预测未来行情看涨,但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时,可以通过缴纳一定比例保证金的办法,向证券商借钱买进证券,等到证券行市朝预测的方向变动后再卖出,以赚取差价收益,这就是融资。反之,当投资者预测行情看跌,但手上没有证券时,可向证券商借入证券卖出,待证券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后再买入还给券商,这样可以赚取差价收入,这称为融券。无论哪一种方式,投资者每天都要付出一定比例的利息。

在信用交易中,融资或融券的数额是由规定的保证金比率或融资比率决定的。保证金比率是自有资金(保证金)在总交易额中所占的比率;融资比率则是证券商为投资者垫付的资金(融资资金)占总交易资金的比率。保证金比率和融资比率互为余数,即两者之和为100%。保证金比率是信用交易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保证金比率越低(即融资比率越高),投资扩张的倍数越高,投资者的收益就越高,同时风险也越大;反之,保证金比率越高(即融资比率越低),投资扩张的倍数越小,投资者的收益就越小,同时风险也越小。

保证金比率或融资比率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都是不同的,在各证券交易所都有具体的规定。客观地看,信用交易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和投机性。投资者利用信用交易来从事风险性投资,可以用较少的本钱赚较大的收益。尤其是在股票价格处于上升趋势时,投资者更是喜欢采用这种方式。但是,过多的融资会使证券市场形成一种虚假的需求,人为地助长股价上升。而且,由于融资资金大多来源于银行信贷,这就很可能造成通过信用膨胀来助长股市投机。正因为如此,各国对信用交易的限制逐渐趋于严格。目前,国外证券市场的信用交易大约占总交易额的10%,且少有大笔交易。各国对信用交易一般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管理和限制:①政府证券交易主管部门的管理和限制措施;②证券交易所的管理,如提高保证金比率,或暂停某些证券的信用交易;③证券商的自我管理,如规定投资者的条件和最低保证金数额等。

四、期权交易

期权交易也称选择交易,指按契约规定的期限、价格和数量买卖某一特定有价证券的权利所进行的交易。交易包括三个当事人,即期权出售者、购买者和证券商。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金(期权费)后,就获得这种权利,即拥有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执行价格)出售或购买一定数量的标的物(实物商品、证券或期货合约)的权利。期权的买方行使权利时,卖方必须按期权合约规定的内容履行义务。买方也可以放弃行使权利,此时买方只是损失权利金,同时卖方则赚取权利金。总之,期权的买方拥有执行期权的权利,但无执行的义务;而期权的卖方只是履行期权的义务。

第二章 证券投资者

证券投资者,是在证券市场上参与证券买卖行为的主体。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证券投资者,必须对自身及其他投资者的类型及特征有所了解,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在证券投资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一节 证券投资者的分类

证券投资过程实际上是证券投资者一系列投资活动的综合,而不同类别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有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个人禀赋、经历、经验、知识、性格、资金来源与规模以及投资活动的动机和目的等的不同造成的。按照不同的标准,证券投资者可以分为以下一些类型。

一、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

按照证券投资主体的不同,证券投资者可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一)个人投资者

居民个人作为证券投资的主体就称为个人投资者。居民个人买卖证券是对剩余、闲置的货币资金以及利用各种途径得到的借款资金加以运用的一种方式。居民拥有的剩余资金,除保留一部分现金以备急需外,大部分用于购买金融资产,以求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居民的大部分剩余资金通过购买金融资产流入金融市场,成为政府和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个人是一个国家中最大的净资金供应者。

证券资产在个人整个金融资产中到底占多大比重,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在各种金融资产中进行选择,必须以资产的三性即流通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作为准则。此外,还会受到其他方面的制约:①收入水平。个人收入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了他们购买金融资产的能力,而且还影响着他们购买金融资产的动机和目的。人们用于购买证券的货币数量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并且其增长幅度往往高于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②证券供应。证券供应的规模制约着证券投资的规模。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居民的投资意识也不断增强。③证券流通市场状况。只有证券流通市场法规健全、秩序良好、交易方便,才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证券投资。

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来源,既可以是个人储蓄,也可以是融资。西方各国的个人投资者,尤其是投机者,不仅仅是用自己的钱来买证券,而且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借钱来进行证券投资。各国政府为了保证证券市场的繁荣和发达,以便私人企业更容易筹集所需资金,也在法律上提供各方面的机会。但是,在这种融资方便的掩盖下,潜伏着助长投机猖獗的隐患,甚至造成一些人破产。

