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0 03:51:13

点击下载

作者:朱文彬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伏波桥

伏波桥试读:

《伏波桥》

序一 惟其小,方显其精

  谭元亨  读罢朱文彬的小小说集《伏波桥》,掩卷良久,思绪不绝,毕竟,数十篇小小说,以其题材的丰富、信息量的巨大、文字的魅力,造成的冲击可谓一波接一波,不可自已。尽管这部小小说集,已经分作了几大类型,但是,细说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诸如历史题材,有大的改朝换代,战争风云,也有民间的故事传说,恩爱情仇,每一座桥,寥寥千把字,都能演绎出精彩来。  又如现实题材,上至官场、职场的起伏跌宕、种种变态,下至草根阶层的喜怒哀乐,贫贱夫妻百事哀,同样呈示出时下生活的精当。如不受题材划分的约束,小小说亦可以是一首小诗、一支小曲,一幅精美的画页,一段精神的剪辑或情感的微澜,甚至是一小截的意识流、生活流。  文无定法。可以说,小小说是一种最自由的文体。  它可以与散文诗为邻,亦能与童话、寓言并肩,寥寥几百字,寓意深远,而又十分地精美。  它亦可以与短篇小说媲美,解扣子、丢包袱,弄个欧·亨利式的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入情入理,让人一惊一乍,喜出望外或痛心疾首,尤为精到。  甚至有的小小说的容量,也未必能让位于长篇,它所可能展示的,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更大的能量,潜藏在文字的背后,需要努力地去发掘、体悟,从而激赏,一样博大精深——诚然,这与作者的心灵丰富、阅历浩茫是分不开的。而小小说,对文字的要求,会更高。  一部长篇,汪洋恣肆、奔腾直泻,可以做到文不加点,一气贯之,读者读的是气势,是情节与故事,当然还有思想,纵然文字上略有瑕疵,哪怕有些粗糙,也不会有多少人在意或苛求。某些获国际大奖的作品,不少人对其文字不敢恭维,认为其缺少古典文学的滋养,但却并不妨碍其获奖,诚然,翻译无意中帮了大忙。但是,小小说则不然,几百字,再多也不过千把字,如果文字上出现一点粗疏,是必特别惹人注目。同样,文字太一般、太平庸,读者也不会接受。所以务必精雕细刻,多一字则嫌长,少一字则见短,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更是对一位作家文字功夫最大的磨砺与考验。而文字的打磨,风格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三言两语,便透露出你的修养,你的思想之深度、厚度与广度。  无论小小说的写法怎么千变万化,可万变不离其宗,那便是作者下有多大的功夫——小,才见精致,才知功夫之深,有多少思想——一滴水可映照出万千世界,而思想的世界却是无法穷尽的;有怎样的底气——历史的底气,艺术的底气;有怎样的人格——或光风霁月,晶莹剔透,亦可能狭隘萎琐,鼠目寸光。文如其人,大致如此。虽不敢说绝对如此,但历史上留下的着名作品,如《正气歌》,不都出自大气凛然的志士仁人笔下么?还有不少古典文学精粹的名篇,它们也可以视为小小说。  文彬在基层、学校、机关以及工业园都呆过,经历是不可多得的财富,这也拓开了他的文学视野,也令他笔下小小说如此丰富多彩。对生活的敏锐度,是决定一位作家成败的重要因素。这种敏锐,来源于心灵的丰饶,别人感受不到的,你却能感受到;别人无动于衷的,你却可能激动不已;甚至别人意识不到、看不到的,你都可以发现、发掘,而发掘出的,还有可能是一个金矿……我这么说,是不要热衷于人云亦云,似乎一时很热门的东西,片刻也会烟消云散;也不要太过于猎奇或赶时髦,而是要有自己独特的目光。这对于一位作家形成自己的风格、能否独树一帜,是重中之重。  小小说是文彬笔下的一个深井,相信他能发掘出更多宝藏出来——只要不竭地努力,深挖再深挖。  惟其小,方才显其精。  精者,精练,精致,精美,精彩,精当,精巧,精深一口气,可以列出十个多,均可作为对小小说的要求。末了,当有一句精诚所至,金玉为开,相信文彬的文学追求,是必节节升高,走向更成熟的季节,丰收在望。

序二 汪洋恣肆的写作

  雪弟  文彬兄一本小小说集即将出版,嘱我写上几句。  我认为,文彬兄的小小说是独特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汪洋恣肆的写作。所谓汪洋恣肆,主要是指他作品中喷薄而出的恢弘气势。  因各种机缘,我与文彬兄交往颇多。以我对他的观察,他应该是一个心如止水的人。但在他写作时,我想,他应该是心里燃烧着一把火,而且是一把熊熊烈火,这把烈火把他燃烧得异常亢奋。于是,他挥动一支如椽大笔,纵横捭阖,一气呵成,终成一种恢弘的气势。  当然,这必须借助于他独特的语言和修辞。很容易看出,文彬兄非常喜欢也极为擅长四字成语的使用。在修辞上,他常使用排比。如在《我是一头蛇》中,他在描述众生灵美好的往昔时,写道:“每一棵草木,每朵花,每条田垄、沟壑、河流,每一缕清风,每一轮明月,每一簇星光,每一只虫子、青蛙、穿山甲、猫头鹰……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啊!”众生灵“互为衣食,环环相扣,生生不息,绵绵不绝。”此种极力铺陈的语言和修辞,犹如把一根根燃着的木柴集中堆放在一起,它们的火光自然形成了一种冲天之势。  除独特的语言和修辞之外,文彬兄还极为擅长某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来不断强化恢弘的气势。这种标点符号就是感叹号。如在《九爷》中,他在描述日军枪杀我国百姓时,这样写道:枪响了!  枪响了!!  枪响了!!!  从一个感叹号到三个感叹号,既有力鞭挞了日军的罪恶,又强烈抒写了叙述者的痛苦和愤懑,同时营造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恢弘气势。更为巧妙的是,在此种疯狂的残杀下,仍“剩下一条汉子高高地立着”,经由对比,有力地表现了一个坚强不屈的勇者形象。说实话,从我个人写作而言,我不太喜欢此种感叹号的连用。但文彬兄在此方面,无疑是成功的。我无法想象他写作时的具体样貌,但显然,此种标点符号的使用并不全是他的一种写作策略,我更愿意相信,是他内心的一种自然流淌。正是这种自然而然的流淌,使得他的作品一气呵成,终成一种恢弘的气势。  恢弘气势的形成,当然也离不开作者奇特的想象力。文彬兄的这本小小说集,分为“水波虹影”“世相纷呈”“尴尬人生”“机关叙事”“红尘有爱”和“他她世界”六部分。无论哪一部分,均是以飞翔的姿态出现的,且想象奇特,格局阔大。如在《我是一头蛇》(“世相纷呈”首篇)中,这头已在玻璃瓶中被泡了十年之久的蛇,当盖子被揭开时,它竟“一跃而起”,然后“攀上窗棂,向着黑洞洞的天地,仰天长啸,毅然决然,一跃而下”,“飞翔在城市的上空”。就我的阅读经验看,在以蛇为书写对象的作品中,此篇无疑是想象最为奇特,格局最为阔大的,它有力呈现了一头(不是一条)蛇的灵魂和境界。“水波虹影”部分皆以桥为题,既有对历史往事的书写,也有对当下现实的描绘,生动形象地演绎了顺德的文化内涵。其中,奇特的想象尤为引人注意,如在《金鳌桥》中,名叫午荷的女子化为彩虹,就属于奇思妙想之佳构。其他部分,如“尴尬人生”部分中的《大鱼》等作品亦是如此。精当有力的细节也是形成文彬兄作品恢弘气势的一个重要元素。对小小说创作来说,细节极为重要,文彬兄显然深谙此道。如在《九爷》中,当俩兵娃劝九爷离开洪水肆虐之地无效时,将军却突然说:“大爷!我给您跪下了!”  将军跪在齐膝深的水里,水淹到了老将军的腰身。  或许这个“下跪”的细节不太新鲜了,但在此作品中,它无疑是精当的,与整篇作品的悲壮风格极为协调,同时它也是有力的,将军的大度和深情顿时跃然纸上,令“九爷”也令读者为之一颤。  总之,经过多年的写作实践,文彬兄的写作已经成熟,他的这种汪洋恣肆的写作正使他与别的作家区别开来。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他肯定会从顺德,走到佛山的中心、广东的中心以及全国的中心。  另外,有一点还需特别提及。近年来,除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外,文彬兄还把很多精力用在了顺德小小说大赛策划、顺德小小说学会筹备、成立和顺德小小说作家采风、作品研讨等活动上,在顺德燃起了一把小小说创作的大火,以致较短时间内涌起和形成了一支小小说劲旅。对此,我深表敬意。  是为序。  2017年6月

第01章 见龙桥

  江上,摇摇晃晃漂来一条船。  滩石高耸,惊浪滔天,声若雷霆。船头上,伫立良久的玉面少年扯声问:此是何处?  甘竹滩。身后的乌衣人答。  是了,甘竹滩,食人滩,人去尸不还。玉面少年喃喃不已。  主人也知本地的土话?乌衣人吃惊。  怎么不知?玉面少年仰天长叹:左滩,右滩,左右为难啊!  船身战栗,江水癫狂。少年的心中,又怎么止得住内心深处的翻江倒海?  那是三月十八日的黄昏,父皇急宣,少年急慌慌随太监进殿,见到父皇空洞洞的目光,眼角泪痕未干,往日气宇轩昂的伟岸,委顿成落叶的凄惶。父皇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急叫:敝衣!敝衣!  宫人慌手慌脚地捧上一身破旧的衣服。父皇颤抖着一双手,将少年的华服一一解下,帮他换上粗布衣衫,系上衣带,说,慈儿,你今日是太子,明日就是常人。自今往后,隐姓埋名,藏匿民间,遇见老人就叫老爹,遇见中年人就叫叔、叫伯,如能保全性命,他日来报父母仇。别忘了我今天说的话!去吧,去吧!  一去即永别。次日,少年听闻父皇吊死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少年无言地哭了。少年永远也忘不了,父皇那张枯槁的脸。只是,父皇也料不到,他所托付的三个太监,一个随他奔赴黄泉,另两个,亲手将太子献给了李自成。  少年不屈。少年不食。然李自成终没有杀死太子。不久,吴三桂引清兵杀至,李自成不敌,挟太子败逃,途中,少年得幸逃脱。  “看!我父亲!”  少年随乌衣人所指望去,只见一两百米开外的右岸上,伫立着一老者,在他的身后是黑压压的人群。正是久违了的太子太傅黄士俊。正月,父皇刚封黄阁老为上柱国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宣诏复出主持台阁机务,出任宰相,可未及赴任,甲申事发。  太师!少年一声呼喊,泪如雨注。  多少话要跟恩师说啊,这一路千里逃亡,这一场家国大厦轰然倾圮的闹剧,这一次次的生离死别,真像一场梦啊!  多少荣华富贵,锦衣美食,宫廷宝殿,俱付云烟啊,俱付云烟!如今举目无亲,只有这陪伴多年,教自己知书明理的状元恩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哪!幸得恩师运筹帷幕,派人将自己解救出来,终于逃出了生天!  “不好,有清兵!”  少年一震。转眼随乌衣人所指望去,只见一两百米开外的左岸上,黄旗飘飘,战马嘶鸣。  正是多尔衮的部下,一路追杀而来的铁骑兵。苍天哪!父皇哪!少年仰天长啸。  惊涛骇浪,雷霆万钧,正是甘竹滩最险要处。向右,是右滩,是恩师,是状元宰相黄士俊和他的宗族乡亲;向左,是左滩,是多尔衮的部下,嗜血成性的铁骑兵。  少年知道,连黄河、长江都抵挡不了铁骑,更何况这小小的甘竹溪?若登上这右岸,这方圆百十里的左滩、右滩,全都会被斩尽杀绝,荡为平地。  甘竹滩,食人滩,人去尸不还。  左滩,右滩——左右为难哪!  恩师黄阁老曾经的叙聊,如今在少年耳边盘旋萦绕。  少年明白,自己在这世上一日不死,铁骑大军就一日不会停止追击,战乱就一日不会终结。如果大明家国还有救,当然要奋力一战,然而事情已经不可为,事到如今,也只剩最后一条路了。  少年不禁又想起了父皇。自古以来中国的皇帝,若不是老死的,就是被人杀死的,哪有自尽的皇帝?父皇悲情,慨而赴死,想来父皇也是一个有理想、有骨气的人哪!  父皇!孩儿不孝,今生报不了父母仇……父皇!孩儿愿随父皇而来,从容赴死,以救天下苍生!  少年颤抖着一双手,将身上的衣带解下,随后脱去粗布衣服,露出一袭素净的白衣。  江风猎猎,衣袂飘飘。白衣少年,风神龙采,那春葱似的手爪一拱揖,向着右滩朗声道:太师,顺天明德,这一方水土,真是好地方哪!借我这清甘冷冽的甘竹溪,我要好好地洗个澡!  语毕,一个纵身,跃入江中。  明太子慈烺,享年一十有六。  多尔衮部下的铁骑兵命村民在甘竹滩日夜搜寻,一无所获。村民说,甘竹滩,食人滩,人去尸不还,这甘竹滩的江水据说流入大洋里,要找到落水者的尸身,恐怕要到爪哇国去找喽。  清兵退,未曾踏足右滩,方圆百十里的左滩右滩得以保全。  翌日,左滩浮现少年的尸身:脸白皙嫩相,庄严和穆,美若神仙,手爪如春葱,脚胫骨成双。  村民惊奇:甘竹滩,食人滩,人去尸不还,怎么,这少年的尸身还在?  这哪是人,这分明是龙太子哪!  村民恍然大悟,纷纷跪拜。  翌年,甘竹滩畔,于少年尸身浮现处,建起了一座石拱桥,名曰“见龙桥”。  而对岸的右滩,垂垂老矣的状元宰相黄士俊,早已从黄氏大宗祠走出,几经委曲求全,终于来到顺德县府所在地大良,登上清晖园的留芬阁,将奏章、着作付之一炬,足不下楼,至死不踏清朝之地。数年后,黄士俊在留芬阁中去世,享年八十有五。  (本文发表于《黄河文学》)