个人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融资通常有三种渠道:一是交纳保证金,由证券经纪商贷款;二是由商业银行贷款;三是由人寿保险公司贷款。(1)经交纳保证金的方式由证券经纪商贷付所认购股票的其余价款。投资者购买证券时自己不能直接到证券交易所去购买,必须要委托证券经纪商代为进行,因为必须是交易所的会员才能进交易所场内进行交易。委托经纪商代购股票时,有两种方式任投资者选择:一种是现金购买,即把拟购证券的全部价款一次付清;另一种是当时只交价款的一定比例作为保证金,不足部分由经纪商垫付,当然投资者要付一定的利息,买来的证券由经纪商保存作为担保品。以后这批证券经投资者要求由经纪商出卖后,看看是盈是亏。如果赚了,超过保证金的部分或者还由经纪商保存,记在投资者的帐上,用以继续买卖,或者由投资者拿走,全由他自己决定。如果亏了,保证金变得不足,则需投资者补足。应交纳保证金的比例,因时而异,由政府主管金融部门根据当时银根松紧的情况而定,银根紧时比例大一些,松时比例小一些。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来决定这个比例。在1934年证券交易法颁布前,这个比例为10%~20%,助长了投机之风,成为证券市场危机的一个因素。1934年后,提高到40%~100%,1974年后定为50%。对购买债券的要求比购买股票低。(2)商业银行贷款。个人投资者从事证券交易,在美国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融资。银行贷给多少,根据投资者所购买证券的种类、在何处买进以及证券的质量不同而有所差别。如果个人投资者购买交易所里挂牌的证券,其数额多寡依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保证金比例办理。如果证券是在场外交易市场上交易,其贷款数额则由贷方决定。但贷方会有竞争,所贷款数额可能有高有低,不完全相同的。商业银行通常对公司发行的高质量的债券,其贷款数额大都在债券市场价格的70%~75%;但如购买的是可转换债券,因其质量低,风险大,其贷款数额只有市场价的50%,基本上与规定的保证金比例差不多。至于购买普通股的贷款,因其风险要比债券大,所以贷款要少一些,但也根据其质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别。银行对未挂牌的普通股票的贷款额,往往按照在交易所交易的保证金比例的规定办理。购买证券贷款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通常有分期偿还的规定。(3)人寿保险公司贷款。一个人参加人寿保险而支付保险费,含有两种目的:一是防备本人死亡后家属的生活没有一定的保障;二是在生前进行一笔储蓄。人寿保险投资者按期支付的保险费,包括三部分内容:一部分作为保险公司的经营开支,一部分作为死亡者保险金的支付,一部分作为公司的准备金,都按保险额的比例摊算。投保者保险费中的准备金部分,公司按规定给利息,但利率是比较低的。由于保险金都是以现金金额计算的,因而易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受损失。所以,个人保险单持有者拟进行投资而缺乏资金时,可以用保险单作为抵押从准备金中借款,也可用退保金额来进行投资。保险公司对贷款所收取的利率一般是比较低的,而且也无偿还期限的限制。投保者如能善于选购适当的证券,使其收益超过所付的利息,就能增加个人的收入,同时也能消除或减少因通货膨胀而遭受的损失。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这是一种稳妥方便的资金来源。(二)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信用合作社、公家或私人设立的退休基金等组织。它们以其所能利用的资金进行各种各样的证券投资活动。机构投资者的性质与个人投资者根本不同,因此他们的投资来源、投资方向、投资政策等有很大的差别。但在投资的过程和步骤方面,两者是很相似的。由于金融机构所经营的业务,牵涉到千百万人的利益,政府为保护这些客户的资金安全,对他们的投资政策在法律上加以适当的管理和限制,不同的机构其管理程度宽严不等。同时,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基金一般都远比个人投资者大,需要建立规模较大的“证券组合”,由本单位专派合适人员经营,或委托专门机构管理。现将一些主要金融机构的证券投资活动,分别扼要地阐述如下。1.商业银行(1)投资资金的来源。一个商业银行拥有的资产主要有三类:原始准备金(库存现金和其他的银行存款,包括法定准备金)、盈利资产(包括贷款和投资)和固定资产。盈利资产又可以分为四类:①二级准备金,包括流动性强的短期资金市场的投资,如银行承兑票据、优级商业票据和短期国库券。②债券投资账户。③准备随时交易的证券。④其他盈利资产,包括对工商业、消费者和房地产的贷款。概述起来,商业银行盈利资产主要为贷款和投资。为了应付存户不断提款的需要,它首先要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同时也要考虑获得合理的收入,这就成为决定各类盈利资产比例的难题。流动性高的资产往往收入较低,而收入较高的资产又较难立即兑现或出售而不受较大的损失,所以必须适当安排。但简单地说来,必须进行短期投资,待银行所需要的流动性足够应付后,再考虑长期投资。(2)投资政策。商业银行的投资政策受政府法令和其本身性质所制约,客观存在不能购买普通股票及投资机构的债券,通常也不准把其中10%以上的资本和公积金投在单个债务人的债券上或对其贷款,因为这样做风险太大。商业银行是一个资金存贷机构,保证储户资金的安全是其首要责任,所以它的盈利资产必须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安全性。流动性反映在库存现金和短期政府债券及高质量的“二级准备金”中的项目对全部盈利资产的比例上。安全性反映在商业银行的资产净值与其全部资产的比例上。由股本、公积金、未分配盈利和应急准备金组成的资产净值对存款的比例越低,银行需要通过高质量和短期的证券所提供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越高,这种比例一般在10%左右,根据流动和安全的程度,适当进行调整。(3)投资的要求。商业银行对投资的要求:①通过投资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收回本金,是投资政策的首要要求;②收入的保证,即选择具有适当而有可靠收益的高质量和期限较短的投资工具;③符合对银行投资所规定的法令要求;④投资的分散化,这对小银行尤其重要;⑤银行须交纳公司所得税,因而免税的地方政府债券是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对象;⑥银行的债务按货币金额计算,不需要考虑对存户进行受通货膨胀损失的保护。2.互助储蓄银行(1)投资资金的来源。互助储蓄银行没有股本,存户和所有者是一个人,他们的存款全部是储蓄存款与定期存款和存单。近年来高收益的特种储蓄存款已跃居重要地位,如“NOW”存款,既有存折储蓄存款的收入,又有开支票的方便;又如开支票提款的次数和每次提款的数额都无限制地保证的货币市场支票账户,也正在增多。互助储蓄银行的盈利净额作为利息分配给存户,利率根据盈利的多寡而定,并不固定。盈利支付利息后如有盈余转为公积金,属于全体存户,每一存户不管其存款时间的长短对公积金均有公平的一份。美国的互助储蓄银行由托管委员会经营,受注册所在地州政府的法令监督和管理。(2)投资政策。由于互助储蓄银行的存款多系储蓄和定期存款,与商业银行相比,时间较长而波动较小,因此它较少注意流动性而更看重收入,投资集中在期限较长的债券和分期付款的房地产抵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