第02章 贞女桥

  妙靖刚刚结束一场历时三年的离婚大战,虽说该拿回的拿了,该出的气出了,却也身心俱疲,整个人像被抽空了,心如半空飘忽的落叶,无依无着。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奋不顾身的爱情,艰苦卓绝的创业,上亿财富的积累,“小三”撒泼的狗血剧情,男人转移财产赶尽杀绝的卑鄙与残忍,绝地反击的浴血奋战,百孔千疮的爱与哀……这世上,还有什么值得相信、值得珍惜?妙靖无泪,无语,无眠。  作家协会一行30余人到龙江采风,有空一晤否?李先桥的一条微信,让妙靖心里微微一动。  作家!年少时埋藏的一个梦。采风,多么浪漫写意的字眼。而李先桥,昔日的高中同学,现在已是邻市作家协会的主席,声名远播。  好吧,就出去透口气。  和李先桥的相见是在漱玉泉。李先桥被花红柳绿的作家们簇拥着,在800年流淌不息的漱玉泉边留影、吟诗、唱和,青春做伴,诗如泉涌。那汩汩而出的漱玉泉,真的就是晶莹剔透的碧玉呵!  接下来赶赴采风的第二站。妙靖夹在谈笑风生的作家中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杂草丛生的小道上。这里与妙靖的龙祥家具厂仅一墙之隔,前些年妙靖想买下这块地扩大生产,打听之下才知这里早已规划建一个公园,只因资金匮乏而迟迟没有动工。  草丛里雏菊开得明艳,满地的垃圾却也碍眼。还有腐臭的死老鼠的味道让人掩鼻。不知怎的,妙靖后脊背时不时有一阵阵的冷意直往后脑上涌,而内心,却一点点,一点点地沉静下来。说不清,道不明,越往深处走去,那神异的、飘飘欲仙的感觉就越加分明。  荆棘夹道,榕荫掩映,脚下现出一条青石板小道。一踏上去,妙靖如触电般一阵眩晕:这地方,如此熟悉,好像我来过?  也许是梦里!妙靖确信自己是第一次踏足这地方,尽管她已经在龙江生活、打拼了近二十年。  旁边是安静的河涌,两岸草木茂盛,不知不觉已来到一座荒废了的石板桥。妙靖再次遭电击一般,有那么一刹那,她意识全无,灵魂出壳,不知身处何方。  这短暂一秒的瞌睡,是长期失眠的妙靖的一支强心针。睁开眼,仿佛已过百年。定睛一看,那翠绿掩映中高高矗立的,正是冲天而上的石牌坊。  “看,石牌坊上刻的字是‘贞女遗芳’四个字,这是为旌表贞女吴妙静而立的牌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耳中传来李先桥浓厚的男中音。  吴妙靖?妙靖一个激灵。是说我吗?在这里,遇见800年前的自己?  “口天吴,巧妙的妙,安静的静。对了,今天我们的‘地主’里面就有一位‘吴妙静’——郭靖的靖,我们请吴妙靖讲讲吴妙静800多年前的故事!”李先桥把昔日的同学隆重推出。  一片叫好声中,吴妙靖一阵尴尬:我……  还是古道热肠的“古爷爷”解了妙靖的围。古爷爷年逾古稀,自称是“七○后”,是龙江当地的“文胆”,他娓娓道来贞女吴妙静的故事——吴妙静,是南宋国子监助教吴南金的独生女,许配给邻县新会一姓李的男子。结婚当天,新郎李公子欢天喜地来接新娘,不料过龙江时突遇大风大浪,新郎不幸落水溺死。新娘吴妙静闻讯痛哭不已,发誓终身不嫁,不久又用嫁资在李公子溺水处建了一座石桥,以方便过往行人……啧啧。一众文人雅士唏嘘不已,有感佩,有摇头。  妙静——妙靖——  恍惚中,自天外有个声音在轻轻地唤。  穿越800年的时光,两颗心相怜相惜:妙静,一生那么长,那么苦,你的决绝与坚持,就换来这么冰冷、坚硬的石牌坊,值吗?  妙靖,我因为有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要守着他。  妙静,守着自己所爱的人当然幸福,可是现实是这样冰冷,我还要相信爱情吗?  妙靖,只有等你也真正找到自己所爱的人之后,你才可以将自己的心关闭——把心,只留给那一个人。真爱,值得你去付出,哪怕是一生——你找到了吗?你知不知道对方也在苦苦地等着你。  妙静,妙静!  两行热泪,从妙靖眼中滚滚而出。  背过脸去,擦干泪,妙靖欢畅起来。冥冥之中,情缘在此,生死轮回,情义不绝。在这里,妙靖又相信了真爱,相信了善良,相信了美好。  是的,悲痛欲绝的妙静为自己的悲痛找到了一个出口,用自己的一生坚守了爱情,以大爱惠及了乡邻、后人,也还击了苦难。  妙静,妙静!妙靖抚着脚下那800年前的青石板,喃喃不已:贞女桥,贞女桥……这不是世人口中的贞洁烈女,这是一个守护爱情的坚贞女子……不出两年,由妙靖出资两千万元捐建的贞女桥公园竣工了。  妙靖打电话给老同学:先桥,贞女桥公园建好了,我请你来剪彩!  (本文发表于《岭南文学》)

第03章 伏波桥

  碧鉴河上,寒风刺骨。  路博德大跨步走在新架的浮桥上,全不顾脚下颤颤巍巍。  湍急的河气兀自哗哗哗地拍打着浮桥,凌厉的北风呜呜呜地狂扑直撞。忽然脚下一沉,手中的长枪一晃,路博德瞬即稳住了身子,重又迈开坚毅的步伐。  长枪上的红缨,耀目如火。  想来这一路挥师南下,是何等的艰辛。十万楼船铁马,兵分五路,浩浩荡荡讨伐叛贼,所率的中原士卒水土不服,瘟疫蔓延,在羊跳峡又遭遇海潮倒灌损兵折将,叛军则依托横浦、阳山等险关层层抵抗,历经千难万险,杀到番禺(广州)城下会师楼船将军时,路博德的人马只有区区千余。  然而有什么能阻挡一颗将军的心?就像这百米宽汹涌如海的碧鉴河,将士们不眠不休,以绳索编桥,哪怕是茫茫大海、天涯海角,也要跨过去!  不由得又想起了那位天才少年终军。天子殿上,终军豪言:“军自请求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阙下!”  然而,这位留下千古“请缨”美名的天才少年,在成功说服南越王归顺汉武大帝后,却被谋反作乱的南越相国吕嘉杀死,年仅二十有余。  同样死于吕嘉刀下的,还有南越王赵兴和他的母亲樛太后。  此刻,路博德手执长枪,跨过百米浮桥,风声猎猎地朝吕嘉奔去。  伏波将军在此,作乱反贼吕嘉可曾知罪?!  吕嘉被缚,花白的胡子在风中抖颤,一双细小的眼睛直瞪着路博德,一语不发。  故伎重演。数月前,在樛太后设下的“鸿门宴”上,吕嘉正是用一语不发的计谋,躲过了杀身之祸。  只不过,这一次吕嘉身后再无其弟的精兵强将撑腰,面对的,也不是优柔寡断的对手,而是伏波将军路博德。  吕嘉老贼,你服不服?!  兵士一铁锤砸下去,吕嘉趴伏在地,哼哼唧唧。  路博德示意押吕嘉起身。  服不服?!众兵士吼道。  我只是,为南越的社稷江山。吕嘉喘息道。  谁的社稷江山?路博德义正词严,道,自高祖一统江山,念中国百姓劳苦,故释赵佗弗诛,遣陆贾因立赵佗为南越王,自此赵佗向高祖称臣纳贡,又何来南越国的社稷江山?你吕嘉杀了我大汉册封的南越王赵兴,你这是在危害我大汉的社稷江山,我大汉岂能容忍?!  是为……百越族群的福祉。吕嘉辩解。  哼!多少百姓因为战乱流离失所,多少百姓因为你的野心把无数好儿郎葬送在战场之上!你这是为百越族群着想吗?路将军横眉怒目,道,你吕嘉把持南越三世朝政数十载,宗族官仕为吏者七十余人,只为结党营私,哪管百姓死活!  我这是循先祖遗训。吕嘉心有不甘。  遗训?路博德直逼吕嘉,道,难不成赵佗临死前嘱你杀死其孙,绝其后?!  吕嘉哑口无言。眼光躲闪一下,又道,都是那只会淫乱的樛太后逼的。  错!路博德浑厚的嗓音激荡在碧鉴河畔,声若洪钟。他说,你堂堂一个南越国相,竟不若一个妇人。樛老太后尚知天下大势,放眼中国,维护江山一统,以利百族互融共通,繁衍生息,为百越族群谋长远未来,怎似你吕嘉,为私己之利,弑南越王赵兴和樛太后,杀我使者,谋反作乱,抗我大汉十万大军,简直是以卵击石,死有余辜!  伏波将军振臂高举长枪,直指碧鉴河畔那株巍然傲立、裸露铮枝铁骨的木棉树。  那红缨,正如怒放燃烧的木棉花。  伏波将军高亢的声音响彻南越的上空——  天下大势,如这江河之水,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千百年以降,千百年之往,天理同道,万世皆然也!  维护国家一统,平叛安民,乃伏波将军铁血之决心!故,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吕嘉干瘪的身子萎了下去,那双细小的眼睛熄灭了光芒。  正东巡至汲县新中乡的汉武帝收到路博德派人送来的吕嘉首级后,大悦,遂于新中乡置县建城,取名“获嘉”——至今沿用二千余年。  后来,碧鉴河竹木浮桥上,建起一座木桥,取名“伏波桥”。  又是千年之后,顺德县碧鉴河已更名为大良河,木桥亦被石桥取代,下筑八孔,后又增建“新月楼”于桥上,人称“九眼桥”。  又数百年后,河道变窄,历经数度重修,终建成钢筋混凝土单孔桥,改名跃进桥。但顺德人仍称其为“九眼桥”。  每当木棉花开,红蕊吐艳,我信步走过不起眼的“九眼桥”,仿佛听见脚下传来两千多年前碧鉴河的湍流声。  我迈开大步,迎着那燃烧的红云走去。  伏波将军手执长枪,正大跨步迎面而来。  长枪上的红缨,耀目如火。  你好,伏波将军!  (本文发表于《岭南文学》)

第04章 九眼桥

  我有九只眼,看穿历史的云烟。  ——我是一座桥,我有九只眼。  当我还不是一座桥的时候,我在历史的胚胎里躁动。我听到猎猎的风声在唤我,哗哗哗的江水在唤我,将军浑厚的声音在唤我。  这里,搭一座桥。将军的话简洁有力,磁力十足。  竹子砍来了,水杉伐来了,门板卸来了……一座浮桥,搭起来了。  我,横空出世,以躺卧的姿势,载负着历史。  将军发令:先遣军渡河,直捣吕嘉老巢,活捉吕贼!  我在兵士的脚下战栗,我在汤汤的江水里战栗,我在猎猎的风里战栗。  我在等待着将军的身躯,等待着将军给我,也给历史,一个幸福的战栗。  将军迟迟不来。  将军终究还是来了,在我苦苦等了一昼夜后,将军沉稳的脚步落到了我的身上。  我看不见将军的脸,我只看见将军手中那杆长枪,还有枪上艳艳的红缨。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将军高亢的声音响彻南国的上空。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十万大军高声呼喊,震天动地。  从此我以竹木之躯,漂浮在历史的洪流之上。直到死去。  这里,建一座桥。匠人的话给了我重生的希望。  爆竹声中,我看见,人们的眼里尽是欢欣,他们的嘴里在说着什么。  伏波桥。  是的,我也想起了伏波将军。  拱起的腰身,让我看得更高更远。  我是伏波桥。我在历史的风雨里几度沉浮,又历经一千多个春秋。  那个夏天,我看见一个赤目青年,头缠红巾,身穿“勇”字红衣,如同一团火,燃烧在江上。  在他身后,密密麻麻的船只上燃起成千上万把火,向我涌来。  我怕了吗?没有,千年的历练,早练就了我的火眼,看透历史的风烟。  攻下太艮堡,夺取佛山镇,直捣广州城!赤目青年声音洪亮。  杀啊!火光遍天。  我亲眼看见,太艮堡被克,万民欢呼。随后,佛山、广州被困,义军发展到十万。  赤目青年自立为“顺民天王”,建都太艮。  后来,我还亲眼看见,赤目青年的头颅被挂在太艮堡的城墙上。  我这才知道,人们口中的赤目青年叫黄萧养。  没多久,黄萧养起义的这个地方被划出,另立新县,取名“顺德”。  历经风霜,我脱胎换骨,以石质之身,拱身于大良河上。  桥下八孔,是我的八只眼。  这里,再建一个门楼。知县声细,却一锤定音。  “新月楼”建成,百姓颜欢,这桥下八孔加桥上一孔,不就是九只眼吗?  从此就叫我“九眼桥”。  是的,我是九眼桥,我有九只眼,看尽千百年的历史云烟。  又是数百年沧桑,河道变窄,我经数度重修,九眼变成了三眼。  但人们仍然称我为九眼桥,代代相传。  再后来又是旌旗招展一片红,我再次脱胎换骨,成了钢筋混凝土石桥,名叫跃进桥,从最初的百米长桥变成只有二十多米,我的眼,也只剩下一只。  但人们仍然称我为九眼桥,代代相传。  我以冷眼看尽世态人生。  我始终相信,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终于看见,龙腾四海,凤舞九天,顺德,顺风顺水,德行天下。  异地重建一座九眼桥吧!作家发出了呼吁。  应者云集。  于是,我以白玉之躯,俯卧于顺峰山公园青云湖与桂畔湖之间,横跨百米,宽十数米,下筑九孔,绿波拥绕。  我又成了名副其实的九眼桥。  咚咚的锣鼓响起来,我看见龙舟竞发,如骁龙出海,湖岸万头攒动,欢呼震天。  我还看见,作家那双明亮的眼睛,望着我说,嗨,你好,九眼桥!  (本文发表于《岭南文学》)

第05章 明远桥

  一蒿,一艇,一壶酒。消得此间岁月。  小桥流水,河网如织,榕荫掩映,古风韵雅,真是隐逸终老的好地方哪!  李仕修又灌了一喉咙酒。这里是逢简水乡,传言西汉开村,以“逢”“简”两姓居多,故名逢简。  自南雄迁居逢简已数月,一切都安顿好了,日子闲了下来,李仕修沉浸在水乡风情里,却难遣心中的郁积。  想当年高中进士,志得意满,何等风光。然而在官场二十五年摸爬滚打,官至副省级的浙江行省参政,心却累了倦了,索性辞官归去。  纵有雄才大略又有何用?金兵进逼,大宋江山风雨飘摇,满朝文武醉生梦死,直把杭州当汴州,一心主战的李参政却被排挤得无立足之地,杭州,还有何值得留恋?  还是这逢简水乡好哪!李仕修携妻女老母,自南雄而下,见此好地方,就此落脚。  然而日久,水乡的闲适难浇块垒,老母的哀叹也捶打着李仕修的心。  那是李仕修心中永远的痛。无后,不孝为大哪!  这二三十年,辗转千里,妻妾数人,竟然没给李家生下个儿子。  李仕修又灌了一口酒,咕噜有声,一如那涌水。  出门前,小女阿娇粘了上来,说要他带她捉螃蜞去。李仕修心中烦闷,轻喝一句“自己玩去”,转身就走。  救人哪!救人哪!  微醺中的李仕修一惊。这河道连通外江,潮涌潮落,瞬息变幻,加之北来南下定居的新村民不习水性,溺水而亡者,不时有闻。  李仕修急忙将艇撑去桥头。  众声高叫,夹杂哭喊,人影穿梭晃动,如江摇日月。  阿娇!李仕修失口尖叫。  小女儿阿娇已被捞了上岸,肚子滚圆滚圆,脑袋耷拉,已无生的迹象。  快,拿长凳来!隔壁梁伯叫。  阿娇的小身子搭在长凳上,肚子压着凳条,梁伯猛按阿娇的背。  李仕修上得岸来,慌得手足无措,妻子清荷吓得哇哇大哭,老母则呼天抢地。  梁伯索性抓起阿娇的两只脚,倒搭在肩膀上,在涌边岸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跑起来,来来回回,一颠一挫,阿娇肚子里的水“卟”的一声喷了出来。  阿娇得救了,阿娇得救了!  谢天谢地。李仕修惊魂未定,顾不得众人,转身进了家屋子。  李仕修拿着一包银两硬往梁伯手里塞。  梁伯推着手,说,乡里乡亲,收不得,收不得!  李仕修说,大恩大德,要收,要收!  梁伯正色道,我能救人又恰好在旁边,救人是理所应当,图的不是这个!  这一夜,李仕修独坐书房,思绪如潮。  多好的乡亲哪!这兵荒马乱时节,逢简水乡人容纳了你一家,不把你当外来客,还救了你家溺水的小孩,半点酬金不收,这和官场的相互倾轧,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哪!  还有,梁伯那种对救人的理所当然的态度,深深触动和刺激了李仕修。灰心绝望和放弃自己先前抱负的他,从心底里醒悟,一个读书人的见识竟然比不过一个乡野平民!  那么,我该自暴自弃下去吗?一味地逃避、愤懑又有何用?不能居庙堂之高治国安民,到了乡野我是否就再无用武之地?处江湖之远,我能为乡民做些什么?还有,执着也是一把枷锁,何不放下,顺其自然,融入这如诗如画的水乡,融入烟火气的寻常生活,尽己所能,为水乡百姓实实在在地做点事……夤夜,研墨,铺纸,李仕修就着松光,提笔写下两行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笔墨未干,李仕修吹熄火光,走进睡房。  房里亮着灯。阿娇在梦里发着呓语,清荷娇媚的容颜在灯影里晃动。  多么美好的水乡之夜啊。  清荷醒了,眼睛亮亮的,轻声说,阿娇怕黑。  清荷。李仕修唤一声,身体靠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李仕修推开了梁伯的门,说,我要在村里建一座桥,一座坚固的石桥。  梁伯说,好,这方圆几十里还没有一座石桥呢。  李仕修捧出了银两,说,我要找最好的工匠,我要用最好的石料,我要建一座最坚固的石桥。  梁伯说,好,好。  桥就建在阿娇落水处。那里原来是独木桥,失足事故多发地。  石桥建了将近一年。落成这天,正是龙舟竞渡五月节,锣鼓喧天,万头攒动。  吉时已到,爆竹脆响,红绸掀开,“明远桥”三字,熠熠生辉。  正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中的“明远”。  咦,桥上还有石狮子,一,二,三……爸爸,我数不过来。小女撒娇。  嗯,一共28只。李仕修一脸慈爱。  为什么是28只啊?  因为天上有28星宿啊。李仕修望了望湛蓝的天,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生了,生了!梁伯的儿子阿贵嚷嚷着挤过来,冲李仕修喊。  生了?李仕修张大了嘴巴。  生了!接生婆说,生了个茨菇椗。  啊!我有儿子了,我有儿子了!李仕修抱起阿娇,恨不得飞起来。  往后的十年间,逢简的石桥纷纷矗立:明远桥、巨济桥、青云桥、青江桥……它们都是李仕修捐资建立的,而每座桥建成,李家都添一丁。  李氏家族自此在逢简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而李仕修捐建的五座桥,一直泽被后人。  将近800年过去,明远桥仍在,桥栏望柱上的石狮,依然仰头望天。  逢简水乡人在明远桥上走了800年,他们谁还记得当年的朝廷大官、王侯将相?而水乡的这些桥,还有建这些桥的李仕修,800年来被代代相传,有口皆碑。  不远处,高翔坊一座“三界庙”肃穆而立,庙门对联是:青云紫气通三界,锦水恩波沛五桥。  (本文发表于《黄河文学》)

第06章 金鳌桥

  御花园内有座金鳌玉 桥,刘云汉读私塾时就知道。  私塾老师也就是刘云汉的父亲,他说鳌是东海的巨型海龟,《列子·汤问》有云巨鳌驮仙岛浮于海面,金鳌是取其坚固之意。而玉 ,语出《诗经· 》: 在东,莫之敢视,意为彩虹,形容桥之美丽。  在父亲的眼里,金鳌玉 桥是天下最精美的桥,长虹卧波,玉练飘拂,尽显皇家气象。  刘云汉忍不住问,您见过?  父亲脸一沉,道,御花园是想进就能进的?你等发奋,他日独占鳌头,状元及第,或许可一睹金鳌玉桥之丰采!  刘云汉发奋的结果,是中了进士,任了翰林院编修,同时成了太子的老师。  然而禁苑深深,高墙耸峙,即便身为太子之师,御花园也不得进入。刘云汉望墙兴叹,金鳌玉桥,今生怕是无缘得见了。  这日,刘云汉兴冲冲地跑回家,还没进门就嚷嚷,我看到金鳌玉桥了,我看到金鳌玉桥了!  妻子、儿女围将上来,听他啧啧赞叹那桥的精美壮观。  老爷又怎的进了御花园?妻子轻扯他袖子问。  我陪太子经过御花园门外,突然想到装病这一招,结果太子急忙找人把我背进园子里,刚好康太医也在,就吃了康太医的两粒药丸。刘云汉侧过身子,低声跟妻子说。  妻子吓了一跳,哆嗦着问,老爷,康太医就没看出来?  这事情要是被揭发出来,那可是要……  就在这时候,门外传来太监那把娘娘腔:传皇上旨意,宣刘云汉觐见——啊!妻子吓得瘫软,绝望地看着刘云汉说,老爷,咱想办法逃吧。  刘云汉用眼神制止了妻子,说,在家带好孩子,等我回来。  进了宫,礼毕,康熙说,朕听说安郡王给你题了几个字,叫什么来着?  回皇上,安郡王给题了四个字,叫“天半朱霞”。刘云汉叩首。  康熙不动声色,说,天半朱霞,好啊,天下才气你占了大半。  岂敢岂敢,臣实在不敢当。刘云汉再叩首。  嗯,朕听说你身体欠安?康熙再问。  谢主隆恩,圣君在上,微臣一心为国操劳,但是身体还好,近日太子学业也大有长进,这都是微臣我该尽心尽意的,多谢皇上挂念。刘云汉说着,心中直嘀咕。  怕是,没那么简单吧?康熙盯着刘云汉看。  啪哒!刘云汉跪倒在地,说,皇上圣明,请听臣一一道来。  康熙准。刘云汉就讲起了故事。  那年吴三桂的一队叛军把逢简围了个水泄不通。眼看着最后一道防线,村口那河涌也快要失守,刘云汉急得心里火烧火燎。自唐开村数百年,一村36姓的身家性命、香火子嗣,就系于毫发之间。  于是,一个大胆的计谋自心中生出。  从自家天井凿起,向外开掘,打通河涌堤岸,刘云汉神不知鬼不觉地潜进河涌,靠口里含着的一管芦苇,在河涌里如鱼潜行。  却不料一名哨兵发现了水里的“大鱼”,拿枪就往水里扎,口里叽里呱啦地引来一伙强人。  情急之下,一朵红云飘出,照亮了逢简的上空。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  清丽的嗓音回旋在南国水乡,榕髯低垂,水静河飞,娇艳的容颜,如初绽的红荷,还有那一袭红裳,惊呆了一双双污秽的目珠。  叛军向红荷涌来,隔着河涌,弓箭、刀枪对准了娇柔之躯。  “团团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  “放!”乱箭齐发。  一个鲤鱼翻身,那团红影跃入了河涌,倏忽不见。  待刘云汉搬来大良堡的救兵,击溃叛军,解了逢简之围,在河涌里翻寻,却只见箭矢刀枪,不见人影。  那天,雨过天晴,一条彩虹高挂,眩目迷离。  逢简村民说,那是午荷化作了虹。  康熙捻须轻问,这午荷,姓氏名谁?  午荷是小名,姓刘名玉 ,和园子里的桥同名。刘云汉凄然,说,不瞒皇上,正是臣骨肉相连的胞妹。  哦?康熙讶然。又问,年方几何?  年十四。  康熙默然。  刘云汉又淡淡说起,午荷天资聪颖,自幼随兄一道在父亲的私塾里识字习诗,受诗书熏染,剑气琴心,小小年纪就有报国之志。  这就是你诈病进园子里的缘由?康熙问。  回皇上,臣早几日得家乡报信,顺德遭了洪水,房屋浸泡,河堤和桥梁垮塌,百姓水深火热,臣就想着等洪水退后,回乡建一座桥,顺带把河岸修一修,刚好昨夜午荷托梦给我,说她被洪水围隔回不了家,要是在家门前有一座桥就好了,就好像读私塾时父亲所说的金鳌玉桥……爱卿平身。康熙目光柔和,道,朕准你,回乡建一座金鳌玉桥。  谢主隆恩!刘云汉再拜,又云,臣有一不情之请,午荷素爱红装,又化身为虹,皇上能否恩准臣使用红砂岩建造该桥,以别于宫中的金鳌玉桥?  准。康熙很爽脆。  不久,逢简水乡矗起一座精美的金鳌玉桥,长虹卧波,绿榕掩映,美不胜收。细看,正是当日午荷跃入涌中之所在。  那朵粉嫩多姿的午荷,几百年来就在逢简水乡里摇曳。  到如今,金鳌玉桥被人简称作金鳌桥了。但假如你到逢简,还能见到数度翻修的红砂岩石桥,桥这面题写的是“金鳌”,桥那边题写的是“玉 ”。  (本文发表于《岭南文学》)

第07章 树生桥

  成为N报首席记者后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采访“桥老板”。  这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谁不知道,“桥老板”神秘莫测,如隐云里雾里;神龙还“见首不见尾”呢,而这“桥老板”,虽名动天下,却压根就没露过一次脸!从没有人知道他的底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位“桥老板”,以每半年捐建一座桥的速度,至今已在全国各地捐建了大大小小不下六十座桥梁!  有关“桥老板”的民间传闻倒是甚多,有说他是亿万富翁,钱多得无处使,因为姓乔,就拼命建桥;有说他是房地产开发商,每到一处都搞官商勾结,捐建一座桥就拿走一块黄金旺地,赚得盆满钵满;甚至还有人说,他是美国的特派员,专在中国搞和平演变……就这么个“桥老板”,报社老总不知从哪里收到风,说他最近要来我市捐建一座桥,命我这首席记者务必采访到他。  我绞尽脑汁,钻窿穿隙,掘地三尺,动用了所有的关系、所有的资源,施展了浑身解数,出尽了所有的奇招、怪招、绝招——甚至损招,终是一无所获,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每当到了这样的山穷水尽的时候,我都会找一个有山有水的清静地方,隔断外界所有的联系,期待这样的“闭关修炼”,会有柳暗花明、灵感迸现的意外之功。  这是一个古朴的水乡村落,仿如千年陈酿,成了我千年不变的迷醉。碧澄澄的轻粼,摇曳生姿的影,那是我梦里绽放的花蕊,是我躁动灵魂的依归。水乡啊,我心跋涉累了,就让我在你温润的怀里依偎。桨橹依呀,载一船的余晖,我饱尝不够,这古镇乡情的原汁原味。老榕长髯低垂,叶如翡翠;古桥善目慈眉,坚不可摧;水杉身材窈窕,如水乡阿妹……我的目光,最后驻足在一位老太太身上。老太鹤发童颜,衣着光鲜,却明显带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印记。神情肃穆,静若雕塑,唯目光如痴,如梦,如流,幽幽,丝绸般,凝在躺卧的榕树上。  这是一棵怎样的老榕呵,雍容大度,慈祥如佛祖,就地一躺,静静横卧在河涌上,任河水在身下如时光永不停歇地流逝,任村民、牲畜在身上踏成平滑的木桥板,更撑起碧玉般的榕叶如盖大伞,伸出根枝如扶手,护佑生灵,普度众生。  这就是村民眼中的“神树”,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树生桥”。  幽幽地,老太太启开了话匣子。  这是一个哀怨的故事——  阿海,早年丧父,家贫,与一女私结恋情,女家反对。  一朝,女母见阿海从女儿房门出,惊吓之余,失口喊了声捉贼。清晨一声捉贼,平地一声惊雷。众村民持械猛追,阿海撒腿飞跑,慌不择路,跳入河中,不见踪影。众以为匿而不见,散去。女因熟睡,不知就里,终日不见阿海身影,纳闷,至阿海家,留字: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又一日,终不见人,告母,母说始末,女跪请乡人打捞,阿海已溺死,尸已变形矣!阿海落水中为杂物钩衣而不得起,惨哉!女肝肠寸断,一度昏死,万念俱灰,数度寻死而不得,遂只身出走,流落香港、南洋、旧金山,终身未嫁……老太太幽幽道来,听得我不胜唏嘘。  水流如泻,时光如流。天地定格,宇宙静止。良久良久,一句悠悠如远古隔世的话语听得我耳边心间如石破天惊——“只恨我修了一辈子的桥,在全世界建了无数的桥,却也抵不上这座树生桥啊,当年要是有这么一座桥,阿海他……”  (本文发表于《小小说时代》《岭南文学》

第08章 彩虹桥

  维佳初到顺德做“捞仔”的时候,彩虹桥还不叫彩虹桥,叫凤山桥。凤山桥很窄,旁边是装运水泥的小码头。维佳就在小码头上,光着上身,头顶烈日,和亲戚、老乡们像蚂蚁队伍一样把整船的袋装水泥扛进岸边的仓库,再搬上货车、拖拉机,运往各个镇街大大小小的建筑工地。  那天,工收得特别早,维佳抓一把洗衣粉,扑通一声往河里跳,洗澡、洗头、洗衣服一条龙全搞定。猛一抬头,维佳惊呆了——天上挂着两道绚丽的彩虹!  维佳傻子一样,痴痴呆呆地望着梦幻般的彩虹。岸上工棚里,伸出一个脑袋,在叫:喂,维佳,去买几瓶啤酒——哇,彩虹,我的天哪!  是悦娥,小码头工棚里的“火头军”,一惊一乍间,悦娥也傻傻呆呆地望着彩虹出神。  一对傻子哟!河里洗澡的“捞仔”们起哄。  这一晚,就着月光,维佳喝了一瓶又一瓶的啤酒,直喝到语无伦次。  不光是因为又从老家来了新的“捞仔”加入“蚂蚁大军”,也不光是因为第一次领到了工钱——扛一袋水泥赚一毛五分钱,更大的原因在于,维佳眼前晃着的,一直是那两道绚丽彩虹,而悦娥的那两条蛾眉,也像是飞舞着的虹影。  悦娥拿啤酒瓶跟维佳碰,问,维佳,你有梦想么?我——有——一——个——梦!维佳将啤酒瓶往地上一掼,豪气干云。  第二天一早,维佳跳进大良河洗了个澡,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坐在码头石阶上,就着晨曦写下一行字:彩虹照亮我的梦。  两年后的一个周日,维佳骑着自行车沿凤山路进入大良,不经意一抬眼,霎时惊呆:彩虹!  只见两道彩虹,十字交叉,横跨在大良河的上空,绚丽耀目。  维佳停下车,痴痴地望着。  一阵手机铃声把维佳拉回现实。  维佳,彩虹桥今天落成剪彩了!就在原来的凤山桥上——你在哪?  悦娥,我刚到大良,正好看到彩虹桥,你的电话就打来了。  一起吃饭吧?  好!  在凤城酒店十九楼的旋转餐厅,维佳和悦娥一边吃饭一边远望彩虹桥。真美啊!他们感叹着。说起近况,维佳说他在邻镇一家台资家具厂跑业务,悦娥说她在大良一大型家电商场做销售。  还记得你的梦想吗?悦娥问。  当然!维佳说,每个周日,我骑着自行车,走遍了顺德每个镇街、村落、厂区、景点,也尝遍了顺德美食,然后,我雷打不动每天写一篇千字小短文,最近与一家大报谈妥,要在该报开设个人专栏。  维佳,你真棒。悦娥的眼睛亮亮的。  时间又过去三年,维佳成了公司的销售部经理,报纸的专栏作家,悦娥的丈夫。  随后,维佳成了父亲,悦娥也辞了工,在家专职做家庭“煮”妇,相夫教子。  转眼,又是五六年过去了。  维佳,我要崩溃了!悦娥在自家阳台上,望着那两道斑驳、剥落的彩虹,沮丧地说。  悦娥,怎么了?维佳问。  早上我照了镜子,我怎么会这样?我想了一整天,很崩溃。  这不好好的吗?你想什么了,悦娥?  我想了很多,越想越慌。维佳,现在这个样子我自己都不喜欢,你会离开我吗?我配不上你!悦娥有些激动。  的确,两人的差距越来越大。维佳升任公司副总,分管人力资源等要害部门,又因为口才好,敢建言,成了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几本书结集出版,维佳又成了作协副主席。三天两头,维佳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电台里,一时风头甚劲,忙得不亦乐乎。而悦娥,窝在家里这么多年,身体发胖得厉害,随着儿子上学后,心里空空落落。  说什么话。这么多年家里全靠你撑着,辛苦你了,悦娥!维佳安慰道。  可是,我心里发慌,难受。都一把年纪了,我还能干什么?这样下去我会疯掉的!  悦娥,你有梦想吗?  梦想?悦娥睁大了眼睛。  又是桃红柳绿时节。那天,当悦娥把车开进大良时,忽然见到彩虹桥上架起了云梯,工人们正在拆卸“彩虹”。  维佳,彩虹桥今天要拆了!  悦娥,我知道,政府特别征询了决咨委的意见,也做了民意调查,为安全起见,彩虹桥被拆也是没办法的事。  一起吃饭吧?  好!  当年的十九楼旋转餐厅早已闭门谢客,维佳把吃饭的地点定在宝林寺旁的“顺德味道”。当年,正是宝林寺异地重建开光之日出现的两道彩虹,才有“彩虹桥”的设计灵感。  刚好十年,彩虹桥说拆就拆了。悦娥有些伤感。  悦娥,只要有梦,彩虹永远在心中。维佳安慰道。  维佳,为庆祝我拥有自己的保险团队,今天我买单。  真的?悦娥,你真棒!  为了梦想,干杯!  (本文发表于《岭南文学》)

第09章 蓬莱桥

  参加完蚬华三十年厂庆,我乘着唏嘘的感慨把老婆孩子拉到了广教村,这个我曾暂停了5年的城中村,留着我太多太多的青春记忆。  女儿靖靖大声地嚷嚷说不去有猪屎牛屎的地方,她要回家去看“奔跑吧男孩”。抗议无效后干脆用耳塞塞住耳朵听音乐,将两代人隔成两个无法逾越的世界。这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脾气很大,火气很旺,说话很冲,张口就是:不然呢?你以为!屁!口讷的母亲经常被女儿噎得眼泪直流,尤其是她的普通话,总被女儿逮住毛病批个狗血淋头:说了多少遍了,是“吃”,不是“雌”,是“四”不是“试”!  车子经过气派的广教牌坊,老婆说,看不出来,广教村还是挺有钱的嘛。我说,当然,这里可是出过全国首富的,碧桂园集团老板杨国强就是这条村的。这条村的对面,就是美的厂,美的集团老板何享健也是在这里白手起家的。  杨国强?何享健?靖靖支起了耳朵。  是啊,英雄莫问出处,我也是从这条村里走出来的。我说。  嗤。靖靖不以为然,又潜进她的英文歌里,不再冒泡。  经过祠堂,老婆说,靖靖,你两岁的时候在这里上过一阵托儿所。  就这破地方?女儿一脸不屑。  是的,我的女儿王靖靖就是从这破地方里走出来的。我正色道。  女儿默然。  当时每月要交180元,算是很便宜的。只是蚊子太多,把你咬得满脸满手都是包,卫生条件太差了,后来,这托儿所就被政府取缔了。老婆悠悠地说,她的不标准的普通话也暂时被忽略了。  后来,是光叔光婶帮忙带的靖靖。我补充道。  光叔光婶真是好人哪!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他们的恩情。  老婆一定又眼角泛着泪光了。  汽车拐进一条小巷里,停好车出来,我默默地张望着,房门上挂着大锁头,让我深感遗憾。  这是哪里,是我出生的地方吗?靖靖问。  不是。那时我和你妈在蚬华厂打工,没什么钱,在这边的医院生小孩又很贵,我们生不起,就让你妈回老家江西吉安去生你。这里是我们租住的地方,是光叔光婶的家。  光叔光婶是什么人?靖靖问。  光叔光婶是大恩人。老婆感慨地接了一句。  光叔光婶是我们的房东,他们是送气工,踩三轮车,扛煤气瓶,走街串巷喊:加气,加石油气——我学着光叔光婶当年的口气喊着。  靖靖难得地笑了。  可惜他们都不在,不知他们的身体怎么样了呢?老婆说。  好人一生平安。老婆又说。  靖靖,就是在这里,你有一次连着好些天上吐下泻,不吃不喝瘦成皮包骨。我说,连医生都没辙,估计是吃药吃怕了,不吃不喝不哭不闹,把我和你妈都吓傻了。  后来呢?靖靖问。  后来有一天,我在吃面,你盯着我的嘴巴看,我用筷子夹给你吃,你还是不吃,以为是药。我顿了一顿,说,于是我就放进嘴里嚼碎了面条,嘴对嘴吐到你口里,你才大口大口地吃下,把我一顿面条吃了个精光。第二天,你的病就好了。  还有这事?靖靖微微一笑。  也就是在这里,我买回一台二手电脑。我说,在DOS下,我学会了PADS绘图,成了车间技术主管,每餐有8元的伙食补贴。也就是为了省下这8元钱,我和你妈开始用饭盒带饭,中午用开水泡了吃,哪知半年后就都得了胃病。光叔光婶知道后,就让我们在他家搭餐,两人10元一餐,吃得非常好。  也就是在这里,你爸用那台破电脑写起文章,拿到《顺德报》去发表,最多一个月,发了50多篇,稿费都抵得上我们工人在厂里打工的工资。都是下班后熬夜写的。老婆夸起了我。  我说,顺德报社还发给我一本存折,说是专门给我存稿费用的,可把我吓坏了,长这么大,我连银行的门都没进去过。  嗯,领了稿费,你爸第一次请我下馆子。这土包子,二十好几了还从来没进饭店吃过饭,连点菜也不会。老婆笑话我。  也是在这里,靖靖,你被人用一毛钱买来的一只果冻,直接塞进你的喉咙里,下不去,上不来,口吐白沫,倒在这巷子里。我说。  啊?什么时候,谁这么坏?靖靖惊讶。  是个老乡,一同在蚬华厂打工的,还是我的下属,因为在工作上批评了她,她怀恨在心,就实施了报复。老婆说,真坏!这是刑事犯罪,要拉去坐牢的!靖靖愤愤不平。  得饶人处且饶人。最后我们也没有报警,而是选择了原谅。我说。  后来呢?这次又是谁救了我?靖靖急切地问。  当时我正光着膀子在屋前洗被子,我说,发现你口吐白沫满脸发紫瘫倒在巷子里时,吓得我大哭,抱着你就往卫生所跑,可卫生所的那个医生说,我不敢救,也没得救了。  啊?靖靖一脸凝重。  惊吓中,我到卫生所旁边的店铺打了120求助。我说,也就是这时,光叔光婶闻讯赶来,要我抱着你上他的三轮车,直接向北滘镇医院奔去。你妈和光婶就跟着三轮车在跑,在推,我和你妈一路都在哭着……后来呢?靖靖问。  你嘴里吐出的白沫都把我全身浸湿了。我说,后来三轮车在上蓬莱桥的时候,因为凹凸不平的路面让三轮车剧烈地抖动了一下,那颗果冻从你喉咙里喷了出来,你的脸色也由白色恢复了红润,你也从鬼门关里,把这条命给捡了回来。  靖靖无语凝噎。许久,说,爸,妈,带我去蓬莱桥看看……(本文发表于《珠江商报》《岭南文学》)

第10章 御波桥

  方丽仪鬼使神差地来到一个名叫三洲的村子。  这里是哪儿?我要到哪去?方丽仪茫茫然。  今天是她失恋的第33天,失业的第21天,失眠的第7天。  老天爷,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苍天无语。  这些天来,多少惊涛骇浪在心中翻滚,愤懑,仇恨,哀怨,绝望……一座桥。单孔,石拱,白色花岗岩,造型古朴,横跨河涌两岸,如一道彩虹。  绿树掩映,清波如镜,桥栏上,“御波桥”三字端庄稳重。  想来这里近海,旧时水患不断,因有了这桥,镇住了桀骜不驯的波浪,所以才有这个名称吧。  御波桥,御波桥,你御得了海上波澜,可御得了我内心的怒海狂涛吗?!  方丽仪不禁悲从中来,抚着粗粝的花岗岩的桥栏,身子委了下去。  丽仪,丽仪!恍惚间有谁在叫。  丽仪,桥建好了!你看,这边的字是凹进去的,那边的字是凸出来的,就像一支箭射出去,这叫“出涌”,预示着我们的后代出人头地……丽仪,等桥剪了彩,我就来接你,让你做世上最幸福的新娘……新娘?丽仪糊涂了。  丽仪,你放心,这桥可坚固了,几百年都不会垮,我选用的是最上好的石料,用的是最精湛的工艺,你什么时候回来都不怕风,不怕浪,再也不会掉进河涌里了!  丽仪,你在那边好好安息吧!我也会好好活下去,替你享尽太平盛世,人间繁华。丽仪,莫执莫念,安息吧!  安息?!丽仪骇然。  白衣青年拜了又拜,将三炷香插进香炉里。  什么?这么说我过世了?不——丽仪挣扎着喊起来。  靓女,你没事吧?一把沧桑的声音响起。  我……丽仪睁开了眼,大汗淋漓。  原来是一场梦。丽仪看清了周遭的河涌,石桥,还有一个穿着香云纱的老伯。  这里是什么地方?丽仪问。  三洲,御波桥上。老伯答。  桥那边是不是有凹进去的三个字?  是啊!两边都写着“御波桥”三个字,那边是凹进去的,这边是凸出来的,一阴一阳,本地人叫作“出涌”,出人头地嘛。  天哪!丽仪心里惊叫一声。  这桥什么时候建的,谁建的?  咸丰年间建的,谁建的就不清楚了。  咸丰?新娘,安息,莫执莫念……方丽仪喃喃不已。  你说什么?老伯问。  我说,这御波桥也有百多年历史了。方丽仪回过神来,忽然心中豁然开朗,顿觉神清气爽,是一种又活了过来的神奇体验,想必是在桥头睡了一觉的缘故。  少说也有一百五十年了。老伯说,正准备将御波桥、粤剧名伶千里驹的故居等景点串联起来,把桥周边的旧街道改造成文化一条街呢,但一时又难找到一个好的方案,正头疼着呢。  哦?您是?方丽仪问。  我是文化站站长,我姓周。老伯说,我负责文化街项目的策划。  嗯,我姓方,在文化传播公司工作过几年,对文化项目的策划还算在行。方丽仪恳切地自我介绍,兴致勃勃地说,周站长,带我去看看旧街吧!  我是在678文化街熙和园饭局上认识方丽仪的,她给我的名片上写着“宣传策划主管”。问起“678”的来历,她滔滔不绝:文化街全长678米,建筑保留了20世纪60、70、80年代的特色……席间有人问,你大都市的职业女性,跑到我们乡下来,习惯吗?  方丽仪说,习惯啊,这里多好哇,我每天好吃好睡,都长胖十多斤了!  众人笑,说她是个没心没肺的人。  唯有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来,我们开吃!方丽仪大笑。  大快朵颐之后,饭桌撤下,茶香四溢。有美女弹奏古琴,有诗人挥扇赋诗,还有仙风老者舞剑,引来阵阵喝彩。竹影婆娑,暗香浮动,月华如洗,好一个春江花月夜!  我在临河的窗前找到方丽仪时,她仿佛入了定。  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月下一座拱桥,美得震人心魄。  丽仪。我轻唤一声。  嘘——我听见,桥那边有人叫我。丽仪说。  (本文发表于《岭南文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